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

2024-09-21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精选10篇)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 第1篇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

内容摘要:教学设计及其构成的研究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学界重点探讨研究的问题,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核心内容,它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小学数学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勇于创新,努力完善、优化教学模式与思路。在此,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设计要点以及对小学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做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能力 现状 能力构成教学设计自上个世纪80年代由西方发达国家传入我国,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并日益得到重视,教学设计是一种把教学变得科学化的手段,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然而,目前一些小学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的认识还不够明确,在与具体学科结合上存在不足之处,所以很难真正的发挥其作业。小学阶段是学生奠定基础的最关键时期,数学科目在所有学科之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所以加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及其结构研究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师们的积极探索和辛苦努力下,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方法、形式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也仍然存在着在教学设计能力上的欠缺和理论上不成熟,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表面的东西多,与中国学生实际状况相结合少,在运用上生搬硬套,使教学设计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有的老师只是按照形式进行教学,有形而无神,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教学形式过于简单,有的单纯关注应试教授课,忽视归纳和讨论;有的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缺乏互动;也有的只注重互动、协作,却轻视引导;有的仅仅重视老经验、老方法,忽视科学设计的重要性,甚至对教学设计一知半解。

目前,小学教育教学设计方面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引导,让教师从观念上接受教学设计,建立健全的教师教学设计管理机制,注重提高教??素质,增加小学数学教师知识面,以学习培训带动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要点

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将教学各个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诸多环节。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实施教学前数学教师便需要对教学行为、过程进行细致的思考与安排,即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需要小学教师不断加强学习,采众家之长,领会掌握授课设计的基本原则、技巧,遵循学生进步的要求,根据现实中授课行为、经验和授课课程所取得。

首先,科学合理的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老师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正确指导教学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前,都应该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保证无论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是对教学内容的确定,都要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程序的建立,教学策略的选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只有保证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为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教学方案的正确实施指引正确的方向。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对教学方向起到确定作用,而且这也是提升小学数学老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因素。

其次,在授课形式上注重创新及采用新科技手段。随着科技水平迅速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的技术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上有着不错的成果,而且这往往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最后,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要求教师对每学期、每章节、每课时都准备具体的授课的备课计划,单就此层面来看,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其授课的设计技巧、章节教学的设计手段和每课时的设计水平,老师对于课程的设计能力是对教学整体性设计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进行课前设计时,老师应该充分挖掘课程内容,充分把握课程主体,保证能够及时的解决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各种突发状况。

三.小学数学教师设计能力的构成

相对于传统的教师备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有着更广泛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的能力,结合现代教学思想理念与先进科技手段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足够的小学数学授课知识,这是最基本的工作前提,与此同时还要有小学合理授课、教育学、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而在教学技能方面需要具备教学设计技能,即分析能力、总结能力、设计评估及及时改变的能力,唯有完全把握这些基本技能,才能在实际授课之中游刃有余,把教学理论应用的教学的实际设计的环节之中。确保达到最初教学设计的要求与效果。

在具备了知识能力、技术能力两项基本技能之外,教学的态度不可或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自己先要爱教育、爱数学,对教育工作有责任感,乐于探索研究数学学科的性质和授课价值,深知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关键作用及现实需要。有主动专研和学习的精神,有对自己设计不断完善和探究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庄慧娟,李克东.基于活动的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建构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0(02)

[2]刘志平,刘美凤,吕巾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02)

(作者单位:重庆酉阳自治县教育委员会)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 第2篇

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和衡量终身教育体系发展成熟度的标尺,在成人教育的教学控制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育目标来讲,成人教育是以人的全面、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而不是一种单纯的职业内训练模式,所以它既可以是面向现时的,也可以是面向未来的;从教育形式来讲,成人教育可以有校内或校外、脱产或业余、学历或非学历等任何一种具体的宴现方式;从教育内容来讲,成人教育涵盖人成年后所有起点的学习需求,其具体内容既可以是弥补性的,也可以是拓展性的,等等。这些特点决定了成人教育很难以某一种特定的教师来实现其内容和目标,所以当我们说“成人教师”时,它并不是特指某一种个体,甚至也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职业,而是一个动态的群体。从理论上说,所有为个体的终身学习需要提供满足和服务的人都可能成为某种层面、某种形式和某种意义上的成人教育教师。但在实践上,在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的成人教育中,这种松散、自发状态教师的存在并不能形成对成人教育的制度性支持。所以,尽管从观念上说,凡是对成人的教育需求能够给予满足的教师都属于成人教育教师的范畴,但在其实现的方式上,仍需要一种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这种教师组织形式从构成来看,应当是一个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个主体部分组成的整体,其中的专职教师部分叉可以进一步分为成人教育的专家、专业研究者及一般成人教育专职教师,这三个层次的人员共同构成一个以成人教育专家和专业研究者为核心,一般专职教师为中坚,广大兼职教师为外围的同心圆的组织形式。

