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成功关键在于“三个回归”

2024-07-09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成功关键在于“三个回归”(精选5篇)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成功关键在于“三个回归” 第1篇

距高考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了,如何应对北京高考作文在形式、内容、评价等方面的变化,无疑是广大考生和高三教师关注的焦点。我认为,在备考中抓住“三个回归”——回归生活,回归自我,回归内心,可以说就抓住了作文成功的关键。

回归生活,就是要关注现实,关注身边的普通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对生活有观察,有思考,有认识。科学家与文学家关于手机的对话,关于在大山中负责巡视铁路的老计,关于鹿特丹世乒赛的师生对话,都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只要考生平时关注现实生活,考试中就不会没话可说。

例如的话题是关于手机的,手机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心理,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高中生对手机怎么会不熟悉呢?作文中只要围绕手机谈看法,讲故事,发议论,都可以写出很有特点的好文章。然而相当多的考生在复习中习惯于搜集古代名人的素材,且缺乏自己的独到见解,人云亦云,在考试中把这些用滥了的材料拿来穿靴戴帽,生搬硬套,其结果可想而知。尽管高考临近,建议老师们也不要让学生闭门读书,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关心”,要引导学生做一个关注现实生活的有心人。这样的话,作文素材就会像源头活水汩汩流淌,不愁没的可写。

回归自我,就是要写出个性,写出特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但在高考作文中,却经常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很多作文选材雷同,格式相似,情感虚假,大话连篇,被人们称为“高考体”。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副组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漆永祥教授明确地说过,“我们反对过于模式化、套路化的作文”,这类作文“在北京高考作文中是得不了高分的”。

因此,在高考复习中,老师不要过分强调作文的结构套路,而要鼓励学生写出个性,写出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小见大,从生活小事入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生活的道理,就可能是一篇好文章。目前议论文几乎是一统天下,建议老师们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不妨鼓励学生练练包括记叙文在内的不同体裁。

回归内心,就是要写出个人真实情感,写出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朱自清在《背影》中细腻地描绘父亲买橘子这样的小事,却感动了许许多多的读者,那是因为他的字里行间饱含着真挚的感情。作为90后的高中生,他们的情感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诉诸笔端,也是可以打动阅卷老师的。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成功关键在于“三个回归” 第2篇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2015年高考作文题目)

19世纪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为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塑了一座人像,大作完工后,参观者和友人无不对这尊栩栩如生的塑像赞不绝口,尤其称赞巴尔扎克的一双手塑得美极了。罗丹并没有由此而飘飘然起来,却果断地把众人称赞的那双手砍掉。友人无不为之惋惜而问其故,罗丹说:“我塑的人像不是手像,既然这双手妨碍了作品主题的体现,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那就只有忍痛割爱了”。

看完这段材料,你应该知道罗丹砍手的启示是什么呢?

抓住关键,赢得成功

雕塑家罗丹砍掉了众人称赞的完美的成功雕像的双手,为的是不让这双手成为众人的焦点,进而取而代之,保证雕塑整体的完美。这个断手保全身的做法,就是舍去细枝末节,突出主干和大局。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做事的道理:做任何事情只有抓住关键,方能赢得成功。

现实又何尝不是如此?许多日常之事便如那雕像,重在全局。凡事都有主次,抓住那根主线,也就抓住了事务的关键。过于重视细枝末节反而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蠢材。

抓住关键,能救人一命。在美国,医生自杀率最高的是哪一科,是眼科医生。想想,纱布揭开便意味着宣判。问题是前一个手术刚失败,下一位病人便等着开刀。伤感?医生不能感伤,不能犹豫,更不能时时自责。因为那样会时下一个等着手术的病人遭殃,他们更知道下一次比上一次更重要。不让下一次失败,只能让它成功,因此,必须立刻振作起来,对于已经犯的错

误,或曾经的失败,不要纠缠不休,只有认清主次,抓住关键才能让更多的手术达到最大的成功率。

抓住关键,须学会放弃。加拿大的北部森林有一种老鼠叫花纹鼠,它们最大的特点便是寿命长。秘决是什么?就是学会放弃。它们不会取食某棵树上十分饱满的果实。因为那些饱满的果实是由即将死亡的树耗尽生命注入的,虽然饱满却有毒性。花纹鼠不食毒松子,懂得放弃,寿命因此延长。生命既有长度又有深度。所以,一味追求一个方面的生命是枯燥无味的,要让生命更有意义,切勿因小失大。

