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信息:最牛高考生第16次高考330分

2024-06-24

高考信息:最牛高考生第16次高考330分(精选3篇)

高考信息:最牛高考生第16次高考330分 第1篇

“总分330分!‘最牛高考(微博)生’梁实的川大梦或许将再次破碎,“最牛高考生”第16次高考330分明年或再战。”22日下午,微博上再次传出“最牛高考生”梁实今年高考的分数。46岁的梁实因今年第16次参加高考,成为全国最受关注的一位考生。

22日晚上7时许,记者第一时间与梁实取得联系。电话那头,梁实一听自己的分数,明显有些失落,第一句话便是一句“痛苦啊!”随后一阵苦笑声。

“330分,是我所参加考试以来最低的一次。”梁实的声音明显有些低沉。分析自己的这“第16次高考”,梁实说:“感觉到与自己平时读书不实在、不务实有很大关系。”他是指自己平时只看书、不做练习题的毛病,“这个有太大关系,一看题,嗯,就这样了……”对自己的问题,梁实认识很清楚,因此,对考试结果,他说自己并不“怕”:“300多分,我要考起了每次面对记者都会说出的话:“明年必须考上,必须考上川大!”他的理由是“我对这些知识也不是不能理解,这个我很清楚,高考信息《“最牛高考生”第16次高考330分 明年或再战》。这些东西不难,不管哪一科。我确实需要的是务实,只要练习一下子,逐渐把速度提高,成绩很快就可以上来。”

梁实说,目前,他正准备乘坐火车去北京,“之前答应了湖南一家电视台在北京做个节目。”目前家人们都还不知道他的考试成绩,“老婆回内江娘家过端午了,她不问我我就不管,她问起我再老老实实给她说。”

对于考试分数所意味着的成绩,梁实很清楚:“(理科)本科一批518,二批445,三批416……”他的成绩,或许将宣告他向往的四川大学数学系梦想将再次破碎。对此,梁实表示自己不会气馁:“明年继续考,必须拿下,必须考上川大数学系!”

[2012高考信息:最牛高考生第16次高考330分]

高考信息:最牛高考生第16次高考330分 第2篇

关键词:高考,加分,减分,教育,革命

一、高考改革与人才培养战略的调整

国际上普遍地把高等学校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下的教育称为精英教育, 其余则为大众教育。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在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上有较大的差异。前者强调的是通识, 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后者更强调研究能力, 主要是为学生未来从事高端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打基础。高考改革, 学科分值权重的调整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将由服务精英为主的“精英模式”, 转向服务大众为主的“大众模式”。

长期以来, 我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 基本上是为精英教育服务的, 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考试命题围绕精英教育的需要设计, 课程、教材、教学和高考较好地适应了一部分有可能进入精英阶层的学子上名牌大学和毕业后进入高端研究领域的需要, 但是, 也忽视了80%以上普通学生的需求。一方面, 这种以服务精英为主的教学, 以高考应试为目标, 课程难度往往超出课程标准的范围, 教学广度、深度加大。对于一部分非精英学生, 他们花费大量心血学习的一些高难知识, 在他们未来工作实践中, 可能终身不用一次。非母语地位的英语, 在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中用到的机会也很少。学校对大众类学生, 用培养精英的方式来教育, 让学生在人生最重要的时期, 花费大量时间学习高难的、对他们后续的人生不能产生多大作用的内容, 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 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大量需要的语言交际知识和运用能力, 人文素养, 作为国人必须具备的民族精神和信仰又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 造成另一种低效。这种非对称的低效教育, 严重影响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发广泛的疲劳效应。对此, 国家和教育部门自身一直都在寻求改革, 试图通过颁布课程改革文件, 通过行政手段从正面推动。然而, 课程改革实践证明, 以服务精英为主导的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 不从高考制度上改革, 根本难于撼动, 教育部又启动了新一轮高考改革。这场改革, 表面上是高考语文学科的加分, 英语学科的减分, 但其背后有着深远的用意, 实际上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重大变化, 意在引导整个基础教育由以往重点关注少数精英的利益, 转向关注全体受教育者的利益, 从而带动整个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目标、价值观念、课程教学和评价手段的全面改革。

