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在“三务”公开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24-05-16

书记在“三务”公开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精选4篇)

书记在“三务”公开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第1篇

在 “三务”公开 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2年4月20日)

XXXXX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XXXX“三务”公开工作推进会,观摩交流XXX各层面开展“三务”公开工作的经验做法,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共同提高,对于深入推进“三务”公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局纪委、局工会、局党委组织部等上级领导在百忙中莅临指导,我代表XXX党委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刚才,XXXX党委等4家单位做了典型经验介绍,这些单位的共同经验是领导重视、结合紧密、特点突出、效果明显,各单位一定要虚心学习借鉴。XXX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XXX同志作了“三务”公开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去年以来XXX开展“三务”公开工作的情况,对下步工作进行了安排要求,各级各单位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着力扩大覆盖面,拓展“三务”公开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自去年XXX全面推进“三务”公开工作以来,各级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三务”公开工作在XXX各层面得到了较好落实,发挥了积极作用,见到了良好效果。同时,也要看到,“三务”公开工作在XXX各层面推行的程度、实施的深度上还存在不平衡、不到位的问题,在公开的形式和内容上还有不规范、不健全的地方。下步工作中,各级各单位要认真研究梳 理业务,拓展公开领域,规范公开内容和形式,努力扩大公开工作的覆盖面。

认知程度要更加广泛深入。各级各单位要站在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依靠方针、保障员工群众合法权益、促进XXX科学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实施“三务”公开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进一步加大“三务”公开工作的推广实施力度,通过广泛的舆论宣传、教育引导,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员工群众对“三务”公开工作的认知程度,充分认识“三务”公开工作的积极作用和深刻内涵,让广大员工群众了解公开工作、支持公开工作、积极融入公开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制度完善、问题解决,充分发挥“三务”公开工作在队伍建设、成本管控、和谐企业创建中的积极作用。

公开形式要更加灵活多样。各级各单位要按照“规范、易行、方便、管用”的原则和“形式服从内容、形式服务效果”的要求,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公开渠道与形式。要注重把传统公开方式与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巩固以会议、公开栏、网络为平台的“一会”、“一栏”、“一网”公开主渠道,积极探索运用电子屏幕、手机短信等方便员工群众见面的有效形式,确保公开的时效性和覆盖面,增强公开的实际效果。要结合基层一线生产紧张繁忙的实际,利用班会、队会对员工群众关注度高的内容进行公开说明。要加大外部市场施工队伍“三务”公开工作力度,增强各项管理措施的穿透力,提高外部市场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改制企业领导要提高认识,健全机制,把开展“三务”公开工作作为提高决策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监管的重要措施来抓。同 时,还要研究探索在非在职群众中开展公开工作,让非在职群众及时了解掌握各级组织关心服务非在职群众的政策和所做的各项工作,了解油田和XXX科学发展的新成绩,引导他们为建设和谐钻井做贡献。

公开内容要更加贴近需求。我们强调的“三务”公开,不是“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而应该是“群众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各级各单位要按照规定,对公开内容进行调整规范,努力增强公开内容的针对性、真实性,坚决杜绝“重形式轻内容”的应付式公开,“想知道的不公开、不重要的才公开”的选择性公开,“重公开轻回应、重结果轻过程”的单一公开。要注重把握员工群众思想动态,着重体现员工群众期盼,紧紧围绕员工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切实抓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政策公开,抓好“三重一大”事项公开,抓好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的过程和结果公开,充分贴近管理实际和群众需求,确保“三务”公开工作的生命力,调动和保护员工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二、切实做好结合文章,增强“三务”公开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务”公开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繁琐的系统工程。各级各单位要认真研究“三务”公开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三务”公开工作融入XXX科学和谐发展的大局中,务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要把“三务”公开融入到群众工作之中,建设“和谐工程”。要充分认识到“三务”公开工作对凝聚员工群众、推进民主管理、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作用。通过推进“三务”公开工作,既要强 化对XXX发展的长远规划、重大决策部署、生产经营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情况公开,又要注重实现和维护员工群众利益,突出对涉及员工群众切身利益、关注事项的及时有效公开,畅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赢得信任。要充分调动员工群众参与XXX经营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提高其参与能力,尊重员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要把“三务”公开工作融入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之中,努力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以诚心换取真心,用尊重赢得支持,实现互利双赢。要真正用群众公认这把尺子和群众监督这个手段,不断规范各级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提高决策水平,赢得广大员工群众的支持和认同。

