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一站式服务

2024-05-30

社区一站式服务(精选6篇)

社区一站式服务 第1篇

水磨沟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所

“一站式”服务标准

一、文明服务。服务场所规范、设施便利;工作人员挂牌服务,语言文明,态度热情;尊重隐私,保守秘密,诚实守信。

二、公平服务。对所有服务对象一律平等对待,公平服务,不歧视。

三、优先服务。对于就业困难的求职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和失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人员应提供优先服务和重点帮助。

四、高效服务。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服务;主动简化办事程序;注重增强求职人员竞争就业能力,培养其自主就业、自主创业意识。

五、灵活服务。服务方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建立服务内容和服务约定。

六、公开服务。公开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政策规定和审批程序,设立监督电话,接收监督。

七、政策解释准确,宣传到位,落实到位。

社区一站式服务 第2篇

阳光社区前身为青阳村,于2004年12月完成“村改社区”。社区范围1.2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17户2000多人,流动人口常年保持在5500人左右。社区自营集体企业有4家,集体入股合资企业有5家,店面、商场、写字楼等物业出租面积达5万平方米。因社区商贸、休闲娱乐场所林立,酒店业、娱乐业发达,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众多,车流、物流、人流繁多等各种复杂因素交织,给社区各项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几年来,阳光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始终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作为稳定大局来抓,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扎实做好做细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等各项工作,确保为创建“平安晋江”、构建“和谐社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社区环境。

一、适应形势发展,推行“一站式”服务

社区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实行政企分开,社区支部、居委会负责社区经济建设、社区服务;创办“青阳工贸总公司” 负责经营管理社区集体资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对第三产业的引导、服务管理,不断开发建设商品市场。现社区已发展成为晋江市区最繁华地带和流动人口聚集地。由于流动人口需要审验《婚育证》、办理《暂住证》、《求职证》等相关证件,手续繁琐,程序复杂,不主动、不愿意办理相关证件,加上房东、企业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意识不强,漏管失控现象一度突出。为顺应市政府提出的“今天的流动人口,明天的新晋江人”思维,社区两委成员统一思想,在确保社区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确保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服务意识增强的前提下,从关心流动人口入手,依托社区管理为平台,推行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服务站内设有计生服务、劳动就业、暂住证办理、物业中介、社区服务、法律咨询等窗口。流动人口只需携带完整的证件就可一次性在服务站内办完相关手续。服务站由社区治保主任担任站长,一名社区干部担任副站长,按照500:1的比例招聘了十名专职的流动人口协管员,定期举办业务培训,提高队伍服务意识,建设一支人数充足、素质过硬、工作到位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者队伍。

二、加强房屋租赁管理,实现信息网络化

采取“以税管房,以房管人,以证管人”房屋租赁管理新模式。一是民警、治保会委员与协管员联合亲自入户,全面摸清辖区内租赁房屋底数,与房东签订《治安管理责任状》,要求流动人口流入三天之内到社区服务窗口登记办理《暂住证》,发放《告用工单位和流动人口的一封信》。二是建立房屋租赁治安管理的审核、登记、注销、停租、查访、安全检查制度,实行登记造册,确保“一户一档、一书、一卡、一牌”。三是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做好房屋租赁数据采集录入工作,确保录入率达到100%。按重点户、一般户、放心户进行分等、分类负责。民警负责重点户,治保会分片负责一般户,流动人口协管员负责放心户。四是绘制租赁房屋方位图,图上标注户主姓名、门牌号码、有无流动人口。

三、加大治安监控,提高巡视力度

社区经济发达,人流复杂,加上流动人口不断驻入,给社区居民安全稳定带来很大的隐患,亟待加大治安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抢劫、盗窃各种不良现象。社区成立治保会,特邀四家星级酒店保安经理担任治保委员会委员。2006年9月至今共投入90多万元,建立电子监控网络,创建警务室,室内设有90个监控电视,配套90个探头,覆盖在社区1-23排的主干道、大街小巷。同时通过有线广播,定时、不定时的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搞好法制宣传。组建一支以本社区服退军人为主力的 24人治安巡逻队伍,联合酒店保安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在辖区内巡逻,定期组织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加大巡逻队伍整治工作,提高巡逻队伍素质,规范完善治保会规章管理制度,创建一个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群防群治网络。三年来实行群防群治,社区发案数开始下降,破案数逐年增加,破案率逐年上升。2005年破案141件,破案率53.2%;2006年破案197件,破案率64.4%;今年1—4月份发案数97件,与去年同比下降21%。

