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环节入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024-06-07

从教学环节入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精选12篇)

从教学环节入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第1篇

耿德普

阅图能力是指对图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而图则是多种多样的,如机械图、电路图、装配图等等。本文就“录音与录像”课的教学,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对整机电路图的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图能力,应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具体地讲,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合适。本课程选用了自编教材。编写教材时,就在提高学生阅图能力方面有所考虑。首先,有针对性地选用整机电路。考虑到学生有适应过程,所选电路既有简单的,又有复杂的,这样便于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考虑到社会生产和实用情况,选用的电路皆来自近年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机种。考虑到增加阅图机会,选取了多个整机电路,如在录音部分中就选用了四份。

其次,围绕整机电路选取单元电路。以往在有的专业课教材中,讲解整机组成及各部分功能时选用的单元电路与书中所附整机电路相差甚远。这样做虽有多见多识之意,但实践证明,对于初次接触整机电路的学生是弊多利少,容易使他们产生“单元电路与整机电路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的错觉,进而对整机电路产生“惧怕”心理。鉴此,本教材中的单元电路绝大部分均从书中所附的整机电路中选龋同时,做到有主有次,对其中代表性很强的一份电路,在单元电路部分中予以全面的剖析,使学生阅读这份整机电路时比较顺利,为阅读其它电路图打下良好的基矗把阅读整机电路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提高学生的阅图能力,必须使他们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向他们讲清整机电路与生产实践的密切关系,阐明讲解单元电路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很好地阅读整机电路。当然仅有这一点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些观点予以贯彻。

经验证明,阅读整机电路的难点之一就是:虽然对某一单元电路理解较透彻,但在整机电路中却可能连它的位置都找不到。针对这一现象,我每讲一个单元电路,都按照“大框图--单元电路--整机电路”这一步骤进行。例如:在讲解“放音频率补偿放大器”时,先告诉学生它在录音机典型电路中的位置,然后再讲解本电路的作用、原理、特点等。最后,让学生自己到整机电路中找出这一单元电路。不仅要找到它的位置,而且还要指明属于这一电路的所有元件。每次都这样做,待单元电路讲解完时,学生对整机电路也已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分析整机电路,他们就会感到轻松、自如、流畅。

阅读整机电路的课堂教学,其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搞懂一个或几个整机电路,而是让他们从中得到阅读的方法,提高自阅能力。如在录音部分的教学中,结合整机电路的分析,我给学生总结了这样的阅图方法:“胸中装着大框框,信号、直流两条线,单元电路线上串,没见过的‘另眼看’”。为了提高学生的自阅能力,要求他们对书中非课堂讲解的整机图纸进行自阅。为减少盲目性,要给予必要的引导。首先,对其中的单元电路在课堂教学中均进行揭示性讲解。其次,对他们在阅读中发现的并且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认真辅导。

改进考题方式,科学地检验和提高学生的阅图能力。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之一,考什么,怎样考,均会对学生平时的学习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促进学生阅图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阅图能力,我决定打破以往专业课讲整机电路而又不考整机电路的旧格式,将整机电路引入考卷。并在这门课程开课后不久就向学生讲明这一考试方法及其用意,从而起到了督促学生提高阅图能力的作用。

在录音部分结束后的期末考试中,我将“熊猫L一04”录音机的整机电路原原本本地复印下来,让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本部分的分数占试卷总分数的36%,全班42人,本部分共减分数412分,答错率为27.2%;而其余部分总减分数为684分,答错率为25.4%。值得一提的是,有位学生阅图部分的答错率仅为5%。

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学生对整机电路的阅读能力和对其余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具有大致相当的水平,说明学生确实掌握了一定的阅图技能。

[从教学环节入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从教学环节入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第2篇

从《护理学基础》教学入手提高护生适应临床工作的能力

近年来,由于医疗体制改革,护理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情况日益严峻.提高护生适应临床工作的.能力可以增强护生在择业和工作过程中的竞争力,有利于向临床输送更多优秀的实用型护理人才,真正实现护理教学的意义.

作 者:司帷 Si Wei 作者单位:30016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刊 名:护理研究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NURSING RESEARCH年,卷(期):200721(10)分类号:G424.1关键词:

从教学环节入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第3篇

1 让学生熟悉前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比较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具体实验的操作,常常忽略了去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了解实验的设计思想,从中学习前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动力学实验中选做的两个实验:蔗糖转化和丙酮碘化。要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实验代表了两种用间接测量的方式来解决动力学问题,明了在动态反应体系中,直接测量反应体系中中某一组份的瞬时浓度是比较困难的,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来测量物质浓度的变化。其次,选择测定方法要根据具体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来设计。比如蔗糖转化实验中反应的活化能测定之所以采用旋光法,是因为反应物蔗糖、生成物果糖和葡萄糖都具有旋光性,可以通过旋光度和浓度的正比例关系,间接的研究反应的变化;而在丙酮碘化实验中,由于碘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吸光性,在特定的波长范围内,反应物盐酸和丙酮又没有干扰,碘的浓度和吸光度成正比,故通过碘的吸光度的变化来测定反应速率。

2 让学生懂得如何删繁就简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

许多具体问题所面对的都是多变量环境,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时,如果不对条件进行适当的限制,就无法通过实验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结果,所以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多思考,观察前人如何进行假设、如何对实验条件进行近似处理。例如在用乌氏黏度计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实验中,有如下两个关系式:

