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2024-05-26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精选8篇)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第1篇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评价制度在指导、监督教师的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激励教师开展创造性劳动,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宏微观调控等诸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成为学校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甚至直接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师资建设的质量,影响学校稳步、可持续发展。如何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何切实有效地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是摆在每一个学校管理者面前亟待研究的一项课题。我校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加强理论学习,端正教师评价思想

确立正确的教师评价思想,才能保证科学地设计和实施评价方案,才能正确地对评价方案进行合理操作,从而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功能,实现教师评价的目的。因此,在制定教师评价方案时,学校首先要端正教师评价思想,明确教师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我校在制定教师评价方案时,首先做到统一思想。通过理论学习,明确教师评价在学校管理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好坏,决定学校能否顺利实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师队伍管理的核心就是实施教师的目标管理。同时,树立起正确的教师评价功能观,正确把握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评价特点,掌握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教师观和质量观。

二、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在端正教师评价思想的基础上,我们注意做好调研工作。一方面,借鉴兄弟学校建立与完善教师评价机制的经验和教训。了解他们制定评价方案的意图和制定过程,在具体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对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反馈方面所做的工作。通过比较分析,制定出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师评价方案。另一方面,重点对我校自身的教师队伍现状和教师的思想、精神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座谈会、填写调查资料、个别谈心等形式,充分了解和把握广大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从而为制定评价方案提供相关的依据和参考。

三、科学制定促进教师发展的方案

评价不能只是一种结果,更应该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显性与隐性相结合。

制定评价方案时,我们力图处理好教师显性工作和隐性工作综合评价的关系,做到评价不仅仅停留在对教师的“德”“能”“勤”“绩”上,同时也重视对教师隐性工作的考核,使教师评价更全面。如教学过程中是否面对全体学生;课堂教学中是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否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是否能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学生;是否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从事课堂教学;是否与学生家长进行经常性联系;是否在不断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如通过培训、自学、函授进修等形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等。

2.绩效与发展相结合。

教师评价应着眼于通过评价提升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使每位教师能通过评价及时发现自身在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及时总结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有目的有意识地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努力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师评价方案的过程中,不仅评价教师已经做到的工作的绩效,也强调评价教师所做的工作对其个人今后的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3.他评与自评相结合。

他评即是其他人如专家、领导、同行、学生等对教师作出的评价。他评的优势在于充分体现民主性与教师的广泛参与性。他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更多地是依据评价者平时对教师工作的某一方面的接触观察了解及对其工作效能的考察,常忽视被评价教师平时的本身的工作过程,更注意教师的显性工作而忽略了教师的隐性工作,很难对教师的实际工作做出较为恰当、公正的判断,结果可能打击教师积极性,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在制定方案时,本着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的原则,采取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即让每一位教师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范围,对自身某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尽量客观的价值判断,让他人能从中更多地掌握被评价者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教师在这一评价过程中,由被动评价变为主动评价,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体功能,达到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目的,对评价结果的满意度也不断上升。

4.过程与跟踪相结合。

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还注意多方面对教师考核与评价,做到跟踪考核与全程评价相结合。教师的工作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思想教育,我们在制定评价方案时,对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采取跟踪管理与考核的方法。特别是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采取随堂听课、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跟踪考核,重视过程的管理与课堂的评价。同时,也通过组织评优课、说课、基本功竞赛、教案评比等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不定期的考核与评价。在期终或学结束时,再通过综合汇总,在材料积累的基础上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综合性的考核与评估。

四、合理反馈评价结果

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合理的反馈,是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反馈结果不仅要讲时效性,更应注重反馈的方式方法。我们充分注意教师的心理反应和承受能力。做到能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结论和评价对象的不同个性,选择合适的方式反馈,积极主动妥善地做好教师的心理调控工作,使评价对象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接受或认同学校对其所作出的评价结果。如在过程评价中的结果反馈,我们就通过以表扬为主、树立典型的方式及时在全体教师会议上作通报。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会上不点名、会后个别谈心商讨的方式进行处理,提出整改的原则性或建议性意见。

教师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使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学校的各项工作和事业发展有了强有力的保障,学校的教育质量也不断攀升。

一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得以进一步更新与提高。教师评价机制中各项指标的综合考核,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确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于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也要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原则,也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已经被广大教师赋予了新的内涵,教育观念、育人理念得到了更新与完善。教师更为全面地关心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身体、健康等状况,注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每位教师都能按要求严格规范与约束自己,做到热爱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关爱每一位同学。对学生的教育也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之以行。重视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与反馈信息,把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教师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机制不断优化。在工作中得以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管理、自我完善。教师的课堂精品意识不断强化。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应从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要质量。教师的教科研热情不断加温,科研能力不断提升。评价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业绩,这一正确评价导向,使广大教师对教科研意义目的地位作用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能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撰写出学科专业性论文及教育管理方面的论文。同时,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认真学习新课程的崭新理念,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及时把握新课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投身于课改浪潮中,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改需要和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强化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普遍提高。通过教师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已经深切感受到这么一点:仅仅凭着师范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要养成终身教育的习惯。他们重视并珍惜每一次校本或市级以上培训与竞赛的机会。如青年教师普通话测试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培训考核、新课程改革培训的参与率为100%。绝大部分青年教师基本掌握了课件的制作方法,市级教学能手以上教师也都掌握了网页课件的制作。青年教师还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等业余时间,通过函授进修的形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

