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讲话稿

2024-08-18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讲话稿(精选11篇)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讲话稿 第1篇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讲话稿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以及2014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经过认真的筹备,今天正式开班了,在此,我代表四平经贸学校向各位学员表示诚挚的欢迎。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就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从经济学角度看,新型农民就是“农商”。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从业人员中占比并不高,但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重要手段。

(一)新型农民是有目标的农民,他们应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几千年来,农民们过的是一种非常低层次的重复性日子。封闭自守,安于现状,恐惧风险,拒绝投资,逐代更替,造成了这个群体的狭隘与短视。而新型农民,他们绝不安贫乐道,而是掌握或熟悉党和国家对“三农”及其相关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发财致富的理想,有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觉悟,有更高的利益诉求,既不迷信,也不盲从;同样,他们也不满足于机械重复的单调生活,而是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敢做敢为。他们敢于创造和追求新的生活,具有鲜明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新的就业观念,富有事业心,哪怕弃土离乡也义无返顾。

(二)新型农民是有知识的农民,他们应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传统农民没有也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技术单一,生产主要是自产自销,也不懂得经营,不谋求更多的收益和更高的利润。而新型农民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农业生产、劳务经济等方面的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与产业创业开发能力,成为农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带头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三)新型农民是有道德的农民,他们应有较高的文明素质

中国传统农民勤劳、朴实、善良,忍辱负重。新型农民既应继承传统农民的优良品行,更要有开阔的视野、新的道德观和现代文明生活习惯,他们乐意遵从“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国民新道德规范标准,有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知耻明荣,勤而致富,富而思进,进而文明。

(四)新型农民是有组织的农民,他们应有较高的民主法制素质

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经济活动由国家和集体来组织,传统农民缺乏必要的自主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缺乏必要的独立判断和创造性思维,也缺乏竞争压力和利益动力。他们不细究权利和义务,更不在乎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他们既不懂得尊重他人,更不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新型农民能够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分析问题,懂得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他们也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富于一定的组织性,生产经营及生活方式更趋于组织化。

概括起来说,新型农民应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他们具备三个明显素质:具有较好的社会素质,自立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讲公德、有道德、重美德、尚文明;具有较高的技能素质,熟悉和会用现代农业技术,熟练掌握一到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充分利用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进行生产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怎样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基本问题, 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

我相信只要各位学员理念上去了,时间保障了,精力投入了,就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讲话稿 第2篇

一、组班要求:原则上每个班级30-40人,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一名;

二、培训班课时要求:

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150课时;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60课时;继续教育:50课时。

特色培训:田间学校:60课时;农旅培训:60课时。

三、学员要求:

(一)新型职业农民

1、生产经营型:

(1)学员年龄一般控制在65岁以下,60岁至65岁间的人数控制在2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

(2)学员家庭农场主为主,不可以参加过2013、2014的培训;(3)具有本市户籍的学员为主,外地学员必须种养规模很大,人数比例控制在1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学员种养规模要求:原则上按水稻生产80亩以上、蔬菜生产20亩以上、水产养殖区域面积30亩以上、林果30亩以上、白山羊生产母羊80头以上且存栏200头以上。

2、专业技能型:

(1)学员年龄一般控制在65岁以下,60岁至65岁间的人数控制在2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

(2)学员主要以在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从事农业劳动的农

业劳动者为主,也可以是本县的一般农业从业人员;

(3)具有本市户籍的学员为主,外地学员人数比例控制在1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4)一般农业从业人员类型的学员种养规模要求:原则上按水稻、林果5亩以上,蔬菜、水产2亩以上。

3、社会服务型

(1)学员年龄一般控制在65岁以下,60岁至65岁间的人数控制在2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

(2)学员以在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或个体直接从事农业服务的农业劳动者为主;

(3)具有本市户籍的学员为主,外地学员人数比例控制在1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特色培训

1、田间学校

(1)学员年龄一般控制在60岁以下,55岁至60岁间的人数控制在2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

(2)具有本市户籍的学员为主,外地学员人数比例控制在2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3)学员种养规模要求:原则上按水稻、林果5亩以上,蔬菜、水产2亩以上。

2、农旅培训

(1)学员年龄一般控制在60岁以下,55岁至60岁间的人数控制在2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

(2)具有本市户籍的学员为主,外地学员人数比例控制在30%以内(以班级为单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理念转变探讨 第3篇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效果不甚理想。培育对象对培训不重视, 对培训课程不关心、不感兴趣, 认为培训课程空洞乏味、不切实际。甚至很多农民认为, 培训就是为了获取一次散心的机会, 走个形式就可以。这就形成一种矛盾:一方面,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被认为是促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科学和文化素养、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措施, 是农民职业化、农业生产专业化的一个基本环节[2];另一方面,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却给人一种低效无用感, 但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作为一种农民职业化、农业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又不得不坚持, 使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得不在低效的质疑中坚持。

2 新型农民培训低效的原因

有人认为培训的低效是因为管理的缺位, 但正如笔者所言,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作为一项惠农政策, 各级组织及实施单位都已经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和管理措施。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低效的原因归因于管理的缺失, 是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缺乏深刻认识所致,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相关组织和实施部门的无端指责。也有研究者认为培训低效是因为培训的路径设置不当, 比如培训模式的设计、培训内容的设置、培训方法的选择问题。但是培训模式的选择、内容的设置、方法的筛选均是在合理的培训理念指导下进行的, 没有合理的培训理念、科学的培训目标, 也就难以设计合理的培训模式、难以设置合理的培训内容。没有合理清晰的培训理念, 仅仅从技术层面上更改培训模式和方法, 无疑容易陷入误区, 培训效果难免受人诟病。

