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2024-06-16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精选8篇)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第1篇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局及工作人员履职行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树立及工作人员的文明形象,特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文明道德规范

1、政治坚定,忠诚尽责。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实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观、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勇于同一切有损国格、民族尊严和马山形象的不文明言行作斗争,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心农村的伟大实践,为打造小康马山贡献力量。

2、遵章守纪,依法行政。模范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义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履行职责,执行公务,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3、加强学习,勇于创新。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具体实践。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掌握从事本职工作所需要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增强专业素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

4、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坚持锐意进取、开放创新的精神,勇于探索新形势下创新工作的方法途径,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5、清正廉洁,乐于奉献。忠于职守,不以权谋私。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爱惜国家财产和公共财物,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6、坚持民主集中制,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与部门、同事之间的协调配合,维护集体荣誉,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主动配合不扯皮,积极负责不推诿。7、诚实守信,品行端正。谦虚谨慎,言行一致,助人为乐,礼让他人,诚实守信,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时时处处维护党政及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尊老爱幼,赡养父母,夫妻平等,家庭和睦。

第二章文明办公规范

1、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串岗,有事外出提前请假并及时销假,上班时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在室内、楼道大声喧哗。到下班时间仍有外来人员办事时,应提供延时服务。

2、实行首问(办)责任制。凡第一个接待来电、来访或来办事者的工作人员,不论从事的工作岗位是否与对方所咨询的问题有关,都要热情接待,问明事由。对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必须明确答复和及时办理;

对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负责联系或介绍到有关部门,不允许说不知道或推诿扯皮。

3、工作期间精神饱满,不将个人的不满、不愉快等情绪带入工作。服务态度做到生人熟人一样亲切,忙时闲时一样热情。不准以任何方式或借口怠慢、顶撞,刁难服务对象,更不准与服务对象发生争吵。

4、办理业务和接待群众时主动热情,注重效率,准确迅速,做到认真、详细、完整地一次讲清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避免工作失误,不让企业或群众反复跑。

5、电话铃响,要求在铃响三声以内应拿起话筒并立即向对方打招呼。接打公务电话要使用普通话,亲切和气,耐心细致,表述准确,语言规范,使用文明用语。答复问题要认真,知晓的要耐心答复和解释;

不知晓的应明确告之可以作出答复的单位和联系方法,或者请对方留下联系电话,向有关部门问清情况后及时回复。

6、对上级的通知和下级的重要情况报告,要认真做好电话记录,并记清发话人单位、姓名、时间和受话人姓名,记完后与对方复述核对一遍,并及时向领导汇报。7、工作时间不打私人电话。如有私人电话打进,应尽量简洁、明确,减少通话时间,禁止长时间占用电话。8、处理公务,要严格按程序办,职权范围以内的事认真办理,职权范围以外的事要请示汇报.该请示的问题,一般不越级请示,该处理的问题,一般不越级处理,对职权范围外的急办事项要及时与有关领导和同事联系,不耽搁。

9、工作要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能马上办的事情,要马上予以解决,能当天完成的不推到明天。凡属领导交办的事项,要按照批办的时间要求,抓紧办理,按时完成,对符合正常程序的请示,能马上答复的,就立即答复,不能马上答复或不予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

10、认真履行部门职能,加强相互配合协作。对上级交办或基层提出需本部门办理的事项,凡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必须于规定时间内办完,不得借故拖延;

凡属几个部门共同解决的事项,牵头部门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不得推诿扯皮。

11、外出办事要认真迅速,尽量减少在外停留时间。到办事单位要主动自我介绍,说明来意,态度要谦虚,说话要和气,并自觉遵守办事单位工作程序和规则。

12、进入他人办公室应先敲门,经应允后方可进入,即使门是敞开的,也要以其他方式使主人知道有客来访,待听到了主人的招呼后再进门;

离开时,应有礼貌地向主人告别。

13、进出大门,要主动出示证件,办理出入手续。如骑自行车出入,要主动下车推车进入;

如驾车出入,应缓行慢过,尊重警卫人员。

14、办公环境整洁卫生,各类物品摆放有序,办公桌上不摆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文件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做到分类清楚。有条不紊.不在禁烟的地方吸烟,不乱扔烟头、杂物,随地吐痰。

15、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节约水电和办公用品,不浪费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下班时要关闭电源,关好门、窗,自觉维护公物的完整和安全,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第三章文明接待规范

1、接待办事人员要热情周到,态度和蔼,说话客气。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去语。听取陈述要精力集中,解答问题要耐心细致,必要时作好记录。如重要来宾要见领导或其他同志,要请来宾稍候,主动联系后再引导与其会见。来宾询问要去的股室路线时,要热情详细指引或引导。

2、引导客人时,接待人员应走在客人左前方。引导客人到领导办公室时,应先敲门经同意后再推门,并按住门示意客人进去。

3、客人与领导初次见面,原则上应先向领导介绍客人的单位、职务、姓名,再向客人介绍本单位领导;

如果是上级领导来访则应先介绍本单位领导,再介绍上级领导。

4、客人离开时,应拉开门让客人先出来,并与客人握手道别。根据情况,对有的客人要送出房门外,对重要客人要送出单位大门外,对乘车的,要帮其开启车门,让客人上车后再帮助关好车门。客人离开时要招手道别。5、接待外地客人时,要在住宿、就餐、活动程序安排前,要主动征询客人意见,使之合乎规格和需要。与客人交换名片,要双手接、递,说声谢谢。陪客宴请时,饮酒要留有余地,保持宴席文明友好的气氛。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第2篇

省市县气象部门所属企业组建、运行和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

一、气象部门所属企业基本情况

(一)企业个数。截止到目前,气象部门市县所属企业共124个。其中市级气象部门所属企业31个,县级气象部门所属企业93个。烟台市局所属企业5个,泰安、威海市局所属企业4个,济宁、德州市局所属企业3个,滨州市局所属企业2个,济南市局没有企业,其他市局所属企业1个。个别县局外2个及以上企业,个别县局没有组建企业,一般县局所属企业为1个。