要把“三务”公开融入到精细管理之中,建设“创效工程”。要充分发挥“三务”公开工作在规范业务流程、约束用权行为中的促进作用,加快与XXX各项专业管理工作的融合,对关键岗位和重点业务中容易出事的环节进行公开,对业务流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控制,确保业务流程全程受控,防范管理失控,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在监督下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的意识,推动各项管理工作精细化、程序化、规范化运行。特别是在井队层面,要重点依托单井项目法施工和单井预核算体系推动业务公开,强化全员成本管控意识,激发全员精细管理、降本增效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提升XXX盈利能力和水平。

要把“三务”公开融入到队伍管理之中,建设“廉洁工程”。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有力的监督方式。实行“三务”公开,把权力运行置于广大员工群众的监督之下,既有利于加强 事前监督,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又有利于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员工群众“知情权”的缺失和“监督权”的虚化,防止权力滥用、减少权力寻租,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要通过公开,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使用以及关键岗位的监控,抓住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主动权,体现组织对干部员工的关心和爱护,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要把“三务”公开融入到为民服务之中,建设“民心工程”。XXX党委建立的“为民服务业务查询平台”,把机关部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职能进行系统化、流程化的梳理和运用,普通员工群众来办业务,通过终端触摸屏就能知道该找哪些部门,需要哪些手续,具体业务该怎么办。这是对开展公开工作和创先争优、为民服务的有效探索。各级各单位要以此为鉴,转变理念观念、转变作风形象,把开展工作与服务员工群众有机结合起来,主动向员工群众公开业务职能,自觉为员工、为基层提供便利,不断促进工作方式改进,促进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推进“三务”公开工作常态规范运行

探索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工作机制,是保障“三务”公开工作常抓不懈、务求实效的关键。

要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在推进“三务”公开工作中,各级领导处于主导地位。为此,要继续坚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员工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把深入推进“三务”公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为重点工作 督查督办,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研究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定期了解公开工作的运行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要加强工作指导,探索工作规律,在思想认识、工作氛围、组织领导上为“三务”公开工作的推进创造条件。各业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分工任务,相互协调配合,切实抓好公开工作的督促、检查、协调和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安排落到实处。各单位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做好“三务”公开工作的日常督导,定期进行专题研究,掌握面上情况,加强沟通协调,抓点带面,推广经验,做好信息交流和考核评价工作,形成领导有力、机构完善、运行通畅的“三务”公开工作格局。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宣传引导,注重典型带动,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确保公开工作积极有效。

要健全完善考核监督机制。把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贯穿于“三务”公开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公开工作制度健全、内容真实全面、程序规范严谨。要把员工群众满意不满意,组织决策是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是否得到增强,广大员工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作为考核评价公开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对“三务”公开阶段工作运行、工作制度执行、群众意见处理等情况的跟踪监督检查。要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检查公开情况与群众满意度测评相结合等方式进行督查,掌握真实情况,查找发现不足,解决整改问题,以公开工作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对工作不力,公开内容不真实、不及时,搞形式主义,假公开或不公开的行为,对违背原则、弄虚作假、侵犯员工群众民主权利的行为,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切实维护公开工作的严肃性。要加强“三务”公开监督员队伍建设,监督公开内容的及时性和真实性,督促各级各单位及时更新公开内容,保证公开的时效性。

要健全完善问题整改回应机制。如果在公开工作中面对质疑没有回应,面对批评没有改进,公开也就成了“权利泡沫”,难免会让员工群众失去信心、感到失望。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立足于早发现、早解决公开工作中出现的不规范、不到位的问题,员工群众普遍关心和反应强烈的问题,把问题整改过程变成尊重员工群众意愿、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把员工群众的关注点变成公开工作的着眼点,切实解决员工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发展、以公开搭建党群干群“连心桥”。要将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尺,做到项项工作有着落、件件诉求有回音,切实回应组织、回应党员、回应员工群众的关心期盼,构建形成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生动局面。