教师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完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学校管理者的努力,也需要广大教师的支持与配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评价机制会走出狭小的空间,日臻成熟与完善。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第2篇

1.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师管理

学校教育是人数众多、内容复杂的社会劳动,学校进行有效的教育活动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教师管理又是学校管理的核心部分,这是因为: 第一,教师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人的资源。在思想观念上,行使教育管理权力的人,应该把教师看成是办学最大的、最具活力的资源,教师的思想境界、工作质量、潜在能力的调动、运用和发挥,可以转化为较高的办学效益。教师能够胜任社会赋予他们教书育人的职责,学校就能够存在和发展,反之学校就会衰落。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管理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二,教师管理是学校各项管理中最活跃、最具动态的管理。学校管理的构成有多方面的内容,而以教师管理最为活跃,因为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同时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对校长来说,他是受管理者;对学生来说,他是领导者、组织者;对财、物等方面,他又是使用者,又是管理者;对教育教学制度、法规,他又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教师在学校的多重身份,决定了对教师的管理既是科学、严格的,又是灵活、动态的。

2.加强教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中心议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尽管人们在思考这一问题时,认识上、见解上还不完全统一,但我国有远见的教育工作者,对二十一世纪世界人才竞争的挑战有目共睹,对我国基础教育面向未来的世界性竞争必须进行改革是有共识的。九十年代以来,日本提出了培养面向世界的日本人,美国制订了教育改革的2061计划,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在修订着自己的培养目标。国家教委提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育发展战略,正是对我国未来的发展负责,素质教育的使命是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自己,成为真正的、完整的人;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发挥自己的特长、潜能,成为能塑造自我发展的人;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提高自己的思维、创造能力,成为有竞争意识和能力的人;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提高社会意识和合作能力成为能融于社会发展的人。

现代教育的发展,使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动越来越依附于整个社会,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校,主要推动者是广大教师。教师素质的提高与全面推动素质教育有着直接关连。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使全体受教育者都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这一教育方针同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由于任何学校和教育机构,育人方向和课程思想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执行教育方针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使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与国家现行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应具备的素质相一致,才能保证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3.加强教师管理的关键是确立科学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由于教师的管理是对人的动态管理,人的自然因素就要在管理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体现,它的核心就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决定因素很多,有社会地位、工资待遇、领导重视、学生认可、人际关系、工作实效等等。但随着教育法制化的完善和教育科学体系的确立,评价和奖励机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评价是对教师教育教学结果的鉴定,奖励又是评价的结果。根据教育评价原理,教师工作评价是指参与教育工作的人以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为对象,根据教师工作的目标和统一的标准,采用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的工作现状及其效果进行测量和估价,比较并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及作用的价值判断过程。奖励是一种激励和促进的办法,不同内容的奖励以不同程度的评价为基础。

由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尊师重教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教师的清贫乐道有长期的历史传统,重理想、重情感、重名誉、重成就可以说是教师群体的思想特点。这种重义轻利的思想决定了对教师评价的复杂性,既要科学、合理,又要最大限度地激励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我们当前在评价、奖励制度上最大的不足是就考试分数评价的比重过大,有的地方甚至把它当成对教师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直接导致了教育功利思想和教育的短期行为,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危害不浅。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在现代学校的教师管理中就起了关键作用。其表现在:

第一,导向作用。科学的评价奖励机制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导向。应试教育的评价只重考试结果,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工作水平的唯一标准,导致教师只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率的追求。而适应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应导向教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重视按教育法规和规律办事,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第二,激励作用。以科学评价为基础的奖励可在不同的程度上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使教师长时期维持工作的兴奋状态,以便向更高的目标进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有争取达到目标的强烈愿望,人们都有力求超过别人取得优势地位的机会。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表彰、奖励,能够激发教师争先进、超他人的欲望和情绪,这种欲望和情绪只要引导得当,可促使教师身心长时期处在亢奋状态,促使教师精力充沛、思维敏锐,困难得到克服,潜能得到发挥,创造力得到增强,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工作氛围。

第三,检查作用。评价过程是分析和检查过程,科学的评价能够客观地衡量教师实际业务水平与合格教师或优秀教师应达到的业务水平之间的差距,促使教师不断缩小差距,从而得到提高。

第四,鉴定作用。鉴定实际上是对教师的工作水平合格与否进行评定,用一定的水平等级去鉴别一个教师的工作水平是否达到某种标准和程度,通过科学的综合评价,得出教师工作标准和程度的等级结论,是对教师进行表彰、职称评定、职务聘任以及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从而避免了教师管理中人为的、没有科学依据的指导、决策,使教师管理更加科学化。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评价、奖励机制必将不断完善,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起推动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教师工作质量综合评价制度与奖励制度

