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实务课程知识要点

2024-07-29

国贸实务课程知识要点(精选4篇)

国贸实务课程知识要点 第1篇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实习安排

一、实验室实习时间安排

一班:周一8:20-09:50,13:20-16:20;周二8:20-09:50,15:00-16:20; 二班:周三8:20-09:50,15:00-16:20;周五8:20-09:50,13:20-16:20。注:除了以上的空余时间,大家在寝室或图书馆远程操作,只要按时完成要求的任务即可。

二、实习内容

1、单据填写

每位同学利用前四个案例(所有案例内容均已更新,不再是上实验课时的案例)中的两个案例资料(具体每个人的案例分配见群共享,不得自己随便选案例,否则没有成绩!!),每个案例填制商业发票、保险单、装箱单、汇票、提单、一般产地证、普惠制产地证、报检单八种单据,认真填写完毕即可。

2、实习报告撰写

实习结束后,16周周二10点之前上交实习报告(具体格式和要求,我会在下周三左右发至群共享),由学委统一收齐交至办公室。

三、实习要求

1、按时参加实习,按时、高质量完成实习任务;

2、保证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和公共物品安全;

3、及时填写设备使用登记本和实习记录。

国贸实务课程知识要点 第2篇

1、施工资料是针对施工企业施工活动全过程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通过加强施工资料的管理,可促进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达到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2、每个工程资料应由土建、水暖、电气三个分部组成。

3、分包单位应负责其分包范围内施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

4、施工资料是对建筑工程进行检查、维修、管理、使用、改建的重要依据,它全面反映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及工程质量状况。

第2章 工程管理与验收资料

1、工程概况表主要按照施工合同、施工图纸的有关内容填写。

2、发生质量事故的工程项目,应按有关规定建立质量事故档案。主要内容包括;质量事故报告、处理方案、实施记录、处理验收记录等。

3、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在48h内依据规定向总站填报《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书》。

4、质量事故报告中应简述事故过程,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技术负责人签字。

5、质量事故技术处理方案应由设计单位出具或者签让,并报质量监督部门审查签让后方可实施。

6、质量事故技术处理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工序,应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进行检查认可。

7、对事故质量检查验收,必要时,还要实测、实量、荷载试验、取样试压、仪器检测等方法来获得可靠的数据。

8、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必须进行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规定。

9、工程竣工后应进行施工总结,在技术方面;特别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施工方法推广应用情况。

10、单位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填写工程竣工报告,内容包括:(1)工程开工及实际完成情况;(2)企业自评的工程实体情况;(3)企业自评施工资料完成情况;(4)主要建筑设备、系统调试情况;(5)安全和功能检测、主要功能抽查情况。

第3章 施工管理资料

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是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凡是在建的建筑工程,在开工前,由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填写。

2、施工单位栏填写施工合同中签章单位的全称,与签章上的名称一致。

3、项目经理栏、项目技术负责人栏与合同中明确的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一致。

4、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栏;重点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编写内容,是否有针对工程特点的一系列技术质量、安全、消防、环保措施。

5、工程质量检查制度栏;包括三方面的检查,一是主要原材料、设备进厂检验制度;二是施工过程的施工试验报告检查制度;三是竣工后的抽查检测制度。

6、在正式施工前应审查分包单位资质以及专业操作人员的岗位证书,填写《分包单位资质报审表》,报监理单位审核。

7、单位工程施工前,建设(监理)单位应与施工单位共同制定有见证取样和送样计划。

8、见证人员应经过统一培训合格并取得“见证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任职。

9、每个单位工程须设定1~2名取样和送检见证人,见证人由施工现场监理人员担任,或者由建设单位委派具备一定试验知识的专业人员担任。

10、建设部2000年颁发了建字[2000]211号文件,明确了8项应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的项目;应进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有以下项目:

1、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28d标准养护);

2、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

3、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和连接接头试件;

4、用于承重墙体的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

5、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砂浆的水泥;

6、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中使用的外掺剂;

7、地下、屋面、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

8、用于结构实体检验的混凝土同条件试块;

10、单位工程有见证取样和送检次数不得少于试验总数的30%,试验总次数在10次以下的不得少于2次。

11、有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各种试验项目,凡是未按规定送试验或者送试验次数达不到要求的,其工程质量应由法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确定,其检测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12、各种有见证取样和送检试验资料必须真实、完整,符合管理规定。对伪造、涂改、更换或者丢失试验的行为,应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

13、根据施工合同要求排出本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按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列出年、季、月施工进度计划,要有说明、图表、工程量、工作量、资源配备等。

14、工程动工报审的必要条件:

1、有建设工程开工许可证;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毕,分级审批合格;

3、施工现场道路、水、电通讯等已经达到开工条件;

4、主要管理人员和主要特殊工种资格证明齐全;

5、主要施工队伍、主要材料、主要机械设备进场;

6、施工测量放线到位等。

13、施工日志一般由项目各专业工长填写,记录从工程开工之日起至工程竣工之日止的施工情况。

14、施工日志应完整,除生产情况记录和技术质量安全工作记录完整外,若施工中出现问题,也要反映在记录中。

第4章 施工技术资料

1、施工技术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用以指导正确、规范、科学施工的文件,以及反映工程变更情况的正式文件。

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成后,应该报请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审批,并报工程监理单位审批后方能生效。

3、资料员应该认真收集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同时还要收集企业负责人的审批报告,这两个报告是确定施工组织设计有效性的关键文件。

4、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过程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编制施工预算和施工计划的重要依据,是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5、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全面,一般用于重点的、规模大的、技术相对复杂的或者新技术的项目。

6、对于工程规模大、技术复杂或者施工难度大的大型工业厂房或者公共建筑物,在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之后,常需要编制某些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7、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成后,项目部各部门参与编制的人员“施工组织数据会签表”上签字,交由项目经理签署意见并在会签表上签字,然后由总工程师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批。

8、一般来说,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八项内容;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准备、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主要施工管理措施、技术经济指标、施工平面图等。

