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2024-07-18

环境科学专业生产实习报告(精选6篇)

环境科学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第1篇

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随着大四下学期的来临,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了大学最后一次实习——毕业实习。

随着大四下学期的来临,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了大学最后一次实习——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在我们学完所有的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后,在环境监测实习,生产实习基础上又一次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毕业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巩固、验证和强化我们所学习过的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们即将开始的毕业设计和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毕业实习,能使我们将课堂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联系,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有利条件培育我们分析工程实例的能力,强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的综合能力。随着经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市政自来水水质以及水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传统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以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传统的自来水工艺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要求有更高的过滤速度以及更高的过滤精度来满足当前的需求。给水厂工艺流程一: 微絮凝过滤工艺流程:工艺特点:此工艺由高效混合器、863过滤技术组成。各组成工艺特点2.1 高效混合器具有水头损失小、混合效果好、设备简单、不需土建构筑物、不需外加动力设备等优点,在设计流量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混合效果;2.2 863过滤技术具有过滤速度快、精度高、反冲洗耗水率低、抗冲击负荷,采用气水反洗和表面水扫洗,冲洗效果好等特点,在同水量条件下,可有效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土建投资,提高出水质量;2.3絮凝剂自动加药系统采用游动电位原理,可在线测量水中加入絮凝剂后的净电荷强度,可实时改变投加量以获得最佳絮凝效果,节约药剂,提高絮凝效果。因此本工艺具有投资省、效率高的特点。一般适用于水质较好的水库水、地下水和溪水等。给水厂工艺流程二:混凝沉淀+过滤工艺流程:工艺特点:此工艺由高效混合器、絮凝池、沉淀池和DA863过滤技术组成。各组成工艺特点(1.)高效混合器和絮凝剂自动加药系统的特点(见前述);

(2.)絮凝池:①网格絮凝池:网格絮凝池具有絮凝时间短、絮凝效果较好等优点,适用于原水水温4.0-34℃,浊度为25-2500NTU,单池水量以1.0万-2.5万m3/d为宜;②折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具有絮凝时间短、絮凝效果较好等优点,适用于水量变化较小的水厂,单池水量可达10104 m3/d,但其结构较为复杂,施工较不便;(3.)沉淀池:①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具有沉淀效率高、池体小占地少等特点,进水浊度一般为500-1000NTU,单池水量不宜过大;②平流沉淀池:其造价较低,具有操作管理方便、施工简单,对原水浊度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的特点,一般进水浊度小于5000NTU,但其占地面积较大;(4.)DA863过滤技术特点(见前述).因此本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设计灵活(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类型的构筑物和增减水处理工艺)等特点,可满足一般的饮用水要求。本工艺的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主要适用于以地表水(如河水等)为水源的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

环境科学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第2篇

前言

历时四天的认识实习终于结束了,总共10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让我们受益匪浅。并且对专业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实习目的

通过认识实习,加强对所学专业课内容的深入了解。

二、实习时间

2016年6月28日~2016年7月2日

三、实习地点

北京建筑大学基础教学楼A座239室

四、实习单位 北京建筑大学

五、实习内容

第一天,有三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演讲。第一位老师是北京市外国人专家,金泰应教授。老师主要讲的是A Study on Nutrient Removal of small Rural Stream using Filamentous Algae Matrix(使用丝状藻类基质农村小流的脱氮除磷研究)。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韩国和中国之间的故事和地理位置。正式上课,老师首先介绍了这项研究的研究背景——农村社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导致污水不断增加;农业与工业和畜牧业的建设进一步发展;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是非常困难的,就因为非点源污染的散布;另外污水处理厂很小,并且水质的管控也是很艰难的。因为老师是韩国的教授,所以他以韩国为例也介绍了一些关于这项研究在韩国的研究背景——韩国的地形特点,使得临近山脉的大多数乡村都位于水库附近。;流出液包含来自污水处理厂的营养物质流入小河;流入小河的这些营养物,使得小河,水库,湖泊营养物含量上涨,富营养化开始严重。从而引出来实验的目的——因为污水处理后的水,进入到农村河流。流出物的浓度通常是在有机材料中很低。但在氮和磷这两方面,需要更加深度的处理。——处理污水其实就是处理污水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第二个目的是为了防止营养的流失。接着,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氧化塘的设计参数,图片如下:

(其中很多数据对于我们新生来说看懂很难)

之后,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些丝状藻类的照片

接着,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些术语问题,比如HRAP:

首先它可以根据藻类的长势改变藻类产品中的可溶营养物,替换掉已经成熟的藻类,去除养殖水体(如废水污水)中的营养物。另外液体循环加热的保留时间很短,但是流出物的品质将比op危险的多。藻类的生长速率比,明显比其他类快许多。所以养分吸附的速度也是如此。所需区域很小,所以很容易能带来经济效益。

紧接着是张树军老师,这位老师给我们讲的是低耗高效的“红菌”生物脱氮技术开发与工程实践。首先老师介绍了一下背景(针对污泥消化液and厌氧氨氧化)极其优势——节省运行消耗,不需额外投加碳源,高负荷,低污泥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污水厂总氮负荷,减少处理构筑物体积,提高污水的脱氮效率,节省所需的外加碳源。

之后就是研究历程以及结果的介绍(左图便是成果)。该研究经历了13年艰辛的实验,才逐渐建成,投产。其中的主要成果有生产型规模的红菌富集和纯化技术、芮诺卡红菌生物脱氮工艺及集成技术、红菌种菌生产,储存及复壮技术、低碳氮比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脱氮技术。在这些技术中还有诸多的发明专利。

之后向我们介绍了红菌生物脱氮技术项目的概况。(主要是高碑店污水厂的红菌工程)。从老师给予的数据显示红菌可以有效的去除COD、氨氮、总氮、TP、SS。由此,考虑到经济成本和社会效益,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经济分析。这项技术,比传统项目便宜了很多,并且在能源的节约上,传统项目也远远的不如。可以说应用前景十分客观。

下午,第一节课给我们讲课的是我们学校的刘建伟老师。老师主要讲的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首先给我们讲的就是环境的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 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等。其中中心事物是人类。

紧接着,老师开始由环境的定义引伸出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分时期,主要分为三个——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环境问题表现。第一个阶段主要表现为洪水、猛兽、林火、风暴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如右图)第二个阶段始利用土地、气候、水、生物资源从事种植和畜牧生产,主要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气象灾害、病虫害等对农业的破坏,另一方面是人类不合理垦殖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延续至今仍是当代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第三个阶段主要环境问题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严重。

这就引出了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其中资源短缺得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个人对资源的需求大幅度提高,地球资源的总量有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弃置在环境中的废物多而复杂,自然界的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植被的破坏。逐渐的人类会丧失生存条件。

而现在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三点,1、资源枯竭和能源短缺严重

2、环境污染严重

3、生态破坏范围和程度逐渐扩大

上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我国能源短缺严重。

而我国的水资源就更加惨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世界均值的25%,排名第110,60%城市供水不足,94%特大城市长期缺水,46座城市出现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每年因城市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1%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有人为也有自然原因,比如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就有以下几点: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少,分布不均(时间和空间)【自然原因】。人口增长水污染严重,水的重复利用率低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人为原因】。

