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顺市委范文

2024-06-17

中共安顺市委范文(精选6篇)

中共安顺市委 第1篇

中共安顺市委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

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促进安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作如下规定: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

1、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按照“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便民”的要求,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按照“事权责”相一致的原则,合理划分市和县(区)、乡(镇)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充分发挥县(区)、乡(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强行政活力。

3、加大行政执法改革力度。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积极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切实解决多头执法、交叉执法、执法不公的问题。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4、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各级各部门对清理出来的规范性文件,设置行政许可事项的,要进行修改或废止,并在媒体上向社会公布,方便群众知情和监督。政府法制机构和行政监察机关要加强对《行政许可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5、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按照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搞好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保留的上下衔接工作;继续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凡是上级明令废止的,一律废止;凡是企业可以自主决定、社会中介机构可以提供服务或者可以由市场机制代替的,一律取消。

6、实行新增行政审批项目申报备案制度。增加新的行政审批项目,必须事先向同级政府法制机构申报备案,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擅自设置新的行政审批项目;对保留的审批项目,要按照“公开、公平、高效、规范”的原则,改革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

7、建立“快速审批通道”。对涉及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的注册登记、投资立项、土地使用、规划、建设、环保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房产过户、户口迁移、办理身份证、申领驾照牌照、学生上学和毕业生就业、出入境等审批事项,要建立“快速审批通道”,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市政务服务中心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办事效率。各县(区)要创造条件,建立政

务服务中心。

8、完善行政审批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实行审监分离,严格审批责任,杜绝违规审批、越权审批和乱审批行为。行政监察机关和政府法制部门要加强对各部门各单位行政审批工作的监督检查。

9、全面推行公开办事制度。要制定明确具体的工作标准,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出台规范性、政策性文件,凡与企业和群众利益相关的,都要及时向社会公开。市内中长期发展规划、经济结构调整计划、产业发展导向、重点招标项目以及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等,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在有关部门的接待办事地点放置相应文本,供企业自由索取。各部门、单位在实施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政征收和为群众办理政务事项时,都要将依据、程序、条件、标准、时限、结果和监督渠道等予以公开。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面向群众服务的部门,要设立咨询窗口和咨询电话,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学校、医院以及水、电等公用事业单位要推行公开办事制度。要本着方便群众知情、方便群众办事、方便群众监督的原则,进一步拓宽政务公开渠道。

10、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政府的组织和管理,及时把政府决策、服务程序、办事方法向社会公布。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充分利用电子政务专网开展网上业务,提高行政效率,提升行政能力,逐步形成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继续完善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对群众开放的制度,市直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除涉密文件外,要全部录入政府政务网,并汇编成册,置于政务大厅或办事窗口,方便群众查阅。

11、坚持科学决策。各级各部门作出的重大决策或调整的重大政策,凡与企业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应按规定实行听证、论证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进一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三、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12、各级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严格依法实施行政执法

行为,凡属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职责、权限,必须依法管好、用好;法律法规没有赋予的,不得随意干预。

13、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推行“阳光执法”,明确界定每一个执法机构、执法岗位的执法任务、权限、标准、程序和应当承担的责任,做到职权清晰、责任到位、行为规范。对行政执法人员要严格实行资格认证制,坚决杜绝没有执法资格的人员参与执法活动。执法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文明执法。执法执收部门和单位必须坚决

彻底清退在执法执收岗位上的临时人员,任何单位都不允许雇用临时人员执法执收。

14、实行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制度,进一步规范检查行为。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进行各种执法检查,必须有法定依据和具体内容,必须按法定程序和权限进行。要在每年年初制定年度执法检查计划,严格控制检查次数,杜绝重复检查。除上级专门部署或接到有关举报等情况外,不得在计划之外随意组织检查,不得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严禁社团组织打着执法部门的名义对企业进行检查。

15、建立和实行联合检查或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同一部门不同业务的执法检查要

合并进行,部门之间内容相近的执法检查、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各类检查,凡是内

容相近或交差的,实行联合检查或检查结果互相认可制度,切实减轻基层和企业负担。

16、切实加强执法监督。认真落实《安顺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对乱执法、执法不公、执法犯法、粗暴执法等行为,要严肃查处;对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执法人员,必须清理出行政执法队伍。

17、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增强文明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安顺发展”观念。围绕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快捷、便利、优质服务,改革办事流程,推动工作提速,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办事限时制和服务承诺制,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要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和主动上门服务。对来安客商在居住、就医、子女上学等,要积极提供便利条件。要根据部门单位实际,规范服务,做到语言文明、态度热情,严禁使用禁用语;对前来办事的群众,要主动提供办事指南和所需材料清单,耐心解释办事程序和条件,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坚决纠正“生冷硬顶”和“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真正使群众到机关办事不难、不怕、不愁。

18、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搞好环境的净化、美化,促进人与

自然的和谐发展。抓好市区、城镇和重点村落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把市区、县城和基础条件较好的部分建制镇率先建设成为外来投资者的投资首选之地。

19、开展发展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各级各部门要抓好发展环境专项整治活动。要

结合单位部门自身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认真查找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解决“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下,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公,敲诈勒索、无理刁难客商等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并举一反三,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改进工作的长效措施。

20、建立信访、投诉处理工作责任制。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限时答复和服务

承诺等制度,把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群众信访、质询、投诉问题解决在单位和基层。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推诿扯皮、上交矛盾,致使群众越级上访的,投诉到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将对单位部门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21、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安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专项治安环

境整治,坚决打击盗抢企业资财、破坏通信设施、敲诈外来投资者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对哄抢、盗窃企业财物,破坏企业生产设施,欺行霸市,坑蒙拐骗的行为和威胁企业经营者及家人人身安全,敲诈勒索经营者和外地客商的违法犯罪行为,政法部门要组织精干力量,从重从快予以打击。

四、坚决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

22、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

费项目,对上级明确取消的收费项目必须立即停止,对违规收取的各类费用要坚决清退或全部收缴,并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单位责任人的责任。要按有关政策规定严格规范经营性收费项目的审批权限和范围,严禁乱审批、乱核准。

23、各有关部门、部分行使政府职能的公用企事业单位要抓紧编制行政事业性收

费目录和经营性收费目录,报物价部门审核批准,并向社会公开发布,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凡未公开发布的,一律不得收取。执收执罚人员在依法收费和罚款时,必须主动出示收费许可证或执法证件,讲明收费或处罚依据,并规范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

24、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除法律法

规另有规定的外,不得搞按比例返还、提成、奖励等,实现单位收入与单位利益彻底脱钩。

25、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以任何

名义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经营性收费项目和罚没项目;不得擅自提高收费和罚款标准;不得超范围收费、重复收费、搭车收费;不得将应由企业自愿选择的咨询、信息、检验检测、商业保险等服务变为强制性收费服务;不准强行要求企业加入各种学会、协会或到指定的中介机构接受中介代理服务;不准违规举办培训班收费、借会议乱收费,向企业索要赞助、强行拉广告、搞各种形式的硬性摊派;不准强制企业订购书报刊物、音像制品;不准强行要求企业到指定的厂商或其它经营场所购买有关专用器材或物品。在对企业进行法定的检验检测时,不得长期无故扣留抽检样品或占用、获取企业其它物品。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企业有权拒绝和举报,并一律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论处。

五、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

26、坚持公正与效率的司法原则,依

法公正办理各类案件,保护各种经济成分和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政策歧视和差别待遇。

27、建立和完善疑难案件协调、办案回告、案件回访、办案质量监督检查、错案

追究等机制和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司法腐败,确保司法公正。

28、进一步提高司法效率。建立和完善繁简分流机制,对适用简易程序的司法案

件应建立“速裁通道”。涉及招商引资和与企业生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件,要在不违背法定程序的前提下,实行快立案、快侦查、快审理、快执行,缩短办案时间。

29、加强案件审限、执限管理,实行责任到人,强化监督检查。对现有久审未结、久执未结的积压案件要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在不降低案件办理质量、不影响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限期清理结案。在办理涉及企业的案件时,不得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司法机关、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与招商引资有关案件查处情况的宣传力度,着力宣传与软环境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努力建设公正的法制环境。

30、司法部门要积极深化改革,努力为各类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公正的法律服务,对司法援助对象认真进行援助。

六、培育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

31、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

社会中介组织。放宽中介组织市场准入限制,反对垄断,鼓励有序竞争,积极培育和发展咨询、审计、会计、法律等各类社会中介组织,逐步搞活证券、产权、人才等要素市场,为各种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创造条件。

32、按照“法律规范、行业自律、政府监督”的要求,对现有中介组织要在编制、职能上与党政机关彻底脱钩,实行市场化独立运作。现有中介组织承担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等职能要收归行政机关,确保中介组织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33、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监督管理。对违背诚信,弄虚作假,搞乱评估、乱认证、乱鉴定的社会中介组织,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国家和省没有明确规定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监督管理办法。工商、民政、审计、司法以及各行业性中介组织的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中介组织执业行为的日常监管,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

