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作文

2024-05-18

九年级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作文(精选12篇)

九年级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作文 第1篇

这一幕黯淡的灰黄,包含了多少人的悲声和叹息!黄色的泥沙,使我们看不见远方,黄河的水,激起险恶的浪,古旧的渡船,载着我们的命运。凤陵渡口,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浑黄的浪头卷着狂暴的野性,扑向古旧的渡船,撼天动地,目之所及皆是灰扑扑的黄,未来何在?希望何在?这万顷浑黄,怎能不让人想到风雨如磐,山河破碎的祖国?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

——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千风呼唤,天光暗淡,沙雾弥漫,塞外凝结着千古的阴郁凄苦,死气沉沉,无数中华儿女横戈跃马,奔赴中华民族生息歌哭于斯的北方,在秋风吹散马蹄声的边关,为保卫土地,不曾屈辱过一次。

艾青的诗色彩斑斓,用浓墨重彩发泄胸中郁气。血红、朱红、金黄、土黄、枯黄、青灰、雪白、铁黑、紫色、堇色、灰色、绯色,银色、古铜色、赭黄、暗绿、蓝色、草黄……正如陆游所说: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够熟视。兼之光与影的交错变幻,艾青的诗如同一卷卷慷慨淋漓又韵味悠长的水彩画。还有那些令人过目不忘的意象,比如朝霞霓彩、银浪白羽,太阳与黎明,血液与火把,故乡的树木池沼,黄土地与黄河、原野鸟雀、号角、桥、白雪……都承载着他对人类、对自然刻骨铭心的心的爱,对民族命运的深挚关怀。从这些流动的画面中还透露出袅袅的哲思,屹立不动的礁石和离开运动死气沉沉的鱼化石,连同那面直率的镜子,都给人无垠启迪。

九年级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作文 第2篇

物象的直观表现烘托出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悲惨身世的感念。我们知道,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被寄养在一位贫苦的农妇家中,直到5岁才回到自己家中,这使他从小就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苦生活并把自己的命运同农民联系在一起。因而,当他在这天清晨,透过监狱的窗口看到了漫天的大雪,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家乡,也想起了曾经用自己的乳汁哺育过他而今已埋进了“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的保姆--大堰河。这些意象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融入了诗人的情与感,经过艾青的主观再创造,使我们读起他的诗,感受到艾青笔下的意象描写已经不是单纯的写实了。

采用丰富多彩的意象表现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抒发深沉忧郁的感情,使抒情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充分体现了艾青独到的艺术特色。五四启蒙时代的郭沫若,他的诗也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助某一形象抒发感情,但他的诗中所表现的自然景物,表现的意象,大都被人化和神化了,借以直抒胸臆地表现自我感情。这与艾青将意象与情与感交融、主观与客观有机结合的表现手法是不同的。与艾青同一时代的臧克家,他的诗执着于现实,取材于现实,他比较注重以客观的准确意象代替主观情绪的直接发泄,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的画面构成意象时,更倾向于单纯写实。

艾青诗歌意象的外延丰富多彩是与其的深刻相一致的。同样是写太阳、春天、黎明、夜晚,同样是写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艾青能够赋予它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而使其诗歌在艺术与思想内容方面形成了有机的统一。例如在《雪落在中国是土地上》这首诗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阴冷、凄怆的气氛和意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接下来用拟人的手法写道:“风,/象一个太悲哀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象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这里的“风”和“雪”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又是对当时惨遭战乱的现实作的艺术写照,不仅仅表现了自然界寒冷,更是对政治气候和民族命运的暗示,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为诗篇后面倾诉心曲,抒发忧国忧民的深情作了铺垫。再如《乞丐》一诗,为了表现中国劳动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下流离失所至于沦为乞丐的惨状,对乞丐的神态和一些特征性的动作做了细致的刻画:“在北方乞丐用固执的眼/凝视着你/看你在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我们从这些意象中可以感受到乞丐那种饥饿的痛苦和渴求食物的欲望,同时使我们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后的旧中国黑暗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艾青诗选九年级个人读后感 第3篇

