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整改方案

2024-09-17

物流管理专业整改方案(精选10篇)

物流管理专业整改方案 第1篇

物流管理专业剖析整改方案

2008年11月2日,学校组织专家对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了剖析,针对专家组在剖析工作结束后对本专业建设提出的意见与建议,物流管理专业团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并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借200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之机,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结构进行修改完善,使之更好地符合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发展需要。争取在1-2年内使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两个培养方向:第三方物流管理与企业物流管理,从而使人才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加强课程建设

积极申报合格课程,使合格课程的合格率能在评估前达到60%以上。

积极开展精品课程的建设,争取使2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在1-2年的时间里开发5-6门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突出职业特色,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式的教材。

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1.加强对校内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教师进行企业实习,参观交流,项目合作等各种形式,1

进一步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对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的参与度与融和度。积极动员教师参加技能证的培训考试,使双师型教师在一年内达到100%。

2、加大对外聘教师的建设工作,适当增加具有不同技能专长的兼师队伍人数,进一步发挥企业高技能兼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 争取在09年引进1-2名有扎实的物流专业功底与较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任教师。

4. 进一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团队成员交流,保证每个月的团队交流活动在4次以上,并做到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重点。

四.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

1.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一是改善物流软件实验室运行条件;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既有资源开发校内实训场地, 将学校南校区图书馆,教材中心仓库等开发成学生实习场所,满足不同课程的教学需要。

2.拓展校外实习基地.2009年,计划建成校外实习基地4-5个, 满足学生课程实训、毕业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实践培训、横向课题开发的需要。

五.规范教学文件与资料建设

针对评估中佐证材料不完整的状况,完善相应的教学资料文件。

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团队

2008.11.16

物流管理专业整改方案 第2篇

在区“五步督导法”的实施下,我校专职督学多次到我校进行听课、督导,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加力,也助推我校的发展。在督学的督导下,指出了我们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特拟定此整改方案。

一、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学期我校督学的督导结果,我校梳理了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以下的问题: 1.对课程改革理论、先进的教育观念等学习还不够全面和深入。2.对课程标准的解读还不够清透。3.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前沿手段使用欠缺。4.教师的板书基本功欠佳。5.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不够简练。6.教学中“用教材教”理念体现还不够。7.有的教师教学风格不明。

二、问题原因分析

1.课标解读理论学习不够,或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不够。2.眼界还不够宽。3.基本功训练不够。4.课堂教学研究不够。

5.教师的教材分析、解读能力还不够。

三、教师专业发展整改规划

1.学校坚持“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创建学校品牌”的思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呈现出“全员发展,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2.学校坚持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树立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岗位终身学习的理念,构建以“行动教育”、“主题式校本研修”为主要途径的继续教育机制,以研训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教学第一线,收集和发现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或实际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同时依据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分层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阶段推进,以取得最佳效果。4.逐步完善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的教师管理、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支专业知识深厚,专业能力过硬,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探究能力的教师队伍。

四、整改组织领导机构 组长:张吉惠 副组长:黄玉敏

组员:张继词、霍勇、杨晓凤、陈大蓉、李荟琼、罗永清

五、具体措施 1.完善制度。

完善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考核》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教研活动重在正常开展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气氛,要实实在在地研究课堂教学经常面临的问题。做到有计划、有记载、有检查、有落实、有反馈。每次活动做到定主题、定主讲、定时间、定地点,内容要形成专题化、系列化。从实际出发,对教学细节进行研究并形成体系,听课、评课、研讨一条主线贯穿。同时要使用好“研修活动记录”,做好资料积累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力求形成特色。校领导成员深入各教研组进行服务和督导。

2.加强理论培训,促进观念更新。

对教师进行新知识、新理念,新成果,新信息的传播,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理论学习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把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带到学习中找理论支撑,把所学理论用于指导教学实践,自觉地将工作过程当作学习过程,将学习过程当作工作过程。

本学期开始,我们分教研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重点学习新课标、新观点、新理念,如各个学科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标准解读》、《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浅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等,把自己认为有用的、适合时代要求的观点、理念、句、段摘录下来,并养成记一记、背一背、用一用的习惯。组织开展新课程标准知识竞赛活动。

