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专业导论结课报告

2024-07-02

信息工程专业导论结课报告(精选8篇)

信息工程专业导论结课报告 第1篇

信息工程(航天信息应用)专业导论

结课报告

151230120 王黎阳

作为南航航天学院,航天信息应用系的学生,我们有必要在初入大学的大一就对我们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整体的、初步的认识。“信息工程(航天信息应用)专业导论”这门课程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个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系统和未来发展前景充分了解的机会。短短的8个课时所讲内容不多,却已经系统地、分门别类地把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普及给了我们,对我们往后的专业知识学习起铺垫作用,同时对我们形成自己的专业观有很大的帮助。

对航天信息专业知识系统的理解

信息工程(航天信息应用)是一个航天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专业,目的是通过发展信息、航天事业,实现航天工程信息化,从而推动航天工程成果的应用以及人类开拓宇宙的梦想的实现。作为新型专业,它的发展潜力之大令人咋舌,同时也让即将投身该专业的我们兴奋不已。通过专业导论课程8个学时的学习,我对航天信息专业知识系统有了初步的理解。我从本专业涵盖的三个研究方向入手,粗略地介绍一下我们专业。信息工程(航天信息应用)专业三个大的研究方向分别是:卫星网络与移动通信(简称卫星通信)、卫星定位与航天器遥测遥控(简称航天测控)和卫星遥感与资源探测(简称卫星遥感)。我就从这三个大方向简单分析下我们的专业知识系统。

首先,移动卫星通信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系统、卫星、地面三个方面。当前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呈现移动终端小型化、通信业务宽带化的特点。对于早期的卫星通信系统,移动终端显得很大很臃肿(大哥大)而且通话质量不够清晰稳定,功能也仅仅限于通话。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已经可以做得小型化,通话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功能也日趋丰富。在这个过程中,移动终端的发展离不开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如果卫星移动通信只停留在过去,又如何能够支持多人同时宽带通话以及其它各种网络服务呢?由此可见,发展卫星移动通信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前途、有市场的事。移动卫星通信与固定通信相比,有着有限的卫星功率与移动用户低天线增益直接的矛盾,播信道存在着多径效应和多普勒频移,卫星功率难以满足众多的用户,以及移动用户机动性较强,需要较好的漫游管理要求等等之类的问题。综合以上的众多问题,移动通信有三大关键技术进行解决。1.系统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空间段、用户段和地面段。从卫星的构成到地面段的分布式管理或是集中管理以及用户多种终端类型的兼容都要详加考虑在内。2.卫星技术:移动通信卫星技术的关键技术主要在星载大型可展开天线技术、多波束形成技术、星上处理交换技术等方面。3.地面技术:即为大家日常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移动终端技术,目前手持终端机已是发展得很不错的一项技术,主要涉及天线和射频模块小型化技术。其次,卫星定位与航天器遥测遥控方向。现在大家对于卫星定位早已不陌生了,Google、百度地图、车载GPS定位仪的应用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作为信息工程(航天信息应用)专业的本科学生,我们在享受它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是否思考过它的发展,以及以后可以走的道路呢?卫星定位的定义是利用卫星测定点位的工作,获得和呈现具体数据。其工作主体应是卫星,但我们的重点并不在于研究卫星的具体定位方式,而是在数据的分析和表达。通过卫星来进行精准定位,然后对航天器进行监测与导航。这个过程要求十分严格,比如说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其中,在相距较远时的卫星遥测与控制就需要利用到航天器遥测遥控技术,将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之间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然后传给两个飞行器,让它们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顺利进入对接轨道。这些任务完成的背后如果少了航天器的遥测与遥控,我们甚至不知道发射上去的火箭是否能将目标飞行器送至预定轨道,更别提在浩渺的宇宙中进行精准对接了。现在的航天测控网规模适当,布局合理,以较少的投入获得了较大的效益。对轨道的测算精度高,而且具备了天地话音、电视图像和高速数据的传输等能力。航天测控网目前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国土跨度和其它资源,通过优化测控站、船的布局,确保航天器在上升段、变轨段、返回制动段和分离段等关键飞行段落的测控支持。另外,目标的检测、跟踪与识别也是该方向上一个成熟的项目。它利用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多元信息融合,完成在复杂背景下对地运动目标的检测、跟踪与识别。其中难点在于目标的转动,即目标机动时背景剧烈旋转条件下的技术运用效果。目前我们的系副主任,闫钧华老师在教授这个项目。

最后,对于卫星遥感与资源探测这个方向我了解的比较多。卫星遥感成像应该有很多种,可见光的比较常见,但有时候发生自然灾害时用特定波长的电磁波可以达到更好的识别效果。例如对于全球地图自然是采用可见光进行拍摄,其精度已经可以达到非常高的程度。这对于人们研究各地的大概情况有很大帮助。当自然灾害发生时,采用特定波长拍摄,可以直接、清晰、明了地从遥感地图上分辨出灾害所影响的范围,从而方便人们了解情况,更好更快地展开救援工作。而卫星遥感的另一个独特的能力就是探测资源,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俄罗斯此前就利用卫星遥感估产成功,结果与实际只差了1%。我国与巴西合作研制了一颗资源一号卫星,卫星上有3台遥感器,可以接受覆盖圈外感兴趣地区的数据,并把这些数据记录在高密度磁带记录仪上。星载的CCD相机具有较广的视野,能够捕捉更大的范围。通过对传回的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一个地区所包含的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等等数据,这相比较于人工探索而言省时省力,还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在资源卫星方面我觉得还是会很热门的,因为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进步,总想着要探索外面的世界,当人们发现新的星球时,最感兴趣的并不是这个星球上是否有外星人,而是这个星球的组成,即所蕴含的资源。所以,可见资源卫星不仅是在地球周围能一显身手,在宇宙中的别处或许更能发出自己的光彩。

