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叠乐》大班教案

2024-05-12

《叠叠乐》大班教案(精选5篇)

《叠叠乐》大班教案 第1篇

大班科学瓶子叠叠乐教案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瓶子和纸盘叠高的一些方法,积累保持物体平衡的粗浅经验。

2、能够耐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师幼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矿泉水瓶、清嘴小糖瓶各3个,口香糖瓶子4个,纸盘6个。

活动过程:

(一)说说瓶子,引出叠高话题。

1、观察瓶子,比较几种瓶子的不同之处。

师:看一下,你前面的筐子里有什么?什么瓶子?有几种?(要求幼儿说完整)

看看这些瓶子的样子,哪里不一样?(高度、粗细、瓶盖)

2、出示纸盘,引出瓶子叠高游戏

师:今天我们要用这些瓶子来玩游戏。这是纸盘,先来玩顶纸盘游戏,看哪种瓶子能把纸盘稳稳地顶在上面。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瓶子顶纸盘。

1、说说自己的猜测:你觉得这些瓶子能把纸盘稳稳地顶在上面吗?

2、幼儿操作:把瓶子放地板上,再放上纸盘,看能不能放稳。每种瓶子都试试。

3、交流,梳理相关经验,如:盖子平平的瓶子上可以放稳纸盘,但要找准中心点;口香糖瓶比矿泉水瓶更稳一些(瓶子越高,瓶盖越小,重心就越不稳);瓶子数量越多盘子放得越稳;三个尖顶(圆顶)的小糖瓶可以稳稳地撑起瓶子。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瓶子盘子叠叠高,积累初步的叠高经验。

1、了解叠高的方法

师:接下来,瓶子和盘子要一起来叠楼房了,怎么叠呢?一层瓶子一层盘子,一层层叠起来。要尽量用上你框子里的所有瓶子,最后看看你能叠几层?叠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的,同时要注意不碰倒别人的,等老师敲小铃就回到小椅子上坐好。

2、幼儿第二次操作探索,教师观察幼儿叠叠高时的一些情况。

3、集中交流,梳理一些关键经验,如:摆放时要找准位置和角度,小心轻放;下面的两层要牢固;楼房越高,每层用的瓶子数量越少;同一层上瓶子分开一点放会更稳,等等。

师:你叠了几层?你是怎样叠的?同样的瓶子一层上你放了几个?为什么他叠的能牢牢的站着?(底层瓶子的数量越多,叠得就越稳固,而且放的时候要很小心)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叠得牢牢的.,站的稳稳的?为什么用同样多的瓶子有人能搭5层,有人只搭了2层?

(四)幼儿第三次操作:迁移叠高经验,比比谁叠得又稳又高。

(1)明确操作要求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些叠稳叠牢的方法,等会儿我们再来试一试,这一次你想叠几层?敢不敢挑战一下自己?瓶子就这么多,你要先想想怎么安排这些瓶子,可以试试别人介绍的好方法。看看谁叠得又高又稳。

(2)幼儿第三次操作,教师观察幼儿能否合理规划,用好这些瓶子。

(3)集中交流,分享叠高叠稳的经验。

师:这一次你叠了几层?有没有比上一次多?多了几层?你是怎样放的?

(五)活动延伸:尝试多种物品的叠高

师:今天,我们做了一次建筑师,用这些瓶子和纸盘造了这么高、这么漂亮的楼房,还发现了很多叠高叠稳的秘密,真了不起!生活中还有什么材料可以用来玩叠叠高游戏呢?比如:盒子、罐子……让我们再去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叠叠乐》大班教案 第2篇

1、通过叠杯游戏,提高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协调;

2、发展幼儿专注力,提高游戏中与同伴协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叠杯、音响。

活动过程:

热身操

幼儿在音乐伴奏与教师的示范下,一起做《爸爸去哪儿》律动操。

主题游戏:大家一起比一比

故事引导:今天要和老师一起比一比,看看是老师厉害还是小朋友厉害。

游戏方式:

一、练习将叠杯“打开”、“关起来”

1、告知小朋友,叠杯口向下为“关起来”反之为“打开”;

2、每位小朋友将分得5只叠杯,并将其在身前“关起来”摆成一排;

3、当听到教师口令“打开”,小朋友以最快速度将5只叠杯呈杯口朝上摆放;

4、当听到教师口令“关起来”,小朋友则以最快速度将叠杯呈杯口朝下摆放。

注意事项:

1、叠杯一字摆放时,叠杯之间须有间隔;

2、改变叠杯摆放状态时,鼓励小朋友需双手并用;

3、口令速度可根据游戏进行的具体状态而改变;

4、教师参与比赛往往能提高幼儿游戏兴趣。

二、搭金字塔

1、小朋友先将第一层叠杯口向下一字摆放,杯子之间没有间隔;

