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计划

2024-05-23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计划(精选10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计划 第1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

步认识教案实录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及分数的简单应用。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从整数到分数,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建立一个新的概念,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对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含义上、读写方法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在这里安排分数的初步认识,不仅为三年级下学期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做好知识准备,也为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进行表达交流、解决问题提供了知识和机会。

备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认识几分之几;

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数的简单计算(1课时)

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法;1减几分之几

分数的简单应用(2课时)

用分数表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的一份或几份;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3.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4.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问题。

1.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

2.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备重难点

重 点 1.理解分数的含义,认识并能够读写几分之

一、几分之几。2.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难 点 1.理解比较几分之一和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

2.理解分数加、减法及1减几分之几的算理。

3.会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计划 第2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64-6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

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你们会算吗?”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l。

(1)谈话:分桃的事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如果问题是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我想你们都会说出结果。现在的问题是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这就要把4个桃看做一个整体(把4个桃圈起来)。下面请你们帮助小猴分一分,看看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师生归纳得出: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就要把4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

2.教学“想一想”。

(1)谈话:如果把这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谁会分?

(2)汇报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

(3)师生归纳得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师生共同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师生共同小结:这两幅图都是把12个小方块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用以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也不同。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先根据分数的含义平均分一分。

(2)让学生看每份是几个,然后在图中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

(3)集体反馈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拿出12根小棒放在课桌上。

(2)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举小棒:拿出这堆小棒的二分之一。

(3)提问: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一人提要求,大家拿小棒。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直接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反馈

四、课堂小结及课后延伸

谈话: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思考

学生独立思考,画出图来。

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体会其含义。

学生动手画一画、分一分。

小组合作,交流分法。

学生理解记忆。

先让学生填写,填完后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

让学生自己先填写,填完后再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

学生练习

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学生完成下面的习题。

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

认识几分之一(2)

上课时间:4月28日,累计课时:3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借助对图形的观察或实物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2.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有一天猴妈妈从树上摘了几个新鲜的桃子装在盘子里,你们看,一共摘了多少个?(学生观察得出,一盘有4个桃子。)猴宝宝看见了都连忙跑过来,嚷着要吃桃。老大说:“我可以分得这盘桃的四分之一。”老二问:“这盘桃的四分之一是几个呀?”

二、主动探究,感悟新知’

1.合作探究。

谈话:你们能帮助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先独立思索操作,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1)分组展示交流。

想法一:用学具分一分。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l份是1个。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想法二:画图看一看。这盘桃的四分之一是1个桃。

想法三:联系分数的含义想到:4个桃的四分之一,就是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1个。

想法四:列出除法算式:4÷4=1(个)。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请每一位汇报的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如果出现最后一种方法,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用4除以4,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2)比较方法。

提问: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3)小结。.(动态演示)老二说:“现在我知道了,原来要知道这盘桃的四分之一是几个,是要把这4个桃平均分成4份,看一份是多少,可以用4÷4=1(个)的除法算式来算出结果。谢谢同学们帮我解决了难题!”

3.尝试练习。

(动态演示)猴老大说:“桃真好吃,要是我能吃这盘桃的二分之一就好了。,’教师谈话引出问题:这盘桃的二分之一是几个呀?请同学们用刚才得出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组织练习,深化理解

1.操作游戏。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①指名读题后,要求学生在书上画竖线分一分,然后独立填写算式。

②集体订正后提问:12个草莓的三分之一和12个草莓的四分之一哪个多?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说要求,学生先操作,再列出算式。

摆8个圆片,拿出它的二分之一。

摆12个圆片,拿出它的二分之一。

提问:都拿出圆片的二分之一,为什么个数不一样呢?

2.列式解决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直接列式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3.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5题。

4.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尝试做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

请大家先自己思索一下,这盘桃的四分之一是什么意思?再想想怎样解决问题,可以借助学具帮帮忙,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看哪个小组讨论得最好。

分组展示交流

让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学生想办法解决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4÷2=2(个)表示的意义.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先操作,再列出算式。

尝试直接列式解答,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全订正。

认识几分之几(1)

上课时间:5月2日,累计课时:4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初步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

2。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例题的场景。

2.学生观察分桃的情景,各抒己见。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题。

2. 提出问题。

谈话:听,猴妈妈有提出新的问题.:我的每个孩子分得这盘桃的四分之一,可是一个小孩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这可难到了我.你能帮助猴妈妈吗?

(1)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2)学生拿出学具,动手分一分,然后讨论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几,3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1)全班交流.

(2)提问: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2教学”想一想”

问题:猴妈妈有10个桃,平均分给5只小猴,3只小猴一共分得几分之几?

3.小结:把一些东西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要把几个看成l份,在图上分一分。

(2)各自填写分数,指名说出结果。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引导学生看清每幅图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占这样的几份。

(2)各自填写分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涂色,然后与同桌交流。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问:是分别把这堆小棒平均分成几份,有这样的几份呢?

(2)学生动手摆一摆、试一试,得出结果。

(3)与同桌边练习边交流: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全课小结

谈谈自己本节课有何收获。

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学生操作,并思考问题。

演示分得的过程.

学生用学具分一分.

集体交流.

演示分得的过程.

