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工的发展现状

2024-07-20

国外社工的发展现状(精选6篇)

国外社工的发展现状 第1篇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中国社会工作的起步

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的专业服务活动,它帮助有困难的弱势群体度过困难时期,同时帮助他们学习自行解决今后的生活、精神方面的问题的能力。而在清末所产生的救济思想和救济方式正为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基本的价值理念。伴随着这种思想和价值的推动,在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得以发展,并成为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渊源。随着社会学的传入和社会工作思想的形成,我国在20世纪初期逐步建立了社会工作教育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也渐渐发展起来。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大学教育最早是从外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开始的,社会学专业的开设最早也是在教会大学。总的来说,在民国期间,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在逐步探索与发展之后开展的有声有色,为今后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经历侵略战争和内战,以及文革**后,社会工作的建设一再被耽搁。直到20世纪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成立,中国的社会工作机构才得以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成立于1991年7月;1992年7月加入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成为正式会员。目前下设17个工作(行业)委员会、7支专项基金、1个代表机构、8个办事机构、4个直属机构、2个直属单位、3个合作单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是一个以推进社会工作教育和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为目的的非盈利组织,属于全国性一级学术社团。1994年注册;1988年国家教委批准在四所高校开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民政部资助北京大学100万设立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社会工作专业,1989年开始招收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本科生和该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发展状况

社工机构的发展一般都是跟经济的发展成正比,社工机构属于服务性机构而不是盈利性机构,它的发展成熟度是跟社会建设进程相关联的。我国社会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恢复和重建,历经专业社会工作的恢复和拓展、专业社会工作实务和职业化探索、推进社会工作制度和体制建设三个主要阶段。但社工机构的发展现状还是未达人意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数据来说明:第一,中国有城市低保对象2200多万,农村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6500多万,残疾人口8200多万,重点优抚对象460多万,孤儿57.3万,还有老年人口1.43亿,常年受灾人口1个多亿。仅就工作量而言,平均1个工作人员要为1000名重点民政对象提供服务;第二,专业社会工作者占总人口的比例,美国为2‰,日本为5‰,加拿大为2.2‰。中国1‰。以上两个数据也说明了我国社工工作人员的缺口非常大,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国的社工机构发展还不成熟。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社会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专业教育的发展

(1)1988年国家教委批准在四所高校开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

(2)1989年开始招收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本科生和该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民

政部资助北京大学100万设立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社会工作专业。

(3)200多所院校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课程,形成大专、本科、硕士研究

生三个办学层次,每年有万名以上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

(4)上海、重庆、内蒙古、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山西等地建立了社会工作

与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制度。

(二)制度化发展

(1)七支专项资金,包括孤残儿童救助基金、贫困家庭病残儿童救助基金、成 龙、杨受成公益慈善基金、甘泉工程公益基金、扶贫开发基金、防治乳腺

癌专项基金、榜样公益基金。

(2)十七个工作(行业)委员会,包括福利企业工作委员会、理论宣传工作委

员、城区工作委员会等

——资金来源

社工机构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广泛的资金来源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要保障稳定的资金来源却依赖于组织的利益相关者。民间机构应实现多渠道筹资,若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必然存在极大风险。为此,我们把机构放在社会大环境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利益相关者网络。

利益相关者,包括受益方、国家和地方政府、理事会、国内外基金会、捐赠的企业和个人、公众和社会、其它非营利性组织、媒体、教会、志愿者及工作人员等。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给社工机构提供资源支持

组织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资源有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比如拿广东省来说,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市均明确了财政资金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导向作用。其中深圳市2009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两亿多元支持社工试点;广州市2010年政府购买服务总投入超过7000万元,2011年则在原20个街道试点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推广到全市一百三十多个街道,平均每条街道20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经费主要由市区两级财政安排。社工机构的办公场所和设施等硬件条件、工作者的收入、办公经费等都靠财政支持。

政府购买服务也为社工机构提供了人力资本支持。拥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工作者对于刚刚诞生的社工机构而言至关重要。为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广州市有关文件提出“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大力开发社会需求大、缺口大的社会工作岗位,优化全市社工岗位设置。建立健全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推行社工资格认证制度。支持在穗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向社会工作倾斜,加强从业人员在职教育,深化教育培训国际合作与交流。健全社工使用选拔机制,完善社工激励保障机制。无论社工机构是直接招聘高校毕业生,还是雇佣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弥补人力不足,都离不开政府购买服务的支持。除了经济资本、人才资本之外,对于社工机构而言社会资本也相当重要。社会资本是指社工机构拥有的来自于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的支持及服务对象对社工机构的认同。社工机构依赖街道和居委会整合社区资源,构建自身社会资本网络,使工作开展更加顺利。

