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考卷西师版

2024-07-22

三年级数学考卷西师版(精选10篇)

三年级数学考卷西师版 第1篇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我立足岗位,勤奋敬业,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教学计划。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钻研业务,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采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注重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在教学中能自始到终、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解题思路,诱导他们灵活思维,探索多种解题方法,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提出大胆、独特的见解,以达到培养独创性思维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也结合学生的实际不断更新教法。

1.让学生在合作情境中交流互动。

倡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懂得合作。对于低年级学生,伙伴之间通过分享、交流与反思,使每个人都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信息和启示,进而丰富个体的情感和认识。2.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亲近数学。

只有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有意义的数学。在课堂中尽量呈现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增进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程。3.创设情境教学

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课堂成为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的课堂,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去发现、去创造,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三、改变教学评价

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形式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坚持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四、注重家校联系

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并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五、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严格执行互听互评课制度,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对本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三年级数学考卷西师版 第2篇

一、填空题

1.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2.200cm2=()dm2

45dm250cm2=()cm2

3.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4.一个数的5倍是675,这个数是(),24的15倍是()。

5.一套住房的实用面积是85平方米,合()平方分米。

6.4元8角5分=()元,1米3分米5厘米=()米。

7.☆+△=80,○-△=40,☆-○=20.那么☆=(),△=()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805÷5的商中间有一个0.()

2.814÷4的得数没有余数。()

3.60×50的积的末尾有2个0.()

4.8米比8平方米小。()

5.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大于长方形的面积。()

6.0除以任何数都得0.()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10平方米()999平方分米。

A.> B.< C.=

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的两个正方形的周长的和().A.少 B.多 C.相等 3.0.5和0.6之间()小数。

A.没有 B.有1个 C.有无数个 4.笔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对齐。

A.首位 B.末位 C.小数点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0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A.16 B.400 C.80

6.被减数减少2.5,要使差减少1,减数应()。

A.增加1.5 B.增加2 C.减少1.5 D.减少2

7.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A.2 B.4 C.无数

8. 长方形的长扩大2倍,宽不变,面积()。A.扩大2倍 B.扩大4倍 C.不确定

四、计算题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80÷6= 49-20= 15×4= 6.9-2.5=

64÷8= 18﹢29= 4.8﹢2.1= 0÷58=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21-1.28= 78×24= 50.9﹢0.47=

642÷8= 29×72= 758÷5=

9.24-0.69= 23.56+12.48=

3.列式计算。

① 38个15相加的和是多少?

② 比5.8少2.7的数是多少?

③ 4除1200的商是多少?

④ 比13.48多2.56的数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

1.佳佳超市新进5箱苹果,每箱25千克,新进的桔子是苹果的2倍,苹果和桔子一共有多少千克?

2.三(1)班35人,三(2)班45人,学校把320本笔记本平均分给这两个班的同学,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本笔记本?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6平方厘米,一个长方形的宽与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一样,长是宽的3倍,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年级数学考卷西师版 第3篇

师: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 景色秀美, 其中, 三峡就是我国著名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课前, 我们简单了解了三峡, 现在, 有一位三峡老爷爷特别想带我们去三峡游览, 他可是生在三峡、长在三峡的哟, 对三峡十分了解。孩子们, 就让我们跟随老爷爷的步伐, 一起去三峡看看吧!

播放视频:三峡风光 (1分钟)

【创设情境】

师:这就是老爷爷的家乡, 你们看到了什么, 它们留给你们怎样的印象呢?

生1:我看到了很多山, 很多水, 山很高, 水很深。

生2:我看到了张飞庙, 还有丰都鬼城, 它们让我觉得害怕。

……

师:看来三峡真是名不虚传, 一个短片, 就让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 那更何况是生在那儿、长在那儿的老爷爷了。可是老爷爷现在不在三峡, 他跟随三峡移民的大军, 离开了三峡。当我问他想对三峡说些什么的时候, 他饱含深情的朗诵了一首诗, 这首诗就是《三峡情》。

师:请孩子们齐读诗题。 (两遍)

师:看到这个题目, 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老爷爷的情况, 你有什么问题?

【从诗题和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 给学生的学设置疑问, 给教师的教埋下伏笔】

生1:老爷爷为什么要朗诵这首诗?他到底想说什么呢?

生2:三峡又不是人, 它怎么会有感情呢?

生3:三峡情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啊?

二、初读全诗, 学习生词, 初步感知《三峡情》

师:孩子们很会开动脑筋, 问题提得好, 带着这些疑问, 请孩子们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顺诗句, 并看看全诗一共分几个小节。

生自读。

师:一起告诉老师, 全诗一共分几个小节?

生:四小节

师:哪位小朋友来读第一个节?其它小朋友要仔细听, 一会儿要做小小评论家, 来评评你同学的朗读哟。

【学生读评, 让学生学会倾听、评价, 纠正字音】生读生评。

师:这一小节里面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呢?

生:叶笛。

师:哪个孩子来帮帮她, 告诉我们大家叶笛是什么?