因此,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训低效的根本原因是培训理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而不是管理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培训理念偏差体现在强调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对农事操作和农业职业岗位的适应性, 而忽略了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训的本质之一是对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职业操作过程中的胜任性培养[3]。

职业适应力在管理心理学中有着较多的研究, 不同研究者的取向不同, 其研究的重点也不同, 其对适应力概念的理解也就不同, 但均包含有适应新环境的含义。适应力理念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角色转化和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但适应力理念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注重的是适应, 而不是对农业职业岗位的胜任, 这在逻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偏差主要体现在2 个方面:一是当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对象是广大职业化农民、半职业化农民或在农村有一定生产经验的劳动者, 他们在培训之前, 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农业生产实践, 对农业生产有较强的感性认识, 具备初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经营和管理知识。这时如果在培训中仍坚持适应力理念指导下的培训, 继续强调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适应、对新环境的适应, 而忽略了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民职业化、农业生产专业化的胜任力特征。培训理念不恰当, 导致培训目标不具体、不清晰, 培训内容设计不科学、不完整, 也使培训课程设置显得僵化而缺乏弹性。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前提是胜任其新型的农业职业或农业生产专业岗位。既然是胜任该岗位, 那么在培训上就不应该强调其适应而是淡化其适应性培训、加强其胜任新型职业农民这个的职业培训。过度的强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适应性, 使得培训模式的设计低估了广大培训对象的现有水平, 明显降低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效果和作用。

3 胜任力要求下的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培训

胜任力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1973 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中提出的概念, 为我国新型农民职业培训提供了一个比较新的理论视角。麦克利兰的胜任力指“绩优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一般认为, 胜任力由2 个部分组成:基准性胜任力 (包括知识与技能) 和鉴别性胜任力 (包括能力和个性品质) 。基准性胜任力特征具有外显的特点。而鉴别性胜任力特征则具有内隐特性。以此理论为基础,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该是基准性胜任力的培养。与传统培训模式不同的是,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模式不是以工作分析为出发点, 而是以工作绩效差异分析为出发点。通过对“一般业绩者”和“优秀业绩者”的差异提出“胜任能力模型”, 从而建立培训的“需求分析”, 再进行培训设计和实施, 最后进行培训效果评价。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培训来说, 这种绩效分析就是要分析出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专业化过程中的胜任力要求, 找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胜任力要求和培训对象现有职业水平之间的差异, 进而设置有针对性的课程。胜任力理论从绩效差异分析入手, 使得分析结论与绩效具有很好的表面效度。从人才的性质来看, 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方向是专业型人才。人才成长理论认为, 专业型人才的成长需要经历3 个阶段:学习和掌握完整性知识、技能结构为主的初级知识、技能的获得阶段;熟练理解与解决不完整的知识、技能问题为主的高级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阶段;专家型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创造阶段。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的基准性胜任力培训的目的是使得培训对象尽快掌握农业生产、农产品经营、农村社会管理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能够尽快胜任工作岗位, 而不是适应岗位[4,5]。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现代农民, 使新型职业农民掌握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生产专业化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以帮助他们形成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基准性胜任力, 而不是对农业生产的适应能力, 这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理念上必须从适应性理念转向胜任力理念。

参考文献

[1]杨虹, 杨怀珍.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9) :107.

[2]李金文.基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 2007 (11) :21-22.

[3]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2) :7-11.

[4]张云华, 杨晓艳.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7 (3) :51-55.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研究 第4篇

关键词:职业农民 新型 教育 培训 研究

中央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的严峻态势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作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这一部署,我们积极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关系长远、关系根本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需要加快构建包括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相互衔接配套的制度体系。其中,教育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的本质要求、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教育培训先行。搞好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应认真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1 指导思想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导向,以全面提升务农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改革,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撑。

1.2 目标

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因此,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是培养造就有文化、有道德、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在农村留得住、用得上、扎住根的新型职业农民。

2.教育培训的对象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技能型(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和社会服务型(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跨区作业农机手、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因此,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对象应是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初中毕业以上学历,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返乡的创业农民、有志于在农村创业的两后生等新生劳动力以及农村基层干部和退伍军人等。目前重点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等,同时还要注意把农村新增劳动力作为培养对象。

3.教育培训层次

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特征是高素质,要达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仅靠短期的一事一训的农民培训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农民培训是以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目的在于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必须重点进行全面系统、规范和持续的农业职业素质教育,这种教育不仅限于农业生产领域,还涉及到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储存与加工等,培养内容应包括农业科技教育、农业发展理念教育、市场经营与合作社管理教育、农耕文化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至少是农业中专学历教育,短期技能培训仅是辅助环节,实行教育和培训相结合。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农业中专学历教育、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中专学历教育,教育部办公厅和农业部办公厅已经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教职成厅[2014]1号),应遵照执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就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对象开展所需的系统的农业技能培训,包括绿色证书培训及阳光工程技能培训等,要严格按照培训规范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一事一训的培训,要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随时开展。在实践中应按照“教育先行、培训常在”的原则,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对所有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经常性培训。

4.教育培训方式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要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开展分类、分产业教育培训,加快建立包括现有务农农民教育培训、农业后继者培养和认定后新型职业农民经常性培训的配套制度。

4.1现有务农农民教育培训

现有务农农民是现实的生产经营主体,对未达到中专学历水平的应进行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对所有务农农民应开展系统的农业职业培训。中等职业教育要根据需要按照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五个专业类别和相应专业方向进行。系统的农业职业培训要坚持生产经营型分产业、专业技能型按工种、社会服务型按岗位开展。同时要开展经常性的实用技术培训。要通过教育培训使之达到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要求。