ηsp/c=[η]+κ[η]2c (1)

lnηr/c=[η]+β[h]2c (2)

式(2)中,ηr要由泊肃叶(Poieseuille)公式求算:

η/ρ=πhgr4t/(8lV)-mV/(8πlt) (3)

式中:ρ——液体的密度

r——毛细管的半径

l——毛细管的长度

h——流过毛细管的平均液柱高度

V——流经毛细管的液体体积

t——液体流出时间

如果把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增加了实验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所以前人在实验的基础上,对此做了近似处理,对指定的黏度计而言,各种参数是固定的;当毛细管的长度l和毛细管半径r之比远小于1时,m=1;故泊肃叶(Poieseuille)公式简化为:

η/ρ=At-B/t (4)

当B<1, 流出时间t>100 s,溶液浓度c<1×10-2 g·cm-3,溶液的密度和溶剂的密度近似相等时,ηr最终简化为:

ηr=η/η0=t/t0 (5)

教学中要注意强调所有的简化处理都是有客观存在的前提条件,避免学生误认为可以随意简化[2]。

3 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培养科学的工作方法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助之幸曾经说过,合理的就是科学的。科学研究是探索问题的解决之道,探索的过程也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安排,工作方法问题是管理科学,教学中要注重强调如何安排每一个实验步骤,使学生熟悉科学做事的一般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管理的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由于社会环境的原因,多数学生生活中较少动手做事情,在做具体事情缺乏条理,不能全面综合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法。所以在实验操作中,不知道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常常机械的照搬教材中的步骤进行操作,不能根据实验步骤的逻辑关系进行科学安排。例如在蔗糖转化实验中,需测定反应溶液旋光度αt随时间的变化和测定完全反应后溶液旋光度α∞,后者需要恒温30 min后才能测定。如果教师教学中不特别强调,许多学生就会测定完αt后,再将用来测定α∞的溶液恒温30 min,然后再测定。从逻辑上讲这样做并没有问题,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最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在测定αt的同时,将测定的溶液进行恒温,待测定完αt后,就可以接着测定α∞的值,也就是说将需要恒温的混合液穿插在测定过程进行[3]。

4 注重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的训练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使学生了解其数学原理,熟练掌握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提高其分析物质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的训练包含两方面: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软件工具。①数据处理方法中,回归分析是处理变量之间关系的常用数学工具,一元线形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简单、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多数实验结果处理都需要用到一元线形回归。但是实际的物理化学实验原理中涉及的变量关系多数都不是线性关系,需要进行变换转化为线性关系。例如鼓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实验,由朗纽尔等温式:

Γ=Γ∞κc/(1+κc) (6)

吸附量Γ和溶液浓度c是一个非线性关系,我们可以变换一下,将式(6)化为线性关系:

c/Γ=(1/Γ∞)c +1/(κΓ∞) (7)

让学生通过公式的推导,熟悉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②数据处理软件包括ORIGIN、MATLAB、EXCEL等,其中ORIGIN是制图和数据处理的最佳选择,它功能全、操作简便、直观易学[4]。用软件数据处理保证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减少了手工处理数据产生的误差,其绘图效率和质量也是人工无法比拟的。在上述实验中软件可以完成σ-C等温线的曲线拟合、dσ/dC的求导,朗纽尔等温式:Γ=Γ∞κc/(1+κc) 对参数适当分离后,可以直接进行曲线拟合来确定参数数值,无需进行线性变换。教师可以通过PPT演示、提供软件使用书等途径让学生自学掌握该软件的使用方法。

5 结 语

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把培养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时刻带着这个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备课、教案设计都要围绕这一教学理念来展开,从实验教学各环节的细节处入手,去发掘能培养学生能力的切入点,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为中心,从实验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入手,在实验原理的讲解、实验过程的操作、实验结果的处理等环节中将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的细节中,以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实验教学,物化实验,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郭际,吴先华,陈裴,等.美国高等教育对中国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启示[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2008(01):37-40.

[2]山东大学等校合编.物理化学实验[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192-193.

[3]何畏.物理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97-100.

从教学环节入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第4篇

1.阅读对单词和词组记忆的重要性

词汇问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新教材要求记忆的词汇更多,尤其是七、八年级,每个单元相应加大了大量词汇,在学生刚刚进人中学时,词汇记忆往往成为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拦路虎,单词的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厌学英语。但阅读文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词汇,加强单词的记忆。在文章中理解、体会单词的用法。特别是一词多意、字母较长的英语单词,不易于学生记忆,但如果这些词汇在阅读中能频繁出现,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就会在多次的重复中不断巩固记忆。听说的基础是词汇,阅读写作的基础还是词汇。因此,尽快尽多的扩大词汇量.拓展相应的信息量和学习能力,成了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

反过来,如何扩大词汇量,学习和记忆更多的英语词汇,又不至于过分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你就可以从阅读练习人手,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可以接触到平时无法学习到的知识,在阅读中学习熟悉一些新的词汇,可谓是相得益彰。

词汇量如果有了一定的积累,就可以开始尝试增加阅读课。如每周选取三至四篇难度一般、有代表性题材的短文,专门利用一节的时间进行阅读练习。要求学生先泛读文章大意,如果碰到个别生词,尽量不用词典,而根据上下文猜测它在文中的大概含义。如果一个生词多次出现,请学生在单词下注出汉语.联系上下文多看几遍,而不要刻意去记忆该单词。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单词的重复率提高.大多数同学都高兴地反映,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单词,而且比死记硬背的还牢固。

