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毕业生的建议

2024-06-22

对毕业生的建议(精选9篇)

对毕业生的建议 第1篇

比尔盖茨对毕业生的人生建议

比尔盖茨在某个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对毕业生提出十一项极为睿智的人生建议与毕业同学共勉之:

1.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接受吧。

2.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然后再去强调你的感受。

3.你不会一离开学校就有百万年薪、你不会马上就是拥有公司配属手机的副总裁,二者你都必须靠努力赚来。

4.如果你觉得你的老板很凶,等你做了老板就知道,老板是没有工作任期保障的。

5.在快餐店打工并不可耻,你的祖父母对煎汉堡有不同的看法:机会。

6.如果你一事无成,不是你父母的错,所以不要对自己犯的错发牢骚,从错误中去学习。

7.在你出生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般无趣,他们变成这样是因为忙着付你的开销、洗你的衣服、听你吹嘘你有多了不起。所以在你拯救被父母这代人破坏的热带雨林前 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间吧。

8.在学校里可能有赢家输家,在人生中却还言之过早。学校会不断给你机会找到正确答案,真实人生中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9.人生没有寒暑假,人生不是学期制,没有哪个雇主有兴趣帮你寻找自我,请用自己的时间来做这件事吧。

10.电视上演的并非真实人生。现实生活中每人都要离开咖啡馆去工作。

11.对书呆子好一点,你未来很可能就为其中一个工作。

对毕业生的建议 第2篇

1、明确人生目标,慎重选择去向。

每位大四的学生都面临这一个不可避免的选择:就业与考研。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以说考研和就业都是能够通向我们人生罗马城的道路,那么,当我们站在这个选择的岔路口,就应该合理评估直接就业和升学哪条道路更适合目前的自己和更易实现人生目标。和很多同学一样,我也想过要兼顾考研和找工作,但是,仔细思量后,我还是果断地选择了直接就业。这样的选择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我家早已入不敷出,我弟弟即将上大学,这个时候,我必须主动成为家庭经济的增长点;二是我大学期间参与的社会实践较多,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自认为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三是我认为目前自己的研究能力相对薄弱,不适合升学读研,深入工作后能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视野,为自己以后的深造做准备。

2、自信――求职成功的首要条件。

目前就业形势紧张,社会每年能够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但是,我认为我们毕业生可以通过无限的努力来争取有限的机会。正所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那么,在求职道路上,我们最应该怀揣的敲门砖就是自信。

古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反过来讲,“气华”则可能给人“腹有诗书”的感觉。当将自信的你展示在面试官面前,对其提出的问题从容应答时,自然令其认为你是有一定真才实学的,而这实际就是自信的力量。

另一方面,足够的自信能够让我们在求职失败后快速重拾求职的勇气,无论竞争压力有多大,我们都要始终相信凭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时刻给自己鼓气,以良好的心态投入下一轮的竞争中。

3、适当降低期望值,但绝不妄自菲薄。

在求职之初,很多同学都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十年寒窗后,一定能有金饭碗候着自己。而现实往往残酷,这些同学可能在求职的道路上因期望值过高屡屡失败。他们在求职失败后容易走极端,有的顽固到底,坚决不降低求职期望;有的妄自菲薄,觉得读书无用,逃避就业。我认为,当在几次求职失败后,应该好好分析失败原因,如果是自己要求的条件过高,应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己的能力适当降低期望值,采取先就业再择业的策略;如果是求职信心受挫或缺乏求职经验,没有在应聘中表现出自己的实力,就应该进一步调适求职策略,尝试换一种方式向面试官推销自己。