七、加强对发展环境的监督检查

34、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调研,加强对发展环境的监督检查,认真研究在发展环境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发展环境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抓住当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把督促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规范行政行为作为重点,集中力量,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落到实处。实行执法执纪部门下访企业制度,各执法执纪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变企业上访为部门下访,及时解决发展环境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

35、加大对损害发展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由市纪委监察局制定《关于损害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强化责任追究。在市监察局建立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并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挂牌,与“市优化发展环境投诉领导小组办公室”合并办公,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建立投诉事项的受理、转办、督办和回复制度,确保市委、市政府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对顶着不办、阳奉阴违,对乱收、乱摊、乱罚、吃拿卡要、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部门单位和个人的举报,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从快进行调查处理,经查实无误的,在查处违纪者的同时,第一次对被举报单位提出通报批评;第二次责成单位主要负责人向市委、市政府作出书面检查;第三次取消单位和主要负责人的评先选优资格。

36、深入开展“群众评议机关”活动,不断改进评议的方式方法,增强实效。新闻媒体要及时反映损害安顺发展环境的现象和行为。建立向垂直管理部门通报“群众评议机关”情况制度,定期向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反馈通报。对刁难企业、有“三乱”行为的执法人员,一经查实,依据党纪政纪严肃处理,并建议主管部门将违纪者调离执法岗位。

37、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制定落实本规定的具体实施办法。[

中共安顺市委 第2篇

——张安顺同志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2008年12月2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报告今年工作,对明年工作提出意见,研究讨论我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首先,我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报告工作。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通化发展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今年我国大事多、突发性困难多和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多的复杂局面,市委常委会紧密团结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千方百计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继续保持了通化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各级领导班子驾驭全局的执政能力和推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水平。

一年来,我们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实现了通化振兴发展的阶段性新跨越。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6亿元,比上年增长21%;实现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46.5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2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0.7%、30.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0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比上年增长52.1%。与2005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工业总量和效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三倍。通化的经济总量、发展后劲和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正在呈现城市经济快速做强、县域经济加快突破、园区经济群起争先的良好局面。今年,各县(市、区)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将全部超过3亿元,达到了新的阶段水平。

范文网

一年来,我们集中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实现了投资拉动的新突破。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42项,投资增速居全省前列。40万吨硅钢、20万吨雪花啤酒、3000公斤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等一大批体量大、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大项目,即将形成全市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通化经济开发区建设取得较大突破。下大力气谋划包装后续项目,储备亿元以上新项目620项,总投资额2720多亿元。申请国家和省科技支撑项目82项。抓住国家扩大投资的机遇,迅速启动向国家争取项目和资金专项工作,初步争取项目资金3.47亿元,占全省的13%。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组织开展了系列经贸交流活动。在第四届“东博会”上,共签约34个大项目,投资总额达130.5亿元。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80亿元。

一年来,我们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兴市,实现了重点产业建设全面加快的新格局。加快推进产业规模化,坚持做大做强冶金、医药、食品三大支柱产业,集中打造冶金、医药、食品、能源四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全面推进冶金及关联产业、医药、农产品加工、人参、葡萄酒、能源、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文化十大产业快速发展。冶金产业形成600万吨钢生产能力,支持和推动了通钢装备大型化改造;新上冶金关联产业项目100余项,完成投资50亿元。医药产业集群优势和品牌效应继续提升,我市被评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被命名为“中国医药城”。食品产业的系列化、品牌化开发取得新进展,我市葡萄酒、人参、果仁、食用酒精、鹅鸭肥肝等产业在国内占重要地位。能源产业大项目建设蓄势突破,商贸流通、房地产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旅游、文化产业呈现出新活力。在工业领域,通过狠抓重点企业运行、推进技术改造和新项目投产达效、发展规模企业群体和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努力把通钢限产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继续保持了提速增效良好势头。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10户,产值超亿元企业发展到55户。在服务业领域,重点围绕加快提升旅游和商贸流通水平,推进了一批大项目建设,欧亚通化购物中心建成开业,义乌国际商贸城、北京恒坤家居博览中心、龙湾会馆、中东新天地购物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围绕各项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全民创业。继续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预计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5亿元,比上年增长58%;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和对财政贡献率超过60%。

一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实现了投资、创业、人居环境的新提升。加快推进交通快速化,通沈高速公路(通化段)建成通车,结束了通化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迈出了打造区域外围“两小时经济圈”的第一步;通丹、营松、梅沈高速公路和通丹铁路开工建设,通集、通长高速公路和通化机场前期工作有效推进。与丹东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依托公铁交通大动脉合力建设通丹经济带,打造东北东部开发开放先导区,协议在通化建设陆港,使通化由“内陆地区”变成“沿海地区”。按照建设宜居山水城市的目标,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实施了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二道河改造、滨江东路改造、倚江园建设、玉皇山公园改造、供水供热供气设施改造等10项重点工程;棚户区及危旧房改造继续推进,启动了全省首个国家级健康住宅试点工程,江南新区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严格规范审批、收费、检查、处罚等行政执法行为,新政务大厅投入使用,投资创业的服务环境明显改善。

一年来,我们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新进展。深入实施县域突破战略,着力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全省县域综合发展指数最新排序中,5县(市)全面升位,其中梅河口市升至第三位,辉南、柳河两县分别晋升5位。县(市)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推进,一批较大项目投产达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取得新突破,9户企业进入全省农业产业化30户重点企业行列,万通药业、阜康公司、卓越公司上榜全国第四批重点龙头企业。预计今年5县(市)生产总值增幅均接近或超过30%,投资增幅均超过60%。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基本结束。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提升城镇化建设、新村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水平,共投入资金17.1亿元,实施新农村建设各类项目2000多项,试点村镇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镇村环境进一步改善。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领域各项建设,实现了构建和谐的新进步。市人大、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进全局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统一战线工作有效开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社科联、侨联、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和老干部局、老龄委、关工委在共建和谐、共促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依法治市,司法、行政执法、普法工作有效推进。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平安建设,构建了县、乡、村“N+1”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扫黑除恶、同“法轮功”等邪教斗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继续开展“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年”活动,组织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营造了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兴通化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双支”、“五边建设”,取得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广播电视、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等事业健康发展,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我市体育健儿在全国冬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文艺团体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文艺演出,为通化赢得了荣誉。坚持把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确定重点办好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年度计划。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100元,比上年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80元,比上年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3万人。养老、失业保险实现了保费征缴、发放、基金积累各超10亿元目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1万,城乡低保等七项社会救助进一步提高水平,新农合参合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省下达的廉租房建设任务,新建廉租房6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年度任务。农村公路建设在“村村通”基础上继续推进,通屯率提高到70%。认真抓好市场供应和平抑物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回落。强化了安全生产管理、市场监管和疫病防控,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积极开展了支援汶川抗震救灾及灾后援建工作。开展县(市、区)委书记、局长大接访活动,一大批涉法涉诉、重信重访遗留问题得到集中有效解决,实现了奥运会期间非正常进京访零指标。

一年来,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了全市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新提高。市委常委会认真抓好自身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精心组织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加速通化振兴”大讨论活动,达到了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创新工作、增添干劲的预期目的。继续开展“和谐班子”创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团结和谐、合力干事的良好局面。认真开展科学规范市、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有效推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开展“党员创业帮带工程”,有效夯实了基层组织基础。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开展“牢记宗旨、执政为民、关注民生”主题教育,有效解决了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纠治了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化了反腐倡廉建设。

总结成绩的同时,市委常委会还认为,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小,重点产业规模不大,财政实力不强,经济发展缺少大项目拉动、大企业带动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强有力支撑;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居民增收压力较大,尤其是加快提高农民收入任务艰巨而紧迫。面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繁重任务,我们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工作思路不够开阔、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干部为政不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就明年工作提出意见。

2009年,是通化振兴发展极为关键的一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继续加深,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我市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作为支柱产业的冶金产业开始进入低速发展周期,并波及相关产业,已经对全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严峻挑战,预期经济增幅将有一定回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央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一系列“保增长”措施。可以说,我市经济发展所处的逆境前所未有,面临的投资扩张机遇也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要科学把握形势,充分估计困难,坚定发展信心,沉着冷静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焕发斗志、抢抓机遇,逆势求进、好中求快,努力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的特殊时期,保持重点企业、重点产业稳健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通化科学发展、加快振兴打下更加稳健的基础,为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打下后发跨越的基础,为超前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确保到2012年实现GDP1000亿元,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考虑,明年全市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走产业规模化、交通快速化、人居生态化发展路子,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强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兴市,强力推进以十大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强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开发开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强力推进民生改善,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为把通化建设成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社会和谐、文化兴盛、生态优美的吉林省东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宜居山水城市而奋斗。

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力争增长20%,财政收入力争保持平稳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强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

