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联年度工作总结

2024-07-14

社科联年度工作总结(精选6篇)

社科联年度工作总结 第1篇

市社科联2019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度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市社科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开展社科研究、学术研讨和社科普及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9年工作回顾

(一)认真抓好理论学习

哲学社会科学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体系,既是科学,同时很大一部分又是意识形态。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决定了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者必须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确保社会科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今年以来,我们在政治理论学习上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始终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做为必修课,常抓不懈。年初专门制订了年度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做主要学习内容,并对学习时间的安排做了硬性规定。为增强学习效果,我们要求全体机关干部学一篇写一篇心得体会,每月组织一次检查,每季度组织一次心得体会交流。二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精神做为首要的政治任务,紧抓不放。1月中旬,专门召开办公会研究部署新年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有关工作。会上,黄洁明主席就新年度如

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作了部署,会后,办公室根据会议精神制定《关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方案》和计划。3月4日,全国“两会”召开后,我们要求机关全体人员每天收看新闻节目,及时了解掌握“两会”动态。“两会”闭幕后,在上级组织学习传达“两会”精神的基础上,又专门订购了“两会”文件辅导材料,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及进组织收看十七届三中全会相关电视新闻,并针对第四季度工作任务重、头绪多的实际,见缝插针组织学习。每次学习,在时间、内容、人员做到三落实,确保证参学率和学习效果。三是把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做为更新观念的一次契机,精心组织。4月底,专门组织了教育动员,明确了开展大讨论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计划安排及有关要求。在思想发动的基础上,集中组织学习了梁书记在全市“解决思想、创业创新”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及市委下发的有关文件。为增强活动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组织开展“五个一”的基础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与社科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积极创新活动形式,提高了大讨论活动的实际效果。

(二)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围绕舟山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研究,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是社科界应尽职责。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立足舟山实际,突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努力提高社科研究成果的质量。

1.做好市重点课题的申报、评定和立项工作。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安排,2月底,我们下发《关于申报2019年度舟山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的通知》,明确了申报条件和有关要求,所属社团和有关单位接到通知后都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力量做好申报工作,经统计,共有100多个个人和单位申报了重点课题。这批课题经专家学术小组评审,最终立项55个课题,比往年增加25个,扩大了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的范围,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突出对我市“四海”建设的深度研究,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2.认真做好课题招标工作。为广泛调动全社会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和研究资源,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服务。10月15日,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招标课题信息,目前“海岛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课题,已被初步确定。这一课题将通过对我市保存较完整的古村落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及海洋文化特色,展示古村落的独特的人文魅力,加深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海岛古村落成为舟山市海洋旅游文化的重要载体。

3.组织社会各界向省社科联和省规化办申报省级课题。为展示我们舟山社科界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扩大舟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还积极组织市内相关院校、研究团体参加省重点规化课题的攻关工作,推荐优秀成果参与省重点课题的竞选。经过积极争取,今年我市共有14课题被省社科联和省社科规化办立项。

4.认真组织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有关工作。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每2年开展一次,今年是第11次。为确保评奖能够公开、公平、公正,我们对评奖范围、申报条件、申报方法以及奖励办法反复进行研究,在坚持原有评奖办法的基础上对个别条款进行修改,力求做到更加完善。5月份下发了《关于做好舟山市XX-XX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工作的通知》,并指定专人对申报的优秀成果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10下旬,成立以市社科联主席黄洁明为主任,社科联副主席王文涛、调研员田庆华为

社科联年度工作总结 第2篇

社科部自2011年底独立建制以来,已整整经过了一年时间。在这一年中,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科部的建设,在组织领导、教学管理与改革、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教师精神风貌等方面都有了明显进展,现将这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以领导队伍建设为首,思想建设为魂,营造和谐奋进局面

社科部独立建制之前,与社会发展学院合署办公,其前身是原廊坊师专和第一次合并后的马列部。再次独立建制,虽有前期基础,但经过与社会发展学院的人、财、物、事六年的融合,各项工作都要从新开始。

如何顺利展开工作?我们抓住领导队伍这个关键环节。领导队伍是一个集体、组织的核心,是搞好一个部门的主导力量。然而,由于客观原因,新成立后的社科部处级领导干部只有1人,原“两课”教研室主任1名。这不足以团结带领社科部26人共同发展。为此,我们充分发挥5位课程组组长(亦称教研室主任)的作用。首先,凡涉及社科部重要事情,都将教研室主任和课程组组长纳入到领导、决策小组,共同讨论、商议,避免决策的失误;第二,发挥他们的带头表率作用,许多工作中,他们都身先士卒,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带动着老师们勤奋工作;第三,发挥他们的组织协调作用,每项日常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他们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正是我们充分发挥了领导组织的作用和功能,社科部一年以来的各项工作开展的都非常顺利、出色,从没出现过一次责任性事故。这也证明,我们这一年的工作,抓队伍建设抓到了关键之处,抓出了成效。

