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作文教学

2024-07-17

浅谈低年级作文教学(精选10篇)

浅谈低年级作文教学 第1篇

以词串句、连句成篇

-----浅谈低年级作文教学近两年,我一直教低年级语文。孩子们从最初的看图写话到写作文,我引领着孩子们一路走来。

写看图写话,孩子们通过观察图画,还有话可写,到了二年级第二学期,从看图写话向作文过渡,有时不再出现图画,让围绕一个主题写一段话,有的孩子就不知道如何下笔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就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好词,看他们能否正确运用上。春天来了,让孩子们写一写春天的发现,我提供给孩子们一些词语:阳光明媚、飞来飞去、叽叽喳喳、抽出、嫩绿、吐出、探出、星星点点、丁丁冬冬,把这些词恰当地运用到所写的文章里,并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这下孩子们不再发愁了,低头在本上写了起来。其中一个小姑娘是这样写的:

春天,阳光明媚,小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着。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吐出了点点嫩芽。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野花星星点点,泉水丁丁冬冬地唱着歌。

我提示道:“小燕子,柳树,可以让你想起哪首诗?”孩子们异口同声:“咏柳”。“对,把这首诗中的句子恰当地运用到你的文章里,会给文章增色添彩。”我接着问,“野花星星点点的,像什么?”“像眼睛。”“用上比喻句,多形象。”我接着说:“以后我们写文章写长了,还可以分成几段来写,如果能给你写的文章起个好听的名字,就更美了!”

孩子们又低下了头,在自己的文章上改了起来。不一会,那位小

姑娘又写好了,让我批改:

美丽的春天

春天,阳光明媚。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叽叽喳喳地在空中飞来飞去。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吐出了点点嫩芽,这真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啊!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野花星星点点,那是春天的眼睛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唱着欢快的歌奔向远方。

春天真美啊!我喜欢春天。

我表扬道:“这次不错,题目、结尾都有了,句子也通顺,用词也恰当。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观察生活,多积累优美语句,一定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这是我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浅谈低年级作文教学 第2篇

城西完小 袁艳芬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低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把观察的方法交给学生,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就注意了指导学生有序的观察,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或由表及里,或先景后人,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和思考,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抓住事物的重点、特点进行细致的深入的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从而去深刻认识事物。比如 “说话题”,让学生观察一个小物件,说一段话,我就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首先观察文具盒象什么体,整个是什么颜色,再观察表面、背面,揭开盒盖观察里面,之后,我就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观察了文具盒的形状、颜色,文具盒这到底有什么用途,能讲给老师听吗?”由于这样一观察,学生便有很多话要说了,其次,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如写一次参观活动,可带学生参观校园的落叶,玩耍的小朋友等。还可开展接鼓传花,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活动,也可观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如 “记一次家务劳动”,可先让学生回去观察,也可自己边做边观察,再回到教室把自己观察家务劳动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重点地写下来,这样写作文便有话可说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

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例如描写秋天的景物,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谈一谈曾经参加过的秋游和秋季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回想见过的景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词佳句等等。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第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个《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是《我最想说的话》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有时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比如学完了《翠鸟》,学生觉得对写小动物并不难,很多人跃跃欲试,就可以让学生去改编课文,或续写课文。这样写出的作文,真切生动,充满感情。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浅谈 第3篇

一、依托文本, 夯实基础

低年级作文起步练习的重点是写好句子, 会正确使用标点。根据教材特点, 从句子、标点符号单独训练开始。

1. 写有趣的句子 (拟人、夸张) 。

例1:小树哭了。风在花园里捉迷藏。 (拟人句)

例2:他坐在地上, 就像一座大山。他一站起来, 脑袋就能碰到天上的云彩。 (比喻、夸张)

2. 写具体的句子。

例1:“扑扑扑”, 只见一大群蝴蝶飞出来, 小鸡吓了一跳, 连篓子也碰翻了。 (象声词)

例2:《好日子》一文中的排比句, 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秋天, 南瓜花结出了好圆好圆的南瓜, 冬瓜花结出了好大好大的冬瓜, 丝瓜花结出了好长好长的丝瓜。”根据这些排比句, 可以指导学生仿写一段描写秋天的句子, 有个学生就写得很好:“秋天到了, 苹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 玉米杆上结出了又粗又长的玉米棒, 黄豆秧上结出了又多又密的黄豆荚。”看到低年级的学生能用这样丰富的语言描述秋天的丰收景象,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感到十分欣慰。在语文教学中, 若能善于借助范文, 运用知识迁移规律进行作文的仿写指导, 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逐步形成。

3. 标点符号的使用。

例1:小草的种子落到了岩缝里 (%)

例2:小青虫到哪儿去了 (%)

例3:这个故事真有趣 (%)

句号、问号、感叹号是表示一个完整句子的重要标志, 掌握了这三种符号, 就可以为正确阅读和良好写作打下基础。要通过大量具体的实例举一反三, 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标点符号的各自用法。

二、依托文本, 实际改写

学语文无非是一个例子, 学最终是为了不学。如果我们能以课文为写作突破口, 以教材为凭借, 依托文本, 及时地把写作训练融进阅读教学, 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 使学生学以致用, 举一反三。

