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现状调研思考

2024-06-28

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现状调研思考(精选11篇)

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现状调研思考 第1篇

近年来,**县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在前进中与时惧进,在发展中开拓创新。但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行政许可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先后实施,农机安全监理出了许多新问题,并亟待加以认真解决。

一、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对农业机械推广的扶持,农业机械

保有量逐年递增。特别是农村加工、机电提灌等作业机械已进千家万户,农用车、拖拉机已成为农村运输的主要工具。目前,全县拥有拖拉机12077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438台,小型拖拉机2639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42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421台,小麦免耕播种机45台。农用运输机械56492台,柴油机59054台,各类小麦玉米精播机10507台,棉花播种机4100台,拔棉柴机3500台。当前,在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中,农机行业重点存在三个方面的隐患:

(一)农村道路运输安全隐患。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文化素质落后的影响,农机运输安全严重地存在着“三差”。一是驾驶员安全意识差。尽管自2003年以来,县农机监理站采取每季度进行一次机手安全培训教育,增强驾操人员参训自觉性,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农机事故案例等内容的安全教育,但是农机驾驶员忽视和放松安全驾驶仍然存在:无证驾驶,报废车、带“病”车、“黑”车从运,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超载、载客搭人,不办理保险,不按期参加车辆检验等违法违规行为常有发生。二是从运行路况差。乡村路面窄窝坑多、弯道多,加之受雨水冲袭、养护管理不到位,相当一部分乡村道路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三是驾驶的车况差。一方面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重挣钱,轻机车保养、维修,超负荷装载运行;另一方面由于路况差,更容易造成机械安全性能损害,从而加速了机车“老化”影响安全运行。

(二)农村加工作业机械安全隐患。一是农村加工作业机械数量多、分布广,安全管理难度大,一些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得到督查整治;二是绝大部份操作手缺乏正规的操作技术培训,安全意识差;三是机器维修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购买配件极不方便,易造成“病机”作业,潜伏着很多安全隐患;四是加工房设置简单,安装电线极不规范,危险区域、部位警示标志、防护措施设置不齐,时常会发生农机安全事故;五是无证操作农业机械较为普遍。

(三)农机企业安全隐患。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农机企业面临着资金困难、人才缺乏等突出矛盾,从而造成小型农机企业逐步走向衰亡,一些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有效整改。

二、影响农机安全管理的主要原因

随着农机数量的增多和农机事故对人民群众的损害,从国家到地方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农机安全生产。但是,一些措施不完善制约着农机安全的管理。

(一)地方政府要求与国家法律规定不一致,农机监理操作难。《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农机部门主要负责拖拉机入户、检验及其驾驶证办理、审验等工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执法机关是公安交警部门。但是,为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上级政府又明确了农机部门的职责任务,要求农机部门“组织农机管理人员深入乡村道路开展农机交通安全检查,严管严治拖拉机违章作业、非法载人、客货混装等交通违法行为,维护乡村道路交通秩序”。同时,还进一步明确“对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系列,由农机监理部门依法履行公安交通部门的管理职权”。由此可见,农机监理在实施拖拉机、乡村道路动态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难以操作的因素。

(二)农机监理工作量大,人员编制不足,财政经费拨款偏少。县农机安全管理人员共有14人,其中县农机监理站编制8人(含正、副站长),显然现有编制人数与岗位配置要求人数严重不够。按全县现有农业机械拥有量,县14名农机监理人员,人平担负农用车、拖拉机以千台计算。县财政从未解决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经费,而且县监理站人头工资只拨不到30%。

三、加强农机安全管理的办法和措施

针对当前农机安全隐患和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加强各级政府对农机安全生产高度的领导。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具,农机安全生产是促进农机化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为此,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切实帮助解决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对各级农机安全机构、职能要结合国情、农机安全管理实际,以国家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监理机构、职能的法律地位,促进农机安全管理走向法律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轨道。

(二)认真解决地方政府要求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农机监理工作难进行等具体问题。政府明确的县农机监理部门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系列、乡村道路实施安全管理具有实际意义,弥补了公安交警警力不足,在强化全县安全管理责任的同时,也加强了农机安全管理。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实施执法主体。因而,要从保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实际出发,建立与此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提高可操作性和农机安全管理水平。

(三)及时解决机构编制、监理人员着装、监理

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县农机监理站编制8人,这是十几年前核定的编制人数,而10多年来全县农业机械增加了好几倍,显然这个人数管理上万台农业机械必然是鞭长莫及,所以必须解决增编问题。农机监理人员如果便装执法,会影响农机安全管理的力度和执法的严肃性,况且,农村加工作业机械的安全检查、事故处理,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属农机监理范畴。必须统一解决着装问题,并把农机监理人员纳入国家公务员管理范畴。农机安全管理需要很多投入,(如车辆及燃修费、装备等),加之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和《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农用车移交公安交警管理,监理收费项目明显减少,收费标准明显降低。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机安全管理装备的投入,及时解决经费不足等问题。

(四)农机监理要保持和发挥过去在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措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农机安全管理创建了很多好办法和措施。比如,建立农机安全层级安全管理责任制,定期开展农机驾操人员“安全日”活动,扎实搞好农机安全路检路查及专项整治等,有效地遏制了农机事故的发生。这些办法、措施及经验,无论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五)要扎实抓好农机驾操人员安全教育。事实证明,农机驾操人员违法违章驾驶、操作农业机械,存在农机安全隐患,发生农机事故,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农机驾操人员安全意识差所造成的。要定期开展农机驾操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形成制度,运用典型农机事故案例和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增强安全教育效果。同时,在农机安全检查中,对违法违章者坚持严管重处、不接受安全教育不放过的原则,提高驾操人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把农机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现状调研思考 第2篇

农机安全生产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近年来,随着全县各类农业机械保有量迅猛增加,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增多,农机安全生产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提高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安全发展,是摆在农机安全监理部门面前必须解决的课题。:

一、齐河县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齐河县地处鲁西北平原,黄河北岸,与省会济南隔河相望,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总人口62万,耕地面积110万亩,拥有拖拉机4.4万台,联合收割机3300台,挂牌率达到98%,年检年审率达到97%以上,驾驶员持证率达到90%以上。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构建安全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三大防线,完善“四位一体”网络,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力度,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1、构建具有齐河特色的农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为建立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我县构建起“政府统一领导、农机主管部门依法监管、农机经营业主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格局,落实政府、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业主的安全生产责任。在全县推行4个层次的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从县农机局、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直至农民机手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

2、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活动,营造农机安全生产氛围。县农机局始终把农机安全生产作为中心工作,坚持把搞好宣传发动当做提高农机“三率”水平,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开展农机法律、法规系列宣传活动,力促农机安全生产和“三率”水平提高。一是依托新闻媒体专题宣传。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村实际,利用《齐河报》和县电台、电视台等县内媒体先后制作了2期农机法律、法规和农机安全生产专题节目,形象系统的向广大农民宣传搞好农机安全生产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都明白农机部门的职责就是依法对农业机械进行管理、监督,提高农机“三率”不是搞“三乱”,而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让群众真正认识到无牌、无证和不按规定年检是一种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利用宣传车深入乡村流动宣传。根据全县农机“三率”工作开展情况,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派出6辆宣传车,24名监理工作人员,分赴到全县重点乡镇的主要集市和“平安农机”示范村,进行流动宣传发动,通过安全展板、警示图片、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活动,使农机执法宣传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又深入人心。三是实行多形式、多渠道拓宽宣传。针对农机管理重点在农村的实际,在主要公路两侧和乡镇政府驻地及农机安全示范村,制作了永久性农机安全标语

和安全生产宣传栏,利用宣传栏开辟了各式各样的小栏目,既有政策法规又有发生在身边的具体案例,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更新专栏内容,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农机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常识。

3、创建平安农机,打好安全生产基础。2007年以来,我县按照农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齐河县实际,大力开展了“平安农机”创建活动。通过四年的创建,使我县的农机安全生产制度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宣传进一步强化,农机牌证管理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县没有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2010年,我县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4、加强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严把农机安全生产源头。自农业部“四令四规范”颁布实施以来,县监理站严把“三关”。一是严把拖拉机驾驶员考试关。对申请驾驶证考试的农机手要求申报材料齐全,考试合格后方可领取驾驶证。二是严把登记关,规范拖拉机登记入户。做到拖拉机登记“两不准、一严禁”,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业部43号令(《拖拉机登记规定》)的要求,认真审查拖拉机来历证明、机主身份证明、保险证明等有关证明材料,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坚决不予办理牌证。三是严把检验关,规范拖拉机检验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进行检验,禁止只收费不检验,或降低标准检验拖拉机,杜绝检车不见车现象的发生。通过严把“三关”,有效地控制了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

5、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消除农机隐患。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努力提高“三率”水平,加大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开展“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活动”、“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等专项整治活动,查找农机安全生产薄弱环节、排查事故隐患、消除监管死角,严厉查处拖拉机“黑车非驾”、违章载人、未检漏检、酒后驾驶等各种违法行为。

二、当前农机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机安全监理经费不足

从我县的现状来看,县农机局目前的财政拔款仅能维持人员工资,而用于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检查的经费严重不足。《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又移交了部分机车及人员驾驶员档案,业务量缩小,靠收费弥补监理规费的渠道也不可行,特别是近年对涉农收费项目和标准的清理调整之后,取消和降低了部分费用,致使县农机局由于经费困难而无法实施安全监管。

2、农机手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

近年来随着农机操驾队伍的日益壮大,整个队伍良莠不齐,一部分人安全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驾驶技术不高,不遵守交通法规,无牌无证、酒后驾驶,违法载人等现象十分普遍。少数人员不支持、不配合农机监理工作,甚至逃避、抗拒执法现象时有发生,对农机安全生产产生极大隐患。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1、抓好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全县要进一步落实政府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责任,县农机局要落实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责任和农机业主对农机安全生产负总责的责任机制,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农机主管部门依法监管、农机经营业主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农机安全生产格局。全县要围绕农机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四个层次”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机安全生情况,定期分析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及时研究解决农机安全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严格落实责任倒查制、过错追究制,严肃查处农机安全生产事故,认真追究事故责任,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2、加大农机法律、法规和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力度

利用各种媒介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农机安全生产知识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机手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要明确宣传重点,不断提高全社会法制观念和安全生产观念,达到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的良好氛围。

3、保障农机监理经费,改善监理装备

政府应按《行政许可法》要求,保障农机监理执法经费,加大农机监理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为农机监理部门地配备相关的安全技术检测、农机事故勘察处理、牌证网络化管理等技术装备,要将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范围,确保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的公平公正执法。

4、强化农业机械牌证和驾驶员管理

严格牌证管理制度,按照规范要求,严把拖拉机登记入户关。加强驾驶员管理工作,严格驾驶员考试制度、加强对驾驶员遵章守法的安全教育,严把驾驶员年审关,对身体条件已不适合驾驶农业机械的驾驶员要依法予以注销驾驶证。加强对驾驶员培训工作,努力提高驾驶员驾驶技术水平,为农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常山县农机安全监理的现状与思考 第3篇

1 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 农机交通事故多发, 安全形势不容乐观。2008年, 常山县辖区共发生农机道路交通事故23起, 受伤24人, 死亡6人, 直接经济损失9.15万元。各类农机事故较往年有所增加。

(2) 农机监理经费紧缺, 致使农机监理装备差, 办公手段落后, 缺少现代化管理, 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监理工作需要。