才的规律和目标,正中我们现在教育的弊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立德树人”任务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教学改革正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任务展开的。

一年来,我们思政课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全面教学改革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课堂教学专题化、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考试形式多样化、客观题考试题库化和网络化、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从2012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门课程教学中,全面开展专题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单元,由不任课老师分别授课。这样的教学模式,有诸多好处,便于老师精心备课,精讲基础理论,也无形中给老师以压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领略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接受多样的知识及理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考试环节,我们实行多样化的考试方式,既有开卷考试,又有闭卷考试,既有传统纸质考试方式,又有网考方式,既有灵活的主观题测试,又有科学的客观题库,以考试为手段,综合提高学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语言表达与写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精选实践题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校内、校外社会调查,教师进行实践前、中、后的指导与评判,对实践做的好的同学给予奖励。我们还建立了思政课网站,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教学信息传递、教学管理、师生沟通。这样,我们通过授课、考试、实践、网络等环节的改革,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死板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效果明显增强。我们本学期末进行的思政课教学调查显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可程度非常高。

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积极申报学院教学项目立项工作。今年,我们先后有两个课题被立为学院重点课改项目和一般项目,有一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被确定为学院精品课程,还有一门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院级精品课程正在申报过程中。

三、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两个服务为助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我们一贯强调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学生何以能创新呢?其关键是教师。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创新型教师,必须具有科研能力和水平。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基础薄弱的本科院校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经常在教师中灌输科研思想,提高老师科研意识,帮助老师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我们在科研工作方面的做法是,一积极提供科研信息;二是从时间上、资料上、渠道上积极创造科研条件;三是多方面进行科研交流,包括内部交流和派出交流;四是进行精神与物质方面的鼓励。一年来,社科部在科研已有国家课题、教育部课题、省社科规划课题的基础上,立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8篇,出版著作1部,获得厅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科研能力的提高,为教学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科学研究对教学具有基础作用,而高等教育的职能,除了教学、科研外,还有一项重要职能是社会服务。我们不单向地将社会服务看作是高校对社会的贡献,而是辩证地看这个问题,我们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确实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但,我们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也会从中查找自身的欠缺,寻找自己的不足,促进我们弥补欠缺,同时,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从社会中得到回报。而且,我们这里所讲的社会,也不是仅指校门外的社会,同时也指校内的其他部门以及学校分配给的任务。在社会服务方面,我们发挥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社会经济、法律研究方面的优势,一方面积极参与廊坊市社会科学理论界的活动,包括社科问题交流、社科评奖、理论研讨座谈、宣传、政策理论宣讲等,另一方面还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论证,机关部门政策研讨等。在校内,我们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在理论宣传、政策解读等方面尽到自己最大力量,尤其是十八大过后,学院党委宣传部以社科部为主,组成了6人宣讲团,用时1个月对全院师生进行了巡回宣讲,起到了良好效果,受到好评。此外,我们在校内还承担了学生考研政治课辅导、公务员考试培训工作,学院党校培训也以社科部老师为主体。通过这些校内校外的服务工作,使老师开阔了视野,扩大了接触面,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发现了自身不足,既起到锻炼队伍的作用,也起到了促进提高水平的作用。

四、以团队建设为依托,项目为平台,重点突破整体提高

社科联年度工作总结 第3篇

一、设置固定 (特色) 栏目稳定稿源

充足的优质稿源是提高学报工作效率的基石。一些学报“散、乱、小、差”的根源就在于好稿不足, 平庸稿、人情稿、低劣稿、关系稿乘虚而入, 学报工作人员苦不堪言, 工作效率自然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 途径之一是设置固定 (特色) 栏目。学报编辑部要综合学校实际、学术发展、编辑才情等因素, 设置固定 (特色) 栏目, 实行栏目责任编辑制, 提出可行性方案, 争取学校支持。

以笔者策划的《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古代文学研究”为例。2003年初, 笔者结合自己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背景, 策划“古代文学研究”专栏, 申请增加办刊经费和学术差旅费, 可行性报告获得批准。到2011年底,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古代文学研究”专栏刊发文章近200篇, 其中8篇文章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2篇被论点摘编。2006年2月, 欧阳健的《伯夷文化论》 (连载于2004年第2、3、4期) 获得第七届福建省期刊优秀作品编辑奖三等奖;2007年11月, “古代文学研究”栏目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2011年10月, 曹虹的《清初遗民散文的文体创造伯夷文化论》 (2010年第1期) 获得第三届福建省期刊优秀作品奖。2012年起, 因工作调整, 笔者将“古代文学研究”栏目移至《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由于长期以来的坚持, 本栏目拥有稳定的读者群和作者群, 约稿工作顺利, 稿源仍然充足。

