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多重角色-班主任工作反思

2024-08-31

班主任的多重角色-班主任工作反思(精选10篇)

班主任的多重角色-班主任工作反思 第1篇

班主任的多重角色

文/王明明

在繁复杂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赋予他一定的义务、职责和权力。在献县一中实习的这半年里,我担任了实习班主任一职,经过几个月的亲身体验,对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对班主任质疑特殊职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可以说是多重角色。

班主任是学生的任课教师。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首先必须是一名优秀教师。班主任课上的好,就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在学生中就会有威信,有利于抓好班级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既要贯彻教育方针,为国家培养四有新人,又要负责组织管理整个班级学生的思想教育、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心爱护学生。

班主任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调者。班主任要协调班级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树立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班主任要协调班干部与普通同学的关系,形成一个和谐、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班主任是团队工作、家庭社会教育的知道者。班主任应尊重团队的组织原则,当好团支部的参谋。班主任还有义务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争取社会上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班主任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生的道德、信仰和世界观的形成,除了来自书本、社会、家庭影响外,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的影响,还是来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新的历史时期,班主任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去塑造学生的灵魂,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力军。

班主任是学生职业选择的导向者。高中阶段,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性特点,对他们人生就业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更准确的认识自己,更加切合实际地确定目标。

班主任的多重角色-班主任工作反思 第2篇

在学校里,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在学校的养成教育中,班主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养成教育的“总编导”。

一、班主任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者。学生在《我的启蒙老师》一文中写到的.大都是自己的班主任老师。是啊,小学班主任老师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大到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成绩提高、各方面能力培养等,小到怎样扫地、怎样摆放学习用具等,都离不开班主任的指导。作为小学生的启蒙老师,我们应当及时帮助他们辨别是非与真假,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该怎样做,做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者。

二、班主任是班级养成教育的实施者。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要求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和班级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科学安排,严格管理,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

三、班主任是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者。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向师性”,所以,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成了他们的模仿对象,班主任的行为、形象乃至人格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的示范作用能够是养成教育变的“可见、可学、可仿、可行”。教师好的品质,自觉的道德行为,可以为学生所效仿;同样,教师不好的品质,不自觉的道德行为,也会为学生所效仿。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他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我们作为班主任,应当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待人接物、工作作风等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做到。

四、班主任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监督者。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因此,班主任应当适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树立起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对于发现的不良习惯,要及时予以纠正,如果大多数学生存在同一不良习惯,那么就要利用班会或其他教育活动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这些,是班主任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反馈,而这一反馈,必须及时且正确,要让学生明白,良好的行为习惯能给周围人带来愉快,不良的行为习惯会是他人厌恶。这样,学生做一点,班主任就肯定一点,渐渐积少成多,学生终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对学生的进步不闻不问,他们会觉得做好做坏一个样,不如想怎样就怎样,这样更轻松,那么我们前面所做的工作酒会前功尽弃。因此,班主任的监督角色也不容忽视。

班主任的多重角色 第3篇

一、益友的角色, 寓教于乐

有人说:友情是一把火, 能把坚冰融化;理解是一座桥, 能使心灵沟通;平等是一片蓝天, 能把阳光雨露同洒。说得多好, 班主任与学生在课堂上是师生关系, 课后却又是朋友关系。既然是朋友, 班主任就要从尊重学生开始, 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产生信任, 信任产生理解。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 让学生时时体验到班主任的亲切、热情、和蔼可亲。与学生愉快相处很重要, 班主任愉快乐观的情绪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使学生也能形成一种愉快轻松的心境。这种心境使学生乐情, 乐情不但有助于乐学, 也有助于理智感、道德感、审美感的教育。所以教师要时刻保持积极的、稳定的心态, 并注意随时随地引导学生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

作为班主任, 对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应有所了解, 通过与他们谈心, 多关注他们的话题, 这样, 师生的距离缩短了, 心也靠近了, 沟通就容易啦。为此, 我们班主任无论任何时候, 因何事, 都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狂轰滥炸, 否则会使学生永远关闭本可以向你敞开的那扇心灵之窗。以朋友相待就能和学生分享喜怒哀乐, 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帮他们排忧解难, 同呼吸, 共患难, 一起学习, 一起娱乐, 一起品尝艰辛, 一起分享快乐。班主任能放下架子亲近学生, 走进学生的内心, 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敬、可以推心置腹的人, 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总之, 友谊是溶化师生感情的冰山, 可以衡量我们的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的成功与否, 也是我们真正全面实践素质教育的最佳标准。从这个意义说, 与学生交友是我们班主任教学经验积累与历练的珍贵资源。

二、父母的角色, 事事多牵挂

俗话说得好:“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可见, 古往今来为师者都兼当父母的角色。班主任充当的父母角色, 特别是对一些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来说, 可以弥补他们的家庭教育中的不足。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 班主任多用心去关爱, 会使学生感到如父母般的温暖。尤其是寄宿生, 远离了父母的照顾, 就更需要班主任负起称职父母的责任。有时一句问候, 就能使他们热泪盈眶, 感恩奋进;烦恼在心, 一次开导几回谈心, 会使他们云开雾散见阳光, 笑对明天, 此时班主任是深感满足的。

班主任要想当好学生的称职父母, 不仅要教会他们如何结交异性朋友, 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还要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如何生存, 如何参与竞争, 如何与人合作等, 以适合未来社会的需要。鉴于此, 我们班主任要有宽广的胸怀, 对学生多一份耐心, 少一份急躁;多一点鼓励, 少一点批评;用爱的阳光驱散其心头的黑暗, 用爱的甘露浇灌其干涸的心田。这样, 我们才不愧为人“父母”。

三、“偶像”的角色, 树师表形象

现在的孩子, 新闻媒体给了他们太多的诱惑, 各种歌星、明星, 星光灿烂, 铺天盖地而来, 令人眼花缭乱, 令人赞不绝口, 令人崇拜不已。学生追星热情有增无减, 媒体在和教师争夺孩子的注意力。怎样才能把学生心目中的偶像热浪逆转过来, 使教师也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呢?不必惊慌, 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 良好的师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去影响学生, 班主任也是学生崇拜的偶像。

别看媒体来势汹汹, 但它有致命的弱点:它只是一个单项的传播, 没有双向的交流。看了明星后, 再糊涂的孩子都知道, 他们是画中人, 是可看不可及的;而班主任却不同, 他们是学生身边最尊敬的长辈。如果班主任很有人格魅力, 热爱生活、关爱学生、品德优秀、做事公正、业务能力强等, 真正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那么任何明星都得甘拜下风。