因为能源问题是21世纪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能源问题不容小觑。可是我国能源情况比较恶劣。我国人均能源资源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2;石油人均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10,储藏量仅占世界2%,2040年枯竭。这些数据都表明了能源成为我国经济命脉所在,威胁国家稳定安全。

经济发展必定带来环境污染,我国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发达国家近百年所经历的环境问题在最近30年内集中爆发。比如水质恶化、大气污染、固废肆虐、生态破坏、人口膨胀、交通拥挤、噪声扰民、人居环境恶化、食品安全威胁、居民健康水平下降等等这些就成为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也层出不穷,水质恶化,大气污染,固废肆虐,生态破坏,人口居住环境下降,居民健康水平下降。

这样就提到了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规模的全球性、过程的不可逆性。

所以我们才要进行环境保护。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环境容量有限)。环境问题的解决思路不可能完全就是经济学思路。环境问题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在发展中产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

最后就是可持续发展,其内涵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即不能损害环境支持人类生存的能力。他的基本思想需要环境与经济统筹兼顾。

实习的第二天,学校请了一位中国气象局的副主任给我们讲解气候系统及其变化。首先他提出什么是天气和气候以及气候变化与气候变率,让我们分清天气与气候的不同,之后开始正式讲解气候系统组成——全球气候系统指的是一个由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陆面)和生物圈组成的高度复杂的系统。还有他对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不同时空尺度的气候变化与变率。

之后又向我们讲解了气候系统的构成——气候系统是地球系统的主要部分之一。地球系统还包括人类与生命系统,社会—经济方面等。并且让我们了解了地球各圈层的作用。之后又向我们介绍气候系统中各圈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不但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还具有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尺度。从而使气候系统成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在气候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中,最重要的是海气相互作用、陆气相互作用和陆海相互作用。这三种作用,都有着不同的作用。海气相互作用就是海洋和大气强烈地耦合在一起,并通过感热输送、动量输送和蒸发过程交换热量、水汽和动量。并且还是碳循环的重要部分。陆气相互作用包括冰冻圈中的积雪、冰川、冻土及岩石圈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包括各种物质、热量、水汽输送与转换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接着老师又向我们讲述了气候演变的表征。气候变化与气候变率。这就要考虑到气候变化的问题。了解气候变化的关键目的是认识由人类活动和自然外强迫产生的气候变化,以及如何区分它们与气候系统内部过程造成的变化与变率之间的差别。气候变化的检测和归因研究,它主要是用客观统计方法检验观测资料中是否包含预期的对外强迫响应的证据,并评估它是否与气候系统内产生的变化(内部变率)有何区别。

下午,又是外国人教授给我们讲课,老师这会给我们讲的是WWTp的流程工艺。污水处理工艺分三级:一级处理:物理处理,通过机械处理,如格栅、沉淀或气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块、砂石和脂肪、油脂等。二级处理:生物化学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转化为污泥。三级处理:污水的深度处理,它包括营养物的去除和通过加氯、紫外辐射或臭氧技术对污水进行消毒。可能根据处理的目标和水质的不同,有的污水处理过程并不是包含上述所有过程。

机械(一级)处理工段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等构筑物,以去除粗大颗粒和悬浮物为目的,处理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法实现固液分离,将污染物从污水中分离,这是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方式。机械(一级)处理是所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必备工程(尽管有时有些工艺流程省去初沉池),城市污水一级处理BOD5和SS的典型去除率分别为25%和50%。在生物除磷脱氮型污水处理厂,一般不推荐曝气沉砂池,以避免快速降解有机物的去除;在原污水水质特性不利于除磷脱氮的情况下,初沉的设置与否以及设置方式需要根据水质特性的后续工艺加以仔细分析和考虑,以保证和改善除磷除脱氮等后续工艺的进水水质。

污水生化处理属于二级处理,以去除不可沉悬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为主要目的,其工艺构成多种多样,可分成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沟法、稳定塘法、CASS法、土地处理法等多种处理方法。目前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体的合成,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无害的气体产物(CO2)、液体产物(水)以及富含有机物的固体产物(微生物群体或称生物污泥);多余的生物污泥在沉淀池中经沉淀池固液分离,从净化后的污水中除去。

三级处理是对水的深度处理,是继二级处理以后的废水处理过程,是污水最高处理措施。

现在的我国的污水处理厂投入实际应用的并不多。它将经过二级处理的水进行脱氮、脱磷处理,用活性炭吸附法或反渗透法等去除水中的剩余污染物,并用臭氧或氯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然后将处理水送入中水道,作为冲洗厕所、喷洒街道、浇灌绿化带、工业用水、防火等水源。

由此可见,污水处理工艺的作用仅仅是通过生物降解转化作用和固液分离,在使污水得到净化的同时将污染物富集到污泥中,包括一级处理工段产生的初沉污泥、二级处理工段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以及三级处理产生的化学污泥。由于这些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病原体,而且极易腐败发臭,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消除污染的任务尚未完成。污泥必须经过一定的减容、减量和稳定化无害化处理井妥善处置。污泥处理处置的成功与否对污水厂有重要的影响,必须重视。如果污泥不进行处理,污泥将不得不随处理后的出水排放,污水厂的净化效果也就会被抵消掉。所以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泥处理也是相当关键的。

除臭工艺其中物理法主要包括稀释法、吸附法等;化学法包括吸收法、燃烧法等;生物法包括生物制剂法、生物过滤法、填充塔式生物脱臭法和生物洗涤法,植物提取液雾化喷淋法等。

后来就是一位在海淀环保局工作的学长给我们一些专业上的建议,以及在生活上的帮助,但是这位学长说的经济与环保相比,绝对经济有限,我是不赞同的,其实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存在三种关系:①经济增长与处理环境问题同时进行;即便在短期内也是如此。②把经济增长置于更为优先的地位,同时在短期内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处理环境问题。③在短期内把维持或保护环境置于更为优先的地位。通过详细的分析与论证,世行报告认为“相同的增长率,会有十分不同的环境效果”,只要建立起应对外在性的政策工具及机制,是能够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双赢。

下面一节课,是由我们学校的dr.王给我们讲的《从water research 看世界热点水处理技术研发》老师讲了很多零零碎碎的知识点,有很多都是生活上用得到的知识,当然也有一些专业知识。比如我们国内地表硬化过高,下渗不够导致经常洪涝,但是国外做的比较好,地表硬化程度不高。相比于国内而言,国外生态补偿方面做得比较好,所以他们的环境比较好。另外,我国雨水直接进入污水管道,很少一部分进入河流,并没有充分利用雨水,造成了可用水的浪费。我国每年的雨水也不少。然而雨水冲刷土壤,造成土壤侵蚀,并带走营养物质,有可能产生富营养化!比如赤潮等等。如果不注意富营养化,水质会越来越糟。这些藻类可以分泌有毒的物质。根据世卫组织的报告,有百分之90的疾病都是这么造成的。