同志们,推进“三务”公开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各级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统筹推进、狠抓落实,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确保“三务”公开工作取得实效,努力开创XXX科学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书记在“三务”公开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第2篇

【字体:大 中 小】

添加时间:2010年03月01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数:

293

王学书

(2010年2月26日)

同志们:

在县委十五届十次全委(扩大)会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之后,紧接着召开全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进会,这是县委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党的建设、完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的决心和信心。刚才,登国同志宣读了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方案,党原乡、高平镇、玉都镇康家村、窑店镇东坡村、泾明乡雷家沟村以及指导组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市委组织部张建华副部长亲临我县参加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关心和有力支持,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建华部长的讲话精神和《实施方案》,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就是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先由村党支部会提议、再交村“两委”会商议、然后交村党员大会审议、最后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议,并对决议和实施结果公开。这一做法首创于河南邓州,先后得到了胡锦涛、习近平、贺国强、李源潮等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在今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要求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强化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重大意义。

1、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一些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农村一些很简单的公益活动无人管、无人问,党组织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弱化。全县215个村中,目前后进村还有 23个,占10.7 %。相当一部分村级党组织带头人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发展意识不强,推动发展的能力低下,致使本村发展无思路、工作无抓手、服务无载体、引领无典型,工作无创新、无突破、无特色,长期处于一般化,“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现象普遍存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正是在应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并且明确规定,所有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实施,必须由村党组织首先提议,村党组织是决策程序的启动者,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只有通过科学提议、科学决策,充分发挥领导者、组织者、指挥者的核心作用,尽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才能有力稳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

2、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完善村级运行机制、增强村“两委”班子工作合力的迫切需要。党的领导是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村民自治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命力所在,村“两委”班子和谐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一大难点。从目前我县村级运行情况来看,村级“两委”班子关系不顺、职责不清,村党组织对一切工作大包大揽,“两套班子一扇门、当家主事在一人”的问题普遍存在;有的村委会片面强调村民自治,对加强党的领导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关系,甚至有时有消极对抗现象;多数村级组织运行机制不够协调,村级运行简单的套用乡镇工作模式,没有很好地发挥村委会的村民自治作用,村“两委”班子存在“两张皮”的问题,个别村支书、主任相互掣肘,贻误工作,贻误发展。通过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使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村委会的决策执行主体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构建一种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优势互补、密切配合、相得益彰的工作机制,形成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工作局面。

3、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我县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第二批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严格的制度保障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想参与没渠道、想管理没资格、想表达没人听、想监督没办法”,农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逐渐高涨与参与渠道不畅之间形成了一定矛盾,造成群众消极参与村级事务,集体观念、公共意识淡薄,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味地“等、靠、要”,不愿发挥主体作用,一些村连“一事一议”都无法进行,导致基础设施难以建设,公益事业难以开展,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比较缓慢,甚至村上开展的一些工作、为群众办的一些实事,群众不认可、不支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从体制机制上保证了提议时倾听群众呼声、商议时权衡群众得失、决议时尊重群众意见、实施时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提高群众的组织程度,把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最终交给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让农民干自己想干的事、愿意干的事,可以极大地调动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民主意识大大增强,各种利益诉求不断增多,迫切需要农村基层组织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作风,推进民主管理。当前,一些村干部不严格执行政策,村级事务往往一人说了算,缺乏有效监督,有些方面明显不公平、不公正;有的对财政惠农资金和抗震救灾资金兑付不及时,低保户报的不准,不同程度存在着“人情户”、“关系户”的问题;个别村组财务管理混乱,一些村“一事一议”收缴程序不规范、用途不明确、结果不公开,群众意见比较大。有些村村务不公开,一些工作不是群众不支持,而是群众不知道,群众不是没有愿望、没有想法,而是无法表达、沟通不够,造成群众不配合,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甚至引发一些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从2009年信访情况看,全县共受理农村信访案件141件次,占总量的57.1%。其中,反映村务财务方面的15件,土地征用及庄基划拨方面的33件,村组干部作风方面的19件,惠农政策落实方面的19件,其他案件50件,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和谐稳定。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既能把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许多难题解决好,又能避免引发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减少矛盾产生、防止矛盾激化;既能体现党的先进性,又能使许多干部从一些困境中解脱出来,做到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不出事,在干部群众之间架起 “连心桥”,有效地解决农村的疑难事务和棘手问题,理顺情绪,鼓舞士气,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5、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凝聚工作合力、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我县农村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群众也切身感受和享受到了发展成果。但是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决策不民主、过程不透明,群众的意愿得不到充分反映,对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等工作不召开群众会、不征求群众意见、不善于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做群众工作,致使在果品产业发展中造成群众建园干部管理,蔬菜园区建设中群众依赖乡村干部搭建中拱棚,村级公益事业发展劳力难组织、群众难调动,新农村建设规划不够合理、乱修乱建,村容村貌整治难度大、阻力大。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提议、商议、审议的基础上由群众决议,既突出了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体现了村委会的自治性质,又发挥了党员的表率作用,尊重了群众的主体地位,有利于集中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明确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子,形成科学的决策和有效的办法措施;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发展的积极性,激发群众谋发展、思发展、求发展的热情,形成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和产业优势,使各项决策更加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符合本村实际,反映群众心愿,既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又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抓住重点,严格程序,准确把握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基本要求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实质是把党的领导机制、“两委”协调机制、党内基层民主机制和村民自治机制有机融合在一起,坚持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尊重了党员民主权利和村民自治权利,以严格的程序保证了民主决策和公开监督。全县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掌握重点,把握实质,立足实际,扎实推进,切实抓出成效。

