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反思一

2024-05-25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一(精选10篇)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一 第1篇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一)

一、新教材关注以人为本

1、新教材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其内容新颖,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深入浅出,可读性强,给人以面目全新的感觉。新教材还在知识性、趣味性甚至在印刷版面上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增加了名人科学家的知识背景简介阅读材料、插图等新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又显活泼,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高一的新教材中也增加了不少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今后无论是教好数学还是学好数学,都必须拓展知识面,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2、新教材对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调整,对原有的繁难问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减,对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作了增添,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散处理,以降低学习的难度,虽然在个别地方出现了基础知识后置的情况,但编者的意图却是非常的鲜明,那就是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新教材重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1、从新教材的要求来看,教师要更新观念,针对不同的课题、学生的年龄、基础等特点,设计动态的教学模式。突出一个“变”字,这是教学中最为关键之处,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突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方法上,教师提出问题允许学生质疑,不唯书本,不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2、重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数学背景,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至关重要。在运用多媒体时,根据数学学科思维抽象的特点,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要设计灵活、直观并有较强的针对性。

3、新教材更加突出了数学思想,教学中要贯穿和体现这个过程,比如第一章节的类比思想、化归思想、等价转化思想、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方面的习题都很多,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体现数学思想,达到学生会自觉运用数学思想的目的。

通过教学方法的“变”,使学生在民主和谐、活泼严谨的学习气氛中,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个性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得到优化,达到会学习的目的。

教材的价值在于能作用于学生充分发展,在于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我们不能为了教教材而教教材,因为教材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用教材教,但不是教教材。在用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活动、提供机会,促其情感愉悦、态度主动,促其获得方法、提高技能。利用好新教材创造学习资源。再好的教材也会有局限性,也会有不适应性。我们要做教材的主人,通过我们去再创造、去内化、去升华,创造出许多相关的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认为适合于学生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在好的教学模式下要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情感,课堂上教师要有一个合理的教学的模式,针对课堂中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统领全盘,把握整体。

总之,新教材的推广使用,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加强研讨和交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交流。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一 第2篇

到目前为止,高一语文已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下面联系前阶段语文学习

沅江三中

朱丹

状况及模块一的考试情况对近期教学进行一次小结和反思。

一、前阶段教学情况概述

语文课改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较好地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高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

因此,高一语文组努力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中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语文模块一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的模块一考试内容主要是以课本内容为主,课外内容为辅。在这次考试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上的一些基础知识出现不应有的失误。如默写题都有较多不应有的错误,一方面说明基础知识不扎实,另一方面说明部分同学对学习或考试掉以轻心,不够踏实,不够认真。

2、阅读题得分率低,尤其是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翻译,不少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说明学生文言文积累不够,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3、作文还存在选题不宽、立意不高、挖掘不深的情况。这次考试作文大部分成绩在三十七分左右,表现为作文在描写方面较差,且缺乏更高的立意和材料的挖掘,创新意识较弱。

三、学生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语文功底普遍较差,从字音字形到词语的掌握;从词类、语法的辨别到句子成份、语法修辞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都含糊不清,尤其是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可以说是空白一片,这与初中的淡化语法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

2、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阅读、理解、分析、表述能力较差。

3、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表现为不主动,无法很好地做好预习,甚至背诵任务;许多学生不爱在课堂上发言。除外学生课堂笔记和课外学习的自觉性不够。

4、在课外阅读上较少接触名著,大多数学生比较偏向快餐式文化,做读书笔记一般也是摘录杂志上面的。

5、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上课听不听都无所谓,在课后时间也较少花在语文科目上。

四、“教”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情况估计不够,忽视学生基础差的问题,有时会过分强调能力的培养,孰不知基础知识为能力之本。

五、今后的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所提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

1、夯实基础。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因此在高中第一年开始便要着手于他们基础的巩固。

2、强调“落实”二字。以一定的检查手段为辅来检测学生背诵、字词的情况,必须做到一事一清,避免学生养成拖拉的习惯和偷懒的心态。

3、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课堂上尽可能地采取“就文提问的方针”,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文可依,不怕答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迫使学生多读、多看、多理解、多感受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并且慢慢地趋向敢说、想说、爱说,并且对于发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加分奖励,以促进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同时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上台发言,有展示自我的能力。

4、时事话题讨论。可尝试将报刊中的社会讨论热点拿到课堂上加以讨论,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5、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繁重的课程让学生无暇于名著之类,因此可以尝试每周拿出半节课也作为阅读课,并要求学生在期末的时候完成一份读书报告。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一 第3篇

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虽然身体发育比较良好,但是心理年龄尚未成熟,如果没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就有可能造成不伦不类的结果。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该突出自主、探究、合作的特点,将有效的学习模式与教学模式进行结合,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