因此, 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 是一种有价值的情感投资。有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是我的偶像, 她虽然没有明星的光彩照人, 也没有他们的多才多艺, 她有的只是一颗能装满我们每个人的爱心。这些质朴的文字使我领悟到教育的全部精髓, 心中多了份笃定。学生们的绝顶聪明, 让我看到上帝造人的神奇;他们的纯真善良, 让我沐浴到人格至美的光辉;他们的渴求上进, 让我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十多年来, 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个性、不同发展趋势的孩子的成长, 点点滴滴架构了我的生命坐标, 让我的教育体验绚丽多彩。学生的喜欢, 孩子的崇拜, 让我感觉到了班主任的力量比明星更大。当我意识到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偶像”地位时, 它推动了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心底如玫瑰般层层绽放。

谈班主任的多重角色 第4篇

关键词:班主任 多重 角色

一、一个标志性的形象

班主任是集体的一份子,并且应该努力成为众心的归依。能不能让学生认同并接纳自己作为他们心目中的集体形象的代言人,是最初的成功的关键。

学生,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学生,知识的来源渠道多、更新快,每一天都有许多新的观念充斥着他们的头脑。他们是挑剔却善意的一群,他们有时无法完善自我,却苛刻地要求老师是一个完人。然而,这仅仅是因为:在求知的道路上,他们把老师看得比父母更重要。所以,为着这一个单纯而执着的期望,他们的老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复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在所有的老师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作为一个个体,班主任可以有很多缺点或弱点,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很正常,但是却不足以被学生接受,不足以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形象。因为一个普通的个体是谁也无法引以为傲的。规范自己的言行,赢得学生的认同,并不是虚伪的掩饰,而是一个完善自我的过程,是德行之列。为人师者,本也应以此为先。

在人际交往中,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认知上的"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在社会心理学中,它被称为"首因效应",为以后的交往打造着一种"心理定势"。然而,这一印象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班主任应该尤其注意自己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并且用自己最美好的德行不断填充这一印象。从仪表到谈吐举止到人品素养,都是不容忽视的。不是任何一个人都漂亮或帅气,但至少可以从容大方,让人赏心悦目。不是每一个人都伶牙俐齿,但至少可以严谨而掷地有声,让人心服口服。然而,即使原有的印象很好,相处时间久了,仍然会呈现一些问题或出现疏漏。这时,敢于面对问题承认错误也同样会赢得尊敬与认可。其实,之所以要全力塑造好这个标志性的形象,根本的目的还在于将言传身教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学生最在乎的赞赏与批评必定是来自他钦佩或欣赏的人。当班主任被学生们认同为心目中标志着美好和高尚的形象时,许多时候便可以不怒而自威,许多道德观念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深入人心。

二、一个严厉的尊长

老师这一形象向来以和蔼、平易而深得人心。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时常有人告诉我应该和学生打成一片,应该没有距离,应该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亲近学生。诚然,人性化的教育是应该缩小与学生的距离、贴近学生的心灵,但若要以牺牲严格的管理为代价,将得不偿失。过于淡化距离,容易导致这一不良的后果。现代开放型社会,老师这一形象本身所具有的严肃外衣早已不再有效。许多时候,学生会想尽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磨得老师的原谅,逃避自己的责任。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若时时以这样的讲情面去换取学生的近距离,最终只能陷入班级工作的恶性循环。

俗语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生也许会一时感激一个心软的老师,或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好说话的老师可以轻松蒙混过关,然而,他却会一辈子埋怨一个不够严厉的班主任。因为班主任身上所承担的重大的教育任务,绝大部分将转化为他以后的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做人的方法与准则。获取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不是一种乞讨,而是用自身人格的魅力与对学生一生负责的严谨态度去赢得。谁又能说严厉的处罚就不是一种关爱?试问为人父母者,有谁从未呵斥、告诫、處罚过自己的孩子?一贯严格的要求和偶尔严厉的处理,又有谁会怀疑不是为了孩子好呢?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心软是没用的,拉不下脸面也是没用的,这样只能教得学生也同样不能明辨是非。必须遵循一条公平的原则,一视同仁,该管则必管。我非常喜欢学生送给我的这一句赠言"您是一位船长,把好了船舵,带领着我们扬帆远航",因为这是一个班主任应该尽到的责任,而若缺乏了"严厉"二字,它可是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的。

严厉的班主任,严格的管理,才能创造出一个有序的班级。如果违纪而不能找出主观原因承认错误,或者无改过倾向,或者一犯再犯,班主任若不严肃处理,校纪校规岂不成了儿戏?无疑是对被错误行为侵犯的受害者和未犯错误者的打击,这种姑息和软弱正是教育的巨大失败。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才能有效地避免班级学生思想的松懈、行为的散漫放任,避免集体班风与学风的涣散。

三、一个永恒的宽恕者

宽容,紧承严厉而来,矛盾吗?不。学生违纪后适当的处罚是严格的管理不可或缺的,但这并不排斥班主任从心理上对学生的宽恕。也就是说,任何一次不愉快的经历,都不能造成自己对某一学生的偏见,反而应该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他的转变与进步。

老师的宽恕,是书山学海上温暖的阳光。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犯错,所谓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这个时候,应该表现为一种永远宽恕的心态。只有心理上的原谅,才能让教师首先平静自己的情绪,从而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学生为了回避犯错后受到的严厉批评,必然停止错误行为,却不一定知道为什么错和应有的正确行为是什么,弄不好可能钻牛角尖,出现事与愿违的局面。因而有必要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过错,并留心其情绪变化,积极进行疏导,帮助其尽快走出误区。只有心理上的原谅,才能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依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以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这样,学生才不至于生活在挨批评或受歧视的阴影里,才可能逐渐培养起自信心与上进心。

师生相处,是一种缘分,自有其情分在。事实证明,学生毕业多年以后,依然记忆犹新的是当年的班主任。就凭这一份牵挂,作为他们成长见证人的班主任,有何理由去为他们的少不更事而耿耿于怀呢?

四、一个特别的朋友

既为"朋友",便不离善意的相处。所谓"特别",便是比与学生同龄的朋友更成熟之意。

班主任工作中不乏与学生的个别谈心与交流。这时,除了正面直接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更应该做一个良好的倾诉对象。现代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更习惯于张扬自我而不是被动接受,所以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并重视他们的发言,再进行对症的教育,显得犹为重要。在人际交谈中,当一方在侃侃而谈时,总是希此,班主任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是对学生的尊重,有助于取得信赖,赢得友望对方专心致志在聆听,当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欣赏时,一个人就能建立自信。

班主任的多重角色-班主任工作反思 第5篇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国家教育部举办的万名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本次培训时间长,内容多,再加上工作的繁忙,感觉有些身心疲惫,但收获颇多。通过培训,对“班主任”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班级管理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感觉本次培训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更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一次心灵的涤荡与洗礼。从教十年,也做了十年的“主任”,每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除了上课,几乎每天都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大动干戈,而苦口婆心,渐渐的,变得很罗嗦,很烦,也渐渐的,心生厌倦。但经过此次培训,让我对“班主任”这个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只知道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经过这几个月的视频学习、探讨与思考,对这个角色有了新的定位。

