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办法

2024-08-22

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办法(精选6篇)

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办法 第1篇

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科学规范管理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有效保护公园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地质遗迹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原地质矿产部第二十一号令)和《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以下简称地质公园)范围内规划、建设、经营等活动的管理。

第三条 地质公园管理应当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适度开发的原则。

第四条 地质公园东依大理市大丽铁路西界,南起西洱河北岸,西至漾濞县沟头箐—石门关—官房坪一线,北止洱源县清源洞及大理市上关镇与洱源县邓川镇行政区界,总面积933平方千米。

第五条

地质公园由苍山地质地貌、环湖人文、高原湖泊3个景观区组成。

苍山地质地貌景观区涵盖了整个苍山的主体,以大理冰期冰川地貌、苍山群变质岩构造形迹和苍山峡谷构造地貌为特色,辅以喀斯特地貌、混合花岗岩地貌、溪流瀑布和高山冷杉林、箭竹林等生态景观,西南北三边以公园范围为界,东至苍山东

—1— 坡海拔 2200米,面积471平方千米。

环湖人文景观区以人文景观为特色,辅以冲洪积平原、洪积扇等地质遗迹景观和田园风光,北起大理市上关村,南起西洱河中线,西至苍山东坡海拔 2200米以下,东侧环绕洱海,面积186平方千米。

高原湖泊景观区以金梭岛、南诏风情岛和小普陀等岩岛和湖滨湿地等为主要特色,辅以洱海风光及渔村文化,北起洱源县与大理市行政边界,南至洱海环海路南界,西起环海西路西界,东至洱海水岸线,面积276平方千米。

第六条 在地质公园范围内活动的单位、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自觉保护地质公园内的生态环境和地质遗迹。

第七条 大理州苍山地质公园管理行政管理部门是地质公园的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下列职责:

(一)保护管理地质公园内的生态环境和地质遗迹;

(二)指导、监督地质公园内的建设和经营管理活动;

(三)管理地质公园内的教学、科研等相关活动;

(四)组织实施地质公园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五)维护和管理地质公园博物馆,做好博物馆内物品展示;

(六)地学旅游商品的开发、规划和管理;

(七)建立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数据库,对地质遗迹进行综合评价,并做好分类管理;

(八)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大理市、漾濞县、洱源县人民政府,以及州苍山保

—2— 护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林业、旅游发展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质公园的有关行政管理工作。

第九条

自治州、相关县市人民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地质公园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十条 《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规划(2017-2030年)》由地址公园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地质公园规划的章程、指南、标准,结合实际进行编制、按程序报批,并与有关规划相衔接。

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规划(2017-2030年)》,确需调整或修改的,应当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十一条 地质公园内各景区和景点详细规划应当根据《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规划(2017-2030年)》编制。

第十二条 单位、组织和个人在地质公园内开展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相关规定,并按程序报批。

第十三条 地质公园内制定保护、利用、开发等建设活动的规划应当与《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规划(2017-2030年)》相适应。

第十四条 地质公园内的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和形态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第十五条 地质公园内的建设活动应遵循地质遗迹保护相关规定,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施工现场周围的生态环境、地

—3— 质遗迹资源,不得造成污染和破坏。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在2个月内完成场地清理,进行绿化,恢复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原貌。

第三章 保护与管理

第十七条 地质公园内的景观具备下列情形的,设立地质遗迹保护区进行保护:

(一)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科学价值的典型地层、剖面、地质构造;

(二)“大理冰期”冰川地质遗迹,如角峰、刃脊、冰斗、冰蚀湖、冰蚀洼地、冰坎、冰蚀谷、石海等;

(三)具有重要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湖泊、湿地、岩岛、溶蚀洼地、花岗岩地貌、峡谷及瀑潭景观;

(四)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矿山遗址及岩石、矿物、风景石等产地遗址;

(五)反映本地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历史文化遗产;

(六)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应当保护的其它地质遗迹。第十八条 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按照分级保护和分区管理划分为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

在保护区分级保护和分区管理的边界应当设立界碑和界桩。

第十九条 特级保护区为马龙峰—玉局峰特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主要保护公园内玉局峰东北坡冰斗、马龙峰角峰世界级地质遗迹景观和玉局峰角峰国家级地质遗迹景观,面积1.84平

—4— 方千米,占公园面积的0.20%。

第二十条 一级保护区为龙泉峰—白云峰一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主要保护大理冰期时所遗留下来的冰川地貌,面积15.13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的1.62%。

第二十一条 二级保护区总面积69.03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的7.4%,分为下列4个区域:

(一)鸡茨坝—小花甸坝二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主要保护鸡茨坝、小花甸坝溶蚀洼地和曲流等,面积18.57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的1.99%;

(二)棕树河二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主要保护蝴蝶泉、大型冲洪积扇、棕树河典型 V 型谷等地质遗迹,面积7.60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的0.81%;

(三)茫涌溪二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主要保护茫涌溪地质剖面和峡谷地貌景观,面积16.84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的1.80%;

(四)桃溪—清碧溪二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主要保护桃溪—清碧溪峡谷及苍山变质变形构造形迹地质遗迹,面积 26.02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的2.79%。

第二十二条 三级保护区总面积406.36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的43.55%,分为下列6个区域:

(一)洱海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主要保护洱海水域及湿地,面积250.62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的26.86%;

(二)天龙洞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主要保护天龙洞等喀斯特地貌,面积16.46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的1.76%;

(三)大花甸坝—阳溪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主要保护大花

—5— 甸坝构造盆地及万花溪等峡谷地貌,面积85.91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的9.21%;

(四)锦溪—梅溪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主要保护锦溪至梅溪的峡谷地貌,面积41.39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的4.44%;

(五)雪山河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主要保护一线天及峡谷地貌,面积4.07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的0.44%;

(六)石门关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主要保护石门关及峡谷地貌,面积7.91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的0.85%。

第二十三条 特级保护区范围内应当加强地质遗迹的长期观测工作,并执行下列保护和管理措施:

(一)游客不得进入;

(二)经地质公园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开展科学考察、研究活动;

(三)不得设立与地质遗迹保护无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四)严禁采矿、采石、取土、森林采伐等活动;

(五)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四条 一级保护区范围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地质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活动应当与景观环境相协调,并执行下列保护和管理措施:

(一)经地质公园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有组织地进行科研、教学、学术交流及旅游活动;

(二)对范围内的现有道路进行适量修缮,适当新建游览栈道;

(三)对范围内在建游览或保护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巡

—6— 查和修缮;

(四)严格控制游客数量,编制游客超限应急预案;

(五)现有地质旅游服务设施内不得安排旅游住宿服务床位;

(六)严禁机动交通工具进入;

(七)严禁采矿、采石、取土、森林采伐等活动;

(八)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五条 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建设活动应当与景观环境相协调,并执行下列保护和管理措施:

(一)经地质公园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有组织地进行科研、教学、学术交流及旅游活动;

(二)不得建设影响地质遗迹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

(三)建设的地质旅游服务设施内不得安排旅游住宿服务床位;