设置固定 (特色) 栏目特别要结合栏目责任编辑自身的专业和优势稿源基础, 要提供必要的条件, 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鼓励他们勤于思考, 精心策划专题, 利用人脉关系约到好稿, 提高名家来稿率和优稿率。坚持不懈地办好固定 (特色) 栏目, 有助于减少编务工作量, 有助于提高文章转载率和获奖率, 为编辑、学报、学校争得荣誉, 进而有助于提高编辑个人的工作成就感, 有助于提高学报在学校中的地位, 有助于获得学校更大的支持力度。固定 (特色) 栏目的责任编辑要善于以机制和感情来提高优秀作者的二次或多次来稿率。好稿多了, 栏目责任编辑的工作就轻松多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就有了拒绝不合选题的人情稿、关系稿的底气。

对于学报设置固定 (特色) 栏目, 专业学术期刊《生物工程学报》的做法可资借鉴。《生物工程学报》近几年学术质量稳步上升 (影响因子由2007年的0.799升至2011年的1.145) , 为了感谢帮助该刊组织专刊和专栏的特邀编辑, 从2011年开始, 每年评选出两三名“优秀特邀编辑奖”, 获奖者获得编委会颁发的证书, 同时再向该刊投稿时还可享受一定的优惠:凡在投稿中有优秀特邀编辑署名的文章, 在下一年度免收投稿的审理费, 在下一年度录用的优秀论文可优先发表。[1]

二、统一来稿格式降低工作量

由于各个作者的写作风格不尽相同, 各个学报编辑部接到的稿件格式常常是千差万别的, 编辑要花很多精力在统一稿件的格式规范上。多年前, 笔者根据《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工作需要, 制作了适合《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的“学报论文格式” (WORD文档, 含示例) [2]开头部分是致作者短信:“感谢您赐稿本刊。为提高工作效率, 请您务必逐项参照修改、补充及校对文字, 否则影响大作刊登。”接着是“投稿声明”, 主要是提醒作者:要保证论文的合法性, 即无抄袭、侵权、数据伪造等不良行为, 不涉及国家机密;无一稿多投。“学报论文格式”主体是一篇节略的审订稿 (WORD文档) , 对题目、作者及单位署名、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基金项目、手机号码、电子信箱、摘要、关键词、正文中一二级小标题加黑、引文字体、注释、参考文献等各项一一进行示范, 并以批注形式一一加以延伸说明, 如标题的批注是“正标题不多于19字, 可有副标题”, 摘要的批注是“两三百字, 以第三人称概述文章内容, 不得出现‘本文’、‘作者’等语”。这样, 每一项内容的位置、要求都一目了然。最后还有一个说明, 要求稿件的纸型、页边距、行距、字体、字号;强调注释或参考文献视需而作, 不可采用电脑自动插入的形式;对电子文稿的命名作了统一规则;正式投稿邮件主题词为“改定稿”。

笔者还要求作者填写一个“作者名录” (EXCEL文档, 含示例) [3], 项目有:编号、姓名、手机号码、固定电话、电话区号、电子信箱、邮编、地址、职称、题目、英文题目、英文姓名。有些项目附以标红提示, 如地址“务必详细, 否则您可能收不到样刊”, 题目“含副标题, 务必与正文稿标题一致”。

在约稿时, 笔者会将“学报论文格式”和“作者名录”两个文档发给作者, 以便他们直接按格式规范撰写论文;对于自然来稿, 笔者将在初审通过后将这两个文档发给作者。实践证明, 绝大多数作者的文稿都能符合要求, 送专家审阅之前, 也只需极短时间便可删去全部有关作者的信息, 这样, 责任编辑就省去了很多编辑工作量。至于利用“作者名录”对很多编务工作进行优化, 下文将有论述。

三、提高责任编辑审稿水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编辑工作流程规定:具有副编审以上职称的责任编辑对属于自己学有专攻学科专业的来稿可不经专家审阅直接进行编辑加工并写出明确的审阅处理意见。[4]经询, 因为该刊对稿件质量要求非常高, 即使责任编辑符合条件, 但担心个人喜好对稿件不公, 也很少行使这职权, 只有极有威望的作者写出的高质量的论文, 主编也觉得非常不错的, 才可能不经专家审阅。