(二)民间捐助

1、基金会

在国内,目前以有政府背景的公募基金会为主体,私募基金会逐步也发展起来,中国约有1500个不同性质的基金会。而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地区,情况与国内恰恰相反,极少出现政府公募基金会,许多国际性基金会已经在国内落脚。一般情况下,每个基金会都有特定的资金投放方向。因此,机构在投递项目书的时候应有针对性。基金会往往对组织公信力中财务公开透明度最为看重,并且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估、审核和检验机制,对机构的要求比较高。

2、其他利益相关者

这里所说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教会、各种团体及个人,他们既是合作关系者,也可以是捐赠方(捐献人力、物力、财力)。这一利益相关群体,具有灵活性与多变性共存的特征。比如,机构将举办一大型公益活动,而又缺乏相关资源,公关部便可临时联系以上利益相关者,争取场地、资金、物资及志愿者等支援。他们更乐意捐献机构运营所需的设施设备、活动物资费用及人工时间。保持与这一利益相关群体的长期而稳定的伙伴关系,对机构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理事会

理事会既是组织战略规划的制定者和监督者,也是组织重要的资源。在国外,理事往往是贡献越大就越有发言权,而且在开理事会的时候才能履行其职责,其他时间极少干涉管理层的日常工作。目前国内理事会组成一般包括专家、企业家、服务使用者代表等有身份有名望的人,他们在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专家可利用自身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作出技术上和学术上的贡献,也可为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研究依据。——存在的不足

与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相联系的是社会工作的层面问题,即主要在微观层面,还是在宏观层面开展社会工作的问题。这一问题之所以同专业化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心理辅导和家庭服务之类的较微观的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高;而社区工作,社区发展服务的综合性较强,专业性影响度较低。这样以来,在强调专业化的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者为了获得专业认可,会更多的从事心理辅导,家庭服务等微观的社会工作,而对宏观的,涉及更大范围的社会工作不愿涉及。从业者重视细微的,主要是技术性的、偏重于心理方面的工作,而忽视了在宏观、政策层面上的工作,这对于社会工作来说是不全面,不专业的,因此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取得社会工作在各个领域获得职业认可就显得非常必要,这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主要的不足体现在:

(1)专业人才匮乏,专业素质不高。(2)社会认可缺乏。

(3)制度建设未配套,法制不健全。

(4)地域、领域发展不平衡,年龄和职务结构不合理。(5)自律与评估机制的完善。

中国历史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有令人赞叹的大同社会的理想,这在以前并没有条件实现。而一个理想的社会需要经济与社会协调,经济发展,经济繁荣与进步,而为了逼近这一理想,社会工作始终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和不可代替的角色。一个新事物的成长是缓慢的,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困难,因为它们力量弱小,没有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与拥护。社会工作就是一个新事物,它的成长力量在最初是弱小的,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持。但是一个新事物会不断成长壮大的,社会工作一样,它会在发展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并最终走上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卢谋华.中国社会工作.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

[2]张敏杰.中国专业社会工作面临的三大问题.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4). [3]顾东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 期

[4]董洁;;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J];法制与社会;2012年01期.[5]张昱;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上海社会工作发展过程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国外社工的发展现状 第2篇

新公民社工发展与教育中心成立于2007年8月,是由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主要服务于新公民学校,从事农民工子女教育和社工服务。

机构所在领域: 教育

职位类别: 艺术类志愿者

工作地点: 北京

招聘截至日期: 长期

招聘人数: 8—10人

项目名称:新公民儿童特色艺术团

项目简介:

新公民学校的孩子们热爱艺术,有一定的艺术基础,曾经在春暖公益晚会、新公民儿童文化艺术节等各种大型场合进行表演。

在南都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新公民学校成立了“新公民儿童特色艺术团”。“特色”主要指孩子们来自祖国各地,他们的身上蕴藏着深厚的民族艺术精华亟需被挖掘,拥有独特的群体特点。

我们希望通过艺术团的举办:

 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团队意识、提升自尊自信  提倡“根”的教育,促进孩子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和民族身份认同  保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民族文化财富

志愿服务描述:

 民乐乐器类志愿者(1-2名):教授孩子们演奏技巧,协助艺术团排练节目

 西洋乐器类志愿者(1-2名):教授孩子们演奏技巧,协助艺术团排练节目  京剧类志愿者(1-2名):教授孩子们京剧表演,协助艺术团排练节目  戏曲类志愿者(1-2名):教授孩子们地方戏曲表演,协助艺术团排练节目

申请条件:

 对农民工子女群体有一定的认识,能够接纳农民工子女,尊重,无歧视

 热心公益事业,热爱挑战,主动思考,积极热情地用艺术的形式点燃孩子内在生命

 拥有艺术特长,尤其是对上述乐器、戏种非常熟悉者优先  认真阅读并同意签署志愿者活动协议  周一至周五至少有一天

如何申请?