9、施工部署的内容可包含施工组织机构、总分包任务划分、工程目标、施工部署原则、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安排、主要分项工程量等。

10、单位工程施工中应遵循的程序一般是; 1)先地上、后地下; 2)先主体后围护; 3)先结构后装饰; 4)先土建后设备。

10、在施工过程中,遵循技术核定和设计变更签字制度,对所发现问题办理设计变更洽商。

11、施工进度计划一般可用横道图或者网络图表示。

12、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3m、小于1.2m。,4

13、高度超过24m的拟建在施工程,应设臵消防竖管,管径不小于65mm,并随着楼层的升高每隔一层设臵一处消防栓口,配备水龙带。

14、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工期指标、质量指标、安全指标、降低成本指标、节约材料指标。

15、技术交底的分类(1)设计交底;

(2)施工组织设计交底;(3)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16、技术交底的要求

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进行,经过检查和审核,有签发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

17、图纸会审记录是在设计、监理、建设和施工单位有关项目负责人和专业责任人签认下,形成的正式图纸会审记录。

18、设计变更是由设计方提出,对原来设计图纸的某个部位局部修改的一种记录。

19、设计变更等同于施工图纸,是工程施工和结算的依据。

20、设计变更通知单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及设计专业负责人签认方可生效。

21、洽商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种协调业主和施工方、施工方和设计的记录。

第5章 建筑与结构工程

1、施工测量记录主要是由工程定位测量、基槽验线、楼层平面放线、楼层标高抄测、建筑垂直标高测量、沉降观测等几部分内容组成。

2、建筑物位臵线;是依据规划部门指定的红线桩、建筑总平面图定出标准轴线,并做出平面控制网,绘制成图。

3、标准水准点;标准水准点位臵由规划部门提供,用来作为引入拟建建筑物标高的水准点,一般为两点或者两点以上,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校核。

4、基槽验线项目;基槽放线就是根据主控轴线、基底平面图、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检查建筑物基底外轮廓线、集水坑、电梯井坑、垫层标高、基槽断面 5 尺寸和坡度等。

5、基槽平面、剖面简图要画出基槽平面剖面简图轮廓线,应标注主轴线尺寸,标注断面尺寸、高程。

6、每个施工部位完成到一个水平面,如底板、顶板要在这个平面板上投测向上一层的平面位臵线,这就是楼层放线。在完成楼层平面放线后应报监理单位审核。

7、楼层标高抄测记录内容包括楼层+0.5m或者+0.1m水平控制线、门窗洞口标高线及用皮数杆控制的线,并报监理单位审核。

8、建筑物垂直度、标高测量记录;根据规范规定的要求,在结构工程完成后工程竣工时,对建筑物垂直度和全高进行实测,并报监理单位审核。

9、沉降观测记录是针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重要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以及20层以上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以及投入使用期内沉降情况的观测记录,可作为建筑物安全的有效证明资料。

10、物资资料应能证实物资的合格性,证实满足规范使用要求的特性。

11、施工物资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与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

12、对国家所规定的特定设备和材料应附有相关文件和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证明报告。

13、进口材料和设备应有商检证明和中文版的质量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以及中文版的安装、使用、维修和试验要求等技术文件。

14、凡使用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应有具备鉴定资格的单位出具的鉴定证明,产品要有质量标准、使用说明和工艺要求,使用前应按其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和试验。

15、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约定涉及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建筑外观、环境保护的主要物资进场报验范围和要求。

16、无论是建设或者施工单位负责采购的物资,工程物资进场,经过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均应向建设/监理报请验收,进场报验应有时限要求,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均须按照施工合同的约定完成各自的报送和审批工作。

17、当工程采用总承包的,分包单位的进场物资必须先报送与其签约的施工单位审核通过后,再报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批。

18、《工程物资进场报验表》,并应附以下资料:

1、产品出厂质量证明文件;

2、进场数量清单;

3、进场复试报告或者检验(检查)记录等。

19、材料、构配件进场后,应由监理单位汇同施工单位共同对进场的物资进行检查验收,填写材料、构配件进场检查记录。

20、材料、构配件进场后,主要检查内容包括:物资的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应齐全,数量、规格和型号等应满足设计和生产计划要求;外观质量应满足设计或者规范的要求;按规定需要进行抽检的材料、构配件应及时抽检,检验结果和结论齐全。

21、按规定应进场复试的工程物资,必须在进场检查验收合格后取样复试。

22、各施工企业在采购水泥时,应该在建设管理机构推荐的企业目录所列企业的产品中选择,以确保来源可靠性。

23、水泥进场后合格证必须是有效的,当水泥出厂不满28d时,厂家应提供施工企业3d的报告,报告中对水泥的基本性能、初凝、终凝时间、安定性都应填写清楚,有结论。

24、钢筋采用场外委托加工时,钢筋资料应分级管理,加工单位应保存的资料:

1、钢筋的原材料试验报告、复试报告;

2、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

25、半成品钢筋出厂合格证的检验合格证中应包括:工程名称、委托单位、生产厂家、合格证编号、供应总量、加工及供货日期、钢筋级别规格、原料及复试编号、使用部位等内容。

26、施工现场使用预拌混凝土前应有技术交底和具备混凝土工程的标准养护条件,并在混凝土运送到浇筑地点15min内按规定制作试块。

27、预拌混凝土搅拌单位必须按规定向施工单位提供质量合格的并随车提供预拌混凝土运输单、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氯化物和碱总量计算书评估报告,并于32d内提供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

28、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由搅拌单位负责提供,应包括以下内容:订货单 7 位、合格证编号、工程名称与浇筑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供应数量、供应日期、原材料品种与规格和试验编号、配合比编号、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值、抗渗等级性能试验、抗压强度统计结果及结论。

29、现场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主要原材料如水泥、钢筋、砂、石外加剂等必须按有关规定做相应的材料试验;构件生产用混凝土配合比应单独设计,不应与工程混用。

30、构件的检查验收应有;模板检查记录、钢筋半成品及成品检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混凝土拌和物检查记录、构件外观检查记录,必要时需有结构检验记录。

