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严台散文范文

2024-07-25

话说严台散文范文(精选9篇)

话说严台散文 第1篇

话说济南系列散文

济南的范围——《话说济南》之一

既然要说济南,那就不能不对济南的范围进行一番讨论,弄清楚哪里是济南。

现在,大范围的济南,除去原有的五区之外,还包括了章邱市、长清区和商河、济阳、平阴三县。我们可以把这个范围叫做“行政济南”,或者“大济南”;中范围的济南,只有历下、市中、槐荫、历城、天桥五个区。是不是可以叫做“中济南”;如果依照古城墙所包绕的地域划分出古老的“小济南”,那就是护城河以内那片狭小的老城区了。

大济南处于山东腹地,每个区县乡镇都是山东省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上多次被划为济南府的辖区,所以从大的方面说,都属“老济南”。但是,大济南只是属于行政区划概念,由于历史上经济、政治、文化、交通等各种落后条件的限制,居民的文化习俗、语言习惯,在具体细节上存在着许多细微的差别。比如,章邱话与长清话之间,就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有些很土的方言甚至听不懂,所以,《话说》中,“大济南”有点太大;

让我们来看看“小济南”。上溯到清光绪30年,即19,“商埠区”尚未开发,近在咫尺的“经几路、纬几路”那片街市还没出世,“城顶”以西的地域还是大片大片的农田,如今的商埠区当然出了古城西门,当然不属于“济南”,更不去说后来的章邱市、长清区了。小济南只是一座古老的城堡,被高高的城墙围堵着,被深深的护城河环绕着,出了四门,既非济南。如此狭小的济南概念,当然远远不能概括真正意义上的济南。所以,我们还是以“老五区”来界定济南比较妥当。所以,我们在这里说的“济南”,就是指历下、市中、槐荫、历城和天桥五个区。

济南街俗——《话说济南》之二

初来济南的外地人不摸四至,常常会找不到地方甚至迷路。有些迷路者,只是打听要去的单位,却不知道问道路名称。单位之多,若海如山,哪儿去找?所以“问路问路”一定要先问路名,不要只问单位名称。可是,即使问路名,有时也觉得糊涂。济南的道路,有的叫路,有的叫巷,有的叫街,有的是经,有的属纬,有些明明是济南的重要单位,却远远地抛在郊外,实在弄不清规律。即使常驻济南的当地人,如果不常出门、不动脑筋思考,对一些道路也觉得陌生而说不清楚。是因为济南的道路方向不正么?正东正西的呀!那是为么?除去济南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因素外,主要是对济南道路布局的习俗(济南街俗)不了解。在这里,你只要记住四句话、十六个字,就可以对济南街俗有所了解,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这十六个字是:“东城西埠、南山北河、路新巷古”、“环而不围”。

如果以济南市顺河街为界,把整个济南市区划分为两大部分,那么可以把东面叫“城”,把西面叫“埠”,这就是“东城西埠”。这样划分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东面是旧城区,是历史悠久的济南古城。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这三大名胜都在“东城”外面。三大名胜虽然溢出了古城墙,但按现代人视觉习惯,亦宜划为“东城”。

顺河街西面的“西埠”,是近代以来陆续建起的商埠区,所以叫“西埠”。西埠,始建于1904年。19,才在魏家庄一带设立市政建设管理的地方政府机构,兴建商埠,并向华、洋商人出租地盘。当时,并没有依照地球的经纬度区分别经纬,而是依照织布时的经线、纬线来为道路取名。所以商埠区的道路都以东西为经,南北为纬。经路从北向南,1234的排,纬路从东向西,1234的列,所以就有了经几路、纬几路的称谓。

当然,东城西埠的概念是一个大框框,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设定的一种意象,它在实际上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许多。不过,它不会影响你对济南街俗的印象。

南山北河——《话说济南》之三

济南的南面是巍巍泰山延伸过来的美丽壮观的重峦叠嶂,北面则是从巴彦克拉山发源而九曲迂回、顺流而下的滔滔黄河,于是构成了济南市区南高北低的特殊地理环境,我们把这种地理环境简称为南山北河。

登上千佛山的历山院向北眺望,可以朦胧而隐约的鸟瞰到“齐烟九点”的壮观精致,一座座小巧而秀美的山峦,很有规则的逶迤蜿蜒环绕摆列在济南市区的四周,把济南市围绕成一个圆形的盆地形状,那突兀于四周的九座秀峰就是“齐烟九点”。不过,“齐烟九点”不论多么壮观,它毕竟是历山的延伸和再造,不能改变南高北低的地理形势,依然受到南山北河的制约。

于是,在济南,你不需害怕迷路。南进的路,必然步步攀高,北去的路,定是缓缓下坡。就是说,上坡路朝南,下坡路向北。所以,辨别方向实在是很容易的事。

南山北河不仅有辨别方向、了解所在位置的用处,还是开发济南旅游的丰富资源。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齐鲁大地,济南就占了“一山一水”这两条。号称省城后花园的南部山区,旅游开发已接近岱峰之阴,旅游景点可谓星罗棋布、处处是景。同时,站在河岸观黄河冰凌,看黄水波涛,沐鹊华烟雨,想牛郎织女的鹊桥初渡地,都会留下历史文化的感慨。泰山和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只有济南把此二者揽进怀里,你说,这岂不是济南人的一种至高幸运?

