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作文

2024-07-07

汉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作文(精选8篇)

汉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作文 第1篇

汉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字,无论是耳朵听,还是眼睛看。

如果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发生错误。

为了了解人们写错别字的原因,帮助人们规范用字,我展开了调查研究。

错别汉字的具体情况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看了往往让人捧腹大笑。有写别字、繁体字、音同字等等。现归类如下:

(1)写别字。这占的比例最多。

我曾经在看电视时,听到里面的人把“高楼大厦”错读成“高楼大夏”,真让人哭笑不得。

我还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王武的人上山砍毛竹,不料毛竹溜下山,刺中了别人的心脏,使那人当场身亡,王武在写悔过书时竟把“竹溜死人”写成了“溜竹死人”,而县官不经调查,就根据悔过书定了他死罪。一个人因为两个字的错误赔了性命,这样严重的后果真叫人听了不敢相信。听了这个故事你说王武死得值不值?

再有,“课程表”中“程”写成了同音字“成”。有的商店为了推销,打出了“衣衣不舍”,“鸡不可失”的成语。这样成语本身不仅发生了错误,并且改变了意思,误导别人用含有错字的成语,影响教育,有不少害处。看那条小弄里的一家裁缝店招牌上醒目的写着“李氏载缝”四个红色大字。“载”和“裁”店主怎么分不清呢?这真是一个大笑话,哎!

(2)写繁体字。

“赵国”写成了繁体字“赵国”;街道边的“石头记、玲珑广告部”等一系列的公司、商店名都用上繁体字。

一家小饭馆便把“酒”写成“氿”,给他人带来了许多不便,还把“带鱼”写成,只是为了探讨方便就索性写成别字。

走在我们家乡的街上,一定能看到许多酒店和商店为了显示气派,时常会用繁体字来写店名。但是一些字没有繁体,只好用简化的,并且繁体字笔画较多,一不小心就会写错。好比说是“新开元大酒店”就写成“新开元大酒店”。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我那天差点走错了地方。像是“贰”字,有多少人会给它加上一撇呢?

(3)写同音字。

我们在写作和默写时经常会犯“音同字不同”的错误。有人竟把年年都讲的“欢度国庆”写成“欢渡国庆”。我倒是真想问问他国庆是条河吗?我相信几乎每个人都在写作时把“的”、“地”、“得”,混淆过,原因就是它们的发音是一样的。如果它们是同

一个字就好了。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在默写《童年的朋友》这篇课文最后一段时把“连结”写成“连接”,谁叫它们的发音相近呢。还有“近”和“进”。如果不区分它们各自的意思,只靠自己的耳朵又有谁能听得出来是哪一个词或字呢?

四、调查后记

汉字表意丰富,历史悠久,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热爱汉字。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语言汉字都无法正确使用,我们如何学习其他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要优化文字环境,正确使用汉字,更要杜绝公共场所的错别字。

建议同志们从用好汉语文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加大宣传,提倡全社会都来正确规范地使用字体!

语言文字不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且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是怎样强调也不为过的。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是公共交流的基本工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企业取“洋名”和“洋字号”、网络语言满天飞┅┅出版物、广告、包装、商店招牌、公共设施甚至一些影视剧中,对语言文字的使用有些随意,时有错误出现,给语言文字的使用带来了混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假日时间,对街头巷尾一些不正确使用汉字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写出总结报告。通过这次活动,明白汉字规范使用的重要性,从而尊重她、爱惜她、保护她。特别是在中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愈益扩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把自己的母语发扬光大,甚至应该立下一个伟大的志向:让我们的汉语像英语那样走向世界。

汉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作文 第2篇

我校作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重要阵地之一,为了响应今年9月10日至16日举办的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我校组织师生志愿者对我区主要街道开展了‚啄木鸟‛行动。我校于今年9月16上午对校址周边地区,尤其是汉南大道两边路段和廖家堡社区进行了规范用字大检查。在此次‚啄木鸟‛行动中,检查人员发现汉字使用不规范的主要集中在社区,主干道两旁比较规范,不规范类型表现为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它严重地干扰了社会用字的规范。活动中总共发现汉字使用不规范现象30处,其中繁体字使用现象就有3处之多,占所有不规范用字的10%,异体字11处,占总不规范用字的34%,破损字共8处,占总不规范用字的13%,‚二简字‛共5处,占总不规范用字的17%,错字共2处,占总不规范用字的6%,别字共1处,占总不规范用字的3%。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明确不规范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现象仍很普遍。克服了繁体字、异体字的泛滥,就能够使我们的语言文字工作大大的减轻。众所周知,现代汉字简化工作实际从20世纪初就已开始。到新中国建国之初,由于文盲占成年人口总数80%以上,汉字简化成为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更易学易记易用的简化字对扫盲起到很大作用。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诞生,进一步明确了简化字在法律上的规范性地位。而关于造成繁体字重新‚兴盛‛现实原因,我校语言文字调查小组对调查材料经分析后得出了以下结论,它的复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是随着改革开放后扩大经济文化交流带来的,与港澳台及海外使用汉字的国家一直在沿用繁体字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人民大众对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继承

发扬密切相关。其实对繁体字、异体字我们很难‘一刀切’,因为它的确作为一个物质实体存在着,例如各地区的文物古迹,姓氏中的异体字,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及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可以保留或使用。所以我们的观点便是:繁体字、异体字在特殊特定场合可用,决不可乱用。相对于以上两类不规范用字而言,破损字的来源就简单而又明了。由于此次调查的社区属于较大的社区,因此每日人流量不可小觑,因此人流行走的沿路磨损情况也较为严重,再加上个别素质较差的市民,对公共设施广告牌的随意的损坏,这都造成了这类字迹破损的现象。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八处破损字当中,就有五处都与‚城市牛皮癣‛——小广告有关。城管卫生人员总是一味的用油漆来覆盖纸条广告,结果导致广告宣传标语的字迹所覆盖,造成缺失的现象。而其余的错字、别字、‚二简字‛在此次调查中出现的几率较少,但也有个别小商家为了贪图利益和快捷,自行书写广告标语造成了此类现象的发生。同时在此路段我们随手可见的‚办证‛之类的小广告便有十多处,可见此类不法行为已经严重的一想到了我市精神文明普及及推广。

正对以上各类不规范用语是用情况的调查,我调查小组认为‚造成此类现象如此猖獗主要原因在于居民的用语不规范,因此我解决此类现象就要从居民着手。‛

有人认为错个把字是小事,不规范用语主要集中在一些车站、公园、广场、步行街等公共场所,或路边广告牌、店招、路标等交通指示牌、城市宣传画等,是社会群体对这类差错集体无意识的一种漠视的表现,甚至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认为这是一种理所应当一种顺其自然。久而久之,正确的就成为了异类,而眼见的错误变成为了一种潜移默化。在此次调查中,我组成员对此类问题的看法上在街上随机采

访了20位社区居民,其中15位认为错别字影响城市形象,应该改正;5位认为是小事,无关紧要。

某商店的付老板见到我们的调查还困惑的说:‚文字就是用来表达意思的,生活中只要能看懂能理解就可,错个把字是小事一桩。何必要那么死板?‛因此笔者认为首,要对社区居民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主旨精神的学习。从根本上让居民认识到此类行为的严重性、不法性。从而树立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心、维护之心。当这一切都成为了潜移默化,那么城市用语将进入一个良心循环。文字使用是否规范,很大程度上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代表城市整体文化层次,公共场所的文字使用还是一个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表现。汉南区想要在省市占有一席之地这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针对这一个现象我认为可成立一条‚语言规范热线‛,鼓励广大居民将身边的不规范用字现象通过举报揭发的方式。以适当的奖励方式,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从而使不规范用语无处藏身。同时,被举报人和举报人在下意识中也接受了教育熏陶。

近年来随着物质精神文明的逐步推进以及过敏素质的提高,人文光怀,和谐社会渐渐的深入人心,但这一改变也让我们看到了令人困惑的一面——刚性法律落实乏力,具有刚性法律地位的语言文字规范,却在现实中遭遇到了种种尴尬。