通过专职督学,请进专家,开展教学理论讲座,与专家互动,让专家把脉,答疑解惑。

3.扎实开展基本功训练。

开展书法练习活动,按“比进步——比水平”的思路对教师进行基本功培训。由书法老师针对教师的书法水平进行指导,保存教师开学时的第一次书法作业,教师每天进行毛笔书法练习,一学期过后,对教师的书法水平与第一次作品进行评价,比进步。后续进行书法竞赛,比水平。相同的思路开展粉笔字、硬笔字练习和竞赛。

4.“资料”备课法

首先抓对教材解读资料,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师对教材的相关资料查阅及教材设计知识的分析,进行资料查阅交流,结合课程标准着重梳理出教材的训练重点,打好“用教材教”的基础。

其次抓教学设计资料。让教师充分查阅优秀教案或课堂实录,提炼出其中的亮点,进行交流、整理。

最后抓内化结合设计。教师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把资料与自己的实际和班级学生实际,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的教案,指导上课。

教研组长加强对这一环节的资料检查,培养教师的科学严谨、借鉴创新的习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5.追踪研究教学过程

以行动教育为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一是听榜样课。指定学校有一定风格的教师如李洪敏等为教师们平时听课的榜样,结合自己平时教学情况,写出听课反思、收获。

二是看自己的课。定期用手机录制自己的课堂教学实录,自己听自己的课,写出自己的课的分析报告,一学期至少两次,并在组内反思交流。

三是督学、专家指导课。用磨课、同课异构等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6.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

一是继续深入进行电子白板使用研究,开展电子白板科学运用的课例研究,电子白板炫技展示活动。

二是学习微课制作与使用研究。7.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要求教师写好每课教学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养成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习惯,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后记、案例分析,并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同时,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的故事和轶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8,加强教学交流,掌握最新动态。

开展校本培训除了练好内功,还要派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开拓视野和思路。因此,学校积极为广大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本学期,学校抓住每次机会派教师外出参加听课、听讲座、参观交流等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并把优秀教师送出去参加骨干教师培训从而开阔教师们的视野,拓宽了教师们的思路,并把他们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育信息带回学校,做好二级培训。

六、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

学校按规定提供培训学习经费,对各做专业发展竞赛、评比活动提供奖品经费等。2.学习时间保障。

物流管理专业整改方案 第3篇

1 高校物流学科发展现状

由于物流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所以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目录外本科专业由北京物资学院于2001年进行首次招生。目前而言,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中设置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不过对于这两个专业的区分和具体的教学安排,各个高校的理解和做法有所不同。“物流工程”专业往往是在理工科背景的高校设置,该专业侧重于用工程的方法来研究物流的问题,与生产运作、现代制造技术、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结合较为紧密;而“物流管理”专业一般是在偏重于文理科的大学设置,主要侧重于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来分析和规划物流系统。据教育部物流教学指导委员会2007年12月9日举办的关于“制定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意见”研讨会上获得的信息,全国设置“物流管理”或者物流工程的高校有200余所。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有相当一些高校并不是在管理学院中发展或者设置物流类专业,而是在传统的交通学院、机械学院等与物流学科相关的学院中设置物流专业。这些高校的物流学科往往是建立在传统的优势学科基础之上,因此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深刻影响着该校物流学科的发展轨迹和特色,就连教材和课程的设置都有明显的倾向性。如,在电子信息学院设置的物流专业,其方向偏向于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设计、电子商务等;在机械学院设置物流专业的,其方向则偏重于企业生产作业规划,甚至一些带有某些传统学科色彩的管理学院所设置的物流专业,也是偏向于企业供应链管理和设计等物流学科中的某些方面。这种现状必须引起重视,毕竟从现代物流的角度而言,这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还是不足以体现出物流学科的内在要求与特点。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专业定位不明确

由于受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现状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虽然有不少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等相关的专业及专业方向,但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没有对该专业的定位有清楚的认识,人才的培养受到了较大的局限。

2.2 师资力量薄弱,影响整体教学水平

目前国内的学历教育现状是,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但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与传统“母专业”的依托关系,物流师资力量大多是从经济学、机械工程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数量不足,补充渠道不畅,特别是教师的实践能力较缺乏。

2.3 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

从目前我国设置物流或相关类专业的学校数目与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可看出,至2007年为止,我国共计200多所院校设置了物流专业,其中有50多所院校设置的物流工程专业,150多所院校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而据中国交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缺口为600余万人,到2010年对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或物流战略、物流设计管理人员的需求将达30万人以上,差距悬殊。而物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是需要大量的操作型物流人才和综合素质强的高级管理型人才。