1、准确把握基本原则。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四条基本原则:一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始终发挥村党组织对村级事务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书记既是决策管理事项的发起者,又是整个流程的组织者,既要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又要防止由党组织包办村务,确保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运行。二要坚持发扬民主。要始终把发扬党内民主、保障村级其它民主形式的实现作为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核心,让农民群众直接参与到村务管理之中,切实做到在党员大会审议时发扬党内民主以凝聚党心,在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时发扬人民民主以凝聚民心,真正使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有渠道、管理有资格、诉求有回应、监督有保障。三要坚持规范运作。要始终以规范的程序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机统一起来,严格遵循“四议”、“两公开”的“路线图”,六个环节一环扣一环,一个步骤不能减,一个环节不能丢,一个次序不能乱,坚决杜绝图形式、怕麻烦、走过场、简单化等问题,确保发挥最大效应。四要坚持推动科学发展。要始终注意解决好眼前与长远、发展与环境、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之间的关系,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做出的“三区两带一园一目标”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六个集中突破”,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准确把握决策内容。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和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实施。主要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村集体土地的承包、租赁;公益事业经费筹集、组织实施与管理;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及公益事业建设;集体资产购置与处理、集体借贷、集体企业改制;村组建设规划、土地征用及补偿分配、宅基地申报;计划生育、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和制度的落实;重大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以及其他应当民主决策的事项。当前,各乡镇、各村要围绕全县“三二一一”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重点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特色产业发展、实施“三清五改”、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危房改造、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低保、通乡通村油路建设等事项,要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办法进行决策实施。

3、准确把握关键环节。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关键是要抓好六个环节,真正做到提议准确、商议充分、审议广泛、决议民主、公开准确及时。一是要发挥村支委会提议的基础作用。在提议之前,支部班子成员要深入群众,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充分考虑绝大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提议事项的可行性要进行认真、科学地考察论证,必要时可以聘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进行项目论证。要找准上级政策、法律法规、本村实际和群众意愿的结合点,把握正确的方向,形成既不违反政策法规,又符合村情实际,符合群众意愿的提议方案。在考察论证的过程中,注意邀请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参与,为党员大会审议及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决议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二是要发挥村“两委”会商议的论证作用。坚持“事前酝酿,民主讨论,集体决定”的原则,把村党支部的提议方案转入村民自治程序。召开会议前,村党支部书记要提前将支委会提议的内容与村委会主任通报沟通,并在会前将中心议题发至“两委”班子成员手中,待充分酝酿、调研之后,再召开会议集体商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支部提议意见和实施方案进行表决,形成商议意见。三是要发挥党员大会审议的带动作用。“两委”商议意见要提前向全体党员进行通报,让党员带着议题了解村情民意,认真听取和研究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党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商议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审议通过后,要充分发挥党员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作用,深入农户做好方案的宣传解释工作,为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奠定基础。四是要发挥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的决策作用。党员大会通过的事项,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召集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表决。对大多数同意少数反对的决议事项,要再次走访群众,弄清原因,做好解释,争取更多支持;对未能通过的事项,要深入分析原因,决策确实错误的要及时中止;对思路正确,但条件不成熟或措施不完善的,要待条件成熟后再实施。五是要发挥决议公告的反馈作用。凡经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通过的事项,一律在村级活动场所和村务公开栏公告,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决议的方案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六是要发挥实施结果公示的监督作用。决策实施过程中,要定期向党员、村民代表、民主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公示决议的执行进度、经费筹措及支出等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真诚接受群众监督评议,真正做到让群众参与、请群众评判、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