(四)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

(五)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六条 三级保护区范围内可以设立适量与景观环境协调的地质旅游服务设施,外观应当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不得进行与景区游赏无关的建设活动。

洱海流域范围内的保护和管理按照现行规定执行。第二十七条 在地质遗迹保护区范围内从事开发利用行为的,应当经地质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按照规定报批。

第二十八条 地质公园名称、标识、吉祥物等受法律保护,单位、组织和个人未经有权主体授权,不得使用。

—7—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变更、损坏地质公园的各类界碑、界桩、警示牌、说明牌等各类标识,或者损坏博物馆、科普广场的有关设施。

第三十条 进入地质公园的单位、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地质公园管理的各项规定,并自觉服从地质公园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地质公园内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和经营活动业务档案,并自觉接受地质公园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地质遗迹保护区内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实习、标本、化石采集、影视外景拍摄和开展体育赛事等,应当经地质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开展上述活动的单位、组织和个人取得的科研成果或资料依照法律确定其所有权,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应向地质公园行政主管部门汇交存档。

第三十三条 有关县市人民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大资金投入,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做好地质公园的设施设备建设。

第四章 科研科普及宣传推介

第三十四条 地质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地质公园科学研究工作,设立生态保护、资源利用、遗迹研究等方面的科研课题,提高地质、人文、生物资源研究水平。

第三十五条 地质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地质公园科普工作方案,开展下列科学普及活动:

(一)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8—

(二)加强与大专院校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面向大中专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等活动;

(三)创新科普教育方式,培育科普项目,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地质科普教育活动。

第三十六条 地质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园区内部设施,加强对外宣传,并做好下列工作:

(一)在主要地质遗迹以及景观(点)设立科学、通俗、直观的中英文对照解说牌;

(二)编写特色旅游线路中英文解说词及地质公园博物馆、陈列馆中英文解说词;

(三)配备一定数量的外文专职导游员或讲解员;

(四)编制具有自主导游性质的丛书或手册;

(五)编制具有地质地貌特色的游客用电子导游图;

(六)编制具有特色的宣传折页。

第三十七条 地质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下列科研科普展示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一)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二)建立以普及地质公园和本区域特色地质知识为主、相应面积的地质公园博物馆或陈列馆。

(三)建立适当规模及技术等级的科普影视厅。

第三十八条 参加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及国内外地质公园相关会议和活动,加强与国内外地质公园的信息交流与全面合作,开展互访、互展、互换、知识传播等活动,构建姊妹公园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9— 第三十九条 做好地质公园网站和数据库建设工作,对外展示地地质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遗迹风貌。

第四十条 鼓励单位、组织和个人开展地质公园的宣传和推介活动,研究和开发独具特色的宣传品、旅游纪念品,组织策划特色地质旅游活动,不断提升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地质公园内非法从事探矿、采矿、采石、砍伐、取土、挖沙的;

(二)在地质公园内开展建设影响重要地质遗迹的保护或严重影响地质景观的;

(三)破坏、污染被保护的地质遗迹的;

(四)擅自采集、挖掘标本和古生物化石或买卖地质遗迹资源的;

(五)擅自移动和破坏碑石、界标、标识系统等设施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二条 地质公园有关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纪检监察机关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3月31日。

—10—

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办法 第2篇

北京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北京最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之一。目前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包括六大景区,分别为十渡岩溶峡谷综合旅游区、百花山――白草畔生态旅游区、石花洞溶洞群观光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上方山――云居寺宗教文化游览区、圣莲山观光体验区,比较知名的如十渡和周口店都是旅游爱好者来北京的必游之地。各大景区风景各异,十渡景色优美,游玩种类丰富;百花山——白草畔堪称华北天然动植物园;石花洞溶洞景观奇异;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景观;上方山――云居寺和圣莲山的宗教旅游胜地。六大景区组成房山世界地质公园闻名世界的景观群,每年吸引众多游客游览。

十渡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是中国北方唯一一处大规模喀斯特岩溶地貌。十渡风景区是中国国家AAA景区和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十渡风景区是大清河支流拒马河切割太行山脉北端而形成的一条河谷,全程约20公里。由于在历史上这条河谷中一共有十个渡过拒马河的摆渡渡口,故而得名“十渡”。现在公路已经修入河谷,这十处渡口早已改建为漫水桥没有真正的渡口了,但是十渡的名字却一直沿用至今。

国庆节期间我和家人一起去十渡 坐了快半天的车,终于,十渡景区映入眼帘。从车窗内放眼远眺,只见远处青山延绵,近处绿草盈盈,如此养眼又令人心旷神怡,那整天面对着电脑屏幕酸涩的眼睛,此时竟是如此的惬意舒服。从一渡开始,就看到了山的延绵,水的迤丽,一路上奇峰秀水,边绵不绝,美如画卷。雄、奇、险、秀、幽、旷、野,尽在这一片天地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侧连绵不绝的崖壁以及构成崖壁的石头,这些石头纹络横且直,坚韧挺拔,历经岁月的沧桑与无常,却依然坚不可摧。极目远望,奇峰峻美,峰峦绵延。十渡的水也是让人感叹不已的,象江南的水,水流缓慢,水质清澈,水中倒影尽显翠峰叠嶂。就这样山在水中,水依着山,山水相得益彰,秀丽又不失壮阔,既有北方景物的雄奇,又有江南水乡的柔媚,真是.一幅绝妙的令人赞叹不已的山水画。,很快就到了头,有点余兴未尽的感觉。

初一(4)班

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办法 第3篇

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中央造山系秦岭造山带东部的核心地段。在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国土资源部,2001)、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务院,2002)、宝天曼国家森林公园(林业部,1998)、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土资源部,2002)和南阳独山玉国家矿山公园(国土资源部,2005)的基础上整合而成[1],属河南省南阳市管辖,主要包括西峡、内乡中北部、南召西部等县市。园区面积为1340.9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9′48″~112°36′51″、北纬33°01′44″~33°49′16″。其中,地质旅游及生态旅游区面积683.95m2,地球科学考察区面积656.98km2,地质考察线路208.348km。

该园是一座以有“世界第九大奇迹”之称的恐龙蛋化石群、中央造山系秦岭造山带东部、宝天曼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以秋林飞瀑、龙潭沟、七星潭等为典型代表的潭瀑水体景观,以化石群、峰林、峰丛花岗岩地貌等踪迹景观为核心,以南阳独山玉、内乡县衙、南阳府衙、南阳“四圣”等著名人文旅游景点为补充的综合型世界地质公园[1]。

该地质公园主要分布于南阳市域的西部及北部的伏牛山。本次评价范围(以下简称评价区)包括内乡中北部、西峡县、南召县西部。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评价区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472处,其中崩塌123处、滑坡188处、泥石流沟50条[2,3,4]。尤其是旅游公路两侧的崩塌、滑坡,严重威胁旅游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为此,在调查评价区地质灾害特征基础上,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并对地质灾害提出防治对策,有利于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保障当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2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概况

