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父亲的散文范文

2024-09-22

记父亲的散文范文(精选11篇)

记父亲的散文 第1篇

记父亲的散文

从我记事起,父亲的生活中就离不开羊,拿鞭子放羊,盖羊圈养羊,去外地贩羊,过节杀羊……

父亲从小就放羊,拿着羊鞭,背着毡袋包,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正因为这样,父亲一生腿脚利索,走路干活都很麻利,性情也比较急躁。

我几岁时,家里养了好多的羊,父母考虑到雇羊倌不合适,既费钱又放不好,因为大部分羊倌都不尽职,晚出早归,羊吃不饱,不长膘,影响产羔量。

父亲放羊不怕辛苦,他担心羊吃不饱,就翻山越岭去找水草肥美的地方,几乎每天都去不同的地方放羊,父亲对方圆几十里以内的地形了如指掌,他知道哪里水草茂盛。

父亲记性好又细心,他总是留意那些不好好吃草的羊,观察着它们是否生病,如果属实,晚上回去后就即时给灌药。给羊灌药是一件费劲的活儿,父亲把药调好后倒进废酒瓶子里,摇匀了,让年轻力壮的两个哥哥一个抓紧羊的身体,一个扳住羊的脑袋,免得羊挣扎乱动,再用一根细擀面杖撬开羊紧闭的嘴,眼疾手快地把装满药汤的瓶口伸进羊嘴巴里的喉咙边,直倒进去,倒完后再把羊的嘴使劲地捏着,直到嘴里的药顺着喉咙都流到肚子里,羊平静下来,才慢慢地放开它。第二天把病羊留在圈里,不随羊群出去,还嘱咐母亲给病羊喂些软和的食物,比如细萝卜丝,土豆条等。

山羊最调皮,性子顽劣,不老老实实地吃草,爱用角顶撞绵羊,扰乱羊群的安宁。绵羊傻乎乎的,性子温和,反应也慢,有时候被山羊追得满山跑也不会反抗。这时候父亲就拿羊扠夹起石子,远远地照山羊的身上打去,它就能乖一会儿。羊扠是个造型简单的土工具,好多羊倌却用不了,其实就是一根结实的木棒子,一边穿着两股粗铁丝,一边穿着绳子,类似于煮肉时扎肉的叉子。

父亲的羊扠用得熟练自如,有时直接用羊扠夹起土疙瘩,或者土块,挥动胳膊,轻轻地一甩,土块快速地飞出去,在空中划着优美的弧线,准确地落在不听话的羊身上,碎了开出一朵美丽的土花,羊一激灵,就被吓住了,老实了。伴随着父亲的吆喝声,群羊都乖乖地吃草,有次序地行走着。

老公羊是羊群里的霸王,头上长着又大又弯的双角,除了父亲,它谁也不怕,性子凶猛,是羊群中的头羊。羊喜欢从众,前面的羊怎么走,后面的也跟着低头只管走。只要把头羊驯服了,羊群就好管理,强壮个大的公绵羊是最佳选手,父亲把它们叫作“个顶”。

“个顶”和山羊属于聪明的可以利用的羊。“个顶”可以威慑整个羊群,可以带队,协助羊倌维持秩序。山羊反应灵敏,遇到意外情况就会叫唤起来,会躲闪。打个比方,如果把羊群比作军队,羊倌就是司马员,个顶是军长,山羊是侦察兵,所以一个完整的羊群不能没有“个顶”和山羊,而这两类的数量还不能太多,“个顶”最多不超过三只,多了互相之间容易因为争夺母羊而打架,山羊不能超过二十只,因为山羊活泼好动,容易捣乱。

绵羊是最傻的,吃东西不识饥饱,遇到坑也不会躲,凡是掉队的,还有摔坏腿的,基本上都是绵羊。出外放羊最怕混群,就是两群羊不小心碰到一块,绵羊最容易走散,混到别的.群里。父亲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就提前把那些肥绵羊身上抹上红药水或者蓝墨水,这样就很醒目,不至于弄丢了。

父亲了解羊的特性,为了羊群的发展和繁殖,他不惜用两只大肥羊去和别人换一只强壮的“个顶”,这样就一举两得,既能维持羊群的秩序,又能增加产羔量。不仅如此,父亲还常常把太活跃的山羊处理掉,卖了或者是换成绵羊羔,永远保持山羊的数目在二十只以内。

父亲爱护每一只羊,瘦弱的每天加喂豆料,身上长虱子的抹上灭虫剂,掉毛的包上布,摔坏腿的绑上夹板,在放羊途中产下的小羔,就放在毡包里背上。父亲放羊中午从来不回家,身上背着干粮、水壶、夹板、细绳子,手里拿着鞭子、羊扠,可想而知,身上有多少重负,不亚于出去拉练的士兵。

我常常跟着父亲去放羊,对羊也比较熟悉。羊喜欢攒堆,尤其是绵羊,只要有个缝隙就把头挤进去,屁股露在外面也不管,叫起来声音沉闷,反应迟钝。山羊挑食,吃草时专捡长草嫩草吃,叫声清脆激烈,而“个顶”叫声洪厚悠长,常以犄角顶撞威吓别的羊和小孩,父亲就叮嘱我离它们远点,以防受伤。

父亲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羊的数目有增无减,父亲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好羊倌!