三、创新机制,强势推进,全面提高“四议两公开”工作水平

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今年县委确定的全县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保证这项工作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在抓好思想发动、组织建设、制度完善等方面下功夫,为大力度、有声势的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1、抓好思想发动,在激发工作热情上下功夫。要通过层层召开会议、利用广播电视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思想发动,使广大党员群众全面掌握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政策要求和运行程序。要结合全县即将开展的“民生政策大宣传、干部群众大教育、发展力量大凝聚、发展环境大改善”主题实践活动,由县委宣传部负责组建宣讲团,巡回各乡村进行大规模宣讲,提高党员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抓住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两个主体,加强教育培训,对抽调的指导组成员由县委组织部负责进行集中培训,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由县委党校负责分片进行培训,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村民代表依托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进行普及培训,让广大党员群众明白什么是“四议两公开”、为什么要推行“四议两公开”、怎样才能做到“四议两公开”,保证这项工作全面推行、顺利开展。

2、加强队伍建设,在夯实组织基础上下功夫。“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载体,实施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干部群众特别是党员和村民代表参政议事能力的高低,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行“四议两公开”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村干部素质和党员群众的议事能力。一要选好村党支部书记。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和跨村任职等方式,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干部选拔上来,切实发挥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党组织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中的核心作用和主导作用。二要配强村级班子。按照“一定三有”要求,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复转军人、务工返乡农民、专业协会负责人、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村干部,发挥村班子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中的骨干作用。要重视后进村转化工作,采取思想引导“促”、请回能人“带”、干部驻村“推”、城乡联动“帮”等方式,促进后进村转化。三要保障党员权利。坚持对农村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培训,激发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格落实党员大会审议等环节和程序,从制度上尊重和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四要选好村民代表。把素质好、威信高、能力强、热心为集体办事,既能代表农户发表意见,又能确保“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的事项在所代表农户中不折不扣落实的群众选为村民代表,组织他们集中培训,提高参政议事能力,让他们当好农民群众的代言人,架起村“两委”联系群众的桥梁。

3、健全完善制度,在规范运行机制上下功夫。“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以规范的程序、创新的机制将党的领导、民主管理、依法行政有机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要及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促进“四议两公开”规范运行。重点要抓好6项配套制度的建立,由县纪委负责制定民主监督制度,县委组织部负责制定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县民政局负责制定村民代表推选制度、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要增强针对性,加强调查研究,注意发现和找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要增强科学性,做到制度建设与工作需要相适应,与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相统一,与党内规章、国家法律法规相协调;要增强实践性,立足村情民情,使各项制度既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又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相关制度的建立,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确保全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和民主政治建设真正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4、积极探索实践,在推进工作创新上下功夫。农村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过程中,绝不能生搬硬套,简单化地搞“拿来主义”。要紧密结合县情、乡情、村情、民情,在遵循严谨规范的议事程序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泾川实际、具有特色、科学合理的工作措施,真正把这一工作方法用好、用活、用出成效。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创新,一是在技术操作层面上创新。就是在保证环节不少、次序不乱,规范运行的同时,积极探索怎样提高议事效率,提高决策质量。二是在议事范围上创新。就是在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运用于改善民生、基础建设、社会稳定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同时,进一步拓宽适用领域,积极探索哪些事还需要采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实施,哪些事需要通过村务公开就能解决,努力做到既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保持和谐稳定。三是在指导服务机制上创新。就是在村级事务决策中遇到难题或者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时,探索如何建立一套乡村、部门协调联动、运转高效的指导服务机制,帮助提高村务决策水平。

