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教学论文范文

2024-05-27

成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8篇)

成语教学论文 第1篇

成语,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了无数古人宝贵的思想品质,下面小编整理了高中语文成语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高中语文成语教学论文

成语,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了无数古人宝贵的思想品质;成语,作为汉语词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中学语文教材和高考中有着重要地位。而在高中语文成语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很多教师往往只看中分数,忽视了成语本身的文化魅力,在教学策略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这无疑阻碍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成语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明确成语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使语文教育真正地成为国语教学。

一、兴趣,成语教学的前提

兴趣作为入门学习的钥匙,不仅是开启学生智慧的源泉,更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动力,在成语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成语教学中充满着积极性,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唤醒学生学习成语的欲望,让学生明确学习成语的重要意义。成语教学也并不一定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形式来完成,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让学生收获知识。例如,在“不绝如缕”这个成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导入语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都知道唐代诗人柳宗元么?”“当然知道了。”然后教师就可以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其出处,让学生猜想这个成语的含义。柳宗元在《寄许享兆孟容书》中说“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学生大都可以猜出情势危急这个义项。“但是除此之外,它还有其他的意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在一代文学大师苏轼的笔下,它有另外的含义,同学们能够猜出么?”在苏轼《前赤壁赋》中“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很明显,在这篇文章中,不绝如缕是指声音的状态,学生也会兴趣盎然地猜测出这个成语的意思,自己猜测出来且得到证实的结论,更加具有成就感,记忆效果也会更好。激发起学生学习成语的主动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自主地进行成语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成语教学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古代文化的热情,这不仅在成语教学中效果显著,即便是在以后的古文教学,也可从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积累,成语教学的途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在学习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高中语文课文中有着丰富的成语词汇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理解。学习成语,掌握成语的内涵,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对高中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阅读能力乃至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教材就是我们学习的依托,课堂就是我们学习的阵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成语教学,于无形中将中华文化进行传承,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在《兰亭集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古文阅读和成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在涉及到少长咸集、曲水流觞、情随事迁、游目骋怀、放浪形骸等成语所在的句子的解释时,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理解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在语境中理解和掌握的词汇,更有主观性和确定性,即使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求助于本组其他的同学,这样获取的学习效果要远远地高于教师主观灌输学生知识的效果。蕴含在课文中的成语还有很多,再如在《前赤壁赋》中的沧海一粟、正襟危坐、遗世独立、杯盘狼藉等,只有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主观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或者是小组成员的理解,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才是真正地学到了这个成语的内涵,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充分地体会到我国古人的智慧。积累,是成语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只有积累了更多的词汇,方可在以后的阅读中做到有的放矢,才有可能将浓缩的语言精华传承下去。

三、生活,成语教学的阵地

成语离我们生活年代的距离越来越远,现代人虽然对其进行了传承,但是不免在使用中存在着很多的错误,比如说感情色彩或者是使用对象错误等。只要我们留心身边的生活,发现我们在使用中的问题及时纠正,就会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更多的去关注传统文化。目前很多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已经将成语作为了一个挑战的项目,可见,成语在现代化的舞台上,仍具有着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生活处处有成语,成语也无时无刻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例如,我们去旅游,看到了城市的繁华,有人便会感叹说“还是大都市给人的感觉好,难怪人们都趋之若鹜的走向大城市。”很明显,趋之若鹜是一个贬义词,这里混淆了成语的感情色彩。再比如我们在看到电视节目中某个明星时,也有人会说,“周迅此时真的是炙手可热啊。”这就明显的犯了使用对象错误的毛病,炙手可热通常是指权势大,气焰盛,此语境中使用是很不合适的,在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这样成语误用的问题,及时地发现并且改正对于成语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古人的智慧在今人依然可以延用,而正确的使用才是对其应有的尊重,留心生活,关注生活,将成语生活化,依据语境正确地使用它,才是将古人的智慧加以传承的基本方法。总之,成语教学应该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行,也应该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满足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渴望,真正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成语教学论文 第2篇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万象更新 抱头鼠窜 鸡鸣狗盗 千军万马 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 鹤立鸡群 对牛弹琴 如鱼得水 鸟语花香 为虎作伥 黔驴技穷 画龙点睛 抱头鼠窜 虎背熊腰 守株待兔 鹤发童颜 狗急跳墙 鼠目寸光 盲人摸象 画蛇添足

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

鹤立鸡群 鸡鸣狗盗 鹬蚌相争 蚕食鲸吞 蛛丝马迹 龙争虎斗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指鹿为马 兔死狐悲 鸡犬不宁 心猿意马 狼吞虎咽

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 胸无点墨 头重脚轻 手足情深 口是心非 眼疾手快 耳闻目睹 头破血流 眉清目秀 袖手傍观 口出不逊 手无缚鸡之力

七嘴八舌 交头接耳 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

飞蛾扑火 金蝉脱壳 积蚊成雷 蟾宫折挂 蚕食鲸吞 蜻蜓点水 螳臂挡车 蛛 丝马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

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

千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后己 有口无心 天经地义 弄假成真 举足轻重 南腔北调 声东击西 转危为安 东倒西歪 反败为胜 以少胜多 由此及彼

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

千钧一发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十万火急 火烧眉毛 燃眉之急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心旷神怡 心平气和 目不转睛 呆若木鸡 眉开眼笑 愁眉苦脸 愁眉紧锁 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嬉皮笑脸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描写春天美好的成语

春光明媚 万紫千红 春雨如油 生机勃勃 春色满圆 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 春暖花开 百花齐放 和风细雨

“想”的成语

苦苦地想(苦思冥想)静静地想(静思默想)想得周全(深思熟虑)想得混乱(胡思乱想)想得厉害(浮想联翩)想得很多(左思右想)想得荒唐(痴心妄想)想得离奇(异想天开)想了又想(朝思暮想)

“多”的成语

观众多(座无虚席)贵宾多(高朋满座)人很多(摩肩接踵)人才多(人才济济)兵马多(千军万马)事物多(林林总总)色彩多(五彩缤纷)类别多(千差万别)困难多(千辛万苦)话儿多(滔滔不绝)读书多(博览群书)见识多(见多识广)