这个组织形式的结构及其内部各要素的关联,对成人教育的教学控制有着重大的影响。由于成人教育在内容、目标和形式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从数量上看,处于核心层的成人教育专家和专业研究者数量最少,而处于最外层的成人教育兼职教师数量最多,但是从质量和对成人教育的实际影响程度上看,处于核心层和中问层的成人教育专家和成人教育专职教师对成人教育的实际发展影响最大,成人教育兼职教师的工作质量和规范程度,很大程度上正是取决于成人教育专职教师的影响和作用。在这个同心圆中,成人教育的专家和专业研究者处于最核心的位置。他们不仅是成人教育的实践者,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成人教育的研究者;他们既要关心成人教育的现实状况,又要把握成人教育的未来发展;他们既要总结成人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又要关注成人教育的实际贡献,他们的研究水平和价值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一个国家和地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把成人教育专家和专业研究者为工作主体的成人教育理论建设作为成人教育的一种自我理解,其发展水平和方向直接决定着成人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模式,进而对成人教育的教育质量控制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处于第二个层次的成人教育专职教师是成人教育教师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成人教育的基本责任和主要教师职责。他们既需要具有各自的学科专长,叉需要熟知成人教育的基本规律;他们既需要履行成人教育教师的职责,又需要参与成人教育的过程监控和管理;他们既需要具备一般教师的素养,又需要拥有成人教师的特殊能力,他们的数量和质量通常能够最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成人教育发展的水平,尤其是直接决定着成人教育的质量。首先,成人教育专职教师具有有力的规范作用。没有规范的管理,教学质量的保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提高等,都将是一句空话。尤其是教学管理,从每一个任课教师到每一个班主任、辅导员,从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到教学的宏观控制,层层都只能依靠教师而且主要是专职教师才能最有效地实现。其次,专职教师具有有效的示范作用。由于大量从事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对象教学工作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到成人教育中来,如何使他们的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成人教育,是保证成人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非常需要专职教师的示范作用。成人教育学是教育学下的一个二级学科,其理论研究是十分薄弱的,这种理论研究的薄弱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成人教育的发展。而在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方面要有所建树,所能依靠的和应当依靠的,也是成人教育的专职教师。所以,要将成人教育这一在学校发展中占比例越来越大的部分真正提升层次、扩大影响,必须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同时,成人教育专职教师还具有提升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水平,推进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作用。

处于第三个层次的成人教育兼职教师是在成人教育的专门管理机构组织下参与到成人教育广泛、多样的实践中来的,他们通常是来自各行业、各学科。—个国家和地区的各行业专家、学者对成人.教育的参与程度和实际贡献,也同样是衡量其成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在成人教育中,选择和聘请兼职教师是一项经常性的、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常常是由专职人员来完成、来监控的。对兼职教师的选择和聘请直接影响到成人教育的质量,所以很多国家都有关于如何聘请兼职教师的专门论著和研究。,但我国目前关于这方面的专门探讨还很少见。成人教育毕竟有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这种特点和规律无论是从可能性还是现实性上来讲,都是兼职人员不能全面把握的,所以兼职人员的工作质量能够达到什么水平,很大程度上并不直接取决于他们的业务水平,而是取决于专职人员对他们的选择和要求,所以,专职教师在成人教育的发展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因为其数量大、范围广,在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的控制中也会形成广泛的影响。

在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成人教育专职教师的社会认可度普遍低于普通教师,这导致了成人教育专职教师总体上数量少、质量低,不仅很少有成人教育专家,而且现有的成人教育专职教师也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而成人教育兼职教师也会因为专职队伍的不稳定而处于更加不稳定的状态。这种状况对成人教育的-K远发展,尤其是教学的有效控制极为不利。从专职教师方面看,一方面,出于对自我的尊重和对成人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他们尽力工作、无私奉献,表现出很高的角色认知水平,尤其是一些高层次的成人教育专业人员。

但另一方面,社会的文化传统和心理惯性,甚至相关的一些政策、法规,都在下意识中将成人教育视为“不正规的”、“非正式的”,致使他们产生一种深深的“职业的孤独感”。在许多大学中,成人教育要么没有专职教师,要么专职教师的学术地位和经济待遇极低,严重影响了成人教育的发展。从兼职教师方面看,总体上讲,大多数兼职教师能够对自己的角色有所认同,为成人教育用心地投入,对成人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但也有许多人仅仅将成人教育工作看做是自己主业之外的附加工作,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受到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成人教育兼职教师中存在一定的拜金主义倾向,将从事成人教育的经济收益凌驾于其教育价值之上,商业化色彩过于浓厚,妨碍了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应该说,成人教育的师资不佳,尤其是专职成人教育教师的普遍欠缺,导致了成人教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上的重重障碍,是制约我国成人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现今成人教育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失控的重要原因。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 第3篇

