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

2024-05-18

高考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精选6篇)

高考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 第1篇

1、答案有根号的,不选

2、答案有1的,选

3、三个答案是正的时候,在正的中选

4、有一个是正X,一个是负X的时候,在这两个中选

5、题目看起来数字简单,那么答案选复杂的,反之亦然

6、上一题选什么,这一题选什么,连续有三个相同的则不适合本条

7、答题答得好,全靠眼睛瞟

8、以上都不实用的时候选B

数学从易到难复查

填空题:慎重再慎重在数学的主观题当中,填空题并不像后面的大题,要求给出具体的解题步骤,它只要求考生给出一个最后的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在答题时更加慎重,按部就班来进行解题。

大题:步骤需明确在大题(计算题和证明题)阅卷过程中,一般是过程分和结论分分开给的。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还是应该将步骤写明确,这样不但能够获得步骤分,同时也利于自己后来的检查。否则就跟填空题一样,答案一错就没有分了。

自身:定位需理性近年来,高考当中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就是一些学生平时的表现还不错,但他们的卷面得分就是上不去。这主要是学生自身的定位出现了问题。因为这些考生将过多的时间花在了难题上,这样一来,在容易题上出错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其实,难题在考试当中所占的比例仅仅为20%。因此,考生在答题时不要有“一定要把难题啃下来”的非理性念头。只要老老实实把容易题的分数拿全,那么考试的分数就不会很低。

答题:大胆再大胆在不是很有把握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将原来的答案涂掉,可以将两种答题方法都写在考卷上。阅卷老师一般会按照得分高的那种方法给分的。

高考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 第2篇

单值与多值(例如提干出现“偶次方、绝对值、对称性”等结果出现多值)正值与负值(考前冲刺p12/25题根据提干排除负值)(3)有零与无零

区间的开与闭(看极端情况能否取等号)正无穷与负无穷(通过极限考虑)

整数与小数(分数)参见考前冲刺p13/28题质数与合数大于与小于整除与不能整除

高考历史情境式选择题解题技巧 第3篇

一、高考历史情境式选择题的主要类型

高考历史情境式选择题营造新情境,主要是通过文字史料、图表史料等形式实现的。文字史料包括史籍、档案文书、学术著作、文学作品、日常生活的文字遗留、报纸杂志、口述史料,等等,此类试题可被称为文字材料题。图表史料包括照片、地图、表格、漫画、曲线图表、柱状图表、扇形图表,等等,此类试题可被称为图表材料题。从赋分和题量角度观之,高考历史文字史料试题占绝大多数。

二、高考历史情境式选择题的解题秘诀

高考历史情境式选择题的解题秘诀是:把握时间最关键,明确空间拓视野,分清立场明身份,运用理论现素养,对照特征定范围,回归教材破题眼,史学范式必使用,适度假设证猜想。

1. 把握时间最关键

高考历史情境式选择题大多数采用的是新材料,有的试题时间信息隐藏在材料中,因此解题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握试题材料涉及的时间,从而开启破题的大幕。如:

例1(2016年全国Ⅲ卷文综第32题)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

【解析】这道题没有明确的时间,但通过“我憎恨所有的神”可以看出,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智者运动时期智者的主流价值观——怀疑神灵,否认权威,由此开始分析试题。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并不能说明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A项错误;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神话故事,不能反映当时雅典人反对神灵崇拜,B项错误;材料反映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属于精神享受,C项错误;通过“为人类盗取火种”“我憎恨所有的神”可以看出,作者反对神、重视人,具有人文精神,而这受到雅典人的喜爱,说明当时的雅典人强调人的价值,D项正确。

【答案】D

【秘诀】破解历史情境式选择题时间信息的秘诀是:隐藏时间在题中,关键名词露峥嵘;对照书本莫迟疑,磨刀不费解题功。

2. 明确空间拓视野

高考历史情境式选择题在命题时,有时会有意忽略历史事件涉及的空间范围。如果考生不明确题目的空间范围,就落入了命题专家们巧妙设计的“陷阱”当中。要避免成为“牺牲品”,就要认清命题专家们的命题意图,认真解读材料,准确理解材料的信息,从而在题中“鱼目混珠”的信息里“慧眼识珠”。如:

例2(2016年全国Ⅰ卷文综第28题)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解析】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后,材料无法推断出关税主权是否丧失,A项错误;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被商品经济取代,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外国商品输出已经深入到中国偏远农村,民众使用洋货日益增多,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C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中国市场的洋货增多,无法推断中国是否主动开放市场,D项错误。本道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其空间因素是中国与世界市场,由此可见明确空间拓视野的重要性。

