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医改工作会区医院发言

2024-07-29

2024医改工作会区医院发言(精选5篇)

2024医改工作会区医院发言 第1篇

找准定位

锁定目标

推动医院跨越式发展

2012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的开局之年。医院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工作要点,以“系统提升管理效能,深入改进医院服务”为主题,以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为重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核心,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系统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落实工作责任,巩固扩大医改成果,持续深入推进医改,使医院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把握医改精髓,提高认识,实现突破发展

(一)探索城市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的创新模式。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和具体指导下,2012年4月17日为了更加深化区域有影响的重点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区政府与省人民医院签订协议,由×××医院医院,×××医院增挂“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分院”,按照协议,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正式托管×××人民医院。托管后,不仅从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给予医院运行支持,也着力围绕深化医疗改革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好医疗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温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升我院品牌效应。托管后,医院为深入贯彻人才战略,医院在前期个别专业专家特聘工作的基础上,在全面各个专业全面开展专家特聘工作,医院借助省人民医院强大的技术人才实力,通过人才流动的方式,加快高层次人才聚集,充分带动医院一批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提升学术能力、加強学科建设、增强创新能力,目前医院特聘省人民医院在国内、外知名专家专家9人定期到医院各科室(病房)指导医疗业务工作。

(二)医院等级评审工作

2012年国务院医疗改革工作安排中,支持以县级医院改革为重点,加快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并要求县级医院的管理从过去的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

随着温江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也不断增长。医院现有的办院规模已经无法满足区域内外人民群众增长的健康需求。我院通过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的创建,将会推进我院现代化管理进程向前跨越一大步。医院紧紧盯住“等级评审”这个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突破口,在2010年末顺利通过了“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复评审,今年按照医院既定的发展目标,又申报了“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医院将通过医院上等级来推动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院职工正厉兵秣马,将全力以赴地打好这场攻坚之战。可见,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不仅仅是推进我院现代化管理进程的重要手段,也是医院落实医改工作的必经之路。

(三)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1.全面实施综合绩效考核,保证公益性质的同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改善其待遇。

为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推行精细化管理和质量创新,2010年医院在全院全面实行绩效考核工作,医院内全面实行岗位零缺陷管理,全院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双向选择,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一年一聘。在绩效奖金实行上适当封顶,下不保底,分配上向临床一线倾斜,向关键岗位和业务骨干倾斜。并要求各科室按照医院综合绩效考核的总体要求,由科室管理小组集体讨论制定包含职工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考核要素的具体方案,既要打破“平均主义”,又要兼顾公平,通过此些工作的开展,全体职工在服务意识、行政效率与协调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医院职工福利待遇每年是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其中2009年增长22.14%;2010年增长22.54%,2011年同比增长27.6%。

2.“大质控”的理念、做法与成效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我院创新了管理理念,经过探讨医疗质量形成的特点、规律以及影响质量的制约因素,我们结合医院的实际,对原有的质量管理组织重新进行了调整充实,建立了一个由院长负责领导、职能科室参与全面监控,科主任、护士长实施管理,全员个个参与的三级质量监控体系。为使这一监控体系发挥有效的作用,医院调整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充实了业务骨干和管理专家;为了全面落实各项质控工作,医院在临床科室实施医疗组长负责制,在全院任命医疗组长25名,制定和完善各项医疗制度50余项,组织全院性医疗质量培训会10余次。今年医院更是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与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医院按照三级乙等医院的有关标准,结合质量考核方案,对受检科室的工作质量标准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检查。如临床科室重点查住院病历、门诊病历、处方、技术操作规程、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等;医技科室重点检查技术工作质量,与临床诊断符合率等,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科室。每月进行一次质量考评,考评结果每月汇报一次,把医疗考核质量与奖惩挂钩。这样,有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医疗质量管理起到了保证的作用。经过一年半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我院甲级病案率由2010年90.49%上升到91.35%;术前与术后诊断符合率由2010年的93.40%上升到99.70%;一类切口甲级愈合率由2010年的98.78 %上升到99.70%;住院患者总死亡率从2010年1.04%下降到0.66%;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由2010年87.96%上升到94.00%。

3.以效能建设推动管理水平快速提高

为了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各职能部门服务于患者和临床一线的意识,2011年医院在职能科室实行效能建设和考核管理,同时为便于全院各临床、医药技科室对职能部门效能建设情况进行民主监督,医院将每月按比例随机抽取一线科室干部和职工代表,组织他们对职能部门办事效率、部门协调、主动服务、工作态度等方面考评,同时收集一线干部职工对职能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并测评结果将与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绩效分配挂钩,同时作为对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期内履职情况的评价依据。通过一年的效能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全院上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工作,职工充分行使手中的权利积极有力地开展了行政效能建设监督,部门协调和办事效率、科室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四)积极探索建立与基层医院分工协作机制,实现社区首诊与双向转诊。

