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年轻干部的思考

2024-08-20

选拔年轻干部的思考(精选6篇)

选拔年轻干部的思考 第1篇

为促进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江西南昌市采取市、县(区)联动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选拔95名年轻领导干部,此举不仅是让让年轻干部“挑大梁”,更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对培养选拔年轻领导干部,邓小平同志使用过“大问题”、“战略问题”、“百年大计”、“最大的事情”、“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带根本性质的问题”等重要提法。个人以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储备上做到“有备无患”。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应确保年轻干部所占比重,注意后备干部在各年龄段上的均衡分布,防止在某一年龄段上出现“扎堆”现象。注意后备干部在各个专业领域里的均衡分布,防止后备干部在某一专业上出现“偏科”现象。注重培养一定数量的女干部、非党干部,防止在党派和性别上出现“真空”现象。真正做到“需之即选,选之即用”,切忌“人到用时方恨少”。

培养上坚持“有的放矢”。应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即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意志磨练、执政能力提升、群众观念培养。对于缺乏工作阅历的年轻干部,要选派到基层锻炼;对于缺乏领导能力的年轻干部,要重点选派到信访维稳和生产一线锻炼。对于具有专长的年轻干部,应尽量安排到其所擅长的领域和岗位工作,做到专业对口、岗位相适。对于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要重点选派到重点院校、海外机构深造进修,或选派到经济到发达地区、老少边区进行挂职锻炼。同时,做好有培有用、有备有用,切忌“培养一帮子,后备一辈子”。

使用上把握“有利时机”。年轻干部固然有工作经验不足、遇事不够冷静等特点,但也有适应时代潮流的前卫思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冲劲,朝气蓬勃年富力强的旺盛精力,这些显著特点均是其他年龄段的干部所不具备的。所以,要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用其所长,不能等到瓜熟蒂落、错失良机。

选拔上保证“有增无减”。应做好加法。一方面,做好公开选拔、公推公选、两推一述、竞争上岗等,加大竞争性选拔工作力度,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另一方面,探索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并为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遇,搭建更多舞台。

方式上实现“有所突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四五年。”对于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要开通“绿色通道”、“快车道”,突破条条框框,不拘一格选人才。坚持从实际出发、从本地需要出发,在年轻干部选拔上不搞好高骛远,不唯学历、不唯年龄、不唯资历,只唯能力、只唯魄力、只唯战斗力,不搞年龄上的层层递减和学历上的层层拔高。强化监督机制,提升年轻领导干部培养选拔的社会公信度和群众认可度。

选拔年轻干部的思考 第2篇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这一重要论断,提出了我们党在新世纪的伟大征途上进一步加强干部队

伍建设,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总要求。作为一名党的组织工作者,通过深入学习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现就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围绕新世纪党的历史任务,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新的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党要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胜利完成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而能不能做到这些,关键在领导干部,关键在具有高素质的大批优秀年轻干部。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样一条世纪的路线毫无疑问要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去坚持。正如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所说:“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因此,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国家的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问题。因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页)。应当看到,现在我们的干部队伍总的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有的政治方向模糊,在关键的时候和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观点动摇,甚至对四项基本原则持怀疑、否定的态度,主张政治自由化,经济私有化,生活方式西化;有的理想信念淡薄,甚至不择手段地捞好处、找退路;有的对党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另搞一套;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脱离群众,假公济私,贪污腐化,生活奢糜。在他们的脑子里,什么党的宗旨,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尊严,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所以我们必须抓紧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一批正确贯彻、忠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二)新形势和新任务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进入世纪,世界格局调整的幅度加大,速度加快,世界局势的演变方向更加复杂化,特别是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和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和较量,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素质、能力的竞争和较量。当代年轻干部的素质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华民族在新世纪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中的前途和命运。当前,我国的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经济发展到了关键时期,加入在即,又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占优势的压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格局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进入新世纪,我们急需补充一大批懂现代管理、宏观经济、法律、金融、外经外贸,特别是能真正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干部。

(三)改变目前部分班子年龄、结构不合理状况的当务之急

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如果我们在最近几年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将严重影响大局,贻误事业,犯历史性的错误。我觉得,强调这个问题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必要。举个例子,据报载,有关方面曾对上海一部分大中型企业正职领导人员作过问卷调查,发现在五百多名上述对象中,年龄在岁以下的不到。仅就这一层而言,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将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选拔到一定的岗位,对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显然都是很不利的。有些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只认为自己年龄不算大,文化程度不算低,干得也不错,还能应付局面干一阵子,却看不到干部的新老交替是一个永无完结的历史过程。现在,不少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缺乏接替人选的问题,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已经比较突出,如果不抓紧发现人才,选拔培养年轻干部,我们的事业就会面临后继乏人的问题。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能不能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已成为我们民族和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我们要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努力形成我们自己的“人才优势”。