变化多(千变万化)走得多(走南闯北)颜色多(五颜六色)花样多(五花八门)

带有“看”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望而生畏 察言观色 一视同仁 一览无余 高瞻远瞩 坐井观天 举世瞩目 管中窥豹 左顾右盼

带有“龙”字的成语

生龙活虎 龙争虎斗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画龙点睛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 刻舟求剑 鹏程万里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安步当车 暗渡陈仓 按图索骥 程门立雪 班门弄斧 兵不厌诈 三顾茅庐

首尾同字的成语

微乎其微 神乎其神 天外有天 痛定思痛 数不胜数 举不胜举 人外有人 防不胜防 忍无可忍 闻所未闻

带有鸟类名称的成语

欢呼雀跃 鸦雀无声 鹏程万里 一箭双雕 风声鹤唳 鹤发鸡皮

鹤发童颜 鹤立鸡群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成语接龙(“不”字开头)

不耻下问 问道于盲 盲人瞎马 马到成功 功败垂成 成人之美 美不胜收 收回成命 命中注定 定时炸弹 弹尽粮绝 绝无仅有 有机可乘 乘机而入 入木三分 分秒必争 争权夺利 利欲熏心 心安理得 得意洋洋

成语之最

(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一目十行)最快的阅读。

(无孔不入)最尖的针。

(一落千丈)落差最大的瀑布。

(天涯海角)最远的地方。

(一言九鼎)最重的话。

(一字千金)最贵的稿酬。

(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

(金玉良言)最贵重的话。(一本万利)最赚钱的生意。

(顶天立地)最高的个子。

(一览无余)最宽的视野。

(一手遮天)最大的手。

(十全十美)最完美的东西。(脱胎换骨)最大的手术。(一毛不拔)最吝啬的人。

(无可救药)最重的疾病。

(包罗万象)最大的气量。

(一步登天)最长的脚。

(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

(天壤之别)最大的差异。(一日千里)跑得最快的马。

(晴天霹雳)最反常的天气。

(天翻地覆)最大的变化。

(一尘不染)最干净的地方。(度日如年)最长的日子。

(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

(一掷千金)最浪费的行为。

(一柱擎天)最长的棍子。

(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

(一文不值)最便宜的东西。

(气吞山河)最大的嘴。

(取之不尽)最多的资源。(一身是胆)胆最大的人。

(一步登天)最长的腿。

(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千钧一发)最危险的时候。

(顶天立地)最高的人。(度日如年)最长的一天。(羊肠小道)最狭窄的路。

(轻如鸿毛)最小的人。

(无边无际)最大的地方。

反义成语

爱财如命——挥金如土 异口同声——众说纷纭 爱不释手——弃若敝屐 半途而废——坚持不懈 一丝不苟——粗枝大叶 博古通今——坐井观天 高瞻远瞩——鼠目寸光 寂然无声——鸦雀无声

近义成语

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白日做梦——痴心妄想 熙熙攘攘——熙来攘往 博古通今——博古知今 东倒西歪——东扶西倒 不名一钱——一贫如洗

根据书籍名称说出有关词语

《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 过五关,斩六将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赔了夫人又折兵 舌战群儒

《红楼梦》 刘姥姥进大观圆 林黛玉葬花

《西游记》 西天取经 猪八戒大闹高老庄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水浒》 逼上梁山 林冲棒打洪教头 劫取生辰纲 武松打虎

武大郎卖烧饼 三碗不过景阳岗

三字俗语类

1、(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2、(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3、(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

4、(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5、(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6、(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7、(井底蛙)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

8、(孺子牛)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

9、(千里马)得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10、(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数字成语

一唱一和 一呼百应 一干二净 一举两得 一落千丈 一模一样 一暴十寒 一日千里 一五一十 一心一意 两面三刀 三长两短 三番五次 三三两两 三头六臂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四分五裂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五花八门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颠八倒 七零八落 七拼八凑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八面玲珑 九死一生 九牛一毛 十马九稳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百孔千疮 百战百胜 百依百顺 千变万化 千差万别 千军万马 千山万水 千丝万缕 千辛万苦 千言万语 千真万确 千锤百炼 千方百计 千奇百怪 千姿百态 千钧一发 千虑一得 千虑一失 千篇一律 万水千山 万无一失 万众一心 万紫千红 万死一生

描写友情的成语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关怀备注 心心相印 海誓山盟 拔刀相助 亲密无间

描写花的成语

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锦上添花 火树银花 昨日黄花 春花秋月 过时黄花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

描写山的成语

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山穷水尽 大好山河 刀山火海 地动山摇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峰峦雄伟 漫山遍野 江山如画 锦绣山河

描写颜色的成语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一碧千里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翠色欲流

姹紫嫣红 五光十色 青红皂白 绿水青山

表示稀少的成语

不可多得 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绝无仅有 空前绝后 寥寥无几

寥若晨星 宁缺毋滥 前所未有 屈指可数 三三两两 铁树开花

微乎其微 一麟半爪 一丝一毫 百里挑一 沧海一粟 千古绝唱

描写热闹繁华的成语

摩肩接踵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纷至沓来 花花世界 举袖为云 挥汗如雨 络绎不绝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欢马叫 人山人海 震耳欲聋 座无虚席

描写丰富繁多的成语

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无奇不有 无穷无尽 无所不包 五花八门 眼花缭乱 洋洋大观 一应俱全 应有尽有 应接不暇 比比皆是 不可计数 层出不穷 绰绰有余 多多益善 多如牛毛 俯拾皆市 举不胜举 漫山遍野 星罗棋布 丰富多彩

含有“云”字的成语

九霄云外 腾云驾雾 壮志凌云 风云变幻 风起云涌 行云流水

风卷残云 浮云蔽日 孤云野鹤 烘云托月 过眼云烟 烟消云散

含有“雨”字的成语

大雨倾盆 血雨腥风 风雨交加 风调雨顺 枪林弹雨 风雨同舟 风雨无阻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满城风雨 滂沱大雨 春风化雨 风雨飘摇 斜风细雨 未雨绸缪

