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发展深度分析

2024-07-23

台州发展深度分析(精选6篇)

台州发展深度分析 第1篇

将台州市中心设在椒江是个错,将台州火车站设在黄岩王林也是个错.原本以为三区对三区外的县市有争议,现在三区之间也有争议,看来台州没戏了。台州位于宁波与温州中间,浙东南黄金最长的海沿线,按理说台州的发展是非常 快速的。可是如今人在外面,外省人有几个知道台州?台州没有温州的那么大的 飞机场,也没有宁波那么大的飞机场,为何? 台州被谁抛弃了? 历史证明走人民公社这条路是行不通,吃大锅饭也是行不通,吃大锅饭是不会产 生现今的贫富差距,而共同贫穷对谁又有好处?对谁都没有好处!因此小平先生 提出先让一部分富起来,再带另一部分富起来。按照小平先生的策略,台州设市时应当好好通策全市的规划,而非应一地的利益 损害全台州的利益。可现在却是行一地的利益损害全台州的利益。难道不是吗? 将椒江从黄岩独立出来,将大笔的钱投入椒江,结果是损害了黄岩的利益,临海 就更不用说了,仍至全台州的利益,请问椒江又得到了什么?椒江的经济带动了 全市的发展吗?投入椒江的钱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现今为了补黄岩的损失,将火车站设在黄岩王林,一个偏西的地方,能带来多少 的经济效益? 台州市下面天台、仙居、三门、临海、温岭、玉环,还有就是那三区了。天台、仙居、三门、临海他们会到黄岩坐车吗?不会。温岭、玉环人会到黄岩坐车吗? 不会,三区里的路桥人会到黄岩坐车吗?恐怕正如有网友所说路桥南片的人也不 会去那里坐车,因为到黄岩火车站的距离比到温岭的距离还要远。如此只有椒江人与黄岩人会在黄岩火车站坐车,而三区本来就是黄岩的一个县级 行政区。搞一个地级火车站,还有多少经济效益?何况三区中的路桥南片的人也 不去黄岩火车站坐车。我们知道甬台温铁路是目前中国速度最快的铁路,每个小时能跑 250 公里,之所 以快除了铁路是按高速设计施工外,也离不开火车头的作用,正是因为有此火车 头才能在高速铁路上飞驰。所以高速铁路与火车头这二者是最重要的,也是相辅 相成的。同理台州要发展也可以从中借鉴其经验。台州那个县市具备高速铁路的条件及担 当得起火车头的任务,只有如此,台州才能高速发展,如果还是行一地的利益,而不通盘打量那是回到吃大锅饭,谁也发展不了的老路上,死路上。在天台、仙居、三门、临海、温岭、玉环、加上现在的三区,(其实就是黄岩),这几个地方,临海确实是不具备高速铁路的条件及担当得起火车头的任务。因为 她处于台州内陆。黄岩行不?如果不将椒江独立出来,如

果将投入椒江的钱转而

投入黄岩,黄岩对县城旧城改造以达到一个地级城市的条件,黄岩能担当得起火 车头的任务吗?不能!所以当初没如此行,而选择椒江。椒江行不,也不行,椒江本来就是黄岩的行政区,而且椒江也没有玉环那样的深 水港。以房价可以说明,椒江房价均价是 4、5000 元一平方,而别的县级城市早 早超过其房价,比如温岭与玉环。如果不是温岭人还有从临海迁过来的人在椒江 投资经商,椒江的经济更差,也就是说椒江现在的经济还是温岭与其它地方的人 而成。玉环人口太少,土地面积不够,无法向外发展。那么接下来就是温岭了,温岭人口与黄岩接近,经济只有少数家乡镇欠发达。台 州市中心应当设在温岭。一个例证是,按照习惯做法和初步设计,温岭火车站均 按县级市 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计,但考虑到实际需求,铁道部最终在去年 3 月通过评审,同意将温岭火车站总站房规模扩至 9818平方米,是原来的 5.4 倍。如果将台州设在温岭,那么应设在温岭横峰地带,这是温岭平原的腹地,可向四 面扩展,太平与城东合并为一个区,城南、松门、石塘合并为一个区,新河与箬横金清合 并一个区,泽国与路桥合并一个区,横峰、城北和大溪合并一个区作为中心区。温峤与坞根合并为一个区,共可设 6 个区。机场建在金清,火车站(客货)建在 路桥,深水港建在玉环,如此一个大温岭的组成,为一个大台州的经济发展担当 起火车头的任务,温岭在各方面也比黄岩更具备高速铁路的条件。(注:从黄岩 到仙居神仙居旅游景点的路程也比从温岭到雁荡山更远),设在温岭,很多的旅 游景点也更能开发利用起来。不说别的,温岭吃的东西都比台州三区更好吃,娱 乐场所也是台州市里最高档的。这里值到特别一提的是,温岭人的经商头脑是台州共识的。(当然玉环人也很不 错)设在温岭,也带动了玉环的经济发展,台州经济的火车头现在其实就是温岭 与玉环这二个地方。当这二个地方因设地级市更快更好地发展了,也就能带动其 它县市的经济发展了。完全符合小平先生提出的先让一部分富起来,再带另一部 分富起来。可是看现的规划,及三区之间还在争谁最强,(而非全盘规划打量)宁波与温州 将台州远远被抛在后面,差距会越来越大。别对我说,过了几十年台州会跟上他 们,因为当我们在发展时,他们同样也在发展。直快车要跟上动车组是何其难呀!

台州到底在哪里?生活在台州的人都曾经为之烦恼,在家知道台州是一个地级市,出门不知 道如何解释应该怎么去台州。有个朋友从杭州坐快客却怎

怎么也找不到去台州的车,因为只有 杭州至椒江、杭州至黄岩、杭州至路桥、杭州至温岭等,最后经打听才知道缘由。台州市三 区的人都想证明自己是台州人,多希望台州三区一体,495 年代台州市委、市政府曾经为之

