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范文

2024-08-07

阅读文章范文(精选6篇)

阅读文章 第1篇

现代文阅读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李慧琴

考点解读: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织和安排。分析文章结构,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的安排。具体来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对文章结构的考查,可以考查文章的总体组织安排,也可以考查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章 的组织和安排上所起的作用。

文章思路,是作者行文时思考的线索、路径和脉络,始终贯穿在文章中。把握文章思路,即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逻辑顺序。一般而言,通过分析文章的意义段,可以大致梳理出文章的思路。所以,对文章思路的考查,常常考查考生对意义段的把握。

技巧点拨:

一、分析文章结构

1.分析文章的总体结构即总体组织安排。

【看看高考·怎么考,怎么答】

(2008年高考江西卷)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④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最后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解题指导】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确定文章遵循的是哪一种结构方式,同时注意不同文体文章的结构安排特点: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等,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结构全文:议论文常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结构全文:说明文常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结构全文。然后注意过渡句、中心句等。最后注意表示结构的一些标志性语言,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

2.分析文章的局部结构——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章组织、安排上所起的作用。

【看看高考·怎么考,怎么答】

(2008年高考北京卷)18.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1)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解题指导】

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对句段在结构上所起的种种作用了然于心。常用的结构术语有对比、衬托、铺垫、悬念、伏笔、照应、呼应、抑扬、波澜、过渡、线索、倒叙、插叙、层层深入、突出中心、深化中心、丰富内涵等。

我们还可以结合句段的位置来把握其在结构上的作用。开头的句段: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中间的句段:1.总结上文;2.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下文埋下伏笔;5.为下文作铺垫;6.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结尾的句段:1.总结全文;2.点明中心;3.深化中心,升华主题;4.照应开头(或上文),首尾呼应;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言尽意无穷。

二、把握文章思路

【看看高考·怎么考,怎么答】

(2008年高考重庆卷)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答:(1)童年时代感受到人的生活和快乐受时间的支配。(2)青少年时代由冷落时间到感受时间无处不在。(3)成年以后由感受时间隐藏在生活里到领悟时间引领生命。

(2008年高考湖北卷)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答:(1)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2)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欣赏”“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3)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4)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解题指导】

把握作者的思路,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把握各自然段的段意;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确定意义段,概括段落大意;第三步,将意义段贯穿起来,完成作答。

模拟演练

一、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茶之梦

忆明珠

说茶是我日常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大概不为过,我之于茶,已是“不可一日无此君”,更甚而至于“不可一夜无此君”。许多人睡前不吃茶,因为茶能提神,兴奋大脑,影响睡眠。我则相反,临上床时必重沏一杯浓茶,放在床头柜子上,喝上几口,才能睡得安适。半夜醒转还要喝,否则口干舌燥,断难重新入睡的。民间说法:茶,可以明目,可以清心。我的经验除了这些功效,茶还可以滤清梦境。我善于做梦,年轻时夜夜有梦如花。老来仍多梦而不衰,只是梦境渐趋清幽旷远,所谓“归绚烂于平淡”也。偶尔有恶梦惊扰,细细排查,大都是睡前疏忽了喝上几口茶的缘故。有位医生对我的茶可滤梦之说,报以轻蔑的微笑,说:“你肝火太旺了吧?”痴儿不解,有什么办法呢? 然而我不喜欢红茶,无论怎样名贵的红茶,“玉碗盛来琥珀光”,——我嫌它太像酽酽的酒了。我不怕睡过去,但怕醉过去,我宁要梦乡而不愿坠入醉乡。还拒绝花茶,因它的香是外加,是别的花的香。就像一个被脂粉擦香了的女人,香是香的,香得刺鼻,却无一点女人自身的气息了。奇怪的是,女人们不但喜欢涂脂抹粉,且又往往喜欢吃花茶,难道还嫌她们外加的香不够多多的吗?

我只饮用绿茶,一因它的绿,绿是茶的本色;二因它的苦,苦是茶的真味。闻一多诗云:“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我断定他这壶苦茶必是绿茶。是绿茶沏出的一壶苦;同时又是苦茶沏出的一壶绿。这茶却又是清淡的,是清淡的绿与清淡的苦的混合。一壶春茗在手,目中有绿,心中有苦,这才能进入境界,成为角色,否则,终不能算作茶的知音。

这里顺便说说,我极叹赏闻一多的这句诗,可题上画幅,可镌入印章。郭小川诗有“杯中美酒,盘中水饺”八字,亦佳,但只宜题画而不宜入印。新诗以句胜者凤毛麟角,远不如古典诗词的警策。这或许由于古典诗词以句为造境单位,而新诗造境动辄以段、以节,空大其壳,经不起单摘。此中利弊,似颇需诗人们善自斟酌。

现在再回到茶上来。吃茶正式成为我生活内容的一部分,至今已积有三十余年。换句话说,我的下半生是被茶的绿和苦浸透了的。十年“文革”浩劫,也不曾间断这绿和苦的浸透,真是个奇迹。当然,这该归功于我的妻子,她像数算着一颗颗珍珠似的,谨慎地数算着当时勉强维持一家最低生活水准的那点点费用,尽最大努力保证供应了我那“一壶苦茶”的“粮食”。记得深更半夜里,突然停电了。她从哪里摸出半截红烛,点上,又为我重沏上一杯茶,这情景,很容易调动诗兴。但,她这是为了让我不误时限,赶写出明天就要交上去的“认罪书”啊!我是在写着“认罪书”的时候,在半截红烛的光照之下,凝视着手边的那杯茶,才感悟到茶的绿,不但是茶的本色也是生命的本色;而茶的苦,不但是茶的真味也是生命的真味啊!“认罪书”一遍遍地写着,我却仍有着一夜夜的安睡。这么说,茶可以滤清梦境,安人魂魄,又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真题演练]

1、文章第二段写作者不喜欢红茶和花茶,有什么作用?

2、文章结尾一句:“茶可以滤清梦境,安人魂魄,又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从结构上看,有什么作用?

3、文章围绕茶来展开,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蜻蜓不再飞回来

流沙河

听唱一曲《红蜻蜒》,好感伤!缓调回环,悲童年之不再。首段歌词:“晚霞中的红蜻蜒,请你告诉我。童年时候看见你,是在哪一天?”有问无答,暗伤昔年小孩今已成人,记忆模糊不清,早就想不起初见红蜻蜒是在哪一天了。但是还想得起那时候三五结伴,下河去游仰泳,上岸来捉蜻蜒,何等好玩。捉蜻蜒,右手臂顺时针旋转着划大圈,对准那停歇在芭茅叶子尖尖上的一只蜻蜒,缓缓移步,轻轻逼近。为啥手臂要这样划大圈,我研究过。蜻蜒生着复眼,能全方位观察动静、无论你从哪个方位伸手去捉,它都要飞。你若是划着圈逼近它,它便膝胧看不清你。愈逼愈近,圈也愈收愈小。小到离它七八寸了,一把抓去,包你活捉。此法验之不爽。奈何童年之乐一去不返,我不能再到河边去旋臂划圈了。

昆虫纲蜻蜒目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通称为蜻蜒,第二类通称为豆娘。蜻蜒俗名丁丁猫,有红的黄的麻的三种,皆益虫。停歇枝头,平展两翅,像篆文的“丁”。篆文“丁”可能是象形字,也就是“蜒”的本字。丁丁者,蜒蜒也。以其捕蚊蚋如猫捉老鼠,故名丁丁猫,豆娘俗名七姑娘,色暗蓝,状娇弱,停歇林间,叠合两翅。一个平展两翅,一个叠合两翅,是蜻蜒与豆娘最显著的区别。英文称蜻蜒为龙飞虫(dragonfly),妙。顺便说说,还称萤火虫为火飞虫(firef1y),还称蝴蝶为奶油飞虫(butterfly),也妙。此三虫者皆旧时儿童醉心之宠物。现今城里再也看不见。岂止庭院里看不见,花园里也看不见呀。蜻蜒啊萤火虫啊蝴蝶啊,你们飞到哪里去了?没有你们点缀,童年岂不褪色?你们还能飞回来吗?