含有“水”字的成语

水流湍急 水平如镜 高山流水 千山万水 水滴石穿 水乳交融

滴水不漏 杯水车薪 洪水猛兽 流水无情

描写说的成语

直言不讳 无所顾忌 拐弯抹角 真心诚意 故弄玄虚 侃侃而谈 滔滔不绝 虚情假意 推心置腹 旁敲侧击 喋喋不休 慢条斯理 含糊其词 唠唠叨叨 振振有辞 肆无忌惮 大言不惭 娓娓动听 绘声绘色 对答如流 自圆其说 闲言碎语

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齿 美如冠玉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 心慈面善 张牙舞爪 愁眉苦脸 冰清玉洁 雍容华贵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老态龙钟 虎背熊腰 如花似玉 容光焕发 落落大方 骨瘦如柴 大腹便便 面黄肌瘦 其貌不扬 蓬头垢面 弱不禁风

描写人的语言的成语

口若悬河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豪言壮语 夸夸其谈 花言巧语

描写人心理活动的成语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定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

描写骄傲的成语

班门弄斧 孤芳自赏 居功自傲 目中无人 妄自尊大 忘乎所以 惟我独尊 自高自大 自鸣得意 自我陶醉 自命不凡 目空一切

描写谦虚的成语

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慎言谨行

描写学习的成语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学而不倦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 笨鸟先飞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只争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力争上游 披荆斩棘

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忠贞不渝 誓死不二 威武不屈 舍死忘生 肝胆相照 克己奉公 一丝不苟 两袖清风 见礼忘义 永垂不朽 顶天立地 豁达大度 兢兢业业 卖国求荣 恬不知耻 贪生怕死 厚颜无耻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惊慌失措 漫不经心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炯炯有神

含有夸张成分的成语

怒发冲冠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一日三秋

不毛之地 不计其数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 一步登天 千钧一发

含有比喻成分的成语

观者如云 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爱财如命 稳如泰山 门庭若市 骨瘦如柴 冷若冰霜 如雷贯耳 守口如瓶 浩如烟海 高手如林

春天

阳春三月 春光明媚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 春意正浓 风和日丽 春花烂漫

春天的景色

鸟语花香 百鸟鸣春 百花齐放 莺歌燕舞

夏天的热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挥汗如雨 大汗淋漓

夏天的景色

鸟语蝉鸣 万木葱茏 枝繁叶茂 莲叶满池

秋天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送爽 秋菊怒放 秋菊傲骨 秋色迷人 秋色宜人 金桂飘香

秋天的景色

果实累累 北雁南飞 满山红叶 五谷丰登 芦花飘扬

冬天

天寒地冻 北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瑞雪纷飞 冰天雪地

冬天的景色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白雪皑皑 冰封大地 冰天雪地

早晨

东方欲晓 旭日东升 万物初醒 空气清醒 雄鸡报晓 晨雾弥漫 晨光绚丽

中午

烈日当头 丽日临空 艳阳高照 万里无云 碧空如洗

傍晚

日落西山 夕阳西斜 残阳如血 炊烟四起 百鸟归林 华灯初上 夜幕低垂 日薄西山

夜晚

夜深人静 月明星稀 夜色柔美 夜色迷人 深更半夜 漫漫长夜

花红柳绿 花色迷人 花香醉人 花枝招展 百花齐放 百花盛开 百花争艳 绚丽多彩 五彩缤纷

绿草如茵 一碧千里 杂草丛生 生机勃勃 绿油油

苍翠挺拔 郁郁葱葱 枯木逢春 秀丽多姿 青翠欲滴 林海雪原 耸入云天

瓜果蔬菜

清香鲜嫩 青翠欲滴 果园飘香 果实累累 果实饱满 鲜嫩水灵

大雪纷飞 大雪封山 鹅毛大雪 漫天飞雪 瑞雪纷飞 林海雪原 风雪交加

雷电

电光石火 雷电大作 惊天动地 春雷滚滚 电劈石击 雷电交加

阴雨连绵 牛毛细雨 秋雨连绵 随风飘洒 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大雨滂沱 瓢泼大雨 大雨淋漓 暴雨如注

秋风送爽 金风送爽 北风呼啸 微风习习寒风刺骨 风和日丽

彩云满天 天高云淡 乌云翻滚 彤云密布

旭日东升 日上三竿 一轮红日 日高三尺 艳阳高照 烈日当头 骄阳似火 日影西斜

天空

碧空万里 浩浩长空 晴空万里 万里无云 碧空如洗

荒山野岭 寸草不生 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高耸入云

师生间

苦口婆心 口若悬河 心平气和 不慌不忙 语重心长 热情洋溢 恭恭敬敬 洗耳恭听

同学间

亲密无间 形影不离 情同手足 团结友爱 朝夕相处

人多

人山人海 人声喧哗 人声嘈杂 人如潮涌 摩肩接踵

大雨

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大雨滂沱 瓢泼大雨

读书学习

神情专注 学而不厌 学无止境 专心致志 日积月累 似懂非懂

过节

普天同庆 彩旗飞舞 欢天喜地 张灯结彩 彻夜狂欢 兴高采烈

游戏

成语教学策略初探 第3篇

一、成语教学原则

1. 直观性原则

小学生的思维具体、形象,这一特点决定了成语教学必须坚持直观性原则。因此教师在实施成语教学时,要把成语含蓄凝练的内涵,生动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积累。如欢天喜地、高歌一曲等,可以直接通过图片、动作、表情来形象地帮助学生内化。

2. 情景性原则

有些成语的教学可以借鉴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成语。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具体文本,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生成体验。

3. 生活化原则

一位外国教育家指出:“我们要带领孩子深入取之不尽的知识的源泉——大自然中去,在果园里、森林里、河边、田野,跟孩子们一道学习词语……”是的,只有让成语教学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成语才具有生命的气息,才能吸引我们的孩子。

二、成语教学特点

1. 主动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抽象、理性,成语教学更是如此。不能落入“读读、查查、背背”的老套子,必须走主动性、趣味性的教学之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这一特点。创设情景,虚拟空间,开展活动,通过多姿多彩的预设,引领学生主动探究,亲身感受成语,使成语学习变得丰富多彩!