2.1 气象水文

南阳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型湿润、半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4.4~15.7℃,年平均降雨量为800~1000m。伏牛山区年平均总云量在5.0~6.0,日照百分率为45%~50%,日照时数全年约2000h,平均风速2m/s。

评价区发育的主要河流有白河、黄鸭河、鹳河、湍河、淇河等。其中,老灌河境内流程长109.4km,流域面积2523km2,径流量2.47×108 m3;淇河流域面积575km2,境内干流长42.2km,最大流量1300m3/s;白河年平均流量11.7~19.8m3/s。

2.2 地形地貌

公园属豫西山地,主峰犄角尖海拔2212.5m,最低处马山口镇海拔235.3m,相对高差1977.2m。伏牛山高峰突兀,山体完整,主脉山脊狭窄高耸,为河南省的屋脊,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

地貌类型的划分以成因为主,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园区内地貌类型划分为3个类型和6个亚类型(表1)。

2.3 地层岩性

评价区地处秦岭造山带和华北陆块南缘[5],地层出露齐全,从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太古界为一套变质较深并受不同程度混合岩化的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下元古界出露的主要岩性为片岩、大理岩、石英岩、磁铁石英岩;中元古界出露的主要岩性为石英片岩、安山岩、砂岩;中—上元古出露的主要岩性为片岩、大理岩;上元古界出露的主要岩性为石英砂岩、页岩、白云岩、片岩、大理岩、凝灰岩、石英角斑岩;震旦系主要岩性为砾岩、白云岩、硅质岩、片岩、千枚岩;古生界寒武系的泥岩、砂岩、白云岩、灰岩、页岩、硅质岩;奥陶系的灰岩、大理岩、砂岩、泥岩;志留系的泥岩、砂岩;泥盆系的砂岩、片岩、灰岩、角闪岩、砾岩、页岩、粘土岩;石炭系的灰岩、白云岩、页岩、泥岩;中生界三叠系的砂岩、泥岩;侏罗系的石英砂岩、泥灰岩;白垩系的泥岩、粉砂岩、泥灰岩、砂砾岩;新生界下第三系的泥灰岩、泥岩、砾砂岩、白云岩、粉砂岩、页岩;下第三系的砂砾岩、泥岩;第四系的粘土、粉质粘土、砂砾石。此外分布大面积花岗岩。

2.4 构造

南阳市地处华北地台南缘与秦岭构造带接壤部位,公园地区属于秦岭造山带。园区经历了长期复杂发展演化及多期不同层次变质变性改造,地质构造极其复杂。

园区内主要地质构造有瓦穴子—鸭河口—邢集断裂带、朱阳关—夏馆断裂带、商丹断裂、木家垭断裂。这些断裂带总体走向北西西向,波及宽数公里,均为长期多次活动、性质多变,以韧性剪切为主,叠加有脆性破裂的复合断裂带。断裂通过的地方多形成深切河谷、断裂崖。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塑造了园区内地貌,造成断裂带波及地层破碎,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基础。

2.5 地下水类型及补、径、排条件

地下水主要类型有基岩裂隙水、碳酸盐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其中基岩裂隙水占园区面积的85%左右,碳酸盐类裂隙岩溶水分布在西峡西北及东北部,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在西峡境内,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于内乡北侧,面积很小。地下水位埋藏深度除分布于内乡河流两侧约5m外,其余均埋藏较大,大于10m。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径流强烈,山区多以泉的形式出露,盆地以开采为主。

2.6 工程地质岩组

根据岩土体特性,园区内岩土体类型划分为8个工程地质岩组:坚硬块状侵入岩岩组、坚硬块状混合岩、片麻岩变质岩组、较坚硬薄层状石英片岩变质岩组、较坚硬块状细碧岩变质岩组、坚硬厚层状中等岩化大理岩白云岩碳酸盐岩组、半坚硬厚层状砂岩碎屑岩组、层状结构土体。其中力学强度较高的岩组,易形成陡削的山坡临空面,存在崩塌隐患;而山体表面风化物质及沟床堆积物为滑坡、泥石流提供物源。

2.7 主要工程经济活动

2.7.1 矿业开发

园区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6]。经过地质普查勘探有较高储量的有:石墨、红柱石、金红石、黄金、大理石、矽线石、橄榄石、铁、锰、铜、铅、锌、云母、水泥灰岩、花岗岩、黑绿玉、白绿玉、宝玉石等。矿产开采严重破坏周围的地质环境,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出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对园区内旅游业有较大影响。

2.7.2 交通工程

近年来,评价区内交通工程建设取得快速发展。国道209线、国道311线、国道312线、豫48线、豫51线等构成园区内交通框架。这些交通工程一方面为园区内交通提供了方便,但另一方面,在修建过程中,破坏了岩体原有相对平衡稳定状态,出现边坡失稳,形成了滑坡、崩塌隐患,部分地段还相当严重,威胁公路、车辆、行人及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2.7.3 旅游业建设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主要景观有老界岭、五道幢、龙潭沟、老君洞、蝙蝠洞、荷花洞、恐龙蛋博物馆等。开发旅游的过程中,修建道路、宾馆、索道、滑道等设施,周围地质环境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崩塌、滑坡隐患尤为严重。汛期(6~9月)旅游,危害很大。

2.7.4 城乡居民建设

在中、低山丘陵区,因受地形条件制约,建设用地短缺,常靠开挖山体坡脚获取更多建设用地,易导致坡体失稳,产生崩塌、滑坡灾害。

3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

评价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这三类灾害占灾害总数的75%。崩塌主要分布于中山区、公路两侧、居民区附近、矿山采场等人类工程活动相对强烈地段,以土质崩塌为主。土质崩塌体岩性构成主要为亚粘土、砂砾石层及残坡积碎石土等,坡体结构松散,孔隙、裂隙发育。岩质崩塌构成岩性包括碳酸岩类、变质岩类及碎屑岩类,岩体裂隙、节理发育,风化强烈。主要诱因为大气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

滑坡主要分布于中低山丘陵区,规模相差悬殊,大者可达70×104m3,小者仅为0.018×104m3,平面形态以圈椅形、舌形、矩形为主,剖面形态多为直线及台阶形。滑坡后缘一般形成高陡的下跌坎及弧形裂缝。滑坡体上房屋开裂变形、树木歪斜和滑动前缘有泉水溢出等现象。土休滑体中碎石含量不等,以粉质及砂质粘土为主。岩质滑坡岩性多为碎裂状风化基岩,滑坡体上以张裂缝发育为主,常出现于滑体顶部接近基岩出露部位。滑床多由强弱基岩风化层接触面构成。主要致灾因素为每年6~9月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

泥石流主要分布于评价区北部中山区,平面形态呈喇叭形、长条形,剖面形态呈阶梯形等。以冲为主,淤积次之,沟口扇形地多数完整性较差。泥石流规模0.5~50×104m3之间,碎石成分复杂。中低山区山高坡陡,高差悬殊,切割强烈,沟谷两侧坡度多在30°以上,山坡上多为几米厚的坡积物、沟内崩积物及矿渣堆放等,受山区降雨集中影响,沟谷内易形成泥石流。具群发特点。