学生理解并记忆。

完成在书上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解题时的思路。

认识几分之几的练习课

上课时间:5月2日,累计课时:40。

教学内容:教材P69-70的第6---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利用直观教具正确地用分数表示相关的数。

2、能利用分数知识将低级单位的长度、钱币换算成高级单位,并用十分之几的分数表示,为下面认识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600÷3320÷4690÷3720÷9

60×40×7889+2572-56

80×6080+6015×616×5

二、在下图中涂上分数所表示地部分。

3/4

2/3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6题

2、做“想想做做”第7题

提问:为什么第一个括号填写1/10,第二个括号填7/10?

教师在线段上再任意表上几个括号。

3、做“想想做做”的第8题

出示放大图。

这把尺总长是几厘米?也是几分米?看着直尺说一说1厘米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为什么?也就是几分之几分米?3厘米和7厘米呢?

4、做“想想做做”第9题。

5、做“想想做做”第10题

6、做“想想做做”第11题

四、全课总结。

学习过程:

学生口答。

学生先在书上独立练习,然后让学生说说各涂了几个小方块,为什么这样涂。

学生先说说图意,然后再练习。

www.xkb1.com

让学生填写。

让学生说说这把尺上面的数据以什么为单位的?

学生回答。

学生在书上独立练习,然后交流反馈,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按照书上要求做游戏并做好记录,最后回答书中的问题。

新课标第一网

认识几分之几(2)

上课时间:5月3日,累计课时:4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2页

教学目标:

1、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2、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价值和作用,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她请来好朋友灰兔们一起庆祝。出示挂图。

2.提问:从画面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板贴:

小白兔吃了几个蘑菇?分给小灰兔们多少个蘑菇?

3.解决问题:小白兔吃了几个蘑菇?

(1)提问:求小白兔吃了几个蘑菇,也就是求什么?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2)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算式:12÷4=3(个)。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摆学具。

提问:分给小灰兔们多少个蘑菇,也就是求什么?

教师讲述。

2.列算式。

谈话:谁能把刚才动手分蘑菇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呢?

3.比较感悟。

小白兔吃了几个蘑菇?分给小灰兔们多少个蘑菇?

(1)提问: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内容,你发现了什么?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

(2)教师归纳。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3题。

四、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谈话:读一读“你知道吗”,你能解决其中的问题吗?

学习过程:

xkb1.com

学生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独立解决。

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得出结果。

学生汇报:借助学具展示分蘑菇的过程。

学生独立尝试列算式解决,小组内交流这样列式的理由。

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练习七

上课时间:5月4日,累计课时:42。

教学内容:练习七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并学会用分数来表示达信息,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含义;

2、能利用分数的知识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25×8960÷3806-236486+99

240+604200÷620×504×38

25×424×5620-80603÷6

二、巩固训练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6分米是几分之几米?6厘米是几分之几米?

(2)4角是几分之几元?4分是几分之几元?

(3)3分是几分之几时?5千克是几分之几吨?

小结:怎样将低级单位用分数换算成高级单位?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先指导学生想12小时的1/3、3/4、5/6各是几小时?再想时针从12起走到了哪里。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按要求对折后,要把纸打开,数一数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并填在表里,

观察记录的数据,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对折的次数每增加一次,它所对应的平均分的份数,就是它前一次的2倍。)

三、全课总结。

学习过程:

学生回答。

学生先在书上填上适当的分数,然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学生独立练习,交流分法。

学生口答后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学生在钟面上画出时针的位置。

先让学生看题,说说题目的要求。

在小组里交流。

单元测试+试卷讲评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计划 第3篇

1.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

2.三角板上共有( )个角,只有一个( )角,其余的两个角都比它( )。

3.长方形有( )个角,它们都是( )角。

4.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 )条线,就画成一个角。每个角都有( )个顶点,( )条边。

5.一个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上有( )个直角,一个长方体共有( )个直角。

二、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是角的在( )里画“√”,不是的在( )里画“×”0分)

( ) ( ) ( ) ( ) ( )

三、下面图形中哪些是直角?在直角下面的括号里画“√”。(10分)

( ) ( ) ( ) ( ) ( )

四、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住薄#?0分)

1.边越长,角越大;边越短,角越小。 ( )

2.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 )

3.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了角。 ( )

4.直角可以借助三角尺上的角来判断。 ( )

5.角的大小与开口的大小有关。 ( )

五、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角?(16分)

六、仔细找一找,有多少个直角?(9分)

七、画一画,把下图分成4个相等的三角形。(5分)

八、画一画。(16分)

1.画一个角,并且标明各部分名称。

2.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3.借助三角板上的角,画出比直角大的角。

4.观察下图,在方格图中画出相同大小的角。

九、分一分,把相应的序号填在适当的( )里。(10分)

(1)( )是直角;

(2)( )是比直角大的角;

(3)( )是比直角小的角。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计划 第4篇

一、单选题

1.如下图,阴影部分面积占全部图形面积的()

A.B.C.D.2.爷爷把一根铁丝剪成两段,第一段长5米,第二段占全长的()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两段一样长                          D.无法判断

3.计算1-(+),结果是()

A.0                                          B.C.D.4.比

大比

小的分数是()。

A.B.C.二、判断题

5.分数的分母越大,分数单位就越大.