1.建立教师工作综合质量的评价制度

对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在于树立教师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通过按照客观标准对教师工作质量作出定性定量的等级认定,引导教师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本职工作,激励教师向更高的目标不断努力,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同时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聘任教师、表彰或惩罚教师、晋升职称、发放工资奖金的主要依据。近十年来,随着我们对评价目的、意义的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评价的内容逐步明确,评价的方法逐步规范,评价的指针体系逐步完善,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评价内容上,我们逐步明确了以师德为首的内容体系。其中包括:第一,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学生,工作要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要坚持既教书又育人。第二,教师的法制意识。教师要坚持依法施教,要贯彻、履行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任务、要求、义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要自觉维护受教育者和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第三,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教师既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学科水平。在现代教育中,还要有丰富的教育科学和教育理论知识。第四,教师的工作能力及水平,教师要有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科学知识的传授能力,班级等学生群体的管理能力,家访及做学生思想工作、心理疏导的能力,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第五,教师的工作业绩。教师做班主任或其它教育工作的效果,教师学科教学成绩,教师著述、论文、报告、科研成果。在诸项评价内容中,尤以师德和法制观念为要,在很多评价中采取了师德和依法施教的一票否决,如每学期教师的述职和考核,如果出现了严重违犯师德和违犯教育法规之事,考核则为不合格。在评价方法上,我们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第一,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是教师本人对照教师工作的各项内容及标准,对自己的工作业绩进行价值判断,我们常用的方式是教师的自我总结汇报。我们每学期都进行教师述职考核,这是一项常规性的自我评价。另外,在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和获得某些荣誉称号时,也要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是被评者以外的人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同事、同行教师之间的评价,常用座谈、随访、填写调查表的办法。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是以充分尊重教师个人权利和意志为前提。培养教师实事求是的精神,引导教师正确对待自己,为领导的综合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第二,行政检查评价。行政检查评价是校长或在校长领导下,学校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规要求对教师进行评价。这项评价可定期,如每学期或学年,校长和有关部门要在教师考核表上签署意见;也可不定期,如一项工作结束后,校长和有关部门做出工作总结和鉴定。行政检查评价是学校对教师工作最经常的评价。由于这一评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评价过程中要注意法规的依据,要注意广泛听取意见,要注意把评价意见转达给教师并听取教师本人的意见。第三,督导评价和视导评价。督导评价是政府督学部门依法对学校工作的全面或专项评价,其中包括对教师的评价。视导评价是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业务处(科)室依照有关法规要求,按计划对学校工作进行全面指导、检查的评价。视导评价中对教师的评价包括听课,看主题教育,检查有关材料,座谈等方式,评价意见及时反馈,具有指导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多年来,我们坚持了督导、视导结合的评价模式,视导是经常性的,规模根据需要可大可小,评价一般是形成性评价,旨在指导学校和教师发扬成绩,及时调整薄弱环节,改进不足。督导一般三年进行一次,是对学校和教师工作进行的终结性评价。第四,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为了更好的发挥评价的作用,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广泛性,我区近几年十分重视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很多学校定期请学生和家长填写对教各师方面工作是否满意的测评或调查表,或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这种评价直接来自教育对象,对校长评价教师工作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曾有一位教师,学校年终考核情况一般,但学生对这位教师大加赞扬。经调查,这位教师坚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因此得到学生的爱戴。学校领导及时调整评价结果,将这位老师的年终考核标准定为优秀。97年上半年,西城区教育局还别开生面组织了一次我心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这次参加评选的人全部是家长。教育局将各校家长评出的好老师材料集中,组织了上百人的集中评价组,最后评选出十杰教师,谁是好老师,家长说了算,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在评价标准上,几年来,我们重视各种教师工作评价指针体系的制定和完善。目前,我区有比较完善的中小学教师工作综合评价指针体系,有比较完善的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指针体系,有班主任工作评价指针体系,有青年教师工作综合评价指针体系,有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价指针体系。这些体系基本含盖了我区所有教师的各方面工作。目前,这些指针系仍在不断完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不断增强。

2.发挥奖励机制的激励、促进作用

我国《教师法》规定:学校对各方面工作成绩优异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表彰、奖励的目的是为了树立典型,鼓励先进,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推动教育工作的发展。十几年来,西城区教育局及所属学校十分重视对教师的表彰和奖励,把奖励制度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确定了各方面、多层次的奖励制度,并使其不断规范化。

奖励制度的基础是评价。我们各项表彰和奖励都是建立在评价基础之上的,每确定一项奖励,就要有专项评价或综合性评价的某些内容为依据。我们对教师的表彰、奖励工作大致有几种方式:

荣誉性奖励。市、区人民政府、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对那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在教育教学及改革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荣誉性奖励。比如国家级、省市级、地区级的劳动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园丁、模范班主任等等。从80年代到96年,我区有43名教师、一个教师集体获得国家级的表彰、奖励;有21名教师和5个教师集体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称号;有704名教师、22个教师集体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优秀集体的荣誉称号;有6154人次的教师和1864组次的教师集体获得西城区优秀教师、优秀园丁、先进集体的表彰、奖励。其中,区一级的奖励每年进行一次,经过学校评价、推选,教育局审核批准,由于表彰、奖励面大,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积极性。

评价性奖励。学校对于在学期、学年,甚至一个阶段,一个方面的工作中成绩突出、效果显著的教师进行的终结性奖励。由于这种奖励是在总结一个阶段或一个方面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且奖励结果一般与经济挂,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具有直接的鼓励和导向作用。西城区各校每学期、每学年都要在教师考核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工作的表彰、奖励,这些奖励在我区各校已经形成常规。