(二)企业性质。124个企业中,112个为法人企业,12个为非法人实体。112个法人企业中,国有独资企业42个,股份公司企业70个。70个股份公司中,一般是由气象部门为第一投资主体,职工集资为第二投资主体。

(三)注册资金。124个部门所属企业总注册资金为2945.13万元。其中注册资金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下的有43个,5-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下同)的37个,10-30万元的16个,30-50万元的11个,50-100万元的15个,100万元以上的2个。其中以货币形式和以实物形式投资各占一半左右。最多注册资金为200万元,最少注册资金为0.5万元。

(四)经营收入。2006年全年经营收入为1.6亿,占全部气象科技服务收入的60%以上。主要收入项目为防雷、施放气球、气象信息服务等收入。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投资不规范问题。气象部门所属企业大都组建于2002-2003年左右,由于当时国家一般不再审批国有独资企业,县级气象部门只有县气象局1个法人单位,解决不了第二投资主体问题,因此,有56%以上的部门企业利用职工集资入股形式组建了股份企业。个别单位甚至以气象部门职工个人名义组建企业,实际上是气象部门的企业。与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禁止以个人承包、职工内部参股分红等形式开展气象科技服务,显然不符。

(二)抽逃注册资金问题。多数企业存在虚假注资或抽逃注册资金问题。其投资资金来源不属事业基金投资,而是利用流动资金方式注册企业,既没有上级部门投资成立企业的批文,单位事业帐中也未作为对外投资进行帐面处理,造成了虚假投资。正因为注册资金不规范,有的企业在完成公司注册后,将注册资金抽逃。《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三)财务管理混乱问题。一是入账不规范。譬如,防雷监测、防雷设计技术评价服务、竣工验收监测服务等应该在国家认可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运行的项目,收入进入企业账户,显然不符合国家规定,服务签章与收费签章也不相符,用户有质疑,也严重影响气象部门的形象。二是支出不规范。企业账户上支出气象局支付的费用,职工岗位津贴、绩效奖励等也从企业账户中直接列支,客观上形成了“政企不分、兼职去酬”问题。三是企业支出签字均由主管部门负责人审签,不符合公司运行有关规定。

(四)管理不规范问题。鉴于部门企业的特殊性,这些部门企业没有完全按照《公司法》要求政企分开、独立运行,对企业资产和产权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和界定,造成企业实体无法按照科学的现代资本运作方式来运作成长。一是多为气象部门在职人员在企业中任职,个别县局仍是主要负责人担任企业法人代表,与《**省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规定“县局确需成立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不得担任企业法人。”,明显不符。个别市局公务员身份人员仍担任企业法人。二是回报主管部门方式较混乱,主管部门大多以直接从企业中列支方式收取投资效益,不符合国家规定。三是企业没有产权登记,也没有经过年检,没有接受企业主管部门监督和管理,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四是企业经营没有完全纳入收支预算,不符合中国气象局的有关规定。五是目前对企业缺乏统一的、科学的管理,大多是实行简单的经济承包或上缴管理费考核指标来对企业进行管理。

(五)无资质作业问题。目前,我省县级气象部门所属企业绝大部分尚没有依法取得防雷工程设计、施工专业资质,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县局都在违法承揽防雷工程设计、施工工程,违反中国气象局《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六)企业人员身份问题。现有在编人员均与原单位签订了劳动聘用关系协议,享受国家事业单位的有关人事工资和福利等待遇。但如果进入了所登记注册的企业则从法律上讲,应该是与原单位的人事关系脱钩,即组织人事关系转入企业。所注册的企业也应与其管理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主

经营、自负营亏,从而实现政企、事企分离。而目前气象部门所属企业属“官办”性质,即由气象部门在编人员组成企业的主体,但同时人员的组织、人事关系仍保留在原单位。这种体制客观上造成财政预算经费从事业单位支付,而津贴、绩效等从企业中支付,不符合国家规定。

三、加强对部门企业规范管理的思考

市级气象部门所属企业相对比较规范,而县级气象部门所属企业问题很多。这些问题均是非常复杂而有亟待尽快解决的问题。为此建议:省局成立专题工作组,法规、计财、监审等部门人员参加,必要时可以邀请我局法律顾问和工商、国资管理部门相关专家参加,专题研究我省气象部门所属公司现状,结合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探讨研究制定出规范部门所属企业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能够在目前基础上加以规范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规范,二是在目前条件下不能依法规范的,坚决予以注销,特别是县级气象部门来说,目前国家的相关政策县级气象部门没有企业不影响气象科技服务开展。

(一)规范企业组建。完全按照公司法要求规范组建部门企业,不得以职工集资、个人分红形式开展气象科技服务。对目前以职工集资入股成立的企业进行清理。

(二)规范注册资金。凡是以货币形式投资的,要按规定取得权限部门的批准,并以事业单位事业发展基金中支出。凡是已固定资产投资的,应由具备资质的会计事务所进行固定资产评估。不得用气象业务部门的关键设备、房产等进行入股,可以按照签订租用合同租用给公司有偿使用。

(三)规范资金收支。严格按照《**省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实施办法(暂行)》规定,收取规定服务项目的服务费用,不得将应在事业单位运行的项目纳入企业运行。严格企业成本核算,与企业运行无关的经费不得在企业中支出。

(四)规范管理运行。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管理企业,并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为企业依法办理产权登记,每年接受企业主管部门的年检和财务审计。主管部门以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角度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不得越位,不得缺位。企业以租用主管部门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名义回报主管部门,以使用气象台等其他部门的信息资料名义向其交纳协作费,以上费用协商工商管理部门可以列入成本。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学习重点 第3篇

1 总则的学习重点

总则确定了观测工作的共性要求和规则, 是整个观测规范的总体要求, 其学习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按自动站采集器内部时钟采集数据。采集器每小时对计算机进行时间校正, 需对自动站系统进行时间校正时, 必须针对采集器的内部时钟进行调整[2]。

(2) 自动观测各项目同时在“0.0”分采集正点数据。要素观测上没有时间差, 相互配合更客观;地温和雪深的人工观测时间调整至45~60 min进行。

(3) 自动站仪器技术性能中的“准确度”要求≥95%的“观测误差”落在“准确度”范围内。对明显的“野值”, 应按“异常”记录处理。处理时注意与大气自身“脉动性”的区别。