6.把一个饼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饼的.

7.和1%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们表示的意义完全相同。

8.一袋3千克的糖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些糖果的()

三、填空题

9.折纸课上,小明拿出一张纸,折出这张纸的并涂色,小丽也拿出同样大小的一张纸,折出这张纸的并涂色,两人的折法如图所示,那么她们俩折出的一样大吗?________.10.一本故事书,小明已看了全书的,还剩下全书的________没有看。

11.少先队员帮辅导员搬奖品,第一次搬了奖品的,第二次搬了奖品的,他们一共搬了奖品的________,还剩下奖品的________。

12.一包饼干,小东吃了,小红吃了,一共吃了________.

四、解答题

13.星期天妈妈从中意超市购买了以下物品

14.看图列式计算.

(1)

(2)

五、应用题

15.五二班有女生26人,男生29人,男女生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2÷9=.故答案为:B。

【分析】正方形被平均分为8份,黄色三角形占一份。整个图形一共分为9份,黄色的占2份,占整个图形的.2.【答案】

B

【解析】【解答】解:第一段占1-=,所以第二段长.故答案为:B

【分析】以全长为单位“1”,用1减去第二段占的分率即可求出第一段的分率,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即可判断哪段长.3.【答案】

A

【解析】【解答】+

=1,1-1=0

故选:A

【分析】本题是考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4.【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此选项错误;

B、,此选项正确;

C、,此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可以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后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比较大小.二、判断题

5.【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分数的分母越大,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所以分数单位也就越小,所以原题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分数的分母越大,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所以分数单位也就越小.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题中不是把饼平均分的,不能用分数表示,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题中不是把饼平均分的,不能用分数表示,据此判断.7.【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百分数和分数表示的意义不同,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分析】根据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表示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1%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一,百分数不能带单位名称,即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据此判断即可.8.【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解: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些糖果的。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填空题

9.【答案】一样大

【解析】【解答】因为小明和小丽两个人的纸一样大小,所以两人折出的也是一样大的【分析】考察分数的表示

10.【答案】

【解析】【解答】

【分析】全书的页数看做单位1,1-已经看的=还剩下的11.【答案】;

【解析】【解答】

故答案为:。

【分析】第一次搬的占奖品的几分之几+第二次搬的占奖品的几分之几=一共搬了奖品的几分之几;1-两次般的占奖品的几分之几=剩下奖品的几分之几。

12.【答案】

【解析】【解答】

故答案为:。

【分析】小东吃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小红吃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一共吃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四、解答题

13.【答案】解:

答:苹果比黄瓜轻

千克,食盐、苹果和黄瓜一共重

千克。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苹果比黄瓜轻多少=黄瓜重量苹果重量;食盐重量+苹果重量+黄瓜重量=一共的重量。据此可求解。

14.【答案】

(1)

(2)

【解析】【分析】(1)观察图可知,把长方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它的,涂色部分占几份,就有几个,据此写出分数,然后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据此解答;

(2)观察图可知,把这条线段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左边占,要求右边占几分之几,用减法计算,据此列式解答。

五、应用题

15.【答案】

解:26÷(26+29)=

26÷(26+29)=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计划 第5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第1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例1主题图

提问:观察野餐活动图,你看到些什么?

把每种视频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不满1个,只能说每份分得“半个”。这“半个”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平均分蛋糕

引导:把1个蛋糕怎样分可以得到半个呢?

(学生操作平均分,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怎样分的,每人分得其中的多少?

说明: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是这2份中的1份,这1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可以写成1/2。

2、教学读写二分之一

先写短横线;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横线上面写1,表示这样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问:蛋糕的另一份可以用哪个数表示?每份是谁的1/2?

3、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4、教学“试一试”

学生动手折正方形纸的1/2并展示。

指出:不管怎样折,也不管折出的这1份形状是怎样的,只要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是它的1/2

进一步要求: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1/4吗?折一折,再互相交流。

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出示例21、同桌两人合作,用两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折一折,分别涂出它们的1/2和1/4试着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再折一折并涂出它的1/8,然后把1/8与上面的两个分数分别比一比大小。讨论并小结:把同样大小的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自然就越小。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四、实践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3、做“想想做做”第6题

4、做“想想做做”第7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计划 第6篇

第8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3课时 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页例

4、例

5、例6.【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 点: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难 点:理解分数几分之几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1)动手操作,得出分数.①小组合作要求:学生自己折一折,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然后涂一涂,自己想涂几份就涂几份.②小组交流:涂色部分用什么分数表示.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四分之一?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2)小组汇报、展示,学生说明自己涂出的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为什么?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来看看小精灵是怎样做的.出示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图片: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3份、4份呢?

学生说完整,教师板书相应分数.(3)教师:如果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这样分能得到哪些分数?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八分之一呢?互相说一说.2.迁移类推,得到分数.(教学例5)

教师:现在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尺子,在本子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刻度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学生画完.教师问:你能说出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吗?