四、提供计生管理与服务,发挥计生协会作用

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领导小组,开展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一是每月走访出租私房与企业,随时对流出、流入人口进行登记,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与房东或企业签订《流动人口用工单位计划生育合同书》,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为流动人口的育龄妇女提供免费的四术、两查、避孕药具,发现计划外怀孕的流入育妇,耐心的做其思想工作,并由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员陪同其到计划生育有关部门做免费人流引产。同时坚持 “以流入地管理为主”、“企自管理”、“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片区管理,由两委成员担任片区责任人,并要求企业流动人口达50人以上的组建计生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带头、宣传、服务、监督和交流五大职能。

五、开展劳务服务,解决劳务矛盾

一是为流动人口登记发布求职就业信息,协助办理《求职证》,社区与企业联盟及时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咨询与服务。二是帮扶贫困的流动人口,主动帮助贫困的流动人口实现就业,利用节假日慰问困难的流动人口。社区一位水电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妻子身残,失去劳动力,丈夫流入我区域还是一个无业者,社区领导干部得知情况,主动让他到社区物业管理公司做起水电工,并免费为他们提供居住条件,年终时给予慰问。三是提供各种相关配套服务,如免费提供物业中介及水电故障维修。四是及时解决劳资纠纷。发现托欠流动人口工资的企业,及时与企业取得联系,并要求企业限期支付工资,拒不履行者通报有关部门出面解决,为流动人口提供一个舒适、稳定、合法的就业环境。

六、重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提供医疗服务

关注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本社区设有幼儿园,原入托生源每年大约70人左右,开设大、中、小三个班。但目前幼儿园开设达10个班级,幼儿入托431人,其中流动人口子女入托占1/3以上,并对困难户的子女入托实行学费减免,确保流动人口子女“有学可上,上得起学校”,享受与本地孩子同等的受教育待遇。

社区一站式服务 第3篇

一、以人为本, 满意至上

涉房服务工作事关民生安居、事关千家万户、事关企业发展、事关城市建设, 我们只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以人民群众满意、企业满意、社会各界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才能真正构建服务型政府涉房机关, 推进房产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由于观念和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 部门工作一度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权力轻作为”的现象, 一些人没有把“服务创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本职工作干得不够尽如人意, “短板效应”曾制约了盐城市涉房服务效能和水平的提升。针对以上情况, 我们积极创新服务理念, 下力气做好优化服务软环境工作。

一是用新的理念提升房产政务服务水平。理念指导实际行动, 提升工作标准。为了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和规范盐城市房管系统干部职工的服务行为, 我们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 发动干部职工讨论, 提炼出了“四最”、“四零”、“五不”的服务新理念, 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把这些新理念、新要求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工作环节和每一个服务岗位上, 推动全局上下从“管理”向“服务”转变, 从“裁判员”向“运动员”转变, 努力实现各项工作创新创优。“四最”就是要按照“时间最短、流程最简、收费最低、服务最优”对各类涉房服务事项进行整合优化, 争创“全省一流、全国先进”的涉房服务品牌;“四零”就是“零失误、零距离、零差错, 零投诉”。“零失误”, 就是要忠实履行职责, 把工作做对, 把服务做优, 把群众申请的事项做到位, 不能因工作失误而让群众办不成事;“零距离”, 就是要把企业和群众当朋友、当亲人, 主动贴近, 耐心、细心、热心、用心服务, 不能让群众感觉到有疏远、有距离;“零差错”, 就是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件和程序、规定的时限和权限办理相关业务, 避免因主观原因出现差错;“零投诉”, 就是能办的事情一定要办好, 不能办的事情要解释清楚, 沟通到位, 让服务对象心悦诚服, 尽量不出现投诉的现象。“五不”就是“不让涉房服务工作在我的手里延误, 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 不让事情在我这里积压, 不让企业和群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 不让房产部门的形象在我这里遭到损害”。通过学习、宣传, 新的服务理念不断融入干部职工思想深处, 推动了各项工作进位争先。

二是加强作风建设。紧密联系实际, 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以“讲学习、讲大局、讲责任、讲服务, 比能力、比效率、比业绩、比守纪, 让人民群众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四讲四比一满意”作风建设教育实践活动, 广泛征求广大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 开门搞整改。对社区居民、企业和社会各界提出的19条意见和建议, 盐城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逐条落实责任、逐条整改, 并将整改结果向社会各界反馈, 接受服务对象监督。努力克服了少数干部职工身上存在的“庸、懒、散、慢”不良作风, 积极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 引导全体工作人员不断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 提供优质涉房服务的观念, 人民群众满意是检验我们各项工作成效最高标准的观念。促进干部职工作风有了明显改进, 服务效能有了新的提升。