抓住国家扩大投资的机遇,举全力“抓投资、保增长、调结构、促扩张”。要以谋划储备的747个投资项目为基本盘子,以钢铁、能源、生物基地、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民生、社会事业、旅游业、服务业“八大板块”和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城市基础设施“五大工程”为重点,全方位开展项目申报和争取工作,争取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投资计划。15个重大项目推进组要开足马力、只争朝夕,组织和带动全市打一场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的攻坚战。要集中突破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瓶颈”,确保项目早立项、快开工,如期投产达效。全年要开工和续建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25项,其中必保开工10亿元级项目10项、5亿元级项目9项和亿元级项目150项以上。要加快建设华能公司投资30亿元的煤矸石电厂、香港长盈集团投资10亿元的镁合金及焦炭项目、上海东方物产集团投资16亿元的长白山药谷物流中心、总投资11亿元的通化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总投资5.2亿元的修正人参产业园、总投资近10亿元的中东新天地购物中心、总投资22亿元的义乌国际商贸城、总投资17亿元的通丹铁路、总投资17.7亿元的梅沈高速公路、总投资20亿元的营松高速公路、总投资30亿元的通丹高速公路等大项目。要专门建立10亿元级、5亿元级大项目推进组制度,实行市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切实做到领导包保到位、部门服务到位、投资主体和建设主体落实到位。与此同时,切实加强对国家投资项目的监管。

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抓住“南资北移”的机遇,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变“冬闲”为“冬忙”,坚持不懈到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继续大力开展小分队叩门招商、委托招商、会展招商和以商招商,跟踪跨国公司驻中国机构和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企业投资动向,以超常举措“攀高结贵”。精心组织参加“东博会”及其他经贸交流活动。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要有选择地主攻一些重点地区,力争多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龙头项目,带动产业向我市接续转移,争取尽快建设以南方发达地区冠名的产业园区,形成招商带动效应。要注重培育招商精神,把招商精神培育成通化艰苦创业的核心精神。

要进一步优化投资创业服务环境。坚持“一如、三优、三全”服务理念,不断改进和优化服务,真正做到视投资者如亲人,有手足之情,有善待之心,有包容之量,尽一切努力提供优先、优质、优惠服务,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服务,树立起通化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形象。

二、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兴市,强力推进以十大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建设通化现代产业体系,要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兴市,按照建设现代农业、打造新型工业、提升服务业的要求,做大做强“三大支柱”,集中打造“四大集群”,全面推进“十大产业”快速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要协同建设辉发河流域优质大米产业带,注重发展转化玉米,强化发展精品畜牧业和山区林特产业。打造新型工业,要坚持把投资拉动与产业升级相结合,把做强大企业与发展规模企业群相结合,把招商引资与推动现有企业产能释放相结合。提升服务业,要围绕培育和引导消费热点,加快推进一批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计划。

产业建设要统筹推进、突出重点,集中打造龙头、加快壮大集群。冶金产业要紧紧围绕建设吉林省冶金产业基地,加快向精特化调整,向制品化延伸。全力支持和帮助通钢克服困难,继续推进装备大型化改造和1000万吨钢产能建设,加快发展汽车用钢;把发展冶金关联产业提到战略高度,努力提高钢材就地转化率和制品化率,加快形成通钢与地方相互依托、互为拉动的发展格局。医药产业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中药及生物药产业基地,突出打好“中国医药城”和“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两个品牌,一方面要继续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一批生物药产业化,开展中药生物技术集成创新,推进中药现代化,以发展生物药业带动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食品产业要紧紧围绕建设长白山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加快发展葡萄酒、食用酒精、畜禽产品加工、人参、果仁、保健食品等富有地域特色的产业,继续推进系列化、品牌化开发。能源产业要在资源勘探上加快进展,大力推进油页岩、煤炭以及水资源开发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旅游产业要围绕建设区域性观光、休闲、度假中心,加快打造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龙湾火山口湖群世界地质公园、鸭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三个国际级品牌,推进产业化开发,向特色化、精品化迈进。商贸流通产业要着眼于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东北东部重要物流通道,建设区域性购物中心和专业化物流中心。房地产业要着眼于建设宜居山水城市,坚持人性化、规范化开发和管理,着力引进大财团组团开发,提升开发建筑和物业管理理念;全面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文化产业要突出发展传媒、发行、演艺业,推动英语辅导报社上市。

三、加强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开发开放

全面建设开放通道。大力推进通丹、梅沈、营松、通集、通长高速公路和通丹铁路建设,掀起交通大动脉建设新高潮。加紧完成通化机场前期工作,力争明年开工建设。加快建设集安至白山鸭绿江旅游公路。围绕建设通丹经济带、打造东北东部开发开放先导区,加快推进与丹东市的务实合作,合力建设通丹高速公路和铁路,为建设通化陆港创造条件。抢抓农村公路建设新机遇,完善和提升农村路网。

加快城市开发建设。围绕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宜居山水城市、通边达海前沿门户城市的建设定位,突出沿江两岸建设这条轴线,继续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提升江西、完善江东、开发江南、建设江北。继续抓好棚户区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二道河改造、道路桥梁升级改造、供水供热供气设施改造、绿化美化亮化整体改造等重点工程,棚户区改造要向周边拓展,沿江两岸建设要锦上添花,周山、沟河治理要突出涵养生态。要把江打造成景观带,把河改造成休闲长廊,把沟建设成生态家园,精心规划设计和逐步改造江桥、河桥、沟桥,让江、河、沟、桥成为通化的美景。继续扎实开展国家级卫生城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其它行业和领域的放开,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拓展投资、创业空间。继续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强化政策落实,研究制定更加开明、开放的全民创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功能,全面提高创业项目推介、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等服务水平,扶持个体群众创业,培育和发展民营企业。

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根本要求,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用城镇化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化观念武装农民,加快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加快提升城镇化建设、新村建设、公共事业建设水平,加快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兴县,推进县域工业化。要深入实施县域突破战略,继续保持在全省县域发展中争先进位的势头。注重围绕通化“钢铁城”、“医药城”建设,发展冶金关联产业和医药产业;积极推进各类能源矿产的勘探开发,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125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全面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食品生产基地。加快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推进工业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发展。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突出发展基地农业,主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提高技术集成、农机装备、水利设施配套和社会化服务水平。要整合开发县域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

坚持以县城及其它中心镇建设为龙头,推进农村城镇化。要紧密结合开放通道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城市为中心、县城为支撑、中心镇为节点、交通主干道为纽带的区域城镇化建设格局。加快提升县级城市、县城建设水平,按照小城市规划标准建设区域中心镇。突出规划特色、产业特点、建筑风格以及文化、生态保护,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大镇、旅游名镇、民族集镇。全市重点规划建设10个以上特色镇,并赋予县级管理权限。进一步加快推进新村建设。完成泥草房改造任务。

坚持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出发点,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要围绕落实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加快农村内部改革和城市涉农方面的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山庄经济”等规模经营。要坚持农民主体,广开增收渠道,重点抓好农民政策性增收、劳务增收、结构调整增收,保障农民财产性收入。在全面落实好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基础上,制定全市支农政策。依据政策规定,放开城市农民落户限制,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同时,保障转移就业稳定的农民工家庭的土地流转收益。要加快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金融、科技、人才、信息等支农服务;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建设等公共事业,有计划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尽可能降低农民生产生活成本,以减支促增收。

五、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强力推进民生改善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要注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好民生实事,注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提升公共事业服务。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公共财政建设水平,把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随着财力增长,逐步提高工资收入水平。提升促进就业能力,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安置、岗位开发、创业资金扶持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成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全面开展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扩面攻坚活动,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开展农村独女户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强各类保险基金及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增强救助能力,实现城乡低保动态全覆盖,应保尽保、应救必助。继续抓好廉租房建设,扩大廉租补贴范围。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重点加强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舍、师资建设,落实农村、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继续大力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积极支持通化师范学院发展,创造条件使学院在地方发展中更好发挥作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在办好县级以上医院的同时,加快完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文化事业发展活力,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市图书馆、档案馆和高句丽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市体育健身中心建设。进一步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青年、儿童和老龄事业发展,加强老干部工作,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全市要继续围绕就业、增收、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涉及群众利益诸方面,精心安排和实施改善民生的实事。

加强社会管理服务。坚持把社会管理重心放到基层,重点加强乡镇、村屯和城市社区管理,完善管理服务网络。认真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加强信访工作,健全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继续开展县(市、区)委书记和局长大接访活动,突出解决信访遗留问题。坚持不懈强化社会安全管理,全面加强矿山、消防、交通、水源、食品药品安全和重大疫病、环境污染防控等工作,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按照“抓创建、保稳定、促和谐”的总体要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通化建设,注重抓源头、抓苗头、抓基层、抓基础,强化基层综治工作中心职能作用,完善城乡防控一体化功能,突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保持打击犯罪高压态势,努力建设让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政法队伍。

发展民主政治和法治。进一步健全市委民主化决策机制,完善人大、政协工作机制和制度,支持人大、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和政协委员民主监督权利。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真诚合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服务水平。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开展维权服务。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扎实开展普法,积极开展法律援助。

