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满的理想pk骨感的现实

2024-09-15

丰满的理想pk骨感的现实(精选11篇)

丰满的理想pk骨感的现实 第1篇

丰满的理想pk骨感的现实

——《春风化雨》观后感

在教育学课上看的这部片子,那么观后感或与也应该写一点与教育有关的东西。这部片子确实可以看做是一部关于反应教育现实,渴望改革类型的电影,但我们也可以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理想与现实的交锋。我将题目命名为理想与现实的对战,究竟谁会瀛?影片通过尼尔的命运告诉了我们。

影片讲述在一位追求自由、爱和美的老师基廷的带领下,威尔顿中学的学生重新寻找并努力追求自己生命的意义,同呆板,教条的传统教育进行斗争的故事。电影在一开始就告诉人们威尔顿中学的四大支柱是:传统,纪律,荣耀,名誉。而我们的主人公尼尔正是扛着“传统”这一面旗子,或许在这故事就已经埋下了伏笔。你而是一位对文学有着十分高的天赋、喜欢演戏的高中生,他同所有青春期的少年一样有着叛逆与梦想,但同时他却有着一位十分古板、传统的父亲。他不敢违抗他父亲的命令,例如,在开学的时候,尼尔他父亲取消了他在学校里的一切他喜欢的活动,他刚开始还顶了一小下,但是他父亲一说到他母亲时,他就没有对父亲反抗,他选择了顺从。(当然这也给我们留下一个印象,尼尔的母亲很特别。)尼尔家里没有查理家有钱,他的父亲对他说过最多的话或许就是:“我送你来这所学校,我牺牲了很多。”由此可以看出尼尔的精神是受到很大压制的,中国有句古话“弦绷得太紧,是会断的”。事实证明,此言不假。在呆板教条的笼罩下,威尔顿中学来了一位新老师——基汀老师,这是一位十分可爱、带着自由气息的老师。他的到来改变了许多人,在第一节课的时候他就叫所有人撕掉了课本。不仅如此,他还将课堂形式突破了——在户外上课。其中最令人影响深刻的应该就是安德生的改变:从一个对文学敏感度很低的人变成了可以在课堂上写出令人称赞的诗。基汀老师的到来对尼尔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但是,他依旧不敢明目张胆去反抗他的父亲:例如,在父亲强制他取消去演出时,虽然他很想去争取,他努力学习,想只要自己的每科都是优秀,父亲应该就会同意他去干自己喜欢的事了吧,可是他并没有当面去跟他父亲说,这也说明了他也是一个胆小鬼。他还没有勇气去抗争。

尼尔在演完自己喜欢的戏剧后,跟随父亲回家,他本可以向他父亲大声宣告自己的理想和梦想,但是在顶嘴后,遭遇了父亲严厉的反击。他在这次被彻底的击垮,即使每科都拿A,他都没有自由可言,他依旧不能坚持继续他的理想,他被现实打败了,他彻底的绝望了。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的晚上,他拿起父亲的枪结束了自己生命。这无疑是全局的高潮点,也正是理想与现实的终极对决。

在尼尔这儿,理想是失败了的。

但是,我们是不能忽视它的作用的,查理在基廷所制造的那种为生命的真实而战的氛围中,去努力的追求自己心仪的女孩儿,虽然她已经有所归属;达尔斯则更加自由而大胆的扮演着冲锋者的角色,无所畏无所惧,勇敢而又机智。虽然影片没有告诉我们使查理一见钟情的女孩儿最终真的能够离开自己原来的男朋友,而选择和那克斯在一起吗?那帮僵化古板的学校领导会因为“上帝的电话”

而真的同意接收女生吗?电影里没有结果,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似乎这一切并不会很快实现。也许,激情的启示与并不乐观的结局,造就了这部电影的价值,在表达了理想的同时也看到了现实的不尽人意。

关于现实与理想的对抗,谁胜谁负,这部电影虽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但事实存在希望的(从电影最后一幕船长离开的时候可以看出),有希望就是成功。

丰满的理想pk骨感的现实 第2篇

大概在7年前,我和王石一齐去戈壁滩,从西安开车到新疆乌鲁木齐,途中车突然坏了。那是一片茫茫的戈壁滩,没有参照系,没有手机信号,如果继续开,有可能把油烧完。我们越来越恐惧,并且焦躁不安。这时候司机下了车,他就在那边不停地转,不断地看地下,看有没有车辙。最后他发现有一道车辙,于是他就把车开到最新的车辙上方,把车横过来,说:“剩下的事情,只能等待。”然后我们就这么等,等了大概将近一个小时,有一辆大货车开过来,因为我们挡住了这个车辙,大车就停下来。然后我们的司机就写了一个电话,让他出去以后打电话,来救我们。我们在车上讨论:“这事儿靠谱吗?人家会给你打这个电话吗?”司机说了一句话:“在没有方向的地方,信任是最可宝贵的。”结果我们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果然我们的车子过来了。

这件事让我一向在想,什么时候人最恐惧?不是没有钱的时候,不是没有水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车的时候,最恐惧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方向的时候。当你有了方向了,其实所有的困难都不是困难。我就想,理想这件事情,就相当于在戈壁滩上,你突然找到了方向。其实生命当中,要想活下来,第一件事是有方向。

但是这个方向是怎样确定的呢?你心中要有一个价值观,就是是非决定。我想说的是,不管你有任何理想,你都要坚持到最后,你都要能兑现你的诺言。这个价值观是什么?是诚信,是道义。

有了价值观的驱使,你就会有方向感。这个方向感,每个人不一样,每个时代也不一样。二三十年前,我们还少有个人理想,有的是家国情怀。所以我们这代人,说话多是大词儿,一张嘴就是国家、社会。但是你仔细看此刻的人,这个时代说的都是小词儿。比如说我喜欢放风筝,我要放到全世界第一,这就是一个理想;比如说我想娶个好媳妇,过个好日子,这也是理想;比如说我要成为“高富帅”、“白富美”,这也是理想,你不能说这不是理想。只是在这天,社会理想、国家理想变成了个人理想而已。

很有意思的是,人有了方向感以后,人会快乐,生命会变得简单,你就不会在现实中变成“纠结哥”,你会变成“淡定哥”。比如钱这件事,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但是我们人一生最苦恼的事,有三件事情算不准:第一算不准今后能赚多少钱;第二算不准有多少幸福和痛苦;第三算不准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当我们碰到金钱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很纠结,但是如果你有价值观、有理想,你算账就变得简单,人活得很通泰。

我每一天都要算账,但是我自我就做三件事:第一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第二算别人算不清的账,第三做别人不做的事情。大家仔细想想,什么人最快乐呢?有信仰的人最快乐,心里头有方向感的人最快乐。理想就是方向感,就像在黑暗隧道里的光明,如果你们失去了这个光明,你会恐惧,会死亡,而有了这个光明,你会行动,会前行。

当然,理想这件事,也不能把它夸大到什么都能解决。它是一个保健品,但不是速效救心丸。所以,有理想的人和没理想的人,区别只但是是,前者成功的概率高一点,快乐程度高一点,毅力强一点,走得远一点,心里头踏实一点,无非是这样。但不是说有了理想,就什么都有了。