一、教学设计能力的意义和构成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科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更加科学高效地完成教学设计活动,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的全面发展。因此,全面的教学设计不仅需要教师有全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师还要对小学教学课程标准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活动与一般的人类活动不同,它起到传承人类文明的关键作用,教学设计的关键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让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地得以表现,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正确的教学观、学习观和知识观,对教学设计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如何开展教学设计,知道信息加工理论的相关知识等;(2)态度和意识,包括沟通交流的意识,自主学习的意识,对数学教学的本质有一定了解,在教学中能够做到深入探究等;(3)教学设计能力,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需求,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即:分析能力、设计能力、评价能力、调整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内涵分析

(一)分析技能

分析技能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材或者课程的分析,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深入理解。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新性地使用教材,深入钻研,力求全面认识数学教育教学。对于教学问题和教学任务的分析,主要是确定教学任务的深度、广度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教学任务、知识点和技能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分析,教师应该认识到儿童思维和数学高度抽象特性之间的关系,权衡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关心班级整体的情况下,还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二)设计技能

在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有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后,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并设计教学具体活动,并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设计技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教学过程设计,数学知识具备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数学学习整体呈现螺旋上升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优化教学整体设计。教师应该具备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思想,在这个基础上对每节课的教学进行设计,把握好每节课同其他课程的位置关系,然后再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对于教学策略的设计,应该包括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递策略等,教师在熟悉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的不同,组合出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案,并且由于小学生比较好动,因此教学管理和教学组织方面的设计同样重要。教学媒体的设计,小学数学知识属于入门知识,较为形象和直观,运用教学媒体开展教学活动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例如挂图、小黑板等。

(三)课后调整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可能出现与预期不符的状况,在课堂互动中学生可能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习需求,对课堂教学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调整,目的是对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部分以及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补救。

三、结语

综上,小学数学教师的设计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和锻炼自己,系统地学习教学设计理论知识,并积极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吕巾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09:35.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设计能力;过程分析

现如今,中国的教学设计理论远远没有到成熟的水准,还只是在引入阶段,仍然在模仿国外研究成果的水平层次,并未加上一个特定的主题学科,也没有做到全面的普及应用。小学是一个孩子打下基础和一生学习的开始阶段,数学科目,这样一个重点授课科目特别重要。不过,我国的小学数学老师实际的专业发展不容乐观。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方面也在不断的改进。根据发展的需要,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必然的,这也就提高了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要求。在当前的阶段,在新知识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将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强调授课的形式而无视了学生吸收知识和消化知识的过程,单纯关注应试授课,忽视了归纳和讨论,只关注协作、互动,却轻视老师的引导,仅仅注重经验,小觑了科学和系统设计授课的重要性,甚至不知道何为教学设计。

目前首要的任务是提升小学的数学老师的教学设计的能力。由于现今愈加普及的教育办学机构逐渐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推出了长期针对老师的培训和引导,但是,毕竟只有少数机构在培训,远谈不上满足需求。而且,过分地追求培训,出现的问题也很多,不能进一步扩大和落实到实际开展工作中来。

二、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分析

随着如今的教育改革的不断前进,小学数学有关课程标准修订,总结来说就是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模式、解决实际需要、对课程的态度4项目标。所以也需要小学数学老师不断地加强他们的授课设计的基本技巧,由此来符合新课程提出的要求,遵循学生进步的要求。经由以上的分析能够得知,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根据现实中的授课行为和授课的课程所取决的,因此,分析小学的数学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一定要密切联系实践授课的工作做好研究讨论。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特点,而且有其特有的结构层次所在。因此,教师经常被要求每学期、章节、课时,都准备具体的授课的备课计划。单就此层面上来看,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其课程授课的设计技巧、章节教学的设计手段和每课时的教学设计的水平这三项基本要求。尽管这三个级别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定不同,不过,不一样水平的教学设计步骤,必须经过研究授课的课程内容和实现的工作目标,设计授课的过程和内容,评价授课的结果与问题,调节授课的手段与内容的长期过程。

三、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分析

一般来说,小学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就是能够让小学的数学教师足够积极地完成授课的设计活动所前期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体全面的总结。

1.授课知识的方面

小学的数学教师需要有足够的小学的数学授课知识,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工作前提。与此同时,还需要有小学的合理授课、教育学、青少年心理学有关的知识。换句话说,小学的数学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数学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概念与学习理念,还需要兼备日常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的知识。

2.一些技能方面的问题

技能主要指的就是教学的设计技能,可以根据对小学教学的分析,归纳一下小学的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技能包含有:分析的能力,总结的能力,设计评估和及时改变的技能。唯有完全把握这些基本的技能相关要求,才能在实际授课之中,把教学理论应用在实践设计的环节,也唯有把握足够授课技能,以确保执行设计的过程中达到最初教学设计与策略的要求。

3.教学的态度

小学数学教师自己必须先要有爱数学的精神以及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当然还要有对数学的学科性质和授课价值的探索研究精神,努力了解到教学设计的关键意义和现实需要。此外,还要有主动学习的精神,对知识的管理、共享交换的意识,以及对自己的设计不断探究的理念等。

通过上面的详细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基本上是通过意识和态度、知识、能力教学的设计三个要素构成。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具体能力中需要包括分析、设计、评价、调整的技巧,更需要设计的技巧和具体实践的行为,两者互相辅助才能实现最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鲍同梅.中小学教学设计问题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杨高全,李学全.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1(02).

