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教案

2024-05-27

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教案(精选8篇)

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教案 第1篇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基本情调和结构体式,学唱其音乐主题。

2、了解曲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基本情调和结构体式,了解命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第九交响曲是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另外,由于他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因而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而不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这就是德沃夏克交响曲的特殊之处。德沃夏克的管弦乐法,并不反映当时的潮流,虽然没有华丽绚烂的色彩,却显得十分朴实可爱。正是因为如此,他的管弦乐法遭到当时某些乐评家的误解。实际上,德沃夏克的交响曲不但能充分地发挥各种乐器的特性,而且在乐器的组合运用方面,更具有无穷的妙味。

二、乐曲分析

广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旋律优美绝伦,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

三、拓展

1、什么是交响曲,交响曲的发展?

2、听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四、课堂小结。

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教案 第2篇

1、感受体验“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音乐,使学生对欧洲交响乐产生兴趣,喜欢聆听德沃夏克的交响作品,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认识英国管,能辨听音色。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参与形式,带领学生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初步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及内容,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以及想像力。

3、通过欣赏“自新大陆”交响曲、演唱《念故乡》,感受音乐作品浓郁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的情感;能对思念、热爱故乡的艺术作品产生兴趣。[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能听懂音乐吗?音乐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不同的音色、不同的旋律、不同的演奏(演唱)技巧、不同的艺术处理等,能够传递出不同的内容,为我们留下不同的感受和记忆。今天,这节欣赏课的音乐作品将为我们讲述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来聆听、感悟。

1、连连看:请同学们辨别几个片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以听为主”,通过“辨别音色、模仿演奏姿势、探究、联想”等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熟识“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两个主题及各乐器组的经典片段,为后面大段欣赏做铺垫;通过有目的、有梯度的加深学生对乐曲旋律的印象,帮助大篇幅的音乐作品“瘦身”,让学生感到亲切易接受,为交流对作品的感悟提供了充分的感知基础。教学建议:每段音乐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聆听的次数。(1)铜管组关于第一主题的片段。

师:铜管乐器的音色是怎样的?(大气、深远、恢宏„„)铜管乐器属于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你还认识铜管组的哪些乐器?再听,大家可以自由地跟随视频模仿演奏。(2)木管类的第二主题片段。

师:请你用一种线条来描述音乐,同学们会选择什么?为什么?音乐的什么特点给出了怎样的感觉?(旋律线的发展走向、情绪、气氛)是怎样的情绪或气氛?(激动、跳跃„„)音乐中有哪些木管乐器在演奏?同学们可以任选其一进行模仿。(3)弦乐类第一主题片段。

师:请用演奏姿势告诉老师:在弦乐演奏的音乐片段中,除了小提琴,还能听出什么乐器的演奏?如果从酸甜苦辣中选择相应的感觉来描述弦乐的演奏,你会选择什么?(酸、苦)音乐中的什么元素传递出了酸楚、苦涩的感觉?(音色、速度)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恋恋不舍、思想起伏,深有感触、缠绵„„)

设计意图:用最浅显、贴切的线条和“滋味”,引导、拉近学生与作品间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鼓励学生敢于在音乐中进行充分地想象和探索。(4)英国管短小的几个乐句。

2、英国管简介:

师:听到的旋律是否熟悉?请分享英国管的音色是怎样的?(圆润、柔和不刺耳,含蓄、内在、不张扬,忧伤的,听起来如泣如诉、田园风光般的„„)猜猜看,当英国管出现在管弦乐队时,它要演绎的会是一种怎样的特定情境呢?

(3)感受第一主题:把学生分成四组(铜管、木管、弦乐、打击)分别扮演称职的演奏家。要求:任选乐器;及时随指挥进入演奏;用心用情地演奏,在感染别人之前首先努力感动自己。

师:同学们知道像这样四大类乐器都齐备的乐队叫什么名字?(管弦乐队)

二、积累点拨:交响乐与交响曲(两个不同的概念,交响乐包括交响曲)

师:管弦乐队的“演奏”(交响乐)意思是由多件乐器“共同发声”。交响性音乐的名称来源于希腊。交响曲是一种具有奏鸣曲特点的、由管弦乐团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之前听到、演奏过的音乐都是这节课我们要欣赏的一部交响曲(板书)中的片段。