一、高中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资源不足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鉴赏这一门课程只是作为一门辅修课出现在高中教育当中,由于对高中美术教育的忽视,所以,学校对于高中美术鉴赏教育投入甚少,教学资源严重的不足。这就造成了学生缺乏大量的鉴赏材料,即使有一些美术鉴赏材料,也不符合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这就会对学生的鉴赏能力起到严重的影响,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严重的打击,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同时也会影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师资力量匮乏

当前,高中美术老师的师资队伍令人心忧。由于受应试教育及各种滞后性观念的影响,高中美术在教育中一直得不到重视,因此,学校对美术老师的选择比较随意。很多学校选择老师的时候不是立足于老师的专业水平出发,而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没有专职美术老师的学校便以闲职老师来代替,但是这些老师对美术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的比较少,专业知识匮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在教学时只是以学生的随意画为主,无法传授美术文化的重点知识,对于美术鉴赏中的技巧方面的指导更显得薄弱。这种高中美术老师整体师资力量的匮乏,给学生的美术学习造成了一系列不好的影响,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链以及对美育知识等基本美术素养的欠缺。

(三)教学方法单一

很多高中美术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美术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化现象。很多老师认为美术不会出现在高考中,不需要把时间浪费在美术教学中,缺乏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久而久之,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低下,对美术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发展。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只是单纯的教会了学生学习美术,无法为美术的学习植入新鲜的东西,为美术鉴赏课堂创造新意,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美术结构的充分性认识和正确理解美术文化的精彩内涵。

二、改进美术鉴赏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尊重学生心理发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任何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都是无法避免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这一事实的,其实美学史逆反心理是高中学生在心里建立自我意识、自我保护的一种现象,形成自己独立自尊的人格。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学生过程中,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心理。所谓尊重,就是做到不强求,不进行压迫学生促使他们达到学习的目的。美术鉴赏这一门课程是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发展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价值观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与观点。

例如,在学习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时,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让学生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去活动审美感受,从而使学生逐渐提高审美能力。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知道,很难独立完成鉴赏任务,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活动中,应该进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语言地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术语,进行思考、交流、讨论,否则就失去了美术作品鉴赏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民族文化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时,由于教材对青铜器纹饰介绍比较少,因此,教师应该查阅大量资料,为学生提供清晰的知识面,使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三)采取轻松教学方法

美术鉴赏课不同于其他必修科目,如果按照其他科目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将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既然美术鉴赏课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轻松的教学方法,所谓轻松的教学方法并不是放任学生而不管,而是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如何利用学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美术鉴赏,提高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

例如,通过与时代以及社会的热点问题相结合,来开展对古典美术的鉴赏活动,以及如何通过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培养他们去热爱人生、热爱他人、热爱生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作文高中美术教师,应该起到足够的重视,积极寻找改进措施,为学生的鉴赏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发展。

摘要:目前,高中教育在不断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优异成绩,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美术鉴赏依然得不到重视。因此,本文高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了浅析,并结合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改进美术鉴赏教学的几点策略,为促进学生发展做出努力。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一学生,心理特点

参考文献

[1]闫少华.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5)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第4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 原因分析 解决方法

一、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通病

1、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题;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住问题的关键。

(2)、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是凭着感觉答。

(3)、综合实验能力差:尤其对实验设计能力有待于提高。

(4)、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

(5)、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

2、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仔细,粗心大意;

(2)、公式不明,乱代数据;

(3)、表达不清,思维逻辑性差解题无计划,书写太混乱;

(4)、运算能力差,数据不准确,单位混乱。

二、原因分析

1、与学科特点有关: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他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因此比较抽象,学生要真正地弄懂,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积累。然而,高一新生在这方面相当地欠缺,且未把零散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有关:

高一新生还未能形成较好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解题技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符号与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

(2)、图像结合物理情境的想像与思考能力的培养;

(3)、解题时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况图的习惯和规范还未养成;

(4)、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始终要引起重视。

3、与新生的适应能力有关:

从初中到高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注意到高一新生棉队着新的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不少学生感觉不适应,心理波动很大,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一般为一个学期乃至一年)。本人曾对高一新生在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对考试成绩的满意程度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学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新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不能完全适应。这种不适应阶段持续时间越长越严重,对学生的影响就越厉害。

高一新生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适应的现象呢?我认为这种不适应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首先是他们进入高中后受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高一新生大都来自不同的初中,面对崭新而有陌生的学习环境,面对新的集体,需要有个逐步熟悉和适应的过程。他们迫切需要与新老师、新同学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可是对旧有的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的回忆和依恋,又制约和延缓了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及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其次是高中的课程及教学方法与初中大不相同。