记父亲的散文 第2篇

每次回家,父亲总是慷慨陈词他的宏大志向,创业规划,令我这个晚辈都为父亲的开拓精神自愧不如。父亲年近七旬,土里刨食吃苦受累一辈子,到了颐养天年的年岁,又将经营了十多年的养殖场圆满收官,有了自己的养老钱,本该享享清福,过几天安生日子,却整天满脑子经营理念,我实在不愿恭维他的雄心壮志。

在屡遭我们这些不孝子孙的打击后,父亲也略失了些锐气,便开始实施他的退一步计划——给别人打工,权当解闷,顺便再挣点零花钱,使晚年生活过得再充实富裕点。于是,父亲早出晚归,跑遍了附近工贸区大大小小的厂子,问人家是否还招工人,并声明自己不挑不拣,打杂、看大门都行。一棉纺厂负责人看父亲干净利落,慈眉善目,穿戴整洁,就问:“退休了也不闲着,还想再谋份差事干?”父亲随口答音:“就是这闲不住的命,孩子们都不让出来,我是偷着跑出来的,我啥活都能干,不信我试着干两天,你们看我干的行就留下,不行我拍屁股走人。”领导见我父亲说话直来直去,一看就是爽快人,便答应留下来试用两天。他们给父亲安排的工作看似不累,就是趁车间工人休息的时候,把机器下边沉积的棉絮清扫干净,其余时间打扫一下厂院卫生。这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诺大的厂房里,纺织机像列队的.士兵一排排巍然不动,要想把机器下面的棉絮清理干净,必须得把腰弯得很低,还要在车间工人休息的一个多小时内完成清理工作,以免耽误工人上工。父亲由于常年劳累已经严重腰肌劳损,为了拥有这份工作,他还是咬着牙坚持着,两天下来,整个厂院犄角旮旯、包括车间机器下面都打扫得一干二净,工人们都说,一年到头都没有这么干净过,厂领导也十分满意,父亲就这样入职了。接下来,每天如一日,虽然腰有点受不了,车间热得大汗淋漓,毕竟自己找到了发挥余热之地,还是很心满意足的。谁料第五天下班后,厂领导宣布临时放假,具体上班时间另行通知。父亲回家等了半个月不见消息,就又跑到厂子里打听,才知道产品滞销,暂时开不了工,只有看门人和两条狗在,父亲问能否把这五天的工资给结了,那人说他的工资还不知道该找谁要。父亲陷入了讨薪无门的境地,只好悻悻地回到家,嘴里嘟囔着,只当给你们白尽几天义务,还能把人亏死!

此后,父亲又整日苦思冥想找工作,听人说县城里公园找人浇花拔草,就又动了心思,偷着跑去试了两晌,大太阳下晒着不说,拔草的都是些中年妇女,个个坐着板凳拔几棵挪两步,嘴里净扯些婆婆媳妇斗智斗勇的实战经验,父亲最讨厌人嘴碎说闲话,加上弯腰拔草一晌下来腰疼得难受,就又白干了两晌,辞工了。

这两次求职经历,着实成了我们说服父亲好生在家歇着安享晚年,饭后到村外马路上走走步,锻炼好身体比啥都强的典型案例。父亲明里答应着,暗中还是憧憬着为霞尚满天的那一刻。小弟看父亲心有不甘,就提供信息说,工贸区又一家厂子找一看水泵的工人,厂子很正规,经营也不错,父亲满怀信心地又一次应聘去了。这次安排的工作是管理水泵,定时开闸放水,负责人看我父亲是个精明人,看样子也挺能干,就让父亲把身份证复印一份交到厂办,办理工伤保险。这下可露馅了,人家说,65岁以下有医院的健康证明还可以考虑,你都快七十了,说啥我们也不敢用。父亲再三表明自己身体没毛病,也没能打动人家的心。父亲不得不承认这家厂子确实正规,又把自己规到厂外去了。

正规厂子不行,父亲就琢磨着去给私人干,听说30里外的武陟县一家养狗场想找一名喂狗的工人,父亲因为搞了半辈子养殖,养鸡、养鸭、养猪、养兔子、养狐狸,哪个不得伺候它们吃,养几只狗算什么。于是让小弟开车,爸妈一同前往体验新岗位。养狗场不算大,几只体型高大叫不上名字的狗,吐着舌头看着所有来人,用虎视眈眈形容有过之而无不及。小老板看样子发号施令惯了,还没等我父亲说一定留下来伺候他这帮主子,就开始指指点点地介绍烧锅的柴禾在哪,饲料在哪,狗狗每天喂几次,怀孕的母狗每顿要添加多维素,饲料要煮的正好,不能让狗吃剩食等等,父亲对这些不算陌生,连连点头应允。倒是母亲不乐意了,不等狗场老板说完,拽起父亲就往外走,边走还振振有词的说:“没看那放饲料的地方离烧火的锅台有多远,柴禾又在另一边墙根,光跑腿就没空了,再把生的做成熟的,一勺一勺添到料盆里,就差喂到狗嘴里了,咱在家是当爷爷的,来这当壮劳力用,伺候几条吓死人的狗,不干不干!”母亲给父亲砸了场子。

这次之后,父亲好长时间没再出来应聘,但还是收不住心,今天考察调料店,明天考察幼儿园,要不然,把小弟承包出去的十亩地要回来种果树,实在不行重操旧业,把村外歇业的哪家养殖场接手干……反正一天到晚脑子没得闲,我们不支持也不反对,因为绞尽脑汁,也为父亲谋不到一份合适的好差事。

父亲的“QS”申请记 第3篇

湖南省做干货生意的人中,父亲是第一个且比别人早一年半申请QS的。这个只读了五年书的白手起家者,甚至不知何为QS的人满腔热情地追求“QS”,我不知道是该劝父亲三思而后行,还是该积极响应。结果,我们家终于如愿拿下了干货QS申请的第一张证。如今,好多事情都记不清楚,印象最深的是坎坷的申请过程。

当时,湖南的政策规定刚下来,审核标准的量化还未完善,相关部门也是云里雾里,“撞到枪口的实验品,得好好用一下!”父亲那家庭作坊式企业里开始装修、挖洞,专门设了一间质量监督的房间,仪器设备齐全。接着,接待一拨拨的领导考察审核,“满脸堆笑、感谢指导”,改了又改,挖了又补,这样折腾了整整半年,总算搞定实验室和生产车间。

关于产品众多标准的审核,这更是一个马拉松的过程。时不时下达通知:诸如墨鱼、鱿鱼、香菇之类干货提1kg过去检验。其实,哪需要1kg, 1两就绰绰有余,但这些从不能回收的,至于去处,很难知晓!某次,我陪伴父亲送审核商品过去。刚进门,吓了一跳,整个一个吞噬各色干货的仓库。

父亲在一次次的指导中拿到了一本本每个大类再分标准的表格。当父亲把这些本子拿到湖南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取号码并存档时,已经是1年以后了,这时同行的竞争者才刚刚开始相继申请认证QS,父亲依旧做着要第一个拿到QS认证的梦。但是,认证却迟迟不下来,质监局的领导相继又来了几拨,省里的和市里的,指出实验室和生产车间需要改进的地方,父亲一概配合。终于,通过生产车间合格的要求,可以领证了。这时,同行的竞争者也相继申请成功。人家前后只用了1个月,花几万块钱委托给专门代理认证的机构,既准又快!