再听一遍《红蜻蜓》,又添一层感伤。原来失去了童年的不只是你我他;全人类都正在失去童年,这个世界上普遍地推行工业化以来,人类就在以牺牲兽类鸟类鱼类爬虫类昆虫类为代价,换取自身物质享受,制造生态灾难了。工业化使人类失去童年(说好听些,叫告别童年),走向成熟。这是莫可奈何的事,所谓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我在这里在自“反动”一阵,也是白费气力。气力虽白费,我也想点醒这一个真相:经济高增长率,那美妙的数字,掩饰着人类对鸟兽虫鱼的谋杀。很难说这是仁,这是义。而且,排除仁义不说,光说可能给未来造成的恶果吧,也很难说这是智。小孩们得到了游戏机,失掉了蜻蜒、萤火虫、蝴蝶;得到了幻影,失掉了活虫;得到了打斗之乐,失掉了“穿花蛱蝶”、“点水蜡蜒”、“萤焰高低照暮空”;得到了科技,失掉了诗。他们永远不可能再享有我曾享有过的童年之乐了,岂不悲哉!

一首鄙俗不堪的歌,听吧,“我用青春赌明天”,人类正在合唱,高亢激昂。幸好还有几个绿党在那里咳怪嗽,苍天保佑。

4、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的分析。

答:

阅读文章 第2篇

1

朋友马泉是一名瑜伽教练,性别男。回到老家之前,他一个人在广州打拼了5年。

刚到广州时,他加入了当地最大的连锁瑜伽店,每天训练12个小时,只想快点成为一名瑜伽老师。可培训完,到了该给他排课的日子,却总是没有消息,他心里非常无助。

那段时间,马泉经常站在珠江边,问自己我真的适合这里吗?我的未来究竟在哪里?在最孤单无助的时候,他认识了来自同乡的女友。生活不再是一个人,在一起打拼了几年后,俩人决定回老家发展。

在他们家乡那座北方小城,练瑜伽的多是全职妈妈,因此常有人笑着问他:瑜伽能减肥吗?男人怎么也教瑜伽?

面对“质疑”,马泉没有过多解释。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晚上10点回家,用自己的行动告诉顾客瑜伽是什么,私教课又是怎么回事。

靠着自己在广州积攒的经验和这股不服输的韧性,马泉渐渐被当地人接受。

刚从广州回到老家的马泉是迷茫的,他不知道这个小地方能不能容下这个刚从“一线城市”回来的他。但现在他发现,小城市也可以实现他的梦想。离开北上广回到老家,并不是逃避和认输,而是开辟了一片新的战场。

2

认识一个东北姑娘花花,她说家乡太安逸了,安逸使她变胖。她选择只身前往北京,拉上七八个小伙伴,在东五环租了一个60平的小房子,开启了自己的互联网影视创业之路。

“每天都要加班到凌晨,第二天还要早起赶公交打卡上班。”花花笑着分享她的日常,这样的日子她已经过了大半年。

有一次全组人加班到凌晨4点钟,正打算回家,花花突然接到通知8点钟就要展示提案,大家只好打起精神继续工作。清晨6点终于完成了方案,几个人挤在公司的沙发上眯了一会儿就去见客户了。提案的效果很好,他们顺利接到了新项目。

“那一瞬间,觉得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花花开心地说,“如果年轻的时候不打拼、不奋斗,那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呢?”

是啊,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那为什么不在自己还可以冒险的时候勇敢地走出去。无论结果怎样,至少在我们回首的时候可以说“我试过了,我不后悔。”

3

“很多人说小地方没有高审美,可是如果没有人把新东西、新观念带回去,那小城市是不是就永远没有这些东西了?”子富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回到贵州老家的。

子富是搞摄影的,他发现在他的家乡,大家想拍照只能去影楼,影楼都是流水线制作。而他会给顾客看一些更好看的照片,或者提供一些更新奇的拍摄方式。

有客户拿着从网上下载的照片满怀期待地来问他,可不可以拍成这样。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这些客户是那么开心。子富坚定地说:“不是只有那些大城市才能拍出好看的照片,我们小地方也可以,而且风景更美。”

去年,子富终于攒够钱开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他还组织了一个摄影爱好者的俱乐部,用照片记录美好。

他从不因为回到小城而遗憾,因为这个城市每天也在发展变化。而只要有发展有变化,就有无限的可能性。

变化,是一个能让人感到兴奋的词,它让我们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只要太阳每天还照常升起,那我们就要继续去做我们想做的事。

4

当然,不是没有困难。

直到现在,马泉仍然会遇到很多人,觉得瑜伽就是给想减肥的女人练的;

留在北京的花花说自己患上了一种叫“热闹的孤独恐惧症”的病,已经习惯一个人做一切的事;

子富说周围没什么像他一样的摄影师,也没有什么竞争,感觉思想渐渐就停滞了,也很难再有那种逼自己一把的冲劲了。

但他们都没想过放弃。

追梦的路上即使有坎坷,你也不是孤独一个人。在这片土地上,有千千万万平凡又不平凡的年轻人,他们在工厂里、在马路上、在格子间、在会议室,用自己的热爱与执着,为自己的梦想添砖加瓦。

有人的地方就有梦想,有梦想就会有希望。

愿你不再苦苦追寻,能在努力拼搏中收获人生的灵感;愿你不再碌碌无为,能在日升月落中拥抱崭新的未来。

愿不懈奋斗的你,终有一天会和你的梦想不期而遇。

励志文章2:努力攒够了,梦想才会开花

优优是我们几个闺蜜中过得最风光的一个女孩。她还不到三十岁,就已经是一家公司的销售部门经理。前不久,又通过了某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考试。

我们都很羡慕,感觉她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我们觉得很难的事情,她似乎总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可仔细想想 ,她值得拥有更好的。

十年前,高中毕业后的优优,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辍学离家,成了一名最普通的打工者。起初,她只能做导购员、洗碗工之类的粗活。可即使是一份最普通的工作,优优也从不怠慢。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认真学习,找一切机会提升自己。别人在看电影,她在学习;别人在购物,她在学习;别人喝茶聊天,她还在学习。几年下来,优优相继拿下了大专和本科文凭,还参加了考研。而她的工作,也总是团队中做得最出色的一个。

明明起点并不高,却能把生活过得那么靠谱。有些人说她运气好,但只有拼过的人知道,没有那么轻而易举的光鲜。努力攒够了,梦想才会开花。

这世上,从来没有一气呵成的得意,更没有一步到位的成功。路,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起来毫不费力。就像有句名言说的:命运的每一次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码。你付出了多少,才能得到多少。