建设通化精神文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按照全面振兴通化的要求,培育城市精神,融铸通化市魂,树立城市形象。要精心设计载体,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养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公民精神,树立城市开放包容、创新创业的和谐发展形象,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双拥”、“双支”和“五边建设”,继续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与此同时,注重挖掘以高句丽文化、满族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提升以人参文化、果酒文化、中药文化、松花砚文化为代表的产业文化,弘扬以抗联精神为代表的革命传统文化,注重培育文艺家群体,努力把通化建设成长白山地域文化中心。

六、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从明年3月开始,要在全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市各级党委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统一思想、应对挑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契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达到预期目的。要坚持以县(局)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通化发展振兴的正确思路、有效措施和实际本领。

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坚持从坚定理想信念、推进思想解放、落实民主集中制、践行党的宗旨等重大方面,抓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按照改善结构、提升功能、总体稳定的要求,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牢牢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以开展科学规范市、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为载体,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把有德才、有业绩、有口碑的干部选拔和调整到重要岗位。积极为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以及后备干部创造机会、提供舞台。依托市委党校,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抓好包括党政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提升功能、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全面加强农村、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提高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水平;继续扎实开展“党员创业帮带工程”活动。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全面落实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和选树更多党员先进典型。

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坚持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推进全市党的作风建设。要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坚持逆势求进、负重前行,不为任何困难所惧;增强机遇意识,以科学的态度、比拼的精神、超常的举措去赢得发展主动权。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好科学发展观理论,加强政策研究,注重改善知识结构,着力提高能抓大事的思维能力、敢做新事的创造能力、肯干实事的操作能力、会办难事的协调能力、善处急事的应变能力。要扎实推进机关作风转变,大力提倡雷厉风行抓工作、只争朝夕抓落实的良好作风。各级党委要全面抓好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

中共安顺市委 第3篇

“十一五”时期是天津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 特别是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四个着力”和“五个下工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 大力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 着力构筑“三个高地”, 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 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 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各方面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十一五”时期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后发优势形成显现的时期。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是平均增速最快、运行最平稳、质量效益提高最明显的五年。主要指标增幅处于全国前列, 经济总量平均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元台阶, 在全国省区市中的位次不断前移, 预计生产总值今年将突破9000亿元, 是“十五”末的2.3倍, 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人均生产总值突破9000美元的省区市, 较好地服务了全国经济发展。预计五年平均增速为16%, 高于“十五”时期2个百分点。预计地方财政收入累计是“十五”时期的3.1倍。节能减排综合水平全国领先,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 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时期。实施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建设, 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新增高效设施农业35万亩, 高标准建成了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90%, 航空航天产业从无到有, 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服务业规模、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 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以上。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研发生产了100多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新产品,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97%增加到2.5%, 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保持全国第三位。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十一五”时期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加快推进、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时期。滨海新区进入全面开发开放新阶段, 行政管理体制和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创新示范和服务辐射功能不断增强,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中心城区全面提升, 多元化发展增强, 服务业比重超过80%。各郊区县统筹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联动发展, 城乡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招商引资力度加大, 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内资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5倍和6倍。成功举办两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第八届中欧工商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 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扎实推进, 援建陕西地震灾区任务提前一年高质量完成。

“十一五”时期是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乡环境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 确定“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城市载体功能显著提升。实施长效化城市管理, 深入开展“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 连续三年累计奋战600天, 大规模综合整治市容环境, 初步形成了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独具特色的城市格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

“十一五”时期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时期。连续实施四个20项民心工程, 民计民生不断改善。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2405万平方米、33.5万套, 为41万户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 住房保障覆盖面是“十五”末的9倍。新增就业186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0.4%, 率先建立了统筹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先进水平, 和谐校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海河教育园区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基本用药价格平均下降25%。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 天津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项目规划建设, 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加强,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 解决了一批多年积累的信访疑难案件, 进京非正常重复访和涉法涉诉进京非正常访排名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社会治安保持全国最好地区之一。国防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老龄和残疾人事业等取得新进步。

“十一五”时期是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领导水平明显提高的时期。坚持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和读书会,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市委机构调整和市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 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在干中锻炼、考察、培养、选拔干部, 干部交流和竞争性选拔力度加大, 造就了一支干事创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精简会议活动, 改进新闻报道, 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成就来之不易, 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 是全市上下在历届市领导班子工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结果, 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 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同志们和全市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 我们经历了国内外环境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经受了来自方方面面的重大风险挑战, 遇到了许多大事难事急事。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事在人为的坚定信念、开拓进取的拼搏勇气, 推动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缩小了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提升了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凝聚了可贵的民心民气, 探索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天津特点的发展路子, 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科学发展, 好字优先, 好中求快, 又好又快, 不搞低水平扩张, 不搞短期行为, 多做打基础、上水平、利长远、惠民生的事, 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解放思想, 强调“三个善于”, 比学先进, 海纳百川, 博采众长, 用心把握, 用心工作, 用心落实, 推动各项工作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三是坚持改革开放, 积极创新发展模式, 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发展经济、建设城市, 扩大全方位交流合作, 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四是坚持以人为本, 一切从群众的愿望出发, 带着深厚的感情关心群众疾苦, 真心实意服务人民群众, 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尽最大努力造福子孙后代。五是坚持求真务实, 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各级领导干部埋头苦干、顽强拼搏、无怨无悔, 付出大量心血、智慧和汗水, 创造了天津精神、天津速度、天津效益。六是坚持团结奋斗,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各级领导班子, 全市各个方面和各族群众,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形成了团结和谐稳定、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的良好环境。这些经验和做法是难得的精神财富, 要很好地坚持和发展。实践充分证明, 勤劳智慧、勇于拼搏的天津人民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届又一届、一代又一代地奋斗下去, 天津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二、关于“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综合判断发展全局, “十二五”时期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是天津在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充分体现城市定位要求的紧要时期。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工作, 必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 深刻认识天津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 切实增强前瞻性、科学性和创造性。

我们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冲击还没有彻底化解, 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度变革和调整。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知识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不断加快,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一轮发展的重点, 一场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展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 市场潜力巨大,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具有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国各地都在精心谋划未来的发展, 积极抢占新的制高点, 赶超的态势十分逼人。天津肩负着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神圣使命, 但经济实力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这样的大背景和大趋势,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奋起直追, 奋发有为, 奋勇前进, 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创造天津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面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 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 已经到了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天津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服务业比重较低, 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 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活力不够, 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天津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缺少核心技术, 缺少知名品牌, 缺少有竞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天津与世界经济联系紧密, 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直接, 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亟待提高。我们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推动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我们进入体制机制创新的攻坚阶段。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靠改革, 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靠改革,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要靠改革。当前, 改革的重点已经从经济领域向其他领域拓展, 触及的矛盾更深, 涉及的利益更复杂, 推进的难度更大。天津近年来在改革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改革的任务远没有结束。如何深化综合配套改革, 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 提供更多的经验和示范;如何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 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如何破除陈旧的观念和做法, 营造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 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力等, 这些都是关系天津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我们面对社会矛盾凸显的复杂局面。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 经济社会加速走向现代化的时期, 往往也是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的时期。当前, 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扩大, 利益诉求大量增加, 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 其关联性、风险性、对抗性明显增强。事实充分证明, 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 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 发展起来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如果我们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不能有效地防范社会风险, 就会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 就会丧失已有的成果, 就会阻碍发展的进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化解社会矛盾,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 更加注重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 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保持社会长期和谐稳定。

总之, 世情、国情、市情都在发生新的变化。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条件, 更要看到不利因素;既要看到取得的成就, 更要看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善于在变化的形势中把握机遇, 善于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创优势, 开阔视野, 创造性开展工作, 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制定“十二五”规划, 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四个着力”和“五个下工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 着力构筑“三个高地”, 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 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努力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关于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市委的《建议》作了全面阐述。概括起来就是, 要再接再厉, 乘势而上, 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为全面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定位和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为此, 我们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基本具备与城市地位作用相适应的综合实力。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国前列,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 服务业比重、规模和水平全面提升, 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加快, 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经济发展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二是基本实现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目标功能定位。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取得更大进展, 高端产业聚集区、科技创新领航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和谐社会首善区初步形成, 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确立, 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 带动全市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的效应充分体现, 中心城区和各区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三个层面发展更加协调。

三是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突破,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重大步伐,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 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率先形成, 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四是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格局。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和区县发展策略深入落实, 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和综合保障功能显著增强,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初步建立, 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貌和现代化大都市气息充分展现。

五是基本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升, 科技实力、教育水平、文化竞争力和卫生服务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就业更加充分,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 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富裕程度和幸福程度处于全国前列。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 社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社会和谐稳定处于全国前列。

同志们, 我们的目标是宏伟的, 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全力以赴干好每一年, 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实现宏伟的奋斗目标, 一个具有雄厚实力、充满创造活力的天津必将屹立在渤海之滨!