实习第三天,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教授,齐鲁先生给我们讲一节《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在讲课之前,老师先给我们提出了个问题,什么水你认为干净,可以放心的饮用。由此,开始老师对饮用水专题的讲解。首先,老师介绍的是饮用水源水质与饮用水标准。我国的水资源特点:水资源短去,时空分布不均,水质污染。并且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占世界平均值的1/4。这些问题导致了水资源危机与水质灾害。百分之90以上的城市水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我国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也非常的多,从05~15年,发生过很多次轰动全国的水污染事件。之后,又为我们介绍了饮用水水质问题都是因为什么引起-微量有机污染物、藻类及其代谢产物(藻毒素)、嗅味、氯化消毒副产物、致病微生物、有机物对胶体的保护作用、低温低浊水处理及剩余铝问题、稳定性铁锰、色度、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管网微生物再繁殖(二次污染)、重金属。然后给我们讲解的是饮用水标准。我国的饮水标准历经了六十年才逐渐完善,并定下了106项指标,甚至超过美国对饮用水质量标准。其中毒理学指标项目增加很多,其中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1项,有机化合物由5项增至53项,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消毒副产物由1项增至6项,感观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由15项增至20项。

然后通过对水资源的保护,引申出人工浮岛、人工湿地的定义。

人工浮岛的定义:又称人工浮岛、生态浮床。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无土栽培原理、物种间共生关系和水体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的原则,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从而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

人工湿地的定义: 人工设计与建造的由基质、挺水与沉水植被、动物、微生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

这两大工程,都可以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减少其他物质对水资源的危害。

紧接着,老师就像我们介绍了一个比较关键的一项工艺:原水预处理——原水进入常规水处理工艺之前,通过一定的处理过程有目标的去除或削减那些常规工艺不能很好去除的污染物,或改变污染物的形态和水处理条件,减少后续处理工艺负荷,提高出水水质。它的目的改善原水水质、降低处理负荷、提高水质安全。其中预处理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化学氧化、生物降解、吸附去除、pH值调节、曝气、沉淀、生态工程等。后来,老师又讲解了发达国家水厂使用的技术——滤膜技术——在一种流体相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下午,则是由宫老师请来的王韶伟给我们讲授一节《环境中放射性》

老师为了让我们能清楚的了解到什么是放射性,什么是辐射,他将定义打在ppt上,让我们可以了解两者的意义。

之后,给我们讲述电离辐射的发展史。利用发展史引出基本概念——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来自于原子核。其中放射性衰变是老师讲的重点。不同物质可能射出不同粒子。不同粒子的穿透性也不同,所以才有了α,β,γ射线。这些放射性也分为天然放射性和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包括,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原生放射性核素。人工辐射也有很多,比如医疗辐射,公众辐射,职业辐射等等。

最后老师讲到了辐射防护原则——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发生,限制随即效应的发生,使之达到能够接受的水平,防止不必要的辐射。主要以三原则为主——时间正当性,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

最后一节课,学校请来了海淀城建管理局的主任给我们做了一场关于垃圾分类的分享会,让我们感受了一下我们国家对于垃圾分类的看法,以及跟外国的对比。在分享会期间,老师也讲了很多关于我们专业的知识,加深我们对专业的理解。

六、实习总结

通过这四天的实习,老师讲了许许多多关于我们专业的知识,虽然都比较浅显,但是对于我们新生来说,这些知识都是为以后学习更加高难的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这其中不乏有讲解学科知识的老师,也有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老师,也有给我们讲述我们光明未来的老师,这些老师讲述的东西,都令我们受益匪浅。

环境科学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第3篇

1 第1个环节:安排实习, 协议管理

安排毕业实习之前, 动物科学系、实习生、生产实习单位三方要签订实习协议, 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以协议书的形式规范三方行为。协议书规定: (1) 动物科学系:要成立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和专业实习指导小组, 负责毕业生产实习的组织安排、过程管理、实习考核和鉴定, 并安排专门教师, 明确责任和义务。要求教师积极主动与实习单位联系, 定期进行实习检查, 合理安排学生实习, 解决问题, 与各方协调沟通, 促进学生毕业实习顺利完成。 (2) 毕业实习生:其有权利参加毕业生产实习和选择实习点, 学校和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所需的条件,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展毕业实习, 接受生产实习单位的领导和管理, 积极开展与实习有关的各项工作[1], 明确实习单位条件和报酬规定, 明确实习应为非经营性活动或非赢利性实习;学生应该遵守相关纪律, 不得泄漏实习单位的生产、经营和技术秘密;不得单方违约转点、中止实习或提前返校, 保证个人人身和财产安全, 定期向学校和实习单位汇报实习情况, 按时参加实习总结及考核鉴定, 圆满完成实习任务[1]。 (3) 生产实习单位:其有权利组织、管理、教育学生开展工作、生产劳动、学习和技术训练, 有权利接受、拒收、遣返实习学生, 并且要按照相关规定安排毕业实习和工作, 为毕业实习生提供实习所需要的必备条件, 指定专门的实习指导技术人员, 负责毕业实习生教育和管理, 并且如实填写生产实习单位实习鉴定, 不得安排毕业实习生进行全方位产品经营、推销或非法活动, 对学生要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 保证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毕业实习[1]。

2 第2个环节:实习过程实施“4步走”

根据实习时间长短的不同, 将实习时间分为4段, 每段安排不同的实习内容, 由简单到复杂, 使学生迅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具体作法: (1) 第1步:顶岗跟班劳动。一名学生配备一名技术熟练的工人, 以便学生学习操作技术和实践经验, 奠定进入社会的基础, 使学生的思想经历逐渐过渡, 适应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变[2]。 (2) 第2步:担当技术员工作。该阶段是在实习过了1/3时间时, 掌握技术员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知识, 要求学生参加实习单位技术部门的全面工作, 了解畜牧生产, 培养能力和素质。 (3) 第3步:担当技术领导工作。该阶段是在实习后期, 锻炼学生全面安排实习单位工作的能力, 培养组织领导能力[3,4]。 (4) 第4步:总结提高。该阶段是在实习结束前1~2周, 是学生进行专题论文的写作阶段, 注重锻炼学生的总结、提升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 第3个环节:“5+1”考核, 检验实习效果

毕业实习考核是检验毕业生基础理论掌握情况和实习效果的手段之一。所谓“5+1”考核是指实习考核的5个小项, 即实习出勤、实习态度表现、实习笔记、实习总结、实习鉴定的成绩;1个大项, 即毕业论文答辩的成绩 (表1) 。

毕业实习总评成绩分为优秀 (90分以上) 、良好 (89~80分) 、中等 (79~70分) 、及格 (69~60分) 、不及格 (59分以下) 5个等级。总评时, 5小项中任何1个单项的得分低于该单项满分的50%者, 总评不能被评为优秀;2个单项得分低于单项满分50%者, 总评不能被评为良好;3个单项得分低于单项满分50%者, 或总分低于60分者, 或毕业论文答辩成绩低于18分者, 总评为不及格。