4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采用定性划分方法和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划分评价区地质灾害易发性。

4.1 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特征

根据评价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结合地质环境条件,给出评价区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特征[7](表2)。

4.2 信息系统空间分析

4.2.1 单元风格剖分

单元划分采用1∶100000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基础图件。取边长2.0cm,面积2km×2km的正方形网格,将地质公园园区运用栅格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网格剖分。共剖分335个单元,总面积1340.9km2。

4.2.2 单元信息提取及数字化

依据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特征(表2),对每个网格单元分别提取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信息,并进行数值化。

在计算机上,将剖分的网格与已数字化的地质灾害图件进行要素叠加,并将灾害划分为:A级———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取值4;B级———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取值3;C级———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取值2;D级———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取值1。

然后,将多种地质灾害进行叠加,当有两种以上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重叠时,则取值为5。根据上述标准,对调查所属单元进行地质灾害信息的提取和数字化:(1)滑坡崩塌灾害信息提取:滑坡崩塌灾害划分为滑坡崩塌高易发区、滑坡崩塌中易发区、滑坡崩塌低易发区、滑坡崩塌非易发区四类。(2)泥石流灾害信息提取:泥石流灾害划分为泥石流高易发区、泥石流中易发区、泥石流低易发区、泥石流非易发区四类。

4.2.3 单元地质灾害评价

单元信息叠加结果(G)满足如下公式:

式中,G为单元叠加结果,G滑为滑坡灾害数值,G崩为崩塌灾害数值,G泥为泥石流灾害数值。其中G=“A”,即单元属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再将A分为以下5种情况:A=A1,滑坡崩塌灾害高易发区;A=A2,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A=A3,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

G=“B”,即单元属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再将B分为以下5种情况:B=B1,滑坡崩塌灾害中易发区;B=B2,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B=B3,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G=“C”,即单元属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根据上述公式按1、2、3、4数值表示,进行单元各类地质灾害信息迭加,采用MAPGIS分析,评价区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4.3 易发区划分结果评价

根据西峡、内乡、南召等县地质灾害调查,采用MAPGIS分析方法,评价区处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貌以中山、低山丘陵为主,海拔在600~2000 m,相对高差在1000 m以上。

在中山区,山体多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两侧为古老的变质岩层,局部地方有灰岩出露。大部分山坡上部为直线形,下部为凸形。北部山坡陡峭,坡度多在40°以上,有的超过80°,多是花岗岩风化后侵蚀形成的陡坡,也有断层崖。南部山坡较和缓,坡度25~40°,岭脊形态多呈锯齿状,山峰峻峭尖耸,多呈“V”字形峡谷和深谷。低山丘陵区,山体坡度较大,冲沟发育,很多沟谷狭窄。组成岩性除部分古老变质岩外,花岗岩大面积出露,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山间盆地多为第三纪红色砂砾岩层。在60°以上的山坡、谷坡和道路边坡,汛期和大雪融化后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5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5.1 加强地质灾害科普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防灾减灾是一项减少自然灾害损失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措施,公园管理部门及公园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特别是旅游区要加强这方面工作。充分依靠和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走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道路是防治地质灾害最有效的措施。[8]

5.2 加强领导,把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的关键。公园管理部门及公园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立地质灾害在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将地质灾害防治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在工程建设、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工作中有规划,各项工程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应有防治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内容和指标。

5.3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依法从严保护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全局整体利益的大事,要建立从公园管理部门内容及公园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到乡、村组人的监测监督管理体系,及时签订“防灾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明确监测监督人员的目的任务,提高业务水平。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会同建设、水利、交通、旅游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汛期应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使地质灾害监测工作成为监督管理职能的“眼睛”,将所有工程经济活动纳入监督管理体系之中,切实保证地质环境不受人为的破坏,否则依法进行处罚。

5.4 增加勘查和治理资金投入,保障防灾减灾工作的实施

受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影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较为被动。因此,增加地质灾害勘查和治理资金投入是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及防灾减灾的关键。公园管理部门及公园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年度财政计划中,要有重点、有计划地安排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资金。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防灾减灾的资金投入,使这项功在当今、泽被后世的工程有序发展。

5.5 坚持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提高防治效果。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公园管理部门及公园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应及时划定为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工程建设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于威胁较大的地质灾害,要由专业队伍进行综合研究勘查,科学治理。对于分散的地质灾害要“群测群防”、“及时通报”,保证信息畅通,确保监测、防治工作取得积极主动。

5.6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健全的机构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搞好地质灾害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效率的关键。要加强公园管理部门及公园所在县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职能,有计划地开展人才培养和干部培训、尤其要提高基层干部和管理人员的防灾意识和业务素质,使之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6 结语

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豫西南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作为地质旅游和科普基地,应加强园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实施群测群防,确保旅游人员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要:以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地质灾害评价,通过野外调查及评价,发现了园区处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针对地质公园这一特色旅游区,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以期为当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易发区,世界地质公园,伏牛山

参考文献

[1]张天义.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综合考察报告[R].北京:国土资源部,2005.

[2]黄景春.河南省西峡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R].郑州: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2006.

[3]岳超俊.河南省内乡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R].郑州: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2003.

[4]梁慧娟.河南省南召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R].郑州: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2006.

[5]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河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6]杨进朝.南阳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8~2015)[R].南阳:南阳市人民政府,2008.

[7]国土资源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R].北京:国土资源部,2006.

世界地质公园的由来 第4篇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后发布了“人类环境宣言”,由此拉开了世界环境保护的序幕。同年在巴黎召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17届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旨在各成员国将本领域内具有世界保护意义的地点纳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国际合作,对其进行保护,并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由此宣告全球性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启动。至2004年底,共有177个国家成为签约国,列入名录的遗产地788个,其中文化遗产地611个。自然遗产地154个,混合型23个。其中有20处遗产是地质遗迹为核心保护内容而列入的,在自然文化遗产中的近百处都分布有重要地质遗迹。

世界遗产公约的宗旨是依据现代科学方法,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有效制度,共同保护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要求各缔约方对自然、文化遗产的辩明、保护、养育作出承诺并保证其世代传承。世界自然遗产的定义是:①从美学和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②从科学或保护的角度看,具有突出或普遍价值的地质或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濒危动植物种群生态区;③从科学、保护或美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上述定义中,地学意义的位置十分突出。同时又进一步明确了四条辩识标准:①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②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③独特称有或奇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景观地带;④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群的栖息地。这是条辩识标准更明确世界自然遗产中地学遗迹的重要性。

但是,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文化遗产占了77%。自然遗产仅占19%,这对于广泛分布的、大量的、急需保护的地质遗迹实在是挂一漏万。为了弥补这一不足,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地科联(IUGS)、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华盛顿成立了“全球地质及古生物遗址名录”计划,目的是选择适当的地质遗址作为纳入世界遗产的候选名录。1996年改名为“地质景点计划”。