文友浅浅在一个新媒体平台做主编,她亲手操刀的文章,常常成为现象级爆文。但事实上,我与她几乎是同时学习写作的。一开始我很纳闷,同样是作者,为什么她进步那么大?但跟她接触久了,渐渐了解了她的成长历程,我才发现,自己缺少的并不是运气,而是浅浅的那股子拼劲。

浅浅最初入行的时候,完全是写作小白,只能负责最简单的校对工作。但是,浅浅经常自己加班,列出一些好的文章出来,好好琢磨标题,分析逻辑结构,每天拆解数篇。她常常凌晨4点半起床,看数据、找选题,每天坚持写1000字。

为了学习写作,她一年的阅读量都在100本书以上。平常看到什么可用的素材,立马用手机软件进行简单的记录。曾经有人跟她说,你不过是做校对的,何必花那么多心思,可就是这份特别的心思,让她从校对文字发展到排版编辑,又从策划变成了专题编辑,再一步步走到了她今天的位置。

原来,所有的毫不费力,背后都是拼尽全力。人生得意,不过是多多努力。

可能很多人都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一篇文章《卖油翁》。

卖油翁有一项得意的技能,在葫芦口上放一枚铜钱,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入口只有铜钱口大小,一般人都会觉得很难做到,可是老翁做起来却是毫不费力。

老翁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不过是手熟而已。

可是“手熟”的背后,是多少次的练习?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才有那最后的毫不费力。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明明很努力了,却还会与别人有差距。这其中的根源就在于,也许我们的确付出过努力,但还是给自己留有余地。我们可能已经做到了90%,别人却做到了100%。

人与人的差距有时候就在于那个10%。人生往往就在你拼尽最后一丝力气的时候,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显出另一片天地。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你想过一般的生活,就会遇到一般的挫折;你想过最轻松最舒适的生活,生活一定会给你最多的磨难。

美好的生活,第一步往往是困难的,第二步可能还是困难的,但是走着走着,脚顺了,路平了,就会越来越好了。

风光从来不易,唯有加倍努力。

励志文章3:命运从未亏欠过你的努力

我考研失败,同学L告诉我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他的话让我开始怀疑起过往的人生。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究竟是我的努力还是他的选择更正确?

那时的L毕业后成为一名银行职员,他拥有别人羡慕的体面工作和一笔稳定的工资。而考研失败的我,在那个毕业的暑假成功失业了。走在大街上,我仿佛一只无家可归的流浪猫,我不知道该去哪里,该做什么。那时候,除了自身给的压力,还要面对家里对我工作的催促。我心里还存有一份对现实的不甘,我认为命运亏欠了我的努力。

我一直有个名校梦。高考失利进入一所二本院校,刚进入大学就一直在为圆名校梦的考研而准备。可现实却不尽人意,我失败了。分数线出来的那天,我在被子里窝了一天,谁也不想见。可日子总要过下去的。某天,朋友Y说厦门工作好找,要我过去试试。于是,我当天就买票过去了。

可我在厦门兜兜转转,工作却一直没着落。一个礼拜过去,我投了上百家公司,简历仿佛石牛入海般毫无音讯。有一次,我和一家公司开始聊得好好的,可一听我没有项目经验,对方立马挂了电话。朋友Y劝我别投与IT类相关的职位。那些公司都喜欢招应届生,毕竟付的工资要少很多。可我又不甘心,坚持一家一家公司地投送简历。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周,我收到一家IT公司的面试通知。

我七兜八转来到厦门软件园,与负责人电联后在楼下相遇,相互寒暄了一小会儿,双方感觉良好。那时候,我有种被录用的错觉。开始的时候,面试很顺利。看到技术面试官点了点头,我心底下认为这工作成了。可之后,那位女面试官沉默地看了我小会儿,犀利地对我说:“你们的课程,大三就应该结束了,为何你现在才找工作?”我本想把我考研的事情交代清楚,可一想到朋友Y千叮万嘱告诉我,有的公司不太喜欢考过研的。于是,我解释说,当时毕业旅行去了。面试完后,之前那个负责人礼貌性地将我送到电梯口,对我说:“录用与否下午会发电子邮件给你。”当时我也没多想,然而一个下午过去,手机却根本没显示邮件信息。

我在朋友Y家又挤了两天,朋友H问我想考研“二战”吗?我一晚上辗转反侧,想起了那段整天待在图书馆的艰苦岁月,想起看书的战友们,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曾经有好几次,我想发个短信问候他们一下,但我却迟迟未按下键。我害怕他们问起我现在的生活,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我现在过得那么惨。那晚上,我失眠了。我想起了L,他对我说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心里一直排斥他,仿佛赌气的孩子,我给他发了一条短信,短信上写着“努力比选择更重要”。

朋友L没有回复我。我不知道那时候,他的心情如何,是否真的认为我已经无可救药,决定与我绝交了。随后,我回复朋友H,我回来“二战”。第二天,我收拾好行李,跟朋友Y道谢告别。我继续走上了那条已经失败过的道路。我知道我有再失败的可能,但我并不害怕。那一年,我住在一间不足十平方大小的房间里,开始了为梦中院校的“二战”。

我不知道在这个时代,梦想还值不值钱。在那将近四个半月的时间里,我习惯了一个人早出晚归,习惯了一个人在别人的学校里匆忙而过,习惯了那一张张陌生的脸,习惯了为节省一块钱车费而跑步去书店。我很羡慕那些看上去不怎么努力,却“轻而易举”获得成功的人;也羡慕那些经过一番彻骨寒,最终赢得梅花扑鼻香的人。而我,看上去是那种表面上很努力,却怎么也成功不了的loser。

那年到最后,我还是输了。很多时候,我会想,那所名校对我们这类看上去很努力却一直失败的人来说,真的就是一个梦想吧。亲戚们劝我安分点,别那么拼,“你就是那个命”。当初劝我重视选择的L得知我再次失利,也劝我说:“你看我,在银行工作多好,待遇高,也没太大的压力,你还是安分点吧。”

在家过年的那几天,为了避开熟人,我选择窝在家里,或者去书店看书。正月初五,侄女闹着要看《美人鱼》,我解释说里面没有周星驰。她说海报上写着周星驰,那里面就有周星驰。我拗不过她,带着她来到电影院。我看到博物馆里那条咸鱼,突然傻傻地哭了起来。

我感觉我快变成了咸鱼,像咸鱼那样,在城市里随波逐流。我想起我的过去,起早贪黑,那么努力,可最后一无所有,成为别人的负担。“你成功地感动了自己,却成了别人的笑话”。

在厦门工作的朋友Y得知我再次失败后,微信安慰我说:“你或许认为命运亏欠了你的努力,但你却经历了常人未承受过的孤独。你输了一场考试,却赢得了内心的笃定。你比想象的要更坚强,比你想象的要更有尊严。不管怎么走,我依然是你坚强的后盾。”

在那个夜里,我问过自己,像我们这种努力挣扎的小人物到底需不需要梦想。我们卑微地站在高楼之下,蚂蚁一样仰望城市楼林之间狭窄的天空,不知该往哪里走。最后,我想起了Y的安慰,她说的话不无道理。命运从未亏欠过你的努力,她总是以另一种方式补偿你。只要你一直那么努力,终有一天,你所希望的生活将会来临。

我再次拿上简历,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脑海中回荡着周星驰曾经说过的话:“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而这,也是现在的我对生活的回答。

励志文章4:你的努力,时间会记得

1

听说我的侄女水晶,要提前回来休年假。

我打电话给她,想到火车站接她。

没想到,水晶在电话那头喜气洋洋:姑姑,不用你来接,我自己开车回来。今年,我的装修公司生意不错,我要奖励自己,买新车、休长假,过一个开心年…

我舒了一口气,心里很欢喜。今年和去年,不可同日而语啊!