例1:《春晓》学生的改写:“春眠不觉晓, 处处蚊子咬。夜来巴掌声, 不知死多少。”还有的说:“把‘夜来巴掌声’改为‘洒些敌敌畏’。”有趣、恰当的生活特色引起了学生改写的浓厚兴趣。

例2:《妈妈的爱》学生的改写:在一个很冷很冷的雪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上, 雪下在妈妈的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雪的伞。过年了, 家里的衣物都脏了, 该洗洗了, 妈妈把一件件衣物洗得跟新的一样。啊!妈妈的爱是洗衣机。

三、依托文本, 练习仿写

新课程标准的语文教材, 都贴近学生生活, 语言优美, 意境深远。教师和家长可在学生学完之后, 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仿写一段或一篇短文。

例如:《水乡歌》学生仿写为:《明沙窝歌》, 明沙窝里什么多?沙多。东一堆, 西一堆, 东西南北千万堆, 处处沙子满地堆。明沙窝里什么多?树多。千棵树, 万棵树, 树林一个接一个, 春天是花园, 秋天是果园。明沙窝里什么多?植种多。南瓜沙又甜, 籽儿饱又满, 孜然香味飘满天。明沙窝里什么多?畜牧多。羊儿肥, 牛儿壮, 猪儿吃得圆又胖。明沙窝里什么多?粮食多。千吨粮, 万吨粮, 粮仓一个接一个, 五谷杂粮味道香。明沙窝里什么多?温棚多。温棚里面蔬菜多, 蔬菜里面营养多, 营养多了健康多。明沙窝里什么多?歌多。千首歌, 万首歌, 歌声飞出沙窝窝, 歌唱沙窝的新生活。

其实令孩子们喜欢的名篇佳作很多很多, 特别是一、二年级的课文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仿写内容和练习价值。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1. 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 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 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 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陶冶学生的情操。

2. 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的组织活动, 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 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 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我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 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 平时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观察农民的劳动生活, 以及校园文化生活……这样, 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产生作文兴趣。

3.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

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 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 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 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生态环境的变化, 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 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 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 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 让他们自由表达, 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 不被教师的指定所左右, 题目可自拟, 体裁可自定, 内容可自选, 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 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 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五、作文要言之有物, 心中有情

1. 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事。

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开始写老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 尊重学生的表达, 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 一些不成熟的缺点, 让他们自己去克服, 让他们自我成长, 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 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 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

3. 培养学生作文要有新意、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还要

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时时处处留意生活, 观察生活, 感悟生活。

浅谈低年级作文教学 第4篇

关键词:语言文字; 语言积累;课堂教学;真情实感

G623.2

习作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学生的习作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平时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写出来的字数又少得可怜;老师认为学生一写作文就“难产”,写出来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家长反应就怕辅导孩子写作文,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要一句句的教。提到作文,有的孩子总能夸夸其谈,可一写就变了味,说与写的距离特别大;有的孩子提到作文就头疼,说也不会说,思维总是打不开,缺乏足够的想象力。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把语言文字的的表达与自身的创造性相结合呢?

刘国正曾指出:“作文有法吗?有人说有,而且甲乙丙丁,不能越雷池一步,没有规矩怎能成方圆?有人说无,文无定法,也可以说是无法。我要学庄老先生,笑一笑说:作文在有法与无法之间。”写作的对象不是一事一物,而是万事万物,我们没有办法教给学生一劳永逸的窍门,要想让我们的习作最终取得更踏实的功效,只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训练。郑渊洁说:“经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和别人不一样的经历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要开启学生自身的习作资源,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化知识为能力。

一、学会观察生活,进行日常点滴积累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保护,不是只有作文课才知道学生习作,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就应该时时渗透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进行日常的点滴积累。所以鼓励大家多说多练,只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就加以表扬,让学生乐于说话,愿意表达。六一儿童节马上要到了,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想法和语言说一说你的走在上学路上的美好心情,写一两句小诗,学生这样写道:

阳光明媚的早晨

柳树飘动着婀娜的柳枝

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

小鸟唱着欢快的歌声

我迈着轻快的步子

二、注重课堂教学,及时进行作文训练

张抗抗说:“善于捕捉那些只属于自己的感受,然后善于描述它们。当我们学会表达时,我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作文教学更多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我们语文课堂更多的是阅读,因此教师就要善于捕捉教学中的每一个切入点进行习作训练,让学生把表达当成一种习惯,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有一个课后习题,给出了这样两个例句: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好多好吃的谷粒。

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子写出了自己的愿望:

我要给戴眼镜的老师画一双健康的眼睛。

我要给台湾的小朋友画一场大雪。

三、结合生活实际,表述真情實感

学生越来越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写所遇所想的事了,这时要及时因势利导,那么学生的个性化主题健康的思想就会慢慢形成。把作文教学和生活点滴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原来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告诉别人,并不是困难的事。而且把想说的话告诉别人,是件愉快的事。语文园地中有个训练:花坛真漂亮啊!我要把它拍下来。学生真正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枫叶真美啊!我多么想把它夹在书里啊!