二、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精心培养年轻干部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培养是前提,是基础。因此,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造

就一支优秀年轻干部队伍。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一)加强政治教育,夯实理论功底

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具有深厚理论素养的人,才能成为自觉而不是盲目的革命者。当前要强调认真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社会主义市场理论,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和中

共党史等其它方面的学习,加强对中国历史和中国国情的研究,加强对世界发展的比较研究。要定期给年轻干部尤其是后备干部讲形势,上党课,帮助年轻干部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促使其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感性方面符合党的要求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从现实情况看,当前加强各级干部业务培训的重点是:()进行正规化学历培训,进一步提高年轻干部科学文化水平。如我们中牟县近年来对正、副科级后备干部中学历未达标者,统一组织参加中央、省委党校函授学习。()多层次进行岗位职务培训,使年轻干部尽快成为经济建设的内行。要着重对各级年轻干部进行以客观经济、外经外贸、市场经济基础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岗位职务培训,着力提高其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使年轻干部尽快提高领导水平。如去年,我们中牟县选派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广东宝安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班学习。通过实地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此外,还在招商引资、农业结构调整、创建卫生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和工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强实践锻炼,丰富工作经验

根据历史的经验和近年来我们中牟的成功做法,在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上,其有效措施主要有:()基层锻炼。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担任一段时间领导职务,了解基层工作的特色,积累基层工作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改进工作作风。另一方面,每年有意识地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人到基层锻炼,并实行跟踪教育管理,然后从中遴选优秀分子,逐级补充到党政机关中来。()压担子锻炼。有计划地把那些特别优秀、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放到主要领导岗位上去,让他们在总揽全局、主持重点工程建设和处理突发事件等工作实践中增长才干,发挥作用,或采取到基层蹲点,抽调搞中心工作、负责重点项目实施、重点工程建设等办法,提高其能力素质。例如,去年,我们抽调多名后备干部到信访部门、创建部门挂职锻炼,提高其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从全县副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中,抽调名年轻同志到大孟乡帮建日光温室,实施“连心工程”。他们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集中时间、精力,深入到所包村户调研,并从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为棚户提供帮助。()交流锻炼。一是纵向交流。将长期在基层工作的,调到上层机关工作一段时间,以取得宏观指导的经验。二是横向交流。让平等机关或单位之间的年轻干部进行合理流动,以便使其见多识广,提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三是贫富交流。有计划地组织贫困乡镇的年轻干部与经济发达乡镇的年轻干部交流任职或挂职,使贫困地区的年轻干部学习、了解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运行特点和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先进经验,使发达地区的年轻干部亲身体验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艰辛,磨炼自己在艰苦条件下开展工作的意志,并帮助贫困地区改变面貌。

三、围绕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和完善新的选人用人机制

培养干部是为了选拔使用干部,育人的目的是用人。实践证明,只有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机制,才能真正实现人才的优化、重组和配置。根据中牟县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在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面向社会,公开选拔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组织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如何把党管干部的原则贯穿于公开选拔全过程,如何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和广泛的民主参与,如何保证选人用人的标准和质量,是公开选拔过程中需认真对待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应注重做到坚持一个原则,抓住三个关键。坚持一个原则,就是把党管干部原则贯穿于干部公开选拔全过程。抓住三个关键,就是操作过程中,一是坚持严格按程序办事,把好“程序关”。重点把握好报名、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县委研究、发文任命等程序。二是坚持公开、公认原则,把好“公开关”。公开选拔过程做到“四公开”。“四公开”,即报名条件公开,选拔程序公开,笔试、面试成绩公开,选拔结果公开。要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把人为感情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在考试命题上,笔试题可以委托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或省人事考试中心命题、印刷、密封,由县机要保密部门密封保存;在评分上,笔试评分由电脑进行,面试评分由各行业各部门有关领导组成评委会进行;在操作规程上,笔试采用武警监考,公安巡逻,面试实行抽签确定评委及考生,当场宣布成绩,排出名次。三是坚持“实绩”标准,把好“监督关”。选拔过程做到“三监督”,即自始至终接受纪检、监察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按照上述原则和方法,中牟县曾先后于年、年进行了两次公开选拔,成功选拔出名副科级领导干部。

