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英魂》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

2024-05-25

《海上英魂》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精选11篇)

《海上英魂》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霎、锚、霄、频、屡、舵”;积累“霎时、频频、毫不示弱、响彻云霄、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霎、锚、霄、频、屡、舵”;积累“霎时、频频、毫不示弱、响彻云霄、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

2.学习课文一、三段。

(一)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了几位英雄的事迹后,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介绍的是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板书:《海上英魂》

(二)新课:

1.检查自学:

①出示:霎时、起锚出海、响彻云霄、频频发炮、屡中敌舰、毫不示弱、乘风破浪

读准字音。

这些字哪个字易错,你能提醒同学们吗?,

可引导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住本课的一些生字的字形,如把“苗”与“锚”、“它”与“舵”、“肖”与“霄”、“步”与“频”进行比较。

哪个词语你不懂,可以提出来。

学生可能问:

管带:清末新军制,统辖一营的长官称为管带。海军的舰长亦用此称。

频频:屡次,连续几次。连续不断。

屡:一次又一次。

毫不示弱:丝毫不表示自己很弱。常形容在强者面前不畏惧。

乘风破浪:乘,利用。船趁着风势,冲开浪头。常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发展。又作“长风破浪”。

霄:云;天空。云霄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放在心上。

②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不懂?

2.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①初读,默读思考全文记叙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并想想:文章分别用哪些段落写了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先标出各自然段序号,并作相应的文字批注:起因经过结果)

②交流:

课文记叙了在中日甲午海战中,虽然我北洋水师与日军顽强作战,最终失败,但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

起因:1自然段

经过:2--6自然段

结果:7自然段

③学习一、三段

第一段写什么?(日本侵略我国,甲午战争爆发。)板书:侵略我国,战争爆发

第三段写什么?(甲午海战我方失败,但邓世昌等爱国将士的精神永存。)我们用什么方法概括出本段的段意?(把两个意思合并)

④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我方会失败?为什么邓世昌要与舰船共存亡等

作业:读书。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五课。

(二)新课:

在甲午海战中,中国的北洋海师是怎样与日军作战的呢?今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来读读课文。

自学思考:我军官兵是怎样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的?请你画出最感动的重点语句体会。

小组交流。

汇报:

1.学习2--3自然段。

北洋舰队面对强敌,毫不示弱。各舰官兵同仇敌忾,奋勇杀敌。

一时间黄海海面战火熊熊,硝烟弥漫,喊杀声、炮轰声响彻云霄。

抓住:同仇敌忾、响彻云霄等词语体会战斗的激烈。

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放短片,出现甲午海战战场。特别是让学生亲眼看到敌舰先进的设施,体会我北洋水师的处境。

再读这句话。

这部分,是作者描写海战的整体。

2.学习第四--六自然段

还哪是最感动你的地方?,

抓“置之度外”

①邓世昌怒视“吉野”舰,对大副说:“敌军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吉野’,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他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致远’舰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以我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撞沉‘吉野’!撞沉‘吉野’!”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双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舰撞去。

课文中有一个词语:置之度外。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此时,我们再联系上下文,体会邓世昌他们在什么情况下把生死置之度外?怎么把生死置之度外?

引导学生分析出:

北洋水师官兵怀着对侵略者刻骨的仇恨(怒视)对祖国的爱(慷慨激昂、置之度外等)用生命保卫祖国的领海,捍卫祖国的尊严。在炮弹打尽、舰身倾斜,即将沉没时,决定以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

朗读:读出邓世昌与全舰官兵用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与勇气。

你是怎么读懂“置之度外”的?(联系上文。抓邓世昌、全舰官兵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他们是典型人物。)

邓世昌等爱国将士还怎么把生死置之度外?

②敌军舰队发现“致远”舰向“吉野”舰猛冲,立即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舰。“致远”舰的甲板上起火了,但它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继续冲向“吉野”舰。“吉野”舰上的敌军见此情景惊恐万状,纷纷跳水逃命。敌军舰长也吓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

抓敌人的神态、动作体会出面队比自己强大的敌人,邓世昌等人在弹尽、在船即将沉没的时刻,用“致远”舰做武器,誓死保卫国家。

通过写敌人的神态、动作、表情,来突出邓世昌等人的品质,这叫什么描写?(侧面描写)这样描写的好处是什么?(衬托人物高大的品质。)

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朗读。

你还从哪读懂“置之度外”?

③邓世昌落水以后,仍不停地大喊杀敌。他平日饲养的爱犬游到他的身边,用嘴衔他的手臂和辫子,想救起主人;有个随从还把一只救生圈扔给邓世昌,但是他都拒绝了。邓世昌决心实践自己的誓言:“与军舰共存亡!”他沉没在汹涌的波涛之中,壮烈牺牲了。全舰二百多名将士,除十六人获救以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引导学生体会邓世昌等人的铮铮铁骨。为了祖国宁死不屈。

朗读,读出邓世昌视死如归的精神。

我们怎样读懂“置之度外”?(联系下文)

④小结学法: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词语

在这部分中,我们看到描写战争,既要有战争场面的描写,又要有典型的人物,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衬托。

⑤读2--6自然段。

让我们再回到甲午海战的战场,感受英雄们的伟大精神!