一切都是“追求理想,顺便赚钱”。我们承认,很多东西很重要,个性是人生刚开始的时候,工资很重要,房子很重要,老婆很重要。但是,天下事了犹未了,有很多事情,你方向不对,结果就不了了之,你方向对了,解决一个问题,就上一个台阶。

我明白一谈理想难免要谈到现实。大家总是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永远都在讲理想,永远都不能够和理想拥抱在一齐。我是这么看:理想永远是从现实中孕育出来的,因为不满,所以有梦想;因为没有,所以才需要;因为很弱小,所以想强大。

我们跟理想之间怎样对话呢?理想只是告诉你要去哪里,怎样去是你自我的事儿。所以简单一点也能够这样讲:现实是“术”的问题,但我们讲的理想是“道”的问题。去哪儿,为什么要去那儿,这是理想回答的问题;怎样去,什么时光去,怎样到达,这是现实中每一天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有理想,但不等于说我这天有理想,明天就变成了要什么有什么,那是不可能的。

另外,我们务必看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真正能坚持理想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在生活过程中理想逐渐被现实磨灭,然后妥协了。就像我们18岁的时候都在谈感情,但是38岁的时候都在过日子。

所以,我们也务必明白,当大家在一齐讲理想的时候,犹如在爬山之前在山底下的散步,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信誓旦旦说:“我要爬上山顶!”大家仔细看,走一会儿,就剩下一半人了;你再走,到了最后,可能就剩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了。然后所有人都在给自我没爬到山顶找理由。

这天谈理想,面临同样的困境。如果你哪一天坚持走到半山以上,再回头来讲这个题目,我相信你会讲得比我更精彩、更有力量!

【感悟精选(3)】

丰满的理想pk骨感的现实 第3篇

老许迫不急待地打开第一个, 只见上书:惑:什么是混合云管理?

曰:从最终用户的预期来说, 理想的混合云管理是指通过一套管理工具平台, 实现所有类型IT资源的管理, 这些资源包括传统架构的IT资源、私有云上的IT资源、公有云上的IT资源。

这谁不知道?老许又急忙打开第二个锦囊, 打眼观去:惑:为什么要进行混合云管理?

曰:首先, 要支持异构:无论公有云、私有云, 无论开源版、商业版, 无论IAAS、PAAS、SAAS, 暂时还不存在大一统的云资源管理平台, 需要整合使用;面对不同的云平台及其演进路径, 为了规避技术和商业风险, 实现在不同云平台之间的自由迁移也是必不可少的需求。

其次, 要平滑过渡:鉴于数据迁移和应用迁移的复杂性, 在无法做到一次性迁移上云的情况下, 只能有计划地依次上云;基于商业安全考虑, 无论云平台如何先进, 总会有一些保密数据和应用运行在传统IT上, 这种并行局面将持续相当长时间。为避免管理多个系统的麻烦, 最好能够统一管理, 并支持不时的互相迁移。

还有, 要方便高效:云技术的演进已超出IT运维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 传统IT大拿已被新技术大咖所取代, 且越来越难保持技术同步;自动化运维已成为趋势, 如果没有管理工具和智能知识库的支撑, 很难保证服务SLA的达标。

似乎有些道理, 可还不过瘾, 再打开第三个锦囊:惑:怎么做混合云管理?

曰:要设定可实现的目标:面对仍在演进的各类云平台, 不要奢望一步到位, 要根据自身需求, 制定一个小目标, 比如3-9个月可实际上线运行。要选择可扩展的管理平台内核:内核的选择非常关键, 一定要货比多家, 选择最有扩展潜力的内核。要具备定制开发能力的实施团队:云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加持!尤其是在技术演进期, 更是如此, 找一个可长期合作的专业实施团队, 是确保此类项目成功的不二法门。

“老头子, 该起床了!”听到呼唤声, 锦囊与老者一起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南柯一梦, 还好自己把锦囊上的内容都记住了!

——云曰:在当下, 除了理想, 神马都是浮云!

让丰满的理想照进骨感的现实 第4篇

2012是一个带给人类颇多猜想的年份,古玛雅人的神秘预测面临到期,再加上金融危机、中东烽烟、贫富差距,人类古老的心灵愈添风霜。面对自我、面对世界、面对未来,是迷失在价值泥沼里兜兜转转,还是乘上心灵的诺亚方舟继往开来?图书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首当其冲地担负起滋养的重任。2011年底,《理想丰满》《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一年不花钱:我的无货币主义生活》等一批图书都扬起理想风帆,摆渡读者朝向2012心灵涅槃的彼岸。它们以一颗赤子之心对读者发出最强音:哪怕现实再骨感,我们也要让理想丰满!

什么是理想?

冯仑在2011年底的新作《理想丰满》里为理想作了界定:愿景和价值观加起来叫理想,理想让你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理想不能改变,过程可以妥协。

《理想丰满》汇集了冯仑“集半百人生沉淀,畅谈当下热点;挟二十载拼搏经历,纵论未来大势”。万通创业至今已20年,在这20年中,无论环境、政策怎样变幻,万通都越做越大。成功背后,冯仑就没面对过骨感的现实吗?

作为民营企业的布道者,勤于思考的冯仑乐于与读者分享他对理想的界定,给予了与他同时代的同行人很多正面鼓励。书中虽然有诸多章节提及房地产方面的常识,但是你在仔细品读中绝对不会感到枯燥与空洞,因为冯仑在七分严肃中加入二三分幽默诙谐,做了很多生动有趣、鞭辟入里的比喻。“理想是墙上挂的美人像,很漂亮;现实是炕上的媳妇,能够生儿子、过日子。”

抛去房地产商外衣的冯仑,是一个放弃优越的公职选择独立创业的冯仑,是在美国最繁华的地段铸造“中国中心”的冯仑,是亲自驾车横穿恐怖的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冯仑,他的作品之所以产生发酵的力量,不仅在于他是名人,也在于他用一颗赤子之心审视中国社会中的种种现象,用一颗坦诚之心与同时代的人促膝长谈什么是理想。

读者之所以会买这本书也正在于此——读到理想背后的激情与胆魄,读到理想背后的责任和情怀,学会在现实的道路中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理想,从而使自己的理想愈加丰满。就像冯仑在书中所说,“立体城市还不能马上矗立在我眼前,但每天我走它也走,我一直都没有接近它,可它却老在前边吸引我,于是我就特有干劲;偶尔回头看,发现已经在寻梦的路上走出了相当远的距离”。

理想容易实现吗?

李可在他的杜拉拉大结局《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为理想作了解读:每个人都有一种感觉,世界生来不平等,你怎样都不能说出真相,要忍住,继续为了理想奋斗。我们之所以要双手向上,并不是要摘到那颗最美丽的星辰,而是要保持一种向上的心态。

从杜拉拉的第一部“升职记”,第二部的“年华似水”,第三部的“我在战斗的这一年里”,到年底收官之作的“与理想有关”,杜拉拉历时四年,终于修成正果。我想在现今的中国,杜拉拉应该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话剧、电影、电视剧,杜拉拉出尽了风头,但在过去的一年,“杜拉拉热”渐渐平息。在第四部《与理想有关》里,杜拉拉借助作者神来之笔也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她并非职场神话,她也不是一路打通关的职场必胜客,她一样会身陷普通白领会遭遇的困惑——面对“永无止境”的紧张和忙碌,面对年过三十、渐渐有些力不从心的现实。当职场风声鹤唳,当情场也风雨不断,杜拉拉的现实越来越骨感,她焦虑、脆弱、身心俱疲,甚至一绷就断,该怎么办?这朵曾经的铿锵玫瑰会让理想之花枯萎吗?

