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

2024-09-06

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精选6篇)

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 第1篇

关于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及下步工作思路的汇报济宁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5月20日)各位领导,各位常委:根据市政协安排,现就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作如下汇报。

一、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

神,着眼市场需求,立足本地优势,努力做好结合文章。特别是进入2003年后,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整合优势产业和产品资源,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关于培育壮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并制定了与《意见》相配套的《任务目标分解落实方案》和《考核办法》,在全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责任目标体系、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督导推进和考核奖惩体系。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服务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一是培育发展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为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从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和管理体制创新、择优择强进行贷款贴息、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和产品推介、支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积极申报省和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重点扶持,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647家,比2003前增加181家,从业人员10.2万人,年销售收入276.6亿元,出口创汇2.46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98家,比2003年前增加110家,年销售收入192.7亿元。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5000万元以上的58家,过亿元的36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0家,其中省级7家,国家级2家;农贸市场发展到582处,年经营额150亿元;带动和辐射种植基地320万亩,养殖基地4500万头只,带动农户76万户,全市已有4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二是培植壮大了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的主导产业和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种养产业的培植和生产基地的开发建设。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瓜菜、林果、畜禽、水产品、优质专用粮食、油料、甜叶菊、芦笋、中药材以及劳务经济等10大区域性主导产业格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纵深发展,主导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逐步发展,特别是以绿色无公害瓜菜、苗木花卉、奶牛、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10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3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15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邹城为主的10万亩土豆、150万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主的10万亩甜瓜基地,以任城为主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和以微山为主的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了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3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562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345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539处;林果业建成了10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90万亩干鲜果品基地和23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劳务产业形成了以泗水、梁山、汶上为主的30万人劳动力输出基地。三是扶持发展了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围绕构筑农业产业经营的有效载体,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把扶持发展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研究会为主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经营的重要举措。市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的意见》,明确了农村经济协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呈加快发展趋势。目前,全市农村专业协会、研究会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200多个,其中管理比较规范、运作效果比较好的农村专业协会达到1010个。四是健全完善了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近年来,着眼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连接机制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导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建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风险金制度等多种形式,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利益主体之间逐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像兖州的绿源肉鸭公司、嘉隆公司,邹城的呱呱鸭公司,曲阜的圣地药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大都采取了合同订单种养、种苗供给、技术指导、保护价收购等契约化合作,建立了与农户较为紧密型的利益连接关系。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和农业产业经营水平的提高,有力带动和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676元增加到2004年的3648元,年均增加243元,增长8.1%。2004年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直接来自五大产业的收入达到2264.9元,占62.1%;增加

