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学习动力

2024-05-28

浅谈中学生学习动力(精选6篇)

浅谈中学生学习动力 第1篇

浅谈中学生学习的动力

信军红

作为教师都希望学生要求上进,自觉、刻苦,成绩好。然而事实总是不能尽如人意,总是有些学生不自觉,或不太自觉;不愿学习,怕学习。我认为学生不愿学习,怕学习,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态度、方法方面的,也有信心、毅力方面的;有自身的,也有外在的。而最关键的、最根本的则是缺少学习动力,缺少一种内在的催促自己不断进取、不断提高的学习动力。那么,学生学习动力从哪里来呢?作为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我认为良好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适度的压力、不断的成功是产生动力的几个来源。下面浅谈一下中学生学习的动力。

一、激发良好的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有目的”,同样,学生的学习也有 一个动机。“学习与动机是不可分割的,动机提供目标和方向,无目的的学习常常是无益的。”(美国 珍尼特.沃斯 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产生于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 东西有一定的指向性,即有主动积极的态度,对所学内容的兴趣、集中的注意等;而且也有一定的动力,使注意状态、兴趣状态保持下去,在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产 生了学习的动机,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产生学习动力。

动机可以由学生内部自发产生,也可以由外部激发产生。内部的如学生 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外部的如家长、老师的开导教育,环境的熏陶,他人的感化。动机具有多元性、可变性、层递性等特点。

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应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由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不同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动机,甚至同一个学生,支配其学习活动的动机也不止一个——这就是动机的多元性。因此,了解学习动机不能只根据谈话或问卷所得到的材料,而应当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特别要根据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各种行动表现来作出判断。老师应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1 应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熟悉学生的家庭情况,结合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然而老生常谈,枯燥无味,易引起学生的反 感,产生敌对情绪。根据动机的可变性特点,老师又应及时了解学生 的心理变化,把握学生的动态心理,说服教育也应作相应的变化。但也不能盲目变化,大的目标、方向,特别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 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目标、方向不能改变。根据动机具有层递性 的特点,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在满足一定层次的需求后向更高一级的层 次发展。比如说学生在某一范围内领先的目标实现后,可刺激其产 生在更大的范围内领先的动机及目标,并努力使之实现。

无论怎样,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产生正确、良好的学习动机。否则,不顾一切激 发动机,会使学生发展不健全,造成畸形发展——成绩不错,思想 品德很差,这样是会出危险品的。

二、培养浓厚的兴趣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的程度上,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教学 中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那么,什么叫学习兴趣呢?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 的动力机制。正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相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 培养、引发和利用。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认为 “好学”、“乐学” 对教育非常重要。二十世纪初,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 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赫尔巴特学派甚至 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中必须借助的“保险丝”。杜威也把兴趣作为 儿童成长时期的“指示器”。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 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 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主动”发生于学生“愿意”,而不是 “强迫”,愿意来自人对事物和活动的兴趣。因此,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这就 需要教师以“趣” 引路,引情导航,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为充 满活力的学习乐园。

鲍比.迪比特在《定量学习》中说:“在学习方面你的最有价值 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而积极的态度来自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有了一种积极的态度,2 就有了不断进取的动力。瑞士著名的心理学 家皮亚杰说过:“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儿童的心理发展》)当一个人产生厌倦和不感兴趣时,学习就会停止。对所学的东西感 到极度兴奋时,我们的学习效果就极佳,也许会长期坚持下去。

如何培养兴趣,我认为应改善师生关系,教师身体力行,注意方法灵活多变。不少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极少跟学生言谈,更不谈与学生说笑了,总认为应该讲究师道尊严。其实这样很不利于师生间交流、沟通,更不利于知识的传授。教师热爱学生,必须热爱每一个学生。但有不少教师认为,学生 中调皮捣蛋的多,不听话的多,愚蠢的多,因而批评、贬斥多于肯定和表扬。只爱成绩优秀的学生,歧视成绩差的学生,对差生冷嘲热讽和挖苦刺激,甚至有时语言污秽龌龊,严重挫伤了这一部分学生 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兴趣。所以,老师应 努力改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不敢想象,一个学生疏远甚至厌恶他的老师却会对该老师所教课程感兴趣。