去领证的时候,我陪着父亲。像学生领奖状一样,一张打印的纸,一个本子,但是需要交3200元手工费。父亲的产品有3个分类,需要3本,1万块钱又花出去了。

很多天后,市场上依旧有没有认证的干货在销售,这些是漏网之鱼。没多久,许多人家里的实验室也空闲下来,像一个悠闲的老人,无所事事。车间那些多余的美其名曰“方便货物出入”的洞洞反而是占着空间,不伦不类。当然,经常有领导下来检查,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说实话,别小看了这么一个QS认证,实实在在为我们带来不少好处。消费者就认这个,购买干货时,总要瞧瞧包装上有没有“QS”。“咱家的有!”父亲说得理直气壮。

后来,我看到一则消息:按照有关业界人士的估计,由于我国超过八成农副产品生产企业为家庭作坊式企业,因此很难在短期内通过“QS认证”。

这两年,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媒体在揭露真相的时候,更多的是讨论企业的责任。

父亲戒烟记 第4篇

为了戒烟,我这个他惟一的孩子,曾用绝食威逼父亲写过保证书,可依然收效甚微。直到那年高考,我以全县第一的好成绩考入省城师范大学,家里贫困如洗,父亲愁得没法,连贷款都借上了,而我却不想让父母为我债台高筑,动了退学的念头。父亲为了表示他供我读书的决心,把烟给戒了,这才终于卸掉了三十载超级烟民的高帽子。

父亲一生,给我写过两次戒烟保证书,一次是我小学二年级,另一次是我刚刚升入大学。

记忆里,我那时年龄虽小,却对烟极力反感,特别是看到父亲没钱买不起烟的时候,将塞得满土墙的烟屁股,用竹筒套起来继续吸,我的心里就特别的难受和憋屈。适逢暑假,整日和父亲呆一起,家里烟雾缭绕的,呛得我喘不过气,更加激起了我的反感,我劝父亲说:“爸,没钱还整成这样子,让人看见笑话,把煙给戒了吧!”父亲反问我:“你能戒饭吗?那好,你把饭戒了我就把烟戒了。”

戒饭?只要父亲能戒烟,我就戒饭!父亲说这话本无意,没想我却认了真。整整两天,我不吃饭只喝水,把父母愁得团团转。为了让我吃饭,父亲哄劝我,说他保证戒烟,可我不信,非得他写张白纸黑字的保证书。父亲是农民,只读完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我记得当时父亲握笔的手抖个不停,弄了半个小时,才艰难地写下几个歪歪扭扭的字:“保证书,女儿,我保证从今天起不抽烟,放心。”

我将父亲的保证书夹在我的日记本里,看父亲在我面前信誓旦旦,我这才爬起来狂吞了两碗饭。父亲的保证书虽然写了,但母亲还是时不时地给我告状,说父亲还在背着我偷偷地吸,父亲的隐蔽工作做得极好,我苦于没有证据,只好时不时给他敲警钟,劝他别抽,他也总是哎一声,表示答应。时隔多年,夹在日记本里的保证书,早已泛黄。

父亲第二次给我写保证书,是在我刚刚进入大学,面对同学们个个花枝招展,而我却像个土包子,心生悲哀想退学的时候,我的老父亲,给我寄来一笔生活费,外加一份保证书。

父亲的字,依旧没见好转,歪歪斜斜的,躺着、站着、趴着,什么姿势的都有。父亲在保证书上说:“保证书,女儿,为了让你看见我的决心,我保证从今天起不抽烟了,放心,爸这次说到做到。我这辈子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才致使家里这样贫困,我不能让你也毁了一辈子。相信爸爸,我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完大学。”

我的泪滚落在父亲的那张保证书上,有父亲这样博大的爱,我的心瞬间轻松而幸福。放假回家,母亲跟我说,父亲不抽烟了,连别人塞给他烟他都不要,他说,这次,他是真的铁了心要为我戒一次。

我难以相信,父亲三十年的烟瘾,经过爷爷奶奶多年的唠劝,经过母亲多年的哄劝,都没戒成,却因为对我的爱,轻而易举地戒掉了。

关于戒烟的作文:父亲戒烟记 第5篇

第一战——藏烟之战

由于父亲最近很忙,所以我和母亲尽快翻出烟盒,找地方藏起来。

“儿子,衣橱里不错,藏着吧!”

“妈,还是冰箱底下吧。”

“也行,就这样了”

我和母亲就这样藏了起来。

父亲下班回来时,习惯性的去找烟抽。

他带着疑问的口气说:“咦?烟怎么没了?明明放这的呀。”说完,就立马出门去买烟。

我和母亲的计策失败了,都有些沮丧。

第二战——药烟之战

我和母亲又去买了药烟,花了好多钱呢,不过,为了家里空气清新,为了父亲的健康,一跺脚,还是买了。

我们把小熊猫盒里的烟藏到了上次藏烟的地方,换上了药烟,父亲回来时,抽了几口,感觉不对劲,自言自语到:“还是换个吧,现在小熊猫就是不好抽。”

完了,我看我们这回可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真惨,还是要换个法子才可以。

第三战——零食之战

想来想去,总觉得战争就得有牺牲,必要时只好牺牲我了。

我跑去跟父亲说:“老爸,咱们商量件事吧!”

父亲说:“好啊,什么事?”

我说:“我以后不吃零食了,你也别抽烟了,行吗?”

父亲犹豫了一下,说:“好!”