(4) 自动观测系统的数据要求较高, 因而对供电、防雷、防水等环境要求高, 与自动观测仪器密切相关的配电、防雷和仪器的接地必须符合规范要求[3]。

2 气象要素观测的学习重点

在气象要素观测中, 规范对部分观测项目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 并对仪器维护和记录的订正查算做具体规定。因此, 在学习气象要素的观测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气象要素观测中重点学习观测项目为云、能见度、天气现象观测、气压、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风向和风速、降水、雪深和雪压观测、蒸发、辐射、日照、地温冻土、电线积水、地面状态观测。

(2) 随着基数的发展和观测仪器的发展更新, 很多自动气象站引进大量新型观测仪器。应正确处理和掌握同类仪器之间的区别, 以及探测结果可能出现的差异, 掌握新仪器的探测原理、使用方法、安装和维护要求。

(3) 为确保气候学对降水观测资料的精度要求, 自动站记录作为“正式”记录后, 雨量传感器记录只作为降水强度记录, 人工观测8:00—20:00、20:00至次日8:00的定时降水量。

(4) 规范“备注”和“纪要”栏的填写。其中“备注”栏主要记载台站沿革、环境变化以及特殊情况处理的说明[4]。“纪要”栏主要记载台站所在行政区域发生的与天气气候有关的事件, 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原来在“备注”栏记载, 现在改为在“纪要”栏记载。

3 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的学习重点

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方面, 为满足人工观测、自动观测记录处理的不同需求, 规范的修改原则是增加计算机编制报表内容, 删除或简化复杂的数据处理;为适应计算机处理技术要求, 要求统计规定和处理方法上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和判别的有关规定;为便于操作处理, 要求对疑误记录、缺测记录的处理进行合理的简化[5];为减少不需保留的中间结果, 要求统计项目、报表格式等尽量与原规范保持连续和统一。对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部分的学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 (A、J文件) 的构成包括原始观测数据、数据质量控制标识以及相应台站附加信息。其中数据质量控制标识记载每组观测数据的质量认定和更正处理情况, 由质量控制码段和更正数据段2个部分组成。

(2) 为确保统计值的可比性, 自动站除进行24次定时统计外, 还进行4次定时统计, 即2:00、8:00、14:00、20:00, 天气气候概况应使用4次定时统计值[6]。

(3) 对出现的疑误记录仔细分析和判断, 认为疑误记录存在不确定性时, 如最低温度表酒精柱中断等, 应按缺测处理[4];疑误值具有稳定性, 如各类水银温度表的断柱、示值超出刻度的外延读数等, 应进行订正处理;如果记录结果基本可用的可按正常记录处理。

(4) 若全天缺测日照时数, 当天可能有日照记录时, 不能用前、后日照记录代替, 应按缺测处理。

(5) 正常使用的人工观测仪器和自动观测仪器的观测数据, 都可作为正式记录[7]。若人工站、自动站记录缺测时, 首先应该考虑用其同类实测记录替代, 其次考虑用补测记录替代。

(6) 若缺测降水自记记录 (或自动观测分钟降水量) 时, 缺测时段人工观测的定时降水量记录, 应参加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的挑取[4]。

(7) 若缺测降水自记迹线时, 无法从自记纸上直接计算缺测时段的累计值, 则按缺测处理。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删除用实测值减正常迹线量代替的规定。

4 结语

在全面通读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基础上, 深入理解, 逐条逐句地细读、深钻、学透, 并在日常学习、观测、记录、复核以及工作总结的各个阶段认真地研究和执行, 才能掌握规范内容, 并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 再逐渐全面掌握。

摘要:探讨气象观测重要性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学习重点, 包括总则学习、气象要素观测学习、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学习等方面内容, 通过概括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学习重点, 以期提高气象观测水平。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学习重点,总则,气象要素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S].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23.

[2]李文选, 李静.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的选择与仪器的安置[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7) :309.

[3]段宝敏, 许嘉玲, 贺春江, 等.地面气象观测仪器更换注意事项[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8, 29 (1) :13.

[4]南杏花, 陶建光, 云继业, 等.浅谈地面新规范的学习要点[J].内蒙古气象, 2008 (1) :67-68.

[5]阮玲云, 郑莉萍.地面气象观测新规范学习要点[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2) :31, 40.

[6]黄少平, 罗冬华.浅谈地面气象观测“新规范”学习要点[J].江西气象科技, 2005, 28 (2) :54-56.

地面气象观测新规范学习要点 第4篇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新规范;学习要点

【中图分类号】P4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11-01

目前我國的地面气象测量所遵循的规范是1979年的版本,当时是由我国的相关气象管理部门,根据“立足当前,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兼顾历史,方便实用”的基本原则进行编写的,在该规范的编制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了人工观测的方式和现代化的测量仪器对该规范的适应,使得其能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为我国的地面气象的观测所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是随着我国地面气象测量的发展,该规范中的一些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地面气象观测的需要,由此产生了新的观测规范。从内容上看,新旧规范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所以在对新规范的学习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充分的考虑从新旧规范的对比的角度进行学习,可以达到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新规范的学习要点问题进行阐述,以期能够为广大的同仁提供一个合理的参考建议。

1、总则学习要点

总则作为整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概括性内容和总体的要求阐述部分,应该引起广大同仁的重视。只有认真的掌握了总则的内容和要求,才能更好的进行具体的分则的学习。下文中笔者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总则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首先,要在地面气象的观测过程中,注意自动观测的正点数据的采集,并且采集时的要求必须处于“O.O”上。同时,还要保证数据采集的过程中,没有时间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2)其次,在地面气象观测的过程中,自动站的采集数据的时间要按照其内部时钟来进行,也就是说在数据采集时,任何人不得随意对其时间进行按采集器内部时钟进行数据采集。采集器每小时对计算机进行时间调整,以免影响数据采集的规律性。

(3)再次,在地面气象观测的过程中,自动观测系统要做好相关的防雷、防水维护,并保证系统的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即是说要保证地面气象观测的观测环境的合理性。