三是开展“房产服务进企业家家到”活动。我们组织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对盐城市区516家企业家家到, 带上“一份《服务承诺》、一本《房产服务指南》、一张《征求意见表》、一份《盐城市房管局挂钩服务企业分工表》”, 虚心上门听取意见, 主动征集企业需要房管局帮助解决的问题, 热心搞好“一对一”服务。一个多月中, 共帮助相关企业解决了涉房服务方面的27个新老问题和困难, 受到企业广泛赞誉。服务理念的创新、服务标准的提高以及务实的作风建设, 产生了良好的服务成效。盐城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在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考核中排名大幅上升, 在市直37个经济管理部门中前移了16个位次。

二、集成服务, 并联审批

我们以盐城市房产政务服务中心建成启用为重要契机, 创立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新机制。按照“集成高效、规范透明、智慧协同、友好便捷”的要求, 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整合。

一是在服务内容上努力做到了涉房事项全覆盖。坚持“转变职能、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升效能”的原则和构建“大房产、大合作、大服务”的新格局, 经协调, 房产、公积金、地税、金融、公证等多个部门进驻我服务大厅, 在5000平方米的大厅内分设了综合服务区、登记发证区、商品房服务区、公积金服务区、税收征管区、收费服务区和信息查询区等功能分区, 共设立了70个服务窗口, 涵盖51项涉房服务项目。实现了房产政务服务、商品房服务、财务结算服务和热线服务等四个“一站式”。并做到并联服务, 将若干个服务事项一起办理、一并服务, 提高效率, 减少服务对象跑腿次数。

二是窗口审批, 廉洁高效。盐城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主管的物业用房审核、预售方案审查、楼盘表建立、预售许可审批等政务审批项目, 一律在大厅服务窗口办理。局里按照“能放则放、一放到底”的原则对窗口充分授权, 各类事项的审批都在窗口直接办理。窗口工作人员在授权范围内, 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能当场作出决定的事项, 要当场办结;对需要经过会办研究决定的事项, 要尽量减少内部流转和审批环节, 并在网上办理审批。凡经局里研究确定进服务大厅办理的审批事项, 各处室、各单位一律不得另行受理, 严禁“体外循环”, 严禁不进大厅和窗口私自收件审批, 违者一定严肃查处。这样做带来良好成效, 杜绝了过去在涉房政务审批方面个别干部不讲纪律讲人情、不重原则重关系的现象, 因而铲除了“潜规则”生存的土壤, 确保了审批工作的公正、廉洁。企业和广大市民前来办事感到更加放心、踏实, 提升了盐城市房管部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度。

三是礼仪引导、方便群众。大厅里构建起导视系统、排队叫号系统、实时监控系统和服务评价系统, 创立了礼仪导引等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一走进大厅, 便有身披红色绶带的引导员热情询问需要办理哪种涉房服务, 然后由引导员将服务对象引导到对应的服务区排队拿号。有的项目可马上办理、立等可取;有的项目需要稍候的, 则可以坐在等候区椅子上休息一会, 等待叫号。整个大厅秩序井然, 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广大服务对象办理房屋产权登记、申办住房保障、申请住房公积金、纳税、房屋安全鉴定、白蚁防治以及其他涉房服务事项均在本大厅一站式搞定, 便捷高效的服务使服务对象感到温暖。

三、热线服务, 顺达畅通

盐城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投资50万元, 在整合了房产局原系统信箱、热线等各类信访投诉办理职能的基础上, 建立了新的热线服务平台, 由电话热线一个窗口对外。热线工作人员能答复的在线问题, 直接答复;业务疑难问题由热线、业务部门和服务对象三方通话, 完成咨询答复;无法在线回答的问题, 由工作人员制成工单交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后, 再由热线话务人员反馈给服务对象。现有坐席话务人员6名, 负责市民打进热线电话81610000的来电接听, 受理有关住房保障、房产登记、物业管理、房产市场等方面的咨询、投诉、建议, 以及在线答复和反馈。按照“统一受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限时办结”的原则, 对来电把好受理、交办、答复、督办及反馈“五关”, 形成了一张网覆盖、一盘棋运作、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为了科学、规范、及时、有序办理群众诉求, 提升热线服务的效能和质量, 盐城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对热线服务平台的全体工作人员提出如下服务要求, 并接受广大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一是切实维护好热线服务“绿色通道”, 确保畅通无阻, 做好全天候服务;二是遵循“两个原则”, 即有问必答、有诉必处, 全面落实工作职能和责任, 认真办理, 及时反馈, 并定期上门回访, 征求意见, 改进不足;三是确保“三个第一”, 即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反馈;四是强化“四个规范”, 即服务用语标准规范、接待态度热情规范、办理流程依法规范、材料归档完整规范;五是力争“五个100%”, 即受理登记率100%、办理及时率100%、办结率100%、回访率100%、满意率100%。

