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2024-07-06

胶州市教育科研工作计划(精选8篇)

胶州市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第1篇

2011年胶州市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2011年胶州市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国家、山东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国家、省‚改革纲要‛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工作,牢固树立‚真情奉献教育,打造科研品牌‛的意识,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性作用,面向实际、开拓创新、突出实效,以扎实高效的工作业绩进一步扩大教育科研在兴教、强校、塑师方面的影响力,为推进我市教育内涵发展和学校特色办学做出新的贡献。

1.组织‚十一五‛立项课题结题验收工作。全面完成市级以上‚十一五‛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十一五‛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选活动,适时出台激励政策,并积极争取青岛市教育局‚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专著出版和成果奖励基金‛,推出一批有代表性、有影响的课题研究成果,并以《胶州教育》特刊形式编辑一期‚胶州市‘十一五’课题研究优秀成果集‛。

2.做好十二五课题的申报工作。搞好分类指导,设立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规划课题,倡导一线教师聚焦教育教学实践开展小课题研究。适时对立项课题负责人进行培训,提高研究质量。编制‚十二五‛课题规划指南,加强教育科研宏观引领,增强教育科研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以主导性课题作引领,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帮助学校明确学校发展主题和方向,加大学校主导性课题的建构和研究力度,发挥好教育科研的引导性、探究性和实践性,集中群体智慧,协力攻关,努力培植特色品牌学校。4.召开胶州市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表彰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同时举办‚胶州市教育科研走进胶莱‛活动。

5.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重点引导镇处、学校建立起两级教育科研水平自评体系。倡导镇处、学校建立教育科研年会制度,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科研运行机制。学校教科室要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6.积极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适时通过举行胶州市‚优秀科研成果推介会‛、主题现场会、课题研究观摩课等形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

7.积极参与‚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阅读实践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市每位中小学教师精读教育名著60本;每年推荐古今中外人文、科学与教育经典著作100册(种),以教育装备的形式配备到全市各中小学图书室,供全市中小学教师结合实际选读。各单位要以此为契机做好‚十二五‛教师读书计划,将阅读教育经典与反思教育实践、研究教育问题、探索教育创新、提升育人质量紧密结合;将教师经典阅读与指导学生读好书、引导学生爱读书紧密结合,将经典阅读与‚四声一影‛活动和胶州秧歌等历史文化遗产进校园紧密结合,着力打造学习型、研究性、专家型教师团队和书香浓郁、特色鲜明的‚书香校园‛。

8.加强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要充分认识教育科研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使校本研究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常态。要引导和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让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研究条件,为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科研的全面普及搭建更为宽广的平台。

9.开展胶州市‚教育科研伴我成长——名师行‛活动。发挥好胶州市教育名师的带领作用,通过走访学校、巡回报告、‚一对一带徒‛等形式,以他们投入教育科研的成长经历、人生感悟等,启迪、指导、激励教师们快速成长。

10.办好《胶州教育》,秉持‚坚持指导、注重实用、提高学术、增强服务‛的办刊原则,在自然采稿基础上,加大深入基层组稿的力度,为学校经验交流,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优质平台。

附: 教科所2011年工作主要活动安排 一月份

1.制定下发《胶州市2011年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2.编制《胶州市2011年教育科研课题发展计划》 3.汇集2010年全市教育科研评估材料 二月份

1.对2010年立项课题进行成果鉴定

2.组织评选“2009-2010年度胶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及优秀成果” 三月份

筹备胶州市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年会 四月份

1.召开胶州市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胶州市教育科研走进胶莱现场会”

2.组织首届“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演讲会

五月份

1.组织参加青岛市立项课题负责人培训会 2.组织教师参加省教科所论文评选活动 六月份

1.开展胶州市“教育科研伴我成长名师行”活动

2.组织教师参加青岛市教科所论文评选活动 七月份

1.组织2011年胶州市“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2.各单位进行教育科研半年工作总结 八月份

参加省、市教科所举办的各种教育科研培训班和学术交流活动

九月份

全市立项课题中期指导检查

十月份

1.继续立项课题中期指导检查 2.组织专题研讨会

十一月份

1.开展“教育科研面对面活动” 十二月份 1.胶州市教育科研年度评估

2.组织2010-2011年度“胶州市教育创新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

3.组织各单位报送《2012年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申请书》和《2011年立项课题成果鉴定》等材料

4.进行全市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全年编辑《胶州教育》6期,每双月底发行。

2011年1月11日

胶州市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第2篇

一、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

(一)学前教育发展良好

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制定了我市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2011年新增瑶安乡中心幼儿园和保安中心幼儿园2所,目前,全市幼儿园已达到46所,全市11个乡镇已设立中心幼儿园;3至5岁学龄人口12570人,3至5岁在园(班)10747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5%。此外,争取了三所幼儿园列入省规划建设25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项目。

(二)巩固普高成果,完成招(送)生任务

去年,我市提前一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为了巩固普高成果,完成清远市下达2011年的招生任务,我们加强了高中阶段招生宣传和督查工作,成立连州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2011年连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把招(送)生任务分解到各高中和初级中学。指导、协助普通高中、中职、技工学校开展春、秋季招生宣传工作,指导初级中学做好防流控辍工作,使各学校想方设法挖掘输送生源,确保了在清远市要求录入省招生平台的时间内完成送(招)任务。完成了清远市下达我市2010—2011学年度的招生任务,2011年我市初三毕业生5604