艾青的诗歌不仅蕴含着赤子的真诚,还蕴含着感情的真挚,这是艾青诗歌之所以动人的最根本的要素。每次读《艾青诗选》的时候,总会被艾青那平凡却带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文字打动。就好像艾青站在我的面前,深情地朗诵着一首首诗,表达着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艾青的诗如寒冬里的一束阳光,照在中国的大陆上,照在老百姓久经风霜的脸上,竟是如此温暖!他的诗给了当时久经压迫的人民带来了希望,给祖国千千万万的青年带来了动力。对于当时正处于迷茫的青年来说,这是一首鼓舞人心的乐曲,是世界上最温暖的诗。

我想还有许多中国人和艾青一样,用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保卫自己所热爱的祖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国家不仅仅只是建立在国土之上,而是建立在每个人的心中,我想这就是艾青写诗的原因吧!

艾青诗选九年级个人读后感 第4篇

我轻轻合上《艾青诗选》,任意西落的晚霞给书本渡上一层浅浅的金光。《神秘果》是《艾青诗选》中一首极富哲理性的诗。作者借“神秘果”的味道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体会,给读者留下无数启发,使人开始重新审视“苦难”的意义。

《神秘果》中“要是我们不知甜、酸、苦、辣,活着还有什么滋味?”这句话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不能散去。生活中的苦既然无法避而远之,为何不把它当作财富?

苦是生活一味。有了苦,才能品尝出甜;有了苦,才能更珍惜人生的乐。苦尽甘来,人生本就是一个经历体验升华的过程。男孩经历了磨砺的苦,才能蜕变下稚气,擎起一身沉稳;鱼儿经历了风浪的苦,才能蜕下娇弱的身躯逆流而上,跃过龙门;雄鹰经历了翱翔的苦,才能换上强健的翅膀,腾飞万里高空……苦难既是人生路上的重重阻碍,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苦难是我们脚下的垫脚石,历尽千辛万苦,引领我们攀上生命的巅峰,笑看人生百态。

可有人经历苦难后,便觉得四周暗淡无光,尽是灰暗。在世上千千万万的竞争中,出现了千千万万的失败。这些“失败者”中有人不能摆脱痛苦,变得暴躁易怒,无所事事,逐步迈向深渊,也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可他们不会明白——苦是通向幸福的必经之路;而有的“失败者”从苦难中站了起来!即使肩上扛着“失败”的包袱,他们仍不屈不挠,加倍努力把所有的经历和苦难当作一笔财富,咽下委屈,撑大格局,最终走向成功!

苦是一种滋味,更是一种心情,正视她、面对她、接纳她、体味她,才能收获成功,收获幸福!

艾青诗选600字读后感 第5篇

几十年来,在我国的诗坛上,有许多轰动一时的诗,往往不到几年就失去了它的“现存性”,这种短命的诗,多半是属于缺乏艺术真诚和功利性强的制作。最近十多年也出现了不少这类短期效应的诗作。《向太阳》所以能成为一首经得住历史严格删汰的诗,正是由于它能使当今的读者领悟到历史的现存性和深刻的人生启示。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由昨天写到崭新的一天,太阳就象征着一种新的开始,一种解脱,一种释放,一种希望。回想那段艰难的抗战时期,国家,城市,村庄,小至以个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和黑暗之中。那个时期的人们向往太阳,向往太阳所象征的自由与解脱。终于有一天,初升的那轮太阳,发出了耀眼,却又温暖的光,人们终于获得了自由,他们也虔诚的祈祷,这抹阳光能永不泯灭,给他们的后代,给炎黄子孙留下用他们殷红的鲜血与蜡黄的皮肤混合成的,橘黄色的,太阳光。所以,作者说,太阳,是美丽的,也是永恒的。