四、强化监督, 公开透明

社区中高端客户的一站式服务 第4篇

我们以自己从事的行业—财富管理的实际例子来说明。在与客户的接触中,发现存在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客户们对于所接触的“财富管理机构”(多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表示服务满意的部分大多是在于:银行会送购物券,请吃饭,甚至组织旅游等;而表示不满意的客户,通常是对于产品和服务态度不满意。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客户来到了一个专业机构,目标本来是管理自己家庭的财富,可是让他们满意的却是对方请吃饭参加酒会,而理应是重点的产品和服务态度则令人不满。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似乎当下有关服务的指责,并不单纯指向机构自身不努力、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服务,说的简单一些,就是主动为客户解决问题,其核心在于替客户着想。而这类机构,可能恰是在替客户着想的方面考虑的不够。

作为一家独立财富管理机构,我们更关心客户家庭财富管理方面的需求。事实上对于客户们来说,现在能接触到的产品与信息源越来越多。从缺乏产品选择的时期一路走来,市场中不断在涌现各种新产品,就像沙漠中的水源:从之前的基金产品、房产投资,到之后的PE产品、信托、银行理财、海外计划等等。每一种产品,都在一个时期解决了当时投资方向的问题。而现在,当产品类型不断增加,原有产品又在不断升级变化,加之每个产品提供方都宣称自己的产品、项目各种有优势,是否,我们已然把当初管理财富的目的遗弃,只是周旋于各种理财产品的选择之中呢?

8月是融义财富第一家社区门店—七宝门店成立三周年的日子。一年前我们开始计划并落实社区家庭理财的一站式服务。很多人都问过我,我们怎么定义一站式服务呢?我觉得可能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沟通与了解。我们在客户的身边开立门店,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沟通,了解客户理财需求。社区门店的开立,根本的目标是与客户的交流更方便。不同于那些一次性的服务购买,家庭财富管理本身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更贴近的距离,更便捷的讨论,更详细的计划,才能够将这个过程变得理性和可以持续。

适应性。规划与产品配置必须适合家庭的实际状况。每当我们与新的客户聊起我们的理财规划服务时,客户都会说:“其他地方”也有。可是在“适合”这个问题上,“其他地方”往往有天然的缺失。因为模板型的理财规划,采用同样的假设,难以照顾个人的实际需要。比如一个家庭的情况是三年后有那么一笔钱可能用得上、也可能不用,在产品的配置上其实就需要直接体现这个不确定的信息。这是理财规划模版无能为力的。

足够开放的产品信息来源。从单个产品看,不同机构间都会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但产品发行方都是盈利机构,他们的建议总倾向于更有利其自身,而非客户。所以,很难奢望发行方会推荐其他机构的好产品。但是,产品选择若仅限于某一机构,对客户而言,不得不面对的选择是:或者亲自去费神比较多家机构的不同产品,或者就直接承担风险收益比(性价比)较低的风险。然而在我们这里,我们还认可双向的(客户提出,或我们提供)产品资源,与上述的两难选择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与产品相关的后续服务。在各类产品的运行期间,客户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其实在心理上,对于客户的安全感和满意程度都将助益匪浅。而且,正是这个常常被忽略的问题,却会在购买客户产品后,引起很多家庭纷争,值得被重视。

家庭情况和经济情况的跟进。家庭收入支出的情况的偶然变化,有时会需要通过家庭财富规划的显著调整来予以配合。比如创业的决定,又如获得意外的收入等。而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个计划的执行。最明显直接的,可能就是会否推出基于存量房的房产税而衍生的一系列问题。

生活相关信息与服务的互助。我们正在建立门店周边的客户服务社区平台,提供更多生活相关的服务资讯,也给到客户之间的互助沟通的机会。

基于这些未来我们将更明晰地推出这样的综合服务,对我们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是践行我们一站式服务的新的开始。

社区一站式服务 第5篇

时间:2007-11-26 14:51:17 阅读279次

今年下半年,湖里区在全区5个街道、6个派出所辖区内,选择8个社区作为流动人口管理“一站式”服务的试点单位进行摸索,湖里社区就是其中的一个试点社区。为了做好试点工作,湖里社区秉承特区“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精神,在具有综合型、便捷式的“一站式”新型管理服务模式中,未雨绸缪,坚持在探索中试行,在实践中创新,不断地深化和促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努力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水平,实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质的飞跃。