人,清远市下达我市招生任务6020人,经过大家的努力,已上了省高中阶段招生平台达到6146人,完成招生任务的102.1%。

(三)规范化学校创建力度进一步加大

我市创建规范化学校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切实把创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确保创建工作取得了实效。目前,我市已有规范化学校24所,今年规划创建的11所规范化学校中已有7所通过初步验收,其余4所学校确保在2012年初通过验收,并力争在2013年全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90%。

(四)资源整合进展顺利

今年,市区义务阶段学校资源整合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投资一亿多元、占地面积150亩、可容纳5000多学生就读的新北山中学顺利投入使用。连州镇中心小学、二小、五小和七小搬迁到原北山中学校区改建的新中心小学办学,实验小学搬迁到原连州镇中心小学办学,在城西新办了一所较高标准的优质小学。

(五)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市政府每年划拨60万元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共培训各类教师3572人次,使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继续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和特殊岗位津贴方案,通过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特困教职工福利和补贴,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设法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有效地留住和引进优秀骨干教师,使其更好地为我市教育事业服务。目前,通过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等措施,我市教师学历达标

率有较明显提高,小学教师大专率为78.5%,初中教师本科率为65.2%,高中教师本科率为93.4%。

(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为了深化新课程改革,认真落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思想,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立足点,推进课程管理、开齐开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全员参与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各学校各学科开展系列性研讨等活动。不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有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一年来,学生获国家奖35人次,获省级奖56人次,获地级市奖的有127人次;182位老师论文获地市级以上奖。

2011年连州市参加高考考生2673人,重点本科上线85人;普通本科以上上线852人,比去年增加81人。第三批专科A线以上入线1425人;第三批专科B线以上入线1962人。

(七)校安工程进展良好

我市校安工程规划新建16栋(含构筑物)、加固19栋校舍已全部开工,合计建筑面积54599平方米,开工率达到100%,截止目前,我市校安工程已竣工面积共计47299平方米,在建的卫职校北校区学生饭堂(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即将竣工验收。按照工程进度,今年我市能按时完成规划新建、加固的校安工程项目建设,迎接省市验收。

(八)安全工作成效明显

始终把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紧抓好,校舍安全工程进展良好,进一步规范学校的管理,建立安全组织网络,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安全基础设

施,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并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特别是通过不断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消防和交通安全意识。各校结合新颁布实施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在全系统开展了“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系列活动,有23所学校安装了安全监控器,建立健全各类安全应急预案,一年来全市学校在校外或校内没有发生一宗安全责任事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既有令人欣慰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负债较重,学校发展困难;二是防流控缀工作有待加强;三是师资队伍学科结构仍欠合理,学科专业不配套。对于存在的问题,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研究解决。

三、2012工作计划和措施

2012年,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工作,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巩固和深化普高工作成果,全力提升教育的社会满意度,继续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一是在市委、市政府重视、关心和支持教育发展的同时,加大教育资金投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二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协调,通过主动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三是要积极争取港澳同胞、社会友人捐资助学的扶持,大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在加快市区学校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加大对乡镇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力度,每个乡镇办好一所中学、一所中心小学,提高办

学水平,以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三)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推行绩效工资和实施校长招聘制和教师聘任制,加快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方面通过提高校长和教师的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留住优秀人才和骨干教师;另一方面,实行优胜劣汰,增强校长和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活力和动力。

(四)加快创建教育强市和建设规范化学校步伐。加强教育创强工作的指导和督导,做好创建教育强市的规划和指导,加快创建教育强市的工作步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和学校对创建教育强市和建设规范化学校的认识,增强发展优质教育的意识。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的督导,加快建设步伐。2012年,规划5所中小学校创建清远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

(五)巩固普高成果,做好高中阶段学校秋招、中职春季招生工作,继续加大指导和协助中职、技工学校开展春季招生宣传工作力度;协助高中阶段学校做好困难学生的捐资助学工作,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继续升学;协助连州中学做好省提升100所普通高中办学水平项目的建设。

(六)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学前教育的精神,认真实施我市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使我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清远市中上水平。加快规范化中心幼儿园项目建设步伐,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建设项目。

(七)加大对校车安全管理力度。一是严厉责任追究制;二是对出现两次以上严重超载的校车,除交警部门经济处罚外,教育局将此情况列入幼儿园年度办学评估内容,视情节轻重作年检不合格或停止招生处理;三建议和争取上级执法部门,加大对幼儿上下学的接送校车道路交通安全的督查力度,发现非法营运车辆、超载校车从严从重处罚。

胶州市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第3篇

衢州市在教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全市形成了良好教科研氛围、建立起课题层级网络、重视教科研实验基地建设、研究内容广泛而深入, 切实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服务;在教科研工作面临的三个问题:一是课题研究存在着不平衡现象, 二是部分研究成果应用不明显, 三是科研团队的合力有待增强。为了更好地发挥教科研的作用, 教育局吕汶副局长提出了四点建议:认清形势, 制定好教科研发展计划;勇于探索, 改进课题过程管理方式;认真研究, 保证科研成果真实有效;加强合作, 体现科研团队凝聚力。

会上, 衢州学院科研处长吴锡标教授作了《课题研究的创新性与规范性》的专题讲座。教育科研目的要明确, 动机要端正, 工作要踏实, 方法要科学, 数据要准确, 结论要可靠, 要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强调创新性是课题研究的灵魂, 规范性是课题研究的基础, 就课题研究中的创新性和规范性做了详细的介绍。