在太阳下,诗人已完全超越了自身的一切痛苦的回忆,为我们展示出一片太阳光照之下的曾经蠕动着痛苦灵魂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歌颂了受伤战士的高大的形象,诗人说,他“比拿破仑的铜像更漂亮”,因为这是阳光下最真实的姿态。广场上,人们高喊,“看我们/我们/笑的向太阳/”。少女们背着募捐袋,唱着清新的歌,太阳照着她们的,骄傲的突起的胸脯,和袒露着的两臂,他们,她们,在阳光下,沐浴着午后的阳光,享受着阳光,珍惜着阳光。

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 第6篇

在《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这首诗中,“紫兰人林子与林子之间,由清灰的山坡、绿的草原”作者运用了三个色彩鲜明的形容词,在我心中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诗人还异常注意动与静的结合,一下子就让整首诗活了起来,仿佛整个画面出此刻了我的眼前,我好像进入了诗人意境中。在《我爱这片土地》中,艾青以鸟的形象自我比喻,用饱含活力的诗句传达出鸟儿对自我土地的痴情,说明艾青有一颗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

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浸润着作者的心血和最深刻的期望,代表着他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中进行的对世界和国家的思考,从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感到昂扬向上的《给太阳》,再到饱含深情的《煤的对话》都果在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期望自我能为祖国尽一份力,反映出诗人期望警醒世人,期望让周围所有人团结起来为祖国献力的愿望。

艾青的诗歌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在感情风格上深沉而忧郁,具有紧密结合现实的、富有战斗精神的特点,描述了许多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艾青诗选》初中读后感600字 第7篇

“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题记

艾青,原名蒋海澄,二十世纪中国诗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被智利诗人聂鲁达称为“中国诗坛的泰斗”。艾青创作的诗歌以其独有的现实主义的手法,质朴而又深沉的语言打动了无数的读者,更激励了千千万万人民为祖国的不可侵犯而斗争。

艾青自称“悲哀的诗人”,他的作品中有一种浓郁的“艾青式忧郁”,这种忧郁包含了民族忧患感。在艾青1937—1941的早期作品中,忧郁最为浓烈,他写农民和土地的“土色的忧郁”,写在为抗战流血牺牲的悲壮的“带血的忧郁”。“雪落在中国的土地,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抗战初期,战场节节失利,艾青辗转大江南北,所见所感,触目惊心,诗歌表现出感时伤国的忧虑心情。人民遭受灾难,故国满目疮痍,这忧郁的情思仿佛绵绵无绝期。到了后期,他用更丰富多彩的意象和成熟丰满的手法,表达了对生命哲学的深刻思想,使我感触颇深。

艾青的忧郁是时间和现实的产物,他生活在一个民族苦难最为深重的时代,人们渴望光明,渴望进步,受到的却是最为残酷的迫害,祖国大地被封建势力的魔爪、帝国主义的铁蹄凌辱。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诗人忧国忧民与热爱人民的情感产生了契合,在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国、对人民及其深沉的爱。

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他的忧郁是一种力和美。通过对敌人屠杀掠夺虐待等诸多暴行的控诉,他对现实的忧虑变成了一种鞭策激励人们的力,唤醒人民的屈辱感、正义感,激发他们同仇敌忾的牺牲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坚定信念,中国人民“必须从敌人的死亡,夺回来自己的生存”。忧郁是一种悲怆的美,他的诗歌在忧郁的同时,歌颂了一批冲锋陷阵、前仆后继的战斗者,表达出崇高的精神美。

而这一切,都源于诗人对土地、人民、以及祖国深沉的爱。在艾青的诗篇中,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他以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厚爱来抒发自己对多灾多难的土地和人民的挚爱,用忧郁的歌来表达自己对土地和人民命运的关怀。就像《北方》中作者所倾诉的“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古老的种族。”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正如周总理所说,我们要像艾青一样,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和忧患意识。在和平发展的世界浪潮下,仍有一小簇激进分子内外勾结,践踏国家法制与尊严,损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安全,企图破坏国家的领土完整,我们要坚决同一切危害中国领土,妨碍祖国统一的一切行为做斗争。