3份是几分之几?4份、6份、7份呢?这些分数里面都有几个,用一句话总的来说,十分之几就是几个.3.比较异同,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分数,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些分数与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分数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会发现上节课认识的是几分之一的分数,分子是1,今天学习的分数都是分子是几的几分之几的分数,都由几个几分之一组成.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4.归纳总结.教师:像、、、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你能照样子说出一个分数来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说说各有几个几分之几,如:里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有5个.【教师归纳】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教学例6.(1)你能帮忙解决吗? 学生汇报各自的意见.看来大家的意见也不相同呀.请拿出准备好的两张相同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再比一比,并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动手实验,小组交流.(2)学生汇报:

从刚才涂的过程中,我发现25涂色的部分小,35涂色的部分大.……

25里面有2个,里面有3个,所以大.(3)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发现35大于25.因为把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表示其中的3份,表示其中的2份,所以大于.(4)猜想:和谁大?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5)验证:让学生拿出圆形纸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验证自己的想法.(引导表示1个圆)

(6)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板书:>.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1)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分数,这两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2)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判断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只要看分子,分子大的数就表示份数多,所以分数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指名回答时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每个分数表示由几个这样的几分之一组成.2.做一做第2题.独立完成,说说这样填的理由.3.完成练习二十第4、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教材第93页“做一做”第1、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练习二十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最后全班交流、订正.归纳方法: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几分之几,比如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3份就是.所以,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计划 第7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一系列学习活动,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三)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几分之一比较大小。

三、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

2、教师的教学准备:小磁铁、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两个月饼图。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话说唐僧师徒一路向西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着月饼,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节了。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月饼店,“哇,好多的月饼呀!”八戒很快就看见店里各种各样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我想吃月饼。”可是唐僧说:“想吃月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你知道猪八戒写出的数是多少吗、唐僧又说:“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请你们猜猜这个数是多少?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不停的扇着大耳朵。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块吗?半块月饼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设计说明: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从故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自然展现(是因为用整数解决不了了,所以才要用到分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2、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认识二分之一

(1)猜一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一半就是这两份里面的一份,我们把它叫做二分之一,也就是这圆形的二分之一,写作:,学生跟读。结合书本中的月饼图说说,“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2)教师说明 :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请学生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么产生的?(3)动手实践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形状的纸片动手折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

师:这些形状不同的纸都可以折出它的。想一想,不同的纸折出的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呢?(4)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几种不是平均分的两份,想想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再次

12121212强调平均分)

[设计说明:通过直观演绎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思维发展过程,让学生进行自我释疑体验,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也不包办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过程,而是通过“折一折”了驱动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力,感悟“平均分”的内涵与重要性,从而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拘泥与常规,思维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二)认识四分之一(1)观察推想

师:大家推想一下,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那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怎么写?(小组交流讨论)(2)设疑

如果要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五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呢?怎么写、怎么读?

如果分给我们全班同学呢?

(三)认识几分之一

刚才我们认识了和,我们把像,这样的数叫分数。你还想到了哪些几分之一的分数?板书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写几个分母大一点的分数)抽几个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四)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12141214......分子1.......分数线 读作:五分之一 5.......分母

(五)练习:91页做一做第1题

[设计说明:有了、、作基础,后面关于几分之一的学习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分析、去解决新问题,学会把新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着学习,学会在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有所创新。]

3、再现情境,比较大小。(1)、故事引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接下来老师继续来讲刚才的故事,唐僧师徒在月饼店买了些月饼后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转眼已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最大的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猪八戒,猪八戒一听急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了吗?(板书)(2)解决问题: 让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112411察,再进行比较大小。为什么吃到的要大,吃到的反而小呢?

***21415师:你是怎么想的?在黑板上展示月饼和月饼,请同学们仔细观小结:原来分数也有大小,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它的一份就比把它分成四份中的一份要大,所以>(3)拓展延伸:

在黑板上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请两位同学分别上讲台涂色,一个小朋友涂长方形的四分之一,另一个小朋友涂六分之一,看谁涂的快,为什么?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上面涂的这两个图形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怎么表示?(4)练习:做一做第2题。

[设计说明:再次用讲故事的的方法引出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从解决故事的疑问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同时故事中也蕴含了正确的答案,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不难发现正确答案。并且再次用圆片代替月饼来进行证明,验证答案。]

4、说说想想,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的新朋友是谁?(分数),说说你对它有了哪些了解? 你分清楚了吗?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2:表示平均分成2份 > 2241214 1:表示其中的1份 111111、、、......> 234546......分子1.......分数线 读作:五分之一

5.......分母

六、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课本第94页第1题、第七、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计划 第8篇

教学要求:

1、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教学难点:揭示寓意。教具准备:课文录音、生字卡、动物头饰.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识字、写字。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重点:识字、写字。

一、竟猜谜语,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

(1)黄袍袍,黑斑斑,龇牙咧嘴瞪眼睛;森林里面称大王,捕食野兽本领强。(老虎)

(2)模样像狼脸儿长,三角耳朵猫儿黄,昼伏夜出捕肉吃,毛皮好做女士装。(狐狸)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文本中的关键“人物”。告诉“假”的读音,但不告知理由,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的意思的能力。】

二、配乐朗读听感结合。(学生轻轻地打开书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一是起示范作用,二是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学习习惯。】

三、阅读课文识记字词。

师:“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生字,你觉得难读的字可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②检查:你觉得哪个字难读,会读了吗?(指名读)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扯、兽、爪”是翘舌音,“闷、窜、胆”是前鼻韵母,“趟、抗”是后鼻韵母,“蒙住”的“蒙”读mēng,不读méng.,齐读。