胶州市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第4篇

一、试题总体评价

泰州市今年中考方案进一步强化对初中毕业生素质教育的考查力度,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增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今年英语科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1.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

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试题的编写突出了语言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单项选择和词汇题部分,多在试题中设置一定语境,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以基础题为主。但在设题时又有一定的能力要求,做到“降低难度”和“能力要求”相结合,活而不难,避免了“傻瓜题”,也杜绝了偏题、怪题、难题、繁题。基础题紧扣教材,例如:词形变化第6题When youtraveling,you’dbetter take a map with you(you),这一题很简单,但是据去年教毕业班的顾小燕老师说,这道题很多好学生一考完都询问老师,不敢相信仍然填you,我想这跟我们平时的试题难度以及老师的教授有关系,我们平时的基础题挖得很深,词形变化一般要变化两次,难度大时要变化三次,所以我想我们平时出卷的时候要把握基础题的难度。

2.重视相关性和均衡性

全卷所有考查知识與《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材和《2010年泰州市中考方案》密切相关,考点均衡分布在初中教材7A-9B范围内,使知识的落点全在课内。如,书面表达题第1段要求涉及的“人的性格”话题与8 A第一单元内容相关,第二段涉及的“慈善义演”的话题与8 B第四单元内容有关,写作内容可从Task板块的训练得到启示。这种命题意图是促使偏重知识板块、忽略能力培养的教师从中纠正偏差,重视教材,以起到良好的教学导向作用。

3.坚持综合性和探究性

英语试卷从“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语篇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注重试题的综合性,就是引导学生关注对所学知识适当的重组和整合,考查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本试卷有八个语篇,从词汇、语法、语用、主旨、大意、推理、猜词等诸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

试题的命制既要减少对学生写作内容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可发挥的空间,体现了控制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同时还要注重基础,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发挥,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适当增加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目的是培养创新意识和语言实践能力,对初中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学生进入高中后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衔接。

4.注意多样性和全面性

本试卷对初中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通过不同题型作了合理分配,保证了试卷能覆盖六册教材中的主要知识,如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冠词、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交际用语等主干知识。

5.确保科学性和严谨性

在命题过程中,从多方面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例如:英语表达的地道性、表达方式是否在初中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涉及的话题与知识是否在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之内等。

6.追求衔接性和发展性

试卷意在通过检查初中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能力意识、语篇意识、文化意识、交际意识和创新意识,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体现试卷“衔接高中”的功能。

在书面表达题的写作要求上,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有了更为明确的分级要求,旨在鼓励中下生、促进中上生,为他们各自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特别是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能在高一阶段很快适应高中学习乃至高考的要求。

二、2011年试题点评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没有单纯的考查语法,而是把零碎的语法知识放人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找准了知识与技能结合的切入点,考查学生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共15个小题,第1小题考的是冠词的用法,第2小题考的是介词的用法……第7小题考的是打电话情景应答,第8小题考的是would rather do sth和比较级的用法,第9小题考的是动词短语的用法,第十题考的是给出建议的用法,11小题考的是动词时态,12小题是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用法,13小题考的是现在完成时,14小题考对祈使句的回答,十五小题考的询问路的提问。

2.完形填空

此题在设计上选择了一个故事,由故事引出的人生哲理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严密的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而且文中几乎没有生词,四个备选答案词性又一致。所以今年的完形填空难度适中。

3.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今年的试题涉及了:A篇: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简介以及风俗习惯。B篇:介绍“中国第一善”陈光标的故事。c篇:有关按次序排队的文章。D篇:关于禁止吸烟的科普文章。从选材上看,所选阅读材料本身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能让学生在在阅读和答题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试题设计来看,四篇文章难度都不大。阅读理解中,有直接获取信息的客观题,也有理解主旨,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的主观酲,试题的设计能够有效的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阅读表达

阅读表达题,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绿色圣诞节的新理念。本卷的任务型阅读,考查了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能够考查出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5.词汇运用

总体难度一般,但本题中的第6易错。此词仍然写括号里的词。如果平时教师没有提醒学生词形变化可以写给出的词,学生要得满分是很难的。所以平时练习时一定要全面要把知识点交代清楚。让学生胸有成竹地面对任何题目。

6.短文填空

本题文章内容侧重考查学生学好英语的方法。文章篇幅不长,生词不多,考点主要设在词语搭配及语法知识的应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上,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7.书面表达

今年的书面表达题非常有创意,它突出“用英语做事情”的思想。本着所有学生有话可说,并为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发挥空间的原则。我市今年中考书面表达题,设计匠心独出,层次分明突出,是个亮点。试题的命制减少了对学生写作内容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足够发挥空间,体现了控制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今年的试题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中求发展”的命题思路,从整套试卷来看,是能体现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理念的。试题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梯度,有层次。有节奏。文章选材体裁多样,题材丰富,体现了英语作为语言学科的特点;试题综合性强,语义明确、干扰项设计合理,所设问题精炼、明确,不人为设置障碍,对今后初中英语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作为一个在工作岗位上摸索的新同志,以后要以中考考点作为指挥棒,严格规范自己的教学,为学生打好基础,为学生的中考做好知识储备。

郑州市教育局2011年工作总结 第5篇

2011年,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立足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采取多种措施,有力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全市注册幼儿园在园幼儿超过20万人,城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68.3%。义务教育在校生接近90万人,其中非户籍学生达15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近100%。高中阶段在校生接近50万人,其中中职学校在校生达30万人,高中段入学率达86%。