2.阅读对语法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语法内容虽然简单,但对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令人担忧的事。语法易学难懂。提高英语语法学习,我们也可以在阅读课文中加深体会语法的应用,教师教学时就可以选择多次出现时态的短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时态,进行时态区分,加深学生的印象,切实理解时态用法。

3.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英语素养

初中学生兴趣发散,他们对自己有兴趣的事物,往往愿意投入更多精力。这时段教师如果选择符合学生兴趣发展,又和知识点要求密切联系的阅读材料.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比如:在英语国家长久以来流传下来的谚语就是一个代表,学生愿意了解并在日常交流应用,但谚语不符合语法规则,又在一些测试中经常出现。教师依据这种情况,指导学生平时能够多读一些英语短文,多涉猎一些英语典故和故事,这即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要.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英语素养。

再一个就是近几年来开始流行的网络语言和广告语言,学生使用很多。但在词典中和课本上无处可寻,如果未接触过,往往摸不清本意,读起来也相当吃力。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很贴近他们的生活的短文,多接触一些网络英语阅读材料,学生的兴趣得到保护,将付出更多的热情来学习,效果自然会好。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多年的实践中。我认为初中生只要熟练掌握详读、略读和扫描读这三种最基本的阅读法,加以有效的训练,就能够解决阅读测试中遇到的一般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三种阅读方法的基本要领。

1.详读法:主要引导学生逐步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就课文内容情节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析段落大意以及段落之间的联系。对文中尚未学过的生僻词,可指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去推断,这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和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已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变成主导。但过去长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分析,学生记,教师出题,学生做,这是典型的被动学习,在阅读课中就体现出他的局限性,学生往往是阅读结束后,就等待教师的分析与讲评,所以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就应当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充分享有“提出问题”的权力和机会,教师依据情况及时给予的鼓励,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略读法:就是学生在阅读材料时,针对问题有目的地快速阅读短文。这种方法目的是通过有重点地快速浏览文章来把握其主旨和大意,了解文章的结构、逻辑关系、问题的指向等,以利于迅速而准确地解题。

3.扫描法:即在研读问题,确定要寻求的信息后,快速段落或篇章,以最快的速度寻找你所期望得到的某个细节。如查找一个人名、地名.某一件事发生的年月或其他类似的材料,一旦发现所寻,立即停下来仔细阅读分析,确认答案。

三、逐步扩大阅读量,稳步提升自学的程度

从教学环节入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第5篇

从三个环节入手有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

 

高平

无论是在传统的语文教育背景下,还是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今天,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如何有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都是广大语文教育界同仁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一般来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里所谓的备课,并不是单一的备教材,还包括备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深入课堂,广泛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与思想差异。从而针对课文内容与学生差异,精心设计面向全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符合课标、难易适中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除了精心备课,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有效组织。良好的教学秩序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教学氛围。

一、导入环节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开始一项新的工作或进入新的学习状态时,充满热情和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导语的设计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干劲,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比如,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可设计导语为:“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然后板书课题。这比‘今天我们来学习艾青的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更能激起学生学习此诗的兴趣和激情。

二,正课环节

这是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法。总的来说,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主动学习的权利。叶澜教授曾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要扮演好这个角色,除了熟练地驾驭教材外,还应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具体做到“准、活、精、情”。

所谓“准”,是指三维教学教学目标定位要准,重点要突出,杜绝知识性错误;所谓“活”,是指教法要灵活,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确保学生“爱听”“爱学”,课堂气氛活跃;所谓“精”,是指教学语言要精练,要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不说无关的话,而且说得恰到好处;所谓“情”,是指情感要丰富,课堂上要尽量陶冶学生的高尚的情操。

比如,教学《大堰河―一我的保姆》一课时,应该把目标确立为:“知识目标: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能力目标: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参看农垦三亚高级中学陈飞妃老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此外,还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表情艺术和体态语言,力求感染学生。

三、作业环节

作业是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可据此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因此作业布置也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只图批改方便,而布置一些答案唯一的作业,而应注重作业的生活性、实践性与创新性。因为,学生是人,而且终究要成为社会上独立生活的人。通过作业引导,使其早日走近、认识生活是有深远意义的。如学完《孔雀东南飞》后,可布置作业为:选择本诗中感兴趣的片段,可以大胆想象,扩展细节。改写成故事或者续写本故事,题目自拟。此作业可使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设置一些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作业,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去体验所学知识,将会受到新的启发。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后,可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父母亲的背影,然后写一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得到的一些感受。

此外,作业还需创新。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型的人才,需要的正是创新,就作业这一不足道哉的环节来说,也应体现创新。比如,与其让学生抄写“沙漠、戈壁、排球、老人、报刊、电影”这几个词,还不如让学生用这几个词写一段话或编一则故事。可见,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能过于单一化,而应从多方面出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全面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只有在教后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寻找不足,不断地思考解决策略,才会总结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教训,才会上好每一堂课。

从教学环节入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第6篇

育良好习惯

促写作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一得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大纲》中提到:小学阶段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然而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感到头疼的是作文教学,可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为什么会“难”呢?我想也许是教师认识有些偏差,教法不大合适,学生不感兴趣,不愿写,也不会写。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不断研究和探索,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入手,逐渐养成爱写作、会写作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积极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的先行。作文课上,教师要循循善诱,用巧妙的方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如:讲一段相关的故事,放一段录音,看一副图画,观一处景点等,使学生产生创作的兴趣和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步入习作正题。