设计意图:实践出真知,通过让学生充分的参与、体验音乐,帮助学生在熟悉主题旋律的基础上,轻松领悟枯燥的专业名词“管弦乐队”“交响曲”“交响乐”,一举多得。

三、感知《自新大陆交响曲》

1、探索第一主题:随琴视唱。

师:作曲家在饱含深情的创作中吸取了美国黑人和印第安人的音乐特点,旋律起伏不大、音调简单,力度(柔和)、速度(慢),听起来别具一格。同学们,假如你是作曲家,你会选用一件什么乐器来表达这个主题?在唱它的过程中,你的内心又多添了哪些新的感悟?(悲凉、愁思、低回、婉转、思念的、忧伤的,感人至深„„)

2、简介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

师:德沃夏克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小时候非常喜欢听自己故乡的民歌,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获得了剑桥等很多名校的荣誉,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就是他非常著名的代表作。

3、简介《自新大陆交响曲》及其第二乐章。

师:“新大陆”是哪里?原本指南北美洲大陆,德沃夏克在这里特指美国。1892年,德沃夏克应邀赴美出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产生了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也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于是百感交集地写下了这部非常著名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4、欣赏第二主题。(1)初听第二主题。

师:第二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有名的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曲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我们分享一下这个乐章的另一段主题(听)。熟悉吗?(木管组一长笛、双簧管)。(2)再听第二主题。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伸出右手食指,跟随音乐把你心中的曲线感觉描画出来。(原作者:马向华)(3)三听第二主题。

师:老师也在心中勾勒了一副曲线图,并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蝶恋花),现在,把它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参与”是帮助学生体验音乐的最有效途径,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除了督导学生更凝神地欣赏,更锻炼了他们将内在感受外化表现出来的能力。

5、简介创作背景。

师:在创作第二乐章的中间部分时,作曲家是从一首长诗中汲取了灵感,诗中描写海华沙心爱的妻子在饥荒与瘟疫的双重威胁下,奄奄一息,同思念中的丈夫诀别时的痛苦心情。那种动人的感情强烈地震撼了德沃夏克先生,他将从诗中获得的感受全部倾注到了音乐创作中,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波西米亚故乡的无限怀念和眷恋之情。

四、领悟《自新大陆》

师:同学们,《自新大陆交响曲》创作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首演时许多听众都被感动的热泪满襟。同学们虽然没有赶上首演,但这节课老师把世界著名指挥家卡拉扬先生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现场演奏也“请进了”我们的课堂。

1、参与:完整地欣赏《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每当第一主题出现,请跟唱表达心中的情绪;第二主题以不同的形象共出现了3次,每当感觉到它的存在,请伸出食指描画出感悟到的曲线。

2、综述:

(1)第一主题在整个《自新大陆》的第二乐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这种大结构中套着小结构的曲式叫做复三部曲式。(2)第二乐章的速度(慢板)

师:它漫漫地倾诉了作曲家的祖国情、故土情和亲情。德沃夏克先生从对故土、亲人的遥想、思念中回到现实,看到的是印第安人的悲惨生活,他感到十分心痛,柔软的乡愁浸透了孤独,惆怅、悲痛、呜咽和惨淡的气氛,于是慢板的最后是重重的哀叹!(3)《自新大陆》的美誉。

师:整部《自新大陆》交响曲博得了全世界人民由衷的喜爱,并将它誉为“德沃夏克最受欢迎的交响曲”、有人称它为“捷克第一交响曲”,成为了德沃夏克的代名词。

设计意图:完整地聆听时长约13分钟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极大地挑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对一、二主题的有效记忆,充分地调度学生自主参与到音乐欣赏的全过程中;另外,教师在恰当之处巧妙地加入解说,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对作品的注意,最佳地优化鉴赏的结果。

五、情感升华:演唱《念故乡》

师:同学们,尽管新大陆很精彩,但德沃夏克时时刻刻都在怀念伏尔塔瓦河畔自己的故乡。“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甚清,风甚凉,乡愁阵阵来。故乡人今何在,常念念不忘,在他乡一孤客,寂寞又凄凉。我愿意回故乡,重返旧家园,众亲友聚一堂,同享从前乐。” 教学建议:教师声情并茂地示范并示意学生齐读歌词,表达、升华对音乐作品主旨思想的感悟和理解,将思想教育润物无声地沁入其中,在本堂课的尾声处,将情感推向一个小高潮。师:怀念遥远祖国的愁思化作朴实优美、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再加上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李抱忱先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填写的歌词,使这首《念故乡》也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一起来欣赏这首《念故乡》,会唱的同学可以随着轻声的跟唱。