由于不规范用语并没有对社会造成直接的严重后果,所以在对待这类现象时执法者通常带去的方针便是——宜宽不宜严。而各部门负责人对于路牌、街牌、巷牌上的汉字出错、翻译出错等问题,也是以教育、引导为主,未作处罚规定。这就未能给语言法构建一层严厉的外衣,在于出错方而言正确和错误无差,就算是被处罚,也不会严厉,甚至有‚划价‛的余地,久而久之在主观上就缺乏了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动力。因此我认为有关部门重视不够,意识淡薄,也是法律的刚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应该把握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金额各尺度,真正的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且要‚究‛到底,‚究‛得严厉,‚究‛得彻底。树立好了准绳,市民便有法可依。

我们了解到,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用方言接待顾客、商店用错字做招牌是违法行为。而不规范用字现象为何屡禁不止呢?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政府、媒体宣传规范用语用字的力度不够大;二是居民对规范用语用字重要性认识不足;三是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对此,我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从自身做起,规范用语用字;二是从家庭做起、从学校和单位做起;三是在社区内树立永久性的规范用语用字宣传牌、开通社区广播站等。

使用语言是任何国家任何一位公民所必备的权利,同时正确的继承和发扬本国的语言文字也是任何一位公民的义务。任何不规范的用语都是对本国语言的无视和损害。通过此次调查,希望能够改善‚用语出错长期存在,汉字规范化举步维艰‛。让每一个公民将说好普通话视为自己的一个考核目标,纳入行为规范之中,调动广大市民尤其是广大墙少年的推浦参与热情,使他们成为推广普通话这场战役中的主力军。

2007年9月20日

汉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作文 第3篇

基础教育阶段是汉字学习的重要时期。汉字的部件、偏旁、部首是掌握汉字结构和特征、准确把握字义、正确书写汉字以及辞书检索的关键要素。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首先应做到的便是标准化、规范化。因此,依据现行语言文字规范,对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中汉字部件偏旁部首的规范落实情况进行研究,十分必要。而语言文字规范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处于不断完善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可成为反观规范的有力参照。

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套基础教育语文教材( 以下简称人教版、语文版、北师大版、苏教版) 为研究对象,考察汉字部首立部归部、部件偏旁部首名称、偏旁部首术语使用的规范落实情况。依据的规范包括: 《汉字部首表》( GF0011-2009) ,设主部首201 部,附形部首100 部; 《GB13000. 1 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 GF0012-2009) ,对20902 个汉字进行了部首归部,一个汉字只归一部; 《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 GF0014-2009) ,收入现代常用字部件514 个,确定了部件的名称。以下分别简称《部首表》《归部规范》《名称规范》。

课本是教学最重要的依据,但由于部件偏旁部首在课本中通常以隐性或间接形式出现,因此存在定性困难的问题。教师用书是对课本使用的指导性说明,课本中未直接指明的部件偏旁部首,可在教师用书中得到确认。如人教版二上第22 课,课本在“我会写”部分出现了“床”“病”等字,但并未指出偏旁是什么,教师用书(1)则明确指出本课需要学习偏旁“广字旁”“疒字旁”,这为偏旁教学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因此,对课本的调查需要结合教师用书进行。练习册(2)的设计直接贴合课本内容,课本中涉及的部件偏旁部首,在练习中会有所呈现,也是我们考察的对象。

我们建立了课本、教师用书、练习册三个数据库,将四套教材中出现的部件偏旁部首状况全部入库。通过调查发现,与汉字部件偏旁部首相关的内容集中在小学阶段,一二年级最多,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

二四套教材汉字偏旁部首的规范落实情况

部件、偏旁、部首既相互区别,又关系紧密。三者的规范化对于规范识字教学、提高识字和检字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 一) 部首立部归部

1. 部首立部

四套课本和练习册中均未涉及部首立部。教师用书中涉及部首立部的只有语文版,在一下《汉字常用部首名称表》中列出了149 个常用部首,但依据《部首表》,有7 例不是部首,分别为

,占所列部首总数的5% 。此外,还存在主部首和附形部首分列、只出现附形部首不出现主部首的情况。前者如
分列; 后者如出现附形部首“刂”“扌”,未出现主部首“刀”“手”。

2. 部首归部

课本中的部首归部数量极少,并且往往未直接指明,是隐性的,无法判定是否规范。如语文版二下识字二给出了三组字“峰蜂锋、永泳咏、噪燥躁”,并指出“我发现这些字的部首不同,意思也不同”。我们只能根据三组字中的共同部件间接地推测共同部件之外的是部首,如“噪”“燥”“躁”的部首分别为“口”“火”“足”。因此我们主要考察教师用书和练习册。

教师用书中涉及部首归部并给出明确答案的数量较少。人教版和语文版均未出现部首归部用例。苏教版共7 例。二下练习1“椅的部首是什么”,答案为“木部”; 二下第4 课,找“贺、希、勇”3 字的部首,答案为“贝、巾、力”; 二下第20 课“用部首检字法查‘互、水、乐’这三个字”,答案为“一部、水部、丿部”。以上7 例全部符合《归部规范》。北师大版共6 例,全部失范,见表1。

部首归部出现较多的是练习册。有的练习册没有答案,如人教版、北师大版,因此无从判断归部是否正确。考察的是有答案可供参考的情况。语文版共出现62例,9 例失范,占14. 5% ,见表2。

苏教版有部首归部的题目,有的有答案,有的无答案。有答案的共17 例,失范3例( 三下第11 课“束”的部首,答案“木/一”,规范“一”; 四下单元练习4“卒”的部首,答案“十”,规范“亠”; 四下期末练习与测试A“贫”的部首,答案“贝”,规范“八”) ,占17. 6% 。

部首归部失范有两种情况。一是归错部。如语文版练习册二下第4 课“柔”的部首,答案是“木”,但规范中为“矛”。二是一字归两部。如北师大版教师用书三下第五单元“党”的部首,答案是“小字头/儿字底”,但规范中只归入“儿”部。其中,归错部占多数。

( 二) 部件偏旁部首名称

“部首名称不统一,而部件则完全没有名称。这样,汉字就只能写给你看,而不能说给你听。……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部首和部件的名称显得更加重要。……汉字不但字形要规范,部首和部件的名称也要规范,否则,汉字的规范是不完全的”( 贾德博,1995) 。部件偏旁部首不但需要有名称,而且名称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都对汉字教学起到重要作用。苏教版教师用书一下第4 课写字指导“教者说出下列偏旁的名称,要求学生写出偏旁”。二下识字7“‘礻’读作‘示旁’,‘衤’读作‘衣旁’”,“‘宀’读作‘宝盖’,‘穴’读作‘穴’,也可以说是‘穴宝盖’”。语文版教师用书一下第2 课“指导学生知道又、纟、门三个部首的名称”。北师大版教师用书二上“教学要点识字方面: 熟练掌握累计70 个左右的常用偏旁部首,能说出其名称、表示的大概意思,能写出偏旁部首和例字”。以上例子说明,现行教材认识到部件偏旁部首不但需要会认,还需要有名称,需要会读,但遗憾的是,在具体名称的使用上较为混乱,与《名称规范》存在较大差距。教师用书中名称出现较多,课本中其次,练习册中较少出现,因此我们主要考察教师用书和课本。教材中未给出名称的非成字部件,如“扌”“氵”“亻”“彳”不包含在统计范围内。

1. 四套教师用书中部件偏旁部首名称使用情况

四套教师用书中部件偏旁部首名称出现较为普遍,一下、二上、二下中数量最多。人教版除四上、四下、五下外各册中均存在,共69 例( 重复的名称只按1 次计算,下同) ,失范48 例,占70% 。语文版各个年级均有存在,共129 例,失范111 例,占86% 。北师大版除四下外各册中均存在,共120 例,失范99 例,占83% 。苏教版分布在一上到五上,共191 例,失范98 例,占51% 。失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语文版、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