老师真亲切呀!我多想与她拍张合影啊!

星期五真累啊!我多想休息两天啊!

浅谈低年级孩子的作文教学 第5篇

很多家长对小学二、三年级孩子的作文能力并不重视,认为二、三年级写作文才刚起步,写得好不好并不很重要。在我看来,低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正因为刚刚起步,才显得至关重要。

其一,好习惯的养成正是从低年级开始的。低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比如,如果在低年级就让学生养成勤摘录优美词语的习惯,对于词语的积累会非常有帮助。此外,写作的格式、标点符号的用法、分段、条理清晰地介绍一处景物或某个事物也是低年级写作的训练重点。这些训练,将会对孩子今后写作中的“言之有序”打下良好的基础。低年级作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孩子规范写作的习惯,同时,也有助于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记并不局限于记一件事情,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学到的、听到的、读到的等等值得写的事情,都可以写到日记里,有话多写,无话少写。重要的是养成每天练笔的好习惯。这些练笔日积月累下来,将会积累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间接地培养了孩子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与感悟能力。

其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为高年级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年级升三年级是从说到写的过渡。会听,能听懂,并懂得记录,这是作文的基本功。因此,在二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听写,也是一种重要的积累。这种积累也是说话、写话的素材积累。当学生会说的时候,写起来自然就容易得多。读,也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功训练。

二、三年级阶段是培养孩子课外阅读习惯与培养阅读爱好的重要时段,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在读中积累、理解和感悟,最终转化为孩子的文字表达。

其三,拓展写作文的思维、并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看图说话时,可以让孩子把自己当成图中的人物或事物,对图片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在认真抓好看、说、写三个环节的同时,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这样,当孩子再碰到看图说话的习作练习时就应对自如了。再比如,有想象地介绍物品时,可以启发孩子以编童话故事的方式,让物品在童话的世界里,活灵活现地展现自己的外形特征与用途。

其四,多多鼓励,培养兴趣,成就一生。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写作文才刚刚起步,需要的是指引和鼓励。因此,老师和家长都要学会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作文。有闪光点要表示赞赏,作文偶尔没写好,老师和家长也没必要大惊小怪,稍加提醒与指引、鼓励学生下次把习作写得更好些即可。切不可用一种挑剔的眼光对孩子的作文指指点点或横加指责,这样会打击孩子写作文的积极性,我们要在孩子的内心树立一种创作是乐趣的意识。此外,有趣的体验活动可以迎合孩子好动、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的特点,有过体验后,孩子写起来自然会容易得多。

农村初中低年级学生作文教学浅谈 第6篇

正宁三中 李泉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要让学生写出优秀文章,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再说学生学语文最头痛的就是作文,特别是农村学生,涉世不深、阅历少、生活单调、遇上作文、好比老虎吃天。想提高作文水平,必须在平常的训练中逐步提高,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化。针对这点,我首先从学生的基本功入手。下面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想学、喜欢学。实践证明,学生只要对之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去做,就是说,学生写作首先要产生需要,这样就会出现一种“内驱力”,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

首先,讲故事,学生最喜欢听故事。开始我给学生讲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听到高兴处情不自禁笑起来,渐渐的要求听后复述。再后来,让他们谈感受,写心得体会等等。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经过这样的训练,他们对于作文再不犯愁了,甚至有的学生有一种不写不快的感觉。

其次,读优秀作文,晚上利用辅导时间,经常让学生读优秀的作文。一般情况,所选作文都是同级同龄学生的佳作,除此,让班上写得好的学生读自己的作文,听后让学生进行比较。中考结束后,我布置了一篇《考卷发下来之后》然后我将《中学生周报》上登载的一篇相同题目的作文念给学生听,让他们比较后再写。

经过这样周而复始的训练,学生已对作文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即,“乐之”。

二,提供素材,加强训练

农村孩子,受条件的限制,视野狭小、阅读面窄、思维简单。在教学过程中,我常给学生提供搜集素材的机会,让他们笔下有物可写。上完老舍《济南的冬天》,我引导学生观察北方的冬天,看看野外天晴雪后的景色,进入冬天后北方的人和物的变化,然后把观察到的写出来,以《家乡的冬天》为题。随着春姑娘的脚步,又到了一年一次的植树节了,学校组织学生植树。学生出发前,我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山上的一草一木,感受鸟语花香,留心劳动的场面,然后以《植树》为题作文。“放风筝”活动开始了,学生一边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一边观察操场上热闹的场面。结束后,他们写了一篇《又是一年三月三》。总之,凡是有活动,学生都不会放过写作的机会,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但内容充沛,而且也有真情实感。

此外,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可以增加写作量、积累写作素材,熟练写作方法,养成经常写作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写容易,要做到持之以恒,就很困难了,于是采取定期检查的办法来督促,经过一学期的练习,学生逐渐养成了习惯。