这一规定本质上是要求责任编辑要有相当高的审稿水平, 减少了专家审稿环节, 因而有利于提高学报工作效率, 也有利于降低办刊成本。这种规定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前瞻性。随着“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开发应用及不断升级[5], 随着学报责任编辑队伍的职业化、成熟化、高学历化和高职称化, 经他们审定后的某些稿件, 专家复审、主编终审不再提出否定性修改意见完全可能成为常态, 基本可以杜绝返审或退稿情况的发生。如笔者具有中文教育本科专业学历, 曾多年兼职编辑出版学术教辅报纸《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数学版, 担任两个学报“基础教育研究”专栏的责任编辑, 责编文章约350篇, 其中10篇文章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中学外语教与学》、《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小学各科教与学》全文转载。笔者的审稿理念是“送审必发表”, 在送专家审稿之前, 笔者和作者总是密切联系沟通, 一起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 直到双方满意为止。笔者查阅以往的专家审稿单, 基本上都是肯定性意见, 只有极少数是否定性意见 (应对低劣人情稿) 。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要求“期刊出版实行编辑责任制度, 保障期刊刊载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责任编辑是指在出版单位为保证出版物的质量符合出版要求, 专门负责对拟出版的作品内容进行全面审核和加工整理并在出版物上署名的编辑人员”, 可见责任编辑在出版活动中应占主导作用并负有重大责任。就目前情况而言, 很多社科学报并没有给予责任编辑“审核内容”的职责, 在稿件的取舍上往往以审稿专家的意见为准。笔者认为, 未来合格称职的学报责任编辑应做好承担“审核内容”职责的准备, 该出手时就出手, 出不了手时请审稿专家帮忙。

合格称职的学报责任编辑要在思想上真正认同学报是公益性学术期刊这一根本属性, 要有替人作嫁、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视学报为自身成长的平台、为人民服务的平台、广交朋友的平台。面对种种社会不良思潮的纷扰, 学报责任编辑更要沉下心来, 端正心术, 抬头做人, 低头做事, 正确对待用稿权, 尽心尽力做好学报工作。同时, 要积极参与学习和研究, 学习有关期刊出版的法律法规、有关期刊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学报编辑规范、优秀学报编辑的办刊经验等等, 思考研究工作中带有普通性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 最好不要放弃自身的专业学习, 要了解专业的发展, 具备与学友坐而论道的资本。学报责任编辑要诚信地积极地撰写科研论文, 不仅有助于自身成长, 还有助于感受作者的心理, 有助于提高审稿水平, 有助于提高特殊稿件的处理能力, 进而提高工作效能。学报责任编辑要把主要心思放在提高审稿水平上, 放在专业技术职称等级晋升上, 以此来赢得更好的工作回报。

四、选择合适的审稿专家

有的学报, 特别是办刊历史较短的学报, 对审稿专家的选择顺序作出了这样的规定:首选副主编、次之编委、再次之校内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最后校外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 在编委会之外选定审稿专家还需要事先征得领导同意。这些学报编委会成员也往往是这个学校的院系以上领导, 相当部分在近期内没有什么科研成果。受这些因素影响, 审稿质量和效率很难得到保证, 进而降低了学报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笔者认为, 学报审稿专家主要职能是对稿件学术水平的确认, 防止责任编辑的误断, 故学报审稿专家宜由责任编辑自主选定, 相应地, 作为监督机制, 终审或审读员如果对稿件的质量持充分理由的否定态度, 则可追究责任编辑的初审责任及误选审稿专家的责任。

在选定审稿专家方面, 一些学术期刊的做法值得称道和学习借鉴。如《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中国针灸》、《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为了进一步充实审稿专家队伍, 提高办刊质量, 常年面向社会聘请专家、学者担任审稿专家。《实用医学杂志》还将优秀作者提升为审稿专家。又如《古地理学报》、《园艺学报》、《微生物学报》, 每年对审稿专家的年度审稿情况进行统计, 并在刊物上刊登致谢信, 显得更为重视审稿工作, 更为尊重审稿员的辛勤劳动。更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工程学报》, 为了感谢优秀审稿专家所做的工作, 从2011年开始, 每年根据审稿专家在过去一年中的审稿数量、质量进行综合评估, 排名居前20位的专家将被评为“生物工程学报优秀审稿专家”, 获奖专家享受优秀特邀编辑同等的优待。[5]

五、排版流程必要时可前置

按常规, 一篇稿件需要主编 (或执行主编或执行副主编) 终审后才能刊发, 所以很多学报编辑部是待他们签字同意后才安排执行编辑进行当期稿件统编。但由于主编 (或执行主编或执行副主编) 是对当期拟用稿件进行全面审理, 加之他们有其他工作, 所以终审占用的时间往往比较长。如果较长的终审时段不影响学报出版周期, 那么, 在这期间, 学报编辑部可以安排其他工作, 特别要多鼓励编辑人员或自学、或进修、或撰写论文。如果预计终审会影响到出版时效, 那么, 在做好初审、复审工作的基础上, 借鉴统筹方法, 执行编辑可以先统编好当期稿件 (每个栏目的稿件适当多准备两三篇) , 送终审的同时安排当期稿件的排版工作, 甚至可以进行校对工作。一般情况下, 终审不会有问题, 万一少数稿件有问题, 也不会影响到当期正常出版。