2、以数量递减的.形式向上摆放第二层叠杯,上层杯子搭放在下层两个杯子的间隔处,以此类推;

3、收叠杯:将摆好的“金字塔”全部收起(每只叠杯套在一起)。

注意事项:

搭金字塔之奥秘,每两个杯子中间有一条缝隙,用另一个杯子将缝隙盖上即可。

变化游戏:趣味叠杯

故事引导:有小朋友说:“刚刚的游戏实在太简单了。”现在要比个不一样的;

游戏方式:

一、跑跑赛赛

1、将队伍分组,各组进行叠杯接力赛;

2、在教学场地上设置起跑线与折返点,将5只叠杯一字排开(关起来),放在折返点位置,小朋友需从起跑线跑至叠杯摆放处,将“关起来”的叠杯全部“打开”后回来,再换另一朋友出将叠杯“关起来”,以此类推;

3、接力赛中改变叠杯状态,由“打开”、“关起来”变为“搭金字塔再收起”。

注意事项:

为提高幼儿游戏兴趣,教师可向小朋友“转播”哪组目前领先。

二、看谁比较快

1、将叠杯以不同形态摆放在场地内;

2、男生负责将地面所有叠杯“关起来”,女生则负责将其“打开”。

注意事项:

1、游戏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小朋友去往不同的地方将“打开、关起来”;

2、为保证两个对立组势均力敌,教师可帮忙落后一方。

升华游戏:合作搭金字塔

故事引导: 金字塔搭高高

游戏方式:

1、在“看谁比较快”的游戏环节中,先将10个叠杯以一字排开的方式摆成两排作为金字塔底座;

2、男女生各负责将其中一排,尽可能的从底座开始搭成高高金字塔。

注意事项:

1、摆放底座叠杯时注意排列整齐,有助于叠杯的稳定性;

2、若小朋友将金字塔搭到超过其身高时,可借助椅子;

3、游戏过程中需提醒小朋友专心致志,给予适当的鼓励。

教师参与:

升华游戏中,教师可协助小朋友完成叠杯游戏,调动幼儿进行游戏的积极性。

放松运动:

大班科学活动:叠叠高,抽抽乐 第3篇

大班的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垒高经验,在本次活动中,我以积木为操作材料,以垒高为主线,设置叠叠高、抽抽乐的两个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在尝试将积木叠高、抽出的过程当中,不断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拓展幼儿的观察视角和探索视角,让幼儿在不断尝试中突破自己,并进入自我建构的理想状态。整个活动将学习和建构游戏合二为一,让幼儿在垒高活动中体验到了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成功和满足。

活动目标:

1.对如何垒高产生兴趣,在探索中观察、比较、分析影响垒高的一些因素。

2.探索发现相同数量的积木如何垒得更高的方法,能注意观察、学习他人的经验,进行迁移运用。

3.能够清楚地表达和交流探索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通过预操作了解并丰富幼儿的前期垒高经验。

2.多媒体白板课件:

(1)将孩子现场的垒高作品拍摄、组合在一起。

(2)记录作品的垒高方法。

3.材料准备:

(1)操作材料:叠叠乐木头积木人手15块,塑料小篮人手2个。(积木摆放:桌面上摆放7块,每个塑料小篮各摆放4块。)

(2)测量工具:

合肥大钟楼(将绘画好的合肥大钟楼粘贴在充气棒上)。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运用已有经验探索将7块积木垒高的方法

(一)介绍垒高材料和规则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来玩搭积木的游戏,这里有7块积木,看谁垒得最高。

(二)幼儿自由操作

教师观察要点:幼儿用7块积木垒高的具体方法。

讨论:谁垒得最高?你是怎样垒这么高的?

教师小结:7块积木全部竖起来垒得最高。

(设计意图:7块积木垒高后交流目的有三:一是通过观察,引导幼儿目测了解高度,掌握幼儿已有的垒高水平;二是通过讨论将幼儿零星的经验在集体中共享,使同伴间能分享更多的发现信息;三是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垒高的方法,激发幼儿从无意垒搭到有意探索的行为意识。)

二、第二次探索:探索11块积木垒高的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发现影响垒高的一些因素

(一)教师提出问题:再给你4块积木,玩一玩,试一试,还能不能垒得更高?

(二)幼儿自由操作。

观察要点:积木从7块加到11块,幼儿使用了哪些垒高方法?

(设计意图:让幼儿使用这几种方法继续垒高,鼓励他们大胆操作,发现影响垒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不要过多干涉,鼓励幼儿自主探索,解决出现的问题,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三)交流分享,注意观察、学习他人的垒高经验,进行迁移运用。

1.观察同伴垒高作品。

(1)教师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发现,7块积木全部竖起来垒得最高,现在变11块了,你为什么不这样垒了呢?