努力过。但终因缺乏点什么,台州人就是不能象杭州人、宁波人、温州人一样清楚地向外来 人介绍台州到底在哪里。去年 10 月台州火车站开通了,很多市民在欣喜台州终于圆梦火车的同时,欣然以为找 到了台州在哪里的答案了。出门在外或者远方来个什么客人,终于可以大胆告诉对方:你可 以乘火车到台州火车站下车。这样可以潜台词地告诉客人或远方的朋友台州在哪里了。可是,没过几天,市民又开始迷糊台州在哪里这个问题了。因为,大量路标,比如指示 牌,公交车站,甚至台州的主流媒体台州电视台,台州的报纸等,广泛宣传的不是台州火车 站,而是黄岩火车站。台州在哪里又一次遭遇意识领域的混乱。或许,媒体们是认真的,在他们看来,台州人是“傻傻”的,在他们看来,台州人都乡巴 佬,哪里会知道台州火车站在哪里?于是,媒体们挖空心思,想了两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个 好答案--“台州火车站(黄岩)”,有些媒体干脆简称“黄岩火车站”。他们“爱”民之心切可 谓可佳!或许,他们正沉迷于自己的创意呢!可实事上,台州人没有他们相象的那么笨,也没有他们相象的那么乡巴佬。他们不没有 领情挖空心思的记者们,反而有些“没有休养”的市民们破口大骂,有些“多管闲事”的发贴投 票,等等。一时间多事的台州市民们又开始努力地呐喊了。企图通过“草民”个人努力,扭转 媒体们的“好心”,让台州火车站名正言顺。心那个急啊,不言而喻。可以理解,台州火车站的开通本来已经把肚里地“那块石头”放了下去,可是这些天这块 石头又提起来了,甚至提到了咽喉处,让人透不过气来。台州人多么需要找到心理的那个台 州到底在哪里,多么需要一夜间整齐各方的思想意识,让所有台州里外的人明白台州就是在 那里。哦,对不起,我也差点犯错了,不是台州火车站,而应该是“台州火车站(黄岩)” 或者“黄岩火车站”,老土了!难啊!谁让台州媒体这么“体谅”台州人的“傻”呢?在这意识领域里一正一反的剪刀差之 间,让我突然明白了是谁让台州人迷糊台州到底在哪里了!!

因为现在很多外地人开车下高速,或是下了火车问黄岩人,台州市在哪里?黄岩人回答,在椒江;有的是 在路桥下飞机问路桥人,台州市在哪里?路桥人回答,在椒江;可是到了椒江后,问

椒江人,台州市在哪 里?椒江人的回答是,在经济开发区;到了经济开发区,再问人,台州市在哪里?开发区的居民回答,就 在市民广场公园那边,对了,还有对面的那幢大楼!其实在三区人民的心目当中,台州市就是一幢大楼,和一个公园。有多少人把自己当作台州人来看待,而 这次市里的会议也就是为了要在椒黄路三区和开发区人民心目中建立起大台州的概念,消除各个区之间的 利益矛盾,同时加强三区,以及经济开发区各个地域的市政建设与联系,建立真正的台州市中心城区。

临海市 317000 面积 2171平方千米,人口 112 万人。市人民政府驻古城 街道东方大道。下设古城街道、大洋街道、江南街道、大田街道、邵家渡 街道;汛桥镇、东塍镇、小芝镇、桃渚镇、上盘镇、杜桥镇、涌泉镇、尤 溪镇、河头镇、沿江镇、括苍镇、永丰镇、汇溪镇、白水洋镇。

温岭市 317500 面积 836平方千米,人口 115 万人。市人民政府驻太平街道人民东路 128 号。下设太平街道、城东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横峰街道;大溪镇、泽国镇、新河镇、箬横镇、松门镇、石塘镇、城南镇、滨海镇、坞根镇、石桥头镇。

连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在两年前我第一次去台州采访前,竟然不知道中 国还有个叫“台州”的地区级市。买飞机票时,服务员特意为我查了好一会儿才 告诉道:只有到黄岩机场的,好像台州就在黄岩附近。最后电话打到台州市委的 同志才弄明白,原来黄岩机场就在台州市区。可为什么不叫台州机场而叫黄岩机 场呢?到台州后问了当地官员,他们苦笑着告诉我:建机场时,国家民航部门的 管理者说,国内和国外的人都知道黄岩,因为黄岩蜜橘出名,台州没人知道,若 起名台州就会影响民航的“社会效益”。台州人哭笑不得,只好认账。台州在哪里?几千年来,地图上我们找不到,即使在十来年前的中国地图 上我们仍然不易找到台州这样一个城市。就是在台州的诸多经济指标已经超过温 州市的今日,许多台州人向外人介绍自己的家乡时,仍然会有意无意地加一句: “我们就在温州旁边……” 嘿,这个台州!然而,到了台州,我才发现,这个地方太了不起了,了不起到了若有谁把 它小视,就等于在犯一个严重的错误!一个严重的现实错误!让我们还是先来认识一下台州吧:台州是浙江的一个地级市,地处温州和 宁波中间。其面积比温州和宁波要小,陆地面积 9411平方公里,而它的海域面 积则多达 80000 多平方公里,相当于 1.2 个宁夏的面积。由于历史和独特的地理 原因,台州几乎一直远离华夏文明的中心而不被国人所认识

。从中国的版图看,台州北有以强大而文明著称的宁波,南有喜欢张扬而躁动的温州,西面有大雷山、天台山、括苍山和雁荡山等大山,与金华、绍兴等著名地域形成阻隔,所以台州 在历史上几乎不被人所熟识,即使在今天,多数中国人还不太知道中国有个台州。从地形上看,台州很像挤压在周围群雄中间的一把太师椅,三面高,中间低,只 有向着大海一面敞开。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在交通落后的岁月里,很自然地被 外界隔绝开来。唐代之前的台州因此一直被官府作为罪臣贬职的流放地,后人不 敢也不愿提及它——这一历史渊源,使得台州人养成了不愿张扬的习性,即使干 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也不会沾沾自喜地向外人张扬,甚至宁可让别人摘去头彩,自己甘愿落伍于人。也正是这一点,邻近的温州和宁波人得了许许多多台州人的 好处,这些都是他们几个“邻里”之间心照不宣的事。这不能怪邻近的温州和宁波人。在漫长的岁月里,台州因地理的太闭塞,简直就是一个被大山和大海完全 包围的独立山国。有史记载: 南朝大诗人谢灵运在永初三年(公元 422 年)七月,出任永嘉太守,在途经台州赴任途中,因山高路险,又多林莽壑深,便招得几百 民夫开山伐木,一路焚烧丛林方“日走三里”。由于谢灵运他们一路砍烧林木,

以至于当地的台州官员以为是匪徒滋事,发兵前去阻挡,闹出笑话。台州交通不 便而闹出的“历史性笑话”还有不少,即便到了二十世纪后期的八十年代仍然没 有断传过。在这之前的 1958 年,台州修过一条与外界通行的公路,但因要翻越 括苍山等被李白惊呼为“高达四万八千丈”的重重大山,被司机们视为畏途。天 气晴朗时,去一趟省城,需要天不明时出发,黑夜才能赶到西子湖畔。如遇雨雪 天气,由于山道险恶,谁也不敢出差。不然车子途中一旦被险情所搁,呼天不应 叫地不灵时,难保性命。一场雨来,几天不通路是常事。改革开放初期,有一群 省城来的客人,乘坐几十辆客车被阻在猫狸山岭上,几天下不了山,结果几百名 旅客只得冲进沿途的农家户舍,竟然把山民们家中的所有食物吃了个精光
前些天,笔者去上海嘉定某单位办事,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一位 50 有余老同志问:你们台 州是不是属温州的?我无言以对。回来与一位解放日报的同行提及此事,他也说:前不久还有人 与他打赌“台州是温州下边的一个县级市”,让他啼笑不得。台州的许多响亮的名片:如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地,居民消费水平曾居长三角 16 城 市之首,城镇居民轿车拥有量曾为全国第一;台州更是中国

