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善于表现自己

2024-06-23

做人要善于表现自己(精选15篇)

做人要善于表现自己 第1篇

欲望对人们的行为有很强的制导作用。表现欲是人们有意识向他人展示自己才能、学识、成就的欲望。实践证明,积极的表现欲是一种促人奋进的内在动力。谁拥有它,谁就会争得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接近成功的彼岸。对于青年人来说,增强自己积极的表现欲尤为重要。

有位青年教员新到一所学校时,经验不足,情况不熟,但是他不自卑,他有强烈的表现欲,自信自己有打开局面的能力。于是他主动要求担任差班的班主任,认真备课,常常加班到深夜,上课时非常投入,倾尽全力,因而受到领导和学员的好评。没出半年,他就脱颖而出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深有体会地说:“积极的表现欲是个好东西,它给人自信,给人激情,给人力量,也会给人机会和成功。”

他的话很有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并不这样看问题,他们对表现欲存有偏见,以为那是“出风头”,是不稳重、不成熟。所以,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表现自己,仅满足于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也有一些很有才华、见解的人,缺乏当众展示自己的勇气,遇事紧张胆怯,每每退避三舍。这样一来,他们不但失掉了很多机会,而且给人留下了平庸无能、无所作为的印象,自然得不到好评和重用。这些现象从反面告诉我们,表现欲不足无疑是一种缺憾,积极的表现欲应该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心理。显然,对于青年人来说,自觉纠正认识上的偏见,懂得它的作用和价值,并努力增强自己的表现欲是十分必要的。

一、积极的表现欲是增长自己才干的加速器

一般说来,表现欲旺盛的人参与意识和竞争观念都比较强,他们能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把当众表现当成乐趣和机会,主动地寻找表现的场合,甚至敢与强手公开竞争。所以,他们就比一般人多了参与实践的机会。比如,在会议上发言,表现欲强的人常常主动发言,谈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也许不成熟、不正确,但是他们敢说出来与各种意见相比较,如此不断实践,他们的思想水平和口才就会得到锻炼,得到长足的提高。

进而言之,表现欲强的人通常都注意塑造自我形象,有较高的追求。他们为了当众塑造良好的形象,必然以此为动力,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获得真才实学。

某单位要推荐一人参加上级举办的演讲大赛,但是不少青年人不敢报名,找借口推辞。这时,有位貌不惊人的小伙子主动请缨,领导很欣赏这种精神,当即应允。接受任务后,为了取得好成绩,他下了很大的功夫写讲稿,并到处拜师,在短时间内他的演讲水平有了突破性提高。

在大赛中他得了第二名,从此知名度大大提高,并得到领导的好评。选择工会干部时,单位领导首先把他作为第一人选。这个事例说明,积极的表现欲是人们提高自己才干的加速器。

二、积极的表现欲是推销自己的驱动力

一个有才干的人能不能得到重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在适当场合展示自己的本领,让他人认识。如果你身怀绝技,但藏而不露,他人就无法了解,到头来也只能空怀壮志,怀才不遇了。而有积极表现欲的人总是不甘寂寞,喜欢在人生舞台上唱主角,寻找机会表现自己,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让伯乐选择自己,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充分发挥。从一定意上说,积极的表现欲是推销自己的前提。

比如,某单位新分配来几位大学毕业生,其中有一位敢想敢说,表现欲较强,事事走在前面,有出众的表现。在领导眼中他是个人才。他不负众望,策划了几次重大公关活动,为企业打开局面作出了贡献。不久他被任命为这个单位最年轻的经理。相反,与他同来的两位毕业生,在学校时成绩很突出,是高材生,但是因没有出众的表现,工作平平,始终没有大的发展。他们之间的距离渐渐地拉开了。在这里,不能不说表现欲的强弱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这再一次说明,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缺乏表现欲的人是很难把自己推销到关键岗位上去的。

三、积极的表现欲是赢得机遇的好帮手

表现欲强的人通常交际面广,认识人多,信息灵通,自然他们的机会就会多些。

需要指出的是,表现欲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两者的界限就在于自我表现的动机和分寸的把握。如果一个人单纯为了显示自己,压倒别人,争个人的风头,甚至做小动作,贬低别人,突出自己,这种表现欲就失之于狭隘自私,易于令人生厌,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那就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可言了。

最后,从表现欲所展现的形式和程度来看,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外向型性格的人喜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展示才干;而性格内向的人则偏爱埋头苦干,最终以自己的成果公之于世,赢得成功。应该说,两者各有千秋。总之,只要具有积极的心态,并选择与自己性格相一致的表现形式展示自己,参与竞争,就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能为国家民族多做贡献。