对信息专业技术发展的展望

从未来的信息专业职业生涯角度出发,信息工程(航天信息应用)专业本科毕业生可选择继续在电子、通信领域攻读研究生,也可选择在航天、航空、民航及其它部门从事各种电子部件、电子设备、电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的设计、试验、制造、研究、开发、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或到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从信息专业本身出发,未来仍有巨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根据信息产业部的分析,航天信息工程业这一朝阳产业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众所周知,航天事业是现在和将来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数据通信、多媒体、物联网和手机视频通话等众多新兴通信业务正在迅速扩展,这些领域中都需要大量的航天信息技术人才作为行业支持。根据近几年人事部发布的热门专业需求情况来看,航天信息业的专业人才需求逐年递增,将来必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行业前途一片光明。

从国内看,自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来,航天信息行业以突飞猛进的速度迅速崛起,行业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必然形成人才短缺的局面,产业的大发展、技术的大进步必将带来人才的大需求。学校需要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输出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已成为大势所趋。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缺口较大,航天信息应用专业毕业生更是紧俏。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航天信息产业将面临转型和升级,将扶持相关研究所和优势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更快和更大发展。中国人的梦想,自己的空间站,需要整个行业,乃至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我们将大有可为。

再放眼世界,20世纪90年代以来,航天信息技术不断创新,航天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

对航天信息专业知识系统的学习心得

正处于大一学习阶段的我们,还未接触到更深的专业课,还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C++程序设计”等基础课程中夯实自己的理工科基础。只有在“航天信息应用专业导论”中,通过各位老师的专业科普了解一些航天信息专业知识系统,因此也谈不上什么学习心得。在课上,专心听讲,提前适应各老师的讲课风格;同时在课下,我们通过“航天读书交流会”等集体活动以及个人在图书馆和网络上了解和完善本专业知识系统。不仅这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陆续接触我们的专业课——通信电子线路、微波技术与天线、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超高频设备和天线、GPS空天导航基础、卫星通信系统工程、卫星遥测遥控技术、卫星遥感技术与应用等。学深学透,厚积薄发,是我们形成自己的航天信息专业知识系统的关键。

对于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学到的专业知识系统才是自己找到理想工作的诀窍。因此,要想找到好工作,就要为自己找好发展方向,学好专业课,练好硬功夫,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自己充满自信,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时刻关注专业动态,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通过对本学期的“信息工程(航天信息应用)专业导论”的学习,我从中收获颇丰,了解了自己所学专业,明晓自己未来的出路。对自己专业的现状更加明晰,了解了它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让我能够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谢谢老师!感谢你们为我们的未来所铺就的道路,我们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定会在自己的学业生涯、职业道路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片绚丽风景。

信息工程专业导论结课报告 第2篇

未进大学前,我对大学是憧憬的;进入大学后,我对大学是迷茫的。路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真正的一步步走过才知道,道听途说永远比不了亲身经历;那么路应该怎么样走呢?这就是我所需要规划的。有人说:“计划的人生太过死板,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我认为,规划后的人生走起来更踏实也有方向性,不会迷茫,沿着规划一步步地走去终将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当然,在这个过重中我们也要学会变通,正所谓一切随地点时间条件而转移嘛。那么如何规划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呢?我认为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即为何而学?也就是学他是干嘛的?这是个关于态度方面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也就能端正我们的学习态度以及让我们的学习动力十足。虽然我也是不太情愿的被调剂到通信工程这个专业,但既来之则安之,一切都是缘分嘛。我认为通信对人类社会科技信息的发展至关重要,打个比方吧,你带着计算机穿越到古代,纵使你有计算机,没有了通信技术,计算机也是废物一个失去了他的价值;所以作为一个通信专业的学生我还是比较骄傲的,因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通信,时代科技的发展更离不开通信,所以我为促进人类的科技发展、改善人们的交流方式而学,这说的很大,但很能鼓人奋进,有谁不想成为伟人、成为能影响一代甚至几代的人呢?人生因理想而前途明朗,理想因奋斗而更加光彩夺目。那么下面就是要说说该怎么学了?首先,我们学习专业最直接的是要考虑到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所以我们应该结合企业的要求有计划的学习。“很多企业遴选新员工的标准是”专业基础扎实、思路开阔、英语良好、有点创意”。招聘考试试题涉及到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移动通信、高频电子线路、C语言方面。”所以结合以上的企业要求,首先,我们的学习方向就会更加明朗。我们应该在进入专业课的学习之前,打好高数、大学物理、计算机的基础,为以后能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在打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最好是精通通信技术的一个方面的知识,既然我们不能全通那就专攻一面吧,正所谓术业有专攻;还有就是在结合本专业的知识上多动手制作一些东西,多实践整理思路,为以后的工程实践积累经验;通信工程专业本身和英语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紧密,但大部分待遇比较好的通信企业却都是外企,即使象华为这样的内资企业,在招聘时都会要求英语六级,在面临的选择余地特别大的情况下,企业理所当然会抬高进入门槛,所以学好英语也至关重要;21世纪需要创新,正如钱老临终所问“中国为什么出不来创新人才”关于这个问题就不做深入探究了,我所要表达的是当今,中国的科技发展所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缺乏创新人才;我们应该多一些幻想,再结合本专业的基本原理验证其可行性,进而建立初步模型,科学史上,很多科技的发明无不来自奇思妙想。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对有关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移动通信、高频电子线路、C语言方面基础知识的学习,因为毕竟以后参加企业的招聘考试的试题需要考这方面的知识。