【答案】C

【秘诀】破解历史情境式选择题空间信息的秘诀是:历史空间要明了,题中材料最重要;把握主体明目的,排除杂念现目标。

3. 分清立场明身份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都是由人物、国家、制度等构成的,一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是带有阶级属性的。准确洞察了这些事件、现象、人物的属性,就找到了解题的“金钥匙”。

例3(2016年全国Ⅰ卷文综第30题)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解析】国民党政府当时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此举抹杀了其他党派对抗战的贡献,而没有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A项错误;从题干中将“亲日派”“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可看出,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不仅不能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而且损害其团结抗日的形象,B项错误;由国民党把“国共合作”作为“谬误名词”可知,其否认国共合作,但并没有涉及抗战的领导权问题,C项错误;从题干中将“亲日派”“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可看出,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反对与其他党派民主协商,以维护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局面,D项正确。

【答案】D

【秘诀】破解历史情境式选择题立场信息的秘诀是:人物属性出书本,解题紧扣材料魂;排除无关信息后,功到答案自然呈。

4. 运用理论现素养

高考历史选择题与材料解析题一样,也重视史学理论在试题中的运用,考查学生的价值观和史学基本素养。这些史学理论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与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继承和发展、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个性与共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等等。在解题时,经常要运用到。如:

例4(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第10题)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解析】这道题涉及1979年我国生产关系的局部变化,题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都属于生产关系调整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形势。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标志是2001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项错误;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B项错误;C项符合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要求,正确;由于中外合资、涉外经济、外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都是全部或部分非公有制形式,D项不正确,其目的应该是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答案】C

【秘诀】破解历史情境式选择题史学理论运用的秘诀是:史学理论很重要,分析题意要用到;熟练运用很关键,找准信息效果好。

5. 对照特征定范围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命制,要照顾到各地使用的四种不同版本教材,不能倾向于某一版本,其考查的内容,常常要游离于教材之外,但其“踪影”却能够在教材涉及的历史阶段特征中显现出来。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就是掌握一定历史时期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的显著特点。运用历史阶段特征解题,更容易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如:

例5(2015年江苏卷历史第8题)表1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解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呈现出几个明显的阶段特征: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产生、兴起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初步发展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一度出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因为“三座大山”的压迫而陷入“困境”。本题考查1914—1920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此时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1914—1915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该时期工业发展不是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A项错误;图表反映了进口火柴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但国内新设火柴厂家,并没有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性局面,新增厂家数量和厂均资本额均有升有降,波动较大,B项不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外国进口火柴总额持续下降,而民族工业新设厂家每年都有所增加,反映了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C项正确;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是在1915年,1920年民族火柴工业出现投资高潮,其原因既有民族资本家获取利润的心理需要,亦有民族资本家爱国心的驱使,还有“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收回利权”等思想的影响,D项不准确。

【答案】C

【秘诀】破解历史情境式选择题历史特征的秘诀是:阶段特征要记牢,解题经常要对照;准确把握心里明,不合题意排除掉。

6. 回归教材破题眼

高考历史选择题中,大多数试题情境都非常新,但仔细地考量,还是可以发现,它们都与教材上的具体知识存在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们的“蛛丝马迹”。在与教材建立起对应关系后,才能够厘清题目中信息的知识依托及命题人的设计意图,为解题打开“方便之门”。如:

例6(2015年山东卷文综第21题)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1929—1933年经济发展的状况。依据教材上的知识可知,苏联在1921—1928年推行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1928—1937年,苏联开始工业化建设,于1936年确立斯大林模式,工业生产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呈现上升趋势;但苏联工业总产值并没有超过美国,排除C、D两项;由于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虽然经济得到恢复,但从总体上看,美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份额是呈现下降趋势的,排除B项;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秘诀】破解历史情境式选择题回归教材类试题的秘诀是:管你情境有多新,教材也会现核心;选点对照理思路,结合所学得准星。

7. 史学范式必使用

高考历史选择题有相当一部分会渗透史学范式,这些史学范式主要有:文明史范式、近代(现代)化范式、全球(整体)史范式、生态史范式、革命(政治)史范式、社会史范式,等等。

文明史范式就是以“文明”为单位来看待整个人类历史,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从文明的纵向划分,可以分为农耕文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和工业文明(简单协作阶段、手工工场阶段、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从文明的横向划分,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构成,人类文明史可相应划分为物质文明史、精神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生态文明史,四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近代(现代)化范式把“近代(现代)化”主要看作一个有特定内涵的全球历史大变革进程,也称现代化取向。它以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从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