4、明确求职目标,不吊死在一棵树上,也不做无头苍蝇。

很多同学找工作困难的直接原因就是目标不明确,主要表现有两种:一种是有目标,却吊死在一棵树上;另一种则是毫无目标,就像无头苍蝇。前者妄自尊大,只有大公司、大企业的体面、高薪岗位招聘才去面试;而后者见庙就烧香,凡是稍有兴趣的招聘就去面试。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对自身和社会形势没有清醒的认识,从未合理评估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作为一名刚出校门的毕业生,我们应该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个人能力、兴趣爱好等主观因素和社会需求、地域差异、家庭出身等客观因素来合理评估自己爱做什么、能做什么、做什么更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我们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求职目标,当我们在求职的苦海中有了这座灯塔,定会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我的求职过程中,也同样走过目标不明确这条弯路的。一开始只要自己喜欢的单位就去面试,从不考虑单位的地域和所属行业。一路下来应聘教师、秘书、助理、销售等很多岗位,结果不是应聘不上,就是三思之后觉得不合适,自己主动放弃。这样折腾几个月后,我不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反而浪费了自己的精力。寒假时,我再三反省求职失败经历,找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重新评估自己的求职目标,最后,我下定决心将求职地域确定在长沙,求职岗位定在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类岗位。当开学后再找工作时,自己每次求职都充满自信和能量,面试表现更加出色,出乎意料地有几个单位邀请我去工作。

对毕业生的建议 第3篇

一、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一) 科学的职业指导使高校毕业生就业趋于理性

运用科学的职业指导方法使高校毕业生了解自己的个性与心理特点, 正确认识个人的才能、优点、弱点, 对个人的前途和职业选择作出正确判断, 使学生理性认识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以及获得工作的方式、工作的途径、工作的报酬等。

(二) 社会实践转化为就业能力

通过分阶段的职业指导, 提升学生适应市场应变的能力。使其认识到职业市场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不光是专业素质强、专业成绩好, 而更趋向于一专多能的通才, 从而可以有目的地锻炼自己, 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 如见习、实习以及一些模拟的面试, 能够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其次, 通过组织参加相关的讲座、学习、经验介绍和尝试, 将学生学到的理论和知识, 转化为自身能力, 提升综合素质, 形成自我完善的动力。

(三) 面对现实, 树立良好就业观

有效的职业指导能够促进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通过职业指导对学生自身和职业前景的分析, 促进学生将自我实现的目标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不再有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和盲目的追求, 将自己的能力和社会的要求达成统一。特别是对进入择业面试期的学生来说, 每次择业选择都是一次痛苦的历练, 通过择业面试的失败与成功, 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 形成对自己的客观认知。毕业生通过就业咨询和心理咨询, 克服心理障碍, 化解心理矛盾和危机, 提高心理素质, 摆脱心理误区。促使其尽快地适应工作生活, 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有用之才。

二、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有利于社会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我国劳动力资源状况看, 一方面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将长期存在。据推算16-60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4年达到9.3亿人的高峰, 并将长期保持在这样一个极高的水平。今后几年, 每年新成长劳动力、新增失业人员、新增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加起来需安排就业的人数将保持在2400万人左右。按照经济增长率8%和现有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计算, 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约为800万个, 加上自然减员腾出的岗位, 城镇就业岗位约1100万个,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300万人左右。另一方面, 用工缺口却逐年增加。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由于劳动者素质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从而导致了新兴产业, 高技术行业和技能型职业所需人员供不应求, 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所需的专业技术和各类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目前, 劳动力市场上高技能等级的劳动者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企业对高级工、高级技师和技师的需求缺口很大。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劳动力供大于求和高技能人才缺口逐步加大的局面也将同时存在。而高校毕业生在我国人力资源的构成中是属于享受教育时间长、接受各类知识多、层次相对高的群体, 是我国人力资源中的中坚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 国家和社会为培养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如果未能很好地安置好高校毕业生就是对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所以, 充分利用市场化的各种手段, 通过多渠道、多方法做好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和就业安置工作, 使这部分群体最大化的发挥其效能, 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有利于促进社会教育体系的优化