由我院主导初步建立起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2011年与区外4家卫生院(青羊文家乡、双流九江镇、崇州羊马镇、郫县德源乡)与区内4家基层医疗机构(和盛、金马、寿安、万春)签署共建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的框架协议,实现社区首诊与双向转诊。全年共完成双向转诊364人次,并先后选派了6名医护人员对口支援阿坝县三个乡镇卫生院,向基层共派出医务人员54人次,参与诊疗患者2768人次,开展管理及业务培训459人次。免费接收协同医疗体系兄弟单位医务人员进修12名,参加我院组织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8次(参加人员 290人次)。

二、积极探索,加快转变,提升服务能力

(一)千方百计改善就医和住院条件

经过几代医院人的辛勤耕耘,×××人民医院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正逐步走向成熟和壮大。2010年医院创造条件新增编制床位192张,目前编制床位393张,实际开放床位达458张,初步缓解了群众“住院难”问题。2012年医院启动原卫生局办公区域改造为第二住院部工作,预计投入使用后医院开放床位将超过600张。今年4月,医院更是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医院在涌泉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空闲房屋成功开办×××人民医院光华院区,前期设置中医康复科和体检分中心,该院区的投入使用,不仅仅初步解决了医院发展的瓶颈问题,更是解决了光华片区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同时医院通过逐步增加办院规模,进一步完善了学科专业建设,改善了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增强了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深入改进医院服务。

以服务为导向,方便群众看病就医。自2011年医院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来,医院通过前期问卷调查、现场体验等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医院挂号、收费、药房、门诊、医技检查等窗口服务流程,开展“先诊疗、后结算”医疗模式,并积极推进区域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建设,开展了窗口预约、网上与电话预约挂号等服务模式,普遍实行预约诊疗。窗口科室提前到7:30上班,主要医技科室安装记账系统避免患者往返等措施进一步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窗口等候时间普遍不超过10分钟。在就医环境方面,门诊广场种植3棵黄桷树、安置座椅、遮阳蓬,候诊大厅增设降温设备、饮水机、报架和电视,进一步规范各种标识和指示牌等措施美化就医环境、方面群众。部分急危重症、年老体弱和残疾患者需要穿过马路的,医院“护卫队”主动担当志愿者,承担起温馨的护送任务。通过上述服务流程的优化,门诊患者就医体验得到显著改善。

住院部各病房提前到7:30上班,7:45交接班,医师查房、晨间基础护理和输液治疗等均提前;并对上级医师查房时间做出调整,由以前上午查房改为全天查房,上午以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病人为主,将更多时间留给医师用于观察并处置病情变化和加强医患沟通、医疗文书书写。另外,全院实行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2012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加强临床路径和单病种限额付费管理、优质护理病房等等措施,结合医疗核心制度的规范执行,医疗质量和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

医院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加强医患沟通。全院统一实行出院患者电话随访、部分门诊患者电话随访、积极开展“医院是我家,病人是我家人”活动、大力改进服务态度、建立护患沟通本、专科护士每天下午利用健康教育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谈心等等措施,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今年1—5月医院共收到患者锦旗53面,拒收红包8110元,感谢信32封。

医院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为群众提供医疗机构科室布局、科室特色、专家信息和出诊时间、诊疗流程等医疗服务信息,方便群众就医选择。2011年医院顺利通过中国医院协会组织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创建工作,并在市卫生局开展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专项检查工作中,医院经第三方民意调查测评,在65家二级医院中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

医院为了深入改进医院服务,在去年四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基础上新增两个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使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增加到了六个,覆盖面达60%以上。2011年3月23日和9月28日医院两次接受成都市卫生局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专项检查与督导,对我院开展此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认可,此次检查医院位于全市六十五家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中排名第九,位于第一队列。同时在对示范病房病员进行了走访与调查,病员满意度达98%。

(三)以强化学科专业建设为抓手,大力提升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2011在原普通外科和消化内科基础上探索了学科整合的创新模式,组建“微创消化病区”,并正式启动创建省市级重点专科的工作。2012年医院通过重点专科建设打造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支持微创消化病区创建市级医学重点专科,加快推进区级重点专科(骨科)的提档升级。并加强建设一批支柱性学科专业,如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为医疗工作提供广泛支撑,并鼓励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科专业通过加快发展成为医院的优势学科或特色专科。

通过以上措施,在区域乃至成都市内初步树立起医院品牌形象,2010年非×××内患者占全部住院患者的13.5%,2011年此比例上升至其中外地患者比例上升到15.7%。