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一并发送到:newcitizenteam@gmail.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新公民儿童特色艺术团”项目志愿者。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给您答复,您的来信和资料仅作招聘使用。联系电话:010-52012610

志愿服务回报:

 志愿服务结束时,可获机构志愿服务积分册及志愿服务证明,项目结束时有小奖品送出

 了解NGO组织机构工作环境,认识更多的志趣相同的公益朋友  为农民工子女们服务,收获来自他们的信赖和温暖

 中心提供志愿服务日的车费报销(5元)和餐饮(午餐)

附:

志愿者活动协议

为保证活动安全顺利地进行,志愿者须明确参加活动需要承担如下责任:

1、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对危险不敏感,请志愿者在活动期间确保自己所照看孩子的安全,不要让孩子摔伤、磕碰,制止孩子的危险行为。在志愿服务时间孩子的安全责任由志愿者承担。

2、对孩子耐心、接纳,拒绝对孩子大声呵斥等行为;

3、至少参加一次中心社工组织的志愿者培训活动;

4、保证孩子的正常生活,即帮助孩子完成正常的喝水、如厕事宜,帮助孩子看管好自己的物品。

5、志愿者须佩戴好自己的志愿者胸卡,保管好孩子的个人资料,每次活动做好例行的签到工作(活动开始前、结束后各一次),活动结束后将孩子安全交还给老师。

6、如果需要和孩子一起照相,需要征得孩子自己或家长的同意,再拍照。

本人(姓名)

来自

,愿意接受此次活动小组的调遣分配,愿意参加新公民社工发展与教育中心进行项目活动,并对我们所照看的孩子承担上述责任。

签名_______________

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队伍发展研究 第3篇

围绕社区青年汇的人员构成、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以及工作人员发展现状, 外界对青年汇的认知以及高校与青年汇的对接情况, 项目团队对北京市昌平区社区青年汇61名专职社工开展问卷调查及对10名专职社工的个案访谈结果, 总结出了社区青年汇的发展现状, 并对结果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研究。基于对昌平区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主要从社会因素、政策因素、制度因素和薪酬待遇方面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影响因素, 我们拟提出以下建议:

一、宏观层面进行顶层设计, 服务社区青年汇发展

(一) 宏观设计层面

1.针对社区青年汇的职责和重要作用, 从其长远发展和现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来看, 社区青年汇是具有持续性、长期性且较为稳定的常年型公共服务项目, 政府可以将社区青年汇定性为常年型发展项目, 进行3-5年购买服务规划, 以确保公共服务的有序性和延续性。

2.需要政府层面根据社区青年汇需求增长情况与北京市经济运行状况, 逐步增大财政开支中用于购买社区青年汇服务的比例, 将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实行预算式管理, 确保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化、持续化和常态化。

(二) 团组织层面

1.社区青年汇是目前北京共青团全团的工作重点, 也是共青团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需要将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队伍建设融入到各级党政工作中, 加大工作创新力度, 完善青年组织体系, 形成推动工作开展的合力, 努力促进各级党组织的大力发展。

2.需要主动发挥共青团自身独特的政治、组织、资源和思想优势, 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协调、承接、做好社区青年汇将成为共青团组织强化工作职能、丰富工作资源、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增长点, 实现工作项目化、队伍专业化、阵地有形化的新模式。

3.鉴于社区青年汇运行的特点, 通过活动项目体系建设、青年汇管理体系建设、社工培养体系建设、青年汇宣传体系建设, 推进青年汇工作。

(三) 基层层面

1.按照上级要求, 确保社区青年汇保障工作到位, 加大投入社区青年汇建设经费投入, 协调相关社区 (村) 利用现有工作联系平台为社区青年汇建设工作提供支持, 实现对该青年群体的有效联系和长效服务, 为工作调研、活动组织提供便利条件。

2.街道乡镇要积极支持社区青年汇的持续发展, 做好属地社区青年汇工作的全局设计, 明确镇 (街道) 团 (工) 委负责本地区社区青年汇具体工作, 形成部门联动、属地主责、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 团组织负责人要将工作重心长期放到社区青年汇建设工作中。