四、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 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 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着力提高生态宜居水平, 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统筹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要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 加快推进功能区建设, 大力提升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更好发挥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 努力当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要推动三个层面高水平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滨海新区支撑和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龙头作用, 提高中心城区的产业层次、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 推进各郊区县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要推动三个层面合理分工协作, 健全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 按照规模化、专业化、协作化要求, 引导各区域产业发展, 加强产业对接, 构筑完整的产业链、配套链、服务链。要推动三个层面优化高效配置资源, 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 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鼓励企业跨区域配置资源,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水平,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大力实施产业提升战略, 形成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要全力打好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攻坚战, 着力构筑高端产业高地, 全面提升三次产业, 完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 做大做强八大优势支柱产业, 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国际知名品牌、大型企业集团和现代产业基地, 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 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构建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优势, 逐步成为全市经济的主导力量。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和信息服务、创意产业、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 提升发展商贸餐饮、旅游休闲、健身娱乐、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 抓好服务业聚集区、新型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建设, 推动服务经济实现量和质的突破。要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继续抓好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 创新引进项目的思路招法, 保证投产达产、开工建设、储备报批的项目源源不断, 通过增量促调整、促转型、促升级。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要率先建设科技强市,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 抓好科研平台建设, 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扶持数量众多、富有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 提升知识、技术转移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实现由“天津制造”向“天津创造”的根本转变。要率先建设教育强市, 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入持久开展和谐校园建设, 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鼓励学校特色发展,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要率先建设人才强市, 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扎实做好培养和引进人才工作, 着力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 营造良好环境, 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高水平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 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和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建设, 推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发展, 推广特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培育再制造示范企业。要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 实施重点节能工程, 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 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 提高资源节约管理利用水平。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加强废气、噪音、机动车尾气和扬尘污染的治理, 搞好水污染防治, 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强化对山、河、湖、海、泉、湿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 大力植树造林, 努力建设绿色、环保、生态天津。

大力实施宜居城市战略, 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要按照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的要求, 突出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格调, 完善空间布局, 体现文化品位,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 探索新型城市发展的路子。要深入落实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 加快滨海新城区和中心城区“一主两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的规划实施, 完善规划体系, 提升重点地区、重要地段城市设计, 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和统筹作用。要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大力推进海港、空港、铁路、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建设, 扩大城市的辐射力, 形成通达“三北”腹地和华东、华南地区的快速交通网络, 强化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的交通联系, 完善中心城区道路网络。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搞好停车设施建设。要大力建设城市公用设施, 提高供水、排水、电力、供热、燃气、通信等保障能力。要严格执行城市管理规定, 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 推行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建立长效机制, 继续开展大规模、全覆盖、高水平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大力实施富民惠民战略, 建设公平公正安全稳定的和谐社会。要全力打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攻坚战, 继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 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居民的收入、就业、医疗、住房等一整套民生保障机制,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要着力增加群众收入,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 认真落实各项增收措施, 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 使群众实际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坚持以项目扩大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培训促进就业、政策扶持就业、服务保障就业, 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要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完善基本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险制度, 扩大保障覆盖范围, 提高保障标准, 帮扶困难群体, 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切实解决“看病难”、“出行难”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工作。要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 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深入开展平安天津建设,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增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在建设和谐社会上走在全国前列。

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全力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提升天津文化的引领力、服务力、竞争力和创新力。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深化“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 塑造和弘扬新时期天津精神, 全面实施市民素质提升行动计划, 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 建好用好管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 加强优秀作品生产创作, 发展创意、动漫等新型文化业态, 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集群,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要推进文化创新, 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 繁荣城乡文化市场, 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制度环境, 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大力实施改革开放战略, 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要全力打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攻坚战,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改革, 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更加重视公共管理, 规范简化审批程序, 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深化金融改革创新,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的现代金融体系, 着力引进金融机构总部, 建立结算中心、会计中心、票据中心和交易中心, 加快建设保险改革试验区, 充分发挥金融活跃市场、支持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深化企业改革,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 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完善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推动多种经济形式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要扩大全方位开放, 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开拓新的领域和空间, 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 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充分发挥我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

五、关于加强对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落实各项目标任务, 努力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

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水平。时代在发展, 形势在变化, 实践在深入。面对繁重艰巨的任务, 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得高一些, 看得远一些, 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大局意识, 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要切实增强战略思维能力,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阔的思路, 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 科学把握发展规律, 积极抢占发展先机, 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要切实增强开拓创新能力, 学习借鉴一切创新成果, 鼓励支持各种创新实践, 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满、不能松懈、不能畏难, 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勇气, 破解发展难题, 创新发展模式, 提升发展境界。要切实增强统筹协调能力, 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 把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一致起来, 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协调起来, 把提高效率与体现公平结合起来, 努力实现全面进步、永续发展。要切实增强总揽全局能力,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支持人大、政协、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群众工作水平。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深入研究和把握新特点新要求,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工作。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 思想上尊重群众, 感情上贴近群众, 工作上依靠群众, 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 坚持把人民拥护、赞成、高兴、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真心为群众着想, 全力为群众造福, 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要采取正确方式方法, 深入群众, 了解群众, 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增进群众的信任, 既要解决思想问题, 又要解决实际困难, 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权益, 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及时有效化解矛盾, 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到位, 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 加强廉洁自律, 带头艰苦奋斗, 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 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进一步提高真抓实干水平。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到基层去, 到一线去, 到条件较差的地方去, 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 把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落到实处。要敢于讲真话实话, 反对说假话空话;既要报喜, 更要报忧, 决不能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当老好人,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每一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 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工作作风, 恪尽职守, 盯紧靠上, 无私无畏, 亲力亲为, 敢抓善管, 既要有思路、有部署, 又要抓实施、抓落实, 务必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真正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让中央放心、群众满意。

中共安顺市委 第4篇

关键词:安顺市 中共党员理想信念 调查 现状 原因 对策

本次不记名问卷调查对象为安顺市市直及部分县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查人数为715人,其中男性384人,女性292人;年龄:50-59岁37人,40-49岁169人,30-39岁230人,20-29岁247人;文化程度:大学及大学以上469人,大专186人,高中28人;中共党员516人,民主党派5人,无党派139人;中共党龄:1-9年327人, 10-19年132人,20-29年43人 ,30年以上 4人。调研时间为2013年4-6月。

一、对中共党员理想信念现状的基本判断

和这一内容相关的问题共有4个。

第1题,对当前中共党员理想信念缺失现象做出评判,有715人做出回答,认为非常严重的106人,比较严重的294人,一般的242人,不严重的73人。

第4题,共产主义理想过于遥远,可以不作为当前中共党员的理想,是否同意这种看法,有917人次回答(有人选择2-3个答案),表示同意的有60人,不同意的有415人,坚决不同意的399人,表示无所谓的有37人,弃权的有6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中共党员的共同信仰,第5题的715位回答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大多数表示出坚定的态度,表示非常坚定的有510人,比较坚定的有137人,一般的有61人,不坚定的有7人。

党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多少党员的入党动机是基于此的,715人对第6题做出回答,认为80%以上的136人,60%-80%的173人,60%-40%的141人, 40%-20%的143人,20%以下的122人。

二、中共党员理想信念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

和这一内容相关的问题共有4个。

第2题是要求回答者选取中共党员理想信念缺失现象的主要表现(可多选),1452人次回答了此题,按照被选次数多少排列,分别是腐化堕落465次,政治纪律懈怠457次,追求个人享受154次,脱离群众144次,以权谋私125次,封建迷信107次。

应该说,党员的理想信念没有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为,存在理想信念与行为两张皮现象,一定程度上也是党员理想信念缺失的表现。第8题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设计。有706人回答了这个问题。有328人认为这种现象比较普遍,205人认为一般,126人认为非常普遍,只有47认为这种现象基本上不存在。

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方面的表率作用,也是影响党员理想信念的重要因素。第7题当前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方面的表率作用如何?856人次回答了此题(有人多选)。认为非常突出的仅有54人次,比较突出的192人次,一般的310人次,不突出的300人次。

造成当前中共党员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第3题要求对给出的各种原因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回答者的排序及人数为:1.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干扰534人次2.现实利益的直接诱惑508人次3.相关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496人次4.理论学习缺乏实效330人次5.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237人次6.缺乏榜样示范147人次7.其他69人次8.宗教信仰的影响44人次。

三、进一步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的对策

和这一内容相关的问题共有3个。

当前党员意识淡薄的现象,已经受到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也围绕党员意识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是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的举措之一。那么,最近这些年进行的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效果如何呢?709人回答了第9题,认为非常明显的有60人,比较明显的有236人,一般的有285人,不明显的有128人。

第10题,您认为榜样宣传在坚定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方面的作用如何,708人对该题做了回答,认为作用非常明显的有106人,比较明显的239人,一般的293人,不明显的70人。

第11题是要求对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的有效手段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可多选,结果如下:1.构建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有617人次2.实践锻炼有549人次,3.党的优良传统教育有532人次4.理论学习有472人次5.专项教育活动有456人次6.榜样示范有406人次。

四、结合安顺实际情况,进一步坚定安顺中共党员理想信念

和这一内容相关的问题共有5个。

第12题,中共党员理想信念缺失对安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696人回答了此题,认为影响非常严重的有226人,影响比较严重的有299人,一般的152人,不严重的有19人。