4 结语

实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是协议书的法律性。协议书制度是实习法律性的体现, 它明确了学校、学生、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把实习纳入法制化轨道。严肃学生实习态度, 明确实习职责, 约束各方的不妥行为, 探讨出了校企合作育人的有效机制, 是学校、学生、企业关系平衡的纽带和保障[5]。二是实习过程的程序性。实习过程实行“4步走”, 由简单到复杂, 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历经角色转换, 锻炼了思维、学习规律、处理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 使学生区别学习与实践的关系, 促进学生融入生产实践。三是实习考核标准的科学制定。“5+1”检验方法的制定, 促进了实习成绩的准确评定, 提高实习效果, 引导学生区分生产重点, 培养知识需求性人才。

摘要:介绍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产实习模式, 包括安排实习, 协议管理;实习过程实施“4步走”;实施“5+1”考核3个环节, 以为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产实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毕业实习,生产实习,动物科学专业

参考文献

[1]刘太宇, 樊树民, 王春明.协议书制度管理毕业实习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 2003 (5) :62-63.

[2]何若钢, 覃小荣, 李秀宝.实践教学推进动物科学专业建设的探讨[J].高教论坛, 2008 (3) :110-112.

[3]王林.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教学过程的改革与思考[J].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 2006, 22 (1) :34-37.

[4]林燕, 吴德, 丁雪梅, 等.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学, 2009, 16 (3) :262-263.

环境科学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第4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 生产实习 实习模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0-0094-02

实习是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基本技能训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环保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但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仍然就业压力大、应用能力不强,这不仅因为社会就业环境的问题,还因为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的工程经验。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本科教学的一门重要实践课,通过该教学环节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技能,还能使学生了解环保治理设施、设备的运行管理知识。[1]

本文分析了我校生产实习环节的现状和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产实习教学可加深学生对污染控制、治理设备工艺原理的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强他们对环保专业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建立工程意识。笔者认为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业课教学与生产实习教学时间和内容安排不合理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时间安排在第7学期初,学时为2 周。而专业课教学大部分集中在这个学期,实习期间,有的专业课教学计划还没完成,甚至有的课程还没开始授课,许多基本的理论知识还没有讲授,学生对环保治理设施工艺原理还不了解,使得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的效率不能达到最佳状态,达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虽然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动员时会对一些基本的概念提前进行讲解,但这样做效率低,好多知识学生似懂非懂。最佳的生产实习时间应该安排在专业课学习计划结束后,此时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有了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学生渴望通过实际工艺设备实习来巩固和丰富自己所学的知识。

另外,许多学校安排生产实习的内容和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不符。安排实习单位时没有事先沟通,学生对实习内容事先没有接触过,实习带队教师不能深入给学生讲解,甚至有的带队教师并未讲授过环境主要专业课知识,学生实习不能达到提高理论知识的目的。

(二)实习基地不稳定

实习基地是保证实习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学校选择实习基地是根据实习基地是否满足实习要求、交通是否便利、费用是否适中等因素来考虑的。目前我校校外实习基地有已签协议和未签协议两种,基本能满足实习要求,与生产实习内容一致。我校生产实习基地大部分是实习带队教师通过个人关系联系的,目前未签协议的实习基地占大多数。由于实习带队教师与校外企业联系不多,还有实习经费问题,使得我校能提供学生长期稳定实习的基地不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协议,两者之间并无硬性约束,实习单位的例行检修情况与学生实习时间有所冲突,且其他不确定因素较多,比如根据教学安排每年实习带队教师不固定,实习单位领导更换,造成带队教师联系实习单位存在困难,稳定的实习基地难以确定。另外,由于扩招,实习人数增多,安排生产实习环节计划时实习小组人数增多,但实习基地的现场讲解人员以及指导教师人数不变,造成部分学生实习效果不理想。[2]

(三)实习经费不充足,实习内容难以保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但我校多年来实习经费仍按学生数每人100元下拨。实习经费包括租车费、实习联系费和讲课费等,由于实习地点较多,实际实习费用超出计划经费,讲课费偏少,实习单位不够热情,实习内容难以保证。由于实习经费往往满足不了实习内容的需要,难以保证充足的实习时间、实习质量和效果。[3]

二、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建议

实行改革要符合新形式教学需要,在教学时间安排、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模式上进行改革,适应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正确协调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的关系

在做专业计划时,要重新调整教学计划,把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提前,一部分放在第6学期,一部分放在第7学期前半学期,生产实习和对一些选修专业课或与实习内容联系不太密切的放在第7学期后半学期,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相应的专业理论技能和所必需的理论内容,具备解决实际环境问题能力。[4]实习教师和单位就能灵活安排生产实习环节,使生产实习更有针对性,从而优化生产实习效果。

最好由有一定威望,专业知识能力强的专职教师负责联系实习单位,做好实习计划,实习前与实习单位事先沟通,协商好实习时间、内容、目的、要求、经费问题等。针对实习内容有目的地选择实习指导教师,选择所带核心课程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实习中遇到相关专业知识,指导教师可把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来进一步讲解,丰富实习内容。通过生产实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做好生产实习总结,促进理论知识的升华。

(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对学校和企业来说是互利双赢的,学校解决了人才培养的后顾之忧,企业提升了社会声誉,这对双方发展都有很大益处。实习基地建设的重点是选择距离学校较近、实习内容和要求都符合教学计划的环保企业签订协议,保持相互的利益和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实习基地是学校和企业双向选择的结果,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学校可为企业提供企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供在职人员进修、攻读学位的便利,以及进行科研实验和开发的基地;企业提供实习基地以供学生进行生产、操作实习,提供工程技术并进行讲解;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后,企业挂牌向社会公示。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同相关未签协议的环保企业保持经常联系,通过组织联谊赛等形式加强沟通,培养校企双方感情,在条件成熟时鉴定协议,成为稳定的实习基地。[5]

(三)进行多方面实习模式探讨

实习教学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和实际能力有重要作用。

1.实行校内外结合的实习方式。校外生产实习可以采用调查、参观、跟班操作等模式,尽量争取实现跟班操作方式,提高学生实际生产能力,掌握环境工程专业设备、工艺操作,了解新工艺、原理、方法。建立校内实习环节,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从校外取水、气、固废样品,利用校内现有的试验模型、教师科研项目等资源,进行测试分析,模拟仿真试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节省实习费用,提高实习效果。

2.实行多媒体专题片教学与模型结合的方式。利用以往实习拍摄的实习照片和搜集的工艺模型结构资料,丰富学生知识。多媒体教学在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环节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大量的工艺模型图片及动画模拟对学生来说既能接收大量的知识,又能对环保工艺、原理生动的演示过程加深理解。现场生产实习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多媒体详细的动画演示可以弥补实习的不足。例如,学生在现场只能看到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的外部形状,如反应池、沉淀池、过滤池等表面,通过多媒体可以展示其水处理工艺构筑物内部构造,演示其工作原理和生产过程,加深对工艺原理的理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带队老师可以通过每年生产实习的拍照、摄像,搜集企业本身的宣传、培训资料,然后利用实习期间某个时间进行播放,与生产实习现场互为补充,达到巩固加深实习效果的目的。