四、落实制度,全面监督,规范合理用药

一是医院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与 “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活动相结合,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物品种数由原来的75种调整为现有35种,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将35种抗菌药物进行分类,明确了各级医师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同时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每季度对使用前十名的抗菌药物通过药事委员会进行分析,定期对常用抗生素进行细菌培养实验,及时淘汰不适宜抗生素。2011年成功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原来的100%降至48.1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0.6%下降至68.8%。全院药品比例由2009年的44.35%逐步下降到39.93%。二是医院积极响应并认真贯彻落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患者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医院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加强合理用药管理,确保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品采购工作严格按照药品阳光采购工作中关于基本药物相关要求执行,截至2011年医院今年采购上网药品的金额占采购药品总金额的比例为96.90%,现药物品种数共867种,其中基本药物品种数304种,基本药物品种占医院药物品种比例达35%,符合相关要求。

五、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做到合理诊疗并降低群众医药费用。

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医院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并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各实施临床路径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自 2010年5月底启动路径实施工作,共完成临床路径200多例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入住率为100%,入住后完成率不低于70%。通过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平均住院日病种死亡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率、在住院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前下降或持平;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治愈及好转率较前升高或持平。2011年在医院在去年5个病种、14例临床路径病例试点的基础上,新完成临床路径病种9个,进入临床路径的病种已达14个,全年共计完成临床路径病例近188例,医院按照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卫生局《关于部分疾病实行医疗保险按病种定额付费的通知》,开展10个单病种定额付费方式改革试点,到目前已完成单病种付费病例5例。通过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控费等管理工作,城镇职工的均次费用平均降低 23 %,为此在2011年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管理年终表彰总结会上,我院被区医保局评为二等奖。2012年医院又新增24个病种,达到38个病种、一季度共完成106例临床路径病例。

六、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开展科研教学工作,增强医院发展的后劲。

医院以加强人才、技术、重点专科建设为核心工作,医院人事管理工作始终坚持四个“公开”即公开职位、公开报名、公开竞争、公开程序的原则,并坚持 “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后备人才、重视拔尖人才、稳定骨干人才、引进紧缺人才”,重点加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完善用人机制与分配机制,让人才引得进、用得活、留得住。

近两年来,医院在科研项目立项、学术论文发表、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临床教学、专家团队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截止目前已获得国家级继教项目1项、省卫生厅项目4项、市科技局重大项目1项、区科技局项目5项,获得市医学科技进步奖1项、区科技进步奖2项;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项;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8项,其中一般新技术41项,重大新技术17项。接收本、专科见习生共4437人次、实习生327人、进修生20人。目前,医院拥有硕士生导师1人,兼职教授、副教授8人,讲师3人;有11位专家在市级以上专业学术机构担任职务,有省级学术带头人1名,市级拔尖人才1名,区级优秀人才示范岗2名,医院培养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名、后备人选6名;近两年送到全国各大医院进修培训的业务骨干人才达51名,政策的支持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实施科技兴院战略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今年医院已经顺利召开医院第四届科技大会医院,现正在积极筹备国家级继教项目“基层医院开展科研的难点与对策”的大型学术活动及成都市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学基地建设工作。

六、2012年医改工作思路与相关工作建议

(一)关于医院的发展规划问题。医院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即在2012年申报“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到“十二五”末期,医院将在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光华新区规划建设开放床位达到800张以上,硬件设施条件达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的医院,目前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的目标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政府并成立创建“三级乙等”医院领导小组,但是目前医院硬件设施还比较落后,希望政府加大对医院投入,并争取能早日迁建新院。

(二)主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加快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服务合作体)的建设,初步形成区人民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层次分明、分工合理和协作紧密的格局。

(三)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建议上级部门研究引进人才的灵活机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允许医院探索实行对部分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实行年薪制来增加对人才吸引力;另外医院将加大对院内中青年骨干的培养力度,提升培养层次,进一步完善人才梯队。

(四)进一步深化医疗业务“调结构、优内涵”战略,注重医疗质量与安全、注重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发挥与体现区域基本医疗服务三级网络的龙头作用。

(五)健全学科专业设置,加快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力争今年内建设至少一个省级医学重点专科,打造诸如中西医结合烧伤创疡治疗中心、骨质疏松诊疗中心等特色专科,以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为引擎带动全院医疗技术的进步,初步实现各学科专业的协调发展。

(六)以效能建设为抓手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以医院服务为突破口改进医院业务工作。

(七)进一步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持续推进文化建设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推动文化建设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转化,形成医院建设发展推进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和文化建设成果反过来促进医院建设发展不断获得新动力的良好互动局面。

(八)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技术建设,信息技术已日益成为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院改革、促进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4医改工作会区医院发言 第2篇

2010年我区医改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医改办的指导下,按照省、市对医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医改工作进展良好,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相关部门工作职责。为顺利稳妥地推进我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0年我区成立了以区长毕于瑞为组长,副区长何长征为常务副组长,区政府办、区发改委、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区人劳局、区民政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发改委。为强化部门医改职责,制定和下发了《关于铜山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医改职能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做到任务分解到位,部门职责明确,工作协调推进。