2. 多元体验

体验就是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物的过程。当前的成语教学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接受,而忽视精神的构建;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视情感的体验。我们必须除去这一陋习,借体验把生活融进教学,把多元感受融进教学,促进学生主动体会,深刻感受成语的博大精深,从而形成学生学习成语的内驱力。

3. 交往互动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参与者,当前的成语教学缺少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依然停留在传授—接受的层面,课堂气氛不好。因此,交往、互动应该成为成语教学的一大亮点,一大特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注重师生角色转换,从而打造成语教学的活力课堂。

三、成语教学策略

1. 感受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是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因其丰富而生动,只有在生活的背景下,在自然的氛围里,让学生感知成语,学生才能对所学的成语产生强烈的兴趣。苏教版教材中所安排的成语组块,成语与成语之间都有内在联系,如金风送爽、天朗气清、风吹草动、雨过天晴等是对大自然气象的描绘;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等是对成功竞争、追求的表达;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都是寓言故事的浓缩;料事如神、胆大心细等是对人物风格的描摹……因此,将成语放到生活场景里,成语就会焕发生命光彩,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

2. 体悟生活,加深学生理解

“语言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并发展。”因此,我们只有将成语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理解、感悟,才能真正领悟成语的真谛。以第二册练习二“读读背背”为例。首先,我们引导学生在实实在在的自然生活中体验这四个成语。而后,我们安排了“畅谈春色”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说说他们是如何在大自然中感受到“春暖花开”的,如何欣赏“春光明媚”的,怎么知道“春意盎然”的,有没有捕捉到“春色满园”的镜头。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学生自然有话可说:有的说,春风拂面没有了夏天的炎热,冬天的寒冷,我们体验到了“春暖花开”;有的说,春天到处鲜花盛开,阳光灿烂,天蓝蓝,水蓝蓝,让人感到是那样的舒服,我想这就叫“春意盎然”吧;有的说,星期天到公园玩,发现公园里到处都是鲜花,我想这大概就是“春色满园”吧;有的说,他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小脸上洋溢着发现者的兴奋光芒……这样的设计,使孩子们在交流中,加深了对成语的理解,成语教学从简单到多元,促进成语内化为学生的精神世界。

3. 运用生活,实现学生积累

成语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生活的升华,经历了历史的沧桑、时间的打磨,至今仍具有勃勃生机。因此,在成语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撷取生活资源,使学生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感受成语的生命活力,从而学会运用成语。如教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熟记成语”这一课时,教师在学生理解成语的基础上出示课件要求:看生活风景画面,用今天学过的一个或几个成语说一段话(画面有家乡的民居图,有桂林山水图等)。孩子们一下子从成语的学习中“跳”出来,融入了对家乡、对生活的赞美之中。有的说:“随着家乡经济的发展,瞧,那一幢幢居民楼,真是鳞次栉比,分外引人注目。”有的说:“当您走进我们社区,那里的亭台楼阁,那种古色古香,一定会使您心旷神怡”……在对现实生活的赞美中,学生感受到了成语表达的魅力,实现了积累成语的目标。

成语教学策略浅析 第4篇

一、讲

虽然成语的数量多如牛毛。但在实际生活中,包括考试当中常用的数量不过五百个。笔者首先给学生圈定成语范围。印发了相关常用成语的资料。其次,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分类型识记成语的方法。成语的混用误用是最易出现问题的。因此,笔者有针对性地把所有的易错成语从望文生义,感情色彩,搭配对象等角度对成语进行解读。比如成语有固定使用的对象和范围。如果缺乏深入的理解,很容易造成张冠李戴的结果。笔者按类型把成语进行了分类。1.文学作品:汗牛充栋,别具匠心,出神入化,荡气回肠,天马行空,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文不加点,倚马可待,脍炙人口,行云流水,不落窠臼。2.勤奋工作:宵衣旰食,焚膏继晷,夜以继日。3.夫妻之间: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比翼齐飞,劳燕分飞,海誓山盟,结为连理,破镜重圆,秦晋之好,琴瑟和谐。4.建筑:美轮美奂……通过系统分类解读,配以相应背诵检查,再落实以习题,学生对成语的认识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二、看

在对成语有了一定看的积累和理解后,笔者想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成语的兴趣,也许是很好的突破口。偶然间看了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笔者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笔者下载了三期精彩的决赛视频,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在此笔者有三点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第一,参赛的选手是从全国近万名选手中选拔而出的,他们对成语的精彩解读和描绘,快速准确的猜词能力,以及选手之间的默契配合,都让班上观看的同学们叹为观止。第二,在选手猜词结束后,都会由嘉宾老师对成语和选手的表现进行点评。特别是郦波和蒙曼老师的点评。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了成语的出处和典故的原委。这些都是对所学成语知识很生动的补充。第三,最后一次视频结束后,笔者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心目中的最佳选手。大家都很激动。有人说是北大才女王帆,因为她很自信,描绘很贴切生动。有人说是徐源,因为他猜词能力极强,而且不疾不徐,非常从容。还有人说是何欣航,虽然她只有十三岁,是全场年龄最小的选手,但却表现出超越年龄的睿智和成熟。但笔者认为,不论是哪位选手,只要是印象最深刻的,都是同学们心中的榜样。而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这无疑也为笔者后期精心酝酿的同学们自己的成语大会做铺垫。