(4)最后,在地面气象观测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控制“自动站仪器技术性能”的准确度,也就是说要严格的执行国家有关规范中标准,达到的≥95%的“准确度”。如果发现观测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要及时的检查观测环境和设备的运行状态。

2.气象要素观测的学习要点

在地面气象观测的过程中,对各种气象要素的观测规范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具体的气象观测要素的规范直接影响着观测的结果。下文中笔者将结合新规范中的内容,对一些更改和变动的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学习过程中的重点注意内容,希望引起广大同仁的重视。

(1)首先,在地面气象观测的过程中,现代化的设备和仪器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是未来的地面气象观测的发展方向,所以有关的工作人员要认真的掌握各种新型仪器的工作原理已经安装和维护方式,因为这将成为影响地面气象测量的3L-个新的要素。

(2)其次,在地面气象观测的过程中,能见度的不同是影响观测结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工作人员在进行实地的观测的过程中,应该按照统一的“夜间灯光能见距离与白天能见距离的关系表”,来处理不同的能见度条件下的观测结果之间的关系。

(3)再次,在地面气象观测的过程中,视程障碍现象对于观测的结果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工作人员在实地观测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不同的视程障碍因素对于能见度以及观测结果的影响,避免由于视程障碍导致的观测结果的缺测率的增加。

(4)其四,在地面气象观测的过程中,新的规范对于“备注”和“纪要”的填写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规定,这是传统的规范中所没有的,因此也应该引起有关工作人员的重视。也就是说在进行具体的地面气象观测时,要在“备注”中详细的天气和环境的变化情况,而在“纪要”栏中则将工作人员的主要操作事项进行描述。

(5)最后,为确保气候学对降水观测资料的精度要求,自动站记录作为“正式”记录后,20:00-08:00、08:00-20:00时定时降水量仍由人工观测,雨量传感器记录只作为降水强度记录。

3、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的学习要点

根据新技术发展的需要,2003版“新规范”在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方面的修改原则是:增加了计算机编制报表内容,对较复杂的数据处理规定予以删除或简化,以满足人工观测、自动观测记录处理的不同需求;统计规定和处理方法上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和判别的有关规定,以适应计算机处理技术要求;统计项目、报表格式等尽量与原规范保持连续和统一,减少不需保留的中间结果;对疑误记录、缺测记录的处理进行合理的简化,以便于操作处理。因此,该部分的学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为确保统计值的可比性,自动站除进行24次定时统计外,还进行02:00、08:00、14:00、20:004次定时统计,且天气气候概况应使用4次定时统计值。

(2)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A、J文件),由原始观测数据、数据质量控制标识,以及相应台站附加信息构成。其中数据质量控制标识由质量控制码段和更正数据段2部分组成,以记载每组观测数据的质量认定和更正处理情况。

(3)“新规范”明确计算机检查观测记录数据质量的方法和内容,台站应根据本站具体情况,修改审核规则库,且台站审核的重点应放在未实现“机审”内容的审查和“机审”疑误信息的处理上。

(4)简化疑误(或特殊情况)记录的处理方法,取消记录加“( )、+、>、<”等处理规定。其中疑误记录经分析判断,认为基本可用,可按正常记录处理;疑误值较稳定的疑误记录,需进行订正处理,如各类水银温度表的断柱、示值超出刻度的外延读数等;疑误记录存在不确定性时,应按缺测处理,如最低温度表酒精柱中断等。

(5)在定时观测时,不论是人工站,还是自动站记录缺测,首先应考虑用其同类实测记录替代,其次考虑用补测记录替代。正常使用的人工观测仪器和自动观测仪器的观测数据,都可作为正式记录。当自动站记录发生缺测时,仅在02:00、08:00、14:00、20:004次(或3次)定时观测和其他发报观测时次进行补测;当某一定时数据(降水量、风向除外)缺测时,用前、后2个定时数据内插值代替;当连续2个或2个以上定时数据缺测时,不能内插,须按缺测处理。

(6)当降水自记迹线有缺测时,若无法从自记纸上直接计算出缺测时段的累计值,则按缺测处理。“新规范”删除了用实测值减正常迹线量代替的规定。

(7)日照时数全天缺测,若当天可能有日照记录时,则按缺测处理,而不能用前、后日照记录代替。

(8)在人工站与自动站平行观测期间偶然出现的缺测现象中,可能采用同类记录相互替代。但如果长期替代,就失去了平行观测的意义,故应保证仪器正常运行,或积极采取措施修复故障仪器。

(9)降水自记记录(或自动观测分钟降水量)有缺测时,“缺测时段”人工观测的定时降水量记录,应参加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的挑取。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第5篇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计30分)

1、湿度观测时掌握好溶冰时间是很重要的一步,当风速、湿度中常时,在观测前30分钟左右进行;湿度很小、风速很大时,在观测前20分钟以内进行;湿度很大,风速很小时,要在观测前50分钟左右进行。

2、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3、在观测中发现地面温度表损坏,可用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读数代替。

4、观测薄纪要栏的记载:当某些强度很大的天气现象,在本地范围内造成灾害时,应迅速进行调查,并及时记载。调查内容包括:影响的范围、地点、时间、强度变化、方向路径、受灾范围、损害程度。当本地范围内进行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包括人工降雨、防霜、防雹、消雾等)作业时,应注明其作业时间、地点。有条件的可用影像记录,存档备用。

5、气压观测是测定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人工观测时,定时观测要计算本站气压,编发天气报告的时次还须计算海平面气压,配有气压计的,应作气压连续记录,并挑选气压的日极值(最高、最低)。

6、配制日照显影药液,取清水5克,需配药0.5克。

7、地面气象记录年报表是在地面气象月报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8、20时地面最高读数低于14时0 cm读数的原因,除仪器物理原因外,人为的主要原因是地温场板结。

9、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10、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出现两次或以上相同时,降水量和起止日期记其降水量最大者;若两次或以上降水量都相同时,起止日期栏记出现次数。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出现两次或以上相同时,起止日期栏记出现次数。