路新巷古——《话说济南》之四

我们知道,首都北京有许多古老的道路不叫“路”,而是叫做某某“条”,如“北极阁三条”。到了天津,有许多路叫做某某“道”,如“大桥道”。北京、天津对道路的这些称谓,部分的体现了几千年封建制度和清代皇权统治的一些残垸。而在远离北京的济南,以及南方的上海、杭州等城市,对于道路都是称作“路”的。比如上海的“南京路”,杭州的“绍兴路”等等。

如今的济南,大部分街道都叫做“路”,比如“泉城路”、“英雄山路”、“经二路”等。但也有一些叫做“巷”的,比如“高督司巷”、“剪子巷”、“县西巷”等。还有的叫“胡同”,比如“裴家胡同”。这些不同的`称谓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路新巷古”。就是说,凡是叫做路的,大都是解放以后新中国新建或者改建、扩建的,相对比较宽敞。而叫某某巷、某某胡同的,大都是建国前遗留下来的古老遗迹,比较狭窄,路边保留着传统四合院的风韵,也基本上保留着“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旖旎风光,拥有着许多历史文化背景,记载着旧时代的漫漫沧桑。

济南道路称谓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因其称谓的不同,而所居的位置有别。首先,带有“经”“纬”之字词的路,都居于商埠区。至于其中的“经十东路”、“经十一路”之类的新路名,只不过是新时代运用了商埠区对道路命名规则,进行了一些延伸和继续,早已远远超出了原来商埠区的范畴,成为一个例外;其次,凡是叫“某某巷”或“某某胡同”的路,都居于古城墙里面,是最为古老的“老济南”,也是济南市的核心标志之地。似乎,保留这些街巷名称、风光和古老建筑,就保留了济南文化。当然,商埠区也有像“万字巷”之类的巷,是近代对古代的一种沿用、个别和例外;其三,街宽长、巷窄短。济南市有些路名叫做“某某街”,凡叫“街”的都比叫“巷”的长或者宽。旧时代就有院前大街、院东大街、估衣市街、西门大街、西门瓮城街云云,解放后,把这些街从东到西贯通起来,进行改造拓宽,就筑成了现在的泉城路。可见,许多古老的大街,正在和已经向路的名称上转化。所保留下来的老大街,大都不是主干道,比如自由大街、民生大街等。至于北园大街,大约是为了补救大街名讳的逐渐消失的趋势而重新用“街”来命名的一个试验。当然,旧城里面的“芙蓉街”没有改称“芙蓉路”,则是对原来街道进行了一些改造,保留下了原来的街名,属于比较原汁原味的旧城老街。

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济南市的道路称谓,正在向“路”的趋势上过渡。

环而不围——《话说济南》之五

近年来,城市的建设就像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车水马龙而又悄无声息,天天都在长高、长大,向四面八方不断膨胀。济南市城区的东西拓展,已经接近把西部遥远的长清区和东部广阔的章邱市连接起来。向南部拓展的旅游景点已经到达了岱顶之阴,与著名东岳泰山的旅游景点毗邻、贯通而接轨。向北部跨越黄河的突兀猛进正方兴未艾,几近把一条黄色的母亲河揽进济南的怀抱之中。

相比之下,前些年建设的“外环路”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外”字说明什么?“城之外面矣”!可是“城外有城”啊!于是乎,就连济南钢铁厂、炼油厂、高新技术开发区这样举足轻重的大型企业、大单位也被抛在“环”外。可是,那里城味颇浓,并非农村。慢慢的,“外环路”的称谓就成了过时黄花,不得不更名另称。于是就改成了“二环路”。这种现象我们称它“环而不围”。初来济南的外地人,如果把原来外环路以外的地域不看作是城市而看作是农村,那他必然会觅不到要寻找的目的地。

其实,济南市有好几层“环围”。第一环围是护城河,也就是现在的环城公园。这一层是老济南的核心地带,它只是适应于古代政治闭塞、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文化单纯、交通不便的老济南,现在看来,地域太狭小了,完全无法适应现代化大都市客观上的发展需求。这岂不是“环而不围”么?

第二层环围,是从南面经十路,东面历山路,北面北园路和堤口路,西面纬十二路所形成的、包括大部分商埠区在内的这一大片旧城区。虽然其面积比前者大出几倍,但仍是非常狭小,常常因人满为患,车满为患,造成道路壅塞、人群拥挤不堪,严重障碍着、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第三层环围,便是外环路(现在改称二环路。前面说到,此不赘述。);第四层环围就是“齐烟九点”自然形成的“山围”。很可惜,这层“山围”,把南部山区所有的风水宝地全都闪下了;于是,前些年,又建起了“绕城高速”,成为济南的第五层环围。“绕城高速公路”的建设大量的“围”进了许多风水宝地,可是仍然把章邱市、长清区,以及南部山区的大部分景致撂在了“城”外,更不去说平阴县、济阳县和商河县了。所以,统一归纳之,都属于“环而不围”。

济南啊济南!你什么时候才能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环”而能“围”的“外环路”呢?难啊!答案不会是乐观的。不过,很庆幸,这种问题越是难以回答,就说明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是绝对的好事哦!

话说严台散文 第2篇

石泉港,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汉江河畔上。它面对大山,却有平坦在盘旋;它背靠大山,却有城市在牵连。石泉港,它即是石泉人的港湾,更是汉江库区小三峡观光旅游者的起航点。

石泉港,被点缀在碧水蓝天的汉江河畔上。汉江把美丽穿戴在石泉港的身体上,直接把石泉港的一种美丽引向了深入。

当一缕阳光从山腰爬上山顶播洒阳光的时候,在石泉港上空忽然飘来一片彩霞。闪着光带着微笑的彩霞,仿佛给汉江水面送来了一堆旺火,被旺火点燃的汉江两岸,森林有了光辉,沟壑有了彩霞。那些看不见的一座座山峰由远及近,它们好像是一只只美丽纯洁的鸟儿,带着满脸的笑容,掠过了汉江水面,盘旋在石泉港的上空,又忽然降落在石泉港相邻的一棵大树上。

