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医院反思

2024-08-10

角色游戏医院反思(精选14篇)

角色游戏医院反思 第1篇

大班角色游戏教案《医院》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生病时懂得要医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初步扮演医院中的各种角色,大胆有创造性地选择替代物与游戏材料,根据游戏需要自制简单玩具,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医院》含反思教案吧。

【游戏主题由来】

通过一次谈话活动,我发现孩子们最近对药的种类产生了兴趣,还模仿药剂师学着包起药来,看着自己包好的“药”整齐的放在盒子里特别自豪。有的孩子建议开个医院吧。大家一下来了兴致,所以我们选择了“医院”这个游戏。

【游戏总目标】

1、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模仿和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2、能迁移生活中关于医院的知识经验,与同伴合作创设医院的环境。

3、学习用协商、轮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发展游戏情节。

4、合理摆放、爱护材料,创造性的使用材料。

5、缓解幼儿对医院、医生、打针等的排斥感和恐惧心理,在生病时从心理、身体上能配合医生的工作。

6、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敬佩的感情,体验医生和护士工作的辛苦。

【游戏目标】

1、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初步扮演医院中的各种角色。

2、生病时懂得要医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大胆有创造性地选择替代物与游戏材料,根据游戏需要自制简单玩具。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体验模仿的乐趣。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在谈话活动中引发幼儿关于看病的生活经验,了解医院工作人员的职责。

2、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医院的废旧物如:药瓶、病例卡等。

物质准备:在医院投放病历卡、听诊器、针筒、药品等环境创设:创设医院的环境

【游戏过程】

一、教师出示听诊器和针筒和病历卡,引出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乐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听诊器和针筒?医院里有谁?他们的工作是什么?

二、师幼共同回忆去医院看病的流程:挂号-看病-取药师提问:你们去过医院吗?为什么去医院?去医院看病时,先要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师小结:小朋友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去医院看病,看病时,要先到导诊台的护士那填写病历,然后到主治医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药房取药。

三、提出游戏要求

1、要协商讨论,解决医院开业前的各种问题。

2、要选择各种替代物,创设医院环境。

3、按意愿选择角色,分工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儿游戏,教师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戏,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协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

2、观察幼儿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观察医生、护士能否明确职责。

五、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师提问: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3、下次的医院游戏你认为可以增加什么材料?

第二次游戏

【上次游戏回顾】

从上次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医院游戏是充满兴趣的,特别对于医生这个角色充满向往。但是在游戏中我发现,因为第一次玩这个游戏,幼儿出现的症状与其他主题游戏第一次出现的症状都大同小异,即语言交流不够丰富,情节断续,不知该如何往下发展,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笑场。但是医生的看病时,不能很好的对症诊断,不能根据病人的病状做出相应的策略。且形式单一,对于打针尤其感兴趣,不管什么病症都要求病人打针。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我对游戏方案进行了调整。

【游戏目标】

一、明确所扮演的角色,增强角色意识。

二、尝试根据不同的病症,针对性提出治疗的方案,能对症下药。

三、能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促进角色间友好互动。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在谈话中,引导幼儿回顾医生看病的方法,初步了解不同的病症的不同的诊断方法。

物质准备:增设压舌板、手电筒、体温计、白大褂、白帽子、护士帽、药瓶等。

环境创设:丰富医院的环境布置。

【游戏过程】

一、回顾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明确角色意识。

师:上次游戏中,老师发现扮演医生的小朋友对不同的病人都用了一样的看病方法,而且喜欢给病人打针,这样对不对?为什么?

师:要怎么样才能帮助病人把病看好?

师小结:医生要仔细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方,一般的病只要吃药就好了。

二、提出游戏要求。

1、与同伴协商角色分配。

2、导诊的护士要主动与病人问好,游戏中要用礼貌用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适时以病人的身份参与游戏,制造问题,让医生解决,观察医生对症诊断的情况。

2、观察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之间语言交流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情况,认识了一些医疗器械,个别小朋友对医院的恐惧感逐渐消除。在活动中,个别幼儿会一直忘记自己手中的仪器是干什么的,教师适当的给予提醒。还有部分幼儿说到打针就怕即使是假的,通过这次活动,部分幼儿觉得打针也不是很恐怖。幼儿通过这次活动也加深了预防疾病的意识,目标基本完成。

本文扩展阅读:医院(Hospital)一词是来自于拉丁文原意为“客人”,因为一开始设立时,是供人避难,还备有休息间,使来者舒适,有招待意图,后来,才逐渐成为满足人类医疗需求,提供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收容和治疗病人的服务场所。

角色游戏医院反思 第2篇

游戏的由来:

在上一次的角色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有的“爸爸妈妈”手摸宝宝的额头问:‘宝宝是不是生病了?’在孩子的生活中“医院”是他们熟悉的内容,许多孩子有生病到医院看病的经历,也对医生、护士充满了尊敬与好奇,说到医院孩子们能说出自己看病时的遭遇或一些有趣的事情,看到孩子们这么兴趣,我提议开展“医院”的游戏,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欢迎,于是“医院”的游戏就此展开。游戏总目标:

1、幼儿能积极参与“医院”等游戏活动,并能表现出愉快的情绪。

2、幼儿会学着运用语言、动作等来交流,感受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3、幼儿能懂得遵守游戏规则。

第一次游戏

(一)活动目标:

1、能在玩《娃娃家》的基础上,初步尝试玩角色游戏《医院》

2、有初步的责任意识,能将游戏进行到底。

3、知道医院里有哪些角色,了解医院安静的特殊环境,愿意学做小医生和护士.4、爱惜玩具物品,并整理归位.(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到医院里观察看病的步骤流程,幼儿初步理解如何在医院里看病。

2、物质准备:看病的流程图若干、听诊器炊具、餐具、电器、食品等。

(三)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回忆上次游戏情况,引出角色游戏医院。

师:你们已经知道宝宝头发长了了应该怎样做。那你们知道当宝宝生病了爸爸妈妈要怎么做呢?

2、结合图片,引导幼儿回忆到医院后,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师:我们上医院看病是不是直接找医生帮我们看病呢?要先做什么事情呢?(要先挂号、然后拿着挂号的单子找医生)

3、提出本次游戏要求:(1)挂号要排队。

(2)娃娃家的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去看病。

(3)要爱护玩具,轻拿轻放“医疗器械”,娃娃家用具等。

(5)幼儿进行游戏,教师指导幼儿完成角色规定的任务,要求并鼓励幼儿各居然色之间及时的角色及时交流与沟通。教师以相关角色参与游戏。

(6)游戏结束时,教师指导幼儿收拾材料并按顺序摆放好游戏材。

3、出示听诊器、医生工作服等物品,请幼儿说说这些是干什么用的?