畅销书的魅力常常体现在它的励志作用。在《与理想有关》里,杜拉拉最终凭借认真、执著和坚忍,走出了自己的职场瓶颈,化解了生活危机,朝着为理想而活的人生目标跨出了一大步。无论职场也好,爱情也罢,杜拉拉告诉读者,与理想有关的绝不是所谓的职场厚黑,而是脚踏实地的作风、隐忍的智慧和“Follow your heart,follow your dreams”的雄心。

理想是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吗?

看着杜拉拉的奋斗,是否就将理想树立为“从白领到中产”了呢?活着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乔布斯在《活着就为改变世界》里为理想奏出更激荡的乐章:“时间有限,我们不应该为别人而活。活着是为改变世界”。

在这个理想之音的冥冥指引下,似乎拥有无穷尽的意志力和行动力的乔布斯创建了苹果公司,但之后却黯然离开苹果公司。但他并没有就此结束理想、关闭理想,对科技的着迷让他保持着改变世界的冲动,让他建立了NeXT公司、皮克斯公司,并与迪士尼公司合作进军数字电影领域。历经各种挫折之后,他又回到苹果公司,像拯救“濒临灭绝的恐龙一样”把世界的电脑产业带出低谷,并创造出了一个个令人咋舌的革命性的“i”商业神话。imac、ibook、 iPod、 iPhone、 iPad……已经改变了世界的乔布斯永别了这个世界,但他对理想的定义影响着全球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未来科技的认识。

理想一定是物质的吗?

国际“免费经济运动”倡导者马克·博伊尔在他的真情实录《一年不花钱:我的无货币主义生活》里为理想作了实践:寻求更简单的生活、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真正的解放。尽管的确存在许多挑战,但也告别了银行存款、账单、交通堵塞以及自己并不喜欢的长时间工作带来的压力。

博伊尔出生于爱尔兰,曾研习经济学,并经营过几家有机食品公司,过着常人看来非常不错的生活。攻读经济学学位的最后一个学期,博伊尔偶然买到一张介绍印度圣雄甘地的光盘,片中那位瘦小的老人给他以启发———“欲变世界,先变其身”。博伊尔开始尝试以物易物或者不花一分钱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你能想象利用木材燃烧炉和太阳能板供热洗澡,并为自己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充电吗?你能想象用清洗过的乌贼骨和野茴香籽制成牙膏吗?你能想象以物换物在网上互相交换所需的生活物品吗?

博伊尔就是这样超出你的想象,他用最具传奇色彩的“不花钱”经历、最搞笑的野外生活经验、最简单的幸福生活方式,引起世界范围内大争论——理想一定是物质的吗?不花钱怎么生活?不花钱的目的是什么?这正契合了当下社会心灵的热点:寻求更简单的生活、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个故事也启发我们好好思考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摸得着的读者心灵

在图书销量也寒冷的季节,这些图书却如冬日暖阳洒进读者的心灵之窗,所谓读者买单,所谓畅销,首先离不开的是对读者心灵的满足。读者的心灵能摸得着吗?

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前主席马斯洛有一个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高级需求,它们只有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无止境的。

比如哈佛近些年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公开课之所以风靡全球,是因为人类尝试对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进行深刻剖析。这些实用又具可操作性的课程被通用电气、IBM公司、壳牌公司、英国 Avimo 光电公司和佐迪艾克海运公司等 500 强企业作为领袖及高层管理者培训课,这些课程对出版界未来的选题有很多有益的启发,比如《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幸福:过犹不及》《自尊与自我实现》《运动与冥想》等等。

相信在未来,人类会越来越关注对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探索,图书一定会在这个领域焕发新的光彩。因为图书意蕴、旨趣的起承转合,正是对人类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的一种摸索。人类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永无止境,出版业的探索也将路漫漫其修远,但理想也正在其中。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第5篇

朋友,应对闪电,你微笑了吗?反正,我没有。为什么我们都不再以为闪电是上帝拍照时按下的快门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经不会再有那些单纯的快乐了,单纯的年轻已经失去,如倾盆的雨,伴随回忆顺势流入河里。

我以前在一篇文章里看到有人说:“我以为理想是我信奉的教,大学就是我要找的`庙,但是我在这个庙里把我的教弄丢了。”看到这句话,已记不清我当时是什么情绪,好像有的是止不住的怜惜,一个如此绝望却又充满期望的年轻人,对青春的审视,对未来的坚持,已多少有些面目全非。

想象总是不费功夫的容易事,所以很多人的理想王国里总是春光绮丽,繁花似锦,梦里花开,开得像海,不动声色就已把自我的理想世界描绘得油画般绚烂。以前对海市蜃楼的单恋,对风筝上天的期盼,对云卷云舒的感慨,都不着边际地游荡在梦里那条能够撑油纸伞的小巷。

偌大的城市,一片繁忙,杯盘狼藉,却空空如也,仿若被洗劫一般。就这样走在街上,像是等待灾难后的安慰,但是昼去夜来,月没星现,华灯初上,还是一如既往的狼狈相,连我,都失去了要梳妆打扮的心思,城市素面朝天,依然憔悴容颜。

突然想到我满满的理想,很久以前一场轰轰烈烈的青春,消失在完成理想之际,消失在长大的几年之前。大学毕业了,带着除了理想一无所有的年轻人特有的消瘦,走在陌生的地方,肩上的书包是沉重的心事。梦想一年后、两年后、三年后,现实会和理想一样丰满。

但是,现实是一个崇尚减重的美女,对骨感的要求甚过郑秀文。丰满的理想在现实的压力下减肥、减肥,最后以骨感的形象示人,乱了那些理想主义者的程式,成全了现实主义者的压制。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嫁了痴情的老公,念着多情的帅哥。娶了丰满的老婆,想着骨感的美女。人世一切,难如人愿,在成长的路上,该发生的即将发生,没出现的可能出现。

买单,买来了孤单;等待,等成了无奈。原先一切都只是按部就班,原先一切都可能事与愿违,颠倒了骨感和丰满,理想主义贴上封条,现实主义正在上演。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作文 第6篇

遭遇挫折的白天过后,漆黑的夜色笼罩天空,无言的黑暗漫进房间,我独自躺在不足1米8长的窄床上,心中有几分失意,几分不甘。

在这个时候,我总想起那些没有失败没有遗憾,勤奋刻苦奋斗不息的学霸们。

进入黄高以来,所有大大小小考试经历了数十次上百次。我原以为我的理想生活是无忧无虑的,然而一次小考试就能让我跌入谷底,打回冰冷的地窖,让人落寞。

冥冥之中,好像有一座高大的围墙恰好横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这头全是凋零凄凉的情景,残砖断瓦,枯藤缠络。而那头一望无垠,那边靓丽的风景令人艳羡不已,大红色的琉璃瓦,富有生机的紫藤萝花,还有不知名的绿藤等。我站在这头,惆怅、彷徨。