31、混凝土预制构件出厂合格证应由构件生产厂家质检部门提供,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构件名称、合格证编号、构件型号及规格、供应数量、制造厂名称、企业资质等级证编号、标准图编号及设计图纸号、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及浇筑日期、构件出厂日期、构件性能检验评定结果及结论、技术负责人签字、填表人签字及单位盖章等内容。

32、有以下情况之一者,施工单位必须进行复试,并提供水泥试验报告;(1)用于承重结构的水泥;

(2)用于使用部位有强度要求的水泥;

(3)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1个月);(4)进口水泥;

(5)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水泥检测报告应有有害物质含量检验内容。

33、水泥合格证检验内容包括:厂别、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和试验编号等。

34、进口钢筋进场后应进行力学性能的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可焊性试验。

35、砖的质量证明书内容应包括品种、强度等级、批量及抗压强度平均值、抗压强度标准值、试验日期,并有厂家检验部门印章,项目应齐全,不得漏项或者填错,数据真实,结论正确,符合标准要求。

35、砌块出厂时,必须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内容包括:厂名、品种、批量编号、证书编号、发证日期和产品标记、强度等级等,并由检验单位签章。

36、使用粉煤灰、蛭石粉、沸石粉等掺合料应有质量证明书和材料试验报告。

37、各种防水材料,必须具有材料检验报告,产品质量认可及产品生产许可证,还应有厂家的检测报告。

38、各种防水材料,在施工前应按规定进行外观检查,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39、钢材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并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如对钢材的质量有异议时,必须按规范进行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的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40、轻集料一般用于结构或者结构保温用混凝土,表观密度轻、保温性能好的轻集料,也可用于保温混凝土,使用前应进行复试。

41、钢门窗、铝合金门窗、塑料门窗应有出厂合格证书、生产许可证及检验报告。

42、对新建、扩建、翻建和改建的节能住宅的外窗应进行复试。即对进入现场的外窗的抗风压性、气密性和雨水渗透性进行抽样检测。

43、铝合金外窗进场复试由建设单位进行抽样并委托指定的法定检测单位进行试验。

44、隐蔽工程是施工过程中关系建筑物安全,但最终都是被隐蔽看不见的部位。

45、隐蔽工程是上道工序被下道工序所掩盖,其自身的质量无法再进行检查的工程。

46、隐蔽工程检查是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过程控制检查记录,应分:专业(土建专业、给排水专业、电气专业、通风空调专业等);分系统(给水系统、排水系统等);分区段(划分的施工流水段);分部位(主体结构、装饰装修等);分工序(钢筋工程、防水工程等),分层进行。

47、隐蔽工程完工后,由专业工长填写隐蔽记录单,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监理单位旁站,施工单位专业工长、质量检验员共同参加。

48、土建工程需要办理隐蔽检查项目的有;地基基础工程与结构工程和预应力的钢筋工程、结构工程中的防水工程、外墙外(内)保温构造节点做法、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门窗工程、地面工程、抹灰工程、幕墙工程、钢结构工程等。

49、预检是在自检的基础上由质量检查员、专业工长对施工过程某些重要工 9 序进行把关检查,把工作中的偏差检查记录下来,并加以认真解决。

50、预检是防止质量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预检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51、办理预检的分项工程完成后,由班组填写自检、互检记录表,专业工长核定后填写预检记录,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质量检查员、专业工长及班组参加验收并将检查意见填人栏内。

52、预检项目有;模板预检、预制构件安装预检、设备基础预检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缝的预检,管道预留孔洞,管道预埋套管等。

53、基础验槽记录是土方挖出槽底设计标高,钎探完成之后进行的对建筑物持力层情况的验收。

54、地基与基础验槽工作应由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等单位共同进行验收签认。

55、地基验槽未通过,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应由勘察、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意见并填写地基处理记录。

56、地基由施工单位填报,其中检查意见、检查结论由勘察单位、监理单位填写,各方签字后生效。

57、地基处理记录;一般包括地基处理方案、地基处理的施工记录、地基处理记录。

58、对实际地基与地质勘察报告不相符或者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基槽,拟定处理方案及措施并办理全过程洽商。

59、灰土、砂石、三合土地基应有;土质量干密度或者贯入度试验记录。60、混凝土浇灌申请书应由施工班组填写申请,由监理单位和技术负责人或者质量检查人员批准,每一台班都应填写。

61、在拆除现浇混凝土结构梁、板、悬臂结构等底模板和柱子、墙体侧模板之前,应填写混凝土拆模申请单并附上同条件养护混凝土强度报告,报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批,通过后方可拆模。

62、用于承重结构及抗渗防水工程使用的混凝土,开盘鉴定是指第一次使用的配合比,在混凝土出厂前由混凝土供应单位自行组织的相关人员进行开盘鉴定。

63、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应有项目部组织监理单位、搅拌机组、混凝土 10 试配单位进行开盘鉴定工作,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臵一组标准养护试块,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64、现场混凝土坍落度检验记录及施工现场取样的混凝土试块制作应在混凝土交验前完成,取样在交货地点进行。

65、凡是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和冬季施工的都应有混凝土的养护测温记录,这是监控混凝土质量情况的重要方法。

66、为保证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强化地下防水工程的质量验收,《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内容包括裂缝、渗漏部位、大小、渗漏情况、处理意见等。

67、当地下结构贯穿存在渗漏现象时,必须按实际情况,绘制地下工程“背水内表面的结构工程展开图”,作为地下防水工程验收必备文件。

68、厕浴间蓄水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必须有防水层及安装后蓄水检验记录(一次蓄水),卫生洁具安装后应做100%的二次蓄水试验,质检员检查合格签字记录。