11、因吹雪、雾、轻雾使天空的云量、云状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和可见的云状。

第 1 页,共 6 页

12、制作气表-1时,当电线积冰两个方向月极值的气温、风向、风速有两个或以上时,只记其中一个重量(或直径+厚度)最大的月极值对应的气温、风向、风速;当重量(或直径+厚度)又相同时,则记南北向月极值对应的气温、风向、风速。

13、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应巡视观测场和值班室内的自动站设备。巡视的主要内容包括:查看各传感器是否正常、雨量传感器的漏斗有无堵塞、地温传感器的埋置是否正确、风向、风速传感器是否转动灵活、直接辐射表跟踪是否正确等。

14、自动观测定时数据有缺测时,基准站用人工平行观测记录代替;其他站一般时次不进行补测,仅在02、08、14、20时4个定时和规定编发气象观测报告的时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记录缺测时,用现有人工观测仪器或通风干湿表、轻便风向风速表等在正点后10分钟内进行补测;超过10分钟时不进行补测,该时数据按缺测处理。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计30分)

1、在气象记录中,凡取小数一位的项目,其小数第二位四舍五入。(×)

2、各站均须观测的项目有: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温度和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雪深、雪压、日照、蒸发、地面温度(含草温)。(×)

3、当日天气现象栏记有积雪现象,到8时(或14时,20时)观测已不符合积雪标准,因此当日不进行雪深观测,也不须在备注栏注明。(√)

4、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很难分辨时,该目标物的距离即为能见度。(×)

5、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安装后要稳定3个小时,方能观测使用。(√)

6、当日最高(低)气压和最小相对湿度同定时值矛盾时,应改挑定时值,并在备注栏注明。(×)

7、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它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

8、百时箱的作用是防止人为的对仪器的破坏。(×)

9、制作气表-1挑选月最多风向时,应挑选出现频率最大者为月最多风向。当月最大频率有两个或以上相同时,挑其出现回数最多者。(√)

10、天气现象刚好出现在24时,但不足一分钟,其起止时间应记为“0”。(√)

11、具体观测程序,台站可根据观测项目的多少和观测时的天气状况确定,但气压观测时间应尽量接近正点,全站的观测程序必须统一,并且尽量少变动。(√)

12、碎雨云是低而破碎的云,呈灰色或暗灰色。常出现在降水时或降水前后的降水云层之下。(√)

13、在雨、雪等降水现象中,如果一种现象转为另一现象时,为了简便起见,现象间可以连续记载。(×)

14、湿球纱布开始冻结后,应立即从室内带一杯清洁水对湿球纱布进行溶冰,待纱布变软后,在球部下2-3 cm处剪断,然后取走水杯,以防冻裂。(×)

15、雨量计、电接风换自记纸作时间记号时,均可用上抬自记笔杆的方法。(×)

16、自动站气温、相对湿度的自动观测记录有部分缺测时,则从实有的自动观测记录和人工补测的定时观测记录中挑选日极值。(√)

17、遇固态降水,凡随降随化,仍照常读数和记录。(√)

18、若气象站四围积雪面积过半,但观测地段因某种原因而无积雪时,则应在就近有积雪的地方,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地点测量雪深。(√)

19、在无任何遮蔽条件下,太阳中心从某地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其光线照射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可照时数。(√)

20、有降水时,应取下小型蒸发器上的金属丝网圈;有强烈降水时,应随时注意从器内取出一定的水量,也可采用加盖方法,以防水溢出。(√)

21、降水量自记迹线有缺测,若缺测时间跨越某一个或几个正点时,有关各时降水量应用其它雨量计的自记记录代替;若无其它雨量计时,则整个缺测时段记其累计量,并填在该时段的最后一个小时栏内,其它各时共用“←”符号表示。(√)

22、若某日全天无云,日照时数缺测数小时(非全天缺测),则该日日照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

23、某次记录不完全正确或有疑误但基本可用时,按正常记录处理;当某次记录有明显错误且无使用价值时,按缺测处理(记“-”)。(√)

24、冻土观测时,当冻结层的下限深度超出最大刻度范围时,应记录最大刻度数字,并在数字前加记“≥”符号。(×)

25、铂电阻地面温度传感器被积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小心将其从雪中取出,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埋入雪中一半。读数时若又被雪盖,可按正常观测读数,并在备注栏注明。(×)

26、自动站每日08、20时仍须人工观测雨量筒的降水量,并记入观测簿中定时降水量栏作为正式记录。(√)

27、自动站根据各月观测数据文件(含A文件、J文件)统计得到的候、旬、月资料和人工录入的年报表封面、天气气候概况、备注、现用仪器等文字说明,经加工整理后形成统一的地面气象年报数据文件(即Y文件)。(√)

28、自动观测定时数据缺测时,所有台站在02、08、14、20时4个定时和规定编发气象观测报告的时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记录缺测时,应在正点后30分钟内进行补测;超过30分钟时不进行补测,该时数据按缺测处理。(×)

29、若某一定时所有自动观测数据缺测时,用前、后两定时数据内插求得,按正常数据统计;若连续两个或以上定时数据缺测时,按缺测处理。(×)

30、自动观测每分钟降水量有缺测时,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及开始时间可以从缺测时段人工观测的定时降水量记录中挑选。(√)

三、选择题(可选择1个或多个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空格里,每小题1分,计20分)

1、有降雪同时有吹雪,影响实际降水量,记录如何对待(A)

A、按量照记B、记录加括号C、作缺测

2、在“风力等级表”的“陆上地物征象”栏中。“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撑伞困难,高的草不时倾伏于地”。其风力等级为(C)

A、4级B、5级C、6级D、7级

3、台站气压表水银槽拔海高度低于15m时,高度差订正值C按C=34.68h/(t+273)求得,其中t 采用(C)

A、气压表附温的平均值B、观测时的气温t与前12小时的气温平均值C、本站年平均气温值D、月平均气温值

4、各种天气现象和界限温度的初终间日数,(A)

A、包括初日和终日B、不包括初日和终日C、包括初日D、包括终日

5、冰雹的最大直径(B)时,需测定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并记入(C)内

A、≥10mmB、>10mmC、纪要栏D、备注栏

A、±3B、±5C、±2D、±

16、出现浮尘时,水平能见度为(D)千米

A、<1.0B、1.0-10.0C、>1.0D、<10.07、应记录开始时间的天气现象共有(D)种

A、20B、19C、21D、248、气表-1中规定应统计的各级降水日数有(A)