4、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游戏角色,教师交代游戏要求,并指导幼儿游戏,重点提醒幼儿学着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5、结束

表扬积极参与并大胆用动作、语言交进行交流的幼儿。

第二次游戏

上次游戏分析:

在上次的游戏中,由于新增添了《医院》。许多孩子都争着要当医生和护士,最后在老师的分配下,游戏才得以进行。目前,幼儿已经适应了《娃娃家》的游戏。而本次新增的游戏《医院》也相当热闹。有许多爸爸妈妈不断的带宝宝来看病,医院变成了乐园。所以在下次活动中要引导爸爸妈妈照顾好宝宝,不要不断的带宝宝去医院。挂号的时候病人没等医生给他挂号牌自己就伸手去拿。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医生和护士是怎样为病人治病,使用“器械”,认真,有爱心的为病人服务。学习收放物品。

2、学会分角色表演医院里的人物、事物。

3、用适当的语言交流。

(二)活动准备:

1、投放新材料:体温计、棉签等。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上一次的活动中我们的角色区新开放了医院。请有进到医院的小朋友来说一说 在医院中你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有遇到什么困难? 请全体幼儿来为他想想办法。”

2、学习使用新道具。

(1)师:“今天我们就把体温计投放到就诊处去,小朋友们知道体温计该怎么使用吗? 病人看完病后要给病人开处方。

(2)请两名幼儿来尝试操作。

(3)及时指出幼儿操作的不足,并肯定幼儿表现较好的部分。

3、请幼儿自己制定游戏规则、角色行为要求。

4、幼儿按意愿选择角色分组进行游戏。

(1)幼儿自主游戏。引导幼儿根据不同角色要求,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扮演角色。(2)教师以角色、平行身份介入游戏,适时引导幼儿发展游戏情节。(3)注意观察幼儿行为,并进行有重点的记录。

第三次游戏

上次游戏分析:

从上次游戏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小朋友们对投放进去的新材料——医生用品,在讲解怎样使用医生用品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能很认真的学习。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扮演医生的小朋友能很好的使用医生用品。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协商的方法开展游戏,游戏中能轻声交往,使用礼貌用语。

2、认真扮演角色,正确反映角色主要职责和角色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投放新材料:取药处、药品。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在上一次的活动中有的小朋友发现了,我们的医院可以看病的地方太小了,病人 一多,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根据大家提的意见我们共同商量,决定扩大我们医院的规模,增添医院中常见的一些科室。

2、向幼儿介绍新材料——取药处。

(1)知道医生开完处方后要到拿药处取药。(2)明确拿药时要把挂号牌给拿药处的护士。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扮演角色,布置游戏场景,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适当的 帮助。

(2)幼儿游戏,教师根据游戏目的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

4、针对幼儿游戏情况进行评价。

(1)今天你在什么科室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2)让个别幼儿介绍今天自己的新发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3)对今天在游戏中能够监守自己岗位、并能使用礼貌用语的幼儿予以表扬。

第四次游戏

上次游戏分析: 上次游戏活动中我们的医院新增设了不少的科室,解决了看病拥挤,科室不清的现象,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工作人员没能坚守岗位。因为这个科室刚好有一段时间没人来看病,于是工作人员就擅自离岗了。造成了后来的病人找不到医生的情况。”

(一)活动目标:

1、能够明确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并能监守岗位。

2、在游戏中能进行角色之间的积极互动。

(二)活动准备:

教师与幼儿共同绘制的医院工作人员基本守则。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分别请上次游戏中扮演工作人员和病人的幼儿提出上次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思考解决的办法。

师:“在上一次的活动中我们的医院新增设了不少的科室,解决了看病拥挤,科室不清 的现象,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工作人员没能坚守岗位。因为这个科室刚好有一段 时间没人来看病,于是工作人员就擅自离岗了。造成了后来的病人找不到医生的情况。”

(2)请幼儿思考:今天的游戏中我们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师:“上次游戏分享的时候我们就一起总结出了以下几条:坚守岗位,着装整齐,挂牌上岗,文明服务。守则图片会粘贴在每个科室,提醒工作人员应时刻牢记。”

2、幼儿之间互相商讨游戏角色的分配,并选举出该科室的负责人。

3、幼儿开展游戏,教师指导。

(1)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按照基本守则上的要求监守好自己的岗位。(2)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提醒幼儿注意角色间的有效互动。(3)帮助幼儿随即的处理游戏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

4、针对幼儿本次游戏情况进行分享与评价。

(1)请一位扮演病人的幼儿谈一谈:今天你到哪个科室去看病了?对工作人员的服务 满意你觉得哪一点最值得表扬?

(2)对今天在游戏中能够监守自己岗位的幼儿予以表扬。

(3)请一位扮演医生的幼儿谈一谈:今天你到哪个科室担任医生?你的助手是谁?你们 是怎么配合完成工作的?

对一次角色游戏活动的反思 第3篇

当我观察了幼儿活动过程,我认为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情感需求,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游戏场景,使幼儿游戏中融入教育元素,对中班数学教学、秩序教育能起到推动的作用。

调整策略如下:(1)按原有层次为筐外图片提示放入相应的材料,对部分幼儿没有挑战性,现增加难度:其一,增设货架,本学期班里新增了大量超市货品,并按照超市分类方式将物品分为:生鲜新添商品包括鸡腿、牛肉、虾、鱼等,海鲜柜新添螃蟹、龙虾、小黄鱼、鱿鱼等,果蔬柜新添西兰花、西瓜、桃子、猕猴桃等,仿生类柜新添红烧肉、粽子、草莓、南瓜、花生、西兰花、小白菜等,西点柜新添蛋糕、寿司、饼干、面包圈、蛋挞、披萨等,玩具柜新添手偶、布偶、玩具提包等,数量多达40余种。爱美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孩子的喜好。这些新增的货物制作精美、结实耐用、操作安全、富有童趣,极大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使超市商品应有尽有。孩子们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游戏兴致大大提升,接园时纷纷邀请爸爸妈妈到超市参观,并为家长一一介绍,看着孩子欣喜的容颜、家长赞许的笑容,我的心里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些新增物品不仅丰富了游戏情节,而且为幼儿摆放材料增加了难度,使收放材料环节的有效性、教育性再次提高。其二,创设摆放图。货物种类、数量增加虽然提升了摆放难度,但同时会衍生障碍,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将物品按照货柜分类摆放,并重新制作了标志,在标志上融入数字配对(标有数字1的盘子必须放到1号货架上)、颜色配对(红色标价的物品必须放入红色货架上)、图片配对(将繁杂的商品摆放好后制作成照片,供幼儿收放材料时进行比对)、价值配对(5-10元的商品放到1-2号货柜上;10-15元商品放到3-4号货架上,15-20元商品放到5-6号货柜上,需要散称的商品摆放在离收银台稍远的桌面上,以免排队过称影响收款进度)。增加了摆放难度。凡此种种不但丰富了幼儿的认知,还为幼儿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挑战。