4.2认定后新型职业农民经常性培训

建立与干部继续教育、工人岗位培训类似的新型职业农民全员经常性培训制度,帮助新型职业农民适应农业产业政策调整、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产品市场变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更好地承担相关责任和义务。

4.3农业后继者培养

要把有志于在农村创业的初高中毕业生,回乡务农创业的大学生、青壮年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作为当前农业后继者培养重点,纳入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计划。同时,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应积极招录农村有志青年特别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的后代,培养爱农、懂农、务农的农业后继者。

5.教育培训内容

要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针对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要求,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发展关键环节的生产和经营需要落实教育培训内容,设置教学培训课程,包括技能教育、理念教育、创业能力教育。中专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三大类,课程体系和学时要达到教育部办公厅和农业部办公厅教职成厅[2014]1号要求。农业职业培训要根据不同产业(工种、岗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标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注重提高培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他们普遍受到政治理论、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业务知识、劳动技能、农业经营管理技能、农产品营销技能、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其素质和能力。实用技术培训则应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民的需要灵活设置培训内容。

6.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

针对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方案。总的来说,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必须贴近农民的生产,方便农民学习,不影响生产生活。要尊重农民意愿、顺应务农农民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创新教学培训方法,围绕产业建立“分阶段、重实训、参与式”的教育培养模式,选择适合于农民生产生活节奏的灵活的教学计划安排方式,采取“就地就近”和“农学结合”等灵活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培训规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可实行课堂教学和远程教学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实践教学要符合务农农民职业教育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专业见习、技能实训、岗位实践等形式。根据学生生产经营实际和农时季节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组织教学,教学时间要符合农民生产生活规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农忙时多实践指导生产,农闲时多安排理论教学。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性、衔接性和整体性,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并保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连贯性。要加强教学管理,落实管理环节,做好跟踪服务,建立健全各类教学培训档案,实现教育培训规范化。同时,应注重加强学生学习管理、实习实践管理及考试考核,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统筹督导管理,确保完成教学培训计划、达到教学培训目标,确保教育质量和成效。

7.教育培训条件和制度保障

要围绕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专业化、标准化水平。要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为主体,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学、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要注重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条件建设,保证教学有序规范展开;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条件,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各产业教育培训的需要,选拔、聘用好教师,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导师制度,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同时,建议政府要通过设立教育培训专项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条件建设专项或争取农科职业教育资助政策等,落实教育培训经费,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形成相关制度,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基本保障。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要求,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为核心,着力推进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建设,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18年,全县培训40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100人(养鱼大户50人、茶叶种植大户50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100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雇员)、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200人(农业经纪人100人、农产品电商人才100人)。对培训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对培训合格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三、重点工作

(一)确定培训对象

1、县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

⑴培训对象条件。长期稳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不超过60周岁(电商人才培训对象不超过50周岁)。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为本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以上且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具体参照《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申报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任务需求的通知》(皖农办科函〔2018〕5号)。2016、2017年已培训的职业农民今年不再培训。三类型培训对象当年不得重复。

⑵严格遴选程序。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按照个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初审、县农委择优选择的程序确定。

2、省市级培训对象。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及时完成省级培训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市级培训的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遴选工作。

(二)遴选培训机构

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遴选,遴选2家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并报省农委备案。培训机构条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农民培训资质(办学许可或培训、推广职能),必要的培训场所、专业教师、现代教学设备和实践实训基地,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能力和跟踪服务能力等。县农委与承担任务的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

(三)明确培训内容

参照农业部发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要求,优选培训内容,科学安排课程。鼓励采取参训人员“点单式”培训。培训内容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部分。公共基础课,重点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素养、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生态环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农业创业指导、“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等内容;专业技能课,重点培训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攻关模式、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内容。电商人才重点培训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网络店铺建设、网络店铺营销等内容。

(四)规范培训方式

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小班制、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5天。原则上每期培训班不超过50人;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农时季节和农民对技术需求等,分时段培训,每段培训时间不超过3天;注重实践技能操作,理论课和实践课时间按1:2安排;做到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培训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

(五)做好考核和认定管理

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市、县农委审定。对考核合格者,由培训机构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进一步落实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责任制。对符合认定条件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建立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动态管理机制。对培训合格的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进行统计造册,鼓励其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

(六)政策扶持,务求实效

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力度,重点在土地流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农业补贴、农业保险、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办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统筹各类农技人员力量,建立农技人员跟踪服务职业农民机制,将跟踪服务与基层农技推广补助县项目有机结合,实行农技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对接,对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分别进行为期3年、1年和1年的跟踪服务。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在产业发展、生产服务、营销促销等方面开展联合与合作,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多种形式的展览展示、创业创新项目路演和技术技能比赛。

(七)建立资金拨付和监督机制

1、资金拨付。省以上补助资金标准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每人3000元、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每人1100元。县财政部门根据省下达的培训任务和下拨的省级以上补助资金,及时将70%补助资金预拨到培训机构。培训结束后,根据考核验收等情况,对验收合格的,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再将30%的余款拨付到培训机构。对验收不合格的,要收回预拨的资金,并取消以后培训资格。培训机构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免费培训,不得再收取其他费用。

2、资金监督。各培训机构要建立项目资金专账,确保专款专用,规范使用,坚决杜绝“挤、占、腾、挪”项目资金现象。建立项目资金审计制度,项目结束后,一律进行项目审计,切实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用出效益。