(2)出示垒高作品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同伴不同的垒高方法。

重点提问:这几件作品一样高吗?哪一种方法垒得不高?怎样才能垒得又稳又高?

(3)教师记录幼儿的垒高方法,梳理幼儿的发现。

教师小结:积木全部竖起来垒最高,但越往上垒越容易倒,全部横着摆垒得不高,要想垒得又稳又高,就要想办法让更多的积木竖起来。

2.观察教师垒高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尝试学习架空、旋转等新的垒高方法。

重点提问:

(1)比比看,谁垒得最高?老师的方法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

(2)我们竖起来的积木摆的一样吗?你们也来试一试。

教师小结:

要想垒得又稳又高,几块积木竖起来后就要加个屋顶。有时候可以转一转,让更多的积木竖起来。无论怎么垒,都要垒得整整齐齐。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自己、同伴和教师的作品,分析、发现要想垒高,要巧妙地解决“稳”的问题,改变搭建的结构,才能垒得又稳又高。)

三、第三次探索:“抽抽乐”探索将15块积木垒高的方法

(一)提出新问题:再给你们4块积木,试一试再往上垒,还能不能垒得更高?

(二)探索“抽抽乐”,进一步积累垒高经验。

1.出示幼儿作品图片,观察猜测:

还能不能再往上垒了?没有积木了怎么办?

有没有哪块积木可以抽掉再往上垒呢?

2.幼儿操作尝试,教师巡回观察。

指导要点:你抽的是哪块积木?这块积木用到哪里了?是怎么摆的?

教师小结:同样是15块积木,要想垒得又稳又高,除了用上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还要注意每一块积木都要用上,多余的积木一定要抽出来再往上垒,才能垒得更高。

(设计意图:在相同数量积木垒高的前提下,如何垒得最高?在游戏情景的创设下,幼儿先猜测、讨论,为的是拓展幼儿的思维;再大胆操作、挑战,引导幼儿抽一抽,知道解放出多余的积木往上垒高,保持平衡,才能垒得又稳又高。通过不断提升幼儿在垒高中的经验,突破和挑战垒高的高度,引发幼儿新的兴趣点,使幼儿的探究变得更有目的性。)

四、第四次探索:“和大钟楼比高矮”

教师:现在你们都是垒高小能手,那你们愿意接受新的挑战吗?这次还是用15块积木,看谁能垒得比“大钟楼”还高。(出示“大钟楼”测量工具)

(设计意图:运用本次活动中幼儿获得的垒高经验,挑战自我,进一步提升垒高水平,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挑战延伸。

教师:这里有纸杯和泡沫板,泡沫板可以帮助纸杯垒得更高吗?下次我们可以到建构区里去试一试。

(设计意图: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使用生活材料组合进行新的探究。)

活动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师要提供给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充分互动来获得经验,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在前几次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倾向于幼儿围绕着知识点进行探究,各环节的设计中,探索是为了发现底座变大、改变积木的摆放方法,就像在老师的安排下完成一项一项的任务,孩子只是在老师的要求下一遍一遍地重复自己的垒高方法和经验,并没有得到多少提升和拔高。通过几次试教活动也促使我不断思考:在科学集体活动中,孩子到底应该探究什么?是重“知识”还是重“兴趣”,是为了要得到“概念”还是要培养探究的“能力”?我逐渐认识到,相对于垒高的知识点来说,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亲身体验式的学习和初步探究能力,更会让幼儿终身受益,这才是幼儿科学活动价值的真正体现。因此,我及时调整了活动设计,现反思如下。

1.观察对比,发现问题。

在《叠叠高,抽抽乐》活动中,垒高不是知识点,而是经验,要在复杂的情境中积累垒高经验,要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调动幼儿运用已有的垒高经验,探索出积木的各种不同摆放方法,引导仔细观察,比较发现了7块积木全部竖起来才可以垒得最高的结果。

2.猜测验证,主动探索。

在活动过程第二个层次中,教师为了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设置了情境性提问:“你们觉得如果还想继续往上垒,还能不能垒得更高?”幼儿在前一次垒高经验的基础上先大胆预测,再进行探究验证,即再增加4块积木,探索用11块积木垒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自主探索、观察比较自己和他人(同伴和教师)的作品图片,发现要想垒高,不仅仅是将积木全部竖起来摆那么简单,而是同时要解决“稳”的问题,从而探索发现可以用改变积木结构的方法来垒得又稳又高。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能自主进行探索、猜测、观察、分析,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经验分享,解决问题。