一、班主任是妈妈

今年新接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是那么小,那么稚嫩,开学第一天,就有几个孩子哭了,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去看,觉得他们真的很可怜,因为,他们要告别幼儿园的天真与快乐,进入到紧张的小学生活中来,这是一个坎儿,一个不怎么容易跨越的坎儿。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没有立马在课堂规训,在班级纪律上严格要求,而是,先让他们爱上上学,每天中午,利用多媒体播放好看的动画片,有空还带他们去公园玩玩……常常以一个母亲的角度去与孩子谈心,孩子肚子疼了,给他们揉肚子;孩子不会读拼音,我一遍又一遍地教;课间和他们一起玩,空了,跟他们玩拼音飞行棋。渐渐地,孩子与我亲近了,也特别听我的话,常有家长反映:爸爸妈妈的话不听,但老师的最听!但他们内心里并不畏惧我,只是把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有几个孩子是留守孩子,特别缺乏母爱,对这些孩子我给予更多的关爱,常常跟他们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还会准备些特别的小礼物送给他们,每每这时候,他们脸上总是露出幸福的笑容,感觉虽然妈妈不在身边,但还有人关心我,这些孩子更是把我当成了最亲爱的妈妈。

有了亲和力,什么事都好办了,只要去我生气了,他们就知道错了,日常规范也会在自省和反复训练中渐渐形成。

二、班主任是法官

“国不患寡而患不均”,一个国家如此,一个班级更是如此。一个班主任更是一个公正无私的法官,无论是评选“三好生”、评选班干部此类的“班级大事”,还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小摩擦,我也力求公正、公平,让每个孩子心服口服。

评选班干部、三好生,都是民主选举产生。学生间的摩擦我也不急着评论,而是先让当事人自己说,再让班里其他孩子说说看,让孩子内心里进行反思。让孩子觉得班主任对每个孩子都一样,从不偏袒任何一个孩子。有了一种公正、公平的氛围,班里的每个孩子都积极进取,力争上游,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

三、班主任也是家长

我是个老师,是个班主任,但同时也是个家长,我的孩子和班里的孩子年龄相仿,我的年龄也跟这批家长差不多,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也有很多困惑,所以,我常常站在家长的角度,为家长考虑,与家长聊天。我在教孩子做数学题时,发现孩子总是扳指头,一次,一个家长帮我解决了此问题,她告诉我,让孩子把题目中大的数放在心里,再加上小的`数,孩子就可以少扳指头了。我回家试了试,果然灵验,从此,我常常与家长交流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有的孩子入学前就认识了很多字,我向他们的父母请教经验,他们向我推荐了一些趣味学汉字的网站,我推荐给我的儿子,儿子果然很喜欢,学习汉字也突飞猛进。与家长关系密切了,有助于我们大人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动态,更好地来携手来帮助孩子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班主任的多重角色-班主任工作反思 第6篇

班主任在学校中担当的角色是重要的,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更是多方面的。这反映了学校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表明社会、学生和广大家长对班主任寄予多种期望。“角色”的本义是指电影或戏剧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把社会比作人生的大舞台,社会中的人就是所“扮演”角色的总和。“社会角色”是指跟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也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的期望。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如何根据现代建设进程对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来培养小学生,为他们全面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是小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天使”,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已经不再是权威型的“总司令”、“警察”,而是一个具备多重角色身份的民主型的引导者。

一、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导师

1、满腹经纶,博古通今

班主任是教育人的人,要“传道、授业、解惑”,要尽“诲人不倦”之职。但是,欲使人昭昭,必先自己昭昭,那就要好学上进。陶行知先生说过:“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知识是班主任个人影响力的能源。知识贫乏,腹中空空的班主任是难以使学生信眼的。学生对学识渊博,工作上精益求精,教学艺术高超的班主任非常敬佩和遵从。这样的班主任不仅能更好地推动班集体工作,而且有可能与学生取得更多的共同语言,促进心理沟通,使影响力得到增强,为顺利地教育学生奠定了基础。班主任治学严谨、锐意进取的态度,对班级的学风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能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终身受益。

2、自我提升,不断积累

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接受信息面广,再加上求知欲很强。这些都要求班主任必须象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汲取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要想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天天不间断地读,知识就会象“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班主任平时应多读书,多思考,对不懂的问题,聪明的办法就是不耻下问,向周围的同事求教,包括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一个人一生所具有的知识大多是靠自学积累起来的。现在许多教师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其实“一桶水”也不够用,应该有“活水源”。而这个“活水源”的获得,要靠自学能力。只要积累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源头。

二、成为学生思想上的知音

1、将心比心,推心置腹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提法“理解万岁”,成人需要理解,小学学生更需要理解、需要宽容。新时代的少年儿童,他们富有幻想,敢于实践,常常有一些近乎离奇的想法与做法,对此,班主任老师要能理解,进行具体分析和引导。过去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学校教育,制造的是教师的听话者和顺从者,这种剥夺主体意识的教育,自然不可能产生儿童对主体确立的需要。我认为,为师之道,既要严,更要有爱,有关心,有尊重,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和保证,更是一个班主任应该认真做到的。为此,班主任对学生必须真诚、平等,要看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要经常跟学生推心置腹地、朋友般地谈心;要客观地、不带偏见地了解学生,看待所发生的每件事。有些教师太习惯于“威严”地对待学生了。找学生谈话,很少让学生坐着。学生常常处于“挨审”或被“盘查”的地位,师生之间并没有平等的发言权,学生的心里话还没讲完,教师就滔滔不绝地“开导”起来。学生则不许插话,更不能申辩、“顶嘴”。师生之情被淹没在教师无的放矢或“想当然”的“推理”、“上纲上线”的说教,训斥之中。这样的班主任怎会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呢!

2、宽容待生,正视过错

记得前年我第一次接手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六年级的孩子在他们心里对老师产生一种排斥感,所以平时并不怎么喜欢和老师说心里话。一次,朱某某等三位同学深夜到外盗窃东西吃,这是件情节比较严重的事情,作为班主任我没有只是简单地批评,甚至训斥体罚,而要分析他(她)们犯错误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一旦认识和改正错误,就要宽容,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励,这样做,容易加深学生与班主任的感情交融,取得事半功培的教育效果。

要知心必须贴心。班主任要豁达大度,学会宽容,允许学生说错话,做错事;要给学生认识错误,弥补过失留有充分的余地;在学生需要的地方伸出援助的手。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无话不谈,心悦诚服,把老师真正当作知心朋友。

三、成为学生品德上的榜样

1、榜样示范,以身立教

教师是“为人师表”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小学班主任更可以说是“师表中的师表”。尤其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对学校环境是陌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他们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学生特别喜欢有童趣的教师。这就要求一年级的教师处处要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出榜样,能和他们在一起,指导他们的行为,教师要把对学生的爱融化在指导学生的行为规范之中。