指名读4--6自然段。

3.学习第7自然段

这场战争的结局是怎样的?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

由于双方军力的悬殊和当时政府的无能,我们战败了(板书:我方战败)。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将士的崇高精神却永远留在全国人民心中。

齐读课文。

4.回归整体:

讨论:本文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始末为线索来叙事写人,为什么题目不用《中日甲午战争》,而命为《海上英魂》?(本文是通过叙事来歌颂赤子情怀,表达对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的怀念和哀悼,希望这些永远长眠在大海中的英魂能够安息。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三)拓展活动

查找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影视、书籍、图片、资料进行观看或阅读。

板书设计:

侵略中国 爆发战争

海上英魂 英勇抵抗 生死置之度外

我方失败 精神永存

[《海上英魂》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

《海上英魂》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 第2篇

教学准备:课件(邓世昌以及简单的文字介绍材料)、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邓世昌。

1、教师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2、教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海上英魂写的是邓世昌和其他的官兵们的故事。

3、学生展示资料,介绍邓世昌。教师随机出示课件中的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邓世昌。

4、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壮士捐躯报国的感人一幕。

二、提纲导读,学生小组自读。

1、教师出示提纲,激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掌握生字新词的书写。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3)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给课文分段。

(4)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根据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三、掌握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重点指导“损、册、措、昌、统、隆“的读音及“同归于尽”“惊慌失措”“纵横驰骋”“劈波斩浪”等词义。

2、指导分段读课文,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3、齐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理清脉络,说故事。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找一找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

2、指名反馈。(教师根据学生所述列出提纲)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罗列的提纲复述故事。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愿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想像激战的场面。

2、抓住文中对主要人物的细致描写,体会人物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高亢激昂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学过的生词。

2、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品质。

1、教师导读,请大家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描写邓世昌以及全体官兵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句子和词语。

2、指名反馈,引导深入探究,读议中理解、体会。

毅然

(1)“毅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反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扮演邓世昌,学生扮演官兵,再现当时的对话场景。

讨论:该抓住哪些词语有感情地朗读?为什么?

多次有感情地朗读,读中体会邓世昌的精神。

3、教师朗读课文3-5自然段,学生想像战斗的激烈场面。

4、教师播放慷慨激昂的音乐,学生朗读。

5、教师语言导读:同学们,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邓世昌领导全舰的战士英勇作战,带领大家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战歌,让我们怀着对邓世昌等英雄的崇敬怀念之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多么感人的故事呀!在中国曾经出现许许多多向邓世昌一样热爱祖国、勇猛无比的人物。

2、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英雄人物。

3、教师小结:他们将在人民的心中永垂不朽。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无数先烈用鲜血写下了中国的历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永远把他们放在心里,不断地激励自己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英雄的故事,开展英雄故事演讲比赛。

板书

23、海上英魂

“定远”中弹帅旗落

毅然挂帅指挥作战

甲午战争(邓世昌)驾舰船撞“吉野”热爱祖国

壮烈捐躯祖国

《海上英魂》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 第3篇

1.学会几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 初步感知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日出) 读到这个词语, 大家都不会陌生, 日出以它独有的神奇瑰丽、变幻多端而赢得了古今许多诗人的青睐。 (出示句子)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曾在圣井山之巅留下了“太阳初出光赫赫, 千山万山如火发。”的豪迈诗句。

2. 太阳每天朝起夕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你见过日出吗?有什么印象? (板书:日出)

3. (1) 导入课题, 读课题。

(2) 介绍作者巴金爷爷。

(3) 师补充:巴金, 原名李尧棠,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有《家》、《春》、《秋》。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课文有6小节, 请6位同学来读, 其他同学一边听, 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相机正音:慢慢儿

一刹那重担重围)

3. 交流: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巴金爷爷为了在海上看日出, 常常早起, 写下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 并发出了赞叹。【承上, 在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之后, 此环节的教学并没有嘎然而止, 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生成的契机, 进行思维的提升和方法的总结。而这一切, 并不是由教师口授言教, 而是让一切都从学生中来。“新基础教育”提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生命力从何而来?就从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充满智慧的思维中来。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个体, 教师需转换旧观念, 不以自我认识为课堂主宰, 而要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善于引导、心中有学生、言语显大智的老师。在学生一次次不断修缮改进的答案呈现过程中, 我们不应忽略孩子们智慧摩擦出的火花, 当我们将课堂毫无保留地交给他们, 充分尊重他们完整的思维过程, 并试图发掘亮点时, 孩子们的表现是相当精彩的。他们或根据课题的提示, 或根据课文的内容, 或从前一位同学回答的基础上获得启发……直至获得一种宝贵的学习经验:根据课题的提示, 并结合课文的内容来组织完整的语言, 提炼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的确是个好办法。】

三、理清脉络

1. 同学们, 如果请你给课文来分分段, 你会怎样分呢?默读课文, 可以和同桌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2. 交流 (……)

【有效的小组学习是语文课呈现精彩生成的有效手段, 在讨论的过程中, 诸多小组对文本的分段都有各自的想法。交流时, 教师只是负责将各组的答案进行板书, 不以个人观点参与及影响。得出多种分段法。众说纷纭, 必有正误之分。还是把足够的空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请他们自行判断几种分段方法的合理性, 不同的分法, 就请他们阐述各自不同的理由。在整个辩证思维的过程中, 学生为本, 他们也更喜欢这种课堂氛围。有互动、有发现、有乐趣。“新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过程, 提出“有向开放—交互反馈—积聚生成”构成的“互动生成”式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教师通过开放的手段激发、捕捉、利用、组织学生各种性质的资源, 释放, 并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发展资源的过程。有目的、有指向地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有一颗生命自觉之心。主动、积极、自信, 展现出独具魅力的生命光彩。】

3. 学生分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 (指读)

4. 刚才大家找的呢, 有很多都是描写日出景色的句子, 我们也感受到了, 巴金爷爷的笔触非常细腻生动。

我对文章最后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 (出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6. 你能给这句话换个句式, 变成陈述句吗?

7. 同学们, 你觉得什么叫“奇观”? (奇特的景观)

8. 我们的生活中, 你见过哪些奇观呢?

9. 这海上日出, 作者称之为奇观,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细细品读第一段。 (自由读)

1 0. 你读懂了什么?

a.天没有大亮, 周围很静, 说明了什么? (时间很早)

b.这样的早起只是一次吗? (常常)

c.你感受到了巴金爷爷怎样的心情? (非常期待能看到日出)

1 1. 有这样一种期待的心情, 必定是为了等待欣赏一场奇观!