2.4 课程设置不成体系

在物流专业主干学科划分、专业课程设置和核心课程设置上各高校有较大分歧,由于本身的学科历史沿革,导致“物流管理”的课程设置几乎是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物流管理概论、采购与供应管理、运输管理等几门专业课,从而还没有形成合理的教学体系。

3“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构建

本文从培养物流人才社会需求有效途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两个维度研究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提出了系统化的培养体系。

3.1 依据物流岗位群、物流人才社会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界定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审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和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根据物流专业人才的职业层次、物流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群等方面来确定,以保证其更具专业针对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目前,物流从业人员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中职层次,节点性、操作性初级管理人才;第二是高职层次,综合性、操作管理人才;第三是本科层次,学科性、物流策划、管理人才;第四是研究生层次,研究人才、学术性高级管理人才。具体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研究型,一种是应用型。大多数人认为研究生教育层次所培养的人才是理论研究型的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又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二是高职高专层次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它侧重于具体的岗位技能应用与操作能力的培养。从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近几年就业来看,大多数停留在作业操作岗位,如物料保管员、车辆调度员、货车(叉车)司机等,对高职高专而言,就业岗位及其应用技能的要求可能是明确的,但对本科层次而言,除仓储、采购等岗位外,毕业后就能立即从事主管岗位工作的很少,所以物流管理本专科专业可以分领域设方向,如工业企业方向、电子商务方向、信息管理方向等。因此,根据社会需求设计明确的物流管理岗位以及构建其应用技能,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3.2“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市场和物流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合理设置,各高校应该是在物流专业目录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在物流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必须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课程体系构建主要考虑三个方面:首先强调课程体系符合培养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目标;其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相互协调的高素质人才;再者,构建的课程体系不仅满足当前就业的需要,还要着眼持久的发展潜力。

课程体系构架思想如图3所示。每个专业按照技术领域和专业岗位(群)任职要求,遵循上述开发路线进行分析,分解成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然后根据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对应课程响应,最终形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根据知识、技能的渐进教学规律和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划分成三个模块:专业基础模块、职业技术模块、职业拓展模块,模块之间的理论教学构成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构成实践教学体系,模块内部贯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互为支撑和依托。课程体系构架严密、环环相扣、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何明珂.物流系统论[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丁俊发.中国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整改的思考 第4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教学整改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1-0174-01

围绕“做特、做精、做大、做强”的办学目标,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专业特色不突出、校企合作不到位、课程建设不完善”等问题进行深化和总结,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整改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整改工作初见成效。

1人才培养目标明确

1.1专业特色

通过整改,我们在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本着学院“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个平台、五种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专业设置的“职业性”、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仿真性”、素质教育的“渗透性”的专业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旅游观光模式”特点的专业特色。

1.2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与旅游服务产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一定的职业发展能力,具有较强的旅游服务技能和一定的管理能力,“精导游、会计调、懂管理、善营销”。培养能够胜任导游、营销业务、旅行社计调及景区服务管理等岗位的,适应现代服务业建设和满足旅游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2专业建设内涵深化

2.1不断优化师資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引进中青年骨干专职教师和行业专家做兼职教师,不断优化师资结构。二是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和提高。

2.2反复进行专业论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为了增强专业建设的针对性,2009年1月在校长带领下,走访了上海旅专、浙江旅院、浙江商职院等学院,学习考查、借鉴教学方法、管理手段与实训方式等。2010年1月又相继走访天津、南京、苏州、深圳等实训基地,了解岗位需求,听取学生反馈,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先后邀请旅游局领导、企业专家和优秀毕业生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行业指导,与我院领导和系里骨干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全体教师分别到学生所实习的旅行社等几十家企业进行调研和走访,了解企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和对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同时,在校内组织专业建设研讨会。通过专业论证和对行业的了解,掌握了旅游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及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专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3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1)搭建专业建设三个平台,优化专业结构设置。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对学生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立足点设置专业,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原则细分专业方向,以“职业性”为出发点定位培养目标,以道德养成教育为主线,以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搭建基础教育平台、职业发展平台、道德养成平台。2)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在实践环节设置上,形成“课堂——工作实践——社会实践”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的训练为主线,并结合旅游行业的淡旺季组织学生旅游景区进行实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职业意识。在实训周(学期)课程的设计上,全面开展课内实训、实训周(学期)、顶岗实习三个层次的实训,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实现“在企业发展中了解职业,在企业活动中实践技能”的教学目的。