(二)大胆“破序”,重用提拔

培养选拔一大批能够担当跨世纪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的一项紧迫任务,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奔小康目标的长远之计。为了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快速成长,中牟县委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和落后习惯的束缚,树立“早压担子早成才”的观念,既坚持“台阶论”,又勇于给优秀年轻干部搭梯子,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作出了硬性规定,如优先选配、破格提拔、多方选人、满岁改任协理员等。对在副职岗位上政绩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采取一步到位,直接提拔到党政正职岗位上。还注意从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基层一线选拔人才。近几年来,先后从省外贸公司、中牟纸厂、二汽、省农校、郑州大酒店、乡镇企业、农村党支部等选拔年轻干部人。为了尽快改变年轻干部上得慢的状况,同时避免大量“破格”提拔容易造成负面影响,采取“破序”的办法,即同一级别者,在提拔使用上可以打破先后次序。如提拔一个乡镇的正职领导,若按惯例往往要经过党委委员、副乡镇长、副书记、乡镇长、书记等台阶,我们打破这一惯例,只要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党委委员可以直接提拔为副书记。

(三)多层次考核,选优评差

采取下评上(各乡镇、县直单位干部职工对本单位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选评)、上评下(县四大班子领导对全县乡科级领导班子和分管单位班子成员进行评价)、横向互评(各单位干部职工对全县范围内本单位以外的单位领导班子进行选评,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相互选评)、组织联评(县委组织部根据各考核组的选评情况,依照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平时考察考核情况,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评审,确定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等次及位次)等方法评选优秀班子、优秀干部、差班子、差干部。尤其要把选评结果和评先选优、干部提拔挂起钩,对优秀班子和优秀干部进行表彰提拔,对差班子和差干部黄牌警告或予以降免。这样,既有利于全面提高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客观评价干部的德、能、勤、绩,又能有效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去年以来,根据考核情况,中牟县评选出优秀班子个,优秀干部名,差班子个、差干部名。依据选评结果,提拔优秀乡科级干部人,降免人,调整岗位人。

(四)竞争上岗,双向选择

中层干部是单位工作的中坚力量。要较好地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增强机关干部队伍的活力,近年来,中牟县针对少数单位在中层干部任免上随意性大,少数人说了算,无据可依的情况,制定下发了《中牟县股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关于加强中牟县股级干部宏观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单位调整中层干部时严格程序,一律实行竞争上岗,并把任前公示引入股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运用竞争上岗的方式,推动机关干部的合理分流,着力盘活干部资源,解决干部“出口”问题。此外,各单位调整中层干部时向县委组织部实行任前备案。两年来,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先后组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答辩会多场次,参与干部多人次,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中层干部多人。

(五)立足公开公平,实行“三制合一”

为了扩大民主,提高群众参与程度,避免用人失误,切实把好干部任用的“入口”,在推行公开选拔的基础上,实行了公开选拔、任前公示、试用期三制合一。凡是公开选拔或新提拔的领导干部,一律实行任前公示,上任后还要试用一年,以检验其实际工作能力。去年,中牟县对新提拔的名同志在县电视台、《官渡晚报》上进行为期一周的任前公示。经公示,有一名同志暂缓提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六)规范领导干部退位制度

要解决干部“下难”问题,特别消除“下难”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必须严格干部下岗制度。凡岁以上的科级干部,除个别成绩特别突出、工作需要确实离不开者,其余都要退居二线;经过竞争未上岗,任现职连续年以上者,改任同级协理员。

通过以上几方面努力,在全县广大干群中已形成了走上领导岗位,必须经过“进入后备人才库、下基层锻炼、竞争上岗”阶段的共识和惯例,产生了良好社会效果,使提拔干部坚持党的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原则落到实处。目前,我们中牟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平均年龄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其中名乡镇党委书记中,岁以上人,至岁人,岁以下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几点思考 第3篇

一、当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 当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对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都十分重视, 特别是近几年来, 经过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 一大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整个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并且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是, 必须看到, 虽然这几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没有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 年轻干部偏少, 任正职的年轻干部更少, 需要补充优秀年轻干部的任务十分繁重。二是有不少知识和专业结构不合理, 缺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三是有些年轻干部作风漂浮, 群众观念淡薄, 改革创新精神不足。四是面对新的国内外环境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 不少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适应或不很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 尤其缺少总揽全局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也还有少数年轻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 放松了世界观改造, 革命意志衰退, 思想蜕化, 经不起权力、地位的考验, 在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金钱、美色等诱惑面前打了败仗, 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不仅自己身败名裂, 也给党的形象抹了黑, 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尽管在被提拔的年轻干部中腐化堕落的是极少数人, 但也反映出, 在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教育和选拔任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