全球史范式,也称整体史观,是从国际和全球嬗变的视角,正确评价、借鉴、批判历史事件的方式。全球化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生态史范式,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

革命史范式,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它既是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化或中国化的一种理论表达形式,又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史范式,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在内的所有问题。如:

例7(2016年全国Ⅱ卷文综第27题)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解析】本题通过“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以及“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考查对社会史范式的理解和运用。族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题干材料谈到的只是清代很多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与族谱编修无关,A项错误;族谱是同宗共族的血缘家族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按照中国人认祖归宗的传统,清代乾隆年间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现象增多,恰恰说明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B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提及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并不能说明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福建不能代表所有的内地宗族,C项不正确;材料中提到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说明两岸居民正常往来没有受到阻碍,D项不正确。

【答案】B

例8(2015年全国Ⅱ卷文综第33题)

由表2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本题通过图表,考查近代(现代)化史学范式。图表显示四国在1870—1913年的总产值虽然随着时间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着70%以上的控制地位。因此,A、C两项错误,可以排除;结合教材上的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重工业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材料中没有此类信息,D项不正确;而B项中的“有所发展”符合题意。

【答案】B

【秘诀】破解历史情境式选择题史学范式类试题的秘诀是:确定范式要当先,答案已经在眼前;正确内容要留下,不合范式放一边。

8. 适度假设证猜想

高考历史情境式选择题所撷取的情境,往往是全新的内容,其选项设计也作了大幅度的变通,学生往往觉得题目和选项都是“陌生”的。因此,在解题的过程当中,可以运用假设法,先假设某一选项是正确的,然后运用相关史实论证,把不能够成立的选项排除掉,从而得到正确答案。如:

例9(2015年全国Ⅱ卷文综第35题)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在教材上并没有明确的叙述,如果一时无法判断出正确答案,就可以采用假设法。假设A项正确,但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也大相径庭,因此根本利益完全不同,A项不正确,排除;假设B项正确,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其态势既有紧张,也有缓和,并不是单一的“加剧”,B项也不正确,排除;假设C项正确,决定美苏两国关系演变乃至国际关系演变的根源,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消长和国家利益的不同,C项正确,符合题意;假设D项正确,由于美苏两国在争霸中,也有紧张对峙时期,并不是单一的敌对意识的“淡化”,D项不正确,排除。

【答案】C

【秘诀】正确运用历史情境式选择题假设法的秘诀是:逐项假设定正误,史实论证不可缺;运用理论也必要,试题再难也服帖。

浅析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第4篇

关键词: 高考历史 选择题 解题技巧

选择题是当前高考不可或缺的重要题型。在高考历史中,选择题的分值比重占到全卷总分近半。从选择题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重看,选择题解答的准确性,决定了整份试卷的总成绩。另外,选择题的位置一般处在试卷的前半部分,选择题解答是否顺利且时间耗费多寡,直接影响考生解答后续题目情绪与考试总体时间分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选择题的成败直接关系历史考试的成败。

选择题数量较多且考查非常灵活,但选择题有其特点和规律可循。下面我结合近年的高考历史真题,从审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两个方面谈谈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一、审题思路

审题是正确得出答案的前提和关键。无论是哪一类型的选择题,审题的内容和方法是相同的。

1.审清题干结构。选择题一般由主干语、中心词语、条件限制语组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每一道选择题都由这三部分组成,有的只有两项,另外的条件限制不只是时间,还有地域、程度、政治力量、属性等方面限制。

2.仔细推敲四个备选项。从备选项的干扰性看,主要表现在:史实或观点正确,但与题干不符;史实或观点错误;与题干基本符合,但不是最佳选项。潘煜乾

3.建立试题与课本知识的联系,明确考查的具体知识点。

【例题】(2013.广东卷)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称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审题思路:

审题干:题干叙述了什么?测试要求是什么?“百姓”的含义在战国时期发生变化,由对贵族总称变为民众通称。试题要求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看选项:选项中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现象有哪些?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A、D选项不符合史实。B、C选项出现在战国时期。

找关联:关联点是“贵族”成为“民众”。贵族因血缘关系而产生,由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世卿世禄的贵族。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使世卿世禄向赐卿制度转变,宗法制衰落,贵族特权被废除,故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百家争鸣虽出现在战国时期,但与贵族制的废除无直接关联。