有人说,以身立教胜过一切言语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刚开学的时候,一年级的孩子并没有保持教室卫生的好习惯。一次,我进入教室,发现一小组孩子的脚边有几张废纸,几个小家伙踢来踢去,似乎谁也不承认是自己扔的。这个时候,我并没有上去严厉地斥责他们,而是弯腰捡起了扔进教室后面的垃圾桶,然后二话不说地开始上课。第二天,我再走进教室,让我吃惊的是地上没有一丝垃圾了。一位小朋友开心地跑来告诉我:“老师,我刚才像你昨天一样把脚边的纸扔进垃圾桶了。”我顺势表扬了这个孩子,其他小朋友自然而然知道了自己以后该怎么做。一年级的下学期,孩子们基本上已经完全进入小学生的状态,也懂了一些小学生行为规范。在一次课间,我无意听到两个孩子的对话,“今天老师穿裙子了,好漂亮,可是,为什么老师穿拖鞋呢?”另一孩子回答:“我们不可以穿拖鞋,老师可以穿的。”天哪!我这个时候才发现,我犯错误了。有时候,自以为一个小小的举动不会引起孩子的注意,其实在他们眼里,老师是很神圣的,老师做什么都是对的。第二天,我马上换上了凉鞋,并在全班学生面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孩子们议论纷纷,我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是我相信他们已经懂得了知错就改的道理。

2、树立典型,培养情感。

每学期在学生中开展“我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评选出“爱生模范教师”,为教师们树立榜样,激发教师们的爱生情感。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学校经常要求和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班主任研讨会、文体活动等,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让教师认识到教师的劳动是个体劳动、集体劳动成果,要把学生教育好,把学校办好,需要大家群策群力,更需要大家精诚合作。

以自己高尚的人格行为影响和感召学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意志。如果教师只说不做,则学生也会仿效,教师在学生中也就无威信可言,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

四、成为学生生活上的父母

1、严父慈母,悉心照料

年幼学生常把教师看成家长、对教师甚至比对父母还尊敬。优秀班主任都应像父母那样疼爱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营养、发育和卫生保健,但决不是姑息纵容的溺爱,而是理智的爱,是对学生一辈子负责的爱。班主任扮演着使学生既感到亲切、温暖、关怀,又严格要求的角色,其自身要有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就是一种潜在的吸引力,巨大的向心力和无形的感召力。在学生心目中,这种凝聚力,既有母亲般的挚爱,又有榜样的影响,还有长辈那样的宽容和理解。有了这样的凝聚力,就容易吸引童心,雕塑灵魂,也就能为建设好班集体提供有利条件。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当然是说学生要尊敬老师,但也包含了教师像父母一样关心照顾甚至疼爱学生的意思当然,我的学生也着实惹人喜爱。我常用爱抚的眼光望着他们读书,做作业,跳绳,踢毽子;我经常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等想法来提醒自己。学生生活有困难时,我尽可能地解囊相助;学生生病时,我总是悉心照料……有时候,我放下“严父”、“慈母”的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十分投入地做他们的朋友。班队课上,学生唱歌,我也唱。假日爬山,饭后散步,我与学生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平常,我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推荐给学生看,特别好的文章拿到班上念,念到高兴处,教室里总是笑声不断。

2、生活指导,规范教育

小学生还没有参加工作,但其活动与成年人有相类似的地方。我们通常把品德、学习、交往等作为小学生的“工作”来要求;把生活自立、美化环境、消费、健康等视为小学生的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意识的强化,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小学生的生活能力,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还不相适应,独生子女尤其突出。因此,对孩子进行生活规范指导,帮助孩子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准备必要的心理条件、生活知识和能力的条件,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义务。

五、成为学生心理上的医生

1、沟通交流,熟知心理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中小学生生活中封闭症、忧郁、神经性厌食、孤独症、神经衰弱等诸多突出的心理问题。为帮助学生具有充沛的精力、稳定而愉快的情绪和高尚的情感,并具有优良意志品质、健康的性格和人际关系,要求班主任必须像心理医生那样善于体察学生的心理,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也应像心理医生那样奉行“非指导性原则”。在跟学生谈心时班主任要摆脱“教育者”角色,深切关心地倾听,平等地交谈,为学生提供情绪、思想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分析,调动他们自身内在的力量自我疏导,自教、自律、自强。为此,班主任必须熟悉心理学、学生心理、德育心理、智育心理等知道,学会综合运用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心理障碍,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心理辅导,给予关怀

去年上半年,我们班的一个孩子父母离婚了,他被判给妈妈。爸爸走了,再也不回来了。眼看别的同学都有眼看别的同学都有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家,他却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害怕与人交往,担心别人会问起他父母的情况。紧接着,他经常上课思想开小差,成绩也下降了。针对这一情况,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再不及时找这个孩子谈话,后果会很严重。于是我了解了具体情况,进行家访。平时上课多请这个孩子发言,刚开始,他有点拒绝,慢慢地,我以鼓励性的语言激励,配合全班同学对其进行表扬。孩子开始恢复了自信心,我马上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我们都是一家人”,在全班师生的努力下,他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班主任良好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对于小学生幼稚的心灵来说,是有益于身心发展的阳光雨露。在班主任带领下的课堂教学、班级风气,无不对学生心理发生巨大作用。因此,心理辅导,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

六、成为学校、社会、家庭沟通的“艺术家”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家庭中的孩子都必须进入学校接受法定的义务教育,这一点注定了社会、学校与家庭在儿童的教育中具有一种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合作,从而发挥出三方在儿童教育上的最大合力作用,是当下教育工作者必须加以深入研究的,其中班主任就是这三者沟通的直接“枢纽”。班主任要经常把学生带到社会大课堂和大自然中去进行“活”的学习,到各行各业建设者身边感受时代脉搏,了解改革、开放,了解我国的国际关系与对外经济、科技、文化交往,开阔眼界;要主动依靠社会、社区、学生家长及广播、电视、报刊,帮助学生学习古今中外的灿烂文化和先进科技,力求使学生置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真实环境,贴近国际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挑战;要引导学生把学习跟迎接新世纪中华腾飞于世界的宏伟事业联系起来。班主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把教育科学送到每个学生的家庭,为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多做实事。

论初中班主任的多重角色 第7篇

班主任是学校连接学生的桥梁,是沟通和连接家长、任课教师的纽带,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工作的成败与得失,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级学生的成功和发展。可见,班主任的工作出色与否,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看来,班主任工作在一个班级乃至一所学校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一.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1、从学校的视角看

班主任工作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工作,作为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管理工作的班主任,他既是班集体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又是学校教育的骨干力量,学校行政领导的得力助手,汇聚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焦点,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

2、从学生的视角看

班主任工作能够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将社会的文化和行为规范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获得在未来社会结构中的相应角色位置,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维护社会运行机制;班主任工作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出具有积极适应能力和创造品质的新一代。

“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少数班主任的工作 意识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致使班主任的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方式、方法单一