去年过年之前,水晶给我打电话,语气都是沮丧:姑姑,今年的效益不行,忙了一年到头,财务持平……唉,一年白忙了。

她有点难过地说:都说努力有回报,这一年我拼命努力,结果得不如愿。这样的努力谁会记得?努力没有效益,感觉自己一年到头,好像在瞎忙。

为了积累人脉,她跑烂了一双平地布鞋;为聘请有技术的水电工、木工、镶贴工,她来回跑了20趟,嗓子说哑;为提升设计档次,夜里11点之前,从未睡过觉……

但是今年,她去年的努力都用上了——好人脉,让相处更和谐;好经验,让办事更快捷;好市场,让营销节节走高。当她趁着行业东风顺势而为,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我庆幸她的成功,水晶却感慨万分:我要感谢时间!原来,我的努力,时间都记得。

的确,时间是最公正的使者,它记得你的一切努力。等到有一天,当你的努力达到上限,它就会对你投桃报李。

2

我们村的小章姑娘,音域宽、嗓音好,唱起歌来余音绕梁。

读大学时,听老师的建议,课余报了声乐培训班。她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歌手。

可是,学习一年之后,她还没等到独立登台演唱的机会。灰心丧气的她,放弃了这个爱好。

老师劝她坚持初心,再努力一把。

她怨天尤人地说:再努力有什么用呢?努力没有结果,努力没有功劳,这样的努力谁会记得?没人记得的努力,不留痕迹的努力,都是白努力!

事实并不是这样,跟小章师出同门的三个小伙伴,都坚持学到大学毕业。

在他们练习的几年,没有听众也没人在乎。但这种没人在乎的努力,时间都记得。

现在,这三个小伙伴都唱出了名堂。一个当了声乐老师,一个成立了乐队,还有一个,把歌唱到了北京,参加了全国乡村歌手大奖赛。

当你想放弃努力,千万别忘了——没人记得的时候,时间一直都在。每个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时间都看在眼里。时间花在哪里,努力的成效就在哪里。

当你为了梦想、为了奋斗目标,开启努力模式,时间就开始记录。它记录你的付出,记录你的汗水,也记录你的真心。

当你的努力累计成量、叠加升值的时候,时间就会打开记忆,以聚沙成塔的方式,给予回报。

3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怕白白付出,吝啬着精力,算计着时间。付出一点点努力,就希望有个好结果。即使没有好结果,也希望有人点个赞——赞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这些图谋回报的努力,其实是信心不足的体现。我们的奋斗,不是给别人看的;我们的努力,不是求点赞的;我们的梦想,不是因为有人在乎,才去追求开花结果。

在成功的路上,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奔着理想前进的路上,没有名利得失的衡量,只有无怨无悔的追求。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你的付出,时间都记得。

就像画家齐白石,从普通的穷孩子到艺术大师,他花了一辈子的时间。

从捡树枝在地上画,到学木工雕刻;再到拜师学艺、遍临名家;最后大器晚成,成为世界文化名人。

时间记得他的努力,也铺就了他的成功之路。

文学家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创作过程长达。

在潜心创作的日子里,他忘记了自己,天天思考,年年码字。

第十年,当他的作品轰动天下,你能说他的前9年,都是白忙吗?他的酝酿和思考,他的笔耕和汗水,时间都记得!

大师尚能如此,视努力为日常。我们又怎么能奢求一努力就回报?一行动就见效?

默默无闻的努力,安安静静地付出,为了初心而坚持,为了梦想而守候,每一天、每一年,时间都给你做了清清楚楚的记载!

当我们把握有限的时间,在风雨中拼搏,在彩虹里微笑。做了该做的事,见了想见的人,实现了正能量的梦想。

时间就会让你听到花开的声音,看到小草的力量,体会到“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的幸福。

励志文章5: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

1

今年暑假,我坐上火车独自去云南旅游,半路上,对面的座位新上来一位旅客。这是位气质优雅的女性,她身上有一种深沉到骨子里的书卷气,让接触到她的人如沐春风。

上车后不久,我注意到她从包里翻出一本书,认真地读起来。我扫了一眼封面,是梭罗的《瓦尔登湖》。周围的人都在低头刷着手机,唯有她捧着一本书,读得如痴如醉。

过上一会儿,兴许想休息一下,她合上书本,把头扭向窗外,欣赏起风景来。她散发出的淡然知性的气质,让一向不爱和人说话的我,也忍不住想和她聊一聊。她就像一本封面唯美、内在隽永的好书,让你忍不住想要翻开看看。

我微笑着对她说,看你的气质,就知道你是个文化人。她轻轻一笑,说自己只是一个小学老师,并没有多高的学历,只不过从小就喜欢看书。

随着更深入的交谈,我了解到眼前这位女性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小县城。单亲家庭长大的她,相貌平平,一度很自卑。平时她是个寡言的人,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有一次她在老师家借了一本书《简·爱》,主人公的自尊自立、勇敢坚强,深深震撼了她,原来贫穷又不好看的孤女也可以骄傲地追求到自己的幸福。她从书中看到了生活的一缕曙光,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

她开始抛开无谓的自卑,在学习上更加用功起来,最后考入一所师范院校,毕业后在家乡的小学当了老师,实现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梦想。闲暇之余,最大的爱好依然是读书。

2

我问她,平时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她说,读得最多的是经典作品。一个人的时间有限,要选择最有营养的书籍来丰富自己。

中国的四大名著和国外的一些经典名著,总是让她爱不释手。《红楼梦》是她的最爱,她说里面的众多人物有各自的性格特点,能让人深刻体会到人情百态,读完有种感同身受的共鸣。

她鼓励她的学生要多读课外书,尤其推荐多读经典作品。她对学生们说,文学名著可以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帮助我们认识人,认识社会。人性之美与人性之恶,在经典作品中均有充分的展现。这些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阅读中,人的精神世界会不断得到升华。

她告诉我,这次是利用暑假的时间出门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她想要的最大的幸福。

读书,让平凡的她活成了自己的“精致女王”,让她明白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对生活充满热情,能绽放出自己独特的气质,并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

分别的时候,她对我说:读书是什么呀?就是通过别人的故事,然后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书读多了,就会有一些方向。

读书,让她活得淡然而通透。一面可与世界和解,一面可与自己安然相处。读书,才是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

3

一位作家曾说:只有经典,才能将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把历史上早已消逝的高贵灵魂的讯号传递给你,把一切的美丽和智慧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每个人都会面对各种诱惑,从而有太多的浮躁和焦虑。而经典则给我们定力和底气,帮助我们从容地面对这个现实的世界。

经典犹如暗夜里的一轮明月,给人带去光亮,让人看清前行的方向。读书越多,越能沉淀下来。当一个人的灵魂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时,就能在跌宕起伏的生活里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

阅读经典是对自己内在生命的开发,让人变得从容、淡定、理性、温和,给人心灵的力量。经典是一朵长开不败的花,每次见到都会感到惊艳。常读经典的人如同把这朵花别在了胸前,每一个路过的人都能嗅到它的芬芳。