3.引导居委会积极参与, 协调社区青年汇所工作, 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担任社区青年汇总干事, 整合辖区内公共资源, 为青年汇工作提供帮助, 指导并协助专职青年社工开展日常工作, 确保社区青年汇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四) 高校共青团层面

1.积极完善高校共青团组织与社区青年汇的对接工作, 为社区青年汇注入新鲜元素, 通过高校协助社区青年汇举办活动可以减少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的工作量, 提高社区青年汇的工作效率与效益。

2.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可以采取一帮一的帮扶政策, 帮助社区青年汇职员提升社会工作专业素养。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专家聘为督导, 为社区青年汇的服务提供帮助。

二、社工事务所进行专项设计, 提升服务水平

(一) 社工事务所进行青年汇发展设计

1.进行项目设计。社工事务所是社区青年汇专职青年社工的主要管理机构, 按照北京团市委的工作计划和要求, 需要进行项目设计, 建立区域化、专业化、特色化的青年汇服务项目, 才能保证事务所的长远发展, 也才能够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2.进行专业人才选拔。专职社工首先需要具备的是良好的沟通能力, 其次是高尚的道德和出色的业务能力。要坚持专业导向, 加大对社工专业人才的重视力度, 吸收社会专业人士、热心青少年事务的公益人士共同参与做好社区青年汇的各项事务。

3.深化专业督导队伍建设。由于青年汇处于发展阶段, 人力资源不足, 社工事务所要提炼督导核心理念, 深化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督导队伍建设, 深化督导核心价值观, 领会督导服务的工作流程、督导技巧、服务内容等。

(二) 对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开展专业培训

1.明确专业培训内涵。专职社工是运用社会专业工作方法, 组织开展适合青年成长发展阶段的活动和服务项目, 需要进一步通过岗前任职培训、城乡社区交流任职、组织社会工作职称考试等办法来加强培训, 使专职社工在城市管理、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文明创建、民主自治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2.积极引进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方法。通过创新教育培训机制, 健全区教育培训平台, 整合资源, 加大投入, 注重新时期社区服务工作能力的培训, 建立健全经常性、制度化的培训教育机制。

(三) 提高薪酬待遇, 改善社工工作环境

1.政府购买服务中给予社工事务所一定的费用, 社工事务所的性质决定它是一个非营利机构, 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因此社工事务所要创造条件, 坚持公益性, 提高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的薪酬待遇, 改善专职社工工作环境, 这有利于社工团队建设和青年汇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2.响应“谁收益, 谁买单”的理念, 用人单位予以适当补贴, 来减轻政府负担。社工事务所要探索在权力范围内开展有偿服务, 比如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有偿的心理咨询、情感维护、危机干预等服务, 或者针对一些潜在的高端服务对象, 开发设计一些增值服务, 借以提升社工事务所及专职社工的收入水平。

3.加强对专业能力的管理。参照2009年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切实提高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人才薪酬待遇水平, 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提高社工工作效率。

三、提高专职社工综合素质, 深化专业素养

(一) 深化奉献意识

志愿服务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 是志愿服务的核心, 也是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长期深入开展的内在动力和有力支撑。邓小平同志说过:“不注意学习, 忙于事务, 思想就容易庸俗化。”专职社工的另外一个名词是“社工志愿者”, 只有在服务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提高思想觉悟, 才能够在今后的岗位中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

(二) 深化专业素质锻炼

社会工作的理念为“助人自助”, 它是一项服务于他人的事业, 特别是在日常工作及个案服务中, 形式多样, 内容复杂。其价值核心是在实际生活中帮助受助对象解决问题。社会工作者作为一种复合性的人才, 通过深化专业素质 (专业能力、心理素质) , 可以锻炼他们承担改进和创新服务、沟通各社会机构及服务系统之间的网络、满足受助对象的社会需求的责任。

摘要:为了解北京市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队伍的发展现状、发展瓶颈, 本项目以昌平区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队伍为调查对象, 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队伍在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数据整理和综合分析, 并从政府、社工事务所、专职社工等几个角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http://www.qstheory.cn/society/2014-08/04/c_1111931424.htm.

[2]我们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化进程分析.http://www.cssn.cn/glx/glx_gggl/201310/t20131022_448955.shtml.

[3]关于共青团组织如何应对政府购买服务的思考.http://www.sdyl.gov.cn/webs/News View.aspx?id=b42cc5cb-3ac1-4a77-af2f-6abb177771d2.

[4]上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http://www.chinalaw.gov.cn/article/dfxx/dffzxx/sh/zffzjb/201308/20130800390720.shtml.