据调查,一些班主任遇到事情以师长自居,对学生不分青红皂白,严厉训斥,横加指责,摆出一副惟我独尊等强制要求。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处理时采用一种模式,势必适得其反。这种情况让学生不免有对立情绪,口服心不服,产生不可名状的逆反心理。

2、态度偏激、缺乏责任心

有些班主任处理问题时,一味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拐弯抹角,丢重拣轻,结果让学生认为无碍大事,逐渐养成一种惰性,以至发生问题后麻木不仁,无所谓;有些则相反,当学生犯错误时,言过其实,夸大其词,故意吓唬,致使学生惶恐不安,心理压力过大,结果师生关系紧张,只会使教育失去应有的作用。

3、缺乏爱心教育、信心教育

为数较多的学生,最怕算陈帐,老印象看人,家访告状,而现实中恰恰有班主任工作不细致,无耐心,什么“你上次就是”、“屡教不改”等等。一遇到问题,不管什么就向家长告状,次数多了就会引起家长的反感,认为教师教育无方,这样只能使学生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应有的教育处理半途而废。

三、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教师自身对班主任角色认识不到位,致使班主任工作滞后;

2、教师对班主任角色的观念陈旧,不能正确对待班主任工作;

3、来自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管理的压力,致使教师对待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不高。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及原因,我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发挥班主任的角色作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四、发挥班主任的角色作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1、教师应充当好“父母”角色

班主任一定要有爱心,一颗如父母般慈爱的心。初中学生大多数远离父母,又是第一次独立生活,新生活的陌生和学习负担的增加会让学生难以适应而产生思家、封闭、暴躁、冲动乃至厌学的情绪。这时,班主任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他们的冷暖、体谅他们的难处,特别是当学生生病时,心理更需要温暖和爱的呵护。遇到此种情况班主任就该关心学生的病痛,积极主动地给学生心理上的安慰和为学生减轻生理的痛苦而服务。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有一颗博爱之心,要把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洒满每个孩子的心田,切不可只爱优秀的学生,而忽视所谓的“双差生”的需要,殊不知他们更需要师爱更珍惜师爱。另外,要用班主任的爱心建成一个积极乐观、团结向上充满了浓浓的师生情意的大家庭。这样的集体会弥补学生因离家而产生的孤独和寂寞;这样的集体会对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养成有积极影响。

2、教师应充当好“使者”角色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带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每位班主任所追求目标。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就要扮演好“使者”的角色。一个具有健康的人格,过硬的师德、优良的品质,良好的精神风貌的使者。人们常常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可见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真正做到言行统一;真正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江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新时期班主任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班主任的首要职责。”用无私的爱心呵护关心学生,“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班主任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是师生的连接点,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是架起师生友谊的桥梁,是促进学生热爱学习的动因。长期的实践证明:爱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滋润学生心田的力量。

3、教师应充当好“执法者”角色

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依法执教是现代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发 展。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班主任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守法者和执法者。其教育的手段和行为不能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但是,一些班主任往往从良好的愿望出发,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思想行为并得以纠正,结果事与愿违,造成对学生的人格的伤害和严重的不良后果。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禁止体罚或变向体罚学生。班主任对学生任意体罚或罚款、侮骂都是违法行为。为保障学生的人格,我国还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我校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某教师因一学生未按时完成作业,致使该教师对学生大打出手,耳光一个接一个,并在全班同学的亲眼目睹下对其进行严厉批评,还扬言说学期结束该生的操行分计为零。作为一个刚刚小学升入初中的小男生怎受得了这样的“气”,于是就当众给了老师一个耳光,然后哭着走出教室并声称这样的学不上也罢。当学生家长被通知到校时,听到该生的同学这样那样的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后,学生父母、亲戚也对此事感到震惊,感到不满并要求上访。在学校领导及旁人的劝说下才打消此念头,但孩子却执意不在这个班上学,该教师兼班主任也执意不收该学生,最后以该生转学而告终。这样的事件发生,让人不得不心痛,不得不叹息。这种事在我校属首例,并且可以说史无前例,这不得不让人深思,难道这种事班主任就没有责任吗?《义务教育法》上的条文难道是写出来供观赏用的吗?这样看来班主任不仅要依法执教,而且还要依法治教。时刻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保障、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受侵犯,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同时也才能扮演好“执法者”的角色。

4、教师应充当好“知心朋友”角色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拔动学生心弦的钥匙就是尊重和关爱。苏霍姆林斯基也这样说:“如果学生不愿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给教师,不愿与老师开诚布公,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这就说明在新形势下师生的关系已在悄悄发生变化。班主任与学生的最佳关系是“良师益友”。既是学生成长中的良师,也是学生生活中的益友。学生需要关心、引导和帮助;需要同情、理解和尊重。好多生活中的师生对立的例子:如有的学生到上某位老师的课就开始捣乱,甚至逃学;到考某位老师教的科目的试时就交白卷;路上遇到某位教师时冷嘲热讽……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所隐藏的后患。因此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应该像兄长一样与学生平等相处,荣辱与共,像兄长一样为其喝彩,为其落后着急。有个成语叫做“攻心为上”,我们班主任应该从中受到启示,平等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并且为了学生的一切,并努力发展学生的一切。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以无私的爱心呵护关心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占据学生的心灵,并真正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忧学生之所忧,乐学生之所乐。

5、教师应充当好“首长”角色

我历来主张对学生用“爱心管理、信心培养”,但我们的“爱”与母爱有大区别。当今的母爱有很多溺爱和放任的成份,而我们对学生的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爱,是有原则的爱。不是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吗?既然是“神”的爱,应该爱得高尚而纯洁。所以我认为班主任应该有威信,所谓“威信”,我的理解是威严和信用。当然,威信不是靠体罚和批评建立起来的,而是班主任在处理班务工作时表现出来的合理、客观、公正、耐心、细致和班主任本身的人格魅力构造起来的一种无形的力量。班主任的威严是让全班同学愿意听从你的指挥、安排和布置,心服口服地服从你的管理。在处理班务事件中,班主任应该奖惩分明,不得含糊;我国著名作家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同样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找准每个学生的优点,进行不断鼓励,使其优点扩大化,这样学生不好的一面也就会因此而慢慢消减。班主任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在学生面前摆架子,耍威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隐私。对犯错误的学生,不姑息迁就,满腔热忱地进行严而有度、严而有方的教育;对学习或表现差的差生又不能紧紧抓住不放或保留成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感到这是教师对自己的体贴和宽容。班主任也才会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班主任是学生的导师,这“导”是导言、导行、导品质、导修养,这就说明班主任不仅要能管理,而且在风度仪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知识储备和个人修养、心理和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应时时事事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样的班主任,它的诱人魅力就是一笔可贵的教育学生的“课程资源”,会在班务工作中大放光芒,成 为培养好班级、教育好学生的一种无形而有效的力量。