三、赛

在刚开始观看成语大会时,笔者就暗示班上要组织自己的成语大赛。视频看完,又经过了一个星期的酝酿。在此期间,大家都很积极,踊跃地报名与排练。有些同学在课间甚至在吃饭打水时都在争分夺秒地记诵与排练。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笔者把班级成语大赛设为一节课的时间。比赛分为八个小组,规则参照中国成语大赛,每组两位同学搭档。a同学描绘成语,b同学猜词。限时两分钟,然后调换。最后比赛成绩按a和b两位同学猜词总数来计算。特别指出,在比赛当中,描述不能出现与成语相同的字,否则被判为犯规。每位同学有两次犯规的机会,当遇到难以描述的成语可以选择放弃,同样也有两次放弃的机会。比赛之前,我选择了两位同学作为工作人员,一个负责计时,一个负责在黑板上计算成绩。

比赛前,笔者把之前背诵的五百个成语打乱顺序编为十六个组写在纸条上。比赛开始后,同学们抽签描绘成语猜词。在比赛过程中,有些小组表现不凡。其中有两个男生的小组表现特别惊人,在规定时间内说完了纸条上所有的35个成语。但是也有一些小插曲。比如选手中有个我看好的语文成绩非常棒的女生,在比赛中,由于十分紧张所以连续三次犯规直接罚下,让人非常惋惜,所以笔者适时地引导同学放平心态,淡定从容也很重要。也有一些难忘的例子。比如笔者在班上讲过短小精悍的意思,强调过是一个两用成语,不仅可以说文章,也可以形容人的身材。结果在比赛当中出现这个成语的时候,马上有女生描绘形容班主任的身材。结果对方很快就联想到了是短小精悍。大家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笔者觉得中国成语的妙处就在于自成语境。而同学们能够自创语境恰到好处地描绘成语,让笔者觉得非常欣慰。比赛结束后,笔者组织了一个简短的颁奖仪式。虽然奖品不是欧洲旅游这样的大奖,但是本和笔这样的文具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更加实用。奖品虽小,但是个中的示范和引导是必须的。

在班上成语大赛结束时,可以感受到最高效率的描绘成语不是在于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而是把它放在语境里面,去理解并运用它。本次比赛中,得分最高的选手的表现已经非常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贴切自如地使用成语,过好成语这一关。

成语教学反思高中 第5篇

从“三则”入手,请学生简单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学习了第一则故事:

一、读

指导学生读出卖矛之人的夸口,由学生自己读,再指名读,到齐读,读出一个“夸口”

二、做

抓住“张口结舌”,讨论张口结舌的原因,做一做张口结舌

三、写

如果你是围观的人,看到卖矛之人张口结舌的样子,你会说点什么?借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明白“自相矛盾”的意思,所讲述的道理。

四、演

本则故事比较简短,适合表演,因此,在理解了全文之后,请学生演一演,并把写的话也添上。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复习了故事的内容。

成语教学 第6篇

课程改革和新教育实验提倡让我们的孩子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尽可能多地吸收民族的文化和智慧,而作为民族文化几千年来不断积淀和发展的精华----成语的教学也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和改革要求的新契机。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成语这一文化瑰宝,在每个练习中安排了成语这一训练项目,它的教学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高年级能适当运用。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把握成语的教学和运用呢?以下是我们一段时期以来打破“惟一正确、从众心态、经验主义”等创新思维的枷锁,摒弃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巧妙结合苏教版小语教材编写程序,运用新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成语教学的点滴做法与体会。

一、把握好成语的朗读停顿。

成语绝大多数十四字的,在朗读时一般都是两个字做一次停顿,如:迥然/不同、平分/秋色、披肝/沥胆等。但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这样停顿的,我们教材中没有列出的少部分少于或多于四字的成语,如:莫须有、快刀斩乱麻、树欲静而风不止等,在朗读这些成语时则要根据它们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意思选择停顿。

二、把握成语和本单元课文的联系。

教材中每个练习安排的成语不但各自相关,而且和本单元的课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教者应该注意这种联系,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成语。在学习苏教版小语第十册练习2上的成语之前,孩子们已经学过了《卢沟桥烽火》一课,我结合练习中包含的十二个成语,联系《卢沟桥烽火》,设计了下面一段填空题。

1937年7月8日凌晨,日寇拉来大炮。向我军发起了进攻,他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疯狂地向宛平县城扑来,面对_____的敌人,_____的炮火,我军官兵怒火冲天,因为他们想到了“九一八”事变后,三千万被日寇欺凌的东北同胞仍在_____、_____中;因为他们想到了日本鬼子大屠杀时,自己_____、_____的亲人。于是,他们_____,用子弹回敬了敌人的进攻。

战斗胜利了,宛平县城内的军民_____、_____,在这场战斗中,涌现了许多算得上_____、_____的英雄。也是这个时候起,所有中华儿女从此走上了_____的伟大历程。

(参考答案:漫山遍野→铺天盖地→十冬腊月→冰天雪地→痛不欲生→呼天喊地→众志成城→兴高采烈→欢天喜地→叱咤风云→顶天立地→开天辟地)

上个世纪那场战争对国人来说,是永远无法抹去的痛。教育孩子记住这段历史是我们进行这次成语教学的目的之一,现在看来,效果不错。不少孩子对课文的认识又得到了加深。整个教学中于永正老师提出的“重感悟重运用”等教学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不要求孩子能够完全理解或说出成语的意思,而是通过文字的串连、课文的延续,再现历史,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个不觉得陌生的情境,让他们在顿悟的基础上,选择填空。课堂上虽然少了说教,少了灌输,也好像少掉了一些“热闹”,但孩子们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

三、整体把握全册成语,融会贯通

苏教版练习中的成语不但和本单元的课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成语和成语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那么教者在教学时应能及时地复习、巩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第三册练习1中四个有关秋天的成语时,就可以复习第二册中的有关春天和夏天的成语。同样,在教学练习5中的四个有关冬天的成语时,可把四季的成语进行综合,让学生进行朗读和理解。

四、把握成语之间的联系,适当补充

成语教学方法 第7篇

成语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言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语文结构。

成语在汉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们谈话或作文时,适时、适量地加入成语,就如在菜肴中加入佐料一般,可以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内容变得更有味道、更具内涵。学习祖国语言,弘扬民族文化,可以从成语入手。说话妙语连珠,写作妙笔生花,可以从成语开始。为什么要加强成语学习呢? 首先,成语具有几大优势。