(二) 当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选拔年轻干部的视野不宽, 渠道不畅。

闭关自守, 画地为牢是影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主要障碍。过去在选拔干部上, 习惯于在熟悉的人中选人, 在领导身边选人, 在本单位、本系统选人, 选人的范围窄小, 甚至有时觉得无人可选。近几年这种状况虽然有所改变, 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用人观念陈旧, 缺乏胆识和气魄。

具体表现为:“不放心、不放手、不放宽”这三种心态。不放心, 就是担心年轻干部缺少经验, 怕一旦用人失误, 会造成影响和损失;不放手, 就是不敢给年轻干部压重担, 一般只安排副职和助理, 客观上束缚了年轻干部的手脚, 压制了年轻干部创造性的发挥;不放宽, 就是对年轻干部求全责备, 同样的缺点, 对老同志往往能原谅, 而对年轻干部就要求非常严, 严格要求并没有错, 但是, 给年轻干部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也使他们不敢放开手脚大胆闯、大胆试。

3. 备而不用, 备用脱节。

客观上, 由于受领导干部职数的限制, 不能超编配备, 该下的下不去, 该上的也就上不来, 关键是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在主观上, 还是没有把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真正重视起来, 后备是一回事, 使用又是一回事, 缺乏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4. 培养选拔的制度不健全。

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制度, 缺乏长远的、具体的操作规范, 没有形成后备干部队伍的正规化管理机制。

5. 存在重选拔轻管理的现象。少数年轻干部犯错误, 除了自身的问题外, 组织上管教不严也是重要原因。

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对策

(一)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应把握的标准

目前, 在实际工作中, 存在着一些片面的“优秀年轻干部”观:一是认为, 只要年轻, 就是组织上大力培养选拔的对象, 反之, 则不是;二是认为, 优秀年轻干部是高学历的干部;三是认为,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对象是指党政领导干部。这些片面认识曲解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赋予“优秀年轻干部”的内在本质。中央《关于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通知》指出, “优秀年轻干部, 不仅应当有知识、懂业务, 是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 而且首先应当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 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骨干。”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优秀年轻干部”内涵的精辟概括。基于此, “优秀年轻干部”的定性, 至少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忠诚党的领导, 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年轻干部成长和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优秀年轻干部要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 带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自觉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并且能够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世界观, 增强党性, 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能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 立场坚定。

2. 刻苦学习, 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是终身课题。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不善于学习, 人的思想将陷入“庸俗化”。优秀年轻干部要在学习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的同时, 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基本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世界历史、中国历史, 特别是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 认真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术, 努力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知识层次, 要入耳入脑入心, 学以致用, 学有收获, 使自己成为知识结构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

3. 投身实践, 有务实的工作作风。

实践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条件, 优秀年轻干部必须能积极投身基层、投身艰苦地区、投身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工作, 勇于实践, 经受锻炼和考验;能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 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实绩突出, 得到群众公认;能学好业务知识, 精通业务技能, 根据自己从事工作的性质、范围和社会的新要求, 以执著的敬业精神, 扎实的工作态度, 推进工作的开展, 成为本职工作的内行。

4. 加强党性锻炼, 有较高的自身修养。

优秀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 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 以高尚的品德, 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要真正做到襟怀坦白, 言行一致, 淡泊名利, 不骄不躁, 少谋人、多谋事, 陶冶情操, 不断形成自己的人格力量。

以上四个方面相互联系, 缺一不可, 具体体现了干部工作中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

(二)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措施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 努力提高年轻干部的政治素质。要联系工作实际和年轻干部的思想状况,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 进行党章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通过思想教育, 使广大年轻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牢固树立党章意识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念, 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重大事件的关键时刻、在“公”与“私”发生矛盾的时候、在单独存在和独立工作时, 做到“慎独、慎言、慎恒”。对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 要分期分批选送到党校、干部管理学院、行政学院和其他专门培训机构, 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系统培训, 增强党性教育和理论素养。要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他们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从政治上正确判断形势和把握大局, 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开展工作, 开拓创新。二是强化理论培训, 切实把广大年轻干部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和各级领导岗位之初, 能够及早进入状态, 把握宏观思路, 全面认真地履行好各项岗位职责和要求。三是加强业务培训, 不断拓宽年轻干部的知识面。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培训资源, 拓展培训渠道,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业务、法律法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大局观和综合业务素质。继续选派年轻骨干参加国内脱产学习或境外学习培训, 鼓励年轻干部结合岗位需要坚持自学和进行在职教育, 积极为年轻干部业余进修学习创造条件。