351.9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9%。回顾总结近年来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我们深刻认识并体会到,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中必须切实做到:一是必须坚持规划引导。制定符合本地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规划,参加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按照适应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制定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目标,并通过配套完善的政策措施落实下去,这是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二是必须坚持加快科技和体制创新。引导组织龙头企业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应用,并建立健全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这是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三是必须坚持政策扶持。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效益差,必须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特别是资金扶持和金融服务,这是龙头企业发展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四是必须坚持不断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为保证龙头企业获得充足和符合质量标准的批量原料,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必须逐步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接机制,形成松散或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这是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先进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为298家,而我省的潍坊、烟台分别有1054家和874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仅36家,而潍坊、烟台过亿元的分别有109家、101家;带动各类生产基地320万亩,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76万户,而潍坊、烟台产业化生产基地分别达到953万亩、520万亩,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分别达到147万户、201万户。我市的农业龙头企业除了太阳纸业、绿源公司、菱花和雪花等企业规模较大之外,总体上看规模小,水平低,带动力差。象临沂的金罗、烟台的龙大、潍坊的得利斯、寿光蔬菜集团等规模大、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很少。二是农业龙头企业产品链条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从横向看,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足加工业发展的需求;从纵向看,绝大多数龙头企业缺少精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加工增值链条短,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应对国际市场的能力比较弱。在全市298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粮棉油加工型企业132家,占43.6%,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禽、肉、渔、果、菜精深加工企业少,带动力不强。三是农业龙头企业档次低、水平差,市场竞争力弱。我市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和产品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品牌和质量意识不强,企业产品注册商标和取得认证的产品为数不多,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不强。我市的龙头企业,虽然也有一些品牌,但知名度高的少。另外,在产品质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出口。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占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额的比重多年来一直在1/42左右。而我省的潍坊和烟台分别达到8.7亿美元和11.5亿美元。全市298家龙头企业中达到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标准的仅9家,占全省188家的4.8%,而潍坊、烟台分别有30和29家;国家级的仅有菱花味精集团和兖州绿源公司2家,潍坊、烟台分别有6家、5家。四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与农户关系不紧密。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民的关系松散,不同程度地存在产销脱节,没有真正结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合同农业、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仅在种植业、林果业和畜牧业少数产品中实行,且时常发生违约行为,在其它产业产品中刚开始破题,覆盖应用的范围和数量少。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五是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缓慢,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发展缓慢,目前加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仅占全市农户总数的8,而且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没有产权关系的松散型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农产品行业协会较少,现有的行业协会大都带有一些行政色彩,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也制约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三、下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都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幅度地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新阶段、新时期实现农业现代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和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工作措施,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着眼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支持和保障,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把握“三个结合”、加快“五个创新”、实现“六个突破”。一个目标”就是把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三年左右努力,力争实现农业龙头企业大发展、大突破、大提高,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00家以上,争取有更多的企业进入省级、国家级行列,5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优质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销售额有较大幅度增加,70%以上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农民来自产业化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两个重点”就是突出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铺天盖地”扩总量,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顶天立地”上规模,加快龙头企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主要靠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三个结合”一是宏观调控引导与微观放开搞活相结合,逐步建立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二是点上局部突破与面上整体推进相结合,抓好骨干龙头企业、出口创汇重点龙头企业和成长型新建龙头企业发展和局部突破的同时,及时总结推广点上经验和模式,推动面上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三是长远规划与当前工作相结合,着眼长远搞好规划布局,立足当前抓好扶持政策措施落实。“五个创新”即围绕增强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扶持保障制度创新;围绕提升龙头企业产品质量、档次水平,加快科技创新;围绕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和产业化经营方式,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加快营销方式创新;围绕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连接机制,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六个突破”就是按照谋划长远、立足当前的要求,工作中努力实现“六个突破”:(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上实现突破。围绕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带动能力,加快膨胀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按照一手抓量的扩张,一手抓质的提高的要求,“铺天盖地”扩总量,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顶天立地”上规模,不断提升龙头企业档次水平,尽快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要通过扩大开放引进、抢抓项目新上、发展民营经济培植等多种形式发展一批“大高外”龙头项目;通过改制重组、高新技术嫁接改造壮大规模培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对进入全国重点龙头企业行列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做好工作,创造条件,争取上市,加快融资;对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特别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和出口创汇型企业,要加大帮扶力度,组织工作组,研究发展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加强与国内跨国集团的联合与合作,迅速膨胀规模,打造一批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超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力争今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40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5家。对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要搞好引导和扶持,促其尽快上规模上水平。(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建立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投资保障机制上实现突破。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必须尽快构建起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和投资保障机制。一是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二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增加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的投入。市财政将继续安排专项资金,选择扶持100家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重点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对5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出口创汇重点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实际,择优选择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特别是5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各级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性作用,通过贷款贴息、技改扶持、建立经营风险基金等多种方式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逐步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基本建设投资在整个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特别要增加对骨干龙头企业的技改投放。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及其它有关开发项目,实行捆绑使用,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开发、质量标准、检测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组建形式多样的农贷担保机构,加强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三是尽快制定出台关于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重解决当前制约龙头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用人、用水、用电、用地和融资、税费减免等方面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企业真正得到实惠。(三)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在基地建设上实现突破。农业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重点。要按照出口农产品国际标准和国内大城市准入的要求,抓紧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快市、县两级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为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质量提供可靠保证。引导企业积极争取ISO9000以及国际相关组织的质量认证和安全卫生认证,千方百计获得国内各大城市“准入”许可,为产品进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奠定基础。引导群众逐步淘汰分散的种养模式,下大气力抓好标准化种养小区建设,把种养生产向小区集中,不断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四)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上实现突破。当前,龙头企业与农户间普遍缺乏长期稳定、密切相关的利益联结关系,导致企业生产加工没有稳固的原料来源,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而受损失。要引导龙头企业从企业长远战略出发,拿出资金、拿出人员,发展订单农业,建设合同基地,把企业的产品需求与农户的生产经营通过契约合同固定下来,与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关系;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制定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同时,要积极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户与企业间的对接,组织农户按合同生产,并严格监督,有效规避市场经营风险和同行业恶性竞争。(五)加快科技创新,在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实现突破。加大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力度。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龙头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增加科技开发投入,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科技含量,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运用,大力开发优质高效技术、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引进、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农产品。龙头企业要积极参与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建设,使企业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开发中心和推广基地,成为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和主体。要加强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要注重对基地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包括栽培模式、养殖模式,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等。要注重龙头企业职工的培训,造就一支熟悉现代企业生产技术的工人队伍。(六)改革市场营销方式,在市场开拓上实现突破。当前市场约束已成为新阶段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我市农产品销售市场比较单一,绝大多数靠市内国内销售,国际市场份额很少。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展农产品销售空间,尽快形成市场多元化格局。一要巩固提高现有市场,大力开拓新的市场。加快对现有农产品市场的改造,完善功能,提高档次,促其由产地市场向多功能、全方位、国际化的综合市场转变。要积极推行新的营销方式,全方位开通绿色通道,搞好农产品配送,把我市的农产品打入全国大中城市特别是大超市。要认真总结参加农产品展销会的经验,积极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国内大城市召开农产品订货会和推介宣传,扩大市场占有份额。龙头企业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营销手段,大力发展网上交易、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形式,提高企业农产品营销的组织化程度。要积极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根据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研制开发新产品。二要大力发展农民营销队伍。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搞好引导和规范,使农民营销队伍成为搞活流通的生力军,拓宽产品销渠道和空间。