国外社工的发展现状 第4篇

【关键词】香港;社工;社会企业;启示

在内地,对“社工”这个概念存在很大误区,认为社工就是义工、志愿者或者护工。而在香港,社工是一个非常受人尊重且很有“钱途”的职业,已成为香港的一张名片。社工,广义上来说包括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香港社工起步于社会慈善、社会救济,从开始从事难民社会福利服务,到承担保护妇女、儿童,调解家庭和邻里纠纷,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助;再到解决社会转型期的贫富分化扩大、犯罪现象增多、住房紧张、家庭和青少年教育等问题。经过半多个世纪的发展,香港的社工体系高度成熟,其成功经验值得国内各方学习借鉴。

一、香港社工的特点

(1)社工是一个必须经过严格的资格认证的职业。香港对社工采取强制注册管理,未注册及登记者不得从事社工的工作或自称社工。要取得社会工作学位或文凭亦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香港的7所大学都开设了社会工作系,学生不仅要通过社工理论知识课程,还要完成800小时的社会工作实习。(2)社工是受薪人员。在香港,社工处于中产阶级收入水平;社工专业毕业生一般要比其他专业毕业生的薪水高出约20%左右,一般初级社工月薪在1.2~1.8万元港币,高级社工年薪能达到40万元以上。(3)社工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在香港,特定行业的社工都必须具备从事该行业的专业知识技能,如建议政府推广一项新的福利政策,社工首先要选定某个小区做试点,然后制定详细的计划、步骤,从市场调查、培训社区居民,到意见反馈、结果测定,这一系列工作不仅需要运用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学、社会科学方法论、个案研究等方面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有效的实践能力。(4)社工就业领域广阔。在社工起源的西方国家,平均每1000人有一位社工。而在香港,每562人即有一位社工,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水平。社工不仅在学校、社区、医院、儿童救助中心、照顾中心等各个社会福利部门以及政府部门、民间团体从事多样的工作,并且在香港的企业中,社工专业毕业生应聘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师、心理咨询师等岗位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二、国内社工现状

(1)职业声望低,收入待遇低。目前国内对社工行业的认识处在十分尴尬的位置,大多数人将社工等同于护工、义工,是没前途、地位低下的工作,并且由于缺乏相关薪水标准,社工目前的收入水平与其付出的专业劳动极不对称,即使是在上海,社工的月收入大约在2000~3000元左右,远远低于香港及国外同行的水平。(2)需求缺口大、人才流失严重。目前我们各行各业的社工仅有20万,按照国家规划,缺口达180万。其中,我国总共培养出的专业社工不过10万人,且就是这些仅有的专业社工人才中,只有10%从事着对口专业的工作,90%已经改从他业。全国已有200多所大学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每年都有上万名社工专业的学生从大学毕业,但由于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低,真正从事社工工作的毕业生不到总数的5%。(3)社工人才培养缺乏规范的专业培训机制。香港各所大学结合本地实际搜集案例、完善理论,作为培养学生的教材,此外分别提供三种不同层次的训练:包括入门的文凭课程、专业训练的社工学士学位及研究院的高等文凭、硕士及博士学位。而国内大学的社工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诸多问题:缺乏符合我国国情的专业教材,大多照搬西方社工理论;缺乏实践课程,学生实践课时和实习岗位严重短缺;专业师资匮乏等。

三、香港社工机构的成功之道

在香港,社工是一个“中立”身份,在处理许多社会问题时比较主动,他们可以代表民间,向政府反映老百姓的诉求,也可以为政府排忧解难,于无声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香港社工服务模式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成功的原因在于较好地协调了政府、社会工作机构和公众之间的关系。社会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区建设、提高民众福利水平等方面功不可没,受到了各界的爱戴与支持。90年代末以来,随着香港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原先起步于社会慈善、社会救济的社会工作也不断开拓不同类型的服务,社工机构数量急剧增加,而政府和基金会的资助毕竟有限,此时的香港社工机构通过发展“社会企业”模式,成功地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社会企业,不是纯粹的企业,社会企业透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它们所得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社群、促进社区发展及社会企业本身的投资。社会企业与普通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追求赢利,但不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其赢利只是为了可持续的发展。香港大多数社工机构通过发展“社会企业”模式,很好地解决了造福社会与长久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宏观来看,社会企业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社会公共服务及培育公民的公益精神。创立于德国的“黑暗中的对话”(DID)引入香港5个月后就已经开始收支平衡,并逐渐盈利。DID希望通过企业的运作模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借此消除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偏见,并为失明人士提供平等的工作机会。“DID工作坊”是专为高级管理、行政人员设计的领导力培训项目,参与者在视障培训师的引导下在黑暗环境中,体验聆听与沟通、彼此建立互信、与人达成一致的目标、处理危机等项目,从中寻求突破。这个项目受到香港许多企业的欢迎,甚至被作为公司培训的常设项目,并雇用了其中的盲人培训师。社会企业不仅为弱势群体创造就业机会,也创造了社会价值,让人们更多理解弱势群体,从而更多关心他们。