从此,我和我的零食说了再见,当然,父亲以后也没再抽烟了。

记父亲作文 第6篇

父亲今年五十多岁了,他在一家公司里从事技术工作,算是公司的白领吧。人老了,但他却不服老,办事总是计划周密、雷厉风行、从不拖拉;另外他衣着有点小讲究,喜欢穿的年轻些,但他自己倒也知道毕竟是老了,太光鲜的衣服是不合适的。看着渐渐变老的父亲我有点心酸,我知道,为了我们的家,父亲整日操劳确实老了很多,但是为了我们他还得老当益壮地去工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光,而父亲、母亲那辈人的青春是艰辛的,因出生于农村,家里经济条件拮据,兄弟姐妹又比较多,父母的青少年时期经历过缺衣少食的日子。求学就更艰苦了,因为家里穷,时常吃咸菜,有时甚至连咸菜也吃不上。那时的农村娃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就是考上大学。父亲学习很刻苦、很努力,当年他以全县第七名的成绩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接受了较好的高中教育,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父亲当时是爷爷奶奶的骄傲,也是村里人的骄傲。

父亲很辛苦,他年轻时因工作操劳而显得有点苍老。关于他的苍老还有个小故事。妈妈告诉我,我刚出生时,爸爸在深圳工作。两岁时妈妈带着我和哥哥去爸爸那里,爸爸来火车站接我们,见到我们他很高兴,就上来亲我抱我,我不让他抱我,而且妈妈让我喊“爸爸”,我就是不喊,最后我虽然妥协了,但叫的不是“爸爸”而是“爷爷爸爸”。因为我觉得爸爸应该很年轻、很帅气,但是眼前的爸爸有点老了。这由此变成了家里的一个笑话。现在想起来,眼睛有些发酸,父亲年轻时之所以显得苍老,还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家。为了我和哥哥,他不打拼我们能过上好日子吗!这伟大的父爱不是用语言能表达的!

我爱父亲,也很心疼父亲。记得上学期住校第二周回家,看到父亲头上的白发增加了许多,脸也苍老了很多,突然感到十分伤心而且内疚,竟然抱着父亲痛哭起来。父母莫名其妙,以为我在学校受到什么委屈,就宽慰我、劝我;待我说出真相后,父母很感动,也很高兴,都夸奖我真的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心疼父母了。但是不管父母怎么夸奖我,我都高兴不起来,因为我觉得父亲确实变老了……

父亲人老了,性子也变了。小时候我记得他的脾气十分暴躁,我因做错事挨了他不少打,所以我从小就很害怕他,什么事都要征求他的意见,也许这也是我性格内向的原因之一吧。现在父亲则不常发脾气了,遇上什么事都非常平和,不像原先那样吵我,而是心平气和的给我讲道理,并针对我的优点表扬我。

记父亲的散文 第7篇

感父爱之动人: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答题。(计10分)一个记不住儿子名字的父亲秋冬之交的风萧瑟中带着凌厉。我遇见他的时候,银杏树金黄色的叶子正打着旋儿在风中劲舞。他站在银杏树下,看见我过去,满脸谦卑地问:“你是这里的老师吗?”我没停步,“嗯”了一声。他赶紧跟过来,又问:“高三十七班在哪里?”听到这话,我停下来。我带十七班的语文课。学生家长问话,我不能不回答。“你有事?”我边问边打量他。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上面留有一块块云彩似的盐渍,看样子他刚赶了远路,汗渍还留在脸上。也许是汗水浸透了内衣,每一阵秋风掠过,他浑身就一阵轻微的颤抖。我说:“你跟我来吧。”他有些拘谨地跟在我后面,边走边说:“俺想等下课再去找他,怕上课时影响了学习。”到了办公室,我一边拉把椅子让他坐下一边问:“你找谁呀?”“李小牛,俺儿子!”他自豪地说。“李小牛?十七班好像没有这个学生。”我转过头问带化学的丁老师。丁老师想了想,摇摇头。他赶忙说:“李小牛是小名,这大名„„”他抹了一把有些干焦的短发,满脸歉疚地说,“俺还真记不起来了。”我惊讶地问:“记不起来了?”“记不起来了!”他脸上沁出一层汗,红晕也随着汗氤氲到脸上,像熟透了的桑葚。我带着不满说:“这可就难了。每个班姓李的学生都很多,没名字可不好找。”他一听这话,搓着手说:“你看俺糊涂的,临来的时候想着带上他的一张奖状,好看上面的名字,没想到一着急就全忘了。”我问:“你找他有什么急事吗?”他急忙站起身来,说:“没什么事,没什么事„„就是想看看他。”我们学校是半寄宿制,远路的学生一个月回家一次。他望了望我,犹犹豫豫地从怀里掏出一个蓝布小包,打开,里面装着几个石榴。石榴都已经熟得裂开了,满肚子的石榴籽红玛瑙般晶莹剔透。他挑出一个大个的,掰开递给我,说:“你吃,甜着呢!”然后把剩下的那一半剥成几小块,分给办公室里的其他人。我拈起一粒放进嘴里,一股特别的清凉和甘甜霎时传遍了全身,感觉很特别。他看着我说:“甜吧?”我问:“你家种了很多石榴?”他摇摇头说:“家里只有一棵石榴树,是俺小牛出生那年栽的,已经十八年了。你别说这棵石榴树还真帮了俺家大忙了。每年它都疯结,那果子坠得整棵树都歪了,树枝快拖到地上了。俺用大竹竿撑着呢!”十八年一棵石榴树,肯定有不少故事。我用眼神鼓励他往下讲。“每年中秋节,俺就把大个的、品相好的摘下来,拿去卖。每年卖的钱差不多就够李小牛的学费了。”我这才记起李小牛的问题还没解决呢!就问:“你能确认李小牛就在十七班?”他想了想,说:“肯定在十七班。奖状上的名字没记清,那数字是记死了的!”我问:“你找他就是为了送石榴?”他“嘿嘿”笑了两声,有点腼腆地说:“对,就是送几个石榴给他吃。”我摇摇头,叹口气,心想瞧这父亲做的。他也叹口气,说:“这孩子到现在还没吃上今年的石榴呢!”说这句话时,他的眼角有点湿润,见我们没吭声,接着说:“每次石榴熟了的时候,俺就想让他先尝个新鲜。他就说:‘摘去卖了吧。’没经过霜打的石榴有点涩,不好吃。我就把那些小个的留着,让它继续长,秋霜一打,涩味就去了,到时再吃,才真甜呢!”听到这里,我们沉默了。他说:“俺娃懂事呢,不然整个村子咋能就他一个考上你们这样的学校呢?眼见天冷了,广播说明天大幅度降温,要上冻呢。石榴不能冻,一冻就烂成水了。俺这就匆匆忙忙送来了„„”整个办公室一片沉寂,沉寂得有些肃穆。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我赶忙说:“老李,走,我带你去找李小牛!”李小牛的确在十七班,叫李克歆,上次全市联考,考了全校第三名。他家住在山左口,一个偏远的乡村,离我们学校大约有35公里。小题1: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小题2:文章画线语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2分)小题3:结合上下文语境,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4分)⑴“我摇摇头,叹口气,心想瞧这父亲做的。”“我”为什么“摇头”“叹气”?⑵“听到这里,我们沉默了。”为什么?小题4:积累链接:写出一句体现亲情的诗句。(2分)参考答案:小题1:(2分)一位记不住儿子名字的父亲赶在冻坏前、走了35公里山路给高中的儿子送石榴。小题1:(2分)环境描写,形象写出了秋风的凌厉、寒冷,烘托了“父亲”为给儿子送石榴赶远路的艰辛,为下文作铺垫。小题1:(4分)⑴我摇头、叹气,是因为我以为这位“父亲” 远远的赶路来学校,就为了给儿子送石榴,太溺爱孩子。⑵。听了“父亲”的话,被这份深沉的父爱深深感动了;同时,也为自己刚才误解了这位“父亲”感到羞愧。小题1:略小题1: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小题1:判断环境描写及常见五种作用,其中常见的有烘托人物的心情作用。小题1: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意思对即可。小题1:类别积累更考查了学生积累的灵活性和选择性。积累合理即可。