一、社区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

湖里社区作为特区的发祥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的繁荣给社区文化增强了丰厚的底蕴,社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相当浓厚,人们在这里生活感到特别温馨和谐。和谐而温馨的氛围是吸引众多流动人口集聚的主要因素。现有流动人口14980人,是常住人口2380人的6.1倍,属于典型的流动人口集散地。不仅有集聚的特点,还有家庭式、定居式的特点。流动人口的这些特征,带动了出租业的快速发展,给社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湖里社区而言,流动人口对振兴湖里社区的经济发展取到了助推的作用。所以,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贴心服务,是“一站式”管理服务工作的应有之义,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课题,我们更应该义无反顾的承担起这个责任和义务,努力做好流动人口“一站式”管理服务的试点工作。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事关发展大局,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和谐进步的重要工作,我们从根本上充分理解“一站式”管理服务的内涵,强化“属地化管理、市民化待遇、信息化带动、合法化维权”的工作职能,切实有效地开展试点工作,务求取得长效性工作实效。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

流动人口管理“一站式”服务,简言之,就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服务站。其内容和流程是流动人口暂住登记及《暂住证》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和租赁信息发布、婚育证明审检和计划生育情况统计、劳动就业信息发布、有关税费代征代收、子女入学和医疗保健、接受信访投诉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对社区原有的工作格局和流程重新整合和布局。针对这一性质特征,我们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两委会,进行讨论研究。我们认为:首先要成立领导工作机制(即“一站式”服务工作站)。站长由主任江国进兼任,副站长由专职副书记陈亚伟、治保主任杨胜财担任、湖里派出所湖里警务区警长游文剑担任,两委成员组成委员。打破过去的“条条管理”为主的结构,构建“块块管理”为主的模块,发挥社区在“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推进“一站式”服务。其次要着手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名称、统一制牌、统一上强、统一簿册、同一窗口服务内容)。二是规范服务窗口:以公安、计生、劳动保障、文教、司法建设(房管)、税收、医疗保健为主体,合署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经过整合我们开设暂住申报、计生审检、劳动就业、税费代收、卫生费收缴、法律咨询六个窗口。三是建立“一站式”管理服务动态信息管理报告制度。各专职协管员要将每月的动态管理信息及时汇总并报告给工作站领导,为领导及时掌握、研判“一站式”管理服务情势,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提供依据。四是建立服务工作规则。规则的内容有:流动人口办证须知,综合管理服务站工作职责,综合管理服务站服务指南,流动人口协管员工作职责和任务,流动人口协管员工作纪律。

(二)加强培训,明确职责,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一站式”服务是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一个崭新的载体。其工作流程和管理服务方式,没有直接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我们只有凭着各级领导对“一站式”管理服务的工作要求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实际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对此,我们加强了对“一站式”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一是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按照“一站式”工作流程和服务承诺,我们对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内容、工作质量的培训,逐步实现流动人口管理人员“一人多岗”、“一人多能”。既避免人手不够,又简化了工作程序,更提高了工作效能。二是实行领导跟班制。在试行之初,难免出现管理人员对流程和业务不够熟练的情况,或者出现服务态度和作风不够端正问题,这时候,跟班的领导可以及时予以纠正,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影响“一站式”管理服务工作质量。三是落实管理人员的责任。根据“一站式”管理服务工作职责,我们结合绩效考评制度,对每位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对于工作尽职尽责、热情服务群众、熟练掌握业务技能的管理人员,年终参照相关条例,给与奖励;相反,建议上级领导给与辞退。

(三)优化配置,热情服务,强化“一站式”服务功能。

流动人口管理“一站式”服务,诠释了以人为本(即以管理为主,以服务并重)的科学理念。因此,我们在管理的基础之上,不断强化服务的功能。

合理优化配套,在硬件设施上抓落实。在试点工作开始前,我们立即请示湖里街道办事处和湖里派出所,将社区群众办事大厅和计生办公室打通合二为一,将原来的暂住申报点和工作人员一起和拢到社区群众服务大厅,实行统一调配,并配齐电脑等硬件设施保证一个窗口一微机,实现“一站式”管理服务信息化。

简化服务程序,在便捷高效上下功夫。为简化流动人口办事程序,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已同宣传、一同管理、一同服务,努力提高流动人口的满意程度,并把群众满意最为我们的行动准则,热情地为群众服务。