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取得实效

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必须把强化领导、宣传引导、典型培育和检查指导贯穿到工作全过程,为“四议两公开”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证。

1、强化领导、靠实责任抓推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关键在领导,责任在班子。各乡镇、各部门党组织要坚持把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促进工作落实的重要举措,作为处理农村事务的“金钥匙”,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全面推开,切实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县委成立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领导小组,负责“四议两公开”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督查,定期召开会议,掌握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问题,指导工作开展。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专门班子,扎实深入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要坚持亲自抓、抓到底,深入思考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细化工作深入推进的具体措施和有效办法,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切实负起责任,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取得实效。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认真研究和解决工作推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搞好综合协调和检查指导,形成“职责明确、责权统一、各尽其能、运转协调”的工作格局。县乡要拿出专项经费,购置设备,印制资料,帮助指导开展工作。

2、广泛宣传、全员参与抓深化。要结合工作实际,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黑板报、公示栏等阵地,采取悬挂标语、发放资料、编排宣传节目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取组织学习、专题研讨等方式,广泛宣传“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家喻户晓、人人参与,让干部会操作,让群众搞明白,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县委宣传部、广电局要深入乡村,及时挖掘总结基层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好深度宣传报道。同时,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向省、市总结上报工作推行情况和典型经验,树立一批叫得响、能服众、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先进典型,力争在全市走在前列、在全省树立典型。要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对工作推行中搞形式、走过场的要予以曝光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落实,促进工作深入开展。

3、抓点示范、典型带动抓提升。要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县委指导组都要联系1个村,确保全县215个村都有联系领导。四大家主要领导每人联系一个村级班子强、产业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和一个矛盾纠纷突出、基础条件较差、生活比较困难的村,抓点示范、典型带动,同步推进。各包抓领导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联系点,从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决议事项、组织具体实施、加强工作指导、协调解决问题、帮助总结经验等方面具体抓、抓具体。在工作推行过程中,根据农村实际,对村“两委”班子强、产业发展快、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提升标准、树立典型;对产业开发有一定基础、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发展优势明显的村,加强指导、稳步推进;对过去村级班子软弱涣散、管理混乱、遗留问题多,经过治理,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村,重点指导、整体推进,真正实现以点带面,全面推开,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同时,要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两新”组织中积极开展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试点工作,拓展工作领域,探索创造经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从开始推行就要讲求方法,扎扎实实地按照规定程序去运作,从群众普遍关注、让大多数群众受益的实事、关键事议起,确保议一件、决一件,成功一件,让群众接受、认同并喜欢这种议事决策方式。要坚决防止一开始就敷衍群众、应付上级,走过场、做样子,伤害群众感情,引起群众逆反。如果出现问题纠正重搞,将会增加更大的难度和阻力。

4、强化督查、严格考核抓落实。各指导组要严格按照县委工作部署,认真抓好规范完善,以决策内容、运作程序、民主监督为重点,及时研究解决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要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加强督促检查,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7月份,县上要选择工作进展快、落实效果明显的乡镇和工作推行缓慢、群众参与面低的乡镇召开经验交流会和后进促进会,推动工作扎实深入开展。要把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向县委全委会述职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推行情况作为考核评选优秀班子、优秀党组织书记、“五个好”村党组织的重要内容,加大督查力度,年终全面考核,严格兑现奖惩,确保全面推开、纵深推进。

书记在“三务”公开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第3篇

要把推进信息化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准确把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合,大幅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一)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信息化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认识革命和社会革命,其历史作用和意义甚至可以说不亚于16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中央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长远发展的角度,切实重视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与企业的命运紧紧结合起来进行规划和推进。