北师大版和语文版专门列有“常见偏旁/部首表”,为了数据更为清晰,我们将表拿出单独讨论,未列入名称总数。北师大版一下列有《常用偏旁表》,收入偏旁30 个,与名称规范不符的27个,占90% 。二上《常用部首表》列有部首39 个,与名称规范不符的37 个,占95% 。语文版二上《汉字常用偏旁名称表》列出常用偏旁149 个,名称不合规范的126 个,占85% 。可见,两套教师用书“常见偏旁/部首表”中名称不规范的大量存在,北师大版比语文版失范比例更高。

《名称规范》指出了汉字部件命名的规则,包括按读音、笔画、俗称、部位命名四类。教师用书中部件偏旁部首名称不合规范的主要类型见表3。

其中,规范按读音命名、教师用书按部位命名的情况最多。人教版23 例,语文版61 例,北师大版62 例,苏教版61 例,分别占名称失范总数的48% 、55% 、63% 、62% 。除人教版外,其他三套教材均超过半数。

部件偏旁部首名称有不同教师用书间的不统一。如北师大版二上“厂字旁”,苏教版二上为“厂字头”; 人教版一下“衣字旁”,北师大版六下为“衣补旁”; 语文版二下“三框”,人教社一下为“凶字框”; 语文版一上“双耳旁”,苏教版一下为“左耳旁”。也有同一套教材中名称的不统一。如语文版五下“衤旁”“礻旁”,六上为“衤字旁”“礻字旁”; 北师大版四上“示补儿”,五下为“示字旁”; 苏教版二上“建之”,五上为“建之旁”。甚至还有同一出版社同一册教材中前后名称的不一致,如人教版三上“纟”,有时称“绞丝”,有时称“绞丝旁”; 苏教版一下既有“讠字旁”又有“言旁”。可见名称使用的混乱。

2. 四套课本中部件偏旁部首名称使用情况

课本中的部件偏旁部首,不使用名称的占多数,如只出现“扌”“水”“亻”,未给出名称。使用名称的较少,但失范比例较高。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分别出现2 例、5 例、1 例,全部失范,北师大版出现7 例,失范6 例。如语文版三上语文百花园七“疒字旁”,规范中为“病字框”。北师大版一下第7 课语文天地“四点底”,规范中为“横四点”。

( 三) 偏旁部首的术语使用

《归部规范》(3)对偏旁、部首的概念做了明确的区分。偏旁是“合体字的构字单位。旧称合体字左为偏右为旁,今不论左、右或上、下统称作偏旁”。部首是“可以成批构字的一部分部件。凡含有某一部件构成的字,在字集中均排列在一起,该部件作为领头单位排在开头,成为查字的依据”。偏旁是对汉字进行一次性划分得出的单位,是合体字的组成构件。“虽然绝大多数部首由偏旁承担,但是毕竟还有一些单笔或少笔的部首不是偏旁”( 陈燕,2015) 。偏旁部首存在差别,需要区分开来。两者的混用在四套教材中数量较多,以课本和教师用书为甚,练习册中相对较少。

1. 课本中偏旁部首的混用

四套课本中部首概念的引入时间分别为: 人教版二上“语文园地二”; 语文版二上“语文百花园一”; 北师大版二上第一单元“语文天地”; 苏教版二下“练习一”。在部首引入前,四套课本都使用偏旁或部件,这是合理的。

我们考察了部首引入后偏旁部首术语的使用情况。人教版是课本中出现偏旁部首术语最少的教材,直到二上“语文园地五”才出现,且仅1 例“我一看到偏旁就知道字义了”。语文版引进部首前,课本中都使用偏旁,但部首出现后,存在偏旁部首的混用。如二上语文百花园二“我发现这些字的偏旁都和字义有关系”,但二下识字二“我发现这些字的部首不同,意思也不同”。北师大版在部首出现后便称作部首,不再称偏旁。如二上第13 课“加部首,组成新字”;二上附有“常用部首表”( 一下为“偏旁表”) ; 二上丁丁冬冬学识字二“根据部首猜字义,也是一种识字方法”,二下第15 课“给下面的字换部首组成新字”。苏教版部首引入后,将偏旁部首分得较清,基本没有混用的情况。

2. 教师用书中偏旁部首的混用

四套教师用书中,语文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偏旁部首混用较多,人教版相对较少。举例如下。

语文版一上《汉字常用偏旁名称表》、一下《汉字常用部首名称表》都列出了相同的149 个常用偏旁/部首,但《汉字常用部首名称表》中有些并非部首,而只是偏旁,可见教材将两者混淆了。二上“说明”指出“巩固部首识字方法”,混淆了偏旁部首的功能,具有表意、表音功能的是偏旁,因此应是“偏旁识字方法”。第二单元说明中又正确表述为“借助偏旁识记生字”。一下“学习新部首”,但二上、二下又变成了“学习新偏旁”。

北师大版二上第一单元语文天地“初步认识偏旁的表意功能,体会字与偏旁的关系”,明确指出偏旁具有表意功能,通过偏旁识别字义。但二下第二单元语文天地“比较形旁,运用学过的部首知识分析字义”,三下第三单元“说说部首怎么表示字义”,具有表意功能的又成了部首。形旁是对汉字进行理据分析得出的单位,形旁表意,与偏旁相关,现代汉字的部首是据形确立的,有一部分部首已无表意功能,形旁与部首不能等同,但教材常将两者相混淆。如二下第五单元语文天地“声旁相同的形近字,一定要通过形旁( 部首) 来辨析”。

苏教版从一上开始,先引入“部首字”的概念,在介绍“部首字”时指出: “汉字的形体大都可以说明字义。怎样通过形体构造来了解现行楷体汉字的字义呢? 比较简便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分析部首。从一个部首字的意义可以推知许多字的意义类属。同时,有了部首及部首字,也为工具书检字提供了方便。”这说明,教材认为能够表明字义的是部首,将部首混同于偏旁。一下识字4 既有“教学新部首”,又有“教学新偏旁”,识字6 中又成了“认识的一个新部首‘户头’”,同一册中偏旁部首混用。

人教版教师用书中偏旁部首的术语使用较为规范。如一下“教学设计举例: 发现偏旁表意”; 二上第6 课“教学建议: 偏旁识义”; 三下第2 课“教学建议: 偏旁识字”。以上使用“偏旁”是恰当的。

教材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偏旁部首术语的随意切换,但大都是在该使用偏旁的地方使用了部首。

3. 练习册中偏旁部首的混用

人教版、苏教版偏旁部首术语的使用较为清晰。语文版和北师大版术语存在混用,但数量不多。如语文版一下识字二“‘猫’的偏旁是?”答案为“犭”,但“犭”和“苗”都是偏旁,部首才是“犭”,题目出现了“指令不清”。北师大版二上第10 课: “‘攵、爫、扌’这些部首都是从‘手’部演变来的,与‘手’有关。试一试,在10 分钟里,你能写出多少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手、扌、爫、攵。”题目中既出现部首,又出现偏旁。

三思考与建议

( 一) 失范原因探讨

总体来看,四套教材汉字部件偏旁部首基本符合现行规范,但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失范。部首立部除极个别外,基本未脱离《部首表》201 部的范围。部首归部大体符合《归部规范》,但仍存在少部分的归部失误。失范现象较多的是部件偏旁部首名称及偏旁部首术语的使用。失范原因主要有两个。

1. 未充分理解相关概念、功能及原理

部首立部失范,主要原因将部首混同于偏旁。偏旁部首概念不同,两者之间存在交叉关系。“部首偏旁之间有部分重合。用自然语言可表述为: 有些部首是偏旁,有些偏旁是部首。……偏旁与部首不重合的部分可表述为: 有些部首不是偏旁,有些偏旁不是部首”( 迟永长,1990) 。教材混淆了两者概念,误将不是部首的偏旁立为部首。