[3]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 第5篇

高职英语教师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与能力结构研究

作为能够给高职英语教师带来持续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包括学校定位、资源占有和实践运作三种构成要素,包括学习力、控制力、整合力和创新力四种能力.

作 者:李岩 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066100刊 名:黑龙江史志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HIZHI年,卷(期):“”(24)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师 核心竞争力 构成 能力结构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 第6篇

因素分析

摘 要 分析两化融合的信息化时代背景,对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构成分析,探讨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并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视角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两化融合;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4-0018-03

Abstract Based on analysis of integration of IT & Industrialization era background,the informational teaching ability of higher voca-

tional teachers is analyzed by composition,explor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IT & Industrializ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informational teaching ability;前言

“十二五”以来,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较大的进展。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初步形成,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教师信息化意识与能力显著增强。但从总体来看,与国家实施“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需求相比,与世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相比,与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还亟待提升,要进一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适应当今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趋势。目前,高职院校不断注重内涵发展,以质量求变革创新。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一方面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如何通过在信息化时代谋求自身的?R捣⒄梗?将是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1]。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分析

近五年来,国内有部分学者对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理论建模、实践研究和确立评价体系。如学者胡晓玲(2012)在《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分析》中指出:“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由信息化教学能力基础、一般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科信息化教学能力三个层次构成。”[2]学者黄露(2015)总结了祝智庭、王卫军、李天龙等的研究成果,认为高校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由若干子能力构成,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3]。学者钱静珠、丁国勇(2017)对“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内涵分析,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顺利完成教学活动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一种新能力[4]。

因此,根据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有信息化教学基础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的构成基本上是高职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逻辑顺序,也是成为信息化教学能手的必备能力。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

调研过程 为了方便较为客观地调研分析,选取建筑工程专业群与艺术设计专业群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主要调研对象,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专业群与艺术设计专业群中的专任教师为校本研究,同时涉及江浙皖川地区的其他五所建设类相关的高职院校(不涉及各高职院校间的横向对比)。调研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研(在问卷星发布)、实地访谈交流以及个别邮件(电话)交流。调研内容主要涉及三大方面:1)教师个人的基本信息;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分析调查;3)两化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在调研过程中,共发出纸质加上电子问卷231份,其中有效问卷212份,有效率达到92%。另外,对于参观学习、单独访谈和个别交流也做了记录,作为补充材料。

构成特点解读 通过调研问卷和访谈,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分析,以建筑工程专业群和艺术设计专业群为例,将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如表1所示。

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参观学习、单独访谈和个别交流,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绝大多数中青年教师能够在两化融合背景下,紧跟时代步伐,有很强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和紧迫感,但是仍有少数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有些畏惧和抗拒;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参加信息化培训较少,另外,信息化培训过于集中在教学竞赛、资源库建设和微课制作方面,没有和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起来;教师在搜集、制作与完善各类工艺动画和使用虚拟仿真软件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要跨专业协助;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缺乏特色的教学设计过程,并且容易重复采用传统的教学设计套路;教师很少设计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依赖于行政部门的被动考核要求,并很少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较少。

综合国内外研究,结合本次调查分析,考虑到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得出如下影响因素。

1)教师个人因素。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高职教师都非常关注自身的职称晋升和日常工作考核,在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都有很强的主动意识。教师如果自身有强烈的学习培训愿望,并主动实施、不断改进,信息化教学能力就能得到不断发展。因此,教师的个人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2)校园信息化环境因素。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不仅仅是微课、说课以及技能大赛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学校强大的信息化教学软硬件作为支撑。因此,良好的校园信息化环境、整体的信息化顶层架构与开放协作的师生客户端,是信息化教学得以具体实施的强大保障。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是在优良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逐步成长的,除了正常的信息化教学之外,师生之间需要和谐有效的信息化平台进行资源交流、分享与研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管理,可以将学生的课前预习、预置任务完成情况、出勤情况、课堂活动参与情况、测试情况、课堂的视频资源、学生评教信息等数据全面客观地记录下来,形成学生成长轨迹,沉淀和积累多维度的学生成长数据,推进教育质量观的落实。