责任性奖励。某些表彰、奖励,在教师享受荣誉称号及相关待遇期间,还明文规定负有一些特殊的责任。荣誉、待遇和责任密切挂,这是我们近年来为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而大力采用的办法。过去,全国采用的办法是评特级教师,1979年恢复到1994年,我区共评定特级教师66个,这是我区的名师群体和各科业务尖子。但特级教师人数有限,比例只占我区教师总数的千分之几,且年龄偏大。79年以来评的特级教师有三分之二已经退休,因此,他们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区教育局从1995年开始,在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之间,建立了一个阶梯,设学科带头人的荣誉称号,学科带头人通过自己申报,学校评价后推荐,教育局审批的程序,95年和96年共评出我区第一批学科带头人465人。学科带头人享受荣誉称号和每月津贴,他们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按规定担负培养中青年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研究、承担科研课题、承担教学改革实验等任务,教育局每三年要对学科带头人进行一次认定和表彰。此外,很多学校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也属于此类奖励。

对青年教师的奖励。青年教师的培养,关系到21世纪教育的发展,抓住青年教师,就把握了教育发展的主动权。由于文革的影响,我区40-50岁年龄的教师有一个明显断层,这个年龄层的人数比例少,学历合格率低,教育发展的要求使我们必须要把精力放在青年教师身上。目前我区青年教师比例已经占到了教师总数的40%,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成材就成为了当务之急。我区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于1992──93学年,对青年教师的表彰奖励制度化,确立了青年教师希望杯奖励制度,每年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符合一定条件的青年教师授予希望杯奖励,其中最优秀者将享受浮动一级工资的待遇。为鼓励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对教育教学成绩比较突出,又没有得到希望杯奖励的青年教师,授予优秀青年教师称号。93-96年四年中,我区获得希望杯奖励的青年教师有286人,其中42人获浮动一级工资的奖励,获优秀青年教师称号的745人。这些获奖尤其是获希望杯奖励的青年教师多数专业思想稳定,成为各校各学科教学骨干,有些人已经被评为高级教师或成为学科带头人。对青年教师的鼓励,除奖励工作制度化之外,为青年教师创设展示才华的舞台,搭建发展成才的阶梯也是十分重要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一是小学教师金秋杯教学邀请赛,每年秋天,通过打擂形式的课堂教学展示,评出金秋杯得主,进行表彰、奖励;二是中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用学校、协作片、全区逐层进行教学评优课方式,每两年一次评出优秀课奖;三是中学青年教师主题班会展评,每两年一次由学校推荐青年教师进行组织召开主题班会的竞赛,评出优秀主题班会奖,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育人工作。这些评优、奖励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才起到了搭桥、铺路的作用,我区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李烈、翟京华都是从评选一节优秀课的小成功走向大成功,她们如今都走上学校的领导岗位,成为全国知名的教师。八中的汪艳,战胜了多少次外资企业优厚待遇的诱惑,今年她一路过关斩将夺取了全国外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社会性奖励。我国《教师法》规定,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依法成立的奖励教师基金组织捐助资金,对教师进行奖励。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用社会组织和个人资金对教师进行奖励已经成为表彰、奖励教师的又一重要途径。如上海施乐公司在北京四中设立施乐奖教金,香港实业家胡楚南先生在北京市中学系统设立的教育成果奖,美国惠普公司中国分公司设立的中学教育管理奖,都是北京市有影响的奖励。

三、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1.加强评价、奖励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随着我国《教育法》、《教师法》的颁布,我国的教育已经走上全面法制化的轨道。《教师法》中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价和表彰奖励有明确的规定,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依法对教师进行工作质量综合评价和奖励。目前在对教师进行评价和奖励的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发生,主要表现在评价、奖励的随意性。有的地方和学校各种评价过多,使得教师穷于应付,奖励过滥,使得奖励达不到促进和激励的效果。有的地方和学校评价条件和指针陈旧、零乱,缺乏规范化和对现代化教育的体现,更有的评价和奖励人为的主观意识影响太大,也影响了评价、奖励的效果。评价、奖励制度的法制化建设的中心是任何评价和奖励应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定来进行的,评价、奖励要制度化,避免随意倾向,评价条件、指针体系、操作程序要规范化,避免不科学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2.注意评价、奖励的民主原则

法制与民主是相辅相承的,加强法制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发扬民主,发扬民主也促进了法制化建设。评价、奖励的民主原则主要表现在:评价开展前的民主动员,使教师明确评价的目的、指针体系及要求;评价过程中的民主参与,要尊重教师自评的意见,认真参考他评的意见;决策中的民主意识,决策要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产生,领导决策一般不能违背大多数教师的意见;评价后的民主反馈。我们在评价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一些评价奖励过程中,少数校长,甚至教育行政部门的个别领导长官意识太强,不相信群众的判断取向,不按评价的科学性办事,以自己的喜怒好恶为评价标准。这种违背民主原则的做法是教师管理中的大忌。

3.克服应试教育在评价、奖励中的负作用

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之我见 第3篇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强化教师队伍管理, 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引导广大教师强化师德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

教育要发展,班子是关键。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前提和保证。学校领导班子应带头学习,通过学习使班子成员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牢固树立为学生、为教师服务的思想;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勤政务实、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开拓进取,在各方面成为全体教职工学习的榜样,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要求教师做好的自己首先要做好。切实为实施学校各方面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领导班子的坚实和促进作用。

2.重视队伍建设 ,提升政治思想水平 。

学校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师德建设为重点,以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教师专业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着眼优化管理,着力提高素质,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一方面是学校要认真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知识水平,确保教师依法治校、治教的水平。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开展师德建设活动, 使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进一步坚定,职业道德更加规范,敬业精神与责任意识得到强化,提高师德水平。