(3) 农机安全监理执法依据太狭窄, 可操作性差。《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农机主管部门的只是对拖拉机的部分管理职权。一是源头管理权, 即对上路行驶的拖拉机可以行使登记、核发牌证、定期检验及农机驾驶员考试和发证的权利。二是对拖拉机的检验规定。三是对拖拉机应取得驾驶证及相应的准驾规定。四是对驾驶证的审验规定。但是, 没有上路安全检查权、道路事故处理权、行政事故处理权、行政处罚权和农用车牌证管理权。

(4) 县乡镇政府对农机监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对农机监理的投入不够, 致使监理装备和办公手段都很落后, 效率低下。常山县乡镇一级基本上每个乡镇只有1名农机员, 有的还身兼数职。既要从事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 又要从事农机管理、推广和培训等工作, 间接地制约了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

(5)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宣传不到位, 农机户和农机手法制意识淡薄, 部分机手不愿意配合监理工作, 不按要求年审、年检, 逃避管理。

2 建议

(1) 全新定位工作重心。一是加强农机信息报导, 利用各种机会积极主动汇报、展示农机安全监理, 赢得政府部门的支持, 尽量争取财政保障, 以便加大资金投入, 提高农机安全监理的装备水平。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机安全管理网络, 积极开展农机安全村建设, 把全部农机纳入整个监理网络之中, 真正实现源头管理。三是建立健全乡镇、村级农机安全管理组织制度, 建立农机和驾驶人员台帐, 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

(2) 加大农机安全监理宣传力度。根据常山县工作实际, 以“平安农机”创建为契机, 充分利用安全片组或在农机手相对集中的集市及乡镇采取多种措施对机手进行全方位宣传教育。利用新闻媒体、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安全教育, 树立农机执法部门的形象, 使全社会都了解农机安全监理的重要性, 营造浓厚的农机安全生产氛围。

(3) 彻底转变服务观念, 提高农机监理的总体水平。农机部门要彻底转变过去那种“文件式、命令式”的服务观念, 降低身份, 甘当服务员。一要主动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农机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 热情周到地办好行政许可的各项监理业务。二要适时组织农机监理人员深入基层和农业生产第一线, 培训、办证及检审到乡村。要维修服务到田头, 宣传动员到农家, 让广大农民自觉搞好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现状调研思考 第4篇

关键词:农机安全监理;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73-1

1 发展现状

近年来梨树县农机安全监理站围绕促进农业安全生产,农民持续增收这一中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进一步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升业务规范和优质服务水平。

1.1 规范行政执法和日常监理业务

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政策,坚持依法行政,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全面履行农机监理职责。加强监理执法队伍建设,监理人员实行定岗、定责任、定考核和过错追究制度。不断改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监理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服务质量。

1.2 抓好安全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始终高度重视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阵地,采取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发放资料等灵活多样、群众易于接受、宣传效果显著的形式,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将安全宣传送到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农机手法制观念和安全生产观念,使农机手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上来。

1.3 健全登记系统,夯实管理基础

依法加强农机牌证管理,严格把关,全面落实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加强装备建设,确保了工作所需。加强登记信息系统建设,确保数字准确、真实、可靠,保证了农机安全管理电子档案的建立。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1.4 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为载体,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农机安全教育普及化、安全管理源头化、专项治理经常化、示范創建标准化,广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农机安全防范措施,落实预防农机事故工作措施,强化农机安全监管,不断创新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完善农机安全监管机制,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5 加强协调配合,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

形成政府牵头,公安、交通、安监、农机等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树立和谐管理,开拓创新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法制监管薄弱

农业机械绝大部分用于季节性农田作业,点多面广,流动性大,经营季节性强 ,在农田、场院监管增加了农机监理执法难度。而道路上行驶的拖拉机,农机监理人员又没有执法权。

2.2 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

当地财政没有实力,许多项目工程虎头蛇尾,缺乏连续性。

2.3 农机监理装备落后

实地检验仪器单一,效率不高。缺少上级相应扶持政策和资金保障。

2.4 农机报废制度不健全

许多老旧拖拉机在农忙期间仍然上路行驶,而这些拖拉机既不符合挂牌办证条件,也不能得到及时报废,且在拖拉机保有量统计数字之中。这既造成统计数字的不准确,也是农机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

3 对策与措施

3.1 依法行政,改善农机监管执法环境

认真贯彻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行使法律赋予农机部门的职责。建议通过政府协调,强化公安、交通、安监、农机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加强对道路上行驶的拖拉机的安全监管。根据农业机械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机执法领域。

3.2 加大政府投入

建议把农机安全生产纳入政府安全生产规划,把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基本建设和财政专项投入,强化监理装备设施建设,保障宣传教育、安全检查、平安农机创建等工作的开展。

3.3 尽快建立农机更新报废制度

补贴报废农机,制定拖拉机强制报废和回收补偿制度,制定拖拉机更新报废补助办法,有效解决报废拖拉机违法作业问题,减少安全生产隐患。

参考文献

[1] 刘开顺.谈农机安全监理工作[J].现代农业装备,1994年03期.

[2] 吴建设.浅谈县级农机安全生产与管理[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于美华.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年08期.

[4] 王慧.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年11期.

[5] 李聿萍.浅谈农业发展中的农机安全生产[J].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02期.