解决第二种现象:(1)制定相关游戏规则,使超市购物有效、有序。超市新增商品以颜色鲜亮、数量众多、款式新颖、好玩好看诸多属性冲击着孩子们的视觉,为缓解超市购物“高峰期”的压力,我们引导娃娃家的人员游戏开始时先做些自家的事情,如除尘、洗衣服、给宝宝洗澡、带宝宝看病、去餐厅吃饭,等超市营业员归置好货物可以开张后,顾客才可以提购物袋协同购物清单进行购物。这样不仅丰富了游戏情节,还使超市容量压力降低,使超市工作人员时间利用率最高、超市空间容积率最大化。(2)使游戏情节接近生活,超市内适当投放仿真货物。我们投放了一块一块红烧肉、切好的披萨、盛好的八宝粥、半块的西兰花等,这样使“顾客”买回的部分货物不用进行再次加工,可以直接下到锅里制作晚餐。此种方法制作出的菜品形象、逼真、卖相好,不仅可以提升“妈妈”、“爸爸”的做饭兴趣,还可以使成品材料和半成品材料混搭使用,使“小家”的餐桌文化得以提升。其次,对购物单进行相应的调整:我依据超市商品重新分配的方式把购物清单分成不同的类别(主食类、生鲜类、西点类、海鲜类等),并以表格形式投放给顾客,顾客只需在需要购买的商品后打钩,一次购物只能买4-5种商品,不用的商品还回去一个打一个叉,但可以再次购买一个新物品。这样不仅超市的货物不会被抢购一空,避免孩子把冰箱里塞得满满的,占用资源,还能激发幼儿主动思维,根据买回的菜进行再加工、再搭配,如切丝、切块等,将材料的“明示”作用变为“暗示”,把幼儿兴趣点转换到另一个内容,从而减少一直买菜的现象,使购买的物品被高效利用。

角色游戏医院反思 第4篇

关键词:角色;游戏;组织;实施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游戏、医院游戏、商店游戏等,这些角色游戏都有一定的主题,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尝试、不断发现、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表现,他们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下面,笔者以“医院”角色游戏为例,浅谈角色游戏的组织和实施。

一、外出参观,积累开展“医院”角色游戏的经验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角色游戏是建立在幼儿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幼儿所掌握和积累的知识经验愈丰富,游戏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在角色游戏“医院”中,首先要组织幼儿实地参观“医院”,了解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观察医生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护士又是怎样给病人打针的,关注医生看病时和病人的对话,听取医生介绍看病的一些器材及操作器械的基本方法等。其次,引导幼儿说说平时去医院看病时的情景,医生有哪些行为等等,充分激发出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使幼儿对医务人员的工作具有初步的感性经验。

二、组织实施,快乐游戏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幼儿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幼儿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是儿童的良师,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且与他们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它能有力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角色游戏是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角色游戏是由幼儿内在动机所引起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注重的是游戏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对于幼儿来说,“玩”的过程本身是他们所注重的,提高角色游戏的质量,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很重要。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教师是角色游戏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要善于观察、发现幼儿的行为表现,实施快乐教育。如,有一次病人和医生发生了争执,因为病人想出院了,但医生认为刚手术完的病人是不能出院的,两人各持己见,都不肯让步,教师以一个病友的身份听取医生的意见,了解其原因,同时,让病人学会倾听。医生说:“由于刚手术,伤口容易撕裂,很危险,所以要留在医院进行观察。”病人听到后点点头说:“好,那就观察一些时间吧。”当“医院”出现无病人,医生摆弄医疗器械玩的情况时,教师引发情境,还实现了场地、玩具等物质资源的共享,而且丰富、拓展了游戏主题。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扩大了交往的范围,同时,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丰富幼儿对有关角色的认识,为角色游戏的开展奠定基础,创设好角色游戏环境,为角色游戏提供保障,最后,抓好游戏的组织实施,支持和引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唐慧.如何组织幼儿卡站角色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01(03).

中班角色游戏活动:医院(一) 第5篇

(一)班级:中一班 教师:张顺娣 时间:2018.9.活动目标: 2018/9/14 星期五

1.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并认识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

2.教育小朋友要讲卫生,预防疾病。活动准备:

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医院标志,白大褂。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前谈话,引起幼儿对医院的兴趣,并提出游戏的要求。(1)人生病了怎么办?到哪儿去看病治病?(2)谁看病?谁护理病人?

(3)认识医院标志,认清大夫听诊器、体温表,并看清使用方法。

二、基本部分

1.请3—5名幼儿游戏,按自己的意愿协商分配角色(医生、护士、病人)。

2.医生、护士戴上帽子,等待病人进来,请几名幼儿去看病,鼓励小朋友勇敢地与医生密切配合。3.游戏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医生按一定的程序给病人“看病”。(1)先给病人挂号、排队。

(2)医生热情地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仔细地用听诊器等为病人诊治。(3)护士护理病人,教育幼儿不把打针看成可怕的事,了解护士的辛苦。4.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其他幼儿进行观摩,并轮流进医院游戏。

三、结束部分

角色游戏反思 第6篇

同时也能看到游戏存在的不足:

1.增加标识性材料,彰显材料的标识作用。

在幼儿的主角意识还不够强时可能出现主角争抢的行为,针对这样的状况能够带给一些标识性的材料,帮忙幼儿明确自己的主角,如:在小剧院带给挂卡,让工作人员明白自己具体的工作分工;在鲜花礼品店增加主角分工的标识,将制作鲜花和买卖鲜花的人员明朗化。

2.增加暗示性材料,突出材料的暗示作用。

角色游戏反思 第7篇

扮演主角是主角游戏的中心环节,幼儿要透过扮演主角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人人都关心自己担任什么主角,游戏开始时孩子们往往为了争夺主角引起混乱,潜力强的和强的在一齐就发生争吵,潜力强的和弱的在一齐,强的总是担任主角,弱得总是当配角。这种现象几乎一向存在,因为游戏中产生了相互交往的需要,也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主角矛盾。