(二)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医改工作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江苏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徐州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区结合铜山实际,出台了《铜山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及近期重点改革任务。为抓好和落实各项医改工作,分别制定了《铜山区城镇基本医药保险实施意见》、《铜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等具体方案。

(三)突出工作重点、积极稳妥推进医改工作。一是在医疗保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全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40500人,完成任务数100%;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登记参保49700人,实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全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109万人,参合率为99.8%,目标完成率达113.03%。

二是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建设22个,其中中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卫生室20个,投入资金1540万元。

三是在实施基本药物目录取得重大突破。区政府在举行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后,全区26所卫生院全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四是在加强了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通过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采取理论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招聘35名卫生技术人员,充实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医疗技术岗位。

五是加强了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通过制定《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和《考评细则》,实行绩效工资制,把绩效工资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业绩、职业道德、群众满意度紧密挂钩,科学合理确定分配系数,调动了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

六是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场等化。实现乙肝疫苗接种16200人次,宫颈癌、乳腺癌检查26次,农村妇女住院分娩18870人,白内障复明手术200例,建设无害化厕所44005个。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医改工作虽然取得了重大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一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仍有差距,一些重要医疗设备不足;二是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上仍有差距,一些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够;三是卫生机构债务多,用于添制设备及建房债务达千余万元。

三、2010-2011年我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打算 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市人民政府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医改现状,就下步我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以下打算:

(一)继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1)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1、抓紧做好国家省市对国有关闭破产改制及连续停产一年以上,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和农村水企事业职工、农垦企业职工参保政策的落实工作,将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保,解决国有关、破、改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障问题,使全区城镇职工参保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继续推进企业职工参保工作,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或城镇居民医保,使城镇居民参保覆盖率达到92%以上。

3、逐步将城乡医疗救助对象扩展到低保边缘家庭。

4、全区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在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到2011年,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上年全区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年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左右。

(三)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进一步健全以区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到2011年,全区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两所区级医院进行标准化建设,对全区13所中心乡镇卫生院进行加强型建设,支持村卫生室的建设,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达标的村卫生室,支持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专项资金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购置设备。

(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到2011年,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采取免费定向培养和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转岗培训的办法,启动全科医生培养计划,积极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加快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执行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并实行基本资金全额补助。继续开展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乡村医生培训。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工程计划,实现我区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执业医师目标。加大卫生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逐步系统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到2011年,使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全部轮训一次。

(五)认真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公布后,2010年底前,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其中中心乡镇卫生院要配齐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将基本药物全部列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2011年底前,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对农村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基本药物的供应覆盖率达100%。

(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积极探索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建立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省、市、区财政每年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编制内在职人员基本工资所需经费予以补助。积极试行对乡镇卫生院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其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按扣除政府经常性补助后的成本制定。按照中央、省文件规定,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不得接受药品折扣。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总额预付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逐步健全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政府补助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合理地确定补助标准。

(七)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一是推进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工作;二是实施五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四是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各级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八)建立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领导,区政府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区政府有关领导担任副组长,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和协调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并从有关部门抽调专门人员承担日常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区政府要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根据中央规定,优先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需资金,同时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各级各类资金要统筹使用,并尽可能向医改方面倾斜。要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防止违法违规使用资金行为。

3、搞好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从改革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明确工作任务,认真覆行职责。发展和改革部门要搞好综合协调,并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全科医生培训计划。卫生部门要做好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工作。财政部门要抓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财政投入的落实工作。其他有关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改革。

2024医改工作会区医院发言 第3篇

摘要:新医改形势下我们的内部审计工作者应该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调整工作重心,改变工作策略和方法,拓展审计业务领域。本文作者结合本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实践和自己的工作经验、体会,对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内部工作的重心、职能和方向提出了新的观点。

关键词:新医改;内部审计;服务职能

新医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医院的生存、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发展战略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在这一新形势下,我们的内部审计工作者也应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调整工作重心,改变工作策略和方法。

一、新医改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

在新的医改形势下,我们的内部审计工作应为领导决策、宏观管理服务。每年度的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都围绕本单位的工作重心、群众反映强烈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完成审计项目后,不仅及时、准确、客观地提出审计出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领导解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以利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问题,改善和加强管理。尤其在新医改形势下,近几年国家会出台很多配套的新医改实施细则和办法,我们应高度关注这方面的信息,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转变观念,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适应新医改要求

随着医疗服务市场逐步建立和新医改的推进,医院必须增加收入含金量,提高医务劳动价值,医院内部审计势必扩展到改革经营管理,提高医院效益等方面去。根据目前的情况,我们医院内部审计应该开展包括综合目标责任制监督、经济效益分析、项目投资论证等更广泛的涉及医院管理领域的项目,发挥其建设性作用,对医院管理的重点问题、薄弱环节,提出改革建议和措施。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只充当医院院长及管理部门的耳目,发挥监督和评价的作用,而应当进一步成为医院领导的专家顾问和决策参谋,并渗透到医院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内审人员应明确内部审计的目的,不仅要监督和维护财经纪律,更要提高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层次上,能够为决策层和管理层服务,为提高本单位经济效益服务。