关于《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 第8篇

可艾青的诗让我明白了光芒从不廉价,它是世界上最高贵的,最纯洁的希望啊。它告诉我们光芒是最伟大的存在,只知放射,却不求回报。

只有当光芒洒向了大地,填满了世界时,人类才会有了灵魂,有了思想,不再是匆匆忙忙,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为了爱,为了光芒而活着。

艾青讴歌光芒,也赞颂土地。他向往着光明,找寻着自己生命的意义。他痛恨一切的黑暗,战争。文字虽然不带刀,但他的文字却字字珠玑,一下一下敲打着中国人民的心。他把对光明的渴望寄托在饱受苦难人民身上,家国天下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使他的眼中常含着泪水,也将满腔心绪吟唱成一首又一首的绝唱。他赞扬为一切不平而斗争的精神,字里行间饱含辛辣和讽刺,却昭示着拳拳爱国之心。

《艾青诗选》高分读后感600字 第9篇

这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不无关系。郭沫若所处的“五四时期”与艾青所经历的“抗战时期”都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无疑都面临着光明与黑暗、生存与死亡、幸福与苦难、文明与野蛮的选择。而阴柔的月亮远远无法诉说诗人喷薄积郁的热火,只有熊熊燃烧的“灿烂千阳”才最能表达人们对对光明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呼唤。不过,虽然郭沫若和艾青都选择了“太阳”作为诗歌的主要意象,但由于各自特有的时代要求和诗人自己的不同理解,赋予了太阳不同的含义,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审美风格。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切入分析两者的区别及背后的原因。

一、郭沫若与艾青诗歌赋予“太阳”意象的不同含义

对于郭沫若来说,思考的是太阳蕴含着什么。除了光明的意义,太阳更多地被赋予创造精神的含义。这从《女神》中可以窥得一二,诗人不仅礼赞创造精神,崇拜创造精神,更在《湘累》通过屈原之口说出:“我效法造化底精神,我自由创造,自由地表现我自己。我创造尊严的山岳、宏伟的海洋,我创造日月星辰,我驰骋风云雷雨”。这可以看作是诗人自我创造精神的对象化体现。所以,投注了诗人丰沛情感的太阳无疑也具有了创造精神。

太阳的创造精神在郭沫若笔下是通过“再生”和“新生”来表达的,意味着对旧有生命、旧秩序的破坏和新生命、新秩序的建立。在《凤凰涅槃》中,自焚前的歌声是那样痛苦和哀怨,自焚时是那样低沉与悲壮,然而自焚后的歌唱是如此欢快奔放,华美芬芳。通过对太阳的生命意象——凤凰昂扬悲壮的涅槃过程的描写,歌颂了“再生”精神。这在《金字塔》中也有体现,金字塔可以看作是太阳的象征,在“伟大的寂寥哟,死的沉默哟”之后,发出了“宏朗”的声音:“创造哟!创造哟!努力创造哟!”。这可以说是金字塔即太阳再生后能量的迸发与释放。诗人的情绪总体而言是昂扬乐观的,充满了英雄豪气。

而面对艾青的诗歌,太阳并不像郭沫若一样作为自我表现的对象,也不是创造的象征。在我看来,具有更为复杂的含义,且经过了一定的流变。暂且分为30年代和40年代两个诗歌创作时期。在30年代的早期创作中,结合同时期写的耶稣之死的作品,太阳意象作为支撑诗人面对苦难的精神力量具有一定的宗教意识,这点也常被人所忽视。这可以在1937年创作的《太阳》一诗中得到体现,太阳就像是《圣经》中的耶稣一样,具有再生不死的力量,有给他人带来万福的力量。在1938年写作的《向太阳》中,描写了黎明到来之后的街头生活,在经历了没有太阳的昨天后,觉得“太阳是美的/且是永生的” ,我“被这新生的日子所蛊惑”“由于它的热力的鼓舞/我用嘶哑的声音/歌唱了……”诗歌中,太阳给人带来新生,这同样可以看作是耶稣意象的衍生含义。