农机安全监理的现状与思考 第5篇

农机安全监理的现状与思考

华容县农机局夏金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交法》)实施后,农机管理部门职能的调整及乡镇农机管理职能并入农业综合服务站等,使基层农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实现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是当前农机安全监理的重要措施。

一、农机安全管理的法定体系日益完善

1、明确了县级农机安全管理的执法主体地位。《道交法》第121条,明确了农机部门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的上牌、检测、强制投保权和机手发证权。

2、明确了交警部门的执法职权。《道交法》明确了交警部门对拖拉机上路的检查权、道路交通事故调处权及对低速汽车的管理权。

3、明确了农机和交警部门的管理协调关系。

《道交法》规定,农机主管部门行使上道路行驶拖拉机管理法定职权,要接受公安交通机关管理部门的监督。《道交法》同时规定,农机主管部门应定期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拖拉机登记、安全技术检验及拖拉机驾驶证发放的资料、数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拖拉机驾驶人作出暂扣、吊销驾驶证处罚或者记分处理的,应当定期将处罚决定书和记分情况通报有关的农机主管部门。吊销驾驶证后,还应将驾驶证送交有关的农机主管部门。

4、明确了教育部门和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规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纳入法制教育内容,义务教育阶段每学期安排道路交通安全主题教育不少于2课时。

二、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1、农机执法主体与法定职权难统一。《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农机部门对上路行驶的拖拉机行使该法第八、九、十三、十九、二十三条的权力,即对拖拉机的登记、核定牌证、定期检验及农机驾驶员的考试、考核、发证具有管理权(即所谓的源头管理权)。取消了上路安全检查权、事故处理权、行政处罚权、农用车的牌证管理权。《道交法》实施两年多来,部分地方农机道路安全检查与事故调处权未能及时移交交警部门,低速汽车未能移交交警部门管理,执法主体与职权错位。造成农机部门不该管而不得不管,交警部门该管而不愿管的被动局面。

2、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与经费难统一。作为农机安全工作的管理者──县级农机监理单位,大部分地方仍采取收取行政事业费维持运转的工作方式,未能将事业费纳入财政“笼子”。这种以收代拨的财政经费体制,不利依法行政和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3、乡镇农机安全管理网络不全。乡镇农机管理在拖拉机入户、机手考证、机车年检等工作方面,起着排头兵的作用。这几项工作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乡镇农机安全管理人员。现在农村试行综合改革,乡镇农机站机构将取消,职能并入农业综合服务站。人员调整后,其专业技能、管理经验变化较大,一定程度影响基层农机安全管理日常工作的开展。

4、农机交通安全事故多发。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近两年来各类农机事故有所抬升。四大指标在其他交通事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三、管理对策

如何按《道交法》赋予的权力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如何拓展农机监理工作新局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探讨:

1、重新定位工作重心。农业机械分布于广大的农村,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好坏在农村,因此,农机部门应将农机监理工作重心下移,以行政村为安全单元体,大力推进“农机安全村”建设,形成广大农村人人讲农机安全的良好氛围。一是建立健全村级农机安全管理组织,鼓励、支持并指导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自愿成立安全协会组织,积极开展村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二是落实村农机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农机和驾驶操作人员台账,签订农机生产责任书;三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农机安全法规和农机安全知识;四是积极为农机户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指导农机户进行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保养和维护,消除安全隐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特别是特重大农机事故的发生。

2、推进监理队伍网络建设。按照业务要求,农机主管部门不仅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的县级农机监理队伍,而且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大力推进乡镇农机管理机构的改革,力争每个乡镇配备1-2名专(兼)职监理员,专抓所辖乡镇的农机安全生产。同时,对具备条件的行政村设置1名安全员。通过乡村安全生产工作在农村有抓手有助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多元责任主体。由县级人民政府牵头,落实农机安全生产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一方面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全县乡镇“双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并通过县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组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强化乡镇、村、组三级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另一方面农机部门要与交警、教育、安监、宣传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在抓

好农机安全生产涉及农机联合执法检查、学校农机安全教育、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协调、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时,让参与部门尽职尽责,视为本职工作,并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4、点面结合创新农机监理手段。

农机部门必须履职尽责,积极探索建立农机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采取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手段,在春耕和秋收等农机作

业事故多发期,要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检查,以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5、彻底转变服务观念。农机部门要彻底转变过去那种“文件式”或“命令式”的服务观念,“降低”身份甘当“服务员”。一要积极主动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农机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热情周到办好牌、证等各项行政许可或非许可事项,让广大机手上门办事有一种归家的舒适感;二要适时组织农机监理人员深入基层和农业生产第一线,培训办证到乡村,检验到村组,维修服务到田头,宣传动员到农家,让广大农民群众自觉搞好农机安全生产。

四、一点建议

建议从大局出发,屏弃部门利益争端。严格按《道交法》的规定办事,积极做好相关移交工作,尽快摆脱这种有责无权的现状,使农机部门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争创农机工作新的佳绩。

金乡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调研报告 第6篇

为切实加强全县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市政府《2011年重要工作事项责任分工意见》(济政发【2011】1号)及《全市“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济安字【2011】8号)要求,结合金乡实际,组织人员对全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通过这次调研,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明确了下步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切实抓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努力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水平,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加强了监理队伍建设。始终把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机管理队伍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对监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认真抓好思想教育,教育监理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抓好政策法规教育和岗位业务培训,使他们知法懂法、正确执法。抓好优质服务教育,教育监理人员始终牢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五民观念”,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

2、抓好安全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始终高度重视安全宣传教育,结合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根据我区农村实际形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阵地,采取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发放资料等灵活多样、群众易于接受、宣传效果显著的形式,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将安全宣传送到千家万户。抓了农机法规宣传教育,教育广大农机驾驶人员学法、知法、自觉守法,提高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养成良好的守法习惯。抓了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重点教育农机驾驶员熟悉和掌握各种条件下的安全驾驶方法,确保安全作业。抓了警示教育,教育农机驾驶员从事故中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预防事故发生。抓了安全致富教育,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安全生产氛围。

3、健全登记系统,夯实管理基础。始终严格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农机牌证管理。严格把关,全面落实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加强装备建设,确保了工作所需。加强登记信息系统建设,确保数字准确、真实、可靠,保证了农机安全管理电子档案的建立。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4、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为载体,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农机安全教育普及化、安全

管理源头化、专项治理经常化、示范创建标准化,广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农机安全防范措施,落实预防农机事故工作措施,强化农机安全监管,不断创新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完善农机安全监管机制,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机监管执法手段薄弱。农机执法缺少法律依据,农机监管法规层面存在缺失和不足。