正如作家三毛所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里。

提高阅读技巧 轻松应对文章 第3篇

一、教科书中求真谛

语文书是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 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的。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语文书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 更是社会进步发展、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进步的缩影。

2009年新修订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以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 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 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遵循语文教育规律, 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力求富于开放性和弹性, 给地方、学校和师生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为编排原则的。这样看来,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精选的阅读范文。从主题上看:这些课文或感悟人生、或探索自然、或诠释浓情、或激发爱国情怀;从文章体裁上看:语文课文在不同年级又各有侧重地系统地学习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知识;从文学体裁上看:每册语文书都涉及了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形式的文章。总之一句话, 利用好手中的课本, 充分做好课内知识的积累, 才能进一步将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题中去。

现在有些学生认为试卷中没有课内现代文阅读题, 不重视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殊不知课文才是基础、是根本, 中考阅读题虽然题型千变万化, 选材天马行空, 但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语文课上的, 只要我们牢牢地把握住了语文课本这个“宗”, 才能做到以不变来应万变。即阅读题虽然来自课外, 但“试题在课外, 答题技巧在课内。”例如:语句摘录类试题中就经常出“对于文章的写作内容及主旨的考查题”。答这类题时摘录出文中描写心理、神态等语句, 找出文章主旨句等即可, 可这一技能我们在七年级上册第一课《走一步, 再走一步》中就已学到, 这篇文章的主旨在结尾, 以此类推, 绝大部分文章的主旨也都出现在结尾部分。所以我们在提高阅读能力的时候首先应紧扣教材, 对于其中的重点语段, 在平时学习与复习中应反复接触, 细心揣摩, 分析、比较, 从中找出特点及规律, 并形成阅读能力, 其次再考虑课外阅读题的训练与练习。

二、课堂学习大练兵

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走向来看, 现代文阅读题的选材全在课外, 而课内阅读试题只有文言文阅读。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假象, 似乎除了认真学好文言文外不需要下功夫学习课本了。因此有些学生上课时不积极探究课文知识, 还有些学生虽参与学习但不愿回答问题, 认为自己思考了, 想法与老师和同学们探究的结果差不多, 就不用表达自己的意见了, 但他们却忽略了由想到说是要具备一定表达能力, 这个能力就如同将生面团烘焙成面包的烘烤过程, 烘烤过程我们能看见, 而表达能力我们却看不见, 可他却真实存在, 是需要不断锻炼、不断培养才能具备的。这也好像生活中有些人想的很美可却不能用语言优美的表达出来, 想法很奇妙可写成文章就平淡无奇是一样的道理。表达这种学习能力又如何锻炼培养出来呢, 那只有抓住课堂, 上课时大胆地把自己对课文的想法表达出来, 从而锻炼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锻炼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三、特殊题型巧掌握

特殊题型巧掌握这可是一件需要学生们用心积累、灵活掌握的。在平日的学习中给自己准备一个积累本, 将有价值、典型的题型积累起来。

例如:分析景物描写作用的试题。不论叙事类作品, 还是写景类文章, 都离不开景物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是烘托人物心理、为情节作铺垫、抒发作者情感、再现景物特征、交代自然环境、渲染气氛、揭示社会背景、揭示中心、深化主题等。作用虽多, 但作者对某一景物进行描绘的用意往往是单一的而非面面俱到的, 所以我们分析景物描写作用的时候, 应当有所侧重。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着重分析景物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理方面的作用;以叙事为主的文章, 着重分析景物描写在交代自然环境、揭示社会背景、为情节作铺垫等方面的作用;以写景为主的文章, 着重分析景物描写对凸显景物特征、渲染情景气氛、传达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作用。还要记住, 无论哪一类文章, 其景物描写都具有间接表达作者或褒或贬的情感态度、表现文章的中心的作用。再如:围绕文章题目可以设计的题型有:评价问题好在哪里;文章题目有何深意;从文章标题可获取哪些内容;文章题目有何作用等等这些题型, 而每一题的答法又各有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日的学习中点滴积累, 灵活掌握才能应对变幻莫测的试题。

记叙类文章阅读 第4篇

1.概括文本内容;2.理解文本主旨;3.理清写作思路;4.辨析表达方式;5.分析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的方法;6.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7.理解、赏析重要语句;8.结合文本谈感悟。

【新题演练】

《叶嘉莹:一个人的阁楼》阅读

叶嘉莹先生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了很多年的中国古典文学。现在,叶先生已经是耄耋老人了。叶先生退休之后,只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亚洲图书馆里保留了一个很小的工作室。亚洲图书馆是圆顶的木质建筑,远远看上去,像是一个木质的小剧院,典雅秀美,里面的空间并不大,摆满了中文、日文、韩文等亚洲各国文字的书籍。图书馆的二层开辟出一小块地方。隔成教师的工作室,叶先生工作的地方就在这小小的阁楼上。身处其间的叶先生,就像是在小阁楼上专注而单纯地做着自己喜爱的游戏的孩子。

叶先生的工作室空间是令人惊叹的小,整个小屋不足十平方米。屋里没有太多的陈设,只有一张小书桌、一把椅子、一个书架。坐在桌前,伸手便可以触到两边的墙壁。四周的墙壁上都粘贴着她的备忘录、读书笔记,还有新近列出的无数条参考文献。她的文章全部是手写的,用竖排的方格本子。她还是习惯从右向左,写繁体的中文,字迹工整而娟秀。阅读她的手稿,很难看到涂改的地方。她说她下笔很谨慎,总是深思熟虑后,才会写下来。她会从早晨开始,在这里一直工作到傍晚。等工作人员都走了,她甚至还会留在这里继续阅读。很难想象,那样精雕细琢的文字,那样荡气回肠的古典诗文的赏析,很多都是在这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完成的;也很难想象,一位年近九十高龄的老人,会在这里,每天孤独地工作七八个小时,没有任何娱乐,也不借助任何电子设备,一个人,把文字静静地写在竖排的方格纸上。

她依旧在温哥华的华人社区里面讲诗词,每个暑假都会讲一个假期,不收报酬,自己开车去。讲台上,她一袭淡青色的纱衣,精神矍铄。她依然习惯一边讲课,一边写字,不过是用签字笔写在老式的幻灯片上,然后打到大屏幕上给大家看。她非常愿意吟诵诗词,用拖着长长的唱音的腔调。她在得意处会微微地摇头微笑:“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我想这应是她极爱的句子,因为每逢读到这里,她的声音总会略带着几分激扬。相视一笑,莫逆于心,这样的情怀与情景,人生能有几回?