2. 注重实践锻炼, 切实增强年轻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一是加强岗位锻炼, 立足岗位成才。坚持把年轻干部放到有利于其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进行培养锻炼, 并有意识地让年轻干部在现职岗位上多承担一些急难险重任务, 通过早压担子、多压担子、压重担子, 帮助他们在工作中扬长补短, 加快成长。要教育和引导年轻干部, 不论从事什么工作, 担任什么职务, 都要努力钻研业务, 扎实工作, 尽职尽责, 不断进取, 在工作实践中磨炼自己。二是坚持年轻干部下基层学习锻炼。让年轻干部直接接触实际, 接触群众,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第一线锻炼成长, 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交流、轮岗是培养的有效方法, 更是年轻干部增长才干、拓宽思路、积累经验、丰富阅历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作为领导人才来说, 仅仅干一行专一行还不够, 还要能会几行成几行才算合格。在职年轻干部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 也要分期、分批到基层学习锻炼。通过基层锻炼, 使年轻干部熟悉社会, 了解国情, 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基层的意识, 树立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三是坚持年轻干部到艰苦环境的磨炼, 接受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自古雄才多磨难。艰苦环境的锻炼是人生的必由之路, 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让年轻干部到条件比较艰苦、困难比较多、情况比较复杂的地方工作, 培养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和挫折的拼搏精神。让他们承担和参与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组织领导工作, 看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如何, 是否能经得起考验。让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 在现实的风浪中经受考验、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 在继续优先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出国培训, 进行援疆、援藏和博士服务团挂职锻炼的同时, 分批选派年轻干部到边远艰苦地区。通过在艰苦地方任 (挂) 职锻炼, 使年轻干部进一步开阔视野, 磨炼意志, 转变作风, 积累经验, 增长才干, 提高组织领导能力, 以适应在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四是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担任处级领导职务的年轻干部, 在同一职位工作时间较长且任职经历比较单一的, 要通过轮岗交流来经受锻炼。对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 可优先安排轮岗交流, 不受工作和任职年限的限制。对重要责任岗位的干部, 要加大轮岗交流力度。通过轮岗交流, 全面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促进年轻干部加快成长。

3. 强化管理和引导, 帮助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一是加强管理与监督, 保障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各级领导对年轻干部既要关心爱护, 又要严格要求, 加强管理, 以利于他们健康成长。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 经常检查指导他们的工作, 帮助他们总结经验, 发扬成绩, 克服缺点, 发现不良倾向和思想苗头要及时提醒, 帮助他们防微杜渐。要建立健全年轻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定期分析、定期谈话等制度, 把他们经常置于党组织的监督之中。要严格党内民主生活, 引导和帮助年轻干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二是强化正面引导, 帮助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要引导和鼓励年轻干部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对待同志, 勤勉工作, 甘于奉献, 廉洁自律。要克服浮躁心态, 立足岗位成才、自学成才, 主动到条件艰苦、工作难度大的地方和岗位去经受锻炼, 发挥潜能, 做出实绩。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努力做勤奋学习、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和努力工作的表率。

4.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 努力创造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要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就必须摆正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跳出小圈子, 面向大市场, 广开知人渠道, 拓宽选贤门路, 充分发扬民主, 紧紧依靠群众, 面向基层, 面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面向成绩显著的地区和单位, 在更大的范围内识人选人。这样选拔的渠道才会越走越宽, 选拔出的人才素质才会越来越高, 使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一是坚持干部任用原则,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要认真贯彻《党政干部任用条例》,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真正把政治素质高, 业务能力强, 群众基础好, 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出来, 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引导和激励年轻干部奋发向上。二是培养与使用紧密结合, 促进年轻干部加快成长。对经考核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 应优先安排学习培训、挂职锻炼和轮岗交流, 进行重点培养;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 应及时提拔甚至破格提拔使用。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登记制度, 将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作为培养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要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重要条件, 不愿意到基层或艰苦的地方接受锻炼的, 不能提拔重用。对经过基层任 (挂) 职、机关多岗位锻炼并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 同等条件下应优先提拔使用。三是创新干部选拔机制, 使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要加大干部竞争上岗与公开选拔的工作力度, 鼓励举荐人才, 注重发现和大胆使用优秀年轻干部。要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陈腐观念, 选拔年轻干部应该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力而不唯资历, 做到人不误职, 职不屈人。要及时为优秀年轻干部“搭梯子”, 实现“小步快跑”。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工作特殊需要的, 可按有关规定和程序破格提拔使用。在领导职数没有空缺的情况下, 可以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解决年轻干部提拔进领导班子的问题。要重视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 使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的年龄、性别和知识、专业结构。要建立健全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使干部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 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5. 加强组织领导, 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重视年轻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后备干部工作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 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措施。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规定, 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在民主推荐、考核考察的基础上, 把优秀年轻干部列入后备干部名单进行重点培养。条件成熟的, 要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担当重任。二是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 促进年轻干部早日成才, 是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党组织只有充分认识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 才能真正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工作抓紧抓好, 抓出成效。