常言说:寸所有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学校中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再没有比自尊心更重要的了。因此,切不可单以成绩论英雄,教育的任务就是在学生身心发展普遍规律的指导下,分析每个学生个体的特殊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位学生各得其所,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万紫千红,百花齐放”借以满足未来社会的多种人才结构需求。

面对21世纪国际经济与科技的激烈竞争,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高度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是国家与民族生存的希望。大家都知道,青少年时代是人生历程的巨大变期。这个时期是一个人生命力成长最快、最富有学习可能,个性形成与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将远远超出本阶段而延续到终身。因此,教师(班主任)要处处从人的成长与发展的角度去关注学生(青少年),通过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能力,为他们进入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奠定全面良好的素质基础。

综上所述,班主任角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有效发挥班主任的角色作 用,是提高初中教育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社会学》,吴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5月第 1版。

[2]《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万福、于建福主编,2000年 3月第 1版。

[3]《教师的工作与素养》,李延忠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3月第 1版。

[4]《人民教育》,杂志,中国教育报刊社 2004年 2月版。

[5]《大理教学》,2004年 2月版。

[6]《云南教育》,杂志,云南教育报刊社2003年版。

[7]《班主任之友》,杂志,班主任之友杂志社 2004年版。

浅谈班主任的多重角色定位 第8篇

班主任是集体的一员, 也是班级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能不能让学生认同并接纳, 这是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人际交往中, 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认知上的“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在社会心理学中, 它被称为“首因效应”, 为以后的交往打造着一种“心理定势”。然而, 这一印象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班主任被学生们认同为心目中标志着美好和高尚的形象时, 许多时候便可以不怒而自威, 许多道德观念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深入人心。其间, 班主任应扮演好几种角色。

一个严厉的尊长

教师这一形象向来以和蔼可亲、平易进人而深入人心。作为一名班主任, 时常有人告诉我应该和学生打成一片, 应该没有距离, 应该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亲近学生。诚然, 人性化的教育是应该缩小与学生的距离、贴近学生的心灵, 但若要以牺牲严格的管理为代价, 将得不偿失。过于淡化距离, 容易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许多时候, 学生会想尽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 逃避自己的责任。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 若时时与学生拉近距离, 最终只能陷入班级工作的恶性循环。

“子不教, 父之过;教不严, 师之惰”。学生也许会一时感激一个心软的老师, 或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好说话的老师可以轻松蒙混过关, 然而, 他却会一辈子埋怨一个不够严厉的班主任。因为班主任身上所承担着重大的教育任务, 绝大部分将转化为他以后的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做人的方法与准则。获取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不是一种乞讨, 而是用自身人格的魅力与对学生一生负责的严谨态度去赢得。在原则性的问题上, 心软是没有用的, 拉不下脸面也是没用的, 必须遵循一条公平的原则, 一视同仁, 该管则必管。

一个永恒的宽恕者

宽容紧承严厉而来。学生违纪后适当的处罚是严格的管理不可或缺的, 但这并不排斥班主任从心理上对学生的宽恕。也就是说, 任何一次不愉快的经历, 都不能造成自己对某一学生的偏见, 反而应该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他的转变与进步。

我曾是带着无限美好的憧憬踏上这方讲台的, 如今, 在每一日的班主任工作中, 我不时地接触到学生迟到的、上课睡觉的、不完成作业的、吸烟的、进网吧的实例, 一桩桩一件件, 说是对我一次次的打击绝不过分。然而, 因为曾经美好的憧憬, 我对每一个学生依然有着一份执著的期待, 尽管有的在当时看来不过是一种幻想。这种思想, 曾被我的学生称为单纯幼稚, 然而正是这种单纯的期待换来了“满不在乎”的学生的悔过, 赢得了几近于“顽固不化”的学生的转变。有句话叫“无条件地相信难以置信的事, 才是真正的信任”, 同样, 无限次的原谅、永恒的宽恕, 才是真正的宽容与理解。

教师的宽恕, 是书山学海上温暖的阳光。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 难免犯错, 在这个时候, 应该表现为一种永远宽恕的心态。只有心理上的原谅, 才能让教师首先平静自己的情绪, 从而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只有心理上的原谅, 才能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依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这样, 学生才不至于生活在挨批评或受歧视的阴影里, 才可能逐渐培养起自信心与上进心。

一个特别的朋友

一次自习课, 我捡到了一张一个男生写给一个女生的字条。自习课下了后, 这位男同学来到我的办公室, 我感觉得到他很紧张。在这短短几十字的字条上, 我发现竟有多达十来个的错别字。我微笑着, 只叫他先检查这张字条的错误, 并把字典借给了他。当他完成时, 已经不再那么紧张了。我便以此为切入点, 与他谈了谈我的观点:关于爱情与责任、关于人生与幸福。结束时, 他带着释然的微笑, 对我说“谢谢”, 我能感到他抖擞的精神。此后他的每次进步, 无不让我回忆起这次谈话的成功。

班主任多重角色定位的探讨 第9篇

一、一个标志性的形象

班主任是集体的一份子,并且应该努力成为众心的归依。能不能让学生认同并接纳自己作为他们心目中的集体形象的代言人,是最初的成功的关键。

学生,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学生,知识的来源渠道多、更新快,每一天都有许多新的观念充斥着他们的头脑。他们是挑剔却善意的一群,他们有时无法完善自我,却苛刻地要求老师是一个完人。然而,这仅仅是因为:在求知的道路上,他们把老师看得比父母更重要。所以,为着这一个单纯而执着的期望,他们的老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复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在所有的老师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作为一个个体,班主任可以有很多缺点或弱点,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很正常,但是却不足以被学生接受,不足以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形象。因为一个普通的个体是谁也无法引以为傲的。规范自己的言行,赢得学生的认同,并不是虚伪的掩饰,而是一个完善自我的过程,是德行之列。为人师者,本也应以此为先。

在人际交往中,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认知上的“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在社会心理学中,它被称为“首因效应”,为以后的交往打造着一种“心理定势”。然而,这一印象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班主任应该尤其注意自己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并且用自己最美好的德行不断填充这一印象。从仪表到谈吐举止到人品素养,都是不容忽视的。不是任何一个人都漂亮或帅气,但至少可以从容大方,让人赏心悦目。不是每一个人都伶牙俐齿,但至少可以严谨而掷地有声,让人心服口服。然而,即使原有的印象很好,相处时间久了,仍然会呈现一些问题或出现疏漏。这时,敢于面对问题承认错误也同样会赢得尊敬与认可。有一次自习,我在教室内巡堂,由于疏忽忘了关手机,结果在安静的教室内响起了不安分的铃声。我手忙脚乱地冲出教室,身后是还未反应过来的惊愕的目光。在第二天的课前,我又一次提起了这件难堪的事。因为在集体之中,任何一个因私而影响他人的人都是损害集体利益的,所以我诚挚地向每一个人道歉。本来我是很不好意思的,但看到那些微笑,听到那些掌声,我突然意识到:学生对班主任期望是很高的,也是很宽容的,所以我不应该让这些宽容的学生们失望。