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 第2篇

一是培育发展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为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从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和管理体制创新、择优择强进行贷款贴息、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和产品推介、支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积极申报省和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重点扶持,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647家,比20xx前增加181家,从业人员10.2万人,年销售收入276.6亿元,出口创汇2.46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98家,比20xx年前增加110家,年销售收入192.7亿元。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5000万元以上的58家,过亿元的36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0家,其中省级7家,国家级2家;农贸市场发展到582处,年经营额150亿元;带动和辐射种植基地320万亩,养殖基地4500万头只,带动农户76万户,全市已有4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

二是培植壮大了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的主导产业和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种养产业的培植和生产基地的开发建设。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瓜菜、林果、畜禽、水产品、优质专用粮食、油料、甜叶菊、芦笋、中药材以及劳务经济等10大区域性主导产业格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纵深发展,主导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逐步发展,特别是以绿色无公害瓜菜、苗木花卉、奶牛、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10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3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15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邹城为主的10万亩土豆、150万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主的10万亩甜瓜基地,以任城为主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和以微山为主的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了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3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562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345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539处;林果业建成了10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90万亩干鲜果品基地和23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劳务产业形成了以泗水、梁山、汶上为主的30万人劳动力输出基地。

吕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第3篇

1 吕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1.1 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点工程[1], 吕梁市现有基地县9个, 专业村413个;农业合作社方面, 全市共有专业合作社4245个, 其中种植、养殖业占到80%, 加工、服务业占到20%;示范园区方面, 核桃示范园3万亩, 马铃薯、设施蔬菜、小杂粮各2万亩, 特色藏香猪超过1000头。

1.2 加工企业发展迅速

截止到2014年, 吕梁市的龙头企业数量达到500户, 农产品的加工量超过150万吨, 平均转化率超过40%, 年销售收入近70亿元, 带动农户户均收入增加2000元。

1.3 销售网络初步形成

区别于传统农业, 农业产业化具有区域化、规模化、市场化等主要特点, 基地和加工企业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最终都是要经过市场进入到消费者手中, 所以高效的销售渠道建设对农业产业化得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吕梁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 以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 以批发市场为中转站, 以农贸市场为最终消费站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产品销售网络。