二是农机手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机手对农机安全监管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三是农机结构及作业形式发生变化。农机手感到负担沉重,削弱了农机手主动参与农机管理的积极性。

四是农机监管队伍不够适应。主要表现在基层农机监管力量不足,乡级农机监管人员偏少,使得监管力量薄弱。

五是农机监管装备落后。农机监管部门应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检测、事故勘察及办公自动化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监管规范化建设和农机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措施

(一)依法行政,改善农机监管执法环境。要认真贯彻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行使法律赋予农机部门的职责,需要进一步规范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农机安全检查、农机事故处理等一系列的配套规范

性文件,争取尽快推动配套法规的完善,强化农机执法手段,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于执法环境的改善,应树立“事在人为”的观念,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和安全监督主管部门,协调好与有关部门,特别是公安交警的关系,形成合力,扭转农机执法检查的被动局面,改善农机监管执法环境。

(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机手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要把农机监管宣传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列入农机目标管理范畴,建立规章制度,实现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对农机手的宣传,可采用农机协会、合作组织、集中培训、现场说教、送教下乡等方法,不断提高农机手法制观念和安全生产观念,使农机手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上来。

(三)把农机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做好服务工作。一是拖拉机驾驶员绝大多数是农民,他们的服务对象也是农民,从事的职业赚钱不多,农机等有关部门要严格按规定收取牌证核发等相关费用,严禁搭车收费,增加农民负担。二是认真落实各项便民措施,深入基层办理业务,减少办事环节、简化手续、方便群众。三是向上级部门呼吁尽快制定拖拉机强制报废制度,减少安全生产隐患。对于农机手缺少更新报废资金的实际,应制定拖拉机更新报废补助办法。

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现状调研思考 第7篇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机教育培训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农机教育培训部门,要坚持为大农业服务的观念,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素质,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知识、有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东明县农机教育培训经过农机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培养了大量的农机管理、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机教育培训拓宽领域势在必行,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较为迫切,这些都为东明县农机教育培训适应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农机教育培训的现状

东明县辖14乡镇,有农业人口80余万人,拥有各类拖拉机11875台,联合收割机3700台,加上其他农机具农机总动力达132千瓦。长期以来,东明县农机培训承担乡(镇)农机管理干部的岗位培训,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的培训,农机具操作手的培训,承担着全县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培训工作,我们一直在培训对象的广泛性和培训任务的长期性上下足功夫,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010新训拖拉机驾驶员460人,从业人员知识更新培训148人,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680人,阳光工程培训200人,培训其他各类农机手4000余人。2011年全年计划培训各类农机人员5000人次。但是,东明农机培训教育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了农机化培训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科技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农民的文化科技低下,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后,思想上产生了模糊概念,借国家惠农直补政策的幌子,认为从事农田作业,或在个别时间上道路行驶,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原意参加技术培训,办理驾驶执照。更有甚者,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违章载人、载物,人货混载,无牌行驶,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看的比较简单,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长此以往,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

2、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东明农机培训工作的进行,影响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素质的提高,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和具体措施

新的形势为农机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为东明农机培训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农机培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农机教育培训要坚持为大农业服务的观念

(1)要树立坚定的为大农业服务,为广大农机户服务的信念。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靠技术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盼望有人教他们掌握新技术、新机具、新知识。作为农机培训教育部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这既是赋予我们的职责,也是为农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2)要明确认识农机培训教育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以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只有通过农机培训教育部门组织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才能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村里的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3)清醒地认识到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培训的必然联系。在农村田间场院、乡村道路,因为“黑车非驾”,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章载人、超速超载等酿成各种农机事故,给农民以及他人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假如他们都经过专业教育培训,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就会增强,安全意识就会增强,他们就会懂得必要的机械常识,就能掌握娴熟的驾驶操作技术,就会避免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起到预防作用,就会为农机安全生产,为农村的稳定做出贡献。

2、农机化学校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农机培训工作的实质是为社会培养造就人才,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农机培训工作必须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工作的需要。拓宽培训途径,努力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创业的培训工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和扩展规模。

3、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需要

(1)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不断出现,这就要我们从培养目标出发,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其贴近社会,跟上当今科技发展的步伐。同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直观教学。实践证明,具体形象的电化教学、模拟教学是最受欢迎、效果明显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实物、模型示教板演示或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既能引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在培训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保证。

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现状调研思考 第8篇

一、“十一五”期间农机推广工作成效

“十一五”期间, 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 靖安县农机推广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农机保有量不断增长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 大大调动了农民购买农机具的兴趣, 农机推广事业更是加快了发展步伐, 农机总动力大大增长, 农机综合作用水平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间, 农机保有量以每年8%-10%的比例增加或更新, 全县保有量达到2.1万台套。

(二) 农机装备结构不断得到优化、综合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农机化的脚步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水稻生产, 而是向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延伸。例如:山上白茶生产制作、山下绿色碰柑生产管理、水产养殖、山林开发等等。农机化装备从单纯的机械耕整、机械收获逐步扩大到机械运输、机械植保、机械插秧, 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截止2010年, 全县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50%, 其中机械化耕整水平达到78%, 机械化收获多年来水平 (突三破) 8水0稻, 靖安县农机局致力于突破水%机。械化生产主要环境得到突破?稻机插环节。2010年, 该局在香田、仁首、水口等乡镇开展了水稻机械化插秧示范点建设并取得成功, 水稻机插秧高产示范建设的成功, 意味着靖安粮食生产将逐步迈入全程机械化生产阶段, 将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 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对全县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初见成效