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我们还要拿到英语四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本科学历证及学位证,我认为光拿到这些证书还是不够的,为了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毕业后能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应该争取拿到英语六级证书、还有自修另一门外语争取取得国家考试证书、计算机三级证书以及多拿一些竞赛奖、奖学金之类的奖项,一方面为找工作做准备,另一方面英语六级也是考研的要求,当今研究生那么多,本科生更是不计其数,所以本科学历不应该是我们的学历终点,为了自身的发展考虑,考研是一个好的选择。

浅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课程 第3篇

1 教学内容的选取

作为“导论”, 它的任务不是具体地为学生讲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某些概念和知识, 而是要高瞻远瞩地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它的基本知识结构是什么?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与其他相关科学技术的关系是什么?信息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什么作用?它的未来发展前景是什么?怎样才能学好信息科学技术?这些正是信息类专业大学新生首先面临的问题, 也是他们离开中学进入大学之后最为关切的问题。

由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知识体系是一个较为庞大的体系, 各院校常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我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主要介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各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各领域的应用和辉煌成就, 让新生了解该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主要研究方向和就业领域, 为新生的专业发展提供认知和心理上的准备。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主要考虑:注意介绍应用;着重介绍基本概念、技术发展历程、当前的技术状况和今后的发展走向, 通俗易懂;注意介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的重大发明、发明的背景和发明者的相关资料。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课程概述 (介绍课程的基本情况、学习要求、学习方法等, 帮助学生学好本门课程) 、消息数字化及应用 (了解文字、语音和图像的数字化技术, 知道这些技术在通信、计算机、家用电子设备和电视系统中的应用) 、电磁波及应用 (了解电磁波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以及与相关大学课程和电子设备系统的联系) 、信息与通信工程 (了解通信技术与通信网, 建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 提高后续课程学习的针对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对计算机系统有一个整体的初步了解, 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互联网与物联网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及特点, 物联网的概念和基本构成) 、自动化与控制科学 (了解自动控制的应用领域, 学习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了解自动控制发展过程和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光电信息技术 (了解光电信息技术中的激光技术、光纤通信、自由空间光通信、激光雷达和光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以及专业培养计划介绍及讨论 (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 在了解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之间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制订专业学习规划等) 。

2 教学方法及教学实践

2010、2011、2012年作者分别为10级、11级、12级三个年级8个班讲授了专业导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进一步感到专业导论是一门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许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 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之甚少, 入学后很是迷茫。如何讲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这门课, 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是逐渐摸索和体会的。在授课中采用教师讲授、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分组学习之后在全班做PPT报告、教师课堂讲评补充、课堂讨论、播放视频短片等多种教学模式, 使学生了解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各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内涵和外延, 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通过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 学生也了解了本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专业主干课程等内容, 有利于学生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在考核方式上, 注重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 做好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情况的记录, 期末考核采取撰写学习报告的形式, 教师给出学习报告的基本要求:简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学科领域;简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同产业及社会的联系;简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简述本课程中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提出一个本课程中你目前还不懂但想弄懂的问题;谈谈学习本课程的收获和体会;简单规划4年的专业学习计划。题目自拟, 字数不少于2000字;提前准备, 最后一次课上手写提交。

这样, 初步让学生感受到大学的多种教学考核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从近三年的期末学习报告来看, 有不少题目拟得非常好。

3 教学建议

作者根据近三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的教学实践, 感到无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考核要求等诸多方面还是有许多有待完善、改进和提高的。首先在教学内容上, 应采用最新版本的相关教材, 并及时补充最新的科技成果、更新最新的数据, 如给学生介绍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每年讲授时这项科技成果都有新的进展, 都发射了新的卫星;同时可以给学生多介绍推荐一些参考书, 甚至一些好的网站、文章、视频, 也动员学生搜集共享;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 应加强教学互动, 可以带一些电子器件, 如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集成电路等实物到课堂上, 并适当带领学生到相关实验室参观, 认识示波器、电源、万用表、频谱分析仪等常用电子仪器, 以提高学生的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在考核上, 应加强平时对学生的要求, 可以让学生预习下一章内容, 写出主要内容提纲, 或提出一些问题, 完成情况课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期末考查也可以结合学习报告让学生分组做PPT来介绍一些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指导学生。

4 结论

专业导论课程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 内容要不断更新, 且内容宽泛, 要求教师具有本学科专业扎实的基础、广博的知识、开阔的眼界, 具有把握学科专业的核心、跟踪学科专业的发展的综合能力, 教师要具有较好的教学科研基础, 才有可能讲授好本课程, 虽然课时不多, 但容量大, 教师每年都要花大量时间备课。此外, 讲好本门课, 需要本课程的教学积累, 通过上一届的教学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在专业方面的需求、学生在哪些章节的学习上感到困难、学生的主要兴趣点在哪里、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本专业的学习等等, 为提高下一届的教学效果提供必要的参考。

摘要:文章依据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 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目的, 说明了目前该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 阐述了教学中采用的基本方法。并根据近三年的教学实践, 给出了几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载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钟义信.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0.

[3]李哲英.电子信息工程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4]杨杰, 张中洲.电子信息工程概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5]史东承, 梁超.信息与通信技术学科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6]张文生, 唐庆菊.浅谈机械专业导论课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坛, 2012 (33) .

[7]谢文, 滕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大家, 2012 (14) .