在具体工作中,2011年我们集中组织开展了5项政策研究、10个实验项目和14个专项工程,全部实现了“政策项目务必创新、实验项目务必突破、工程项目务必完成”的预期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

(一)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顺利启动,目标任务提前完成。投资5.16亿元,通过74个项目的具体实施,实际增加优质学位2.09万个,比原计划多增加6900个,其中:高中学位4800个,初中学位6800个,小学学位9300个。

(二)学前教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幼儿教育资源空前增加。全市幼儿园建设项目实际开工119个,超额完成22个,预计增加教学班1341个,新增学位4万个;全市共有600所幼儿园在不同起点上实现了升级达标。

(三)中小学规划和基本建设持续加强,新建、改扩建项目超额完成。市区实际开工中小学新建、改扩建项目33个,超额完成8个,预计增加小学教学班792个、初中教学班238个,新增学位4.7万个以上;全市校安工程加固校舍3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3万平方米指标。

(四)中小学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全部完工,郑州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新阶段。完成投资1.95亿元,在六县(市)、三区926所学校、11365个班级建成并开通站点,加装录播系统98套。至此,全市中小学班级“班班通”设施实现了全覆盖。

(五)教育改革创新机制日渐明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平台正在形成。覆盖城区84所学校的13个学区迈入实体化运作阶段,10个运作成功案例得到及时总结和推广,推动了优质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的均衡发展;选派了32名校级干部到县区学校交流任职、721名教师下乡支教,市直与县区73所学校成功结对,推动了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运作4所优质高中确定入驻宜居教育城、7所职业学校入驻宜居职教城,推动了学校资源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均衡发展。

(六)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一批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影响全国。以道德课堂构建为主线,总结培育出了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六大模式,已在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城区

100%的中小学校、县(市)区50%的农村中小学建立心理咨询室。在4所普通高中设立了创新实验班。全市高考统招录取率达76.5%,其中一本上线人数5284人,比去年增加10%。

(七)职业教育产业人才培养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初步建立。全市新增职业教育校企订单培养合作单位50个,新增校企合作单位10个,订单培养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达到40%。市属高校重点加强了13个示范专业、5个实验室、8个精品课程建设。继续实施郑州户籍中职生免学费政策,市财政投入免学费专项资金3045.5万元,受益学生达16804 人。

(八)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得以整体推进,培养和管理机制实现新突破。204名学校首席教师、500名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105名名师和10名郑州市杰出教师参加了美国哈佛大学课程培训。全市首批挂牌设立了23个校长工作室、50个名师工作室和25个名师网络工作室。首批双语教师90人即将分批赴澳大利亚培训。对直属学校新进教师开始实行市聘、局聘、校聘三级聘用制度。对优秀民办学校开始选派不低于学校专任教师队伍2%的在编教师。

胶州市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第6篇

各县(区)党委组织部、编办、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团委,市直各学校: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扎实做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根据《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2010-2015年)》《山东省学校德育与学风建设计划(2011-2015年)》《滨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市教育局等7部门研究制定了《滨州市素质教育推进计划(2011-2015年)》,现印发给你们,希望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切实推进全市基础教育工作科学发展。

中共滨州市委

滨州市机构编制 组织部

委员会办公室

滨州市教育局

滨州市财政局

滨州市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局

滨州市文化广电

共青团

新闻出版局

滨州市委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滨州市素质教育推进计划

(2011-2015年)

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2011-2015)》《山东省学校德育与学风建设计划(2011-2015年)》精神,结合我市基础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战略主题,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通过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革中小学考试评价和中等学校招生制度、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保障制度等措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改革目标

到2015年,义务教育更高水平普及,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到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普及,毛入学率达到97%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所有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其中所有普通高中、50%初中、30%小学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要求;70%以上中小学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要求。基本形成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基本建立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评价导向机制,基本建立保障素质教育实施的政策保障机制,基本形成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的素质教育推进合力和优良环境,基本形成具有滨州特色的素质教育工作机制和推进模式。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及方法、师资水平、教育设施、教育公平等方面初步实现现代化。

三、工作原则

要突出战略主题的原则,坚持把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之中。

要突出德育为先的原则,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把德育工作当作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来抓。

要突出能力为重的原则,通过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突出全面发展的原则,教育工作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工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1.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在严格规范学校节假日、作息时间的同时,着力解决中小学课程开设不全、考试次数过多、文体活动偏少、作业量过大、统一征订教辅资料等突出问题。强化对高考补习学校及民办学校的监管,到2012年秋季公办高考补习学校全部退出。加大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着力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保护学生视力,保证学生睡眠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和问责制度,把学生课业负担作为社情民意调查的重要内容,委托统计机构进行科学的调查统计,并定期向社会发布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监测公告。

2.完善规范办学行为监管机制。完善素质教育督导责任区制度,建立随机督导制度,构建全方位、经常化的规范办学督查机制。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在辖区主流媒体公布随机督导结果,并将其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巩固提高和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作为表彰奖励、行风评议的重要依据。完善违规办学投诉挂牌督办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投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3.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加强全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每年对中小学生的公民素质、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学业水平和学习素养、艺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影响学生发展的环境等进行深度监测分析,定期向社会发布监测公报,推动形成对中小学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研究、分析与反馈系统。