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方兴未艾, 我们党和政府肩负着历史的重任, 面临着时代的考验。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顺利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为此, 在分析当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 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应把握的标准和措施。

关键词:优秀年轻干部,选拔,标准,措施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R].

[2]中组部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学习辅导[R].

[3]中组部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法规文件选编[R].

[4]中宣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R].

[5]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科学发展观[R].

[6]中央、广东省委.关于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通知[R].

[7]广东省委2002年、2006年换届工作文件[R].

古代选拔年轻干部的难题 第4篇

说起督邮这个官职,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三国演义》里因为索贿不成,欲陷害刘备,反被张飞怒鞭(在《三国志》里实乃刘备所为),东晋时使陶渊明愤慨“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并毅然决然挂冠而去的,都是督邮这个角色。事实上,督邮乃一郡之内的重要官员,担负着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等职能,在《汉官仪》中被称为“郡之极位”。因此,朱穆年纪轻轻就做了督邮,自然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出乎意料的是,当新太守终于姗姗到来之际,见到朱穆,却老实不客气地问:“你如此年纪就当了督邮,是因为族势呢,还是凭借才德?”朱穆没想到新太守一见面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所幸他并没有慌乱,而是平静地说:“郡中之人盼望您的到来如同盼望孔圣人一样,都说非颜回不敢以迎孔子。”

面对太守的刁难,朱穆的回答不卑不亢、绵里藏针,先是以孔子作比,将太守恭维了一下,随即以颜回自喻,表明自己也不是浪得虚位。不过,朱穆其实并没有回答太守关于其“族势”的质问,事实上,朱穆的“族势”确实非同一般。他的曾祖父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祖父是尚书令,父亲官至陈国相。这样显赫的家世,太守不可能不知道,之所以这样问,显然是担心朱穆倚仗族势、难以驾驭,因此一见面就要“杀杀其锐气”。

太守的话虽然无礼,不过,追寻当时关于年轻干部选拔的情形,或许可以理解一二了。汉代在官员选拔上实行察举制,这项制度在早期确实为国家发现、输送了大量人才,但到了东汉,却已然演变成豪门世族结党营私、私相授受的工具,“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与此同时,早在东汉初期,就有人上言指出:“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由此可见,东汉在选拔年轻干部时遇到的两大难题:一是选人者动机不纯,将选拔年轻干部作为一项“长期投资”,以图日后有所回报。二是选上来的年轻干部以贵胄子弟居多,从而在事实上产生了世袭的“官二代”。据台湾学者邢义田先生考证,在东汉265位有家世可考的孝廉中,出身贫寒者只有18人,比例不到7%;而多达139人出身仕宦之门,比例超过一半以上。如此巨大的反差无疑是令人震惊的。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下,对于那些历代仕宦的豪门家族,地方官员想必免不了多受掣肘。难怪这个新太守一见面就对年轻的朱穆不假辞色,从这一点上,或许还应当赞赏他“敢于碰硬”的勇气。

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尚书令左雄建议,“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并须进行考试,“练其虚实,以观异能”,史称“阳嘉新制”。后来的史论者大多着眼于“阳嘉新制”引入考试这一新元素,而甚少注意为何左雄要提出以四十为限的“硬杠杠”。在本文看来,左雄一定也是注意到了官宦子弟充塞当途的糟糕局面,但又难以扭转,于是干脆提出以四十为限,把年轻干部一概拒之门外。因此,也不难想象,左雄的建议在当时便受到了世家豪门的激烈反对,并且由于过于简单粗放,这项政策在实际上也并未得到贯彻。但左雄提出的增设考试以辨虚实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并在后来演变为科举考试,取代察举制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

确实,相比察举制,科举考试过程更加公开,选拔标准也更加规范,但科举考试能否真正完全地实现“起跑线”的公平暂且不论(历朝历代始终伴随科举考试的各类舞弊案就反证了这一点),就算是历尽艰辛获得了授官资格,在使用提拔上,寒门子弟与官员子弟显然也无法同日而语。比如,秦桧之子秦熺25岁登第入仕,仅过6年就升至知枢密院事(从二品,为最高军事机构副职);张居正两个儿子登第后都进入了翰林院,考虑到明代“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政治传统,这样的安排显然别有深意。这些还都属于“树大招风”的,至于其他大大小小官宦家庭相互联姻、请托交结、彼此关照的更不知得有多少!