抓住关键,要懂得取舍。当柯达公司生产出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小的相机时,公司高层打算利用新相机优势快速强占市场。创始人伊斯曼却将专利无偿转让。面对一路下跌的相机价格,伊斯曼却笑了,他指挥团队大卖与新相机配套的胶卷,因为该胶卷只有柯达有,他们很快赚得盆满钵满。因此说,机遇可以创造,但前提是懂得取舍,这就如同种庄稼,唯有广施良种,让左邻右舍都拥有相同的优质种子,自家土地上的粮食才会颗粒饱满。

不抓关键,失败的根源。就像一个买椟还珠之人,对于那个华丽的装宝珠的盒子,十分感兴趣,将珠宝买到手后,却将匣子手后,却将匣子留下,将珠宝还给买家,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只重视表面而轻视本质,拿个芝麻当西瓜——傻瓜!将并无多大价值的盒子当成珍宝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会经常发现:只顾眼前,忽视长远;只顾外表,忽视实质;只顾自己,忽视集体。这种本末倒置,抓不住关键的人是蠢材,蠢材必败无疑!

俗话说“打蛇打在七寸上”、“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生活之事也是如此,只有抓住关键,才能将工作、事业等完成得淋漓尽致,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修改与点评】

高考作文要抓好三个关键点 第3篇

关键词:高考作文,关键点,开篇,选材,结构

作为考场应试作文的高考作文, 有着鲜明的特殊色彩。与平时的作文训练不同, 高考作文是考生瞄准特定的目标、在特定的环境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写给特定读者的一篇文章。因此, 要想写出满意的高考作文, 考生除了应具备正常的作文水平和考场的正常发挥之外, 还必须切实把握好三个关键点。

一、开篇

1. 文章的开篇要围绕主旨, 简明扼要, 直接入题

800字是高考作文的字数底线, 为此, 不少考生为了写足800字, 减轻后面的压力, 就在开篇时大写特写。对于是否切题、是否能自然引入下文全然不顾。“洋洋洒洒, 尽情发挥, 不着边际”, 这是高考作文的致命伤。高考作文绝不能为了凑满800字而“滥竽充数”, 一定要言简意赅地切入主题, 给阅卷老师以与众不同、耳目一新之感, 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2. 开篇语言要简洁明快, 优美流畅

高考作文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语言通畅。因此, 考生要特别注意开篇的语言要流畅, 绝不能出现语言涩滞、词不达意、破句病句的情况, 让阅卷老师先入为主有了不良印象。考生要有流畅的思维, 遣词造句更要得心应手。高考作文开篇要讲究语言优美, 尤其是散文和记叙文更应如此。在这两类作文的开篇, 考生要尽量恰到好处地运用抒情性语言和描写性语言。而议论文开篇语言的优美则应侧重体现在语言的客观性、哲理性、逻辑性和思辨性上。

3. 作文开篇要紧扣材料、题目和话题, 切忌游离主题

在作文阅卷时, 阅卷老师首先要界定作文是否切题。如果开篇就脱离了材料、题目和话题, 那么留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就是游离主题。因此, 紧扣材料、题目和话题是高考作文开篇的关键, 考生要将文章的主旨、立意在开篇时就明确地表现出来。如此, 阅卷老师就会初步认定考生把握住了材料、题目和话题, 审题没有出现问题。

二、选材

1. 作文应从社会生活中选材, 应防止材料“小儿科”

参加高考的学生是具备了较强的思维能力、审视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人。因此, 他们的作文也应该凸显出新的思想、新的智慧、新的认识、新的见解和新的风格。因此, 在作文的选材上, 考生要选择能充分体现自己对人生观、价值观、生命意义、生活百态、社会现象等方面的思考与理解的材料。切不可将“小儿科”的素材或者一些“无关痛痒”的素材写进高考作文里。比如, 小学时候的拾金不昧, 初中岁月的贪玩旷课, 高中阶段的奋力拼搏, 等等。