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师表,是学生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对 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和熏陶作用。孔子一直主张“讷于言而敏于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他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唐代教育学家韩愈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认 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邵宗杰、裴文敏《教育学》)。学生都有“向师性”,他 们崇拜教师,尊敬教师,把教师看成自己的榜样。学生往往“度德而师之”,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方能使学生信服、仿效,才能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使学生对其所学的内容感兴趣。

学生学习的兴 趣更需要老师的激发培养。一个好的老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学 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是表现在教者课堂上的插科打诨,流于表面的 气氛活跃。它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通过实 验、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可以通过实践、运用 加强学生对知识实用性的认识。

总之,教师应想方设法通过一切行 之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生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施加适当的压力

给学生施加压力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教师们普遍不敢提及。见诸报端杂志的大多为愉快教育、放松教育,提倡让学生无忧无虑地、轻松愉快地学习。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学生是变化着的、充满不同个性的个体,年龄、生理、心理、经历、环境等不同的差异,更要求老师有相应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而言,笔者认为还是应该施加适当的压力。

俗话说,“挑着担子跑得快。”就很形象的说明了压力与动力的关系。我们通常也说压力产生动力。其实人的一生都是充满压力的:学习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等。著名的心理学家、医学家赛勒曾说过“压力是人生的燃料”,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是以压力作为燃料,作为动力的,作为能量的源泉的。可见压力对人发展的重要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忧患,就是国内外压力而产生的,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每一个人,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学习的压力只是人生压力的一种形式,一个方面,作为学生不可能不遇到学习压力。学习是苦乐相伴的过程,有苦也有乐,只靠一时的热情是不行的,更多需要正确认识,冷静对待。何况如前所述,学生是变化着的、充满不同个性的个体,对学习也不可能产生完全一致的认识。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懒惰行为、放松情绪的时候,教者应施以适当的压力,促使其奋发。

压力有内在的外在的。外在的如老师、家长及其他人施加的明确的学习任务与责任的等,内在的如学生自我施加的学习压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就可以把压力转变成巨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激励学习动机。老师的职能是 点燃导火线——引爆,通过这些压力,帮助学生转变,促使学生内化,激发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 力。比如说,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要求让学生制定 目标,提出要求,再根据目标、要求,时时提醒学生;达不到目标、要求,则需做出原因分析及补救措施;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生理、心 理特点,家庭的特殊情况,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 发奋、努力;还可以根据社会竞争激烈、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劳动 力就业市场形势的严峻、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要等等,让学生产生一 种忧患意识,竞争意识。通过这些学生易于感受的人和事,让学生 感到压力,进而把压力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压力当然一定要保证有个“度”,有个限量,切不可因压力过重而造成学 4 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出现负面影响,应张弛有致,刚柔相济。

四、给予不断的成功

最能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还是学生取得的学习上的成功。确立一个个小的目标,并努力使学生达到这个目标。“当学生达到 他们的目标时,动力与能力就会猛增。”(贝蒂.B.扬斯《自我尊重 的几个关键要素》)目标教学、成功教育为许多学校、许多老师所 推崇,它不仅使学生看到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享受到了学习的乐 趣,增添了学习的信心,更使学生爆发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求知动力。作为教师应不断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进步和所学知识在生活、工作中的意义,努力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

成功与失败是相对的,就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言,有的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而有的学生则是一次不小的失败。因此,根据学生自身实际制定的 目标是衡量成功与失败的一个尺码。教师应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特 点、基础及教学要求,制定各自的目标。这种目标,不仅仅是指每 门功课考怎样的成绩,也指每个知识点的记忆、理解,还指这些知识点的掌握、运用,达到了这个目标,就取得了成功。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人的能力安排学生生活,并创造一定的条件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以激励他们强烈的成功感,同时给学生的学习目标难度要适中:过度容易不能激发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 意念,过度困难则不能完成任务,而使他们心灰意冷。最后对学生 的学习进步要有明确的、及时 的反馈,给予正确评价和一定的奖励。教师应低起点、分层次,多鼓励、多肯定,少提过高的要求。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成功,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表扬。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成功既是他自己努力取得的,也是教师给予的。