四、进度安排

(一)精心制定方案(5月份)。一是制定实施方案。按照《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办法》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分解落实培训任务,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并及时报省农委、省财政厅备案。二是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依据县实施方案,参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按照规定的培训时间和分阶段培训等要求,结合职业农民特点和生产经营需要,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分专业培训方案和培训机构承担任务情况报省农委备案。三是制定教学计划。培训机构根据专业培训方案,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反映教学目标、培训对象及人数、培训内容、培训日程(含具体课程设置、培训时间)、教材教师、考核发证等方面的内容,报经县农委批复后实施,做到“一班一计划”。

(二)遴选培育对象(4-5月份)。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工作。

(三)认真开展培训(6月份至9月份)。培训机构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分专业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开展培训,严把培训时间和质量关。遴选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深受农民欢迎的专家、教授、农技推广人员,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为授课教师,每期培训班至少聘请1名以上的省级专家。按照《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关于发布〈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荐教材目录(2016年)〉的通知》要求,认真选择教材,并保证参训学员人手一套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公共课教材10种以上和专业技能课教材3-5种)。每期培训班建立5项制度:即班主任制度(每班确定一名班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第一堂课制度(市、县农委安排人员上第一堂课,宣讲政策,并了解培训机构培训工作安排和学员需求等情况);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实行学员每天签到);满意度调查制度(最后一堂课,由市、县农委安排人员组织学员开展满意度评价,了解培训效果);培训台账制度(建立培训台账、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培训档案)。同时,抓好培训班日常管理和服务、考核和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等

(四)严格培训验收(10月份)。制定验收办法,及时进行验收。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任务后,及时向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农委会同财政局按照有关要求组织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报告,对存在问题的待整改后再验收。

(五)抓好认定服务(11月份)。培训结束后,按照要求开展认定、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工作,并将相关信息录入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落实跟踪联系服务和扶持政策。

(六)做好总结工作(11月份至12月份)。县农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关于绩效评价的部署和要求,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会商机制,各成员单位加强协调沟通,明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建立县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训师资库,实行优质师资资源共享。

(二)注重条件建设。充分利用农广校、农技推广机构等公益性教育培训资源,积极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建立培训机构认定与评价管理机制。开展师资能力提升培训、推介培训名师和精品课程活动,探索建立授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与师资队伍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实践实训基地建设,鼓励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等建立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确保每个专业建立一个实训基地。

(三)创新培育机制。推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训,即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分阶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按照不少于一个产业周期全程进行培育。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短期培训与学历提升结合机制,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精准扶贫结合机制,鼓励贫困地区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每人结对帮扶一个同产业的贫困户。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四)强化监管评价。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实行目标和绩效管理。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督导和监管,确保任务完成、政策落实到位。建立学员培训质量随机抽检机制,并将抽检结果作为对培训机构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违反规定的培训机构,严肃处理,收回补助资金直至取消培训资格。建立月报告制度,每月1日前将培训进度情况报送省市农委。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监管和服务。按照民生工程实施要求,重点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工作。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调查问卷 第6篇

1、调查对象的性别:男()女()

2、年龄构成:16—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0岁以上()。

3、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中专()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农业背景:复转军人()打工返乡()长期务农()在职村干部()。

5、你接受的培训类型: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阳光培训()转移培训()其他培训()

6、你接受的培训内容?种植业()养殖业()非农培训()

7、你接受培训的时间:一周内()一周以上()效果:好()一般()差()

8、你是否愿意参加培训?是()否()

9、你喜欢的培训类型 :专项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其它培训()

10、你希望的培训内容:种植技术()农业政策()农机操作技术()农产品营销技术()贮藏加工技术()其他()

11、你最喜爱的培训形式,老师现场指导()教室听老师讲课()看电视学习()上网学习()听广播学习()其他()

12、你希望培训地点?本村培训()本乡镇培训()县城培训()县外培训()企业培训()其它()

13、你最希望的培训季节与时间:春季培训()夏季培训()秋季培训()冬季培训(): 一周()半个月()2——3天()1天()。

14、影响你接受培训的主要因素? 没钱()当地缺少学校()没有时间()没合适内容()说不清()

15、你认为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人管()不方便()内容不切合实际()费用太高()教师实践能力差()说不清()

16、你从事生产经营的困难:在生产经营中存在技术困难()贷款困难()难以获得土地()信息不及时()其他困难()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机构的申请 第7篇

培训任务的报告

X政府:

XXX农业广播电视学校XX分校于1990年成立,有必要的培训场所、专业教师、现代教学设备(笔记本电脑、图影仪、摄影机、数码照相机、流动桌椅)和实践实训基地,以及具有10年以上农民培训工作经历等。现有专兼职教师XX人,其中专职教师XX人,取得高级职称XX人、中级职称XX人、专业技术人员XX人。该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和实训基地齐全。历年来,该校积极承担全县阳光工程培训、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退耕还林培训等培训项目,并出色完成各类培训任务,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具有一定的成功经验。

2014年XX分配给XX职业农民培训(生产经营型)培训指标XXX个。由于培训指标少(只有两个班),根据省、市、县有关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中的“充分发挥

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有关精神,现要求通过单一招标采购方式确定2014年XX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由XXX农业广播电视学校XX分校承担。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方式探索 第8篇

关键词:职业农民,培训,方式,探索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加快农业增效, 促进农民增收为方向, 以提高农民农业科技水平及文化素质, 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为主旨, 进一步加强农民农业职业技能培训, 培育一批有文化, 懂技术, 会经营, 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建设一支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主体力量。