2. 作文所选素材应有亮点和新鲜感, 防止“陈芝麻烂谷子”的材料

很多的考生平时的阅读范围不广, 阅读量有限, 对生活关注不够, 对社会缺少思考。因此, 他们在选材时跳不出狭小的圈子, 事情总是那么几件事情, 大同小异。例子也总是那样几个例子, 屡见不鲜, 通篇给阅卷老师似曾相识的感觉。例如, 忍辱举大业的司马迁, 精忠报国的抗金名将岳飞、发明电灯的科学家爱迪生, 身残志坚的“宇宙之王”霍金等。更有很多的考生用的例子是同一个, 例如, 2008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题目是“好奇心”, 很多考生选用的例子是苹果落地引起牛顿的好奇心。以致阅卷老师笑曰:“今年阅卷放开肚皮吃苹果。”虽然这些材料都可以用, 然而都已经是阅卷老师耳熟能详的“老古董”了, 何况采用同一例子的考生何其多也, 阅卷老师自然味同嚼蜡, 满眼生厌, 考生也休想得高分了。

3. 选材应围绕生活, 聚焦社会, 追赶时代

对于记叙文, 考生一定要围绕自己熟悉的生活来写, 从千姿百态的生活中选择素材。生活是万花筒, 考生可以从中寻觅素材, 赞赏真、善、美, 鞭挞假、丑、恶。从平凡的生活中获得深刻的感悟、深远的启示和深邃的思考。这样的作文才能给阅卷老师以震撼, 才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对于议论文, 考生的选材要聚焦社会, 追赶时代, 角度要独特, 素材要新颖。例如, 很多学生连续几年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评选颁奖晚会。如果考生选取其中一位人物的一个“亮点”, 使其与主旨立意高度吻合, 那么这个材料不但鲜活, 而且角度也会很独特。

4. 巧妙使用材料

对于记叙文的材料, 考生要像裁缝一样, 首先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剪裁, 然后再按文章的主题、立意、结构进行巧妙的拼接。对于议论文的材料, 叙述要精简, 要将材料和主题、立意的结合点找准, 把材料自然贴切地与主题结合起来, 并进行深层次的、有条理的剖析, 从而使主题、立意得到有效的证明和深化。因此, 考生在使用材料时一定要紧扣主题、立意。

三、结构

1. 处理好段落安排

段落安排要避免两种情况。一种是开头、中间、结尾“三大段”。这种“三大段”没有重心的文章, 通篇平平淡淡, 缺少生气与活力。另一种是分段过滥。有的考生为了体现层次清晰, 一两句话就成为一段, 一篇作文有近十段, 显得“瘦骨嶙峋”“空空荡荡”。5~8段是一篇作文一般情况下的最佳段数, 少则臃肿, 条理不清;多则单薄, 缺乏重点。

2. 处理好记叙文的结构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是记叙文的大忌。因此, 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悬念的设置, 要使情节一波三折, 文中要有伏笔有铺垫, 尤其要有点睛之笔。恰到好处地运用修辞、描写、抒情、议论以及插叙、倒叙、补叙等手法, 使文章跌宕起伏。此外, 要处理好过渡与衔接, 确保作文流畅达意。

3. 处理好议论文结构

观点鲜明是议论文结构的关键。考生对于议论文的观点要直接“亮剑”, 不可“犹抱琵琶半遮面”, 不可“雾里看花”, 是什么观点就是什么观点。考生还要准确有序地布点,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这是议论文三个布点的常用方法。处理作文结构就是谋篇布局。因此, 考生要通篇考虑, 整体构思, 形成框架, 这样, 作文在结构上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我高考成功的三个关键词 第4篇

关键词一:张扬

我的老师说上课最怕没人发言,没人讲出自己的思考与不同意见,总是鼓励我们主动站起来与老师和同学对话,或走上讲台写出自己的思考。课堂上,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我算是比较张扬,敢说出自己的看法的,自觉受益颇多。

刚上高一的时候,一次语文老师讲作文,要求我们就“温暖”这个话题,确定一个主题。我思考了一下,一口气说了三个主题:1.温暖是老师关切的问候;2.温暖是烟雨迷蒙中母亲送伞的身影;3.温暖是回家闻到奶奶蒸药的药香。同学们鼓掌,我兴奋了。老师微笑说:“不错,但并不全是好的。”我一怔,老师说:“这三个主题中,第三个最好,表现出了自己真切独特的体验,也给人新鲜的美感;第二个一般,老套了,让人感觉是小学生写的文章;第一个最不好,因为模糊,角度过大,难以具体和出新。”

我又欣慰又感激,庆幸自己主动说出了自己的思考:一是让我锻炼了胆量,二是老师的针对性点评让我知道角度选择的注意事项。其他同学也许也有自己的看法,但没有说出,也就失去了让老师同学评判、矫正、肯定的机会。这次大胆发言让我很难忘。我想学好知识,上课就是要敢于张扬自己,就要有“厚脸皮”。