深化服务内涵,在潜移默化上促宣传。教育的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针对流动人口法律文化知识薄弱的情况,我们通过社区宣传阵地开辟学习园地,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开展“五五”普法宣传,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促进流动人口业务技能、劳动安全、法律法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等方面宣传培训。

强化服务效果,在细致入微上练硬功。对涉及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计划生育、法律援助、就业、就医、儿童免疫、入学等方面实行公开承诺,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诺必践。每年都要结合阶段性的工作,举办由公安、计生、社保、医疗卫生、司法等职能部门参加的社区流动人口服务咨询会,采取“联合会诊、联合办公、联合释疑解惑”的形式,现场为流动人口排忧解难,是流动人口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问,急事有人办,难事有人帮。

实践证明,流动人口管理“一站式”服务,使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流动人口着实感到了“家”的温馨和和谐。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在办完全部手续后,饱满深情的说:“现在时代真的不同了,我们能在暂住地的社区就

能享受市民待遇,我们打心里感激!„一站式‟管理服务,为我们打工族节省下大量时间和车费,我们不必再为办这个证那个证东奔西跑了”。寥寥数语,道出了流动人员的普遍心声,肯定了“一站式”管理服务的适用性,同时也说明了“一站式”服务工作方兴未艾,越来越受到流动人口大军的青睐。

社区一站式服务 第6篇

全市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就是推进“一站四化”建设,即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推进社区服务管理网格化、信息化、多元化、专业化。“一站四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站是平台、是阵地、是依托,网格化、信息化、多元化、专业化是延伸、是深化、是支撑;没有公共服务站这个平台,“四化”的延伸就失去了依托、失去了方向;没有“四化”的延伸和深化,公共服务站这个平台就失去了支撑、失去了基础。在“一站四化”建设中,公共服务站建设是关键,必须先行;网格化建设是公共服务站建设的延伸和幅射,是实现社区精细管理和服务的基础;信息化建设是公共服务站建设的配套和联动措施,是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信息支撑;多元化建设是调动各种管理主体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重要措施,是社区公共服务站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专业化建设是对社区管理和服务事务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服务的工作,是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一、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

(一)社区公共服务站设置。全面整合政府和社区公共服务力量和资源,设立社区公共服务站,作为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延伸至社区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全面履行社区公共服务与管理职能。除政策、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需要在社区独立设臵的工作平台外,其他设臵在社区的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各类工作站、服务站等,全部整合到社区公共服务站。社区公共服务站在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接受城市街道办事处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指导和监督。社区公共服务站设站长一名,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或居委会主任)兼任。社区公共服务站设便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一般设臵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与社区卫生、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劳动就业与医疗保障、城市管理与环境保护、社区党务与综合事务6个便民服务窗口,配备必要的窗口服务人员。

(二)社区公共服务站职责任务。社区公共服务站的主要职责任务是: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办理本社区内各类公共服务事项;协助居委会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方便居民生活;支持、引导和监督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有效发挥作用;积极配合居委会依法开展社区居民自治活动等。具体管理和服务事项包括:社会治安、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城市管理、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社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消费维权、党群服务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并对供水、供电、供气、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市政服务工作进行监督。

(三)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制度及流程。工作制度主要包括:

1、办事指南制度。凡纳入社区公共服务站的服务事项,应在醒目位臵予以公示,向居民说明办理事项所需的相关材料和具体步骤,引导群众及时办理相关事项。

2、首问负责制度。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人员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办理有关事项时,第一接待人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要耐心询问情况,做好记录并负责解答咨询;对办理相关事项的,工作人员应分类后及时移交承办人办理;对不属于社区公共服务站办理的事项,应说明情况,做好解释工作;遇到重大情况和问题,及时报告社区公共服务站站长处理。

3、分工协作制度。社区公共服务站窗口服务人员实行因事设岗、按岗定员、一岗多责、一专多能,按照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既分工负责,又协作配合,共同做好社区公共服务工作。

4、错时工作制度。社区公共服务站根据居民服务需求,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在中午和晚上7时以前安排工作人员值班,并将工作时间予以公示,方便居民办事。

5、服务代办制度。社区公共服务站对于居民要求的服务事项,需要到政府有关部门办理的,在受理事项后实行代办制,并将代办事项及办结时限等予以公示。

6、工作例会制度。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例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由站长主持,总结和部署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7、民主决策制度。凡涉及社区管理和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应主动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指导,充分听取居民意见,采取听证、议事、评议等方式,完善决策程序。工作流程主要包括:

1、社区公共服务流程:受理待办事项——登记分类——直接办理或代办、转办——跟踪督办——反馈办理结果——接受群众评议——归档。

2、矛盾纠纷调处流程:受理矛盾纠纷——直接办理或转交职能部门办理——跟踪督办——反馈办理结果——接受群众评议——归档。

(四)建立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准入制度。凡属于城乡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凡依法应由社区协助的事项,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当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给社区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对目前社区应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由市社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牵头进行清理。

二、推进社区服务管理网格化

(一)科学划分社区网格。社区网格化管理是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的延伸和深化。按照就近方便、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充分考虑辖区居民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以小区、楼栋、街巷为基础,按每个网格管辖400户左右居民的办法,将每个社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单元,形成层级分明、规模合理、全面覆盖的社区网格管理服务格局。在科学划分网格的基础上,根据网格的地理位臵、楼栋分布、人员居住等基础信息,绘制网格图谱,建立网格信息数据库,统一制作公示牌、民情联系服务卡,内容涵盖网格管理员姓名、照片、联系电话、工作内容及职责等信息,方便居民沟通联系。

(二)招聘社区网格管理员。按照一格一员的要求,统一招聘社区网格管理员,襄阳市区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招聘,各县(市)和襄州区由本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招聘。原有的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低保专管员、计生协理员、流动人口协管员和城市管理协管员,按照统一招聘程序,符合条件的转岗为社区公共服务人员(网格管理员)。每个网格管理员负责一个网格的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实行定人、定格、定责,落实承包责任制。社区网格管理员配备“社区通”专用手机,及时采集和上传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同时,在每个网格内招募6至8名网格信息员,协助网格管理员开展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及时提供有关信息。社区公共服务站窗口服务人员和社区网格管理员统称为社区公共服务人员。社区公共服务人员招聘工作,由市社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各区政府积极配合。社区公共服务人员生活待遇,按照与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生活补贴标准基本一致的原则落实。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经费,要由当地政府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社区公共服务人员生活待遇和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经费,襄阳市区由市、区两级财政各一半,各县(市)和襄州区由本级财政负担。

(三)明确社区网格管理职责任务。

1、社区公共服务站负责本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及时收集汇总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和矛盾纠纷等信息,及时分类处理和流转,对办理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和评价;做好网格管理员的选配、使用、日常管理及考核等工作。

2、社区网格管理员综合履行本网格内信息采录、社会治安、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综合事务等职责;定期收集本网格的社情民意和矛盾纠纷等信息,及时汇总到社区公共服务站,录入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做好处理和化解工作。网格管理员要对本网格内的人、房、物、地、事、组织等全面掌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要每月与社区重点人员见面谈话一次,每月与网格信息员座谈一次,建立民情台帐,记录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联系服务时间、反映内容、意见建议、办理反馈结果等内容,并定期整理归档。

3、社区网格信息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开展社区服务、法制教育、治安巡防等工作,定期向网格管理员提供社区管理服务和矛盾纠纷等信息。社区网格信息员每人联系50-100户居民,对居民需要代办服务的事项,应一次性告知,及时反馈至网格管理员,限时帮助办结。

三、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

(一)明确社区信息化建设思路。坚持以信息化引领和支撑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依托市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建立集数据交换、数据应用、信息管理于一体,以社区为基础、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网运行的全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二)加快推进社区管理服务数据库建设。主要建立3个数据库:一是依托社区公共服务站、社区网格管理员和社区网格信息员,全面采集社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等公共服务信息,并整合政府有关部门信息资源,建立动态更新的全市人口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有效应用于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二是建立城市空间地理数据库,准确标明城市社区地理划分、房屋结构、公共设施方位以及城市道路、地下管网状况等,为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效应用于城市消防管理等领域。三是建立法人单位数据库,准确掌握法人单位数量、分布、从业人员等信息,为加强法人单位管理服务提供依据。2011年10月底前建成全市人口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数据库,2011年底建成法人单位数据库,初步形成全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基本框架。

(三)加快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主要建立4个应用系统:一是建立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系统、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等。二是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城市低保人员管理信息系统、人口计生管理信息系统、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户籍管理信息系统等;三是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在线网站,形成社区公共服务站与社区居民信息互动平台,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反映诉求、提出意见建议;四是建立社区管理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实行市、区、街道、社区逐级网上量化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建立“社区通”手机和社区自助服务机2个应用子系统,为社区网格管理员统一配发“社区通”手机,在有条件的社区配臵社区自助服务机。2011年10月底前建成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系统、社区公共服务在线网站,2011年底前“社区通”手机配发到位、有条件的重点社区自助服务机安装到位;2012年6月底前其他应用系统建设到位。