二、解题方法

要做好历史选择题,应从基础开始练习,具体表现为:牢记基础知识,挖掘知识的内涵;对历史问题进行全面剖析;注意把同类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力求准确;把握历史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规律;重视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除此之外,掌握高效的解题方法也极其重要,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1.时段筛选法。所谓时段筛选法,是指解题时首先使用题干所提供的时代限制条件直接限制一些选项,筛选出一些相对符合时代特征的选项进行进一步辨析,以减少审题思路的头绪,从而利于最终确定答案。

【例题】(2013.天津卷)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

解析:题干中假设的情景涉及的时间是1520~1820年,故“结尾的简短一章”应该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与此相关的只有C项,18世纪60年代大西洋沿岸的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A项发生在15~16世纪;B项发生在16世纪;D项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答案选C。

2.史实支撑法。史实支撑法是指选项的辨析和答案的得出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把史实是否正确作为基本标准。从史实出发,让史实说话,作为审题的基本着眼点。一般来说,史实表述错误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选项,正确的选项必须对史实的表述准确无误。

【2013.山东卷】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解析:(1)题干提供的史实条件: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的新生事物;②中国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③苏联有过类似尝试;④苏联认为“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2)选项分析: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只有D项,它出现于1958年,符合①条件;当时中国对人民公社的认识与第②项一致;③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类似的尝试;④“人民公社”的实践与苏联的认识是相符的,人民公社造成了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答案选D。

3.排除法。

排除法是各科解答选择题的通用方法。它可以作为一种基本的审题方法,从排除的思维得出答案,亦可作为一种验证方法,反证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以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2013.全国卷1】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

第一步:先排除最明显错误的选项:C选项是列强侵华战争,与现代化无关。D选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都是旧式的农民运动,不符合现代化潮流。首先排除C、D两项。

第二步:排除易混易错的选项:A项中的戊戌政变在概念上与戊戌变法不同,易被误认为戊戌变法,它不是现代化的表现。清末新政有现代化的气息,但三者构不成一个现代化的进程。A项可排除。

第三步:确定答案选项,B选项为正确答案。

高考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 第5篇

高考文综选择题不会做怎么办

文综政治选择题蒙题技巧

1.角度。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问题,党的角度、政府的角度、企业的角度、个人的角度等等。

2.目的。做任何事情,新政、新方案,背后都是为了体现某种目的,把这个目的找到是关键所在。

3.匹配。不同主体和相应的点进行匹配,例如说党和执政匹配,和党的性质和特点匹配,政府和行政匹配,政协和协商匹配等等。

4.现实中能讲得通。无论是一种新方案,还是一种举措,带来的影响有多大,都是以现实为依据,在现实中讲得通,并且根据材料和题的需要,来确定正确的答案。

5.依据。根据所学的知识,任何题目都在一定的知识框架下组件的,因此说找到相应的答题依据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文综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

一.最近原则:与平常知道的相关原理最接近的选项为正确

1.考根本目的:统治者所采取的某项政策,根本上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和维护统治基础。

2.以时间为突破口对应重要历史事件相关知识

3.题干中给的时间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此时可以考虑所给时间最接近我们熟悉的时间及对应事件。

4.考查对外政策出发点: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二.相斥相性原则

相斥相性原则:若四个原则如果有表述意思相近的选项,一般来说,若是单项选择题,这些选项都是排除的,如果多选题,要么几个选项都对,要么全错。

如: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解析:当看到此题时,与题干无关的就直接无视,所以d肯定是错的。其次再来看,a和c描述基本一致,因为是单项选择,所以a和c都不选。

在选项中有两个选项表述的意思刚好相反,则必定一对一错,不可能形成组合项

三.重视符号原则

括号在历史选择题中的出现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出现的引号,也是关键信息。我们在提取信息时,把在这些符号里的东西进行重点分析,简化题目,会方便做题。

文综地理选择题蒙题技巧方法

方法一、排除法

此法常适用于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叙述性识记类题目。因为该类题目一般具有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前后不照应等特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并有一定的难度。排除时先将题干与选项结合推敲,利用已有的或隐含的条件去逐步排除表述有误和不完整的选项,去伪存真。如识记类选择题典例:从选项入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直至得到正确选项

方法2、图形和辅助线法

对于一些计算类或推理型的图文材料选择题、无图考图或图形不能准确表达题目含义,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做出一些辅助线实现解题。常用于等值线类和无图考图类题目