1991年Unesco和IUCN在法国迪尼召开地学遗产保护讨论会,来自三十多国家的150余位专家与会,一致同意发表迪尼宣言(International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emory of the Earth 13, June, 1991, Digne, France),强调地学遗产“正如树木以年轮记忆其生长和生命,地球遗迹记录了其过去,这种记录既存在于地表,也存在于地下,既存在于岩石中,也存在地表景观中,都需要我们的解读”,研究地球表面环境变化的成果向我们展示了地球各圈层的自律系统,决定了环境的演变,无数次的Greenhonse与icehouse的更迭,特别是近期这种更迭的加速,发人深省。要准确预测未来,必需深刻认识过去。对地学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是必经之途。

199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促使各地具有特殊地质现象的景点形成全球性网络”计划,即从各国(地区)推荐的地质遗产地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特殊性的地区纳入地质公园,其目的是使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永续发展。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56次常务委员会议中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计划(UNESCO Geoparks),目标是在全球建立500个世界地质公园,其中每年拟建20个;并确定中国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之一。

中国是推进地质遗产保护最好的国家,特别是以政府的名义,推进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以此达成有效保护地质遗产和地质生态环境,推动地球科学普及和地球科学研究,扩大当地居民的就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始于七十年代末期,当时,地质遗迹的保护与研究多是作为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区中的一项保护内容。国土资源部(原地质矿产部)负责对其实施监督管理。1984年前该项工作只是作为其它类型自然保护区的部分保护内容;1984年后,原地质矿产部着手有计划地开展调研工作、组织制定规划及规章,使该项工作纳入正轨,先后于1987年、1995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的规定》及《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中国1985年缔约加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自1985年建立第一个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天津蓟县)后,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立得到较快的发展。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又组织起草了有关地质遗迹管理办法,并召开相关会议,促进该项工作的进展。为配合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国土资源部于2000年8月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及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制定了有关申报、评选办法。

五年期间,我国已建立了85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有12家世界地质公园,60余家省市级地质公园;已经初步形成了的地质遗迹保护体系和网络。

2004年6月,国土资源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组织,在北京成功召开了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有43个国家近500人参加了大会。地质遗产的保护、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地学旅游业的发展已引起世界地学界普遍关注。

地质公园按管理层次分为四个等级:

县市级地质公园、省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按地学学科分类,可分为八类:

地层学地史学与岩相古地理学遗迹,如河北蓟县、河南嵩山等;古生物学与古人类学遗迹,如云南禄丰、新疆奇台、浙江新昌等;火山学与火山岩石学,如黑龙江五大连池和云南腾冲等; 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遗迹,如福建晋江深沪湾和河南宝天曼等;地貌学遗迹,可分出以下几种类型:

(一) 丹霞地貌(重力塌崩地貌伴有化学风化),如广东韶关;

(二) 雅丹地貌(干旱风成),如甘肃敦煌;

(三) 岩溶地貌(溶洞峰林峰丛石林峡谷天坑),如贵州织金洞、云南石林等;

(四) 云台地貌 (重力崩塌峡谷长崖峰丛),如河南云台山等;

(五) 张家界地貌 (砂岩峰林);

(六) 黄山地貌 (花岗岩峰林、峰丛);

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 第5篇

在纬度48°36′36″—48°50′43″,经度125°57′42″—126°30′48″的点上,有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这里数百万年前,岩河横流,时空两界,彼时天堂,始成现时人间,神秘莫测,奇景异态,诡谲云波,绚丽多姿,这就是中国的五大连池,

地球在长达46亿年的复杂演化过程中,为人类提供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质资源,五大连池就是第四纪火山活动给人类留下的一片珍贵遗产,这里山秀、水幽、泉奇、石怪、洞异,是集生态旅游观光、度假健康疗养、地质科学考察为一体的高含量、多功能、综合型风景名胜区。

1060平方公里的五大连池,矗立着14座新老期火山,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是闻名全球的环太平洋火山群之一,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品类最齐全、状貌最典型的新老期火山地质地貌,被科学家称之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1719—1721年爆发的最新期两座火山—— 黑龙山和火烧山,巨量熔岩阻断了白河发源地及古河道,形成了五个溪水相连的串珠状湖泊,五大连池因此而得名。她是我国第二大火山堰塞湖,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池岸曲线变化复杂,有收有效,五个湖泊颜色各异,形态不一,半圆状环抱着两座新期火山和广阔的石海,景观效应极佳。

多年来,五大连池先后荣获: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生物圈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 中国著名火山之乡 中国国家自然遗产。

当您走进五大连池,细读这部“打开的火山教科书”,您一定会为我们共同拥有的这片神奇土地而自豪,为大自然创造的这块珍稀资源的骄傲!

神奇的五大连池火山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内,矗立着14座拔地而起、错落有致的火山锥体,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从207万年到280年前一直有火山喷发活动。最新期喷发形成的老黑山和火烧山,喷发时间为1719—1721年,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并且有丰富、准确的史料记载。从《黑龙江外记》和《宁古塔记略》这两份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两座火山喷发的情景。其它火山虽缺乏史料记载,但每座火山喷发时留下的火山地貌遗迹,就是最详细、最真实、最客观、最自然的原始记录,默默地展示着地球演化的进程。

与世界其他著名的火山相比,美国的夏威夷火山、印度洋中的留尼旺火山、法国的中央高地火山和东非裂谷乌干达境内的托罗——安科尔火山和五大连池火山属于相同类型,岩浆都属基性,火山活动方式都是夏威夷式喷发,地貌景观基本类似。所不同的是,其他几座火山虽然规模较大,但五大连池火山地貌更齐全、更集中、更典型。比如,在其他几座世界著名火山附近,均未形成火山堰塞湖,而且除了法国中央高地火山区外,均未发现矿泉出露。喷气锥、喷气碟更是罕见,仅在印度洋的留尼旺火山区偶见个体矮小、发育不良的喷气锥、喷气碟。相比之下,五大连池火山形成的山川辉映、水火相容的火山地貌景观更具特色,而翻花熔岩中发育完整、保存完好、多姿多态、数以千计的喷气锥碟,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可谓天下奇观。

公园内14座火山都分布在北东向和北西向连线的交汇处,构成了棋盘格子式的布局。如果从空中俯瞰五大连池火山群,可以看出,14座火山锥排列得很有规律,东面七座,西面七座。西面的七座是:药泉山、卧虎山、笔架山、南格拉球山、北格拉球山、黑龙山和火烧山。东面的七座是:西焦得布山、东焦得布山、影背山、西龙门山、东龙门山、莫拉布山、尾山。这种有规律排列的现象,引发了地质科学工作者对当地地质构造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公园内新老期火山相间排列;大火山锥与小岩渣锥、盾火山相互偎依;圆盆状、圈椅状、漏斗状、破裂状、复合式等火山口应有尽有;翻花熔岩、结壳熔岩交替出现;熔岩微地貌千姿百态;数量众多,保存完好的喷气锥碟世界罕见;碧波荡漾的五个火山堰塞湖点缀其间;神奇的冷矿泉水天然出露。这些火山地貌展示了神奇的景观和地球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和科研意义。