记得有一次聊天,她说道:“现在中国的年轻人,越来越没有对中国文化的感受,那样美好微妙的感情,那样曲折难言的情绪,大家都没有感觉了。这么关的东西,你看,这么美的东西,怎么能就这样白白地消失了呢?我现在是能做多少做多少。”

八十多岁的老人,每次上课站着讲两个小时,写满满的板书。我没有见她坐下过,她的讲台上有椅子,但是讲课时她从来不坐。满腹文章、锦绣才华,通过学诗来感触生命内在流淌的节奏,通过学诗来充实精神世界,她所追求的唯有这晶莹剔透的华美精神世界。对她来说,这个世界对物质和利益的追逐终究是有限度的。人们追逐金钱名利,总有一天会回归到精神的高地,呼吸纯净的空气。无论她自己多么渺小,都不会放弃心中所追求的美好之地。

在亚洲图书馆,我常常不由自主地走向她那间小小的工作室,常常看见那里亮着灯。我有很多次想去敲门,但都止住了。我宁可在门外,猜测那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做什么,想象她满头白发伏案工作的情景。金岳霖曾经说,自己研究哲学,就像是一个人在小阁楼上做游戏。看见叶嘉莹的小工作室中亮着的那盏灯,我想自己终于懂得了。在那个小阁楼中做需要耐得住多年寂寞、冷清生活的游戏,其实对他们而言,是生活中最为严肃的事情。或者,像叶嘉莹说的,研究文学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生命的渴求,是出自她心灵的一种本能。

(王英/文,选自《21世纪年度散文选·2013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有删改)

【注】叶嘉莹: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1.“她在得意处会微微地摇头微笑:‘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我想这应是她极爱的句子,因为每逢读到这里,她的声音总会略带着几分激扬。”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这段话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先生为什么坚持在华人社区义务讲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叶先生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题目有多重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舟一叶梦中来》阅读

昨夜有梦。一汪海水横在前头,归家无路。正发愁时,我的启蒙老师色·道尔基出现了,他像变魔术似的,弄出一叶轻舟来,我们师徒二人,就开始冲浪划行。一只海鸥,突然落在舟头,老师对海鸥说:“累了吧?翅膀也不是铁打的,要学会休整。不能一味地飞,大海大得很呢,孩子啊!”那海鸥竟然听得懂老师的话,“嘎嘎”叫着还点头。我喊一声“老师,它在点头!”,把自己喊醒了。

推窗遥望,突然想到老师说过的一句话:“长大了,会不会还记着老师啊?”我还记得他吗?答案是模糊的。昨夜之梦,或许是老师在托梦于我。

解放前夕,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连像样的识字之人都找不出几个。我的老师色·道尔基,原是阿拉坦山寺里的一个小喇嘛,后来还俗,以耕种为生。父亲召集乡亲们商量,请小喇嘛教孩子们识字。于是,我们三十几个孩子算是有学上了。课堂就设在老师家里,是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堂屋。村里木匠做了一块小黑板,上涂锅底灰,再涂一层食用油,晒干,就可写字了。那时没有粉笔,老师用的是当地产的白石条。把石片用刀子削成条形,写出的字迹虽浅一些,但还看得清。老师写上经丈并朗读,我们跟着大声念。朗读时,我们摇晃着身子,因为要读得有节奏感。父母们见了,直偷着乐。做作业没有本子,在一张经文夹板上,抹一层大麻子油,而后用白木灰一滤,就可以用削尖的木笔写字了。老师判完作业之后,擦掉字再抹油、滤灰。endprint

每天清晨,我们陆陆续续到老师家里背课文。我家近,我一般都第一个到。进门轻喊一声:“巴格谢,谣斯拉吉拜纳!”(老师,敬礼!)老师还在被窝里,轻咳一声,算是允准进屋。我便双目紧闭,背诵课文。有时卡壳,老师轻声慢语地指点,我便继续背。假若三次卡壳,手就要换板子,一般打三下,很疼,但发青不瘀血。现在想来,老师打手的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提醒你,贪玩不用功是要受罚的。

师母名叫灯鲁(即灯笼,从汉语借来的词),大个儿,黑黑的两条大辫子,皮肤白皙,骨骼匀称,漂亮。可惜,是个盲人。老师和师母感情极好,在老师眼里,师母是个大美人。她的长发,天天都是由老师来梳理的。她聪慧能干,正常人能干的家务她都能干。手也巧,能缝衣可纳鞋,样样干得出色。

他们有一宝贝女儿,名字叫乌吉嫫(葡萄),人长得巧,一双眼睛又大又黑,黑珍珠似的,骨碌碌乱转,美极了。有时老师忙,她替老师给我们上课。她嗓音清脆,像银铃在风中响。有时,我去背课文时,她还睡在老师和师母中间,两臂搂着父母脖子。我们背课文,她照睡不误,有时还流着哈喇子。

1947年,内蒙古东部解放。我们全村人一起吃“解放饭”,分田地分牛羊,算是当家做了主人。第二年春天,师母的老父亲从外地赶来,看望女儿一家。老人家是勤快人,不甘于闲着,就去河边开了一片地,种起瓜蔬来。住的是临时架起来的茅屋。平时不回家,河里有鱼,地里有菜,过起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夏日,乌吉嫫经常去姥爷的茅屋里住。游泳,采野花,活蹦乱跳像个小野人,我们都羡慕她。

有一天夜里,为了防狼,老人家照旧在离茅屋几十米远的地方,燃了一堆篝火,爷孙俩睡熟了。那夜山风大作,将火星吹入茅屋,着火了。乌吉嫫被粗木棍压住身子,不能动弹。老人带着一身的火苗,爬向河边。可能突然意识到外孙女没出来,又往回爬,终于没力气再动了。之后,师母一病不起,成了半死之人。不到一年,老师头发全白,瘦成一根红柳条。一个幸福甜蜜的家庭,就这样被一场火灾给毁了。老师和师母也远走他乡了。

这便是我对启蒙恩师的往事琐记,遥远且清晰。每当想起这些往事,心里便空若一片荒野,不长一株清明之草。记得老师和师母走的那天,父母叫我带一瓶杏仁油、一斗小米,送给他们。我给老师和师母磕了三个头,流着泪说了一声:“老师,长大了我会去看你!”老师也哭了,摸了摸我的头。送老师一家的那一辆老牛车,渐渐消失于远方草地,不见了。

(查干/文,选自《中国艺术报》2014年9月10日,有删改)

1.作者在文章开篇讲述了一个梦境,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加以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色·道尔基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作者说“这便是我对启蒙恩师的往事琐记,遥远且清晰”,加点部分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开篇写道:“想到老师说过的一句话:‘长大了,会不会还记着老师啊?”结尾写道:“我……流着泪说了一声:‘老师,长大了我会去看你!…你如何理解作者这样的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花三章》阅读

①小时候,总觉得过国庆节一定要看礼花。礼花就像大年三十的饺子一样,是节日的象征。大约等到晚上八点以后,就听见大炮轰轰一响,第一拨礼花腾空而起,像无数的孔雀开屏,把夜空一下子点染得五彩斑斓。然后礼花像倒垂的莲花,天空中下起一阵彩色的雨。那时候,感觉礼花就绽放在我们的头顶。我常常和小伙伴们踩得房顶上的鱼鳞瓦咯吱吱响,大呼小叫,惹得大人们指着我们骂。

②我高一那一年的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晚上,我们在天安门广场上跳集体舞。换上来一位女同学,我们相互一看,都禁不住叫了起来,原来是小学同学。分别将近四年,竟然在这里见面,忍不住边跳边聊。礼花在我们的头顶绽放,映照着她那青春的脸庞。那一支舞曲显得格外短。那一晚的集体舞,总盼着她能够再换上来。

③1968年的夏天,我去北大荒。国庆节歇工,那天清早,天空开始飘起细碎的雪花。那时候,我刚离开家两个多月,想家。国庆节的晚上,在家该是上房顶看礼花绽放的。而在这里,天远地远,仿佛到了天之外,哪里有一点过节热闹的影子?更别说会有礼花开满夜空了。