作文就是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所以“说”是“写”的前提。每次习作,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列提纲,接着让优生带头“说”文,打开思路,集思广益,并逐步过渡到后进生,让优生的思维感染后进生,使后进生敢说,并力求“说”得有中心、有条理、有详略,这就大大调动了“写”的兴趣,为“写”铺平了道路。

二、多方调动,积累素材

小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不愿意写作文,有的甚至一写作文就头疼。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无话可说,就是没有写作素材;二是不知怎么说,语言表达能力差。那么怎样克服这些现象,让学生喜欢作文呢?我认为教师必须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解决这些问题。

老师首先告诉学生,好的写作素材很多很多,就在你的身边,就在你的生活里。之所以你没有发现,导致你作文时无话可写,是因为你没有留心观察。在玩耍中,让好的素材溜走了。要教育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留心周围积极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学生在生活中获取作文素材的途径有三个方面:一是读,二是看,三是听。“读”是“写”的基础,“读”提供“写”的方法,规律和技巧,为“写”提供思路和材料。“写”是在“读”中取得的知识和技巧的运用。“读”和“写”必须结合,阅读是学生领会别人思想,作文是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一个是吸收过程,一个是表达过程。我多年在教学中组织读书小组,引导学生多读同龄人的文章,了解他们的思想,提高自己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为作文作好铺垫;“看”包括自己看和教师有组织、有目的的指导学生看。如组织“观看影像资料”和看“校园一角”。学生普遍感觉在两种看之中后者印象深。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后者有教师的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而前者没有。其实两种“看”结果应该是一样的,从而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心人,任何观察都要认真。学生如果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掌握了写作的材料,再写起作文来,就感觉不那么难了,甚至还有了愿意写的动机;“听”是获取素材的又一种形式,有的作文的内容并不是仅凭认真观察就能获得素材,把文章写出来的。记得一次作文竞赛参赛题目是《二十一世纪美丽的家园》,这就需要很强的想象力。一般学生是不可能写出来的,怎么办呢?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听,听家长和大人们的合理的见解,听思维敏捷、想象力强的同学的见解和合情合理的故事。掌握素材,有了素材,看似难写的作文也就不难了。学生“写”的欲望很浓,写出来的文章也挺有意思。现摘抄其中一名同学的一个片段:“在二十一世纪,我美丽的家园像花园一样,高楼林立、绿荫如画,小伙伴们在草坪上尽情的游戏,鸽子在广场上悠闲地散步„„”

三、寓教于乐,培养兴趣

学生不愿作文的主要原因是语言表达能力差,不知怎么写。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体会一是低年级学生做思维体操,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如“中——中国、国——国家、家——家园、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让学生逐步形成认识事物的思维,养成好的习惯,提高兴趣。二是中年级学生采取“自言自语”呢?举个例子说吧,妈妈给你买了个新文具盒,这个文具盒是什么样的?你喜欢吗?并把文具盒的形状、颜色、结构、用途等方面有顺序地自己说给自己听。这就是“自言自语”。这方面的素材很多,如吧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自言自语”。同学们初听这件事都觉得有意思,都有跃跃欲试的感觉。学生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奇效。不仅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也加强了。如果继续坚持下去,逐渐就能做到口说我所见,手写我所想。写起文章来得心应手。这时学生会倍感作文之乐趣无穷。说的欲望、写的兴趣不就会更足了吗?三是高年级学生首先通过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是教师要在充分钻研和利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教育引导学生补写、续写、改写、缩写等。如我教了《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文章后,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写了《我爱家乡的石榴》这篇作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再是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如开设“文章病院”,要求学生当医生,对学生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病人,请大家来做医生,给这位病人治病。”学生听了感到十分新鲜,情绪高涨,他们各抒己见,纷纷给“病人”开“药方”,课堂气氛很活跃。有时我还创设了“文章法庭”,对学生说:“今天请大家当法官,来出理一起纠纷。”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个个都在等待案件的下达,这是老师出示病文,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修改病文的活动中去。另外,我还用了“攻难关”的形式引导学生做修改病文的游戏。这样就让学生从教师的角度体会了作文的乐趣,提升了写作水平。

四、教学相长,提高作文能力

一是教师要和学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持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学生往往喜欢哪个教师,就喜欢哪位教师的课程。为了培养师生情谊,我常常和学生在一起互说一些趣事,出一些类似《和老师说悄悄话》、《我把老师请回家》等作文题。这样既让学生练习了写作,有拉近了师生关系,同时还以朋友的身份了解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获得了学生的敬佩和信任,还引导他们爱上了写作。

二是要让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大部分作文时,我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充分的“自言自语”地说题目的意思,应怎样选材,采取哪种写作方法。然后分组讨论,最后每组选出代表对以上问题做出回答。这样学生毫不拘束,兴趣极浓,自然就会写出很好的文章来。

三是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每次的作文我都及时认真的看,细致的批改,肯定学生作文的有点。即使较差的作文也要找出闪光点对学生加以鼓励,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对文章分类选出,上墙展示,有十分好的我还尽量推荐给报刊杂志发表,为他们尽可能提供展示写作能力的机会。身边同学的作文获了奖,会给全班同学带来欢乐和鞭策,也带来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从教学环节入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第7篇