2 吕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化观念落后

吕梁市在2013年就开始施行“8+2农业产业化振兴三年计划”了, 但是到目前产业化的观念并没有落实到每个人。对于部分的基层领导, 他们思想不够坚定, 没有长远的规划, 不能深刻的意识到农业产业化是促进“三农”发展的重要途径, 不能真正明白煤炭开采再多, 工业再发展, 贫困的现实并没有得到改变[2]。对于农户, 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意识仍占主导地位, 不愿投资、怕承担风险、担心土地变少是农民参加基地、园区生产建设积极性不高的最主要原因。

2.2 生产效益水平低

虽然近些年吕梁市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数目不断增多, 但是农产品的种类少, 产量低, 管理水平落后, 效益自然不高。例如:吕梁市拥有全国最大的红枣产区, 但是红枣的亩产量却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加之疏于管理, 红枣的品质也不高, 虫枣、烂枣比比皆是, 每年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2.3 加工企业发展不协调

小企业多、大企业少, 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生产经营比较分散, 资金投资有限[3], 往往会造成企业没有能力掌握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去从事农产品的加工。所以造成的结果是吕梁市现在的农产品加工品多为初级加工品, 深加工品数目较少。

2.4 品牌影响力低

企业不够重视特色品牌的创立与宣传, 现在虽有众多枣类、核桃、小杂粮等产品的品牌, 但仅限于本区域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区域外就鲜为人知了, 最有名的“汾州核桃”近些在其他区域核桃品牌的竞争下, 销售量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3 吕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想

3.1 转变观念、坚定决心

首先是提高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基层农业服务组织人员的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视程度, 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对基地、园区的资金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互惠互利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 加强与农业高效和农科院的有效连接;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 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法规与农业补贴。其次, 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进程中, 集中种植、养殖实现区域、集约、规模化生产, 保证农民的实际收益。

3.2 加强管理、努力创新

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的管理, 生产基地需要科学专业的管理来保证农产品优质高产, 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需要合理化的管理来保证农户最大的利益, 龙头企业需要先进标准的管理来保证加工品绿色健康[4], 运输部门、销售部门需要严格标准管理来保证待销售品保质新鲜。

实现农业产业化更离不开技术创新, 创新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们不但要鼓励农民、企业员工自主创新, 优化分配, 同时还要积极学习其他先进地区的技术, 来满足自身的生产发展。

3.3 建设品牌、完善服务

加强带动力强的大品牌建设, 创立属于自己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严格遵守国际化的质量标准, 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绿色、安全、健康, 积极利用现代媒体做好品牌宣传, 使吕梁的农产品从特色走向品牌, 在国内、国际农产品竞争市场中能走出本市, 走向全国, 享誉世界。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5]。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涉农企业共同合作, 合理分配职能, 保证产业化进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学鹏, 卢平.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7-11.

[2]马海霞.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3]李玉晶.析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J].经纪人学报, 2006, 2 (3) :118-120.

[4]罗宇.科学创新形势下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南方农机, 2015, 46 (1) :25-26.

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 第4篇

【关键词】中卫市;农业;特色产业

1 当前中卫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1.1 规模效益稳步提升

枸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全市新增枸杞面积2667hm2,累计达到23800hm2,其中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6933hm2,有机枸杞出口原料生产基地2000hm2,开发出六大类十几种精深产品,培育出了“宁夏红”、“早康”、“杞芽”等一批知名品牌。硒砂瓜产业产销两旺。新增压砂地3867hm2,累计达到72000hm2,种植71333hm2,产销形势喜人。设施蔬菜产业扩规增效明显,全市新增设施蔬菜种植面积2000hm2,累计达到15900hm2。沙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新建沙漠大拱棚及适沙作物53hm2,生产上市蔬菜7500多吨,产值3000多万元。林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新增生态经济林12440hm2,栽植各类苗木1329.33万株,经果林总面积累计达到75961hm2。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市养殖业经受了疫病及市场行情波动的考验,在困境中稳步发展,鸡、猪、牛饲养量分别达到604万只、63万头和19.2万头。马铃薯产业长足发展。海原县今年种植马铃薯67333hm2,建成马铃薯原种繁育生产基地80hm2,一级种薯生产基地667hm2,由于今年墒情好,长势好于往年。

