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

2024-06-22

论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精选9篇)

论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 第1篇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

岗李乡三石小学 师合现

[摘要]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英国教育学家Tony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期间所提出的,是一种运用图文并重并结合知识点的联系层次级图的形式来帮助学习记忆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还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积极作用。结合相关教学实例,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要求也做了新的改变,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引导者。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结合教材特点,运用思维导图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运用思维导图优化数学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要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实现课堂管理的人性化,保证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工具,不断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思维导图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将很多的数学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并能够系统、完整地展现出来,这种形象、严谨、易懂的知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由于课程中会涉及不同形式的笔算乘法、口算乘法及其应用题,所以教师可能会通过例题板演等教学方式给学生讲解每一个知识点,但由于讲解比较细致,再加上知识点又多,一定会给学生的理解上带来一些困难。此时,如果教师在讲完这一节课的知识点后,巧妙的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进行总结,将知识形象、全面地展示给学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个因数的两位数的乘法推算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二、运用思维导图建立数学错题册,便于学生复习和巩固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知识的求知欲较高,但对知识的整理、总结以及反思的能力较差,所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整理数学错题时,很多学生都表现得不以为然,简单地认为就是将正确的答案抄一遍,然后交给老师检查,有的学生甚至还表现出不耐烦、反感的态度。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乐意并主动去抄写数学错题,首先要转变学生的抄题态度,耐心地向学生讲解让其整理错题的原因。其次要巧妙的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数学错题册,便于学生的复习和巩固。对于学生作业、试卷上的错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将错题按题型,或按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按顺序逐一抄写,并将归类整理出的不同题型画成思维导图,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易错题,并防止下次犯同样的错误,还能提高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也给学生的复习和巩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巧用思维导图建立数学错题册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明确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难点,促进教学反思

由于小学生知识有限,所以对抽象性的数学概念和一些思维逻辑性较强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具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就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概念,且容易把概念弄混淆,教学效果不理想。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学生难理解、易混淆的概念知识点直观全面地呈现出来,提高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和辨析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多边形”时,由于本节课涉及的新图形较多,性质和特征存在一定的异同点,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边画思维导图边讲解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中的数学概念。思维导图的巧用,能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反思。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会感觉到知识的匮乏,但却不知道自己在哪方面的知识点掌握得较弱,而通过画思维导图,会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哪方面的知识欠缺,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果师生共同制作思维导图,能使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度有所了解,还能拉进师生间的关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优化数学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错题册,便于学生复习和巩固,还能突破教学难点,促进教学反思。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实际教学实践,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湖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实效性[J].学周刊,2015,(33):93.[2]闫少驷.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118+120.[3]韩维.以生为本,构建有效、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86.

论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 第2篇

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张传凤

中国教育最缺的是什么?孩子的创新、个性化的培养。中国教育最受诟病的是什么?是应试教育,因为应试教育抹杀了孩子们的创新与个性。如何能够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保持孩子们的创新和个性?我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这个问题。在十几年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方法、策略、观念充斥着教育世界,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怎样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并学会学习?下面就思维导图这一革命性的思维工具,与大家交流一下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又称脑图(Mind Map),是英国教育兼心理学家Tony Buzan(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

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节拍、音符和纹路),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近年来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在世界和中国被广泛应用在学习及工作方面。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思维成长最活跃的时期,如果教师能尽早地掌握这样一门高效的心智开发工具,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思考和记忆培养上更胜一筹,实实在在地赢在起跑线上。

二、“思维导图的四个基本的特征:

(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到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正是基于思维导图具有以上四个特点,我们在使用思维导图时,“思维导图能够把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对知识信息进行描绘。”从而使思维方式由枯燥的、单一的、局限的,变成了彩色的、多维的和发散性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集散思维的具有知识可视化功能的工具,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1)放射性。思维导图的结构像一个大树,中间是主干,然后向四周围一级一级地不断发散;它又像大脑的神经元组织所构成的网络分布图,往往要么从一个关键词,要么从一个中心词开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思维的逐级发散,慢慢扩展开来,并最终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向四周逐级延伸的脉络图形,整体呈现放射性。

(2)个性化。之所以说思维导图是个性化的,原因在于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具有很浓的个人色彩,思维的发散是个人思维的发散,个体脑海中编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将个人的思维、意识、认知以色彩、图形、文字或者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是独一无二的,是具有个性的不具有统一模式的、形式较为活泼的,更好地体现创作者自身思想的。

(3)多元化。谈及思维导图的多元化,不得不突出强调其特点,它是由颜色不一的图形、文字、符号、线条等不同的方式根据创作者的思维意图进行的自由组合,从而将思维的逐级延伸与深入更为深刻地表现出来。

(4)直观形象性。从认知心理学的另外一个角度,思维导图将创作者抽象的深刻的思维通过穿插各种形象的图片、细致的文字、颜色鲜艳的线条等,将复杂的思维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将复杂的知识可视化,最终直观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并且帮助我们进行记忆。

(5)立体关联性。在认识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时我们了解到思维导图的树状结构,这就决定着思维导图的枝叶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样,思维导图的中心词、关键词、主干与各分支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并且这种关联是立体的、紧密的、清晰的、生动的。思维导图尤其强调从立体的角度上去思考,摒弃传统的记笔记的二维思维,转而利用多维度、多层次的联想和生动的想象把知识体系不断地延伸、拓展、深化,从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网络结构。