部分省市高考改革以后, 语文学科增加分值, 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 并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 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 满足基础的语言运用、民族文化传承等大众教育需求, 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英语学科降低分值, 回到学科应有的地位, 引导学校教育关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落实课标的基本要求, 重视语言的实用训练, 避免对大多数学生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考级制度, 又为名牌大学录取学生提供了一项重要参考, 为一部分学生进入精英教育预留了空间, 而社会化的考试, 又避免了学校对学生的统一要求, 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力。这种改革必将很好地兼顾少数精英和最广泛的教育大众的利益, 促使基础教育回归本原。

二、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的重构

作为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课程, 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一种动态的存在。课程的内容往往随着不同时期教育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课程结构和功能也会因教学目标的差异, 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分化或整合的趋势。历史上, 我国课程经历过多次的解构和重建, 其中每一次变化都曾引发相应的教育变革。这次高考改革, 学科分值权重的变化, 也必然会带来基础教育领域课程体系的解构和重建。

现代课程论认为, 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和方式是由不同的设计思想产生的, 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按学科领域设计的学科课程 ;二是按生活活动设计的活动课程 ;三是打破学科界限把有关学科合并为广阔领域的综合课程 ;四是以专题为中心设计的核心课程。分化和整合是其中两种最基本的设计思想, 也是两种最重要的课程调节功能。经过大量的考察, 我们发现课程的整合和分化对教育类群的价值指向非常明确。课程越分化, 它的专业化程度就越高, 就越适合对精英的教育 ;课程越整合, 它的专业性越弱, 综合教育价值就越高, 就越适合大众教育。有一个著名的案例 :幼儿园的教师问孩子“雪化了是什么”, 孩子答“是春天”;小学老师问学生“雪化了是什么”, 学生大多答“是水”;初中老师问学生“雪化了是什么”, 他们回答会更专业“是H2O”。很多人在考证这一现象的时候, 往往只看到现象本身, 片面地诋毁我们的中学老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殊不知这正是不同课程所产生的不同教育功效的反映。幼儿园选择的是综合性课程, 教育过程不追求专业知识的准确性, 重视的是精神教育, 因而促进了孩子们综合创造能力的发展。中学课程, 学生开始接受精细化的专业教学, 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发展, 所以他们大多能从专业的角度来回答。这个案例, 对于我们今天的课程改革很有借鉴意义。青少年阶段学生未来的专业方向还不确定, 学校教育并不需要那么高的专业要求, 课程设置不宜过早的分化, 应该更多的采用综合化方式, 追求综合的人文教育价值。

古代课程是高度综合化的课程, 老师给学生讲“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 讲经 (四书五经) , 讲史 (二十四史) , 讲辞赋, 很难有绝对的分科。每讲授一项内容实际上都包含着音形义、文史哲的成分在里面。现代学校把古代综合化的课程分化为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多个分科课程, 课程的专业性得到加强, 课程的综合教育价值则大打折扣。举一个例子, 传统课程分化为语文和政治两门课程后, 语文课变成了语文知识的学习课、语言技能的训练课, 丧失了原来的人文情趣 ;政治课变成空洞的道德说教课, 失去原来的文学魅力。结果让两门课都变得不是课, 学生怨声四起。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设置不能过细, 要走综合化的路子。