台州发展深度分析 第2篇

(2009年3月19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省委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就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出如下意见。

一、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村经营体制不断改革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农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农村和谐稳定局面巩固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走出了一条具有台州特色的农村改革发展之路。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新的矛盾与挑战: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根本消除,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转移就业的难度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然滞后,新农村建设资金、用地等要素供给明显不足,因利益格局变化带来的农村社会矛盾不断显现,等等。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站在新起点,研究新课题,担负新使命,勇往直前,乘势而上,努力开辟现代农业发展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统筹城乡一体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护农民利益为核心,以深化农村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创业富民,创新强农,努力开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目标任务。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到2012年,我市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进一步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区域经济结构和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1000元;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计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以医疗、养老和基本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农村社会秩序良好。到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0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基本形成。

二、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加快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积极引导农户、农业经营组织、工商企业、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成为适度规模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运行机制,推动同类合作社联合与整合,探索“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复合经营模式。继续培育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范围广、竞争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各类种养大户、贩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加快培养现代农业创业和经营人才,全面实行学生免费就读大中专院校、电大、农广校等农林水专业的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农地流转、技能培训、技术进步、基础设施等方面支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业。

4、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加强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机制和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粮食安全。把解决大宗农产品卖难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多管齐下,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深入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强县强镇强村工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三大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柑橘、杨梅、茶叶、西瓜、西兰花、笋竹两用林、青蟹等主导产业的市场优势和规模效益。用好上级扶持政策,加大对特色蔬菜、水产、水果、毛竹、种苗花卉等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区域化布局,科学编制农业用地发展规划,支持发展集约化、设施化、生态化、标准化的种植业、畜禽饲养和水产养殖。深入实施“兴林富民”工程,积极改造提升特色林业。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631”工程和“借力发展”战略,落实并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税收、用地、金融等政策,吸引工商资本 1

投资。着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品牌整合,对获得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和省级品牌的农产品,实行工业品牌奖励同等政策。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以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为依托,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多种形式的促销会展平台建设,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运输、检验检测等流通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减免农产品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深入实施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5、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推广“一卡一点一服务”,拓展信息、技术、机械、农资配送、资金结算等服务内容。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行为,严禁假冒伪劣商品流向农村市场。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力度,着力构建一支精干、高效、稳定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队伍,支持各类经营性农技推广组织发展。完善农民信箱等信息服务平台网络,加强市场调查、预测和信息发布,推进信息进村入户。

6、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加大科技自主创新力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试点,加快发展农业高新科技产业,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积极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科研机构和农技人员参与农技创新,建立“科研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基地”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模式。加强适用技术和技术模式研发攻关,力求在种子种苗、农机农艺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标准化、农作制度、质量安全、设施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开发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7、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农村内需、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的重要途径来抓。深入实施水资源配置、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提升、百万亩灌区节水改造和强塘固房、滩涂围垦、标准渔港、养殖塘、沿海防护林等工程。继续推进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和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建立基本农田补偿机制,加强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多渠道筹集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并提高补偿标准。保护珍稀物种种质资源,防范外来动植物疫病和有害物种侵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工程,从源头防止面源污染。做好农村消防、森林防火、海上渔业安全工作。加强循环设施建设,积极推广以沼气技术为纽带的生态技术,推广应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全面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8、拓宽农民创业就业渠道。加强农业功能的多样化开发,积极培育都市农业、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发展以文化、生态为核心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建立农家乐文化教育基地,促使其上规模、上水平,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推进现代家庭工业集聚区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促进家庭型工业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专业市场、专业村、专业加工户、专业经纪人队伍,推进支柱和优势产业配套加工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生产性服务业、流通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和农村成人“双证制”教育,积极推行“项目化”精品培训和长短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着力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农家乐、转产转业渔民“四千”培训项目和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的示范效应,提高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就业体系,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就业机会、小额贷款、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商登记等方面提供支持。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和创业农民合法权益。落实好停征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政策。组织实施“家电下乡”活动,落实农民购买指定家电品种给予直接补贴的政策。

三、创新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9、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并做好承包地块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将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保障农民的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推进国有农林渔场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10、加快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

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流转市场,组建管理服务组织,完善流转的中介服务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和纠纷调处机制。改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外部环境,推动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对长期流出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给予优惠政策,对流入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较大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给予优先支持。凡流转期限5年以上并签订流转合同,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因生产需要建造简易仓(机)库、生产管理用房、晒场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其用地不破坏耕作层的,视作农业生产需要的临时用地,允许其在流转土地范围内按流转面积3-5‰的比例占用土地。

11、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与复垦。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搞好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的用益物权。鼓励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开展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满足集体经济项目、村庄整治、农村道路、下山搬迁小区、小岛迁移安置小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等农村集体建设的用地。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有效形式,稳妥开展农户宅基地置换和流转试点。

12、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管理。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13、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采取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征地协商办法,健全区片综合价形成机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要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并切实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妥善解决好被征养殖水域(滩涂)渔民的补偿问题。

四、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14、构建完善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中央放宽农村金融准入的政策,加快构建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主体多元、功能健全、服务完善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农村金融投入,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坚持农业银行为农服务方向,切实增加对“三农”的信贷供给。加大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建设、宅基地整理复垦等的中长期信贷支持。提升邮政储蓄银行支农功能,扩大农户小额贷款的服务面,拓宽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的渠道。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体制改革,争取股份制试点,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扩大和延伸偏远农村的机构网点,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引导商业银行服务“三农”,鼓励向县域和欠发达地区设立机构和延伸服务。稳步推进村镇银行试点工作。鼓励探索发展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同时,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引导规范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开展政策性森林综合保险,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房保险制度。

15、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加快组建农信担保公司,鼓励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信担保公司组建。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积极探索确权登记后的农民住房和用益物权进行抵押融资的有效途径,2009年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允许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探索农业订单、保险单、农产品收益权、企业存货、农业固定资产和应收帐款等动产抵押和权利质押。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

16、创新农村金融产品。鼓励农村金融机构拓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大力发展适合“三农”特点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并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和审批程序等方面更好地满足农民需求。积极推广农行惠农卡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卡等业务,鼓励各金融机构开展有利于促进农村消费的金融创新,开发分期还款的农民住房建设和汽车消费贷款等新品种。提高授信额度,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贷款面。对符合条件的种养大户、农村企业,通过联保联贷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

17、引导财税对金融服务“三农”的政策支持。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

贴,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立向“三农”倾斜的信贷激励机制,开展对各类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贴息,加大对农业和中小企业技改项目贷款的财政贴息力度。建立中小企业和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放宽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激励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和农业的贷款。认真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税收优惠政策,并为农业保险提供风险补偿。各级政府要对农信担保工作予以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财政每年按农信担保总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贴补,减免农信担保公司的工商规费以及动产不动产抵押登记收费。