生:叶笛就是用叶子做成的笛子。

师:你很聪明, 知道用分一分的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叶笛。 (展示牧童骑在牛背上用叶笛吹奏的图片)

生:竹篙是什么东西呢?

生2:竹篙就是用竹子做成的可以撑船的工具。

师:非常棒, 看来同学们见识很广, 来, 我们来看看竹篙。 (展示小孩子用竹篙划船的画面)

师:孩子们, 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 我们读通了第一小节, 让我们把竹篙、叶笛的意思读进诗句里面吧。

生齐读第一小节。

生读, 生评第二三四小节。

……

三、重组诗文, 指导朗读, 体会三峡景色美

师:刚刚看短片时, 同学们发现三峡有很多美丽的风光, 那你们知道老爷爷最留念三峡的什么风光吗?在诗中找一找。

生:三峡雨和三峡云。

师:请孩子们找找, 看看诗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三峡雨和三峡云, 把它们勾出来, 并想想它们是怎么样的, 老爷爷为什么会留念?

【学生自己重组诗文】

学生边读边做批注。

生:我勾了第一小节的诗句“三峡雨, 三峡云, 故乡的景, 故乡的云”我想正因为这些云和雨是故乡的, 所以老爷爷才这么想念。

师:说得很棒, 孩子们, 月亮啊是故乡的最圆, 星星是故乡的最亮, 这云和雨呀也只有故乡的才最值得留念。来,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 读出留念之情。

生齐读。

生2:我勾了“细如丝, 柔如锦, 洁如玉, 白如银”我觉得那里的雨和云很洁白很干净。

生3:我也勾了这几句, 我觉得写得很美。

师:那你能从这些诗句里面体会到老爷爷的留念吗?

生:能, 因为它们都很漂亮。

师: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漂亮, 这种留念呢?

生1:读得轻一些, 慢一些。

师:谁来试一试?

生1试读。

生2试读。

师:老师也来读一读 (师示范读) 。

师:好, 孩子们, 请看大屏幕,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诗句, 读出云的洁白如玉, 读出雨的细与柔, 读出三峡云、雨的美丽, 读出老爷爷的留念。 (师领读)

板书:风景 (云、雨) 美留念

【结合对文本的分析, 通过学生试读, 教师范读, 教师领读等多种方式, 在朗读中体会景色美, 感受留念情】

四、图文并行, 读想结合, 感受三峡生活乐

师:同学们, 天晴的三峡, 蓝天白云, 绿水青山;下雨的三峡, 细雨蒙蒙, 云雾缭绕, 这一切都让老爷爷怀恋, 可是他更怀恋的是在这云里雨里的童年时光。孩子们, 找找, 哪些诗句写了老爷爷的童年生活?

生:齐读“从小爱在云里走, 口吹叶笛赶羊群, 从小爱在雨里淋, 手挥竹篙驾船行。”

生:老师, 为什么他们会在云里走呢, 他们又不是孙悟空?

生:他们为什么喜欢淋雨呢, 不会感冒吗?

师:孩子们很会发现问题, 来, 老师先给你们看看图片, 结合图片你来想想这到底是为什么? (展示云雾缭绕, 雨雾蒙蒙的三峡图片)

【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让学生直观了解三峡云雾缭绕的景致】

生1:是因为那里雾很多, 看起来像到处都是云。

生2:他们那儿下的雨很小。

生3:山很高, 高到云里边去了。

生4:雨下得很多, 他们要干活, 不能撑伞, 所以只能淋雨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哈哈…… (全班笑)

师:孩子们很会思考问题, 确实是这样的, 三峡云多雾多, 山又高, 所以经常像走在云里一样。而三峡雨水充沛, 细如丝, 洁如玉的雨, 淋起来啊还很舒服呢。孩子们, 请闭上眼睛, 听老师朗诵, 边听边想象画面, 去三峡的云里面打个滚, 雨里面洗个澡吧。

【教师示范读, 学生闭目听, 边听边想象, 带学生进入情境, 真切感受三峡生活的快乐】

师示范读。

师:睁开眼睛, 孩子们,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山羊在吃草。

生2:我看到了, 老爷爷在吹叶笛, 声音很好听。

生3:用竹篙撑船的一定很好玩, 我也好想试一试。

……

师:同学们想象丰富, 老师看到了这些:蓝天白云下, 小男孩正在快乐的吹奏着叶笛, 羊群们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吃着青草;细雨蒙蒙中, 小女孩正在悠闲的撑着竹筏, 绿水倒映着青山, 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孩子们, 你们觉得这样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1:自由自在。

生2:很快乐。

生3:很好玩。

生4:很美。

师:老爷爷就是这样自由快乐地长大的。板书:生活乐留念

师:带着这份快乐, 让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诗。

生齐读。

五、回味诗句, 深情呼喊, 领悟热爱思乡情

师:同学们, 三峡的云和雨是这么的美, 三峡的生活是这么的快乐, 可是老爷爷却离开了三峡。在他乡, 老爷爷常常独自站在山顶向着自己家乡的方向眺望着眺望着……孩子们, 你们觉得老爷爷会想些什么呢?