浅析《大唐西域记》的散文艺术 第8篇

《大唐西域记》这部蜚声中外的巨著是由玄奘法师口述、辨机编写, 历时一年所完成的。“玄奘是举世闻名的佛学家﹑哲学家﹑翻译家和旅行家, 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他的事迹一直为中印及其周围佛教国家所传颂, 是这些国家家喻户晓的人物”, (白杨, 2008) 而他所完成的《大唐西域记》更是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推崇。《大唐西域记校注》前言中介绍了玄奘西行求法的基本情况, “他到印度去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学习大乘《瑜伽论》”, 最终根据自己的经历完成了《大唐西域记》。

“《西域记》共分十二卷, 十余万字, 详述玄奘身历之国家、地区、城邦一百一十个, 以及他从传闻得知的国家、地区、城邦二十八个, 涉及的范围包括南亚、中亚直至地中海以东地区、印度支那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王世平, 1991) 《大唐西域记》补充了中亚南亚史籍的不足, 又因其对印度情况的大量叙述, 因此, 此书对研究印度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所以, “今日印度学者和各国学者研究戒日王时期的印度史以至七世纪前的印度史, 无论是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社会方面、宗教方面或文化方面, 没有一个人不引用《大唐西域记》的材料”。 (林承节, 1994) 同时, 此书也是研究西域民俗不可多得的材料。

二、《大唐西域记》的散文艺术特色

作为一部散文巨著, 历来的研究似乎忽略了其在散文史上的价值, 本文着重对它的散文价值加以论述。

既然要研究《大唐西域记》的散文价值, 我们有必要先明确“散文”的定义。然而, “关于古代散文的界定, 古往今来, 分歧很大”。 (陈飞, 2005) [1]现今比较通行的说法是, 散文是“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可以称之为散文”。 (陈飞, 2005) [4]

我们把《大唐西域记》作为散文中的游记散文来探讨其艺术特色。以往的散文著作很少对这方面有所研究。

第一, 作为散文, 《大唐西域记》突破了骈文的限制, 实现了骈散结合。虽然以四言居多, 但同时也大量使用三言、六言和八言。如卷九《摩揭陁国·下》:“菩提树东渡尼连禅那河, 大林中有窣堵波, 其北有池, 香象侍母处也。如来在昔修菩萨行, 为香象子, 居北山中, 游此池测。其母盲也, 采藕根, 汲清水, 恭行孝养, 与时推移。属有一人游林迷路, 彷徨往来, 悲号恸哭。象子闻而愍焉, 导之以示归路。” (季羡林等, 2004) 这段叙述, 用了十言、八言、七言、六言和四言, 是真正的散文式叙述。再如卷三《乌仗那国》:“龙女惊寐曰:‘斯非后嗣之利, 非徒我命有少损伤, 而汝子孙当苦头痛。’” (季羡林等, 2004) 这段话语叙述用了六言和八言, 语句通顺, 有口语化的倾向, 体现了散文的特点。而这一特点是散文区别于骈文的主要特征, 我们认为,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代的古文运动。像《大唐西域记》这样的佛教游记曾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其流传客观上使文人意识到文章叙述对散文式文体的急迫需要, 而且朴素的文风也是古文运动所倡导的。因此, 我们认为它催生了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先驱, 而《大唐西域记》却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或者说启发作用。

第二, 《大唐西域记》在行文中加入了小注的形式。这种形式在此书中随处可见。如卷十《恭御陁国》:“从此西南入大荒野, 深林巨木, 干霄蔽日, 行千四五百里, 至羯[錂] (力甑反) 伽国 (南印度境) 。” (季羡林等, 2004) 这些小注很短小, 大概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标注读音, 二是纠正当时的一些错误说法 (先不论其纠正的对或错) , 三是一般性的解释说明。这种形式不多见, 尤其是游记散文中。但这样可以方便叙述, 又使叙述有主有次, 其后的《徐霞客游记》也使用了这种形式并有所发展, 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特点。