其实,之所以要全力塑造好这个标志性的形象,根本的目的还在于将言传身教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学生最在乎的赞赏与批评必定是来自他钦佩或欣赏的人。当班主任被学生们认同为心目中标志着美好和高尚的形象时,许多时候便可以不怒而自威,许多道德观念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深入人心。

二、一个永恒的宽恕者

学生违纪后适当的处罚是严格的管理不可或缺的,但这并不排斥班主任从心理上对学生的宽恕。也就是说,任何一次不愉快的经历,都不能造成自己对某一学生的偏见,反而应该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他的转变与进步。

我曾是带着无限美好的憧憬踏上这方讲台的,我曾经认为一所省一级中学的学生都该是自尊上进、自觉勤奋的,那是因为我还生活在象牙塔中。如今,在每一日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不时地接触到迟到的、上课睡觉的、不完成作业的实例,一桩桩一件件,说是对我一次次的打击绝不过分。然而,因着曾经美好的憧憬,我对每一个学生依然有着一份执着的期待,尽管有的在当时看来不过是一种幻想。这种思想,曾被我的学生称为单纯幼稚,然而正是这种单纯的期待换来了“满不在乎”的学生的悔过,赢得了几近于“顽固不化”的学生的转变。有句话叫“无条件地相信难以置信的事,才是真正的信任”,同样,无限次的原谅、永恒的宽恕,才是真正的宽容与理解。

老师的宽恕,是书山学海上温暖的阳光。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犯错,所谓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这个时候,应该表现为一种永远宽恕的心态。只有心理上的原谅,才能让教师首先平静自己的情绪,从而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学生为了回避犯错后受到的严厉批评,必然停止错误行为,却不一定知道为什么错和应有的正确行为是什么,弄不好可能钻牛角尖,出现事与愿违的局面。因而有必要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过错,并留心其情绪变化,积极进行疏导,帮助其尽快走出误区。只有心理上的原谅,才能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依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以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这样,学生才不至于生活在挨批评或受歧视的阴影里,才可能逐渐培养起自信心与上进心。

师生相处,是一种缘分,自有其情分在。事实证明,学生毕业多年以后,依然记忆犹新的是当年的班主任。就凭这一份牵挂,作为他们成长见证人的班主任,有何理由去为他们的少不更事而耿耿于怀呢?

三、一个特别的朋友

既为“朋友”,便不离善意的相处。所谓“特别”,便是比与学生同龄的朋友更成熟之意。一个朋友,容易让学生亲近;一个特别的朋友,才能让学生受益终生。有一次自习课,我在教室窗外静观纪律。学生不曾防备,我收到了一张字条,是一个男生写给一个女生的,其中有着真诚的心意,只是发生在了不该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当这个男同学来到办公室时,我感觉得到他的紧张,因为他不知道他的班主任将会如何定义他的行为。我觉得,我如果是善意的,就不应该在这个时候伤害他。在这短短几十字的字条上,竟有多达十来个的错别字。我微笑着,只叫他先检查这张字条的错误,并把字典借给了他。当他完成时,已经不再那么紧张了。我便以此为切入点,与他谈了谈我的观点:关于爱情与责任、关于人生与幸福。结束时,他带着释然的微笑,对我说“谢谢”,我能感到他抖擞的精神。此后他的每次进步,无不让我回忆起这次谈话的成功。

班主任工作中不乏与学生的个别谈心与交流。这时,除了正面直接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更应该做一个良好的倾诉对象。现代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更习惯于张扬自我而不是被动接受,所以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并重视他们的发言,再进行对症的教育,显得犹为重要。在人际交谈中,当一方在侃侃而谈时,总是希望对方专心致志在聆听,当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欣赏时,一个人就能建立自信。因此,班主任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是对学生的尊重,有助于取得信赖,赢得友谊。从神情上,注视的眼睛、赞同的微笑、肯定的点头、集中的注意力、随时作出积极反应的手势体态等,都能给予学生一个畅所欲言的空间。在探讨话题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在给予学生现有思想诸多肯定的基础上将思考引向深入。这时,才显得比学生更稳重成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于情于理让学生心悦诚服。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异常复杂的时期。对班主任,他们有话可说,工作才有开展的可能,这需要班主任善解人意。有些话,只能对班主任说,因为班主任比父母开明,因为不是每一个朋友都能达到和班主任一样为自己计深远的高度。若能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工作便能够深入开展了。

班主任的多重角色-班主任工作反思 第10篇

人生,是一条路,也是一个舞台。它只能一个人走,却要完成多种身份的塑造。三尺讲台、一方教室,是一片小天地。班主任要做擎天柱,也得通过多重角色撑起学生头顶的一片蓝天。

一个标志性的形象。班主任是集体的一份子,并且应该努力成为众心的归依。能不能让学生认同并接纳自己作为他们心目中的集体形象的代言人,是成功的关键。

学生,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学生,知识的来源渠道多、更新快,每一天都有许多新的观念充斥着他们的头脑。他们是挑剔却善意的一群,他们有时无法完善自我,却苛刻地要求老师是一个完人。然而,这仅仅是因为:在求知的道路上,他们把老师看得比父母更重要。所以,为着这一个单纯而执着的期望,他们的老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复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在所有的老师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作为一个个体,班主任可以有很多缺点或弱点,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很正常,但是却不足以被学生接受,不足以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形象。因为一个普通的个体是谁也无法引以为傲的。规范自己的言行,赢得学生的认同,并不是虚伪的掩饰,而是一个完善自我的过程,是德行之列。为人师者,本也应以此为先。

在人际交往中,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认知上的“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在社会心理学中,它被称为“首因效应”,为以后的交往打造一种“心理定势”。然而,这一印象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班主任应该尤其注意自己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并且用自己最美好的德行不断填充这一印象。从仪表到谈吐举止到人品素养,都是不容忽视的。不是任何一个人都漂亮或帅气,但至少可以从容大方,让人赏心悦目。不是每一个人都伶牙俐齿,但至少可以严谨而掷地有声,让人心服口服。然而,即使原有的印象很好,相处时间久了,仍然会呈现一些问题或出现疏漏。这时,敢于面对问题承认错误也同样会赢得尊敬与认可。有一次自习,我在教室内巡堂,由于疏忽忘了关手机,结果在安静的教室内响起了不安分的铃声。我手忙脚乱地冲出教室,身后是还未反应过来的惊愕的目光。在第二天的课前,我又一次提起了这件难堪的事。因为在集体之中,任何一个因私而影响他人的人都是损害集体利益的,所以我诚挚地向每一个人道歉。本来我是很不好意思的,但看到那些微笑,听到那些掌声,我突然意识到:学生对班主任期望是很高的,也是很宽容的,所以我不应该让这些宽容的学生们失望。