3.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对一些带有参观性质的工艺较集中的环保设备、污染治理设施可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节省实习时间和实习费用,也便于实习老师集中讲解,提高实习效率。针对一些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实习单位,可以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联系多个实习单位,采用小分队轮流调换实习单位的做法,让每个学生跟班实习。这样就不会出现实习走形式、走过场的情况。为了提高实习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学校必须联系更多与实习内容相关的实习单位,签订协议并建立校企关系。学校可以根据每个实习单位的接纳能力,安排实习小组进行分散实习,便于实习单位协调管理,这样学生在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亲自动手操作,有利于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对学生加深污染控制、治理设备工艺原理的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强他们对环保专业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建立工程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正确协调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的关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进行实习模式改革,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实习带队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不断总结、探讨更加合理的实习模式,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和社会的需要。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元元, 高俊敏,赵春平等.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114-117.

[2] 郭新超.环境工程专业三类实习的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4):66-69.

[3] 阚连宝,段庆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2007,187 (1):36-37 .

[4] 陈武,李凡修,李中宝.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1):232-233.

[5] 彭燕,王筱虹.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体会与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2):116-117.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第5篇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实习时间:实习地点:

生产实习报告

广东百味佳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车间概况

1.1 车间概况

广东百味佳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东莞市百味佳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注册资本3000万元,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拥有员工400多名,是一家中国华南区较具规模、专业从事新型复合调味品生产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公司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生产技术,其中有日产百吨以上的鸡粉、鸡精生产线,日产50吨以上的果汁、沙拉酱、调味酱、炸粉、面包糠、嫩肉粉等系列产品,以品种多、质量好、服务优为用家所称道。

经过多年的发展,百味佳在调味品领域积累了较多研发、生产的经验。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15年12月,公司拥有专利近30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高新技术产品3项,并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东莞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等科技奖项。公司除了不断提高内部研发队伍的技术力量外,还充分运用高校的人才资源。目前已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华南区的5所高校建立中长期合作,先后与华南理工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建立产学研合作转化基地。其中,2007年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成立了“新型餐饮调味品联合研究所”,该研究所专家团队由公司技术人员和高校的教授、博士、硕士共同组成。公司自身也引进国内先进的研发、实验设备多套,致力于开发更多、更适合餐饮行业及家庭方便使用的调味品,并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公司在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和创新性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百味佳公司是“鸡粉调味料、鸡汁调味料、松肉粉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参与鸡精、鸡粉、鸡汁调味料等行业标准的拟定。“百味佳”商标自2003年至今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公司于2002年就通过了ISO9001认证,已取得出口食品企业备案登记证书;荣获“中国调味品行业二十年鸡精(鸡粉)产业十强品牌企业”“广东省食品工业调味品及发酵制品制造十强”“广东省食品工业综合实力50强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东莞50强民营工业企业”等荣誉。

百味佳产品的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吸引了大量忠实的消费者以及大批卓有实力的经销商,与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共赢的业务关系。另外,要实现化工生产装置的安全环保问题,需要从管理体制、技术进步及专业密切合作等多方面长期不断努力才能达到。在现有的基础上,吸收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建立科学的设计控制系统是保证化工装置顺利运转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我们人类的健康,还要做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工作,合理利用资源,既取得经济发展又保证环境安全。

质控中心是食品厂的重要安全监管和检验部门,IQC、PQC以及生化实验员和微检实验员都在一层层对食品安全进行把关,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内容制度,严格按照“食品卫生国家标准”进行规范操作。食品检测项目和检测结果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有些指标还必须高于国家标准。此外,实验室安全、车间生产问题也很受重视。

2.生产工艺、运行与维护

2.1 工艺流程说明

鸡精生产工艺流程:盐、鸡油 搅拌均匀→加入鸡膏 搅拌均匀→加入I+G SSA TBHQ 搅拌均匀→加入淀粉、糊精 搅拌均匀→加入少量水 搅拌均匀→旋转挤压、造粒→进入振动流化床进行干燥、冷却→加入鸡香精 混合均匀→包装→称重→装箱→放合格证(查箱)→封箱→入库

鸡粉生产工艺流程:盐、鸡油、食用色素、鸡膏 搅拌均匀→加入鸡肉粉体香精 边搅拌边加入→加入I+G HVP、酵母精、乙基麦芽酚 搅拌均匀→加入酱油粉、姜粉、白胡椒、洋葱粉 搅拌均匀→鸡肉粉 搅拌均匀→加入糖、味精、糊精 搅拌均匀→装罐包装→称重→封罐→喷码→翻罐扫灰→加盖→装箱→放合格证(查箱)→封箱→入库

鸡精生产的具体工艺流程。鸡精的配料间位于A栋3楼,根据计划单,生产前一天生产部开单到物料部领取大宗原料,配料房领取核心原料。配料间的员工们每天将生产产品所需的配料按照要求准确称量后在指定区域放好,然后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先后加入配料进行搅拌,加料搅拌的先后顺序以及搅拌时间都严格按照公司规定进行。搅拌均匀后通过管道将半成品输送到二楼进行挤压造粒。每天第一批搅拌后输送到二楼的半成品都需重新搅拌均匀后方可包装入库。因为搅拌时在搅拌装置最底层的原料是无法搅拌到的,所以每天第一批搅拌出来的半成品是属于未搅

完产后检查是否有堵塞现象。细粉过高则加水,并调慢制粒速度。一号流化床中部出料口较少,容易堵塞,造成整条流化床堵塞,需安排人员定时清理,若出现整条流花床堵塞现象,需立刻停止制粒机生产,知会员工,同时对中部出料口清理。

流花床出料口检查半成品的状况,色香味状是否正常,不正常及时查明原因,如有需要立刻停止生产以防出现配错料或产品隔离量加大,若发现异物,查明什么异物,对食品危害有多大,污染量的大小,出现的原因,比较严重需立刻停产,以生产需隔离待处理。2.3 维护与检修

检查各机器设备是否正常,振筛是否有破损,流化床正常震动,制粒机是否有异常声音、用相应筛网生产,各阀门是否正常运行开关,针对车间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不能有积水,杂物,检查机器是否有异常,食品接触的活动的轴、螺母要仔细检查是否有脱落松动现象,接触面是否干净。

3.主要设备原理与参数

3.1 主要生产设备

(1)振动流化床干燥器

简称振动流化床,是一种适用于颗料状、粉末状物料干燥的新型流态化高效干燥设备。由振动喂料器、振动流化床、风机、空气加热器、空气过滤器和集尘器等组成。流化床的几个安装在弹簧上,由振动电机驱动,分配段和筛选段下面均通有热空气。物料干燥时,从喂料器进入流化床分配段。在平板振动和气流作用下,物料被均匀的送到沸腾段,在沸腾段进行干燥后进入分选段,筛选段分别安装不同规格的筛网,进行制品的筛选及冷却,而后卸出产品。带粉尘的气体经集尘器回收细粉后排出。流化床干燥器具有便于操作、节能、环保等优点,设备效率高,干燥速度大,物料的干燥室内的停留时间可有出料口控制,便于调节制品的含水率达到产品要求,而且设备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运转稳定,操作维修方便,可实现小设备大生产。缺点是需要频繁清洗。

3.3 其他主要设备

此外还有制粒机、灌装机、包装机、运输设备的等生产设备以及实验室各类实验设备。

4.问题调研

4.1如何保证食品配方的保密性?