第三, 《大唐西域记》的叙述语言具有客观性。虽然玄奘西行求法, 目的明确, 就是为了求得佛法, 在著作中难免会有褒贬的色彩, 会借用神话故事不自觉地褒扬信仰他所信奉的教派的国家或君主, “不过这些都只能算是白玉中的微瑕, 绝不能掩盖这一部奇书的光辉。而且这种情况仅仅限于宗教方面, 一讲到地理、历史就仿佛从神话世界回到现实世界, 记载都比较翔实可靠了”。 (季羡林等, 2004) 再如, 季羡林先生提到的提婆达多这个人物, 虽然很多佛典说他一无是处, 但玄奘却对他进行了客观评价, 由此可见, 客观性是《大唐西域记》的一个重要特色。

第四, 《大唐西域记》也有很多文学性的语言描述。卷一《屈支国》:“照怙厘佛堂中有玉石, 面广二尺余, 色带黄白, 状如海蛤。” (季羡林等, 2004) 卷一《迦毕试国》:“迦腻色迦王未之从也, 龙即还池, 声震雷动, 暴风拔木, 沙石如雨, 云雾晦冥, 军马惊骇。” (季羡林等, 2004) 这些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如“状如海蛤”“暴风拔木, 沙石如雨”, 充分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将自然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同时也将战争场面写得很逼真, 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虽然从整体上而言, 全书是以平实晓畅的语言为主, 但类似于这样的文学艺术手法在这篇鸿篇巨制中仍然是俯拾即是。所以, 这片游记散文不仅仅是提供翔实的地区概况, 也不失为一篇文学读物。

第五, 用词的准确性是《大唐西域记》另一重要特点, 尤其是数字。此书在介绍国家概况时, 基本上都会说到距离, 如“荒城北四十余里, 接山阿隔一河水, 有二伽蓝, 同名照怙厘, 而东西随称”。 (季羡林等, 2004) 这些距离都是玄奘用自己的步子实际测量出来的, 据研究, “玄类用脚步量出的里程, 竟准确到一里不差, 使斯坦因感佩到五体投地的地步”。 (王世平, 1991) 还有很多关于佛像、伽蓝的叙述, 也具有高度准确性, 如卷三《迦湿弥罗国》:“新城东南十余里, 故城北大山阳, 有僧伽蓝, 僧徒三百余人。其窣堵波中有佛牙, 长可寸半, 其色黄白, 或至斋日, 时放光明。” (季羡林等, 2004) 这些数字绝不是玄奘道听途说, 而是经过他的实地调查和访问, 不排除有的数字或记载也不够准确, 但绝大多数都是可以信赖的数字, 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还有对各国的风俗、文字等的记载也是相当准确的。《衣饰》部分讲道:“国王、大臣, 服玩良异, 花里宝冠, 以为首饰;环钊瑛路, 而作身佩, 其有富商大贾, 唯钊而已。” (季羡林等, 2004) 通过这段详细准确的叙述, 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当时印度不同阶级人的服饰特点, 而且可以判断其等级制度在服饰上的表现。其后的作品如《徐霞客游记》被称为“中国游记散文史的一个奇迹”, (王立群, 2008) 他叙述的准确性也是公认的, 但我们不得不说, 《大唐西域记》的创作态度为其树立了典范, 《徐霞客游记》是在其基础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第六, 不容忽视的是《大唐西域记》中有很多传说、灵异故事的描写。对这些描写的作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把《大唐西域记》作为一篇游记散文, 这样的叙述似乎很不真实, 不符合游记散文的特点, 但仔细想来, 这些描写从侧面也提供了当时各国的社会风俗情况, 是研究当地民俗不可多得的材料。所以, 这些传说故事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三、结语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大唐西域记》的历史价值, 并主要探讨了其散文艺术特征, 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散文研究。总之, 《大唐西域记》以其独特的学术和艺术价值, 将会在学术界继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白杨.玄奘研究综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8, (1) .

[2]陈飞.中国古代散文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

[3]林承节.《大唐西域记》对印度历史学的贡献[J].南亚研究, 1994, (4) .

[4]王立群.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5]王世平.大唐西域记价值的再认识[J].文博, 1991, (1) .

描写父亲的散文随笔:父亲印象 第9篇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邹平县明集镇,我现在在邹平县一所学校教书,我的父亲是位农民,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对他的那片土地,爱的深沉。

父亲最爱做的事,是侍弄他的庄稼,小麦、玉米等,他喜欢种什么就种什么,他种出来的东西或者产量高,或者品质好,或者销路好,无论哪一种,都让他格外有成就感,跟别人交谈起他种的东西来,本来就腼腆的他就变得特别的健谈,俨然成为一个演说家。表情、手势、动作还有那份激情,都特别有感染力。每次他跟我说起他的土地庄家时,我都能深切的感受到他的那份深情,心底总会涌出许多感慨。

父亲也做过一段时间的生意,他做生意,特别实在。从不缺斤短两,偷奸耍滑,有人告诉他,做买卖不在秤上做点文章,是歉不了钱的,可是父亲宁可少赚点,也不干坑人的事。干了几年小卖部、面粉厂,骨子里就是农民的他不具备经商头脑,自然也没从经商中获得多少利润,记得1月卖到内蒙古包头市宏基有限公司的小麦,结果中间法人变更,导致不能无法支付小麦款20万元,我父亲多次到包头要账,起诉,开庭,其间我的爷爷还在山东省立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花费10万元,动手术的我这个爷爷不是我的亲爷爷,由于没有孩子,我父亲主动承担起了这些本不该属于他独自承担的东西,术后一个月不能起床,大小便都需要照顾,我父亲主动承担着这一切,没有一句怨言,由于没有孩子,我父亲主动承担起了这些本不该属于他独自承担的东西,期间我也是有很大疑惑和不解,两个叔叔都不这么管,你怎么这样傻呢?我父亲一直这样告诉我,从小在一起生活,有了感情,他也离不开我了,我多负担一点没关系。慢慢的我逐渐明白了我父亲,他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