做人要善于表现自己 第2篇

陈大笑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解放军报》20xx年9月20日,有改动)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人要要善于“折叠”自己

16.第②③④⑤段从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

容。(3分)

“折叠”是耐心的坚持

17.第②段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分)

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红军时期的具体事例——四渡赤水,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面对具体情况的灵活应变,迂回前进,来论证本段的分论点,既生动具体,又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18.请在第③段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教师要善于推介自己 第3篇

可是,一些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不很情愿。他们给新学生上课,开始往往只说说自己的姓或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大名,告知自己教某某科,就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不愿向学生全面、深入地推介自己。新教师如此简单的自我介绍,苍白无力,不能满足新生的好奇心,自然也不利于当下的课堂学习和今后的师生交往。调查发现,中小学生不知道自己任课教师姓甚名谁的大有人在,更不用说老师的电话号码、办公室在哪里;学生私下里交流,为分清楚哪一位老师,就在老师前面加上任课科目,如语文老师、音乐老师等;学生见到老师,不管谁,都统称呼为“老师”。

美国学者戴尔·卡耐基曾说:“不要怕推销自己。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才华,你就应该认为自己有资格担任这个或那个职务。”而几乎所有的营销专家都认为,“推销产品之前首先要推销自己。”教师,教书育人,其实也是在向学生推销知识和信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等。学生往往因老师的尊重、信任、学识、人格等,敬慕老师,亲近老师,从内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诲,进而喜爱某学科,并立志取得好的成绩。可是,学生对老师的这种“敬慕”“亲近”的情感,来不得半点拖延,需要即时产生,以利于学生更快地投入任课教师所授课程的学习。一个不愿自我推介、不善推介的教师,如何能让学生了解你、接近你,并很好地接受你的教育教学呢?

在自我推介中,教师首先应报出自己的姓名(书写出来)、电话号码、办公室位置、邮箱博客等;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的学历、工作经历、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业绩成就、家庭情况等;提出自己的学科观念、学习理念、纪律要求等等。必要时,还可向学生展示一些实物、照片。这种坦诚的推介,能帮助学生建立对教师良好的第一印象,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好感,进而产生独特的教育功能,给学生以成功的信心和力量。

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 第4篇

教育劳动琐碎而复杂,学生的个性又千差万别,在教育实践中,常常会遇到难以预料的事情。如果老师善于保持心智健全和精神宁静,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也能顽强地、耐心地、要求严格而又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从而实施有效的教育,那是相当理想的。遗憾的是,有的老师在学生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或班上出现某种偶发事件时,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而对学生大喊大叫,吹胡子瞪眼睛,甚至讽刺、挖苦、体罚学生。这样做的结果,学生可能暂时被压服,表面上遵守纪律和努力学习,但是,学生心里根本没有接受老师的教育,而认为老师是在压服他,甚至瞧不起老师,所以绝不会持久,甚至有更大的危机潜伏在后面。根据心理学分析,以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只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使那种神经系统属于弱型的学生感到抑郁而失去自信和自尊,使那种神经系统属于强型的学生感到刺激而以同样的态度对人,造成师生情绪对立,激化矛盾。有的学生还会由于受到委屈、歧视而变得容易激怒或故意捣乱、说慌、做坏事,与老师唱对台戏。这就是由于学生经常受到指责、斥骂而出现的心理变化。可见,若教师不能自我控制,即使你有渊博的知识或通晓教育理论,也可能做出违背教育规律的事。

老师作为普通人,当然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当你作为教师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就不能不顾及到自己的感情、行为对学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就不能不预见一下自己的教育措施将产生怎样的教育效果。因此,就不能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做到既不因自己的不快而迁怒学生,也不能因自己的愉快而在学生面前忘乎所以。教师进了教室或者在学生面前就像演员进入角色忘记自己的喜怒哀乐,一切以教育学生的效果为最终目标来要求自己,这是相当重要的。