切实加强学习。这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当今时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内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如此快速变化的外部世界,只有切实加强学习,才能获得新知识、开阔新视野、启发新思路,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容应对时代的挑战。培养与提高“五种能力”中的哪一个都离不开学习。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领导干部更应该带头学习,把学习作为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的基础和源泉。加强学习,首先应该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实践证明,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学与不学大不一样、多学与少学大不一样、系统的学与零散的学大不一样、联系实际的学与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学大不一样。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条件。只有将理论学深学透,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问题,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以及从理性认识到具体实践的飞跃。加强学习,还要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紧跟自己专业领域知识更新的步伐,求新求深,做到学而不厌、精益求精,使自己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发展党内民主。这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没有党内民主,就没有我们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就不可能有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发展党内民主,是我们党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新形势下从容应对各种风险、考验和挑战的必然要求。发展党内民主,就要完善党内民主的各种制度和机制,核心是要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内民主在党的领导体制中的集中体现,也是党内最根本的领导制度,它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党内民主决策组织。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这个群体,特别是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基层代表,是党内民主决策组织分布在全社会的非常宝贵的触角,是党的各项重大决策所需信息的“传感器”。因此,应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有条件的地方与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建立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的网络通道,增强党内民主决策组织各层之间的互动,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

密切联系群众。这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因此,继续毫不动摇地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动力,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措施。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汲取营养,一方面是要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从而真正了解民情、反映~、集中民智;另一方面是要充分相信群众、充分依靠群众,让群众参与工作、靠群众监督工作、由群众评判工作,把我们的工作多向群众公开,以此来改进工作作风,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能力。各级决策机关都应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从教学环节入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第8篇

大量阅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很多优势: (1) 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 (2) 积累了大量的写作材料; (3) 积累了大量的思维材料; (4) 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知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在自愿、宽松的气氛中或博览, 或精读, 潜移默化, 接受了大量名篇佳作的熏陶和影响, 储备了丰富的材料, 学习了表达技巧, 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铺平了道路。古人讲:“劳于阅读, 逸于写作。”阅读的基础越深厚越坚实, 写作能力的提高就不成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就会成什么文字。”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 多多练习, 作自己要做的题目, 久而久之, 将会变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 是一种发展, 是一种享受。作文要以生活为源泉, 要使学生面向课外, 面向社会, 为学生创造一个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织成网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作为生活作文的“活水源头”。为此, 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

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山水、爱人民。有“爱”才有“情”, 情动而辞发。只有热爱生活, 才能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反映生活。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 心中有父母, 心中有老师, 心中有同学。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同情他人和帮助他人。这样, 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步地充实起来, 感情也会发生变化, 进而用自己的笔反映生活中人和事, 情真而意切。

首先, 引领学生在大自然中玩耍。玩耍是儿童的天性, 结合课本有关内容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在自然中玩耍, 玩中巩固和拓展知识, 激发想象, 享受自然的快乐。教完《小黑石》, 我带学生到自然中找小黑石玩, 有的用弹弓玩, 有的用手扔……然后激发想象:小黑石最后命运怎样?有的想被扔到了楼顶砸到贼额, 有的想成了烧水泥的材料, 有的想成了人工玉让人欣赏……课本资源和大自然资源的整合, 激发了兴趣, 开拓了空间。

其次, 共享大自然的恩赐。大自然鲜艳的色彩、清新的空气、甜蜜的硕果, 本身就是视觉和嗅觉的享受。结合课本资源, 在与儿童共享自然恩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儿童作文的兴趣。比如, 菱角满湖满沟是巢湖夏季特有景观, 香甜可口的菱角也正是孩子们爱吃的。我常在夏季带孩子们到浅沟观菱、采菱, 启发学生模仿描写菱, 如仿照《鸟的天堂》里的句子学生写道:“小河里到处都是菱, 那密密层层的叶子不留一点儿缝隙……”在仿句中享受了家乡菱的可爱。采菱是孩子们都爱做的事儿, 采后一起品尝菱的美味, 品尝了劳动果食, 更让孩子们享受了大自然的恩赐。

再次, 是及时展示学生创作的成果。除在课堂表扬优秀作文, 重视对作文的评价外, 还可以办大自然作文墙报, 印大自然作文小册子, 对特别优秀的大自然作文可以推荐到少儿报刊发表, 激发学生对观察大自然、体会大自然, 写大自然作文的热情, 形成良性作文行为。

二、要心中有读者

学生作文时, 心中没有读者, 只能为作文而作文, 颇有被动、无聊、压抑之感。当然, 要使每一次作文都有读者, 是很难办到的, 但至少要有假想的读者, 以假作真, 写文章时就会有针对性。材料的选择, 中心的确定, 段落的安排, 感情的抒发, 语言的分寸, 都会以假想读者为转移, 从而避免作文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要写自己想写的人和事

大凡作文, 只要学生想写, 就有写作愿望, 有积极性。一个“想”字就能触动学生的“感应神经”, 把生活和作文连接起来。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摆脱课本命题的约束, 围绕写人、记事、状物三大类, 写身边事, 说心里话, 自己命题, 放胆写作。这样, 学生就能放开手脚写, 从校内写到校外。踢足球, 搞竞赛, 升国旗, 春天的小草, 夏天的青蛙……一一从学生笔端流了出来。在此基础上, 老师加以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的指导, 作文就会文通句顺。

四、要抓住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新人新事不断涌现。有些新鲜事物, 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 形成生活中的“热点”, 是学生写作的好材料。这些热点, 不论是社会的、家庭的或学校的都应抓住不放, 及时采访, 写成文章, 从各个角度反映某一个场景、一个镜头、一个浪花。

五、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对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景, 都要仔细观察、深入体会, 多问几个为什么, 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一靠大量阅读, 二靠丰富生活内容, 前者是“基础”, 后者是“源泉”, 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 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就有了丰富的材料, 充足的后劲, 不尽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 周益民.怎样写好作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2.