【专家解读】

有些家长告诫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不要插话。”其实,这是错误的。

新课改倡导学生表达自己阅读思考的体验与感悟,课堂应是生命活力的张扬。光做笔记而不思考是无法适应的。审视高考的变化,文科的答案开放宽泛,往往都附加一句话:意思对即可或其他角度自圆其说也可。这也就是说答案不是唯一的,于是大胆说出自己的思考与理由,让老师评判参考答案以外的答案,这就是为自己提供了一个机会。

理科的答案结论一致,但解题方法往往也有难易之分,也要主动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让老师同学批评或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习热情,更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二:澄净

我很欣赏一句诗:“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高中学习生活,有很多烦恼与诱惑,但要有澄净的心境,有矢志读书的决心与追求,不为外界的纷杂干扰、迷惑。

为了保持心境澄明,保持执著的进取心态,我常用的方法就是写下告诫自己的话语,比如:不到长城非好汉;穷且愈坚不坠青云之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写好了,心里默读几遍,然后就撕掉。我高一同桌程美华,今年高考 成为了省理科状元,她也告诉我每天写日记,记下自己的烦恼与喜悦。她把自己的情感倾泻出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澄净的心空下“像狼一样冲”。

【专家解读】

现在有些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禁止学生上网游戏等等,这是必要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孔庆东教授说过一件事:一个学生找我辅导作文,辅导开始不到5分钟,这位学生的手机就响了,对我说:“对不起,老师,我接个电话。”我点头答应了。不一会又来了个电话,又说对不起。我眉头一皱,停下辅导。过了10分钟,这位学生的手机又响了,不好意思地看着我。我气愤地把书一扔:“不把手机关了就不要辅导了,你不潜心学习,不能摆脱外界的干扰,有什么学习效率?”

诗人北岛道:“路呀路,飘满红罂粟。”生活很多诱惑,而高中学习生涯又只有短短三年。“心无纤尘心自清,心清自有活力在”,我们要在激烈竞争的学习中脱俗出众,也就要有澄净的心境,不断排遣心中的郁闷与纷扰,不断激励自己,营造一个不为外界干扰的平静与进取的心态。一个经不起诱惑,经不起失败打击或陶醉于自己成绩的学生,难以保持持久亢奋的求知激情。

关键词三:踏实

学习要踏实,要拿高分,尽量少失分。读书有点奇怪,会讲不一定会写,于是我做语文、历史、政治等文科试题时,和其他同学的“脑子想想,铅笔画画,嘴巴讲讲”不同,而是用笔一步一步老实地写下自己的答案,然后对照参考答案,看看哪里有遗漏,哪里要点重复,哪里表达不清,哪里还有错误。做数学题时,一些好像一看就懂的题目,我也踏踏实实地做下去。因为我发现有些题目看似简单,但做着做着就会发现自己的困难或疏忽。

每一次考试讲评后,我都会认真总结,用红笔标出哪些不该失分,哪里还有更好的解法,哪里有其他理解或思路等等。我告诫自己:“当今高考不仅是知识的考试,也是学习态度与意志的考试。读书不得马虎,踏实方少差错。”

【专家解读】

近几年,高考省状元大多是女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高考题难度降低,女生比男生更细心认真,不因马虎草率而失分。

厦门教科所语文科主任俞发亮老师,说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例子:一次上课,我问学生《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妙处。学生随口说出:有动态美,一个“绿”字写活了江南的春景。我说同学们,这是3分题,就这句话就给你3分,有那么便宜的吗?你用笔作答试试。同学们写着写着就感到用笔滞重,难以写长,或是写来写去就是那几句话。我见同学写好,就亮出答案:春风拟人化(1分),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形象地表达出来(1分),以乐景衬哀情,景之美好,归意益浓,情之益伤(1分)。我说:题目不难,可对照这个答案,你能得几分?高考是踩点得分的,以其昏昏,难以昭昭,不实实在在写下你的思考,你就模模糊糊,就不知道要踩哪些点才能得满分。同学们听着低头沉思了。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成功关键在于“三个回归” 第5篇