神奇的生命之网

从史前200多万年到近代280年,五大连池经历了多次的火山喷发,炽热的岩浆喷溢与泛滥之处,所有地表的植被被毁灭殆尽。但是伴随着时空的变化,五大连池复杂多样的火山熔岩地貌和特殊而变化的生境条件孕育发展了五大连池独特、丰富而又完整的火山自然生态系统。五大连池保护区内植物有143科428属 1044种,野生动物55科121种,新期火山地区的地衣苔藓群落、地衣蕨类群落、地衣草类群落、地衣灌丛、地衣疏林、苔藓落叶松林等奇妙地组合在一起;老期火山区形成了杂类草甸草原、森林草甸、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低谷处形成了沉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各种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当您走进神奇的五大连池,您会为它奇异的火山地貌景观所倾倒、震撼,能让您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伟大。五大连池是各种生物的乐园,生物多样性表现之充分,在我国北方,乃至北温带同纬度地区也屈指可数,它不仅向我们展示地球上火山爆发后最伟大的场景,更珍贵、更有价值的是它再现了地球生命由低等到高等演替、特别是火山熔岩上生命占领和演变的全部过程,五大连池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天然史书。

神奇的地质奇观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有:14座新老期火山;60余平方公里的新期火山熔岩;1500余座喷气锥碟;五个溪水相连的火山堰塞湖;多处火山熔岩洞穴;疗效神奇的天然冷矿泉水。从构成上讲,五大连池的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五个字“山、岩、水、洞、泉”。从分布上讲,是立体三层格局:地上、地面、地下。

地上的景观主要是“山”。五大连池火山群有三种类型火山:以层状火山为主,盾火山为次,还有少量的副火山。层状火山又叫复式火山,五大连池火山群中的14 座火山锥均为层状火山,山体下部以熔岩为主,中上部主要是火山碎屑物。从空中看五大连池,14座火山形态各异,火山口更是多种多样,有6个火口的,有4个火口的,还有一个火口的;有的像圆盆,有的像圈椅,有的似马鞍,有的如桔瓣,有的是一个大漏斗,有的是破裂的火口,有的火口内还有天池;从植被的疏密和种类上可大体推测火山的年代,古火山一般都草木茂密,火口平坦,新火山则火口陡立,寸草不生。这是指复式火山。第二种类型为盾火山,主要由熔岩构成,火口不明显,没有火山碎屑物,外形低矮,在地貌上形成缓丘并与周边台地相连,所以单体难以辨认。第三种为副火口,又叫小岩渣锥,高度一般在20米以下,只喷碎屑物不喷岩浆,没有火口,往往伴在火山锥周围。

地面景观主要是“岩、水”。五大连池火山熔岩微地貌,千姿百态,方圆64平方公里的裸露熔岩形成了壮观的石海和广阔的`台地,各种熔岩造型堪称天公杰作,世间一绝。五个火山堰塞湖和药泉河、石龙河、药泉湖、南北月牙湖、温泊,星罗棋布地点缀于群山之间,形成了山水辉映,刚柔相济的美丽风光。

地下景观主要是“洞、泉”。五大连池火山群的熔岩台地下有许多熔岩燧道,是当年火山喷发后,熔岩在渐渐冷却中形成的。目前已开发的有冰洞、地下冰河、仙女宫等。这些洞穴最长的可达300多米,洞壁和洞顶挂满了棘状熔岩钟乳。有的洞穴长年结冰,霜花遍布,加上冰雕雪塑的景致,在灯光辉映下,如仙境一般。

目前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开发有七大旅游观光区,八大奇观,142个可视景点。大自然的伟力,为五大连池创造了雄奇瑰丽的火山景观。到五大连池游览,您会欣赏到:雄峻陡峭的山巅火口,波澜壮阔的翻花石海,造型奇绝的喷气锥碟,霜花似玉的冰雪熔洞,碧水一泓的天池胜景,鬼斧神工的龙门石寨,云雾蒸腾的石龙温泊,景色如画的群山倒影。泛舟五湖,您会倾听秃尾巴老李(小黑龙)大战小白龙的故事;仙女宫内,讲述着孝女救母仙女赐药的神话;畅饮药泉(矿泉水),人们会告诉你神鹿示水的动人传说;观赏石猿,让人惊叹于大自然的雕塑才真正地完美无瑕。水帘洞里,滴水叮咚;石花园内,五彩斑斓;象形园区,奇石耸立;刀劈峡上,峭壁遮天。

随着现代人们的旅游越来越青睐于自然生态型,远离喧闹、嘈杂的都市,让身心从长期的疲劳中解脱出来,是广大民众参与旅游的重要因素。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健康身心,探索奥秘,已成为当代旅游的一种时尚。“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境界,是许多人追求和向往的。五大连池的“火山生态旅,健康长寿游”,也成为当今广大旅游者的热门选择。五大连池集中展示了新老期火山地质地貌,是我国火山景观的代表,同时,这里的环境磁疗、空气浴疗、矿泉浴疗、药泉洗疗,构成了世界上综合条件最完善的自然环境理疗基地。每年都有几十万海内外游客到这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疗养、科学考察。

神奇的天然环境理疗基地

五大连池以“疗养胜地”闻名于世,是我国及东北亚地区著名的自然环境理疗基地,拥有举世罕见的六大自然环境优势:天然冷矿泉水,纯净的天然氧吧,集保健、美容、医疗于一体的矿泉洗疗和泥疗场地,天然火山熔岩台地——太阳热能理疗床,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的火山全磁环境,纯绿色健康食品生产区。

1、天然医用冷矿泉水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用矿泉水疗病健身,古罗马时期对其利用就已经很盛行。五大连池矿泉水是世界三大冷泉之一,根据中科院研究的结果表明:五大连池矿泉水属铁硅质重碳酸镁钙碳酸型矿水。天然、纯净、卫生、没有污染,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宏量和微量元素,可医、可饮、可浴,既可作为医疗矿泉水,又可作为饮料矿泉水,是少见的珍贵矿泉资源,

资料

五大连池矿泉水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火山矿泉——五大连池矿泉出露于火山群之中。其入渗水在地下贮留时间长,原生水年龄大于50年, 次生矿泉水大于。它是深层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储量丰富、水质稳定,是天然、纯净的。

温度较低,它是不多见的冷泉,全年一般水温稳定在2—4℃,矿水中含有较多的游离二氧化碳,属重碳酸镁钙型矿泉水,特点是镁、钾含量最高。国际营养卫生界越来越重视碳酸钙镁型矿泉水,法国的维希塞莱斯丁矿泉水具有极高的重碳酸盐,以助消化闻名遐迩。德国阿波昨纳里斯矿泉,则强调其泉中具有独一无二的镁、苏打和钙混合物,可以供应人体每天需要的大部分矿泉物质。五大连池矿泉水就是属于重碳酸镁、钙、钾型矿水,这些指标都很相似。其不同点是维希等名泉含纳、氟都很高,含钾低。而五大连池矿泉水富含钾、二价铁、三氧化硅,并且钠氟含量适中,有利于人体的健康,是很珍贵的。