二、树立学习理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在农村中由于种种原因,主动学习的老师不多,学习氛围不浓,教师的专业素质整体不高。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可见,教师的知识水平对于教书育人是多么重要。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如今,“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一位好的老师不但要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老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学校在教师的学习成长过程中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1.重视学习 ,转变观念 。

学校通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刊物中的真实案例,学习当前的教研动态,探索教育教学的方法;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与学习; 坚持让老师多走出去参观学习、听课教研。不断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观和学生观等,不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水平,让教师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2.课题引领 ,营造氛围 。

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 在校园中营造教学研究的氛围,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省教育科学“十二”规划《农村小学生命教育实践初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在我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教育实践为重点。立足于课堂,将课题与各门学科有效整合,不断积累经验。在课题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提高了自己,用艰辛的付出换回了丰硕成果,在学校中形成了人人参与研究的氛围并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培养自学 ,持续发展 。

自我学习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将外在的压力变成内心自我学习的需求,教师才能更主动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从学校的“要我学”变成教师自身的“我要学”,从个人阅读教育杂志的“小打小闹”到集体钻研教育理论专著的“兴师动众”。强化了教师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构建了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三、开展文娱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身心健康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学校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教育学生尊敬老师、文明有礼,在学校内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例如:每年教师节前举行感恩老师的动员报告; 让学生在教师节这一天送上自己制作的小贺卡;遇到老师主动问好;定期开展文娱活动让教师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中得到轻松, 调节身心; 元旦组织教师卡拉OK比赛 ;庆祝三月八日妇女节活动 ,等等。丰富教师的文娱生活,陶冶教师的情操,让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身体健康水平、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四、强化人本管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学校的管理是人的管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促进学校发展。学校应当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激活个体,使学校每个成员不断成长。

1.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

共同的奋斗目标能够激发学校全体教职工强大的力量。这种对事业的共同追求和强烈的使命感把教师凝聚在一起,成为克服困难、克服短期行为的动力。学校应当引导教师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让教师的脑中呈现出具体图景,这样他们才会产生实现愿景的激情。如我们学校确定中远期的办学目标是“把学校办成一所学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现代农村小学”。近期目标是制订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在这五年中每一年又确定了一个或几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有分工也有合作, 全体教职工一起团结协作才能把工作完成。

2.制定公平的管理制度 。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 (John Stacey Adams)的公平理论认为: 人们总是要把自己的努力和所得的报酬与另一个和自己条件相近的人的努力与报酬进行比较, 如果一方比值大于另一方,就会产生不公平感,这种不公平感会影响人际关系,导致员工消极怠工,不思进取。因此,学校的管理制度应当坚持公平原则,做到不偏不倚。特别是教师敏感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工作要做到没有亲疏、厚薄之分,过程规范、阳光,公示出去能让老师们信服。充分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形成和谐、积极进取的氛围。

3.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

我们要求学校的老师爱校如家,就应该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的重大决策都要积极地鼓励教师参与,多听取教师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对于老师提出的各方面正当的需求,学校都应尽量满足。正因为发挥了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才使教师感到管理者对自己尊重和信任,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增强广大教职工的认同感。

4.赏识学校的每个教师 。

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在学校管理中不能仅仅依靠制度约束,用赏识和鼓励, 通过正面肯定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更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一位教师在管理班级中有自己的成功做法,在教职工会议上我们请他把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在得到大家的热烈的掌声后他的工作热情更高涨,更好地带动了其他老师。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第4篇

我校一贯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特别是2000年合校以来,我校围绕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促进了教师的知识更新,推动了教育观念的创新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根据教师素质要求,规划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高校教师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承担着教学、科研任务,这就要求他们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业务功底、教育技能和创新意识外,还要有高尚的师德。根据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学习,更新知识,才能永不落伍。为此,我校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主要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师德师风、知识更新、现代语言工具、教育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一)政治思想的继续教育

政治素质是高校教师从教的精神支柱和政治保障,思想素质则是行动的指导和方向,政治思想素质是最基本的素质。所以,政治思想素质的继续教育是对高校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我校平时除了组织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外,还不断组织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知校爱校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专业化和知识更新的继续教育

教师的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学习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教师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我校十分重视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继续教育。我校除了提倡和鼓励教师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自觉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外,还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学术研讨会、安排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访问研究、攻读学位、做博士后研究、业务进修等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针对教师大多数未接受过师范教育的现状,我校还组织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三)教育技能普及提高的继续教育

普及和提高教师利用现代语言工具及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和教育科研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一直是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我校每年举行多个英语培训班、计算机培训班、教育技术培训班,以提高教师应用现代语言工具和掌握运用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教育技能。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4、以老带新

老教师学识广博,经验丰富,年轻教师富于朝气,勇于进取。对于青年教师,尤其是新留校工作的教师,学校要求他们同老教师一起从事教学实践,并指定老教师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进入教师角色。老教师毫无保留地发挥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5、分层次教育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校教师中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学历教育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必须针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和各类人员的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和培养。中老教师经验丰富但存在思维观念滞后和知识老化现象,根据这些教师的特点,本着以新代旧,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我校采取举办研讨会、学术论坛,派出做访问学者等学术交流形式来促使他们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扩大思维视角,紧跟国内外学术发展前沿,青年教师创造性思维强,但是缺乏实践经验,部分青年教师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学历层次偏低,针对他们的特点,我校对他们主要进行了师德师风、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提高学历层次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六)实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促进教师自我继续教育机制的形成 近年来,我校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促进教师自我继续教育机制的形成。如通过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引入外部竞争机制,同时,通过分配制度改革和设立各种奖励,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些措施增强了教师的紧迫感、危机感,从而激发了教师自觉学习的热情,进而促进教师自我继续教育机制的形成。