但是失意的晚上过后,我在第二天的清晨重新苏醒,我不再为昨晚的失意而耿耿入怀,我还得继续我的读书人生,毕竟失败不可怕。美国的惠特曼说过,当失败不可避免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薄的窗帘,零零落落地洒在被子上,如同点点星光。我穿衣起身,拉开窗帘,一掬阳光,呵!阳光很美,很暖和,宿舍的一切都仿佛是脱胎换骨呀,只有床头上皱巴巴的试卷被我揉成一团纸团。于是,昨天的遗憾已随风而去,心中又满怀信心地开启新的征程。

猛然间,我省悟,这才是我想要的理想生活——无论昨日有多少的烦恼与缺憾,今天的生活依然值得为之奋斗!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过,这个世界很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我赞成他的后半句话。其实,现实还是残酷的,残酷的现实还是要靠奋斗去改变。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长篇小说里叙述了桑迪亚哥出海八十四天都没有捕捉到鱼,第八十五天坚持捕鱼,终于捕到大马林鱼,结果返程途中遇到鲨鱼要吃大马林鱼,桑迪亚哥拉着大马林鱼与大鲨鱼进行了殊死斗争,终于回到港口,可是大马林鱼只剩下巨大的白骨架了。

桑迪亚哥憧憬着美好的理想出海,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拉回了只剩下白骨架的大马林鱼。虽然现实与理想有一定的差距,但桑迪亚哥最终还是战胜了鲨鱼一次又一次的袭击,桑迪亚哥还是胜利者、归来者。

我猛然悟透:学霸们有着辉煌的成绩,同样也有失败的时候;学神们有着一鸣惊人的成就,同样也有屡败屡战、反败为胜的时候。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仅以此文纪念黄高读书生活!

丰满的理想pk骨感的现实 第7篇

“国考”报名结束,重庆市九龙坡区畔山林语小区的张文隽阿姨又提心吊胆起来:“儿子此次„国考‟能否过关?这可是儿子第三次参加公务员考试了。”张阿姨对记者说,儿子每次报考的都是热门职位,可每次都名落孙山。

同样在重庆,与儿子非要“挤”公务员这座独木桥不同的是,一批年轻人开始目光向下,独辟蹊径,去涉足那些并不需要高学历,平凡普通的行业,诸如卖猪肉、搞家政,甚至擦皮鞋,而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也不错。

路子宽了,才会亮敞

大学生卖肉好不好?擦皮鞋好不好?做搓澡工好不好?这个问题,可能在这些莘莘学子进入象牙塔之前,谁也没有想到过。

“你能想到过在这里卖肉吗?”10月22日,记者来到重庆杨家坪农贸市场,采访了一位戴眼镜的小伙子。他在这里已经卖了将近一年的猪肉了。肉贩们都亲切地叫他“毛毛”。这位“毛毛”一点也不鲁莽,相反还带有几分斯文相。这位毕业于重庆航天职大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是有些不好意思,全靠舅舅帮他。“现在,我已经把上学时的贷款还清了。”他自豪地告诉记者。

在重庆市沙坪坝,记者采访了王敏。这位前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的高材生如今开起了一家家政公司。她说,她现在手下有十几个姊妹,“干家政活又不丢人,我还能用自己所学的师范专业知识为客户服务”。

就“毛毛”与王敏现象,重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王浩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说,学非所用而成大器者实在是太多了。“先当拖拉机手,后当思想家”的案例,也绝非个别。若问大学生就业难吗?说不难似乎有点矫情。就以10月24日刚截止报名的“国考”为例,有150多万的考生通过报名审核。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南川调查队科员”一职竞争比达9470比1,成为今年国考中竞争最激烈的职位。但与此同时,还是有数百个条件严苛、工作艰苦、经常加班的岗位无人问津。

面对这一冷一热的状况,重庆市教委一位负责人表现出担忧。她告诉记者,这说明了我们教育的缺失,也说明了大学生们的浮躁心态。“所谓„热门‟,肯定待遇好,工作相对轻松;所谓„冷门‟,一般来说,工作比较辛苦,待遇也不太高。”这位负责人说,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冷门”岗位更能出成绩。

而重庆市就业局的官员则希望大学生走出象牙塔,不挤独木桥,多渠道就业。“路子宽了,自然亮敞。”这位官员说。

学历的“面子”与工作的“里子”

据记者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逐步市场化,可是在这过程中,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让许多即将踏入职场的新人们无所适从。

当高等教育演变为个人受教育经历的常态。而我们的传统就业观念,却没有相应的做出改变,许多大学生在没有实际体验之前,观念上已经打上了固有的印象。

以服务业为例,10月22日,记者从重庆市就业局了解到,服务业占GDP的比例,美国是80%以上,日本是65%,印度也达到50%,而我国仅为40%左右,这就导致了我国服务业发展缓慢。

重庆市就业局有关方面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方面降低了该行业提供脑力劳动岗位、吸纳大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缺少发达的服务业特别是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使我国的传统制造业迟迟未能升级换代成现代制造业,从而进一步限制了脑力劳动者就业市场的发育。

这位负责人表示:因此,这就需要一大批有胆有识的大学生去闯,去搏击,那么,这样吃螃蟹的人多了,“就业难”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但遗憾的是,这一行业大学生并没有多大吸引力。

大学生“就业难”是否与大学教育设置不尽合理,读书无用思想有关呢?西南政法大学宣传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肯定有关系。只是大学生“就业难”,更多的是择业观念问题。

大学就业多样化将成为常态

几年前,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当屠夫的新闻曾一度传遍大江南北,并引发了人们关于此行为是否浪费人才的大讨论。几年之后,另一位北大才子陈生也悄悄进入养猪行业,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14%处于低就业(即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或半职工作,且在本地区月收入处于最低的25%的毕业生)状态,其中有10.4%为自愿低就业;1.6%的人自主创业。

大学就业多样化将成为常态。”重庆工商大学教授段庸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学生就业无品第。高等教育确实培养了哲学家、工程师、教授……不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是为社会各个行业培养和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段庸生说,其高素质体现在人格和谐,具有独立性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在服务社会及民族担当方面表现得更优。当代大学教育的毕业生应该带着这样的大学精神走向社会,而不是自我定位为“精英”,待价而沽。

段庸生认为,经济建设的发展,会促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之间本来没有层次品第的高下差异,只有行业的职业特性差异,社会成员的任何人包括大学生,理应不存在行业歧视,所以,大学生的就业是多元的,或成为公职人员,或自主创业,甚至成为贩夫走卒,任何大学的毕业生去引刀为屠,都不应大惊小怪。这正是大学生们放下“精英”的架子,积极投身社会、试水人生的可贵之处。

丰满的理想pk骨感的现实 第8篇

一、低效的教学活动

(一) 非英语活动时有发生

由于一些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提出的“优化学习方式,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片面追求跨学科的学习, 片面追求愉快教学, 片面追求活跃的教学气氛, 从而导致高中英语教学中出现了非英语活动过多的现象。例如, 有的老师在英语课堂中热衷于游戏、表演, 有的老师在英语课上热衷于让学生绘画、唱歌, 还有的课堂过多引入相关和非相关的话题发生, 等等。这些活动使英语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 但由于过多的活动脱离于理解和运用之外, 加之耗时较多, 实际上使英语教学陷入一种少、慢、差、费的境地。