③去掉拼音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狐假虎威、茂密、扑过去、半信半疑、猴子、野猪、梅花鹿、害怕、威风胆子吓跑寻找爪子借着、骨碌、违抗、窜过、一趟、狡猾、百兽

(3)生字组成的词语会不会读?自由练读,抢读词语卡片。

(4)小结: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字音读得那么准,同学们多不简单哪!自己夸夸自己吧!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识字,语言环境中识字,重复再现中识字,遵循学生的识字规律及年龄特点。识字后,自我夸奖又使学生有了成就感,更鼓励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3、读通课文。

(1)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画上“”,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了,再接着往下读。

(2)指名汇报练读的效果。

(3)采用老师范读、学生示范、个别练习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直到把课文难读的句子读通为止。

(4)小结:大家真不简单,这么长的句子都读通顺了,太棒了!

4、再读课文。

(1)同学们选自己能读好的一节认真练读,要求把它读流利,等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

(2)采用多种形式分小节读课文。

(3)各自把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后,指名分小节朗读全文。(4)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把朗读时间还给学生,从难句的读通再到段落的读顺,最后是流利的朗读全文,这样分层次教学为学生通畅的阅读全文铺设了梯度、降低了难度,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阅读文章的方法。】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并相互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

3、进行书写指导:

注意:”狐”的右边不是“爪”、猴的中间没有竖,威字中间不要忘了写一横。指导书写“虎、茂、威、假、鹿”。

4、学生进行区别、临摹。(注意书写姿势及字的美观)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识字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在观察交流中让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及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的示范指导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和寓意。重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难点:揭示寓意。

一、回顾课文、复习巩固。

1、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拼音。

朝(zháo cháo)霞朝(zháo cháo)南

森(sēn shēn)林深(sēn shēn)处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虎之威”

(1)出示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狐狸是一只()的狐狸,老虎是一只()的老虎。那谁厉害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思考:究竟是狐狸厉害还是老虎厉害,说说你的意见。(窜,逃窜;扑,拍打;窜说明狐狸本来是很害怕老虎的,想很快逃走。“扑”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害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老虎的威风来。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朗读重点词、关键词,体会“虎之威”】

2、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狐之猾”

过渡:面对饥饿、凶猛的老虎,狐狸的生命危在旦夕。它被老虎逮住以后怎样了呢?我们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各自轻声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狐狸讲了几次话?(三次)应该怎么读?

(2)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

(3)学生练读。指名读。(如果学生读得好,提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读?如果读得不足,则引导学生对“骨碌碌、”“扯着嗓子”、“老虎一愣”进行理解。第一句话扯着嗓子是想掩饰它内心的恐惧,用气势来吓唬老虎,第二句话讲老虎不敢吃的理由:我是老天爷派来管理你们百兽的„„第三句话讲狐狸故作镇静:你不怕,那你就吃吧。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把老虎镇住、蒙住、骗住。)

出示练习:孩子们,你们看狐狸真是一只()的狐狸!放了狐狸是因为老虎被()。

(4)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这时老虎会怎么想?

(5)学生合作学习讨论。

(6)讨论后回答。回答后学生联系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抓住狐狸的语言,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自读自悟,以读代讲,想象狐狸说话时的心理、语气,从而体会

出“狐之猾”】

3、学习六、七、八自然段。明白“谁之威”(1)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说图意。

(2)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默读六、七、八自然段想一想:狐狸、老虎和其他野兽的表情怎样?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列板书:

“狐:摇头摆尾神气活现”“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4)纳闷什么意思?(因为疑惑而发闷)野猪、小鹿、兔子为什么纳闷?它们纳闷的原因是:过去狐狸可没有这么威风呀,今天它怎么会这么神气活现起来,走起路来也跟往常不一样,摇头摆尾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5)为什么它们撒腿就跑?读“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

(6)体会老虎、狐狸和野兽的不同表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练习:事实上狐狸是借着()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所以“狐假虎威”的意思是说()“假”的意思是()。随机板书“假”“威”的意思。

(7)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狐狸走在老虎的前面,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百兽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百兽是看见老虎才跑的。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设计意图:插图与文本内容相结合,直观地了解了此时狐狸与老虎神态,而同学们的即兴表演,更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的意思,同时也更加透彻地明白了到底是谁最威风的,对于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可谓是水到渠成。】

三、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1、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生活中,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你觉得是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你想

对这样的人说什么?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3《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捡、酷、俩、始等18个新字,会写奶、吵、急、第等8个生字。

2、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3、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4、能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激发兴趣

1.同学们,打开你的回忆的闸门,想想,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出示:高洪波写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组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狐狸和马》、《狐狸孵蛋》、《瞎眼狐清窝》。

二、走进故事

感悟道理

1、我们先来学习《狐狸分奶酪》(1)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干了什么事?(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3)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4)指导朗读

2、让我们回顾一下是怎么阅读《狐狸分奶酪》这篇故事的内容。

3、让我们采用刚才的阅读方法继续阅读后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题单)