五大连池矿泉水含有人体必需的十几种重量元素,铁、锰、钡、锌、钴、钼、氟、碘、铜、铬、矾、硒、镍等。并且这些元素含量丰值与人体所需相适应,与人体血液中的各种离子比例基本一致,这些离子在医学上称阳离子,为治疗因子。

五大连池矿泉水在海内外屡获殊荣:1986年被国务院指定为 接待外宾的特供饮品;1994年获国际博览会矿泉水开发金奖和质量金奖,同年获中国保健新产品金奖;1995年被广州市作为10万少年儿童缺少微量元素唯一补充饮料,同年被列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被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和第三届亚冬会确认为专用饮料;被第三十届世界地质大会指定为专供饮品;被国家体委训练局确定为中国乒乓球队专用饮料。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蔡振华说:兴我国球,喝我国水。,中国国家女子长跑队在五大连池进行训练后,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选手孙英杰在亚运会获得了5000米和 10000米的冠军;8月,在巴黎召开的世锦赛中孙英杰获得了第三名;20在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上获得了女子第一名。选手邢慧娜在全运会 10000米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2、纯净的天然氧吧

当你走进五大连池,立刻会觉得气爽神怡,仿佛进入了一个储存新鲜氧气的空间,特定的原始地貌使其成为世界上罕见的空气浴场。白云、蓝天、清泉、湿地、茂密的森林,创造了一个1060平方公里的巨大空气浴场。无论在哪个角落,都会呼吸到最纯净的高倍负氧离子空气。

在一般城市和地区,室外吸能吸入1-2万mg/m3负氧离子,林间只能吸入10-20万mg/m3负氧离子;在五大连池室外可吸入20万mg/m3负氧离子,在湿地和林间可吸入30万mg/m3负氧离子。因此说这里是世界稀有的天然氧吧。

3、集美容、保健、治疗于一体的洗疗、泥疗浴场

多年以来,各种疾病患者从世界各地来到五大连池,他们来时一脸愁云,走时都笑容满面,只因为喝水、洗浴、泥疗去掉了疾病。

这里的饮泉有南北泉、二龙眼泉等。洗泉有三处:南洗泉、翻花泉、桦林沸泉。矿泥有2处:北泉矿泥、火烧山矿泥。

五大连池的医疗机构和广大疗养员,经多年实践探索了一套独特的饮水、洗浴、敷泥疗法。饮水疗法是一种综合疗法,可进行阴阳离子交换,保持人身内环境恒定,促进新陈代谢。经常饮用五大连池矿泉水可纠正人体离子失调,调节胃酸的分泌和植物神经紊乱,促进功能正常化。洗浴疗法就是将身体全部或一部分浸泡在矿泉水中,适用于各种慢性病(如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矿泥疗法是利用矿泥贴敷于身体全部或部分,达到治疗目的,适应症有各种类型脱发、慢性肝炎、神经性皮炎、风湿性关节炎、末梢神经炎等。

4、太阳热能理疗床

五大连池64平方公里的裸露熔岩台地,可充分吸收太阳能,对人体有渗透治疗作用,在矿泉浴后躺在石龙熔岩台地的太阳能理疗床上,可软化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提高细胞增生能力,促进新陈代谢。

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随着太阳射线能量的不断变化,由熔岩反作用于人体,有利于充分发挥太阳热能的医疗作用。

5、火山全磁环境

磁疗进入自然疗法已被世界所公认。一般意义上的磁疗法多为人工磁疗器作用于病灶部位,而五大连池却是利用火山磁场来配合其他环境疗法治疗各种慢性疾病。

五大连池火山全磁环境分为地下、地表和空间三部分:地下部分是由距地表24米带有强磁的黄铁矿和距地表26米的麦饭石形成强大磁场,而在二者之间流动的含有多种元素的矿泉水,使这个强大的地下磁场呈游离状态存在;地表部分是由于1060平方公里熔岩地貌,尤其是裸露在地表的64平方公里的含有磁铁矿和钛磁铁矿的熔岩台地形成强大的地表磁场,地表磁场在大面积湿地和五大连池自东向西流动的地表水的作用下,也呈游离状态存在;空间磁场是由于太阳光蒸腾作用,将地下含有电荷和地表含有电荷的水蒸气在不同气流作用下,产生了不规则的空间磁场运动。这种地下、地表和空间磁场运动形成了五大连池特殊的具有治疗各种慢性疾病作用的火山全磁环境。

在黑龙山、火烧山、东西龙门山的核心地带,罗盘仪器失灵、考察队迷路等现象时有发生。当游人进入五大连池,全磁环境已经在您身上发挥着意想不到的微妙作用。

6、纯绿色食品生产区

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已被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所笼罩,化学环境和药品、食物已成为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天敌。世界上健康食品的新潮已经兴起,而五大连池却正是一块健康食品生产的净土,这里由于有得天独厚的火山灰自然复合肥,其氮、磷、钾的含量高于正常土壤的十几倍。这里的无公害食品如山野珍品、矿泉鱼、矿泉稻、矿泉畜产品、水果、蔬菜等形成了世界上最清纯的健康食品园区。无论在这里旅游观光,还是健康疗养,人们都已经无形地开始了清理和净化血液、细胞、胃肠的健康食疗过程。

五大连池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更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五大连池以其神奇的火山地貌,跻身于世界著名火山之列。五大连池是黑龙江省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五大连池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让世界了解五大连池,让五大连池走向世界,让全人类共享五大连池的珍稀资源!

五大连池的美从民族审美情趣上看正是刚柔相济、阴阳和谐。雄壮的火山,柔美的池水一刚一柔,剧烈的造山运动和低温冷泉一阴一阳,夏天有冰洞,冬季有温泊;山顶有火口,地下有熔洞,万物相济,构成了地质景观情趣的极致。

五大连池游览行程

一些去过五大连池的人,回来后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没啥可看的,到处黑黑的,活脱一个“大煤矿”。想到游客一路辛劳赶到那里,败兴而归令人颇感遗憾。与风景绮丽的自然景观不同的是,五大连池展示给游人的是神奇和震撼,只有了解它才能读懂它,去那里旅游之前最好先熟悉一点地质学知识。因此,建议火山博物馆为旅游第一站。经过与当地的玩家了解,只需3天时间,就可玩好神奇的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

如果条件允许,强烈建议自驾车前往,尤其是外地的游客,一路上可以领略到东北地区特有的地貌和风土人情。即使是旅游旺季,路上的车也非常少,找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一路欣赏两旁的美景,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和整齐的白桦树。游客可以随时停下来,呼吸一下伴着泥土气息的新鲜空气,拍几张美丽的风景照片。来到五大连池,要看的除了湖还有火山,而比较合理的路线应该是先看山,再看湖。

游客到达五大连池风景区第一天(下午),进入宾馆休息片刻,游览五大连池风景区的行程便开始了。为了缓解旅途疲劳,建议第一站先去火山博物馆,那是“火山教科书”为游客讲解的第一课。