(二)信息化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

新型工业化道路指的是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目前我国还是一个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国,信息经济对自然资源和能源依赖程度低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以“两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将打开制造的涅磐盘之门。”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目前还工业化还处于中期阶段,信息化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水平,我们不应该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老路,只有借助信息化带来的对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改造与提升,借助信息化对推动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借助信息化对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借助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降低自然资源消耗,才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中央企业走“两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关系着企业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而且对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意义深远,中央企业有责任也有能力率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信息化是抢占全球战略制高点的有效途径。

在全球信息化过程中,我国正处于从主动应对向自主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跨越的可能与落后的风险并存。中央企业只有把信息化建设真正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才能尽快提高中央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国家队”的整体优势,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

二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

根据《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国资委对中央企业2007年度信息化水平进行了评价。

此次评价工作共收到145家中央企业填报的761份数据采集表(4家企业因重组、托管、新建等原因没有通报)。通过对填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中央企业信息化平均指数为65.2,也就是说中央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平均水平以上。其中A级10家,占6.9%;B级27家,占18.6%;C级59家,占40.7%;D级35家,占24.14%;E级14家,占9.66%。

A级企业10家,他们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原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这些企业信息化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B级表示企业信息化水平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C级表示企业信息化水平在国内平均水平以上;D级表示企业信息化水平处于国内平均水平;E级表示企业信息化水平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测评结果说明大部分中央企业的资产、收入和利润处于信息化水平领先的企业;还有相当多的中央企业的资产、收入、利润处于信息化水平一般和较差的企业,虽是近40%,但总资产基数大,有7万亿元之多。中央企业在硬件建设上还可以,但在应用上存在较大差距,管理水平、集成水平、应用水平有待大幅度提高。

从综合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信息化对中央企业实现科学发展,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国际一流企业对标,中央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信息化领导力需要进一步加强;2)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应用集成;3)需进一步提升信息资源的整合水平;4)企业信息化人才与领导层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水平差距较大。

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中央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

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中央企业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有明显的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优势。中央企业在中国信息化的道路上没有理由不走在全国企业的前列,更应该以领先的姿态、创新的形象,推动和引领中国信息化的发展。

(一)把信息化工作切实落实到各级领导的思想和行动上。

这里强调3点:1)企业领导班子中,应明确责任人,总经理总负责。企业要制定“登高计划”,实现E到D, D到C, C到B, B到A;2)企业要有明确承担责任的部门,并落实奖惩;3)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之一,明年D、E级要降到20家以下,2010年要实现D、E级零目标。这次会议后,D、E级的企业都要制定2年整改、提高的目标和工作计划。

(二)信息化要有清晰的长远战略、可落地的滚动计划、与职责挂钩的年度执行计划。

到2010年我们要组建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就是说中央企业是参加“世界杯”比赛的,必须适应国际发展潮流,做好信息化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确保信息化建设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

(三)用改革创新的观念推进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很多企业的成功实践表明,信息化使企业从粗放管理向精益化管理转变,从事前、事中、事后阶段性控制向实时控制转变,从管理软约束向管理硬约束转变,从块块封闭管理向开放、透明管理转变,从多层级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转变。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信息化持续发展:1)要加快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进一步落实信息化主管领导的职责权限;2)要加快设立信息化专职管理部门,提升信息化工作专职主管部门,提升信息化工作地位;3)要不断强化信息化管理,确保信息化主管部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4)要正确处理自主管理和业务外包的关系,抓紧充实和培养专业化的信息化管理人才;5)要抓紧建立信息化绩效考核制度,层层落实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责任;6)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

(四)强化全员信息技术普及,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

必须通过针对性的宣传和集中培训,提高信息化知识和应用技能,实现信息化知识的共享转移,使领导干部和普通员工充分理解信息化项目,增强信息化建设的信心,成为信息化项目的真正倡导者、推动者、参与者和使用者。

(五)发挥中央企业整体优势,着力实现中央企业信息化协调平衡发展。

中央企业是一个大家庭,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企业要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先进帮助后进,结对子对口支援,实现优势互补和协调平衡发展,在短期内整体提升信息化水平。建立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帮扶机制、成果共享机制、外包机制。