2.4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设新的课程体系

旅游服务工作过程为导向,打破原来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突出导游业务、旅游产品设计、景区服务与管理等核心能力的培养。

1)开发与建设基于旅游企业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在与企业共同确定岗位核心能力具体要求基础上,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及其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并对相关课程及内容进行整合,增设构建符合《旅游管理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新的课程体系。2)加快精品课建设,打造旅游管理精品专业。逐步形成一个以公共文化课为基础,精品课程为核心,其他专业课程为主干的具有完整课程体系的专业建设群,打造旅游管理精品专业建设。

2.5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从原来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应用性到不断外出取经,去企业了解用人需求,或把企业的人士请到学校来,加强工学结合,注重行动导向,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教学改革,将职业教育理念、素养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如在原有“3D情景模拟”、“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项目教学”和“行动导向”等方法的使用,从开始的一两门课程改革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全面铺开;特别注重学生的实操训练,加大课堂实训力度等。通过改革教学方法,逐渐形成和完善在校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技能——注重培养职业素养,关注其未来提升的由重视学习结果到重视学习过程的改变。

3实践教学强化力度

3.1合理扩建实习基地,教学实习有的放矢

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不断增加了新的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建设规模化、有序化、稳定化,专业对口,学生集中,在实习基地聘请在集团主管旅游接待部门、培训部门的负责人甚至老总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与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一起负责学生的实习指导。

3.2加大教学实习实训力度,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根据企业的具体岗位、行业营销的淡旺季合理地调整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时间,理论和实践的学时分配做相应调整,加大了实践学时;加强顶岗实训的管理,派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指导,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跟踪,确保实习实训质量。

3.3完善教学管理文件,实践教学有章可循

我们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对原有实习实训等文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完善。如制定新的学生实训管理制度、实习管理方案、毕业实习调研报告、实习手册等。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完善了学生考评方案,注重实践内容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把考场搬进景区或现场,以做代考,以评代考,打破以往一卷定乾坤的考核形式。

4文化建设开创新格局

加强文化建设,开创“文化先行,内涵强校”新格局。

4.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讨论,不断改进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良风气和违规教学行为。通过教学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师和教学的需求,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贯穿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从知识的传授到技能的指导,从单纯的教师变成双师,把教师从“教书匠”变成“职业人”和“职教专家”。

4.2重视学生道德养成教育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整改方案 第5篇

1、每学期开展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及各种实践教学资料的抽查、评价工作。

2、继续开展考试改革。力争新增两门课程开展考试改革。

3、注重上课的过程中督促学生的教材持有情况。

4、选用教材更具有学科特色,能很好地指导本学科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

5、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讲课比赛。

6、改进培养方案,将分方向培养计划进行实施。

7、建设1—2门优秀课。

8、争取新建校内实践基地(研究室)1-2个。

9、争取高级别的教研课题。

10、教研活动常态性开展并做好记录。

11、重视四年一届的教学成果奖申报、评选工作,早抓早落实,争取更多的人申报。

12、充分重视学术报告的重要性,广泛挖掘资源,给广大同学提供高质量的学术盛宴,增强学院学术氛围。

物流管理专业整改方案 第6篇

2017年秋季学期食品学院针对生物制药、能源与动力工程及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进行了专业评估。经11月15~16日为期两天的专家进校检查后,对上述三个学院进行了评估。专家组肯定了三个专业对学生培养工作的努力,但在评估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评估意见、建议和内容如下:

一、评估意见 1.生物制药专业

培养方案:生物制药专业的定位是什么?包括,生物制药专业在食品学院的合理性;海洋特色需要突出;我校生物制药专业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等。课程体系:减少理论课课时,增加实践课课时;增加一些探究性内容,同时创新教学方法;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上存在着注重传统,确认拔高的问题;生物制药专业前沿课程需要设置;细胞药物的教学内容需要加强。

师资队伍:教学团队需要充实力量;是否可实施“课程负责人+助教”制度,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建设;师资队伍应加强,可与国内外、校内外专家合作,构建前沿的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