[8]张运九, 吴勇, 薛光辉, 卢继霞.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9)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教学初探 第4篇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导论 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目前,专业导论是各个院校各个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我校电子信息学院自2010年始,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了专业导论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是针对入校新生开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认知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介绍专业方向、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发展动向的“导论”课,可以引领学生步入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帮助他们了解专业方向,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各主要学科所涉及的技术、相关的业务领域和大学毕业后可能从事工作的业务范围、部门等,让新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生的专业发展提供认知和心理上的准备,以利于他们大学四年的自主学习。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接着给出了教师在本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达到的效果,初步探索了本课程的教学。

1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1.1 教学目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课程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范畴、学科内容、学习方法、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以及未来就业领域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内涵、外延和前沿,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发展历史、性质、领域、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把握和理解电子信息工程相关学科的特征。使学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情况,明确在大学阶段专业学习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2 教学内容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导论着重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专业内容、技术发展历程、当前的技术状况和今后的可能发展走向。在介绍概念时还联系到大学教学计划中的有关课程。以下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1)课程概述:介绍课程的基本情况、学习要求、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学好本门课程。(2)电子信息技术概述:粗略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了解要深入掌握这些技术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等。(3)消息的数字化及应用:了解文字、语音和图像的数字化技术,知道这些技术已广泛应用在通信、计算机、家用电子设备和电视系统中。(4)电磁波与无线电:了解电磁波的概念以及应用的全貌,以及相关大学课程和电子设备系统的联系。(5)通信技术与通信网:了解通信技术与通信网,建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提高后续课程学习的针对性。(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计算机系统有一个全面的初步了解,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奠定基础。(7)互联网: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知道相关的名词术语。(8)控制科学与工程:了解自动控制的应用领域,学习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自动控制发展过程和自动控制系统分类。(9)光电信息技术:了解光电信息技术中的激光技术、光纤通信、自由空间光通信、激光雷达和光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内容。(10)数字媒体技术:学習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内涵。了解网络电话、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和动漫等方面的内容,知道数字媒体制作的过程和工具。(11)图像信息处理及应用: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数字图像处理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与计算机图形学、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学科的关系。(12)专业培养计划介绍及讨论: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在了解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之间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定专业学习规划。

2 教学初探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的教学目的和目标,在以下多个方面开展了本课程的工作:

具有博士学位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本课程建设项目的负责人,形成一支素质优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制定完整规范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及文字教案等,选用及时和准确反映学科发展方向和前沿、适应教学要求的优秀教材以及能够较好地辅助教学的教学参考资料。制作与授课内容相符合的电子教学课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践,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在教学内容上:在选择新颖、全面、正式出版教材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进展,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教师讲授、学生自学讲授,课堂讨论、提问等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上:多媒体课件教学与黑板板书相结合,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考核上:注重平时,期末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例如,可以老师规定考核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自己拟定题目,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完成一篇学习论文。完善教学各个环节和教学基本材料,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搭建一个提高专业素养的平台。

3 结束语

专业导论是将涉及内容很广的学科做概括性介绍,一般不会有非常深入的分析,但对历史和未来都有精简扼要的介绍,使学生对学科专业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学习其他课程的目的。

电子信息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中的主要内容,它代表了当代社会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电子信息技术是一个学科群体,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产品、光电产品、通信设备、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某些信息应用技术等,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各生产企业之间相互渗透、日趋融合,因而全面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内容、概念,以及技术进步和今后发展,对大学新生是必要的。作为介绍专业方向、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发展动向的导论课,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专业方向,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各主要学科所涉及的技术、相关的业务领域和大学毕业后可能从事工作的业务范围、部门等,以利于他们大学四年的自主学习。

项目资助: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项目(12AZ10)、上海电机学院重点培育项目(10C104)和上海电机学院重点学科项目(10XKF01)资助课题

参考文献

[1] 黄载禄.电子信息技术导论[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衍达.信息科学技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黄凤玲.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概论与职业导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4] 谢文,滕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大家,2012(14).

[5] 张运九,吴勇,薛光辉,卢继霞.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

[6] 彭熙伟,廖晓钟,邹凌.“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

[7] 黄军校.基于CDIO理念的市场营销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3).

信息工程专业导论结课报告 第5篇

每人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结课小论文,题目可选择下面提供的任意一个,也可由学生自选,题目可以相同,但内容绝不能雷同。具体要求如下:

1、题目

1)我为什么选择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2)我最喜欢的专业方向

3)电气工程在XX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展望(XX可以选择如:电机及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电网、电力电子技术、电力传动、高电压技术、新能源发电、高速铁路、电动汽车、磁悬浮列车、航空、航天、航海、军事、智能建筑、电气信息技术,等等)

2、格式

报告应包括以下几部分:  题目

 姓名,班级  摘要

 正文(可分若干章节) 结论

 参考文献(论文、著作、教材、网页等,需要注明编号,文献作者、文献名、刊物名或出版社或网址,年份)

3、提交方式

1、提交电子版(Word格式)

2、另外提交纸质版(打印稿或手写均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总结报告 第6篇

时光荏苒,在一通懵懂与忙碌中,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之后,我对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应该是怎样的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对于上个学期学习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感悟,学到了许多,也有了许多经验,也有了一些教训。而现在更加忙碌的第二学期应经开始一个多月。我们要学的东西更多了,课程排的也更满了,并且开始接触到有关专业的东西,所以我也要更加专心于自己的课程之上了,用上学期得到的经验与教训来使自己的学习更加合理,更加充实。