高中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主课就有九科还有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不但课程增多,而且内容增多,难度加大,教学进度快,知识原理抽象,各学科的知识都有很强的系统性和一定的深度。在教学方法上老师也不可能像初中时那样仔仔细细的讲,手把手地教。

另外,由于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要改变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有良好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计划性,自觉做好预习和复习。然而,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不少高一新生都沿袭初中时的学习方法来对付高中的学习,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错误地认为初中的学习方法在高中也一定适合,实际上是事与愿违,考试结果大大出乎意料。

总之,高一新生物理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从外因来讲,教材的剃度正大,对学生的要求上了一个台阶,教师的授课方式等都会对高一新生造成影响,但由于大多数的教师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降低了对新生的要求。然而,主观方面,学生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才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

三、几点建议和思考

解决办法——给高一新生的建议:

物理是高中阶段的重点科目之一,它经典而抽象,虽来源与生活和实验却很难理解,因此许多同学望而却步,那么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门课呢?我建议:

(1)、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

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2)、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叠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3)、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查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4)、适量的课外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高一英语第一学期教学反思 第5篇

通过一学期与刚进入到高中生活的高一学生的了解,我对我的教学也有一定的总结与思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的。

一、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初中生进入高一后,在学习英语上会遇到许多困难,而能否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则是一个能否成功地进行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关键。郭沫若先生说得好:“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随着学习的深入,生词难记,语法难用,课文难懂等问题都会出现,如不及时引导,学生的兴趣就会渐渐减弱,因此教师授课一定要讲究趣味性,逐渐过渡到全英语授课,最大限度地再现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二、正确引导,树立信心

初中生进入高一后,都有一种兴奋的心情,但兴奋之余看到长长的课文,每单元30-40个生词后,不免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每一届新高一的第一节课上我都会讲到:“高中英语确定比初中英语难;生词多,课文长,语法难,听说读书的要求更高一些。但‘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大家只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师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完成初中英语到高一英语的过渡。

三、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很多农村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各种摸底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初中英语掌握的程度,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填平补齐”的教学工作。(一)集中补语音 一般在开学后的前几周进行语音的补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具有初步的自学能力。(二)分散补语法

初中的有些语法,尤其是时态,语态及句子结构等,学生并未完全掌握,而在高中的课本中,初中学过的语法基本不再作为新语法项目来讲。所以在高一把初中的语法分散在各课中来讲。例如高一(4)(5)(6)单元的定话从句的讲解,可以先复习初中所学的名词,形容词作定语的用法,再复习短语,不定式作定语的用法,如a clever boy 到 a boy in hat,然后引申到句子作定语——定语从句的讲解。(三)按顺序巩固单词

高一第一学期地理教学反思 第6篇

时间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首这一学期,收获颇多。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我们一方面努力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探索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问题,同时我们也不乏困惑。

一、前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回顾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暑假新课程培训活动,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虽然所带的五个班的学生普遍比较差,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适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针对那些基本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如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章第一节中“大气的运动”等,对于这些内容,在课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师讲述为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练习进行自我领悟,最后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从而使学生达到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

对于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如“地球在宇宙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等。其基本组织形式是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我学习(有时也在课前先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或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学或课前预习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教材上的,也有可能是教材外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对问题进行探究,最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小结。这种课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到地理学科而言,主要表现在自学能力、地理图表的分析、处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上述能力的培养。

二、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

2、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

3、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

4、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学生在应试的路上跑惯了,只知道解题解题。面对在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新思路上学习,感到陌生不适应。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三、今后教学的几点想法

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不同组之间进行答辩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非惟一性),教师在其中主要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于实验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可以尝试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我们要学会总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高一的学生年龄较小,多数学生才十五、六岁,所以要注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能成人化,以引起学生共鸣。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难了。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反思 第7篇

这个学年我担任高一6、12两个班的语文教学,领导的信任、学生的渴望、家长的重托皆系于我一身。因而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到了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备课情况。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

得的。

刚开学的时候,由于初次接触新课改,对此需要一个适应期,也由于工作量比较重,我忽视了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认为只要把教材钻透了,想方设法令课文上地生动,学生就易接受。然而学生却不买帐,课堂效率也甚微。渐渐地我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因而也留意起学生的特

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有以下两方面的显著特点:高一新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术语教学,同学们不能适应,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另一方面,两个班的同学都各有特色,比如12班的学生比较活跃,学生反应较快,上课气氛积极;而6班正好相反,上课需细嚼慢咽,但整体朗读水平较好;12班注重个人能力,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独立学习。如果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就不理想。经过实践的检验,我充分认识了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将会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因而在备课的时候我已做到了“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二、上课情况。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为此我采取的措施有:

1、加强自身的素养,提高教学技能。上课尽量做到使内容丰富,实际。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并且每天都以充足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

2、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是语言,就需要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我坚持每节语文课前抽出时间,让学生练习朗读,来提高他们的语感。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的朗读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由于经常念一些名家名篇,也培养了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有些学生甚至做到了出口成章,可

谓一举多得。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这也培养了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拓宽了视眼,有

了写作素材。

当然回看自己的授课,我也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自如地驾驭课堂。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其中困难。

三、课外辅导情况。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重新建立这些同学的学科基础知识,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如发现学生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制背诵等方式,以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基本能力。

新课改下的高一英语教学反思 第8篇

关键词:困惑,措施,衔接,兴趣,高效率

1 困惑阶段

在去年暑假新教材培训的时候, 我一看到重大版的教材就愣住了。词汇量大增, 要求高, 什么5级, 6级, 7级, 8级目标等。再加上什么Challenge yourself.每学期将近12个单元, 还有6个Challenge yourself。比旧教材多出近8个单元了。当时在培训的时候的心情可以用“气愤, 着急, 迷惘, 绝望”等词来形容。并且学校又安排我上两个自强班。在这种情况下, 我只有坚强的面对了, 经过一年的时间, 我才欣喜地发现了这个教材对提高教师以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好处。

2 采取措施阶段

经过一年的认真总结, 归纳, 上课, 反思等。我和学生都认识到了新教材的好处, 对于提高师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很多的帮助。这一年来我具体的操作如下:

2.1 注意高中与初中的衔接过渡

(1) 课本编排上的衔接:我很快让学生认识到教材的编排不同。初中的每一个单元是分为4课的, 每篇中有的是对话, 有的是阅读文, 也配有一些练习, 而高中的每个单元并不分课, 而是基本上按版块划分, 大体为“Getting ready” (准备) , 即是针对本单元的话题提出的一些问题, 以练习口语的形式做引子, 便于进入本单元的阅读主题, 高中的阅读文分为阅读前和阅读后的讨论、思考问题并加入了有关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及练习, 可以说在内容上是极大地丰富了。然后是“listening” (听力) 和“speaking” (说) , 这两部分都是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难度较初中有较大的提高, 还有写作、语法、Further等方面的练习, 当然书后的workbook也与初中不同, 内容更为丰富, 练习也更多。

(2) 在词汇上的衔接:初中的教材已是新版本了, 每个单元的单词已经不少了, 但高中教材中的词汇更是成倍甚至是成数倍地增加了, 这也是新编教材的一个特点, 加入了许多当前常用的, 新出现的流行的词汇, 比如重大版, 高一教材是按照约1600个单词编排的, 而初中学生中考要求掌握大约1200个左右。, 所以为了能尽快适应高中词汇的学习, 我在备课上课中有意识地添加衔接词汇, 同时巩固初中阶段的词汇。

(3) 在语法上的衔接:在初中阶段基础的语法内容已经学习过了, 而高中学生要学习的是更深更高层次的语法。如定语从句, 非谓语动词、名词性从句, 倒装结构、虚拟语气等等, 并且有很多长句的分析, 所以在语法衔接上, 我特别注重教学生音标、句子成分分析、句子结构分析等, 如五种基本句型:英语的句子结构组成是与汉语有着很大区别的,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母语的影响太大, 在英文写作时完全按照汉语的顺序将英文进行堆砌, 规范的英文是由“主语+谓语+其他”。这种基本形式构成的, 这种只有一套主、谓的句子叫做简单句, 它有5种基本形式, 即主+谓 (vi.) ;主+系+表;主+谓 (vt.) +宾;主+谓+宾+宾补;主+谓+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2.2 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 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获得成功的良师。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推动学生愉快主动学习的最实际的动力之一, 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学生的能力。但在平时教学中, 难免会出现学生厌学情绪, 特别是英语。由于词汇、语法的大量记忆, 让他们觉得枯燥无味, 两极分化严重, 后进生更是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对于这种情况, 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兴趣培养。

(1) 充分利用教材, 挖掘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 树立平等意识, 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阶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 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独裁者的位子走下来, 走到学生当中去。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感情, 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一英语新教材的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很多可利用的兴趣因素, 而且还配有许多色彩鲜明的彩图, 图文并茂, 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能唤起学生共鸣, 激起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去挖掘都可成为英语课的“兴趣点”, 经加工后再逐个切入, 以点带面优化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 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学习语言最怕缺乏语言环境, 课堂上没有英语气氛, 会使具有好动、情感易变特性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运用多媒体, 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 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 就会深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起学习情趣, 迅速培养其学习兴趣, 提高学英语的能动力。如把词汇放到句子里, 再运用投影把抽象的文字符号以各种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 动词以动作表现, 名词以实物或静物画面表现, 其它难以单独表示的就配以恰当的语言环境, 或老师用手势、表情来辅助表现。