A、8个B、7个C、9个D、6个

9、某次记录不完全正确或有疑误但基本可用时,该记录应(B)

A、加“()”B、按正常记录处理C、记“-”

10、对能见度目标物的视角和仰角要求是(B)

A、<5°、<6°B、0.5-5.0°之间、≤6°C、>5°、≤6°

D、≤5°、≤6°

11、按天气现象定义,能见度<1.0千米的现象为(B)

A、雾、吹雪、扬沙B、雾、沙尘暴、雪暴C、雾、浮尘、雪暴D、雾、雾淞、沙尘暴

12、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示度与干球温度表示度,在月初五天比较的平均差值>0.5℃,该平均差值(B)

A、不作补充订正B、要作补充订正(订正到该5天的逐日最低温度值上)

13、最低温度表如遇酒精柱中断,观测时(C)

A、扣除中断部分B、加上内管顶上的一段中断的酒精柱

C、按缺测处理

14、在观测记录中,允许在观测值前加记“<”符号的要素有(A)

A、1个B、2个C、3个

15、月最大、极大风速的风向,若出现两个或以上时,风向记(A)

A、个数B、并记

16、安装自动站传感器的百叶箱,(B)

A、每月至少定期擦洗一次,清洗之前,应将仪器全部放入备份百叶箱内。

B、不能用水洗,只能用湿布擦拭或毛刷刷拭,百叶箱内的温、湿传感器也不得移出箱外。

17、对温湿度传感器的日常维护主要是用(C)过滤罩。

A、清水清洗B、酒精清洗C、软毛刷清洁

18、传感器安装时,应该考虑方向的是(C)。

A、雨量B、温湿度C、风向

19、湿敏电容传感器应安装在百叶箱内,传感器的中心点离地面

(B)m。

A、1.52B、1.50C、1.5320、铂电阻地温传感器被积雪埋住时,(B)。

A、将其置于积雪表面上进行观测;B、照常观测,在备注栏中注明

四、问答题(共20分)

1、霾的特征?(3分)

答: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而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气团稳定较干燥,一天中任何时候均可出现。

2、冬季降雪时,定时降水如何观测?(4分)

答:冬季降雪时,须将承水器取下,换上承雪口,取走储水瓶,直接用承雪口和外筒(储水筒)接收降水。观测时,将已有固体降水的外筒,用备份的外筒换下,盖上筒盖后,取回室内,待固体降水融化后,用量杯量取。也可将固体降水连同外筒用专用的台秤称量,称量后应把外筒的重量(或mm数)扣除。

3、湿球溶冰不当,记录处理有哪些规定?(5分)

答、湿球溶冰不当,湿球不能读数,只记录干球温度。如在定时观测正点前湿球温度能够稳定,则需补测干湿球温度值,并用此值作为气温和湿度的正式记录;若定时观测正点前湿球温度仍不能稳定,则相对湿度改用毛发湿度表或湿度计测定(需按规定作相应订正),水汽压、露点温度用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得到;如无毛发湿度表(计)或按规定冬季不需要编制订正图的气象站,应在正点后补测干、湿球温度,记在观测簿该时栏上面空白处,只作计算湿度用,这次湿球温度不抄入气表(该栏记“-”),而温度的正式记录仍以第一次干球温度为准。

4、自动观测定时数据缺测时记录如何处理?(5分)

答:① 自动观测定时数据有缺测时,基准站用人工平行观测记录代替;其他站一般时次不进行补测,仅在02、08、14、20时4个定时和规定编发气象观测报告的时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记录缺测时,用现有人工观测仪器或通风干湿表、轻便风向风速表等在正点后10分钟内进行补测;超过10分钟时不进行补测,该时数据按缺测处理。

② 在自动观测定时数据中,某一定时数据(降水量除外)缺测时,用前、后两定时数据内插求得,按正常数据统计;若连续两个或以上定时数据缺测时,不能内插,仍按缺测处理。

5、自动观测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辐射曝辐量缺测时如何进行日统计?(3分)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第6篇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气象设施,是指气象探测设施、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和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等。

本条例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第三条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实行分类保护、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将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设有气象台站的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做好本部门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无线电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并有权对破坏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七条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纳入城乡规划。

第八条 气象设施是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气象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合理安排气象设施建设用地,保障气象设施建设顺利进行。

第九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配备气象设施,设置必要的保护装置,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在气象设施附近显著位置设立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要求。

第十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气象设施的行为:

(一)侵占、损毁、擅自移动气象设施或者侵占气象设施用地;

(二)在气象设施周边进行危及气象设施安全的爆破、钻探、采石、挖砂、取土等活动;

(三)挤占、干扰依法设立的气象无线电台(站)、频率;

(四)设置影响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功能的干扰源;

(五)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其他危害气象设施的行为。

第十一条 大气本底站、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高空气象观测站、天气雷达站、气象卫星地面站、区域气象观测站等气象台站和单独设立的气象探测设施的探测环境,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第十二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大气本底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观测场周边3万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城镇、工矿区,或者在探测环境保护范围上空设置固定航线;

(二)在观测场周边1万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三)在观测场周边1000米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

第十三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场周边20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或者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周边10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10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在观测场周边500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三)在观测场周边200米范围内修建铁路;

(四)在观测场周边100米范围内挖筑水塘等;

(五)在观测场周边50米范围内修建公路、种植高度超过1米的树木和作物等。

第十四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国家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观测场周边8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8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在观测场周边200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三)在观测场周边100米范围内修建铁路;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第7篇

重大活动气象服务规范

(征求意见稿)

Meteorological 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Important Activity

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ICS 07.060 A 47

DB3301/T XXXX.X-2020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杭州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市气象局、萧山区气象局、杭州市气象安全技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毛则剑、董剑榕、李强、任勇、傅卫东、樊李苗。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DB3301/T XXXX.X-2020重大活动气象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的术语和定义、组织机构、前期筹备、运行保障、评估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气象主管机构为重大活动提供气象服务。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984