相邻在石泉港那棵大树已经落满了彩霞,大树上也有风源在颤动,微微颤动的风源,在大树上穿梭来往。风儿带着彩霞,不仅在石泉港的上空飘飞着,而且也带着一片片彩霞,走进了石泉港当面的汉江河畔。这时,美丽的彩霞在这棵大树上慢慢消失了,风儿也似乎静悄悄地溜走了,偷偷地沿着汉江河畔的`石泉港,迎接着一片朝霞飞向了远方。

当一片彩霞在慢慢消失了的时候,阳光却带着闪亮的光辉,一片光辉偶尔从天空落向大地,正好从广阔的茫茫原野上,迅速蔓延到汉江河畔石泉港的周围。那一条条奇彩的光芒,似乎斜着身体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过了石泉港一步步阶梯,来到了石泉港宽阔的港湾上。

更加明亮的光辉,不光是停留在石泉港的水面上。这些光辉似乎带着骄傲的姿态,把光源播洒到了石泉港口岸花草上。一片片花草,在石泉港口岸不断地蔓延着,同样生长在石泉港那一棵大树连着一棵大树上,也在汉江河畔不断地延伸出了一片绿洲。那些可爱的大树,不知不觉延伸到了花草丛中,但一片片花草缠满了一棵棵延伸的大树,大树和花草却在石泉港延伸的地方开满了花朵。

茂盛的花朵开满了大树,在大树上的花朵,仿佛是一只只美丽的眼睛,停留在了石泉港的上空,显得特别闪亮。那些出现在花草上的花朵,密密麻麻的,它们好像是天上的星星,在石泉港周围闪耀着一片光辉。这些花朵,又像是人的一双双眼睛眨呀眨的,睁大眼睛看了一会儿石泉港那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忽然又把一条条视线沿着石泉港方向投向了汉江水面。

美丽汉江是石泉港的近邻,弯弯起伏的石泉港面对汉江,却多了一面看不见的神秘。神秘在石泉港湾的浪尖上,却有了鱼儿在跳跃。鱼儿带着笔挺的身躯,在弯弯的浪尖上像是在跳舞。鱼儿跳着舞姿很优美,却把美丽留在绿水里。绿水,是鱼儿幸福的港湾,许多港湾连接到汉江河畔上被延伸着,却倒影出了汉江两岸多山多水的自然景观,一幅幅魅力无穷的图画!

在石泉港口岸又出现了鱼儿跳跃的身影。鱼儿的一双眼睛很神奇,它在汉江河畔石泉港口岸游来游去,在绿水中看到了漂浮的城市。城市里有繁华的街道大树和花草,还有过往的人群和车流。在水底还看到了蓝天白云山脉和山峰,在山脉上有庄稼牛羊群,在山峰有飞舞的大雁和山鸟的影子,还有飞机在蓝天上掠过。

当鱼儿亲密在石泉港和汉江河畔之间时,鱼儿的头颅伸出了水面。瞬间里,鱼儿偏着脑袋看清了沿着石泉港口岸生长有一大片绿洲。在一片绿洲的包围下,白白亮亮延伸出了许多路径。路径上人来人往有大人牵着小孩,手里拿着风筝在石泉港口岸玩耍。一会儿,风筝在石泉港口岸随着风向斜着身子,慢慢向那片绿洲上空飘去了。

忽然间,一首歌曲从一片绿洲飘荡出来,让水中的鱼儿亮出了半截身子。其实,鱼儿什么也没有听到,只是在石泉港口岸较近处看到有一群鸟儿,在一片绿洲上空鸣叫着飞向一座城市。此刻,一片绿洲,在水中鱼儿身边时隐时现,慢慢退去,又慢慢出现着。

延伸在石泉港一片绿洲美景,尽收眼底;汉江河畔水中的美丽,尽在眼前。当一片阳光在鱼儿头顶飘过时,游荡的鱼儿一个个腾跃姿势潜入水底,照在水底的那一大片太阳光辉,变成了一条条彩色的弧线。彩色的弧线从汉江河畔水底蔓延到石泉港口岸水下,形成了弯弯的曲线,一直爬满了石泉港口岸。这时,又有一群调皮的鱼儿从汉江河畔下游游至石泉港,一条条鱼儿沿着石泉港口岸水下曲线,突然跳出水面睁大了眼睛,仿佛看到架在汉江水面的桥梁和水下曲线,原来水上景观和水下景观,是连接在一起的一个完整的美丽世界。

于是,那一群鱼儿在石泉港口岸弯弯的水面纵身一跃,弹飞出了不少亮晶晶的水珠。在太阳光的照耀下,这些水珠包围了鱼儿的全部身体,慢慢跟着太阳光辉,在石泉港口岸潜入了水底,不知道这些鱼儿在宽阔明净的汉江河畔游向何方。

如今,坐落在汉江河畔石泉港,在一天天迎接着东升的太阳前进着,也不知道它的港湾与它连在一起的城市,隐藏了多少神秘的故事,需要人去叙说去传播。但愿石泉港,它面对汉江河畔的山山水水,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应该像是巨人伸开的两只臂膀。一只臂膀伸进汉江河畔走进大海,一只臂膀延伸到群山峻岭中走向世界!

话说中医散文 第3篇

昨晚,遇到了一位以前学过中医学,现在自己经营了一家推拿店的邻居阿德师傅。闲聊中,我无意地说了几句中医治疗疾病没啥明显疗效的话,便招徕了阿德师傅一阵噼里啪啦的批判声。这个让我想起了有一次朋友约我一起去足疗店泡脚的场景,当时我也无意中说了一句中医已经在一百多年前西学东渐的浪潮中被边缘化了的话。于是,就被那对中医学似懂非懂的洗脚小妹上了一堂中医教育的思想课程。她通过那犀利的言词以及坚定眼神告诉我,中医是世界上最完美最伟大的医学。

现在,我觉得只要说中医不好,就会有人立刻恼羞成怒跟我急吧!因为昨晚我就在微信中发了关于中医学的相关文字,结果,就有人跟我叫板了。马上一口一句:你懂中医的博大精深吗?你不知道中医有着几千年的光辉灿烂历史吗?说着说着,给人的感觉就成了开批斗会了。感觉很搞笑。他们怎么就不会思考一下,印度巫医术也有几千的历史呢!但是它能摆得上台面吗?