偏旁部首的混用与未能充分理解两者在功能上的差别有关。“偏旁是汉字构形学的概念,而部首是汉字排序与检索中的概念; 偏旁直接服务于识字教学,而掌握部首是为了学会到字典中查字,从而间接地为学习汉字服务”( 张书岩,2009) 。偏旁体现字理,与字义字音相关,而部首的首要功能在于检字,部首学习是为部首检字法做准备。在分析汉字结构时,主要涉及偏旁,而在查阅工具书时,主要从部首考虑。教材未能分清两者的功能差别,因此在该使用偏旁的地方使用了部首。

部首归部失范,与教材和《归部规范》中的部首提取原则不统一有一定的关系。“据形定部与据义归部相比较,大多数字的归部结果是一致的”( 陈燕,2007) 。这部分汉字的归部在四套教材中基本没有失范现象。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据义”与“据形”定部产生矛盾,从而归属不同的部首。“现代汉字理据大量保留是历史的事实。……现代汉字形声字已达90% 以上,义符的表义能度也较好地保留下来”( 王宁,1997) 。现行教材在教学中遵循了汉字表意的特征,从构字理据的角度介绍汉字,部首归部时,似乎“以义定部”的原则更能与汉字教学的理念相匹配。但仍有一部分汉字由于字形的演变,已无法从字形获得字义,归部时如果仍按“以义定部”的原则,不但不利于理解字义,而且会与《归部规范》不相符。

2. 未充分意识到规范的重要性

部件偏旁部首名称不规范主要与未能充分意识到名称规范统一的重要性有关,以致于对待名称的态度过于宽松。如北师大版教师用书一下语文天地一指出: “偏旁( 部首) 的名称是约定俗成的,不必强求一致,允许学生发明一些有道理的叫法。但应该让学生明白,常用偏旁的名称应与大家保持一致。”我们赞同其观点“常用偏旁的名称应与大家保持一致”,但认为“不必强求一致,允许学生发明一些有道理的叫法”的做法不够规范严谨。如果教材中“允许学生发明一些有道理的叫法”而又没有一个限定范围,岂不是能发明出各种叫法来?

( 二) 对语文教材编写规范化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指出: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部首表》《归部规范》确定了部首立部归部的原则,改变了以往立部归部的不统一。《名称规范》指明了部件偏旁部首的命名规则,改变了名称混乱的局面,使之更为科学、规范。规范性和标准性是教材首先应该做到的,基础教育阶段尤其如此。小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阶段,汉字部首立部归部、部件偏旁部首名称的规范,偏旁部首术语的正确使用,为汉字的学习、检索打下基础。我们认为,语文教材应该从以下方面做到规范。

1. 部首的立部应严格遵守规范

汉字部首规范意义重大,前人研究多有说明( 如苏宝荣,1995; 陈燕,2007) 。部首检字法,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部首的立部问题,合理的立部可提高检字效率。教材应严格遵守《部首表》中的立部,以免将不是部首的偏旁误立为部首,造成检字失败。

主部首和附形部首,教材的处理不算失范,但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处理标准。《部首表》列有主部首201 个,附形部首100 个。其使用规则指出,一般以主部首为主,特殊情况下可根据需要做适当变通。因此,可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和汉字教学的需要,做适当变通。学生所处阶段需学习的汉字中若以附形部首组成的字为主,可以先学习附形部首,不必只出现主部首或主部首与附形部首同时出现。如学生最先学习的主要是附形部首“扌”组成的字,低年级中尚未或极少出现主部首“手”组成的字,教材中可暂时只列“扌”,不列“手”。

2. 部首归部应遵循“据形定部”的原则

汉字部首由《说文》的“据义定部”发展到现代的“据形定部”,是为了与汉字字形的演变相适应。“据形定部的优点是符合楷书字形特点,取部方法明确而统一,便于检索”( 陈燕,2007) 。教材应适应现代汉字的特点,尊重规范,而不应在“据义定部”与“据形定部”间摇摆不定。

3. 部件偏旁部首的名称在规范的同时适当允许异名

部件偏旁部首的名称并非只是约定俗成的产物,其命名具有理据和规律性,能够体现汉字的组合规律,对汉字结构的正确把握及书写,都起到重要作用。《名称规范》明确了名称的命名规则。按俗称命名中,有多种俗称的非成字部件,采用一个含义明确、比较通行的俗称命名。如“纟”俗称有“绞丝旁”“绞丝”“孪绞丝”“乱绞丝”等,选用“绞丝旁”。按部位命名更是确定了“× 字头”“× 字底”“× 字旁”“× 字边”“× 字框”“× 字心”“× 字腰”“× 字角”的称法。如此命名,是有规律可循的,体现了部件在汉字中的部位。《名称规范》保证了一个部件偏旁部首基本只有一个名称( 《名称规范》中共514 个部件,一个名称的479 例,占93. 2% ; 两个名称的35 例,占6. 8% ) 。教材应重视规范,以形成正确认识,养成良好习惯。

( 1) 教材在命名部位的选取上应严格遵守《名称规范》,以便体现字理,更为科学。如“病字框”就比“病字旁”更科学。

( 2) 有两个或多个俗称或不同俗称的,只取一个俗称,并尽量与规范相符合,以避免不同教材甚至同一部教材间名称的混乱。如在“提手旁/挑手旁/剔手旁”中选取“提手旁”,并根据规范改为“提手”。

( 3) 尽量选取与《名称规范》相同的命名方式。如将俗称“横山”改为部位命名“雪字底”,既遵循了命名体例,又更为严谨( “横山”虽形象,但也可能理解为不同的形象) 。

( 4) 尽量选取与《名称规范》相同的代表字。一类如“幼字旁”“幺字旁”,都是按部位命名,但代表字不同含义就不同。“幼字旁”是指“幼”的左边,而“幺”本身就是独体字,哪来的“旁”呢? 因此将“幺”命名为“幼字旁”更科学。一类如“角字头”“负字头”,选取哪个代表字不存在科不科学的问题,但为了避免名称使用的混乱,应尽量与《名称规范》保持一致。

引起我们思考的是,小学识字教学中的部件偏旁部首名称是否一定要与规范完全一致,还是可以结合学习者的学习阶段和识字水平有所变通? 教材中存在大量按部位命名但规范中按读音命名的情况,如“女字旁”,规范中称为“女”。由“女”组成的字不止位于左旁,还可位于右边、下部、中间等,如“汝”“姿”“囡”。学生所处阶段需掌握的主要是“女”作左旁的字,如“妈”“奶”“姐”。因此,在学生所处阶段称作“女字旁”( 称作“女旁”更为科学) ,虽不规范,但更为具体,符合学生的识字规律。再如“彡”,规范按读音命名为“彡”,教材按俗称“三撇”。“彡”的读音在小学阶段难以掌握,教材的称法则更为形象便捷。建议教材对一些难读难认或超出学生认知范围的部件偏旁部首,名称可做弹性处理,允许一些更为具体形象的名称出现,但数量不可多,处理态度需谨慎。

4. 偏旁部首应加以区分

偏旁部首的概念和功能本不相同,在汉字教学中的目的也不同。偏旁与字理相关,偏旁学习的目的是为从字理的角度学习汉字打下基础,避免机械地死记硬背,减少错别字的使用,锻炼自学能力,提高识字效率。而部首的学习是为了检字的需要。四套教材在汉字教学中都是先出现偏旁概念,再出现部首概念,从教学顺序上说是合理的。但在两者都出现后,常存在混淆情况。有的教材明确指出两者的不同,但又说明可不必细究两者的差别。

既然两者有差别,就应该在教学中尽量区分开。混淆使用,容易在辞书检索时,将偏旁误认成部首而查不到字,也容易在练习和测试的题目中出现“指令不明”。建议在部首概念未出现前,可统一称为偏旁或部件,但在部首概念出现后,应区别对待偏旁和部首。与识字教学有关的都称作偏旁,与检字法有关的都称作部首。在必要时,可适当介绍偏旁部首的区别。