三、加强继续教育取得的成效

几年来,我校通过加强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教育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培养了一支高素质、高层次、高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一)提高了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我校在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始终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针》,牢记江泽民同志“要把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的指示,把师德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学工作中,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教师,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事实鼓舞教师,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教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教师中形成了投身教育、敬业爱岗、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师德师风。

(二)提高了教师的知识化水平和实践能力

通过加强“软、硬”件建设,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以不断更新,进而使其能更好地把握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沿发展,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水平,形成系统化、多维化的知识结构。同时,在学习和培训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进一步增强,涌现了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学识渊博、讲课生动的教师。

(三)提高了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

通过鼓励教师在校内外攻读学位等措施,我校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得到了很大提高。合校以来,我校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由2001年的61%上升到 70%,其中具有博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由12%上升到31%。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带动了教师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四)提高了教师的外语水平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我校进行教师培训的重点。通过培训和自主学习,大部分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能够利用外语进行交流,阅读外文资料,部分教师能够运用外文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教学;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了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的能力。教师外语水平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开阔了眼界,树立了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不断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第5篇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管理有效途径

安图县新合中心学校

孙守华

解宪奎

我们新合中心学校是于2003年10月,通过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将原新合乡中学、中心小学合二为一,成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经过七年来的不懈努力奋斗,学校扩张与辐射功能日趋强劲,乡域义务教育中心主导作用日益凸显。目前,校园占地面积27181平方米,建筑面积5155平方米,教职工总数为83人,教师数为54人。现有18个教学班,458名学生,161名住宿生。

为促进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更好地教书育人,保障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学校于2002年下半年开始,在原新合中心小学着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侧重从自身素质和工作角度对教师个体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教师评价试点”工作暨根据安图县人民政府督导室《安图县“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监督机制与教育督导制度”国家子课题研究方案》的要求,我校作为课题实验校之一,承担该课题侧重于“教师评价”部分的研究(2002.11—2005.6);一年后,与原新合中学整合,两校合二为一,成立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此间,无论从学校规模、管理模式,还是发展走向等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利用重要措施和有效机制加以解决。因而,学校在总结已有教师评价工作(研究)经验基础上,继续坚持实施教师评价工作。实践证明,七年来,学校已初步探索出通过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而促进办学规范化管理,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我们认为,教师评价的目的是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作用,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学校的领导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自2002年下半年,我们着手开展“教师评价试点”工作以来,结合州、县相关文件精神,把教师评价由评价小组的唯一简单评价,改变为“自我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学生、家长评价”。这样全方位评价教师,基本摒弃了过去评价中的种种弊端,实现了教师评价工作“质”的飞跃。这一多维度评价的运作,不仅涵盖着对以往教师量化考核的方式、方法、内容,而且还在原量化考核基础上,向评价的广度与深度延伸,拓宽了评价的空间和范围,这无疑为评价的结果蓄积了“含金量”。为了实现我校前后“教师评价”工作的顺畅接轨,把握住有利时机,我们在制定教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时,紧密结合“延边州普通中小学教师评价实施方案”总体精神,特别注重结合本校实际,经教师评价领导小组及教工大会多次民主讨论研究,把教师评价与以往教师月量化考核有机的衔接起来,并把其参与评价的四个方面所占权重进行了调整,即现行的“教师自我评价占5%,学生(家长)评价占5%,同行评价占10%,领导评价占80%(其中领导综合性评价占10%、学期量化考核占70%)”。同时,把评价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及各环节的时间步骤等进行了详尽的安排,使得整个“评价”既有过程性考核,又有终结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更具针对性,更具作用性。基本做法是:

一、转变观念,以人为本,确定教师评价所遵循的原则、内容 在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工作评价标准的同时,要使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得以提升,要转变过去视教师为完成教育任务而被动工作的群体观念,把教师视为学校的财富和资源,而且是学校最核心的资源。

1、考核评价应遵循的原则:(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2)考核内容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的原则(3)注重实效性原则

2、考核评价的具体内容

为了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教职工的德、能、勤、绩、廉,以形成正确的导向机制,我们将评价分为前、后勤两个序列,并相应制定出“教师评价实施细则”均分为四个一级指标即: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六个二级指标即:学习、师德、基本技能、教育教学能力、倡廉守纪和教育教学成果。结合这两级指标确定了若干个考核要素,并分别给与权重。在每一个评价要素中,我们都设有相对应的评价计分办法。

在教师评价细则中除了评价要素以外,还有五项加分和四项扣分,奖励分中每项内容不重复奖分,取最高分值记分,扣分项目中可累计扣分。

二、科学实施,严格操作过程,落实评价内容

我们依据已有的管理体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形成全员参与的综合评价机制,使评价与管理同步,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在考核实施操作的过程中,注重日常的积累,平时对每一项考核要做到及时反馈,学校规定教育教学常规性工作每学期至少进行量化检查三次,每次检查之后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和小结,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自己的工作。在评价实施上,努力使评价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教师成长过程来看待评价结果,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身的成长阶段和尚需努力的方向。在日常工作中,学校领导经常与教师沟通,并对教师的所有量化考核都采取完全透明(结果本人签字)的管理模式,教师可以随时查看领导的考核记录表,从而使教师围绕工作目标对自己的近期工作做科学地调整和修正。对教师的评价贯穿于教师工作的始终,这种持续的绩效诊断和引导,体现了学校管理者为教师服务的思想,为教师创造良好工作氛围的思想。