靖安县仁首镇金田村“喻家组农业机械作业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5月正式挂牌, 标志着靖安县农机合作社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喻家组农业机械作业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5月开始组建, 此合作社的发起人为金田村喻家组喻祖平、喻康生、喻九根等几名党员。他们吸收12户村民合股投资136万元购买收割机、农用车、手扶拖拉机、旋耕机、搅拌机、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 搞起了集农机作业及土地平整于一体的经济实体, 实现年产值40多万元, 人均年纯收入2万多元。

二、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 对农机推广工作认识不足

目前, 部分镇乡、村领导对农机科技推广的重视不够, 宣传力度不强, 有些基层领导甚至认为农机推广工作是一种商品推销行为, 导致农民的农机科技观念不强。

(二) 全县农机推广工作发展不平衡

1、山上山下发展不平衡

鉴于自然条件, 山上、山下农机推广工作存在明显差别, 山下片农机具种类多、齐全, 综合作业水平高, 而山上片由于田块小, 适合机具种类少, 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

2、主要机械化生产环节发展不平衡

全县机械化耕整、机械化植保、机械化运输、收获水平都相当高, 但是在机械化插秧环节, 水平比较低, 甚至可以说是刚刚起步。

(三) 没有效果明显的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

到目前为止, 靖安县没有形成一个较有影响、辐射作用的农机化推广示范基地, 只是在某个项目、某个环节上有一些示范, 距全程机械化距离还比较远。

(四) 农机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农机部门在农口属于小部门, 项目少, 资金少。按照现行部门预算管理机制, 工作经费只能维持基本运转, 因此, 很多工作只能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上, 要开展技术推广则很难。

(五) 农机推广队伍年龄结构老化

现在, 农机部门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严重老化, 平均年龄达到48岁, 30岁以下没有, 40岁以下4个, 55岁以上5个。缺乏年轻干部补充, 工作冲劲、闯劲不足。

(六)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辐射效果不明显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目前全县有5个, 但多有名无实, 发展缺乏动力, 与上级要求相差很大。

三、破解难题思路和建议

现在, 已进入“十二五”中期, 如何破解存在问题和困难, 促进农机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 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一) 高度重视农机推广工作, 切实加强农机化工作的领导

农机化的发展不是某个部门单一发挥作用就能解决问题, 需要涉农部门及各乡镇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做好。要建立健全全县农业机械化领导机构, 落实农业机械化的配套政策, 解决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二) 深入调研, 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

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深入到村组, 认真调查研究, 深入了解农民意愿, 结合每个地方的不同特点, 推广不同先进、适用机具, 确保农民使用满意。根据当地产业结构, 努力促进农机服务领域从单纯的水稻生产向运输、林业、竹业、茶叶方向迈进, 扩大农机服务领域, 增加农机服务收入, 激发使用农机热情。

(三) 政策倾斜, 加大对农机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

1、保证农机推广工作专项经费

要加大对农机推广工作的投入力度, 要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其他农业发展资金中, 安排一定比例资金, 由农业机械管理部门使用, 逐步形成配套推广、规模推广、效益推广的新格局, 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2、对水稻机械化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加大扶持力度

县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机推广工作, 为促进全县农机化综合、协调发展, 要对农机化基础薄弱的推广环节安排一定资金, 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 加大扶持力度, 激发农户的购机热情, 增加农机保有量, 达到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的目的, 推动全县农机化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3、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予以扶持

农机联合组织是提高农机作业效率、效益, 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提高农民收益,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新生事物”。而根据全县目前农机联合组织的发展现状来看, 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 需要各级政府与部门的大力扶持与引导。

(四) 建设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区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的要求, 各级人民政府都要建立一批长期性、基地性、具有行业指导意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 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考虑把农机示范园区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结合起来, 使农业示范园区成为融农机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三位一体”的互动发展的基地。

(五) 年轻化农机科技推广队伍

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思考 第9篇

关键词:农机安全监理

中图分类号:S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11-1

1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1.1 农机化的快速发展,给农机安全带来压力

国家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并连年大幅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51亿元,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约1105亿元,补贴购置农机具1078万台(套),受益农户达到906万户。拉动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幅增长,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2亿kW,比2005年增长34%。农机总量的大幅增长,新装备的不断涌现,使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但无疑会使农机安全监理的任务大大增加。而农民主动参检的积极性并没有相应提高,这就给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1.2 农机装备的流动经营,给监理工作带来困难

跨区作业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经营作业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区域农业条件的梯度性差异,给跨区作业带来了可能和契机。近年来,我国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5万个,特别是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现已超过2万个。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农机作业服务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突出亮点。农机装备的流动性,无疑给监理工作带来不便。加上农机安全监理的工作范围遍布城乡,点多、面广、人散,现有的力量不足以实施全方位监管,只能下乡抽查或开展田间路查,不可避免留有“死角”,给农机安全带来隐患。

1.3 农机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给监理工作带来困扰

影响农机安全生产的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1)“黑车非驾”、拖拉机载客等违章行为屡有发生。(2)农机事故具有分散性和隐蔽性的特点。(3)农机监理工作的内容、方式发生了变化。(4)农机驾驶员普遍素质不高。

2 抓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建议

随着农业机械的全面发展,农机化水平显著提升,因此,农机监理部门的责任越来越重大,必须牢牢遵守“以人为本、为农服务、帮民解闲、为民增效”的原则,挖掘新的工作思路,使监理行为更加规范,重塑监理形象,千方百计为农民服好务、办实事。

2.1 严格执法,加大宣传

农机监理部门作为农机安全生产的执法机构,应当严格依法对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使用者进行严格、科学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纠正违章,杜绝事故,促进农机生产安全有序进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教育宣传必不可少,在工作中应常抓不懈。通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学习培训方式,让机手知法、懂法,进而守法。

2.2 加强协作,提高效率

要主动加强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加强沟通,提高协作执法水平,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争取各级政府对农机监理工作的重视,使农机监理工作由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创造有利于农机监理工作的新环境。把农机安全生产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农机安全监管责任网络体系。落实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倒查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及时与公安交警部门联系,将农机驾驶员违法记分在农机办证网上反映,起到警钟长鸣的效果。