苏宝荣( 1995) 、苏培成( 2007) 曾对“文字学部首”和“检字法部首”做了区分,有人运用到汉字教学中,将前者称为“识字部首”,后者称为“检字部首”,这样的称法固然有道理,但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考虑,区分清两种“部首”并不容易。与其称“识字部首”“检字部首”,不如称“偏旁”“部首”更简洁易懂。

( 三) 对现行规范的反思

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材,对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理应贯彻执行,但在具体实施中又出现了一些问题。基础教育阶段的识字教学受学生认知规律、学习内容等因素的影响,有其特殊性。基础教育汉字教学的理念、内容、方式可成为反观现有规范的一面镜子,为规范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1. 加强部首归部的实用性

部首归部为部首检字法服务,检字法应以方便快捷为衡量标准。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部首的归部由传统的据义定部发展到现代的据形定部。《归部规范》遵循据形定部的原则,并严格遵守一字只能归属一部的规则。前人曾为了检字的方便,倡导“多开门”,即一个汉字可根据需要归属于不同的部首,《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便做了这样的处理。《现代汉语词典》( 第6 版) “部首检字表”说明部分指出: “为方便读者查检,《检字表》中有些字采取‘多开门’的方式分别收在所属规定部首和传统习用部首之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第2 版) “部首检字表”说明部分指出: “为方便尚不熟悉规范部首的读者使用,对历史上常见归部不同的部分汉字采用‘多开门’的方法处理,即一个字同时会归入几个不同的部。”这样做的优点是便于查找部首,缺点是不利于部首归部原则的统一。

现行规范一字只归一部的原则与现行辞书允许一字归两部的实际做法间存在差距。那么,小学语文教材又该如何处理呢? 是该严格遵循规范,还是如同辞书“多开门”的处理? 我们认为,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中的处理方式可适当灵活些。对于容易检索的字,建议严格遵照《归部规范》,一字归一部; 对于较难检到的字,允许做一字归两部的处理,以降低检字难度,方便快捷。《归部规范》中的部首归部是否做到了便于检字? 如果未能做到,是否说明规范中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

2. 适当调整部件偏旁部首的名称

部件偏旁部首的命名既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能够反映在汉字结构中的部位,又需要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便于称说,同时最好能体现汉字理据,兼顾表意。如果能做到三者的结合,对汉字的教学和学习将十分有利。《名称规范》中绝大部分名称是合理的,但仍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名称规范》列有部件514 个,在读音、笔画、俗称、部位四类命名方式中,按读音命名353 个( 包括先按读音命名再按部位命名及先按笔画命名再按读音命名) ,按笔画命名10 个( 包括先按笔画命名再按读音命名) ,按俗称命名23 个( 包括先按读音命名再按俗称命名及先按俗称命名再按部位命名) ,按部位命名163 个( 包括先按读音命名再按部位命名及先按俗称命名再按部位命名) 。有两个名称的共35 个。存在问题较多的是按部位命名和按俗称命名,主要问题及相应建议如下。

( 1) 名称的精准性有待完善

“纟”在规范中称为“绞丝旁”,但“纟”构成的字不只位于左边,如“辫”,因此名称不能涵盖部件所在部位的所有情况,建议改称为“绞丝”。称“ ”为“卧人”,这是使用形象化的俗称方式来命名,但对于“卧人”形象的理解,会存在差异,建议改称为“每字头”。称“凵”为“画字框”,不如“凶字框”更能体现“凵”的形象及所在的典型部位。

( 2) 名称的实用和操作性略显不足

《名称规范》有明确的制定原则和规则,但从具体使用的角度来讲,存在不够实用、不便于操作的情况,有待改进。

部件偏旁部首的名称未必非要体现字义,但若能与字义相结合,对汉字教育将大有裨益。《名称规范》中个别名称未能很好地体现字义,这主要表现在俗称上。如“彳”,行走义,与人无关,但称为“双立人”。张业红( 2012) 建议将“彳”称为“半走旁”。这样命名能够将名称与字理结合起来,便于字义的理解,增强实用性。可以分两种情况。一是在现代汉字中仍起表意作用或表意作用较强的,建议使用符合含义的名称,以便于字义的掌握。如“灬”,规范中称为“横四点”,但由“灬”组成的字意思大多与火有关,可称为“四点火”; 由“冫”组成的字多与“冰冻、寒冷”义有关,“两点水”可改称为“两点冰”。二是在现代汉字中不起表意作用或表意作用较弱的,使用含义明确且较为通行的俗称即可,如“单耳”“反文”。

个别名称不够形象,或称呼起来不够方便,操作性不强。如“廴”,规范称为“建之”,虽用了俗称,但形象性不强,不如按部位称作“建字框”。再如“彡”在规范中按读音命名为“彡”,但这一读音非但小学生,就连不少成年人也是不熟悉的。建议或者采用形象性较高的俗称“三撇”,或者先按读音再按部位命名为“彡/彩字边”。称“艹”为“贲字腰”,选用非常用字“贲”作代表字也是不便于称读的。

摘要:基于大规模语料库,依据现行规范,本文对四套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中汉字的部首立部归部、部件偏旁部首名称、偏旁部首术语使用的规范落实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四套教材中汉字的部件偏旁部首基本符合现有规范,但均存在失范现象。失范有未充分理解相关概念、功能及原理的因素,也与未充分意识到规范的重要性有关。规范性和标准性是教材首先需要具备的条件。基础教育阶段汉字教学至关重要,教材应在部件偏旁部首的规范性上做进一步调整。现有规范在精准性和实用性上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语文教材,部首,偏旁,部件,规范

参考文献

[1]陈燕.当前汉字部首法关注的主要问题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1).

[2]陈燕.部首界说与历史传承术语的标准规范制定原则[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5,(5).

[3]迟永长.偏旁与部首关系辨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5).

[4]贾德博.部首和部件的称说[J].语文建设,1995,(2).

[5]苏宝荣.汉字部首排检法规范化试探[J].辞书研究,1995,(5).

[6]苏培成.谈“据形定部”[J].辞书研究,2007,(2).

[7]王宁.汉字构形理据与现代汉字部件拆分[J].语文建设,1997,(3)

[8]张书岩.《汉字部首表》的内容与应用[J].语文建设,2009,(6).

高校艺术生词典使用情况调查 第4篇

摘 要:词典使用是语言学习者的一项重要技能,与学习效果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艺术生英语学习中词典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促使师生对词典的使用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同时提出有效使用词典的策略。

关键词:词典;艺术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053-02

一、引言

词典对于外语学习者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课堂教学和外语学习实践中,词典的使用十分普遍。词典对于外语学习者的阅读、写作、翻译水平的提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词典可以给语言学习者提供包括语音、释义、搭配、语法和语域在内的大量信息。现在词典里所包含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但是读者并非充分利用了其中的信息。英语专业学生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基本能够在不同阶段掌握词典类工具书的使用。那么对于没有《大纲》要求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学生,词典的使用情况如何?是否真正发挥着工具书的作用?