三、思维导图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小学生的知识经验一般比较表层,其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和概念性较强的课文和阅读材料难以理解或者难以从整体上去把握。而思维导图具有将知识可视化的特性,它凭借图形、线条、符号等方式的连接,将复杂的知识体系以结构图的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因此从思维导图上,我们能够很明确地看出课文的主要结构和层次,帮助学生整体分析一篇文章的结构、段落、重点等,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性认识和理解,从而发展抽象思维。

2.思维导图的绘制有利于学生实施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认知建构主义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思维基础,在学生的预习或复习的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从一个点出发,覆盖整篇文章甚至是一个单元、一本书,在信息量和思维含量都很大的情况下,只有每个人都努力思考,整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一个全面的思维导图。同时在学生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了自身探究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3.思维导图以其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导图是按照人脑的思维方式由一个点出发引出无数个分支,以联想和想象为中介来不断地发散和拓展。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和概念去指导教学,就是在学习中不断地引导和培养学生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巧用思维导图总结反思,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评价。

一堂课结束时,学生根据所学运用思维导图,提纲挈领地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整理所学的知识要点,理清文本的整体思路,能够使得学生所学得到升华;同时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之后的学习。

四、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一)思维导图解篇章,脉络清晰助读文

“思维导图”的本质是以立体方式思考文本,既整体把握又联系局部,帮助学生更好地和文本“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绘图时机与绘图策略,利用思维导图将阅读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转换成系列图式的形式,使概念之间形成体系和层次,使困难、复杂的内容非常清晰、系统地凸娩出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1.课前绘制,整体感知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俸把握能力既包括单篇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又包括主题单元的整体把握能力。利用思维导图,能通过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辨识能力,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1)绘制主题单元思维导图

“单元整组教学”是当前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把握整组课文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整组课文的内容,提升预习能力。绘制主题单元思维导图,一般可以这样操作:

浏览整组。在详细阅读每一篇课文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致浏览一下整组课文,让他们对每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要求学生取一张纸画一个中央图,把单元主题写上去,也可以根据主题画上匹配的彩色图像。接着,由中央图发散开去,画出思维导图的主干,它们通常是本组单元的课文题目。

感知课文。在浏览的基础上,再速读每一篇课文,画出初步理解以及捕捉到的基本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哪些是接下来的学习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方面。

确定目标。这个阶段,学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在刚刚完成的单元思维导图上增加一些内容,比如,标明自己学习本组课文的目标等。这样,后续学习就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2)绘制单篇课文的思维导图

预习单篇课文时,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理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这一环节的操作与整组单元思维导图的绘制相似,只不过关注的对象减少了。笔者以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燕子》为例进行说明。

预习时,学生先整体浏览,画出中央图“燕子”;接着速读课文,画出导图的主干,即“外形美”、“歇息美”、“匕行美”、“春之美”;再读课文,画出支干,如,“外形美”后面画出“羽毛”、“翅膀”、“尾巴”,等等。这样,这篇课文的思维导图就形成了,如下图:

利用思维导图预习课文,不仅能使学生整体观照文本,快速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结构;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因为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填写的是关键词,而不是语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十分有利。

2.课中绘制,突破难点

课中绘图必须在学生预习的前提下进行,它应该为突出课文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服务。

《少年闺土》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文中主要写了“回忆”、“相识”、“交谈”、“分别”四个方面,其中,“交谈”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为了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绘制了下列思维导图。

这份导图不仅清晰地勾勒出了课文的整体结构,而且特别关注了教学重难点。从导图上可以看出,“交谈”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抓住“雪地捕鸟”、“拾采贝壳”、“看瓜刺猹”、“潮汛看鱼”四个方面,条理分明地引导学生进行了赏析。

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有明显优势,因为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必须通读课文,绘制的过程中又要通过读来把握要点,理清脉络,从而抓住关键词语。这个过程,其实是学生深入阅读的过程,是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

3.课后绘制,巩固理解

思维导图能够通过节点和连线把由中心辐射出来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把点连成块,把块连成网,这就很好地避免了知识在头脑中毫无头绪、杂乱无章的堆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性帮助学生总结要点,达到复习、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我们来看下面这份思维导图:

这是教学《空城计》时,教师在总结阶段绘制的思维导图。它把小说的基本要素与课文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

这种方法除单篇课文外,在学习完某一单元或某一专题后,也可以使用。教师用完整的系统框架展示出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储存学习到的知识点,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于友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目的。

(二)思维导图辅习作,创造思维得发展

作为能够反映普遍思维过程的工具,思维导图也能够反映作文这一特定的思维过程。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理清思路、选择材料、巧妙构思,从而掌握作文规律,写出条理清晰的文章。

1.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选材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外在表现图形,它从一个中心点开始,使每个词或者图像自身都成为一个子中心,这样整合起来可构成无穷无尽的分支。

每一篇习作,都有它的核心内容,学生拿到习作要求之后,首先要确定写什么,也就是“中心点”。然后围绕这个“点”辐射出去,派生出多个子中心,即具体的写作内容。这样构成的导图结构、材料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剔除重复的选材。我们来看下面这份导图:

这是一名学生为自己的作文——《我是个小电视迷》画的思维导图。写作文时,她按照画的顺序简要地介绍了自己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然后抓住“爱看电视”这个特点,详细地描写同反对自己看电视的母亲斗智的过程。文章结构清晰,详略得当。