2014年9月初, 根据达州市达川农发【2014】69号《关于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培训教学计划报送要求的通知》, 该站培训承担培训任务, 并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能力、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增收这一重点实施开展新型职业培训工作 (也称为民生工程培训工作) 。

该站在达州市达川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办领导的关心指导下, 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总体目标要求, 如期开展专项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完成4期215人新型农机类的新型农民培训任务, 创新了培训模式, 让每个参加培训的职业农民不但掌握新型农业机械方面的专业知识, 为职业农民朋友创业致富创造必要的技术基础条件, 也更有力地推动全市农机化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培训过程中, 通过采取多种措施, 该站选择确定了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种植与养殖大户等共4批培训对象, 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 制订了详细的针对性强的培训方案, 组织优秀的由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与研究生组成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 选取结合本地实际的实用培训教材内容,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培训, 同时精心组织实施培训, 严把培训质量关, 关心学员培训期间的生活, 培训后受到学员一致赞评。

1 培训新方式

该站在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的新方式方法式详细介绍如下。

(1) 分级细化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站长为培训工作组组长、分别成立培训小组、管理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 每个小组都明确责任目标, 多次召开会议, 制定培训工作方案, 分解落实每位培训成员的工作任务和教学团队成员的教学任务, 实行分工负责制, 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障培训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2) 健全培训体系

落实了培训师资队伍, 课程由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研究生学历人员任教, 上级指定的理论培训教材, 往往介绍的是大平原地形上广泛使用的大型农机, 而该市属于典型的山区丘陵地形, 往往需要的是中小型农机, 因此在组织授课内容时结合了本市实用农机, 还将该市最新农机类科研成果融合到授课内容中, 制定详细的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教案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讲义资料, 满足培训教学需求, 将教案课件刻成光盘, 发给需要的学员, 或将教案课件以邮件方式发给需要的学员, 并开通了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3) 重实训, 学员参与式教学

与以往的培训不同的是,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但重视理论上的教学, 更注重实训教学, 课程设施符合本地职业农民的特点和学习规律, 实训活动多样化, 重针对性、实用性和规范性。如该站的“农机操作与维修技术”培训班就是4天理论学习课程, 8天实训操作课程, 把学员组织到新型农机制造厂去让工厂的技术人员给讲解新农机具的设计原理, 组装过程, 故障排除与维修等内容, 并让学员动手实际操作, 还安排学员到新农机具使用现场 (用户) 处现场操作, 由用户现场解答学员提出的各种问题。

(4) 注重农机与农艺的融合

该站以往的培训比较注重农机方面的培训内容, 这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时, 不但将该市该单位最新农机具新技术融合到教学内容中, 还特地聘请了农艺专家来讲授新农艺技术。如该站的“农机操作与维修技术”培训班, 就请该市农艺专家讲授“高产优质蔬菜栽培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还有的一堂课由农机农艺两方面专家来共同授课, 如“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新型喷灌技术”、“食用菌机械化生产技术”就是有农机农艺两方面专家共同组织课件材料并同台授课, 使授课达到高质量高水准。

(5) 注重政策法规与管理等内容的培训

该站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也讲授了“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农户经营管理”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内容, 这些正是新型职业农民所需要的知识。

(6) 培训生源的科学组织

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好处, 是新型职业农民朋友积极主动自愿参加培训, 通过与区乡农业技术站了解掌握职业农民的分布状况, 培训需求等。

(7) 妥善落实培训资源

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场地、专业设备以及新型实用农业机械。建立班级及学员培训档案, 为学员详细准备了学习所用的各种资料, 为培训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8) 加强宣传, 营造良好培训环境, 激发学员培训热情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公示与悬挂横幅标语等, 介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义、内容、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扶持政策, 激发学员学习技能的热情。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 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充分了解党和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关心、支持, 再创业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9) 创新思路, 保证培训质量, 提高培训成功率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 认识到培训要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要求。同过去相比, 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方式有了很大变化, 从事高效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 每年脱产学习一段时间, 是完全有可能的;二是认识到培训要讲实用技术、理论知识和管理知识。过去该站的培训着眼于实用技术, 现在, 新型职业农民有了发展的要求, 不但要重视实践, 也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 还要重视管理方面的知识;三是力抓培训质量, 上好第一堂课。在培训中, 达川区培训办领导亲自上了第一堂课, 传达了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宗旨, 市农业局农机化科领导宣讲了达州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须知, 增强了学员的培训热情;四是专家和专业老师亲临授课及现场指导。培训老师深入现场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教学, 手把手地教各种操作技巧, 帮助新型职业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在互动问答中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技能;五是注重培训成效。培训学员通过培训后感触颇深, 非常希望得到更多培训机会, 有很多学员谈了他们培训的感受:第一, 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可以找到求教的人, 避免请人花钱的尴尬。第二, 参加培训中把问题反映给老师, 让他们带着问题来学习,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员, 实打实让科技在我们的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10) 规范日常管理, 正确处理矛盾, 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

一是成立班委会。建立班级管理制度, 严格考勤, 加强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 对各位学员在该站的培训情况及时反馈到区培训办, 对培训期间表现好的个人, 颁发优秀学员证书, 增强了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约束力。二是处理好生产与学习培训的矛盾。实行“产后”培训, 在生产后开展培训, 让农民带着问题参加培训, 参与讨论, 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从而不断提高发展生产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培训时间安排调整, 大大提升了培训效果。三是认真搞好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 建立好培训台帐。严格资金管理制度, 确保专款专用, 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今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 通过对学员的走访调查, 现阶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还不尽如人意, 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培新型职业农民训工作后续政策跟进不及时, 长达12天的长班学员不容易组织, 学员培训的积极性还有待于提高。