三、新医改环境如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1.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认识,适应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拓宽领域,使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组织审计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医改文件,充分认识审计工作在深化改革、发展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树立主人公意识,不断探索适应医院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新路子。

2.搞好科室协调工作,促进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

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理顺好上下左右的关系。内审工作涉及面广,内审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财务科、总务科、监察室、纪委等有关科室和部门加强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搞好协调顺利开展审计工作。

3.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搞好制度建设,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逐步引入了全面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壮大审计力量,注意更新知识,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并参加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试,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提高洞察力、判定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建设,树立廉洁公正,敬业爱院,有奉献精神的工作作风,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内部审计工作者的头脑,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坚持“信誉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服务宗旨,严格履行《职业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审计。加强内部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审计工作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审计科科长职责》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内部责任制,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约束,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公正、充分、有力、到位,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楚,奖罚分明,使审计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4.改进审计策略

在审计策略上,正确对待监督与服务,理顺同被审计部门的关系,采取参与合作的方式。在审计开始时,要对被审科室抱着信任、平等的态度,与他们讨论审计目标、内容、计划,采取某些审计程序和方法的理由,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被审科室提供管理上的建议,以改善被审科室的经营管理为己任,献计献策。在审计过程中要多征求被审科室的意见,寻求他们的合作,及时与当事人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改进的必要性,探讨改进的可行性措施;在提出审计报告时重点放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改进的可能性和措施上。

5.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延伸

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协助领导完善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领导的决策和管理服务。审计工作必须向前延伸,对管理行为实施全过程监控,审计人员应根据医院经营特点和会计核算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单位或部门应当遵循的有关规定,判断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内容是否齐全,方法是否可行,单位是否在这些方面建立了监督管理制度,重点审查其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其次应对单位已有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审查其是否符合行业规定,是否适用于实际情况,是否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审查其内控制度的有效性。通过日常掌握的信息和审计中发现决策的不完备之处,向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建议。坚持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前、事中审计比事后审计揭示、纠正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6.不断拓展内部审计业务领域

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展自身的工作范围才能适应现代医院内部审计的要求。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并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有助于找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簿弱环节,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促进领导干部加强内部管理,对领导干部的权力实施有效制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单位健康发展。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可以达到完善医院内控制度、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充分调动全院员工增收节支的积极性的目的。

7.创新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

在当前医院信息化网络日益普及完善的情况下,审计人员的作业手段应尽决由手工控制向计算机系统控制转变,审计手段现代化,积极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软件,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计算机审计监督制度,大力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充分运用网络信息系统对日常业务进行即时监督,形成审计的日常监督和实时监控机制。

医院内部审计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医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今日尤为重要。开展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既能完善整个审计体系、满足卫生部门基础审计的要求,又是医院自我求生存发展,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内在需要。随着我国医疗机构改革深化,医院经营方式转变,医疗服务市场逐步放开,内部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更好地发挥它的监督、服务职能,更好地为医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陈 东 李正红:《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在医院审计中运用探索》[J].审计月刊,2006,(03).

[2]汪翠萍:《医院内部审计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7,(12).

[3]韩 飞:《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月刊,2006,(11).

[4]谭 虹:《搞好内部审计 强化医院管理》[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08).

县医院公立医院医改工作总结 第4篇

2015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总结

2015年医院在县卫计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狠抓优质窗口服务活动、便民惠民措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药品零差价销售、加强学科建设等公立医院改革相关工作,有效缓解了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2015年推进医改工作主要做法及措施如下:

一、落实便民惠民措施,优化就医环境。

在住院部投入10余万元为部分病房、职工办公室等加装了空调,改善了诊疗环境;改建了住院部和门诊厕所配套设施,增设了不锈钢防滑扶手和衣钩;每个病区及门诊大厅安装了电能热水炉,保证了患者24小时有开水供应及使用。

二、取消药品加成,让利于民。

2012年,县人民医院被省卫生厅确定为首批取消以药补医试点医院、第二批综合改革试点医院。2012年10月1日零时起,正式实施了取消以药补医实施方案,所有药品均按进价销售,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于2013年2月16日起按照市发改局下发了关于取消“以药补医”价格补偿标准的通知要求,对住院诊查费、护理费、床位费进行了调价,分别是在其现有标准基础上调增8元/床日、7元/护理床日、5元/床日,调增的费用纳入医保、新农合统筹范围,未增加患者负担。2013年10月1日按照我市《关于印发四川省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经费补偿办法的通知》(X发改价格〔2013〕116号)要求实行了新的收费调整(之前的调价恢复到2012年收费标准),调整项目及标准为:

门、急诊诊查费分别为8元、10元/次(上调6元); 住院诊查费为14元/次(上调9元);

3、Ⅰ、Ⅱ、Ⅲ级护理费22元、18元、14元/日(上调9元);

4、专家门诊诊查费副主任医师诊查费9元/次、主任医师诊查费11元/次、门(急)诊留观诊查费13元/次(都上调6元)。

调增的费用纳入医保、新农合统筹范围,未增加患者负担。

2014年1月-12月累计取消加成的药品(品规)数826种,占医院药品(品规)总数比例100%,通过取消药品加成让利群众约536.52万元。

2015年1月-11月累计取消加成的药品(品规)数874种,占医院药品(品规)总数比例100%,通过取消药品加成让利群众约495.51万元,(从2012年起至今累计让利1728万元)2015年取消加成后的财政落实补助金额为85.40万元,占年度取消药品加成额的17.23%。

三、加大人才引进和设备投入力度,细化科室,不断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根据业务发展需要,2015年引进医疗技术人员31人,其中护理人员16人、医师8人、医技药学、影像)及其他人员7人。以上引进的人才不仅缓解了当前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而且为今后医院的发展储备了人才,使专科人才梯队初步形成。

近4年来,我院平均每年投资近800多万元,用于购买医疗设备及基础设施建设。在医疗设备方面,2012年投入约400万元,2013年投入约892万元,2014年投入约456万元,2015年投入约450万元,主要购置有100万元以上设备5台,50万元以上设备7台,20万元以上设备26台,满足了临床辅助检查需要,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可靠的诊疗手段。2015年投资260余万元改造修建了新生儿室、血透室、内科、神经科。改造后血透室的于2015年10月21日正式运行,拥有业务用房260余平方米,设置有5个透析单元,配备有德国贝朗血液透析机五台等专科设备,并拥有先进的ME4血液透析制水处理系统。6个人组成的专科医护团队,均先后在省、市三级医院完成专科进修深造,可开展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高通量透析等血液净化治疗,每日最高可接诊病人15人次。国际先进水平的医疗设备及高素质的医护队伍将很好地完成急性肾衰竭、尿毒症、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败血症、高钾血症等疾病的救治。

儿科新生儿室于2015年9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拥有业务用房400余平方米,住院床位20张,设置接诊室、探视间、普通病房(感染病房、非感染病房)、抢救病房、隔离病房、治疗室、沐浴室、配奶间、储物间等区域;配备有婴儿T组合复苏器、氧浓度混合仪、氧浓度监测仪、蓝光治疗仪、小儿无创呼吸机、新生儿辐射抢救台、新生儿培养箱、新生儿专用心电监护仪、微量注射泵等专科设备。其中T组合复苏器、氧浓度混合仪在攀西地区处于领先水平。11个人组成的专科医护团队,能够较好地完成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症的救治工作,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诊疗护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利用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呼吸暂停技术、小儿机械通气呼吸道管理技术非常成熟,将对新生儿实行24小时无陪护治疗与护理管理,保障了医疗安全。目前新生儿科(室)、血液透析科(室)已申报并积极创建四川省县级重点学科。

四、认真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行动。

(一)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面,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对抗菌药物严格实行分级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管理责任制,院长是抗菌药物管理第一责任人,科室主任是本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院长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科学地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及指标完成情况与科室绩效挂钩。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2015年1-10月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指标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约为57.8%、使用强度约

56、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率约为19.8%、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约为19.2%、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约为37%、限制类抗菌药物送检率约为64.6%、特殊类抗菌药物送检率100%。因受原医院网络系统的制约,无法进行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统计,我院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达标外,其他指标均达标。

(二)加强药物使用动态监测和处方点评工作。

加强医院用药特别是抗菌药物用药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工作,我院每月对医院使用金额前十位药品、抗菌药物使用数量和金额前十位的药品分别进行院、科、医生三级排位。对用药量异常的重点药物实行重点监测,对用药量异常的科室及医生找科主任及用药异常医生进行诫勉谈话。每月对药物使用动态监测使用金额前六位的医生实行积分考核,与科室和个人的绩效挂钩。成立了处方点评小组,药剂科每月组织人员对医院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用药行为干预,处方点评结果纳入医院质量考核。通过药物动态监测及处方点评工作有效干预,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加强费用控制,降低患者药品费用。

依据临床科室的专业特点及医院科室药品费用统计分析情况,设定门诊人均处方药费及住院科室人均药品费用标准,纳入医院绩效考核,每月对临床科室药品费用进行考核,与科室主任管理津贴和科室绩效工资挂钩。通过药品费用控制,我院2015年门诊和住院人均药品费用比去年同期相比有了很大的降低,门诊人均药品费用降低14.2%,住院人均药品费用降低2.1%。