4.完善教育行政问责制度。对违规学校,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责令整改、通报批评、撤销先进称号、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等惩处,并追究学校负责人的责任。对出现严重违规办学被给予通报批评以上惩处的普通高中学校,取消下一高校自主招生推荐资格和省级优秀学生推荐资格,调减直至取消其省级三好学生及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的推荐计划。对出现多次严重违规办学行为的县(区),撤销其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以上授予的教育荣誉称号,同时,追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的责任,直至追究当地党政负责人的责任。对违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坚决予以取缔。把禁止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习纳入教师考核和学校聘用合同管理,实行教师考核有偿补习“一票否决制”;对从事各种有偿补习活动或者动员、组织学生接受有偿补习的在职教师,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情节严重者予以解聘;对出现较多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习的学校,严肃追究学校负责人的责任。

(二)坚持育人为本,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中小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等德育类课程。同时,开设省里统一开发建设的《传统文化》《人生规划》《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四门地方课程和时事教育课程,逐步完善新的德育课程体系。强化各类学科的德育功能,认真落实各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任课教师要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的全过程。探索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理性发展。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上。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关注生命意识,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2.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德育管理干部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管理队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班主任的选拔、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建立班主任工作评比和表彰制度,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班主任工作待遇,把班主任工作年限和业绩纳入教师评聘职称和评优树先的量化中。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加强学校团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作用,把团队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学生群团组织开展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评价能力。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并作为考核学校校长的重要内容。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校外辅导员制度和队伍建设,聘请“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各有关方面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志愿辅导员,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成效。

3.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的集中体现。要重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教育方针和新课程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在规范办学、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开发特色课程,创建特色学校,营造文化氛围,形成独特、稳定、鲜明的办学风格。要扎实开展以校风、教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征集和创建校训、校风、学风、教风、校旗、校徽、校歌,创立校刊、校报,建立校史陈列室、德育展室,开辟校园文化长廊等,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增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切实加强以各类主题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文艺体育活动和庆典纪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把校园绿化、美化、亮化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要更加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逐步提高校园绿化美化的档次和水平。积极开展“文明班级” “文明宿舍”和“文明学校”等创建活动,使学校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要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如黑板报、壁报、橱窗、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等,有计划地利用这些固定阵地开展教育活动。

4.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网络。密切配合社区文明建设,创建由学校主导,家长、社区主动参与的新型德育协作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以及学校开放日、校长信箱、家访、书信、网络等多种方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择业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残障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教育,保障他们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权利,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中小学生必修内容,列入教育教学计划,保证实践活动时间初中生每年20天、高中生每年30天。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民主法治、国防安全、环境保护及预防毒品、艾滋病等方面的教育。完善学校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体系,做好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矫治和转化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对歌舞厅、游戏机房、网吧等娱乐场所和书籍、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的监督与管理,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建立和完善德育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标准和可操作性的评估办法。改革和完善考核制度,发挥德育评价对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的自由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对学校德育、校风和学风的评估办法。学校制定对班风和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完善学生的成长记录,做好品德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探索制定客观的德育量化标准,建立学生奖惩情况、思想道德表现等方面的档案。通过把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家长、社会评议结合的办法,增强德育评估的透明度,防止片面性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努力做到客观公正。

6.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行动”,把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日常运转、维护和开展公益性活动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到2015年,每个县(区)都要建设至少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因地制宜建立农林实践基地。各类青少年宫、青少年学生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对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维护予以扶持。建立校外实践教育社会义务制度,政府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要承担学生参观学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责任。

(三)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力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1.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严禁任何地方和学校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确保学生有足够时间用于发展个性特长和体育锻炼。加大投入,配齐师资和设施,提供条件,切实开好音乐、体育、美术及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加强地方课程建设,切实开好《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规划》等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强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地方课程体系。指导中小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科学设计学校课程与实施方案。完善课程教材三级管理体制,构建体系完备、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适应性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引领。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对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研究,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出台的教学指导意见,适当降低课程教学难度,减少教学内容。在初中阶段探索开设综合学科。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认真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环境。

3.着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动普通高中在开齐开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大力推进“选课制”“走班制”,尽快全面实现“选课走班”教学。普通高中不得对2011年以后入学的高中生进行文理分科。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出台的特色高中建设方案,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核心,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办学。实施“高等学校与特色高中联合育人计划”,推动高校与特色高中通过联合开发课程、学术资源向高中生开放、高中生参与高校科学实验及课题研究等方式,对有特殊才能的高中生进行联合培养。明确政府职责,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动地方化解普通高中债务。严格控制普通高中规模和班额,新建普通高中不得超过50个班,现有普通高中要严格控制班额,到2015年平均班额控制在50人以下。4.建立学科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指导,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节假日、双休日的学习与生活。正确处理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推动各县(区)、各中小学校设立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开展适宜学生参加的中小学生篮球、排球、足球等联赛,丰富学生生活。

5.完善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制度。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原则,每年采取定期和随机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工作,面向社会发布评估报告,公布课程实施合格学校和不合格学校。凡不能完全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学校,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建立推进素质教育政策导向机制。1.改革完善基础教育阶段考试制度。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不得在适龄儿童进入小学和初中时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和测查。深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行初中学业考试制度与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制度,按照学业考试成绩、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级录取学生,继续推动普通高中将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及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严格考风考纪,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作为调控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制止文理分科的基本制度,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诚信、可用。改革日常考试评价制度,严格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严禁不必要的统考统练,严禁随意组织参加各种统考、联考和竞赛、考级,推广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和等级评价,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