也许,中医被边缘化,正是国人自以为是的固执,死死地抱住老祖宗的宝典,不求跟进,不求突破的心态所害的。这跟中国人抱着五千年的历史和四大发明的`荣耀感,自我陶醉,意淫自己是最伟大的民族,最优秀的民族一样。

我认为,也许就是因为中医有着一套不可辩驳,不可质疑,不可亵渎,穿着传统文化的外衣,遮掩着中国落后医学的古老理论,它就像巫术一样,蛊惑了无数的信徒。这些信徒抱着百年前,甚至千年前的老祖宗的经典之作,在原地踏步的,重复的理论检验,以我行我素、自信满满的心态逐步地走向了消亡。

本人至今都没有听说过,有谁说了西医的不足之处,哪个欧洲人或者美国人会跟你急?在欧美发达国家,连他们信奉的上帝都可以质疑, 更不用说什么医学了,西方人认为,只有不停质疑自己又推翻自己。在这样一个不停探索不停思考不停求证的过程中,人的思想才会进步。一个人的自我批判是一种自我的审视和自我的反省;对于他人,更是一种善意和鞭策。一个不断地在前进的国家和民族,亦如此。但是,这对根深蒂固的顽固保守的中国人而言,我想肯定是难以接受的。

这种情况,就像每当要对某个所谓的伟人进行歌功颂德树立光辉形象时,那么,就有一大片的中国人,就会不加以思考的跟着歌功颂德,跟着唱赞歌。但是,那么多的歌功颂德献媚于某个所谓的伟人,对社会的进步能产生多少的积极意义呢?

话说尺子散文 第4篇

人们常说,要一碗水端平,要一把尺子量到底,这样,才会公平公正。其实,尺子,本身也是公平公正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度量工具,可它会在各个时期或者是在不同人手中,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10多岁的我,住在冠市农村老家,那时农村是社会主义集体制,所有财产都是集体的。有天晚上,有两个人正在塘里偷鱼,此时正好被本组一社员路过发现了,他立马悄悄地来到队长家,告诉队长,抓起来一看,是本组人,一人是贫农出身的,另一人是地主出身的,在那“阶级斗争天天抓”,政治色彩很浓的年代,贫农出身的没事,可以回家,地主出身的,那可不得了,绝不能让地主阶级翻身,立马组织群众开斗争大会,打得遍体鳞伤,爬在地上动弹不得。此时期的尺子,不是尺子了,一碗水也被政治色彩捣得浑浊不清,甚至是一碗黑水了。

大家还记得吗?早几年,报纸上常报道:农家子弟寒窗苦读,最后是被别人冒名顶替读大学,毕业后在各级政府机关上班,过着无忱无虑、奢侈般的生活;虽后来,政府部门对不法分子予以查办,可农家子弟是毕业后,在外拼命打工,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美好前途没有啦。尺子,在少数人操纵下,几乎成了摆设,得不到用武之地。

前些年,我朋友女儿过生日,我做人情200元,朋友坚决不收,并说:“来了就好,生命靠运动,朋友靠走动嘛,把钱看得重,那就不是朋友了。”隔几天,我另一好友乔迁新居,我做人情600元,此时有人立马拉下脸,对我另眼相看,不予理睬,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当时不明就理,后来我才知道,他们都是做人情1000元。其实,我是不在乎人情多少,从来不图回报。此时尺子,被扭弯了形状,用尺子度量人情,反而更没人情味了。

现在的家庭里,一切家务活大多数是妈妈包揽的,回到家那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习已为常了。如果有一天,妈妈有事不在家或是累病了,或者是饭菜没按时做,或者是饭菜没做好,或者是衣服没洗,我们回家却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没得饭吃,想到的是饭菜不合自己口味,责怪妈妈没把家务事做好,甚至在家发牢骚,完全不顾妈妈是为家庭的操劳而累病了,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如果爸爸或者儿女偶尔下次厨房,扫次地,或洗次衣服,那一家人是高兴万分的知足,称爸爸是世界最好的爸爸,儿女是最棒的,甚至还有物质奖励。依赖和习惯性,使尺子变得极有个性,爱的存在却无法被尺子度量了。

如今的部门和单位,老实人在单位埋头苦干,总是在做,做得越多,也就或多或少有些失误。那些嘴甜的和乖巧的人,总是在看,把别人的成绩揽在自己身上,自己的`过错总是推给别人,在领导面前会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讨领导欢心。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实人,不够虚伪,嘴不甜,不会睁着眼睛说瞎话,不喜欢哄别人开心,总是直来直去。而那些嘴甜的,投机取巧的,只说不做的,看领导脸色行事的,总是高手,也是高人;也就是,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不说的不如投机取巧的,让领导那帮子人很是看重,并得到擢拔。此时尺子,偏离了轨道,干与不干被颠倒了,失去了尺子的应有用意和价值。

话说荸荠散文 第5篇

又到一年岁末时,每当这个时候,好多人都会静下心来盘点一下自己一年来的业绩、收获,总结一下不足,以此来鞭策自己来年继续努力。当然也会应了年关这一意境,禁不住陷入回忆,回忆幼时过年的味道。