2014年4月7日,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头条以近5分钟时间, 破例报道了重庆市谢家湾小学的课改。该校将过去的十几门课程整合成数学与实践、阅读与生活、科学与技术、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五门“小梅花”课程, 打破专业界线构建新的综合性课程。这种改革有益于消除中小学教学将课程过度分化, 重复设置, 占用学生大量课外阅读、社会实践和体育锻炼的时间的痼疾。国家顶级媒体的强力关注, 实际上暗示了国家对在中小学推行课程资源重组的高度重视。我们认为部分省市的高考改革, 将语文学科分值提升到180分, 也是要推动语文课程资源的重新组合, 实现语文课程的综合化, 促进语文学科在语言知识技能学习、国民基础人格培养、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整合,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如果语文课程在高考分值提升以后, 仍然拘泥于以往的语修逻文、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纯粹的语言技能, 进行重复累赘的训练, 对语文学科、对基础教育、对广大学生势必都是灾难, 唯有推动语文教学的深层改革才是正道。

三、高考改革与课程教学的深层变化

高考学科分值的变化, 考试题型结构和考查内容必将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会极大地促进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解构和重建, 带来语文课程资源的重组、英语课程的分级, 从而引发这两个学科教学的深层改革, 进一步带动其他学科的整体改革, 促使整个基础教育的教学更加趋向理性, 走向务实, 从根本上消除应试教育赖以产生的土壤。

部分省市的高考语文增加到180分、英语降到100分以后怎样考, 是现在社会各界最关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 首先要从现阶段这两科高考的利弊说起, 从高考对中学课程教学的影响说起。语文高考基本的考查范围是语言基础知识, 现代科技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翻译和默写, 文学作品阅读, 语言运用和写作, 题型模式相对固定。这种考试, 考生可以不必通过扎实的语文学习, 只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应试训练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从而造成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轻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学生拼尽全力进行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 最终不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成绩。相反平时不认真上语文课, 考试时投机取巧, 有时也能取得好成绩。古典诗文、文化经典这些千百年来流传的民族精华, 照理学生应该背诵得越多越好。遗憾的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政治、历史、地理的考题答案, 学生背得津津有味, 但只要一转向语文, 书声就戛然而止。语文高考要求背诵的内容太少, 太单一, 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导致一门最需要诵读的学科没有诵读。除此以外, 长期以来语文高考只考语言知识和语用技能, 基本上不考文化, 又使一门最应该有文化的课程, 变得越来越没有文化。高考改革, 就要从这些痼疾开刀 :一是要大量增加默写内容, 分值可以增加到50分左右, 涉猎要广, 考查范围应该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历代诗文、史志, 重要作家、作品, 通过这项改革拉动语文课程重建, 丰富语文的学科内涵, 还语文课堂和语文早读以朗朗的书声。二是要选择优秀的古代经史著作设题, 或章句注疏, 或题解墨义, 促使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 引导学生开展真实的、有价值的经典阅读, 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充实学生的文化内涵。三是要改革文学阅读的命题形式,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文学形象的自然属性、生命意义和社会价值, 自由地发表见解, 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广泛地开展真实的课外阅读。四是联系现实生活来设置作文题, 作文命题要从现实生活中选材, 让学生发表见解, 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态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推动中学作文教学的全面改革。让语文课程通过一次次的写作实践来引领学生修养品性, 历练人格, 激发他们积极参加改良社会的伟大实践, 实现美好的人生。我们深信随着语文学科高考分值的增加, 高考题型的优化设计, 语文学科一定会重回母语学科应有的地位, 回归语文教学的本原, 采用语文学科固有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真正的语文教育, 肩负起传承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神圣使命。

关于英语学科的改革, 主要是课程教学要区别对象、分别对待。对于大众教育对象要降低难度、防止学科过度扩张。对于精英教育对象, 可以通过社会化的考级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学校主要负责基础知识的教学、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 为学生提供基础的教育服务, 同时, 通过设置不同级别的社会化考试, 供有学习能力的学生自由选修, 使整个学科回到一种应有的状态。

基础教育实现从“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的转变, 学校课程由分化走向整合, 是我国教育从古典主义走向现代主义, 又摆脱西方现代主义回归民族本原的一次重大革命, 是中国教育的伟大复兴, 其作用和意义不亚于从传统的学堂教育走向现在的学校教育, 我们热情地呼唤现代教育的第二次革命。