展开小组竞赛, 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尽可能让全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为本组增光添彩的信念, 树立一种自信心, 共享一种成就感。如口语课中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课本剧, 小组英语歌曲比赛等, 评奖方式一小组为单位, 激励每一个学生参加。在写作练习时, 又事先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准备素材, 课堂上即兴发挥, 竞争激烈。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 提高学习的兴趣, 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而达到教学

2.3 注重课堂的高效率

高效课堂的灵魂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高效课堂是在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 即超越原有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感, 而上升到通达智慧的层面。在这一年中我追求课堂的高效率。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动起来, 让学生生动活泼求发展。要营造民主、平等、幽默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笑起来。课堂上要还时间给学生, 让学生轻松起来。创新精神鼓励质疑求异, 让学生的智慧火把燃起来。注意课堂教学艺术的形象性, 让课堂剧目精彩起来。

(2) 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 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地重组教材,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使所有学生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上均有所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满足优秀生的需求, 让其“吃得饱”, 还要顾及中等生和学困生, 让其“消化好”。为此, 教师可以科学合理重组教材,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单元之间和单元内调整。

今天, 我正身在高二, 我对现在的新教材仍然在不断地反思, 总结。从长远的人生学习的角度, 从中期的高考角度, 和从短期的期末考试的角度, 学生究竟需要学到什么程度?我们究竟应该教会学生什么?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每位为人师者反思的问题。我相信, 新教材会让我们不断进步, 成长。

参考文献

[1]岳森.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反思 (A) .高中英语新课标教学理论与实务 (重庆大学版高中英语优秀论文与优秀教案集) [C].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 23-25.

[2]徐健惠.新课程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思考与高考策略研究 (A) 包天仁.中高考英语复习教学与测试研究成果[C].沈阳:沈阳出版社, 2012.4

[3]黑马、南乡子、《落英物语》[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0、12

高一新课程物理教学反思 第9篇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教学思想,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就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在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深入思考时,需要回忆、整合先有的经验,借用某些已有的理论来分析,使教学反思成为联系以往经验与现有做法的桥梁,成为贯通既定理论与实践的中介。这样的反思摆脱了纯粹经验的说教,是对课堂实际行为的有效提升。

一、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新课程下的中学物理概念教学,应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改变以往的概念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与条件,激发兴趣,唤起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在建构物理概念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在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推理、演绎、归纳等方法对物理概念进行理解,让学生动手动脑,特别是要经过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诠释具体的反复过程,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形成清晰而准确的物理概念。不能只单一的记住概念的文字表述和数学描述,而要弄清其来龙去脉:为什么要引入它?怎样进行描述?通过什么样的探究得到结论?物理意义是什么?重要应用是什么?只有这样,物理概念才能深深扎根于学生大脑中,才会让众多的物理概念在脑海中印象深刻!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反思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与学的反思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物理教师还要在新课标指导下以课堂为中心进行以下教学反思,缩短适应新课改的周期。

1.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反思教学的可行性。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在教学实践中,面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经过反思,连续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案,并在三个班实践中检验三种方案不同的实施效果,深化了自己对教学的认识,并且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如自己设计一套教学方案先在自己班实践效果再和别人的教学方案的实践效果进行对比,来进行反思教学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其实是一种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我校的“周教研”已经形成教学常规,同科每周一人主讲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听讲活动后即说课、评课,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注重自己的教学评价语言,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以鼓励式的教学评价语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回答问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较直接的肯定与否定,如“回答得好”“不错”“不对”等。而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评价语言多样化,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现在教师在评价时多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你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你再想想有无另外的因素影响呢”,不伤学生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

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常常这样说:“我觉得”“我认为”“我看”“我想要”“我发现”。课改实施一学期以来,学生普遍反映较好,他们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

三、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反思能让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道路。

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不断地反思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每一节课后,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需要修正,有没有更好的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设计;对于课本练习题,要反思学生的解法是否有创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教学重、难点如何突破,特别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其思维的障碍在哪,如何帮助他们冲破这些障碍;听课、教研之后,要通过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学习比较,反思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四、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促成教学反思的常规性。

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物理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自己认为备好了一堂十分满意的课,在教学过程中却总感到有些不足或不妥,要将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教师应及时做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常规性地做好课后的反思笔记是快速适应新课程的阶梯。