生1:他会想家乡。

生2:他会想他的叶笛、羊群, 他撑船用的竹篙。

生3:他会想三峡的云三峡的雨。

生4:他想回家。

……

师:他会想他是否还能吹响曾经吹过的叶笛, 他会想羊群是否还能听懂他的呼喊, 他会想曾经用过的竹筏是否还在, 他会想“几时再登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他会想:生齐读“几时再登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 (配乐) (读三遍)

【全文教学高潮, 三峡情的背景音乐和反复朗读加深孩子的情感】

师:孩子们, 老爷爷是想家乡, 想回家, 可是他毕竟已经离开, 你们觉得他心情怎么样呢?

生1:伤心。

生2:难过。

生3:后悔。

师:他为什么伤心难过呢?

生:因为他想家乡, 思念家乡。

师:请看黑板, 孩子们, 三峡云三峡雨让老爷爷留念, 三峡的生活更是让老爷爷回味无穷, 可是老爷爷却不在家乡, 那孩子们, 这三峡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 老爷爷到底想说些什么呢?

【照应开头, 强调思乡情】

生: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板书思乡情

师:刚才有孩子说老爷爷会后悔, 是啊, 离开这么美丽的家乡是应该后悔, 可是老爷爷不后悔, 他说是因为三峡移民才离开的家乡。孩子们, 为什么因为三峡移民离开家乡就不后悔了呢, 老爷爷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思考, 课后孩子们可以与我进行交流。好了, 孩子们, 让我们带着对老爷爷最深最真的祝福,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祝福老爷爷平安幸福, 祝福天下所有离开家乡的人快乐美满。

【教师设疑, 学生自己领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六、欣赏歌曲, 背诵全诗, 再次感知《三峡情》

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 老爷爷感动了!他呀, 不是别人, 就是这首诗的一位作者, 他为《三峡情》谱了曲, 他要将他心中对家乡的爱和思念传唱。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会唱的孩子可以一起唱唱。孩子们在优美的《三峡情》歌声中结束此课。

三年级数学考卷西师版 第4篇

关键词:西师版;小学数学;数感;运用

新课标的修订将“数感”作为一种能力明确提出,并摆在核心概念的首要位置,说明这一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在生活实际中也是尤为重要的。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对于数感的培养具体如下。

一、教材内容生活化,真实体验数感

数学的学习是一种具象—抽象—具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和真情实景的体验有密切联系的,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也是建立在已有的体验之上的。比如,西师版教材中关于“认数”的教学内容创设的情境是游乐场。这是一个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师在带领学生数游乐场里玩玩具的小朋友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数的意义。

二、实践活动多样化,纵深发展数感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数学实践活动,也就是说,自始至终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活动作为载体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例如,教材中选取的植树活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全班为单位,实地去做一做,在植树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小组种了多少树,全班一共种了多少树。这就是尊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从而在一系列的“做、观察、实验、表达”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

三、目标制定人性化,估算提炼数感

日常生活中对于估算的运用次数并不亚于精确计算,尤其是在新课标明确提出数感能力培养后,估算就更加成为培养孩子数感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那么,在教材中关于数感能力的培养又有哪些呢?比如,在学习乘法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本童话书的价钱是8元,我一共有53元,大约能买几本童话书?有的学生运用乘法,有的学生运用除法,不论是哪一种方法,教师都应该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思路,从而优中选优,得出最优的估算方法,使估算成为一种自觉意识,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数感。

四、实际运用综合化,问题解决提升数感

西师版中将应用题全部改为解决问题,其目的就在于强调数学的实际运用意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化的思维。这种思维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对于新技能的形成同样适用。比如,在学习“连加、连减”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购,这就要求学生独立地完成购物方案并付诸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要建构新的知识结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提升综合技能中的数感估算能力。

总而言之,数感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长期的感知与体验,西师版教材为我们在这一能力的培养上开了一个好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如何将教材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数感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芳,邓学梅.浅谈学生数感培养的意义与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2(03).

[2]郑锡瑜,赵玉玲.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3]蔡丽芬.培养小学生数感初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3).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第5篇

一、我会填。

1、一年的12个月中,有()个大月,有()个小月。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5时是(),晚上12时是()。3、79里面有()个19,5个113是()。4、3千克=()克 1时7分=()分 10吨=()千克。

5、在算式□÷7=19......()中,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6、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

24×3○23×4 15×6○16×5 0×78○0×0 44×5○45×4 100g○1kg 27×4○43×2

7、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

8、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小明体重大约32()一棵大树高12()一只公鸡重3()一个鸡蛋重50()

9、最小三位数与最大一位数相乘,积是()10、6个315相加的和是(), 80是4的()倍。

11、如果每天坚持记5个英语单词,你去年二月记了()个英语单词。

12、估算5×608时,要把608看着()来估算,估算的结果是()。

二、我会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1kg铁比1kg棉花重。()

2、计算78×6时,个位上满了四十,就要向十位进四十。()3、7×0 = 7+0()

4、两个数的积一定大于其中的一个因数。()

5、因为0×0=0,所以0÷0=0()

6、下午3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为15:00()

7、把一个长方形分成5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15()。

8、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不能大于除数。()