五、创新农村服务供给机制,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18、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建立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科学修订城乡建设规划和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加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与协调。明确中心村的数量、位置和功能定位,采取合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搬迁高山村、保护文化村、改造城中村的办法,推进中心村建设。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力争到2012年绝大部分村庄环境得到较好整治,10%左右村庄实现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全面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在平原地区实行“户集、村收、镇转、县处理”的运行机制,山区、海岛采取“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的办法,建立健全村庄长效保洁机制和定期督查制度,积极探索环卫保洁有偿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的有效办法。加快以中心镇为重点的农村区域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因地制宜选择成本低、效果好的处理技术和模式,把生活污水治理与有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继续做好卫生改厕,消除露天粪坑,提高卫生户厕覆盖率。继续做好村内道路硬化和通村道路的建设,大力推进联网公路建设。做好路旁河岸和村庄庭院绿化,重视生态保护,保护好现有古树、大树、名木,进一步提高农村绿化覆盖率。按照“统一规划、城乡联动”的要求,统筹推进农民安全饮用水、河道池塘清理、农房抗灾避灾、农村信息化和电气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到2012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加大农网建设与改造力度,深化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到2012年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10个,电气化乡镇110个,电气化村4000个。实施“固房”工程,力争到2012年基本完成低保标准2倍以下农村困难群众的危旧房改造。落实建设用地计划不少于10%用于村庄整治的政策,保证村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用地,逐步解决农民建房难。全面推进以水、电、路、信息、污水、垃圾处理等“六网”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为农民群众提供配套的社区教育、文化、体育、福利、救助、养老、法律、保洁、档案等公共服务,到2012年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500个,每个乡镇建有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继续实施“百镇连锁超市千村便利店工程”,努力开拓农村市场。

19、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高标准普及15年基础教育。完善农村中小学空间布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任教待遇,多形式开展城市教师下乡支教,推进城乡教育公平。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在继续实施中职三大类免学费政策的基础上,从2009年起对就读其他专业的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4000元的中职学生免学费。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加快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到2012年每个乡镇都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费免疫范围。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待遇,鼓励大中专医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公益文化,完善文化服务设施和网络,到2009年每个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85%以上的行政村建有文化俱乐部,农村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提高到98%以上。保护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百镇千村种文化”、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到2012年创建小康体育村1500个。推进城乡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均衡发展,保障农村育龄群众生殖健康,促进优生优育。

20、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能转换、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积极稳妥开展试点。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先保后征”,保障水平原则上不低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力争2009年参保率达到90%以上、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4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基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扩大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的覆盖面,实现养老保险市内畅通转移。完善以“低保”为重点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加快建立城乡“低保”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五保户、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制度,做好因灾因病和因子女就学造成生活困难家庭的生活救助工作,扩大慈善救助覆盖面。

21、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以提高低收入农户致富能力和收入水平为中心,全面实施小康行动计划。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门路,大力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来料加工业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确保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或从事产业化经营的特色农业。推行下山移民与示范村、“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建设相结合,每年完成下山移民5000人以上。完善帮扶制度,建立市扶贫基金会,加大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结对帮扶力度。深入实施南北协作工程,拓宽协作空间,扩大合作领域,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

22、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按照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继续推进中心镇扩权改革,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的原则,通过授权或委托的形式,赋予中心镇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管理等方面的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强中心镇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中心镇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改革,遵循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建立以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条件、以准入制为基本方式的户口迁移政策。

23、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实行政务公开。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深化“民主法治村”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推广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民主议事“五步法”等民主管理方式,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探索建立“乡村法律顾问”制度,引导农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扎实推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基层平安建设,实行群防群治,做好农村信访工作,加强农村职务犯罪预防,建立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危机处理能力,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加强农村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推进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六、创新“三农”工作保障体制机制,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改革发展的领导

24、完善党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坚持党管农村的原则,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村工作,党委要有负责同志分管农村工作,各县、市、区党委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乡镇一级要全力以赴抓好农村工作。切实加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健全机构、配强班子、充实力量、改善条件,充分发挥其在决策参谋、工作统筹、指导服务、督促检查等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把新农村建设成效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

25、多渠道增加对“三农”的投入。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大幅度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进一步推进各项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增加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对通过境内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公益性社会事业捐助捐赠的,可以按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深入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推动村企双方从简单的资金援助向资金资助、资源开发、项目投资、劳动力安置等全方位合作转变,努力实现村企合作双赢、共同发展。

2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深化农村党的“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先锋工程”建设。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继续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建立健全乡镇专职指导员制度。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力度。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完善乡镇领导班子议事规

则、驻村联户、全程办事代理等制度,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

27、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鼓励村经济合作社以土地、资产、资金等参股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村经济合作社兴办为产业发展配套的各种项目,通过物业出租、委托经营、承包租赁等形式广辟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支持村集体加强资源开发,鼓励村集体与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联合申报农业开发和农业基础设施项目;鼓励通过资源流转和对外招商、用地指标有偿调剂和委托造地等途径,增加村集体收入。落实好征收农民集体土地村级留用地政策,鼓励建设标准厂房等发展村集体物业经济。大力支持经济薄弱村异地发展物业经济。

台州市杨梅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第3篇

1 产业规模大, 优势区域集中

据农业部门统计, 到2013年, 台州市全市杨梅栽培面积2.9万hm2, 产量达20.4万t, 产值16.8亿元, 面积和产量均占浙江省1/3以上。其中东魁杨梅2.2万hm2, 占76%, 荸荠种3 067 hm2, 占10%, 早大梅、桐子梅、黑晶杨梅866 hm2, 占3%, 本地水梅等其他品种3 200 hm2, 占11%。主产区仙居、临海、黄岩3个县 (市、区) 杨梅面积总和为2.2万hm2, 产量14万t, 分别占全市的75%和79%, 均列入浙江省优势农产品区域, 仙居县、临海市被称为“中国杨梅之乡”, 黄岩区被称为“中国东魁杨梅之乡”。全市有仙居广度、横溪、步路, 临海市白水洋、涌泉, 黄岩区院桥、平田等7个乡镇种植面积逾666.67 hm2, 种植面积逾33 hm2的生产主体59个。

2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美誉度较高

为了提高本市杨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扩大市场, 台州市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品牌建设。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 扶持协会、合作社、经营企业开展品牌宣传, 举办“杨梅节”、“推介会”等多种节庆活动, “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大力宣传台州杨梅。通过品牌建设, 一大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脱颖而出。“仙居杨梅”牌杨梅获中国驰名商标, “仙居杨梅”牌、“仙绿”牌、“清峰”牌、“上游”牌、“枝昌”牌、“九峰”牌、“九岗山”牌7个品牌杨梅产品获浙江名牌产品称号, “仙居杨梅”牌、“临海杨梅”牌、“清峰”牌、“正凤”牌、“上游”牌、“田创”牌6个杨梅品牌获浙江省著名商标, 8个品牌的杨梅鲜果产品和加工品获台州市名牌产品称号, 8个品牌的杨梅鲜果产品被评为台州市著名商标。