硬件方面:实验室需要配置凳子;实验条件(细胞室和动物房)需要加强;生物制药专业相关实验室配备不足,如细胞培养室只有一台超净工作台,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工作;可以探讨与公司合作,建立标准化的实验室;动物房的配置问题。教学方面:教师授课形式多样,有很强的吸引力。生物制药专业的学生应有文献检索的能力,可否将董民强老师的《药学文献检索与利用》设置成专业必修课? 试卷:个别考试题目对本科生可能太难了。其他:学生的期望与学习收获存在差距。

2.能源与动力工程及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适当增加一些实践课程和环节,比如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实验课或实践课;大二和大三的课程不太均衡,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2018年培养计划修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也希望得到工程学院的支持。

课程体系:课程内实验课时数过少,不能全部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实践学时比例过低,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导论、名师导航的课程性质很好,但效果 不佳;在专业开设偏晚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一些课程或有引导性的内容提供学生创新活动。

硬件条件:实验室条件较好,但利用率较低;可适当增加实验、实践课程,有效利用实验室及实验设备。

师资队伍: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目前这两个专业各自只有8位教师,距离教指委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生师比过高,今后要注重青年教师和各级人才的引进;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不高,部分教师的科研工作需要加强。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和翻译的格式、内容仍存在不规范的情况,需要改进;毕业论文分两批进行的问题仍需商榷;毕业论文小错误很多,专业名称不准确,文献翻译没有原文。

试卷问题:试卷A,B卷都要放置在档案袋中;考卷的编制、批改、成绩判定等问题仍发现不足,希望教师按照相关规定规范起来;试卷批改痕迹不规范,平时成绩的评定缺少依据,试卷分析过于简单随意;平时成绩要有评分依据。教风问题:课堂上教师不能只低头上课,要活跃课堂气氛;丰富PPT的内容,把板书和PPT结合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积极传播本专业的正能量,对学生不正确的思想观念要及时纠正;教师在课堂上要干预学生睡觉、看手机等;鼓励和引导本科生进入科研实验室拓展学习,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杜绝学生当中以误传误的现象,班导师以及期中检查的学生座谈会应该加以引导。

学风问题:学风待加强。上课看手机,迟到、缺席现象存在,要加强学风建设。

二、整改方案

本周内(11月20日至11月24日之间),对专业评估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整改方案进行汇总、反馈、通报工作。由系主任、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教学管理人员及学生工作人员、部分教师代表参与此次会议。学院具体整改方案如下:

培养方案:借2018年培养方案的重构,专业负责人重新思考本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突出特色,使其符合我校和我院发展规划,开展特色化、信息化、国际化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利用学院和学校资源,合理分配课程和学时数;有效降低各专业的学分、学时数,合理增加实验、实践课程。师资队伍:专业负责人及系主任要积极要求补充师资人员(最少2~3名,尤其是制冷系2个专业),积极探索实施“课程负责人+助教”制度,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建设;与国内外、校内外专家合作,构建前沿的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毕业论文及试卷:学院再次强调毕业论文及试卷的规范性要求(11月24日之前),实施互相监督、互相检查工作,于规定时间内(12月8日之前)完成资料补齐、修改工作。由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安排具体检查人员,并于12月8日之前提交发现问题(做到哪位指导教师或任课教师,哪门课程的试卷或哪个同学的毕业论文,什么问题等)及修改总结报告。

食科专业负责检查能源专业;食安专业负责检查建筑专业;生物专业负责检查包装专业;能源专业负责检查食安专业;建筑专业负责检查生物专业;包装专业检查食科专业。

在此基础上,督导工作小组完成抽查工作(12月8日至12月15日)。教风问题:全院范围内强调教师注重教风,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及探索工作;督导工作小组积极进行听课、反馈、交流工作,对个别教师在学院层面进行面谈工作。学院公布负面清单具体内容,对于屡教不改人员进行学院通报、扣除奖金等措施。学风问题:加强入学教育,并在每学期开始由专业负责人开展专业认知教育;同时,任课教师、课程导师及辅导员等各个层面进行学生教育工作,使学生正确认识学院和专业对学生培养工作所做出的努力,努力使学生热爱学院、热爱专业、热爱课堂。

专业评估工作是一次对专业重新评估、审核和评判的重要工作。从学院、系主任、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专职教师、学生工作部门等涉及到学院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和自身利益。希望每位教师能够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做好整改工作。