在主角分配中,对一些总是抢当主要主角的孩子,老师就要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当次要主角,而对胆小懦弱的孩子就鼓励他去当主要主角。在游戏中,教师要个性观察那些好动的孩子,他们精力充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在游戏中四处干扰,不受同伴的欢迎。教师应针对这些孩子的个性特点,创造一个适合于他们的主角,让他们愉快地参加游戏。在游戏则中,使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而自然地抑制自己的缺点,到达教育目的。

幼儿玩主角游戏最关心的是自己扮演的什么主角,并以扮演主角、模仿主角活动为满足。但在刚开始玩主角游戏时,幼儿只是热衷于模仿某一主角的动作或活动,并不明确自己担任的主角,需要教师给予启发。帮忙他们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主角身份,从而更好地模仿这一主角。我们总会发现有孩子无所事事或者拿着游戏区的材料玩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社会生活,调动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为了丰富幼儿扮演医生这一主角的经验,教师可组织幼儿去参观医院。参观后利用谈话启发幼儿的原有经验:你去医院时,你看见医生是怎样做的?护士在做什么?最后能够总结出:医生为病人看病要先询问病情,然后检查,最后再治病。而当护士则负责打针、取药,护理病人。职责分开,各负其职。孩子们都明白自己干什么,怎样干了。

生活即课堂。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构成社会主角,而主角游戏能使幼儿透过扮演主角,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现实生活中的日常观察有很多,透过每一次观察,幼儿对不同职业的人们工作有了初步感性经验。所以,掌握和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是主角游戏的基础。

角色游戏医院反思 第8篇

一、外出参观,积累开展“医院”角色游戏的经验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角色游戏是建立在幼儿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幼儿所掌握和积累的知识经验愈丰富,游戏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在角色游戏“医院”中,首先要组织幼儿实地参观“医院”,了解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观察医生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护士又是怎样给病人打针的,关注医生看病时和病人的对话,听取医生介绍看病的一些器材及操作器械的基本方法等。其次,引导幼儿说说平时去医院看病时的情景,医生有哪些行为等等,充分激发出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使幼儿对医务人员的工作具有初步的感性经验。

二、组织实施,快乐游戏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幼儿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幼儿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是儿童的良师,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且与他们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它能有力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角色游戏是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角色游戏是由幼儿内在动机所引起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注重的是游戏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对于幼儿来说,“玩”的过程本身是他们所注重的,提高角色游戏的质量,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很重要。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教师是角色游戏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要善于观察、发现幼儿的行为表现,实施快乐教育。如,有一次病人和医生发生了争执,因为病人想出院了,但医生认为刚手术完的病人是不能出院的,两人各持己见,都不肯让步,教师以一个病友的身份听取医生的意见,了解其原因,同时,让病人学会倾听。医生说:“由于刚手术,伤口容易撕裂,很危险,所以要留在医院进行观察。”病人听到后点点头说:“好,那就观察一些时间吧。”当“医院”出现无病人,医生摆弄医疗器械玩的情况时,教师引发情境,还实现了场地、玩具等物质资源的共享,而且丰富、拓展了游戏主题。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扩大了交往的范围,同时,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丰富幼儿对有关角色的认识,为角色游戏的开展奠定基础,创设好角色游戏环境,为角色游戏提供保障,最后,抓好游戏的组织实施,支持和引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角色游戏能够帮助幼儿认识社会,满足其参与社会生活的渴望,使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情感上得到最大的满足和欢乐。角色游戏能反映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可学习和模仿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履行各种人物的社会职责,使幼儿从小学到各种优良品质和待人处世的知识,为形成良好的道德观打下基础。

游戏坊 角色扮演游戏 第9篇

《质量效应3》

(预计2012年3月发售)

PC、PS3、Xbox360

在太空里,没人听得见你的尖叫。不过有人会听见你关于到天王星探矿的乏味对话。要是你情愿他们听到的是你的大型武器发出的声响,那《质量效应3》就是最适合你的角色扮演(RPG)游戏。这款科幻游戏由加拿大游戏开发商BioWare制作,主要以RPG为主,同时融合第三人称动作射击(TPS)的风格。较前作唠叨较少,射击较多。游戏中人类故乡地球危在旦夕,在一个遥远的宇宙外,一群可怕的机器种族开始了他们消灭人类的任务。指挥官约翰·薛帕德(John Shepard)作为联盟的一名海军陆战队员兼唯一的人类精英幽灵,将担负起拯救地球的重任,他将寻求与宇宙内的所有文明联合起来对抗神秘的外来种族,玩家的选择将影响游戏进程,你可能再次与外星人联手对敌。

《上古卷轴5:天际》→

PC、PS3、Xbox360

如果你喜欢驱马搜寻狼群,以打狼为乐,那么《上古卷轴5:天际》就是你传统RPG游戏的盛宴。游戏设定在《上古卷轴4》的200年之后,随着天际省之王被暗杀,诺德内部发生了内战,大部分诺德人意图让天际省脱离帝国。诺德内战是上古卷轴的终极预兆,古诺德毁灭之神Alduin回归,现已呈现为龙的形态,他拥有一支苍龙军团,名为Jill。随后将发生什么关键就看你了,全世界的森林、山脉和地牢都向你开放,等待着你去探索,无穷无尽的角色可以按你的外表和能力定制。想成为拥有魔法的猫头剑客?没问题。你想探索什么以及探索的次序全都由你做主。事实上,板上钉钉的只有一件事:没有哪两个人会按相同的方式进行游戏。

2011年12月

《星球大战:旧共和国》

在这款大型多人在线游戏中,玩家可以选择扮演英雄天行者或者邪恶的维达武士。一旦玩上,你很快就会上瘾。

2012年1月

《终极格斗冠军赛3》

很难把新年许愿变为现实……把因此而生的沮丧和挫败感统统发泄在《终极格斗冠军赛3》上吧!