第13题,您认为我市大多数党员的入党动机有哪些?有263人回答是“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34人回答是“因为对党的向往,追求进步”;有191回答是为了“谋求更大的政治前途”,“得到任用提拔,为了随大流”,58人回答是“为了提高自身价值”,29人回答是“为了找个好工作”,16人回答是为了“升官发财”,“为了谋求私利”。162人弃权。

第14题,中共党员理想信念缺失对安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的主要表现是:有185人认为,主要表现是:“得过且过,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无奉献意识,缺乏进取精神”,34人认为主要表现是“追求个人利益,以权谋私”,113人认为是“脱离群众,组织纪律懈怠”,有62人认为是“无信仰、无信念、无规则、无原则,一切唯利是图”,56人认为是“腐化堕落”,有66人认为是“以安顺作为自身政治生活发展的踏板,损害群众利益”,有35人认为是“片面追求政绩,不切实际”,有12人认为是“关系网严重,官官相护”。180人弃权。

第15题,您认为我市党员干部中是否有腐败问题,有228人认为有,15人认为很严重,29人认为没有。存在着腐败问题的原因,246人认为是“失去理想信念,受社会不良价值取向影响,迷失正确价值观,受现实利益诱惑”,有65人认为“权力擴张,监督机制不健全,违法违纪成本过低”。43人认为原因是部分党员干部“享乐主义、满足私欲、以权谋私”,有19人认为“党组织教育不够,忽视党性教育”。215人弃权。

第16题,您对坚定安顺中共党员理想信念的建议是,315人回答是“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大力开展培训教育”,有88人更明确指出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109人认为“树立典型”、66人认为“开展专项教育活动”、146人认为必须:“构建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明确奖惩机制”,79人认为必须“加强监督,加大反腐倡廉力度”。30人认为党员干部要“勇于承担责任,要向困难挑战,踏实工作,不搞形式主义”;35人认为必须“纯洁党的组织、明确领导、党员义务”,“严格控制和把握入党数量,重视质量”;8人认为必须“杜绝任人唯亲,对徇私舞弊的关系网要一查到底,并严惩”;8人建议应该“发展经济,提高工资待遇”;18人表示”没有建议”。253人弃权。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经过这几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我市中共党员对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共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坚定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共党员的共同信仰,绝大多数表示出尤为坚定的态度。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众多的受访者认为当前中共党员理想信念缺失现象还是严重和比较严重的,它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安顺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更多的受访者给出了对坚定安顺中共党员理想信念的建议。

中共六安市委 第5篇

关于表彰2007优化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发展

工业学霍山、发展民营经济暨发展现代农业

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2008年2月26日)六〔2008〕17号

2007,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三个翻番”和“三大跨越”奋斗目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对2007优化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学霍山、发展民营经济和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一、“发展环境暨政风行风万人评”先进单位

(一)授予市政府办公室等7个单位(按类型和得分排序)“2007发展环境暨政风行风万人评先进单位”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1万元。

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务服务中心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气象局

市地方税务局

市公安消防支队

市人民广播电台

(二)给予2005—2007连续三年获得“发展环境暨政风行风万人评先进单位”称号的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人民广播电台等3个单位,分别记集体二等功,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1万元。

(三)给予2005—2007连续三年获得“发展环境暨政风行风万人评先进单位”称号的单位主要负责人阚家平等3名同志分别记二等功,颁发《奖励证书》,分别发奖金1000元。

阚家平(市政府秘书长)

王 翔(市政府市长助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 兵(市人民广播电台台长)

二、招商引资先进县(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一)授予霍山县、舒城县、金寨县“2007招商引资先进县(区)”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2万元。

(二)授予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2007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称号,颁发奖牌,发奖金2万元。

(三)授予市招商局小组等6个单位(以得分多少为序)“2007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2万元。

市招商局小组

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小组

市经济委员会(市人事局)小组

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局)小组

市政协办公室(市委统战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小组

市委办公室(市人防办公室、团市委)小组

以上招商引资先进县(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在奖金中分别奖励3000元、2000元。

(四)授予卫黎等12名同志(以姓氏笔画为序)“2007招商引资先进工作者”称号,颁发《奖励证书》,分别发奖金1000元。

卫 黎(市政府办公室科长)

方 明(金安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招商局局长)

王德宝(寿县水务局局长)

邓明瑞(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局长)

石秀明(裕安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招商局局长)

史咏梅(女,霍邱县扈胡镇党委书记)

邢 刚(叶集经济和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招商局局长)

汪 健(女,舒城县招商局副局长)

张方应(霍山县招商局局长)

张再军(金寨县招商局副局长)

罗 伟(市林业公安分局局长)

徐启久(市纪委副县纪检监察员)

三、“发展工业学霍山”活动先进县(区)、先进工业园区、优质服务单位、十佳服务单位、十佳工业企业和先进个人

(一)授予霍山县、霍邱县、金安区“2007工业发展先进县(区)”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3万元,其中给予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各奖励3000元。

(二)授予霍山经济开发区等5个单位“2007先进工业园区”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2万元,其中给予主要负责人奖励3000元。

霍山经济开发区

舒城经济开发区

金寨经济开发区

裕安经济开发区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授予寿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9个单位“2007发展工业优质服务单位”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2万元,其中给予主要负责人奖励2000元。

寿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霍邱县经济委员会

金寨县经济委员会

霍山县经济委员会

舒城县经济委员会

金安区国土资源局

裕安区科技局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贸发展局

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工(管)委办公室

(四)授予市委办公室等10个单位“2007发展工业十佳服务单位”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2万元,其中给予主要负责人奖励2000元。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经济委员会

市财政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市环境保护局

市国家税务局

市地方税务局

徽商银行六安分行

(五)授予安徽迎驾集团等10个单位“2007十佳工业企业”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2万元,其中给予主要负责人奖励2000元。

安徽迎驾集团

安徽应流集团

安徽庆发柳编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大昌矿业集团公司

六安江淮电机有限公司

安徽世林集团

华润雪花啤酒(舒城)有限公司

安徽星星轻纺集团

安徽金安矿业有限公司

六安江淮汽车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六)授予卢德平等11名同志(以姓氏笔画为序)“2007发展工业先进个人”称号,颁发《奖励证书》,分别发奖金1000元。

卢德平(寿县正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江成为(六安江淮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

吉少清(安徽大昌矿业集团副董事长)

李延群(华电六安发电公司总经理)

杜应流(安徽应流集团总裁)

胡向东(华润雪花啤酒〈六安〉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

赵从圣(安徽景山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贾建国(鸿福晶体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厂长)

梁 军(六安市强大齿轮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培华(安徽美佳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管厚宝(六安市叶集宏发人造板有限公司总经理)

(七)授予叶俊等9名同志(以姓氏笔画为序)“2007服务工业先进工作者”称号,颁发《奖励证书》,分别发奖金1000元。

叶 俊(霍山县经济委员会主任)

李绪华(市工商局开发区工商分局局长)

朱学松(舒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张 永(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国家税务局局长)

陈光全(金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宋福昌(寿县迎河镇党委副书记)

何爱民(裕安区经济委员会股长)

涂自胜(霍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黄 刚(金寨县财政局党组书记)

(八)授予韦国华等10名同志(按姓氏笔画为序)“2007发展工业十佳服务标兵”称号,颁发《奖励证书》,分别发奖金1000元。

韦国华(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孙 琦(女,市商务局科长)

李育新(市政务服务中心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市行政审批中心主任)

许德胜(市招商局科长)

张学平(六安供电公司总经理)

张玉师(市国土资源局副科长)

邱永军(人民银行六安市中心支行科长)

周建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庞德武(市交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

黄新国(皖西日报社副总编)

(九)授予陈德军等9名同志(以姓氏笔画为序)“2007发展工业园区先进工作者”称号,颁发《奖励证书》,分别发奖金1000元。

陈德军(裕安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陈家应(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拆迁办副主任)

张新安(叶集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汪家胜(金安区三十铺镇工业园管委会主任)

李 润(舒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李卫东(霍山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胡江富(霍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施 展(金寨经济开发区社会事务局局长)

蔡传斌(寿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四、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区)、先进民营企业、创业之星和突出贡献民营企业家

(一)授予霍山县、舒城县、霍邱县、裕安区“2007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区)”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3万元,其中给予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各奖励3000元。

(二)授予安徽省寿县八公山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13户民营企业“2007先进民营企业”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1万元,其中给予其法人代表奖励1000元。

安徽省寿县八公山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华安达工艺品有限公司

安徽金寨将军磁业有限公司

安徽丰田竹业制造有限公司

安徽成辉玻纤织造有限公司

舒城诚信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六安市龙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安徽新华饲料有限公司

安徽振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正峰日化有限公司

六安市叶集金叶建材有限公司

六安市满天星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六安市鸿达工贸有限公司

(三)授予王琼峰等10名同志(以姓氏笔画为序)“2007创业之星”称号,颁发《奖励证书》,分别发奖金1000元。

王琼峰(六安索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 刚(安徽汇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吕青堂(霍邱蓝博旺精密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孙 宏(安徽沪贤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汤大军(六安大军皮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积标(苏州好人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六安公司董事长)