我校规定教学后要进行课后小结写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一 第10篇

班级:级高一(8)班

时间:9月14日

整体框架:《错误》诗中的中国元素切入,进行针对性的深入解读,这一块是文本内容的教学,是写什么。然后理解这些元素的排列顺序,侧重于形式的教学,是怎么写。最后归结于主旨的探讨--等是美丽的错误。

课前播放《江南》林俊杰(造势,为何选择这首歌)

风到这里就是粘

粘住过客的思念

雨到这里缠成线

缠着我们留恋人世间

你在身边就是缘

缘分写在三圣石上面

爱有万分之一甜

宁愿我就葬在这一点

圈圈圆 圆圈圈

天天年 年天天 的我

深深看你的脸

生气的温柔

埋怨的温柔 的脸

师:这是一首充满中国元素的诗歌,带有浓郁的中国风。凡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诗人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这首诗被称为“台湾现代抒情诗的绝唱”,这首诗就是(单刀直入,为何如此导入?导入的指向性必须明确、准确。用最直接、最精炼的语言告诉学生一节课的要学的“干货”。找准文本的命门,就好像找到了解读文本的钥匙。中国风,中国元素、中国诗人,是课堂切入的选点,因为这是《错误》中最显著的语言形式特点。)

生:《错误》。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诗歌,然后说说读完后的第一感受,(学生自由朗读,回答)(诗歌的朗读倾向于个体朗读,不赞成齐读。读诗是需要停顿延长、轻重缓急。这和学生的个人理解能力高低有紧密关系)

生:读来很舒服,是种享受。

生:好像写一个女子在等人,等丈夫。

生:好些词语句子有中国古代诗词的味道,情感很低沉,凄凉。(学生的阅读体验往往是表层的,缺少理性深入的感悟,这就要求老师在找到合理合适的切入口后,要及时跟进,才能进入文本深处,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这就是教学展开的过程。类似开场锣鼓敲响后,开始舞刀弄枪,练把式。)

师:大家谈了读完诗的第一感受,有些是从内容入手,说是在等人,似乎还包含着一个故事。有些从语句出发,看到了古诗词的影子。也有些从情感来品味,有些小感伤。诗歌的本质是抒发情感。关键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为什么这样抒发感情能打动我们读者,让我们感觉很美,很有味道和意蕴。刚才我说了,郑愁予被称为(这段既是总结,又是下个环节的过渡引发,顺势勾连。)

生:中国的中国诗人(再次提到中国两字,课堂的话题紧凑而不流离,还是指向性的问题)

师:是的,我们能发现里面大量的中国元素,能找出来吗?然后说说这些中国元素的词语能引发的你哪些想象和联想。(其中有两个问题,一个用眼,一个用脑,梯度层次分明)

生:江南  莲花

生:东风  柳絮 三月

生:青石  跫音 春帏 窗扉 马蹄

师:这些充满中国风的词语,有独特的内在的意蕴?谁来说?(无人 说)那好吧,我们把第一节读一读,注意其中的停顿、和重音。(读法的指导,老师的示范,诗歌的味道是朗读出来的,朗读的味道是需要技巧的细腻指导,朗读这种教学方法要切合诗歌文本的个性,通过朗读可以组织学生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文本,让课堂充满活力。如何把感情投入到一些需要强调的词语中,这是个问题。)

生:“打”后面停顿一下,读出一些悠长的味道,“江南”要读得重些,“走过”读的轻快些。

师:我们来模拟一下(学生朗读)

第二句怎样读?

生:“等”读的重一些,在强调“等”。容颜后停一停,要很长,莲花很美的。“开落”中间最好断开。

师:很好,诗歌好像经过这样一重一轻,一停一顿,味道就出来了。好,连起来模拟一下。(学生个别朗读)

师:这两句诗连起来你怎么理解?江南仅仅是地名吗?莲花怎样理解?(还是回到文本的特性,强烈的古典色彩)

生:江南风景很美,指的是美丽的事物,

师:古诗词中,江南两个字往往充满诗情画意,比如江南好

生:风景旧曾谙。

师: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和江南老,刚才林俊杰所唱的

风到这里就是粘

粘住过客的思念

雨到这里缠成线

缠着我们留恋人世间

你在身边就是缘

缘分写在三圣石上面

师:比如美丽的爱情故事

生:许仙和白蛇,断桥相会

生:梁祝化蝶的传说,

师;:是的,江南就是烟雨蒙蒙,情意浓浓。如果把诗中的莲花改作玫瑰或者牡丹可以吗?(学生思考)为何必须是莲花?(如何组织展开教学活动,抓手尤为重要。抓住古典意象莲花,讲深讲透,如何做到呢?)