2012年3月

《马克思·佩恩3》

近4年后续作展开了新篇章。主角在纽约的黑夜通过自己的手段为惨死的妻女复仇。为了麻痹自己,他沾染上了毒瘾,身体每况愈下。

←《创世纪》(Ultima I: The First Age of Darkness) 1981

Apple II

角色游戏反思 第10篇

娃娃家是学前幼儿最喜欢并善于模仿学习的角色游戏。2-3岁的孩子在游戏的表征水平大都是停留在摆弄玩具上,进入小班后,为了丰富游戏的清景,我们增加了角色的扮演(如:爸爸、妈妈、姐姐、宝宝等),孩子们十分的感兴趣。

区域活动开始了,瑞瑞和小李在娃娃家玩,只听见“哇”的一声,我赶紧走过去一看原先是瑞瑞哭了,我问:“瑞瑞你怎样了?”瑞瑞:“他抢我的煤气灶。”小李大声说:“我没有煤气灶怎样烧菜呀!”说着也快要哭出来了。我赶紧让他们放下手中的煤气灶,问:“你们今日在娃娃家里做什么?”“我当爸爸,我当妈妈”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是不是也像你们此刻一样抢东西呀?”他们俩个直摇头。“对呀,爸爸妈妈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你们今日当的是爸爸妈妈,所以也要相亲相爱,相互谦让好吗?”他们俩个听后使劲的点了点头。然后小李把煤气灶递给了瑞瑞,说:“家里妈妈做的饭最好吃,你今日当妈妈,你来做饭吧。”

反思:我班幼儿进入小班团体生活才一个月,大多数初次接触角色游戏,所以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异常喜欢当爸爸妈妈。可是一旦他们真正玩的时候有经常会忘记自我扮演的角色,于是就出现了“爸爸”和“妈妈”争夺东西的场面。

角色游戏反思 第11篇

幼儿期是游戏期,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点的游戏。幼儿天性好奇,具有探索的欲望,活动的兴趣,操作事物的要求和认识周围客观环境的需要。但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和其他动作系统不健全,易于疲劳,认识过程还带有具体形象性、随意性和情绪性。角色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人物协同、有玩具辅助,并且灵活多样、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并能促进幼儿心理高层次的发展。

以往小班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常常存在着几个突出的问题:

1、游戏主题有老师一手包办代替;

2、游戏材料有老师全权负责;

3、游戏中教师指导过多或不够。以上等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到角色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的实现。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设计角色游戏时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1、在生活中挖掘角色游戏的主题。在日常生活以及谈话中与我班幼儿了解他们所了解的小医院的情况,那里有医生,挂号窗口、注射室,有的孩子甚至说出在大厅里还有自动售货机,是卖饮料的等等,具体而形象。孩子们于是再生病去医院都会仔细观察,这是游戏效果很重要的基础前提。

2、多途径准备游戏材料的方式。让幼儿也参与材料的收集与准备,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这对幼儿在游戏中把握材料的能力、开展游戏的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准备材料的过程不仅是丰富孩子经验的过程,也是帮助家长提高认识的过程,让家长也了解游戏的主要性,积极支持和关注孩子的游戏。在幼儿回家搜集废旧药瓶、听诊器等东西的过程中,也了解了这些东西的使用方法,丰富了已有经验。

3、教师的合理指导。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教师应以游戏中角色的身份出现在游戏中,用幼儿的口吻来及时调节;当游戏内容贫乏时,需要教师来启发诱导。游戏目标:

1、能积极参与小医院的角色游戏活动,初步尝试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以及简单的看病程序。

2、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由于小班孩子年龄特点,我把医院的看病过程简单化流程化,在幼儿挂号后,请医生进行诊治,根据小病人的病症,我利用图示给予小医生提示,对应相应的颜色等,比如小病人发烧了,小医生根据图示提示,会给小病人一个黄色的卡片,小病人再拿着挂号条和这个黄色的卡片到交费的地方去交费,交费处的小工作者会给小病人的挂号条上盖章,小病人再拿着这个盖好章的挂号条和黄色的小卡片去取药部取药,取药部门的小工作者会对应小病人拿来的小卡片的颜色给病人药物。另外我们开设的注射室是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的部门,孩子们争着抢着做注射大夫,或是去注射室打针或输液,每当小医生问小病人你是想打针啊还是吃点药呀,好几个孩子都兴奋的说:“还是打针吧,打针好的快!”另外我们班的另外开设的游戏是结构游戏宝宝工地和宝宝苗圃,里面有很多小工人在游戏开始后就忙碌的工作,工作完成了,另外两位老师会把准备好的体检卡发放给小工人,小工人就拿着体检卡来医院检查身体。一次大楠在苗圃工作,一会儿她放下手里忙碌的东西对李老师说:“不行,我得去看病,我太累了,不舒服!”于是她来到了医院检查身体,游戏后她再次回到苗圃工作,还精神抖擞的和老师说:“我看完病了,好了!”

结合我班科研课题——保护眼睛,我在小医院里开设了检查眼睛的部门,针对幼儿对于正常视力表不太熟悉,我为幼儿打印了“宝宝视力表”,配上可爱的图示,让幼儿看着图示说简单的图形,像小鱼、花朵、剪刀等。这也是我班孩子比较感兴趣的环节,纷纷来医院排队检查视力。

一开始游戏时,小医院里一下子来了许多病人,挂号部门因为只有一位医生,挂号进程显得有些缓慢。小病人们于是挤成一团,医院门口乱成一团,于是我为挂号部门和诊疗室门口都放上一排椅子,经过几次游戏,幼儿有了在椅子上坐着等候的意识,游戏显得有秩序多了。

小医院的游戏中,我做了大量的材料准备工作,且通过谈话丰富幼儿现有生活经验,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增长了相互间的交流,从一开始的不敢说,发展到后来可以你一句我一句的交流病情,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班的单博华,平日里从来不和小朋友沟通,在游戏中我鼓励他担任重要角色,在每一次与小朋友的交流中,他有了非常大的进步。由于对于小医院游戏的喜爱,在后来的查体验血时,孩子们都勇敢面对,有的还笑着说:“我不害怕打针,我就是小医生,我还给小朋友打针呢!”

在游戏活动中,我还发现有以下现象: 1.我为幼儿设立了小导诊员的岗位,这名幼儿熟悉医院的每一个环节,有时她非常称职,病人多了,她拉着他们说:“人太多了,你们在这里排队等一会!”有的时候,她看到挂号的位置人太多了,就开始给排队的人员发挂号条,到了取药室,看到工作人员在忙碌,她就拿起一盒药递给小病人。小班幼儿因其年龄特点,活动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小导诊员这个工作岗位对于他们较难理解。

2.由于小医生人数较少,所以每次游戏时小病人等候时间过长,且由于我给幼儿开设的等候区只是简单的几把椅子,所以幼儿没有按顺序排队的意识,经常有的幼儿等了好久,有的幼儿没有排队,来了正好就去看病了。针对这种规则意识,我要在以后的游戏中进行改进,对排队的区域进行一定的规则指示。