其实这些年,我对父亲一直不是很亲近,总认为他不是一个好父亲,我觉得父亲比较严格,比较吝啬,记得小时候,经常是母亲看着我,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因此我感觉有点隔阂,我参加工作之后见了我就嘱咐要好好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之类的话,因此,我也常常抱怨过,可是后来我渐渐明白了,正是因为父亲的这种严格要求,我才能一步步的成长,我从参加工作,第一年获得市优质课一等奖,到去年参加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获得省赛一等奖,从省里在进行选拔,选拔出来的选手参加国赛,最终我获得一等奖,每比完一级比赛我都回老家和他汇报,看到渐苍老的面孔露出微笑,我觉得我的奋斗是值得的。

父亲一辈他是老大,做出了许多表率,我非常赞赏父亲的胸襟,父亲一生平凡、坎坷,但他真的很伟大。他最在乎感情,我的叔叔因为高利贷,家庭生活苦难,他自愿把自己的部分积蓄拿出来,当时我的母亲也是极力的反对,可是我的父亲坚持这么做,现在我和母亲终于明白了,这是亲情,这就是我的父亲,我现在工作8年了,一直非常崇拜我的父亲。

作者:星星之火

记父亲的散文 第10篇

记忆中对父亲有过许多不理解,甚至觉得父亲有点迂腐和傻气,为此特别不认同父亲的一些做法,有时还与父亲对着干。

父亲是一位乡村小学教师,也是我们村唯一的一位老师,学校的事就是他的事,记得那时农村家长大都不重视孩子念书的事情,父亲却比人家家长都重视,一到上学年龄就督促着家长们该让孩子上学了,说不要让孩子当睁眼瞎子,重走父母的老路。惹得有些家长以为他有什么好处似的,但父亲好像听不出人家的怀疑,年年如此。其实父亲带的是复式班,少一个孩子还少一分心血了。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就他一个人,上完语文上数学,讲完一年级的讲二年级的,周而复始。当时环境就是那样,父亲一天不停地讲,经常嘴唇上火起皮。我的小学四年也是父亲教的,经常听见他气的骂学生,我讲的嗓子都哑了,你们还不好好听。其实那时村里都不重视念书这件事,这哪里是父亲一个人努力就能改变的局面,但父亲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上课,批改作业。记得每天批改作业都是晚上,白天根本没有时间,我们写作业,父亲在一旁批改学生的作业。

这种迂腐在我看来就是傻帽一个,从来不懂得为自己着想,还给自己增加负担,让人误会。而这些似乎与当时的我关系不大,但我作为他的学生,他偏向别的学生却令我特别生气,为此我有点恨父亲。

那是一次活动课,所有的孩子都在玩唯一的一个篮球,没有操场,就是传着玩的,谁逮到了就是谁的,纯属小孩游戏。那次正好我抢到了,一个比我大一岁的男孩不服就抢走了,我和他评理,他急了就顺手朝坡底扔走了,那个坡很陡也很长,去捡的话,来回需要一个多小时。这事闹到父亲那里,我自以为我有理,肯定是那个男孩去捡球,一方面是惩罚,另一方面担心时间长了篮球丢了。谁知父亲听完我们的讲述,让我去找球。我知道父亲的严厉不敢不去,但特别委屈,后来找母亲说起这件事。母亲也觉得对我不公平,父亲说我总不能让别的孩子去找吧,自己的孩子吃点苦没事的,不然让人家以为向着自己的孩子。但我不懂那么多,我觉得父亲就是傻气。别人家的父亲当村长就让自家的孩子摘队里的豆角吃,人们也没有怎么想。

还有更生气的是父亲把学校真的当成自己的家了,那时自家房子和学校都是泥土房子,每年秋收之前都要抹一次房子,以防雨水多淋塌房子。那是家家户户的重体力活儿,谁也特别犯愁,但又不能不抹。这不仅需要好多黄土(黄土粘性大)还要加上麦秸用水浸湿十来天,然后和好泥,再一铁锹一铁锹的运到房顶,特别费力。就是男劳力也累得几天歇不过来,房顶还需要一个运送泥的,一个抹的,全过程不仅时间长还需要人力多,我们家这项工作基本人人出动,但就父亲一个劳力,爷爷六七十岁的时候还帮衬着在房顶抹泥,母亲和泥,父亲往房顶运泥,真是一铁锹一身汗,父亲就光着膀子抬,看见父亲每抬一铁锹额头上的青筋就鼓起来一次,特别费力,但父亲从不吱声,那一刻我们都特别心疼父亲,不论平常多么不理解他。我们姊妹虽然抬不动但也轮流铲泥,力尽所能地帮大人们干活,以减少他们的辛苦。

就是这么劳累的活儿,父亲把学校的房子好像包了,每年一次从不含糊。我们特别生气但敢怒不敢言,终于有一年爷爷也干不动了,就说他是不管了,又不挣一分钱的。父亲说我不管学校的泥土房子说不准哪天就塌了,塌了房子,不仅学校没了,还担心压坏孩子。我们觉得也是这个理,正好爷爷干不动了,弟弟们也长大了,能承担起这份重体力了。所以房子一年都没有落下抹泥。那时父亲只是一个民办教师,挣着每月17元的工资。

记得村里没有黄土,每年都是从几里外的地方往回拉黄土,我和父亲拉过好几年,赶着毛驴车,后来是马车,先到有黄土的沟里挖出黄土,然后再装到车上,再运到学校,每年一处院落就得拉好几车。我记得我每挖一铁锹都要鼓足一次勇气,想和父亲申辩这是村里的事情,应该由全村人负责,不是就我们家的事情。终于有一次爆发出来了,谁知父亲心平气和地说,我是老师当然我就应该负责。如果谁也不管,孩子们去哪里上学?那不是把全村的孩子都耽误了吗?大事如此小事更是如此,每年的教室粉刷更是父亲的事,桌椅板凳坏了也是父亲修理。但父亲从来没有抱怨过,好像事情原本就该如此,村里人也似乎习惯了这种状态,都不以为然。后来我们也习惯了这种状态,到了时候该干么干么。