四、香港社工发展经验对国内的启示

1.政府。(1)资金的投入、政策的鼓励与制度的完善是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基础。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完善社工注册制度,树立社会工作的公信力及专业形象;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加大资金支持,通过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建立刚性的激励保障机制,以提高社工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工资福利待遇;在全社会倡导一种热心社会工作、尊重社会工作者的风气,转变人们对社工的传统观念。(2)与社工机构搭建积极的“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官员应抱着双方互助合作的心态与社工机构打交道。双方应形成一种相互认可和信任的持久关系,一方出钱、一方出力,即社工不需要顾虑资金的压力,只需要把专业服务做好;政府对于社工具有一种职业信任,无需去干预社工如何进行实务操作。

2.社工机构。(1)坚守“第三方角色”定位。由于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特殊身份,社工必须遵循严格的专业伦理和行为价值观,这些伦理和价值观有时候甚至与社会总体的价值观相冲突。这就要求我们的社工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承压能力,不因外界压力或诱惑丧失其参与社会建设应有的价值。随着国内社会对社工的需求在不断扩张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社工的作用、价值、不可替代性会日渐凸现,国内的社会工作者应对未来充满信心,树立积极的职业观,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崇高的、“用生命影响生命”的社会事业中去。(2)不断学习,提升社会工作者综合素质。社工需要根据时代变迁的特点来发现、解决各类社会问题。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心理学知识,具备演说、沟通和培训的技巧,和必要的社交能力。社工机构可通过开展常态化培训及学习活动来促进社工人员的自我学习,建立激励制度鼓励社工持证上岗,提供与港澳英美等地区的社工机构交流学习或进入院校继续深造的机会。(3)建立多样经费来源,实现“社会企业”发展模式。香港社工“社会企业”的新型运行模式对国内的启发是根本性的:公益事业不能仅仅局限于爱心的付出,社工机构仅依靠政府的资助很难走得长远,我们需要发散性思维,我们的社工机构需要积极“造血”,通过发展“社会企业”,争取更多的资源来开展公益事业;积极培养或吸引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商业能力的管理者;积极争取政府在免税、购买服务、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善于学习欧美地区发达的社会企业,多方合作开展学习型交流活动。(4)提供优质创新服务,塑造社工机构品牌。社工机构的品牌主要指社会公众对机构规划项目、开展活动、机构名称、内部结构、人员组成等方面的认知度和评价。香港社工机构十分重视机构品牌的构建及推广,以香港青年协会为例,其极具品牌特色的“领袖培训”项目已为超过2万多名香港青年提供系统的专业训练。内地的社工机构可借鉴香港社工机构品牌塑造的经验,立足本土需求,积极开拓多样化项目,提供人性化、创新性服务产品,如此不仅可向普通民众普及福利理念,扩大机构公信度,还能在宏观层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一己之长。

3.企业。(1)树立“互惠合作”意识,在与社工机构的多样化合作中寻找商业机会。香港的社工手中都掌握了许多的资源,并且对这些资源有很大的动用权,他们在资源的利用方面做得非常好。我们的企业同样可以通过合作获取丰富的外部资源。我们的企业要善于整合社会资源。例如企业的慈善捐款、捐赠可以流向社工机构,这不仅对国内社工的发展是件好事,企业也能从社工机构的社会关系网中收获更多的资源。(2)树立社会企业家精神,投资设立社工组织机构。这种发展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国内社工机构缺乏资金的困境。一方面企业设立社工服务机构是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在社工机构开展服务的同时宣传到了企业,增强企业的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为机构提供一定程度的资金支持,硬件支持,从而达到了多赢的效果。(3)善于挖掘和利用社工专业人才的优势为企业创造价值。一方面,社工作为社会的润滑剂,能够在企业融资、公关、咨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社工的专业性对企业决策及开展各项业务也十分具有实践价值。

4.高校教育。高校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使学生明确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方向;可着眼于当地需求,制定教学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系统化培养;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机会,重视学生实习经验;积极开展交流活动,学习先进地区的教育经验。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创业是当下最热的话题之一。对大学生来说,社会创业是全新的道路选择。目前,国内有多个机构已在关注社会创业,如在2009年,联想正式启动“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通过层层筛选,优秀的“公益企业项目”将得到创业资金。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为学生提供创业载体,培养他们的社会企业家素质,或许将成为我国社工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黄哲.香港社会工作发展与历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6)