参考文献

[1]金一超.论精英和精英教育的逻辑起点[J].现代教育论丛, 2008 (8) .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1)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马云:第三次高考还差5分 第3篇

1964年9月10日,我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户普通人家。从小身材瘦小的我有一个和自己身体条件很不匹配的爱好:打架。还因此缝过13针,挨过处分,父亲为此帮我转过3次学。

当时,父亲是一家戏剧协会的负责人,他常带我去看戏。我对戏里的唱腔丝毫不感兴趣,倒是对武生们在台上的好身手佩服不已,学起散打和太极拳来。

母亲不无惋惜地对父亲说:“儿子天生不按常理出牌,说教只怕已无用处!”父亲苦笑道:“那我就当把铁锹,一天一小铲,尽量挖出他的闪光点,再用闪光点去填埋他的劣根吧!”

有一天,父亲发现无论他对我唠叨什么,我都用学到的英语回敬时,他很有些大喜大悟:“你小子是不是在用英语骂我呢?那好,你好好学英语,学到能随心所欲地讲,那样骂人才会痛快!”实际上,父亲看到了我对英语有兴趣,就骑着自行车带我到西湖边找老外聊天。

我用所学的只言片语与老外们越聊越开心,越聊越过瘾,学习英语越来越带劲了。

从初中到高中,我其他各科成绩都很平庸,唯有英语,我几乎包揽了大小英语考试的年级第一名。但这无法遮掩我严重偏科的事实,第一次高考,我的英语成绩是全年级第一,数学是倒数第一。

高考落榜后,我和表弟去一家宾馆应聘保安。结果,表弟被录用了,我却因个头矮被淘汰。那时,我的心几乎被各种打击敲碎了。父亲见我意志消沉,悄悄找了个关系,让我替《山海经》《东海》《江南》三家杂志社蹬三轮车送书。沉重的体力劳动让我渐渐麻痹掉高考落榜带来的痛苦,我甚至开始认为,这也许就是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但父亲却像一把铁锹,开始刻意铲凿我高考落榜的痛处,他对我说:“你每天踩20多公里路来来回回都不累,为什么就不能再走一遍高考的路呢?”

父亲的话让我下了决心:参加第二次高考!我报了高考复读班。然而这次我的数学只考了19分,总分离本科录取线还差着140分。

这回,我自己执拗地决定走第三遍高考的路!父亲是全家唯一没有反对的人,并煞费苦心地为我请到了一名数学特级教师,每周给我辅导两次。1984年7月,第三次从高考考场走出来的我,数学考了79分,但总分依然离本科线差5分。或许是我们父子俩的精神感动了上苍,当年杭州师范学院本科没招满,我终于读上了本科,还被调配进入英语

专业。

进入大学,所学专业正是我的闪光点。专业成绩十分优秀,自信心一下子膨胀起来,我开始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社团活动,随后不仅成为校学生会主席,还登上了杭州市学联主席的位置。毕业后,凭借英语优势,我作为英语翻译首次访问美国,从而得以接触到互联网。回国后,我很快组建了中国第一批网站之一的“中国黄页”。1999年,我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了电子商务应用,尤其是B2B(企业对企业网上贸易平台)业务。

短短十几年,我的生活仿佛是《一千零一夜》里“芝麻开门”的神话故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没有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父亲用几十年如一日的父爱一铲一铲为我开凿出了最宝贵的成功真相——发掘出你的兴趣,去做你感兴趣的事,再把它变成你的特长,最后让你的特长发挥最大的潜能!

紫藤花摘自《牛城晚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高考信息:最牛高考生第16次高考330分】相关文章:

最牛高考标语05-21

最牛高考口号范文06-11

高考信息技术测试07-07

史上最牛高考零分作文04-06

信息技术高考试题06-06

高考信息面面观08-07

英语高考信息卷一05-11

高考志愿填报信息统计05-19

16年江苏高考作文08-18

16年高考满分作文08-19

上一篇:火警应急预案改下一篇:《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说课稿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