(2) 在确定培训实训内容上, 还应将实训技术与创业技巧紧密结合起来。

(3) 建议上级领导定期组织培训教师外出学习, 提高教师的培训水平, 尤其是实训教师的水平。

3 今后培训的打算

(1) 及时总结经验, 推介成功典型, 搞好宣传报道和信息上报工作, 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要做到将上期培训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及时进行图文并茂的跟进报道, 上一期的先进典学员给下一期学员现身讲解, 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网络答疑和交流, 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 将培训信息及时准确地上报给上级相关部门, 并实行网络衔接, 上级部门可以对培训实现动态管理与指导。

(2) 在总结经验基础上, 实现了两个转变:第一是培训的着眼点实现从个体培训到群体培训的转变。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对农民群体的培训。一是实用技术培训, 以传统农业为主;二是创业培训, 就是培训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组织领办人, 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高能力;三是新型农民培训, 就是对农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就业本领, 顺利实现就业, 并能小创业。第二个转变是培训主体实现了从单一到综合的转变。努力整合各种农业教育资源, 把单一的农业部门进行的培训, 转变为农业科技部门、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社会力量参加的培训体系。组织一个农业科技讲师团, 让讲师团常年活跃在农村。让身边人来讲身边事, 新型职业农民更容易接受。

4 结语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不断推进, 中国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有较高生产技能、较强创业意识、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 培育创业型的现代专业农民,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活力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 因此,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爱华.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企业, 2012 (13) :369.

[2]胡德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创新对策[J].成人教育, 2012 (11) :85-88.

[3]苑庆庚.农机技术培训的有效途径[J].新农业, 2005 (12) :43.

创新授课方法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第9篇

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日前,由四平市经济贸易学校承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班在铁东区石岭镇举行。来自石岭镇各类合作社的骨干成员及种植(养殖)大户、示范典型代表近5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班聘请农业专家为学员深度讲解新型职业农民的素养和产业技能相关知识,为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据四平市经济贸易学校校长刘占发介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今年国家推出的强农惠农政策之一,也是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的转型和升级。培育类型有三种,即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将实行“分段式、重实效、参与式”培育模式。对学员实行全程免费培训,期间带领学员外出参观考察。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组织受训者参加考试,成绩合格者由认定机构统一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获得证书后,将享有国家相关优惠政策。

近年来,四平市针对广大农民提高生产技能、增加创业门路、扩大经营规模的需求,审时度势,调整授课方向,着力解决农民在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中遇到的问题,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就是深入落实“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的具体体现。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生猪养殖一 第10篇

(一)职业技术学校农牧工程部

第一节 农户养猪的基本措施

怎样养猪才快、无病或少病,经济效益高,这是广大农村养猪户的追求。因此要把科学养猪的技术向广大农户传授,使他们不但学到养猪新技术,更重要的是解放了思想,相信了科学技术,懂得高投入高产出的道理,敢于、也舍得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来养猪,如选养高质量的猪苗,喂高效、质量好的饲料添加剂和饲料,定期给猪打预防针、驱虫、洗刷、消毒;猪舍、猪身经常保持清洁卫生、舒适,冬天不寒冷,夏天不受热。要做到这些,当然要投入一定资金(成本),但产出(得到的回报)往往大大超过投入。所以“四改一添”是农家养猪基本措施。

一、改品种,选养杂交猪

养猪学认为“养猪快大三关键,一种、二料、三管理。”猪种是第一关键,是养猪快大的基础。同一饲养水平(条件),猪种好,饲养起来大得快、效益高;相反,猪种不好,大得慢、效益低。因此,在增加收入为主的养猪生产中,必须利用具有产肉性能好、日增重快、饲料报酬高,屠体重、瘦肉率高等特点的优良品种。实践证明:两品种杂交猪(二元猪)比纯种猪多增重15-20%;三品种杂交猪(三元猪)比二品种杂交猪好,比纯种猪更好,增重率提高30%以上。因此,农户养猪以三品种杂交猪效益最好。

电话:0391-8320562电子邮箱:jynmb6@163.com微信号:jyzzs9

二、改圈舍,创环境

要有良好的猪生长环境,关键在于猪舍的结构与饲养设备。科学技术包含着设施。所以要做好猪舍的改造,增加设备设施,保持通风干燥,做到夏季能降温,冬季能保暖。猪生长期适宜温度为20~26℃,低于20℃增重慢,仔猪低于4℃就容易得胃肠道的疾病;高于26℃,增重也慢;超过37℃,不但不增重,体重还要下降;超过39℃,生命就有危险。实践证明,猪舍最好是座北朝南,偏东16°,屋顶最好用4层(瓦片、隔热层、保温层、木板),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猪舍内还必须安装通风设备,创良好环境,提高养猪效益。

三、改饲料,应用饲养标准

饲料是养猪学的关键之一。饲料的费用占整个养猪成本的70%以上,饲料的营养是否全面直接作用于饲养成本,因此只有科学地配制饲料才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增加养猪的经济效益。而我国广大农村长期以来都是采用“单一饲料”这套古老的方法来养猪,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配合饲料,但是饲养者都没有实行标准化饲养,降低了饲料的转化率。所谓猪的饲养标: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猪,在不同的生理阶段,为使其达到某一生产水平,每日必须供给每头猪各种营养物质的最低数量。饲养瘦肉型猪,可选用美国的NRC和英国的ARC标准。1983年我国制订了中国的≤猪的饲养标准≥,属肉脂型猪使用,无论选择何种饲养标准,都必须结合实际灵活应用,因为各地、各场生产条件千差万别,不灵活应用就不能达到效果。