短期天气预报 GB/T 27956

中期天气预报 GB/T 28594

临近天气预报 QX/T 439

大型活动气象服务指南 气象灾害风险承受与控制能力评估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重大活动 important activity 在国家或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领域起到重大影响,且具有密集度高、牵涉面广、级别高、周期长、人数多等特点的活动。

3.2

临近天气预报 nowcasting 某一区域未来2h内天气变化的预先估计和预告。

[GB/T 28594-2012,定义2.1] 3.3

短时天气预报

short-term weather forecast 某一区域未来12h内天气变化的预先估计和预告。

3.4

短期天气预报 short-range weather forecast 某一区域或地点未来72h内天气变化的预先估计和预告。

[GB/T 21984—2017,定义2.1] 3.5

中期天气预报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 某一区域未来72h以上,240h内天气变化的预先估计和预告。

[GB/T 27956-2011,定义3.1] 3.6

延伸期天气预报 extended-range weather forecast 某一区域未来10天到30天天气变化的预先估计和预告。

DB3301/T XXXX.X-2020

组织机构 4.1 管理机构 建立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组织运行管理机构,负责整个气象服务的指挥决策、运行管理、业务建设、技术支持等工作,建立与活动主办方的沟通协调机制。

4.2 服务团队 建立主要由举办地气象科技人员组成的服务团队,必要时可向上级气象部门申请人员支持。

落实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开展专项培训。前期筹备 5.1 需求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会议讨论、电话咨询、文献查阅等形式了解重大活动概况、关键时间节点和对气象服务的具体要求,确定气象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5.2 气候背景分析 根据需求调查,分析活动举办地及周边相关区域的气候特征,形成气候背景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气温、降水、日照、湿度、风、能见度等与活动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的特征。

5.3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对于气象敏感度较高的活动,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按照QX/T 439的要求,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承受与控制能力评估,形成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报告,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5.4 气象保障服务方案编制 根据活动主办方的需求和日程安排,结合气候背景分析报告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制定气象保障服务方案,报备活动主办方,内容包括服务目标、组织机构、工作机制、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经费预算及保障措施等。在筹备及运行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方案。

根据环境保护、安全保卫、应急处置等特殊需求,制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空气质量改善气象服务等专项方案。

5.5 业务能力建设 在前期需求分析基础上,针对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和难题,组织科技攻关,增设气象监测设施,开发业务系统,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

5.6 测试演练 结合重大活动演练、彩排开展多种形式的测试演练。演练内容主要包括内部工作流程、对外服务接口和应急保障措施等。根据测试演练情况对服务方案进行调整完善。运行保障

DB3301/T XXXX.X-20206.1 加密气象观测 根据气象保障服务方案,适时增加气象观测的内容和频次。

6.2 加强天气会商 在常规天气会商中增加重大活动服务内容,并根据需要适时组织与上级或周边地区气象台站的专项天气会商。

6.3 精细预报预警 在日常预报预警业务的基础上,精细化开展活动举办地的短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以及环境气象预报和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等。

6.4 决策气象服务 根据党委政府、活动主办方及有关部门的决策需求开展气象监测预报服务,适时提供举办地实况监测,短期、中期、延伸期天气预报,空气质量预报等服务产品。有高影响天气时,提供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防御提示。在活动关键时间节点,提供专题气象服务。

6.5 现场气象服务 6.5.1 根据活动需求开展现场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合理布设现场观测设备及业务平台,保障其正常运行,必要时可搭建临时观测场及现场办公场所。主办方应做好协助工作。

6.5.2 与本地气象台保持联动,研判可能由天气原因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时向活动主办方解读气象监测、预报和预警等信息,提出应对建议。

6.6 公众气象服务 6.6.1 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热线电话、电子显示屏以及手机、微博、微信、钉钉等各种传播媒介,面向公众提供生活气象指数、出行参考等与活动相关的气象信息服务。

6.6.2 涉外活动应增加外语气象服务,涉及残疾人的活动应增加适用于残疾人的信息发布手段。

6.6.3 宜利用政府及主办方的信息发布渠道(如新闻发布会)及时针对热点气象问题向公众发布气象信息。

6.7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根据活动需求和天气情况,开展增雨(雪)、消雨(雪)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评估改进 7.1 服务效益评估 根据活动特点,采用抽样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向党政部门、活动主办方、活动参与人员、社会公众及媒体等开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评估气象服务完成情况及服务质量,形成服务效益评估报告。

7.2 服务工作改进 结合服务效益评估报告,对气象服务全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及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DB3301/T XXXX.X-2020

参 考 文 献 [1]中国气象局

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组织实施工作指南 [2]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

气象灾害视频影视技术规范 第8篇

新疆气象部门的气象灾害视频信息上报工作, 在全疆气象台站的大力支持下, 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业绩, 连续5年被中国气象频道采用的气象新闻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由于气象灾害视频信息上报工作是各级气象台站新开展的业务工作, 一些台站上报的气象灾害视频不符合视频技术规范, 构图失当、画面偏色、镜头空洞、同期声音质差、文字稿和图像不统一致使有新闻价值的视频大打折扣。探讨研究气象灾害视频影视技术规范, 对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普及科学知识、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摄像技术