国外社工的发展现状 第5篇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并帮助他们。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来说,更为必要。关心残疾人,为残疾人提供福利与服务,是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职责。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截止2006年4月1日,我国有8296万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6.34%。残疾人绝对数量之多,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之高,使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当前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却不尽如意,我想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残疾人的康复。康复是残疾人基本的需求,国家已经加大了残疾人康复力度,但由于现在康复工作体系尚未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残疾人专门的康复医疗机构。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康复培训、康复指导、康复服务无从谈起,残疾人的生活、生产条件无法改善,无法立足。二是康复经费短缺。靠上级的扶持政策基金必定有限,远远达不到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需求。三是残疾人个体协会和乡镇残联不健全,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影响。

二、残疾人的就业。残疾人就业同健全人相比总体上困难得多,而且很多企业和个人都歧视残疾人,残疾人在求职过程中遭遇的歧视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机会歧视,二是工作待遇歧视,很多残疾人没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和平等的权利。有的福利企业为了享受福利企业的免税待遇,名义上安置了残疾人就业,但实际上残疾人并不上岗,而只是发给残疾人很少的所谓生活费。三是就业服务和环境歧视,就业服务机构没有为残疾人就业创造良好的无障碍环境,限制了残疾人获得就业服务的机会。

三、残疾人经济状况。有人家庭的经济收入对调查,残疾人家庭经济要远远低于健全人家庭。残疾人由于自身生理的弱势,外出就业的机会非常少,缺乏来自打工的经济收入,这也是残疾人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残疾人教育方面:大部分残疾人由于家庭济拮据或自身的残疾,很难接受普遍的教育。残疾人口受教育程度远远低于全市居民平均受教育水平。残疾人受教育状况差是制约残疾人成才就业,影响残疾人与正常人平等竞争的重要因素。

五、残疾人婚姻状况:很多人都歧视残疾人的身体缺陷,不愿与其结交。加上残疾人经济状况不好,大多数家长是不会让自己的儿女与残疾人结婚的。残疾人本身也对婚姻有恐惧心理,总觉得对方不能真正接受自己的缺陷或是担心自己不能给对方带来幸福。

六、残疾人社会保障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尚不健全。我国在对残疾人救助方面,认识不足,措施也不具体。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滞后,实施机制不健全,实际成效不明显。缺乏城乡一体化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分散而

零碎。残疾人社会保障资金短缺,再加上资金运行机制不健全,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体系,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

七、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工作:国家加大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旨在让残疾人能正常生活,使其融入社会。但从在的问题也相当多,设施建设也不规范,很多都只是摆设,例如盲道被占用,农村和中小城市的残疾人公共设施不齐全,甚至没有等等。

八、残疾人的社会交往状况及社会政治地位:残疾人在政治生活中地位较低,经常处于被支配地位,利益表达渠道不多.对外采压力往往采取忍让态度;此外,残疾人自我封闭的现象比较普遍,与外界交往较少,社会地位不高。

九、残疾人文化与心理状况:这主要包括残疾人自己对残疾这种社会现象及自身残疾的认识,残疾人自身对残疾人社会政策的理解等。从积极的层面来说,群众性残疾人体育快速发展,参加残奥、特奥、聋奥等运动的残疾人二百六十多万。从消极的层面来看,残疾人由于平时压抑或焦躁的心理,在受到外来压力时往往会表现出一种仇视心理、报复的心理,有时会采取一些偏激的行为,甚至是一种“自杀”式的行为。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现状,现在我站在社工的角度,用所学的知识与搜集的资料结合,总结出了一些社会工作者在改善残疾人生活现状方面应做的一些基本的工作方法。

一、正确认识残疾

1.将残疾视为疾病,社工可以通过医疗手段或辅助医疗方法及器具,解决病者的困难。社会工作者应对现代医疗科技的进展有基本认识,并在适当情况下协助残疾人取得合适的服务。

2.将残疾视为个人的不幸,而康复工作的重点就是致力使个人适应残疾带来的影响,并从心理方面接受残疾的现实和限制。社会工作者从旁协助,让伤病者渡过关口,接纳自己残缺不全的现实和重新适应环境

3.将残疾问题的焦点由临床诊治或个人调适,转移到客观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康复工作的重点在于改善残疾人的周围环境,而社会工作者的任务除了帮助残疾人恢复功能外,还致力于消除限制残疾人的外在环境和社会因素,协助残疾 人获得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和发展机会,以达到自强和自主的境界。