六、改进学报审读工作

2008年前后, 很多主办学报的高校根据《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及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要求和精神, 制定了学报审读工作实施办法, 并成立了审读小组, 由审读员完成学报审读工作。[6]经过笔者不完全调查, 大多数学报采取了印前清样审读或印前清样审读和印后审读相结合的审读工作方式, 主要原因是这样的审读有利于减少差错, [7]但有时候由于其他工作冲突, 审读员未能如期完成审读工作, 这样就影响到学报出版时效。大部分编辑经常或偶尔遇到遇到审读员误审的情况, 其中少数编辑偶尔与审读员发生争执。有的审读已经沦为文字差错检查, 或者说是终校, 这样的审读, 就是“鸡蛋里找骨头”, 常常让学报编辑部反感。久而久之, 不够科学合理的审读工作就会降低学报编辑的工作热情和学报工作效率。

高校必须改进学报审读工作, 让它回到“指导”的定位上来, 根据学报审读工作全面性、科学性、指导性的特点, 选聘一定数量、符合条件的学报审读员, 并给予充足的审读经费, 进而增强学报审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断提高审读质量和水平。[8]至于具体方法, 可参阅笔者《高校学报审读工作的实践与反思》[9]一文, 兹不赘述。

七、不断优化编务工作

编务工作是学报编辑出版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常见的编务工作有:制作中英文目次、费用表, 邮寄样刊、用稿通知、稿费、明信片等。有的学报编辑部有专职编务人员, 有的学报编辑部则安排编辑兼做编务工作。从事过这些事务的人都知道, 这是很令人纠结的事, 因为这些事务有个共同特点:重复性或机械性。笔者经过实践, 找到了一些编务工作的优化技巧。如前文提到“作者名录”, 它就有很多用途。在当期学报定版后, 编务人员可以作制作一个当期的作者名录, 进而制作出中文目次、英文目次、样刊邮寄目录、稿费审批表。学报编辑部还可制作一个所有作者的名录, 用于稿件统计分析。

在掌握EXCEL常规应用的前提下, 还可应用电脑自带的批量处理技术, 利用Word“工具”栏里的“邮件合并”功能, 就能轻松高效地处理一些看似繁琐的事务。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批量处理技术真正值得花点精力去学。只要我们掌握它, 我们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用它轻松完成打印信封、用稿通知、明信片等原先费时又费力的编务工作。至于具体方法, 笔者已另撰一文《应用批量处理技术优化编务工作———以稿费发放事务高效处理为例》, 亦不赘述。

综上所述, 学报工作整体效率的提高离不开各个环节学报工作具体参与者工作效率的提高, 需要他们之间团结协作。要建立并执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机制, 鼓励学报工作者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学报工作各个环节高效优化。要建立正常的学习交流机制, 有针对性地召开各项工作会议, 把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或难题提出来, 促进大家思考, 把好的工作经验、技巧说出来, 供大家分享提高。每个学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若能不断得到提高, 那么, 整个学报界必将呈现出一个令人满意的面貌。

摘要:普通社科学报可以通过设置固定 (特色) 栏目、统一来稿格式、提高责任编辑审稿水平、选择合适的审稿专家、排版流程必要时前置、改进学报审读工作、不断优化编务工作等途径来提高学报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进而提高学报工作整体效率。

关键词:学报,工作效率,责任编辑,审稿专家,审读员,编务

参考文献

[1]2011年度《生物工程学报》“优秀审稿专家”、“优秀特邀编辑”获奖名单[J].生物工程学报, 2012 (2) :177.

[2]《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厦门电大学报论文格式示例[EB/OL] (.2010-01-27) [2012-04-26].http://www.xmcu.cn/ddxb/Display.aspx?id=2202.

[3]《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作者名录示例[EB/OL] (.2010-01-27) [2012-04-26].http://www.xmcu.cn/ddxb/Display.aspx?id=2201.

[4]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编辑工作流程[EB/OL] (.2011-01-18) [2012-04-26].http://xuebao.fjnu.edu.cn/page/Default.asp?ID=99.

[5]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EB/OL] (.2008-12-26) [2012-04-26].http://check.cnki.net/smlc2/Login.aspx.