目前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一是高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 虽然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但同时也带来了高校硬件不足, 师资力量跟不上, 学生实验条件简陋, 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得不到改善, 学科及专业结构矛盾突出, 管理混乱等问题, 最终导致了教育质量下降, 学生素质达不到社会认可。二是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少高校不能以市场为导向调节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于市场, 学不能用, 用非所学, 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差, 就业竞争力不强。三是办学和市场不能有效对接。学校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学生缺乏对用人市场信息的准确把握, 从而造成了招生和就业两难的局面。四是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的脱节尚未根本改观。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 而高校培养的人才结构和质量还远不适应这一需求, 从而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浪费。五是就业指导不到位。各院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投入不到位, 指导机构不健全, 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对指导主体和指导对象、指导内容的认识不到位。把指导主体局限于学校的个别部门, 把就业指导的对象仅仅局限为毕业生, 没有将职业指导上升到办学理念的高度去认识。

通过强化就业指导, 从就业指导所反馈的信息中指导高校的建设、专业和课程的设置、教学资源的配置,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与市场严重脱节的问题, 扭转我国教育资源、教育人才严重浪费的问题。

四、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 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就业形势, 致力于发展经济、扩大就业, 及时提出就业再就业的政策和举措, 确立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采取多种途径促进就业, 在解决就业问题、推动政策落实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从宏观讲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需要就业的人数远远高于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 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仍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 据统计“十一五”时期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总计达到2700万人左右。另外, 尽管有一部分毕业生已走向工作岗位, 但和自己的初衷不相吻合, 有的是现有工作和自己专业不对口, 有的是选择的岗位不是自己所感兴趣的有的是当前所在的企业并不是自己真正想去的, 这部分人还面临着重新择业, 这给社会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 从当前社会就业的总体状况来看,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已成为社会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时, 还应认识到高校毕业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 这种特殊性反映在文化上具有较高的学历, 反映在年龄上还处于青春的冲动期, 思想上比较活跃并有着强烈的创业愿望, 所以, 搞好这个特殊群体的就业指导不但对扩大就业, 促进再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还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这既是项重大的经济问题, 也是项重大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五、对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建议

(一) 加强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要从社会需求出发, 从高校学生入学抓起, 把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的全过程,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种竞赛,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从学校讲要重新审视教学目标的设置, 把重点放在培养能适应大众化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上来, 并要针对这一目标进行相应的改革, 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 优化和整合课程体系, 设计和调整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应变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训, 形成新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调整中, 要强调与市场的结合, 对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专业要不断加强和完善, 对一些培养方向不太明确、社会需求量太少, 没有发展前途的专业要停办或转向, 以此做好未来社会复合型人才的储备。

(二)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

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收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信息, 在就业服务场所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发布。通过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或综合性的招聘会, 组织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服务活动。在搞好就业服务的同时, 要进行未来就业市场的预测和分析, 并将准确的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同时作为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调整的依据。

(三) 将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工作纳入各地创业培训总体规划

开展适合高校毕业生特点的创业实训, 积极推广从国际劳工组织引进的“创办你的企业” (SYB) 培训技术, 开展SYB创业培训试点, 通过创业培训班, 提高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各地还要做好创业培训与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扶持政策衔接,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减免收费、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 帮助他们成功创业。

(四) 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建立高效的职业指导体系

各地就业部门要设立针对大学生就业的专门机构, 制定符合高校就业指导的专门政策, 各学校要强化职业指导机构, 发挥好职业指导机构的功能。要全方位的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并把就业指导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大学过程。要利用就业指导课、宣传栏、就业网站等多种形式, 介绍和宣传国家、省、市有关就业的一系列政策, 培训和指导学生的就业技能、技艺、求职程序、原则和注意事项等。建立毕业生择业档案, 了解毕业生意愿倾向、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职业适应性等方面的资料, 通过科学手段进行有效的就业、择业指导。

(五) 切实重视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

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每届毕业生制定具体的就业工作计划和安排。利用网站和媒体, 宣传学校办学历史、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宗旨, 同时对学生的专业情况、具体能力与经验进行宣传。用请进来的方式, 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参加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举办专场招聘会, 及时了解企事业单位的具体用人需求、特点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工作表现等反馈情况, 掌握第一手市场需求和反馈信息。要加强政府、社会、学校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的主动性、协调性和服务性, 共同帮助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落实党和国家的就业政策, 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这部分群体的就业安置, 不但关系到其切身利益而且也关系到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对此,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但要切实落实政策, 解决好问题还需发挥全社会的力量, 从职业指导入手破解这一难题。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对毕业生的建议 第4篇