作文前先画思维导图与列提纲相似,但没有列提纲呆板;与打草稿相通,但比打草稿简便。学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确定了写作材料,而且对文章的脉络和层次有了清晰的认识。

2.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思

知道了习作的大体结构,并不一定就能写出内容丰富的习作。实际教学中,学生习作思路清晰,但文章内容空洞的现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通过多种方式(如运用修辞、心理描写等)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此时,如果引入思维导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来看下图:

这是一名学生以《假如全球停水》为题习作时画的思维导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仅对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做出了完整的构思,对详略做出了具体安排,而且对如何把重点内容写详细也做出了合理的预想。有了这样的导图,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自然是成竹在胸了,写起来一定能得心应手。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强迫自己用一定的顺序或结构来罗列要点。任何一个要点出现的时候,可以自然地将它用“关键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把它和最相关的“次主题”连接起来。如果希望把这些要求用一定顺序表现出来,可以在完成思维导网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把它们标记出来。此外,要尽可能地用图像来表达一个关键字,这样可以加深记忆。

(三)思维导图促复习,自主学习练能力 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可以使我们的主观意图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就像一棵放射性的“知识树”,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序列性,它能帮助学生学会分类整理知识,从而建立起一定的知识体系。

语文复习时,由于知识点多而零散,容易造成学生记忆的混乱。运用思维导图的“梳理”和“压缩”功能,把一个单元,一本书的内容“梳理”、“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便于学生在整体上建构和把握知识点,理清复习的思路和重难点。这是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乐园》时整理的思维导图。

这份导图把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了细致地筛选与归纳,能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对照这份图,学生既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知识,又能由此辐射开去,对每一篇课文的每一个知识点再认识。

思维导图是个能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作为一种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的方法,它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庞杂的语文知识时掌握方法、把握主线,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提升学生的思考技巧,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论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 第3篇

关键词:小阅读教学,思维导图,独立思维,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是一种知识可视化、表达放射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 将其运用于阅读教学中是一种收缩性思维, 以直观图片与简练文字呈现相关知识点, 这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 更能引发学生充分的想象、积极的思考与思维, 更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现我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谈谈体会。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思维导图不再是局限于某一特定信息传递方式, 而是以图片、数字、线条、文字、颜色等传递信息, 具有多元化表现方式, 结构更新颖灵活, 尤其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思维导图融入了大量音频与视频, 这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更具视听感,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 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更具吸引力, 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 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思维主动性, 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 我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图文效果与动态功能, 以动态的视频、直观的图片、悠扬的背景音乐、鲜艳的色条逐步呈现。 这样就可以将一篇静止的文字材料转换成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 化抽象为形象, 化静态为动态, 用一棵大树的形式将课文的知识要点展现出来。 如讲到海水的五光十色这一段时, 教师不仅要用鲜艳的文字展现, 还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功能从素材库中提取相关图片, 将文字转换成生动直观画面。 如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将各个段落所讲解的要点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枯燥地就文字进行讲解, 让学生就文字层面机械记忆, 而是以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直观立体而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让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 这样的学习是主动而快乐的, 学生更能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更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二、多元发散,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发散性, 相关知识点不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 而是以一个点或是一个关键词为中心向外辐射与延伸, 以想象与联想为媒介逐步逐层扩散所形成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知识脉络结构图。 这样更能引发学生想象与思维, 这样不仅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 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与深刻性。 教师不要将思维导图的设计严格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这样的思维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这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式教学并没有本质区别, 并不能起到激活学生思维的效果。 为此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导图的设计中, 给予学生独立的思考权与自主权, 这样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与教师共同设计出来的思维导图才能真正存储于学生头脑之中, 启发学生多向思维, 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与灵活性。 为此在学生预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思维导图, 这样能给予学生更宽广的思维空间, 学生可以借助之前教师在教学时所设计的思维导图展开文章预习, 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阅读, 强化预习效果, 而且可以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展开积极互动, 实现个性化阅读。

三、构建知识网络, 培养学生思维的抽象性

小学生处于形象认知阶段,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在面对阅读材料时往往难以提炼出有效信息, 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 学生的理解只是对文章的只言片语。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文章概要简单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一目了然。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思维导图整合文本信息, 直观再现, 学生既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 学习新知, 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由一个点延伸开来将信息整合到一起, 达到巩固效果。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构成知识网络, 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基本语言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如学完一篇课文或是某一单元的文章, 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展现整个文章的知识脉络, 将零散的知识点完整化地展现出来,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文章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这对于学生知识与技能都是一个提升。

实践证明, 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为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原本零散的知识点更具结构化与网络化, 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更加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正是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实现有效教学,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但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多元性, 思维导图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信息传递方式, 而是要融合图片、符号、色彩、线段、数字等, 信息更加多元化, 这样更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更加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与思维的培养。 二是个性化,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 具有明显不足, 因此在设计与运用思维导图时也不能局限于固定形式, 而是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让思维导图成为学生展开个性化学习的手段, 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富有个性化地发展。 三是放射性。 思维导图是以一个点为中心向外辐射与延伸, 因此对于这个中心的确定非常重要。 准确定位, 才能向四外延伸与扩展, 进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而又不断延伸的知识脉络图。

参考文献

[1]段晓晓.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 (19) .

[2]张会清.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教学实效[J].小学语文教学, 2014 (26) .