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日出之奇特, 我们却能从巴金爷爷的心情中体会到。请你读一读第一段, 感受这种期待。

1 2. 这一切的等待和辛苦都没有白费, 在看过海上日出后, 巴金爷爷由衷赞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齐读)

1 3. 欣赏美丽的海上日出。 (出示图片)

日出时, 太阳、海水、天空, 分分秒秒都在发生变化, 它们互相映衬, 绚丽多姿,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我想, 技术再高超的摄影师都无法记录下那种变幻之神奇。巴金爷爷却用文字记录下了这一奇观, 我们不禁感叹语言文字的无所不能和妙不可言。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有它界定的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读通全文, 了解大意。要完成目标并不困难, 但怎样使课堂丰实有趣, 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为了追求第一课时的精彩生动, 我们往往走入误区, 那就是“教学目标逾越”。将许多第二课时该做的事儿, 乾坤大挪移到第一课时, 结果导致教学环节零碎, 训练点都只是点到为止, 看上去很热闹, 而忽略了语文课堂最根本的“扎实清简”。明确第一课时要教什么, 了解孩子们需要获知什么,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课堂即会有真实的生成, 真实的, 就是精彩的。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 我想到了以下两个关键词。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第4篇

《海上日出》是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要求会写“纵、刹、痛、辨、镶”五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3.通过看图理解课文,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

作者描写日出时的那些景象,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二、教具准备

日出图片,多媒体课件。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要求会写“纵、刹、痛、辨、镶”五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等词语。

2.导入

(1)展示日出图片,学生观赏。

(2)谈话:这些图片画着人们在海边,在高山……看到日出的美景,那么每天太阳是怎么升起来的?升起来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巴金爷爷在海边观看到的景象,领略这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板书课题——海上日出

3.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4.检查预习,质疑问难,学习生字词

(1)提示学法: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2)检查交流学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①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刹”的左下边不要写成“木”;注意“辨”与“辩、辫、瓣”的区分。

②学习掌握新词。

天水相接:海平线,水天相接处。

一刹那:极短的时间。

发痛:发生产生的痛感。

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5.理清课文层次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海上日出的?(日出之前、日出之时、日出之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总——分——总。

6.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二)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明白日出之前,日出之时,日出之后光和色的变化, 抓住光和色变化的关键词。

(2)通过看图理解课文,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导入

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已经初步感受到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伴随音乐具体学习,同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学习作家的写作方法。

3.品读课文,感悟朗读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日出之前、日出之时、日出之后的段落。

板书:

日出之前(2)

日出之时(3)

日出之后(4、5)

4.欣赏《海上日出》的全文录像,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总写作者观看海上日出的时间、地点和次数。(板书)

(2)师生一起品读交流第二自然段日出之前。(从日出前的天空颜色、红霞、亮光的变化,感受日出之时的颜色之美,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指导朗读语速稍快,读出惊喜之情。感受日出之前的壮观。

②目不转睛写出作者怎么样的神态和心情?(写出作者看日出的全神贯注)

③日出前天空色彩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板书:

色:浅蓝 红霞

光:越来越美

(3)学习第三自然段,看看日出之时又给你带来怎么样的感受。

①为什么用“果然”一词?不用行不行?它起到什么作用?

②“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冲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朗读这句时候语速稍慢。

③找出相关描写天空颜色变化的词语以及光的变化词语。

板书:

色:红得很、红得可爱、深红

光:夺目

(4)请同学们按照学习前面两个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五自然段日出后的景色。(读——思——画——议)

①“躲”字写出了什么?本段写出了怎样的景象?(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太阳的顽皮,展现出阳光的灿烂之美。)

②“镶、透、染”用得好不好?为什么?(三个动词用得非常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太阳光芒是不可阻挡的。)

③日出之后的光和色又有什么变化?

板书:

色:黑云、红色或者紫色

光:灿烂

④配乐朗读,欣赏日出后的景象,升华感情。

(5)刚才我们领略了日出之前、日出之时、日出之后的景象,那么作者的感受如何呢?学习最后一段。

板书:伟大奇观

①把最后一句反问句改成感叹句、陈述句,比较三种句式哪一种最好。(反问句更好,加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学完这一课,我们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日出的伟大奇观,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生动形象呢?

教师小结:只有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生活中不断地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

5.拓展

仿写:日落

(1)仿照本课的结构形式:总——分——总。

(2)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动词。

《海上英魂》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 第5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毫不示弱”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邓世昌英勇献身的经过,体会邓世昌热爱祖国、誓死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以及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蘸课文,把令你感动的段落多读几遍。

教学重点:想象激战的场面,体会邓世昌热爱祖国、誓死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以及热爱祖国、建设祖崮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

1.邓世昌的文字介绍材料。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邓世昌

1.教师板书课题,指导读题目。

2.教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海上英魂写的是邓世昌的故事。

3.引导学生展示资料,介绍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近代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禺,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邓世昌及其将士壮烈殉国后,举国上下一片悲愤,威海百姓自发出海打捞英雄们的尸体,当地流传着“通商卖国李鸿章,战死沙场邓世昌”的歌谣。海战失利,朝廷震动。光绪皇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

4.教师导人新课: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邓世昌率将士们捐躯报国的感人一幕。

二、提纲导读,学生小组自读

1.教师出示提纲,激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

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⑵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

⑶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设计读一读。

2.学生根据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三、掌握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⑴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教师强调。

⑵教师再出示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

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慷慨激昂: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同归于尽:一同走向死亡或毁灭。

魂飞魄散: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课文的通通情况。

3.大家一起读课文,在读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海军将领邓世昌为了保护“定远”号,指挥并驾驶“致远”号撞向敌人的“吉野”,最后“致远”被日军鱼雷击中沉没,邓世昌和他的部下们全部英勇捐躯。)

四、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1.教师导读:请大家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画出描写邓世昌以及官兵语言、动作、冲态等方面的词语和句子。

2.指名反馈。引导深入探究,读中理解、体会。

立即

⑴“立即”一词说明了什么?(邓世昌态度坚定,处事果断)

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邓世昌立即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快速行进到“定远”舰之前,拦住敌军“吉野”舰,保护“定远”舰。(读出邓世昌态度坚定和处事果断)

邓世昌怒视“吉野”舰,对大副说:“敌军舰队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吉野’,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他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全舰官兵齐声高呼:“撞沉‘吉野’!撞沉‘吉野’!”