教师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而导致失去心理平衡的原因起码有以下四点:(1)教师本身就不喜欢教师职业,没有搞好教育工作的兴趣和追求,所以也就无心去探讨其中的原因,只能任性发挥,造成师生情绪对立;(2)不热爱学生,不能摆脱对“后进生”的先入之见和惩治思想,缺少人文关怀,没有从学生的情感入手或者仔细分体原因去找突破口,只是简单粗暴处理事情;(3)在师生矛盾中,过分强调学生的思想行为太令人不能容忍,不能严于律己从自身寻找师生矛盾的原因,表面上是对学生严,实际上是没有去认识学生只是孩子,还需要教师去培养塑造;(4)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自身修养较差。如果老师不理解教育工作的意义,不认识教师劳动的价值,不刻苦学习教育科学加强自身修养,就不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当然,提高自制能力,也有一系列技术性操作方法,可以帮助你提高自己。比如,在你想喊叫之前,你就要想到,你是一位老师,不要喊叫发脾气,不要失态,失态于事无补,反而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说话,大大提高教育效果。总之,在学校、尤其是在学生面前,要时时考虑自己的的行为可能对学生产生的教育效果,这也是保持自我情绪稳定的基本方法。当然这要求教师平时加强修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心中对学生充满爱,要视学生如自己的子女,同时加强自我控制情绪的方法学习和不断的自我培养。

要善于悦纳自己 第5篇

要善于悦纳自己

自我认识的肤浅,是心理异常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自悲自怜者因幼时的过分依赖,竞争中的多次失败,由此得出的自知是:“你行一我不行。”于是束缚自我、贬抑自我。结果是焦虑增剧,毁了自己。自暴自弃者不甘心说“我不行”,而又无正确的方向亦缺乏能力来表现自己,因此故作怪状,与人为难,在别人无可奈何的眼光中来肯定自我的价值,于是放纵自我,践踏自我。结果是反抗社会、害人害己。自傲自负者自命不凡,自吹自擂,其实是一种极度自卑之人,但他们不像自悲自怜者那样因自卑而关闭自我、自怨自艾、自叹不如;而是自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只是不为。他们所持有的自知是“我行一你不行”。于是,呐喊着“我知道一切”,却连自己也不认识。结果是欺人一时,欺己一世。 自信自强者对自己的动机、目的有明确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有适当的`估价,从不随意说“我不行”,也不无根据地说“不在话下”。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对他人也深怀尊重,他们认为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下,是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于是他们走上了“我行一你也行”的康庄大道,其结果是充分认识自我,发挥最大潜力。自悲自怜者、自暴自弃者和自傲自负者也并非全然不了解自己。从另一角度看,他们也认识了自己,但却用一种歪曲的形式来对待自己,即不能真正接受自己,其根子都是自卑。接受现实的自我,选择适当的目标,寻求良好的方法,不随意退却,不作自不量力之事,才可创造理想的自我,欣然接受自己,于是可避免心理冲突和情绪焦虑,使人心安理得,获得健康。

 

成熟教师要善于向自己提问 第6篇

(吴举宏)

作为曾经在基层学校耕耘了二十多年的一名教师,来到新的岗位后,因为工作关系,走进的学校多了,观摩的课堂多了,由此引发的感慨和思考就更多了。今天,只选择其中的几个话题,与同行们做点交流,望大家指正。

一、是学生错了,还是老师错了?

课堂中学生犯错误、教师出差错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如果教师出了差错,学生明明知道却不敢出声,或者教师以权威的姿态把自己的错误还当做“真理”,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学真的出了大问题。有这样一节课,课题是“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师从生活场景引入到“人体的能量供应”内容,课堂导入设计得很自然、活泼,然后过渡到“ATP的水解”部分,接着教师安排几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ATP+H2O ADP+Pi+能量”。这时令人遗憾的事情发生了,教师一脸的不快,但是强忍着没有发作,拿起一支红色粉笔不假思索地在这个答案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然后声调提高了:“把书打开到89页,大家看看书上是怎样写的?这样简单的问题怎么能写错呢?”教室一片寂静,全班学生哑然无语。我认为这件事情是“遗憾的事情”,主要原因有二:高中课程改革搞了三年,我们还是把教材当作圣经在念,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亵渎”教材,哪怕是对教材中的瑕疵,也不敢吱声;教师们对待学生的观点缺乏基本的尊重,就连学生的真知灼见也被一票否决、轻易否定。其实就是学生的观点有错误,我们应该也要听听他们的判断的理由和思维的过程,要尊重学生的“申诉权”,应该为学生提供辩解的时空,“真理越辩越明”嘛,这对大家的学习和进步都大有裨益。还有一次,我观摩了一节题为“免疫调节”的课,应该说执教者在备课上还是花了心思的,准备比较充分,师生互动的热烈场景让人难忘。教师在讲到“过敏反应”内容时说:“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侵染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一位学生突然举手提问:“为什么过敏是在‘再次受到相同抗原侵染时’产生,难道初次侵染时就不能吗?”教师一下子被问住了,组织学生讨论后也没有结果,教师最后公布“标准”答案:“因为再次受到相同抗原侵染后人体产生的抗体多”。我估计,教师提供的答案将伴随大多数孩子很长一段时间。我并无意指责教师对学科知识了解的残缺,因为再优秀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能百分之百即时准确回答。按理说,正因为课堂中风云变幻,才使教学过程充满未知与期待、探索与惊奇。大家都知道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魅力和意义,但是在现实课堂中生成性问题却真的成了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的处理还不够成熟、艺术,因此生成性问题的教育价值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当堂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要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以不知为知之,不以知之为不知,唯此才能求真知”,要紧的是如何借助这个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究热情?如何让学生在探“险”的历程中领略“无限风光”?但是如果我们匆忙给出一个并不成熟、并不准确的答案,最令人遗憾的并不在于这个问题答案的欠缺,而在于我们把学生心中刚刚燃起的智慧火花浇灭了,原本可以精彩纷呈的“剧目”在刚刚拉开序幕时就戛然而止。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下降,创造力将会降低。