“仙居杨梅”、“临海杨梅”、黄岩“东魁杨梅”均注册了杨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仙绿”牌、“九峰”牌、“临海杨梅”牌杨梅获得国家质监总局颁发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仙居“仙绿”牌、黄岩“九峰”牌、“临海杨梅”连续2届荣获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称号, 多个品牌多次获得省农业博览会金奖。

3 品种资源丰富, 良种覆盖率较高

台州目前种植的杨梅品种逾10个, 其中主要栽培的品种有6个:东魁杨梅、荸荠种杨梅、临海早大梅、三门桐子梅、温岭黑晶杨梅和本地水梅。东魁杨梅是1963年由浙江省柑桔研究所、浙江农业大学 (现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 、黄岩县澄江区 (现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 农技站等单位发现并命名, 意为东方最大的杨梅, 人们常称之为“乒乓杨梅”。可溶性固形物达13%, 含酸1.10%, 可食率94.87%, 成熟期在台州为6月下旬至7上旬, 属晚熟品种。鲜食浸制皆宜, 以鲜食为佳。因果实特大, 商品性极好, 是目前台州市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当家品种。荸荠种杨梅是1810年李国瑞在余姚市发现, 以形状酷似荸荠而为民间广泛传播后得以正式定名, 成熟期为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 采收期25 d左右, 属中熟品种[1,2]。

继东魁杨梅选育成功之后, 台州各地相继选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 如临海早大梅、三门桐子梅、温岭黑晶杨梅, 其中东魁杨梅、临海早大梅已列入浙江省推广良种, 三门桐子梅、温岭黑晶等杨梅品种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成为有推广前景的地方特色品种。

4 技术优势明显, 标准化生产推广面大

台州具有1 000余年杨梅种植历史, 果农栽培经验丰富, 已形成了一整套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近年来, 技术推广部门会同科研、教学、生产等单位连续开展了《东魁杨梅优质丰产商品化处理技术研究与推广》《杨梅矮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绿色食品杨梅生产集成技术研究与推广》《杨梅产业化生产体系关键技术攻关》等一系列技术研究与推广, 完善了杨梅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开发了杨梅冷链贮运技术。杨梅矮化密植技术可使幼年树提早结果1~2年;成年树开心形修剪降低树冠, 改善透光, 方便采摘、管理, 降低劳动力成本;疏花疏果技术克服了杨梅大小年, 达到了优质、稳产;控制或限制化学农药与化学肥料的施用, 保证了果品质量安全;杨梅冷链贮运技术体系保证了杨梅果实贮运质量和销售半径的扩大。这些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3,4]。为保证杨梅的品质和质量安全, 近年各地一直推进病虫统防统治, 提倡、推广使用防虫网覆盖、杀虫灯、黄板诱杀等物理防治方法, 推广绿色农药。黄岩推出的杨梅罗幔栽培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杨梅采收前40~50 d对丰产树进行单株全树防虫网覆盖, 基本隔绝杨梅果蝇、鳞翅目、鞘翅目害虫对杨梅果实的为害, 这种技术既能防控虫害影响又能保证杨梅丰收和果品质量安全, 在全市多个县市进行了示范推广。临海白水洋镇从2009年开始, 在杨梅病虫害统防统治方面进行了探索, 经过几年的努力, 创建了“协会+合作社 (村级) +农户”三级联动的杨梅统防统治模式, 增产增效明显, 成本降低。除了技术上的保障, 各地在加强宣传和培训的同时, 层层建立了质量安全监管员, 仙居县组织培训了杨梅质量监管员326人, 监管范围覆盖了全县的杨梅基地, 他们的职责是组织、指导果农做好生产管理, 切实做好本辖区内果园施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安全监管工作, 指导、帮助农户建立生产台账, 确保杨梅产品优质安全。

5 加工能力较强, 为杨梅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全市有浙江神仙居酒业有限公司、浙江扬眉饮品有限公司2家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 成功开发出干红杨梅酒、杨梅利口酒、杨梅原汁, 杨梅醋饮、杨梅浓缩汁等系列产品, 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市内生产较多的杨梅浸泡酒、盐渍杨梅干等加工产品也受到消费者的热捧, 实力雄厚的加工业为台州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6 营销队伍力量强, 营销形式多样

台州市的杨梅贩销大户对当地的杨梅外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主产区的合作社更是杨梅销售尤其是精品果的促销主力, 近几年通过规范化建设, 使合作社的营销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多个杨梅生产专业村或合作社利用民间资本和村级集体经济建设了产地交易市场, 配置保鲜冷藏库、冷藏车和夹冰贮运包装设备, 或者在杨梅主产区均设立临时交易市场。通过合作社、营销大户和产地市场交易, 将台州市杨梅远销国内外, 省外城市主要有上海、南京、北京、沈阳、武汉、深圳等, 少量销到法国、美国及东南亚等地区或国家。同时网络销售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淘宝网等交易平台的杨梅销售量每年都在增加。

以“杨梅采摘游”等形式为主的农家乐旅游观光蓬勃发展, 丰富了杨梅产品的营销形式。杨梅观光旅游成为延长杨梅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杨梅采收期间, 几大主产区杨梅基地接待游客达数十万人次, 促进了杨梅生产与旅游、农家乐等周边产业互动发展。

摘要:结合台州市杨梅产业发展实际情况, 分析了台州市发展杨梅产业的六大优势, 包括产业规模大、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品种资源丰富、技术优势明显、加工能力较强、营销队伍力量强, 以期为台州市杨梅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梅,产业,发展优势,浙江台州

参考文献

[1]武峥, 谭平, 杨丽, 等.重庆市杨梅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 2013 (7) :171-174.

[2]苏孝永.发展特色森林食品, 推进城郊新农村建设——温州龙湾区杨梅产业建设实践[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8) :154-155, 159.

[3]乔明安.湖南杨梅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 2004 (3) :54-55.