69、屋面工程完工后,应对细部构造、屋面高低跨、女儿墙根部等进行雨期观察或者淋水、蓄水检查。

70、烟道(风)道烟做通(抽)风和漏风、串风实验,要求100%检查,并做好记录。

71、砂浆试块试验数据达不到规范规定标准值,应及时取双倍试样做复试或者报有关部门处理,并将复试合格单或者处理结论附于此单后一并存档。72、作为强度评定的试块,必须是龄期为28d标准养护试块抗压试验结果为准。73、砌筑砂浆的验收批,同一类型、强度等级的砂浆试块应不小于3组。74、砂浆强度应以标准养护,龄期为28d的试块抗压试验结果为准。75、当施工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可采用非破损和微破损检验方法对以下情况的砂浆和砌体强度进行原位检测,判定砂浆的强度: 1)砂浆试块缺乏代表性或者试块数量不足; 2)对砂浆试块的试验结果有怀疑或者有争议;

3)砂浆试块的试验结果,已经判定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确定砂浆或者砌体强度。

76、结构用混凝土应采用经过试验室确定的重量配合比,施工中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计量施工,不得随意变更。

77、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静温度逐日达到600℃〃d时所对应的龄期,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78、混凝土试块试压后,应将混凝土试块试压报告按施工部位及时间顺序编号及时登记在混凝土试块试压报告目录中。

79、凡是混凝土强度评定未达到要求的或者未按规定留臵标准试块的,均为质量问题,必须依据经过法定单位检测后出具的检测报告进行技术处理,结果处理应由设计单位提出加固、处理方案,其处理结构及方案资料应纳入施工技术资料。

80、凡是按验收评定标准进行强度统计达不到要求的,应有结构处理措施,需要检测的,应经过法定检测单位检测并应征得设计部门认可。

81、工厂和施工现场集中加工的焊接钢筋,应有加工单位提供的焊接试验报告单。

82、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的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施工中应做现场接头拉伸试验,现场试验报告。

83、支护工程的锚杆、土钉施工应按规定进行抗拉拔力试验,并具有抗拔力试验报告。

84、复合地基施工完成后,应按设计或者规范要求进行承载力检验,并有承载力检验报告,85、依据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基础桩应进行静载荷试验,对桩的承载力做出检验和评价。

第6章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过程资料管理

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配件进场后,应由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检查验收,需要进行抽检的材料、配件按规定比例进行抽检,并进行记录。

2、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按照规定明确涉及安全、卫生、使用功能、建筑外观、环境保护的主要物资的进场报验范围。

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所使用的设备进场后,应由施工单位、建设(监理)单位、供货单位共同开箱检查,并进行记录,填写《工程物资进场报验表》报请监理单位核查确认。

4、用于保温、隔热(冷)、防腐要求的材料等,防腐处理之前必须进行隐蔽检查。

5、埋地的采暖、热水管道,在保温层、保护层完成后,所在部位进行回填之前,应进行隐蔽检查。

第7章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资料管理

1、电气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结论应有记录,确认符合规范规定,才能在施工中应用。

2、电气接地电阻测试记录表应由建设(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共同进行检查。

3、绝缘电阻测试主要包括;电气设备和动力、照明线路及其他必须检测绝缘电阻的测试。

4、电气配管及管内穿线分项质量验收前和单位工程质量竣工前,应分别按系统回路进行测试,不得遗漏。

5、电气器具通电安全检查是保证照明灯具、开关、插座等能够达到安全使用的重要措施。

6、建筑设备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耐压及调整试验。主要包括:高压电气装臵及其保护系统,发电机组、低压电气动力设备和低压配电箱等。

7、建筑物照明试运行不应分层、分段进行,应按照供电系统进行。

第9章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工作是促进企业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

2、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筑工程和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验收。

3、凡是涉及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按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过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定的规定。

(2)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4)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

(6)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7)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8)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9)承担见证取样检测件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10)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

5、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照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

6、检验批质量检验评定的抽样方案,可根据检验项目的特点进行选择。

7、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填写要求 P337

1、项目工程概况

2、主控项目

3、一般项目

4、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5、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6、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是在分项检验批基础上,进行分项工程总的评定。

7、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由施工单位对每个分项检验批进行检查后填写评定结果。

8、鉴于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两个方面在整个单位工程起着承重的作用,并且多数都将隐蔽,如果不在完工后及时检查和评定,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得到纠正,被隐蔽以后就会给工程留下隐患。

9、现场检查主要是对结构工程外观进行观感质量验收,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对工程全数或者抽查,全面观察检查主要部位的质量。

10、现场检查应由施工单位的技术、质量部门邀请建设单位、设计、监理、监督机构的代表参加检查验收。

11、单位(子单位)工程的质量综合验收结论是由分部工程质量、质量控制资料、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观感质量四方面综合评定的。

12、建筑工程投入使用,最为重要的是确保安全和满足功能性要求。

13、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有检验资料,施工验收对能否满足安全和使用的工程进行强化验收,对主要项目进行抽查记录,填写单位(子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14、单位(子单位)工程工程观感质量检查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监理工程师合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有关专业人员共同进行。

15、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由施工单位填写,验收结论由监理单位填写,综合验收结论由参加验收各方共同商定。

第10章 竣工图

1、各项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在项目竣工时要编制竣工图。

2、项目竣工图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

3、涉及结构形式、工艺、平面布臵、项目等重大改变及图面变更面积超过1/3的,应重新绘制竣工图。

3、凡是工程形状与施工图不相符的内容,全部要按工程竣工现状清除,准确地在蓝图上予以修正。

4、竣工图编制完成后,监理单位应督促和协助竣工图编制单位检查其竣工图编制情况,发现不准确或者短缺时及时修改和补齐。

第11章 工程资料编制、组卷与移交

1、施工资料必须使用原件。如有特殊原因不能使用原件的,应在复印件或者抄件上加盖公章并注明原件存放处。

2、施工资料中文字材料幅面尺寸规格宜为A4幅面,图纸宜采用国家标准图幅。

3、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移交件施工单位自存的资料可以将打印部分复印,但是必须手写签名、盖章。

4、列入城建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的工程,建设单位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提请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工程档案进行预验收。

5、建设单位未取得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出具的认可文件,不得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6、建设单位向城建档案馆移交档案时,应办理移交手续,填写移交目录,双方签字、盖章后交接。