第一天:火山博物馆——南北药泉——龙门石寨——冰洞(水晶宫、白龙洞);

位于药泉湖畔的一座由玄武岩石砌筑的展览馆,展示和介绍了五大连池火山地质地貌的相关知识,有实物展示、有沙盘图表综合介绍,馆内还设有资料放映厅、火山文化展览厅等,它是“火山科普基地”的索引,是了解火山谜宫的金钥匙。游客参观这里后,会对五大连池景观资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二天:黑龙山——火烧山——火山堰塞湖——圣水广场;

进入中国最新斯的火山地质地貌,这里也是世界火山地质公园的核心区;行程大约五六个小时,感受火山锥体的风光,登火山观赏中国最新期的火山口,石海,火烧山,石河,喷气锥、碟,进入火山堰塞湖游览区(游船),在矿泉鱼村品尝矿泉鱼宴,夜晚观看民俗演出、地方戏表演等,最后可夜游圣水广场,感受风景区美丽的夜景;

第三天:乘船游览石龙河温泊,最好带上相机,游客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玩家总结,夏、秋两季游玩五大连池最迷人。3天玩好、7天游遍、15天度假、50天疗养保你一年不感冒!

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办法 第6篇

2015年12月27日,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参加第九批世界地质公园推荐评审会,成功进入世界地质公园推荐名录,作为2018年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候选单位。

一、申报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前期工作 1、4月10日-12日,邀请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导、地质公园研究领域知名专家田明中、武法东、张建平现场指导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经过实地考察,专家组认为临沂市具备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基础条件。2、4月20日,蒙山管委会和市国土局向市政府呈报《关于申报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的请示》,就申报工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准备情况和下步工作重点予以呈请和汇报。张市长作出批示,要求各单位论证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的可行性。5月7日,左市长、边市长召集平邑县、蒙阴县、市旅游局、市国土局、蒙山管委会负责人,专题研究论证申报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工作。经与会同志讨论、分析,一致认为,申报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总体可行,利大于弊。5月11日,蒙山管委会和市国土局向市政府呈报《关于申报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利弊分析的报告》。6月8日,田明中、武法东、张建平教授再次到我市与左市长、边市长、市国土局、蒙山管委会负责人对接,对推进申报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3、按照市政府领导对申报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工作的要求,6月15日-24日,市国土局、蒙山管委会一行6人赴湖北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内蒙古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园就世界地质公园的创建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4、7月23日,市政府召开第62次常务会议,组织各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专题讨论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会议对申报工作的利弊、程序步骤和目前亟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分析,成立了市级层面的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标志着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正式全面启动。5、8月3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专家团队一行10人来我市开展沂蒙山地区地质遗迹野外调查工作。6、8月28日,省国土资源厅下达《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同意临沂市开展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前期工作的批复》(鲁国土资字[2015]302号)。7、8月31日,临沂市副市长李朝辉、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刘贵增、蒙山管委会书记刘桂民等一行六人到国土资源部,向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陈小宁、处长袁小虹汇报了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的开展情况,争取国土部对沂蒙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工作的关心和支持。8、9月1日,蒙山旅游区下发文件,正式成立创建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刘桂民、党委副书记、主任解东任组长。9、9月22日,经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蒙山管委会与 2 北京地大凯诺科技有限公司就“中国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材料编制”项目,正式签订合同。10、9月30日-10月11日,八一制片厂张蠡导演、中国地质大学武法东教授带领摄制组工作人员来我市开展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宣传片拍摄工作。11、11月底,完成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材料编制。12、2015年12月27日,国土资源部组织召开了第九批世界地质公园推荐评审会,沂蒙山地质公园成功入选世界地质公园推荐名单,作为2018年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候选单位。13、2016年3月8日,邀请中国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与建设评估专家武法东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韩晋芳博士做申报培训报告,蒙山旅游区和蒙阴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培训。

14、通过与专家团队协商,制定了蒙山旅游区创建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任务分解表(2016-2018),涵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标准226项任务要求,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间节点。

二、沂蒙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地质公园管理组织机构尚不完善。2015年9月29日,临沂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文件(临编[2015]30号),同意蒙山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加挂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牌子,其他不变。文件中没有明确管理权责、编制、人员等内容。据了解,国内部分世界地质公园存在管理机构权责不 明的弊病,导致各园区管理、建设难以协调、统一。世界地质公园创建涉及地质、旅游、规划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尤其是后续要常态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沟通,亟需充实具备较强的英文表达能力、熟悉公园建设情况的人才。

(二)各园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地质公园显示度不明显。地质公园显示度就是指园区从宣传材料、标志系统、地质博物馆(陈列厅)、数据库、网站等软硬件建设上能营造地质公园氛围,是联合国评估专家考察的重要方面。蒙山园区中的云蒙景区、蒙山人家景区地质公园显示度不明显,蒙阴的孟良崮园区、云蒙湖园区没有体现地质公园的相关建设,距离世界地质公园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地质公园科普科研工作亟待加强。科普教育工作的广泛推广是联合国评估专家实地考察的重心。沂蒙山地质公园没有详细的科普科研工作计划。虽然钻石园区被国土部批准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但是缺乏学校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的广泛参与,并没有有效发挥科普教育功能。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实地考察公园范围内是否具有国际地质意义的地点和景观,评估专家将根据公园前期开展的、已经过同行审议并公布的研究,开展全球性的比较评估。沂蒙山资源丰富,可开展的地学研究项目课题很多,例如新构造运动与岱崮地貌的形成与演化、“金钱石”的成因等;但是没有设立科研专项资金,工作进展缓慢。

(四)地质公园宣传力度小。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理念尚未被区内群众广泛接受与认可。没有与姊妹公园、科研团体、4 大中小学校等单位、团体开展实质性的交流活动,没有参加国内外组织的地质公园建设交流会议,沂蒙老区的知名度高,但大众对沂蒙山地质公园的关注度较小。

三、沂蒙山下一步工作计划

沂蒙山地质公园进入国土部推荐名录,体现了一定的资源优势,但距离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到2018年联合国专家实地评估之前,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一)完善地质公园管理组织机构。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结合沂蒙山地质公园跨县区的实际,建立管理到位、职责明确、实际有效的专职管理机构,成立相关科室,配备地质、旅游、英语等相关专业人才。

(二)提升完善标识系统建设。按照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标准,统一沂蒙山地质公园五大园区标识和解说系统;建立地质公园数据库和中英文网站。

(三)完成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世界地质公园要求,新建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新建或改造园(景)区地质公园陈列室;加强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游客中心、景区道路、景区环境治理等)。

(四)大力加强地质公园科普科研与宣传工作。编写与出版针对不同读者群体的地质公园导游手册及科普读物;开展针对地质公园的科学研究项目;建设并重点打造地质公园科普、科考路线;加强与国内外世界地质公园的沟通交流,参加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并开展实质性的交流活动;创新宣传形式,开展地质公园徽标设计大赛、地质科普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提高大众对于地质公园的认知度;开发地质产品,加强地质公园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工作。

上一篇:pcr实验室的临床意义下一篇:安全确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