然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艾青在1940年创作《没有弥撒》之后,七天之后创作的《太阳》含义较先前又有所不同了:“同我们距离得那么远/那么高高地在天的极顶/那么使我们渴求得流下了眼泪/那么使我们为朝向你而匍匐在地上/我们愿意为向你飞而折断了翅膀……”这里的太阳可以看作是自然,或是不可触及的精神存在。从《没有弥撒》来推论,这里的太阳不是神,而是诗人心中的崇高理想。这一点在1943年创作的《迎》中得到更为全面深入的体现,里面描写的是对太阳的迎接,它“给我生命的鼓舞、热与光”。结合艾青《诗论》中的文字表达:“那三个轮子,闪射着同等的光芒,以同样庄严的隆隆声震响着的:就是真、善、美。”[1]太阳可以看作是诗人自我对于外在,所持有的一种信念——真、善、美的渴求。不同于郭沫若豪迈的诗歌气质,艾青在诗中的情绪是沉郁忧郁的,带着一丝焦灼感和急切感。

二、对太阳意象产生不同角度理解与情绪的原因

郭沫若和艾青面对相同的太阳意向,却赋予其不同的含义,表达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探析。

首先是时代背景不同,由此内心所生发的现实感受是有差异的。虽然两人都是出于中国历史转折时期,面对生与死、光明与黑暗的抉择。但郭沫若所处的五四时期的是充斥着呐喊声的,“五四”哺育下的青年没有犹豫和畏惧,他们要冲破封建的牢笼,打破一切旧有的思想、文化、道德,而创立起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就像“凤凰涅槃”一般,努力获得再生!这一切无疑使身在异国的郭沫若振奋不已,作为破坏和创造的崇拜者,郭沫若自信能拥有光明,拥有太阳。因为他认为中国已再生,所以毫无保留地那份欢乐昂扬倾注于笔墨。

但艾青所接受的是抗日战争的“狂风暴雨”,看到国土遭到日本人的蹂躏,奴役同胞,中华民族处于生存灭亡的边缘,这使诗人不得不感染上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对此,艾青自己也有解释:“我如何解释我的忧郁呢?这就是说,我如何能使自己完全不忧郁呢?我所看见的东西真的完全像你们所看见的那么快意么?还是我非把任何东西都写成快意不可呢?我相信,我是渴求光明甚至于一切的。”[2]这也奠定了艾青诗歌的“忧郁”基调。而这份“忧郁”之情来自于现实,来自于诗人对光明的热切希望。

其次是个人的性格气质和人生经历不同。郭沫若性情中具有反抗因子,他自己曾说过:“我郭沫若素来是富于反抗精神的人,我的行事是这样,我的文字也是这样。[3]”这就决定了诗人不会屈服于秩序或权威的脚下,而是高喊着在自我觉醒的基础上,进行着破坏与创造。而郭沫若又是一个偏于主观又带有冲动性的诗人,这也解释了他总有无限的激情与想象力,陶醉在诗歌的王国里,高唱着“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诗情高涨,气势灵动。但对比艾青,这个“很早就感染了农民忧郁”[4]的诗人,由于童年收到家庭的歧视而寄养在邻村家的经历,给他心灵留下了创伤。艾青从小是沉默寡言的,之后有经历了囚犯生活、民族战争。他对于苦难的敏感,对于光明的深切期盼,这一切都熔铸在他诗歌创作中,但排解不掉的,是深植在诗人心中的忧郁色彩。