装饰工程资料员的部分内容

1、工程暂停原因是由于承包单位的原因造成的,承包单位申请复工,除了填报《工程复工报审表》外,还应该报送针对导致停工原因所进行的整改工作报告等有关材料。

2、申请支付工程款金额包括合同内工程款、工程变更增减费用、批准的索赔费用,扣除应扣预付款、保留金及施工合同中约定的其他费用。

3、地面工程完毕后,做蓄水检查的地面,蓄水时间不得C少于24h。A 12h; B 18h; C 24h; D 36h。

4、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工期、A质量目标应与施工合同相一致。A 质量目标; B 合同目标; C 投资目标; D 进度计划。

5、装饰装修工程使用的砂浆和混凝土应有配合比通知单和A强度试验报告。A 强度试验; B 水泥试验; C 砂子检验; D 石灰检验。

6、铝合金门窗推拉门窗扇开关力应不大于C100N。A 50N; B 80N; C 100N; D 120N。

7、房心土回填严禁用 A、B、C、D、E和含有有机物质大于8%的土作为填土。A 淤泥; B 腐殖土; C 冻土; D 耕植土;E 膨胀土。

8、承包单位应在检验批验收前48h以书面形式通知监理A、B、E。A 验收内容; B 验收时间; C 验收日期;D 验收楼层;E地点。

9、原竣工日期是指施工合同签订的工程竣工日期。(×)

10、幕墙玻璃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全玻璃幕墙玻璃肋的厚度不应小于10mm。(×)

11、谈谈资料员的工作应具有哪些能力?

答:1)能收集、分析建筑市场信息;

2)能收集、整理工程建筑施工各类图纸以及补充资料; 3)能进行文书处理工作;

4)掌握施工技术质量资料的归档要求; 5)对竣工资料和竣工图等能独立组合案卷; 6)能处理各项公共关系。

12、墙面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用金属网加强防止开裂,金属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13、资料员收到文件及设计变更通知后,应立即传达到工程技术文件使用者手中。(×)

14、叙述分包单位应具备哪些资质材料?

答:指按建设部第87号令颁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资质审查核发的:(1)具有相应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2)建筑业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广西建设企事业单位专业管理人员资料员岗位培训资料

建筑工程竣工资料管理与整编

1、单位工程竣工资料编制方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

2、竣工资料作为工程验收和保证今后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重要文件,要求做到原始资料和实物相符,技术数据真实而可靠,签字手续完备齐全,同时又必须规范、标准,符合归档要求。

3、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基建文件包括工程准备文件和竣工验收文件。

4、竣工验收文件是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活动中形成的文件。

5、建设单位负责监督和检查各参建单位工程资料的形成、积累和立卷工作,也 可委托监理单位检查工程资料的形成、积累和立卷工作。

6、监理单位应负责监理资料的管理工作,并设专人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

7、工程竣工验收,应出具监理单位工程竣工质量评价报告。

8、施工单位负责施工资料管理,施工资料管理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9、专业承包单位将承包范围内的施工资料收集、整理、组卷,并对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资料完整后移交施工总承包单位,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工程的施工资料整理、汇总完成后移交建设单位。

10、重大结构变更;设计单位重新出蓝图,施工单位提出修改意见,请设计单位签字确认。

11、当施工单位经过招投标获得某项工程的施工任务后,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根据设计图纸和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该单位(子单位)工程施工资料编制的归档方案。

12、通过目录的汇总、逐级分解,使工程资料更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

13、编制施工资料准备工作的要求,首先要按照设计图纸和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规定要求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资料收集方案。

14、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应设专业资料员负责收集、管理资料工作。

15、项目经理职责;指导监督项目施工资料管理工作,参与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审查,对工程竣工资料负全部责任。

16、资料员职责是什么?

答:(1)认真学习和执行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技术标准;(2)熟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规定,编制本工程的资料收集方案及各阶段所需要的资料文件清单;(3)在施工各阶段预先向项目有关部门、相关人员进行施工资料交底,及时收集、整理施工前应准备的立项资料和施工过程资料,确保工程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4)配合项目总工程师和施工员指导、督促、检查承包方、分包方施工资料管理工作;(5)及时对相关资料核查、汇总、整理成册,装合归档。

17、单位(子单位)工程部分施工文字材料的归档整理要求是;

(1)建筑工程中标通知书及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18(2)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申报表(4)开工令及竣工报告

(5)技术交底报告

18、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应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负责,专项施工方案对专业工长进行交底。

19、技术交底记录的时间应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并且,各项技术交底应有文字记录,交底双方签名应齐全。20、抗渗试件的要求:

A、同一混凝土强度等级、同一抗渗等级、同一配合比、同一原材料,每单位工程(或者每一个结构部位,如层、段等)不得少于两组;

B、对连续浇筑抗渗混凝土每500立方米应留臵一组抗渗试块,其中至少且组在标准条件下养护;

21、混凝土楼板厚度抽检数量,根据自然间按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样本最小容量A类抽取,如果楼板厚度偏差值超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截面尺寸允许偏差值的1.5倍时,施工单位应将检验结果报送设计单位进行复核验算,若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须加固补强处理。

22、混凝土开盘鉴定:用于承重结构及抗渗防水工程的混凝土,开盘鉴定是首次使用的配合比,第一盘搅拌时的鉴定。

23、采用现场拌制混凝土的,应由项目部组织监理单位、搅拌机组、混凝土试验单位进行开盘鉴定工作,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臵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混凝土配合比的依据。

24、检验批的验收;主控项目的合格标准为全部达到规范要求;一般项目中,对合格点有数据要求的项目,必须有80%及其以上。

25、建筑物变形观测;深基坑施工前,必须对基坑及周边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

26、基础分部验收报告;参加验收的单位责任人在基础验收记录(报告)上亲笔签名,以明确质量责任,体现质量责任的可追溯性。

27、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缺陷必须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研究整修加固方案,并报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28、屋面防水层应进行持续2h淋水试验。