二、发挥残疾人的创造性。

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残疾人的潜能和创造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创造才能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树立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从而回归社会主流。同时社会工作者必须帮助他们保持豁达大度、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

三、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

社会工作者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包括社区教育等,增进全社会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认识和理解,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的精神,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要通过舆论、行政、法律等手段,积极为残疾人奔走、呼吁、协调,推动残疾人社会问题的解决。

四、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工作者要利用社会支持疾人工作。因为残疾人存在的困难与其他弱势群体不同,他们的困难除了经济、教育、就业和生活中的住房、医疗、交通等问题外,经常困扰他们的是行动不便或听力语言、视力障碍造成的社会交往不利。残疾人特别需要社会各界主动的给予帮助。让残疾人充分运用其可以运用的资源和能力,使他们实现“自助”。

社会工作者还要发堀并有效运用社区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残疾人需要的帮助较诸于社会服务机构所能提供的资源为多,因此,工作员要为残疾人发掘及调动更多的服务资源,以照顾残疾人的需要。

社会工作者尽量从残疾人及其周围环境中去了解服务对象自己已有的能力和可资利用的资源,帮助残疾人改变态度或学习某些技术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具体的工作方法是:

(1)辅导,工作员解释某些看法及教导残疾人,使其建立自我意志和发挥潜在能力去解决问题。

(2)支持,帮助残疾人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里可以运用的资源及其途径,然后,就着重残疾人的困难,工作员安排提供援助服务,如残疾人家务助理、残疾病人短期照顾,等等,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这期间,工作员要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残疾人从中获得经验和能力去面对困难。

五、充分利用保护性政策。

残疾人的各种问题几乎都涉及到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虽然《残疾人保护法》已经实施了十年,但是一些地区宣传贯彻得并不够好。关系到残疾人切身利益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就业政策等,都需要社会工作者在为残疾人服务过程中具体加以落实。从政策上促进残疾人的权益。

国外社工的发展现状 第6篇

社会工作专业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服务。按照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我市开展了相关工作。虽然从无到有,不断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特别是在社工专业化发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需求。

一、我市社会工作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社会工作存在整体发展较慢、工作规模小、人员数量少,专业化水平不均衡,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激励保障制度等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

1.社工组织结构不清晰。目前,民政、司法、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部门,以及街道社区都在发展社工,但各自独立,部门之间密切配合不够。社工发展合力还未形成。与此相应的是,社工认知度不高,专业性不被认可,出现了“内部都知道、外部不清楚”的现象。

2.社工工作力量严重不足。至2021年,全市已持证社工仅24名。社工的数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社会工作人员的数量和服务对象比例严重失调,致使社会工作只能在最低程度上满足需求。

3.社工专业程度仍需加强提高。专业社工人员的所学专业大多数和从事工作不对口,没有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知识、技巧的培训,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简单,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同时,由于社会工作认可度不高,待遇较低,难以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4.专业社工机构仍缺乏。至目前为止,在民政注册的社工机构为6家,且运营不充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目前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体制尚不完善,通过项目招投标形式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的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政府购买社工机构服务资金渠道还没有完全建立,社工机构经费来源严重不足。

二、加强专业化发展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保障和激励机制。一是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鼓励社工参加学历进修、全国初/中级社工师和心理咨询师考试,通过此类考试的,给予一次性的奖励。二是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薪资待遇。按照社工的学历、职称、工龄、工作绩效等合理设置工资标准,交纳五险一金,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既满足社工基本生活保障又能调动社工的积极性,吸引和留住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有效地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三是加强专兼配合。加强专业社工与社区、社团的紧密联系,充分利用公益服务、志愿者资源,实现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的资源配置,形成优势互补、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

2.加强对社工机构的扶持力度。一是大力发展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就业渠道和专业提升的载体,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为政府和社会购买服务提供平台。加大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建设运营和购买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自主创业,组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二是优化配套机制。政府扶持是发展社会工作的主要推动力量,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社会工作发展。三是完善项目招投标。梳理政府的社会服务工作,以项目合约的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承担,逐步实现政府从对社会事务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并最终成为公共产品的购买者、服务标准的制定者和服务质量的监督者。鼓励有关机构设计出符合对象需求的项目,扩大项目覆盖面;推动好的项目长期化、持续化发展;优化项目经费核算方法,提高人员费用比例,保障项目正常运行。

上一篇:无为阳光幼儿园六一节目单下一篇:游安山寺之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