上周末的清晨,突然兴起,起了个大早,前往菜场“淘宝”。内心里想要买点什么,其实是不确定的。所以一到菜场,只能东瞧西看,一大早的菜场是城市里最闹猛的地方,人流缓慢涌动,挟裹着蔬菜香、炙烤味、鱼肉腥飘入我的鼻腔。“该买点啥呢?”在我这个平时基本不买菜的人看来,好多人都与我的心态一样。

我在人缝中张望每个菜摊,目力所及,忽然有一样东西跳入我的眼帘——荸荠。第一时间,我确定这东西就是儿时的味道。

好似寻到了宝物的我,挤开人群,来到摊点。看到一个个皮质褐色、个大饱满的荸荠,表面覆着些许水滴,好似一个个刚从泥土中钻出的精灵,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其灵动,强烈着吸引着我的眼球。

曾记儿时,每到春耕之时,祖父总会在自家农田的一角翻垦出一块田地来,钉耙捣碎泥土,铺上一层稻草起垄。把精心挑选的大荸荠种荠芽朝上,排列在稻草上,覆上泥土,施一些家肥。随后的日子里频繁浇水育种。我亲眼瞧着祖父的.劳作,静静等待荸荠的发芽、生枝、抽花、结荠。

荸荠古称凫茈,因凫鸟喜食而得名。宋代诗人郑獬有《采凫茨》一诗存世:“朝携一筐出,暮携一筐归。十指欲流血,且急眼前饥。官仓岂无粟,粒粒藏珠玑。一粒不出仓,仓中群鼠肥”。这首诗从采荸荠的一个劳动场景引出感慨,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疾苦,对造成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苏舜钦在《城南感怀呈永叔》诗里也提及过凫茨:“老稚满田野,斫掘寻尧茨” 。在古代贫寒的年代,荸荠作为一种食物,充当了贫苦百姓的救荒之物。有明代王鸿渐题为《野荸荠图》的诗应证:“野荸荠,生稻畦,苦薅不尽心力疲。造物有意防民饥,年末水患绝五谷,尔独结实何累累”。这正如荸荠的秉性,生长于泥土之中,质朴敦厚,熟知“地情”。

粤人称荸荠为马蹄,是按其形状命名的。我们平时食用的荸荠是呈扁圆形的地下茎,形如骏马之马蹄,故得名。在广州,马蹄、莲藕、慈姑、茭白与菱合称“泮糖五秀”,而马蹄为“五秀”之首。其肉质雪白细滑、水份含量高,清甜无渣,爽脆可口。《本草纲目》中记有“马蹄能清热消渴,治脾热,湿中益气,开胃下食,清心明目,解热杀菌,清黄疸,降血压,治疗多种疾病”。是一种集食用、药用价值于一身的生蔬菜,曾一度成为明清时期朝廷贡品。1985年,一新加坡华侨思乡心切,专程绕道去阔别45年的桂林,买了10个马蹄赴加拿大探望儿子时作为贵重礼物。由此可看出,荸荠也有其被高贵、受珍视的一面。

荸荠因其形、其质也有乌芋、地栗、地下雪梨之称呼。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菜场的偶遇,对此物的亲切感驱使我购买。买回家,清洗干净,还是用儿时吃荸荠的办法——牙齿剥皮。在唇齿与荸荠的亲密接触中,感受一份清甜与甘爽,同时脑海中好似浮现出了儿时收获荸荠、品尝荸荠的场景。这意境,正如这首现代诗:

春天里出生的荸荠,

在这个冬天,给我带来甜蜜。

我晒着太阳,听着鸟语,

用小刀,削开一个个安静的荸荠。

它深陷泥沼的身子,

让我想起田野上自由的风,

和那些脚趾缝上冒出的咕咕泥土。

那些快活的辛劳,和内心的纯净,

让任何皱着眉头剖析的语言,

都显得如此无力。

此时此刻,祖父的影像忽然清晰,想起了那些年的初冬,祖孙俩一人扛锄,一人携筐,扶去衰枝,连锄带趴,满手泥土,深挖荸荠,欢声响彻四野,亲情漾遍旷野。此物承载着我这样一段难忘的回忆,难舍的亲情,怪不得令我一见如故、亲切满怀。

新鲜荸荠颇可口,但风干后更诱人。儿时,祖父总会把新收获的荸荠分成两份,一份洗净,给我们生吃;另一份则洗净之后一个个铺在竹筛上,经几轮冬日暖阳的照耀,就成了风物了。春节,亲朋好友往来走动时,祖父便拿出这些风干的荸荠,成了待客的佳品。那时的荸荠,因水分蒸发,果肉变得紧实,吃起来更觉甘甜。上世纪40年代初,萧红去鲁迅家聊天。许广平指着吊着的筐子说,那里边的荸荠都是风干了的,极甜。可见鲁迅也喜食荸荠,尤其是风干的荸荠。

荸荠亦可入菜。荸荠做菜,图得也是它的清甜。拿一把小刨子,除去上面的嫩芽、削皮,只一会,就是雪白的一堆。和雪花藕可有得一比,撒上绵白糖,在冬日的餐桌上,真是冷比雪霜甘比蜜,正好帮我们消减吃火锅带来的火气。有时和木耳肉片同炒,黑的是木耳,鲜的是肉片,白的是荸荠,吃起来甜脆恰好。

话说钓鱼的经典散文 第6篇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空钩垂钓,用的是直钩能钓到鱼吗?显然不能钓到鱼,答案是肯定的。他享受的是钓鱼的过程。太公能“钓”到天下!足见他的智慧与学识是我等凡夫之辈所能及的。

大人物钓天下,小人物钓小鱼。说起钓鱼,我颇有感受。忙里偷闲拿起钓具,找一方僻静的水域抛钩引钓,凝神静气坐等鱼儿上钩。当你抛开世俗纷争进入状态,神情专注观察水面浮漂的时候,尤其是鱼儿被拉出水面,在岸上欢蹦乱跳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仿佛把你带入了另一个世界,所有的烦恼都跑到九霄云外;感觉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走,那一颗多愁善感的心早已被河水漂洗的一干二净。倘若运气不错、收获颇丰,一家人还可以享受一顿丰盛的美餐。钓鱼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愉悦身心,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我想,这可能就是每一位钓友钟爱它的原因吧!