(1)言简意赅。成语一般都能把人们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用十分简练、非常概括的几个字说出来,适当地运用这些成语,会使语句显得格外精炼。例如:色厉内荏(rěn):意思是外貌看起来庄矜、威严,而内心里却很怯懦。这个意思,如果改用一般的话来说,即使多用很多的字,也未必能表达得这样丰富和透彻。

(2)易学易记。成语在结构形式和组织方法上,基本上有规律可循,所以学起来都比较容易,例如:翻天覆地、横征暴敛、醉生梦死。这些成语,从语法的角度上来分析是有它的共同之处的。所以学和记都很容易。

(3)形象具体。有许多成语,含有显著的修辞因素,看了或听了以后,就会在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具体的印象。如:中流砥柱,画蛇添足、车水马龙、口是心非、体无完肤等许多成语都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使人一看就觉得形象具体。(4)语势有力。成语是历史的产物,具有群众基础,表达的效果比用意思相同的一般说法为强。例如“群起而攻之”,就比“大家一齐起来反对他”或者“批评他”“斥责他”更有力些。所以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成语,不仅能增强表达效果,而且可以使文章的语汇丰富多彩。其次,成语是学习文言的“活化石”。

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文献典籍,保留了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语法、修辞等,是语言中的“活化石”。学习成语可以让我们熟悉文言现象、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词的活用等,借助成语来学习文言,可说是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如通过成语熟悉文言的一些修辞手法。光阴似箭(比喻)、怒发冲冠(夸张)、披坚执锐(借代)、莺歌燕舞(拟人)、悲欢离合(排比)、前居后恭(对比)、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偶)、破釜沉舟(用典)

不少成语与古代文化常识有关,这些成语,就是了解古代文化的一扇窗口。如:寅吃卯粮(纪时)、金榜题名(科举)、蓬筚生辉(建筑)。再次,学习成语还可训练思维。(1)、培养辨证思维

刻舟求剑--不能以静止的观点来对待运动的事物。掩耳盗铃--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纸上谈兵一一理论不能脱离实际。(2)、提高思维灵活性 A.成语接龙。

从某个成语开头,以其尾字为下一成语的首字,如此承接下去,相邻的两个成语头尾蝉联,环环相扣。

B.成语对对。①正对。如:守株待兔--缘木求鱼;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看风使舵--顺水推舟 ②反对。如: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井然有序--杂乱无章;精雕细刻--粗制滥造;固若金汤--危如累卵。C.用成语作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如:

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孔明借东风--神机妙算;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成语如此重要,所以应该加强成语的学习。那么,如何加强成语学习呢? 第一、要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

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成语的的欲望,才能掀起学习成语的热潮。怎样才能让学生愿学并且乐学呢?我认为可从这些方面入手。

(1)从笑话或故事入手。如某期《故事会》刊登过这样一则笑话,标题是《乱用成语》。

某学生写我的一家:“我的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我。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爸爸是工程师,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在教室里呆若木鸡。我们三个人臭味相投,家中总是一团和气。但爸爸妈妈偶尔也会同室操戈。爸爸总是心狠手辣地打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学生一听这样的故事,兴趣一下就来了。哈哈!居然有人这样乱用成语,太笑人了!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呢?成语没学好呗,帮他改一改吧,自己得先把这几个成语学懂才行呀。(教师趁热打铁,赶紧出示这几个成语的学习资料)(2)从寓言、传说、成语故事入手,激发兴趣。

学生的语文课本中,有一些寓言、传说、成语故事,可从课文入手,发动学生收集。然后让学生轮流介绍。天长日久,学生掌握、理解的成语数量就明显增多了,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收集成语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第二,要阐明学习成语的必要。

成语是我国几千年来语言文化的积淀,它精炼,言简意赅,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成语,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而且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教益。

从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来看,成语掌握得普遍不佳。对于成语,学生或是不会写、或是乱理解、或是读错音。基础一般的学生,大多不理解成语的含义,更谈不上使用。基础稍好的学生,虽然大体能理解,能正确运用的也是凤毛麟角。试想一下,写一篇文章,如果连几个好的词语也找不出来,能称得上是“佳作”吗?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搞不懂,又怎能理解得深入、透彻?所以,成语掌握的多少及熟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水平。成语的学习不容忽视。通过学习成语,学生不但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并且能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教师可结合成语的几大优势及作用,让学生明白学成语不但有趣而且有用。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第三、要讲究学习成语的方法。

虽然从小学开始,学生就一直在学习成语。但是,由于没有对成语进行专门的复习或归纳。学生的成语知识比较零散、杂乱。尽管他们学过的成语也不少,写作时能够信手拈来的却不多。本来掌握得就不多,再加上遗忘,学生头脑中的成语可以说是廖廖无几。我认为有必要对成语知识进行梳理,对初中生的成语知识加以强化,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趣味中进行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以下是我在成语学习方面的一些尝试,但愿能抛砖引玉,得到各位同行的指点。(1)分类学习法

将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成语进行分类后分批掌握。分类方式灵活多变,以好记好用为原则。如:出自初中古诗文的成语;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从头到脚”的成语(即含有人体某部位名称的成语)、容易写错的成语(形近而误或同音而误)、容易读错的成语(多音字、古读字而误读)、与学习有关的成语等。这种方式可由学生自由选定学习内容后分头收集。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2)小组竞争法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布置任务。要求展示各组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简单评比。如所收集成语的数量多少、是否常用、造句的准确性如何等。(3)限时记忆法

教师出示相关学习资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记忆后及时听写、解释、或用某些成语造句。也可准备相关答题资料,限时记忆后立即完成练习。(4)日积月累法