上学期是我们大学的第一学期,虽然说开始的时候有一学期的计划,但由于经验的不足,在具体的学习中还是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状况发生,可以说毕竟新生,开始的时候来是想的太过理想。但大体上来说,我上学期的学习生活还是不错的,基本上达到了开学时的目标,只是在个别地方没有表现的更好一些。在这些地方我本可以做到更好,却因为经验或觉悟的原因而没有,所以说对自己还是有一些不满的,希望在这学期可以改变这些地方。回顾整个上学期,我们学的东西还是不少的,但重要的还是高数,英语,C语言。首先说高数,在前半个学期我还陷在以前数学不知如何学习的泥潭里没有上岸,导致我一直在老师的后面追赶。而且还停留在以前的那种学习方式上,总跟在老师的后面,老师教哪里看哪里,作业也是一样。结果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自己的学习也越来越来吃力,还学得很辛苦。结果,我那时的高数学习情况并不乐观,人也很沮丧。后来,我渐渐发现不能再按以前的方式来学习了,于是我开始自己主动去学习,在老师上的章节之前,我会提前将重要的部分看一看,而那些课后练习也不是老师布置那一道就去做那一道,我开始准备一个本子,以自己的节奏与计划去做那些练习。通过自己先看一遍和练习巩固,我对书上的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了,而上课再也没有以前那样追着老是跑,而是可以跟上老师的节奏。于是在上学期的后半段,我的数学学习开始进入状态了,这种感觉真的很好,我知道了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要做什么,于是有一种踏实的感觉,这才是正真做一件事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一个来到一片未知森林的孩子,开始的时候很茫然,不知所措,但后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于是心也平静下来,开始去做自己的事情,这时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说完高数,就要讲一讲C语言了。C语言可以说是上学期我们开设的第一门与专业有直接关系的课程了,其重要性程度不需要多说。由于是第一次接触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学,感觉很困难,而且老师PPT上的内容也与课本上的不太一样,结果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听得不是太懂。而C语言作业则是开始的时候简单,越到后越难。开始时做作业花两个小时,到后来几道编程题要花一下午,几乎在各种改错与调试中头大了,而那些错误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了,做个作业都快晕了。一旦我自己完成一道题,没有错误,一运行有正确的结果,简直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欣喜若狂,毕竟太不容易了。而且我自己的计算机用的也不熟练,经常出现各种错误,在上机操作的时候也吃了不少苦头。就是在这样磨练中,C语言就这样一路学过来了,到后来也渐渐地知道如何去改错误,这门语言的学习也渐渐没有那么无措了,到后来也知道哪些地方应该去巩加强了,也不再那么茫然了。除了C语言还有门外语要学,对于英语到没有那么的无措,毕竟学了那么多年了嘛。除了课上的学习外,英语还有一项很重要就是四级考试,为了应对考试,我当然也象其他的学生一样准备了卷子和资料开始学习。最后当然是过了四级,总之在英语学上并没有太大不适应。

当然除了这三门之外我们还学习了其他的一些课程,总的来讲都还学得不错,也都比较喜欢,比如大学计算机基础,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到关于计算机的许多知识。同时通过它的结课作业,我学会了如何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有用的资料,同时还调查了一些关于数据库的综合文献,了解了关于数据库的种种。此外我还完成了一个创意设计,通过这个设计作业,我对自己的创新能力,对表格的处理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当然,除了这些好的一面,还有一些不好的一面也需要总结的,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反思与提升啊!最不甘心就是计算机基本能力素养了,由于我的计算机操作本来就很差。结果老师在讲解那些办公软件的操作流程是有特别快,我有时候一跟不上,后面的就全都跟不上了。结果考试的时候抽到了新题,操作错了好多,还好还是过了,但分数却不高,好生苦恼啊。应该可以拿高分的,可惜没拿得到,很是遗憾啊。而其他的如近代史,体育等都还不错,也没有太多可以说的,总之有收获属于自己的东西吧。

总结一下上学期,基本学习上是完成了自己的计划的,但在具体的过程中还有不少的状况没有预料到,以致在学习过程中出了不少状况。在高数和C语言的学习中,前半段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以及没有跟得上大学的学习模式,总是像高中一样,跟在老师后面,教一步走一步,没有掌握大学应拥有的自主学习方法,结果就导致学习起来很吃力,效果也不好,自己感觉上也有点茫然,感到不踏实;而在后半学期因为改正了方法,所以学习起来也就没有那么吃力了,自己感觉上也踏实不少。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收获了不少,给自己的综合能力锻炼了不少,掌握了许多新的技能。另外的一个方面就是不足之处了,比如计算机基本能力素养,就做得不怎么理想了,这里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自己的计算机操作的确不足,另一方面就是自己还没有又掌握正确的方法,还有就是对计算机操作的重视度不足,导致这一门本可以拿高分的科目没有考到令自己满意的分数,这也是一种经验与教训吧,希望自己以后不会再这样了。

上学期另外的一方面就是自己的的动手能力的锻炼了,因为我们专业是与操作、与动手有很大关联的科目,所以对自己的动手能力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我在上学期参加学校的电子爱好者社团,在那里的学长学姐的指导以及社团培训下,对电子元件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借助社团实验室的材料进行电路焊接的联系,尝试了一个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焊接,通过这些练习,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不管怎么说上学期已经结束了,而下半学期已经开始了有一个多月了。在前四周里,我们照例有专业导论,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对我们专业有了更多的认识。这学期的专业导论介绍了我们专业在信息化时代的尖端的应用。

第一节课在任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微电子的精彩世界。微电子系统与传统的元件系统时有很大不同,因为微电子采用的是集成电路技术。设计一个传统元件电路,常常要考虑节省有源元件,使系统的功耗、体积、成本下降。但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增加晶体管数目往往并不会增加很多麻烦,可通过版图来实现,其他工序并不增加。但是,由于空间的限制,布线问题却十分突出,必须尽量减少连线。微电子系统和电路的设计必须紧密联系器件、版图、工艺制造等整个过程来统一考虑。实际上,系统、电路、器件、测试图案和版图是结合工艺条件一起设计的。设计不仅要求功能正确、性能好、可靠性有保证,而且要尽量使芯片面积减小。微电子集成芯片一经制出就无法调试。调试工作包括校核、优化等,必须在设计过程中由软件来执行。集成系统或电路芯片一般是大批量生产的,所以,设计的好坏影响极大。为此,微电子系统或电路要依靠计算机辅助进行设计。除了研究逻辑、电路、时序、工艺、器件和版图等各项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以外,把这些程序结合在一起,加入各步的校核和优化程序,用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和管理系统来指挥执行,也就是组成一个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的设计系统,使设计全部自动化。任老师还讲了他当年的工作经验,同时他还给我们播放了几个视屏,让我们更加对未来智能生活充满期待。