六、小结

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教案 第3篇

《“田园”奏鸣曲》 (作品OP.28) 是贝多芬的第15首奏鸣曲, 标题“田园”是被后人命名的, 创作于1801年, 是贝多芬维也纳初期的一部作品, 由于维也纳初期作品受海顿和莫扎特等大师们的深刻影响, 因此这首奏鸣曲描绘了许多田园风光, 表现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的快板乐章, 第二乐章为抒情性的慢板乐章, 第三乐章是诙谐曲, 第四乐章是回旋曲式的快板乐章。本文主要从曲式、调性以及演奏要点对贝多芬这首奏鸣曲的第二乐章进行研究。

此乐章为典型的复三部曲式, 旋律抒情, 温柔, 极富田园色彩, 具体曲式如下:

第一部分【A (1-9) +B (10-17) +A再现 (18-24) 】+三声中部【C (25-33) +D (34-42) 】+再现部 (43-86) +尾声 (87-103)

一、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1-24) , 是为一个单三部曲式, 对比性中段, 各乐段分别重复。A乐段, 是由两个乐句组成, 4+4方整性结构, 重复一次, 主调为d小调, 前乐句的终止式为主调半终止式, 后乐句转入属小调, 也就是a小调, 完全终止于书小调, 后乐句是前乐句的三度摸进的平行结构, 由平行大调的主三和弦与前面主调的主三和弦与相呼应。上方声部采用了和弦式织体, 下方声部采用了跳跃的分解和弦式织体。开始在犹如拨奏低音声部上奏出简单而带点忧郁的歌, 右手连奏和左手断奏有效结合, 虽然是小调, 却很有朝气。在弹奏时, 右手和弦要连贯和整齐且要把和弦的主旋律音抓住, 要表现出如歌的感觉, 左手是低音都是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 要奏得断奏且均匀, 颇具用意且轻。B乐段采用了新的材料与A段形成对比, 也是4+4方整性结构, 全部在主调的属持续音上展开, 两个乐句呈对比性。A乐段再现部分只再现了一个6小节的扩展乐句, 其第二小节形成了模进主题, 模进两次导致乐句结构的扩充。在演奏时左手的低音的重复音每一下都要弹得清楚且均匀。

A乐段再现时, 上方声部的和弦式织体变为八度加厚的单音旋律, 完全终止于主调, 在演奏时右手的八度要合理的安排指法而尽量弹得连贯。

二、三声中部

三声中部为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两个乐段分别重复一次, 速度和节拍保持不变, 整个中部都转入大调式, 以形成调式的对比。C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 同样还是4+4的方整性结构, 前乐句从D大调上展开, 新材料可以看作两个乐节, 前乐节又可分为两个乐汇。25小节由两个动机化部分组成三声中部的核心形象, 并成为模进主题, 自由模进两次组成前乐句。后乐句从29小节转入属大调, 也就是A大调, 是前乐句的平行结构, 在属大调完全终止。

D乐段也是由两个乐句组成, 前乐句从下属关系调也就是G大调开始, 作为有再现单二部曲式的发展性中间部分, 是C乐段性格、音乐材料的发展。后乐句又回到了主调的同主音大调D大调。此部分双手都用了富于弹性的跳音, 情绪特别明朗, 有着异常明快的舞曲风格, 飘散着诙谐的气氛, 在演奏时应把握好附点跳音音符和三连音跳音音符节奏的准确性, 手腕要富于弹性且速度必须保持稳定。

三、再现部

再现部是在变奏基础上的简单再现。A乐段第一次再现时基本是原样再现, 重复时为三十二分音符的音型化装饰性变奏, 下方声部织体没有变化。B乐段再现同A乐段再现方式一样。右手在演奏三十二分音符时要均匀、流畅且弹奏圆润而富于表情, 使人沉醉于甜美、忧愁的色彩之中。

四、尾声

尾声先后采用了第一部分的动机和三声中部的动机, 开始用D小调听起来很有威胁性, 充满了紧张的期待和疑问, 98小节中的低音sf, 象是落进深谷间, 最后在弱奏中消失在了沉思的忧愁中 (PP) 。在演奏时要注意作品的强弱情绪变化, 演奏和弦时的非连奏奏法和把握其和弦的主旋律音。

贝多芬的32首奏鸣曲是巴赫的48首平均律后钢琴文献中的最大曲集, 贝多芬从青年时代开始创作, 直到他的晚年, 在其中反映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对理想的追求, 对苦难的坚忍, 对生活、人和自然的热爱, 构成这些奏鸣曲的主要内容, 《“田园”奏鸣曲》正是描绘了贝多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演奏此首奏鸣曲需注意力度对比变化和音色的丰富以及踏板的运用。

摘要:《田园奏鸣曲》 (作品OP.28) 是贝多芬的第15首奏鸣曲, , 创作于1801年, 是贝多芬维也纳初期的一部作品, 这首奏鸣曲描绘了许多田园风光, 表现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二乐章为抒情性的慢板乐章, 旋律抒情, 温柔。本文主要从曲式、调性以及演奏要点对这一乐章进行研究。

关键词:浅析,贝多芬,田园,奏鸣曲,第二乐章

参考文献

[1]张洪岛主编.《欧洲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10月.