此外,当众多寒门子弟还在科举路上艰苦跋涉之时,官员子弟却可以通过门荫制度直接入仕。如唐代详细规定了一品至五品官员得以享受恩荫任子的权力,其中官职高的甚至可以荫及孙子、曾孙。到了宋代,恩荫更滥,甚至覆盖到了异姓亲族和门客。唐代李德裕年轻时,父亲劝他应试,他却轻蔑地说:“好驴马不入行!”李德裕说这句话当然是有底气的,因为他的父亲李吉甫正是堂堂的当朝宰相。26岁的李德裕最终以父荫入仕,此后一路迁升,直至拜相。或许并非巧合的是,李吉甫当年也是凭父荫入仕,父子宰相可能最该感激的是都有一个当官的好爸爸。

除去选拔过程中的争议,年轻干部在履职决事上也常受质疑。清道光年间,23岁的进士郑祖琛出任江西星子县知县,孰料到任之初,竟忸怩不肯坐堂,家人促之,竟至啼哭。数月之间,滞狱如同山积。其夫人无奈,与诸仆暗谋,骗其有客人到访,郑祖琛方才整肃衣冠来到大堂。这时夫人忙命人将屏风撤去,早已等候多时的数百隶役大声传呼:“大人升堂了!”郑祖琛不得已,只好入座视事,一时成为笑资。正因如此,各省督抚对于吏部选送的年轻干部尤其排斥,经常寻找各种理由拒收或将其闲置。及至晚清,中央政府不得不废除州县官部选制度,将用人权下放至各省。

对年轻干部有无背景、能否胜任的质疑,在我们今天看来何其熟悉。看来,古人也有选拔年轻干部时“逢提必疑”的困惑。不过,如前所述,古人在解决年轻干部选拔问题上看来也没有什么良策。

其实,选拔培养年轻干部,事关国家事业薪火相传,这个道理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懂。与此同时,现在领导干部队伍中年轻干部仍然是少而不是多,由于历史、文化、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年轻干部的成长在不少地方仍不顺畅,源源不断地选拔培养一大批奋发有为、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仍然是十分迫切的任务,这个道理相信绝大多数人也都能理解。此外,年轻干部由于自身特性,德才可能一时还显现不出来,业绩可能一时还付之阙无,干部群众可能一时还不了解,这些情形相信大家也都能包容。那么,道理既然大家都懂,也都能理解和包容,为什么一有年轻干部提拔的消息,就仿佛刺痛人们脆弱的心理,成为质疑不断的新闻呢?

这是因为,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并不仅仅是从道理出发,更多是从其所见、所闻、所感中获得。如果在大家所见、所闻、所感中,关于年轻干部的提拔,究竟是公開公平公正多一些呢还是“拼爹”拼关系拼运气多一些呢?——这恐怕才是人们对于年轻干部“逢提必疑”最重要的客观基础。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多强调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性与意义,也无济于事。

其实,前述朱穆、李德裕、郑祖琛在历史上都还属于可圈可点的好官,但正是因为选拔过程中的争议,才导致其饱受误解。而解决这个问题,不外乎有这几种手段,一是坚持按制度选人,二是坚持阳光下选人,三是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取信于民,真正撑托起选拔年轻干部的公信度,解决好古人难以解决的难题。

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几点思考 第5篇

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几点思考

年轻干部文化程度较高,工作适应能力强,有开拓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年轻干部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意义重大。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中浅谈几点思考:切实做好规划工作,确保年轻干部培养有目的。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经常对各领导班子进行综合分析,做到对各班子成员的进、退、调、轮了然于胸;同时,对后备干部的培训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关注经培训成绩较好干部的使用情况,充分体现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切实做到培训与使用结合。结合培养对象,合理确定年轻干部培养方向。因人制宜,因岗施训,针对年轻干部不同的岗位类别、发展潜能,以及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能力素质、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等确定培训的内容和要求,使年轻干部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大力拓宽年轻领导干部视野,努力提高各级年轻干部领导带领发展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改进培训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探索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如采用情景模拟、竞争演说、交流学习等培训方式,除了依托党校进行理论培训以外,对后备干部采取上挂、下派、轮岗进行有的放矢地培养,尤其是担任副职、助理等职务进行培养,重点安排到矛盾比较多、任务比较重、环境比较艰苦的地方和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促使其早日成才。