⑴大家一起朗读这一自然段。

⑵指名反馈:从这段话中,你们又体会到了什么?(邓世吕和官兵们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慷慨激昂、语气坚定)

⑷教师扮演邓世昌,学生扮演官兵,再现当时的对话场景。

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双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舰猛冲过去。

⑴讨论:该抓住哪些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登 紧握 开足马力 猛冲)

⑵大家起有感情地朗读。

⑶指名反馈:为什么要注意强调这些词语?(能够体现邓世昌的勇猛以及视死如归的精神)

⑷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读中体会邓世昌的精神。

3.教师朗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学生想象战斗的激烈场面。

4.教师播放音乐导读:同学们,虽然官兵们满腔热血,可是“致远”号被一枚鱼雷击中了。(学生接着读一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5.教师语言导读:同学们,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邓世昌领导全舰的士兵英勇作战,带领大家用生命撰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战歌,让我们怀着对邓世昌等英雄的崇敬、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多么感人的故事呀!在中国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像邓世昌一样热爱祖国、勇猛无比的人物。

2.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英雄人物。

3.教师小结:他们将在人民的心中永垂不朽。

六、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无数先烈用鲜血写下了中国的历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永远把他们放在心里,不断地激励自己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凄课文,把令自己感动的段落多读几遍。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第6篇

一、教学要求: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辨析光彩、光芒,会用目不转睛、果然、终于、不仅……连……也……等词语造句。

4、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并能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篇描写日出或日落时晕色的短文。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方法:

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四、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五、使用媒体:小黑板、挂图、投影、幻灯。

六、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海上日出》。

二、启发谈话:

三、指导自学。

1、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四、交流自学情况(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生字新词:红霞、范围、分辨、奇观,刹那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得流利、正确。)

3、讨论。

②课文共分几段?(全文分为四段)

五、读讲课文第一段。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3、这一段与全文关系怎样?(结构上有提挚全文的作用--全文总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用卡片检查识字和理解词语的情况。

二、读讲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太阳还没有露面之前,天空的颜色有些什么变化?

2、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这句话中知道是什么意思?

3、个别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5句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的?

4、文章用了哪些词句分别写出了太阳升出海面时的颜色、形状、光亮、动态的?

5、导读第三自然段。

6、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7、齐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4、5自然段。思考:两个有时候各指什么样的情况下的日出景象?

2、当云薄时,海边的臼出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水天一色一片灿烂

3、当云很厚时,日出又是怎样的奇观?

4、第5自然段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特别好?

5、齐读第二段。

6、小结:课文二、三两段描写了不同天气里海上日出美丽雄奇的景象。

四、读第三段

1、练读第三段。

2、这句话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教学小结:

第三,课文用词非常确切、传神。)

3、练习有表情地朗读全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练习背诵全文。

《海上英魂》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 第7篇

素质教育目标:

德育渗透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知识教学点:

1、帮助学生学习本课的3个生字,找出优美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训练点:

1、体会作者有顺序,抓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的观察方法。

2、搜查与本课有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了解晴朗天气里日出的全过程,体会其壮观之美。难点: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

解决办法:课文重点突破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每句话读懂,根据课文内容画图,体会太阳升起时的特点,并利用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之美;课文难点:利用动态图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想象基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模式:“导学”式。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点拨、交待学习方法。

学生自学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合作、画图、全班交流。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的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见下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一、课前参与 布置预习要求 按要求预习课文。 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二、激趣导入 谈话导入 倾听 导入新课

三、自由交流。 要求学生交流课前查阅到的有关资料、照片及自己的亲身感受。 同学间进行交流。 检查课前搜集资料情况。

四、整体感知。 提出要求:1、说说(1)、图(2)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文中哪些段落写了太阳升起的景象? 1、简单描绘。2、读有关的段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学习第一、六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学生思考这段文章里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2、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思考哪一自然段作者热情赞美了海上日出这一自然景象?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按要求自主学习。 体会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的写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 出示作业:1、熟读全文。2、准备好作画的用具。 按要求完成作业。 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2、要求学生用笔勾画出表示日出前天空景色变化的词语,并展开想象。 按要求自主学习。 感知日出前的景象。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让学生读通这个段落,从整体感知上这一段的语言,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五人小组,一个小组读一个句子,并根据所读的句子内容作画2、评画,揣摩语言。要求: (1) 介绍自己的作品:为什么这样画根据是什么?(2) 相互评议,发现不妥之处或成功之处,对照课文“咬文嚼字”,细致揣摩、品味文中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3、赏画,积累语言。 1、分组按要求作画。2、评画。3、赏画,积累语言。 以图助读,品味语言。

三、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提示:1读第四自然段, 想像云层薄时日出景象。再讲给同学听。2、云层厚时,作者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默读课文,展开想像,把想到的画成一幅画。 1、简单描述云层薄时日出景象。2、画云层厚时的图,并进行流。 进一步感受自然的伟大。

四总结、扩展 提示:1、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作者能感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日出日落其实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作者把很平常的事物写得细致传神,变化万千呢?3、作者运用语言有什么特点? 按要求谈学习体会。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课外延伸 提出要求:1、背诵全文。2、查找读魏巍写的《日出》,认真读一读,与本文进行比较,看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再摘抄出优美的语段。

按要求完成作业。1、熟记本文。2、拓宽知识面。

海上风电系统无功补偿优化设计 第8篇

海上风电场一般都离岸几十公里,需要通过海上升压站和长距离的海底电缆才能实现功率传输。长距离的海底电缆在空载情况下呈容性,随着传输功率的增加,海底电缆可能处于消耗感性无功或产生容性无功的状态,导致海上风电场的无功补偿变得更加复杂[1]。

新的国家标准GB/T19963 - 2011《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于2012年6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风电场需满足输出有功无功功率可调度的要求。为满足这一新的国家标准,大多数陆上风电场就在并网点配套大容量无功补偿装置进行系统的无功调节[2]。但对海上风电场而言,如果仅在陆上并网点进行无功补偿,就无法利用海底电缆的电容特性或电感特性,使得并网点配置的无功容量太大; 如果对每台风机都进行无功补偿,则补偿点太多,调度控制十分复杂,也降低了无功补偿系统的可靠性。