孩提时代的我特喜欢钓鱼。每逢节假日约好同伴,拿起自制的鱼杆和钓饵就往河边跑。贪玩的我时常受到父亲的体罚与训斥。可我依然不改本性,丝毫不减钓鱼的兴趣。有时候偷偷地去书店查找钓鱼书籍,还向大哥哥请教钓鱼秘籍,比在校念书还用功。

时光飞逝,儿时的时光早已变成回忆。想一想现在的孩子,许多家长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让孩子参加各种名目繁多补习班。家长的安排剥夺了太多孩子们的乐趣。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是否在短期补习内迅速提高呢?在我看来,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的老师。父母言传身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否能成才。奔波劳碌从不以文人而自居的我,时不时收拾钓具,远离喧嚣的城市,静坐水边,背倚青山,面对碧水,在垂钓的过程中放松心情,寻找童年时代的童趣。那份清静,那份悠闲,那份惬意,只有垂钓的人才可体会!

随着生活环境的安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垂钓,逐渐从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充满趣味,充满智能,充满活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走向河边、湖畔,享受生机盎然的野外生活情趣,领略赏心悦目的湖光山色。只要一竿在手,既可体会“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情,也可感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画意。

你看,那些垂钓的人无论是年轻、年老,是男、女,是职位高、职位低,一到水边便一切都“相同”了。提竿,抛钩,换饵,一连串的动作在寂寞无声中进行,有谁钓到大鱼时,垂钓的人们便纷纷涌来……欢呼声不绝于耳。在水边,尽享垂钓之乐,尘世间多少荒芜,从此不再牵挂。

话说三舅散文 第7篇

在我三个舅中,大舅沉稳老练,说话慢条斯理,二舅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三舅则性格开朗,为人正直。

小时候我很少去外祖母家,每年难得去几次,不是不愿去,而是路途遥远,那时交通落后还没有公交车,很不方便。尽管去的次数不多,但只要去了我总愿意跟着大我十二岁的三舅玩,他带着我去村北的芦苇丛中摸鱼捉虾,或到藕塘里扒藕,每扒到嫩藕,三舅便手舞足蹈,几步跑到沙河边,让清澈的河水洗掉藕身上的污泥,先递给我几根,我们便大嚼起来。

记得有一年,三舅领我去树林里粘知了,他对此行是很专业的,只要被他盯上的知了便交了厄运,十有八九是跑不掉的。先是把长长的竹杆悄无声息的往知了跟前凑,离目标不到十公分时,便猛一伸杆子,知了便被粘在了面筋上,扑腾着透明的蝉翼,鸣叫着做了俘虏。我的任务是保管俘虏,办法是用细细的铁丝残忍地把知了穿起来。

树林地处沼泽地,到处坑坑洼洼,并存有积水,泥土稀疏且滑,三舅这本土之人已习惯这种环境,可我这外乡人对这里的一切极不适应,一不留神就会被摔个屁股蹲,一上午我不知摔了多少次,浑身跟个泥人似的甚是狼狈,还好,战利品还是相当可观的,一大串知了的收获,摔几个跟头——值!

三舅结婚了,三妗子脾气比三舅温和的多,身体很棒,田里的庄稼活根本用不着三舅,前几年,三舅去广州打工,家里的责任田全是三妗子一人干。有一年刚立秋,我去看外祖母,在村南的泥土路上,远远地看见有一妇女推着一车土杂肥,近了原来是三妗子,我想帮她推,硬是被倔强的妗子拦住了,自己很轻松地运进了田里。她们村南三里长的路两边栽满了两排杨树,也是三妗子包下来自己栽的。三舅曾自豪的对我母亲说:“娶个能干的媳妇,就等于娶了棵摇钱树。”

三舅的脾气很暴,一句话说不合适他就急,为这三妗子没少和他打架,三舅不如妗子的力气大,每次打架总要吃亏,后来三舅学聪明了,不再和妗子动手,而是砸家具,摔东西,家里的沙发、茶几、电视机都被他砸过。三舅虽然脾气暴,但发泄完后,浓云密布的脸马上“阴转晴”,还和妗子闹着玩,约着妗子一块打扫“战场”,常常惹得妗子破涕为笑,年岁久了,妗子摸透了三舅的脾气,尽量控制自己不去招惹那个“火药桶”,当然家具也不敢买了,免得无辜的家具再遭不幸,三舅家里曾长达几年没有家具,只有一张吃饭用得“地八仙”和几个小板凳,每有客人问起,三妗子便支支吾吾,不肯说出实情。这几年,三舅明显的老练稳重了,那种叱咤风云的脾气已被岁月消蚀的无影无踪,房子已重新装修,添置了新家具,每次见到三舅,总觉着像换了个人似的。

三舅和我父母亲关系一直很好,父亲在六十多岁以前,只要是三舅来了,他俩是无酒不吃饭,不醉不散席,每次喝得东倒西歪,后来父亲戒了酒,但只要三舅来了,便开戒陪着他喝几盅,父亲去世时,三舅跪在他的`遗体前痛哭流涕长跪不起,是母亲才把他拉起来的。

三舅在村子里有极好的口碑,尽管外祖母家在他们村里是单门独户,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但三舅以他的人格赢得了街坊邻居的尊重,他家每当有事需要帮忙时,村里人都主动和他帮忙。当然,别人有事时,三舅也是不请自到,实实在在的像给自己办事一样认真。记得八十年代末期,三舅被一辆拖拉机碰伤,住院期间,村里很多人都去医院看望他,体现了大家对三舅的关怀之情。