4、简单汇报:(1)狐狸和马——聪明的狐狸(2)狐狸孵蛋——善良的狐狸(3)《瞎眼狐清窝》——慈爱的狐狸

三、走出故事总结特点

1、《狐狸和马》、《狐狸孵蛋》这两篇文章是什么类型的文章(童话)

2、童话的特点:(1)拟人化描写

(2)想象丰富(3)有趣有理

3、学生齐读高洪波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四、总结收获 布置小练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篇篇关于狐狸的故事,感受了狐狸

可爱、善良、聪明和慈爱。这些故事一部分来自民间流传的,一部分是作家创作的,但这些故事都来源于生活,假如你想写一个狐狸,你笔下的狐狸有是怎样一只狐狸呢?下课后,自己编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老师期待着„„

五、推荐阅读 拓展提升 《中国童话大师经典丛书》 板书设计 故事中的狐狸 狡猾 聪明 善良 慈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二、检查学习生字。

1、认真读一读课文,圈画出课后生字和新词,在组内互相检查。

2、小组展示学习。

3、全班交流。

三、学习词语

开始起始始终方便便利便于

四、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找出难写的生字。

2、指名说说难写的生字。

3、练习组词。

4、教师示范。

5、学生练习。

五、作业

1、生字词语抄写。

2、完成练习册。

24、《狐狸养鸡

(一)》教学设计

25、《狐狸养鸡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特 冠”等1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吵 嚷 冲 扇 ”的读音;会写“挤 挨”等8个生字。

2.学会不出声地读课文,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抓住狐狸的矛盾心理,体会狐狸善良的一面。【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音;学会默读课文,了解狐狸也有善良的一面。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特 冠”等19个生字,会写“挤 挨”等4个生字。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他们的读音,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3能不出声地读课文,说说狐狸吃了这些鸡吗?这是只怎样的狐狸?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指两名同学分别讲一讲《狐狸分奶酪》《狐狸养鸡一》的故事。2教师导语:狡猾的狐狸在养鸡的过程中,和小鸡日夜相处,慢慢变得善良了,但是狐狸天生爱吃鸡,那他到低有没有吃掉这些鸡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狐狸养鸡二》。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②遇到不认识的字,试着猜一猜它们的读音。

2同桌,前后桌自主交流识字方法。

3多种方式识记生字,读准多音字“吵 嚷 冲 扇”的读音。(1)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2)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如: 中----冲 间---简 票---漂 少---吵 爪---抓 贝---败 诗---特 很---恨 船---般

(3)出示含多音字的词语,强调读音 吵吵嚷嚷 冲着 扑扇 4开火车认读词语

特别 冠子 漂亮 训练 抓到 冲着 凶相 另一番 扑扇 一般 一圈 即使 简直 吵吵嚷嚷 气急败坏

(1)指名读,教师正音。(2)齐读(3)开火车读

(4)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试着不出声地读课文,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猜猜他们的读音,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6读了课文,想一想:天生爱吃鸡的狐狸,最后吃了这只鸡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7过渡语: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三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 挤 挨 败 凶,观察生字,说说他们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及结构。教师示范书写,生观察,跟着书写。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4展示评价。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坡 另”等4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狐狸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下不了口”呢?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3综合本单元的课文,说说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出示上节课的词语,认一认。2小组比赛读。

3想一想,上节课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狐狸吃了这些鸡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二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过渡语:狐狸最终并没有吃这些鸡,而是在一个黑漆漆的夜晚,偷偷地溜走了,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 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儿看出这是只善良的狐狸?找出相关句子。

(一)狐狸矛盾显善良 出示句子: ① 这时,狐狸有点儿恨这群鸡了:傻瓜,干嘛不逃掉?他突然想了个主意,训练这群鸡,把他们训练的像鸟一样。如果到时候,他们不能像鸟一样飞翔,我抓到他们,可就别怪我狐狸无情了。

② 狐狸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望着一天天肥壮起来的鸡,心里矛盾极了。他真想告诉鸡们,自己是一只狐狸,天生爱吃鸡。他非常非常想吃掉他们,只是怎么也说不出口,即使说了,恐怕鸡们也不相信。不是自己叫他们学飞的吗?干脆趁天黑咬死他们,吃掉他们。可是一到夜里,看着鸡们挤在自己身边,安安静静地睡着,他无论如何也下不了口。1 反复读这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内交流学习。3指名说一说。

4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体会狐狸矛盾的心理。

5过渡语:我们从狐狸矛盾的心理和狐狸的行动中感受到了这是一只善良的狐狸,你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狐狸是善良的?(提示:请大家观察观察小鸡)

(二)小鸡表现显善良

1指名说一说你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狐狸的善良。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自由交流。3出示句子:

① 只是夜晚,鸡们还是挨挨挤挤卧在狐狸身旁。

② 可是鸡们吵吵嚷嚷:“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就不飞,就不飞,就不飞!”