生:因为江南的莲花很多,莲花很美。和江南有联系

师: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师:难道玫瑰不美?牡丹不美?莲花的特点是,

生:出污泥而不染,卓清涟而不妖

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

师:莲花的特点是

生:清纯 清高

生:坚贞 自守

师:老师补充一下,为何这里是莲花呢,莲有个谐音,怜,莲是可怜的,当然这里的可怜是可爱的意思,很容易让人想到美丽可爱的女性。朱自清有篇散文,叫《荷塘月色》,也用了许多形容美丽的女性的词语形容莲花。(这就是教学如何展开的技巧,相当于给你一团面粉,你如何变成面包。必须有酵母,充分发酵,使之丰满。引进了古诗,采莲赋,散文、用玫瑰等的词语转换,借用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这些合适的外来力量对学生的阅读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避免了生硬的直接灌输,避免虚头虚脑的“空对空”)

师:这两句诗中,你认为应该出现的人是 --

生:“我”是一位男性,第二句是女性

师:具体些

生:我是过客,外地人。

师:在别人看来是过客,对自己来说就是游子,女的就是

生:想念丈夫的女子,

师:古代叫思妇,这在诗歌中很常见的关于思妇游子的诗歌。

丈夫外出打工,或考功名,或经商,妻子在家思念。但这里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为何让我们如此难忘?插一句题外话,丈夫在古诗中不叫丈夫,叫

生:官人、相公

师:在古诗称为“良人”,就是好人 。这称呼感觉男人听着估计挺舒服,那时的男人在女人心目中是何等高大和备受尊重啊!再问一句,这里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为何让我们难忘?(这就是诗歌的技巧应用的范畴,我们一般讲文学作品,着力点往往在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容易忽略的是为什么作品会如此感动人,震撼人的原因。讲不出、讲不明、讲不透其中的奥妙。优秀的作品往往有出众的表达技法。阅读教学应有这样的教学内容:学习文本形式,就是作者这是怎样构思行文,谋篇布局。让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能初步掌握和领悟特色文本的解读策略和方法。)

生:女子很美丽,用了比喻,容颜如莲花,但有些憔悴,莲花一开一落,表明时间季节变化

师:对呀,容颜禁不住时间的洗刷,莲花一开是希望,莲花一落是失望,背后是--

生:容颜易老。红颜薄命。

师:而这些恰恰是古典诗歌常见的题材。诗歌的开篇一位游子和一位思妇的对立,更感伤的是两者情感的错位,我等待的人并不是眼前出现的人,我眼前出现的人并不是我所牵挂的人,浓郁的中国风为诗篇定下忧伤的基调,空谷幽兰,遗世独立。那诗歌是怎样把这种感觉一步步的渲染并加深,朗读第二节。(学生自由朗读)(很自然的过渡到另一个板块,问题的指向性依然明确)

生: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是不是有别的意思?

师:柳絮和东风有联系吗?(看似随意,实则有心,走心,遇到障碍时,可以适当迂回)

生:未若柳絮因风起,

生:东风是温暖的,可能就是好的东西吧,

生:柳絮是缠绵的,是女子的思念。

师:柳的谐音就是留,所以这里东风之于柳絮,就好比良人之于思妇。柳絮要飞,必须有东风吹。思妇要停止等待,必须良人归。但诗歌用了两处的否定不来,不飞,是说思妇的结果是--(这是对师生课堂对话成果的及时总结和提炼,又是对学生活动成果的肯定,也是诗歌欣赏方法的小结)

生:没有希望,只有失望。

师:是等待中失落,那怎样形象的写出这种失落感的?注意人称的变化?(提示作用)

生:用了第二人称,“你”,这里的“过客”他在想象思妇的心态。

师:怎样写活思妇的心理,(课堂的动态生成,老师要及时的追问。达到对作品的深层理解,还是指向语言的技法)

生:比喻,把思妇的心比作城,

师:城的特点是

生:封闭 保卫自己

师:这是一个比喻,第二个比喻是

生:青石街道,傍晚的街道。

师:向晚去掉可以吗?向晚就是

生:傍晚

师:傍晚的街道,还青石板,显得

生:凄凉,

生:空荡荡,很空虚。

师:正因为空虚、凄凉,所以这里的街道在思妇眼中很悠长悠长。是不是等待的思念,就像傍晚的青石板街道一样的空虚、凄凉、悠长?你看,让我们写会怎样写,(停顿)无非是我好痛苦,好好难受,这样太口号化。诗歌一旦缺少含蓄和想象,美感就丢失了。

师:城和青石都是坚硬的,是否在暗示思妇的心是

生:坚硬

师:换个词,对于女子来说最好说--

生:坚贞

师:在中国的传统中,女子美好的品德,其中就有一条,坚贞。要自守,洁身自好。丈夫不在家,女子就要持家坚守。这就是中国的传统。当然你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后面诗中怎样说?