综合考虑无功配置的经济性与可靠性,根据电网对海上风电场的无功调度要求,本文提出在海上升压站和陆上集控中心分别配备无功补偿装置的方案,并设计变PI全搜索的方法,查找海上风电系统无功补偿的最优配置,以期得到两个补偿点累计容量最低的方案,既能充分利用海底电缆的电容特性和电感特性,也能保证补偿方案的实用可靠。

1 用于无功调节的海上风电系统模型

海上风电系统模型包括海上风电机组模型、海上升压站模型、海底电缆模型以及电网模型。

为了保证仿真速度,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国内外的学者都做了大量的模型简化研究。一般的简化方法是将海上风电场等效为一个模型,即将海上风电机组、风电机组出口的箱变、集电系统都分别进行等效,然后统一建立等效模型。其中海底电缆一般采用长输电线模型,电网模型采用“恒压源 + 串联阻抗”的方式进行等效。

1. 1 海上风电机组模型

本文采用文献[3]中的等值模型。

等值风电机组的容量等于每台风力发电机的容量之和[4,5,6],在进行动态仿真的过程中把每台等值机作为PQ节点,则等值风电机组的容量为:

式中i,j表示风电机组在风电场内的位置,其中i为海上风电场单链支路编号,N为单链支路数,j为所在单链支路风电机组编号,M为所在链路风电机组数。P'i,j、Q'i,j表示经过箱式变压器损耗后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表示为:

式中Pi,j、Qi,j分别表示编号为i、j风电机组的有功和无功功率,Ri,j、Xi,j分别表示编号为i、j风电机组的变压器的电阻和电抗,Uit为第i条支路的额定电压。

1. 2 集电系统模型

集电系统的等效单位电缆长度为等效后的单位电缆参数如下:

式中r为等效单位电阻,L为等效单位电感,C为等效单位电容,i为单链支路数的序号; m为单链支路数的最大值; j为支路中风机数序号; nm为单链支路的风机数; aij为第i条链路中的第j条电缆上通过的功率是单台风机输出功率的倍数; rij、Lij、Cij为第i条链路中的第j条电缆的单位电阻、电感和电容值; lij为第i条链路中的第j条电缆的长度。

1. 3 海上升压站模型

海上升压站的模型就是变压器的模型,其模型的计算公式如公式( 2) 所示。

2 海上风电系统无功补偿方案的优化设计

本文将在海上升压站低压侧和陆上集控中心分别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对海上风电系统进行无功补偿,保证最小的总无功补偿装置容量在系统的各种运行状态下都能够满足要求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 1 系统典型运行状态

目前海上风电场风电机组均为双馈机组,自身具备调节无功的能力,结合根据风电场的无功容量计算规范[7]可知,在海上风电场无功补偿方案设计中,只需满足以下4种工作状态情况即可满足各种运行状态的需要:

( 1) 调度要求无功输出为0 Mvar,风电机组输出最小视在功率;

( 2) 调度要求无功输出为0 Mvar,风电机组输出最大有功功率,无功输出为0 Mvar;

( 3) 调度要求无功输出为最大值,风电机组输出最大视在功率;

( 4) 调度要求无功输出为最大值,风电机组发生电压跌落至标称值的0. 45;

当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处于标称电压的20% ~ 90% 区间内时,根据国家标准对风电场注入电力系统的动态无功电流要求可知,调度部门给定的无功功率为。

风电场一般都是最低程度地满足调度部门的要求。则在电压跌落时风电机组的无功输出取要求的最小值为:

则风电机组在四种工作状态情况下的功率输出如公式( 6)所示:

2. 2 无功补偿优化设计方案

通过设计搜索算法寻找风电机组每种输出情况下能够满足调度要求的最小总无功配置,取4种情况下最小总无功配置容量中的最大值,则可以满足海上风电系统所有运行状态下的无功补偿要求,因此最优化的目标为:

式中Q为最小总无功补偿装置容量,Qczi为第i种情况下最小总无功补偿装置,Qrpci1为第i种情况下升压站低压侧无功补偿装置补偿容量,Qrpci2为第i种情况下陆上集控中心无功补偿装补偿容量,Qzi为第i种情况下调度要求的并网点无功输出值,Q92i为第i种情况下并网点实际无功输出值。

在保证并网点的无功功率能够满足调度的前提下,本文设计的变PI全搜索无功补偿方案如图1所示。控制目标是保证并网点输出的无功功率Q92,能够满足调度的要求Qz。

如图1所示,风电系统在海上升压站和陆地集控中心分别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无功补偿装置的控制都采用变PID控制方案。当两个补偿点的PID参数都一致时,通过调整PID的比例系数a、b,设定a + b = 10( 其中0≤a≤10) ,在各个不同的仿真状态下,使a从0逐渐增大到10,则可以满足对各种不同补偿方案的全搜索。

3 仿真分析

本文以广东省某海上风电系统为例,通过PSCAD软件仿真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仿真参数为: 双馈风电机组容量为3 MW,最小功率因数为0. 95,数量为66台,参与无功调度。

情况1∶0 s ~ 10 s风电机组输出视在功率为0; 10 s ~ 20 s风电机组输出最大有功功率且无无功输出; 20 s ~ 30 s风电机组输出最大视在功率; 30 s ~ 40 s系统电网电压跌落到0. 45,且风电机组按照公式( 5) 输出无功。每个10 s按照a从0逐渐增大到10,且b = 10 - a进行搜索,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在满足四种运行工况的前提下,在a = 8,b = 2时,系统发生电网电压跌落时,系统配置的总无功功率最小,即在海上升压站上配置69. 6 Mvar,陆上集控中心配备17. 4Mvar的无功补偿装置,整个系统所需配置的总容量最小,为87 Mvar。

情况2: 当a = 8,b = 2时,系统在随机运行工况下不带无功补偿装置和带无功补偿装置的补偿效果如下图3所示。其中0 s ~10 s和20 s ~ 30 s是在随机风的条件下,调度值从0逐渐增加到最大,系统不加补偿装置和加无功补偿装置的仿真图形; 10 s ~ 20s和30 s ~ 40 s是在电网电压跌落条件下,调度值按照公式( 5) 中相关电网电压跌落的要求,系统不加无功补偿装置和加无功补偿装置的仿真图形。