五、大力推行单病种和临床路径管理。

医院于2010年开始在10个临床科室中陆续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目前所有临床科室已经实现全覆盖,包括股骨干骨折、椎间盘突出症等20个病种。2015年1-11月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共计1205例,完成1012例,完成率84%。2014年开始推进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逐步完善,到目前为止推进11个单病种,今年8-10月份共计314例。通过环节管理和质量控制,使我院诊疗行为进一步规范,平均住院日控制在7.04天。

六、积极落实分级诊疗工作。

2014年逐步开展双向转诊工作,医院成立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业务副院长、副书记和院长助理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由院长助理兼任办公室主任,医务科科长、医保办主任和医务科副科长担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具体事宜。完善了双向转诊相关制度、流程,制定了相应考核细则。先后与14家乡镇卫生院和5家上级对口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规范转诊。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义诊,网络等方式加强分级诊疗宣传工作。建立以双向转诊QQ群为工作平台的联络方式,实现与部分乡镇卫生院网络床旁视频会诊。通过邀请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来我院参加教学培训,和下派我院专业人员到乡镇卫生院指导等方式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通过近一年双转工作的开展,2015年1-11月我院双向转诊患者共计2470人次,其中转上级1549人次、转下级505人次、下级转入398人次、上级转入18人次。转诊流程逐步规范,实现了预约转诊,下转患者数逐步增加,上转率得到较好控制。所有下转患者实行转诊医生全程追踪。

七、开展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情况。

按“牵手强基层”对口支援合作协议内容,对全县5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帮抚工作。院领导亲自带领专家、业务骨干深入到对口支援的5个乡镇卫生院,就医院管理、分级诊疗、护理管理、医疗文件书写、行政后勤管理等方面对口帮扶。已派出17名中高级医务人员深入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对口帮扶活动。指导卫生院开展新技术5项、开展了教学查房、业务培训等工作。我院多次派出相关职能部门及科室人员到受援医院进行指导,为医院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创建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和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工作中,多次到受援卫生院进行指导;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时对很多项目的操作不熟悉,通过到我院现场学习和手把手指导操作,使职工在短时间内熟悉了新信息化系统的操作。帮助完善健全医院管理制度,如:《十三项核心制度》《医疗纠纷防范制度》等相关制度;共同协助各乡镇完成了辖区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让老年人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并针对疾病给予建议,受到当地老百姓好评。

免费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2015年已免费接收乡镇卫生院业务人员进修人数17人次。免费培训县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1个,乡镇卫生院981人次参加。

八、探索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实施方案。长期以来,我县公立医院院长的薪酬采用以专业技术职称级别套薪,每月发放薪酬的分配方式,这种薪酬方式对公立医院院长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导致部分医院院长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未从社会与政府的角度管理医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县医改工作的全面深入。结合当前医改目标,为强化县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及院长代表政府对医院的管理职责,坚持正确的办院宗旨,节约医疗成本及管理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更好的推动我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县医改办在7月下发了《XX县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决定建立公立医院院长激励考核机制,实行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目前正在积极探索中。

(八)信息化建设。

2014年底我院启动了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预算850万,其中硬件330万(包括机房建设),软件520万。信息化项目于2015年2月完成了立项,并于8月完成了招标。为了加快推动信息化的建设,我院于2015年8月成立了信息科,负责落实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和运维工作,并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医院信息管理委员会”,负责整个医院信息化的领导工作。

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截止目前,我们虽然在新一轮医改当中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目标任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医院正在努力制定新的绩效考核制度,希望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更加全面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医改要求,建立和完善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信息化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医院医疗质量控制、药物合理使用、医疗费用控制等方面的监管。积极探索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竞聘上岗实施方案。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进一步加大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力度和进程,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完成各项医改任务,为医院的振兴与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和实现我院在区域医疗卫生工作中所承担的各项职能,为促进我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县医院医改工作汇报 第5篇

努力为患者提供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县医院 院长(年 月 日)

尊敬的X省长、尊敬的X厅长、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不辞辛苦、冒着酷暑莅临我院指导检查工作,我代表医院全体班子成员及全院职工,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XX县医院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指正。

XX县医院是全县唯一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担负着全县及周边县区100万人的医疗保健和急救任务。医院开设病床XXX张,设有XX个临床科室、XX个医技科室和XX个职能科室。全院职工728人,其中高级职称70人,中级职称200人。2013年上半年门诊X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XX万人次。近年来,我院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勇于探索,狠抓“三好一满意”活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药品“三统一”、绩效考核、托管乡镇卫生院等公立医院改革相关工作,成效初显。有效缓解了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一、落实便民惠民措施,全面优化就医环境。

一是狠抓项目建设。床位少,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我院发展的瓶颈之一。XXXX年投资XX元建设的XXX层综合住院楼建成并