④我们搭了生产队老董的“铁牛”(一种轮式拖拉机),去富锦买礼花。雪花沾衣即化,铺在路上,却已经霜一样白皑皑一片了。这样雪白的国庆节,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再也没有遇到过。富锦是离我们最近的县城,有近一百里地的样子,“铁牛”跑了小半天才跑到。谁知好多家商店都关门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开门的,老董进去给大家买东西。我和伙伴们着急买礼花,到处转悠,终于看到卖烟花爆竹的地方,不管三七二十一,买了一大堆,跟着老董轰隆隆地跑回队里。

⑤那一晚,队上杀了一头猪,大家饱餐了一顿杀猪菜。酒酣耳热过后,重要的节目就是放“花”了。全队的人都围到了场院上,等着我们放“花”。那一大堆礼花,大概是因为一路下雪受潮,怎么也点不着,急得我们一头汗。老董大声喊着“小心”,跑过来替我们点燃。当那礼花终于腾空而起绽放开来,大家都欢叫了起来。那些礼花都很简单,只是在天上翻了一个跟头就下来了,远赶不上北京天安门的礼花绚丽,但在细碎的雪花映衬下,也有别样的美丽。它们像是沾上了雪花一样,湿润而晶莹。endprint

⑥去年的国庆节,我是在美国过的。在这里买礼花很方便,而且比在中国买便宜,尽管全是来自中国的产品。国庆节晚上,自家人饮一杯酒庆祝之后,抱着一抱礼花,带着孩子走出房门,准备放“花”。四周静悄悄的,路灯幽暗,街邻屋里的灯光朦胧,让夜色也显幽深。星光不多,上弦月一弯,墨染一样的夜空,倒成了礼花登场的最好舞台。尽管买的礼花远没有天安门广场上的礼花那样大气磅礴,瞬间占据整个夜空,却也让夜空多了几分别样的风姿,礼花绽放显得特别的明亮灿烂。

⑦我们的几个礼花刚刚放完,邻居家的房门开了。夜色中,一个高大的身影穿过草坪,匆匆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圆筒状的东西,笑吟吟地递给我们,原来是一枚硕大的礼花。他说是过美国国庆节时没有放完的礼花,看见我们正在放“花”,就赶紧找了出来,让我们一起放。他是个英国人,太太是美国人,结婚之后来到了这里。他知道那天是我们中国的国庆节。我们谢过他,他站在我们的旁边,看我们点燃他拿来的那枚硕大的礼花。那枚礼花像蹿天猴儿一样飞上天空,先是一声礼炮一样的巨响,然后伞一样地打开,垂下金丝菊一样的花瓣,如雨而下。大家都叫了起来。他的这枚礼花,给这个异乡的国庆节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⑧今年的国庆节又要到了,我仍然在美国的这座小城。我们买了好多礼花,准备在国庆节的晚上燃放。不知道那位好心而热心的英国人,能不能再为我们增添一枚别样的礼花。不是我贪心,是我喜欢那种感觉。

(肖复兴/文,选自《天津日报》2014年9月30日,有改动)

1.下面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那时候,感觉礼花就绽放在我们的头顶。我常常和小伙伴们踩得房顶上的鱼鳞瓦咯吱吱响,大呼小叫,惹得大人们指着我们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结尾处提到“我喜欢那种感觉”,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那种感觉”是什么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别概括文章三个部分的内容,说说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的三个部分时间、地点跨度都很大,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家门前的杨桃树》阅读

远远望见杨桃树,心里便踏实、温暖。老屋在树的后面,见了树,仿佛进了家。

杨桃树高大、茂盛,庇护着低矮的老屋。这是村里唯一的杨桃树。

杨桃树好像一年总在开花,总在结果,总在给我们喜悦。细小的花儿,或聚成花伞,或组成圆锥状,或开在树叶下,或开在树干上。花香淡淡的,微风一吹,香满一方。一树的花,惹来无数的蜜蜂,嗡嗡地响,响声此起彼伏。老人“埋怨”:吵死啦,满世界嗡嗡嗡。小孩则乐了,端着碗来到树下的门坪,边扒拉着饭,边往树上张望。花像雨一样落下来,落在衣服上,落在头上,心痒痒的。一不留神,碗里便盛着花。还真有调皮的,和着稀饭,吱溜地把花一块儿喝下去。花瓣粥。那年月穷,人们都喝稀得照见人影的粥。

树上的花在结果。果子一天一个样,让人老想爬树,探个究竟。杨桃树很好爬,高不到两米时便开杈,越往上枝丫越多。

爬杨桃树,感觉真爽。在树上,享受清风,眺望风景,品尝杨桃……,而且每爬高一点,看到的景象都不同,难怪谁都喜欢“高高在上”。

长长的一年里,就盼望着在结果的日子里爬杨桃树。成熟得最早的杨桃总是挂在最高的枝头,因为抢先得风、得雨、得阳光。那金黄饱满的硕果挂在枝头,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十分诱人。大人不敢爬上枝头,怕树枝承受不住体重,只好蹲在树主干上,很不情愿地让路,眼巴巴地望着那些胆大的小孩,一步一步地向着挂着硕果的枝头逼近。而树下,常常围着胆小的小孩,他们屏气凝神,手心和脚心冒着汗,仰望树上的小孩惊险地采摘果子。当金黄的硕果被摘下来时,仰望的孩子长长地舒了口气,接着便羡慕得直流口水。小孩爬树摘果,往往都是背着父母偷干的。

那年月,都穷,爬树摘果,都光着膀子,只穿裤衩,因为担心衣服被树蹭破,或挂住树枝被撕烂。待从树上摘果下来,手臂、胸口常常让树干擦出几道红彤彤的痕迹。这还在其次,蚂蚁更烦人。杨桃成熟的时候,树上的蚂蚁特别多,它们争着分享果子,一不留神,人就让蚂蚁叮咬一口,又痒又痛,龇牙咧嘴。

果子差不多采摘完时,杨桃树已是残枝败叶,颓废不堪。杨桃树,贱生,不用施肥、浇水、除虫,个把月后,又是生机勃勃、精神抖擞,准备着下一轮开花、结果。它没有索求,只有奉献。

村子里没有其他果树,只有这棵杨桃树,即便果子是酸的,也让人陶醉、迷恋、钟爱。小孩爱把杨桃果切成一片一片,极像一个个五角星,然后慢慢嚼。不熟的青果,味道既酸又涩,硬着头皮吃,酸得挤眉弄眼,太阳穴冒汗。后来,切成薄片,撒些盐巴,搅和一阵,再吃,感觉好多了。

后来,我家和村里其他人家,一户一户地往城镇搬迁。人们忙碌、浮躁,就冷落、忽视了杨桃树。杨桃树好像懂人心似的,一天天地枯萎下去,听说闹虫害闹得很厉害。而今,村子荒了,杨桃树也没了。

常常想,常常很想回家看看老家门前的杨桃树,它曾给我们乐,给我们笑,给我们吃,给我们闹。可杨桃树不在了,老屋也被废弃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桃树就是老家,老家便是杨桃树。如今树不在了,希望老家还好。

(翰儒/文,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9月9日,有改动)

1.作者写“老家门前的杨桃树”,从花写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了孩子们哪些和杨桃树相关的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老家的这棵杨桃树枯萎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