青年社科工作者的文化担当 第4篇

关键词:社科工作者;青年;文化担当;文化强国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8-0082-0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四个方面,在总结我国文化建设新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树立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作为青年人,党和国家寄予厚望,十八大报告特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笔者认为,青年社科工作者,在满怀憧憬、心潮澎湃的同时,更应该拿出应有的文化担当,努力将十八大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做出积极贡献。

一、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蕴着琳琅满目的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瑰宝是我们共筑的精神家园、共有的精神财富、共同的文明骄傲,我们没有理由不将之薪火相传、世代承接。然而,在多元文化冲突愈演愈烈、各种社会思潮泥沙俱下、社会结构加速转型的今天,不少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质被忘掉或者“悬搁”了。例如“孝道”。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经》有言:“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扇枕温衾”等二十四孝的经典故事流传了几千年,而如今,一道“亲情计算题”算出的是行孝的心酸与无奈。作为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践行,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学习和修养,在现实生活中担当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青年社科工作者要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创造新的优秀文化,把我国优秀传统文明发扬光大。

二、做当代文化软实力的创造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以来,“文化软实力”一直是文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实约瑟夫·奈的“软实力”主要是指“文化软实力”,即军事、经济实力之外的“第三权力资源”,是“源于文化和价值观念并在大多情况下被忽略的吸引力”。“文化软实力”当然并不“软”,在某种程度上比“硬实力”影响力更大。恩格斯有言:“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顶峰,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作为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在社科理论研究上深入钻研、敢于创新,在政策建议上丰富眼光、积累经验。要努力收集新资料,探索新方法,转换新视角,提出新见解;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用,言之有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理论联系实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课题做在生活中。就文化建设来说,我们要特别在文化基础理论、规模文化产业、新型文化业态、公共文化工程、现代文化传播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积极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和当代文化软实力的创新作出理论贡献。

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最鲜明、最直接地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作为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体现在行动中。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我们要认真学习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之于心,践之于行,维护良好社会风气;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践行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我们要深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下沉基层,直面群众,为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和社会科学普及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做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引领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间世相,千姿百态,不少人随波逐流,自甘堕落。青年代表着未来,代表着希望,朝气蓬勃,活力无限,若沦为腐朽文化的附庸,在糖衣炮弹前沉沦,就对不起“青年”二字。我们要带头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要弘扬真善美、摈弃假丑恶,要唱响时代主题,引领时代新风。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善于批判。文化名人冯骥才说:知识分子更应该谈的是文化先觉……当社会迷惘的时候,知识分子应当先清醒;当社会过于功利的时候,知识分子应给生活一些梦想。我们要做时代的弄潮儿,积极倡导和引领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带头展现中华民族青春激昂的良好精神风貌。

五、做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服务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社科界是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要做好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的研究工作。作为青年干部,除了有社科工作者的文化担当,还需要有扎实的研究能力和得当的研究方法,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要多向前辈学习请教,多跟同辈探讨交流,努力使自己成为“新型智库”的优秀成员;要团结青年才俊,善于组织协调,共同为改革攻坚提供智力支持;要发挥带头作用,为党委政府、社科工作者和基层单位切实搞好服务,增强服务效能,团结和带动社科界为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基层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躬逢盛世,党和国家如此重视青年,我们无不感到莫大的欣慰和鼓舞。青年朋友要从时代的“宠儿”成长为时代的“骄子”,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广大青年社科工作者,一定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一种责无旁贷的文化担当精神,切切实实地在工作岗位上履行文化使命、发挥文化作用,以实际行动干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参考文献:

[1]亲情计算题: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除掉应酬朋友、睡觉,你有多少时间真正和爸妈在一起?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就算爸妈能活到85岁,这辈子你还能和爸妈相处多久?

[2]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2013年8月20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

[3][美]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门洪华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P6.

[4]沈壮海.把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N].人民日报,2013年1月5日

社科联年度工作总结 第5篇

关于2015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院系、各部门

2015年度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申报工作已经开始,请各院系、各部门按照《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2015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2015年度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申报工作。

以院系为单位集中送报。送报材料包括:《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附查新原件。查新机构: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1份(双面打印)及电子版。

申报截止时间: 2015年3月2日下午17:00。联系人:赵星 孙宏新,联系电话:6863546

科研处

2015年1月21日

附件:1《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2015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附件2:《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2015年度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附件1: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2015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皖教秘科〔2015〕2号

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发挥我省高校在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和<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通知》精神,2015年,省教育厅继续实行并完善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制度。现就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

1.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 2.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高校自然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由高校自行遴选立项,主要支持年轻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经费从各校高等教育提升计划专项经费或高校自主科研业务费中列支。

二、申报的条件和范围

1.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此类项目旨在培育提升高校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关键难题的能力及水平。通过协同创新,实现高校人才、学科和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整体提高;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校创新成果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申报重大项目应有较高水平的前期研究基础和学科支撑,或拥有相应领域的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鼓励高校、企业和产业联盟间围绕我省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创新和技术问题开展协同攻关;重大项目的立项向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创新团队倾斜。2.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此类项目旨在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限高等学校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在岗教学科研人员申报。重点项目的立项向高校副高级及以下职称的中青年教师和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教师倾斜。

三、申报限额

1.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均在限额内进行申报,其中重大项目申报数不得超过本单位申报限额的30%。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申报限额为每校45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申报限额为每校35项;其他本科院校申报限额为每校30项;以上有直属附属医院的高校另增加10项。独立学院申报限额为每校15项。国家示范性高职、骨干高职院校申报限额为每校15项;其他高职(高专)院校申报限额为每校10项;以上有直属附属医院的高校另增加5项。