最后是他们诗论的差异,导致他们的审美趣味有所差异。郭沫若强调内心主观情感的喷发,郭沫若说:“我想我们的诗只要是我们心中的诗意境之纯真的表现,生命源泉中流出来的Starni(乐曲),心琴上弹出来的Melocly(曲调),生的颤动,灵的喊叫,那便是真诗,好诗。”[5]郭沫若强调的是自我表现,而艾青虽然也强调诗人的思想感情在作品中的重要性,但更赞同诗要扎根在现实生活中。艾青说过:“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6]所以,可以看出艾青和郭沫若对诗歌表现方式的差异。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郭沫若喜欢惠特曼,喜欢歌颂那些宏伟的自然景观或者历史人物,像金字塔、凤凰、天狗、列宁等。带有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彩;而艾青更喜欢描写苦难,把忧郁悲哀看成是对抗现实的一种力量,所以自然诗歌中有挥之不去的忧郁色彩了。

《艾青诗选》高分读后感600字 第10篇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鱼化石,有点意思,其味道在于,不知道作者是在什么心情下写的。

之后,有左派的怀念,有右派的谴责。“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这是歌颂逝去的革命,还是在赞美反对“”的青年,不太清楚。但是,这首诗像地火一样,有力量,有热情。而且文词质朴而平淡,但筋骨却很强健。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察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

“多么活泼,多么旺盛”,好像是在说青年。“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难道是说青年的沉沦。

艾青诗选初三读后感600字 第11篇

那个时代,战火纷飞,家破人亡,列强欺压,污秽贪婪的资产阶级正在侵蚀着东方,如一头永不满足的鲸鱼。灾难一个个降临, 心寒和悲伤席卷着整个中国。

前不久,看过一个演讲,一个老先生以沉重而强烈的话语,讲述着清亡后的中国,她是如此的弱小,不堪一击。而更让人痛惜的是,中国人杀中国人。“那时中国人的心如一盘散沙,他们过着自己的日子,不管以后是皇帝统治也好,国民党统治还是外国人统治也好,都好像与他们不相干,要交税都一样交,人们这样想。”

而艾青却是那众多民众中渺小的一人,他为国担忧,他爱着国家,他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看,他所写下的那么诗中,哪一篇不是饱含着爱国之切的深情?那些以土地为主题的诗篇,含蓄或直接地展示了他对祖国的深受苦难的悲痛以及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如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我爱这土地》)“。抑或那句:“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温暖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初三 第12篇

从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读来感到昂扬向上的《给太阳》,再到包含着作家深情,时时刻刻体现着自己希望能为祖国尽一份力的《煤的对话》,无不反映着诗人希望警醒世人,希望让周围的所有人团结起来,为自己的祖国尽一份力的愿望。而这样的愿望在那个的年代,便是所有国人的中国梦,是所有爱国青年的中国梦。

有人曾经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因为在的年代,需要的不一定是一支笔书写千秋,而更可能是武生一身戎装,披挂上阵马革裹尸。然而,他们却错了。因为正是由于,正是由于人心不稳,才应该在这样的日子里拥有一种共同的梦想,为了这样共同的梦想而去奋斗。

而艾青,恰到好处地反映了那个年代里,所有国人的中国梦。他用朴实的笔法将这一切书写出来,再让这一切进入所有中国人的心间。

每一首诗,都浸润着诗人的心血和最深刻的希望,代表着他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当中进行的,对世界和国家的反思和思考。而反观当今,虽然我们处于和平盛世,但心中的梦想却不可缺少。少年有梦,则国家有梦,这并不是一纸空谈。“中国梦”的提出然所有人开始认真审视梦想这一个永恒的话题,也让中国开始位置思考。而读罢艾青诗选,我对梦想又拥有了新的理解,发现其实不论如何,梦想才是人的心中最不应该缺乏的东西。

上一篇:安全教案马路上玩耍总汇下一篇:唯美动人的情书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