诚然, 英语教学需要学生活动, 但需要的是大量运用英语的实践活动, 而并非其它的非英语活动。英语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必须依靠具体、生动的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在教学中, 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直接接触英语材料, 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上, 用在基本技能的训练上, 在大量的英语实践中提高其英语素养。

(二) 自主学习浅尝辄止

课程改革以来, 我们发现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能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我们同时也看到, 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多浅尝辄止。比如, 很多的英语课堂上, 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听一遍再读一遍, 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或者是找出课文中几个生词或词组;很多课堂上, 学生刚刚进入自主学习的角色, 老师便匆匆收场, 缺少潜心阅读课文的机会, 缺乏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对文章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运用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结合教学案例细想来, 学生的自主学习浮于表面浅尝辄止的原因颇多, 单从教师角度思考, 主要有以下两点。

1. 教师担心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 影响了教学进度, 影响了学习任务的完成。

许多老师曾直言不讳地表明态度:“课堂上, 我也想给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的时间, 但一节课时间终究有限, 我担心过多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会影响教学进度, 会影响我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说法很具有代表性。由于教师存在着这种想法, 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能是蜻蜓点水, 浅尝辄止, 仅仅成为课堂上的一种装饰。

2. 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往往没有目标性。

当学生自主学习时, 一些教师无所事事, 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自主学习活动浮于表面。我想, 要改变上述现象, 应该从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和保证自主学习的时间入手。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绝对不能因为提倡自主学习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师要做到一般性指导和针对性指导相结合, 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和自主学习之后向全班进行指导,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同时,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朗读课文, 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讲求自主学习的效果, 千万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走过场。那种担心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太长, 会影响教学进度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 而不是让学生为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服务。

(三) 合作学习蜻蜓点水

合作学习是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目前, 很多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合作学习, 但由于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还不深入, 目前合作学习在课堂中也大多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合作学习的任务不够明确, 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显得很盲目;合作学习的任务不适宜, 没有价值;没有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 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调节合作学习的时间, 单凭教师的想法, 想要学生什么时候开始就什么时候开始, 想要合作学习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学生的合作也缺乏指导, 学生进行着无效的合作;合作学习时教师袖手旁观, 缺乏对学生的有效监控, 导致学生的合作学习放任自流。

二、防止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对策

如果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不仅背离了英语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合作学习的本意, 而且徒然浪费了师生大量的教学时间。为防止这种现象, 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要想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 每个合作学习小组, 应当明确各自的任务和组内成员各自的分工。任务要适合, 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合作学习的价值, 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完成, 但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能够完成得很好。如果学习任务太简单, 则失去其合作学习的必要。

(二) 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开展合作学习应当把握这样几个时机:一是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的时候;二是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 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三是当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四是学生思路狭隘, 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五是当学生的意见分歧较大, 需要讨论时;六是当教师无法解决某个难题时, 也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合作讨论。

(三) 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 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 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 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我们认为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指导合作小组如何分配角色, 如何分配任务, 如果向同伴提问, 学会共同讨论, 学会相互交流, 协调各自之间存在的分歧, 归纳各组成员的观点。教师的监控表现在:纠正学生偏离主题的讨论, 避免学生合作学习进入误区, 防止学生讨论进入冷场局面, 防止某些学生过分依赖同伴的帮助,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合理调节合作学习的时间。

三、如何让骨感的课堂模式使课堂变得饱满丰润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 互动是教学的基本形态。英语课堂教学绝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活动, 而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为师生互动是作为活动的教学的基本形式, 而原来的教师在师生互动方面存在着相当多的薄弱环节。为此, 我们应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

(一) 课堂上多些双向交流

普通教育者都明白:在课堂情境中, 教师因素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反之也存在着学生对教师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这两种影响在中学课堂上都能看到, 由于英语课堂情境多是由一名教师和众多学生的多边活动, 从师生互动而言, 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影响源, 教师的“因材施教”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真正优秀的英语教学不是教师演“独角戏”, 也不是学生说“众口相声”———师生对话的多少和时间长短是衡量互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 课堂上教师应积极主动引导学生

尽管课堂上的互动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 但是由于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限定, 师生的课堂社会角色规范不同等因素, 促使教师在互动行为中占主导地位。教师的主导性在英语课堂上表现为引发学生行为总量多于学生引发教师的行为总量;同时, 教师往往是主动者。

“教师主导”已成为大家认同的教学原则, 在当前“倡导”主体教育理论的同时, 人们仍然承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 “教师主导”并非是“教师决定一切”, 更不是“教师权威”。教师主导性在于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与活动, 主动帮助学生发展, 主动给学生以反馈, 这也是教师主导的实质表现。

(三) 课堂教学充满情感

情感是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重要内容, 任何形式的师生互动都会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 英语课堂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活动, 有了活动就有情感和情绪。实践证明, 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互动远比纯碎的认知行为要多得多。

(四) 课堂上师生的心理和行为趋向一致

在英语课堂中, 师生一方积极的情感使另一方也产生正性的情感体验, 一方的消极情感也使另一方产生负性的情感体验。如果师生互动, 必然会表现一些共同的模式化行为, 比如教师兴奋愉悦, 学生则思路开阔, 接受教学内容;学生昏昏欲睡, 教师易怒或无心思教学……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不能把个人的消极情感带入课堂, 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消极心态时, 一定要努力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以积极的心态来影响、引导、转化学生在课堂上的消极心态。

理想很丰满现实略骨感 第9篇

国际化程度不尽如人意

中国专业市场中的品牌,在国际贸易中,仍然难以摆脱“低端加工型”产品的印象。

雅宝路市场国雅大厦副总经理赵耀认为,“中国的专业市场要想真正的把国际化深入下去,最重要的仍然是做品牌。我在俄罗斯考察的时候,发现在俄罗斯的各大市场中,中高端品牌主要来自意大利、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来自中国的品牌数量很多,但是绝大多数仍然处于低端领域。”

很多品牌商认为国际市场非常难做,外贸品牌纷纷转为内销,事实上,服装产品的国际需求量并没有减少,只是消费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对于中国的品牌冲击力度比较大。

几年前,外国的消费需求是金字塔型,对低端产品的需求量比较大,而这一点和中国大多数品牌刚好能够对接,然而最近几年,金字塔型已经开始像橄榄型转变,中端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并且逐渐像高端进行转移。在高端产品的国际竞争中,中国的外贸品牌几乎毫无竞争力。

另外,中国品牌的文化底蕴和包装功力也是一大缺陷。赵耀说:“中国目前在原料、加工等方面,还能够保持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然而,在品牌文化和品牌宣传包装方面,却远远不如西方国家,这也是目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内销方面,本土专业市场的国际化深入情况有点不尽如人意,大多数市场对于国际化的定义仍然过于表面化,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国际馆”往往寿命不长,名不副实。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专业市场的所谓国际化只是引入外国品牌进入场内销售,提供的仅仅是一个平台式的合作,这种合作方式是非常初级的,国际化的品牌完全没有真正的实质性进展。

红棉国际时装城总经理卜晓强认为,中国专业市场与外国品牌的合作模式还有更多值得挖掘的地方。“专业市场引入外国品牌之后,最重要的是深入的交流。引入的不仅仅是品牌,更是品牌背后的外国服饰文化、时尚元素、先进的管理模式、销售方面的先进创意,这些才是引入外国品牌的真正意义。”