摄像机要固定在三脚架上拍摄, 尽量多拍固定镜头, 保持画面稳定不抖动, 基本线条“横平竖直”。当利用摇镜头摄像时, 要尽量缓慢移动且要保持水平移动, 不能出现跳跃式的突变。单个固定镜头全景一般时长7~8 s, 中景5~6 s, 近景3~4 s, 特写1~2 s。移动镜头的时长应控制在10 s以内, 移动镜头要留足起幅、落幅, 特别是重点保留落幅5 s。摄像中要确保正确曝光。曝光不足, 电视画面发暗;曝光过度, 又使电视画面“限幅”, 高亮部分缺乏灰度层次。要保证画面的色彩还原正确。拍摄前应对白平衡进行调节, 保证色彩还原正确。当环境变化时, 尤其要注意调整白平衡。被采访者画面景别:拍摄被采访者用中、近景, 平视镜头, 同期声要在1声道。 (1) 站:第3个扣子, 肘关节处。 (2) 坐:第3个扣子。 (3) 角度:尽量让镜头和被采访者形成60~90°的拍摄角度。视频中不能有坏帧、夹帧、黑帧、带伤等问题。第1帧画面与第1句配音之间要有1 s左右的间隔。视频拍摄结束后应有5 s静帧或活动画面, 如果视频是以同期声结尾, 同期声结束后要保留至少5 s静帧或延续画面。声道规定:声道1 (CH1) 录制节目混合声, 出镜和采访的声音录制在此声道;声道2 (CH2) 录制节目背景音乐、效果声及国际音。音频控制在-20~-12 db, 最好是在-16~-12 db。视频画面内容要尽量丰富并成组拍摄。视频画面要客观地展现天气现象, 突发性天气要尽量拍摄关键的画面。对同一个场景, 要多角度、多景别拍摄, 多用中景、近景、特写, 少用远景, 特别要注意拍摄具有当地特色的场景或建筑物。拍摄过程中对信息含量大、对灾情有冲击力的镜头画面, 时间相对要长一点, 客观展示拍摄对象的状态。一条上报气象灾害视频应有2 min左右的长度。

2 现场采访技术

现场采访是气象灾害视频拍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气象灾害视频的现场采访是指伴随现场画面而存在的声音, 包括主持人现场解说、现场受灾群众、救灾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的采访。需要选择合适的采访环境, 要确保现场不能太乱或太嘈杂。采访可以大大地提高灾情的现场真实感。恰当地使用现场采访与画面配合, 能够增加灾情的现场感, 给人以更加直接、更加强烈的感受, 也可以更好地再现现场的气氛。由当事人告知所发生的事情, 更加具有说服力。采访可以用来负载过去的灾情。通过当事人或目击者身临其境的讲述, 能够把已经过去的灾情事件客观、形象地展现于观众的面前。采访的灾情数据要用当地政府部门公布的数据, 不能用自行调查的数据。现场采访时间以控制在1min为宜。

3 后期编辑技术

3.1 镜头长度

不同景别应选择不同的镜头长度。对于全景、中近景、特写镜头、画面停留时间依次变短;而当画面信息量大时, 画面停留时间应长一些, 反之, 应短一些;当画面构成复杂时, 停留时间应稍长, 反之, 则稍短。

3.2 镜头组接规则

镜头组接要必须符合事务发展、变化的本来面貌和客观规律, 注意上下镜头中同一被摄体在位置、运动速度、光影色彩上的一致性, 以及景别变化、机位角度变化的合理性, 同一动作在连接上的严密性。静态人物、对话镜头应尽可能保持景别的一致;而动态人物、非对话镜头则应尽可能变化景别, 并注意上下镜头的景别组接要顺畅, 以符合视觉注视规律。

3.3 镜头组接方法

“动”接“动”、“静”接“静”是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2个固定镜头组接时, 画面主体都是静止的, 其剪辑点的选择要根据画面的内容来决定 (静接静) 。2个固定镜头组接时, 其中一个镜头主体是运动的, 另一个镜头主体是不动的, 其一种组接方法是寻找主体动作的停顿处来切换;另一种方法是在运动主体被遮挡或处于不醒目的位置时切换 (静接静) , 如果2个固定镜头主体都是运动的, 其剪辑点选在主体运动的过程中。如上一个镜头是用固定镜头拍摄, 下一镜头准备用摇镜头, 那么这个摇镜头必须从固定的静止镜头开始拍摄, 待1~2 s后开始摇镜头拍摄, 这个镜头中起拍时的1~2 s的静止镜头就是为了与上一镜头结束前的静止画面接“静接静”的顺畅过渡。一般说来, 剪动作时, 镜头组接是以主体动作的运动因素作为依据的, 小景别的动作要少留, 大景别的动作要多留。当2个镜头都是运动镜头, 并且运动方向一致时, 应去掉上一镜头的落幅及下一镜头的起幅进行组接 (动接动) 。如果2个运动镜头的运作方向不一致时, 就需在镜头运动稳定下来后切换, 即保留上一镜头的落幅和下一镜头的起幅进行组接 (静接静) [1,2], 这样就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舒服的跳动感。

3.4“跳轴”现象的处理

在前期拍摄时要严格按照镜头调度的机位三角形原理, 恪守在轴线一侧拍摄的原则。如果摄像时未注意到轴线问题, 或者即使前期拍摄时建立并遵守了轴线原则, 但后期剪辑时需打乱原来的镜头次序重新组合, 就可能产生“跳轴”现象, 造成空间关系、人物关系混乱。这个问题不解决好, 会造成观众理解上的混乱。当遇到“跳轴”问题时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消除或减弱“跳轴”现象。

3.4.1 利用动势改变轴线方向。

在2个跳轴镜头中间, 插入一个人物转身或运动物转弯的镜头, 将轴线方向改变过来[4], 可省略位置变化的交代, 起到镜头组接的自然过渡。

3.4.2 插入空镜头。

在2个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中间, 插入一个空镜头或一个没有方向性的万用镜头, 使画面组接变得流畅, 又起到节省时间和满足画面节奏的需要。

3.4.3 借助人物视线。

在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人物视线变化的镜头, 借助人物视线的变动, 改变轴线方向, 清除“跳轴”现象[5]。

3.4.4 插入全景镜头。

由于全景镜头中主体在画面所处的位置、运动的方向或动作不很明显, 插入后即使轴方向有所变化, 但观众的视觉跳跃不大, 可减弱“跳轴”现象[6,7]。

参考文献

[1]刘晓玉.如何运用电视剪辑来提升节目的整体水平[J].纪实, 2008 (10) :68-69.

[2]吴祥辉.谈剪辑电视专题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成才之路, 2008 (29) :103.

[3]周学杰.浅议电视画面的剪辑[J].西部广播电视, 1999 (11) :22-25.

[4]纪雨.浅析电视节目制作中剪辑风格的运用[J].当代电视, 2008 (5) :72-73.

[5]李雪梅.电视节目的剪辑风格[J].新闻窗, 2011 (1) :98-99.

[6]郭建钧.浅谈电视画面的剪辑[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6) :26-27.

上一篇: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北京建设大学高校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