汪明友(六安市叶集试验区羽绒加工厂厂长)

周 军(六安长安冲压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夏义法(安徽夏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泽云(安徽三利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四)授予倪永培等46名同志(以企业纳税额500万元以上从高到低为序)“2007突出贡献民营企业家”称号,颁发《奖励证书》。

1、倪永培(安徽迎驾集团总裁)

2、杜应流(安徽应流集团总裁)

3、施克勇(六安市阳光矿产品公司总经理)

4、高军燕(女,霍邱县富昌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5、王喜兵(安徽霍邱诺普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6、吉立昌(霍邱县大昌矿产品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7、桑永树(安徽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8、姜一勇(安徽庆发集团董事长)

9、王开春(安徽金安矿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10、刘大文(安徽钱楼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11、胡林枝(安徽振华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12、管传玉(安徽星星轻纺集团董事长、总裁)

13、章永忠(安徽临水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14、马昌友(安徽振兴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5、陈秋琴(女,亦是高〈安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16、江成为(六安江淮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17、张辉民(安徽鑫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18、吴文民(霍邱县新中天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

19、倪 明(霍山县华明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20、杨齐素(安徽金安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

21、林玉茂(安徽省寿春水泥成美有限公司董事长)

22、潘水标(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总经理)

23、王 松(安徽叶集林星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24、刘先桃(女,六安市志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25、王仁礼(六安华源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26、黄劲松(安徽明珠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27、程培华(安徽美佳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28、汪光进(六安市捷成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29、屠仁汉(六安世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30、朱刘艺(霍邱县中天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

31、芦义来(安徽鳌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32、巩德江(安徽金冠特种容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33、杨益奎(安徽安凯华夏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34、冉昆峰(安徽金商都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35、岑 哲(霍山县科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经理)

36、张延新(安徽一隆羽绒有限公司总经理)

37、杨云龙(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霍山分公司总经理)

38、刘从玉(霍邱奔盛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39、潘同春(安徽华安达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40、胡金周(霍山县中兴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41、何仲平(安徽金铜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42、陈 武(六安盐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43、张强鸣(六安江淮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44、张发源(安徽源牌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45、凌顺甫(安徽霍山方圆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46、方业龙(安徽龙华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五、金融机构和投资担保机构支持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一)授予省农联社六安办事处等6个单位“2007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称号,颁发奖牌并发奖金。

省农联社六安办事处(给予其领导班子集体发奖金12万元)

徽商银行六安分行(给予其领导班子集体发奖金12万元)

农业发展银行六安分行(给予其领导班子集体发奖金12万元)

人民银行六安市中心支行(给予其领导班子集体发奖金8万元)

六安银监分局(给予其领导班子集体发奖金8万元)

建设银行六安市分行(给予其领导班子集体发奖金5万元)

(二)授予安徽海汇担保公司六安分公司等2个单位“2007投资担保机构支持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称号,颁发奖牌并发奖金。

安徽海汇担保公司六安分公司(给予其领导班子集体发奖金4万元)

六安市中小企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给予其领导班子集体发奖金4万元)

对以上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奖励,按市政府六政〔2007〕13号文件执行。

六、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县(区)、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县(区)、基地建设先进单位、十佳种养大户、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村一品”十佳村镇、优质服务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一)授予霍山县、舒城县、金安区、霍邱县“2007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县(区)”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3万元,其中给予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各奖励3000元。

(二)授予霍邱县、寿县“2007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县(区)”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3万元。

(三)授予寿县板桥镇草席基地等10个单位“2007发展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先进单位”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1万元,其中给予主要负责人奖励2000元。

寿县板桥镇草席基地

寿县正阳关肉鸡养殖与加工基地

霍邱县城西湖乡优质稻麦生产基地

金寨县白塔畈乡油茶基地

霍山县黑石渡镇蚕桑基地

舒城县城关蔬菜生产基地

舒城县万佛湖渔业养殖基地

金安区三十铺镇种养业基地

裕安区韩摆渡镇蔬菜生产基地

叶集试验区平岗高粉山芋生产基地

(四)授予安徽星星轻纺集团有限公司等10个企业“2007发展现代农业十佳龙头企业”称号,颁发奖牌。

安徽星星轻纺集团有限公司

六安天业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安徽新华饲料有限公司

安徽源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三祥羽毛有限公司

安徽庆发柳编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华安达(集团)工艺品有限公司

舒城县玉河羽绒有限公司

安徽帅旺食品有限公司

安徽龙华竹业有限公司

(五)授予王康兵等10名同志(按姓氏笔画为序)“2007发展现代农业十佳种养大户”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5000元。

王康兵(寿县安丰镇关庙村水稻种植大户)

王士祥(霍邱县宋店乡六里村果木花卉大户)

卢 云(寿县安丰塘河蟹养殖大户)

尹 勇(霍邱县乌龙镇陡岗村养鸡大户)

占昌炳(舒城县河棚镇油茶良种苗木育种大户)

江卫军(裕安区固镇镇青龙村养鹅大户)

汪正兵(金安区翁墩乡洞阳村养猪大户)

徐 浩(金寨县全军乡沙河店村沟鲶养殖大户)

程乃凤(霍山县衡山镇永康桥村鳗鱼养殖大户)

曾凡亮(叶集试验区三元乡三元村养猪大户)

(六)授予六安市皖西白鹅产业协会等10个单位“2007发展现代农业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5000元,其中给予主要负责人奖励1000元。

六安市皖西白鹅产业协会

六安市裕安区邓冲“六安瓜片”茶叶专业合作社

寿县迎河镇果蔬产销协会

霍邱县庆发粮油专业合作社

金寨县叶里青茶叶专业合作社

霍山县诸佛庵镇大岭竹农协会

舒城县茶叶产业协会

叶集试验区养猪协会

六安市裕安区家禽养殖合作社

霍邱县乐民优质稻米开发合作社

(七)授予寿县涧沟镇黑龙村等10个单位“2007发展现代农业‘一村一品’十佳村镇”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5000元,其中给予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各奖励1000元。

寿县涧沟镇黑龙村

霍邱县城关镇腾桥村

金寨县南溪镇麻河村

霍山县大化坪镇金鸡山村

霍山县黑石渡镇新店河村

舒城县晓天镇方冲村

舒城县干汊河镇西宕村

金安区马头镇黄台村

裕安区固镇镇青龙村

叶集试验区镇区办新桥村

(八)授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6个单位“2007发展现代农业优质服务单位”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5000元,其中给予主要负责人奖励2000元。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

市财政局

市农业委员会

市水利局

市林业局

市粮食局

农业发展银行六安分行

中央储备粮六安直属库

寿县财政局

霍邱县农业委员会

金寨县农业综合开发局

霍山县财政局

舒城县农业委员会

金安区农业委员会

裕安区农业委员会

叶集试验区农林水局

(九)授予马爱群等20位同志(以姓氏笔画为序)“2007者”称号,颁发《奖励证书》,分别发奖金1000元。

马爱群(女,市粮食局行业管理科科长)

卢贵金(霍邱县畜牧局局长)

李能峰(金安区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任国钧(市政府办公室科长)

刘兴旺(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科副科长)

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工作

杨精明(裕安区农委主任)

汪德尚(舒城县农业科技研究所所长)

邵晓姣(女,霍山县农委副主任)

余敦亮(叶集试验区农林水局副局长)

张勇堂(寿县农委主任)

张士华(市科技局副局长)

张 跃(市农业综合开发局副局长)

陈久顺(市水利局农水科科长)

胡 尘(市发改委农经科科长)

南储宏(市农委农业产业化科科长)

高晓春(市交通局工程计划科科长)

黄红兵(中储粮六安直属库购销业务科科长)

曹恒涛(市林业局造林绿化科科长)

熊 杰(金寨县农委主任)

蔡学玉(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中共珠海市委 第6篇

珠海市人民政府

关于珠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意见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全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是当今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为落实珠海市“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我市城市文明发展进程,力争2008年进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的行列,2011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以建设珠三角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行示范市为目标,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着眼于促进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综合实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致力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建设高品位城市,努力构建“富裕、文明、法治、魅力”的和谐珠海。

二、总体目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努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 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方齐抓共管、广大群众踊跃参加的生动局面,促进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和谐社会建设卓有成效,确保2008年进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的行列,2011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三、创建内容

我市创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确定的测评内容和达标要求,针对我市的工作现状,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薄弱环节,全力攻克未达标项目,全面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文明珠海。

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特区精神,筑牢文明城市建设精神支撑。加强现代公民道德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学习实践“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广泛宣传《珠海市民守则》,不断增强市民热爱珠海、建设珠海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倡导与现代城市生产生活相适应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提升道德境界,消除各种陋习,培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广泛发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创建文明城市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行动。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自尊自 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富裕珠海。

坚持以人为本,速度与效益并重,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双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五大原则,发挥区位、环境、特区品牌三大优势,全面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三产旺市三大战略,不断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确保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和居民收入的增幅高于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城市的平均水平,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积极推进教育、住房、医疗体制改革,减轻群众的负担。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和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力争使所有的贫困人口得到救助,使广大市民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打造魅力珠海。