选拔年轻干部的思考 第6篇

株洲车载设备车间周著高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铁路企业进入高铁时代的背景下能否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人才队伍,对促进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结合我车间目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浅谈几点看法。

一、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株洲车载车间认真贯彻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的要求选拔后备人才队伍,车间一致认为,必须从铁路发展的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概括的说,主要是落实“五字”文章。

一是做好“选”字文章。“选”即“选苗子”。培养选拔年轻后备干部工作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株洲车载设备车间在“选苗子”问题上坚持以公平竞争、择优选拔为原则,每年开展一次公开选拔,从大学生、工班长、技师等重点岗位中选出一些优秀职工进入后备干部人才库。

二是做好“补”字文章。“补”即“补脑子”。制定了后备干部教育培养计划,把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工作作为车间教育培训的重点,通过学习和培训,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明 1

显提高。

三是做好“压”字文章。“压”即“压担子”。选一些重点生产任务,比如重点施工、改造等任务交给后备干部,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积累工作经验。有计划地把后备干部安排到重要岗位上锻炼,如工区预备工长、质检员等职位,为他们的成长提供“阶梯”。对后备干部有意识地给他们压担子,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工作能力。

四是做好“打”字文章。“打”即“打板子”。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完善了谈话提醒等制度。做到上岗之前重点帮、发现问题及时帮,并经常分析和掌握后备干部的思想动态,要求后备干部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及工作情况,加强正面引导,做到防微杜渐,努力提后备干部素质,努力做到不被“打板子”。

五是做好“拔”字文章。“拔”即“拔尖子”。对优秀年轻、后备干部中业务精湛、工作能力强、工作作风实、工作业绩显、综合素质高的予以重点培养和推荐,实行“因人而异”,创新培养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向段重点推荐。

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动态管理

在后备人才的管理方面虽然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一是没有认

真落实日常管理制度,对后备干部工作情况掌握不实,锻炼情况未进行有效的跟踪指导。二是未进行滚动式管理。没有有效结合半年、考核对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滚动式管理,未将工作表现一般,发展潜力不大、群众评价不好的人员及时调整出人才库。

(二)缺乏有效培养

后备干部培养途径单一缺乏针对性未能体现培养效果。一是对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途径单一,基本上是“干什么学什么”,没有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二是没有结合后备干部岗位、自身特点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计划。三是主管领导与后备干部沟通较少缺乏相应的培养、沟通、评价机制。

三、健全后备干部选拔、管理、培养、使用管理体系

(一)优化完善选拔机制

在前期后备干部选拔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选拔人员范围,完善选拔机制。一是做好大学生选拔工作,近年来,段分给车间8名大学生,要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加大培养力度使他们尽快进入后备干部人才库。二是要注重年轻干部的培养推荐,使其尽快得到培养和锻炼的机会。

(二)构建后备干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后备干部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多角度、多方位的开展后备干部管理工作,全面掌握后备干部在“德、能、勤、绩、体、廉”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为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准确的依据。

1、实行后备干部季度工作报告制度。后备干部每季度填写《后备干部人才季度工作报告》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情况,每半年对自己工作进行总结,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2、实行诫勉制度。在加强后备干部培养的同时,对出现工作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突出、表现一般化等问题的后备干部,对其提出诫勉意见,并限期进行整改,限期内未能及时整改的人员调整出后备人才库。

3、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实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群众意见较大,不适宜再作为后备干部的同志进行及时调整。

(三)拓宽后备干部培养渠道

积极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努力创新后备干部培养方法和锻炼形式,逐步提高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1、构筑学习的平台,提升业务能力。为切实增强后备干部工作能力,结合正在开展的“十百千万”人才培育工程,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后备干部的培训纳入段教育培训总体计划,为后备干部创造更多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同时根据后备干部的自身及岗位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计划并加以监督落实。

2、构筑“一对一”传帮带平台,提升管理能力。建立完善“一对一”传帮带制度,根据后备干部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选定业务素质过硬、工作能力强的车间干部,作为后备干部的包保干部,负责全程传帮带,有针对性地提高后备干部的管理能力。

3、构筑锻炼平台,提升实践能力。采取后备干部多岗位跟班锻炼的措施,将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选派到重要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学习,让他们挑大梁、担重任,给后备干部进一步提供条件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上一篇:最新评估收费标准下一篇:结核病防治半年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