从教学环节入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质量;复述;对比;直观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保障,更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有意识的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而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为学生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质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论述,以促使学生以积极地学习态度走进语文课堂,成为阅读活动中的主人。

一、文本复述,保护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文本复述活动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一种有效活动,而且该活动能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对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将文本中的故事进行复述:一来能够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二来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同时也能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也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更为了保护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生反复的阅读之后,我给学生搭建了“文本复述”的活动,引导学生自行组织语言对文本中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复述,这样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弊端,给课堂注入生机,而且对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对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文本复述活动的价值,以确保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对比阅读,提高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对比阅读活动的组织不仅能够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知识视野的拓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大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同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阅读时,我组织学生将《纪念白求恩》与《为人民服务》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革命人身上看到不同的和相同的精神。比如《纪念白求恩》中表达了抗战期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之,组织学生将有共同点的相关文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同时也能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

提高。

我们还可以将《背影》与《我的母亲》《回忆我的母亲》等文章放在一起进行阅读,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珍惜亲情,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儿篇文章的不同写作手法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等。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对比阅读活动的价值,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对比中找到阅读的

兴趣。

三、直观阅读,激发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直观阅读法是指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枯燥的课堂注入生机,而且,对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辅助功能,通过相关图片、视频等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质量。

例如在阅读《春》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春天的图片,目的就是要给学生创造出直观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自主的走进文本,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中心思想。又如在阅读《空城计》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三国演义》的相关片段,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直观的视频展示中更好地理解各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能大幅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总之,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真正感受到文本中所包含的中心思想,同时,也能确保文本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从教学环节入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第10篇

问题能力

从近几年国考题型出现的频率来看,提出对策题近四年没有出过,但是这并不代表提出对策题不重要,虽然提出对策题目考察频率略有下降,但是背后所考察的解决问题能力仍然在国考大纲中,未曾删去,因此不可忽视。这也从侧面说明,国考命题越来越灵活,题型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晰,十分融合。所以中公教育专家带领大家回归本源,从考试大纲中找出命题人的意图,进而切中要点,是取得高分的关键所在。

国考大纲中,对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表述: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生活体验,在给定资料的理解分析基础之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生活体验”,意在说明招考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即见多识广、社会经验丰富。并非想招录那些读死书,死读书毫无社会实践的书呆子。

“在对给定资料的理解分析基础之上”,意在说明,要点的来源依然来自材料,因此,材料必须要分析到位,仔细全面,不可疏漏一点;“发现和界定问题”,意在说明解决问题要有针对性,一定针对材料中所反映出来的具体问题,予以针对性的解决,不要去解决与材料反映无关的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意在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要进行一定的思考,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及措施要具有可行性,包括政治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伦理可行性,不可拍脑袋随意堆砌对策,更不可脱离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意在说明解决问题的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中操作实施的下去,即对策越具体越好,不可空谈理念。

通过中公教育专家的讲解,我们可以掌握了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质,在做题时可灵活运用在其他的题目中,做到问什么答什么,不拘泥于一个僵化的题型本身,努力提高招考单位所需要的合格称职的能力。

下面给大家一些申论热点,让大家更好的学习: 背景链接

2016年5月,一位名叫李新奇的服刑人员“吃空饷”,引发了舆论关注。据报道,这位曾任陕西省扶风县林业站副站长的李新奇,已经有十余年未到单位上班,但却照领工资,而在其因非法经营罪服刑期间,仍然拿着每月5000多元的工资单。

综合分析 [原因分析]

第一,“吃空饷”问题有体制“病因”。“吃空饷”大致可分为“娃娃饷”、“矿工饷”、“病假饷”、“多头饷”、“冒名饷”、“死人饷”、“违纪违法犯罪人员饷”,当然也包括“提前退休二线”之类,看似提前让出权力岗位,却是变相地导致了人浮于事,编制冗余,“老资格”之下,也有了“吃空饷”的底气。

第二,“吃空饷”有政策执行传导缺位“病因”。尽管在很早以前国家相关部门就研究制定治理了公职人员“吃空饷”和解决超编用人、编外用人的政策措施。然而在权力与利益相扶持之下,政策执行度被打了折扣,我们看到的是“吃空饷”吃空饷”年年查,年年生的尴尬。

第三,“吃空饷”有处分流于形式化“病因”。近年几起著名的“吃空饷”事件处理结果,无非是被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或者辞退当事人,追缴工资;更有案件打出“家庭困难”、“曾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等等处分来弱化处理结果,这般形式化的处置是在传递禁止信号还是鼓励信号呢? 总之,吃空饷现象频发,一方面是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改革进程中,下海官员的身份不明晰,缺乏明确的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安排。另一个方面,在基层权力的逻辑中,熟人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看面子、拉关系等等举动,在基层官场尤其有深厚土壤。