高标准规划城市,加快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高质量建设城市,按照《珠海市近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纲要》中提出的目标,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突出亮点,全面推进城市环境“净化美化”、城市建筑“穿衣戴帽”、城市交通“通经活络”、旧城改造“升级换代”四大工程建设,大力提升东部建成区的城市品质,积极推动中部、西部地区建设。全面启动实施“135”行动计划,优化城市环境,用五年的时间为珠海的未来城市发展夯实基础,实现“一年见美、三年变优、五年显特”。到2007年底,通过提升人居环境的外在质量,实现城市环境的净化、绿化与美化;到2009 年底,通过完善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明显优化城市品质;到2011年底,通过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凸显海滨山水城市魅力,形成鲜明的珠海城市特色,把珠海建设成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最富有魅力”的文明城市。

(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建设生态珠海。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进一步强化经济发展的综合成本意识,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走“高增长、高效益、低消耗”的科学发展路子,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大力实施治污保洁工程,着力解决威胁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建立健全环保法规,落实环保责任制,推行环境效益审计,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探索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绿色GDP考核体系。突出“江海”特色,加强对河岸、海湾和岸线湿地的保护,凸显生态城市品牌。

(五)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平安珠海。

以实现社会安定、城市安全、市民安居为目标,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珠海”活动。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研究制定并落实治理措施。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铲除黑恶势力,努力遏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不断增强市民的安全感。加大社会面防控力度,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建设,建立完善灵活多样的群防群治网络,建设平安家园。建立健全突发性公共事件预防、应急体系,有效遏 制邪教和封建迷信活动,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市的法规政策,政府部门和执法单位依法行政、秉公执法,把面向市民群众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落实到基层,使市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进一步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继续争创国家和省“双拥模范城”。

(六)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建设文化珠海。

充分发掘珠海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珠海的人文魅力,营造“爱我珠海”的文化氛围。改革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让市民享受更多的文化资源。鼓励文学和艺术创作,打造文化精品。加大教育投入,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强区。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完善体育设施,构建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科普阵地,努力提高市民的科学素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始终用先进文化占领城乡文化阵地。

四、实施步骤和工作重点

按照中央文明委《关于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我市的创建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一)规划部署、宣传发动阶段(2007年7月-10月)。主要任务是: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目标任务,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1、召开动员大会,明确任务分工。7月下旬,市委、市政 府召开珠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市领导与各区和市有关职能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各单位对照《珠海市创建文明城市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拟定具体实施方案,分头动员和部署,广泛发动市民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开办专栏,设立专题,开通热线,做好经常性、持续性的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报道,形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浓厚舆论氛围。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对各种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珠海视窗网站要开辟创建文明城市页面,使之成为展示珠海城市文明建设成就的窗口和全市创建工作示范的平台。加强与中央、省主流新闻媒体的沟通,拓宽宣传渠道,深入宣传珠海,树立珠海的城市文明形象。加强社会宣传,在城市入口处、主要街道、风景旅游点,建设和更新一批创建文明城市公益广告,营造创建文明城市的环境氛围。各区、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建立健全宣传栏,编印宣传材料、小册子,制作标语、广告牌等进行宣传,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家喻户晓。

3、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志愿者、义务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的作用,发挥市民学校、家长学校等各类教育阵地的作用,组织群众文化、社区论坛等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提倡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举全市之力,万众一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围。

(二)重点整治、整体推进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6 月)。

主要任务是:根据目标任务分工,对照《测评体系》,对已达标的项目进一步巩固成果,对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的项目查找原因,对照薄弱环节进行重点专项整治,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1、巩固提高。对照测评指标,对我市达到A级标准的工作项目,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巩固提高。

2、重点整治。按照测评指标,对尚未达到A级标准的项目,要区别不同情况,实施专项整治,特别是要提高社会治安、城市管理和市民行为方面的达标等级。其中,对达到B级的项目,要努力促其升级,达到A级标准;对仅达到C级及以下标准的项目,要采取措施,努力缩小差距。

3、特色创建。全市上下要全力以赴,齐心协力,努力争创国际、国家、有关部委的荣誉称号,继续巩固和发展已有的工作成果,形成齐抓共建、争先创优、各具特色的创建工作格局,为高标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强大支撑。

(三)自评申报、迎接评审阶段(2008年3月-7月)。主要任务是:按照全国文明城市申报、推荐、评选程序要求,由市文明办组织力量对照目标任务分工,对各区和市有关职能部门的创建工作进行测评,并向省文明委正式提出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的请示,根据省文明办的统一安排,做好迎接“省检”的各项准备工作,为高标准迎接中央文明办的检查评审奠定基础。

1、开展自测自评。各区和市有关单位对照目标任务分工,以《测评体系》A类指标为标准进行地毯式摸查,将存在的主要 问题登记存档,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时限和具体措施。整理自测自评测评结果,报市文明办。

2、组织模拟考评。由市文明办牵头组织在全市组织模拟考评,并召开全市模拟考评总结会,通报考评中发现的问题,责令责任人限期整改。

3、启动申报工作。精心组织珠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汇报材料和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的请示,准备好有关考核的配套资料,并向省文明委正式申请参加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各责任单位根据《测评体系》的要求,收集和编制各类创建工作资料、档案和宣传资料。

4、准备宣传资料。编印宣传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小册子和音像资料,编辑反映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历程和成果的画册,拍摄一部反映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要成果和经验的电视专题片,举办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大型展览。

5、做好迎检工作。市文明办制定并落实迎检方案;各责任单位根据市的方案制定本地区、本单位的迎检计划。抓好各类遗留问题的整改,重点抓好公共秩序、城市环境与市容市貌、市民文明行为和营造创建氛围等工作。

(四)总结表彰、巩固提高阶段(2008年9月—12月)。

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央文明办审核结果,总结创建工作经验,表彰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巩固扩大成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1、根据中央文明委的考评结果,结合珠海市精神文明建设 总结表彰大会,对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进行总结,对在创建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2、根据考评结果和意见,进一步完善文明城市的发展规划,提高创建水平,制定和完善珠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为向中央文明委和省文明委申报全国文明城市作好准备。

五、组织领导

(一)领导机构。

创建工作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文明委作为珠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统筹协调有关工作。

指挥部总指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维龙。副总指挥:市委副书记、市长钟世坚。

根据《测评体系》划分的项目,成立六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正副组长。

1.政务环境组。

组长:魏宏广(市委副书记)

副组长:王广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钱芳莉(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刘振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2.法治环境组。

组长:杨金华(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副组长:陈英(副市长)3.市场环境组。

组长:何宁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副组长:陈洪辉(副市长)4.人文环境组。

组长:黄晓东(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副组长:邓群芳(副市长)5.生活环境组。

组长:霍荣荫(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副组长:金展扬(副市长)赵建国(副市长)6.创建活动组。

组长:黄晓东(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兼任)各组正副组长根据测评项目、内容和目标要求,牵头成立由市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专项工作小组,逐项落实责任人。

(二)办事机构。

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简称创建办,与市文明办合署办公,负责协调落实创建文明城市日常工作。

各区参照市的组织领导架构,组建相应的工作班子,做好本区的创建工作。

六、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珠海是广东省首批文明城市,以优美的城市环境、特区的经济优势闻名全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该成为珠海彰显综合竞争实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手段。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明 确提出了创建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紧急动员起来,把创建工作纳入区域、部门发展总体规划,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文明委及其办事机构建设,充实队伍,落实编制,明确职级,做到机构健全、运转高效。

2、协调督办,落实任务。

建立创建工作协调督办制度。各组组长定期召开各项目负责人会议,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创建工作,及时交流情况,掌握进度,总结经验,协调和指导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的作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视察,加大检查督促的力度。市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成立创建督导工作组,加强对各区创建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监督协调机制。各级文明办、创建办要通过巡查、抽查、暗访等方式加大督办力度,并协调创建工作中涉及到的各区、各部门难以自行解决的综合性问题。市、区各有关执法部门要根据城市管理规章制度,加大巡查和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确保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

3、确保投入,强化保障。

把创建文明城市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创建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部署,保证重点创建项目,特别是创建工作中比较薄弱的项目的投入。市、区和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要求,积极筹措、落实相关建设、整治项目资金,保障各项创建工作经费及时到位。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确保资金发 挥应有的效益。

4、检查考评,推进工作。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层级领导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把创建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切实保证创建工作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各创建任务责任单位要将文明城市考评指标细化量化,制定实施方案,形成专项目标责任制,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市文明办、创建办要抓好创建工作的日常考评工作,及时通报全市及各区、各职能部门工作进展情况。

各级党委、政府在创建工作中,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严谨高效、坚强有力、团结协作的运行保障机制,打好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战。各区、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制定计划和方案,细化措施,明确任务,责任到人,高标准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力争各项指标达到最好水平,确保2008年进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行列,2011年夺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上一篇:游崂山作文400字下一篇:生命的力量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