二、到底怎样举例子?

课堂教学中举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应用广泛,不管是学习概念,还是讲解原理,都少不了这种教学方法。但是,我们怎样举例子?举什么例子?却大有讲究。比方说,学习“体温调节原理”时,你讲人体发高烧的例子就不行,因为那时的调节机理与一般状态下的不同,你讲着讲着就会发现所讲的内容与教材内容不符了。再比如,在高一年级学习“细胞中化合物”时,有的教师就用柠檬酸、碳酸作为有机物的例子,这明显不合适。因为高一的学生对柠檬酸的组成元素、化学结构一无所知,他们根本无法判断柠檬酸是不是有机物;碳酸则是一种特例,并不是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还有一次,一位农村教师在讲“反馈调节”时,就用小汽车的刹车、油门作例子,速度过快时就怎样,速度过慢时就怎样,学生听了是一头雾水,不用说农村的孩子听不懂,就是城市的孩子有多少了解小汽车的刹车、油门工作原理,至于刹车、油门工作原理与反馈调节原理的迥异就不用说了。由此看来,教学过程中举例子应该至少做到,一要是学生所熟知的.事例,二要是典型事例,三是两者的事理要接近。对,应该还要加上第四条:不能以偏概全。我记得一天下午去观摩一节高二生物课,教师在讲解“免疫缺陷病”,于是就用大家熟悉的“艾滋病”作例子进行讲解,内容讲得很有条理,但是教师最后口口声声在说“免疫缺陷病就是艾滋病”。其实人体免疫缺陷病可以分为两大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前者多系遗传基因缺陷所致,而微生物感染、恶性肿瘤、营养不良、代谢疾病以及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等均可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三、什么是目标检测?

现在教学中有许多名不副实的东西,教师口头的、书面的文词表达都没有仔细推敲,随意性很大,随便说、随便写,结果将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术语在实践中被搞得面目全非。比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经常说:“请大家思考5分钟,然后回答问题。”结果3分钟还没到,教师就开始叫学生姓名,请有关同学回答问题了;一次我去观摩一节课,刚坐下来,教师递来一张资料,我赶忙去拜读,想了解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思路等,一看标题是“高三生物学案”,顿时我怦然心动:学案教学,好!当我耐着性子看完整张所谓“学案”,也不见学生的影子,连最基本的学习目标分析、学生活动设计都没有,这是一份彻头彻尾的教案,通篇设计的都是教师本人的言行步骤。现在,进入课堂后经常还会拿到一张“目标检测”,顾名思义“目标检测”就是要检测一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那么检测所需的时间、题量、分值以及检测的目标、结论的界定等等应该都要清晰地标注出来吧,但是翻来覆去地看都找不出“目标检测”的特征,就连完成检测的规定时间都没有明确,如果课堂时间不够用,“目标检测”就变成课后随意作业。下课后,和有关教师交流,他说:“大家现在把作业都叫‘目标检测’”,这时你才知道:他心中的“目标检测”就是一般作业,题量随意定,把卷面填满即可;试题分值一般在教师批阅时才匆忙确定;至于检测什么“目标”,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都不清楚,甚至有的“目标检测”,教师忙得没有批改,根本没有一个目标是否达成的结论。

四、只那么远远地看着学生,行吗?