[3]侯紫茵.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J].师道:教研, 2015 (3) .

论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3-0086-02

1 前言

人的思维具有放射性特点,将这种放射性思维通过图像表示出来,可以使思维过程更具象化。这种具象化的思维图画就是思维导图,表现形式主要是用文字、线条、图形加以描画或记录,使思维过程更加直观与形象。思维导图也被称为心智图,体现了人们心智活动的过程,它把传统的语言智能、数学智能以及创造智能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由于思维导图具有体现巨大思维功能的特性,被广泛用于教育、写作、沟通、管理等各个领域,促进了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如今,思维导图已经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自觉地应用于教学过程,成为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思路的重要工具。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创造力,促进学生识字、阅读、言语表达、写作能力的提高。

2 在识字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小学低年级段的识字量较大。长期以来教师识字教学方法较单调,一般按传统方法从生字的偏旁结构入手,逐个拆解分析。在巩固生字的教学环节,教师往往采取让学生反复抄写的方式,学生机械地抄写,单调地识记,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的发挥,识字的回生率还是很高。在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形象记忆,让学生学得主动,有效达到巩固与记忆的目的。

在小学低年级段,利用思维导图的提示作用使识字教学过程充满趣味[1]。如一些字谜可以融于思维导图,激活学生思维。在教学“泪”字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提示:左右结构,与水有关,与眼睛有关,伤心的时候就跑出来。此外,在进行识字复习阶段,会遇到一些形近字或同音字,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辨别和加深记忆。

3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让学生归纳、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归纳与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只能将学生引向线性思维形式,由于这种思维形式不符合人类立体化的发散思维,学生往往会出现知识回生现象,前后知识往往会失去联系,陷入学习了后面的内容而遗忘前面内容的困境。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这种情况表现得更加突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注重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2]。在教学中要注重抓学生的预习环节,让学生在预习时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发现疑难问题,初步绘制思维导图,以便在课堂学习时能够针对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加以补充与完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小组成员把课外阅读中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交流,各小组成员可以对同伴的思维导图加以评点,借鉴同伴的思维导图,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与优化。并且可以通过再次阅读课文,细化思维导图。这样,阅读教学主要是以绘制思维导图为主线,从表面上看是丰富与优化思维导图的过程,而实际上完善与优化思维导图的过程需要对课文更加深入的阅读,保障了阅读教学不偏离培养思维能力的主线。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初次接触思维导图时,会感到思维导图比较高深,不能熟练运用,教师要进行耐心引导,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发挥示范作用,对优秀的思维导图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展览与交流,让优秀的学生现身说法,说说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思路,以此加强对学困学生的启迪作用。

4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小学生往往对作文怀有畏难情绪,他们在作文中感到无话可说,主要是思维没有打开,缺乏想象能力。针对学生作文中遇到的这些困难,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作文,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拓展学生写作思路 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的重要原因是写作思路不够开阔,具体表现为无话可说,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开拓写作思路,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消解学生无从下笔的恐惧感,帮助学生理清写作头绪。如语文教材中有训练学生写景色的作文训练主题,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来拓宽学生的思维[3]。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针对春天这个季节的景色,以春天为关键词,联想与春天相关的关键词语,想象春天的云、雨、风,春天中的动植物,春天中的人,春天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等……学生通过联想,形成辐射性思维模式,写作就有了内容,有了思路,有效激发写作兴趣与积极性。

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写作想象能力 学生的写作过程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也就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提升学生作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发散思维的特点,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绘制出来,然后进行写作,既可以发挥能动的想象作用,又能品尝到想象带来的作文乐趣。如让学生在课后读童话,根据童话发挥想象,进行童话作文的写作。学生根据童话的原型故事,写出“蝴蝶与蚯蚓”的童话作文。在思维导图中,学生以蚯蚓、蝴蝶、山丁子、翅膀、爱劳动等关键词绘制出童话的思维导图,又根据关键词发挥想象,形成思维分支。

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出蝴蝶与蚯蚓的相同特性:蝴蝶辛苦劳作,乐于助人,受到人们的欢迎;蚯蚓默默无闻,辛勤耕耘、松土,也受到人们的肯定,在动物界评选“劳动能手”时,它们双双得奖。

有的学生写蝴蝶的勤劳与辛苦:蝴蝶与蚯蚓原来都有翅膀,蝴蝶整天勤劳地传播花粉,山丁子对它十分欣赏,就给它更多飞翔的力量;而蚯蚓整天无所事事,山丁子为了惩罚它,让它觉醒,就除去了它的翅膀,蚯蚓为了立功,就帮助人类耕耘土地,希望有一天能够长出翅膀,做更多有利于人类的事情。

可见,思维导图可以开阔学生的作文视野,让学生可以尽情发挥想象,使自己的作文更富有光彩。

5 结语

总之,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思维导图有效运用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林明彦.思维导图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认知结构为视点[J].才智,2015(4).

[2]王亚楠.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5).