2.为保证研究人员集中精力高质量地开展研究工作,对申请者个人实行限项申请。申请者主持申请省教育厅项目不得超过1项,参与项目数量不得超过2项(经形式审查超过2项者取消申报资格)。目前正在承担省教育厅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含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等项目),以及省属高校承担国家级项目的主持人,本次不得主持申报新的上述项目。

四、其他事项

1.重大项目每项资助不超过20万元,重点项目每项资助不超过6万元。财务关系隶属于省教育厅的本科高校项目经费已纳入2015年度部门预算,其他高校项目经费由各校参照省教育厅所属本科高校同类项目自行统筹解决。

2.本次继续采用网络申报和评审系统。科研项目申报和评审网站网址为:http://202.38.95.119/Srmis。个人申请以及学校申报的程序和要求,请登录网站首页按项目申报说明办理。各高校用户名和密码,以及教师个人已经注册许可的用户名和密码继续有效。经学校审核同意后申报的所有项目名称、项目主持人等主要信息要在本校校园网上公示一周。

3.高校要认真组织并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做好项目申报工作。要充分发挥同行专家和学术委员会的监督把关作用,按照公开、公正、竞争和择优立项的原则,对申请者资格、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和学术问题进行严格审核,并在项目申报书中如实反映学校的审核意见。

4.高校要及时更新专家库,添加新增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相关信息,删除已调离本校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正常参加项目评审工作的专家信息。

5.高校要将项目申请书(每个申报项目查新报告的原件作为申请书附件同时提供)原件及学校项目申报汇总表各一式一份,于2015年3月16日-18日报送省政务服务中心省教育厅35号窗口(合肥市

包河区马鞍山路509号),逾期不再受理。申请书电子版上报系统时间为2015年3月11日-13日,逾期系统自动关闭。联系人:蒋正飞;联系电话:0551-62831845。

各高校要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积极引导和培育项目申报工作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申报者的科研积累和兴趣等密切结合,要整合优势资源,培育创新团队,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努力提高项目申报的质量和水平。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

2015年1月16日

附件2: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2015年度高校人文社科研

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皖教秘科〔2015〕5号

各高等学校:

为做好2015年度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

2015年度,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

1.重大项目。重大项目旨在研究解决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参考选题方向附后)。申报重大项目应有较高水平的前期研究基础和学科支撑,要有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

参与。重大项目立项向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倾斜。

2.重点项目。重点项目旨在提升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科研能力,培育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选题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结合个人兴趣爱好自行确定。重点项目限高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在岗教学科研人员申报。重点项目的立项向高校副高级及以下职称的中青年教师和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教师倾斜。

3.后期资助项目。后期资助项目旨在突出成果导向,鼓励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潜心从事科学研究。2015年度在省属本科高校进行试点申报评审。申报后期资助项目的成果必须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达到本研究领域领先水平。

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由高校自行遴选立项,主要支持年轻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经费从各校高等教育提升计划专项经费或高校自主科研业务费中列支。

二、申报限额

1.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含立项建设单位)的省属本科院校申报限额为每校40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含立项建设单位)申报限额为每校35项;其他本科院校申报限额为每校30项;独立学院、高职高专每校不超过8项。各校重大项目申报比例不得超过50%。后期资助项目申报时不分重点和重大项目,由评审专家评审确定。

2.作为主持人申请省教育厅项目不得超过1项,作为参与人参与申请省教育厅项目不得超过2项(经形式审查超过2项者取消申报资格)。

三、资助额度

重大项目每项资助不超过5万元,重点项目每项资助不超过2万元。财务关系隶属省教育厅的本科高校项目经费已纳入2015年度部门预算。其他高校项目经费由各校参照省教育厅所属本科高校同类项目自行统筹解决。

四、申报条件

1.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一个项目,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2.后期资助项目申报条件:

(1)对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基础性研究;(2)具有原创性的理论研究;

(3)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文献研究、译著和工具书;

(4)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以非纸质方式呈现的研究成果;(5)成果必须已经完成研究任务的80%以上。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各类项目,省教育厅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含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不含教学研究项目)的负责人;

(2)自2012年以来,因学术不端行为受到查处的;(3)省部级及以上项目(含省教育厅项目)成果以及论文(集)、教材、研究报告、软件等不得申报后期资助项目。

五、其他事项

1.各高校要做好项目申报的组织工作,按照公开、公正、竞争和择优的原则,组织专家对申请者资格、选题、研究内容等进

行审核,并在项目申报书中如实反映学校审核推荐意见。经学校评审向省教育厅推荐的所有项目均需在校园网上公示一周(含项目名称、主持人、主持人职称等主要信息)。申报省教育厅各类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应注意查重,避免重复研究。