有一位老师在讲解“细胞中的水”的有关内容,因为教材中有一幅图,是关于幼儿和成人体内的含水量,于是教师发问:“请问男人体内的含水量为什么比女人高呢?”,很长一段时间教室内死一般寂静,大多数学生思索后实在想不出答案,于是心不在焉地盯着窗外看或是不断转动着手中的笔,教师在教室的一角一言不发“耐心”等待。经过一段“漫长”时间后,教师不断地叫着不同学生的姓名,一个又一个学生不断站起、坐下,没有一位学生讲一句话,时间分分秒秒的过去了,最后下课铃声响起,教师平静地宣布“下课”。课后和这位教师交流,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我要给学生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因为学生是主体,我不能代替他们思考;再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嘛!”我无语凝噎。事后不忍,还是与他进行了一次交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千古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但是教师如果一味责怪学生“不愤”、“不悱”,而采取“不启”、“不发”的做法,这难免有规避教育责任而不作为之嫌。当学生面对学习的困难而“久攻不下”时,我们还是“不启”、“不发”,不理不睬,只是远远地看、冷冷地瞧,站在远处作壁上观,这是一种缺少人性关怀、见“死”不救的渎职行为。面对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我们真的需要反思:预设的问题是不是太难?提出的问题题意是否明晰?我们能否将这个难度过大的问题进行分解?我们准备采取哪些启发性的措施?大家为什么把教师称为“人梯”?我认为,教师就是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为学生的不断成长搭建一个个前后衔接、过渡自然的“台阶”,我们不能妄想学生一夜长大、一步登天。

五、让学生大声说话,我们做到了吗?

心理作文: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境 第7篇

“心境使然,人生必然”,一句话道出了心境与人生的关系,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由此可见,心境之于人一生的重要性。

许多时候,环境是无法选择的,但心境是可以自我调节的。让自己拥有良好的心境,往往可以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伟大的科学家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被一辆卡车无情地碾过了头颅,逝世了。居里夫人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可是她没有沉湎在这种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而是及时地调节了自己的心境,化悲痛为动力,以这种力量驱使自己在科学研究上更加努力地付出。终于她成功了,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试想,若居里夫人沉浸在失去丈夫的痛苦中无法自拔,那又会得到何种结果?好在她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境,化悲痛为力量,终获成功。可见,良好的`心境对成功是有巨大的推进作用的。

如若没有良好的心境,那么后果将是严重的。

曾有一位科学家致力于永动机的研究。“永动机”,违悖能量守恒定律的机器。试验的难度使那位科学家屡经挫折,在一次又一次制造永动机失败后,他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他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境,只让它越来越烦暴,以至于难以平静,固执地循着错误的方向研究下去。结果可想而知,他失败了,最后郁郁而终。

大概这位科学家永远都不会知道,他这种病态的心境直接或是间接地导致了他的失败。他没有在几次失败后试着平复自己的心境,没有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他终究与成功失之交臂。

试想,如果科学家能适时调整心态,使自己心境平和,那结果是不是就会变得不一样?但很可惜,他没有那么做,所以他错失了成功的机会。

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也被人称为“疯子梵·高”。的确,他是疯的,他会割下自己的左耳去赠予一名妓女。他的“疯”也许有多层面的原因,但我想,调节自己的心境不当,应该也是原因之一。

教师要善于推介自己 第8篇

可是,一些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不很情愿。他们给新学生上课,开始往往只说说自己的姓或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大名,告知自己教某某科,就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不愿向学生全面、深入地推介自己。新教师如此简单的自我介绍,苍白无力,不能满足新生的好奇心,自然也不利于当下的课堂学习和今后的师生交往。调查发现,中小学生不知道自己任课教师姓甚名谁的大有人在,更不用说老师的电话号码、办公室在哪里;学生私下里交流,为分清楚哪一位老师,就在老师前面加上任课科目,如语文老师、音乐老师等;学生见到老师,不管谁,都统称呼为“老师”。

美国学者戴尔·卡耐基曾说:“不要怕推销自己。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才华,你就应该认为自己有资格担任这个或那个职务。”而几乎所有的营销专家都认为,“推销产品之前首先要推销自己。”教师,教书育人,其实也是在向学生推销知识和信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等。学生往往因老师的尊重、信任、学识、人格等,敬慕老师,亲近老师,从内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诲,进而喜爱某学科,并立志取得好的成绩。可是,学生对老师的这种“敬慕”“亲近”的情感,来不得半点拖延,需要即时产生,以利于学生更快地投入任课教师所授课程的学习。一个不愿自我推介、不善推介的教师,如何能让学生了解你、接近你,并很好地接受你的教育教学呢?