方法3、瞻前顾后、前呼后应法

多问组合型试题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因为该类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问题,其中存在前边的题目可能成为后边题目的条件,也可能存在后边的题目成为前边题目的信息等,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考查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解题时应注意宏观本组全部题目,前后简单分析,特别是对于第一个题目难以拿下时,考虑一下后边的题目是否与前边的题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方法4、选优法

创新是高考的显著特点,有的试题涉及内容可能陌生,解决时没有十分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题中先把一定错误的选项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有可能的选项。选优即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在做选择题时,即使能快速得出答案,最好也对剩余的选项进行分析,以免由于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因为有时所选答案表述正确但并非是该题的最佳答案,此法与排除法有相近之处

方法5、比较法

有时为了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能力,设计两个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相似的,如对地形、气候、水文等进行比较,在解答时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所涉及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从相关的角度仔细比较找出其异同点,结合题干要求,整合做出判断

方法6、层层递进、寻根探究法

此法主要应用于组合排序类题目,特别是有序组合题目,解题时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从现象到本质,如本质属性、根源于联系等,了解其发展与对策,层层递进,寻根探究,直到找出答案。也称逆向思维法,即从现象入手,按照事物发展与认识的基本规律沿某一条主线步步深入,探索其发展的渊源,从而得出答案。

方法7、选项对比法

这种解题技巧适用于考生对题目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情况。当考生在阅读完试题题干和所有选项后,如果发现选项中有内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将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

高考全国卷文综选择题答题技巧

全国卷文综选择题是客观题,但也是排除题,干扰项的设置有规律技巧。如果你只是埋头刷题,而不管是什么样的题,未免有些被动。不妨研究起来。审题绝对不能出错,选项之间微妙的差距到底体现在哪里?努力去搞清楚。然后,你可以自己去命题,政史地每天命制一道选择题。这是个特别的好方法,命题的过程是高度利用已有知识的过程。命制好后可以让同学来做,看看效果,听听评价,再去完善,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高二物理选择题蒙题技巧 第6篇

一、估算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预测的估计值.像卢瑟福利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实验根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

二、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解决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涉及内容贯穿整个物理学.描述物理规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图象法,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善于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三、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

四、微元法

在研究某些物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像课本中提到利用计算摩擦变力做功、导出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等都属于利用微元思想的应用。

五、整体法

整体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作为一个融洽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

高二物理成绩差怎么逆袭

1、对于高二物理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想要逆袭物理,首先要学会主动听课。要根据物理老师讲课的思路,主动自觉的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知识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总之,在课堂上要以主动地态度去听讲,积极的进行思考,努力的参与到课堂中去。

2、高二学生想要提高物理成绩,要学会抓课堂重点,这个重点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上物理课的时候,高二学生要有意识的去重点听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对于重点可能会因人而异,这就需要在预习的时候要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要注意专心听讲。

3、对于物理学科而言,课后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很多高二同学在课后总是着急去完成作业,结果一边写作业,一边翻课本和笔记,结果就是作业做完了。对于物理的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在这里小编要强调的是,课后首先要做的不是作业,而是应该静下心来回顾、思考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高二物理的学习中,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和错误。很多学生可能不会很重视这些问题,导致问题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物理成绩能不差吗?对于疑难问题高二学生要及时处理。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也可以自己翻阅一些资料解决。要学会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还要通过思考,逐步培养自己善于针对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高二怎么快速学好物理

1、学物理重在理解

学物理要想把题目做会,先要把书上的知识理解透了,把课本完全看懂、看透以后再去做题就会容易多了。那么书怎么去看呢?绝不是看完会了就可以,而是要从定义中看出问题来,知道能从哪些方面出题,有哪些考点,然后再去看例题,自己分析推导,尽量不看书自己去做,能给别人讲出来并且问不住你才是真会了。

2、其次是做物理题目

在做题时也不能盲目的去做,每学完一些新知识都要做对应的练习题,这时会做的题目自不必说,而那些模棱两可或者根本不会的题目要特别认真的去对待,即使不会也要仔细去研究、分析、琢磨,根据对应知识点去思考或者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在想不出来再去看答案或者课上听讲。

这时不要一遍过,讲完以后要再自己重新分析一遍,看自己是否是真懂了,因为听会和自己做会完全是两个概念,过几天可以拿出来再重新做一遍或者找类似的题目巩固一下知识点,同时对照课本重新学一次该考点。

3、最后是巩固练习

上一篇:学习教学评价心得体会下一篇:战斗英雄史光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