从图3可以看出,当a = 8,b = 2时系统配置所设计的总无功最小补偿装置容量,在随机风和电网电压跌落情况下,均能够有效跟踪调度要求的无功补偿输出。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在海上升压站和陆上集控中心分别配置无功补偿的方案,并设计变PI全搜索的方法查找海上风电系统无功补偿的最优配置,以期得到两个补偿点累计容量最低的方案,既能充分利用海底电缆的电容特性和电感特性,也能保证补偿方案的实用可靠。通过软件仿真得到系统的最佳无功配置方案,在此基础上,将最优的配比方案用于海上风电系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最优无功补偿方案能够良好地实现无功补偿,为海上风电系统的无功补偿设计提供参考。

摘要:在建立海上风电系统各组成部分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国标《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对无功补偿的要求,提出在海上升压站低压侧和陆上集控中心分别配备无功补偿装置的方案,并设计了变PI全搜索的方法查找海上风电系统无功补偿的最优配置。仿真分析表明:基于变PI全搜方法得到的最优无功补偿配置方案,在海上风电系统的各类有效运行状态下都能实时、准确地跟踪调度指令,进行无功的调节。

《海上英魂》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 第9篇

【关键词】海上求生;技能训练;标准化项目设计

【中图分类号】U67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234-02

近年来,随着海上安全事故频发,各国对海上安全的关注日益严密。而早在1978年,国际海事组织(IMO)就制定了《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我国也成为其缔约国,海上个人求生是《STCW公约》规定的基本安全训练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未获得经主管机关认可的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上船工作。《STCW公约》基于航海训练基地对学员海上求生技能的培训,对于保障船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而相关训练项目的合理设计对海上求生技能的掌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现状

个人求生项目在各大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都是必备训练项目。然而,虽然国内外海事主管机关对船员专业个人求生基本技能的培训高度重视,但并未明确提出严格的训练程序指导,导致各大航海院校和海员培训机构对海上个人求生训练项目安排不尽相同,教学实训过程中各自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例如广州某培训机构,对跳水、救生筏扶正、HELP姿势等讲解比较详细,而对于海锚和救生圈的运用则只是粗略带过,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个人求生项目的训练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它唯一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在船舶遇到海难时拯救船员的生命,因此它的每一个细节都不容疏忽。以上所述现状在国内各大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普遍存在,这给船员海上求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国内各大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均均建立了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的质量管理体系来约束和规范培训过程,但对于培训过程和质量的标准均是基于国际公约的最低标准,为解决各院校及机构个人求生训练内容的差异性和不合理之处,本文从训练内容整体设计出发,提出一整套科学的求生训练项目设计、训练流程及考核办法,力求实现本项目的规范化、标准化,杜绝因项目设计和训练过程不科学带来的安全隐患。

方案标准化设计

个人求生项目的标准化训练,主要包括岸上训练和水上训练两个部分:

一、岸上训练

1.救生信号的熟悉

通过通用报警系统发出七短一长信号,熟悉救生信号。

2.人员的有序组织

人员听到信号后迅速集合,整队,报数。清点核对人数。

3.救生艇、筏属具的熟悉

(1)正确操作无线电应急设备;(2)求救信号的使用;(3)拋绳設备的使用;(4)钓鱼工具的使用;(5)EPIRB的使用;(6)SART的使用;(7)救生筏补漏工具的使用(8);照明设施的使用;(9)磁罗经的使用;(10)雷达反射器的使用;(11)淡水收集系统的使用;(12)淡水与食品的分配。

4.个人救生设备的穿着训练

(1)一分钟穿着救生衣;(2)二分钟穿着保温救生服;(3)保温用具的使用。

5.掌握手表定位

二、水上训练

1.五米跳台跳水训练;

⑴穿妥救生衣;

⑵深吸气后右手将鼻和口捂紧;

⑶左手紧握右上臂的救生衣;双脚并拢,身体保持垂直,两眼向前平视;

⑷入水时保持脚在下,头在上,两腿伸直夹紧,双手不能松开,直至重新浮于水面才能放松。

2.穿着救生衣短距离游泳;

穿着救生衣快速游离遇险区的技能训练。

3.扶正倾覆的救生筏;

当所抛投的气胀筏在水中是底朝上时,需一人穿着救生衣下水,在救生筏低舷侧一边(有充气瓶一边)登上筏底,拉紧扶正带,将筏底拉至下风舷侧,全身向后仰拽筏即被翻扶过来,如果扶筏人员被翻扶的筏压在筏底应注意从筏的两侧潜泳出来,不可从筏前后入口方向游出,以免被登筏软梯套住而遭危险。

4.从水中登上救生筏:

落水者游至筏的入口处下方,先用一只手抓住登筏绳梯,另一只手抓住浮胎上的攀拉索带,双手用力弯曲双臂,双脚登梯向后曲双腿,当上身越过上浮胎时,头向前倾,使上身倒向筏内。

5.海锚的运用

⑴抛放施舵,使艇首顶风浪;将海锚放入水中,海锚索末端系固于横座上,而海锚索从艇首的导缆钳逐渐松出至3-4倍艇长;海锚吃力后,海锚索张紧,而系于锥尾的回收索应保持松驰同时也将它系于横座板上。

⑵回收:只需拉回收索即可。

6.下筏

人员一个接一个从等筏口下筏,手部动作和跳水时一样,背对水面,坐在浮胎上,后翻下筏。

7.救生圈的使用

⑴船上抛投:抛投者一手握住救生圈的救生索,另一手将救生圈抛在落水人员的下流方向,无流而有风时应抛于上风,以便落水者攀拿,注意不要打在落水者身上,也可以将救生索系在船航边,两手抛投救生圈。

⑵落水者在水中使用救生圈的方法:一手压救生圈的一边使其竖起,另一手把住救生圈的另一边,并把它套进脖子,然后再置于腋下;或先用两手压住救生圈的一边使救生圈竖立起来,手和头乘势套进圈内使救生圈夹在两腋下面。