态度转变暗含新机遇

尽管目前的国际化程度并不理想,但是我们能够看到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据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查加林介绍,以前更多的是我们主动想去学习欧洲的东西,比如他们的产品、工艺、设计等,他们态度往往比较冷淡,但最近这2~3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欧洲一些国家的品牌也开始尝试走了出去。

“今年4月,我们去意大利进行考察,整个行程非常顺利,很多品牌主动提出想要进驻海宁皮革城。”查加林说,“主要是因为欧洲经济不景气,当地市场容量有限,欧洲品牌需要寻找新的销售渠道,而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世界有目共睹。”

查加林进一步解释,对于当地的很多本土品牌,规模一般都不大,产品也比较单一,他们自身更注重工艺、品质、设计,如果让他们自己进驻中国市场,在北京、上海开设专卖店,一方面成本高,另一方面单一的产品线也会让他们经营的比较难。同时也不像国际一线品牌,进驻中国市场比较早,对中国市场了解的会多点,而这些二三线品牌对中国市场就不是很了解,需要一个平台为他们做服务,引领他们来到中国市场。

通过这次的意大利之行,海宁皮革城共与50多个欧洲二线品牌达成了合作,预计今年10月正式入驻。“海宁中国皮革城要做大做强,目前总面积已经达到160万平方米,现在是要继续做强。引进欧洲品牌,就是我们做强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互相学习。”

为此,对于引进的欧洲品牌,海宁皮革城明确提出两个要求:100%欧洲品牌和100%欧洲生产。针对他们的产品单一,海宁皮革城为他们打造欧洲馆,将不同品类的欧洲品牌聚集在一起,让他们实现抱团发展,从而丰富产品。

对于国际品牌青睐怎样的专业市场,查加林认为:“海宁皮革城非常重视零售,按照市场内的销售情况统计,零售占到了70%以上,这可能会比那些纯做批发的专业市场更有吸引力。”

专业市场更侧重批发和更侧重零售,会导致它们在运营模式和市场服务结构等方面有明显不同,侧重批发的话,则会是大批量、大物流等。“而欧洲很多品牌他们在运作时计划性很强,量比较小,要他们补货往往也会比较困难。”查加林说,“这次引进的产品以皮鞋、皮包为主,服装的引进难度会大些,因为欧洲人跟中国人的体型有差异,会在版型上有所不同。所以,跟欧洲品牌合作,会在产品风格、运营方式等方面,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根据情况不断调整,有个磨合的过程。”

“海宁中国皮革城非常重视零售,按照市场内的销售情况统计,零售占到了70%以上,这可能会比那些纯做批发的专业市场更有吸引力。”

——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查加林

“中国目前在原料、加工等方面,还能够保持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然而,在品牌文化和品牌宣传包装方面,却远远不如西方国家,这也是目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雅宝路市场国雅大厦副总经理 赵耀

“引入的不仅仅是品牌,更是品牌背后的外国服饰文化、时尚元素、先进的管理模式、销售方面的先进创意,这些才是引入外国品牌的真正意义。”

——红棉国际时装城总经理 卜晓强

焦点热议 韩风能否延续?

韩国文化是在中国影响最广、接受度最高的外国文化之一,在服饰领域也是如此。从实体到电商,“韩版”服装都广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韩国风在中国服装行业已经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关于韩风的“瓶颈论”也一直不绝于耳。

究竟韩风是否能在中国继续吹?在专业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中,韩风能否再次成为一个教科书式的标杆?

“如果说欧美品牌是实力派,那么韩国品牌就是标准的偶像派。”卜晓强认为,韩国品牌在款式设计和平均价位方面,与中国年轻时尚的消费群体的契合度最高,而且,韩国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自身拥有很高的更新换代的自生能力,因此,并不会轻易被淘汰。

从骨感现实接近丰满理想 第10篇

第一,理想是心中的愿景,也叫梦想、规划、憧憬,总之是对美好未来的描述。第二,因为它是梦想,离实现总还有距离,所以会推动你学习。为了实现既定的理想,你会不停地想方设法去学习。有梦想的人学习能力特别强,而且不拒绝任何新东西。

理想的背后其实涉及价值判断。好人喜欢跟我们讲理想,比如领导、教授、人生导师;坏人都是在讲具体事,如怎样搞定人、怎样拿钱等。理想包含的价值判断非常重要,首先是是非的判断,其次是道德的裁量。

有人曾问我:理想到底对做企业或做事情有何动力?就像你说要做好人就要付出代价,但很多人因为坚持理想而失败,没有了一个施展抱负的舞台,这事情怎么处理?非常简单,靠价值观来处理。

现在大家都在讲“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怎样让有骨感的现实朝丰满的理想逐步接近?理想需要阶段性地被鼓励,就像马云那样卖点股票,套现一两亿港币,体验一下创业的阶段性成果,给自己一点鼓励。我们要把理想和现实之间这座桥一段段地接起来,在每一段都给自己一点回馈,让自己可以享受一下些许的成功。这些阶段性的小成功连起来,必然能通向最终的理想。

墙上的美人与炕上的媳妇

理想是墙上挂的美人像,很漂亮;现实是炕上的媳妇,能够生儿子、过日子。如果不能把墙上的美人变成炕上的媳妇、最后生出孩子来过好日子,爱情的理想就会随风飘逝。美人给你的是理想,若能将美人变成炕上的媳妇,就能生出孩子让血脉延续,即使这理想在我这代实现不了,那下一代还有希望,这是一个正向激励过程。

这种正向激励,在我一个叫命尾晃利的日本朋友身上体现得很明显。我们刚开始办公司不久,他就到我们公司来,是一个朋友介绍的。他做的是粉末技术工程,他们家族两代人就做这一件事,把筛子眼做到全世界最细,全世界最细筛子的市场他们家占百分之七八十的份额。他们家一辈子都在研究这个孔能小到什么地步。我去了以后发现他们的经济状况并不好,基本上赚不到钱,工厂冷冷清清的,但他不放弃。

生存不下去,有的人为理想而献身,用牺牲来结束,表明他没放弃。但这个人特有意思,跟万通相处最久,但结果跟万通从来没做成过生意,以至于后来他一来公司我们就说老人又来了。最后我们才知道,他家上一代帮助过孙中山。有一次王功权、易小迪和我在漓江与他见面,他居然说:“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影子。”他认为他看到了我们身上的理想和热情。这是因为,一方面他自己很执著地坚持他的专业理想;另一方面他当时已经六七十岁,以这种心态来看待年轻人很有理想、很热情地做事。常言道吉人自有天相或有贵人相助,这个贵人是怎么来的?他是闻着你的味儿来的!你要是盗贼,那可能是骚味儿、臭味儿,会有些坏人来;你要是好人,同样也会有人来。所以,理想这东西得信,你不信同道都走了,你一旦信了至少同道在这儿,这就好比你信佛,那信佛的人都来了,都成了哥们儿。理

想特别像中药,虽然药性慢,可它解决根本问题。

信了理想,那我们要将墙上的美人变成炕上的媳妇,会遇到哪些障碍呢?