这些也就罢了,谁让父亲是一个老师呢?可是父亲操的心太多了。下雪了,父亲早早起来,把村里的主要道路都扫开了,比如去学校的路,担水的路等等。冬天水井冻了,他不声不响去把冰刨开了;村里谁家有个头痛感冒的,从来都是随叫随到,父亲懂得一点医疗知识,都是义务服务。我们有时对父亲抱怨,他总是说,人这一辈子谁还没有一点难处,帮一把不就过去了,不必那么计较。

最可恨的一次是我们家的牛被放牛的弄丢了,可是放牛的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丢的。那时一头牛就是一家人耕田的全部指望,也是一家人的重要资产。全村人都帮着寻找,但因为是大冬天,等找到了,一头好端端的牛已经死了。父亲不仅没有让放牛的赔偿一分钱,还把一头牛炖了招待了找牛的村民,怕人家吃不好还不让我们分享一块肉,说是村里人帮忙理当答谢,又说放牛的贫寒无力赔偿。那时我们也很贫穷,牛也是我们的全部家当。但是父亲说让人一步路自宽。

父亲就是这么吃了一辈子亏的人,但父亲好像不在意,我有时嫌他太傻气,一辈子从来不替自己打算。他说人只要多做好事肯定什么都差不了,做人不能斤斤计较。他常说你看我虽然付出了那么多,但我什么也没有影响,身体还好好的。如今村里人都说我是老好人,儿女们也都很好,一切都很好,这不就好了吗?

其实我生气父亲的愚昧,是心疼父亲许多不必要的劳累。但在骨子里我们早已渗透父亲的基因和言传身教。我们与人相处总是考虑别人的感受,在生活中总是努力付出,时刻记着父亲的话语,宁愿多干一点也不愿让人戳脊梁骨。人们都说我们姊妹善良老实,性格随和好处,不娇气不计较,都愿意与我们相处相交。难道这不是“傻帽”父亲给我们最好的财富吗?

记父亲的散文 第11篇

那年初夏,刚过完70岁生日不久的父亲患上了不治之症。这一噩耗顿时像大山一样压着我们兄弟姐妹。尽管大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寄希望于现代医学的神奇力量。但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也许和父亲今生今世的缘分就此进入倒计时。

接下来的日子可想而知,我们兄弟姐妹一次次的满怀希望为父亲求医问药,一次次被无情的现实痛击得心力憔瘁。胃癌晚期,不宜手术,保守治疗......面对这些几乎令人窒息的诊断,我们欲哭无泪,欲罢不能。难道天下就没有一剂良方,能止住病魔的脚步,让他老人家再活上三年、两年、哪怕一年也好呀!

但是命运就是那么残酷无情。最终,我们从医生那里得到结论:父亲的生命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离他患病确诊的日期还不到半年。在把父亲从医院接回家的那一刻,我们万念俱焚。父亲表面上平静如常,但我知道他心中那份酸楚、那份无奈、那份失望,那份痛苦,那份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又有谁能体会!我们做儿女的眼看着自己的父亲即将走上不归路而又束手无策,那种沮丧的心情,那种肝肠寸断的感觉,现在想起来依然是钻心的痛啊!

一个人在生命的尽头,也许会产生某种反常,父亲也是如此。那一阵子,一向沉稳自重的父亲有时见到前来探望的亲友竟然会像孩子似的嚎啕大哭。每天动不动会乱发一通脾气。

有一天,我捧着一只茶杯被他一眼看见,他声色俱厉地把我叫到床前,竟然自己从床上一跃而起,一把褪去了我的上衣。我被吓得不知所措。母亲上前护住我,老泪纵横地说“老爹爹,你要干嘛呀?别吓着孩子呀”!也许父亲要仿效当年岳母刺字,他拿过一支笔在我的后背上颤颤抖抖地写下了几个字,然后喃喃而言:“你是一名党员”

我的心中顿时百感交集,父亲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刻,依然不忘教育儿女,要我记住自己是个共产党员,永远不要玷污这个光荣而神圣的称号!我看到了一位平凡老人的不平凡思念!我使劲地点着头:“爸,您放心吧!”

父亲最疼爱我的儿子,那是他老人家唯一的孙子。为了哄老人家开心,那一阵子,刚刚七岁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只要放学回来,我们就让他到祖父的床前玩一会儿。可孩子年幼无知,常常不愿与面容日渐枯槁的祖父亲热。有一次,父亲让我用桂圆充当玻璃球,在房门口用“斗小球”的游戏“引诱”他的孙子。桂圆滚呀滚,孙儿追呀追,终于追到了床前。他老人家一把拉住孙子的手,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贪婪的在孩子手上吻了起来。那一刻,我多么希望这种舔犊情深的天伦之乐能永远定格啊!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了,父亲的生命也像耗尽燃油的灯芯,随时就会熄灭。他老人家是一名建国前工作的老教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保持了一个读书人的淡定和尊严。有一天,他平静的把全家人叫到床前,把他的后事一一交代:一要注重待客之礼。饭菜要讲究一点,但不准酗酒;二要把握乐队素质,演奏曲目必须是“主旋律”作品,不得演奏那些“浪词小调”;三要准备灵堂布置,挽联内容由他亲自敲定后,由我提前书写备用。母亲听了在一旁哭诉道:哪有人未“走”就写挽联的?但父亲的意愿不好违背,全家人只得含泪允应。看着我用颤抖的笔写下一副副挽联,看着父亲70岁生日时挂在墙上的寿星画像被揭下,母亲和姐姐们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悲伤的情绪笼罩着全家。

一九九七年农历十月十四日,敬爱的父亲撇下了和他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和6个儿女,9个孙辈,独自一人去了另一个世界。来,我们对父亲的思念从来没有停止过。可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的是,母亲身体一直健康,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孙辈个个阳光进步。父亲,您在天堂里听到这消息应该感到欣慰吧?

上一篇:酒店中央厨房管理下一篇:总务处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