4.2如何逐渐提高工厂效率?怎么看待机器代人的高成本投入? 4.3如何进行既高效率又高准确性的员工及工作岗位的绩效考评? 4.4如何保证产区内原料、产品和环境的卫生?

5.其他

5.1实习体会

在实习期间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经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偶学习工作总结了经验。首先、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得益于扎实的专业知识。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的第一要看的就是你的专业技能是否过硬。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岗位上就会很快的得心应手,从而减少了用人单位要花很大的力气来培训一个员工。

第二、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要有一套学习知识的系统,遇到问题自己能通过相关途径自行解决能力。因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各种各样,并不是每一种情况都能把握。在这个时候要想把工作做好一定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从而掌握相应技术,来解决工来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这样的学习能力,一方面来自向车间里的工作人员学习,向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学习。另一方面就是自学的能力,在没有另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也能通过努力,寻找相关途径来解决问题。第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顺利工作的保障。在工作之中不只是同技术、同设备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同人的交往。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同事之间的交往原则和社交礼仪。这也是我们平时要注意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为顺利工作创造了良好的人际氛围。

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三、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期二十天的实习期很快过去了,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环境专业实习报告 第6篇

xx月xx日,天空中还不时地微微下着小雨,我们资环学院环境科学系的xx多位学生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开往位于浙江宁波天童生态实习站的火车。在那里我们开始了为期10天的实习,一段令所有人都怀念的生活。xx天中的激动、兴奋、紧张、劳累、尽情……每一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我们大学生涯中的“美丽乐章”。

一、出发喽!

也许正因为大学三年来第一次班级集体外出实习,大家的心里都洋溢着喜悦和兴奋。早就听说了天童的自然美景,心生向往;又听说有山蚂蝗、有大蚊子,又不禁哆嗦一下;还听说山路迢迢,崎岖难走,忍不住伸伸舌头……总之,我们像一群即将进入神秘园的孩子,关于天童的一切,都是那么让我们着迷。

三个多小时的火车,将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再加上层层石阶,背着书包、拖着或者扛着行李的我们似乎都快要趴下了,才看见我们的宿舍楼,这才重新点燃了热情。在寝室里一阵忙活后,大家好像个个都精神饱满,同时也会感叹一下:“噢,原来天童是这个样子的呀!”

二、植物组的实习:走的人多了,世上就有了路。

xx月xx日,我们的生态实习正式拉开序幕。上午,大家“倾巢出动”,跟着老师们在山里“溜达”。其实说“溜达”是不准确的,因为一路上王希华老师会不时地停下脚步,然后摘下一些植物枝条,帮我们讲解植物的名称和特征。这时候我就特别好奇,王老师只要看看叶子形状和颜色、摸摸叶片质地,就能随口说出植物的名字,怎么在我眼里,所有的叶子都是一个样子?

路上我们走走停停,就是为了观察植物,提高我们对植物的“认知”能力。貌似每次老师介绍一种新植物的时候,我听着一个个特征,短时间内能记住名字。可惜走了二三十米远之后,就怎么也想不起来名字了。最后我只记住了杨梅和里白……

接下来的几个半天,我们都是在山路上度过的。说实话,这山路的确是“山路”。我以前也爬过山,可从来没爬过这样陡峭的山。感觉前方好像没有路,又好像到处都是路。前方的王老师步履矫健,如履平地;后面的我们踩着枯枝落叶,绕过身边的枝条,还得注意着脚下的石块,我整个人都是提心吊胆,战战兢兢,有时候真是手脚并用。而且不巧了,那些天正好下雨,路上软塌塌滑溜溜,让我不敢踩下去。身上又穿着雨衣,手脚不便,唯恐自己一个不小心滑进身旁的“绿色海洋”里。到最后,双脚已经没有感觉,只是麻木机械地不停地走走走,只想跟上前方大部队……

走在路上,老师还得时不时地帮我们讲解植物,的确很辛苦,但是那个时候的我正关注着这路怎么走、这山怎么下,老师所说的内容记下了一半,走出不远忘记了一半,路上紧张又忘记了一半,想起来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虽然在白天我记得住的植物实在是寥寥无几,但这么多次的植物讲解,至少让我明白了一点道理:在辨别植物种类时,我们可以凭借叶片的形状、叶片(正面和背面)的颜色、叶片的着生方式、叶片的质感、叶片(揉碎后)的气味、叶柄的形状和颜色等等诸多因素。当我们能大致辨别出植物的大类后,可以更加细致地分辨出具体的种,就像山矾分为黑山山矾、披针叶山矾、薄叶山矾等等。

我一般是晚上回到寝室后,看看自己的和其他同学采到的样本,问问同学,然后努力记住植物名字。不过说实话,我觉得这些植物的名字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高深莫测,一不留神就从脑袋里溜走了,我只能拼命回忆,刚刚那个才认过的植物叫什么来着?

不过,和植物叶子不同的是,我们对白天情景的回忆是真实的、感性的、细腻的。在山上,我们冒着雨拉样方,在植物群中穿来穿去,彼此之间互相大声应答;山路上,我们相互扶持、彼此提醒,更有细心的同学折断一根根挡人的树枝,为身后的同学开路;在险情路段,有同学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温暖人心。在细雨中度过了两天与植物的亲密接触,惊险的山路让我们都身心疲惫,那时候真恨不得立马下山。事后回想,当时的雨、当时的恐慌、当时的跌跌撞撞似乎都淡了,留在心里的是那路上显现出的丝丝温情。

三、土壤组的实习:嘿,咱们挖土去!