论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 第5篇

众所周 知,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情况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较轻松,因此要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建立适合自身的学习网络。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受思维方式、语境等因素的影响,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网络,将分散的知识进行再组合,找到学习的规律。本文将从思维导图的相关概念、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来具体讨论思维导图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是教育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时间的付出和效果不成正比。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小学英语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它是运用文字和图形,结合学生大脑工作的特点,帮助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新的挑战,若能有效实施,则对提升学习效率具有创造性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相关概念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其概念产生于20世纪后期,它作为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而存在,主要通过中心词的辐射作用来完成对其它知识的学习。对于英语来说,以单词为基础,辅以大量的句子和段落,若不能掌握一定学习方法,则会陷入到思维定势中去。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学习的模块细化,用新颖的方式来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另外,思维导图的运用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学习的基础阶段,主要目标是掌握学习方法,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学习内容,应该在科学的指导下,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合理开发,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毋庸置疑,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的:第一,思维导图能很好地把握住教学重点,将细枝末叶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舍弃,通过从点到面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第二,从中心词出发,将所有的知识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搭建一个记忆框架,让学生能学会对知识的自我选择与整合。

(二)有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当前,学生主体地位已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凸显,教师已不再实行填鸭式教学,更多地从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等方面来组合教学内容。这一方法同样适合思维导图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为其营造接近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并理解新的知识,建立自身的思维知识网。

(三)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和传统教学不同,思维导图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搭 建桥梁和督促的作用。一旦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的方法,就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对知识进行加工,并融入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单一的知识网络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激发其对知识的探究欲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可以从不同的学习模块来体现,包括单词的学习、语段的学习等。若能有效利用,会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事半功倍。

(一)思维导图在单词学习中的应用

不可否认,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但是单词的数量是巨大的,一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不但难以掌握,还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这时就需要通过四维导图来实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思维发散,如:可以将mother、father、brother这些有某一部分类似的单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达到记忆的目的。另外,在学习某个单词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反义词、近义词、单复数形式等来产生联想,建立学习的桥梁。

(二)思维导图在英语会话中的应用

英语会话是学习英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能最大限度的模拟真实的语境,这个过程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某一个中心词组发散思维,增加会话的丰富性。如:在通过会话进行自我介绍时,可引导学生罗列出会话大纲,从name、home等简单的点出发,联想到habit、dream等。

(三)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阅读是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从有限的语段中找出关键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师可以抓住语段中的一个关键词,将这个关键词解释清楚,然后以此为发散中心,将语段中的内容一点带面串接起来,在学生头脑里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图。

四、结束语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第6篇

一、运用于课前预习,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可视化

预习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但却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的环节。一是学生不知道如何预习,很多学生只是轻描淡写地“翻书式”行为,不愿进行预习;二是老师尽管布置了预习任务,也很少对预习作业进行检查、反馈和评价,教师无法从学生的预习中得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于是我让学生准备了一本大号的美术本作为“思维导图本”。课前,我指导学生将课题写在中间,通过几个一级分支来预习课文:1.需要注意字音的字。2.需要注意字形的字。3.需要注意字义的字。4.不理解的词。5.课文的主要内容等。这样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学生思维的过程也很清晰地呈现在纸上,教师也可以通过快速的检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比如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个学生列举出了需要注意字音的字有:卵、珊、绽等;需要注意字形的字有威武、粪等;不理解的词语:蠕动、产卵、栖息等;主要内容列举了几个关键词:西沙群岛、春、夏、秋、冬、景色。通过检查预习,课上,我就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蠕动、栖息”等词。老师针对学生没有说到的再进行点拨指导。时间长了,有的学生不局限于老师给的预习任务分支,还加上了“写作背景、不明白的问题”等分支。

二、运用于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课文

(一)运用于写景记叙文

写景文章一般有三个一级分支:开头、中间、结尾。教学时,我就从三个一级分支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开头怎么写,中间如何具体展开,结尾如何写等。比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开头的关键词是:位置(东北)、像绿色的海洋;中间有四个二级分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我引导学生学习了春天这个二级分支。春天又有四个三次级分支,每个分支有相应的关键词:1.树木(抽、长);2.积雪(融化、汇成);3.溪水(淙淙);4.小鹿(俯下、侧着)。让学生在读中抓住关键词,再抓住关键词来背诵课文,使理解和背诵变得轻松容易,学生也养成了抓住关键词学习和理解课文的习惯。

(二)运用于写事记叙文

对于写事记叙文,一般有三个一级分支:事情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也可以是起因、经过、结果)。我利用文章的这一结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如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一课,有三个一级分支(起因、经过、结果),起因:铁罐奚落陶罐;“经过”有两个二级分支:铁罐和陶罐;铁罐分支有以下关键词:傲慢、轻蔑、恼怒、恼羞成怒;陶罐分支的关键词:谦虚、争辩;结果:铁罐消失、陶罐成古董。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清晰明了的理解和整体的掌握。学生在课堂上还能抓住关键词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背诵课文等。

(三)课后自主完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的课文,在课堂上不用一一讲解,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段落,剩下的让学生课后完善,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开头写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中间写了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和海岛的景色;结尾发出感叹。我引导学生学习了两个一级分支(开头和结尾),还学习了中间部分的两个二次级分支:海面和海底。剩下的海滩和海岛部分,我让学生按照课堂上的学习方式自学。学了之后进行汇报交流。通过交流,发现很多学生能找到描写每一个景点的关键词,并能说出感受,读出感受,有的还能背诵。课后自主完善思维导图给了学生很多自主发挥的空间,也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三、运用于作文教学,理清写作思路和丰富写作素材