29、凡是卫生间、浴室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必须有防水层及安装后蓄水检验记录(一次蓄水),卫生间洁具安装后应做100%的二次蓄水试验,质检由检查合格后签字记录。

30、主体施工中,应对建筑物每层楼面标高进行检测,主体完成后进行全高垂直度测量,房屋竣工验收前应对各个大角或者转角进行测量。

31、副烟道可按户门编号检查,并做好记录。

32、门窗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的规定对材料性能指标复验性能检测,应委托有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

33、室内给水管道:按《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力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料质量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国贸实务课程教学探讨 第3篇

1.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主要分为理论、政策和实务两大部分。理论和政策内容是实务部分学习的基础, 实务是理论内容的运用。国贸实务侧重于从企业的角度研究货物买卖 (商品买卖) 的具体交易过程及相关内容与商务运作规范的学科, 是一门具有涉外性、实践性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因此, 国际贸易实务是经贸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1.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国贸实务课程的开设, 让学生对国际贸易的具体教学程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并理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主要交易条款的内容及签订时应注意的事项, 掌握合同磋商的程序和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进而在今后的实践中能够根据我国的对外贸易方针政策, 结合买卖双方的购销意图去从事具体的货物交易。

2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设计

2.1 理清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

国贸实务课往往开设在国际贸易学之后, 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和外贸制单之前, 在理清国贸实务课程与相关其他课程的关系后, 在有限的课时内做到讲授重点突出。如货款收付这一章节, 在讲授时可分配较少的课时, 让学生简单理解几种基本结算方式即可。而相关的具体操作流程、资金融通及业务风险防范将在国际结算课程中作为重点讲述。因此, 在实务中该部分能为后续课程作简单铺垫即可。国际贸易实验可在国贸实务课程学完之后的学期开设, 也可穿插在实务课程的学期中, 这要视课时安排的多少和学校要求而定。

2.2 调整相关章节框架结构

贸易术语是签订合同的基础。《2010通则》一共解释了11种贸易术语, 将其按运输方式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适合于各种运输方式的7种贸易术语:EXW、FCA、CPT、CIP、DAT、DDP;另一类是适合水运的4种贸易术语:FAS、FOB、CFR、CIF。按照此分类, 教材中一般也常将术语分为两大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可将术语按主次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作相应调整, 先讲主要的贸易术语FOB、CFR、CIF、FCA、CPT、CIP, 再讲其他五种贸易术语EXW、FAS、DAT、DAP、DDP。主要贸易术语可以安排4课时讲解, 并附相应练习加以巩固, 其他五种贸易术语及术语的变形可安排2个课时。贸易术语全部讲完后, 可组织学生对术语的相关案例进行分组讨论。

再如, 教材对信用证章节的安排则是将信用证当事人的介绍放前面, 随后安排业务流程。但在讲课过程中完全可以将当事人放在业务流程中去介绍, 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每一个当事人所承担的角色和职能, 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2.3 凸现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双方权利和义务实现的依据, 而合同中相关条款的订立是买卖双方需要关注的问题。其中贸易术语的选用、商品的主体与标的、运输方式的选择及运输条款的订立、保险条款的订立、价格的确定和货款的收付则是课程讲授的重点, 而商品的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及仲裁尽管不是合同的主要交易条款, 但这些条款的订立有利于合同的顺利履行, 所以学生对该部分的内容也应给予重视。本课程的难点在于一些相关的计算, 运费和保险费的计算、出口成本核算指标及贸易术语之间的报价与换算, 对于难点的内容, 应多分配相应的课时, 并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 国贸实务课堂教学方法

(1) 讲好绪论是关键。绪论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程性质及在课程中的地位, 了解课程完整的内容体系和具体的讲授内容、课程重难点, 以及课程的教学方法等。讲好绪论可以说是讲好了课程的一半。首先, 教师第一节课的授课风格会让学生迅速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其次, 一节好的绪论课会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一个概略的认识, 对国际贸易业务过程有个初步的了解, 为以后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而正是这种似懂非懂才更容易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又是学生进一步积极学习相关内容的根本。

(2) 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 配合课堂提问, 并适当加入案例分析。课堂提问是一种和学生沟通的互动方式, 要鼓励、引导学生把相关观点看法表达出来, 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案例分析则要起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如我某进出口公司向新加坡某贸易有限公司出口香料15公吨, 每公吨2500美元FOB湛江, 装运期为10月份, 集装箱装运。我方10月16日收到买方的装运通知, 为及时装船, 公司于10月17日将货物存于湛江码头仓库, 不料货物因当夜仓库发生火灾而全部灭失, 以致货物损失由我方承担。在这个案例中, 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 如果采用FCA术语成交, 结果又会如何? (2) 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是是什么? (3) 货交承运人术语与装运港船上交货术语有哪些不同? (4) 如何在实务中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 要考虑哪些具体因素?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 我们就可以把关于贸易术语的很多相关知识点就梳理清楚。

(3) 巧妙使用导入和总结。每一节课的导入部分尤为关键, 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最后的总结是对每一次所讲内容的梳理, 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课堂内容。如讲解贸易术语FOB、CFR、CIF时, 其导入部分就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贸易背景资料先回顾下贸易术语的含义及作用, 并通过目前最新的惯例与规则《2010通则》对于术语的划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具体讲解的重点是理解《2010通则》对于三种术语的具体解释, 在此基础上, 正确比较术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难点是通过相关案例理解两种术语在实务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并对下节课做出展望, 为了更好地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给出一个典型的思考题课下去思考。

(4) 用实例去剖析难以讲清的理论。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点可举实例剖析实务中有一些难以用语言解释的知识点, 列举一些具体的实例, 通过具体的例子去理解。如施救费与救助费的区别同通过以下例子去解释:一艘驶往纽约的货船A, 在行进过程中突然遭受风暴, 有十包货物掉入海里, 情况危急, 船员立即展开施救, 但是还是无法救回所有货物, 这时另一艘船B的船员看见这情形, 立即帮忙打捞货物, 才得以救回所有货物, 这时发生的费用有两种。其中A船员实施救助的费用为施救费用;B船员施救的费用为救助费用。由此可见, 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是涉及到标的当事人不同。