2.建立科学的学校办学水平评价制度。全面落实《滨州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实施方案》,坚持发展性评价,综合学校的课程实施、规范办学、育人情况、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指标进行全面评价,以推动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结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坚持内容全面、主体多元原则,综合考虑教师的师德表现、工作量、专业发展、育人效果、所教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优秀率等情况,努力形成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发展的评价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班主任评价奖惩机制,提高班主任待遇。在教师考核中,实行职业道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度。

(五)加强教育干部和校长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育家办学。

1.加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把加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领导能力建设纳入干部教育规划,定期举办各级干部教育领导能力建设培训班。严格规范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任职资格标准。从2011年起,协助省教育厅组织好县(区)分管教育工作的县(区)长培训班和县(区)教育局长培训班,定期举办县(区)教育局分管局长和乡镇分管教育工作的乡镇长培训班,不断提高广大教育行政干部的教育管理水平。2.建立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认真执行国家关于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的有关规定和省教育厅即将出台的中小学校长任职标准,建立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准入制度,明确校长的任职资格、条件和办法,严禁不具备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者担任中小学校长,促进校长专业化。稳步推行普通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普通中小学校长从具有校长任职资格的人选中实行竞争上岗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

3.建立完善的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制度。按照“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实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任期制,可以连聘连任。建立中小学校长培训、交流制度,支持鼓励中小学优秀校长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建立中小学校长任职考核监督制度、职务激励制度、跟踪培养制度,激发校长的积极性。

(六)以教育公平为导向,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提高教育设施现代化水平。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在保证校舍安全的基础上,以教学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为重点,推进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以体育运动场地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学校运动场地不足等问题;以实验教学仪器配备、图书资料配备、教育信息化、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教室和综合实践活动室建设为重点,推进教学装备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所有普通中小学达到基本办学标准。重视城乡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实行教育行政部门参与前置审核制度,确保配套学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2.均衡配置区域内教师资源。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工作,逐步实现城乡中小学教职工执行同一编制标准,对农村偏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对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的中小学,可采取先进后出的方式,先安排选配急需的教师,逐步对不适应教学工作的教师予以分流、转岗转向,保持教师新进、退出数量基本平衡。建立区域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和校长定期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师资校际间的合理良性流动。鼓励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在规定比例内向农村中小学倾斜,长期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教师可优先评审高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表彰奖励中的比重。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建设农村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撤销教委、教育组等乡镇一级教育管理机构,清理占用的教职工编制。

3.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以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现代化战略,对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资源建设给予重点支持。建设基础教育管理、教学、课程资源信息化平台;完善基础教育城域网建设,融合先进的网络技术,推动100M宽带网络连到每所中小学校,实现多媒体“班班通”,努力形成信息公开、多方互动、全员参与、资源共享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网络。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完善全市教师远程研修网络系统,开发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平台、班主任网络研修平台,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管理平台。推进教学研究信息化,开发建设网络教学研究、跟进式教学指导、教师备课及学科试题库平台。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加快市、县、校教育网络互联互通建设进程,建设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平台。4.建立健全防止与控制学生辍学和动员辍学学生复学制度。把控辍情况作为考核地方党委、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在初中阶段适当引进职业教育课程,加强初中毕业年级学生的因材施教和分流教育工作,建立减负工作机制,让学生爱学、乐学。加强对企业用人的监督和检查,严厉打击企业招用或者变相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5.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和农村留守儿童。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和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机制,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居民子女接受同等条件的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实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地方,适当增加寄宿制学校,及时解决留守儿童思想、学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6.加强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健全义务教育贫困学生救助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逐步建立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7.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中小学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每年定期开展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查,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指导学校完善安全规章制度,科学规划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学校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七)加快发展特殊教育。

1.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力度。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特殊教育事业专项投入。加快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整合优化全市特殊教育资源,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从学前教育至高中阶段的免费教育,逐步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资助力度,对偏远农村地区贫困残疾学生发放交通费用补助。

2.完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完善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服务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支持接收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的学校建立资源教室、配备指导教师。

3.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教育教学和指导随班就读的需要,科学核定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根据随班就读工作需要,合理配备巡回指导教师或辅导教师。落实国家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标准,实行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建立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将在职教师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切实保障特殊教育教师待遇,按中央、省有关规定提高特殊教育岗位补助津贴,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教教师比例,鼓励教师终身从事特殊教育工作。

4.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认真贯彻落实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积极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特殊教育研究。加强特殊教育的针对性,注重残疾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实现教育与康复训练的有机结合。切实加强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提高残疾学生综合素质。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基础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推动基础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在部署、检查、总结工作时把基础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要把推进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要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基础教育工作情况。

(二)积极深化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明确各级政府责任,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积极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探索建立委托管理制度,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准入、资助、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依法落实校长负责制,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构建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

(三)积极组织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围绕推进基础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重大问题,包括规范办学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中小学考试评价,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创新教师配备机制,实施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县(区)、乡镇党委、政府教育政绩考核等,建立若干试验区、示范区,切实发挥先行先试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研究制定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提高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在政绩考核中的比重,把教育投入和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一票否决”的指标。重点考核县(区)政府财力用于教育的比例,小学、初中、高中生均拨款标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合格率,县(区)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各县(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各县(区)义务教育学校最大班额,各县(区)义务教育辍学率,各县(区)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学校安全管理,各县(区)规范办学行为等指标。

胶州市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第7篇

状态:有效发布日期:2011-06-09生效日期:2011-06-09 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 发布文号:郑政办[2011]4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郑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六月九日