三,课外阅读,积累词汇

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素材也有了,词语贫乏,语言组织能力差怎么办,减少作业,扩大阅读量。学生书籍少,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我要求他们多进读书室,多订报刊杂志,我也把自己的书提供给他们,让学生互相借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他们做读书笔记,摘抄精彩片段,积累词汇,写读后感。然后组织学生讲故事、“成语接龙”、“名言串联”、口头作文、片段训练等。

通过这些方式,既使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也丰富了学生的大脑,还增加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课堂教学渗透作文训练

课本所选文章都是名家作品,使学生写作的典范作品,传统教学把课堂教学和作文训练割裂开来,课堂上所学的写作知识,不能立竿见影的发挥作用,我在教学中,把写作和探究课文内容贯穿起来,每学一节课,都贯穿一定的写作内容。学生认识字词后,让他们造句、说话、写片断、串联词语,研读内容后,对于描写生动的句子,详细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描写冬天的“百草园”很有趣,主要写了雪后捕鸟之事,抓住这一活动的动作描写,甚是生动逼真。《春》作者为读者描绘了几幅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春草图。关键是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了许多准确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雪后及时组织学生学习模仿训练。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第7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如果学生写了作文,被老师评的一无是处,他不讨厌作文也得惧怕作文,所以,我们对学生习作,特别是三年级起步作文,一定要慎重对待,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和放大学生的一段通顺的句子,一个用得准确的词语,一个没有错误的标点符号等,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信心、有热情、有勇气,在没有压力、没有模式的前提下,充分想象,自觉表达,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

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

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例如描写秋天的景物,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谈一谈曾经参加过的秋游和秋季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回想见过的景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词佳句等等。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第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个《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是《我最想说的话》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有时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这样写出的作文,真切生动,充满感情。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浅谈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 第8篇

一、做一只快乐的小鸟

对于刚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作文时总是无话可说。这时我就让他们做只快乐的小鸟,飞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正好结合这次作文《我是一片小树叶》,树叶是大家很熟悉的因此习作之前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树叶,并把所见、所闻和所感记录下来。在习作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很高,都把自己的树叶展示出来略有成就感。当然写作兴趣就来了。

认识事物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而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认真观察周围的一切,学生只有留心身边所发生的一切,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进行思考和记录,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比较真实而且细致的第一手写作资料,在写文章时才有内容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才能真实、生动和感人。有了观察的第一手材料,写作时,学生就有内容可写,而且也可以写得真实动人了。

二、做一只勤快的小蜜蜂

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如果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积累优美的词句,就会造成词汇量少,语言贫乏,等到写作时感觉无话可说,不知道用什么词句表达更清楚、更生动,这就需要平时勤于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语言的储备量,丰富自己的语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积累本——采蜜本用来把平时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积累语言材料,以备写作之需。当然光积累书本的资源是有远远不够的,在平时在我班我要求学生每天至少阅读课外书半小时以上,要求家长监督配合。

三、给一把合适的钥匙

习作指导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激发学生习作欲望的关键切入点,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明确有什么可写、懂得该如何去写,如何才能写好。

在教学“我是一片小树叶”这一习作时,如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写,学生很难把自己看到的写具体,写生动。所以我分几步对学生进行指导:1.拿出自己自己收集树叶让学生先观察。(要求:认真、仔细观察)2.观察到哪些方面?(生用笔先记记,越详细越好)3.用手摸摸。(生自由畅谈师相机板书:叶子的形状、颜色,手触摸好的样子等。)4.观察植物时按什么顺序呢?(形状——大小——颜色)

这样的指导,学生很容易就能把自己看到的写了出来,也就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

很多同学认为写完后就大功告成了,其实不然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最大不足是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每次作文都要修改。在课内,我指导学生作文后,学生做草稿,要求学生用铅笔做稿,写一行空一行,学生草稿完成后,第一,要求学生自读自改,放声读稿,看看是否符合写作要求。并在反复的阅读中把错字、不恰当的标点和语句修改过来,把不具体的地方补充具体,把多余的字、词、语句或段落删去等。第二,学生互改,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朗读交换评改,在读中改、在改中读。第三,教师面改,有少数学生的作文需老师的帮助进行批改。

四、送一个甜甜的微笑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的要求。而三年级的学生才刚刚步入习作之门,因此,如何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增强他们习作的自信心显非常重要。大多数学生把文章写好之后,希望老师对他们的“劳动成果”进行肯定和表扬。所以我们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喜欢表扬鼓励的心理特点,在批改习作时,用直线或波浪线将学生用得好的词语,写得优美的句子标出,并在旁边画上“小笑脸”,以鼓励的语气写上赞扬式的评语。并及时发现学生的一丁点进步,就算是一个词语运用得恰当,一个句子写得优美,也要进行鼓励,而且在每次评改完习作后,教师都要从习作中选出几篇佳作,在每周的读书交流会上当做范文,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并对佳作进行讲解分析,讲讲文章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里。还要注意在每次范读佳作是都要尽量增换新学生的文章,逐步扩大表扬面,让更多的学生都得到表扬和鼓励,从而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到习作进步的喜悦,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慢慢培养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并使学生爱上习作。