(5) 处理好理论与现实的偏差。如对发盘的撤回与撤销, 《公约》和我国《合同法》均规定, 发盘是可以撤回, 只要撤回通知先于发盘送达受盘人或于发盘同时送达受盘人。此外, 《公约》还规定, 在发盘已送达受盘人, 而受盘人尚未表示接受之前这一段时间内, 只要发盘人将撤销通知送达受盘人, 仍可将其发盘撤销。而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 这些相关规定是否真的可行, 我们要讲清楚理论在实践中运用时会有一定的偏差。

(6) 教学与科研并行。尽管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 但教师仍需在课余时间做好相关的科研工作。一些前沿的理论研究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 进而丰富教学内容。同时, 它也是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另一种形式的深化。

(7) 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一方面教师要首先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不随便请假、调停课, 严格执行课表和教学计划, 按学校规定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考核。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遵循相应的课堂规定, 适当情况下可和学生签下书面协议, 违反相关规定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分数扣减, 而对表现突出的同学可给予相应的奖励。

4 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反思

4.1 准确把握学生听课情况

不同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状态都是不同的, 对于上课气氛比较沉闷的班级, 要采取一些不同的授课方法。如提单种类这一部分就可将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 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让小组代表去讲所负责的内容, 然后由其它学生提问相应的问题, 由小组同学回答, 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作相应的补充, 这种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2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衔接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走出校园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途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是高校开展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

一是可通过相关外贸模拟软件系统实践国际实务相关业务流程。在实验室, 学生利用教学软件和网上模拟, 实现国际贸易的无纸化操作, 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将进出口合同的磋商、签订、履行这些具体操作程序串联其中, 让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切身体验商品进出口交易的全过程。进而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 为以后走上外经贸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联系相关外贸企业, 并作为签约单位, 推荐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校应与相关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如积极与外贸公司、海关、商检局、港务局、银行、税务局等加强沟通与联系, 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4.3 虚心听从学生的教学反馈意见

不定期让学生提出相应的纸质教学反馈意见, 教师应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提出的意见, 适时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

4.4 适时更新教案与课件

尽管每年承担的课程相同, 但教师所用的教案与课件不应是一成不变的。目前通行的关于贸易术语的惯例与规则是《2010通则》, 它是在《2000通则》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 对术语的种类作了相应的修订与整合, 而且对FOB、CFR、CIF的风险界限也作了变更, 由之前的“装运港船舷”修订为“装运港船上”, 国贸实务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相应的惯例与规则的更新, 并注意外贸实践中一些变动的新做法, 而对应的课件和教案中也要体现这些更新的内容。

4.5 积极对待学生课堂提出的问题

对待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 教师都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释疑。如从卖方的角度去理解, 贸易术语FOB、CFR、CIF的责任义务大小比较是FOB

4.6 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目前, 许多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 这样的知识结构和背景只能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讲解清楚, 却无法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很好地结合, 这也是造成毕业生无法与社会有效对接的原因之一。因此, 除了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外, 学校也应投入相应资金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如选派骨干教师到一些高校进修, 学习有经验老师对于国贸实务课堂的把握和相应的处理技巧。此外, 也可让教师带薪去外贸公司进行半年或一年期的实践工作, 真正将课本知识与具体的外贸实践融合在一起。

摘要:《国贸实务》是经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它研究国际商品买卖的具体过程, 属有形贸易的研究范畴。由于该课程具有涉外性、实践性强的特征, 所以在授课方法和技巧上就有着较高的要求。结合《国贸实务》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设计, 重点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专业必修课,实践性,案例分析法

参考文献

[1]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1.

[2]刘红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0) .

[3]黄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案例设计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11) .

[4]邹丽.国际贸易课程改革探析[J].科教导刊, 2011, (6) .

国贸实务课程知识要点 第4篇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全球化,对外贸易人才市场需要高素质、多技能复合型人才,要求劳动力职业素养强,进入角色快。欧美发达国家高校在专业教育同时融合了职业资格认证的观念及知识,较好地保证了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职场需求的吻合。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发展则依旧遵循传统的素质教育和学历教育体系,与实际职场的人力资源要求仍然有很大差距。因此,本文提出通过借鉴职业认证教育来完善我国高校国贸实务课程体系,使之不遗漏,不缺失,反映学科发展变化;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职业素养,为择业、就业做好准备。

1 现有国贸实务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就国内高校普遍情况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基本分为三个模块:课堂教学模块,课程设置包括:国际贸易实务、海关实务、国际结算、单证实务、海商法、商务函电等课程讲授;课程设计模块,即:运用贸易平台软件,模拟实际情景训练;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模块。此种体系设置存在以下不足:

1.1课程体系强调国贸全程交易中的基本技能,导致学生实务性技能表面上“全”,实质上不“专”,从事具体的工作时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

1.2课程体系在极为关键的国际物流、国际采购、供应链管理等外贸环节上存在着知识模块的空白。其结果导致毕业生择业时,视野狭隘,忽略了物流、采购与供应等领域的就业机会;执业中,无法处理具体的、专业的相关问题。

1.3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设置及取舍上,尚未与时俱进,与市场和职场的需求尚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例如:采购专员、国际贸易物流师等等,均是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而产生新专业、新职业。这就要求其从业人员具备所必备的学识与技能。但是,目前的国贸实务课程体系还是原有教学体系的传承,对于新兴领域基本没有涉及,无法完全满足市场对于新型外贸人才的培养需求。

1.4课程体系无形中窄化了学生对外贸行业的了解。实际上,国贸领域行业众多,各行业要求和规则又不尽相同。许多外贸领域内行业、企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执证上岗,如:美国的IIEI职业资格认证;英国的ITC认证。而就笔者调研结果来看,许多国贸专业学生对国际贸易的行业划分,行业要求均不甚了解,更不用说具备相应的实务操作能力。