8.救生拖带

救生拖带的动作:一手拖落水人员,身体后仰,另一手做仰泳划水动作,双脚同时向后蹬水向目的地拖去。其中具体分四种情况:①救生衣领后本身带有救生拉索的直接抓救生拉索;②救生衣领后不带有救生拉索的,抓救生衣衣领;③未穿救生衣的直接抓衣领;④未穿衣服的左手从落水者左肩斜伸到右腋下拖带。

9. HELP姿势

落水者不应做不必要的游泳,在低温的水中应保持“HELP”姿势,以减少体热散失。两腿弯曲并拢,两肘紧贴身旁,两臂交叉抱在救生衣前面。这种姿势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身体表面暴露在冷水中;能使头部、颈部尽量露出水面。

三、结语

规范的培训项目设计才能保证高效,较高的标准方能达到应有训练效果,只有依靠有序、科学、规范的专业技能训练过程和高标准的评估,才能保证学员掌握海上求生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船员即将从事的船上工作起到基本安全保障的作用。笔者从事海员专业技能培训理论与实操教学工作十余年,深知科学的培训计划对于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也一直致力于对此的探索、研究、完善,最终形成了以上的培训计划方案,并且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笔者多次带队参加全国航海大学生夏令营,学员表现优异,航海技能扎实,受到业内一致好评。由此可见,本文提出的培训计划是成功的。目前国内各高校和机构的个人求生专业技能培训亟待标准化,只有遵照标准化的训练计划,才能训练出高素质的学员,才能最终杜绝由于训练不科学造成的海上求生中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丁振国.“海上个人求生”慕课知识体系的构建[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海上英魂》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 第10篇

第二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习重点难点

1. 重点:日出的全过程

2. 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三、学习准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背诵课文。

四、学习过程

(一) 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二) 指名朗读课文

(三) 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画出不懂的句子。

2、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可以:1.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2. 查阅资料理解难句。3.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4 .通过多读展开想像理解难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句子。指名读课后练习2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种景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先讨论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大家共同研究。

3、重点理解: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为什么觉得太阳像负着重担?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句话是写太阳由露头至跳出海面的上升过程。是动态的。此时作者是在船上,船、人、海都在动,所以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先指名说”奇观“的意思,再说句子意思。(海上日出是伟大、雄伟美丽而又奇特的景象)先改成陈述句读一读,再想想反问句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 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难句的。(1.在难句的上下文,有对这个句子进行解释说明或提示的文字,读了这些文字,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也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推断出难句的意思。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句,就是联系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情形,通过联想、想象理解句子。)

(四) 指导朗读

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欣喜)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五) 指导背诵

1、 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1.读背交叉。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3.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

《海上日出》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第11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巴金老爷爷,也解决了生字词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海上日出》

一、直接导入,揭示主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本文按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写了海上日出 的美丽景色,巴金在看完日出的美景后,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感受,谁知道是 什么?

2、齐读中心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板书(日出前

2、日出时

3、日出后4、5)下面我们看看第一段..........第一段寥寥几句话简单精炼的给我们交代了什么?

(时间:天还没亮/地点:在海上/事件:看日出/环境:四周非常静)

师:“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不是一次、经常、多次看日出)

师:对,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为下文中出现的两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埋下了伏笔。师:作者“我”是怎样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生:作者之所以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是因为“红霞”——“越来越亮”,作者凭感觉和经验,知道太阳就要升起来了,所以“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师:此时此刻的作者是什么心情啊?(生:着急、激动、兴奋、急切、喜悦 „„)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在描写日出前的景象?(二自然段)

找同学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日出前天空的颜色有什么变化?请用笔勾画出相关词语。【天空还是一片浅蓝 天边出现红霞 】 板书日出前——(浅蓝-——红霞)

2、课件出示“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师:作者为什么用“果然”一词,“果然”一词与第一自然中哪个词相对应?“常常早起”【,“常常”说明我经常看日出,我预料太阳要从那边出来,结果真的出来了。(预料中和事情得到了证实,所以用“果然”)】

二、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找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太阳上升过程的句子。“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这一段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句子中哪些动作词语用得好?用笔在下面加上点 板书日出时——(负--纵—冲—跳)从“负、纵”这两个词体会到了什么?(太阳在上升的过过程中很费劲、很吃力的样子。)

朗读这句话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慢慢儿””一纵一纵”“使劲”应重读。抽生朗读。2—3)齐读

从“冲、跳”这丙个词体会到什么?(“冲”体现了太阳上升时有力量、势不可挡、“跳”体会到太阳冲破云霞,如释重负、可爱)师:这些词和句子都表现了太阳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生: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

师:怎样才能读出太阳向上升的过程中所表现的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呢?请同学自由朗读这一段话,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和同学们比一比,让老师也读一读可以吗? 教师范读第二段。合作探究

三、学习“

四、五”自然段

过渡:天气晴朗时日出都这么美,那在有云的情况下,日出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自由读课文四、五自然段。并与同桌交流。

(1)交流:有薄云时,作者看到了怎么的景象?

生:“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板书——薄:躲、透、射

师:从这几个字看出了什么? 生:“躲”表现出太阳的有趣和生命力。生:“透”写出了光线强烈(直射、很难分辨),又点出了云层薄的特点。,(2)这是云薄的时候的情景,云很厚的时候又是什么景象呢?

生: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板书——厚:镶、透、染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有的云被染成紫色,有的被染成红色?同桌两个交流一下,用自己的话来告诉老师好吗?(阳光照在黑云上呈现紫色,照在白云上呈现红色。作者写出了太阳升起时颜色的变化。最后阳光照亮了一切,太阳、云、海水和“我”融为光亮的一体。说明作者为太阳能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光明送给世界而感到快慰,也为自己能得到太阳施予的光明而感到欢悦。)

四、学习第六段,师:巴金爷爷看到如此美景不由的感概:(生读)“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师:巴金爷爷把海上日出称为伟大奇观,“奇观”是什么意思?(“奇观”指的是奇妙的景观。观,景象。)

师: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是个什么句子?能把它变成陈述句吗?(总结全文,反问句,这就是伟大的奇观。)

这感叹既是对奇妙大自然景观的赞美,又是对光明力量的惊叹,表达了作者热爱光明,追求光明的美好感情】

师:谁能把课题与最后一句话连起来说?