写好作文是建立在有效的阅读之上的。通过平时的阅读教学,学生已经形成了开头、中间、结尾等这样框架分支概念。在习作时就容易多了,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思考开头怎么写,中间写什么、怎么写,结尾怎么写。写作思路特别清晰,而且写作素材很丰富,学生的习作不会千篇 一律,而是个性鲜明的。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中的运用 第7篇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听、说、读”,轻“写”的教学,大多停留在“抄写”和“改编”的层面,并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在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中,写作能力是最难培养的,教师和学生往往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两级分化极其严重。以我曾经任教的小学五年级为例,大部分学生用英语表达简单语言时表现为力不从心,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整体构思,更不具备最基本的英语写作技巧。在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文体及格式错误、文章无重点、句子不完整、缺乏逻辑性、单词拼写错误、基本语法混乱等问题,写出的文章是漏洞百出。

为此,我在近几年的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实践中,借助思维导图对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做了深入探索。经过一个阶段的实验研究,初见成效,现将实验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二、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在课堂,即课堂英语写作教学。在小学阶段,英文写作对于刚刚接触写作不久的小学生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众所周知,写作之前要有思路才能把文章写好,而大多数小学生面对英文写作没有思路,甚至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调整,逐渐形成高效轻松的教学方法。

(一)研究内容:

1.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单词识记的数量和质量,激发兴趣,化解难点,为写作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小学生好奇心强、耐力差,对词汇学习、机械记忆等多持排斥心理,因此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思维导图具有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的特征,能增添小学生词汇学习的趣味性,可以为小学生创造出快乐的学习氛围。

2.加强阅读,丰富和积累写作素材,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素材的收集和梳理,以提高写作水平。目前的小学英语教材都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收集好词好句的习惯。众所周知,在写作的时候,收集和梳理素材是非常必要的。借助思维导图,对搜集的写作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另外还可加入形象的图片,这样一张融合了知识与趣味的思维导图必会为枯燥无味的收集过程增加乐趣。

3.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新型的学习工具,让学生能够对作文进行整体构思,使写作更有逻辑性。利用思维导图直观性、结构性的特点对写作进行整体布局。在把握写作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搭建写作的框架结构。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思维导图对写作布局能力的把握,恰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仅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还能促进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个案调查,问卷等形式获取一手资料。

2.案例研究法:对某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

3.文献资料法:分类阅读有关资料,发现问题,寻找新的研究思路。

4.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行动中研究。

5.经验总结法: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不断的反思进行总结。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要求,通过调查、实践、研究和总结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本课题的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6-2014.9)

1.运用文献资料法,收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

2.运用案例研究法、调查分析法,对当前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写作障碍进行先期调查,对本校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借助思维导图,提出对策并进行改进。

第二阶段:(2014.10-2014.12)

1.运用行动研究法,对课题的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重点进行对学困生不会写作,在思维能力上存在的障碍进行调查、分类和分析,探究产生这些障碍的原因;第二步,对产生障碍的不同原因进行分类和分析,研究消除障碍的方法,探究这部分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最终完成对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再培养。第三步,对英语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倡导写作方法互相交流与分享。第四步,让两种情况不同的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全面提高所有学生写作能力。

2.在教学中,定期举行写作小练笔,展示同学们积累的优美词句。

3.运用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案例和论文,检测比较,中期汇报。

第三阶段:(.1 – 2015.6)

1.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2.结题。

四、主要做法和经验

具体做法:

1. 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实践。文献资料法:分类阅读和收集有关资料,发现问题,寻找新的研究思路,确定研究的具体方案;调查法:通过个案调查,问卷等形式获取一手资料;案例研究法:对某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行动中研究;经验总结法: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

2.在班级里进行思维导图的学习与训练,挑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3.以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为主题,邀请全区英语老师来我校进行观摩课研讨,通过现场观摩课考察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4.撰写思维导图教学案例。

实践经验:

1.加强阅读,丰富和积累写作素材,运用思维导图对写作素材

进行学习和梳理,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2.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新型学习工具,让学生能够对作文进行整

体构思,使写作更有逻辑性。

3.要经常性反思,做阶段性小结。同时,认真听取市、区教研员以及全区英语老师对观摩课的意见反馈,使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得到不断提高与完善。

五、研究成效

初期研究阶段,我们课题组老师达到共识,在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时,组织学生课堂写作训练,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查找原因并寻求改进。以此,借助思维导图把新单词和储存在自己记忆中的单词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框架,迅速扩充了学生的词汇量。此外,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让了学生认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发现各个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目的。借助思维导图,组织学生集中进行了三个月的词汇知识梳理,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的基础。

深入研究阶段,根据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课题组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借助思维导图,设置不同的主题,在班级里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好词好句的整理和汇总,对优秀的作品进行班级展示。学生在此阶段创作出大量的思维导图作品。其次,在学校的支持下,开展了关于“如何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摩课,全区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不断改进我在写作教学中的方法。最后,我还撰写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小结反思,不仅充实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还让自己在专业素养方面得到了提升。最终在思维导图的借助下,学生能对所学词汇进行综合和发散式学习,效果良好,也积累了大量的好词好句。

结题阶段,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创作出了更多的思维导图作品,,能够写出一篇完整的英语小作文。同时,我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撰写了结题报告。

经过近一年的课题研究,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单词识记的数量和质量,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有利于化解难点,夯实英语写作的基础,从而树立起学生对英语写作的热情和自信心。