除此之外,老师还介绍了自动识别与传感技术,这也是与我们专业紧密相关的一个行业。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了解到自动识别技术就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它将计算机、光、电、通信和网络技术融为一体,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物品的跟踪与信息的共享,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实现人与物体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和对话。自动识别技术将数据自动采集,对信息自动识别,并自动输入计算机,使得人类得以对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活动或者事件都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人的、物质的、财务的,也包括采购的、生产的和销售的,这些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对于我们的生产或者生活决策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些实际工况的数据支援,生产和决策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将缺乏现实基础。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了解到自动识别技术在国外发展较早较快,尤其是发达国家具有较为先进成熟的自动识别系统,而我国在新世纪也实现了自动识别技术的产业化。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项现代生活中很重要的技术,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所带来的高效率和方便性影响深远。而我们专业是这一技术的基础,因而我对我们专业有了更大的信心。

另一个我比较感兴趣的是那个移动机器人的三维场景感知技术,移动机器人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了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自动化控制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代表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是一种在复杂环境下工作的,具有自行组织、自主运行、自主规划的智能机器人,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而移动机器人的三维场景感知技术是指移动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信息和自身状态,实现在有障碍的环境中面向目标的自主运动目前,移动机器人主要的导航方式包括:磁导航,惯性导航,视觉导航等"其中,视觉导航通过摄像头对障碍物和路标信息拍摄,获取图像信息,然后对图像信息进行探测和识别实现导航。机器人视觉被认为是机器人重要的感觉能力,机器人视觉系统正如人的眼睛一样,是机器人感知局部环境的重要“器官”,同时依此感知的环境信息实现对机器人的导航。视觉导航技术是移动机器人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移动机器人的一项关键技术。运用视觉传感器,可进行与移动机器人大多数底层行为控制有关的环境感知,如测距、避障、目标物跟踪、轨迹跟踪、局部定位、路标识别等。这项技术也离不开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知识,因此我们专业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一次导论课,说的自然是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说到规划,就必须要说到性格。人的性格特质是一个人对人,事,自己,对外的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职业与性格关系。认识自己的性格是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因素。性格是一个人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特征我们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简单富有的生活,就必须首先对自己的性格做一个了解。基于对性格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再来选择自己的兴趣,奋斗的目标,明确需要进行的努力。

总之不管怎样,上个学期已经结束了,更加忙碌的下半学期已经开始了,我应该再度出发,做好自己的计划,吸取上学期的经验和教训,努力过一个更加充实的学期。这学期我们开设了大学物理,电路分析以及软件基础。这几门课的难度也不低,而且电路知识与模电数电有很大的联系,必须打好基础,认真学习。同时这学期的课程难度也比上个学期要难得多,比如这学期的高数,就要比上学期难的多。另一方面,本学期的课程安排也紧密的多,我必须更加合理高效地安排时间,多去图书馆,将空闲的时间利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浪费自己的大好时光。新的旅途已经开始,我必须背起行囊行动起来。我知道,现实也容不得你去拖延,拖延只会让你更加焦虑而已。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我必须沉下心来,就像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说的那一样:如果你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你必须沉下心来,因为那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必须找到自己的节奏,我知道我们都会找到自己的节奏,然后一路飞奔。我知道那些看起来坚定的人,在背后也下定了无数的决心。而我也会在下定决心后,一路飞奔,再也不回头,什么困难也难不倒我。而现在我就做好了准备,在这个新的学期中完成自己的突破。

信息工程专业导论结课报告 第7篇

学号:

姓名:

一、专业的前身今世(姚杨老师)

识人先识名,对于专业也是这样。我们学习的专业名字经历了几次改变,一开始叫做“供热、供煤气及通风”专业,70年代后期专业名称为“供热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80年代改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1998年调整成“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13年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沿用至今。从专业的更名,可以看出专业内容的变化和社会大趋势的变化,建环专业从仅仅关注供暖通风逐渐扩展为营造特定的室内环境和能源的合理利用,这反映了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提高,也反映了建筑耗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上课时,姚杨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哈工大在本专业辉煌的过去和崇高的地位,本专业第一代专业教师就是由工大培养,工大目前也是学科评估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这种种成就让我们尤为自豪。

二、供热技术(赵华老师)

在社会生活中,我觉得供热技术是本专业最为基础和最为普及的技术,专业诞生伊始,就是为了更好地给我国冬季严寒地区供热,随着之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本专业才扩展出其他内容。

集中供热技术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三部分。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锅炉房,传统燃料是化石能源,也有新型的例如地热和核能供热,我认为随着温室效应逐步加剧,化石能源愈来愈稀缺,新型燃料将是我们专业的一大发展方向。此外,虽然我国研究人员,包括工大优秀的研究者,已经研发出能源利用率高,节约能源的新型供热系统,但就我国普遍应用的供热系统来看,热效率仍然是偏低的。在一些非集中供暖地区,区域供暖的热效率也是比较低的。所以在这一方面仍有很大优化空间。

此外,我对供热技术有一个可能的政策调整很感兴趣,那就是有可能在一些非严寒地区实行集中供暖,例如上海地区。从实际体验来说,在没有集中供暖的条件下,这些地区的冬天比严寒地区更加让人不舒适。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舒适性的要求将得到更多的满足。

三、绿色建筑技术(谭羽非)