生: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齐读: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总结全文 写法指导 作业布置

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我们面前仿佛也浮现出海上日出的伟大奇特景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生活中认真观察)

这篇课文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那我们以后在写作中观察日落、刮风、下雨、等自然景象时,也可以学习XX前、XX时、XX后的顺序,用一段话将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观记录下来。

日出前

浅蓝—红色

越来越亮

日出时

上升 冲破 跳出

日出后

薄云:直射水面

厚云:镶上金边

一、直接导入,揭示主题。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写了海上日出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本文按后,情不自禁地说奇观)奇是什么意思?(罕见的、特殊的)观是景象意思。奇观就是——生齐读: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板书:伟大的 的美丽景色,作者欣赏完海上日出——运用了什么写法?(反问)你能把它换一种说法吗?这指的又是什么?(指名说。)请你带着对“奇观”的理解,再读这句话。在这里作者

三、精读

1文。、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现在就让我们去细细地品读课

出示自学提示:

(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请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从哪儿感受到了海上

(朗读你画的句子。2)请把你的感受在书中的空白处做简单的标记,然后练习有感情地

(3)可以和同伴交流你的感受。

2、汇报交流。

(1)你从哪感受到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

生:“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天空中颜色和光线的变化让我感到这是伟大的奇观。

师:老师把这几句话打到了大屏幕上,谁来读读相对应的句子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扩大,越来越亮。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少了“转眼间”和“慢慢”。

师:少了这两个词行不行?(不行。)为什么?

生:转眼间写出了颜色变化的速度快,慢慢是指红霞扩散的速度慢。所以不能少了这两个词。

师:既然颜色的变化是有快有慢,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速度也应该是——读,让我们感受到了天空中色彩的瞬息万变。)女生读。(你甜美的朗(有变化的)。谁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男生读。(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红霞在天空慢慢晕染扩散。)齐读,透过文字,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生:那浅蓝的天空和慢慢扩散红霞让我感到这时的天空就好像是一副美丽的水墨画。

师:到底是学画画的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作者抓住了天空中颜色和光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海上日出是——生:伟大的奇观。(板书:颜色 光亮 变幻)

看到天空中色彩的变幻以及那越来越亮的光,我知道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透过目不转睛你能体会到什么?——生:太阳就要(作者期待、盼望的心情。时,我们和作者的心情是一样的。生怕错过日出的每一个时刻。)是啊,此

(2)你还从哪感受到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

生升。”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的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

从“负着、一纵一纵”可以看出太阳上升得很艰难,很吃力。师:你能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这时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吗?(你让我们我们看到一个艰难上升的太阳。)

生努力。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怕困难,努力上2:从“使劲”可以看出太阳虽然太阳上升得很艰难,但它却一直很升的太阳。)

生太阳就像一个背着重重的背包在爬山的人,虽然很吃力,但却坚持不懈3:作者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太阳上升得很不容易。让我感到地往上爬。

师:拟人写法的运用,不但使语言更优美,而且更生动地描绘出太阳冲破重重阻力,坚持不懈,艰难上升的情景。师:你还能从哪感受到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生爱。”1:“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

从“冲破、跳出”我感受到了太阳那种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那就读出你对太阳的敬佩吧。)

课件出示这句话。谁再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作者那种喜悦的心情。2:从“终于”我感受到了看到太阳克服重重阻力,终于升起来时,师:你能透过文字去体会作者的心情,这点很值得大家学习。那你能读出自己的体会吗?(我听出了你看到太阳终于升到海面的那种欣喜和激动。)

师:你还能从哪感受到日出时的景象是伟大的奇观?

生:我画了两个句子。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露出小半边脸的太阳虽然红得很,却没有亮光。跳出海面的太阳变成了深红色,而且发出夺目的亮光。太阳的颜色和光的变化让我感到是伟大的奇观。

师:你真善于发现。作者在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时,同样抓住了颜色和光的变幻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观看录像。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伟大的奇观。边欣赏师边引读。从你们的表情我发现了,你们被日出的景象所震撼了,下面,就让我们大声地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填空读。)(3)还有哪些景象让你感到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

生云虽然遮住了太阳,却遮不住太阳的光芒。1:“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这句话让我感受到黑

出示两幅画面:刚才他说的是哪幅画面的景象?谁再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色或者红色。”“透出”让我感受到太阳那种冲破阻力,势不可挡的力2:“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量。让我觉得是奇观。

生很生动)3:染让我觉得阳光就像魔术师,把天空变得绚丽多彩。(你比喻的

生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4:“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穷威力,能穿透云层,形成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象。(这种水天一的的壮 我从“透过”一词感受到太阳光的无观景象,只有在欣赏海上日出时才会领略到呢。)师:从这几个字看出了什么?

生:“躲”表现出太阳的有趣和生命力。

生:“透”写出了光线强烈(直射、很难分辨),又点出了云层薄的特点。

师:那就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2、刚刚我们和巴金先生一起欣赏了海上日出,你最想说什么? 生1:海上日出不愧是伟大的奇观!生2: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生3:海上日出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奇观!

是啊,无论是晴天时的日出,还是有云时的日出,都是那样的美丽神奇,那样的伟大壮观,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课件)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这是伟大的奇观?

生:因为反问的语气更强烈,更能表达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句话。

3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海上日出那一幅幅美丽而神奇的画面。(谢谢你声、请大家打开课文,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老师想请一名同学读课文,情并茂的朗读,让我们再次感受了海上日出那伟大的奇观。)

四、总结写法

文章写得这样生动其实是有秘诀的?这秘诀就藏在第一自然段,快去读读。(常常早起 说明经常观察)还能从哪看出作者是经常观察的?(有时候,有时候)作者在描写日出经过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的?(作者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总结:要想写好景物,我们就要像作者一样细致观察,按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指板书颜色亮光变幻),表达真情实感。

本节课我们通过读文体会感受到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五、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仿照第三自然段,以日落为题写一个小片段。下课。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颜色

上一篇: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结构下一篇:行政服务中心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