③ 这些鸡还是第一次看到狐狸的凶相,以为狐狸真的生气了,他们只好乖乖地练习。

④ 鸡们飞了一圈后都落到了狐狸身旁,争先恐后地向狐狸描绘飞翔的感觉。有只鸡还对狐狸说:”你也飞吧,可好玩了。”

⑤ 一群鸡在四处寻找,叽叽喳喳地叫着,寻找一只狐狸。4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5小结:这些鸡在和狐狸一起生活中,渐渐把狐狸当朋友,当妈妈一样信任依耐,说明狐狸也像朋友,像妈妈一样对待这些鸡们,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狐狸是善良的。

三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了本单元的课文,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总结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动物并不是天生的狡猾凶残,通过后天的环境改变,和睦相处也可能产生很好的感情的。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此,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只要人人都有一份爱心,多一些关爱,相信世界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的!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计划 第9篇

三年2班胡泽玉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几分之一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种图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认识平均分。

有谁知道,农历8月15日是我国传统的什么节日吗?按照习俗,这一天我们一般要吃什么?

在中秋节这天,胡老师家中来了两位小客人,一位叫小红,一位叫小明。我拿出月饼来招待他们。你们能不能帮我想想:(出示课件)如果我拿出4个月饼分给两人,可以怎样分?(生:每人分两个。)

每人分两个,在我们数学中也就是怎样分?(生:平均分)

板书:要想分的公平必须平均分

(出示课件)接下来如果我只有2个月饼分要平均分给小红和小明,每人可以分几个?(生:1个)同意吗?(课件演示)

2、引入分数。

(出示课件)师:看来你掌握了平均分,这样的问题太简单了,这不是我想提的问题,我想提的问题是如果我只有1个月饼,平均分给这两位客人,想想每人分分几个?(生:半个;一半。)

那这一半还能用我们学过的1、2、3、、、、、、这样的整数表示吗?那这一半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猜猜看(生:……)

第1种情况:如果有学生提出了12,(师: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的,这一半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2种情况:如果没有学生提出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实践探究。

1、认识1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12。

(1)读写

师:那么12。12这个分数究竟应该怎样书写呢?(师边说边写:先写一短横;然后写短横下面的数字2;最后在短横上面写1; 板书:写作:1

2学生边说边书空书写。

你们会读吗?谁愿意来挑战一下?(板书:读作:二分之一(2)理解

读作:二分之一)。

表示的含义 师:这条短横表示把月饼平均分,那这个2表示什么意思呢?(生:表示把

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对,在数学上短横下面的数就是表示平均分的份数。短横上面的数表示其中的几份?(生:1份)再看下这幅图,(出示课件)也就是说左边的一半和右边的一半都是这个月饼的这里的你能具体说说这个板书:,12

到底表示什么意思了吗?(生:、、、、、、)

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

2(3)巩固练习。

刚才同学们会公平的分月饼了,那胡老师带来了许多图形,想不想看一下?(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说一说以下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

表示吗?并说出理由。

2、认识

14。

(1)自主理解

表示的含义。

(师:后来胡老师家里又来了两位小客人,现在一共有四位小客人,请同学们猜想下,如果只有一个月饼要平均分给这四位小客人,每人分得这个月饼的几分之一?(生:

能完整的说一说吗?那

4)

你会写吗?谁来试试?板书:写作:

我们把这个分数读作什么?(生:读作:四分之一)板书:读作:四分之一

11、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补充课题几分之一 241(2)折。

师:像

活动要求:(出示课件)接下来请同学们从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这三种当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图形纸片来折一折,并将它的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与交流:选出不同作品展示于黑板,组织学生观察与讨论。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1:说出正方形在不同图形中分别用什么数表示?

练习2:下面的图形分别可以用那些分数表示? 练习3:看分数,涂颜色。

练习4:找一找,蓝色部分等于,大于,小于

四、生活中的分数

五、全课总结

用彩色笔涂上颜色,或者画上斜线。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折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计划 第10篇

《乞巧》教学反思

《乞巧》是人教社新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那是因为诗中有意境。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创设情境、互动教学的方式,也就是意境互动教学策略,事实证明还是比较成功的。

1、借画面互动:

《乞巧》这首诗有两幅大的画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才是主画面,这在教材的底图很清晰;二是人间乞巧的场面。除了在课前加几个晚班搜索到了让我中意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外,在教学环节中,我还安排了让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配乐再现画面,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

2、借音律互动: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在教学中让音乐成为拉近时空、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是我的初衷。在朗读在背诵在想象的时候,我本想选用经典名曲《阳关三叠》作为背景音乐,可后来又觉得学生难以从中体会到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重逢之喜、人间姑娘的乞巧之切。于是,我便用《西游记》插曲《女儿情》取而代之,音乐响起,缠绵悱恻,宛若将人带至几千年前的时空,怎能不激发起在座的学生、家长无边的遐想呢?