2.学生真正掌握了利用思维导图对优美词句进行学习和梳理的方法。学生通过日积月累,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学得大量的英语单词、句子,形成较好的语感,为学生更好地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对写作进行整体构思,使其更具逻辑性。学生会使用关键线索来串联各种材料,用合理的方式来安排材料。在小学英语写作中,如何开头和结尾,怎样分自然段,怎样过渡和照应等等,大部分学生都能从整体布局。

六、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认真查找问题并针对性存在的问题,设想下一步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持久的研究,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较大,搜集整理信息量很大,耗工费时,可能会影响到正常教学任务。所以应当把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进行整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形成的学习成果,组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使学生最终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各自对知识的理解不同,制作的成果往往出现差异,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分歧较大。此时,老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筛选,在形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求同存异。

在小学阶段,学生可用彩色的画笔来画思维导图,虽然没有软件做出来的规整,也没有软件所持有的一些特性,但是徒手画法是非常实用的,不仅不受软件、地点的限制,而且画出来的导图很有个性,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

关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还可以涉及到多个方面。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是逐渐养成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思维导图”将引发一场思维习惯的革命。

七、参考文献

[1](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

[2]欧阳苹果,陈清. .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8(3):17-19.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6A(供一年级 起始用)[T].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论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 第8篇

【案例1】在5A Unit 2 A new house一课, 主要讨论家里各个不同的房间所陈列的各种不同的家具和所处的位置, 涉及一些新旧知识点。为了方便学生温故而知新, 有助于他们能够较好掌握单词, 我向他们呈现了思维导图 (把陈述换成平面图的形式融在一起呈现) , 通过思维导图, 把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呈现给学生,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认知, 也有利于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对涉及到的单词不仅有了直观的印象, 而且在单词之间建立了联系, 使得单词的记忆从以往的以“个”为单位转变为以“组”“块”为单位,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案例分析】词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准确理解词汇的意思有助于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词汇, 有助于调动并存储在学生大脑中的英语知识, 激活学生的思维, 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思维导图, 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记住不容易理解的抽象词、难于区别的同义词和近义词以及有规律可循的词缀和词根。这不仅可以节省学习单词的时间, 更会大大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提高学习的兴趣。

如, 在教授food这个单词时, 通过发散思维及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联想到更多的词汇 (drink, vegetables, fruits) 用于帮助学生记忆, 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如, 在学习拼写family一词时, 可以通过将句子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中每个单词的首个字母提取出来的方法, 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如, 在复习动物等单词时, 可以将动物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分类, 每提到一种类别, 学生就会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动物。再如, 利用思维导图将相同读音的单词进行归类并迁移, 使学生加强记忆。

【案例2】在教学6A Unit1 Public signs的Part A生成的思维导图, 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整个语篇, 抓住重点, 为大容量、有条理的语言输出做好准备。

【案例分析】在英语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主要体现在整体感知阅读材料、整体理解阅读材料、理解阅读材料的语言知识和复述、背诵阅读材料等环节。它不是图形素材的简单罗列, 而是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 呈现的是一个逻辑性强的记忆辅助过程。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 更好理解所学知识。

英语阅读中, 引导学生围绕事件的时间、地点、事件等重要环节提炼出文章的主体脉络, 绘制思维导图, 通过层次清晰的色彩、图像和符号使描述性文字简单, 有效帮助学生记忆阅读材料, 教师只是起到点拨和帮助的作用。活动应包括三个层次: (1) 阅读之前, 做好准备。教师在学生展开阅读前可以围绕前一课或相同话题的内容, 帮助学生熟悉整理并绘制这类课文思维导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 读后交流, 加深理解。学生根据自己理解课文后制作的思维导图展开讨论活动, 能借助思维导图记忆阅读材料,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提出与阅读材料相关的问题, 其余的学生回答或者采取抢答的竞赛评价机制。 (3) 复习巩固, 整体输出。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复述或描述。在阅读篇幅长、文章结构和层次复杂的文章时, 可以采取让教师呈现思维导图, 概要性地介绍全文大意, 帮助学生整体理解文章, 进而能复述课文内容。在篇幅适中、文章结构和层次清晰的课文阅读教学中, 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并制作思维导图为主。

论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 第9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 语文学习 内容把握 人物分析 习作提高

语文的博大精深,使得这门学科的知识远远超过其他学科。也正因为如此,语文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局限性,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使得学习和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及技能变得非常吃力,甚至有时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力气(不断抄写或练习)来强化。这样的学习是低效且费力的,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低,思维能力也会越来越差,学生的灵性会逐渐被磨灭。

思维导图作为语文学习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方法,可以运用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课文中心的有效阐述以及习作难点的突破等,由此不仅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力,同时也提升其思维能力。

一、整体内容的把握

常听到教师和学生这样说:学习,就是两种变化,最开始是把语文书读“厚”起来,结束时要能把书读“薄”了。仔细揣摩这句话的含义,其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对新知识的学习,要理清思路,在大脑中建构一张关系网,把书本与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有效地整合起来,然后找出其中的联系,使得“知其一,就能知其二”。

但现实状况是,学生往往觉得思维混乱,搞清楚一个概念(或是一种学习方法)之后再学习新的概念(或是新的学习方法),整个思维就容易变得“毫无头绪”。如果运用思维导图,其结果就非常不一样。

下面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人间真情”为主题开展的单元整组教学模块中的第二板块——初步了解单元内容。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学习、讨论,制定了以上这张思维导图。学生也因此对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及两首古诗的理解有了一个整体的提升。

师:谁能总结一下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生1(班级中语文学习力偏下的学生):这个单元主要是讲“人间真情”。《古诗两首》分别介绍了李白和他的好友孟浩然及王维和他的好友元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搭石》讲了乡亲们处处为别人考虑,无私奉献的精神;《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了台湾青年为了救治杭州青年小钱的病不顾自己安危的骨肉同胞的亲情;《卡罗纳》和《给予是快乐的》讲的是要关心身边的人。

师:你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

生1:因为这张单元图示上有提示啊!