成语数量庞大,要想让学生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即使不撑死,至少也会落个消化不良。所以绝不能急于求成,囫囵吞枣。教师和学生宜互相督促,坚持天天学成语。三个两个不嫌少,十个八个不嫌多。允许个体差异,提倡“能者多劳”。“保底不封顶”,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能多记则多记,记得少的也应鼓励。让学成语变成一种习惯。(5)游戏巩固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教师就需创造机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采用各种方式巩固学习成果。书面检测不可少,口头练习免不了,游戏参与更是妙。如制作一些成语卡片,让学生一人描述,一人猜测是什么词。描述者可以直接解释该词含义,也可运用动作或表情、声音等,只要不说出该词的任何一个字即不算违规。

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效果会更好。如学习“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A看图片猜成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要求学生用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为图片命名。

(游戏名称:“争分夺秒”。此游戏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看图片来猜测比较直观、形象。)可抽学生个别回答,也可由某几个或某组学生合作完成。B 你说我猜:要求学生自愿组合寻找搭档参与游戏。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观察者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猜测者不看屏幕,根据对方提示说出对应的成语。(此游戏宜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分层要求,视学生基础而定是一对一参与还是多对多参与)

(游戏名称:“心有灵犀”。此游戏对学生的观察、理解、语言表达、合作能力要求较高,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

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用表演的方式让大家熟悉成语。第四、要重视成语的运用。

成语中包含着生动的比喻、深刻的哲理。成语学得好,可以让我们说起话来妙趣横生,写起文章来得心应手。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带头使用成语,形成使用成语的氛围。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就能自觉地学以致用。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写文章时,如果某句话用上成语效果会好得多,教师一定要及时点拨和提醒,让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总之,中学生学习成语,对阅读和写作都大有裨益。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成语,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能力,也能显出他们渊博的学识,还能训练他们的思维。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所以加强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

推荐 从一年级开始,每册教材都有意识地给孩子呈现一些平时常见的成语,如果我们的孩子只会读成语、背成语,那是有缺憾的,是与教材的呈现目的背道而驰的。学习成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能将所学的成语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很自然地表现出来,那才是成功地学会了成语。教学这4个成语,我采用了环环链接的方式,几乎花了我大半课时间,想想是很值得的。

一、在朗读中初步理解意思

学习成语首先得会读,我引导孩子借助拼音尝试朗读成语,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孩子们逐步熟悉了成语。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分解成语,依据字,凭借自己的感悟猜猜成语的大概意思。这四个成语还是比较浅显的,孩子们通过字面意思就能知道整体大概意思。这一环节是简单且顺利的。

二、在情境中巩固理解意思

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帮助孩子学习的一种方法。我主要创设了两个情境:

1.依托生活,想象成语所表达的场面。

即以生活为源头,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努力回忆生活中的场景,找寻成语所表达的意思的情景。比如我问孩子:“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在什么情况下是欣喜若狂的?”孩子们开始思考,有的说自己考试拿了一百分的时候,有的说爸爸中了彩票的时候,有的说妈妈看到孩子比赛得奖的时候,等等。孩子的正确回答是对成语意思的最好诠释,也向运用迈进了一步。

2.凭借图画,感悟成语所表达的场面。

即以教材提供的图画为媒介,和孩子一起描述图中的场景,再次理解和感悟成语所表达的意思。当和孩子以衔接的方式展开对图画的描述时,孩子们的情绪是激动的,因为图中的场景他们曾在电视画面中见过,尽管他们还小不是很熟悉,不是太理解奥运,但是最起码印象不是模糊的。在图中,他们能体会人群中的欢声雷动,他们能看到人们的欣喜若狂与载歌载舞,能想象到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火辉煌。

此时,成语的意思他们完全明白了,也基本能运用了。

三、在写话中学会运用成语

为了让孩子们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几个成语,我又临时多加了时间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说话训练。还是以教材提供的图为素材,对刚才创设的情境润色,将图上的内容完整地串联起来,形成一篇小作文。说的时候,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我鼓励孩子们边说边表演,采用“你说我接”的方式慢慢引领,这样互动了三、四遍,孩子们不需要我的提醒就能完整地说下来了。我想这样的一次说话,会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知道这几个成语该如何运用。

我的成语教学法

在书本中,每单元都有熟记成语这一栏目,教学要求是不要在理解上多花时间,只要大体懂得,应多花精力知道学生读记,在朗读中加深感悟,通过熟记,丰富词汇。

对成语的教学,我一直认为:成语意思的不应该像教参上所讲的是大体懂得,应该做到扎扎实实做到熟悉——理解——感悟——运用这个规律。因为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是巧记,在感悟的基础上才是巧用。假如你让学生学成语时浅知一点皮毛,连意思都是懵懵懂懂,那谈何理解和感悟,那谈何真正掌握?又怎么能随心所欲地学以致用呢?

为了努力让学生学得快乐掌握扎实,我想了个办法,是个土办法,一点不花俏,不过效果还真不错。

一、作好充分的预习工作,通过查阅字典或其他方法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并抄写在书上。因为眼过千遍不如手到一遍,还有就是学生的长久记忆性不怎么管用,写上了,随时翻阅,温故而知新嘛!

二、读。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部分,我们应该沿袭。虽说小孩子不能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境界,但能读到“脱口而出”是不成问题的。我让他们前后左右交叉着读,读的遍数不少,却没有生厌。有时“死记硬背”也是要得的。

三、抄。“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看书就要动笔墨”。看着抄,默着抄,叫着抄,每天换着法子抄,虽说有时抄两遍,甚至一遍,学生也觉新鲜,乐意。

四、课堂的展示,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最佳时机,是学生“主体”魅力的全力凸现,是师生共同演绎思想创新的舞台。

1、自读成语,看看有什么规律?

生答:(左右刚好一对反义词,左边都是“不”开头的成语)

2、你们看看这些成语,想想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哪些事情可以用以下成语来表示?

(思考片刻,学生有了答案)

1、“守株待兔”中的那个人想“不劳而获”,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我马上接:)是啊,任何事情都必须“自食其力”。

我表扬:哈哈,你能连用两个成语,真不错,绝对夸张的神情和语调。不好,就这么一句话,连用成语成了是“时尚”。

生2:鹬蚌相争中的鹬和蚌,一个啄住了蚌肉,一个夹住了鹬嘴,两个不甘示弱,谁也不让谁-----(马上有学生接了)那个渔翁来了,轻轻松松来了个“不劳而获”。

师:那谁能说说我们篮球比赛的事呢?