1.2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为山区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建设以节水滴灌、覆膜种植、增施有机肥等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示范区及景观带10处,9667hm2。二是设施温棚由单一种菜向多元种植转变。充分利用全市13333hm2设施农业基础,抓住种植结构、茬口安排、种苗培育、定植时间、棚内管理、保温增温等措施的示范引导,有效促进了日光温室节本增效综合配套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三是稻田养蟹改变了传统的种养模式。全市稻田养蟹示范推广面积万余亩,其中成蟹养殖面积533多公顷,大眼幼体培育扣蟹试验示范200hm2。

1.3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有了新进展

通过实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联结科技示范户,聘请专家研究筛选主推品种21个,主推技术15项,示范基地7个。建立了“114农业查询数据库”,开通了“12316农业专家服务热线”和“宁夏中卫农业信息网”,实现了农户、农技人员、农业专家三方通话功能。

1.4 品牌营销初见成效

市县两级政府认真落实自治区加快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协调引进、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新上技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7家,全市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89家。新发展培育流通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协会23个,组织销售农副产品4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35亿元。流转土地6667余公顷,涉及农户26942户,建立世博会订单农产品采购基地767hm2(硒砂瓜667hm2,蔬菜100hm2)。中宁县抢抓自治区十大专业化市场建设的机遇,投资4.8亿元,启动建设了占地87公顷有余的滨河中宁枸杞市场和枸杞商业一条街。海原县筹措资金720万元,建成高崖瓜果蔬菜批发市场。

2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2.1 认识还不够一致,措施还不够有力

市县两级政府抓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措施还不硬,领导精力还不够集中,沉下去对农业后续产业的发展调查研究不够,乡镇缺乏进一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资金和技术人才,存在着产业有特色但优势还不够显著的情况。

2.2 设施农业种植模式单一,整体效益还不高

尽管设施农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但产品总量和经济效益还不高,加之设施逐年老化,技术更新缓慢,品种单一,搭配不合理,重茬种植,导致病虫害和死苗现象比较严重;第一代温室大棚效益萎缩、空棚率高,亟待改造。

2.3 科技服务滞后,种子工程进展缓慢

由于缺乏资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不够,大产业与小科技的矛盾比较突出,加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人员老化、科技培训面窄、技术服务还不够到位,示范带动作用不够明显。

2.4 品牌保护意识不强,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高

特色农产品品牌保护力度不够,生产者和经营者维权意识不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

3 做大做强我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几点建议

3.1 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形成强势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合力

市县两级政府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市委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坚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坚持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工作措施不放松。要牢固地树立抓现代农业必须抓龙头企业、抓龙头企业必须抓招商引资的观念,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园艺尖端技术、设施设备和先进生产经营模式落户我市。要认真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地研究,加大扶持力度。要坚持抓市场、抓龙头、抓基地建设,走产业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路子,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升级,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效益。

3.2 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特色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市县两级政府要在抓好新兴产业的同时,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依托村级组织,大力推广“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土地经营权流转运作模式,打造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把产业链条延伸到土地,带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建设露地外销蔬菜生产基地,引导农民走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的路子,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规划关于西北地区要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建设一批节水农业示范区的要求,积极开发建设沿“两线四片”33333hm2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要鼓励发展沙生产业,立足我市近6667hm2宜渔水域和低洼盐碱地资源,大力发展适水产业。

3.3 强化科技引领,不断提高提质增效工作水平

一是突出示范。市县两级政府要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密集科学技术、提升引领功能,引进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机具、新模式,加大投入,加快推进。要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苗公司为抓手,高标准地建设集种苗(畜)供应、规范化技术服务、统一品牌销售,新技术新设施应用示范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使其成为我市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样板。二是突出科技。要按照“一个基地,一支队伍,一名首席专家”的要求,加大农业科技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和网络,抓好新型农民培训、产业增收和科技服务等关键环节,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信息服务,实现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升级。三是突出创新。要实行多渠道投资、多元化合作、多形式经营、多主体共享的基地创建和运营新机制,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科研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积极投身示范基地创建,积极推动土地流转等各项改革,不断提高基地运行质量。要下决心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水平。