三、我会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3□7×6≈2400中的□可填()A、0.1.2.3.4 B、4.5.6.7.8 C、5.6.7.8.9.2、一个足球约重()A、430g B、53g C、5kg

4、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则它们的长和宽()A、两个长相等 B、两个宽相等 C、两个长.两个宽不一定相等

5、今年的二月有()天

A、30.B、28 C、29

6、当你面向西南方时.后面是()方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7、下面的积大约是3200的算式是()A、8×493 B、4×795 C、589×6

8、要使□8÷7的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A、9 B、7 C、5

四、我会计算。

1.口算。

200×5= 9×60= 66÷2= 59÷9= 60÷2= 53×2= 5×80= 68÷4=

41115114-= -= 1-= -= 8338615152.估算。

97×6≈ 309×4≈ 61÷2≈ 9×59≈ 88÷3≈ 55÷9≈ 3.竖式计算。

87÷7 473×9 57÷3 6×249

706×5 95÷5 350×8 218×8

五、我会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六、我会解决问题。

1、蔬菜店运来508千克青菜,运来的萝卜重量是青菜的4倍,蔬菜店运来萝卜大约多少千克?

2、粮仓里有69吨小麦,用载重量为8吨的卡车来运,需要多少辆这样的卡车才能一次将小麦运完?

3、有一块用篱笆围成的长方形菜地,宽9米,比长短3米,围成长方形的篱笆全长多少米?

4、一本课外书,小明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本书的几分之几没有看?

23,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还有这775、小红做3个纸飞机用了54分钟,小军做5个同样的纸飞机用了75分钟,谁做得快一些?

6、妈妈从晚上9时开始上夜班,到第二天早上5时下班,如果她每小时加工23个零件,妈妈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7、买苹果。

(1)、如果买9个苹果,怎么买合算?

西师版三年级下数学期中试题 第6篇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2分)

1.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积是()位数。2.65×40的积末尾有()个0,积是()。

3.□75÷6,当商是两位数时,□里最大能填(),当商是三位数时,□里最小能填()。

4.22个70的和是()。21的3倍是()。

5.估算39×21时,可以把39看作(),把21看作(),39×21≈()。6.两个因数的积是30,一个因数扩大3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7.按规律填数。

(1)3,6,12,24,(),()。(2)5,9,17,33,(),()。

8.小明每天做29道口算题,他27天大约做()道题。9.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10.一个长方形的宽是8厘米,长是宽的2倍。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11.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面积是()。12.用两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1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14.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本故事书厚约3();(2)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3)珠穆朗玛峰高约8844();(4)数学书长约20()(5)课桌面的面积约24();(6)爸爸体重72()。15.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8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0000c㎡=()㎡ 2d㎡30c㎡=()c㎡ 3㎡3d㎡=()d㎡ 600c㎡()d㎡ 15㎡=()d㎡ 16.在○里填上>、<或=。

55×10○500 72+30○72×30 1 721÷7○616÷6 32×40○40×32 100平方厘米○10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500平方厘米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

1.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有几个0.()2.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和周长一样大。()3.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是三位数。(5.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三、选择正确答案填在()里。(10分)1.积的末尾有3个0的算式是()

A.14×50 B.60×50 C.800×4 2.使□6×47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A.1 B.2 C.9 3.下面物体中,面积最接近1平方米的是()。A.教室前面 B.试卷表面 C.方桌

4.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5倍,宽扩大2倍,面积()。A.扩大7倍 B.扩大10倍 C.无法比较 5.630÷6的商()

A.中间有0 B.末尾有0 C.没有 0

四、计算。(24分)1.口算:(12分)36×20= 480÷6= 2800÷7= 52÷9= 0÷8= 200÷5= 630÷7= 25+40= 30×17= 11×15= 10×40×8= 420÷2÷7= 2.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共16分 估算1分 竖式计算3分)624÷6≈ 39×51≈ 609÷3≈ 742÷7≈ 624÷6= 39×51= 609÷3= 742÷7=

五、解决问题。(每题5分,共30分)))1.展览会上午来了216人参观,下午有4批人来参观,每批49人,这一天一共有多少人来参观?

2.幼儿园买回15筐苹果,每筐约重23千克。如果每千克苹果6元,买这些苹果一共大约要多少元?

2.养鸡场的鸡3天能吃108千克食物。按这种吃法,这些鸡一个星期能吃食物多少千克?

3.小明在一条跑道上跑了4个来回,一共跑了672米,这条跑道长多少米?

4.学校要给一间周长是30米,宽6米的长方形会议室铺地砖,四块地砖正好好铺1平方米,铺好这间会议室需要多少块砖?