生3:我们和其他班级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第一次,我们输了,但我们“不甘示弱”,(师接)奋起直追,终于获得了第三名。(师问:同学们表现怎样?用成语)同学们兴奋的手舞足蹈。(学生在下面喊:欢呼雀跃、振臂高呼------)

生4:我们在学习中碰到难题,要“寻根究底”,不能“不求甚解”----我马上接:这样才能和优异的成绩怎么样?——“不期而遇”。生5:星期天,我和***在东新公园“不期而遇”。

生6:在这次竞选班长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和“班长”这个职务“失之交臂”。

--------这是学生对语言积累的精彩运用,这是对生活语言活生生的诠释,这是身心愉悦中的尽情迸发,这是和谐氛围中灵感的交汇。学生的语言就像风中舞动的树叶,不是给我带来清鲜而有热烈的气息,让我不禁为学生的精彩发言而鼓掌。通过五年级练习1中的这段成语教学,我最大的直觉就是语文课堂中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应该注入一个“巧”字,只要老师问得精致,问得环环相扣,学生的回答就像林间的山泉,汩汩流淌;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融会贯通。假如描写景物的,可让学生写一段美丽景色的文字,会用则多用,反之少用。

从想到写,随后说,既是思想的过程,也是训练表达的机会。

让成语教学“舞动”起来 第8篇

一、与动画结合, 借助多媒体理解成语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在情境教学中把词和形象结合起来, 可以让学生获得确切的感性知识, 这是学生智力不断发展的基本保证。”如苏教版第五册《练习二》中安排的八个成语:高堂广厦、玉宇琼楼、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前两个成语是形容建筑物的, 后四个是描写景物的, 最后两个是形容感受的。这些成语的学习,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三年级孩子来讲, 是大有难度的, 作为老师既不能从概念上解释这些成语, 也不能拿身边的事物作为参考给这些成语下定义。因此, 只有借助多媒体, 让学生亲自观看画面, 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几个成语的意思。在教学时, 我首先播放滕王阁、黄鹤楼两幅图的画面, 借助远图让学生先从外观感受其高大、恢宏, 再借助细节图感受其内部的辉煌、壮丽,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引导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画面中理解“高堂广厦、玉宇琼楼”的意思。对于“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理解, 学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在教学“错落有致”时, 我首先出示一幅有高有低排列有序的建筑物图片, 再出示一幅排列着整齐有序的图书的书柜的图片;教学“曲径通幽”时, 也是出示一组图片:通往荷花池的弯弯曲曲的小木桥、向远方蜿蜒的山间小径, 对于这组成语的教学, 我都是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感受, 再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教师重点强调“致”“幽”的意思, 避开教师枯燥的讲解,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成语的意思。“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理解, 相对以上两组要简单多了, 多播放一些山峰耸立、溪水争流的图片, 引导孩子们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山峰一座比一座秀丽壮观, 溪水们竞相奔流, 唱着欢快的歌。欣赏着这一幅又一幅的画面, 我们真是眼花缭乱, 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美不胜收啊!”借助多媒体, 不仅理解了本练习中较难的成语, 还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最后一组成语, 真是一举多得呀!

二、与故事结合,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练习三中, 安排了这样一组成语: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在学完《三顾茅庐》之际,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 你们想深入了解诸葛亮吗?他真的有那么神机妙算吗?他从哪儿学到这么高深莫测的本领?……”待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我随即出示这8个成语, 并告诉他们说:“这8个成语都是形容诸葛亮的特点的, 每一个成语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精彩的故事, 你要想更深入地了解诸葛亮, 就要真正理解这些成语;要想真正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就要细致全面的阅读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三国演义》!”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 我发现班级的孩子们只要有空闲, 就会捧起《三国演义》, 还有些特别活跃的孩子嚷嚷着快点举办一场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会, 好让他们一展风采。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故事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这些成语, 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拓展了他们的阅读空间。

三、与课文结合, 妙用成语说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鹰学飞》这篇课文,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告诉我们学习要有学无止境、不断进取的精神。针对课文的结尾部分, 在教学中, 我设计了一个“教师作为记者”采访的环节:

“小鹰们, 你们会飞了, 想对妈妈说什么吗?猜一猜妈妈又会对你说什么呢?”问题刚抛出去, 有的学生迫不及待举起了手, 但回答的结果不尽人意, 只停留在一个浅显的层面, 有的学生欲言又止, 想举手有些不敢;还有的学生皱着眉头苦苦思索, 好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时, 我适时出示课件:一只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的画面, 旁边还配有四个成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勇往直前。这幅画面犹如一味催化剂, 催醒了孩子们沉睡的情感;犹如一泓清泉, 滋润孩子们干枯的语言;犹如一缕春风, 拂动了孩子们平静的心灵。待学生仔细观察、读熟成语之后, 教师问:“小鹰们, 你看到什么了?能借用图上的成语来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吗?”

学生们略一沉思, 纷纷举起小手, 把这些成语巧妙的融入自己的语言中, 把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公之于世”, 更把自己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这样的教学不仅借助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了成语的意思, 更巧妙的是利用成语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与成语结合, 感受人物品质

读到《军神》, 大家不约而同会想到刘伯承元帅。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为什么称他是真正的男子汉?为什么说他是会说话的钢板?在教学此环节时, 我不由得想起了“刮骨疗毒”这个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 作为补充材料我向大家作了介绍, 关羽高大的形象立刻丰满起来, 栩栩如生立在学生心中。在此基础上我又播放《青年刘伯承》“手术台上”的片断电影片, 扣人心弦的艺术画面, 再联想“古有关羽, 今有刘伯承”两位大将的如此相似的手术, 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对军神刘伯承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突破了文章的难点, 真真切切让我们感受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上一篇:1后的新闻作文下一篇: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主要程序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