投入使用,住院楼内新开设层流手术室、ICU、输血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均为全市一流水平,同时添置核磁共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大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就医条件。今年开始改造的医技大楼,将放射、检验、血透、B超、内镜、血液净化等医技检查分层设置,每层都有独立的接待大厅,将大大的改善患者的就诊环境,减少了患者等候的时间,缓解了医技检查的压力。同时,血液净化室基础设施部分已改建装饰完成,人员的培训工作已准备就绪,设备部分即将到位。

二是全面实施药品“三统一”,让患者受益。去年9月26日,我县召开了县级公立医院药品三统一工作启动会及三统一药品配送仪式。当天,我院所有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普照蒲城百姓。截止今年六月底,我院从XXXXX医药公司累计采购三统一药品XXXX万元,让利于群众XXX多万元,据我院统计分析,实行“三统一”后医院的收入中,药品占比从过去的XX下降到现在的XX。医院住院患者的药品费用人均为XXXX元,门诊患者的药品费用人均为XX元,较上年同期下降XX%和X%,真正让群众享受到了新医改政策带来的实惠。

三是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今年,经过公开招标,我院与XX公司签订了合同,在原来院内网各项系统运行的基础上,新增了Lis等系统,将检验、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管理、用药监测、抗菌素分级管理以及医院各部门的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还对网络安全、服务器及储存等能力进行了升级,系统建成后医院将达到一网式管理和控制。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

四是人力资源得到良性补给。今年,通过“陕西省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项目,经过公开招录,共为医院招聘专业本科人员XX人,其中医疗XX人,护理XX,医技X人,目前所招人员正在资格审查之中。

二、强化内部管理,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一是认真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行动。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行动中,成立了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开展了业务培训,通过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合理用药监测,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将我院抗菌药物从XX种降到了卫生部规定的35种,对抗菌药物使用前XX名的抗菌药物名称及前XX名医生通过《院周通讯》等方式进行了公示,主管院长带领相关职能主任每月进行抗生素使用点评,并将点评结果在全院进行通报,对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科室和个人予以经济处罚,抗菌药物整治工作的开展使全院的抗菌素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

二是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了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我院在2010年就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今年我院将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在全院推广,实现优质护理全覆盖,通过不断改善住院服务设施、加强护理人才培训、推行APN排班、简化护理文书、延伸护理服务、加强护理内涵、探索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等措施,使我院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广大病人及家属满意率逐步提高。

三是强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院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

统一要求,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组织机构,明确了职责,加强了临床路径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制定了《XX县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并下发到各科室。今年我院将临床路径的数目从去年5个增长现在的11个,目前已在全院12个临床科室推行。

四是认真开展对XX卫生院的支援工作。实施县镇一体化改革我院托管XX卫生院以来,我们加强了对卫生院的帮扶力度,每周定期选派骨干医生到帮扶的卫生院进行坐诊、技术指导,定期组织卫生院骨干来院集中培训,使该院医疗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门诊人次同比增长XX%,住院人次增长XX%。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治疗,乡镇卫生院的收费。

五是在全院开展绩效考核。通过成立组织机构,制定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单独设立绩效考核办,充分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和杠杆作用,按照“公平、公正、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和“倾向临床,兼顾医技科室,确保行政后勤”的思路,让行政职能科室与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互相考核。医院最终将考核结果与被考核科室的绩效工资挂钩,在体现激励政策和确保基础绩效的前提下,依据“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取酬、按工作绩效取酬”的分配办法,下发至各科室。绩效考核实施后,医院的业务收入得到了提升,职工对医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工资福利待遇进一步提高,充分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六是加强妇幼项目管理工作。专人负责,责任明确,措施得力,强化监督。有完善的新生儿实名制登记制度及管理规范流程;对孕产妇死亡、死胎、死产进行严格登记;加强0-6岁儿童健康

管理服务;认真落实了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开展了增补叶酸预防工作缺陷项目,努力降低神经管缺陷发生率;强化了危重新生儿、危重孕产妇的管理;同步推进预防艾滋、乙肝母婴传播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等工作。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高技术人才短缺。医院细化分科后,人才短缺,尤其是部分学科带头人缺乏,专科建设缓慢,浓厚的学术氛围还没有形成。

二是医院资金压力较大,运转困难问题。药品三统一政策实施后,按照要求在30个工作日内要结清货款,但因历史性原因,原来的药品债务一下难以消化,直接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

三是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文件中明确要求,按照“取消多少、补偿多少”的原则进行补偿,但在现实中,这些相关配套政策出台的时间相对滞后,给医院的工作造成被动。建议,省上尽快出台具体的、可行的公立医院改革财政补偿办法,建立起长效的工作机制,确保政府投入的稳定性,让医院能够轻装上阵,真正回归公益性。

上一篇:骑行安全责任书下一篇:参观北京中华民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