5.从一张长3分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三年级数学考卷西师版 第7篇

为了全面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以及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特别制定了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及教材分析

儿童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数学有一定的基础认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能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习积极性高。只有极个别学生在学习上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本教材内容有:克、千克、吨的认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东西南北、旋转与平移现象、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周长、分数的初步认识、年月日。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克千克吨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

3、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

4、使学生能掌握平移现象。

5、使学生掌握年月、、日。

6、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初步认识。

7、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计算周长。

三、教学方法措施

1、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

2、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仔细专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认真备课,好切实可行的教案。

3、上课做到讲解清楚明白、语言儿童化,并在课堂中穿插适当的与教学有关的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活跃了身心,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融洽。

4、课后认识批改学生的作业,并作好记载,根据地学生情况及时订证,对掌握不好的学生个别指导,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结。

四、转差措施

1、找出差生成绩差的原因,不歧视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2、根据差生的作业情况,及时的作好记载,给差生个别指导,让他们赶上队伍。新课标第一网

三年级数学考卷西师版 第8篇

一、教材内容生活化, 真实体验数感

数学的学习是一种具象—抽象—具象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和真情实景的体验有密切联系的, 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也是建立在已有的体验之上的。 比如, 西师版教材中关于“ 认数”的教学内容创设的情境是游乐场。 这是一个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教师在带领学生数游乐场里玩玩具的小朋友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数的意义。

二、实践活动多样化, 纵深发展数感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数学实践活动, 也就是说, 自始至终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活动作为载体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 例如, 教材中选取的植树活动,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全班为单位, 实地去做一做, 在植树活动结束后,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小组种了多少树, 全班一共种了多少树。这就是尊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 从而在一系列的“ 做、观察、实验、表达”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

三、目标制定人性化, 估算提炼数感

日常生活中对于估算的运用次数并不亚于精确计算, 尤其是在新课标明确提出数感能力培养后, 估算就更加成为培养孩子数感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那么, 在教材中关于数感能力的培养又有哪些呢? 比如, 在学习乘法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本童话书的价钱是8 元, 我一共有53 元, 大约能买几本童话书? 有的学生运用乘法, 有的学生运用除法, 不论是哪一种方法, 教师都应该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思路, 从而优中选优, 得出最优的估算方法, 使估算成为一种自觉意识, 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数感。

四、实际运用综合化, 问题解决提升数感

西师版中将应用题全部改为解决问题, 其目的就在于强调数学的实际运用意义,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化的思维。 这种思维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对于新技能的形成同样适用。 比如, 在学习“ 连加、连减”时,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购, 这就要求学生独立地完成购物方案并付诸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既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 又要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提升综合技能中的数感估算能力。

总而言之, 数感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它需要长期的感知与体验, 西师版教材为我们在这一能力的培养上开了一个好头,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如何将教材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 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数感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芳, 邓学梅.浅谈学生数感培养的意义与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 2012 (03) .

[2]郑锡瑜, 赵玉玲.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6) .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第9篇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两班学生共92名,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本期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空间和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究,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具体内容包括:克、千克、吨的认识,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辨认方向,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年、月、日,周长,分数的初步认识,总复习。

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辨认方向,年、月、日,周长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三、本学期教学基本任务、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4.结合实例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计算周长。

5.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时间单位,掌握年、月、日和24时记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

6.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正确计算。7.认识东、西、南、北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

8.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9.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10.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11.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2.积极学习组织教学的方法和艺术,以提高每节课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3.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思路、答案开放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4.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理论和教学实例,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新的理念为指导,改进课堂教育教学。

5.严格要求,加强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训练和培养。6.注意加强学生的补差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开展帮教结对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在校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2)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后多关心学困生,针对问题个别辅导,做到作业“天天清”。

(3)每堂课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以开发他们的智力。课后设计选做题,让优等生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7.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注意宽松氛围的营造和浓厚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促进从小热爱学习习惯的养成。

8.注意结合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9.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10.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密切注意学生在家的表现,将学校教育的作用延伸到校外,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11.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五、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一、克、千克、吨的认识 4 1.克、千克、吨的认识 3 2.实践活动:小调查 1 二、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 19 1.一位数乘两位数 7 2.一位数乘三位数 7 3.解决问题 3 4.整理与复习2

三、辨认方向 6 1.认识东、南、西、北 3 2.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3

四、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4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6 2.探索规律 3 3.解决问题 3 4.整理与复习2 五、四则混合运算 4

六、年、月、日 7 1.年、月、日 2.24时计时法

3.实践活动:做一个家庭日历 2

七、周长 5 1.认识周长 2 2.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3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 8 1.分数的初步认识 3 2.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综合实践:学当小记者 2

三年级数学考卷西师版 第10篇

江阳区方山学校教师学科设计 学科: 数学 版本:西师版 册次:第 6 册 主设计人: 教学部: 更新使用人:万里 教学班级: 龙华三年级 教者心语: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 1~2页例

1、例 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的口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采用多种方法较熟练地进行口算,培养类推的能 力。

(二、方法与过程

1、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的算理。

2、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能解决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如何使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教具、学具准备: 单元主题图,情景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到市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瞧,这就是市体育馆。(展示单元 主题图,不出现对话框

教师: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 1:我想知道体育馆有几个区? 学生 2:我想知道 A 区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座位? 学生 3:我想知道体育馆一共可以容纳多少人? 教师:这些问题我们请图中的小朋友来帮助我们好吗? 根据学生的提问点击小朋友依次出现对话框。教师: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回答: 学生 1:A 区有多少个座位? 学生 2:市体育馆一共可以容纳多少人? „„