最主要的障碍就是制度摩擦。我看了许多案例后发现,造成多数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死亡的原因,不是市场竞争,而是体制摩擦。我们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体制摩擦方式,最近8年光房地产调控就出了40个文件,平均每年出台5个文件,每个文件管两三个月,体制摩擦很厉害。比如,发改委要求房子明码标价,抓出江西一个房地产公司示众,结果这个公司就死了。我觉得它至少不该死,这是体制性摩擦造成的伤害。

银行需要由政策性银行改制到商业银行。现在我们跟国有银行的合同关系、博弈关系是不公平的,行政命令一来,说停贷它就停贷,说收贷它就收贷。它违约咱不敢起诉,但咱违约是要死的,因为国有银行和咱是两个不对等的主体。很多民营企业在历次调控当中,都被一刀切的信贷政策和政策限制搞死了。造成民营企业死亡的原因中最主要的就是这种体制摩擦。如果是纯粹的市场竞争,这些民营企业扛不住时大不了把公司卖掉,或把股权质押让给别人,但老板不至于坐牢。现实却不是这样,很多老板成了这种体制摩擦的牺牲品,企业破产,自己则可能锒铛入狱。

这种体制转型的过程,有点像从土路坐拖拉机奔到高速公路,在这个过程中一车人都不知道该怎么走,开车人一边修车、一边换车,还希望半道上能找一辆好车再倒腾,最后终于上了高速公路,这就叫转型。在这过程中司机也不知道方向,车上人嚷嚷狠了他就停下来,这时车上人跟他求求情、保证不再嚷嚷了,他就继续往前开,车要颠散了就停下来,修好了继续跑。但大量的车都颠散熄火了,只有少数车最终能够上高速公路。今天我们好歹已经到了高速公路路牙上,因为我们所有的治理结构、价值观轻松干净,我们现在没有什么诉讼,也没有逾期贷款。

避免死亡就得规避体制性摩擦

所以,在由现实通向理想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避免死亡的方法,就是规避体制性摩擦,当体制转换、政策转换时,决不能生磕死扛。所以我才说,要听党的话,按政府要求办。这不是唱高调,我说的都是保命的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理想的距离越来越近,而且还能坚持。我们从负数开始创业,到今天能把公司利润做正,20年后还在这儿坚持,就是因为没在体制摩擦中牺牲,至于赚多少钱那是第二位的。

在处理大量复杂事情的时候,我们要按正确的价值观检点自己,以应对不确定性困难。很多年前,突然有个电话打来,说有个专案,要我去一趟。我一听这事挺严重,但转念一想,他们不直接到公司把我带走,还给我打个电话,估计事儿不会大到哪儿去。后来律师去了一下就没事了,原来是跟我们合作的一个小股东扯到了案子里。他当时说想提前分红,因为他是外企的,我们就给了他美元,没想到他拿着这个钱躲到国外去了,专案组调查发现是我们给的钱。但这件事我们是依法依规办的,所以能坦然面对。如果我们没有这个价值观,比如他干不正当的事,我们也跟着他一块儿玩,那我们早就挂了。

实际上在过去的20年里头,我们碰到过很多这种奇怪敏感的事,但我们每次到了河边掉头就走,没湿鞋就回到了我们认为正确的地方。我碰到过一个政府里的人,他说:我观察你们这个公司这么多年,发现你们老在河边站,却没湿鞋,拐个弯又回去了,很有意思。他说我们掌握政策的水平比较高,我说不是掌握政策的水平高,我就是听党的话而已。我15岁入团,20岁入党,共产党的基本教育和组织纪律我很清楚,比如不能行贿,不能干坏事,不能从事非组织活动,这主要是党教育得好。20年来,我们就是这样靠着价值观把偶然性事件用一种必然的方式處理掉,因为坚守了原则而没有出问题。

还有一个故事,很多年前我们收购了一家公司,有位领导在这个公司里遭人攻击,有人就认定我们跟这个领导有不可告人的事情。经查证,当然是没有。当初我们一到这家公司的时候,我就跟那位领导直接谈,说我们可以做朋友,但不做交易,交朋友不在中纪委禁止的范围之内。当时别人都说我不能那么说,会把人家得罪了。可我觉得就应该说清楚,否则每天见面时都各揣心事,就成了心理负担,你早点跟他说清楚,彼此的预期都设定好,今后的工作就能更顺利地开展,政府相关部门也就知道我们是什么样的企业,以后清盘、重组、破产,再大的事也都捎不到我们。

前些时候我们在泰达集团开董事会,泰达也换新领导了,正在做审计,其中一个审计重点就是它与民营企业的往来。我说很好,一定让你们看到一个令人尊敬的民营企业,因为我们是透明的。我们在海南时就下决心要做夜总会里的处女,虽然大家都不理解,说在那儿上班怎么可能有好人,但我们非要做好人,所以我们主动把董事会财务报告拿出来,靠这种办法规避掉别人的误解和猜忌。我们每年分红的时候,会要求控股公司上午开完股东会,下午就把支票送过去,分钱要快。分钱一慢,别人就可能会怀疑你的动机。跟国企合作,别人认为很难很复杂,但七八年来,我们始终与合作的国企相处得很好。

理想不能改变,过程可以妥协

在从现实走向理想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妥协,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通常是不确定的和曲折的。首先是向外妥协,比如我们要做处女,一时又没有别的地方上班,外边只有夜总会,那就先在夜总会里上着班。我人虽然在夜总会,但我心里有贞操,决不随便脱裤子;等到最后夜总会改成妇联领导下的阳光企业,外部环境回归正常,我才能顺利变成阳光下的劳动妇女。其次是向内妥协,即领导者不能用自己认定的理想绑架员工,因为有些理想并不被员工所认同。就像有些项目、有些事你非要做,你认为这事跟理想有关,绑架所有员工去做,最后公司保不准会垮掉。这就如一些集权制度的领导人,总爱用他个人的偏好绑架社会。你会发现很多极端的私人公司也是这种情况,结果自己出事,员工也跟着坐牢,比如以前很有名的南德集团。当你追求理想的时候,如果你所做的决定不能取得员工、同事的理解,有时候也得妥协,把进度放慢一点,照顾到大家的理解力和想法。

以前总批评我的是王功权,在发展过程中他总是说我:你不能强制我们按照你的理想去做,万一你的理想错了呢,我们都跟着牺牲了。这句话是对的,在一个组织架构中做一位理性的领导,不能让大家玉石俱焚。在看法不一致时你只能选择协商,有的人愿意,就继续一起往前走;有的人不愿意,那就给他们

一个安全的通道,然后大家各自前行。

在这件事情上,我从王石身上学到了很多。中城联盟有一个基金叫中城投资,这个基金现在是中国运行规模最大、管理最好、回报最高的房地产基金,我也是管理人之一。可当年做这事的时候只有8000万元,我们内部有的地产商有大理想,说我们要做成中国最大的地产基金,如果批不下来就不做。当时王石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实就是这样,我们只要方向不改变,先做起来,再一点点往前走。于是我们从8000万元的互助性基金,到现在是第七个年头,终于做成了中国最大的地产基金。这就是理想不能改变,过程可以妥协。中城联盟前段时间开会汇报工作,王石讲基金的目标是在下一个十年至少要做到200亿元。当时大家都诧异,觉得大哥怎么这会儿这么激进?他的厉害就在于他看见了我们没有看见的地方。基金管理人陆林认为未来五年就能达到200亿元,因为当你做成最大以后,再往上就容易了。从这件事情上,我看到了王石的判断力和领导艺术。先往前走,当条件成熟的时候再加快速度,万科每一次对于政策的表态也是这样的。我们要学会妥协,但目标不能改变。如果连目标都改变了,那就不叫妥协,叫投降,叫放弃理想。