3)各级制度与激励因素。信息化教学是当前职教教学改革与课堂创新的重要形式,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培训、研讨交流,乃至专门研习。因此,在二级学院、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多级重视下,信息化教学已经提上高职教学改革的重大议程。各类激励政策和奖励制度出台,特别是与教师的工作量、职称评审以及个人发展相关的直接文件,将有力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意义非常重大。

4)实践因素。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身就是以教学能力作为根本基础。在两化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在双师型队伍建设中,不仅要掌握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还要结合行业企业的实践,学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与案例。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因此,高职教师的实践因素将极大影响信息化教学能力,并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起着催化加速的作用。对策与建议

在新形势下职教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多方主体的密切关注。2017年9月15日,中国质量大会在上海召开[5],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迈向一个新的时代――质量时代。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成长成才。努力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打造信息化教学质量标准,构建校本特色信息化教学名师,引导广大师生践行两化融合背景下教学改革与课堂创新。通过制定信息化教学质量标准,使得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有明确的目标与评价标准,并以校本信息化教学名师为示范效应,积极引导;同时,改善软硬件环境,以教学改革为驱动,以信息化课堂为抓手,形成两化融合背景下师生教与学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构建校企合作产学研信息化工作室,让企业信息化项目真正与教学项目无缝对接,促进有特色的师生将教学工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在工程实践中掌握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实操技能。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目的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因此,针对高职院校的实践性特点,有必要让信息化教?W过程无缝对接企业真实的信息化生产过程。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学创新改革与发展,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构成与提升论文 第7篇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构成

(一)获取所需信息种类及深度的能力

该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获取信息是积极主动的而非被动的,表现出教师主动自主学习、自主吸纳知识的行为习惯。特别是网络信息环境下,这种自主性将超时空,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热情[1],教师一旦具备这种素养能力,便可在获取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决定所需信息种类及需要了解的深度,并且还能考虑获取所需要信息的成本与价值。

(二)高效快捷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高效快捷表明在获取信息时能遴选最恰当的检索方法和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并能建构和完善有效的检索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检索计划并认真执行,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检索所需要的信息[2]。在此过程中,既展示出教师的检索技术,也表现出教师的信息加工能力。在资源共享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环境中,教师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广泛搜集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对所索取的信息进行系统的组织和创新[3]。

(三)正确评价信息及来源的能力

该能力表明教师所选择的信息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所获取的,也是教师信息素养核心能力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在高效获取信息,准确评价信息,有效吸收、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以及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能从所收集的信息中遴选出信息的核心价值,并能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标准来评价信息的价值及来源渠道[4],通过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评述,构建新的假设并及时补充所需信息,同时对新旧信息和知识进行加工整合。面对浩如烟海但又鱼目混珠的各种信息,能够甄别、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建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库[5]。

(四)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有效地利用信息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能力,是在知识积累基础上创新的表现。其效果在于能将某一信息价值内容运用一种可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在运用信息同时,将信息知识与技能整合,检索信息、评价信息、对新旧信息进行加工整合,选择一种可行和合理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再与自行创新的信息融合起来提炼出价值更高的新信息,该过程体现出教师的信息创新能力,并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能力。[6]

(五)信息伦理自控的能力

由于信息交流的隐蔽性、开放性和监督的艰难性,加之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缺乏判断和深度分析能力的中小学生,为了中小学生在校能够获得科学合理和健康的知识体系,因此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各种诱惑,必须具有坚定的信息伦理自控能力,尊重信息道德,分清信息资源对学科学习、社会发展的利与弊;恪守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法律和社会问题以及相关网络行为规范,这是具备信息素养能力的关键所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才能增强法律意识、规范网络行为,促进网络资源平台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二、教师信息素养能力层次

(一)基础应用层次

在信息化社会,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具备最基本的信息素养,这是对公民的普遍要求,同时也是学校教育所应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为进入高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为此,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力和技能,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比如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期刊资料;利用“书生之家数字图书”、“超星数字图书馆”等阅览电子图书;再就是要熟知一些相关浏览器的使用技巧,不仅能够浏览资源,更能运用浏览器的内置工具获取资源中有价值的信息,为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二)专业应用层次

这是教师信息素养的中间层次,是对基础应用层次上的提升。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形式生动、主题鲜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活跃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生动直观的信息内容,丰富学科知识体系,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是必然的。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工作原理,具备通用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并能根据学科专业的需求,对某一种或几种工具软件的功能和具体操作流程比较熟悉,例如PowerPoint、flash、Photoshop、Authorware以及其他媒体制作软件等都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常用的应用性软件工具,能充分发挥软件工具的功能,开发出与本学科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技术开发层次

信息技术开发层次是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最高层次,教师通过刻苦学习具备了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能力之后,部分学有余力、爱好信息技术系统的教师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之外,他们通过自主钻研,研修与信息技术系统开发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操作,一旦具备了一定的程序设计与系统设计能力,便会结合自己本学科的特点和个人能力开发本专业的信息软件系统,通过爱好者间的交流与协作,不断完善,得以被广大教育工作者使用或借鉴,最终的效果就是推动本专业信息的快速发展与扩散普及。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策略