从学生提的问题中抽出:“ A 区有多少个座位?”这个问题进行解决。要求体育馆 A 区有多少个座位

二、明确任务,学生自学

1、学生自学例 1,根据图中的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

2、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试着说一说应该怎样算,并得出得数。

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1、同桌交流各自的算法。

江阳区方山学校教师学科设计 学科: 数学 版本:西师版 册次:第 6 册 主设计人: 教学部: 更新使用人:万里 教学班级: 龙华三年级 教者心语:

2、学生代表汇报: 我是这样想的:① 10个十是 100, 48个十就是 480。思考: ② 40×10+8×10。③ 48×5+48×5。④ 48×2×5。⑤ 10×6×8。⑥ 48×9+48×1。

⑦ 48扩大 10倍,就是 480。

教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 能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算 法。

教师: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计算第 2页的算一算,把结果写在书上。(集体订正请同学们 观察这 4道题(包括 48×10 ,通过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学生 1:我发现每个算式中都有 10。学生 2:我发现他们都是两位数乘 10。

学生 3:我发现一个两位数乘 10就在这个数后面加一个 0。

四、针对问题,学生讨论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如果两位数与其他整十数相乘,又该怎么算呢? 教师出示:25×30 学生 1:25×30,先算 25×3=75,再用 75×10=750,所以 25×30=750。学生 2:25×3=75,在 75后面添上一个 0,所以 25×30=750。学生 3:25×6×5=150×5=750。学生 5:30×5×5=150×5=750。„„

教师:同学们想得好, 计算得也很正确, 有的同学把两位数乘整十数变成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 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口算;也有的同学采用把两位数先乘一位数,再把积扩大 10倍 的方法。大家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五、讨论有异,教师引导

教师:以上方法哪种方法最简便呢? 学生(众 :25×3=75,在 75后面添上一个 0。这一种方法最简便。教师:用最简单的方法计算第 2页的算一算中的 3道题(集体订正。

六、导中存疑,难点讲解

教师:为什么算 25×30,可以先算 25×3=75,再在 75后面添上一个 0,就可以呢?(因为 3个 25是 75,那么 30个 25就是 750。

七、联系实际,学会用知

1、学生互相出题算一算。(教材第 3页课堂活动。

2、看卡片算积,一个小朋友拿卡片,另一个小朋友说积。(教材第 3页课堂活动。

3、完成练习一:1、2、3(集体订正。

八、归纳整理,整体评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交流。

江阳区方山学校教师学科设计 学科: 数学 版本:西师版 册次:第 6 册 主设计人: 教学部: 更新使用人:万里 教学班级: 龙华三年级 教者心语:

2、这节课学得怎么样,给自己打一个等级吧。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 3页例

3、例 4。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经历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学习过程,会正确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二方法与过程:通过自学、交流,小结,得出整十数乘整十数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乘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多种方法来口算生活 中的乘法问题。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教学重、难点: 掌握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口算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看谁聪明,能把根据这些算式的特点把它们分成两类? 78×20 30×56 20×40 90×81 43×50 70×40 50×60 90×50 学生:我想把这些算式按“只有一个因数是整十数”和“两个因数都是整十数”来分。教师:同意他的标准吗?请大家按照这个标准把这些算式分一分。

学生将算式分类后汇报,教师板书: 第 1类 第 2类 78×20 20×40

30×56 70×40 90×81 50×60 43×50 90×50 教师:请大家用简便的方法口算第 1类算式。(集体订正

教师:(指着第 2类算式这种两个因数都是整十数的算式我们叫它整十数乘整十数。这节课 我们就先来探讨这种乘法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明确任务,学生自学

计算 20×40(先把这道题变成我们学过的算式,再计算。

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1、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

2、学生代表汇报。

学生 1:我把 40看成 4×10,先算 20×4得 80,再算 80×10就是 800。

江阳区方山学校教师学科设计 学科: 数学 版本:西师版 册次:第 6 册 主设计人: 教学部: 更新使用人:万里 教学班级: 龙华三年级 教者心语: 学生 2:我把 20看成 2×10,先算 40×10得 400,再算 400×2就得 800。

学生 3:我这样算,先算 2×4得 8,再在 8的后面添上两个 0。

四、针对问题,学生讨论

教师:先算 2×4得 8,再在 8的后面添上两个 0。这种方法好。那为什么要在 8的后面添两个 0呢? 学生:因为 20是 2×10, 40是 4×10,实际上就是 2×4的积扩大 10倍后再扩大 10倍, 也就是扩大 100倍,所以就在 2×4的积后面添上两个 0。

教师:说得真好。同学们的这些算法都很好。大家运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老师为你们感到 高兴。

五、联系实际,学会用知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教材 3页的例 4。(集体订正,重点说出算法。

2、完成教材 4页的课堂活动。(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 5页5、6、7题。(集体订正。

六、归纳整理,整体评价

教师:今天你满意自己的表现吗?互相说说自己都有些什么收获? 教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利用旧知识来解决了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其实在生活中, 很 多问题都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大家多想想,就会越来越聪明。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 7页例 5。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 体验计算方法的多 样性。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方法与过程: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 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算理。教具、学具准备 算式卡片,例 5挂图。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趣,导入课程 w

1、(出示例 1卷笔刀图 教师: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卷笔刀吗?我们先一起来猜一猜。(请 每一个同学都猜测,并说说是怎样猜测的。

2、学生进行猜测,说说想的方法。

江阳区方山学校教师学科设计 学科: 数学 版本:西师版 册次:第 6 册 主设计人: 教学部: 更新使用人:万里 教学班级: 龙华三年级 教者心语:

3、教师:怎样才能证明你猜测的答案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近答案呢?(要计算出 12×14=?