生:跫音不响,三月的春闱不揭,说女子如果丈夫不来,女子就不能出来见人。

生:这里的跫音是丈夫的脚步声,只能听脚步声,不能看。

师:春闱是围在房子里遮挡的布幕,为何女子不能出去看,万一是自己的良人呢?能看吗?

生:古代女子不能抛头露面,这是家庭教育,说明女子很坚贞。

师:还是女子的品格。春帷不揭,是说好像在春天的时候,我作为一位美女,和春天隔离,不和她亲密接触,这不是很奇怪吗?你觉得奇怪吗?(用看似矛盾的行为引发思考,提问思考的价值往往就在于文本的矛盾处,裂缝处。)

师:这位女子为什么会这样的,到底是怎样的心思?三月的江南应是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你看了高兴吗?(用矛盾处引发思考)

生:高兴

师:那她看了呢,她又是谁?(又是身份的提示)

生:不开心,因为只有一个人,很孤单。

生:别人幸福的游玩,生活,自己看了不高兴

师:这是反衬手法。春帷不揭,用美景来反衬春闱不揭背后的伤心,闹心。写得多深刻。春闱过渡到窗扉,又是比喻,我们想一想,这里的紧掩,可能春闱还不够封闭,还会有春光的泄露,思妇索性把自己的心看作--(点石成金,脱胎换骨)

生:小小的窗扉紧掩。

师:其中的“紧”用得狠。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思妇情感的紧缩,那种极度的无奈,这是一种作茧自缚式的坚贞。(关于紧的解读,是不是有些“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和《水浒》风雪山神庙片段:“那雪下得更紧”,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莲花,柳絮,青石,春帷。窗扉。这些充满中国风和古典意蕴的词语,看似有些杂乱,但指向性都很明确,似乎看到了凄凉孤寂但又坚贞的女性。让《错误》这首诗有了别样的中国诗歌的味道。如果我们仔细考察这些词语的排列,其中还有奥妙?哪些?(学生思考)这里有时空的转换。(两个教学板块之间的衔接、过渡如何自然,贴切,环节和环节之间转化如何流畅,并且内部的联系要经得起逻辑的推敲,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流程顺利推进,层层深入的前提。)

生:江南到寂寞的城,然后到向晚的街道,最后提到窗扉。

师: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呢?能不能前后颠倒,比如我这样说,跫音不响,三月的春闱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放在最前面,可以吗?(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师:明显,词语的范围在变化,从大的江南到小的窗扉,由视野的开放到心理的闭合,通过这样形式的排列,我们似乎可以感受思妇的相思在一步步的收紧,自我的空间在一步步的压缩,人生的凄凉在一步步加深,整首诗的味道就出来了。

师:说到诗歌的味道,我们做个文字游戏,第一行说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这个环节可以备用,主要是诗歌的韵律,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在的语言训练来加深对现代诗特性的领悟。)

你的心像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一样( 填空),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一样(填空 ),加两个词语。(学生思考)(参考答案,包围 、防备  伤悲、苦味)

师:诗歌到此,比如莲花的开落,不来不飞,不响不揭,让整首诗笼罩着寂寞凄清的氛围,在这时,响起了

生:达达的马蹄声

师:这会是白马王子吗,是你的声音吗?真的是你吗?我就在这儿。明显,“达达”的马蹄声这是打在,或者践踏在寂寥的思妇的心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你能想象思妇听到马蹄声时的动作、神态、举止吗?(学生自由说)(紧扣诗歌语言的特征训练,没有实在训练的语文课不是语文课,训练不恰当的语文课不是语文课。诗歌语言的精炼和想象,句子之间的空白,可以通过学生的想象联想,实在的文字训练来品味、填充、感悟)。

师:为何说是美丽的错误(学生自由说,教师归纳其中的矛盾句法,还有我的深深的自责和愧疚的心情。)

师:这是美丽的错误,其实产生的原因就是诗歌中的一个字,哪一个字?

生:等。

师:“等”就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其实,我们有很多美好的事与物,都是在等待中一一消失的。我们有时也明明知道,等待的最终会是一场空,可是却还是选择了那苦苦的等待。

《错误》中通过古典意象的选择,语序巧妙的排列,矛盾句法的运用,不伪装、不雕饰,情景和谐一致,有力的表达了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到错误的人,就是人生中美丽的错误和自己的愧疚。

等待,一个温柔的陷阱,一种美丽的错误。我们明白,在等待中会失去更多;但是,要是不等待,绝对做不到;等他一生、等他一世,已是今生唯一要做的事!你还会等待再次响起的达达的马蹄声吗?

小刘

上一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工作计划下一篇:业务工作总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