四、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主体多元化

(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和基层党组织设臵方式,探索设立街道“大党工委”和社区“大党委”,以及楼栋设立党支部、楼道设立党小组的基本模式;积极在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等,可选派党建工作指导(联络)员,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社区党组织要支持和保障社区居民委员会充分行使职权,推进社区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志愿服务和帮扶结对等制度,拓展党员服务群众渠道,充分发挥党员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充分发挥基层政府主导作用。基层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要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充分发挥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设施建设、财力投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尊重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形成社区服务和管理合力。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委托给社区的公共服务事项,要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并加强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确保各项公共服务措施落到实处。要支持社区开展居民自治,指导社区培育和发展多种服务和管理主体,形成社区服务管理多元化格局。

(三)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作用。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把社区服务和管理纳入居民自治范畴。要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教育居民遵守社会公德和居民公约、依法履行应尽义务,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召集社区居民会议,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兴办有关服务事业,推动社区互助服务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群防群治,调解民间纠纷,及时化解社区居民群众间的矛盾,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管理本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财产,推行居务公开;及时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机制,把专家调解、亲情调解、心理疏导等运用到社区人民调解工作中来。

(四)充分发挥驻区单位共建作用。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驻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资源共享、社区共建事项。按照建立社区大党委的模式,依章把辖区内的重点单位党组织负责人选入社区党组织,担任社区大党委委员。积极推动驻区单位将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推动驻区单位将服务性、公益性、社会性事业逐步向社区开放,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探索建立驻区单位社区建设责任评价体系,推动共驻共建、资源共享。

(五)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积极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要主动帮助办理备案手续,并在组织运作、活动场地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社区党组织要加强对社区各类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注意培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队伍。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等途径,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开展互助服务,使之成为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因地制宜,积极组建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家政服务社、平安协会、出租房屋管理协会以及其他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有效发挥作用。

(六)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数量多少和素质高低,是衡量社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要积极组建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鼓励和动员社区党员、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和团员青年,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社会上的各种组织和人士到社区从事志愿服务搭建平台,在组织运作、活动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按照“社区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以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下岗失业人员、优抚对象、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鼓励社区打造特色鲜明、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品牌。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网络,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居民人口10%以上的目标。

五、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专业化

(一)大力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要解决好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服务不到位、管理失控的问题。要健全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常态管理机制,定期采集、更新、录入人口基础信息库,准确掌握以流动人口为重点的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基本信息,以及劳动就业、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基础信息,为实行分类服务管理提供依据。积极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积极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使流动人口享有在就业、就医、就学、社保等方面的均等服务。公安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抓紧制定方案,尽快开展流动人口居住证试点工作。切实加强出租房屋管理,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实行分类管理,积极推行旅业式、物业式、单位自管式、散居包片式、院区围合式等多种管理模式。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从业状况管理,发挥社区管理和从业单位管理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落实从业单位管理服务措施。

(二)大力推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容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长期反复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实行特殊关爱,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是社会管理也是社区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推行社区“阳光中途之家”的做法,集教育、培训、救助、临时安臵等功能于一体,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帮教服务。通过建立社区“未成年人俱乐部”、“阳光家园心理疏导站”和结对帮教等措施,落实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助教育。通过建立排查、管控和治疗等措施,落实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管理服务措施。通过社区戒毒康复等措施,使一些吸毒人员戒掉毒瘾、回归社会。同时,要大力开展留守家庭及留守人员的关爱帮扶活动,健全家庭自助、邻里互助、结对帮助、社会救助等“四助”机制,使这些家庭和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温暖。

(三)大力推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要充分发挥社区对辖区物业服务管理的指导监督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物业服务纠纷,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小区业主委员会召开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会议,应当告知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并听取意见。要建立社区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和物业服务纠纷人民调解制度。要积极推行“专业型”物业公司服务、“社区型”有偿微利服务、“单位型”物业服务和“自治型”业主物业服务四种模式,着力构建新型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机制。各社区应设立“物业管理服务部”,在本辖区开展有偿微利的专项物业服务活动,并从物管区划、组织机构、制度职责等方面建立相应基础档案。要积极推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进企业、进小区,着力解决一些破产改制企业家属区管理无序、环境恶化、治安混乱的状况。

(四)大力推进社区家政亲情服务。要积极探索人性化、亲情化的便民服务措施,建立社区便民服务超市、家政服务社,推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呼叫服务等措施,努力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模式,解决好困难家庭、弱势群体的服务需求问题。

上一篇:勤奋刻苦小议作文下一篇:集团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