总之,小学三年级学生才刚刚步入写作之们,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因此,只要有了以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知识的储备,学生写作难的问题也将引刃而解了,相信他们也会在习作中收获快乐!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挺有难度,语文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让他们爱上写作,乐于写作。

浅谈低年级作文教学 第9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低年级 写作动机

低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 ,能否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培养写作兴趣 ,将直接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 ,我们所有的计划 ,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动力是作文成功的关键 。

一、当前低年级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1. 教学方法陈旧,让学生无话可说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常常是教师读几篇优秀例文,学生听,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仿照例文来写,这样学生的思路就被限制住了,他们就缺少了思维过程,反而成了千篇一律,教学效果不佳。

2.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交流,没有体现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作用,即“协作学习”,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学习成果的评价与共享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教师常常指名几位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思路。学生参与说话面很窄,而且提问及回答基本上都是在老师和学生间一对一进行,忽视学生间协作精神的培养。

3.作文教学耗时多,效果差

传统的作文教学常把练习说话、练习写作安排在两节课,即使把两项任务紧凑地安排在一个课时内,也常常因学生书写速度慢而拖至课外完成。批改作文则是教师的单边活动,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讲评反馈,必须在教学批改之后,不但间隔时间长,而且也只能挑几篇典型作文进行讲评,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被束之高阁,最多也只能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写在其作文本上,而学生对老师的批改,大多只看分数,不急于了解自己的作文究竟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种反馈慢,效率低的教学方法给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 内容思想性要求过高,成了“千篇一律”

以往的作文教学,我们教师总是过高地看重作文内容的思想性。当然,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有意义的好人好事自然可以引导学生去写,但是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生活体验,没有那么多的生活题材可以挖掘。于是“让位子、推车子、抱孩子、捡票子、收谷子”等“五子”现象屡见不鲜,成了“千篇一律”的作文。

二、低年级“说”、“写”等语文能力的发展水平与特征

小学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其中说的能力就是要用普通话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包括准确运用语言,说好普通话的能力,当众说话,有中心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答问有迅速应变能力,创造性地复述,有联想、发现的创造力等。写的能力就是能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所想到的,所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包括认识生活的能力,选词用语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加工修改的能力等。

三、教师如何指导低年级作文教学

1. 发展学生的思维

从一年级开始,思维课就成为智育的一部分。所谓思维课,就是生动地、直接地感知周围世界中的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并进行逻辑分析,获取新知识,进行思维练习,找出因果关系。

在作文教学中,同样应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把他们领到思维的源泉中去,那里会展示出现象的链条及一些事物的结果成为另一事物的原因。如:在秋天的时候,学生们在校园里看到满园的秋色,有的孩子迷恋于大自然的和谐的美,他们惊奇、赞叹,把各种事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来感知,既看到日出,也看到秋季树木的各种惊人的美丽色彩,感悟自然界的神奇;但在有的孩子眼里却是另一个世界,他会一直地问:为什么太阳将落的时候会变成红色的?太阳公公在夜里躲藏到哪能里去了?为什么秋天的树叶有的变红,有的橙黄,又有的枯黄了呢?为什么松树的叶子久不变色,什么时候都是鲜绿的?学生们努力用思维来把握这根链条,在记忆中保持几样事实、事物和关系的时候,他就是在接受一种无可取代的思维训练。问题在于,在各种现象的链条中,要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发现,好比在儿童面前点燃起思维的火花,他们会刺激思维过程活跃起来。只要点燃这种火花,学生就想知道得更多,就想更深入地思考新的现象。这种意愿就是加速思维活动的推动力。

2. 培养写作的兴趣

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自然界的万物,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在一些情况下,这个源泉像潺潺的小溪,你只要走近去看,在你面前就会展示一幅惊异的大自然的秘密图画;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兴趣的源泉则藏在深处,你得去攀登、挖掘,才能发现它;而很常见的情况是,这个“攀登”、“挖掘”自然万物的实质及其因果联系的过程本身,就是兴趣的重要源泉。

3. 学会多角度欣赏

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是毫无能力、毫无天赋的。重要的是,要使这种智慧和天赋成为在学习中取得成就的基础,不要让任何一个儿童在低于他的才能水平上学习。教师、家长要学会多角度欣赏孩子们的作品,鼓励孩子超越自我。

一滴滴水珠汇合起来,就会成为一条大河;一点点知识积累起来,就会成为一个智者;小鸟衔泥一口,筑成树上大鸟窝,青草加青草,鸟窝一定能造好。一年级儿童的作文就同这个大鸟窝,要靠学生的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功,同时告诉学生看得多,知识增加;写得多,笔下生花。鼓励学生们敢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应当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这一点有助于学生们写作兴趣的培养,防止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掉队,在低年级学生眼中要看到老师的鼓励与支持,看到希望,懂得自己能行的道理,树立写作的信心。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生活是丰富的,作文是多彩的。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冯维.《小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马笑霞.《语文教学心理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林崇德.申雪亮.《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北京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4]蕲健.《中学语文参与式教师培训教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包全杰 《作文循序教学法》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7]《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浅谈中年级作文教学 第10篇

在学生习作的起始阶段,尊重学生习作感受,关注学生习作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是激发学生习作欲望的一种好做法。