(一)学校建立信息素养资源库

目前,学校一般都设置有网络信息与计算机中心,也称网络中心,拥有高配置大容量服务器,并有素质精良的专业人员负责学校的网络工程建设,为全校师生使用校园网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此外,学校图书馆(室)是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是文献信息的存储与传递中心,是学校师生获取有关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场所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除了拥有大量的纸质文献资料外,学校图书馆(室)积极地进行图书管理系统的自动化以及网络化建设,本校师生通过校园网络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检索到大量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信息,为工作和学习提供快捷帮助。学校需要在校园网络以及现代图书馆(室)建设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尤其是对于学校数字图书资源的建设更需加强,不断扩充和更新信息资源库,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为本校师生信息素养能力提升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搭建网络课程平台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由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以及对应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构成。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教师在网络课程的教学中,设计一定教学目标,设置相关课题,由学生个人或者研究学习小组主动努力,完成课题目标,提交课程平台,由教师做指导和评议。网络课程平台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空间,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三)有针对性的信息素养培训

学校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大部分知识是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的,所以教师就成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启发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主流,生动形象、内容丰富、文字配加音视频等特点,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能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中逐渐渗透信息技术的内容,这种渗透,不仅仅是创造一种教学环境或氛围,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使学生信息素养意识会得到提升。针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要以此为契机,结合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各个学科特点的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教学工具软件、设备与指导教师,让教师有一定的实践场所和操作平台,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培训和实践练习,解决教师培训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实效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提高,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而且也为教师实现个人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奠定基础。

四、结论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 第8篇

1 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1.1 体育专业知识能力分析

体育教师需要掌握扎实的体育专业基础知识, 并能熟练运用体育专业基础知识于教学当中传授给学生。体育专业知识能力是中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总要构成要素, 也应该是核心构成要素, 其他的构成要素应建立在此能力要素上, 没有专业知识能力要素, 其他要素都是空谈。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体育知识、体育技能, 能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所谓的体育专业知识能力应包括所读专业的广泛的专业知识与比较扎实熟练的体育基本技能, 除此之外, 还应掌握与体育课程相邻学科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理论知识。

1.2 体育课前教学能力分析

1.2.1 体育课前创新能力

创新是保持工作热情的动力, 是确保工作质量的必备要素。体育课程应该是一门充满运动与挑战、富有激情的课程, 但是, 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育向来遵循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常见为户外教学和户内教学。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 一些中小学体育教师逐渐探索出一些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丰富了传统的体育教学。体育课前创新能力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具备良好创新能力的体育教师能让枯燥的体育教学工作充满激情, 同时, 创新的教学能力, 能让教学设计充满新奇, 更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关注度,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1.2.2 体育课文字组织能力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 很多人会认为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用不上文字的组织, 一般是用肢体动作和语言动作进行示范教学。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相对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工作而言, 体育教师需要用到的文字组织确实相对较少, 但良好的文字组织能力仍然是体育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具备文字组织能力, 可以把教学设计做得更好, 更能贴切表达教师的课堂想法, 也更能良好表达学生的上课愿望。这种文字组织能力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上, 由于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对象的特点, 体育教学需要更年轻化、童趣化, 而把死板、严格的体育动作变动生动, 并传授给学生, 需要扎实的文字组织能力作为铺垫。

1.2.3 体育课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 是指集中体现在教学设计上的智慧和方法, 是一位教师提前假设的虚拟课堂预演。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而言, 因为教学课堂比较开放, 教学场地比较自由, 要求的教学把控能力更强, 教学设计能力要求更高。因此, 教学设计能力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必备构成要素, 而且应该是核心的必备要素之一。

1.3 体育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分析

1.3.1 讲解能力

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作用尤其凸显, 学生听得懂不懂, 学生对教师传达知识的领悟程度, 受教师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直接影响。一名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清晰的语言表达, 准确的吐字和到位的课堂点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是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的必备教学能力要素, 因为教学对象的特点, 年龄偏小, 对教学知识的接收, 需要教师用教学语言的逐步转换。同时, 相对于其他中小学课程而言, 体育课程教学中, 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恰当配合精准的教学示范动作, 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2 示范能力

体育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师教学课堂中的家常便饭, 也是体育教师应掌握的一门基本教学能力。相对于中小学其他科目而言, 体育课教学常常以体育动作贯穿课堂的学习。中学体育教师按照教学设计, 运用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把既定的体育动作通过分解, 传授给学生们。这些动作的示范要求是标准的, 具有可模范性。一方面, 中学生年龄较小, 对语言教学的长时间注意力不集中, 他们善于模范教师动作, 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 体育竞技动作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 具有危险性, 没有准备的动作示范, 学生很难习得或习得风险系数较高。教师应充分掌握体育教学动作示范, 体育教学动作示范能力是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