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怎么管好自己、改变自己,也很重要。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通常会不停地埋怨别人,而不改变自己。最难的是管住自己,不让自己出问题,因为自己一出问题,理想也就烟消云散了。就如真功夫家族内斗,创始人夫妇离婚以后,丈夫、前妻两个家族死掐,这就是没管好自己。这些年来,经常有企业家在这方面出问题。李敖讲,世界上最可怕的动物就是前妻。人不是不能有前妻,但不能有成为敌人的前妻,这也叫危机管理,有矛盾、有冲突并不可怕,但要管好。改变自己也包括性格的改变,曾看过一部电影《国王的演讲》,国王的口吃之所以能够矫正,是因为他决心改变自己。

性格的改变等于重造一个你

如果你决定和朋友、同事一起实现理想,你又想当领导,那你就得习惯改变自己,其中最大的改变是你要学会受委屈。几年前我到我母亲那儿吃饭,她说你怎么看着那么疲劳?我调侃说,“我现在除了我娘的儿子谁也不能得罪”。我母亲以为我受了什么委屈,一下就掉眼泪了。一个人不管做多大的领导,包容很重要,这个包容就是要让来自于各方面的批评、摩擦、冲突,到你这儿都消化掉,归于无形。

很多过来人会发现,十几岁的时候你会因为受不了气而拿刀砍人,但到四五十岁以后你什么气都能受,因为你把这些当一个屁放出去就完了,有时候只能自己安慰自己:所有的委屈过去就过去了,过两天就会好的。另外,你心里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理想存在着,这会让你开心。总之,要实现理想肯定是要受委屈。许立能胜任董事长,一个重要的品德就是能受委屈。包容、宽容是一种美德。很多人不能改变自己,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个性太张扬,或太急于证明自己,让别人都服从自己,最后玉石俱焚。

在改造自己方面,性格的改造是最痛苦的。知识的改变很快乐,因为多读书就好了;相貌的改变如美容、整形也不难,但要把一种很强的性格改变得到处都能受委屈,则很难很痛苦,这太摧残人了。一个性格很好、很柔弱的人,非要变成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也是挺闹心的。性格的改变等于重造一个你,这一挑战是最大的。

我们前几年在阿拉善做公益的时候,王石正担任阿拉善生态协会第二任会长。他当兵出身,企业做得好,山又爬得高,什么极限他都敢挑战,很强势。而他说在阿拉善,他得改变自己,要妥协、倾听,因为这儿不是万科,这是一百个企业家在这儿做事情,每个人都是龙是凤。他在做会长那两年,只做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把基金会批下来、把制度理顺,剩下的事他都是在認真倾听,然后顺势而为。如果他不改变,把那儿当万科,可能那一百个人早就炸窝了!就因为王石有很清醒的角色意识,所以他把工作做好了。

因此,成功的企业家、事业家,在走向理想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功课就是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特别是在一些关键地方能弥补自己的缺陷,让自己进步,让自己能够跟整体组织、外部环境和要求一致起来。就像对待微博,我发现有些领导喜欢死扛,对微博置之不理,但也有人非常快地适应了并顺势而为。我介于二者之间,天天琢磨,天天看,就是大家说的“潜水”。这也是改变,改变完了适应,最后带领组织顺应时势,继续坚持往前走。

要想把理想变成现实,我们需要避免体制性摩擦,需要能够处理好偶然事件,需要学会妥协,最终改变自己。当你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你会发现,理想就站在你面前向你微笑,这时你才真的成功了。

[编 辑 陈 力]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第11篇

一、理想很丰满

作为语文教师,没有人不愿意自己教出的学生才华横溢,文采飞扬,洋洋洒洒下笔千言,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没有人不愿意自己的课堂教出一个鲁迅,教出一个老舍,甚至教出一个莫言,没有人不愿意作文教学为学生文学之舟的起航扬帆导向。

作为学生,谁不希望自己文思泉涌,谁不希望自己的文章字字含情,篇篇精彩,谁不希望自己也能得个文学大奖。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一个搞好作文教学、人人写出好文章的美好理想,理想很丰满。然而,回首作文教学课堂和作文教学的现状,又不能不有许多无奈。

二、现实太骨感

1.现实一:师生怕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大多数语文教师谈作文往往谈之而色变,叫苦连连,学生说起作文,也是连声哀叹。学生悲叹: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而且写作文位于三怕之首。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作文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一个咬人的老虎,唯恐避之不及。空有写好作文的理想,实有怕作文的心理。

2.现实二:作文教学缺乏序列性和延续性。

几代语文教育前辈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上世纪30年代叶圣陶、夏丏尊先生编撰的《国文百八课》,就把作文能力分成108个训练点,陈望道先生的《作文法讲义》则把作文分成52个训练点。后来,作文教学的研究和探索者还有许多不同的分法,但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他们对作文训练的主体内容的确定,如,观察、描写、抒情、论证等,基本一致;一是他们都是以知识短文的形式向教师和学生介绍这些概念的含义和在这些点上的写作要求。

就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由于缺乏相对固定的训练程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好因人而异,结合教材和自己的理解来安排作文教学。现行教育制度和教材的编排,对于作文教学并没有明确的要求,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语文版的教材,对于学生作文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课本也没有关于作文的知识引导。而且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大循环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很多学校教师变化大,一位教师不能完整地教完一届学生,这就导致不同的教师对作文教学的要求、理论和指导也是不一样的,所选的作文序列训练当然也会不同,因此阻碍了作文教学的进行和发展。

3.现实三:作文课重指导轻写作,重技巧轻生活。

囿于应试教育的局限和中高考作文阅卷的局限,大部分的作文课往往遵循这样一种思路:给出题目——分析病文或者范文——修改病文——作文指导——独立写作。这样,一节课下来,留给学生的写作时间往往不到二十分钟,或者让学生课下闭门造车,交给教师完事。从学生方面来说,除少数学生对母语的学习、对作文的训练持有偏见并认为“语文是主科中的副科”不予重视外,大部分学生也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有学好语文、写好作文的愿望,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功课太多,负担太重;另一方面,中学生生活圈子太小,活动空间有限,生活内容相对单调,写作的生活之源接近乎枯竭,自然难以产生写作的冲动与灵感。于是,中学生作文除了空话、套话,就是谎话、假话,成了“新八股文”。

深究中学生作文编假话的原因,根本的一条是生活的贫乏。“平庸的生活塑造平庸的人,平庸的人必产生平庸的文——现代教育,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写出不同凡响的文章,一方面又在抑制他们的灵气。”还有一个原因,用学生的话来说便是:作文缺“氧”。这“氧”便是写作的自由空间,网络最近曝出的“神作文”,便是对现实作文教学的一个幽默的讽刺。

上一篇:2021全国中小学安全宣传教育日主题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一只乌鸦口渴了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