[影响] 在当前高倡公平公正的社会大背景下,一面是一边坐牢一边还能领工资的“权力者”,一面是每日辛勤工资却依旧薪水不多的劳动者,一面是官员子女未毕业就能领上薪水,一面是普通百姓家的儿女为寻找工作深深苦恼,这种强烈的对比严重偏离国人对公正、平等期待,给人一种面对现实的撕裂感。如果官员或者官员家属总能打好权力的“擦边球”、以权谋利,那么这种地位的不平等感更会煽动社会的消极情绪,政府的公信力度会因为一桩桩“特权事件”渐渐下滑。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专家分析:

一是规范编制的管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其工资和福利待遇都源于政府税收,属于公共财政的范畴,这些部门的编制规划、编制使用,以及员工的录用、升迁、离岗离职等情况,自然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甚至可以考虑逐步推行编制实名制,推动编制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二是要强化法规制度的约束力。着重加强对人事和财政监管制度建设,严格规范停薪留职、借用借调等行为,健全层层审批及动态跟踪管理制度,特别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动“吃空饷”行为入罪量刑,使查处时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是要完善监督机制。要着力改变治理“吃空饷”自上而下的单一格局,有效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畅通举报渠道,落实快速查办及信息反馈机制,引导、鼓励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广大群众对“吃空饷”的监督,构建较为完善的监督网络。

从教学环节入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第11篇

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能力

作者:唐蓉娜 电话:*** 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学校

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掌握拼音后,我就开始指导学生用汉语拼音写日记。根据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观察能力差、认识问题单纯幼稚、语言不够丰富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作为基础,渗透知识,教给方法,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创设情景,教给学生写日记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爱说爱做,但对身边的事物不知怎么去观察,怎么去写。为了让他们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做到的有条理地写成一段话,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日记教学巧妙地寓于饶有趣味的活动之中,调动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也教会了学生写日记的方法。

1.先说后写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我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说的练习,从而为写好日记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掌握了读写音节后,我便有意识地知道学生由说到写。例如,有计划地让学生说说今天在路上看到了什么,从别人那儿听到了什么,从电视和广播中都看到听到了什么。由于这些事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出发,从最简单的一句话说起,学生基本能把话说通顺、说完整,再加上老师的鼓励,学生说的兴趣浓。这是再让学生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学生就能轻松地接受。一次,音节扫读测试后,我让学生讨论学会音节的感想,有的说:“我会读音节,感到很高兴。”有的说:“妈妈看到我能读故事了,很高兴,表扬了我,我也很高兴。”“我能看书了,以后我要努力学习,看更多更多的书。”……看到孩子们情绪高昂,我说:“同学们说得很好,如果不把这段话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记了。”学生听了,喜滋滋地写起来。从这以后,我经常鼓励孩子们把感兴趣的事记下来,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2.先看再写

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没见过的东西总要摸一摸、问一问;来到大街上也是东瞧瞧,西看看。根据这个特点我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怎样观察事物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初步有目的、有顺序的观察。比如有一天,正值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我带领学生们来到操场上找春天。通过观察,学生孩子们发现:天气暖洋洋的,已长出嫩叶的杨树就像一把绿绒绒的大伞;迎春花开了,红得耀眼;路边的小草也绿得发亮。春天真美啊!教师的有意指导,学生的细心观察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惊喜,更多的还是收获。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刚响,我从讲桌下拿出一个瓶子,学生马上叫起来:“蝌蚪!”“对,今天老师请来这些小蝌蚪和你们交朋友,好吗?”“好!”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对蝌蚪一下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然后我一步步地引导,让孩子们很自然地说出蝌蚪的颜色、形状、生活习性等。短短的十几分钟,学生已能下笔写出一篇生动的观察日记了。

通过指导和练习,学生学会了写景写小动物的方法,以后毛茸茸的小鸡、急速飞翔的燕子、淅淅沥沥的小雨、银装素裹的冬天,都成了孩子们愿意看愿意写的事物。

3、先做后写

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我常常带他们玩耍,采取先做后写的办法,引导学生写日记。如玩“擂台赛”,让学生主动上台献艺:唱歌、跳舞、武术、诗朗诵……孩子们台上台下十分投入,活动结束后,大家静静地坐下来进行回味:活动的时间、地点、谁参加了活动?有哪些同学参加了擂台赛?表演了哪些节目?比赛结果如何?你有什么感想?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使学生愉快地完成了日记。以后在开展“拔河”、“庆元旦”等活动中后,我采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同学写日记,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日记的写法。

二、多种形式的讲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为了开拓学生思路,提该他们写日记的水平,我注重对学生日记的讲评。在讲评中我除了采用面批面改的形式外,还采用了其它多种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日记的鉴赏能力。讲评的形式主要有:

1、自我展示

为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激发每个学生写日记的热情,我每天利用晨读十分钟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感情朗读自己的日记。杨梦婷同学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今天妈妈病了,爸爸把我接回家。一看妈妈病了,我拿药给妈妈吃,妈妈笑了。”虽然日记中有语句重复的语病,但看着她饱含感情朗读,我给予了表扬:“杨梦婷同学能体贴妈妈,并把这件事记下来,写明白了,很好。大家为他鼓掌。”看到自己的日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杨梦婷的脸上顿时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自我展示”中,我对学生日记中的不足做到了心中有数,发现优点及时表扬,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

2、集体“会诊”