四大幅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迫切要求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树立增长靠效率,效率靠信息化的意识,将信息化战略融入企业战略,为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大幅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战略转型;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和配置;提高信息化对降低人工成本、财务费用、物质消耗的贡献率;充分利用信息化提高防范风险和有效决策水平;提高信息化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贡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总之,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我国信息化的过程中,中央企业不仅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家队,也要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国家队。要有与“中央企业”这个称号相符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书记在“三务”公开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第4篇

2010年陕西普通高校录取人数达227817人,未来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将不断增加教育支出,将教育大省转变为教育强省,使得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量日益大增,责任意识不断强化。不断创新高校学生工作方法,努力提升学生工作水平,真正做到:学生的榜样,与学生为友———成为陕西省“十二五”工作的中心工作。

一、现阶段高校学生工作的不足

建设一流大学,更加需要调整与加强学生工作方法。然而,当前一段时期甚至更长时期内,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挑战性日益增多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日益普及,高校人数不断增加,使得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量逐步加大。辅导员一方面行政工作,一方面深入学生当中完善教学工作。辅导员的责任有增无减,心理压力较大。

进一步地讲,新形势下要求高校教师年轻化,鼓励年轻教师到最基层的学生工作中区锻炼,但是,理论丰富、实际经验欠缺的青年教师,不利于与学生进行耐心交流与沟通。

(二)高年级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

高校教育中,围绕的核心是学生。然而,高校学生中(尤其是研究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使得很多本科阶段的活动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生的需要,使得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不利于辅导员开展工作。

(三)师生互动环节堪忧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中存在着“教”“育”分离的现象———教师主管“教”,辅导员“育”。这样,从体制上将学生与老师分离,不利于师生互动。进一步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学生在师生互动状况方面堪忧,很多学生没有得到教师有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之间联系很少,与大学“兼容并蓄”的出发点相违背,加剧了辅导员的工作量。

(四)学生能力与品质有待提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学习、科研的同时,不断提升其自身素质。学生应当培养多种能力与品质,这些是学生步入社会所急需的方面。

二、如何改进高校研究生学生工作

践于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的三点希望,提升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高校每一位工作者息息相关。

(一)夯实高校建设的基石———高校学生工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推动高校改革,提升高校质量,最基础最核心的是学生工作。

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培养学生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书育人”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教书”最重要的是“育人”。如何“育人”,怎么“育人”,朝着什么方向“育人”是陕西高校实现转变的关键点。

充分利用高校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参与度。举办不同专业的互动活动,鼓励学生之间互动,加强联系,进而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产生。比如,鼓励统计学与经济学的学生加强联系。

(二)西部大开发不竭的动力———高校学生素质

有志者事竟成。做好国家政策的宣传者、引导者与鼓励者,是每一个高校辅导员的基本任务。鼓励学生扎根西部,建设西部,服务西部。深入了解,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向,转变就业思想,积极投身到西部建设中区,积极参加“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活动,为推动陕西等西部省份“十二五”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言献策。

做好学生心理工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自觉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国家、地区的命运联系起来。将学生的个性与社会实践的需要结合,实现陕西高校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科学转变:投身到社会需要,国家需要的方面。

(三)创新学生工作方法———学生培养的长效机制

如何应对日益增大的学生工作量,已经逐步提上学生工作日程。建议运用科学方式,加强与学生沟通工作。例如,运用手机飞信、QQ的方式,实现一对一指导工作。

充分发挥学生能动作用,健全高校学生工作机构。这样,不仅可以形成鼓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建成模拟社会机构,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四)提高高校辅导员素质———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美好的大学生活中,辅导员是时刻陪伴学生的最基层的学生领导力量,其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提升。

建议高校举办多种形式的辅导员学习与培养班,深入开展全国优秀高校辅导员选拔工作、师德竞争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励辅导员们力争上游,提升自我,进而丰富学生生活,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红, 高校学生参与度及其成长的影响机制——十年首都大学生发展数据分析[J].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第31卷第6期2010年12月.

[2]李江涛等, 高校师生热议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OL].新华网, 2011年04月24日.

[3]季羡林, 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与可能[C].国家教委高教司.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6) :7页.

[4]杨蕾等,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怎样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青春岁月, 2011年01月下, 25页.

上一篇:拆除内支撑混凝土梁承包合同下一篇:中心会议室设备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