关键词:SYB创业培训;职业教育;政策;就业

对技校毕业生进行创业思想的灌输和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的对社会的就业压力进行缓解,还能够充分利用技校生的人才资源,同时发挥教学的优势之所在。具体来说,SYB创业培训包括的内容相对比较广,按照模块的形式可以对具体的内容进行展现,其中包括GYB培训,SYB培训,IYB培训和EYB培训四种。具体的内容就是首先个人产生企业的想法,然后学习如何创办企业,然后对所创办的企业进行改善,最后扩大企业的发展水平。在进行创业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将相应的创办企业的相关知识和个人创办企业的能力相结合,同时还需要对市场的需求以及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一、对技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的意义

1、众所周知,我国近年来对职业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在劳动力培养方面,国家的相关部门做出了规定,将5项指标提升日程。这些指标分别是:第一,学校对个人创造力以及主动性的鼓励和培养力度。第二,学校对学生所进行的市场经济的相关原则和理念的指导程度。第三,学校对毕业生创业活动的关注程度的强弱。第四,技校本身对于创业课程和相关项目的设置科学程度。第五,学校对商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以及应用到课堂上的频率。这五项是针对技校学生而提出的重要指标,从这些内容上可以看出,现如今我国在基础教育环节就明显存在着滞后性和不科学性。毕业生对于创业和就业根本没有明确的概念,对于自身就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基本处于初始的状态,各项能力的薄弱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以及相关领域之间的竞争。

2、有效的拓展就业渠道。对于技校毕业生来说,只有通过学校开展的创业培训才能够对创业和就业的基本形式和趋势进行接触,才能够打开毕业生的视野,进而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和实力。从现如今我国对创业的支持程度上看,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的战略思想应该在每一个公民的心中。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离不开和谐完善的就业和创业环境。国家的相关部门为了鼓励创业,不断搭建便利的创业平台,同时还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资金和信息的支持,可见,国家对自主创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这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相符合。

二、技校毕业生创业培训中的问题

1、由于我国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工作正在进行中,所以很多的技校毕业生还会存在着一定的传统思想,那就是就业和创业相比较而言,其稳定性比较强。可见,这中就业态度和就业方式的长期存在会严重影响到我国就业情况。无论是从社会发展还是毕业生的个人发展上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只能说明对于社会的发展,毕业生还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对于就业和工作没有自信心。所以说,我国毕业生的创业比率比较低,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运行了解程度不高。创业只是一种想法,却没有找到实施的点。这是我国技校毕业生在创业方面普遍面临的问题。

2、创业经验不足,知识匮乏。从现如今我国的企业发展的现状中可以看出,有可能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就是被市场所淘汰。为了能够对企业的市场机制进行完善和改进,应该积极借鉴其他市场的运行方式。对于一些技校的毕业生来说,由于校方的财力有限,专业设置程度不科学使得多数的学生缺乏创业知识。

三、在技校毕业生中开展创业培训的几点建议

1、政府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技校学生创业培训的目标是让技校毕业生具备创业技能、参加创业活动,提高创业成功率。因此,应当将技校毕业生创业纳入社会创业的系统中,政府要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例如在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创业场地、人事档案管理等方面提供尽可能的优惠或便利条件。特别是在创业资金方面,政府可联合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出资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对科技含量高、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等中小企业直接投资,与技校学生创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待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后可按所持股份的比例将所享有的权益予以抽回或转让。

2、帮助学生正确树立创业观念,明确目标引导就业

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既要就业又要创业的新观念,作为技校的培训机构要积极为学生创业提供比较务实的创业项目,不要局限于热门行业和传统行业,更不要盲目追求规模和效益。针对技校毕业生启动资金少的状况、选择开业容易和风险较小的行业更适合。项目选择的视角、思维要多元化,从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需要出发,从小做起,多做实用项目和创新项目,引入SIYB创业培训模式,将技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工作纳入創业培训总体规划,开展适合技校毕业生的创业实训,让他们在学习中养成创业的勇气和艰苦奋斗的意识,把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推动技校毕业生创业基地建设。