散文佳作欣赏:话说回归自然 第8篇

话说回归自然,使我不由得吟诵起郭老所写的《地球 我的母亲》中的优美诗句,不由得想起地球是我们唯一生存的家园,不由得勾起孩童时的美好回忆:暑假的日子里,家乡村北一望无际的几千亩渭河滩地,确是玩童们天然的游乐园,园内树种繁杂,错落有致,郁郁葱葱,林园满目;树冠茂盛,乘凉玩耍,凉风习习,毫无热意,舒适感觉,空调难比;那时,物资匮乏,迥迫饥贫,酷暑寒冬,身着布衣,虽则粗糙,舒适透气。追忆过去,优美记忆令人有许多犹新的回味……

话说回归自然,似乎话题太大了吧,不知从何谈起,从何写起;似乎话题又有些复古意味,其实,并不为然。

话说回归自然,就是指人们生活在繁花的世界里,行事有据可依,办事有规可循,生活更加丰富,生活更加活跃,生活更加自然,生活更加舒坦。回归自然很切近人们的生活点滴,时下常以充耳已闻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就是含有这样的意思吗?人们常谈及到生活圈中的种种迹象也不就是说明回归自然的重要性吗?且析如今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语,“吃烂些、穿烂些、走慢些。”;不知又是那位高人所编的现实生活中的十八怪之一,“吃的喝都是害”;还有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今昔对比,“三十多年前,穷人在家里吃的蔬菜,三十多年后,富人在酒桌上吃的是蔬菜。”;再回想,八十年代初,卖老鼠药盛行一时,其结果,闹得老鼠不见得少了多少,反而闹得猫越来越少,甚至连所养的家畜家禽也遭到了祸殃;前几年,国家禁塑令虽倡导一时,由于部门管制不力,彩色塑料的应用至今泛滥于生活领域;如今,走在大街上,在多种娱乐场所,人们看到戴口罩的人已熟视无睹,何故呢?仔细思量,难道人们所说所议的不无道理吗?由此可见,回归自然大势所趋,势不可挡。

话说回归自然,并非复古、并非有全盘否定之意。我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取得的成绩斐然,让世人刮目相看,多项技术在世界科技领域遥遥领先,在惊喜富裕的生活背后,我们所做的理智选择似乎都是政确的,其实又难免存在众多弊端,由于受急功近利思想的错误诱导,在环境治理中,上有法规戒律,下有我行对策,目无法纪,有令不止。对于项目工程,论证不充分,考证不实际,乱砍乱伐,绿地面积逐骤减少,乱搭乱建,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扩大,投机钻营,小到黑作坊,大到地下工厂,垃圾食品、生活用品,充满整个市场,管理似乎失控,不当的人为因素已给后代埋下了永久的祸根,导致近些年来,病毒猖獗,肆意泛滥,雾霾成灾,重创难愈,温室效应,旱涝不均,自然灾害,频频暴发。时下人们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已向世人敲响了长鸣警钟:珍爱自然,不容忽视;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只要有生命的一草一木、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都是相生相克的,是相互依赖的,他们生存的体系已构成了牢不可破的食物链,因而,在我们没有完全认识到他们生存规律的时候,绝不可冒然使之,随意去破坏其生态环境。在现存的生命中,没有什么是绝对好的,也没有什么是绝对坏的,凡是能存在的都有他存在的道理,这恐怕也是天意的定格。所以,想干什么事,说实话,都要以规律为指导,经过反复论证、考证,以圆满的实施方案为依据,在减污排污上力求零污染,才能依规行使,否则,就会其患无穷,殃及子孙后代,谁与自然规律大行逆道,对不起,带来的只是惹祸招身。以上所谈的,难道不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吗?尊重、热爱自然就如同做人要讲诚信、担当道义一样,也是有规可循。

乘着华夏民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好时机,如今,全民开展如此声势浩大的“还我蓝天”保卫战,这次绿色革命不就是回归自然的举措吗?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这话固然很有道理,但真要做起来,绝非一日之功,须全民参与,须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美好愿望才能实现。我们衷心期待的就是,吃上放心的绿色食品,吸上新鲜空气,使用上环保的家电,乘坐上绿色环保的汽车,住上舒适绝佳的住房。因此,在我们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升人们生活指数的同时,切切不能随意破坏生态环境,要借前车之鉴,痛定思痛,依法整治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既是人类社会的责任,也是各民族的责任,更是国家政府的责任。我们要大力普及环保知识,逐步提高全民素质。把治理环境视为我们生活中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我们心怀尊重、保护自然的大爱,加之政府的监管政策、措施到位,资金、人力投资到位,全民参与,从身边小事做起,步步为营,科学治理,何忧环境治理不好,何愁绿水青山不现眼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铁腕治理,永在路上。我们坚信,宏伟的蓝图会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到那时,山一定会更秀,水一定会更清,天一定会更蓝,人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甜。

作者:杨会强

话说沁香一瓣先生散文 第9篇

今年一月,我有幸来到“好心情”原创文学论坛,恰巧看到网站推荐的《从婆媳关系想到的……》,我便饶有兴致地阅读,其中谈到把“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演炼成“现今的媳妇胜女儿”;把“年老的婆婆说媳妇”变成“年老的婆婆像慈母”,这样的关系怎么能不融洽呢?