台州发展深度分析 第4篇

【关键词】台州南拳 历史发展 传承现状

台州南拳是中华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台州地区的特民间杂技类非物质遗产——台州南拳,受到了台州人民和浙江人民的喜爱,成为了人们日常锻炼和运动的一部分。台州南拳对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目前唯一的民间杂技非物质文化遗产,台州南拳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播,功法特点等均对其他武术流派的功法产生着重要影响。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台州南拳的历史发展

台州南拳作为武术的独特拳种,其最早出现在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它既是一本军事著作,更是一本对武术历史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武学典籍,《纪效新书》三十二拳经中的口诀图谱,与台州南拳的拳理拳意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台州南拳的产生是因浙江台州一带倭寇入侵,台州居民为了抵御倭寇的,在漫长的与敌人做斗争的日子里创编了抵御外敌入侵的拳术,后来台州人民普遍洗练此拳法,这种拳术便被人民称为台州南拳。台州南拳曾沿着台州一路蔓延开去,最北至浙江省嘉兴,最南到苍南,使得整个浙江省都都学习台州南拳。

还有一种说法,相传台州南拳由巡游至浙江台州的僧侣带到台州,并在台州进行全书的教授,按此种说法要追朔台州南拳的发源地,是历史悠久的少林地区,其拳术都由少林达摩祖师进行自创和传播,达摩祖师武艺高强,使得各种独创的拳术也技艺精湛,台州南拳在其中是技术套路运动较多,较为实用的拳术之一。

后来台州南拳慢慢的被台州上下男女老少,儿童少年所喜爱和接收,相传台州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四五岁的孩童都喜爱练习台州南拳,台州还经常举办台州南拳武术比赛,使得台州南拳在台州地区得以更好的发展。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汇聚华夏民族整体智慧的结晶,台州南拳是台州劳动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界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集健身、自卫、养生与一身的传统武术拳术之一,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台州南拳植根在民间,传播在民间,像台州南拳这样古老的拳种以其精深的拳术理念和拳法内容为当地人所喜爱,在其独特的发展过程中,蕴含了台州人民勤劳与勇敢并存的独特精深力量,不论岁月如何演变,台州南拳这样的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会变,一定会被传承和流传下来,台州南拳所蕴含的独特的道德观和人生智慧也会慢慢彰显。

1.2台州南拳的传承现状

1.2.1台州南拳传承基地——台州国际文武学校

台州国际文武学校是在台州市建立的全国一流的武校,是台州南拳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为台州南拳人才的培养和台州南拳的传承做了重要贡献。台州国际文物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台州南拳武术人才,从台州国际文物学校毕业的学生也将台州南拳带到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使得台州南拳的发展更加便捷和顺畅,但是,长期以来,台州国际文武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与其作为台州南拳传承基地,保证了台州南拳发展的作用和价值相比,便不足为道,因此,台州国际文武要想实现台州南拳的传承和发展,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学习台州南拳的同时发扬像台州南拳的传统武术。

1.3台州南拳发展现状研究

1.3.1台州南拳发展的群众基础分析

台州南拳发展的群众基础较好,不管是大人、老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台州南拳,并且只要是接触过台州南拳的人都会不知不觉喜欢上它,这也与台州南拳自身的价值有关,我国人口众多,台州南拳要想在激烈的体育项目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握好群众基础,通过群众的效应让台州南拳更好的发展。

1.3.2台州南拳发展的产业环境分析

良好的产业环境是台州南拳得意发展的基础,台州南拳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能单单将其看做是一种传统武术项目,还用看到台州南拳身上的价值所在,将台州南拳当做一种产业去发展,目前台州南拳的产业环境主要是指台州南拳商业武校武馆及与台州南拳相关的武术商品环境,其产业环境还相对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的分析,所以,是都能够发掘台州南拳的产业环境,是关乎其传承和发展的关键。

2结论与建议

2.1台州南拳的产生是因浙江台州一带倭寇入侵,台州居民为了抵御倭寇的,在漫长的与敌人做斗争的日子里创编了抵御外敌入侵的台州南拳。加强资金的投入和提高宣传力度,为台州南拳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2.2台州南拳练习的拳师大多都武艺精湛,具有较强的功力和功法,他們多愿意结交武林同道中人,以武会友,使得台州南拳能够很好的流传,通过拜师也形成了台州南拳独具特色的师徒传承特点。

2.3台州南拳传授的对象是人民拳种,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做铺垫,通过举办各项台州南拳武术比赛和文化节,扩大台州南拳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使得台州南拳被更多的人喜欢,让练习台州南拳的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以台州南拳武德思想严格要求自己,促进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徐昌文.台州是太极拳的发祥地[J].太极探索,2007:43.

[2]戚继光.纪效新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张超.台州南拳的历史寻绎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190- 207.

[4]张超.台州地方拳种研究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2):140- 142.

作者简介:杨波(1993.4.—),女,白族,云南大理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2级本科生,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关于台州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第5篇

摘 要:台州市股份制经济发展的发源地,是中国当前两大经济模式之一的“温台模式”的创始者之一。其中,台州民营经济的比重约占台州经济总量的97%,在浙江省内最高。2011年初,浙江省海洋经济上身为国家战略,与此同时,台州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依托,构筑台州经济发展新优势。而作为台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作——台州经济开发区,承载着“发展经济、建设新城”的双重任务。在台州民营经济、海洋经济以及经济开发区的共同发展下,台州经济迅速发展。

关键词:民营经济、海洋经济、台州经济开发区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北邻宁波、绍兴,南连温州,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一个新兴的组合式港口城市。因此,台州的海洋渔业资源非常丰富,盛产大黄鱼、带鱼、鲳鱼、对虾、梭子蟹等海产品。自改革开放以来,台州的经济飞速发展,在制造业、海洋渔业、金融业、旅游业等都有显著发展。台州经济主要以民营经济为主,高程度的私有化也促使台州拥有了雄厚的民间资本和发达的金融放贷业。近年来,又发展了海洋经济,同时将原先的椒江经济开发区更名为台州经济开发区,使台州的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而台州的发展目标是:打造成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和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

一.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真正放宽市场准入,拓宽民营经济投资和创业的领域采取更有效地政策措施,推动民营经济扩大基础设施、各类教育、经营性医疗、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投资。实施民间投资项目等级制,对符合产业政策、环保和安全生产要求,可自行平衡资金的民间投资项目,该批为登记备案。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区域供水、水力发电和水利通航建筑物等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在不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民营企业是否跨国经营本应是其依据自身实力和国际市场环境的自主决策行为。2004年6月商务部制定出台《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方法》,规定自2004年7月1日起,取消对所有外贸经营主体外贸经营权的审批,改为备案等级制,就是大胆有益的尝试。

(二)民营经济的竞争力

由图可知,民营经济竞争力由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品牌的竞争力、企业市场营销能力、企业规范管理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的凝聚力。而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则分为市场规范及信用状况、要素供给和基础设施状况、政府服务质量、政府法规公开公正公平程度和产学研合作程度。虽然民营经济在台州发展较快,但是仍需强化民营经济竞争力,特别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民营企业占领市场的基础和成功的关键,是民营企业特色的体现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民营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和竞争成功的基石。核心竞争力可以将企业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效益优势。

(三)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原因

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发展方向不够明确,主营业务不太突出。大多数民营企业认为多元化经营是寻求规模扩张、利润增长和分散风险的策略,盲目地实施多元化经营,既分散了企业的资源实力,也影响了企业在主营业务领域的竞争力。