在设计《叠叠高,抽抽乐》探究活动之前,我们已通过观察幼儿建构区的表现充分了解孩子已有的垒高经验,并发现幼儿当前垒高经验学习的困难和障碍。例如:幼儿在区角里搭建积木时,害怕积木倒塌,大部分积木用来制作底座,垒得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活动中,我在幼儿大胆探索11块积木垒高方法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自己与同伴的作品,迁移同伴和教师新的垒高经验。如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中,通过观察自己、同伴和老师的作品,分析得出最多竖起来摆几块积木的时候可以盖顶,转一转可以让更多的积木竖起来,垒得又稳又高,在具体的11块积木情境中研究发现最佳的垒高方案,寻找发现影响垒高的关键因素,进一步积累了垒高的相关经验。

4.情景挑战,提升经验。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吸管叠叠乐 第4篇

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光滑的吸管叠起来,探究保持物体平衡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耐心和坚持性。

【活动准备】

塑料杯子、小碗、各色吸管、计时器、背景图等。

【活动过程】

两名幼儿为一组参加比赛。当计时器开始计时后,两名幼儿同时将小碗或塑料杯子放置在桌面上,将吸管根一根平放在小碗或塑料杯子上进行叠高。在规定时间内以叠得高、吸管用得多的幼儿为胜。

【活动规则】

1、设定比赛时间,每组分钟。

2、每组幼儿的年龄应该相同(中班组或大班组)。

3、赛程中,滚落的吸管须拾起重叠。

【活动提示】

《叠叠乐》大班教案 第5篇

活动目标:

1.通过叠杯游戏,提高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2.发展幼儿专注力,游戏中与同伴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叠杯、音响。

活动过程:

热身操幼儿在音乐伴奏与教师示范引带下,一起做热身操;主题游戏:一起比一比游戏方式:

告知小朋友,叠杯口向下为“盖起来”反之为“打开”;每位小朋友将分得6只在身前“盖起来”摆成一排;当听到教师口令“打开”,小朋友以最快速度将6只叠杯呈杯口朝上摆放;当听到教师口令“盖起来”,小朋友则以最快速度将叠杯呈杯口朝下摆放;注意事项:

1.叠杯一字摆放时,叠杯之间须有间隔;

2.改变叠杯摆放状态时,鼓励小朋友需双手并用;

3.口令速度可根据游戏进行的具体状态而改变;

4.教师参与比赛往往能提高幼儿游戏兴趣;变化游戏:

游戏方式:小朋友将6只叠杯依次向上搭起,要求第一只叠杯口向下摆放,第二只叠杯口向上依次搭起,以此类推。

注意事项:

1.叠杯若在搭起过程中散落,需重新开始游戏,并给予适当鼓励;

2.为提高挑战性,游戏中杯子搭完可向教师领取;

升华游戏:金字塔游戏方式:

1.小朋友先将第一层叠杯口向下一字摆放,杯子之间没有间隔;

2.以数量递减的形式向上搭放第二层叠杯,杯子搭放在下层两杯的间隔处,以此类推;

3.为了能让金字塔越来越高,小朋友可以相互协助,将杯子聚在一起,杯子越多金字塔就会越高;

注意事项:

1.摆放叠杯时注意排列整齐,有助于叠杯的稳定性;

2.提醒小朋友如果想要将金字塔搭搞,"来;自.屈;老师;教.案;必须从最底层开始加杯子;

3.游戏过程中需提醒小朋友专心致志,给予适当的鼓励;教师参与:

升华游戏中,教师可协助小朋友完成叠杯游戏,调动幼儿进行游戏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1.建构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巧妙结合。小小纸杯具有轻便安全、可塑性强的特点,孩子喜欢用纸杯拼搭,所以我们通常是用在建构区。而毓芳老师此次将纸杯用作户外体育活动的材料,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不仅促进了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发展,也让幼儿的大肌肉动作以及手眼协调等运动能力得到了提升。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2.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的始终,幼儿最不喜欢的是单调乏味的动作训练,如何增加动作的趣味性?那创设游戏化的活动情境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此次活动通过搭建游戏、反应游戏、竞赛游戏等多种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其中。幼儿在不断延伸递进的游戏情境中不知不觉地练习了基本动作,而且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精神集中力、游戏积极性和挑战精神被不断地开发和挖掘。

3.设计合理。精心设计准备活动、不断延伸递进的游戏活动、放松运动等环节,符合幼儿的运动特点,活动从易到难,从单手延伸到双手,从个体探索走向团队合作,让幼儿真正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并在愉悦的游戏中完成整个教学目标。

当然,任何一个活动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都有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地方,比如:在师幼互动上,如何根据幼儿的现场反应进行有效的引导,还需要教师有更灵活的教育机智。

上一篇:期末教师表彰大会策划下一篇:关于庆祝建党八十九周年系列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