4、教师:怎么算呢?我们没有现成的办法,你能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 12×14吗?

二、明确任务,学生自学

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解决:12×14=?。

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自己计算的结果和方法,并整理。

2、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① 12+12+„ +12=168(14个 12相加 ② 14+14+„ +14=168(12个 14相加 ③ 12×2×7 ④ 14×3×4 ⑤ 14×2×6 ⑥ 12×10+12×4 ⑦ 12×20-12×6 ⑧ 14×10+14×2 ⑨ 20×14-8×14

⑩列竖式计算

四、针对问题,学生讨论

教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4×12这道题。

教师:在计算像“ 12×14”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你认为哪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 比较广?为什么?(在前面知识的铺垫下应该是用竖式的比较多

研究竖式计算:(1教师: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14×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做吗?(学生进行讨论,然 后全班交流

(2理解竖式中第 1步的算理。

教师用空白卡片将 14中的“ 1”遮住,像这样 12×4的题大家会算吗?试一试。学生得出 48。

教师:这里的 48表示的是什么?(4盒卷笔刀的个数(3理解竖式中第 2步的算理。

教师:算出单独的 4盒后又该算什么?(整十盒的 教师将 “ 4”用写有 “ 0” 的卡片遮住, 下一步怎样算?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用 10去乘 12,得 120,表示 10盒有 120个卷笔刀。②用 1乘 12得 12, 2对着 4写, 1写在 4的前面。

五、讨论有异,教师引导

教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呢?用乘数十位上的“ 1”去乘 12得 12,这个“ 2”为什么要写 在十位上呢?

江阳区方山学校教师学科设计 学科: 数学 版本:西师版 册次:第 6 册 主设计人: 教学部: 更新使用人:万里 教学班级: 龙华三年级 教者心语: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因为用 1乘 12, 1表示的是 1个十,得到 12个十,所以“ 2”写在十位上。②竖式第 2步求的是 10盒卷笔刀的个数,所以“ 2”写在十位上。

六、导中存疑,难点讲解 理解竖式中第 3步的算理。

教师:大家的理解都是正确的,这个竖式算完了吗? 学生:没有,还要把两项结果加起来。学生独立完成第 3步。教师巡视。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说一说 12×14用竖式计算的全过程, 一会儿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听。请几个学生说。

教师:那我们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 1:要注意数位对齐。

学生 2: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数时,积的末位一定要写在十位上。教师简要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七、联系实际,学会用知

1、完成第 7页试一试的题目。(3人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 2题.。(教师批改

八、归纳整理,整体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赶紧给同桌说说。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 8页例 6。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进位乘法。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方法与过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理。教具、学具准备 算式卡片,例 6挂图。

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趣,导入课程

教师:小青蛙今天要来考考我们三年级的同学,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然后出示例 6的挂图。

江阳区方山学校教师学科设计 学科: 数学 版本:西师版 册次:第 6 册 主设计人: 教学部: 更新使用人:万里 教学班级: 龙华三年级 教者心语:

二、明确任务,学生自学

1、根据挂图的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

2、自己列竖式计算。

3、看着自己列的竖式说一说每步的意思。

4、看着自己列的竖式说一说计算过程,用上先、再,然后等表示先后的词。

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学生上台边讲解,边板书计算过程。

四、针对问题,学生讨论

25十位上的 2去乘 34,乘得的积的末尾应该对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五、练习实际,学会用知

1、完成 8页的算一算。(3人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第三题。(分两组比赛,看哪组做得有对又快。

六、归纳整理,集体评价

先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和不促,再给同桌一个评价吧。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 9-10页例 7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景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规律很快算出得数。(二方法与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一些给定事例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 观察、分析及思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团队意 识。

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趣,导入课程

教师用课件出示十字路口红绿灯的情景, 画面只出现一个红灯亮时, 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发光 的灯的颜色?教师按红、黄、绿;红、黄、绿;红、黄、绿„„逐一展示,直到绝大部分学生 能猜中。

教师:你是怎么猜中的? 学生 1:3个灯依次按红→黄→绿的顺序依次不断地重复发光。

教师: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按一定的顺序依次发光的, 生活中很多事物都隐含着一定的规律。

江阳区方山学校教师学科设计 学科: 数学 版本:西师版 册次:第 6 册 主设计人: 教学部: 更新使用人:万里 教学班级: 龙华三年级 教者心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现规律”。(板书课题

二、明确任务,学生自学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 9页例 7的情景图。

教师: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 自己填一填书上的表格。再看看自己填的表格, 有什么发现?