2.员工素质普遍不高,组织结构比较混乱。民营企业职工素质相对较低,优秀员工流动性大、专业人才不够,且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实行的还是传统的直线式组织结构,造成组织结构滞后。

3.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文化内涵不够深厚精细。不少民营企业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措施,导致企业的发展战略往往是“虎头蛇尾”,无法落实。组织内部缺少详细的职务分工,员工对自己的责、权、利经常搞不清楚。

二.台州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一)台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台州地处浙江中部,是海洋资源大市,台州市海域北起三门湾,南至乐清湾,海域辽阔,岛屿众多,沿海岸线漫长、港湾众多、潮滩丰富、岛屿棋布,拥有“港、涂、渔、景、能”五大海洋优势资源,在浙江省占有重要的位置。且台州深水岸线和港湾资源丰富,航道和锚地条件优越,具备发展中小配套港口、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大港口和依托港口发展工业的条件,开发前景广阔。台州市所辖海域海涂资源丰富,分布集中成片,处于缓慢淤涨状态,滩涂作为海洋生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调节气候、纳潮分洪、抵御风暴潮的作用,更有对污染物稀释扩散的自净作用。这些海涂为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创造了自然条件,同时也是后备的土地资源来源。台州海域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拥有大陈、猫头、披山等渔场。以台州湾捕获物鉴定出鱼类200多种,甲壳类56余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30多种,贝类20余种。

自古以来,台州都以“海上名山”著称。滨海和海岛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荟萃,古迹众多,特色鲜明,汇聚着“山、海、岛、城”等多种景观,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主要景点有桃渚、长屿洞天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大鹿岛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江厦、大陈岛两个省级森林公园,桃渚国家级地质公园,石塘渔港千年曙光公园、一江山岛近代战争遗迹和海蚀风光等。同时,台州的无居民海岛资源丰富。无居民海岛的自然生态、滩涂、矿产、生物资源、潜在的港口和旅游资源等均为可贵财富。

(二)台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制约条件

与此同时,海洋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些制约条件:

1.海洋开发投入不足,涉海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海洋基础设施、海洋高新产业以及深水港的开发投入不足,海洋经济与省内外沿海城市相比,无论是临港工业、港口海运业、滨海旅游业,还是海洋高新产业都有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

2.海洋渔业面临严峻挑战,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捕捞渔场缩减,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捕捞生产与渔场资源矛盾更加突出。滩涂养殖和围塘养殖已趋饱和。浅海养殖尚有较大潜力,但发展浅海养殖需要较高的技术、经济支撑,也伴随较高的风险。渔业结构调整任务异常艰巨。

3.海洋环境质量日趋下降,海洋生态压力加大。台州近岸海域污染程度相当严重,且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加剧,赤潮事件每年均有发生。近海海洋捕捞强度的迅速膨胀,大大超过了海洋生物的再生能力,海洋食物链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在短期内难以恢复。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海洋珍稀物种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面临着消失的严重威胁。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大幅度下降,直接影响了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台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增强海洋意识,树立科学海洋发展观;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海洋经济发展;加大海洋经济投入,构建发展的支撑体系;实施“科技兴海”,提高海洋经济创新能力;强化海洋管理,切实保护海洋资源环境。增加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公益事业、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投入,大力支持、积极鼓励社会和个人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海洋产业,使台州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开发主体和开发项目多元化。

三.台州经济开发区

(一)台州经济开发区的由来和组成台州经济开发区是1997年1月30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椒江经济开发区升级更名为台州经济开发区。目前,台州经济开发区实际开发建设区域由中心城区、滨海新区、三山北涂围垦区三大区块组成。一是中心城区。位于台州中心城市规划中的核心区块,其中东环大道以东主要为工业科技园区;东环大道以西为城市新区,其中3平方公里的城市核心区包括市级行政中心、金融商贸中心和文化体育中心三个组团。二是滨海新区。2004年,台州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台州沿海产带建设,拓展台州工业发展空间,作出建设滨海工业新城的重大决策,并决定由台州经济开发区负责滨海工业城中部区块的开发建设。三是三山北涂围垦区。2005年,为加快台州沿海滩涂资源利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台州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台州经济开发区和台州市水利局作为建设业主,负责台州市三山北涂围垦工程的建设工作,围区总面积13.9平方公里,总投资概算4.8亿元。

(二)台州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台州经济开发区作为台州对外开放的窗口、本级经济的载体、区域经济的龙头、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和体制改革的先导,承载着“发展经济、建设新城”的双重任务。建区十年来,台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按照“三年打基础,完成齐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构轮廓,完成中心城市的框架构建;四年增内涵,实现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内涵、文化内涵”的发展思路,加快区块的开发建设工作。台州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目标是:围绕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生态环境等“市区争第一”的发展目标,通过实施“工

台州发展深度分析 第6篇

省分行信贷管理部:

根据省分行安排,我部组织各支行相关人员对台州光伏产业发展状况及当地政府、金融机构支持力度等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地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及趋势分析

1、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光伏产业系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光伏产业属新能源产业,被优先列入国家战略发展的新兴产业,产业前景十分广阔”。上述定性已得到了全社会的共同认可,因此光伏能源的开发应用得到了台州民间资本的青睐,前几年投入较大。但由于对光伏产业盲目投资,在部分子产业领域短期内也累积了一定的风险因素。最初阶段,国际市场上光伏产品需求量大、产量少,只要能生产就会有人要。但随着这一市场日渐成熟,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增加了对光伏产业项目的投入,导致光伏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客户对于太阳能电池板的清洁度、焊接、平整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产品质量的保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台州有一批光伏项目小企业被淘汰。

经我行调查,台州目前尚余六家与光伏产业有关的企业,全部为盈利企业,区域分布情况为路桥区1家,黄岩区2家,台州经济开发区1家,临海市2家;按客户生产规模分,大型企业1家,中型企业2家,小型企业3家;按光伏子产业分,硅棒、硅锭、硅片生产企业2家,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2家,电池组件封装企业2家;按资产规模分,资产总额2亿元以上企业2家,1亿至2亿元企业1家,5000万元至1亿元企业1家,5000万元以下企业2家;按技术水平分,有3家生产制造技术、工艺、设备处于目前国内领先地位,另3家生产制造技术、工艺、设备处于行业平均水平;按股东实力分,1家企业的股东来自于相关行业且出资能力和后续资金保障能力较强,1家

企业的股东来自于相关行业且出资能力和后续资金保障能力一般或较差,3家企业的股东来自于毫不相关行业但出资能力和后续资金保障能力较强,1家企业的股东来自于毫不相关行业且出资能力和后续资金保障能力一般或较差。

我市主要光伏行业生产企业情况如下:

(1)浙江索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本15800万元,主要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其中单晶硅电池50MW,太阳能电池组件70MW。公司现有职工500多人,资产总额5亿元,年销售收入8亿元。公司技术力量较强,年生产能力100兆伏,2009年实现产能45兆伏,实现出口额5805万美元。该公司太阳能电池片主要以供应国内的企业为主,电池组件以出口西欧、美国、中东等国家。光伏产品最核心的竞争力来自光电转换率和使用寿命,该公司的光电转换率目前已经达到了17.2%,产品的质量保障期也达到20-25年。全球最好的光电设备厂商德国ASYS公司技术总监认为该公司使用的光电设备转换效率、破损率和产能均超过同类和预期。

(2)浙江公元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其中:公元塑业集团有限公司占77.5%、卢彩芬占22.5%。公司经营范围: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太阳能电池硅片、硅棒、硅锭、太阳能灯具、太阳能光电设备,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制造、加工、销售。公司占地面积37700平方米,厂房面积 29062.56平方米,现有职工675人,其中大专以上人员202人。公司已先后通过了GB/T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欧盟ROSH指令、IEC61215国际电工标准认证,德国TUV认证、美国UL等认证。2007年2月ERA商标获得国家的国家驰名商标。2009年2月浙江省能源研究所和国中光电技术发展中心授予“浙江省节能研究与应用示范单位”。2009年8月被中国标准化协会授予 “中国标准化协会团体会员单位”。

企业主要产品为太阳能光伏组件、太阳能灯具系列、太阳能电池片等,主要原材料是太阳能电池片、TPT(聚氟乙烯复合膜)、玻璃等。公司引进德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线二条,设计产能55MW,设备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现有研发人员21人,开发了两千余种太阳能系列的草坪灯、树脂灯、节日灯、城市公园住宅小区的景观灯、城市道路灯,交通信号灯,太阳能公交停车亭,太阳能广告牌,并先后开发设计10千瓦独立太阳能发电系统以及高速公路太阳能供电的监控系统,高速公路太阳能路灯设计与施工。公司已自主研发成功第二代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嵌入式光电屋面构件”,已获得国家专利。公司产品90%出口,主要销往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等国。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39339万元、利润总额187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8.21%、19.85%,海关出口数据5355万美元(同比增长532%);2009年1-7月实现销售收入11855万元、利润总额633万元,同比分别下降57.67%、36.79%,海关出口数据1492万美元(同比下降53.44%)。

(3)浙江双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从侧面了解到,企业系双鸽集团的一家子公司,目前实现硅晶棒基本建成,并于2009年11月生产出首根长1.7米,重75公斤的单晶硅棒,也是黄岩区光伏产业的第一个单晶硅产品。该公司目前投入单晶硅棒生产的单晶硅炉有24台,在24台单晶硅炉全部投产运行后,企业将形成年产150万片单晶硅片的生产能力,使双鸽新能源拥有铸锭、切片、电池、组件及应用系统完整的产业链。

(4)台州特华工贸有限公司。企业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本518万元,专业从事加工销售太阳能硅材料,生产原料以单晶硅、多晶硅为主,以分检、清洗、红外线加工、投炉、拉棒、切片、安电路等作业为一系列操作流程,所采用的工艺和设备为国际上行之有效和成熟的生产技术,完工后的半成品可就地销售给当地企业(如路桥索日光电、黄岩双鸽),或销售给南京、江苏等地的企业。公司尚处于初创阶段,但公司管理层在江苏、景宁等地从事本行业多年,具有稳定的销售网络。公司在滨海工业区征地25亩,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3500万元,设备投资2500万元(主要设备为浇铸炉、单晶炉、切片机),现工程已全面峻工、验收,产权证正在办理之中。目前该公司已将其部分工序搬迁至该企业,进行简单的生产加工,预

计正式投产生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9800万元。

公司基本结算帐户开立在我行,信用等级为免评级,客户分类为培育类,在我行贷款余额为950万元。

2、光伏产业发展特点

从调查情况看,台州光伏企业均为光伏产业下游加工企业,经过几年市场选择,台州光伏企业所剩不多,光伏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当前光伏产业企业进入起点高,要有着较强的资金实力;二是行业技术发展要求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因此,光伏产业企业想要获得成功还须拥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三是光伏产业企业淘汰率高,但新进入企业无论技术力量还是资金实力均是以往无法比拟的;四是产业获利能力受原材料价格影响程度较高。

3、光伏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硅料产能的提高,硅料从供不应求的局面变成了供应过剩,价格也大幅降低。多晶硅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滑,使光伏产业出现一次“去泡沫化”,这为光伏下游企业大规模应用创造条件。目前光伏企业太阳能发电成本已经降低到2元/度以下,如果发电成本能再降低,大规模应用就会出现。而从太阳能发电历史趋势看,在不久的将来,太阳能发电成本必将降至火电成本以下。因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

二、当地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支持情况

据了解,台州政府市对光伏产业投资扶持力度很大,规定企业每投资1000万元,即补助500-700万元,补助率达50%以上;电价补贴:光伏发电电价每度补贴1.1元;优先解决土地等资源,如路桥区政府2009年为索日公司优先解决企业用地200多亩。温岭市计划在东部产业集聚区设立面积10000亩左右的新能源产业基地,首期推出2000亩,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进新能源产业项目。预计到2012年,温岭市新能源利用容量将达到400兆瓦。

三、我行当前对光伏产业的信贷投入情况

我行对光伏产业的信贷投入很少,只有950万元。我行信贷投入少的主要原因为:当前从事光伏产业的企业融资额度均较大,未达到

我行授信准入条件;抵押物相对较少,第二还款来源不太理想;多晶硅产业出现产能过剩情况。

四、当地银行同业对光伏产业的信贷支持情况

当地银行同业对光伏产业支持力度较大,他们主要从光伏企业的股东和关联企业的实力角度给予不同的支持力度,并非有意识地想去扶持该行业。从调查的情况看,银行同业主要对当地2家龙头企业进行信贷支持,其中浙江索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金融机构融资总额32626.58万元,融资银行9家,其中贷款30429.49万元,其余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国际贸易融资;浙江公元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在金融机构融资总额16617万元,融资银行4家,其中贷款为11500万元、50%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5117万元,敞口余额14058万元。

五、光伏产业发展对我行信贷业务经营的机遇与挑战

2009年5月,浙江省政府发布发《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出台了《浙江省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规划》,并正在实施“6+1”计划,为我省的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的良好的发展契机。但我市目前光伏产业受技术、成本、市场、经济环境等因素制约,行业发展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从我市的发展规模看也处于起步阶段,近期尚不能形成大规模的的信贷机遇。

六、建议

我行认为,对光伏产业实行适度的、有重点的、有差别的信贷支持应成为我行下阶段对光伏产业的行业政策要求。光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对该产业领域,我行应积极介入,但对具体企业,要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竞争情况、负债额度、第二还款来源保障程度等对市场进行细分。主要支持当地行业龙头企业,对其余光伏企业持谨慎支持态度。

台州市分行信贷管理部

上一篇:假如我是母亲的作文下一篇:秘书实务与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