二、艺术生词典使用情况与分析

艺术生由于在高中阶段专业课投入精力过多,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有的连最基本的单词的发音都搞不清楚。进入大学后,对于“重能力培养、轻语法讲解”的大学英语学习难以适应,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着手。作为从小学生开始就知道使用的学习语言工具----词典,在高校艺术生中应用的如何。本研究以九江学院艺术学院2013级A1381、A1373和2014级A1481和A1473共四个本科班137名学生词典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其中大一新生69人,大二学生68人;男生共47人,女生共90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以下问题:

1、纸质词典少之又少

就词典的种类来讲,人们通常会将之分为纸质词典和电子字典。纸质词典指的是印刷出来的标准的学习工具书,一般包括英汉词典、汉英词典、双解词典还有全英词典。常用的版本是牛津、朗文出版的。电子字典也叫电子工具书,是指将传统的词典中的内容转换为数字格式存储的文件,并且将它们保存在存储器中。用户使用时只需要通过键盘输入需要查询的条目,电子词典通过自身携带的处理器,按照一定的编码查询方式便可以找到相关条目的解释,并在显示屏上显示从而让用户了解。以前常用的是文曲星、好记星等产品,现在则包括网络在线的各种词典、翻译软件,常用的是爱词霸、有道词典等。在调查的137名艺术生中,手中几乎没有纸质词典,唯一的1本是双解词典。

作为艺术生,专业课工具占用了很大的空间和精力。平日里上课时要带课本,还要带绘画工具箱,大学的流动教室上课,更使他们携带这些工具成了负担。传统的纸质词典,体积大,页码多,来回奔走不易携带,还容易丢失。电子词典体积小,携带轻便,使用快捷,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并且,电子词典的内容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可以收集最新流行的网络语言和新生词汇。此外,纸质词典正版的价格比较高,电子词典单价虽然高,但是如今都在手机上直接下载安装,在人手一部手机的时代,也不需要额外的花销。

2、大一新生比大二学生词典用的少

在英语课堂上或者完成作业中,大一新生很少去使用词典,都愿意等老师讲解或者问同学,缺乏主动性。在这点上,大二学生会好很多,他们会较为熟练的使用词典查到文中不认识的单词或者短语。

刚刚结束繁重的高中生活,大一新生或多或少对大学生活充满向往和期待。进入大学后,艺术生的专业课有增无减,而丰富的校园活动又填补了平时的生活。他们都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来展示自己的才能。以前高中阶段,艺术生普遍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英语,文化课都是最后冲击式的补习,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如今,大学英语课堂师生的交流、课堂的氛围、作业的布置和要求都比较宽松,新生觉得更没有必要去刻意的学习英语。然而大二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也懂得如何高效的安排学习和时间,懂得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使用词典这样的学习工具。

3、只查词义,不深入学习词条

在使用词典中发现,学生一般只会查找在文中出现的陌生单词或者短语的意思,很少会查看该词其他的词条和解释,更不用说单词的用法和固定搭配之类。有时候会出现该词在这里是动词的用法,但是在另外一篇文章中以短语的形式出现时,又重新查找词义,有的还会张冠李戴。

艺术生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课中,他们中有少数人根本就不知道词典应该怎么使用,没有掌握好词典使用的技巧。也有人认为自己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没有必要学的那么深入,只要英语考试能过就行。这些不好的习惯影响他们在词典使用中有投机之嫌。

4、女生比男生使用词典频率高

在调查中发现,女生使用词典的频率普遍比男生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在学习语言方面,尤其英语课,女生基础普遍比男生好,所以学习的热情较高,主动学习性较强。

三、启示与措施

上述的调查为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两项重要启示。一是艺术生词典使用情况较差,英语基础较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二是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在艺术生中词典运用的重要性。

汉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作文 第5篇

作者姓名:赵明桦

辅导老师:刘勇杰

作者班级:高二(3)

作者学校:新郑二中

推广普通话和规范使用汉字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落实上级指示精神,我校以营造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语言生活为目标,全面、深入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积极引导全体师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进一步提高了我校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通过整个寒假的调 查作出以下报告: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关系到社会各行各业,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营造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广大师生收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对师生整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具有内在的促进作用,对校园文化环境起到良好的聚合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目前只存在于校园中,通过在寒假本人所在城镇的街道中观察,仍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文字使用,例如:眼镜广告:一明惊人——一鸣惊人、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默默无闻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以貌取人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理所当然衣拉客(服装店)——伊拉克衣见钟情(服装店)—— 一见钟情饭店门口:“合”饭——盒饭......规范汉字的意义是指现在通行的规范汉字。即经过整理简化行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具体标准可参照国家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新旧字形对照表》《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加字表》。而以上所举得列子他们通过汉字的谐音虽然达到了他们的宣传目的但扭曲了汉字的规范使用,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行规范汉字,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场合都不能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而是要把繁体字、异体字的使朋和保留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下情况即可使用成保留繁体字和异体字: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的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而对于普通话,它是一种语言,确切地说,是汉民族共同语。由于我国汉民族人口众多,它又是我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这种语言在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在词汇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在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但是,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允许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对此我们学校逐渐健全了检查、评比、奖励制度,定期召开各班普通话监督员会议,检查各班普及普通话的情况。在教师中开展普通话竞赛活动,对教师中推普的积极分子给予奖励。每学期评比学生推普积极分子和先进班集

体。但是在大多数地方仍存在着一些不规范那的普通话,这些普通话中往往夹杂着些许的方言。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语言。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种种原因,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它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大。逐渐上升到民族共同语的地位,而方言只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一方之言。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正式的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反对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另外,我们对方言也要有正确的认识。虽然方言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一方之言,但它并不是低级的语言、落后的语言。语言没有优劣之分,方言为一个地区的人们服务。能够很好的发挥日常交际的功能。同时,普通话也不断地从方言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

通过上述内容得出以下总结:

一、健全具体的推普宣传制度

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规范意识

三、开展扎实的推普活动等方式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可以延续我们的中华文明

汉字书写情况问卷调查报告 第6篇

问卷调查显示95.6%的家长认为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孩子写一手好字还是十分必要的,64.7%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执笔姿势不好,只有24.9%的家长多次对孩子的写字姿势、方法进行指导。为什么意识到写字问题却缺少指导呢?因为只有11.3%的家长认为自己有能力指导好自己的孩子写好字。其他一些调查信息显示大部分家长自身对写字的一般常识了解不够,对正确的执笔姿势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书写水平不满意,导致他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指导自己的孩子写好字。64.9%的家长认为学生写好字主要取决于学校老师的指导。

二、学生对写字重视情况

通过对调查的材料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到95%的学生是想把字写好,70%的学生认为练不好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练字,30%学生认为写字常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45%的学生认为写好字作文能得高分,37%的学生认为写好字能提高自身的能力,77% 的学生认为要想练好字必须要求老师和学生制定详细的计划,做到持之一恒,常组织一些写字活动,老师越严越好,23%的学生认为靠自学较好。

抽查结果显年级学生执笔姿势错误率高达77.3%,学生错误执笔姿势的主要表现形式依次是手指屈卷掌心、执笔太低、手指抓抱笔杆、手腕扭曲、执笔太竖。学生执笔的错误姿势表现形式往往不是单一出现的,而是几种一起出现的。

调查中还发现学生执笔的正确率并未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提高。这说明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注重写字姿势的教育,没有一贯的要求去指导学生的执笔姿势。而学生由于要写大量的作业,为了追求速度,无暇顾及执笔姿势正确与否,以致有些正确的姿势也开始慢慢变型。据笔者的跟踪调查,小学生要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至少要两年以上的时间,且需老师、家长、学生共同的努力。

三、应对策略:

1、重视正确执笔姿势的养成

在八年级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已经形成了错误的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要纠正这一错误是很困难的。这时教师应强化这方面的训练,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让学生记住顺口溜,头正,肩平,臂张,脚分开,“三个一”要求记心上。这里的“三个一”是指笔尖离手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子离桌一拳。利用教学挂图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姿势,逐渐形成习惯。正确的姿势一旦形成,会使学生受益一生。我们还让学生牢记“执笔歌”,利用指托规范学生的执笔姿势。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正确的执笔与书写姿势。同时,学生也做到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用认真的态度去练字,使学生能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

2、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和教学能力

俗话说“字如其师”,勿庸质疑,教师的写字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写字好的老师也往往会更加注意学生正确写字姿势的培养。学校要请书法老师对其他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语文教研组可将正确的执笔姿势的养成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提高教师重要性的认识,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督促子女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

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讲明执笔姿势和写好字的关系,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要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一对一的优势,学生在家中要写作业时,家长要密切配合,时常提醒子女注意执笔姿势的正确性,手把手纠正其错误姿势。

4、营造良好的班级写字氛围,引导学生互帮互学

同学们使用压岁钱情况调查作文 第7篇

新年刚刚过去,同学们都收到一笔不菲的压岁钱。那么,同学们收到了多少压岁钱呢?这些压岁钱的去向如何呢?为此,我饶有兴趣地作了一番调查。

我一共调查了15位同学,调查情况如下:

压岁钱收入调查统计表

金额(元)以下—400—1000以上

人数(名)

由上表所知:有一大半的同学收到的压岁钱超过1000元。其中,收到压岁钱最多的同学达8000元,最少的也有400元。那么,同学们是如何使用这笔钱的呢?我又进行了一番调查。

据调查所知,这些压岁钱大致有如下几个去向:1.存入银行;共有8人,约占总人数的53%;2.交给父母保管;共有5人,约占总人数的33%;3.留着自己支配;共有2人,约占总人数的13%。为此,我得到以下结论:

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把钱存入银行。我认为,这是一个妥善的方法,既安全又省事,且积少成多,值得提倡。

.有些同学把压岁钱放在身边自由支配。但据我所知,用来买一些零食、玩具和漫画书的为数不少,真正用在购买学习用书、文具用品和正当用途的屈指可数。压岁钱这样随意使用,对我们自己没有好处,会养成浪费的.习惯。我建议:还是交给父母或存入银行较好。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压岁钱的金额也“水涨船高”。为此老师和家长应该教育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压岁钱,正确使用压岁钱,让我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财观。

把压岁钱交给家长保管,作为小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但我任务,既然压岁钱是长辈给晚辈的,父母可以代为保管,但不应该“据为己有”。除了存银行外,父母可以带着我们用这笔钱帮我们买保险、买基金……,培养我们的理财观念,或者根据情况进行一些慈善捐助,教育我们从小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汉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作文 第8篇

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条规定: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课程,使用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在“教材编写建议”中也明确提出: “教材编写应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编写的语言应准确、规范。”(2)许多学者( 刘国正,1993; 李宇明,2004; 傅永和,2009; 顾之川,2010; 陆俭明,2011) 都对提高语文教材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表示过关切。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各类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是语文教材落实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依据。依据相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本文的汉字结构调查大致包括汉字的笔顺、笔画名称、独体与合体字的确定等。我国的语文教材建设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我国基础教育教材在对汉字结构的处理中是否都落实了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执行程度如何? 还存在哪些不规范的现象? 我们如何应对与改进?语文教材对汉字结构的落实情况对现行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又有什么样的反作用影响?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正确认识汉字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部件是学好汉字的前提,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结合教材出版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颁布相契合的时间,与语文教材中汉字结构相关的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有: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 1997) 、《GB 13000. 1 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 1999) 、《GB 13000. 1 字符集汉字字序( 笔画序) 规范》( 1999) 、《GB13000. 1 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 2001) ( 简称《折笔规范》) 、《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 2009) ( 简称《独体字规范》) 、《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 2009) ( 简称《部件名称规范》) 等。(3)

本次调查参考教材的发行时间、发行量、覆盖面及影响力等因素,选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并辅以其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和练习册等。(4)在语料入库之初,我们设计了数据库的大致结构和框架。根据研究对象的内容不同,大致分成了两大类型: 一是汉字的笔画库; 一是汉字的笔顺库。将每套教材的基本数据录入数据库中,以求全面、真实、系统,并进行对比分析,力求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紧密结合起来。

二汉字笔画的调查

笔画是构成楷书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每个字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笔画。笔画是汉字的基础,笔画的学习是中小学识字和写字重要的基础部分。因而笔画的安排与教学也是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

笔形是笔画的形状。《折笔规范》规定: 汉字的基本笔形( 也称主笔形) 有5 种,其排列顺序为横( 一) 竖( 丨) 撇( 丿) 点( 丶) 折( 乛) 。与主笔形对应的从属笔形( 除撇以外的主笔形都有相对应的从属笔形) ,称为附笔形。笔形还有平笔笔形与折笔笔形之分。横、竖、撇、点四种主笔形及其对应的附笔形,称为平笔笔形; 主笔形折及其对应的附笔形,称为折笔笔形。一般认为平笔笔形有8 种,印刷楷体汉字折笔笔形共26 种。

( 一) 人教版笔画调查

我们的调查主要包括笔画种类、笔画名称和笔形的归类等。人教版并未在每课的具体汉字后列出作为教学对象的相应笔画及名称,但在其教学用书中对笔画和笔画名称有相应的要求。从表1 可以看到,教材中的汉字笔画种类基本涵盖了《折笔规范》规定的笔画种类。这套教材明确标注了笔画在偏旁部件中的变化情况,如“背”字下面的“月”第一笔由撇变为竖,而“股”旁的“月”仍为撇; “村”的第四笔由捺变为点。还明确区分了易混淆的某些笔画名称,如竖和竖钩,“竹”字左下为竖,右下为竖钩。再如撇点、撇折,竖折、竖弯、竖弯钩等。因此人教版无论是汉字笔画种类、笔画名称,还是对汉字笔形归类( 包括主笔形和附笔形、平笔笔形和折笔笔形) ,大致都落实了相关的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未见其出现系统性的错误,可见编写者非常重视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在教材中的落实。

( 二) 苏教版笔画调查

苏教版的编写者在第一册教材的附录中就安排了《汉字的笔画名称》,列举常见的汉字的笔画名称,并举出例字。为了突出和强调,编写者在第1 ~ 4 册的课本中附录了容易写错笔画形状的字、容易写错笔顺的字、容易数错笔画数的字。可见教材编写者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再如一上“汉语拼音”内容之后,从《识字1》起,一共安排了24 种笔画: 《识字1》为“横、竖弯、横折、点、竖弯钩、撇、捺、横折弯钩、竖”9 个,《识字2》为“竖钩、横折钩、竖折弯钩、竖折”4个,《识字3》为“横撇”1 个,第2 课《升国旗》为“提、斜钩”2 个,第4 课《我叫“神舟号”》为“横斜钩、横钩、撇折”3 个,第7 课《秋姑娘的信》为“撇点、卧钩”2 个,第8 课《看菊花》为“横折提”1 个,《识字5》为“竖提”1 个,《识字6》为“横撇弯钩”1 个。苏教版第一册基本涵盖了汉字《折笔规范》中绝大部分的折笔笔形。

调查也包含汉字的笔画种类、笔画名称,笔形的归类和组合情况,未见其出现系统性的错误( 见表2)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在颁布之后正有条不紊地落实在语文教材中。例如它明确区别了易混淆的相关笔画名称,如“临”字明确标注“左边为两竖,非一竖一撇”; 也明确了笔画在具体汉字中的变化情况,如“较”字明确标注“车作偏旁最后一笔为提”,“般”字“舟作左偏旁第五笔横变为提”。这应该与教材编写者的重视程度相关,另外也与《折笔规范》颁布的时间较早相关,而其他一些规范颁布的时间较迟,教材的贯彻力度还不够。

( 三) 北师大版笔画调查

北师大版的笔画名称调查情况见表3。

( 四) 语文版笔画调查

语文版的笔画名称调查情况见表4。

对北师大版和语文版的调查项目与前两套教材大致相同,也未见系统性错误。但汉字笔画及名称在四套教材中的落实存在不规范现象。根据统计,人教版在课后的《汉字笔画名称表》列出20 种笔画名称,苏教版出现笔画名称24 种,北师大版出现笔画名称23种,语文版出现笔画名称21 种,四套教材共有的笔画名称仅16 种,不同的教材均有不同笔画的缺失。缺失的教材应该找出遗漏的笔画予以补充。还有部分教材对笔画名称没有很好地辨析而出现不规范现象,例如( “风”字第二笔) ,人教版和语文版称其为“横折弯钩”,苏教版称其为“横折斜钩”。其他类似的字有“执”“航”等。其实《折笔规范》通过例字已经区别得很清楚,这一类不规范和不统一的现象必须在新一轮的教材修订中予以杜绝。