师:如果老师擦去,你还能记得这么清楚吗?

生1:(稍作思考)可以啊!因为我已经记住这张单元概念图了,它像太阳一样,特别好记。

师:(擦去图示中的文字)好,请你再给大家整理一次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生1:这个单元主要是讲“人间真情”……

从师生的对话中不难看出,这张单元概念图已经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形象,学生不需要花费多少脑力,就很容易地掌握单元主要内容。

一个单元如此,一篇课文更不在话下。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力检测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

幸福要靠 ,要靠 ,做出 。

这道填空题来自本单元的略读课文《幸福是什么》: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这也是课文的中心句,但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能准确地做出这道题的学生却不多。我们来看这张表格:

笔者在实验班级402班同学的语文书上,发现了很多小便签,上面都是思维导图。其中,他们在《幸福是什么》这一课中,对“幸福”作了这样的定义:

从图示上就可以看出学生对“幸福”定义的三个延伸,即首先要劳动,然后是尽自己的义务,最终是做有益于人们的事,这就是孩子们心中的“幸福”。

二、角色形象的分析

在小学语文学习的整个阶段,绝大部分的课文都是围绕某一个中心角色来述说的。可以这么狭窄一点说:若是孩子们能在字里行间品味出角色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那么这个孩子必定是语文学习的胜利者。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组描写“动物”的文章。单元学习目标中就明确指出: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方法。那么要达成这个目标,首先就要了解作者是怎么写出动物的特点的,只有了解怎么写,才会领悟到怎么学。

师:现在我们开始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围绕白鹅的“高傲”,具体写了哪几个方面?是怎么写出来的?小组讨论后绘制一张思维导图。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时间为8分钟)

师:好,各小组已经结束讨论了是吗?哪个小组上来汇报?

第四组: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在“高傲”这个词下面引申出三块内容,分别是——叫声、步态、吃相。因为课文中第二自然段这样说道: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我们小组认为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所以我们也认为白鹅的高傲是从这三个方面来表现的。在“叫声”这栏下面我们又画了两个圈,分别是“主人告诉我”和“自己亲眼所见”,通过这样两个方面写出叫声的高傲;然后我们在“步态”这栏下面也画了两个圈,分别是“和鸭对比,大模大样”和“看见人来,毫不相让”;最后在“吃相”这栏下面我们就画了一个圈“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虽然这后面的第5~7自然段都是关于写吃相的,但意思都一样。我们小组汇报完毕。

通过小组合作绘制概念图,课文的主人公白鹅已经非常深刻地烙印在孩子们的心里。除此之外,这张思维导图也很好地折射出孩子们的整个思维过程。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小组都能这么准确地抓住课文脉络,理清人物形象的。从上图可以发现,右下角的最后三个圈“水盆在远处”“狗来窥伺”“有人侍候不可”都是通过后来的阅读学习和讨论进行补充的。正是通过这种不断地修改和讨论,思维训练才是有价值的。课堂学习结束后,孩子们也许不能马上背下全篇课文,但是这张思维导图已经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理清课文的主要篇章结构还是难题吗?了解作者是如何写出白鹅的特点的还是难题吗?要想背诵下这篇课文还是难题吗?这些都不是问题了,这就是思维导图的魅力。

三、习作能力的提高

大部分的教师都会对“习作”比较敏感,因为孩子们很敏感,甚至抗拒。究其原因,是孩子们不知道写什么,或是知道写什么却不知道怎么写。

而思维导图就是帮助训练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的,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理清思绪,搞明白自己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来写。

还是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为例。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结束了本单元的学习,学习了不同作家对相同动物的描写,也熟悉了同一个作家对不同动物的描写,我们还运用了思维导图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很清晰的梳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个“乾坤大挪移”——根据这个单元的学习所得来写写我们身边熟悉的动物或植物吧。

(学生听说要写作文,顿时安静下来,可能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写,也可能是因为正在沉思该写什么)

师:但是今天的习作有点不一样,我们先来给自己的习作画一张思维导图,如下:

请在1号栏中确定自己本次习作的对象,2号栏里确定习作对象的三个特点,3号栏里确定每个特点需要用怎样的事例来表现。

学生见到这样一个图示都很感兴趣,觉得“习作”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就像画画一般,因此他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新鲜感和轻松感。没过多久,孩子们手中一份份思维导图都完成了。此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些小建议,比如:表现狗的乖巧适合选取什么样的事例,表现猫走路的优雅适合选取什么样的对照物等等。

有了这样的思维导图,学生此次的习作也变得更水到渠成了。他们的作文写得有条理,写作能力仿佛一下子精进了不少。

至此,教育就成了一件轻松又快乐的事情。

制作阅读脑地图,无非就是让孩子们阅读、思考的过程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同样的它,也可以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迁移运用,使教师在每一项活动中都能理顺自己的思路,并在研训过程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上一篇: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下一篇:中英文对照的人生哲理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