3、社会、家长积极支持和鼓励技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技校毕业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帮助与支持,特别是父母对子女就业的态度往往会对学生的创业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全社会应营造鼓励和支持技校毕业生创业的浓厚氛围。家长不但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还应积极引导他们,要首先帮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创业的成就感,同时也要使他们意识到风险,并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在择业初期,鼓励孩子去实践、探索,创业过程中遇到暂时的挫折要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安抚和支持,做好后勤服务。

四、技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的目的

在技校毕业生中开展SYB创业培训,是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全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创业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是国家就业促进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业培训不同于职业技能培训,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职业技能培训是根据学员的意向,向其传授某一职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经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而创业培训其培训范围更加广阔,内容更加丰富。影响力更加深远。创业培训是从多方面进行培训,提高其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或创办小企业的能力和管理经营素质,增强其驾驭市场的能力,鼓励和引导其积极开展创业活动,在解决创业者本人的同时,也能让社会上其他待业的人员实现再就业。

总结

在技校毕业生中开展SYB创业培训,鼓励技校毕业生提高自身素质,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最终达到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既可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又能创造新岗位帮助更多的人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所以笔者认为技校毕业生就业前接受创业培训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海宗,梅婷.将SYB引入高职创业教育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8(08)

[2]吴雪丰.高校开展SYB培训项目的探讨[J].柳州师专学报.2008(01)

[3]费黎艳,范明耀,黄欢.SYB项目介绍及在高等院校实施的探索[J].嘉兴学院学报.2007(04)

[4]崔建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SYB就业培训项目的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6(03)

企业家对毕业生的黄金建议 第5篇

企业家对毕业生的黄金建议

。在仪式结束后的座谈会上,这些特聘教授们对大学生的就业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大学生最需要考虑改变角色

在大学期间就谈职业生涯规划是空中楼阁。大学生就业最需要考虑的是改变角色。这是不少企业负责人对大学生提出的建议。

已经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担任了几年特聘教授的奥耐斯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青湖称,在面试时不少学生一开口就是自己远大的发展目

标和职业生涯规划。但他们对进入应聘的企业后承担什么角色身份都没有弄清楚。大学生的心态是“地基”,能力是高楼,只有好的心态才能为今后打下好的基础。

上海一家旅游企业的董事长凌进也说,她在招聘员工时,不少名牌高校的学生一谈就是自己远大的理想,而问他想来公司应聘什么职位,回答总是随便、不知道,

连分工都不清楚,让人担忧应聘后是否能够胜任。

因此,他们建议,大学生在就业时,应该先考虑如何进入职场的角色转变,然后再考虑自己的提升问题,最后才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做好自己短期或者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说到底,大学生应该多一点踏踏实实“走楼梯”的心态,而不是“坐电梯”。

不能让专业成为就业瓶颈

“专业背景应该成为学生就业的优势,但学校不能让专业成为学生就业的瓶颈”,北京一家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孟凡强称,作为企业,他关注学生的专业背景,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透露,公司曾经招过一些著名医科大学心理卫生专业的大学生,遇到病人感冒发烧也会束手无措。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常常是跑来问他怎么办,而不是自己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他建议,学校要提高学生的就业兼容性,不能让分科教育成为学生就业的瓶颈。

企业对新人多一点宽容

“新来的大学生什么都不会干”、“名牌高校的大学生跳槽率太高”,这些都是经常能够听到的抱怨。不过,企业对新人应该多一点宽容,少一点就业歧视、校际歧视。这也是座谈会上特聘教授们的建议。

据介绍,不少企业往往愿意招聘有经验的员工,可以立即派上用场;也有企业担忧名牌高校的学生稳定性差,喜欢隔三岔五地跳槽。其实,上述观点未必正确。陈青湖就表示,如果企业的流程都没有问题,毕业生只要进入这个流程,应该很快就能融入角色。

毕业生座谈会对学校的建议发言稿 第6篇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发言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发言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写起发言稿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毕业生座谈会对学校的建议发言稿,欢迎大家分享。

毕业生座谈会对学校的建议发言稿1

敬爱的校领导们:

你们好!