2.3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农机监理既是执法部门,又是政府的服务部门;既要维护法律尊严,又要强化服务意识;既要惩前毖后,又要兼顾教育,做到依法办事,以理服人。要抓好农机监理队伍建设,从规范管理入手,打造一个团结、向上、业务过硬、执法严明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作团队。要始终教育工作人员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树立服务机手、服务农户、服务农业的观念,摆正监理与服务的关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以确保农机的安全生产,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务。

2.4 转变作风,创新手段

监理部门是政府部门的窗口,要围绕依法行政、文明监理、优质服务这一主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管理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以管理带服务,以服务促管理,以牌证管理为核心,积极创新服务手段。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当有办理业务的农机手过来办理手续时,如果手续符合就一定要立即办理,绝不能让机手白跑一趟。当办理者的手续不全,然而又路途遥远时,应该先发代理证,等手续补齐后,再发正式证件。整个工作程序既要规范化,又要体现人性化,把守法意识和人文关怀送到农民的心中,促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參考文献

[1] 顾景明,路晓燕.农机监理执法工作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2(04).

[2] 李玉常,李君.试论农机监理工作的地位及工作方法[J].农机化研究,1999(04).

[3] 刘开顺.谈农机安全监理工作[J].现代农业装备,1994

(03).

[4] 骆凤华,纳建华.加强农机安全监理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云南农业,1999(06).

[5] 宋建业.强化农机安全监理 提高农机管理水平[J].山东农机化,1999(06).

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现状调研思考 第10篇

(煤化工园区管委会刘纲 2011-9-1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已跨越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安全生产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安全生产是保障人民利益的基本要求,安全生产就是最大的效益,对于霍林郭勒市煤化工园区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更是重中之重。下面,我对煤化工园区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提出几点看法。

一、园区企业概况

自霍林郭勒市煤化工园区成立以来,新增企业8家,其中有提质煤企业6家(其中有1家尚在建设)、褐煤干馏实验基地1家、岩砂晶建材企业1家。由于企业技术的缺陷和投入的不足,目前为止,各个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关手续不配套,这无形中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园区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1、安全生产相关手续方面:存在着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办理滞后、环境评价手续正在履行、建筑安全、消防安全等相关手续正在着手办理等现象;

2、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不规范、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不严密、安全投入保障要求不明确等现象。

3、企业安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着企业管理人员安全 1

管理知识不足、企业员工入厂“三级”教育弱化、新上岗及转岗员工安全培训不够以及班前安全生产例会流于形式等现象。

4、企业责任管理方面:存在着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安全生产责任制未以责任状的形式落实到班组成员等等)、安全生产职责不清、安全生产隐患整改不力等情况。

5、企业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着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建立、不健全、操作性不强以及应急演练不足等现象。当然,以上存在不足企业也正在积极的整改之中。

三、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探索工作思路

1、大力推进,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要求企业及时办理各种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手续,健全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凡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要责令停产停工整顿。

2、夯实基础,提高企业责任主体意识。制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并分别于各企业法定负责人签状,明确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责任状要求,适时的对企业进行考核,对于未履行责任单位将予以严肃处理。

3、动态分析、时时掌握。要求企业设立安全生产联络

员,与主管部门密切联系,及时报告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把安全生产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长效机制。要求企业开展经常性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确保整改到位。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停产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不得复产。

5、完善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企业应急预案要与政府应急预案保持衔接,并定期进行演练。赋予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因撤离不及时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要从重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6、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与监督权,鼓励职工监督举报各类安全隐患,对举报者予以奖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人民群众的公开监督。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舆论反映的客观问题要深查原因,切实整改。

7、加强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强化企业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按规定配备安全技术人员,切实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负责制,强化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技术决

策和指挥权。因安全生产技术问题不解决产生重大隐患的,要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有关人员责任;发生事故的,依法处理。

8、强化职工安全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企业用工要严格依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凡存在不经培训上岗、无证上岗的企业,依法停产整顿。

9、坦诚相待、热心助企。经常主动与企业沟通,耐心倾听,了解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共同探讨,为企业想办法、找出路,力争达到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枣庄市农机安全工作现状及对策 第11篇

一、农机安全工作现状

截止到2010年底,枣庄市实际拥有农业机械4.4万台,其中拖拉机保有量3.74万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0.69万台。根据2011上半年全省农机挂牌率、持证率和检验率(以下简称农机“三率”)通报情况看,我市农机“三率”为:49.4%、50.4%和28.1%,分别处于全省的第8、8、11位。我市的农机挂牌率和持证率两项指标分别高于出全省2.6和8.3个百分点,但农机检验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持续稳定,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出现重特大农机事故,但农机“三率”指标始终没有实现突破,农机事故隐患依然存在,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农机所有者抵触管理的情绪严重。目前,我市纳入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主要有两大类: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其中拖拉机从使用性质上区分,大致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单纯从事农田作业,约占拖拉机总量的八成;另一类专门或者主要从事道路运输,偶尔从事农田作业,属于兼用类型的拖拉机,占全市拖拉机数量的二成,所有者以农民为主。

农田作业类拖拉机使用性质比较特殊,每年仅夏秋两季投入生产,用时短,闲置时间长。机主往往心存侥幸,只要躲过了三夏、三秋这段时间,就可以节省一笔可观的费用。另外每年三夏、三秋期间,迫于抢收抢种压力,农机部门也很少查处这类农业机械,即使查到了无牌、无证、无年检的“三无”农机,只要技术条件允许,检查也多以安全宣传教育为主,叮嘱机主季节后抓紧办理拖拉机牌证手续。这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农机安全管理力度,放纵了这部分机主。