角色游戏教学反思 第12篇

我们大班自从开设了大润发超市后就吸引了许多幼儿,但我发现幼儿虽然喜欢到超市里玩,却越来越少的幼儿愿意到大润发当“服务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每次游戏结束后“服务员”都要花上较长的时间来整理材料。所以玩了一会儿,“服务员”就跑到其他的区域去游戏了,自然超市力就没人了,有的幼儿就开始自己随便拿自己所要的东西。

这时,教师应该发挥引领作用,如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参与到游戏中。幼儿非常喜欢和教师一起游戏,教师对游戏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态度。如果教师能与幼儿一起参与到游戏当中,并能用热情的态度和幼儿一起充当服务员,幼儿游戏的兴趣一定会被带动起来。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与幼儿一起整理材料,如材料坏掉了还可以与“服务员”一起修补。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无聊,也不会跑到其他区域游戏了。

当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将本天大润发的情况进行重点评价,问问幼儿在大润发里碰到了哪些开心的事,大家是否应该感谢“服务员”。还要着重表扬在游戏中表现积极的“服务员”,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对于那些没有当过“服务员”的幼儿就会产生好奇心,等下次活动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当“服务员”的行列中来了。当然在以后的活动中也要积极动员其他的幼儿一起帮忙收拾材料、整理材料。

角色游戏医院反思 第13篇

关键词: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共通经验,角色意识

[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增强幼儿自我意识和角色意识,增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的年龄一般在3~4岁,有意注意稳定性很低,情感易冲动、易变化,喜欢用语言或动作与人交往。小班幼儿处于象征游戏的初期(采用与实物相似的替代物;思维的具体行动导致象征水平低;选择实物在外形、功能上十分相似的专用替代品),角色游戏十分符合小班幼儿的游戏特征。

[实践反思]

一、研究前的观察

在研究初期,通过观察幼儿参与角色游戏发现了小班幼儿在参与角色游戏中的一些特点:

1.游戏参与变化快

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幼儿对自身角色的扮演不持久、不明显。例如,“西城广场”游戏一开始,西西主动要求做公交车司机,拿着方向盘开了才一会儿,他看到边上必胜客里好多人在做比萨,于是就跑开了。又如,游戏初分配角色时,轩轩选了娃娃家做爸爸,可是游戏开始后,他跑到了必胜客做厨师。

2.游戏方式平行多

游戏中同伴之间没有交集,幼儿往往与同伴用相仿的方式同时玩同样的玩具,但同伴之间互动少或无互动,没有共同的目的和合作的意图,游戏的内容有一些关联或者是没有关联,幼儿会互相模仿,但无意识去进行互动、合作。例如,娃娃家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的孩子就是一起在家里抱着娃娃,你喂娃娃吃东西,我也喂娃娃吃东西,或者只是单纯地摆弄娃娃家里的玩具。

3.游戏角色意识弱

游戏中幼儿都会被游戏的材料、环境、玩具吸引,加入游戏,但在游戏过程中,对于所处的游戏区的游戏角色却比较模糊,更多的是摆弄玩具、观察同伴。例如,新华书店游戏中,乐乐来做售货员,当有幼儿来到书店的时候,售货员也不主动招呼客人,置之不理;又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孩子们埋头玩玩具,当有幼儿想要进入娃娃家做客的时候,几个“主人”也是对客人置之不理,各自玩各自的。

二、研究的过程

循着以上特点,尝试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突出幼儿共通经验的角色游戏,以“西城广场”主题游戏为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游戏内容来源于幼儿共通的生活经验,生活情境衍生可复制的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情境的再现,在游戏中复制幼儿的生活情境,更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能力有限,无法很好地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帮助幼儿再现生活经验。

以本班幼儿为例,在家访中发现了本班幼儿居住地较集中,其中西城广场是幼儿生活经验中持续出现的共同点。通过与幼儿谈话、观察以及与家长的沟通,发现幼儿共通的生活经验,产生角色游戏。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幼儿对于幼儿园较陌生、教师对幼儿也比较陌生,抓住幼儿的特点及兴趣,开展合适的角色游戏。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来了解幼儿,从家访、幼儿对谈、幼儿互动、师幼互动、幼儿游戏状态等的观察中,挖掘幼儿的共通经验,帮助幼儿生成游戏内容、选取游戏内容,为游戏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其中,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西城广场”游戏中,选取幼儿生活中较常见的一些内容开展游戏,娃娃家(府新花园)、饭店(必胜客)、医院(社区医院)、公交车站(府新花园站)、电影院(UME影城)。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发幼儿的游戏共鸣,例如,在“西城广场”主题游戏中,设置了“必胜客”区块,幼儿都有去“必胜客”餐厅用餐的经验,将幼儿去餐厅用餐的情境再现,请幼儿来扮演餐厅中的各个角色,帮助幼儿再现生活经验,开展关于餐厅的角色游戏;设置了“府新花园”小区,班中大多数幼儿都住在小区中,幼儿园也位于小区之中,幼儿对于小区十分熟悉了解,在游戏内容中设置该区域,幼儿能够更快地认同这个“娃娃家”,结合娃娃家与建构的内容,幼儿参与的兴趣十分高。

2.游戏材料突出简单操作,凸显替代运用,教师协助幼儿多样化地运用各种材料

(1)发掘成品玩具的替代品,教师提供替代材料及制作

角色游戏的开展中,除了一些已有的成品玩具,更多的是许多物品的替代品,有些是幼儿自发的替代,而有些则是教师协助的替代。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爸爸”正在用电话玩具打电话,可是边上的“宝宝”也想打电话,娃娃家的电话玩具已经没有了,宝宝于是拿起了边上建构区中的一块长条积木打起了电话,玩得十分投入;如在必胜客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制作了比萨后假装用锅子烧一下,于是教师用废旧纸盒自制烤箱投放,幼儿自然地将比萨用烤箱制作。

(2)善用半成品玩具的多样用途,教师进行废品改造

绿色环保,回收利用,在角色游戏中,尝试用收集来的废旧材料进行个性改造,丰富幼儿的游戏材料及游戏形式。随着游戏的持续开展,幼儿对于一成不变的成品玩具逐渐失去了兴趣,也难激发幼儿对于游戏的进一步创造,观察幼儿运用成品玩具的一些游戏状态,尝试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半成品玩具,帮助幼儿进一步创造性地玩游戏。如下表:

游戏材料是游戏顺利开展的物质保证,但教师并不是一味地提供那些完美无缺的成品玩具,而是在提供游戏材料的时候要重视材料的可操作性、可替代性、可改变性,幼儿能够根据自己游戏的开展情况,对游戏材料尽兴地再创造、再加工。