我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时间转瞬即逝,我已经在学校生活了六年光阴,几千个白昼,我常常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激之情,所以,我想提出一点建议。我希望学校修建一个小型花园。

因为愉悦的心情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有了小花园,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到花园逛逛,放松心情,休息大脑,使头脑清新,学习起来更加容易。所以,我希望可以修建一个小花园。花园可以建在校园空地,也可以建在操场,但一定要位置合理,要方便实用,因此,我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一、建好花园后,要种上许许多多的花草树木,可以让学生亲手栽下,成为“成长树”。

二、安放一些长椅在花园中,学生们可以在长椅上阅读,学习,聊天。

三、写许多标语,禁止学生踩踏草坪,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做个好学生。

四、可以在一星期定一节课为“写生课”,让学生在公园中写生,观察大自然,记下日记。以上就是我的建议,希望校领导可以考虑采纳,修建一个小公园。

建议人:xx

20xx年xx月xx日

毕业生座谈会对学校的建议发言稿2

尊敬的校长:您好!

我是六年级一班的xxx。我在母校已经上了快六年学了,这里给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我非常热爱我的母校,是母校把我从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即将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小学毕业生。我非常感激我的老师和同学,是他们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关怀,使我学到了好多的知识,学会了怎样做人。在我们即将离开母校,进入新的中学之前,除了要表达我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激之外,我还想从关心母校的发展出发,给您提一些建议。

现在,我们学校的校园已经很美了,操场硬化了,周围栽上了绿树,种上了花,到了夏天,我们的校园就成了“绿色学校”。但是,在这样美丽的校园里,却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影响了校园的`美。有的学生的行为举止并不“绿色”。有的随地吐痰,有的乱扔纸屑,有的出口成“脏”,有的满校园里追跑打闹……这些行为的出现,说明我校的学生并没有讲文明,同学的思想素质急需提高。为了让我们的学校真正成为“绿色学校”,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班会、周会和少先队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是使同学们认识到学校的风采形象需要要我们每个人来维护,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自觉地抵制那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

二、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学习,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明辨是非,并依据这些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在全体学生中开展“我为校园添光彩”的活动,号召全体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学校争取荣誉。四、开发更多的边角空地,种树种草种花,使学校更加美丽。五、如果把操场的水泥地换成塑胶地就更好了,使得同学们活动时不宜受伤。

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校会变得更加美丽!以上几条建议,是我在即将离开母校时想对您说的话,这是发自内心的。如果有不妥的地方,请您多多包涵;如果友好的建议,希望您能够采纳。此致:敬礼

建议人:x年级x班xxx

对毕业生的建议 第7篇

导师对毕业生业务能力和外语水平介绍及对其工作分配的建议:

该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学习勤奋刻苦,做事认真踏实,为人稳重守信,善于团队合作,协调组织能力强。外语水平高,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适合在研究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

可以根据导师评语做适当修改。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建议与对策 第8篇

一、强化政府监管职能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市场导向, 政府调控, 学校推荐, 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其中, 政府宏观调控在当前形势下尤为必要和迫切。政府调控的内容应包括:将促进毕业生就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导向机制;提高对毕业生就业的宏观调控能力;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实现上述目标应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1. 科学规划与实施。

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为高校招生提供科学依据,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准确信息, 使不同类型的毕业生通过规划引导就业流向。规划的制定要以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 对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预测, 对人才的布局、结构、层次做出科学规划, 对就业率、失业率、高校毕业生在新增岗位中的比例进行科学判断, 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措施。同时强化规划的实施与考核, 完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长和规划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各级政府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健康发展。

2. 注重教育和宣传。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其他渠道的作用, 积极宣传党和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 总结宣传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 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典型, 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典型, 形成有利于毕业生充分就业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教育,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教育高校毕业生立志自主创业成才, 把自身理想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在奉献与锻炼中实现就业与人生价值。