在自我推介中,教师首先应报出自己的姓名(书写出来)、电话号码、办公室位置、邮箱博客等;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的学历、工作经历、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业绩成就、家庭情况等;提出自己的学科观念、学习理念、纪律要求等等。必要时,还可向学生展示一些实物、照片。这种坦诚的推介,能帮助学生建立对教师良好的第一印象,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好感,进而产生独特的教育功能,给学生以成功的信心和力量。

教师也需要得到学生的肯定。作为中小学教师,应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转变观念,主动出击,学会展示自己,推介自我,成为有威望的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做人要善于表现自己 第9篇

吉林省桦甸市横道河子中学

应玉国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翁特别喜欢吃烤鸭,于是用重金聘请了一位烤鸭大厨师,每天专门为他烤一只鸭。大厨师名副其实,每天烤出的鸭皮脆肉松,香喷可口。但富翁为人刻薄,即使天天吃到美味的烤鸭,也不肯说出一句赞美的话。终于有一段时间,厨师烤出来的鸭都只有一条腿,富翁觉得奇怪,但又碍于身份不好过问。一星期后情况还是这样,富翁实在忍不下去,他问厨师烤的鸭为什么只有一条腿?另外一条腿上哪儿啦?厨师回答道:“哎呀!您不知道?这些鸭子都只有一条腿,不信我带您去看看!”

富翁当然不相信厨师的话是真的,便随厨师到后院去看。这时,因天气太炎热,鸭子都缩着一条腿站在树下休息。厨师说:“您看,鸭子都有一条腿呀?”富翁仍不信,当即拍了几下手掌,掌声惊动了鸭群,它们伸出了另一条腿纷纷逃离了。富翁说:“你看,鸭子不是都有两条腿吗?”厨师回答说:“是的!如果您提前鼓掌的话,那鸭子老早就是两条腿了。”

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欣赏和赞美,哪怕是一个欣赏的目光或一句最简短的赞语,也会给人带来无比的温馨和振奋。其实在教学工作中,有时学生需要的,可能也只是一个欣赏的目光或一句简短的赞语„„因为被人欣赏和赞美总是让人感到快乐的,尤其是学生受到老师的欣赏和赞美时会更加感到骄傲和自豪。

欣赏和赞美是教师不可缺少的教学艺术,师生间彼此 欣赏和赞美是成功教学的调和剂和润滑油。师生在彼此的欣赏和赞美中营造着宽松快愉的教学氛围,构建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每个学生都有长处和短处,懂得欣赏和尊重他们的长处,改正他们的短处,是教师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工作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不是没有值得欣赏的地方,而是我们不用心去观察,不善于去发现和欣赏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犹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样。有一句话说得好:“好老师能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坏老师总是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告诉他不应该怎么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闪光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启发引导。但是,教师在欣赏学生的过程中,应把握分寸,既不使学生因此自负,还要使学生从中得到收益。所以,掌握欣赏这一门艺术并不是容易的,它需要时常的修炼和多方面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发现学生的长处,然后由衷地说一句赞赏的话语,诸如:“你真行!”“你好棒!”„„ 这个学生将会受到鼓舞,同时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自信心。你也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亲近学生。师生间情的交融,心的沟通,方能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功效。因此,教师在平素的教学中,要充分尊重你的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学会欣赏,学会赞美,学会用自己的情感语言去鼓励学生,学会用自己的体态语言去感染学生。在彼此的欣赏和赞美中,创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恒”的教育情境。这样,教学才能在交流中营造和谐,在和谐中促进交流。

做人,要自己争气美文 第10篇

做人,要活得有面子

才能活出优秀的`自己

做人,要自己争气美文 第11篇

人争气,才会成才成功

心争气,才会自强自信

人活这一世

谁都有苦难,坎坷

谁都有迷茫,消极

有些事,有些难

不是你躲着它就不来

有些苦,有些累

不是你不吃就有人替

而是你坚强,才会征服

更要你争气,才会越过

争气,能让自己成熟强大

争气,能让自己与众不同

人生这一程

谁都不幸运,不完美

总有些错误,要自己买单

遇事不顺利,不圆满

总有些失败,要自己承担

千万别放弃

自己争一口气

让无依靠的自己不再懦弱

千万别辜负

自己争一回气

做人要善于表现自己 第12篇

“隐藏”自己,才能凸显学生。课堂是学堂,是学生的“学”堂。但是,在我们所看到的语文课堂,尤其是一些语文评优课,教师几乎霸占了课堂,教师诗意导入,教师层层推进,教师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教师做着一次又一次点评与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俨然成了教师的“个人秀”。而课堂的主体学生呢,只有旁观的份,过一下观众的瘾。偶有几次小组讨论,也是不痛不痒,隔靴搔痒,做做样子;偶有几个学生回答问题,也仅是“几个”而已。把学生晾在一旁的语文课怎能算是真正的语文课?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在他的课堂上,眼里有学生,心中装学生,他会时时刻刻想着学生,而自己则站在学生的“后面”,为学生生动地、有效地学而欣慰快乐,也会为不能很好地促成学生的学而苦闷自责。从教师教语文到教师教学生学语文,这“华丽的转身”,正是教学理念的嬗变。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永远是舞台的主角。