郑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

学前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促进人终身发展的奠基工程,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学前教育事关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对于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深远意义。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精神,推动我市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协调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现结合我市学前教育现状,制定学前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办园方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重点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二、郑州市幼儿园基本现状

(一)基本现状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确立了“普及、均衡、优质、惠民、和谐”的发展思路,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基本普及了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远远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办园质量稳步提升,教师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办园体制有新突破。1.幼儿园基本情况目前,我市有注册幼儿园884所,其中郑州市市区内347所,六县(市)和上街区共537所。全市公办幼儿园210所,(其中教育部门办89所、企事业单位办49所,集体办72所),占幼儿园总数的23.8%;注册民办幼儿园674所。全市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4所,占幼儿园总数的1.6%;市级示范性幼儿园28所,占幼儿园总数的3.2%。基本合格的幼儿园523所,占幼儿园总数的59.2%。2.适龄幼儿及入园情况全市适龄幼儿325073人,3-5岁入园幼儿222087人,三年毛入园率68.3%,一年毛入园率83.3%。3.园长和教师情况全市在职幼儿园园长884人,有园长资格证者759人,占园长总数的85.8%。全市有幼儿教师12506人,幼教专业毕业的教师10381人(含职专毕业4067人),占教师比例的83%;持证教师8299人,占教师总数的66.3%。4.学前教育投入情况我市不断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2006-2010年期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总计为57400万元。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幼儿园。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五年中,社会各界用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投资总额高达55200万元。5.2011-2013年我市学前教育情况分析2011-2013年期间,预计全市学前适龄儿童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省会城市郑州将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及就业者,人口及城市率将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也会增多,市区学前适龄儿童人数也将增加,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量也将增大。

(二)存在主要问题

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成绩固然喜人,但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需要的差距。当前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办幼儿园发展过缓,大型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发展萎缩,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二是优质幼儿园数量偏少,优质教育资源供求矛盾突出。三是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四是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不足。五是民办幼儿园管理亟待规范。六是还存在一些未注册幼儿园。

三、发展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任务

到2013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2%,各种类型幼儿园办园质量显著上升,师资队伍日趋优化,民办幼儿园发展规范有序,公办幼儿园数量和比例大幅增长,0-3岁学前教育体系初步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备,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前教育需求,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二)具体目标任务

1.学前幼儿入园普及目标2011-2013年,全市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75%、81%、85%,一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86%、89%、92%。2.幼儿园建设计划县(市、区)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时,要根据本地未来人口出生状况和外来人口变化趋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学前教育资源。2011-2013年,分别新增幼儿园108所、93所、94所。3.公办幼儿园发展目标县(市、区)政府要统筹规划学前教育发展,新建、改扩建一批标准化公办幼儿园,促进公办幼儿园合理布局。到2013年,市区新建住宅区配套建设幼儿园的公办比例不低于50%。农村每个乡镇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全市公办幼儿园幼儿比例达到60%,为实现公办主体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4.标准化建设和上等级目标启动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工程,未来三年,新建标准化公办幼儿园不少于149所,按标准化装修、改造幼儿园350所。所有新建公办幼儿园按照标准建设。支持各类幼儿园达标升级。2013年,示范性幼儿园不低于100所。5.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根据学前教育发展规模,合理确定师生比,按标准配齐幼儿园中的各类人员,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建立园长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大力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完成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任务。6.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2013年,初步建立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体系,为形成0-6岁一体化学前教育格局奠定基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

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市政府负责统筹全市学前教育工作,县(市、区)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健全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管、发展改革、财政、城建和国土资源、人社、卫生、物价、综治、公安、民政、工商、质监、安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奠定幼儿园发展的政策基础,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二)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完善的财政保障机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县(市、区)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教育附加费有一定比例用于学前教育。执行省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启动公办园建设奖励制度,制定企事业办园、集体办园和民办园经费补贴政策,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扶持力度。启动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计划,向社会力量办园购买学位服务,弥补公办幼儿园学位不足,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城市低保和农村贫困家庭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三)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公共资源优先举办幼儿园。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手段,支持大型国有企业、部队和院校、机关和社会团体办好所属幼儿园,鼓励企事业单位、街道、农村集体利用国有和集体资产举办幼儿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遵循“你规范我扶持、你降费我补贴、你优秀我奖励、你杰出我录用”的工作思路,出台促进民办园发展的政策,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按照《郑州市城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定,把幼儿园建设纳入城区整体布局规划。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接收和管理,逐步扩大公办幼儿园资源。重点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县(市、区)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改善农村幼儿园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创造更多条件,着力保障留守儿童入园。坚持便利为民的服务原则,为农村幼儿提供安全、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为农民生产、生活和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四)启动标准化建设工程,提高标准化幼儿园数量

新建公办幼儿园、城市新建住宅小区幼儿园、新农村配套幼儿园在规划设计、建筑标准、外观风貌、园舍面积、厨房建设、教职工配备、办公设施设备、班级规模等方面,达到国家建设部门、教育部门的建筑设计规范和河南省幼儿园办园基本要求。各县(市、区)要突出政府在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做到统一规划、严格标准、保证质量。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各类幼儿园建设中和投入使用后,积极给予指导和帮助,不断提高新建幼儿园标准化程度。对按照河南省幼儿园办园基本要求新建民办幼儿园,政府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形式的师资培训体系,多种途径开展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幼儿教师培训经费单列,设立企事业、集体办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专项资金。依法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政策,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民办幼儿园教师享受业务培训、表彰奖励、职称评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制定民办幼儿教师合同制编制改革方案,逐步改善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园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做出杰出贡献的民办幼儿教师提供事业编制。