四、改饲喂方法,实行新的养猪技术

电话:0391-8320562电子邮箱:jynmb6@163.com微信号:jyzzs9

旧的饲喂方法是指“单一饲料、稀食熟喂”来养猪。因此,往往一头猪养一周年还不能出售。原因是:饲料太稀,干物质少,营养当然不够,猪就长得慢,尽管猪吃得饱,可是吃进去的是一肚水,拉几次尿,什么都没有了;吃进水分过多,冲淡胃液,压迫胃壁,饲料停留短,影响消化,排尿过多,还要消耗大量能量,也影响猪的生长;饲料太稀,猪不用咀嚼,具有消化作用的唾液(口水)分泌减少,消化酶也少,因此,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也降低;饲料经过久煮之后,许多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蛋白质等被破坏;饲料单纯、营养不佳,猪肯定长不大。所以,必须树立新观念,实行新方法养猪,才能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新的养猪技术是:应用饲养标准,根据不同的生理阶段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采用干料喂养。仔猪和生长期肉猪自由采食,肥育后期合理限食(即降低饲粮营养浓度和人不限量投料)。种猪在饲养标准范围内限量投料。

五、添加饲料预混料,满足猪的营养需要

按照猪的饲养标准配制饲料,一定要添加饲料预混料,预混料是饲料的精华,它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生长素、抗病物质等。这些东西虽然数量不多,但有非常微妙的作用,缺少它,轻者长不大,重者患病甚至死亡。饲料预混料是近代新兴的饲料工业产品,是配合饲料的心脏和灵魂。饲料预混料以少量、微量成分添加于饲料内,经喂猪后,猪长得快,长得大,产肉率明显提高,又可以节约饲料,提高和改善猪肉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少发病、不发病、成活率提高,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第11篇

一、基本情况

我市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幅员面积538平方公里,辖2乡16镇、182个行政村、2479个农业合作社,耕地面积42万亩,农业人口36万人,农业从业人员12万人,实现农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47元。是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首批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XX县,是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四川省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是全省畜牧业生产大县和生猪出口基地县,也是种禽养殖、商品禽兔和优质禽苗产销大县。

按照农办财〔〕8号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好财政支农相关项目的通知》和川农业〔2015〕40号《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四川省20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市紧围绕农业产业布局和三带四基地建设,今年,我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0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300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100,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200人。

二、主要做法

(一)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农业、财政、金融、保险等部门参与的XX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民培训的组织领导、指导、协调和督查,扎实有效地抓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

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宣传。在广汉电视台《农村天地》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讲座,报道培训班进展情况及学员致富经验,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模式、经验、成效和做法等,形成领导重视,媒体关注,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协调配合

加强与财政、金融、保险等部门通力合作,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和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共同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健康发展。

(四)完善制度建设

一是严格执行规范培训台账制度、公示制度、检查验收制度和项目法人责任制。二是建立学员考试、考核、发证制度,对参训人员进行考试,对考试合格的人员发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合格证》。

(五)加强培训和监管

一是构建了以农广校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强化分类指导,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分类分产业开展培训。

二是推广四个课堂培训形式。以贴近生产、方便农民、鼓励创业为目标,开设粮油生产、养殖技术、特色水产养殖、蔬菜标准化、果树等专业,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大力推广四个课堂培训形式,提高培育对象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三是引导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多元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XX市锦花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XX市永和机物配套专业合作社、XX市新发果蔬专业合作社、XX市绿美植保专业合作社、XX市金穗丰家庭农场、松林红堰水果专合社、XX市兴隆绿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化、制度化的培育需求。

四是建立师资库,积极吸收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机构的专家教授和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优秀管理、技术人才,以及优秀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组建专业师资团队,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指导教师队伍。

五是参照农业部发布培训规范,结合我市农业实际和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及服务领域需要,选择科学、权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教材,做到人手至少3本。并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拓展课和实习操作课4大模块。使参加培育的学员不仅学到了实用农业生产技能,也了解和掌握了国家有关惠农政策。

六是按照分级负责,明确职责,对项目实行管培分离。培训机构对培育学员建立培训台帐,写明每次办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参加培训人员及培训教师。同时,并公布举报电话0838—5104411,接受社会监督。

七是加大认定力度。年组织培育合格的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初级、中级、高级资格评定,对合格者颁发相应等级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并建立奖励激励机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评定最美新型职业农民10人,报经市级相关部门或市政府予以表彰。

八是严格监督管理,培训机构开班时,指派专人到培训现场核实学员数量,跟踪培训工作实施情况;发动学员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督;公布举报电话0838—5222775,接受社会监督;严格要求培训机构在开展培训的同时,真实、完整地建立培训台账和学员登记表;每一期培训班,相关监管人员均要现场填写《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监督表》,监管人员与培训机构负责人分别签字确认。项目结束,农业局组织相关单位组成验收组,对培训机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对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出具整改通知并及时督促整改到位。

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定期组织学员座谈了解其生产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请农业专家对其存在问题会诊,及时诊断,促进其农业增收。

三、经费标准

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补助资金共120万元。生产经营型按人均3000元标准予以补助;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按人均1000元标准予以补助。