大铁锹、小铁锹、小刀、卷尺、罗盘、文件夹、像模像样的记录板,还有小巧的土壤样方纸盒……这些器材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点像小时候玩沙子呵呵。

土壤组的实习活动看似很简单,可是要认真地完成,也不容易呢。

1、要选择一块适当的样地进行开挖,同时测定该样地的坡度和坡向。在选择样地的时候就要考虑到适当的光照度。光照的强弱会影响我们对土壤颜色、土壤根系数量的观察,继而会影响到土壤的分层。所以可不要在这个时候贪快,随便找块样地就动手开挖噢。到时候土壤观察不清除,反而耽误了活动进程。我们组就犯过这样的错误,后来果然体会到什么叫“欲速则不达”了。

2、用小刀自然地挑去断面的部分土壤,使之呈现该断面土壤的自然状态。我们可以根据该断面土壤的颜色变化、根系数量多少、石块大小、数量多少来进行分层。在分层处做上标记,便于区分。

3、对各个土壤层进行定性定量的测定。例如,对每个土壤层的厚度、植物根系多少、土壤颜色、干湿程度、质地、结构、松紧度等等指标,根据相应的方法测定,并且及时把这些数值或者性状记录在案。这个过程还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测定土壤颜色的时候,把土壤颗粒洒在比色卡上,睁大眼睛寻寻觅觅,找到与之相似的颜色;比如说测定土壤质地的时候,拿着一小堆土壤搓搓揉揉,试图把它搓成球状、条状、环状,好像自己又回到小时候玩泥巴的时光……

4、在每个土壤层中,选取适量的土壤,装入样方盒中相应的位子。这可是技术活儿呵呵,我也尝试过装盒。装第一层土壤的时候,土壤不够多;然后又挑了些土壤装入,可是又多了。小心翼翼地倒去多余的土壤,还得注意别把土壤压得过于严实了。

5、整理记录数据,完成记录表格。同时整理好器材。

在短短的两天内,针对不同地段、不同特点的地段,在王秀芝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做了前前后后5次土壤实验,看到了土壤的不同性状,形象直观地了解到植被、人为因素等对土壤的影响因素。

不过我对这两天土壤实习时候所爬过的坡也是心有余悸。植物组实习时候走的的山路虽陡,却是两旁树枝繁茂,下山的时候还可以狠狠抓着;可这儿,光秃秃的山坡,一眼看下去真是有点心惊肉跳,也没有树枝可以抓,只好蹲下身子把住石块,亦步亦趋,或者干脆滑下山坡……

工作的时候大家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彼此之间有问有答;工作完成后,大家在一起合影留念,嬉戏调皮,欢声笑语洒满山间。我想,也许是天童山也看到了我们的率性开心吧,要不,它怎么会在连绵两天的大雨后,忽然呈现阳光,忽然绽开笑脸,一路上向我们展现云雾缭绕的山顶、静谧清澈的湖泊、清雅安静的竹林、蜿蜒细长的小路呢?

四、动物组的实习:看我抓到的老鼠噢!

据说……据说……动物组的实习很“安全”。后来发现,在动物组的两天实习过程中,我们的确较以往拥有了很大的安全感。我们可以不用走那密林深处的山路了,不用贴着地面颤抖着下陡坡了,暗自庆幸着。不过,慢!早上可得五点钟起床,准时跟着老师去观鸟噢!

“好,没问题!”应声一片。

迎着清晨温柔的阳光,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倾听着耳边声声的的鸟鸣,我们情绪高昂地走在山林边缘,来看看早起的鸟儿。倏忽间,有一抹黑影掠过我们的视野,我们便会开心地大声叫唤,几乎手舞足蹈。不想错过这良好的机会,赶紧运用科技武器――望远镜――来做一回“鸟人”嘿嘿。

我看到,白头贝的头后边有一大块白斑,心里想着这个名字取得还挺名副其实的;有只小鸟,它那小小身躯在空中灵巧地一转,让我看到它身上还有一条明亮的线条,原来是金腰燕呀;还有的小鸟安安静静地站在电线上,认真地偏着小脑袋看着我们,好像对我们反侦察……一只只小鸟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望远镜的镜头之下。

当老师向我们讲解老鼠解剖的时候,大部分女生都往身后缩,躲开这比较残忍的一幕。奇怪我倒是不惧怕这个,对老鼠尸体也没有什么强烈的厌恶感,于是,我就在童老师的指点下,按照相应的要求,完成了解剖实验的要求。

首先,测量老鼠的体长、耳长、尾长以及后足的长度。对不同部位的形态状况、测量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在测量老鼠身体长度时,就要先把老鼠的身体拉直,然后再拿着卷尺进行测量。

其次,用托盘天平对老鼠进行称重。再结合老鼠(背部和腹部)体毛的颜色、是否有针毛、尾巴尖端的颜色、身体长度、性腺器官等因素,判断老鼠的性别和种类。我们做实验时,抓到的大都是针毛鼠。将相应的数据记录在案。

然后,就进入解剖阶段了。要先用剪刀小心地剪开老鼠的肚皮,再对身体内的各个器官组织进行观察和辨认,而且我们还对老鼠的胃进行了解剖,通过查看胃里的残留物,我们推断出老鼠吃的食物多为植物,并不如大家印象中的那般“罪恶”。

最后,整理数据,并且做好老鼠的“善后工作”。因为那天我解剖了两只老鼠,所以主动要求,由我自己负责把这些小老鼠进行安葬。其实在埋葬这些小老鼠的时候,我也在想,我们果真能这么心安理得地、轻易地剥夺了它们的生命吗?就因为它们妨碍我们的生活?就因为我们需要利用实物进行生物解剖和研究?这些是光明正大的理由还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的存在都有一定的道理,没有绝对的“益虫”“害虫”之分,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我们也没有充分的理由凭借“害”的理由把这一类动物赶尽杀绝。其实所谓的“益”和“害”,是我们人类从是否利己的角度去分类的。“害”是站错了立场的“益”。

虽然老鼠解剖让很多人望而生畏,老鼠夹的无情让很多人吃了苦头,动物组的实习仍然让我们感到轻松愉快。毕竟,我们可以清晨的时候来到林中,聆听清脆的鸟鸣,近距离观察它们清秀的身躯;我们可以在荒地里一字儿排开,恶作剧一般地进行青蛙大搜索;我们可以趴在桌子上,许多脑袋聚在一起,观察采集到的昆虫;我们可以看着童老师镇定自若,三下五除二就作出了一个好看的蝴蝶标本;我们还可以向童老师提出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甚至是重复的问题,童老师好像永远不会生气,总是笑呵呵地回答。

五、班级集体登山:我终于安全回来了……

“心有余悸”是我时候回想起这段经历时首先想到的词语。对于我而言,这是在天童实习以来最难熬的时光。

早上出发时还是精力充沛,满怀希望,积极地跟着大部队,不敢落后。可是,爬过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虽然雷达站就在眼前,可山路迢迢却仍然望不到头,不免有些焦躁。一路上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这山望着那山高。当我终于到达最后一个山脚、,看见了山顶的雷达站,心里似乎又倍增了勇气和信心,不顾形象问题,手脚并用努力爬上山坡。站在山上往下看,果然是心旷神怡,饱感“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自古有云,上山容易下山难。在前几天的实习中已经充分体验过这句话的真实性。这次更加不例外,真是惊险不断。从雷达站的峭壁处动身下山,我紧贴着峭壁,战战兢兢,紧紧跟着前面同学的脚步,不敢多迈一步旁路,唯恐滑下山头。树林深处树枝繁茂,密密麻麻地挡住我们的去路,我们真成了“开路先锋”,在山里走出一条路。

机械地移动着双脚,忽然看到前方一片光亮,我还误以为我们已经越过了一个山头,心里一喜赶紧往上爬。殊不知仔细环顾后,雷达站居然还在眼前……这才意识到我们花费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绕一个大弯才走过一段原本只需要五分钟的路程。我想,那一刻大家一定都又气愤又郁闷……稍作休息后,正式下山。那山路让我毫无方向感和安全感,一会儿往山上走,我手里紧紧抓着旁边的树干树枝,哪怕是草本植物也当成了“救命稻草”;一会儿又往山下走,蹲下身子,紧贴地面“滑行”下去,有好几次还差点刹不住车,差点撞上前面的同学。在那样的山里走路,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终归要靠自己。有时候,心里都快没底了,只好一直暗示自己:“别的同学可以做到,我也一定能行的!”