上海海洋大学 食品学院

物流管理整改方案 第7篇

一、团队工作作风建设:

1、日常工作开展及计划,提高主人翁意识——每天早上上班前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部门召开部门工作日会,让每一位员工了解并知悉部门的工作安排及进展,并对临时专项工作进行工作安排及传达。

2、深入一线,了解员工动态及现场生产情况——部门负责人每天抽出30分钟左右的时间深入一线,和员工沟通,了解部门人员的思想动态以及生产部门的需求,为各部门更好服务提供信息资源。

3、员工自我管理——适时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廉洁自律意识,查找个人及部门之间的不足,及时改正,扬长避短,携手共进,力争创造优秀团队。

二、团队服务意识提升:

1、加强司机服务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评选“满意之星”——提高本部门人员服务意识,每月进行满意度调查及不定时抽查,将各部门满意度反馈情况融入员工能力及态度考核评估中,同时评选出每月“满意之星”,并给予适当奖励,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对于服务表现差的员工,第一次先给予内部口头通报批评,二次则给予一定的处罚,若累计三次以上建议转岗甚至直接开除。

2、司机服务承诺责任状——编制司机服务承诺责任状,每与司机签订服务承诺责任状,明确服务范围职责及服务态度,融入员工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

3、司机工作职责划分——车辆管理方面,对于抓管机管理设立班长,生产小车由专人负责,做好现场全面协调、调配及管理,提高整体团队服务能力、协作性及工作效率。

三、团队综合能力提升

1、培训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组织部门员工进行车辆安全驾驶、车辆维修保养、新交通法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进行理论及实际操作考试,提升司机个人能力,增强团队综合素质。

2、日常维护保养——加强司机对车辆的日常维护及维修保养。对车辆的油料、防冻液、电路等情况进行检查,保持车辆的良好状态,车辆按照要求定期保养维护;每周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抽查,对相关抽查记录进行存档。

3、检查指导——司机应熟知所驾驶车辆的性能,设备管理部等相关部门每月对车辆进行两次检查指导,确保车辆安全行驶;对相关的检查记录进行存档。

物流管理专业整改方案 第8篇

高职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的内涵在于以市场为导向, 构建由课程实验实训、专业实训、技能综合实训课、企业顶岗实训或企业预就业实习构成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真实或模拟职业岗位情景, 建设实验实训基地,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过程要最大限度地实施产学结合。所以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就是高职教育与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所在, 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就是整个高职教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当中实践与理论的教学比例达到1:1。确定物流实验室建设方案之前首先要明确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任何课程体系的设置都是重点锁定某一培养方向和某些岗位, 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 按照一线物流作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将原有若干科目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重新组织安排。所以物流实验室的建设根据课程体系来进行, 而课程体系根据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工作岗位来设置, 根据这样的关系, 要分析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通过调研与分析, 物流的岗位大致分布如下: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运输配送企业, 仓储物流企业, 以国际货运和国际多式联运相关的国际物流企业, 最后就是企业物流。通过分布的调研得出, 具体的工作岗位有如下:采购, 理货, 包装, 报关, 国际货运代理, 调度, 集装箱运输, 装卸等等。

根据以上的分析, 为了更好的服务课程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 做到与岗位的对接, 物流实验室建设的方案实施应该分技能模块进行设置。

1 物流设施设备陈列与图片视频区

在物流认知实习和学生的专业介绍的时间以及物流设施设备的课程中可以用到, 整个区域不仅包含了在整个物流环节中的先进的物流设备, 而且可以通过图片的悬挂以及相关的视频资源, 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物流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以及今后从事的岗位的分类和职业的特点, 认识一些物流环节中的的设施和设备以及基本的用途和使用的方法, 如包装设备, 物流仓储设备, 主要包括货架、堆垛机, 集装单元器具, 主要有集装箱、托盘、周转箱和其他集装单元器具, 装卸搬运设备, 指用来起重设备、装卸搬运车辆等等。视频可以通过网上的视频下载以及教师的在实际场景的收集与整理, 建立物流管理专业的视频资源库。