此外偶见附笔形的名称不太统一的情况,如北师大版把“反”字的第一笔称为“横撇”,而人教版则称为“平撇”,如“毛”的首笔,“派”的第四笔。

三汉字笔顺的调查

笔顺规范是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的组成部分。国家语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于1997 年联合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该规范通过“跟随式”( 显示一笔一笔的书写顺序) 等方式,明确7000 个汉字的笔顺,并调整了“敝”“脊”两字的笔顺。国家语委于1999 年发布《GB13000. 1 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包括该字符集中的20902 个汉字的序号式笔顺。《GB13000. 1 字符集汉字字序( 笔画序) 规范》( 1999) 是按笔画排序的汉字、字序规范,给出了GB 13000. 1 字符集汉字字序的定序规范,该字集收了20902 个汉字。后两个规范主要用于中文信息处理,中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字在现代通用汉字范围内,因此我们主要依据《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同时参考后两个规范标准。为了表现汉字笔顺的直观性,我们在数据库中增设了bishunxu( 笔顺序) 的字段,这一字段数据类型设定为OLE对象( OLE对象是Access数据库的一种数据类型,可以嵌入图形等) 。我们从北京语言大学网站上下载了其研制的查找汉字笔顺笔画( czbhbs) 的软件,这个软件较大的好处就是输入任何一个汉字,其笔顺序逐次显示,笔画数也一目了然。因此在调查汉字笔顺的同时,我们也顺带调查汉字的笔画数。准确确定某个汉字的笔画数,要注意两种情况: 一是字形变化引起的笔画数的改变; 二是不要把折数多的折笔笔形误认为两笔。遇到折数多的折笔笔形时要特别注意,不能把一笔看成两笔。例如“凹”字的第二笔是“横折横折横”( 简称“横折折”) ,不能看成两笔; “鼎”字的第六笔是“竖折横折竖”( 简称“竖折折”) ,不能看成两笔。

在已调查的四套教材中,低年级都特别重视汉字的笔顺的落实,具体体现在课文后的生字、单元练习和小知识点中。以苏教版为例,在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凡是含有新出现的偏旁和容易写错的笔顺的,都提示了书写笔顺。每课后面的田字格中的红字提供给学生按笔顺描红。特别是在第一学段,每册课本后面都安排本册笔顺和笔画容易出错的汉字补充复习,帮助低年级学生正确而规范地书写汉字,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以提高他们正确书写汉字笔画的能力。

( 一) 北师大版笔顺调查

北师大版低年级识字单元主要由导语情境图、识字课单元和语文百花园三部分组成。识字课文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顺序来安排汉字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新出现汉字的笔画、笔顺、汉字架构等相关知识。

北师大版教材对汉字笔形,特别是汉字很多的附笔形都有清楚的表述和认识,对合体字整体架构、笔顺的描写与落实也基本准确到位。

当然也有零星的不符合《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的现象。例如汉字: 必和方,在教材参考书中,对这两个字的笔顺要求是两者皆可,这显然与《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相悖。其正确的汉字笔顺应如图1 所示。

( 二) 苏教版笔顺调查

我们对苏教版的笔顺进行了调查,部分结果见表6。

( 三) 人教版笔顺调查

我们对人教版的笔顺进行了调查,部分结果见表7。

( 四) 语文版笔顺调查

我们对语文版的笔顺进行了调查,部分结果见表8。

通过我们的抽查,特别是对国家语言文字规范调整过的汉字笔顺和笔画数的抽查,没有发现大的问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通过对四套语文教材汉字笔顺的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落实情况调查研究,未见其出现明显的系统的错误与缺失,部分教材偶见一些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问题。

四独体字和合体字的调查

独体字和合体字的调查主要依据的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为《独体字规范》和《部件名称规范》。根据《独体字规范》,独体字是由笔画组成、不能或不宜再行拆分、可以构成合体字的汉字,合体字是由两个或几个独体字或独体字的变体拼合而成的、可以切分的汉字。

在现代汉字中,90% 以上是形声字,剩下的不到10% ,其中多数还是会意字,而会意字和形声字都是合体字。《独体字规范》附带的《现代常用独体字表》确定了256 个独体字,只占7000 个通用字的3. 7% 。根据《独体字规范》并结合具体教材标注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各套教材的数据库中都增加了一列字段,即独体与否,对各套教材中的独体字进行标注,并进行分析和研究。

四套语文教材在低年级学段标注的独体字并不多,部分教材标注的独体汉字并非《现代常用独体字表》所规定的独体字,它们分别是“采、尖”( 北师大版) 、“成、可、发”( 人教版) 、“伞、市、美”( 语文版) ,苏教版则没有发现独体与合体标注方面的错误。这些汉字的独体与合体归属和《独体字规范》规定有差异,说明教材编写者还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一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同时也说明,尽管国家语委在2009 年颁布了《独体字规范》和《部件名称规范》,但部分疑难字的独体与合体的划分还存在争议。其中涉及独体字和合体字本身定义的界定、从源还是从形、部分疑难字的确定,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五结论与建议

教材编写者很早就重视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在教材中的落实,我们在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教材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仍然发现其中有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现象存在,说明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亟需进一步落实到语文教材的建设之中。

( 一) 四套教材中汉字结构规范的落实情况

数据的抽样调查显示,四套语文教材的笔顺和笔形基本都落实了《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和《GB13000. 1 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笔画和笔画名称也基本都落实了《折笔规范》。这也体现了教材编写者重视汉字结构相关知识点在教材中的落实。基础教育低学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认识汉字,能正确书写汉字。四套教材基本上都落实了相关的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这与相关的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颁布较早、教材很早就注意落实有关。如果教材中把不规范的笔顺和笔画名称教给中小学生,则会后患无穷。当然四套教材中的汉字结构也存在不少失范的地方,部分教材对汉字结构的理解和落实存在分歧与混乱。诸如部分教材中个别汉字折笔的名称和规范不一致,个别汉字的笔顺不够统一,部分独体字的归属问题模糊不清,等等。

( 二) 建议及思考

1. 教材编写者和教材审核机关应重视教材的科学化、规范化编写,正视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的权威性。以此次国家语委重大课题为推手,进一步自查自纠,积极而坚定地推动此项工作进行,进一步提高教材的质量。

2. 逐步落实教材的编写与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高度一致。教材的编写本身是一个系统性工作,教材也在不断修订中。教材在落实标准的同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和教材编写实际,同样可以反观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者的标准,标准和规范的落实也须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在落实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过来可以促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进一步修正。例如:

车字旁作为左偏旁时,笔顺为:

“车”单独使用或用在字的上、下、里时,笔顺为

几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都对“车”的两种写法予以了执行,但同一个字两种写法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笔顺规范》是否都遵循了大众的书写习惯? 诸如对个别汉字笔顺的调整,广大中小学教师也感到无所适从。《笔顺规范》应该遵循约定俗成的书写习惯,便于中小学生学习、记忆和应用。

汉字折笔笔形名称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情况也令人堪忧。折笔笔形名称有全称和简称( 或俗称) 两种,常见的简称如横撇弯钩、横折折折、横折折撇、横折折折钩等。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想很好地理解和辨析这些复杂的笔形名称,恐怕难度不小。因此,小学低年级教学如何更好地落实《折笔规范》,值得琢磨。

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一经颁布,即具有权威性,应该坚决落实。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如何既能落实规范标准,又便于教学,需要在遵循规范的前提下有所变通。综观全文,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材规范化还略显滞后,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全面落实到语文教材的编撰修订中。

参考文献

[1]费锦昌.现代汉字笔画规范刍议[J].世界汉语教学,1997,(2).

[2]傅永和.汉字规范化60年[J].语言文字应用,2009,(4).

[3]顾之川.试述语文教科书的语言规范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0,(1).

[4]李宇明.辞书与语言文字规范[J].辞书研究,2004,(4).

[5]刘国正.应当重视教材的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J].语文建设,1993,(7).

[6]陆俭明.信息时代语言文字规范与标准问题[J].北华大学学报,2011,(2).

[7]苏新春.汉语词汇计量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8]苏新春等.教材语言的性质、特点及研究意义[J].语言文字应用,2007,(4).

[9]周美玲,苏新春.四套基础教育语文教材的用字状况调查及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9,(4).

上一篇:开展打击传销专项清理打击行动阶段总结下一篇:机关安全工作责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