一、观察,实践,开启习作教学源泉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习作教学要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社会,融入生活,体验生活,让习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我们的做法是在习作课前一周(也可以是前几周)给学生明确的习作要求,放手让他们到生活中去搜集习作素材,进行构思。一次习作的酝酿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两周,甚至是一个月,学生所写的习作大多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让学生多一些实践体验,增加一些素材储备,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写观察、习作。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情,高兴的事情„„”在新学期预备课上,老师就可以结合综合性学习布置学生注意观察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留意自己最喜欢的一项课余活动。一周后,语文老师可以和班主任协商开展“我露一手”的活动:唱歌、跳舞、演奏乐器、十字绣、读书等适合在室内展示的课余活动;还可以与体育老师沟通,展示室外课余活动成果:踢毽子、掷沙包、做游戏、打篮球、踢足球等活动„„语文老师随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活动的环节、氛围、成效及人物的举止等。通过活动既愉悦了学生身心,提高了观察力,又丰富了习作素材,让学生真切地意识到习作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为习作教学做好准备,开好头。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和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都是写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写“自己去过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这一习作我是在国庆节前布置的,学生可以在国庆长假期间出外游玩,拍下一些以景为主的照片,或录下一段风光优美、情趣盎然的影像,带回美好的回忆,写出更美的景色。

不能远游的学生也可就近走走,欣赏秋天的景色,分享秋天的收获与快乐,你会发现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秋天的图画”把秋天的天高气爽、云淡日丽、香飘四野和谐勾画出来,摘果子、放风筝、捉蛐蛐、看红叶在习作中被描写的是那么富有情趣。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是“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当时我在处理“自然景观”习作时,是作为暑假作业提前两个月布置给学生的,我要求他们进行插图作文,就像语文书的课文一样,给自己的习作配上照片。暑假里,学生在家长的陪同、指导下进行观察、实践,写出自己在暑假旅游过程中的切身感受。暑假里没有外出的学生也可让室内活动变得精彩。弄些小动物、小植物回家养,写写观察日记,寻找惊喜,留下值得纪念的瞬间。这项活动对于我们后面的习作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是写观察日记。

二、阅读,积累,夯实习作教学基础

学生要在平时的阅读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进行有意识的积累。积累感悟,积累素材,以厚积薄发。

我结合年级特点和文本教学开展了专题阅读:如三年级的“名人故事”,四年级的“走进童话世界”“乡村生活”等专题。这样的专题既是对课堂文本教学的有效延伸,同时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我所在的四年级班还建立了班级网站。“读书破万卷”专栏里面是我根据课文、单元学习内容推荐的书籍、网站或文章。学生可以在线阅读,也可以到书店、网上买来推荐书籍阅读。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时,我链接了相关网站,还推荐了图文并茂的九寨沟、黄山等导游词。学习这一册第三单元“童话故事”时,我推荐了王尔德童话及代表作《快乐王子》、张天翼《大林和小林》、叶圣陶《稻草人》、《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等;学习这一册的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时,我们还通过网站“结识”了丰子恺、老舍。另外我还推荐了一些名著《爱的教育》《昆虫记》等作品给学生。这种学习与推荐对学生的“厚积”是大有裨益的。

我还在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好书伴我成长”,小组交流读书的感受,交流粘贴阅读记录卡,主要是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好语言的积累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还配合“阅读积累”活动,设计了阅读记录卡,方便了学生的课外积累和素材的归类整理,提高了他们阅读、积累的兴趣。

同时,我还在班级开展了“读书笔记”活动。从周一到周四每天记一则新闻,一个好词,一个好句,____________写100字的感想,主要是希望学生养成每天阅读、每天积累的习惯。实验两个月后学生的信息捕捉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三、表达,引导,开创习作教学天地 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重要任务。在这一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师首先要做是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对习作产生兴趣。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情境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紧扣习作的具体要求,课前要精心准备,充分利用资源,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做到情境与“目标、情感、生活、情趣”相结合,形成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最优化的学习状态。学生通常都喜欢游戏。但在教学中,我们要思考怎样的游戏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么组织游戏才能让学生产生和保持学习兴奋,收获到自信与成功,还需要考虑从游戏顺利转化为“乐写”“善写”的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内容是“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我在设计这一教学内容时,始终围绕一个“趣”字,并始终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精神的培养。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了解动物特点。配乐展示一组可爱动物的照片,教师欢快的导语: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可爱的小生灵,它们已经成为了人类的朋友甚至是家庭成员,正因为有它们的陪伴,我们的生活才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接着揭示课题,询问学生最喜欢哪种动物以及喜欢的原因;然后和学生一起做猜谜游戏,自由读一读三段话,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动物,是从哪儿知道的。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小结: “因为这些话分别抓住了猫的外形特点,鹅走路的特点和兔子吃白菜的特点来写,所以,我们一下子就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因此,我们在观察动物的时候也要抓住它们不同的特点。”