培育补助经费主要用于补助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支出,包括:教材及资料费、教学耗材及学习用品费;教学(实训)场租费、实作培训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及租赁费;教学(实训)交通费(含车辆用费等);食宿费;授课费及班主任补助;试卷费、监考阅卷及考核费;招生宣传费(含制作广告标语费用和聘请招生人员费用等);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观摩现场物资补助、培训期间意外保险费;赴外地培训及学习观摩费用;评审认定相关费用及农技宝—云平台应用等相关费用;其他费用(通讯、后期跟踪服务、学员照像、邮电、表彰先进等费用和教学中无法预知的费用)。

四、主要成效

(一)依据产业制定培育标准,优选培养对象

优选培育对象,优选遵纪守法、热爱农业、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够较好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活动,在当地具有明显的示范引领作用,收入高于我市农民平均收入水平的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企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人员及农业管理人员等为培育对象。即: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小麦50亩及以上,水稻50亩及以上,蔬菜5亩及以上,水果5亩及以上,油菜5亩及以上,水产3亩及以上,猪常年存栏300头,牛常年存栏60头,禽常年存栏10000只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和农业管理人员等为培育对象;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长期稳定在农业企业、农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劳动作业的农业劳动力为培育对象;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长期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人员为培育对象。

(二)强化培训体系建设,创新培训模式

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依法按规确定培训机构。以我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培训机构为主体,引导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多元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XX市锦花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XX市永和机物配套专业合作社、XX市新发果蔬专业合作社、XX市绿美植保专业合作社、XX市金穗丰家庭农场、松林红堰水果专合社、XX市兴隆绿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化、制度化的培育需求。同时,大力推广四个课堂培训形式,提高培育对象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一是培育对象在固定课堂进行集中理论授课;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以空中课堂形式开展网络辅导和在线教学。三是认定一批实训基地,建立田间课堂,培养学员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四是建立流动课堂对职业农民进行帮扶指导和后续跟踪服务。

(三)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我市确立了在产业发展中培育职业农民、在职业农民培育中壮大产业、实现职业农民培育与产业发展壮大双赢的培育路径,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一是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对专合组织、种植大户强强联手的强农模式。例如我市的连山锦花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粮未与农机合作社合作之前每亩机械耕作成本(小春机播小麦70元。机收小麦70元,大春旋田2道90元。肓秧带机插230元。机收水稻100元,) 560元。与农机合作社服务后每亩机械成本(小春机播小麦50元。机收小麦55元,大春旋田2道70元。肓秧带机插160元。机收水稻80元,)415元。年节约成本145元。达到了农机服务与粮食生产双赢。二是以家庭农场与农民土地入股方式相结合的模式,使农户由简单的土地出租变成了土地入股,农户既收土地租金,又可视家庭农场的经营情况得到二次分红,也取得了家庭与农户的双赢。这些双赢模式都激发了职业农民培育参与各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了我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促进了大学生返乡从事农业,使他们成为我市高素质职业农民的排头兵。

(四)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结合实际出台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明确对职业农民实施土地流转、种粮、设施农业发展等扶持奖励政策。

一是出台了《XX市鼓励和支持现代粮食产业核心区土地流转促进粮食规模经营的意见的通知》,即1、对流转土地实行规模经营50—99亩的:每年每亩奖励150元,奖励年限不超过3年;2、对流转土地实行规模经营100—199亩的:每年每亩奖励200元,奖励年限不超过3年;3、对流转土地实行规模经营200—299亩的:每年每亩奖励250元,奖励年限不超过3年;4、对流转土地实行规模经营300亩以上的:每年每亩奖励300元,奖励年限不超过3年;5、对将承包土地流转的农业业主的:2年以上的者按每亩50元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是出台了《XX市鼓励土地流转扶持种粮大户奖励办法的通知》,即流转土地面积在100亩以上500亩以下的,奖励标准为每亩50元;面积在500亩以上(含500亩)1000亩以下的,奖励标准为每亩100元;面积在1000亩以上(含1000亩)0的,奖励标准为每亩150元。

三是出台了《XX市鼓励设施农业奖励办法的通知》,即对新建钢架设施按每亩5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一次性最高奖励额度不超过10万元。

四是出台了《XX市粮食机械化干燥财政补助试行办法的通知》,即1、场地硬化,按30元/平方米给予补助;2、粮棚建设,按35元/平方米给予补助;3、设备购置,按农机内置补贴中央补贴额的1:1予以配套,总补贴额不超过该设备购置价的50%;未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的干燥设备,按购置价的40%予以补助。

五是由XX市政府牵头,多次组织金融机构与职业农民代表进行座谈。最后决定由XX市农业局作为牵头单位,选择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珠江村镇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对获取《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职业农民探索无担保、无抵押贷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职业农民仅凭《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就可从银行获得30万元以内的信誉贷款。二是职业农民除了提供《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之外,另外再提供《XX市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以及XX市农业局出具的土地流转收益评估报告,可从银行获得30万元以上的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

六是市政府在9月还出台贴息政策,一次性拿出100万元为获得贷款的职业农民贴息,相当于为职业农民节省了一半的贷款利息、可撬动2000万元的贷款需求。

(五)催生了一批创业兴业的职业农民典型

经过培育,涌现出一批职业农民创业兴业典型。以新发果蔬专业合作社法人向元俊为代表的80、90后大学生返乡从事农业,成为我市高素质职业农民的排头兵、技术骨干、和农业发展产业的后起力量。

(六)营造了职业农民培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市职业农民培育启动以来,得到了部省市农业部门领导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农民对参加职业农民培育积极性高涨,已形成政府主导、农业主抓、部门配合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存在问题及分析

1、培训对象生产规模、种养水平、文化素质不平衡,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培训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2、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老弱妇孺,在接受新技术、新观念等积极性不高。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上一篇:天口小学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汇报下一篇:大禹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