3、借吟诵互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吟诵是古诗教学很多老师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我教学时由学生背诗入课,教师吟诗入题。课中吟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味、入诗境。

4、借想象互动:

丰富的想象是这首诗明显的写法特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画面,想象人间乞巧的场面,最后请学生大胆地向织女祈愿,启发学生吟诗明志,用说来体会诗人的志趣,体验乞巧的民俗,学生自己借诗咏志,借想象抒情怀。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作为古诗教学,尤其要注意以读带讲、多读多悟,这样才能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这样学生才会不满足于当一个听众,更会自主的去读,也会读得更动听,读得更动情,读得更感人。这是我此堂课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要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之处

《西门豹》教学反思

1、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做到了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环节简练明快。课堂伊始,以学生畅谈理想导入教学,激发兴趣。接着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写作思路。进而抓住联系,明白人物之间是通过破除迷信这件事联系起来的,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2、能启发学生从西门豹对巫婆、官绅头子、众官绅说的话中体会将计就计办法之巧妙。还让学生根据板书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仅让学生明白了西门豹是以客气的话为理由惩治恶人,而且还懂得了“将计就计”的真正含义,此环节的设计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3、在探究过程中采用四人小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时间比例的分配比较恰当。4、教学中设计的板书起到了多种作用,达到了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是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流传于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祸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为这篇课文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课文,了解感悟女娲补天故事的神奇。第二课时复述故事,指导写字。

这节课,我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因此,备课时,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复述故事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一、成功之处,体验欣喜

1、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探究性学习,整堂课通过学生质疑,再引导解疑,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运用画面激活法: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上合理的想象,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如“天塌地裂”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比较少见,学生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但仍然比较空洞。此时我出示的一组图片和声音,有助于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上进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示的句子以及课文人物的情感。再如“金光四射”“五彩云霞”虽然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见过,但是感受不深,这时,我搜集并出示“金光四射”“五彩云霞”的图片,学生被美丽的图片迷住了,在一阵阵“好极了!”“太漂亮了!”的啧啧赞扬声中,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金光四射”“五彩云霞”这两个词,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为女娲的神力而惊叹。

3、角色演绎法:

《女娲补天》是一篇学生非常喜爱阅读的神话故事,整个教学学生的心都被女娲的善良、勇敢、吃苦耐劳等光辉形象深深地牵动着,我引导学生去想象,去体验,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在这堂课中,我尝试着让学生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质,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课文,理解文本。

4、运用板书,激情总结:

我设计运用的板书,力求体现神话的起因、经过、结果,也体现我的教学思路。

女娲补天

天塌地裂

五彩云霞

了不起

最后总结时,我借着板书,引导学生一又一次有感情读课题,加深了学生对这个神话故事的印象。

5、作业设计:

第一个作业“摘抄课文中的生动的语句。”体现语言文字训练,重在积累。第二个作业“任选一题做做”:

⑴ 我喜欢的女娲──把女娲补天的故事说一说。

⑵ 我敬佩的女娲──把女娲补天的故事画一画。

⑶ 我心中的女娲──把女娲补天后的故事写一写。”体现因材施教,为第二课时的复述故事打下基础。

二、遗憾之处,改进措施 1、在上课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语不够多,而在引导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够灵活的现象。

2、我不敢放开些,压制了学生的一些质疑,没能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在今后教学设计时,我要多准备些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质疑解疑的时间,多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实际设定教学环节,这样学生乐学,教师轻松。

3、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拓展的书目,使其学以致用。只有这样,学生自学的能力才能循序渐进,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会日益增强,积累量会日渐丰厚。

最后,我想说“语文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厚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习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而骄傲!”

《夸父追日》教学反思

我在下午第三节课教学了义务教育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32课《夸父追日》。可以这么说,与学生做了一次愉快的合作,上完课后受益菲浅,现将这堂课的得失及反思小撰如下,以期与同行们共同进步。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是关键。原告我计划是教学19课《七颗钻石》的第二课时,但在我班进行了二次试教后,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就决定改上32课《夸父追日》。确定好教学课题后,按照要求的材料在因特网上查阅资料,查找到的教学

设计的思路归结起来有两种:

1、让学生从神话传说中理解古人的想象力。

2、祉学生感知并学习夸父的自强不息、精神百倍、奋勇前行的精神。我结合新课程的解读思想来对照这两种思路,认为把这两种思路综合起来,效果会更佳。做了这样的打算后,三次修改教学设计并最后定稿,多次应用在班内教学。光有好的教学设计还不行,还需要课件辅助教学。

我想了想:自制的PPS课件只能用一些字词认读,归纳总结之类的方面,而课文内容就不能够具体形象了。于是,我又多次在网上寻找,终于找到了指尖学堂──《夸父追日》的SWF课件,我怀着试试看的心理,一播放,“啊,太精彩了,肯定会受学生欢迎的”,我自言自语道。课件有了,与教学设计又有出入之处,就只有再次修改教学设计了,使之更加合理,方便教学。并且在准备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来的各种疑问,因为毕竟是陌生的班级、生疏的学生,尽可能地采用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方能更好地适应学生。课堂上适时运用是核心。课件是计算机应用于辅助教学的手法,而不是全部。有些教师说:“让课件整节课都在帮我讲,那我就轻松多了。”其实不然,由于秩农村小学里的孩子们常识基础薄弱,需要教师作指导的地方还很多,如果在教学重难点中运用效果就好多了。在这一堂课中,我一开始就播放动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神话传说的内容;之后再采用多种朗读形式适时地播放朗读,培养、强化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动画课件帮了我一个大忙,在学生表演示范动作时很自如,用不着教师作过多地讲解示范。

通过昨天这堂课的教学,实现了课前确定的目标,但也有诸多不足:学生课堂气氛欠活跃;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能引导学生朗读(或者可能是学生太害羞了,面对老师不敢举手)等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努力想办法改进。

远教技能的点滴反思:

上一篇:我们的精彩课堂作文下一篇: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会议公报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