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学生填好后, 再在小组类交流各自的填法, 并说说自己的发现。最后选择一组同学到视频展示 台前汇报。

四、针对问题。学生讨论

教师:刚才大家观察了表格中已有的数据, 从这些数据的变化中,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各合作小组继续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教师:刚才大家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发现了表格中隐含的规律,请你用这种方法找一找 下列算式的规律。(第 10页课堂活动第 2题

(1 8×20=160(2 3×12=36 8×10=80 6×12=72 8×5=40 9×12=108

五、讨论有异,教师引导

教师:要想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必须学会观察和比较,善于归纳总结,六、联系实际,学会应用

1、完成教材 10页课堂活动第一题。(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10题、11题。(集体订正

七、归纳整理,整体评价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数学知识里隐藏着许多的规律,运用这些规 律可以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 13页问题解决(一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

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 探索综合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 交流。

(二方法与过程

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从不同角度入手,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江阳区方山学校教师学科设计 学科: 数学 版本:西师版 册次:第 6 册 主设计人: 教学部: 更新使用人:万里 教学班级: 龙华三年级 教者心语: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趣,导入课程

课件出示运动会入场式的画面,同时播运动员进行曲。

教师:某地区的校际运动会开幕了,大家想去看看吗?(学生:想。教师:首先我们来到团体操比赛现场。(课件出示例 1的画面

二、明确任务,学生自学 1、找出信息和问题。

2、根据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列式解答。

3、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试试看。

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学生一:先求 1所学校参加训练的人数,再求 22所学校一共参加训练的人数。18×4=72(人

72×22=1584(人 综合算式:18×4×22 =72×22 1584(人

学生二:我先求 22所学校一共站的列数,再求 22所学校一共参加训练的人数。4×22=88(列

88×18=1584(人 综合算式:4×22×18 =88×18 =1584(人

答:参加训练的 22所学校共有 1584人。

四、针对问题,学生讨论

同桌说一说解决这个为问题的过程,两种方法都要说一说。

五、联系实际,学会用知

1、分组活动:第 14页上面的课堂活动。(先讨论出方法,交流,然后再动手操作。

2、完成练习三 1题、2题(两人板演,全班齐练,小老师订正

六、归纳整理,整体评价

1、教师:同学们今天学得真不错,自己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看来你们真得又长大了。

2、给同桌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吧。

江阳区方山学校教师学科设计 学科: 数学 版本:西师版 册次:第 6 册 主设计人: 教学部: 更新使用人:万里 教学班级: 龙华三年级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 14 页问题解决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探索综合运用除法、乘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和交流。

(二)方法与过程 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趣,导入课程 教师:希望小学的同学要去春游,学校准备给他们每人发一瓶矿泉水,但老师得考考他们,他 们都回答不要,他们想让我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学生:愿意。教师:大屏幕出示 14 页例 2 的情景图。

二、明确任务,学生自学

1、根据情景图提供的信息,自己列式解答。

2、列式前,写出你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如果先用的是分步,就还要再改成综合算式。

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学生一:从“3 箱共有 36 瓶矿泉水”中,我们可以求出 1 箱矿泉水有多少瓶?然后就可以求 出 24 箱矿泉水有多少瓶了。

36÷3=12(瓶)12×24=188(瓶)综合算式:36÷3×24 =12×24 =188(瓶)答:24 箱共有 188 瓶。学生二:我做题的方法与上面同学一样,但我的出发点不同,我出问题开始想的,要求 24 箱 共有多少瓶,就应该知道 1 箱有多少瓶。所以我们应该先求 1 箱的瓶数。

四、针对问题,学生讨论 教师:我们怎样才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呢? 学生通过讨论后,再汇报。如果有问题,教师再适时引导。

五、联系实际,学会用知

1、完成练习三:3、4、5 题(三人板演,全班齐练,小老师订正。)

2、课堂作业:15 页 6 题,16 页 7,8 题(教师批改)

六、归纳整理,整体评价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自己的学习状态满意吗? 教者心语:

江阳区方山学校教师学科设计 学科: 数学 版本:西师版 册次:第 6 册 主设计人: 教学部: 更新使用人:万里 教学班级: 龙华三年级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复习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与整理,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整

十、两 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方法与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练,回顾与整理本单元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趣,导入课程 教师:同学们,我们愉快地学完了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今天老师要检测一下你们 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学生:愿意。

二、明确任务,学生自学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可以是表格、可以是文字、可以是知识树„„

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整理的知识点

2、小组汇报:学生根据整理进行汇报,教师进行适当指导与点评并板书出本单元的知识脉络 图。

四、联系实际,学会用知

1、口算 17 页 1 题(开火车)2 完成 17 页 2 题(分组练习,小老师订正。)

3、完成 19 页 8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上台展练,重点说出解题思路。)

4、完成 19 页 9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上台展练,重点说出解题思路。)

5、课题作业:18 页 3、5、7 题(教师批改)

上一篇:英语演讲比赛活动总结发言下一篇:商洛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