“隐藏”自己,才能成就学生。笔者十分反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喋喋不休或者是滔滔不绝。或许有的人会说,“喋喋不休”固然不可取,“滔滔不绝”难道不正是教师的一种能力吗?我承认这是一种能力,但要看这种能力用在什么场合。如果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展示其能力,那么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恐怕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我觉得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自己“笨”一些“拙”一些,从而促成学生“智”一些“巧”一些。记得上《明天不封阳台》一文,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明天先不封阳台”一句时,漏了一个“先”字,底下的学生不停地说少了个“先”字,我不急着去补上,而是若无其事地说:“有没有一个‘先’不是一样的么,没多少区别。”学生喊着“有区别”,我顺势问道:“有什么区别呢?”在学生辨清区别之后,我不动声色地在题目上加了“先”字,并且“强调”:既然文中这么写,题目上就应该有这个字。一下子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扔了颗石子,教室里反对声四起。我说,谁能说出让我信服的理由,我就把这个字给擦掉。于是一个颇有难度和深度的问题在学生的“慷慨激昂”“侃侃而谈”中顺利地解决了。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

“隐藏”自己,才能发展学生。这里说的发展学生,并不等于教师就不要发展。“隐藏”自己,不是要“失掉”自己,更不是以此作为不好好教学的一个借口。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双赢的过程,学生得到发展,教师得以提升。我认为,教师设计教案以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把它当做第一要务。笔者很欣赏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一番话:“高明的教师不是给学生奉献知识、奉献真理,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发现真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把自己适当地隐藏起来,把学生推到前台,推到思维和课堂的中心,这才是教学的艺术或教学的真谛!”(《情智语文:语文教育的一片绿洲》,《教师博览》原创版,2013.11)学生的感悟,教师无法代劳;学生的体验,教师难以包办;学生的发展,教师不能替代。教师巧妙地“隐藏”了自己,学生就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的有意“退让”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笔者在课堂上经常说的两句话是:“你们说”“你们写”。我不喜欢盲目插嘴,不喜欢随意点评,我要做的是,尽可能地发现学生发言中的闪光之处亮点所在,加以肯定,给予欣赏,并由衷赞叹。

善于“隐藏”,是教师的一种智慧。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受羁绊,学生的思想没有藩篱,学生的情感无须藏掖。教师巧于“隐藏”,学生始得张扬。

(陈祖平,南通市通州区通海中学,226300)

做人要学会审视自己作文 第13篇

做人要学会审视自己作文

做人要学会审视自己我们下午的文体课是出去玩,我连忙准备去玩。易敏就来喊我去跳长绳,我连忙答应了。我们终于借到了绳子,排好队。我站在何沛琦后面,心想:何沛琦老死绳,我不接她的了。等到她成功跳过孩子后,我愣了一下,心想:她难道进步了?可我还是没有接她的绳,而是空了一下,再跳过去的。在做这一行为时,我只想到自己的`绳技给大家展示一下,并没有考虑别人,考虑大家。大家多么希望一个一个地连下去啊!我真是后悔透了!哎!谁叫这叫这世界没有后悔药卖啊!在我慎重考虑下,我向何沛琦道了歉。何沛琦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我笑了,说:“何沛琦,刚才没接你的绳,这对你来说肯定不好受吧!对不起啊!”她笑了,大度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没关系,我不在意的。”我们俩都笑了。恩!今天又交了一个好朋友啊!做人要学会审视自己作文3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做人要善于表现自己 第14篇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般都有可能会不定期接受税务检查。而税务检查涉及的程序繁多,很多企业不知道如何在检查中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很可能给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接受税务检查时,企业应善于维护自己享有的合法权益,避免税务危机的发生。具体来说,企业应当着重从如下八个方面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一,审查税务检查的合法性。税务机关在检查之前,应向企业下达规范的《税务检查通知书》,检查须由两名以上检查人员共同实施,并向被查对象出示税务检查证。因此,如果检查人员没有依法下达《税务检查通知书》,或者没有出示税务检查证,企业可以拒绝检查,以防止个别人员滥用检查权力,侵害企业的利益。