[2]童道锦.孙明珠编选.《外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演奏》.人民音乐出版社.

[3]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7.

大陆台农“第二春” 第4篇

不经¬意间开启两岸农业合作先声

1985年,一位名叫邱伏对的台胞驾渔船到福建漳浦做小额贸易,他顺道考察了当地海岸滩涂后,突发奇想,同年10月,他在当地注册成立了一家水产养殖公司。此举被始终密切关注海峡两岸农业领域交往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者称为两岸农业合作先声。

1992年,在台湾投资失败的台商李瑞河,到福建漳浦创建了天福集团。如今的天福集团已经¬发展成一个集种植、加工、经¬销茶叶为主体,仅在大陆便设有近800个直营销售店的大型企业集团。

1996年,台商谢东庆拿着地图来到福建,一心想找个与台湾阿里山同一纬度的地方种植高山乌龙茶。几经¬辗转,他如愿以偿地在龙岩的漳平市永福镇创办了台品茶叶有限公司,其后,30多位台商相继来到永福种茶。四年后,谢东庆将永福高山乌龙茶带回台湾请朋友们品尝,赢得一片赞誉声,永福自此得了个绰号:“福建的阿里山”。

2008年4月1日,刚刚参加完台湾领导人选举投票的台商林茂盛,一返回他在福建罗源兴办的果园,便马上忙着修剪起树上多余的梨花。 望着满园芬芳的梨花,他激动地说:“相信闽台农业合作的前景,就像这雪白的梨花一样灿烂!”

23年前,那位名叫邱伏对的台胞做梦也想不到,仿佛是冥冥之中的定数,他的一个不经¬意之举,竟开启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之门,随后相继引发了一波又一波台商投资大陆农业的浪潮。显然,这是海峡两岸合作双赢的大势所趋,凑巧的是,邱伏对真的踩对了这个点。

近二十年来,台湾本土农业原¬本存在的岛内发展空间狭窄¬,土地、劳动力紧缺,以及农产品成本大幅提升等矛盾愈显突出,亟待再创“第二春”的台湾农业界逐渐将目光转向了与台湾农业具有高度互补性的祖国大陆。

1994年8月1日,大陆及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发展海峡两岸经¬济关系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特别强调:“大力开展海峡两岸农业合作,鼓励台商投资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及运销。”此后,台商投资大陆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不断扩大,渐成热潮。伴随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逐渐深化,大陆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措施,无疑为两岸农业合作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

新设四个台湾农民创业园

2007年2月28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李维一,向中外记者介绍了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发展情况。

他表示,目前,大陆已在11个省市区设立了实验区和创业园。主要分布在大陆沿海地区并扩展到西部和东北地区。他说,1997年以来,国台办、商务部、农业部先后批准在福建全省,海南全省,山东平度,黑龙江¬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大庆和农垦示范区,陕西杨凌,广东佛山湛江¬,广西玉林,上海郊区,江¬苏昆山、扬州设立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2006年以来,农业部、国台办批准在福建漳浦县、山东栖霞市、四川新津县、重庆北碚区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

李维一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区和创业园已有台资农业企业近4500家,占在大陆发展的台资农业企业5500多家的73%左右;实验区和创业园实际利用台资近50亿美元,约占台资投资大陆农业实际金额63亿美元的79%。经¬营范围包括种植业、渔业、畜牧、兽医、饲料、花卉、茶叶、观光农业、生物技术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主要农业生产领域。总体来看,包括实验区、创业园的台资农业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普遍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大陆的台资农业企业有90%以上获得了大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认证,有60%以上的企业成为省部级或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8年2月27日 ,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范丽青介绍了新设立的四个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情况。她说,近年来在两岸农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农业交流与合作,为广大台湾农民提供投资创业的平台,农业部、国台办经¬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决定在福建的漳平永福、广东珠海金湾、湖北武汉黄陂、江¬苏无锡锡山,新设立四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欢Ó¬台湾的农民朋友们和农业企业到这四个农民创业园考察、投资。