为了提高学生写日记的质量,老师每天批改、听读日记,不但当时表扬学生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写日记中的不足,再结合教师平时批改日记中遇到的情况,对于个别问题个别指导,而对于那些“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写流水帐”等问题我就带领学生进行集体“会诊”。如我带领学生“会诊”了这样一篇“病文”:

今天风很大,风把小树吹得左摇右晃风吹得路上行人抬步起头风把爸爸的自行车都刮倒了。可是风再大我也要坚持上学。

我先指名让学生按句逗停顿的要求读“病文”,其他学生认真诊断有什么“病”。看着那个学生憋红的脸腮,学生们一下找到了病因:中间部分没有标点。加上标点后,又让一个同学大声朗读,注意放慢速度,字要读清楚。这样不但从视觉还从听觉上启发学生的思维,由于看得清,听得明,学生很容易找出另一个病因:日记中的“风”字用得太多了。“那么怎么改呢?”经过学习讨论,一致认为把前面和后面两个“风”留下,其它的“风”可以省略。我让学生自己再读日记,看它的“病”全治好了吗?最后学生们对“病文”又做了进一步的医治。有的学生这样修改: 今天风很大,风把小树吹得左摇右晃,路上的行人抬不起头,爸爸的自行车都被刮倒了。可是风再大,我也要坚持上学。

“会诊”结束后,我告诉学生在写日记时,需要停顿的地方用上标点符号,人或其他事物的名称不要过多地重复使用,有时还可以用“他”或“它”来代替。这样的“会诊”就真正收到了纠正一点受益一片的效果。

3.作品欣赏

由于学生观察点、思路的不同,写作能力也存在着差异。为了让学生取长补短,每周五的下午我都要拿出一节课时间举行“作品欣赏会”。我根据平时批阅的情况,选出优秀的日记让学生到台前朗读,并讲述自己的写作过程,交流经验,启发他人。通过学生现身说法的一读一讲,无形中让其他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平时,我对孩子们的每篇日记都写上鼓励的话语,像“你将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小作家。”、“你很有写作的天赋,只要你肯努力!”等等这样的评语孩子高兴,家长感动,很多家长也纷纷拿起了笔在日记本上给孩子鼓劲,和老师共同欣赏孩子的佳作。班里的学生为了写出更优秀的日记,还广泛地阅读,看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写日记的水平也提高得很快。

从培养兴趣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第12篇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因而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的形成由低到高有以下三个阶段:一是感到有趣,二是产生乐趣,三是达到志趣。志趣是作文兴趣的最高层次,形成了志趣,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就会长久。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循序培养兴趣,激起写作欲望,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那麽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并提高写作能力呢?

首先,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正确评定作文成绩,鼓励他们作文中的成功点,我在作文中发现,他经过努力写作文,如果教师给他较高的成绩他就会由衷地体会到作文中取得成绩的欢乐和自信,感到作文有趣,从而更努力地写好作文,如果作文常常不及格,就会失去信心,就会讨厌作文。所以对差生的作文也应该找出成功点,一次不行,让他修改后再写,然后给予肯定,这样,原先对作文丧失信心的同学也会觉得经过努力会有希望的,慢慢地就喜欢上作文了。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和美好的希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巨大动力,作文评改中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和希望尤为重要。在作文评改中不管作文中出现怎样的情况都应该冷静地提醒自己:爱学生,给他们以希望,或安慰之,或兴奋之,或鼓励之。让学生在和谐宽容的气氛中领悟道理,尽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第二,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尝到作文的乐趣。学生对作文本身不可能产生多少直接的乐趣,就要引导他们去认识作文结果,以唤起间接兴趣,依靠意志力量钻进去。学生写作文,希望把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收到信息后,要及时处理和反应,尽快把信息反馈给学生,贵在及时。时间过长,学生对此次作文的印象就会淡忘甚至忘却。所以当学生作文交上后,教师要尽快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利用获得的反馈信息,对比作文时头脑中留下的记忆印象,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明确努力方向,从而刺激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我每次收到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后,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得到了面批,除了及时指出个人的优缺点,还在全班范围内传阅作文,张贴好作文,向报刊推荐好作文。另外,我把自己读过的好文章,好作品,也经常向学生介绍交流。信息广泛地反馈到学生那里,使学生尝到乐趣,容易激发起他们向好的学习,早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作文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学生看到了作文的价值,创作的热情也就自然产生了。

第三,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形成作文志趣。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是崇高目的和浓厚兴趣相结合的产物。如果学生作文目的明确,又有浓厚的兴趣,作文志趣就形成了。为了给学生多创造些自我表现的机会,我精心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志趣。例如:课前的一分钟演讲;成立文学社;口头作文比赛;诗歌朗读比赛以及介绍自己认为最好的书等活动。课前的一分钟演讲效果良好。刚开始时,有些学生不能脱稿,但经过半年多的时间,不但全能脱稿,还有质量,并形成习惯,既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又大大地激发了作文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寒假期间组织学生编写春联活动,抽空在班上念,看谁编写的好。有时让一个组出上联,让一个组同学对出下联。学生很感兴趣。还让同学把自己写的好作文装订成册,自我欣赏,也在班上传阅。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尝到了创作升腾的喜悦,以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些喜悦和满足又反过来成了作文的直接动机,促进学生更自觉地作文。作文的兴趣就向高级层次发展了。

上一篇:废水处理论文下一篇:关于项目核准的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