(六)加强引导和管理,严格规范办园行为

严格实行准入制,完善和落实年检制。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按照《郑州市幼儿园设立管理规程》规范幼儿园的行政许可。民办幼儿园要进行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建立联席会议制,加大执法力度,由政府牵头,教育、民政、卫生、物价、工商、公安和当地乡镇(街道)等组成联合执法组,对未注册园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指导,督促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设立标准的,依法进行取缔。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科学制定公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完善民办幼儿园收费备案程序。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各级各类幼儿园不得以赞助捐资建园、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由,另外收取费用。

(七)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促使各级各类幼儿园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对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及其家庭给予提供指导和帮助。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引领和倡导各类幼儿园积极开展园本课题研究和园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结合,重视对家长科学育儿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共同为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八)完善督导评估机制,加强监督与指导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坚持监督与指导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督导评估机制,将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纳入区县政府落实教育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市、区)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按照郑州市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及细则,对幼儿园进行督导评估。实施等级评定奖励办法,对达到高一级等级的民办园进行奖励。

(九)健全组织领导,保证任务落实

胶州市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第8篇

1.1、研究对象

2011年郑州市所有参与中招体育考试的学生, 男生16687人、女生15518人。

1.2、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2011年郑州市中招体育考试成绩多项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客观分析, 以期能为郑州市中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

3、结果与分析

郑州市2011年中招体育考试总分依然为50分。考试项目包括必考项目和自选项目。其中, 必考项目为长跑, 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自选项目分为三组共六项, 分别是:50米跑和跳绳, 立定跳远和掷实心球, 篮球运球和足球运球。

3.1、必考项目分析

长跑属于有氧耐力的一种运动方式, 有氧耐力好, 骨骼、肌肉的代谢能力强, 肌糖元含量相对较高, 为保证中学生长时间高效的投入到学习中提供更多的能量。郑州市男女生在中长跑项目上成绩比较理想。

3.2、选考项目分析

3.2.1、跳绳和50m跑

跳绳和50M跑的成绩, 正如学生选考的人数一样, 差距非常明显——男女生的跳绳均值要比50M跑的均值分别高出1.32和1.87;同时, 男女生跳绳的标准差也要远远低于50M跑的标准差 (男女生跳绳和50M跑的标准差分别为:0.72、0.63;2.50、3.54) 。这说明, 男女生在轻度耐力素质项目中要比速度素质项目的能力及稳定性高出许多。

3.2.2、掷实心球和立定跳远

男生在掷实心球和立定跳远项目中的均值基本上没有差别 (分别为:7.89、7.68) , 但是标准差相差较大 (分别为:1.14、2.71) 。女生在这两个项目中的均值有明显的差异 (掷实心球和立定跳远分别为:6.80、7.76) , 立定跳远要比掷实心球成绩理想, 且掷实心球项目的标准差变化幅度比较大。与其他两个自选项目组的总成绩对比, 这组自选项目的总体成绩最低。这表明, 男女生的力量素质比较差。

3.2.3、篮球运球和足球运球

男女生在篮球运球和足球运球技能项目中的均值在8.20-8.90之间, 男女生的技能项目总体来说掌握的比较熟练;但足球项目较篮球项目的标准差较大 (男女生篮球、足球标准差S分别为:0.81、0.64;3.66、4.22) , 男女生在足球项目中的个体差异比较大。这表明, 男女生掌握篮球项目的熟练程度远远大于掌握足球项目的熟练程度。

3.3、平时表现分析

从表1中可见, 男女生平时表现成绩均值X>5.8, 男女生标准差S<0.15, 并且满分人数分别为10509、10646。这表明, 平时体育课和运动会时, 学生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比较高。

3.4、总成绩分析

总成绩是反映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见, 2011郑州市参与中招体育考试学生的身体素质较2010年和2009年有所提高。

4、结论与建议

河南省中招体育考试中, 长跑项目, 个体成绩有较大的起伏, 且男生更不稳定。选考项目男女生的上、下肢力量都比较差。自选项目受学校场地条件、教师技能、学生倾向以及家长督促的影响呈现出“一边倒”的现象。根据此现象应当尽早在中招体育考试中全部实现电子化;同时应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传统项目, 避免学生参与锻炼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体育教师应做出自己的分析并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给予学生专业性的指导;加大学校体育资金的投入, 努力完善体育设施和器材。

参考文献

[1]杨晓谜.中招体育考试:增强学生体质的有力杠杆[N].教育时报, 2007-11-06 (6) .[1]杨晓谜.中招体育考试:增强学生体质的有力杠杆[N].教育时报, 2007-11-06 (6) .

[2]张可丹.中招体育考试4月9日起考试考完最少得14分[N].大河报, 2011-03-23 (8) .[2]张可丹.中招体育考试4月9日起考试考完最少得14分[N].大河报, 2011-03-23 (8) .

[3]谢毅, 邬建强.浅析练习中长跑的作用及提高大学生参与的方法[J].科技资讯, 2011, (3) :170.[3]谢毅, 邬建强.浅析练习中长跑的作用及提高大学生参与的方法[J].科技资讯, 2011, (3) :170.

上一篇:我爱那一片草坪作文下一篇:老公生日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