与此同时,大陆为台商、台农就医和最关心的子女就学问题,采取了不少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开展适合台胞就医习惯和特点的服务,并为台胞子女入学提供了诸多便利。卫生部决定,在台胞较集中的地区挑选资质好的医院设立固定诊区和专门的门诊部,为患病台胞提供“一条龙”服务;欢Ó¬和鼓励台湾医疗机构与大陆合资兴办医院,台方股权可占70%;台湾地区医师履行相关手续后,可来大陆行医。

对于台胞子女入学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的举措,全国政协助¬委员、台盟中央副主席黄志贤兴奋地说:“大陆出台的台湾学生和大陆学生同等收费的政策非常了不起,这说明大陆把台湾同胞和大陆人民同等对待。很多台湾学生和家长都很高兴,自己的不少亲戚也很受鼓舞,已经¬开始考虑把子女送到大陆来就读。”

2008年3月1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两岸农业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截至2007年11月份,累计投资大陆农业的台资已达到67亿美金,大陆方面在9个省、区、市设有海峡两岸合作试验区,在8个省建有台湾农民创业园,创业布局和结构配置也趋于合理。

两岸农业具互补性

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两岸专家、学者作出了更多的学术诠释。新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博士作为在中国理论界最早提出“新农村运动”概念的学者,多年观察、研究大陆“三农”问题,颇有建树。他曾指出,要让大陆农村现代化,台湾现代化农村的概念,可供大陆借鉴。同时,他也认为,大陆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是台湾农民实现第二次发展的绝佳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对此深有同感,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的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在农业生产方面也不单单指初级农产品的生产,而是涉及农产品的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一系列环节,这些都为台商投资提供了可能。在大陆一些地区,已经¬有“嗅觉”敏锐的台商尝试投资这些领域。

王建民说,大陆新农村建设中释放出来的购买力将为台商开拓农村市场提供机遇;在大陆农业提高科技含量的过程中,台湾先进的农业技术将大有用武之地;在参与大陆农村交易市场、批发市场的建设过程中,台商可充分利用在管理经¬验、行销渠道方面的优势;在参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台商在资金、设备、机械方面都具有相当优势。据有关方面测算,“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至少为3万亿元人民币,仅此一项就可以为相关企业带来5万亿到6万亿元的商机。

他强调,台湾在发展农业方面取得的经¬验,对大陆正在实施的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在一些农业较发达的省份,可改变传统农业的做法,借鉴台湾经¬验,走品种、品质、品牌“三品农业”发展道路;大陆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方面也可借鉴台湾的成功经¬验,改变目前水平低、卫生条件差、特色不突出的状况。同时,台商在投资大陆农业的过程中也可以同大陆方面进行技术、管理、经¬验方面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双赢。

台湾农业专家、“立法委员”蔡胜佳博士分析说,台湾农业的优势在于农业应用技术、健全的农民组织、现代化经¬营行销理念与经¬验、栽培技术及研究成果,以及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现代化及制度化管理等等。鉴于两岸农业发展环境与条件有所不同,各有优缺点,但皆属小农经¬营型,因而所面临之问题颇为类似。蔡胜佳认为,台湾农业发展之经¬验,部分可供大陆借鉴,有助改善大陆“三农问题”。

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教案 第5篇

第二课时

珍爱自己的生命

[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珍爱自己的生命

★能力目标:对不同的生命观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了解珍爱自己生命的行为表现

[教学重点]珍爱自己的生命

[教学难点]对不同的生命观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昨天是什么日子?生:教师节。师:不仅仅是教师节,还是第6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教师引述故事《成都商报》2008年9月10日第24版《每2分钟1自杀》,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在中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而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首位死因。在中国自2000年以来,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至少有1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未遂者往往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

点拨: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这类人我们当然不能求全责备。但不能承受打击,遇事逃避,推卸责任的态度却是应该被批判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才会有意义,有价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珍爱自己的生命(板书)

自然界的几十亿年演变,从猿到人的几百万年进化,母亲的十月怀胎,每个人的生命是如此来之不易而又有限,况且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呢?请同学们看教材P5和P6第二目第一◎,完成上面的内容。(内容填写时,投影显示保尔柯察金的一段话,填写完毕后,集体朗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请同学对4种态度进行评价,老师引导点拨:生命是短暂的,如何对待有限的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得过且过”、“轻率放弃”都是对生命不负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倍加珍惜”、“让她更加美好”是人们普遍赞赏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只有珍爱这有限的生命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她更美好,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可同时举例说明此4种态度)

学生阅读P6第二目第二◎,自由讨论3分钟,发表意见。(类似的事例可以补充,学生讲更好)

事例一:

张海迪1955年出生,5岁的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认为她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她刻苦学习医术,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阅读了许多中外名著,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最近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问世,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她还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张海迪先后荣获“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等称号。2001年,她又被授予“环球20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称号。她被誉为“当代保尔”。事例二:

你相信既盲又聋又哑的人也能成为作家吗?伟大的海伦凯勒女士。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她的家人为她请来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海伦了解到每个人都很爱她,所以她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作。当她的第一本著作《我的一生》出版时,轰动了全美国。海伦凯勒虽然五官残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大学教育。以后更致力于教育残缺儿童的社会工作,这种努力上进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效法。

启示:海伦凯勒能够不因残废而自暴自弃,反而珍爱生命,更加努力上进,所以最后才有卓绝的成就。同学们既聪明又健康,假如还不知道努力用功珍惜生命的话,真是很难为情哟!

教师:类似这类勇于疾病或困难抗争、珍爱生命、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仅需要理解,更加应该赞美,因为在与病魔或困难抗争中更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只有爱自己、珍惜自己生命的人,才可能去爱别人,爱这世间的一切生命。

其他还有:聋人发明家爱迪生,盲人音乐家阿炳、贝多芬;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轮椅上的提琴家琴帕尔曼(小儿麻痹)。等等

残疾的人尚如此珍惜生命,健康的人又该如何呢?

事例三:

李素丽,女,汉族,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公汽一公司第一运营分公司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1962年出生,1987年入党。她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以“礼貌待客要热心,照顾乘客要细心,帮助乘客要诚心,热情服务要恒心”的服务原则、“多说一句,多看一眼,多帮一把,多走一步;话到、眼到、手到、腿到、情到、神到”的工作要求,在平凡的岗位上,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1996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我会永远用自己的真情和奉献同大家一起走向明天!”李素丽说。

事例四:

徐虎生于上海市郊。1975年起在上海普陀区房管局(现西部集团)中山北路房管所当水电修理工。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担负四个新村和地区6000多户居民的水电维修、养护工作当中,发现居民下班以后正是用水用电高峰,也是故障高发时间。针对水电修理工已下班休息这一问题,于1985年在管辖的地区率先挂出三只醒目的“水电急修特约报修箱”,每天晚上19时准时开箱,并立即投入修理。10多年中,他不管刮风下雨、冰冻严寒,还是烈火炎炎或节假日,他总会准时背上工具包,按着报修单上的地址,上门服务。共开箱服务3700多天,花费7400多个小时,为居民解决夜间水电急修项目2100多个。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十大先进标兵”、“建设部劳动模范”、“全国建设系统行业标兵”、“全国优秀工人”并两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6年6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还曾获九六全国职业道德十佳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评为第三届“中国当代雷锋”。

其他如: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丛飞(热心公益事业,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146人,认养37人,2006年因胃癌去世时其捐助金额达300多万元);王顺友(被誉为马班邮路的铁汉,是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20年孤身行走在大山间,风雨无阻,投递准备率达100%,其步行26万公里,可绕行地球6圈)

学生完成P6第二目第三◎。

教师:爱自己,珍爱生命,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通过这一目的测试,同学们初步认识到了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希望同学们能坚持发扬自己好的方面,克服改正不足之处,使自己的生命之光更加亮丽。

视频演示:交通事故截频。要珍爱生命,不拿生命开玩笑。

从我身边做起:遵守交通规则、不随便下河游泳

[本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应当珍爱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有限而平凡的一生更有意义。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对美好明天的祝福和向往。[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看材料一。

四川石棉县人赖宁,从上小学开始,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曾获省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一等奖,地区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和县儿童书法比赛一等奖。小学毕业后,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石棉县一中。1988年3月13日,石棉县海子山突然发生山林火灾,为了扑灭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赖宁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他不顾个人安危,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表彰赖宁的崇高精神,1988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做出决定,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但从今年1月1日起,随着《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实施,少年英雄赖宁的照片,“纷纷从校园墙上被摘下”。

材料二

调查显示,每年全球死于自杀的人数超过85万人,而自杀未遂的人数可能至少是自杀死亡人数的10 倍。自杀已经成为全人类死因的第五位,15到34岁人群的第一位死因。

看了这两则材料,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想一想,为什么赖宁的照片会被摘下来呢? 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的想法。

赖宁之所以成为英雄,并不在于烈火夺走了他含苞待放的生命,而在于烈火映照出他高尚和真诚的心灵。我们号召全国的少先队员向赖宁学习,并不是号召大家都去上山救火,而是希望大家学习赖宁所实践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我们将他的照片摘下,也不是因为不再向他学习,而是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不能不负责任地鼓励孩子不明利害地挺身赴险,仿效赖宁那种超出自身能力和责任的见义勇为行为。这时,生命是最重要的。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而材料二中的轻生行为根本不可取,是忽视自己生命的轻率行为,是懦夫的行为,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格言鉴赏]