3.教师策略突出支持者的角色意识,多样化的教师身份促进幼儿经验分享,产生趣味化的游戏形式

角色游戏中的各个游戏区,都是幼儿生活情境的再现。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参与游戏,通过与玩具的互动、与同伴的互动、与教师的互动来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在幼儿不同的互动关系中,或旁观、或参与,推动幼儿多样的积极互动。

(1)幼儿与玩具互动,教师积极鼓励,多样提供

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包括已有的、自制的,都是幼儿开展游戏的协助者,幼儿正是通过与玩具的积极互动来开展游戏的。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可以抱着玩具娃娃,拿勺子和小碗给娃娃喂饭,还会说着“宝宝吃饭,宝宝吃饭”。思晨喜欢拿着锅子炒菜,还会说“巧虎妈妈来烧菜”。通过与玩具的互动,来再现幼儿对于喂饭的生活场景。

教师在其中化身为玩具提供者,根据幼儿游戏的开展过程,提供适合幼儿游戏开展的玩具。

(2)幼儿与同伴互动,教师全面关注,适当协调

角色游戏中,同伴之间的互动,是串联游戏的关键,也是游戏提升的关键。小班幼儿缺乏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但在游戏中,却能够根据游戏的需要,与同伴互动。

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游戏区域中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之间的互动交往,其实也是幼儿之间的自由交往,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角色、自由搭配游戏的同伴。如,在娃娃家游戏区中,多多提出要做宝宝,小如提出要做妈妈,于是妈妈小如和宝宝多多来到了娃娃家,因为游戏而开始了游戏中的互动。如,在公交车游戏区中,轩轩去开公交车,青青、家伟、甜甜都来坐公交车,大家一起嘀嘀叭叭玩得欢,最后司机轩轩还不忘记和大家收钱。如,在银行游戏区中,管理银行卡的壮壮会询问同伴“你是几号啊思思”,“我27号。”壮壮在自己的银行卡箱子里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27号银行卡给思思,边上管理纸币的湛湛则对孩子们说:“你们要排队。”准备取钱的孩子们听了,开始配合着排队取钱。如,电影院游戏区中,元元是电影院的售票员,他坐在电影院门口,西西跑到了门口,正要进去,元元:“不行,你要付钱才能看电影。”西西:“多少钱?”元元:“10元钱。”西西拿了几张钱给元元,元元就让西西进去看电影了。

教师在其中化身为游戏协调员,从旁观察幼儿游戏的开展,在幼儿寻求帮助的时候,能够进行协调帮助。

(3)幼儿与教师互动,教师仔细观察,适时介入

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以观察者、协助者的角色参与游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回应,及时给予协助。重视角色游戏开展过程的观察,重视角色游戏后的分享评价。在经验分享中顺势引导,挖掘共通经验,产生新的游戏及角色。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以不同的角色与幼儿互动。

实例1:在“西城广场”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化身摄影师参与游戏,将幼儿的游戏情境一一拍摄,在每次游戏后引导幼儿欣赏游戏图片、分享游戏经验。

实例2:在第二次游戏开展后,奇奇小朋友在说到自己在必胜客游戏中的照片时,提到自己曾经和爸爸妈妈坐公交车去吃饭,引发了孩子们对于公交车的共通经验,大家积极表达自己对于公交车的已有经验,于是教师化身公交车公司的负责人,顺势提出可以在游戏中开设公交车游戏,便产生了新的游戏角色———公交车司机。

实例3:在必胜客游戏中,服务员月月看到教师,大声招呼:“欢迎光临!”当教师进入游戏区后,月月说:“你要吃什么呀?”教师提出要吃比萨,月月跑到后面的“厨房”拿了几块比萨到教师面前,把比萨放在了教师的面前,教师故意用生气的语气说:“饭店里怎么没有盘子叉子,让我怎么吃东西?”月月想了想,跑到边上拿了盘子、叉子给了教师。在游戏中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教师适当地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

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或引导、或协调、或协助、或配合,教师始终要以幼儿在游戏中为主体,积极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游戏,积极促进幼儿与同伴合作游戏。

三、研究的反思

角色游戏是不断创想的游戏,不可重复的游戏经验促使幼儿收获不同的体验,提升材料微调策略,促使游戏生生不息。一次次的游戏开展,幼儿收获了快乐,也让教师收获了许多惊喜,让教师更加意识到角色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也更鼓舞我们将适合孩子能力、迎合孩子兴趣的角色游戏继续更好地开展下去,在已有的基础上,促使幼儿不断创想,更好地拓展游戏、延伸经验,主要在材料和内容两个方面需要提供以下支持。

1.从游戏材料上来讲———重视材料的可操作性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受到环境中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幼儿在游戏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玩具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因此,利用各种材料来营造游戏场景、提供可操作的玩具,是帮助幼儿开展游戏的关键之一。在游戏中发现个性改造废旧材料的自制玩具,对幼儿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自制玩具与已有玩具同时投放,成品材料与半成品材料同时投放,低结构的材料满足整体幼儿的需求,高结构材料满足特殊幼儿的需求。

2.从游戏内容上来讲———重视幼儿的共通经验

角色游戏的内容,主要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拟性。内容的选择上主要依靠幼儿主动的产生、教师引导产生、教师提出产生。实践中突出参与游戏的幼儿的共通经验,寻找幼儿生活经验的交叉点,来确定游戏的内容,产生游戏区域。而不是一味地由教师来提供角色区域,请幼儿被动参与,由教师引领幼儿分享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由此产生迎合幼儿兴趣、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内容。在角色游戏的开展中,幼儿不会满足于简单的模仿,常常会突发奇想,提出新的玩法,游戏的内容也会跟着幼儿的想法有所创造并随之改变。

3.从教师策略上来讲———重视幼儿的主体角色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决定游戏的主题,自由地发展游戏内容和切换情节。在游戏中,教师必须以幼儿的主体为意愿来开展游戏,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随机的表现,帮助完善、扶植萌芽,使之发扬光大。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的需要,帮助实现,积极鼓励,使其得以生长。教师要积极评价幼儿的表现,帮助延伸、协助配合,使之继续升华。

角色游戏医院反思 第14篇

对于小班幼儿,他们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是直观的,主观的。在游戏中常常以模仿为主,但是他们在模仿中也有所提高,但是又有所零乱。我们幼儿园一直在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做深入地研讨,以下结合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的一系列活动阐述:怎样在刚入园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幼儿又在此基础上怎样进行更好的交流合作?具体有以下做法:

一、规划组织,合理分区

一个好的主题角色游戏既要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贴近幼儿、是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而《娃娃家》的创设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通过扮演自己家里人的主要工作来进行游戏。在小班上学期应该为幼儿选择平行的主题角色游戏,让幼儿在平行的互动中来发展游戏。而在每一个娃娃家中的主题角色游戏中,如何合理地对娃娃家进行分区和布置,成为了幼儿进行良好游戏的关键和前提。比如在我们幼儿园在娃娃家中设有厨房、客厅、寝室、书房或游戏屋等区域设置,幼儿对每个区域中的设置时十分熟悉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再现。教师可结合场地合理规划分区,可按娃娃家的功能、作用、材料等来进行划分,合理分区。其次,结合角色扮演,培养角色意识。小班幼儿在《娃娃家》中常常是自由独自的游戏,有时幼儿只针对材料进行反复的操作,不懂得与其他孩子进一步的互动。而在对娃娃家中角色的定义上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娃娃家里有谁?他们一般都在做什么?怎样知道你是扮演娃娃家的哪个角色?可以通过一些区域材料,如:领带、发卡、胡子、眼镜等让幼儿进行装扮,教师也可常常与游戏的口吻提醒幼儿,重在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 。最后,在角色的扮演上可多为幼儿预留空间,多为幼儿提供百宝箱,让幼儿根据游戏的需要自由选择角色的扮演。

二、挖掘材料,巧妙设计,赋予材料新的“灵魂”

在以往的娃娃家中,材料往往是教师自己制作好的,再让幼儿反复的操作中进行游戏。幼儿在一段游戏时间后,常常出现不喜欢、不爱玩或者只是盲目地搬运材料,在有限的时间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游戏水平不能提高等等。而在娃娃家中孩子也常常只乐于于煮饭和照顾娃娃上,在一段时间的游戏后出现了厌倦或乱玩一通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在娃娃家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操作:

1.游戏材料设计的技巧性

在小班娃娃家中,可以在原有的操作材料上下功夫,让材料更适合于幼儿的操作。比如:原本在厨房中的食物如果是教师帮孩子们都做好的,放在冰箱里让幼儿直接取放来游戏,情节简单,游戏性不强。教师可针对娃娃家中厨房的食物来挖掘,跟孩子讨论娃娃家厨房中需要什么蔬菜和水果,为幼儿提供这些蔬菜和水果的半成品,让幼儿通过制作、穿插、或黏贴成完整的瓜果,在娃娃家中布置情境菜园或果园,通过“种植”蔬菜、水果,照料瓜果等一系列的生活体验,在到厨房中的需要去采摘和煎煮,把娃娃家中的材料设计有技巧的连接起来,使游戏情节更有趣,更生活化。也真正从孩子自己动手,自给自足,减轻教师的负担。

2.游戏材料选择的多样性

随着游戏的逐步开展,游戏内的材料会越来越多。小班幼儿使用的材料均与孩子的社会、生活有关,在材料的选择问题上也常常产生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教师需要在此问题上经常给予解决和帮助。为避免游戏中幼儿盲目地搬运,各种材料适合哪个空间布置教师要结合情境先事先考虑布置。如在孩子角色扮演上可提供多样的角色选择,必要时可让幼儿重复选择,一个娃娃家可有两个妈妈、两个爸爸、两个哥哥等重复角色。还有在帮助幼儿整理玩具的问题上可以多增设冰箱、收纳椅、雪柜等像收纳箱的布置,让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在游戏中需要的材料,同时可以提高整理玩具的能力,一箭双雕。

3.角色交往中提高游戏技巧

小班幼儿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比较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常常出现孩子争抢或各自独自玩耍。在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不久,教师应该采取教师与幼儿多互动的形式。幼儿爱模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潜移默化的把教师的行为给学习了,教师要多带动幼兒进行扮演和游戏。在一段游戏时间后,可以让班级中一些能力强、喜欢扮演的幼儿进到娃娃家中的各个区域进行带动,让能力强与能力弱的孩子互动,从而带动全班幼儿游戏。最后应该多给孩子互动的时间和空间,在多个领域中运用各种方法多让幼儿与幼儿互动,为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多样化的观察为主,教师的适时指导为辅

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时应采取不同的观察法,有重点地指导游戏。既不要一味的指导幼儿,给与性的学习。又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放任自由,不管不顾,长久以此,幼儿的游戏水平就不会有所提高。所以在角色游戏时,教师要学会多样的观察幼儿,只有在详细观察幼儿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调整,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具体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观察方法:

(1)整体性观察法。在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时,首先教师在游戏开始时和结束后可以采用整体性观察法,教师可扫描一下全班集体幼儿在游戏开始时的分工商量角色扮演情况是否顺利?各个角色之间的安排是否合理?幼儿在游戏中是否存在矛盾?在游戏结束后,观察一下各个娃娃家的玩具整理情况以及在娃娃家中各个角色之间的互动情况等一系列问题,教师都可以整体地进行初步观察,做到顾全大局。

(2)局部性观察法。为了真正的了解幼儿,从幼儿的兴趣和自身特点出发,真正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指导。教师首先就应该真正的了解个别幼儿,这就需要老师用心地去跟踪孩子,观察孩子。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局部观察或个别观察。通常在娃娃家中,教师可以每次蹲点各个娃娃家,事先做个详细的观察计划,在有针对性的对指定的幼儿进行观察,这样的观察通常必须多次进行,前后对比,分析数据等必要过程,可是也是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幼儿的前提和保证。

(3)两者结合,相辅相成。以上两种观察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或过程,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游戏进程采取适宜的方法。比如在娃娃家中教师可先观察在家里所有人的动态,结合情境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在有针对性地观察娃娃家中的某个角色时如何扮演角色,如何完成角色职责的?一旦发现亮点、缺点及时捕捉,为游戏的提升寻求突破口

5.友好交往,促进合作

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依赖玩具材料来进行游戏,他们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经常在游戏中出现诸多的矛盾或问题。有时候也会自己独自游戏或只是简单的材料摆弄。比如在娃娃家中的厨房锅具材料,刚提供下去时幼儿都会争先恐后地要来玩,过一段时间后,孩子的兴趣或有所增减,常常出现材料的闲置。如果这时教师又提供新的操作材料,幼儿又会出现一系列的矛盾。而小班幼儿又不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行为,所以这时候教师的适时指导显得十分的重要。教师必须让幼儿理解在游戏中用正确的方式友好交往的重要性,发展幼儿的游戏情节,促进幼儿之间语言、动作、行为等方面的交往,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

6.分享交流,有效评价

上一篇:小学预防校园霸凌口号下一篇:车间管理人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