2 职业认证教育的借鉴意义

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或者行业协会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目前,职业资格认证逐渐提升到与学历认证同等重要的地位,其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的借鉴意义日渐显现。

从微观层面而言,首先,职业资格认证教育的知识体系更新迅速,系统性强,能与目前高校国贸实务课程体系形成相辅态势,弥补空白。绝大多数的职(执)业资格认证会每两至三年就调整知识体系,以达到与国际贸易实践发展相吻合的目标。不断完善更新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更全面、及时地反映行业变化和职业要求。因此,借鉴行业领域内含金量较高、行业普遍认可的职业资格认证知识体系,可以修改和完善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的不足,使教学内容能进一步充实,教学体系完善,能够反映学科的发展变化;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比较完整,不遗漏,不缺失。

其次,对国贸实务课程素质教育的认定和强化。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是以基础理论知识为支撑,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而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则是以职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本身客观存在的知识、技能、能力功能模块作为职业规范与标准,对劳动力质量进行严格的职业素养提升。因此,职业资格认证教育是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素质教育的认定和强化。

再次,是职业资格认证教育“专业”与“职业”间的桥梁。如果说国贸实务课程素质教育向社会反映出劳动力的学业教育和水平测试的学识能力,那么,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则反映出劳动力的培训背景、工作阅历以及职业素质和素养。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在“专业”与“职业”之间,实现了高学历层次向宽职业资格体系拓展,突出职业能力的宽泛性。

从宏观层面而言,职业资格认证教育作为我国“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职业资格认证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职业资格认证也是信息传递的有效途径,它与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结合密切,能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的能力,能一定程度上防止人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3 借鉴职业认证教育的实证分析

此部分,笔者将借鉴目前国际贸易领域内含金量较高、行业普遍认可的两种职业资格认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以及联合国贸发组织(ITC)“注册采购师职业资格认证”,分析其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借鉴的切入点、形式及效果。

3.1 借鉴的切入点

完整的国际贸易实务体系按其逻辑程序应该包括:国际采购、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环节、国际物流、国际结算、海关实务、国际商法等模块。目前我国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基本不约而同地将重点设置在国际贸易环节的讲授,一般会涵盖国际贸易方式、商品的名称、品质、数量与包装;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争议的预防与处理;贸易谈判与合同的订立、履行等内容。对于国际贸易环节展开前的国际采购模块,以及贯穿整个国际贸易流程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模块则鲜有涉及。

综上,现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本身存在的欠缺就为职业认证教育的借鉴提供了两个切入点(如图1所示):一是借鉴注册采购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弥补国际采购模块的缺失;二是借鉴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弥补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块的缺失。前者依据国际贸易的基本做法和特点,补充了国际采购的核心环节,贯穿了国内外法律、法规、国际条约和国际贸易惯例,并且使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订立和履行的基本环节得以拓展应用。后者系统、全面地介绍国际物流的运输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供应链的类型和构建策略、供应链的管理策略、供应链中的物流客户服务管理等内容,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进出口流程中的各方面运作规则、经营技能、运作思路及相关管理操作模式。

3.2 借鉴的形式

在选择借鉴的形式上,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而影响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教学法的要求,或者片面强调专业需要而任意割裂或舍弃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作法都是错误的。由于国际贸易学科有其严谨的科学体系,专业设置的各门课程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所牵涉的知识范围往往相互交叉,相互联系。因此,在借鉴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时,既要注意与原有课程体系的相互衔接,又要避免重复或遗漏;既要从教学计划的全局出发,明确课程内容的分工,处理好先修课与后续课的衔接与配合,又要尽可能依据教学法要求,对于重复部分进行技术处理;既要秉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借鉴点”进行了必要和充分地考察和甄别,又要将职业资格认证的考核点明确到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中,以灵活多样的的形式进行借鉴。笔者设计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充分利用专业任选课形式,借鉴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智能结构。

3.3 借鉴的效果

在新的国际贸易形势下,上述两种职业认证教育的融入使国贸实务课程体系的基本逻辑系统更完整,内容更充实,补充了原有知识体系中国际物流、国际采购、供应链管理共三个模块核心知识的空白,做到了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体系的“不遗漏”、“不缺失”,与时俱进,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同时,使得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设置的各院校结构性趋同现象有所缓解。

以职业标准的视角和要求,使学生的专业素养能紧跟实际市场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规范操作能力。使学生了解当前国际贸易领域内的主要行业,了解行业的核心实务知识,了解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开拓择业时的视野,培养职业素养。

教学工作者也更清晰认识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理清了国贸实务类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优化了教学资源,规范了教学文件,避免了内容安排的随意性,教学管理程序得以明确。

4 借鉴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时的几点思考

4.1 借鉴时应去伪存真,有所为有所不为

即对职业资格认证教育的“借鉴点”进行必要和充分的考察与甄别。寻求好的借鉴方式,首先解决“怎样借鉴”、“怎样改革”的问题。

要从职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深入了解和分析职业所需知识、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把职业资格标准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进行培养目标确定、专业能力分析、职业资格标准分析以及专业能力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将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分解到有关的课程之中,将职业资格认证的考核点明确到教学大纲之中。

4.2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院校应尽量满足职业资格技能训练要求的实训设备和基地。基本的技能以及初级专业专门能力的训练条件学校必须具备,这样通过校内的训练,学生就能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和初级专门能力。特殊技能及较高层次的专门能力,可以通过产学结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解决。

4.3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等教育对职业资格认证的良好借鉴要求把职业资格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及职业道德分解到有关的课程中学习、掌握,这就要求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师首先在思想上树立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把学生职业能力的掌握放在重要位置,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当然,教师应该具备高于对学生要求的职业资格,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才能做好技能训练的准备工作,并能以规范的技能操作给予示范,对学生的技能训练给予指导,对学生技能掌握的程度予以鉴定。

参考文献

[1]左志鹏.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9).

[2]李同芳.如何培养“适销对路”的外贸人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5).

[3]何荣.资格认证: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国报业,2011(02).

[4]韦秀芝.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上一篇:方法总比困难多优秀读后感下一篇:不良品通告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