时间是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过去,在山里转悠了几个小时,到最后,除了看着前方同学踩过的路,几乎没有多余的感觉,甚至我都懒得抱怨了,噢不,是没有时间去抱怨了。

终于捱过艰险的三个多小时,终于捱到了那片熟悉的竹林,本以为“丛林历险记”到此告一段落,没想到这看似文弱的竹林照样不留情面。坡度大,地面滑,让我站着都摇摇欲坠,更甭说下去了。最后一狠心,只好牺牲一下裤子和鞋子,坐在山坡上就“滑”下去了。事后检查,从鞋子里“哗啦啦”地倒出了一堆竹叶和沙子……

现在回想起来似乎都遥远了,却记住了当时爬山时的麻木,下山时的惶恐,在危险处有人拉扯我一把的感动,脱离大山后的庆幸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好像梦境一样,明明还能记得爬山时自己脑海中闪过的念头,转眼之间好像又忽然飘然远去……只有手脚上的划痕和伤疤才能证实这一切曾经是那么真实地发生过。

六、小组的论文实验:拉样方,数植物。

在天童实习后期,我们每个小组都自拟题目,准备一份论文。我们小组选择的题目为“从毛竹林到阔叶林的交错带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选择合适的样地,拉好一定数目的样方,分别计算出每个样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看其变化规律,并且分析现象的原因。

这活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经过了几个波折。选择样地的时候,我们一时间拿不准那个地段合适,还得麻烦一位研二的师兄带路。到了那里,又发现了问题:首先地势太险,我们下去太危险;其次样地中有一条小河,这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不知是否能放入样方中。因此我们在附近来回走动,找到并确定了另一块样地。

开始拉样方的时候又出现了新情况。原定拉的样方沿着山坡长100米、宽5米,结果组长拿着尺子跑到山顶一看,到顶了也只有60米。这样的话我们又不得不改动原先方案,同时还得考虑到样方的面积不能过小,数量不能太少。经过将近20分钟的讨论,我们五个人才达成一致:拉五个连续的10m×10m的样方。

经过一番上上下下,终于把样方给勾勒出来了。我们的指标是β多样性指数,因此需要统计每个样方中植物的种类。我对植物的认知能力实在是不行,只好跟在组员后面帮忙记录。看似轻松的活儿,我们却也耗费了差不多一天的时间。

接下来的统计工作有点儿繁琐,不仅要算出每个样方的β多样性指数,而且还要把这五个样方的植物细细比较,找出雷同的,计算相似率。忙乎了一个上午,终于得出了大致的眉目,就等着下午的小组论文交流了。

在交流会上,每个小组的作业都很精彩。有的小组介绍得简单明了,有的小组激情飞扬,有的小组颇有专业风范,这一刻,大家的思想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发现身边原来有那么多的内容,只待我们一双慧眼去发现。

七、最后的那个晚上:真性情的流露。

嘘!小声点儿……我们老早就闻到饭菜的香味儿了,所以干脆早早就来到桌边,嬉笑着说着这些天来的趣闻或者感受,同时也感叹厨房师傅的辛劳:大清早就起来采购食品,连续十天的饭菜都能做到不重样,今天又忙了整个下午准备这丰盛的晚餐,真的很不简单。

好容易到了吃饭时刻,大家的兴致立马高涨起来,碰杯声叮叮当当连续不绝。不过大家都怀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几位老师们“多喝几杯”呵呵。

于是乎,一批批的同学涌进老师们吃饭的包厢,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盛情敬酒,结果……好像多数被反灌嘛……

也许是那天晚上月色好,也许是想到第二天就要离开天童重回上海,也许是这十天的经历让我们有了太多的交点,也许是暂离尘世的生活让我们有了太多的感慨……大家的情绪都很好,迟迟不愿散开,哪怕只是静静坐着,似乎也是一种享受……

我忽然觉得,大家之间亲密了很多,不再是那种见面只打招呼的客气,而是一种有过这么多共同经历后所感受到的相互信任与支持。天童像一个神奇的魔力场,以它的朦胧、安详、坚定、艰险与欢乐,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敞开心扉,洗净铅华,恢复童真,话语间流淌着彼此的理解、信赖、温情与分享。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会怀念当时的月光,当时的夜晚,当时的笑容,当时的话语……

八、后记:回来后的我们。

屈指一算,距离天童实习的日子已经有将半个月了。真的有那么久了吗?明明知道,心里似乎总有些不敢相信似的……的确已经那么久了,我都似乎淡忘了自己当时怎样得忧心忡忡,怎样得欢呼雀跃,怎样得身心俱疲……从天童回来后,似乎总有很多话语想要倾诉,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好在时间慢慢的流逝中,一点点地释放。

这次实习,是我们大学生涯中一次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好机会,书本上的知识远没有亲身经历来得深刻难忘。以前我们都学过样方的选取方法、最小面积的含义、土壤的质地、动物的基本分类,也许我们在考试的时候都是下笔如有神;可是“书到用时方很少”,一到实际情况,似乎所有的含义都躲在脑子的最深处,无法出来。自己亲身经历了拉样方、土壤分层、土壤质地判断等等,一下子这些脑海中的定义都复活了,变得形象而难忘。

除了这学业上的巨大帮助,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班级情、同学情、师生情。实习给了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子,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同学、我们的老师们。我还清楚地记得,班干部背着大包小包的实习器材,却还心甘情愿地帮助其他同学拎行李;山路上崎岖处毫不犹豫伸出的友谊之手,帮助其他人度过难关;前面的同学不会只顾自己冲到前面去,丢下后面的同学不管,我们总是会在一起,不放弃、不抛弃;清晨醒来,桌边静静地放着热水壶;中午睡觉醒来,寝室里的垃圾不知何时已经不见了,桌面变得清爽又干净……回忆中的一幅幅画面,那么远,却又那么近。

十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十天的“丛林探险”,十天的坦诚相处,十天的互帮互助,构成了我们大学生活的一段华丽乐章,不思量,自难忘。而且在时间的冲刷中,不会褪色,不会消散,愈久弥坚,吐露芳香。

上一篇:蔬菜办企业改制情况汇报下一篇:洪亮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