生命是珍贵之物,死是最大的罪恶

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是幸福的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

让我们把生命珍惜 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 生命是惟一的财富喜爱人生的人绝不是失败者

汪国真

世界是这样的美丽让我们把生命珍惜一天又一天让晨光拉着我让夜露挽着你

只要我们拥有生命就什么都可以争取一年又一年为了爱我们的人也为了我们自己

[板书设计]

二、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辨别不同的生命观:倍加珍惜让她更加美好 [教学反思]

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教案 第6篇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二章

作者:蔡孚朝代:唐体裁:乐府 帝宅王家大道边,神马龙龟涌圣泉。昔日昔时经此地,

看来看去渐成川。歌台舞榭宜正月,柳岸梅洲胜往年。

第二章 魔法大陆作文 第7篇

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个人从生下来就拥有一种魔法,他们被统称为“魔法使”,而那些魔法则被称作[能力]。[能力]不分大小,不分贵贱,在获得[能力]之时,[能力]会随机出现。而每个人的[能力]都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能力]都是独一无二的,就算有相近似的,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能力]也分低端、中端、高端、终端和极端,[能力]的高低所带来的只有技能和作用的增加,却没有[能力]本身的变化。提升能力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修炼,第二种是杀死其他的魔法使,再通过种种途径将她的能力和级别传送到自己的身体里,第三种就是猎杀魔兽。不过,在这个世界里,也有些另类的存在——先天性无[能力],概率则是千分之一。这种人也许通过后天的努力会得到[能力],但除非是经受过那种生不如死的“人体改造”,否则[能力]会比普通人逊色一筹。至于冷冰幽和轻音尘的新世界生活,还要从这天清晨开始。

“幽,起——床——啦!”轻音尘一边说着话一边猛地拉开正在睡觉的冷冰幽的被子。“尘,我知道,别闹了。”被强行拉起床的冷冰幽好像十分不乐意。“怎么啦?你看上去精神状态不怎么好啊?出了什么事吗?”“什么事也没有,只不过又想起了三年前的那件事情。”“哎呀,别再想不开心的事情啦!今天可是

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教案 第8篇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法律信仰? 法律信仰与法律信任是什么关系? 本文认为法律信任是法律信仰的初级阶段。法律信仰是我们的终极法律情感, 但就我国的具体社会环境和文化基础而言, 建立法律信任就比建立法律信仰更为实际, 也更加适合我国当下的法律现状。

一、法律信仰与法律信任的关系

在阐释法律信仰与法律信任的关系之前, 我们必须理清信仰与信任的关系。信仰就是你的信任所在, 但与信任不同, 信仰同时也是你的价值所在。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信任是产生信仰的前提, 而信仰是对信任的进一步升华。信任的产生相对信仰是比较快, 也是比较容易的。这种信任可能仅仅需要若干次满意的交易或者服务就可以建立, 同样, 这种信任也可能因为几次甚至于一次瑕疵交易而瓦解。这就说明信任是相对不牢靠的一种心理依赖。而信仰就会有所不同, 它的建立绝对不是简单的几次交易就可以做到的, 它需要经过人们反反复复数年、几十年甚至于上百年的思想确信。同样, 信仰的改变和瓦解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只有在人们产生新的信任之后反复强化这个信任, 长此以往将这种信任上升为信仰。

因此这里所说的法律信仰不仅仅是信仰的问题, 更是一个理性选择的结果[3]。理性的选择是经过批判性反思后的肯定和认可。理性选择信仰的过程是借助于一系列的社会实践、生活经验和个体感知, 从而不断强化某种真理感, 以至于大家都认为这种真实感就是真理本身, 从而谁也不会再去怀疑这个过程、质疑这个结果。树立法律信仰具有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法律认同; 第二阶段法律信任; 第三阶段法律信仰。这三个阶段虽然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性, 但是它们在空间上是并存的, 不存在绝对的割裂。以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关系为例, 一方面, 只有在法律认同的基础上才会产生法律信任, 法律信任是在不断加深法律认同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另一方面, 在形成法律信任后会进一步加深对法律的认同感, 强化法律认同。

二、法律信任的构成要素

法律信任主要包含以下三个要素:

第一, 法律知识。这里的知识既包含现有法律条文也包含法律基本概念、原则、理念等。但这绝对不是说让每一个公民都做到一个专业的法律人这样的水准, 但是人们必须对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有所了解, 至少在面对法律时不是一种无知的状态。就像现在很多的法学专业生一样, 他们并不是对于所有的法律条文和法律理念都烂熟于心, 但即使面对他们不知道的法律条文, 他们不会感到茫然无措。讨论至此, 笔者不免想要呼吁, 法学绝不只是一门专业学科, 它是人类共有的学科, 我们每个人不论专业、家庭、教育程度如何都应该将法律视为一门基础学科, 就像我们需要学习语文、数学一样, 我们也要学习法律。只有具备了一定科学的法律知识, 对法律具有科学、系统的了解才能为建立法律信任奠定知识基础。

第二, 法律感情。法律感情就是主体对于法律的依恋感、信任感和崇敬感。任何人都不会对一个陌生的事物产生信任感, 只有在获得一定法律知识并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之上才会对法律产生所谓的依恋感、信任感和崇敬感。

第三, 法律意志。意志, 指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常以语言或行动表现出来。所以法律意志就包含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 主体希望遵守法律的心理状态; 第二个层面是, 主体在尊重法律的心理驱使下所做出的守法行为。

三、法律信任产生的基础

第一, 确立法律权威, 这是树立法律信任的观念基础。确立法律权威是我们树立建立法律信任的目的, 同样也是树立法律信任的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方针政策的指引下, 树立法律权威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 那么就是何是法律权威呢? 法律的权威性是相对于其他社会规范而言的, 一方面当法律和其他的社会规范有冲突的时候要确保法律的优先性, 即优先适用法律规定; 另一方面法律的适用主体具有普遍性, 任何机关团体以及个人都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作为或者不作为, 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确保法律的至高无上性。

第二, 追求自身利益, 这是树立法律信任的物质基础。我国强调人们当家作主, 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 所以国家的法律自然也应当服务人民。产生信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信任者相信被信任者对于自己是有益的或者至少说是无害的。法律信任亦是如此, 法律要想让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信任就必须保护人民的利益, 也只有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法律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广大群众都能参与到法律之中, 使法律变成全体人民的法律而不是个别群体的法律。

第三, 保障法律正义, 这是树立法律信任的价值基础。正义是法律价值论中一个非常基础的价值, 我们常说“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4]虽然每个人对正义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无论如何公平都决不能被排除在正义之外。而公平就要求相同的行为给予相同的对待, 这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恶法非法”是当今法学界公认的法律评判标准, 也就是说法律必须是正义的法律。

四、法律信任在我国的培养途径

法律信任是一个很中性的词汇, 任何国家都会有也都可以用, 所以很多学者在宣扬法律信仰的西方专属性时是非常武断的。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发展现状, 所以在建立法律信任时决不能一而概之, 要树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状况的法律信仰。

第一, 法律必须体现和谐理念。“和谐”是我国从古到今都在赞美和追求的一种状态。例如《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汉郑玄笺: “后妃说乐君子之德, 无不和谐。”; 李商隐《杂纂》: “诸妇和谐, 不嫌麤辣。”; 《晋书·挚虞传》: “施之金石, 则音韵和谐。”。当代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一次被广为应用, 小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再到家庭之间的关系, 再到社会、国家的关系等等。

第二, 强化立法的协商机制。我国人口众多, 民族的多元化和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并且社会物质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下使得我们国家的法律很难满足所有人群的利益需求, 那么究竟谁的利益该得到保护就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只有在立法的过程中充分听取各个民族和阶层的利益诉求, 在充分的协调下中和各方的利益, 才能弱化这种利益冲突, 将矛盾降到最低, 为法律的实施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第三, 注意法律的多元化。如上所述, 我国的人口现状较为特殊和复杂, 且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 各种社会矛盾频发, 仅靠在立法过程对各方利益进行协调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该结合各地或者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 在宪法法律的指导下, 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规范性文件, 更加切实际有效的维护人们群众的利益。

摘要:法律信任是法律信仰的一个初级阶段, 法律信仰是法律信任的终结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而法律信仰正是依法治国的精神核心所在。但是法律信仰的树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法律信任就是法律信仰在当下社会的表现形式, 只有先行建立法律信任, 才能为最终的法律信仰奠定基础。

关键词:法律认同,法律信任,法律信仰

参考文献

[1][法]卢梭著, 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73-74.

[2]亚里士多德著, 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5:199.

[3]许娟.法律何以被信仰?—兼与法律信仰不可能论者商榷[J].法律科学, 2009 (5) .

上一篇:文明宝宝范文下一篇:主题班会活动策划书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