2.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一律通过“安徽省教育厅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网址为:http://202.38.95.119/Srmis)申报。个人申请以及学校申报的程序和要求,请登录网站首页按项目申报流程办理。申请人填写并向学校提交《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及电子版,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统一上传。上传时间2015年3月11日至13日。

3.请各校在2015年3月16日—18日,将申报材料集中报送省政务服务中心省教育厅35号窗口(合肥市马鞍山路509号),逾期不再受理。申报材料包括:《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1份(双面打印)、《2015年度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申报一览表》和以及学校申报项目的报告。联系人:杨进连,电话:0551-62831845,62831831。

4.高校要及时更新专家库,添加新增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相关信息,删除已调离本校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正常参加项目评审工作的专家信息。

附件: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选题参考方向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

2015年1月16日

附件

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选题参考方向

1.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与凝聚改革共识 3.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建设美好安徽与小康社会建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 5.安徽省“三个强省”建设的推进路径与策略 6.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安徽发展 7.新常态下安徽省发展战略

8.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改造升级 9.安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与区域合作 10.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 11.皖西大别山区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 12.安徽省市县主导产业差异化和互补化发展 13.长三角地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14.金融集聚与安徽产业升级 15.文化产业发展 16.生态文明建设 17.粮食生产与安全 18.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19.安徽省农业现代化

20.安徽省土地集约节约化利用 21.安徽省企业做大做强的对策与措施 22.安徽国有企业改革及混合所有制发展 23.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 24.安徽服务业布局与发展

25.安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6.安徽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7.安徽生态旅游发展

28.安徽省整体形象设计、优化与提升 29.安徽解决“三农”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30.安徽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31.国家财税体制改革后安徽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与对策 32.宪法的实施与监督以及司法权独立行使 33.弘扬法治观念,建设法治社会 34.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35.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 36.安徽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37.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8.安徽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 39.安徽省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40.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与管理 41.安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42.电子商务发展与城市配送体系 43.区域物流一体化与物流园区合作 44.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共享机制 45.公共危机与社会应对策略

46.安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徽州文化、皖北文化、桐城文化、皖江文化等)

47.大湖名城文化研究 48.大别山道路研究 49.智库建设

50.统筹发展安徽各级各类教育 51.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发展 52.大学文化建设

53.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5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55.毕业生就业 56.教育信息化 57.科研评价体系 58.长三角教育一体化

主办单位:科研处

社科联年度工作总结 第6篇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界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 用,进一步调动社会科学工作者紧密联系咸宁实际进行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繁荣发展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更好地为早日建成鄂南经济强市服务,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年度社科重点课题研究是市人民政府主导的研究项目。其研究成果是本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委市政府领导智慧的重要体现。年度社科重点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 “ 二为 ” 方向和 “ 双百 ” 方针,围绕我市中心工作,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第三条 年度社科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立足咸宁实际,突出 “ 两型社会 ” 建设,涉及咸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实践问题。

第四条 年度社科重点研究课题的拟定,以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重要文件、领导讲话和市党代会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为主要依据,兼顾社会科学工作者认为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问题。

第五条 年度社科重点研究课题,由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初拟选题,同时向社会各界征集选题,经过筛选确定项目,报市委市政府审定。

第六条 成立年度社科重点课题研究专家组。专家组由有关领导和从事社会科学工作的专家、学者组成。其中: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以及与课题研究直接相关的部门、单位的成员,不少于三分之二。具体选任办法由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确定。

第七条 市内外社会科学工作者均有申报资格。先由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课题申报,再由年度社科重点课题研究专家组评估,确定具备研究实力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承担课题研究任务。

第八条 课题立项后,由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支付该项课题研究 经费的 30% 作为启动资金。课题研究完成后,由年度社科重点课题研究专家组评审,认定合格者,再支付该项课题研究经费的 70%。在专家组评审之前,课题研究成果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

第九条 年度社科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被省以上报刊(含内参)发表的,或被市以上决策机关

采用的,或得到市级以上领导批示的,或产生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由市人民政府通报表彰。符合咸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申报条件的,直接进入复评。

第十条 年度社科重点课题研究一般在本年度内完成。个别课题的结项时间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 2 年。

第十一条 课题研究承担者必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收回已经支付的课题研究经费,3 年内不得申报课题,并由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向其所在单位通报。

第十二条

年度社科重点课题研究专家组成员利用职务之便徇私舞弊的,由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取消其评估、评审资格,并按规定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三条 设立市级社科重点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专项经费由基数和项目经费两部分组成。其中基数部分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作为每年的基本课题研究经费;项目经费与每年承担的市委市政府重点课题量挂钩,由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进行专项申报,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财政局审核拨付。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省社科咸宁分院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

上一篇:读《神奇的警犬》有感下一篇:中介服务业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