初级日语文章阅读 第5篇

初级日语文章阅读 春子さんの家

【単語】

側(がわ)(名词)侧,一边,旁边

隅(すみ)(名词)角,旯旮,角落

時たま(ときたま)(副词)有时,偶尔

短大(たんだい)(名词)短期大学

通う(かよう)(自五)来往,通行

卒業(そつぎょう)(名词,自サ)毕业

【閲読】

<部屋にテレビと電話があります>

春子(はるこ)さんの家は日本橋(にほんばし)にはありません。浅草(あさくさ)の近(ちか)くにあります。雷門(かみなりもん)はその家の西側(にしがわ)にあります。家族(かぞく)は三人です。両親(りょうしん)と彼女です。

彼女の部屋は一階にはありません。二階にあります。部屋にテレビと電話があります。ピアノは応接間(おうせつま)の隅(すみ)にあります。春子さんは時たまピアノを弾(ひ)きます。家に子犬(こいぬ)が一匹(いっぴき)います。猫(ねこ)はいません。

春子さんは毎日地下鉄(ちかてつ)で女子短大(じょしたんだい)に通(かよ)います。短大(たんだい)には留学生もいます。春子さんは時々彼女達と会話をします。卒業後(そつぎょうご)、彼女も外国(がいこく)へ留学します。

【译文参考】

《房间里有电视机和电话》

春子的家不在日本桥附近,在浅草附近。雷门在她家西面。一家三口,父母和春子。

她的房间不在一楼,在二楼。房间里有电视机和电话。钢琴在客厅的角落里,春子偶尔弹弹。家里有一只小狗,没有猫。

春子每天乘地铁去女子短期大学。短期大学里也有留学生。春子常常和他们交谈。毕业后,她也要到外国去留学。

【参考答案】

1)雷門は春子さんの家(いえ)の西側(にしがわ)にあります。

2)いいえ、卒業後、彼女は留学生になります。

习题

初级日语阅读练习题

問題1:次の(ア)から()には何を入れますか。下の1.2.3.4から一番いい物を一つ選びなさい。

鈴木さんと本間さんはクラスメートです。今まで、教室で勉強していました。勉強が終わって今から一緒に寮に帰ります。

鈴木:(ア)しましたか。

本間:私の辞書がありません。知りませんか。

鈴木:さあ、私は知りませんが……。どこに置きましたか。

本間:机の上です。

鈴木:どんな辞書ですか。

本間:国語辞書です。ボールペンで名前が(イ)。

鈴木:(ウ)、辞書をそこに置きましたか。

本間:食事をして、その後です。

鈴木:三時間前ですね。

(ア)1、なん

2、どう

3、なに

4、どれ

(イ)1、書きました

2、書きましょう

3、書いています

4、書いてあります

(ウ)1、なに

2、いつ

3、だれ

4、どこ

問題2:次の文を読んで、質問に答えなさい。答えは1.2.3.4から一番いい物を一つ選びなさい。

(1)純子:明日また来ます。明日は家にいますか。

丸子:午前中授業に出ますが、午後からいます。

質問:純子さんはいつ丸子さんの家に行きますか。

1、午前行きます。

2、午後中行きます。

3、あさって行きます。4、あさ行きます。

(2)桜子:また勉強しますか。

典子:ええ、そろそろ中間テストありますから、もう少し勉強してから寝ます。

質問:典子さんは今からどうしますか。

1、寝ます。

2、テストをします。

3、勉強します。

4、風呂に入ります

短篇日语文章阅读:日本神户游记

「単語」

押し寄せる(おしよせる)(动词)涌来

かもめ(名词)海鸥

ケーブル 「cable」(名词/外)电缆

賑やかだ(にぎやかだ)(形容动词)热闹

ていねいだ(形容动词)小心翼翼,有礼貌

「閲読」

<六甲山(ろっこうさん)は高くないです>

六甲山(ろっこうさん)は高くないです。神戸(こうべ)の北側(きたがわ)にあります。都心(としん)の三宮(さんのみや)から遠くありません。休日(きゅうじつ)におおぜいの人々が山に押し寄せ(おしよせ)ます。

平日(へいじつ)は人影(ひとかげ)は少ない(すくない)です。

神戸の南側(みなみがわ)は海です。海は広いです。その上にかもめがたくさんいます。

昨日、わたしはケーブルで有紀(ゆうき)さんと六甲山の頂上(ちょうじょう)まで登りました。風が強かったです。しかし、頂上は寒くありませんでした。でも、わたしはちょっと怖かったです。

三時ごろにわたしたちは山から降りました。すぐタクシーで堤防(ていぼう)まで行きました。あそこで魚を釣(つ)りました。その後、中華街(ちゅうかがい)へ行きました。中華街は元町(もとまち)にあります。

とても賑やか(にぎやか)です。わたしは中国物産店(ちゅうごく)(ぶっさん)(てん)で茶碗(ちゃわん)と絹(きぬ)の衣料(いりょう)を買いました。店の人はとても親切(しんせつ)でした。言葉使い(ことばつかい)もていねいでした。

昨日わたしたちはたいへん楽しかったです。神戸は本当(ほんとう)にきれいです。

■答案■

译文参考:

<六甲山不高>

六甲山不高,位于神户北侧,离市中心三宫不远。假日里,很多人拥向山里。平时则游人稀少。

神户的南面是大海。大海广阔无垠,海面上有很多海鸥。

昨天,我和有纪乘坐索道缆车登上了六甲山山顶。风很大,但山顶上不冷。不过我有点害怕。

三点左右,我们从山上下来,马上乘出租车去了海堤,在那儿钓了鱼,然后去了中华街。中华街在元町,非常热闹。我在中国商品店里买了碗和丝绸料子。店家很亲切,用语也客气。

昨天我们很愉快。神户真美丽。

春子さんの家は日本橋にはありません、浅草の近くにあります。雷門はその家の西側にあ ります、家族は三人です、両親と彼女です。

彼女の部屋は一階にはありません、二階にあります。部屋にテレビと電話があります。ピアノは応接間の隅にあります。春子さんは時たまピアノを弾きます。家に子犬が一匹います,猫がいません。

文章《启示》阅读答案 第6篇

启示

这是一件发生在童年的小事。

一日,我坐在靠近门边的桌前写大楷。门铃响了,父亲开门,是邻居。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那天风很猛,把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拿着墨汁淋漓的笔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立刻,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听到父亲尽力压抑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

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一团,好像连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站了起来;而他的十根手指呢,怪异地缠来扭去。一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父亲即刻暴怒地扬起了手,想刮我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的脸上来,便颓然放下,我的脸颊仅仅感受到了一阵风而已。

邻居以责怪的口气对我说:“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门大力关上……”

啊,原来我几乎把父亲的手指夹断!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搓手指,没有看我。

十指连心,父亲此刻剧烈的痛楚,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名九岁的孩子,我所关心、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手打我。

父亲不会。

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浮浮地肿得很大,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我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我实在痛得极惨,原想狠狠地打她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她!”

父亲的几句话,给了我毕生受用无穷的启示: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迁怒他人,不可推卸责任。

题目以及答案

1.给画横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搓手指,没有看我。

A.私下里拿别人的东西,据为已有

B.指偷盗的人

C.瞒着人

D.抽出时间

正确答案:C

2.给画横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父亲一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即刻暴怒地扬起了手,想刮我的耳光。( )

A.结果,原委

B.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

C.毕竟,到底

正确答案:A

3.父亲手被夹后痛苦不堪,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痛成这样,父亲为什么没有打“我”?

答:

答案解析:

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一团,好像连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站了起来;而他的十根手指呢,怪异地缠来扭去。

上一篇:关于摄影展活动的策划书下一篇:资深猎头支招助你求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