三、以章办事,践行目标,彰显评价结果的作用

每个学期(年)末,我们会公示教师的评价考核成绩,表彰名列前茅的教师。我们始终认为,对教师考核评价只是一种手段,作为学校管理者更多的还应该是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把考核评价既当作压力也能变成工作的动力。几年来,我校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对考核评价的关注点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从评价伊始只关注自己的分数,到现在更多的教师将关注点转到通过评价找到自己的差距。每位教师都在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与改进,因为每位教师都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可能性,而评价正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薄弱之处,分析产生问题和不足的根源,探讨克服缺陷保持优势的措施与途径,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与此同时,近年来在教师评价的推动下,学校先后获得:安图县教学、德育、师德、“责任制”落实等工作先进校,以及延边州远程教育、供热管理、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等县级以上表彰20余项;涌现出省、州、县先进工作者、师德模范、优秀教师、教学先进个人等60余人次;连续几年中考成绩位居全县前列。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对教师考核评价,营造教师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懒惰的人变得勤奋,使平庸的人变得有所追求,使素质优秀的人大有作为,使各个层面的教师都有进步和提高,从而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26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6篇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要达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可见,强化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教师是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建设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师表风范,具有模范的师爱形象、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和掌握精湛师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所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培养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者和适应市场经济新型人才的需要。

一、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塑造优秀的师表风范

新时期师表的建设,在于学校切合实际制定完善的政治学习、业务提高计划及标准,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的规定对教师的基本权利、职责和义务进行培养、检查和监督,让教师从思想上把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与社会公德融为一体,把学习、政治、正气与教书育人贯穿始终。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明确教育事业是教师用自己的劳动(职业)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严于律己,让文明的言行举止堪为学生的表率,从而对全社会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二、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树立模范的师爱形象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师爱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是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体现,是教师教学中出自崇高的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教育之爱。这种爱趋使教师无代价地对学生赋予亲近感、期望感和献身的热忱。为此,学校要实施师爱工程。对教师进行师爱形象塑造,要求教师要从热爱教育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做起,要淡泊名利、积极向上、自觉锤炼自己,以全局为重,不为学生家庭地位,状况来偏倚学生,也不以学生成绩和表现来薄厚待之,要针对每个学生具体情况,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地面向全体学生赋予具体的教育爱,在尊重保护教育学生的基础上,使学生健康地、生动活泼地茁壮成长。

三、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教育事业辉煌的前景和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曙光,是以教师高超的师识本领为寄托。师识包括教师自身的素质学识、教学质量意识,教学教改意识和适应教学发展的竞争意识。教师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必须注重学历层次的提高,设计培训方案,及时稳妥地、有计划分批分期地选送教师进行在职或兼职深造、学历后的继续教育和自学研修。注重对“博学多才”的“经师”和对“道德高尚”的“人师”的培养,适当的安排各种观摩助教活动,鼓励教师加强自我文化建设和自我思想改造,端正认真严肃、实事求是、尊重真理、尊重知识的态度,监督检查教师是否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正确分析和处理教材的业务能力,达到教育教

学能力有明显提高,保证教学质量。培养教师养成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钻研教学的自觉性,并增加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文化修养,达到教师综合师识本领的提高,从思想上彻底除去陈规,开拓创新,积极实践,不断前进。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第7篇

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时代的高度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的新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大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对教师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对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行了培训。

一、取得的成绩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制度保证,经费落实

领导重视校本培训工作,建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把校本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每学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个人,要求每位教师有个人的学习培训计划、继续教育计划。学校还制定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5年规划。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学校制定了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学校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评优的重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如:每位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情况与教研组考核挂钩、与教师评聘职称挂钩、与教师业务考核挂钩、与教育教学评优挂钩。作为教师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

学校在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设立了校本培训专项经费,为校本培训的顺利事实提供保证。

(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校本培训体现“校本”特色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模式

我们认识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手段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教师是关键。因而学校加大了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和运用网络进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训力度。全校有百分之八十的教师通过培训计算机水平幼了较大提高。老师们积极参与听评研活动,并能够结合实际谈自己的感受,有的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有的教师还能够结合理论来评价教学实践活动,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的校本研究氛围。网络缩短了时空,拉近了你我他。我校课件制作提倡以自制为主,上网查阅为辅。要求青年教师达到会制、会用、用好的程度。学校首先对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的方法采用双途径:即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通过培训,教师掌握了PowerPoint、等多媒体制作课件的使用方法。

2.采取多种培训模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如: 我校在教师自主参培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培训模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导师指导模式。即以青带老的培训模式。对老教师的培养,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培训内容,能者为师。在研究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受益与提高。

(2)、光盘指导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这种培训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近几年来,学校投资购买、上级教育部门的配送了相当数量的课堂教学录像带及光盘,对这些教学资源,学校进行了充分利用,挑选有特色的课例,组织全体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进行观看,引导老师进行评析、评价。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3)、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如:《 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怎么上》《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等理论,还挑选光盘上的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我们还规定每周必须写500字的学习心得,或案例反思。通过这些方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现在我校多数教师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有一次观看光盘课,上了40分钟,而评课就用了近三个小时,现在我校教师写作不在犯难了,我校教师撰写的教育论文有四篇在区内外杂志上获奖。师通过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这种培训,针对性最强,又是基于教师的内在需要,因而效果最佳。