第二,如果被查企业与检查人员存在利害关系,被查企业可以要求相关检查人员回避。如果有利害关系的检查人员没有回避,并且检查人员存在滥用职权、故意打击报复的行为,给被查企业造成了损失,被查企业可以收集相关证据,以备将来依法行使陈述申辩、听证、复议和诉讼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要求检查人员为企业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保密。在检查的过程中,税务检查人员可能会掌握到企业的客户信息、购销合同、盈利能力、负债情况、专利技术、生产工艺、工资情况等信息,其中有些属于企业保密的范畴,企业应当要求检查人员对其保密。如果有证据表明检查人员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企业可以依法要求税务机关赔偿造成的损失。

第四,税收征管法规定,税务稽查人员调查取证时,不得违反法定程序搜集证据材料,不得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不得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证据材料。在法律上,违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被查企业对涉及的违法事实可以不予认可。如果将来税务机关依据这些证据进行处理、处罚,被查企业可以依法要求听证、复议或诉讼,以避免给自己造成损失。

第五,认真审核《税务检查工作底稿》,慎重签署企业意见。《税务检查工作底稿》是检查人员对违法事实所涉及的业务情况和数据进行的描述,也是证据的组成部分。企业在《税务检查工作底稿》签署意见之前,应先根据底稿上所涉及的业务和数据,查找企业相关的会计资料,认真核实,务求准确,然后再根据核对的情况签署企业的真实意见。

第六,积极陈述申辩,尽早澄清事实,争取减少损失。被查企业通常都是在收到《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之后才进行陈述申辩,其实在税务机关作出处罚决定之前,企业随时都可以陈述申辩。不仅可以对拟处罚决定进行陈述申辩,也可以对拟处理决定进行陈述申辩。被查企业在陈述申辩的时候,如果对检查人员认定的某项违法事实有异议,应当尽可能同时提供不同的证据和依据,争取在将案件移交到审理环节之前就澄清事实,尽早避免错案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第七,被查企业除享有陈述申辩权利之外,对罚款还享有听证、复议和诉讼的权利,对税款和滞纳金享有复议和诉讼的权利。企业行使这些权利都有时间上的限制,在被查企业相继收到的《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上,都会告知行使相关权利的途径、条件和期限。如果被查企业对其中的事项有异议,切记不要错过行使相关权利的时间。

第八,被强制执行时要防止财产非正常损失。被查企业如果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

解缴税款,经责令限期缴纳而逾期仍未缴纳的;或者对罚款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税务机关可能要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在这个过程中,被查企业虽然处于被强制执行的不利地位,但仍要关注自己的正当权益是否受到侵害。比如,企业被税务机关扣缴的存款是否超过应纳税款、罚款和滞纳金的总金额;税务机关在对财产进行变现时是否按照法定的变现顺序进行;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后的剩余部分是否退还被执行人等。

做人要善于表现自己 第15篇

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欣赏和赞美,哪怕是一个欣赏的目光或一句最简短的赞语,也会给人带来无比的温馨和振奋。其实在教学工作中,有时学生需要的,可能也只是一个欣赏的目光或一句简短的赞语„„因为被人欣赏和赞美总是让人感到快乐的,尤其是学生受到老师的欣赏和赞美时会更加感到骄傲和自豪。欣赏和赞美是教师不可缺少的教学艺术,师生间彼此 欣赏和赞美是成功教学的调和剂和润滑油。师生在彼此的欣赏和赞美中营造着宽松快愉的教学氛围,构建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每个学生都有长处和短处,懂得欣赏和尊重他们的长处,改正他们的短处,是教师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工作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不是没有值得欣赏的地方,而是我们不用心去观察,不善于去发现和欣赏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犹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样。有一句话说得好:“好老师能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坏老师总是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告诉他不应该怎么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闪光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启发引导。但是,教师在欣赏学生的过程中,应把握分寸,既不使学生因此自负,还要使学生从中得到收益。所以,掌握欣赏这一门艺术并不是容易的,它需要时常的修炼和多方面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发现学生的长处,然后由衷地说一句赞赏的话语,诸如:“你真行!”“你好棒!”„„ 这个学生将会受到鼓舞,同时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自信心。你也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亲近学生。师生间情的交融,心的沟通,方能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功效。因此,教师在平素的教学中,要充分尊重你的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学会欣赏,学会赞美,学会用自己的情感语言去鼓励学生,学会用自己的体态语言去感染学生。在彼此的欣赏和赞美中,创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恒”的教育情境。这样,教学才能在交流中营造和谐,在和谐中促进交流。

上一篇:学习雷锋好榜样观后感杨子成下一篇:师德师风比赛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