2 仓储的实训项目的设计

在仓储的项目方面首先要布置一些基础的设施, 包括立体的货架, 堆垛机, 叉车, 传送带, 电子标签, 分拣机, 条码扫描仪等等。通过这里基础设施进行布置相关的物流项目, 包括入库环节, 仓储环节和出库环节的实训项目。在入库项目中可以有以下的六个子项目:交通工具下的卸货和拆卸包装, 核对单据上的货物的种类数量质量和品种交接进仓, 对货物进行包装膜固定, 通过相关的数据对包装进行编码, 生成条形码粘贴, 最后的一个阶段就是搬运上架储存。在仓储和出库的环节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设置实训的步骤与方法。在仓储的环节当中, 可以设计安排合适的仓位, 通过货物的种类和性质的不同来安排仓位, 盘点, 盘点包括现货的盘点和账面的盘点两方面。

3 国际物流区的实训的设计

国际物流主要是在外贸运输的过程中进出口的业务, 货物从内陆的仓库出库, 通过内陆运输, 货物在装船之前货物堆存在港口的集装箱的堆场, 然后需要报检与报关的过程, 货物装船, 直到等个过程的结束, 这整个过程中需要编制的单据很多, 所以国际物流实训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单证的填写来完成, 所以国际物流实训是以单据的填写来进行, 有以下几个项目, 如国际商务单据的填写, 商业发票, 装箱单等等, 报关与报检单的填写, 电子报关的模拟, 港口货物集装箱的堆场的设计, 装船的货物的积载图的编制等等。通过国际物流环节的实训, 学生不仅对国际物流的环节有很深的印象, 而且熟知涉及到国际物流相关的单据的填写与制作。

4 软件实训区

由于电脑的普及, 特别是软件业对整个办公的改革深入, 现在基本物流企业都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 很多业务都在网络通过企业自身的办公平台进行, 所以模拟企业的办公平台, 学生熟悉而且知晓整个办公系统的功能, 以后去的企业的平台基本的功能也大同小异。物流公司的软件一般有以下几种: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管理系统, 运输管理软件系统和仓储的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为例, 车辆的管理, 线路的运输管理与设计, 人员和工资的管理, 客户资料的管理, 成本的核算和相关的费用的计收以及跟踪的管理的等等。国际货运企业的管理系统包括客户的管理, 业务人员的揽活, 选择合适的船公司订舱, 报关与报检业务, 内陆运输管理, 最后是相关的费用的结算等等。

5 多功能厅区

通过设计多功能厅, 可以在实训室进行学做一体的项目设计, 特别是可以对学生的大作业进行考察, 学生在办公厅的场景下展示自己的作业, 是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量的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多功能厅还可以进行一些物流竞赛的场景供使用, 和系部相关活动的举办等等。

在设计以上的实训室的项目和选择的时候, 还有三个是很重要的保证环节, 一个是师资的选择, 二个是实训设备的选择, 三个是相关的供应商的选择。实训师资最好是专门的实验员来承担, 实验员的学历可以稍微的降低, 但是实践经验不能降低, 最好是有相关的企业的经验, 这样可以更好更有目的性的开发新的实训的项目, 自有的师资可以通过暑假的在岗的实习来提高其自身的实践能力。在设备的选择方面是有几个的基本的原则的:先进性, 要采用最先进和前沿的设备投入到实训室的使用;经济性, 在可行的基础上, 尽量的节约资金;全面性, 要覆盖到整个物流行业的各个方面;仿真性, 学生通过物流实训室的使用可以满足用人单位的无缝隙的人才对接。供应商的选择让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供应商的经济实力:能否有足够的资金;供应商的专业背景:是否熟悉物流的实际运作模式, 具有专业项目成功的实施经验;供应商的技术实力, 是否具备掌握物流实验室具体技术及管理大规模集成软件的实施管理能力, 能否提供及时、高效的技术支持;应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是否具有对行业的专注性, 能否根据教学需要, 在管理、技术方面不断改进完善, 适应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供应商的增值服务:能否提供系统的培训, 最新的教学光盘, 实时的行业资讯以及定期的沟通交流等服务。

物流实训室建设还要与地区的经济和本校的实际相结合, 物流实训的建设要最大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 物流行业在日新月异的发展, 物流实验室也要不断的发展, 与时俱进, 更好的培养为社会物流行业做出积极贡献的物流人才。

摘要:由于中国物流行业的大力发展, 各大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 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鲜明的职业性教育, 如何更好的体现物流专业的职业性, 作为实践的载体, 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通过对课程的改革, 把课程分成实训模块设计实训项目,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 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与单位的对接。

关键词:高职教学,物流管理,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工作过程

参考文献

[1]姚长佳.关于高职院校物流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8) :28-29.