兼用型拖拉机大多能够做到牌证齐全,但因经营收入情况等不确定因素,导致机主不愿参加拖拉机年检。近几年来,拖拉机在运输市场占有的份额逐年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低速载货汽车,越来越多的拖拉机渐渐退出了运输市场,重新回归到农田,要么在家闲置,要么偶尔从事一下短途运输。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国内柴油价格一路攀升,造成拖拉机使用成本逐年上涨,考虑到成本因素,除非拖拉机有固定的活路,或者机主对运输市场前景看好,否则大多数的农机所有者都不愿参加拖拉机挂牌和检验。

二是农机部门安全执法力度不够。从近几年的资料来看,我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持续稳定,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过重特大农机责任事故,这与各级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农机工作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隐藏着不少安全隐患。

首先是部分农机部门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少数区(市)农机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摆正安全工作的位置,基于多年的平安无事,对自身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看不到,注重经济发展,轻视安全工作,存在侥幸心理。虽然制定了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制度,但这些制度还只停留于纸上,并没有将安全责任真正融入到工作中。对安全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危机感,只是单纯完成上级安排部署的安全检查任务,很少根据自身实际主动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隐患,例如:在农机事故应急救援问题上,缺少预见性,应急救援所需的交通工具、救援设备等配备不足,一旦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根本无法应对出现的问题,必将造成更大的危害;安全监管存在漏洞,农机“三率”指标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农机安全技术状态较差,农民机手法制观念淡薄,安全生产意识不强,这些隐患的存在最终将导致农机恶性事故的发生。

其次是人员配备不足,农机监理装备缺乏。从目前全市的情况看,除台儿庄区、滕州市能坚持常年开展田检路查外,其他各区的情况不容乐观。各区(市)监理站基本都存在监理执法人员数量少的现象,甚至无法保证开展田检路查的基本要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乡镇的整合,多数基层农机管理机构被合并,办公场所被调作他用,导致农机安全监管人员大量流失,很多的乡镇都是一人兼数职,不能专心负责农机执法工作,基层农机管理处于缺失状态。农机监理专用车辆数量明显不足,或者监理车辆转为办公用车为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监理业务的需要。监理车辆收归局统一管理,致使原来比较成熟的早出晚归式田检路查工作方法无法进行,极大地限制了工作的开展。目前不少区(市)的田检路查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个别区甚至有几年时间没有开展过路查,管理手段也仅限于等客上门。每年的农机检验工作还是依靠传统的手工方式,除滕州外,其他区(市)都没有配套安全技术检查设备。拖拉机在年检现场都是经过监理人员凭经验手工检验,没有数据提供给机主,缺少说服力,久而久之给机主造成了农机检验可有可无的错觉。

再次是执法区域受限,造成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农机监理机关现阶段执法的主要依据有《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由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行使本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三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职权”,也就是只赋予了农机部门宣传教育、发牌发证、检验审验三项权利;《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及《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规定农机部门的执法区域仅限于“农田、场院等场所”、“乡村道路上行驶的农业机械”。以上可以看出农机部门执法区域受限,严重制约了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自2004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来,我市农机监理部门每年处理的农机驾驶证被公安部门吊扣、吊销及违法通报不足30件,与目前在册40000多份机动车与驾驶员档案相比,在管理上明显存在不足,因此形成了“农机无权管理,公安无力管理”这样一种状态,管理机关无法有效地督促这些拖拉机及时参加挂牌、办证和检验,造成了管理上的真空状态。

三是拖拉机强制报废制度的缺失制约了农机发展。目前国家有关农机报废的政策始终没有出台,农业机械报而不废现象普遍存在。仅有的《拖拉机禁用与报废》的国家标准(GB/T 16877-1997)内容不够全面、科学,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具体操作。据统计,全市目前超期(大中型15年以上,小型10年以上)使用的各类拖拉机约8200台,约占拖拉机总量的23%。在广大农村,拖拉机报而不废,废而不报的现象大量存在。那些不符合标准的老旧拖拉机安全性能差,油耗高,污染大,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农机部门若对其挂牌,它们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若放任对其不管又对那些接受管理的机手产生不良影响。

四是拖拉机交强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挂牌和年检业务。这主要是因为我市各家财险公司拒绝按国家规定费率办理拖拉机交强险,农机监理人员开展农机监理业务面临两难境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三、对策

一要继续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贯彻落实各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精神,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落实好各项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不断吸取各类典型事故,特别是我市“7.6”矿难的经验教训,做到农机安全生产时刻不放松;结合我市农机工作特点,及时开展各项安全检查,重点针对拖拉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和不参加检验等严重违法行为积极开展集中治理,逐步消除各类农机安全隐患。

二要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规政策。首先是向各级相关领导做好安全汇报,争取各级各部门对农机安全工作的支持帮助,解决困扰农机安全工作的拖拉机交强险、人员及经费不足、技术装备配备落后等实际困难,为农机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提供一个基础的保障;其次是向机手做好宣传工作,利用现有的各种媒介,向机手和群众大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常识,特别是农机事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教育机手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促使广大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自觉主动接受农机安全管理。

三要重点加强对农田拖拉机的管理力度。从我市统计情况看,纯农田类拖拉机数量约占全部拖拉机总量的约八成,因此重点抓好对这类拖拉机的管理势在必行。首先是全力推行进村入户清理工作,现阶段农机执法的主要依据有《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进村入户开展农机安全治理完全符合执法区域,处罚手段可操作性强,查扣车辆也有了相关依据;其次是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综合整治,每年各级政府都要开展相关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活动,农机部门要紧紧抓住活动契机,结合各自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难点问题,利用社会综合整治力量,实现难题的破解;再次是开展联合执法,根据安监、公安、农机三家联合文件,我市开展联合执法的条件已经具备,台儿庄区、薛城区也已经在联合执法上有了初步的模式,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将会对农机安全工作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上一篇:陈云故居观后感下一篇:新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