1.3.3 课堂管理能力

课堂管理能力要求教师在授课时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中学体育教师教学, 一般在户外进行, 如篮球场、田径场等便于运动的场地, 这类户外场地在为学生提供活动的便利时, 也存在隐患风险, 体育教师对这样的开放性课堂掌控较难;另一方面, 中学体育课是中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身心, 学习身体锻炼方法的课程, 学生容易产生因追逐打闹而发生的身体安全问题, 这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掌握体育教学课堂管理能力, 把握好课堂的教学进度, 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1.3.4 情绪调控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当学生调皮捣蛋或者无法掌控教学课堂局面的情况发生时, 教师往往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 这种情绪波动容易被直接转移到学生身上。在一些案例中, 许多中学体育教师会因为个人情绪失控, 做出威胁学生人身安全, 导致教学课堂失控的事情。由于体育教师所习专业的特殊性, 情绪容易波动, 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容易产生偏激行为, 或过度体罚学生。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应具备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 管理好自己的课堂情绪, 在发生课堂突发事件时, 能冷静处理, 快速处理, 维护课堂秩序的正常, 因此, 体育教学中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是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构成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

1.3.5 体育课后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在教学实施后进行的一种教师自我教学思考的行为, 是对自身教学情况的反省和思考。中学体育教师由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的独特性会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做出教学的调整, 有成功的教学调整, 也有失败的教学调整, 这些都是体育教师完善其教学方法的重要笔记。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体育课后教学反思能力, 不断在教学实施后找出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中的不足, 不断反思教学语言和示范动作在教学运用中的不足, 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 充分发挥典型教学的案例作用, 不断学习, 不断进步。

2 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分析

2.1 高度重视继续教育, 加强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除了自身原因外, 学校提供的平台也非常重要, 尤其是青年中学体育教师, 刚刚大学毕业, 体育教学能力、教学经验还比较欠缺, 没有足够的积累, 很难驾驭中学体育教学课程。中学应为体育教师搭好平台, 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 扩大渠道, 让体育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中去。同时, 广大中学校应重视以老带新, 加大投入, 配套经验老教师, 发挥体育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除此之外, 学校还可以组织可以教学能力提升讲座、论坛和各类培训, 让广大青年体育教师获得外来知识的补充。

2.2 营造良好的教学竞争氛围

在正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校方面可以结合教师具体情况, 从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 组织开展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或教师技能比赛, 让中小学体育教师有机会到舞台上和其他体育教师进行能力的比拼。通过这样的评比, 达到以评促建的效果。通过比赛使体育教师清晰认识到自身在教学能力上的有点与不足, 同时也会从别人身上得到一些教学经验的启发, 从而构建和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学校应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师教学比赛机制, 同时配套实施完整的奖惩机制, 让体育教师有所对比, 有所参照, 有所收获, 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竞争氛围。

2.3 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自我学习

中学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自身体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投入更多精力到教学学习中去, 在书本中寻找更好、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式。一方面, 中学体育教师要端正心态, 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广泛涉猎有关学科和教学能力的书籍, 充实自己, 这类学习应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教学能力相关的知识学习;另一方面, 中学体育教师应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水平, 如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各类教师教学讲座、培训和提升训练, 在比赛和讲座中吸收先进知识, 向先进看齐, 取长补短, 逐步完善、形成自己的体育教学能力系统。

摘要: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课堂的质量, 对中学生身体锻炼和体育基础的夯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 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讲解与示范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以及课后评价能力。建议: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营造良好的教学竞争氛围;体育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

参考文献

[1]马红地, 邓永明.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应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05:9-11.

[2]张明伟.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1, 04:22-23.

[3]许益芳, 邵伟德.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分析[J].运动, 2011, 10:81-82.

[4]姚志宇.长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技能的现状调查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 第9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设计;构成;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83-01

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教学理念能否正确运用到教学实践。好的教学设计,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有条不紊,科学合理,能让教学更加体现课程理念,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切实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推动数学课堂科学、合理开展。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是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是二者之间的桥梁。系统的理论学习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对实践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从而避免实践走向误区。而教学实践是验证教学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考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过程中,只有将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才能不断的完善教学活动。

2、设计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老师既是设计的实践者,也是理论的研究者,只有将设计与研究相互结合,从而激发教师教学的潜力,提高教师教学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这些研究发现科学化地运用于教学设计当中去,从而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3、探索与交流相结合的原则

缺乏探索精神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深入去了解和研究学生,并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探索,从而寻找教学设计的最优化方案。同时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小学数学教师之间,应该进行开放式的交流,在探索过程中共享资源,以达到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目的,从而提升教学设计的能力。

二、当前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专业素质低下

在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普遍存在教师学历偏低的问题,这对教学科学化设计的推进工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时,小学数学教师从业人员,很多都没有经历过专业的数学学习,专业素质不达标,对小学数学科学化教学设计工作的推动,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2、系统培训缺乏