3. 加强监督与管理。

要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 通过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监管, 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主体资格、竞争方式、中介行为、运行秩序和争议仲裁制度等, 以保障人才的公平竞争。消除就业市场交易中存在的虚假招聘、就业歧视、恶性竞争等现象, 降低人才交易成本, 维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理顺管理体制, 完善就业机制

1. 理顺体制。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有政府的坚强领导、强力推进、综合协调才能做好。各级应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召开会议, 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合力。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任务, 界定权限分工, 细化工作任务, 明确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 并定期进行检查、评估, 通报工作落实和职责履行情况。

2. 完善机制。

健全完善的运行与保障机制, 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一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调整财政预算支出结构, 确定一定比例用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且每年根据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规模适当增加。多渠道筹集资金, 建立以政府财政、失业基金中的再就业经费、社会筹集经费为资金来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基金, 用于支持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二是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 消除地域和行业分割与封闭。界定市场主体间的基本职能与职责, 使用人单位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确保其真正享有用人自主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让竞争择优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实现培养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和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加快建设和完善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障机制。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做出规定, 促进高校毕业生多种形式就业。落实毕业生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 将未就业毕业生纳入社保体系, 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实施“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程, 把困难家庭毕业生纳入政府援助困难群体就业的政策体系, 进行重点帮扶。

三、强化政策引导, 促进多元就业

1. 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镇 (街道) 和农村 (社区) 基层工作, 增强吸收接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能力。实行倾斜政策, 对到艰苦边远地区、贫困落后地区基层就业的大学生, 政府财政全额负担其工资福利与社会保险待遇, 并给予其相应的补贴。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毕业生, 在国家及各级统一组织的考录活动中, 实行优先录用、加分照顾或定向招录等优惠政策。

2.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非公制企业工作。

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要充分挖掘其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潜力。进一步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 畅通高校毕业生面向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渠道, 重点在社会保险、户籍管理、权益保障、人事代理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 落实责任单位, 提供优质服务, 为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解除后顾之忧。同时政府对接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非公有制企业, 在财政扶持、科技投入、社会保障、贷款担保等方面给予倾斜、优惠政策。

3. 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调整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 从注重解决岗位困难转变到注重解决创业环境困难。着眼于毕业生创业技能的提高和劳动准入制度的建立, 明确界定创业产权和创业利益保护, 简化企业审批制度, 强化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公共服务职能, 优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环境。实施“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项目, 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体系, 进一步梳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 通过健全创业培训体系, 搭建创业孵化平台, 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 使创业高校毕业生更便利地享受小额贷款、税费减免、项目推荐、创业培训、跟踪扶持等优惠措施, 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四、搞好就业服务与指导

各级政府所属的人力资源市场, 要着力强化服务职能, 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1. 就业推介服务。

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及时掌握企事业单位毕业生需求情况, 与用人单位建立供求信息联动机制。根据用人单位性质、特点及经营情况定期到相关单位推介对口高校毕业生, 服务上门。根据用人单位需求, 定期组团到各类高校招聘毕业生。采取与上级部门、高校联办或自办的方式, 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各具特色的毕业生就业双选活动, 为毕业生就业搭建交流平台。组织类型多样的高校毕业生网上专场招聘活动, 实现网上网下相结合、有形无形相结合, 为毕业生就业求职创造更便捷的条件。

2. 人事代理服务。

适应当前用人单位需求多样化、用工形式多样化、毕业生就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 拓展服务领域, 增强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质量, 提供周到细致的个性化服务。对单位的人事代理要重点面向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私营业主等用工形式灵活的单位, 使用人单位从繁杂的人事管理中解脱出来。人事代理服务项目要涵盖档案管理、关系接转、户籍管理、社会保险、工资调整、职称晋升、培训考试、职业测评、人事诊断、人才派遣等人事管理的各个领域, 为人才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

3. 就业信息服务。

对毕业生的建议 第9篇

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关系到千家万户。政府、社会、学校、毕业生自身应当齐心协力来促成这一问题的解决。

1.教育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转变观念,树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就业观和吸纳人才理念