“绿色建筑”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可持续建筑”,表示一个建筑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负面影响。绿色建筑的定义可以简称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加上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绿色建筑往往被人误解,甚至成为商家宣传的噱头。人们往往认为绿化好,环境优雅怡人的建筑就是绿色建筑。实际上,绿色建筑不仅在建筑主体和用能系统的设计上要求做到节能,在用能系统的运行维护上也要求做到节能,远不是被一些人所误解的多种绿色植物那么简单。无论是绿色建筑主体的节能效果评估,还是用能系统的设计运行,都与我们专业有直接的联系,暖通工程师在绿色建筑领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四、热泵空调技术(姜益强老师)

热泵技术并不是完全的新兴事物,事实上,它运用已久,在我国北方农村常见的地窖就是典型的热泵技术。只是在近代科学中,热泵技术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我们工大在热泵技术的研究也处于领先地位。热泵技术的含义是:向热泵机组输入一定电能驱动压缩机作功,使机组中的工质反复发生蒸发吸热和冷凝放热的物理相变过程,就能实现空间上的热量交换和传递转移。

经过学习,我了解到有这样两种种较为先进的热泵技术: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冬季,热泵机组从地源(浅层水体或岩土体)中吸收热量,向建筑物供暖;夏季,热泵机组从室内吸收热量并转移释放到地源中,实现建筑物空调制冷。)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水源热泵机组以水为载体,在冬季采集来自湖水、河水、地下水及地热尾水,甚至工业废水、污水的低品位热能,取得能量供给室内取暖;在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释放到水中,以达到夏季空调供冷的目的。)

五、室内空气品质(赵加宁老师)

室内空气品质是如今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无论是恶劣的室外空气环境(如雾霾),还是室内家具污染(甲醛超标等),都触碰着人们敏感的神经。我的大一年度项目做的也是室内空气的净化,所以我对这一部分的课程非常感兴趣。

室内空气品质是指空气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浓度是否满足室内人员的舒适与健康的要求,空气的成分及其浓度的决定着空气的品质。现代社会中人们约有8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可见室内空气品质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手段是通风和清除,通风就是向室内输送新风,并将室内污染了的空气排到室外,清除就是采用物理、化学或者生物手段来去除掉空气中的污染物。在室内空气品质领域的很多问题都还需要探讨,比如说室内某一种污染物的最低浓度限度应该是多少,如何有效地设计通风系统,提高通风效率,如何去定义室内空气是否符合要求等等。同时,这个领域还涉及了生理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问题,我们想要在这一方面有所建树,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

六、燃气技术(张兴梅老师)

能源问题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重点关注的几大问题之一,不仅化石能源越用越少,能源消耗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也是严重的。我国的能源状况非常严峻。2007年中国由能源消耗所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已经超过美国,达到世界第一;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也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2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6.2亿吨标准煤,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1.9%,居世界第一位。

但是,我国的资源已经不能承担如此高强度的能源消费,我国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已经难以为继。由于资源匮乏,是的中国能源和矿产资源类产品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这对国家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近年来围绕南海、钓鱼岛的领海争端,其实质就是国外势力争夺中国的油气资源。

同时,供暖空调不仅是化石能源消耗的大户,也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因此,无论是在燃气输送和分配过程中减少损失,还是更加高效地利用能源供暖空调,我们专业都可以大展身手。

七、个人感想

信息工程专业导论结课报告 第8篇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国家能源工业精英的要求,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根据新版采矿工程专业培养大纲与培养方案的要求, 我校将在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新生中开设《采矿专业导论》课程。笔者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和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 分析了开设《采矿专业导论》课程的必要性, 并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初步方案与建设思路。

一、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0年,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共招收本科新生1350人, 其中采矿工程专业招收90人, 占全校新生总人数的6.7%;全校共有43名学生获得2010级优秀新生奖, 其中采矿专业有15人, 占新生总人数的34.9%。这表明, 我校2010级采矿专业新生的生源质量、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然而, 经过大一上半学年的学习, 有多人多门次出现不及格的现象。究其原因, 一方面, 与新生生源广泛, 来自西藏、新疆、青海等边远偏僻地区的人数增多, 学习基础相对薄弱有关;另一方面, 也与我们对新生的早期“入学教育”不完善有关。

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 多数抱着好奇之心和憧憬之情。然而, 在度过几个星期的兴奋期后, 普遍出现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不适应”症状。这种疑惑和迷茫既有来自于高中学习生活与大学学习生活的巨大差异, 亦源于对所学专业的一知半解, 找不到学习目标和方向。在进入大学之前, 绝大部分新生只是凭借专业名称或简单的专业介绍, 对所学专业仅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而多数高校专业教学计划通常沿用“先基础课、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的“三步骤”, 导致不少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学习方向茫然, 直到大三才逐渐接触到一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致使多数学生刚入校后即感到茫然, 对自己所学专业以及今后的从业方向不明确, 不能做到有目的、主动地学习。此外, 目前许多高校的专业教育仍然只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一小部分, 仅仅安排一两次院系负责人简单介绍一下专业概况、师资情况、学籍制度等, 很难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更不要说将新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对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学习的热情。

调查表明, 70%左右的学生不满意自己在大学的学习成果, 认为这与入学时的期望有差距。究其原因在于, 在大学学习期间, 学生没有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出合理规划, 放任自己, 导致学习效果不尽人意。事实上, 这部分学生并非不想学好本专业知识, 而是他们在感到疑惑和迷茫时缺乏如何学好专业知识的引导。从某种角度上讲, 教师的正确引导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 如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 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 无疑是高等学校必须担负的重要职责。

二、开设专业导论课的必要性

分析表明, 专业认识不足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在入学初期就加强对新生的专业教育。针对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大一新生的思想特点和个性需求, 适时开设采矿专业导论课, 对帮助新生尽早了解所学专业性质、培养专业兴趣、掌握专业学习方法、规划自身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导航作用。