在当前教学环境中,关于老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相关的培训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单一性。当前,对于教师教学培训工作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认为某个方面缺乏,就对此方面进行重点培训,从而造成了培训过程中的片面化和单一化,使整个教学设计培训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最终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影响了教学设计工作的科学化进程。第二,形式性。在当前教学设计培训活动中,因为对教学设计认识的不足,从而导致很多培训都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问题。此外,在培训的力度上,也存在着普及力度不够等问题,造成小学数学教师只接受了很小部分的培训,甚至是没有接受过培训。第三,短暂性。在整个教学设计培训过程中,教师虽然接受了全面的培训,但是时间短、效果差,缺乏可持续性,没有从意识形态上改变固有的落后观念,从而导致在教学设计的实践过程中,不能够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没有能够达使教学设计科学化的目的。

3、教学方式滞后

在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知识点的设计还只是停留在课本上、停留在静态教学的模式上,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拓展,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受到影响。此外,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方面,从而导致在知识教授和与学生的沟通方面,存在着滞后性的问题,这对于教学设计的科学化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4、思维模式固化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当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单纯以教学成绩作为教学设计的目的。这种错误的教学观点对教学设计合理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实践当中,缺乏整体性认识,使教学设计存在片面性和单一性,这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三、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的若干建议

1、加强专业培训

加强小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从意识形态的层面上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和对教学设计的认识,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的目的。同时促进教师培训工作从表面化到深入化的发展,以实现教学设计最优化工作的推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2、运用科学方法

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设计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改进。

3、优化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的实践操作过程中,高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最全面、最深入、最优化的改革,以确保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以最为科学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并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景焕.陈秀珍.小学教师关于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17期

[2] 杨新荣.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研究[J];西南大学;2006年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 第10篇

论文摘要:以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教师终身学习能力发展的内外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终身学习能力的一般构成要素进行初步探讨。

论文关键词:教师;终身学习能力;要素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断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设计,从知识的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等等,这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笔者以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教师终身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初步研究。

1 终身学习能力的内涵

这里所谓的终身学习能力,是指人类个体经过学习和训练而具备的、一直保持到老年都还在起作用的那种从客观环境中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的全部知识、经验、技能与理解,在任何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进行学习的能力。如同人类其他许多能力一样,这种能力,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而进行学习的终身学习能力,对个性的发展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终身学习能力是要求每个正常人都具有的,经过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并且保持人的一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现有知识、意识、技能、能力和个性品质等各方面,不能片面地理解终身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水平主要通过个人发展的结果表现出来。

2 教师终身学习能力的决定因素

笔者通过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使用spss12.0工具,并根据访谈和问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分析,笔者首先分析出:影响终身学习能方大小的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在一定IQ的影响下,由个人后天获取的知识所决定。知识分为基础知识、技能知识(主要包括信息技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态度。非智力因素则是指拥有终身学习精神和终身学习意识的自由发展个性以及实践活动中一些非智力性的能力、学习环境、教育制度等,如社交、协作、领导等(如图1)。

大量研究也表明:终身学习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但这些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由一定的因子决定。笔者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终身学习能力并不等于这些因素的简单相加,它呈现出一定的非加和形式,其形成过程受一定的内外环境的影响,这可用终身学习能力与内外环境关系图加以说明。如图l所示,内部环境包括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外部环境是指教师所在环境的教育制度(在职培训是主要的一个因素),学校的管理模式;更直接的一个因素就是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教师终身学习能力高低的关键。 其次,笔者根据影响教师终身学习能力发展的.内外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用spss12.oE教师终身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做主要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终身学习能力是一定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构成的系统表现出的特殊的功能。终身学习能力是每个教师获得成功必须要具备核心技能,是通过认知、态度、技能3方面的整合与有效应用,并经过个体学习和训练而具备的、一直保持到老年还在起作用的从客观环境中获取新信息的能力。教师终身学习能力的一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1)自主学习能力;2)信息技术能力;3)教育科研的能力;4)研究学生的能力;5)自我反思能力;6)合作交流的能力;7)自我调控能力。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如图2所示。

这7大能力都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文化底蕴越深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的终身学习能力就越强。并且这7种能力是相互交叉,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比如,学习态度与信息技术能力是学习的必备技能,而自主学习能力又支持其他所有方面的学习活动。还有很多技能和素质是包容在整个框架之中的,它们包括创新精神、学习的意志、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以及积极的情绪管理。这些素质处于基础地位,在所有7大关键能力中都发挥着作用,构成7大关键能力的横向组成部分。所有这些能力集中到一起,它们将对提高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起重要作用。教师终身学习能力的大小不仅仅由现有的知识决定,它是一个综合素质,更体现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

3 小结

上一篇:最新春节大型晚会策划书下一篇:告诉你一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