就业是毕业生面临的一次重要的人生抉择,能否使毕业生充分做好走向社会的思想、心理和技能准备,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至关重要。一是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帮助毕业生认清形势,了解政策,客观定位,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要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职业市场的变化和用人信息情况,引导毕业生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价,明确“首先是劳动力,其次是人才”的道理,以确定适合的职业种类;要通过就业指导逐步调整、自觉降低就业期望值,让毕业生逐步接受“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新理念,鼓励毕业生到各类用人单位去工作。二是要引导用人单位树立人才战略观,通过分析引进毕业生利弊得失,帮助企业经营者摒弃用人短视症,使他们重视毕业生引进、储备、培养工作。

2.健全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2.1 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及相关配套政策,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实实在在的保障

一是落实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激励机制。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支持,享受一定期限的免税政策,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并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指导。二是制订促进毕业生合理流动的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经济、民营企业自主择业。三是建立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对新增加的就业岗位,应优先录用符合相应职业资格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

2.2 完善服务机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相关职能部门要努力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周到的服务。一要加强宣传和指导。广泛宣传毕业生生源、就业政策、市场供求等方面信息,让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了解创业途径,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减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的盲目性,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二要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作。人事劳动、公安、教育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通力合作,简化毕业生就业手续、为毕业生代办落户、保险等手续。在规范人才市场的管理的同时,加快发展民间人才服务市场、中介组织,拓宽服务领域和渠道。三要强化信息服务。加快建设大中专毕业生需求数据库,积极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将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和参加就业毕业生的专业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发布,加强供需双方的信息沟通。

2.3 建立过渡性鼓励安置制度,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

针对当前部分毕业生对失业承受能力较差的情况,采取一些过渡性的安置措施。如可以考虑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期限内,鼓励企业和用人单位实行毕业生见习制度,用人单位按超计划录用的规模接收见习人员,在见习期内,企业支付见习工资,政府对企业给予税费减免和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多吸收大中专毕业生,同时也给毕业生一个积累就业经验,提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了解的机会。

2.4 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

人力资源的市场化是促进就业的大势所趋,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要挂靠人力资源市场成立人力派遣公司,专门为用人单位提供专业性、季节性、临时性劳务用工的信息发布、招聘等服务工作,由毕业生根据用人信息自由择业。

2.5 健全鼓励毕业生创业制度,开辟就业新渠道

大中专毕业生是具有较高科技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潜在生产力,发挥他们的创业能力,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这方面少数民族毕业生优势尤为突出,要鼓励他们在农业生产、流通、营销、特色旅游等领域去创业,政府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部门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宣传、动员毕业生尤其是少数民族毕业生开创就业之路,开辟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新天地。

3.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吸引毕业生就业

3.1 向乡镇基层、村队派遣大中专毕业生

基层是锻炼人才的大舞台,也是各类潜在的就业岗位的聚集地。要把开发乡村基层就业岗位作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向乡镇基层、村队派遣毕业生,使他们在基层发挥积极作用。要把1998年以来的适合农村工作的农、林、牧类专业的毕业生作为派遣的重点对象。派遣毕业生经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受乡镇委托,担任农技、园艺、畜牧、兽医等技术员职务,并允许毕业生与农民、村组联办乡镇企业、科技实体、农场、牧场、林场或租赁承包土地,也可与乡镇站所、村队及农户协作,从事农业科技承包的有偿服务。派遣毕业生在享受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险待遇的同时,还可通过举办经济实体和有偿服务的方式自行创收。派遣毕业生实行聘任制管理,在基层工作期间保留原有身份,工龄连续计算,其转正定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定、年度考核、工资晋升均由乡镇按照程序报批后存入本人档案。派遣毕业生见习期为三个月,见习期满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由乡镇场报人事部门进入人力资源市场自谋职业。

3.2 建立经济实体

可将现有的闲置土地、荒山、荒坡等未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技校生租赁承包土地,创办青年农场、牧场、林场等经济实体,使其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有利资源,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促使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和谐发展。

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既要依靠政府的推动和引导,更要充分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服务大局,务实创新,互促共进,才能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和谐的调节器。

上一篇:感悟孝道作文下一篇:妈妈的唠叨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