我很认同他的观点,一看作者是沁香一瓣,便打开了他的文集参观。哇塞,一片金光闪闪的“好”字映入眼帘。在左上角发现,原来他也是上海人,当时感觉特别亲切,便主动加为好友,开始聊天。

由于不熟,一开始的聊天都是围绕着作品展开。我阅读《谈初恋情人想吃回头草》、《想到了“潜在写作”》、《漫谈当编辑》等作品,我觉得他的文章很厚重,文笔老练,逻辑性很强,善用哲学思辨写文。再看看他的留言板,几乎是满满十几页,可见他人缘很好。在比较其他网友的几篇作品后,我更喜欢他的作品。言谈中,我表达了对他的钦佩之情,他总是很谦虚有礼。我后来才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亲切的长者。

他看了我几篇文章,给我留言大概是这么说:“你的文章很清丽,文字也挺好,有没有想过写点别人没写过的文章呢?”

我当时愣住了,因为我当时写的大部分都是青春爱情小说。除此之外,我不知道我要写什么,或者我能写什么。我反问他:“那写什么啊?”

“写点上海弄堂,自己熟悉的,别人没写过的。要写自己的作品!”

因为想摆脱“春在枝头闹”(备注1)的印象,我开始尝试写杂文,开始写《浅谈没有婚房,父母租房》、《浅谈80后的婚姻》等等,每次都会得到他的鼓励,总说:“进步很快!”

和他聊天,几乎没有任何的架子。当我生活或者学业困惑时,他像夜晚一盏明灯一样地为我指点迷津。

他还是一位勇敢的骑士。当他看到一些不好的苗子时候,他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有理有礼有节地去批判不文明甚至是违法现象。

他曾写过《小谈网络“孙悟空”》,利用孙悟空百变来抨击那些利用网络虚拟名字欺骗引诱,或者是发表攻击性的言语等,提出了如今我们是学孙悟空的“金猴奋起千斤棒”的精神,而不是我行我素,不讲德行地诱惑网络的一角的行为。

当他看到网络蔓延着抄袭不良之风的时候,他写下了《浅谈模仿与抄袭》,文中提到了模仿和抄袭的区别和联系,指出模仿和抄袭决不是文学原创作者所走的一条捷径,要多思、多想,平和心态,在创作中成长,写出佳作!

象这类型的文章还很多,我们可以看得出沁香一瓣是一位极富正义感的人,看似温和文笔下,一步步地引导那些“糊涂虫”,走入正途。

他是一位热爱生活的旅行家,周游了几乎大半个中国,用他的笔记录了祖国的壮丽。每个村在他眼中都是独特而美丽的。

你看“九溪所处的地理位置确实有些特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相传九溪本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有一个“三老做文”的故事,明确地指出:“此地不出王侯必出将相。”所谓“三老做文”,指的是九溪村三面环侍着的三座山坡:毛栗坡、詹家坡和王家坡。而居于上街的六百年古井,即是一方砚台。古井旁原放着一个巨大的石制笔架,玉笔就是塔山上建造的古塔。以中间街道为书脊,九溪偌大的整个屯堡村,就像打开的一轴巨大的书卷,而三老,就在上面不停地做着各自的锦绣文章。这实在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在清朝年间,九溪曾经红极一时,考出的举人多不胜数,就连在外做官的顶带花翎,摘下来用大斗都盛装不下。”(备注2《九溪,梦绕的古村》)。

“触摸新叶村的整个群落建筑,似有古的神韵在心海中悠悠滑动,村屋以五行九宫进行布局,有着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走在光可鉴人的青石板路上,你会觉得这石板被踩得这么光滑是不可思议的.,然后这是千真万确的现实,七个多世纪漫长的宗族发展史,多少人群在祖宗铺设的石板路上行走?这种光滑不仅仅是传承的踪迹,更是历史和岁月的记录……随着狭窄、潮湿的小巷小道伸延开来;沿着高大、斑驳的烽火墙向前,眼前,庄严、肃穆的宗祠渐渐清晰起来。在密如蛛网般的小巷里穿行,犹如置身于诸葛迷宫一样。”(备注3《露天博物馆新叶村》)。

又见“穿过碎石铺就的山路,陆巷的银杏是有特色的,古村的民居院子里,田园边,大都种植银杏,银杏被称之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村里最大的树已有近二百余年,树上鸟雀众多,树杈上筑着喜鹊巢,欢叫声声,似在讲着关于古村的故事。每到金秋,家家都收银杏果,晒在林边和屋前。银杏果不仅可以吃,它和叶子伴着东山银杏的声誉还出口东南亚,是一种上好的中药材料和保健食品呢!”(备注4《太湖畔的陆巷村》)

打开他的游记,视野仿佛一下子开阔,一方面可以增长很多古村落的见识,另一方面仿佛置身在这美轮美奂的古村落。在作者的笔下的风景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像是一位导演在讲解古村落的特色。

他还是一位“花匠”,用心地栽培着各种各样的花儿,在他看来,它们仿佛是会说话的天使。每种花都有别样的特点,有守时守信的、艰苦向上的、坚韧不拔的牵牛花(备注5《绿蔓小花也醉人》);有要求别人少,给予别人多的典范的凤仙花(备注6《开不败的凤仙花》);有不显耀,不张扬的老樟花(备注7《老樟树开花》);朴素的美,纯洁的茉莉花(备注8《难忘茉莉香》)……

读到这里,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和文采,平凡无奇的花儿竟能描绘出独特的个性,是不是像我一样羡慕作者的妙笔呢?

最后,我来谈谈我对沁香先生的印象。他不紧不慢地倒了一杯茶,和朋友谈天说地,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也痛斥着社会的不文明现象。他始终是文质彬彬,谦逊有礼,不得不让人心悦诚服的智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话说严台散文】相关文章:

话说李白06-30

话说长江教案07-05

话说人格教育07-06

话说对联典故08-06

话说对联范文05-18

学生有话说论文08-27

话说长江一范文05-22

分析话说长江范文05-30

话说端午活动总结07-16

话说高考英语作文07-16

上一篇:我是白雪一族作文下一篇:乡镇理论武装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