3.4 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充分发挥合作流通组织的带动作用

xx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第5篇

我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家,其中国家级***家,省级***家、市级***家、县级***家,重点产业有木业加工、面粉加工、茶叶生产及加工、食用菌种植及加工等,拥有大亚圣象、花王园艺***家主板上市公司(均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018年农业龙头企业职工总数***万人,固定资产总额***亿元,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润***亿元,上交税金***亿元,出口创汇***万美元。丹阳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为我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我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普遍注重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大科技创新,加快新品开发,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促进了产品的优化升级。2018年我市***家农业龙头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亿元,同比增加***%,在***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都建有自己的研发中心。

二是推进企业品牌建设。

全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认证的“三品”总数达***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个、绿色食品***个、有机食品***个。在品牌建设上,以农业标准化为抓手,多家龙头企业先后制定农业标准或操作规程***多个,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个。拥有XX地板、XX面粉、XX香醋等***个中国名牌产品,XX面粉、XX面粉、XX面粉、XXX等***个名牌产品。***家企业通过ISO9000、ISO2000、HACCP、GAP等质量标准体系认证。

三是完善与农户的链接机制。

在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的同时,各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和采取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合同契约、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二次分配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保障农民的利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了农户和龙头企业的双赢。目前,全市***家农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参与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省内外农户达***万户比2017年增加***万户,带动农户户均增收***余元。联结、带动省内外各类基地工***万亩,比2017年增加***万亩,其中由企业自建或共建的示范基地达***万亩。

二、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小。***家农业龙头企业中,资产过亿的只有***家,固定资产过亿元的只有***家,销售过亿元的有***家,其中销售在5-10亿元的有***家,销售超10亿元的仅***家。

2.企业科技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仅限于简单的初级加工,平均销售利润率仅***%。

3.产品档次低。具有较高档次的加工农产品较少,大多数加工产品仍为粗、浅加工的“大路货”,能在国内、省内打响的品牌不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有的还处于家族式管理,基本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企业融资困难。根据对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的初步调查,目前预计需求资金***亿元左右。目前承诺对农业企业扶持的金融机构较多,但实际操作时很困难,要求高,资金难落实。农业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流动资金需求多、效益低等特点,希望金融部门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提高效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面粉加工、稻米加工、木业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链,通过举办稻米节、茶叶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为载体,打造HL山村、JL村、ZL村、XF村等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大力发展“三产”体验农业、观光农业。

2.积极推介农业产业化成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相关的展示展销活动,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知名度。做大“XXX”茶叶、“XXX”大米、“XXX”配方面粉、“XXX”香醋等农产品品牌,充分利用了我市历史、文化、旅游的资源,把地方特色注入到品牌建设之中,既提升品牌的文化品位,又扩大农产品加工品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3.加快推进省级平台建设。依托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出口农产品(粮食加工)示范园区以及L、K两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管理水平,推进我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提升农产品品质。围绕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五个环节,对农业“三品一标”生产基地的农资投入品,实行了严格监管制度,对农产品生产关口,落实了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同时,对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行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

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 第6篇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经营组织带动农民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在我市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分工分业的形成,为使农村分散经营的千家万户与大市场衔接,生产、加工、销售连为一体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市上下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来抓,通过政策扶持、内引外联、招商引资、优化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起到了积极作用,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

1、各类龙头企业和经营组织不断增加。龙头企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近年来,市、县、乡各级组织始终把促进龙头企业和经营组织的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突破口来抓,使龙头企业和各类经营组织得到了长足发展。据调查统计,截止2003年底,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经营组织已发展到347个,其中重点龙头加工企业发展到了55个,占农产品加工企业252个的21.8%(种子生产加工龙头企业15家,占加工龙头企业的27.2%;粮食加工企业3家,占5.4%;棉花加工企业1家,占1.8%;蔬菜加工企业21家,占34.1%;啤酒原料加工企业9家,占16.3%;肉类加工企业1家,占1.8%;乳品加工企业4家,占7.2%;草产品加工企业2家,占3.6%;其它龙头企业1家,占1.8%);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85个,专业批发市场10个;经纪人和专业大户1000多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经营组织出现了多样化、大发展的趋势。

上一篇:女生写给男生的表白信下一篇:定稿 一年级1班变革家长会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