第二个环节是教师出示乌龟图片,提供观察范例,并全程细致指导。从观察外形入手,注意引导按顺序观察,抓住各部分特点,点拨学生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别看它个子小,还有绝活呢”,精练的导语把我们引向乌龟翻身的视频,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乌龟笨拙的表现惹得学生不时发出笑声,学生情绪高涨,大家急切想表达乌龟翻身的过程,喜爱之情在语词中流淌。

第三个环节主要是学生自主发现写动物的方法。让学生猜谜的三个片段是从不同的方面描写动物的特点,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究猜谜的过程: “怎样抓住特点猜出来的?”寓习作方法于游戏中,怎能不让学生爱上习作?在观看乌龟翻身的视频后,比较两段文字的描写,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语形象传神指导细节描写。

第四个环节播放六段极具特点的动物活动视频,让学生选择一个方面先说一说,再写一个片段,培养了学生对有趣瞬间的捕捉。精彩的语言至今难以忘记:“狗狗一口咬住拖把,趴在地板上,四肢自然垂放,任凭主人怎么摆弄也不松口,手不时划动一下,好像在游泳一般,还挺惬意呢!” “那绅士穿着黑色的西服,神态严肃的端坐在黑色的长椅上,小手掌在钢琴上拍打,不时弯腰把耳朵贴在琴键上,仿佛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 学生有了切实体验,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后,自然会有话想说,有感要发,有情可抒了,此时“写”已不是一件苦事。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花些心思、动点脑子、多点智慧才能让学生自然贴近习作。

四、交流、修改,延续习作教学的灵魂

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要让学生大胆去尝试习作。教师还要在习作评批中给予学生以激励,使其体验到收获与成功的快乐。在习作评批中,等次的评定不要一锤定音,应实施动态性的等次评定法,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若学生再作修改,习作等次还可再作进一步的提升,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我在班级开展了百分制评定实验,分层评阅,动态评定,增强了学生写好习作的自信心。

(三)从生活细节入手,解决语言问题。

学习即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从生活入手,获得鲜活的语言,始终是作文的源头。

1、化虚为实,先做后写。

做,就是直接参与,做是学生积累材料的最好途径。大多数的好文章都是作者亲身实践后写出来的。为了让学生掌握好第一手资料,我平时很重视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活动,引导他们留心观察活动的过程,然后布置学生作文。比如第五册第一单元作文是描写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可以写我的课余爱好,也可以写自己学会的本领。如果写自己学会的本领就要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于是,我布置学生回家学做家务:跟家长学习包饺子或者捣大蒜,因为做这两件事要比洗衣服、洗碗有趣得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看清家长是怎么做的,听清家长是怎么说的,说清自己包饺子——煮饺子——尝饺子的过程。在写作时,简单交代自己学煮饺子的原因、准备过程,写出家长的教,重点写清自己操作的过程,对于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或者发生的有趣的环节要作为重点,写出前前后后的心情、想法;最后写自己的收获。

学生陈一百这样描述自己的快乐心情:该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了!我专门挑自己做的饺子吃,别看它们一个个外表不咋地,可是很实在,它们个个胖嘟嘟的,里面的馅儿特多,吃起来真是满口流油、香气扑鼻啊!我想:这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运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的最真实的感受,2、画面为点 还原细节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充分体味生活,也要培养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学生有捕捉文字、捕捉素材的能力。上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检查了学生的作业,给学生发了新书,然后让他们选择同座。我给同学们讲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有利于互帮互学,有利于增进友谊,有利于课堂秩序。第一轮:女生选。第二轮:男生选。学生十分兴奋,男女同学开始自由组合,最后有两个被组合掉的同学尴尬地垂下了头,等着我给他们安排座位,可能是平时个性太要强了,同学们都有点惧怕他们。而那时那刻,他们显得十分无助。我给他们安排了座位,两个孩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来,我让同桌之间写下五条约定。他们热烈交流,有的甚至还三击掌。看到这情形,我灵机一动,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习作素材吗?放学的时候,我布置孩子们回家写日记,围绕着新学期第一天写出自己的所见、所做、所感。结果学生写得十分生动,很多孩子描写了自己等待被同桌挑选的复杂心情,有的写出了自己的紧张,有的写出了自己的兴奋,还有的写出了自己的失落,大家都写出了同桌之间的相互约定和美好的祝福。

这是我摘录的其中一个学生的一段:

该我选同桌了。我四处张望,看见远处的何一飞在向我招手。他是在叫我吗?他脸上微笑着,好像在说:童一凡,选我!选我!快选我!我迟疑了一下,心想:要和他坐吗?如果能和成绩最好的张明浩坐在一起不是更好吗?我看了他一眼,他还在看着我呢!其实,他发言声音洪亮,普通话很标准,从来不欺负女同学。我和他坐应该符合老师的要求吧。于是,我赶紧跑到他身边,牵着他的手高高兴兴在三组坐了下来。我们三击掌:一定要遵守纪律,在学习上、生活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我还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上晚间活动时,忽然停电了。教室的角落里传来一声尖叫,接着是嬉闹声,教室里骚乱起来,孩子们开始相互议论。过了会,领导送来了蜡烛,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蜡烛的烛光在教室闪烁,非常柔和,我们在教室里轻声背书。发生了这样一个偶然事件,我没有放过。当天晚上,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片段,要求写出同学们在停电前后的不同表现。学生刘易安这样写道:

我们刚吃完晚饭,准备上语文晚自习。

突然,电灯闪了闪,停电了。我的同桌王某某是个胆小鬼。她拉着我的手,大声喊:“啊!救命呀,救命!我不想被鬼捉走呀!”班上胆大的同学说:“世界上哪有鬼呀,只有你这个胆小鬼!”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哎!堂堂的男子汉的声音听起来细声细气的,像个女孩子一样,有的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这时,老师来了,送蜡烛的老师也来了。老师点燃了蜡烛,我推推“胆小鬼”,说:“蜡烛点燃了,不用害怕了。”“胆小鬼”这才抬起来,一看,果真如此,他抬起头,松开我的手。这时,教室里安静了,老师开始让我们背古诗,一切好像没发生过一样。

瞧,平凡的事、平凡的生活,抓住一个小片段,学生也能让笔下的文字泛出一些漂亮的浪花来。

3、化整为零,各个击破。(1)小小练笔 乐趣无穷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部分中明确提出:“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这一指导思想,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同样,这一指导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作文起步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年级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刚从高年级下来教三年级时,往往会不习惯学生的作文,怎么那么短,那么简单。不要忘了,那还是些八九岁的孩子,他们才开始学写作文。从说到写,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需要一个过程,对他们过高的要求势必会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惧怕作文的心理。在课文教学中,我会经常考虑课文的空白点或者有争论的部分,要求学生写下饶有趣味的练笔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积累学生的语言。如在学习第五册课文《给予树》过程中,讲到金吉亚给援助中心陌生的小女孩买布娃娃。金吉亚在卡片上会怎样给小女孩留言呢?我让学生拿出作业本写一封短信,表达金吉亚的心愿: 同学们在卡片上写道:

亲爱的伙伴,你好!这个圣诞节我非常幸福,我将得到哥哥姐姐给我的礼物和最好的祝福。我来到这里,看到了你的心愿。我拿妈妈给我的二十美元钱给你买了一个漂亮的布娃娃。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我希望它能陪伴在你身边,消除你的寂寞,给你带去快乐!这个圣诞节和你同在,圣诞老人和你同在,我的祝福和你同在!

你陌生的朋友 金吉亚

12月23日

课文学完了,小女孩拿到了金吉亚的布娃娃,又会怎样感谢金吉亚呢?如果小女孩有幸得到一部手机,她会给金吉亚发一封短信表示感谢,手机短信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发挥想象,代替小女孩给金吉亚写短信。

在这里,我教给了学生发短信的几个要点:一是文字简略,二是表达感情。这个小练笔,不仅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情感,也使学生掌握了一个与人沟通的方法。

(2)零存整取 盘活段落 作文应该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但是,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许多困难,比较多的两种:语句啰嗦,写的不具体生动。如何克服这两种毛病?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说:他的办法就是把短的变成长的。他的一节作文课《找手机》十分有趣,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们看看他是这么做的:

第一步:出示“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情”这个提示语。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爷爷可能会做或者曾经做过什么糊涂事情。

第二步:出示六句话,让学生读后排列顺序:

()于是,奶奶、爸爸、妈妈都忙开了。大家翻箱倒柜,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爷爷刚要出门,发现手机找不到了,这下可急坏了。

()原来爷爷吃饭,把剩余的菜放进冰箱里的时候,连同手机一块儿放进去了。

()我问爷爷,手机是开着还是关着,爷爷告诉我“开着”。于是,我心里有谱了。

()我连忙拨通了爷爷的手机,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寻找,终于在冰箱里找到了手机。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情。

第三步:按照编辑部的温馨提示展开故事,将故事写生动具体。编辑部的提示是这样的:

1、爷爷真糊涂,是怎么糊涂的,举例说明,比如拿着眼镜找眼镜。

2、找不到手机,爷爷很着急,他着急的时候是什么样神态、动作,他说了什么。

3、大家是指谁,怎样帮他找手机,分别找了哪些地方?

4、我问爷爷时爷爷是什么态度?我做了什么?爷爷的表情动作怎样?大家找到了手机,怎么评论爷爷的。

第三步:全班分组,每组负责扩写一句话,按照提示写具体。第四步:汇报,指导。集体修改。

第五步:将同学们扩写的段落整合为一篇作文。

贾志敏老师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最后再将零集合为一个整体。我曾经模仿他的做法上过几次类似的作文,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三、三年级作文教学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内容与技巧的关系。内容是建造一座大厦的砖石水泥钢筋,技巧是它的图纸。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教写作技巧吗?这一直是一个争议的热点问题。我自己的看法是:写作知识和技巧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对于写作技巧,指导课当讲则讲,但要讲得巧妙,要结合例文适当讲授。、写作与创作的问题。写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但是偶尔让学生创作一些小诗歌、小品文,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才能,生长他们的灵性。

上一篇:北漂创业故事-一个80后北漂农民工的创业故事下一篇:旧城改造规划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