[2]嵇美华.高职物流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设计[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 7-10.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第9篇

三资管理整改方案 第10篇

一、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的财务大都实行乡镇代理中心委托代理制度,这项工作开展几年来,己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资产、资源的采购、处置、小工程招投程序等逐步规范,这些工作的开展保证了财务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干群关系,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复杂,会计水平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资金方面,上级专项资金由于程序严格,管理较为规范,而村集体资金相对来说管理松散。资产资源管理台帐登记不全,固定资产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账实不符现象。村会计由于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期限等原因导致工作能力不同,增加了开展工作的难度。

第二,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仍不到位。有的村大额支出不经集体研究,全凭一个或几个村干部说了算;有的村无视财务管理,随意开支,挥霍浪费,胡乱花钱;有的村收款时不使用统一的收据,账务混乱。

第三,村级集体收入管理仍不够规范。一些村干部法制意识淡泊,无视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收取的资金不及时上交资金收入专户,私设“小金库”,坐收坐支。有的村干部将审批回的专项资金不按审批用途使用,出现挪用现象。有的村收取款项后,由村干部保管,长时间不向代理中心报账。

第四,一些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村务公开不规范。个别村抱着应付、走过场的想法,以至于财务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不够规范,对于一些群众敏感问题进行回避或公开内容过于笼统,群众看不明白。

第五,合同管理和资产的采购、处置、小工程招投标程序不规范。一是合同的签订不规范,有些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等、不全面。二是村干部偷偷发包,暗地里操作,不按照民主程序公开招投标。三是少数村合同签订后不按照要求履行,合同变更随意性较大。有少数村至今还存在着口头合同。四是个别村在对集体资产处置时,违规发包集体资源,村干部擅自变更集体决定,私自延长合同租赁期或降低租赁费。

二、解决村级“三资”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范围,强化组织领导

要加大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各项政策,运用到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把“三资”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落实领导责任制。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将村级“三资”管理作为对基层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首先,要稳定村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村级会计的培训力度,要确保村级财务人员俱备相应的业务知识和能力,经考核合格后聘任上岗,如无违法违纪行为应尽量保持稳定,不随意变换。

其次,村级财会人员必须在代理中心登记备案,以接受监督和考核。代理中心财会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学习,加强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实际操作中要严格流程,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最后,村集体的各项财务计划、收入支出、债权债务等内容要全面公开,特别对于上地征用补偿费等要逐项公开。财务公开的内容必须全面、真实。对于公开的内容,有条件的村庄可以拍照存档备查、上级监管部门要建立按时抽查制度,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并监督村庄纠正。对不按财务规定进行公开的村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加强小工程招投标、资产资源的购置管理,不断强化经济合同管理

对于小工程的招投标实行限额招投标,金额少的由村庄自行招投标,招标金额应在当时的市场价格范围内。超出一定金额的由上级部门统一组织招投标,相关部门监督招投标过程。

实行村级公共资产资源交易制度。对于集体采购的大额资产由上级部门统一组织招投标,自行购买的不能高于当时的市场价。集体资产、资源的租赁、处置等,应经过具有资质的评估单位,按程序进行评估,参照市场行情确定合理价格,实行公开竞价、招标投标,成交后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在签订合同时,村庄必须启动民主决策程序,对涉及金额较大的合同,要反复征求各方意见。经济合同签后在村庄归档保存的同时,报上级监管部门备案。村务监督委员会、上级监督管部门应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对于不按程序办理或私自办理小工程招投标、资产资源处置等事项的,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完善村务监督及民主理财机制

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切实保证农民群众对集体财务的知情权、监督权。民主理财成员要按照规定程序产生,能够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并具备一定的政治觉悟、业务水平和民主监督意识,按时开展民主理财活动,召开民主理财会议。

(五)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状况的审计监督

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在做好日常财务收支等定期审计的基础上,开展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及村级债权债务等专项审计,对集体上地征用补偿费、小工程等进行重点审计,对于审计出的问题要加大处理力度,确保审计处理结果的落实。

上一篇:有关幸福的味道作文700字下一篇:优秀村民小组长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