(4)针对实际的校本讲座模式;这种方法不是专家的长篇大论,而是本校教师就这几年来自己对课改的新认识,和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收获或感悟与大家共同交流讨,时间可长可短,内容有自己准备。这项活动共搞了六次,及锻炼了发言教师的写作能力,也是听者有一定的收获。

(5)、课题研究模式。我校教师人人有研究课题,人人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课题来自教师的实践,在研究中,教师不断遇

到新问题,需要不断获取新的理论指导,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周而复始,有理论——活动——理论——活动,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每位教师为了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需要不断获取资料、进行学习,教师有了强烈的主动学习动机,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如我们自己开发了校本研训手册,内容较为齐全,形式较为灵活,教师可以随时把研究所得记录下来,即便于收藏,又便于管理。

这样每一位教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发展,实现了以教师的个体发展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也使研究真正成为学校的日常工作。

(三)注重培训过程,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我校加强了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主讲教师有讲稿,其他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

校本培训的开展对于促进我校的领导与教师观念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领导和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管理制度更加完善。通过校本培训,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师德师风不断改善,改革意识不断增强,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培训过程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有待加强。学校做了很多工作,但缺乏收集过程原始资料的意识,资料还不够齐全,资料的整理、归类还不规范,还不善于对资料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

2、校本培训的项目意识不强。开展校本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有时候学校不能根据本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发展的需要制定校本培训的项目,使整个培训工作显得较为盲目,缺乏针对性,对提高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没有发挥出校本培训应有的作用。在今后的校本培训中应注意研究如何确定校本培训的项目,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校本培训的方式还比较单一。开展校本培训的方式仍然是单一的讲授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校本培训的方式应该更灵活多样。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第8篇

一、目标导控

教师培训的总体目标是推进教师可持续的专业发展, 逐渐形成高素质的教师。培训可以通过“实践—反思—研训—师导—集中—自修—创新—发展”的环节, 使教师培训达到预定的目标。教师每年培训应不少于180学时, 即集中培训60学时, 包括理论和技能培训;学术活动与课题研究20学时;实践教学反思和名师指导20学时;自学理论和岗位自练80学时;撰写专题论文5—8篇。在培训中, 侧重于能力的培训, 从能力的具备过渡到更高的理论修养, 力求创新, 形成各自的特色。

教师培训由市教委和培训学校及任职学校组成导控体制, 全面有效地实施培训。市教委实施对培训的协调与监控, 对培训的时间、培训的质量、培训的效益进行检测和考评。培训学校具体实施对教师的理论和能力培训, 科研课题的指导, 培训的规划和时间安排, 培训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制定具体培训管理办法, 并对培训质量负责。任职学校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解决培训中的具体困难, 同时, 监督和考评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反思和能力发展状况, 以校本培训的有效形式, 全面开展教师的培训, 完成全方位的培训任务。

二、保障支持

教师培训的顺利和有效实施, 必须要有真实可靠的保障机制, 不然, 培训就会流于形式, 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培训的保障机制应通过培训制度的建立来实施, 培训制度的建立应由市教委会同培训学校和参训学校, 根据社会发展、教育要求、教师现状, 制定一套较为全面的、有效的、相对稳定的培训制度, 在这一制度的统率下, 各学校应有相应的配套制度。要保证有效和尽快地建立培训的保障机制, 重要的是尽快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明确校长的职责, 纳入个人业绩考核;二是有名符其实的、固定的培训基地、有必备的培训设施;三是有一批骨干教师, 在年龄和学科上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四是有一定数量的经费保障。教师培训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支持机制, 这一机制可由市教委、培训学校、参训学校以及社区、家庭等构成。市教委协调有关部门, 成立以“园丁工程”客观指导下的教师培训工程领导小组, 负责和组织全市的教师培训工作;培训学校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与各区县教育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解决和协调教师培训中的学教矛盾、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等问题。参训学校根据培训计划, 在时间、经费等问题上给予大力支持, 从而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师培训支持系统, 确保新时期的教师培训顺利实施。

三、管理评估

教师培训管理可由市教委、培训学校和参训学校组成三级管理体系。市教委宏观调配和监督;培训学校制定培训执行计划;教师培训的具体管理由所在学校实施。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需要, 各级管理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转移和改革管理的方向和内容。根据我市教师现有情况, 教师培训的评估机制可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一是教师专业素质综合评估。通过培训和实际教学, 对教师的师德修养, 教学设计, 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实际操作能力, 必要的理论知识, 科研水平等方面进行考核, 考核方式不拘于形式, 就培训实际情况及教师个人特点进行实效性的考评, 力求公正严明。评估指标由市教委制定, 并会同学校对教师进行考评。二是教师自我评价。教师接受培训后, 通过一定实践教学, 对自己培训后的收获和缺失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同时对培训学校的培训质量进行评价。三是社会性开放评估。即公开教师受训后的状况、业绩和已达到的某种目标, 广泛征求业务相关部门、学校教职工、社区、家庭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对教师本人进行必要的公开, 这样有利于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也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

评估结束后, 对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 应及时给予奖励表彰, 并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激励机制。

上一篇: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简历下一篇:办公室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