其实,之所以要全力塑造好这个标志性的形象,根本的目的还在于将言传身教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学生最在乎的赞赏与批评必定是来自他钦佩或欣赏的人。当班主任被学生们认同为心目中标志着美好和高尚的形象时,许多时候便可以不怒而自威,许多道德观念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深入人心。

一个严厉的尊长。老师这一形象向来以和蔼、平易而深得人心。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时常有人告诉我应该和学生打成一片,应该没有距离,应该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亲近学生。诚然,人性化的教育是应该缩小与学生的距离、贴近学生的心灵,但若要以牺牲严格的管理为代价,将得不偿失。过于淡化距离,容易导致这一不良的后果。现代开放型社会,老师这一形象本身所具有的严肃外衣早已不再有效。许多时候,学生会想尽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磨得老师的原谅,逃避自己的责任。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若时时以这样的讲情面去换取学生的近距离,最终只能陷入班级工作的恶性循环。

俗语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生也许会一时感激一个心软的老师,或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好说话的老师可以轻松蒙混过关,然而,他却会一辈子埋怨一个不够严厉的班主任。因为班主任身上所承担的重大的教育任务,绝大部分将转化为他以后的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做人的方法与准则。获取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不是一种乞讨,而是用自身人格的魅力与对学生一生负责的严谨态度去赢得。谁又能说严厉的处罚就不是一种关爱?试问为人父母者,有谁从未呵斥、告诫、处罚过自己的孩子?一贯严格的要求和偶尔严厉的处理,又有谁会怀疑不是为了孩子好呢?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心软是没用的,拉不下脸面也是没用的,这样只能教得学生也同样不能明辨是非。必须遵循一条公平的原则,一视同仁,该管则必管。我非常喜欢学生送给我的这一句赠言“您是一位船长,把好了船舵,带领着我们扬帆远航”,因为这是一个班主任应该尽到的责任,而若缺乏了“严厉”二字,它可是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的。

严厉的班主任,严格的管理,才能创造出一个有序的班级。如果违纪而不能找出主观原因承认错误,或者无改过倾向,或者一犯再犯,班主任若不严肃处理,校纪校规岂不成了儿戏?无疑是对被错误行为侵犯的受害者和未犯错误者的.打击,这种姑息和软弱正是教育的巨大失败。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才能有效地避免班级学生思想的松懈、行为的散漫放任,避免集体班风与学风的涣散。

一个永恒的宽恕者。宽容,紧承严厉而来,矛盾吗?不。学生违纪后适当的处罚是严格的管理不可或缺的,但这并不排斥班主任从心理上对学生的宽恕。也就是说,任何一次不愉快的经历,都不能造成自己对某一学生的偏见,反而应该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他的转变与进步。

我曾是带着无限美好的憧憬踏上这方讲台的,我曾经认为一所省重点高中的学生都该是自尊上进、自觉勤奋的,那是因为我还生活在象牙塔中。如今,在每一日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不时地接触到迟到的、上课睡觉的、不完成作业的实例,一桩桩、一件件,说是对我一次次的打击绝不过分。然而,因曾经美好的憧憬,我对每一个学生依然有着一份执着的期待,尽管有的在当时看来不过是一种幻想。这种思想,曾被我的学生称为单纯幼稚,然而正是这种单纯的期待换来了“满不在乎”的学生的悔过,赢得了几近于“顽固不化”的学生的转变。有句话叫“无条件地相信难以置信的事,才是真正的信任”,同样,无限次的原谅、永恒的宽恕,才是真正的宽容与理解。有时觉得自己像个耶稣,为他们背负着一个沉重的痛苦的十字架,但相信耶稣也是幸福的,因为十字架给更多祈福的人带来了幸福。

老师的宽恕,是书山学海上温暖的阳光。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犯错,所谓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这个时候,应该表现为一种永远宽恕的心态。只有心理上的原谅,才能让教师首先平静自己的情绪,从而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学生为了回避犯错后受到的严厉批评,必然停止错误行为,却不一定知道为什么错和应有的正确行为是什么,弄不好可能钻牛角尖,出现事与愿违的局面。因而有必要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过错,并留心其情绪变化,积极进行疏导,帮助其尽快走出误区。只有心理上的原谅,才能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依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以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这样,学生才不至于生活在挨批评或受歧视的阴影里,才可能逐渐培养起自信心与上进心。

师生相处,是一种缘分,自有其情分在。事实证明,学生毕业多年以后,依然记忆犹新的是当年的班主任。就凭这一份牵挂,作为他们成长见证人的班主任,有何理由去为他们的少不更事而耿耿于怀呢?

一个特别的朋友。既为“朋友”,便不离善意的相处。所谓“特别”,便是比与学生同龄的朋友更成熟之意。

一个朋友,容易让学生亲近;一个特别的朋友,才能让学生受益终生。有一次自习课,我在教室窗外静观纪律。学生不曾防备,我收到了一张字条,是一个男生写给一个女生的,其中有着真诚的心意,只是发生在了不该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当这个男同学来到办公室时,我感觉得到他的紧张,因为他不知道他的班主任将会如何定义他的行为。我觉得,我如果是善意的,就不应该在这个时候伤害他。在这短短几十字的字条上,竟有多达十来个的错别字。我微笑着,只叫他先检查这张字条的错误,并把字典借给了他。当他完成时,已经不再那么紧张了。我便以此为切入点,与他谈了谈我的观点:关于爱情与责任、关于人生与幸福。结束时,他带着释然的微笑,对我说“谢谢”,我能感到他抖擞的精神。此后他的每次进步,无不让我回忆起这次谈话的成功。

班主任工作中不乏与学生的个别谈心与交流。这时,除了正面直接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更应该做一个良好的倾诉对象。现代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更习惯于张扬自我而不是被动接受,所以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并重视他们的发言,再进行对症的教育,显得犹为重要。在人际交谈中,当一方在侃侃而谈时,总是希望对方专心致志在聆听,当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欣赏时,一个人就能建立自信。因此,班主任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是对学生的尊重,有助于取得信赖,赢得友谊。从神情上,注视的眼睛、赞同的微笑、肯定的点头、集中的注意力、随时做出积极反应的手势体态等,都能给予学生一个畅所欲言的空间。在探讨话题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在给予学生现有思想诸多肯定的基础上将思考引向深入。这时,才显得比学生更稳重成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于情于理让学生心悦诚服。

高中生,正处于一个心理异常复杂的时期。对班主任,他们有话可说,工作才有开展的可能,这需要班主任善解人意。有些话,只能对班主任说,因为班主任比父母开明,因为不是每一个朋友都能达到和班主任一样为自己计深远的高度。若能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工作便能够深入开展了。

无论哪种角色,都是同一的形象。无论怎样的相处,都是在同一片蓝天下。班主任用自己的爱心打造的,便是学生的天堂

上一篇:统建办2011年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有关动物的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