在本科新生中开设采矿专业导论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学生了解所学专业

在大一新生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程, 使学生入学伊始就能较全面地认知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 了解采矿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初步构建专业基础、树立专业思想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建立和培养热爱采矿专业的感情和献身采矿事业的责任。当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 学习目标就会更加明确, 学习动力也将更加充足。

2.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大学教学具有探究性的特征, 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有具有科研性, 这是大学教育的突出特征。学生由于对专业方向不了解, 也就谈不上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采矿专业新生中开设专业导论课, 从采矿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出发, 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和了解采矿工业与采矿专业, 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研究探索未知的兴趣, 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各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加强。

3.有利于学生科学规划未来

大学是决定人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时期, 高校教育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每一位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选择, 促进每一位学生做好自己的大学学习和发展规划, 为走向未来职业奠定坚实基础。教师通过专业导论课的讲授, 还可对学生的学习和择业进行指导, 使学生不再仅仅满足于每次考试合格与否, 而是瞄准自己的未来发展目标脚踏实地去实现。

三、开设专业导论课的思考与认识

作为我校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而新增的一门课程, 我们对采矿专业导论课程必然存在一个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为更好地发挥采矿专业导论课的潜在价值和意义, 应当适时加强该课程建设与研究。

1.教学目的

开设采矿专业课导论的目的, 就是希望学生了解采矿专业的培养目标, 采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采矿专业研究的范围、涉及的领域和发展的方向, 以及采矿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进一步坚定专业思想, 激发学习采矿专业的深厚兴趣, 掌握适宜的学习方法, 减少学习盲目性。

2.基本思路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可概括为:“是什么, 学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怎样学, 干什么”。“是什么”是回答采矿专业的本质与内涵;“学什么”是回答采矿专业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为什么”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阐述为什么要学, 为什么要开设这一专业;“怎么样”是回答采矿工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使学生认识到采矿并非“夕阳产业”, 树立奉献采矿事业的信心;“怎么办”是告诉学生要从基础理论开始, 由浅入深地学好专业知识;“干什么”是回答就业问题,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课程内容

采矿专业导论作为一门课程, 必须体现其专业特色, 按规律实施教学, 才能事半功倍,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不断发展打下基础。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取舍上, 应注重体现教育、教学的双重目标。根据新生的实际情况,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既要有专业知识介绍, 更要注重专业培养目标、人才素质要求、教学内容安排以及学习方法引导。

(1) 体现采矿专业特色。

采矿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固体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 能在采矿领域等方面从事 开发规划、矿山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本科学生主要学习采矿工艺理论与方法、岩土工程力学基础、矿山通风与安全、矿业信息及计算机应用等内容,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采矿学、材料力学、岩土力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采矿系统工程、井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采掘机械、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地质学、矿业信息及计算机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等。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矿山开采、岩土工程、地下建筑工程等领域的设计、生产、施工、安全监察、科研、管理、矿业信息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2) 紧跟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当今国际竞争主要靠科技, 谁掌握了高科技, 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 而科技的发展主要在人才。尽管技术进步的内容十分广泛, 但从采矿工程方面来看, 技术进步主要分为采矿工艺进步和采矿技术设备进步。因此, 在专业导论中, 要紧跟现代采矿科技发展趋势, 阐述采矿行业的先进技术动态和发展方向。

(3) 鼓励实践与创新。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强大、民族兴旺的动力源泉。专业导论要将鼓励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注重在本课程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为后续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开设提供支持, 为学生大学四年不断参与创新活动并出成果打下基础。例如, 激发和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撰写科技论文, 达到培养和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4) 教学时间与教师选择

为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进一步了解采矿专业特点、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以及矿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议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采矿专业导论》课。作为必修课程, 采矿专业导论课的学时不宜多, 可暂设为16学时, 每周1次课, 共计0.5学分。

采矿专业导论课程的特殊性, 对授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素质、能力要求。授课教师应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科研与工程实践经验, 以及高水平的教学能力, 最好是由一些德高望重的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担任。

(5)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大学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结合, 专业导论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刚刚接触采矿专业的新生, 尚未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 许多的专业术语闻所未闻, 过多的专业术语会使授课内容枯燥乏味, 无法接受教师在课堂所讲述的内容。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教学方法和语言艺术, 注意与学生的交流, 将教师讲授与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视频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方法优化组合, 注重对采矿学科专业思想的介绍, 深入浅出地阐述一些基本概念和采矿工艺。

为提高教学质量, 建议专业导论课的教学方式多样化, 形式不拘一格, 充分发挥采矿专业不同研究方向教师的优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帮助学生从不角度来了解专业内容及发展方向。例如, 华南理工大学在“食品导论课”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名师系列讲座”的教学法, 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专业导论课是指导学生认识所学专业、规划未来发展的向导, 对大学新生具有教学、教育的双重功能。采矿专业导论课在帮助学生了解采矿专业基本情况、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掌握大学学习方法和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开设采矿专业导论课, 为学生提供了解本专业知识的平台, 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视野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炳文.采矿专业岩土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教育, 2011, (4) :45-46.

[2]杨景常.成功的《专业导论课》课将影响学生的一生[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23 (1) :38.

[3]陈峥滢, 黄圣生.论大学教学的探究性与师生关系的定位[J].现代大学教育, 2004, (3) :105-107.

[4]姜松, 崔恒林, 朱帜, 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9, (8) :84-87.

[5]刘光明, 于斐, 周雅, 等.大学低年级课程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的探索[J].高教论坛, 2007, (1) :37-39.

上一篇:中国砖瓦工业发展前景下一篇:师范生实践报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