近年生物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立意, 它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后, 逐渐形成熟练的生物解题的思维、方法和技巧, 最终提升应用生物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因如此, 到最后的冲刺阶段学生们往往只盯着如何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这一块来对自己进行训练, 而忽视了基础的重要性。导致了知识点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混乱, 更谈不上提升能力了。因此笔者认为在生物二轮复习阶段仍需要回归教材, 夯实基础。

二、当前生物高考科目复习存在普遍现象

第一轮复习结束, 进行的摸底考试后, 我们发现学生过于急进忽略了基础知识的复习, 导致出现种种问题:

1. 知识点零乱, 存在遗忘和遗漏

生物科目知识点相对分散, 容易造成学生复习遗漏。一些知识点也比较隐蔽, 或者需要学生联系前后课程才可以掌握的, 更容易被遗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习, 忙于应付考试而疏忽基本的知识学习。在一模的考试选择题第一题的C选项:细胞株和细胞系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 都是通过单细胞分离培养后获得。整个年级的竞仍存在一半左右的学生不能判断该选项是错误的;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包括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竞还有五分之一的同学认为是对的等等。这说明不少学生没有重视基础知识的识记。

2. 综合运用能力欠缺

学习效果的检测都需要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假设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是识记简单明了的理论知识, 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难度适中的问题, 但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解答题目时候, 就束手无策了。比如第二题D选项人体细胞中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编码区的碱基数目, 等于组成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数目的6倍, 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认为是对的。基础不扎实无法运用知识导致误判。

3. 实验能力不强

操作能力作为检验知识的重要方式, 生物课考试也不例外。尽管学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安排了实际操作实验课, 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教学中, 但是从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流程转换成陈述语言, 还是体现出实验能力不足的状况。如一道还原糖鉴定和蛋白质鉴定的变形题, 有些学生不会写, 有些学生写出了, 但却出现识记混乱:试剂名混乱, 最后的颜色反应混乱, 试剂使用方法混知等等。

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 更多是思考:想要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立足教材, 回归基础, 才是取得考试好成绩的根本。

三、解决生物高考科目二次复习问题的策略

1. 立足教材, 回归基础

在二轮复习中确立了目标:高度重视基础知识, 将基础网络化, 系统化, 逐步提升解答问题能力。一是抓本固基, 重在记忆;带领学生进行一个板块的复习时阅读识记该板块的知识交给学生课外完成, 并在课堂上用小测验的形式进行检查。按学生说:不测验没动力。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基础渐渐较为扎实了。学生们解题思路也渐渐清晰了。二是看笔记看教材目录构建知识网络。这一点也是由学生自己课余时间完成, 这种方式也比较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而进行查漏补缺。三是给学生讲解考纲, 指导学生在进行基础知识复习的过程中要关注重点和主干知识。四是告诉学生要重知识面而不能只重知识点的识记, 方法就是全面阅读教材 (注意不是背) 而是理解阅读。教材是一切的基础, 教材知识才是考试题目万变中的不变。

2. 归类复习, 强化记忆

把教材中的各种结构图、生理过程图、操作流程图进行归类复习, 即把教材中的结构图归类在一起, 教材中所有的生理过程图归为另一类等。这样比较便于识记, 学生也只有在识记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读图能力, 从而解决学生怕读图及分析图表题的问题。通过适度的练习, 不断把已经识记的知识点运用于解答题目, 从而强化已经分类知识的记忆, 同时也达到检验学习效果的目的。

3. 精讲精练, 提升能力

学生们常常会有这样的顾虑:记得的知识不会运用, 不进行题海训练似乎不行。所以往往不接受老师们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回归教材。为让学生接受正确的理念和复习方法教师必须让学生尝到回归教材的甜头。因此二轮复习的课堂上应该精讲精练, 提升学生解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之余做好充分的准备:选题要精, 做题要准, 纠错要实。教师可以从往年的高考题选出合适的题型, 切记不要走进重难题而轻基础题的误区, 另外, 最好每个专题都要把该专题的各类题型练全。从基础题入手慢慢增加难度 (难度的把握以往年的广西高考题为准, 不因班级能力差别盲目地增加或降低难度。因为所有的广西考生高考时面对的是同一套高考题) 。另外, 不管讲何种题型难度如何, 审题-析题-解题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回到教材中找出依据, 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题上来。

综上所述, 所谓重视能力立意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相反, 只有深刻地理解好基础知识及原理, 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 提升能力——回归教材是关键!

参考文献

上一篇:王兆国同志在共青团十六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彩绘风筝、放飞心情亲子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