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施加适当的压力,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几个来源。如果说,兴趣、成功使学生获得了热情,那么压力则让学生多了一份冷静。动机提供目标,兴趣引导学生入门,压力促使学生坚持,并快速前进,成功则坚定了学生的信心,获得了希望,反过来又进一步激发兴趣,增添毅力,实现理想,达到目的。这四者有机统一,不可或缺。找到了动力的来源,明确了教师的职责,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求知,这样的教育应该是成功的。

浅谈中学生学习动力 第2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职业学校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的本领。本文是在这种形势要求下,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多角度的提出了提高中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

随着大中专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中职院校必须要发挥自己的特色,在实训教学上不断的改进与提高,使中职毕业生能够在企业进得去,并且站稳脚。

一、模拟生产的教学环境。

在实训教学中,从教案的准备,实训器材的准备,实训方案的定制,要最大限度提供模拟生产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提高实际生产技能的机会。例如,在《工厂电控》的教学中,进行三相电机控制线路故障排除实训时,教师先将电路原理图给学生讲明白,学生逐步分析电路图,提出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筛选出实际生产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单独处理问题,并记录处理的思维过程,教师再对学生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 使学生迅速掌握该知识。

二、用先进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录制工厂的生产录像,或者用电脑动画模拟生产,把生产与学生的课程相结合。学会了这些知识,在生产中就能用得着,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学习电动机正反转时,把一台车床正反转的工用用摄像机录下来,给学生播放,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是:设计电路,动手安装,实现电动机正反转。学生带着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去学习,效果自然提高了许多。

三、重视实训教学,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我们在学生的专业教学中,应当以学生实践操作学习为主线,加强实训教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大实验实训的课时数,让我们的教学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强化知识的应用与能力的开发,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电工实践教学中,可以把整个电工实践教学目标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学生把对器件的识别和熟悉作为重点,熟悉器件各部分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对有故障的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进入了第二阶段,目标定位在对线路原理、布线图的熟悉,主要让学生知道线路该怎么接,做到心中有数。第三阶段,着重强调工艺要求,先对接线的工艺要求进行讲解,学生按工艺要求进行装接,逐步提高接线质量和工艺水平。最后阶段,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提高。此外,为了更好的完成实训任务,学校应当加大对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保证各相关专业的学生都能有充足的条件去进行实训,提高实训的效率。

四、变换教学模式,提倡合作学习

在中专生的专业学习中,可以采用分组实验,让学生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建立对事物的理解。在合作教学模式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例如:本人在讲万用表的使用时先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万用表可以用来测量什么?怎么测量?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然后把学生进行分组,让各小组成员自己先观察万用表的外部组成、各个转换开关以及其他的旋纽,最后再让学生们测量一些具体的数值。通过给他们每一组发十个电阻元件,让他们测量,然后测量中,看他们哪一组测量得快、测量得精确。这种小组合作模式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小组合作学习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比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五、适时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提高实践能力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我们要把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因此,要把学生放到企业中去,充分利用好企业工作现场和最新的生产技术,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在企业接触到生产实践或工程项目,进而对现代化生产工艺熟悉了,并通过学习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充实了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使教育、训练、应用三者有机结合。这样一来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到企业去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学生做人的本领,因为企业实习是学生走向就业、走向社会的实习基地,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和团队精神。因此,在企业实习中,我们要让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学习工人师傅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还通过在实习劳动中引导学生认识所学专业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达到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相对接,最终实现学生技能水平与就业岗位的相匹配。

六、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在中专学校教育评估体系中,实践动手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评估内容。在对学生评价过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淡化期中期末的评价,深化学习过程评价。如:

1.将成绩百分制改为相对模糊的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几个等级,这种评价方法可减少学生对于考试分数的过分重视。

2.对学生的课程理论、实践操作、态度以及学习过程小组合等方面的情况综合打分,形成“综合成绩”。“综合成绩”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3.给学生加“奖励分”。在对学生评价时,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些问题有独创性见解、独到的思路和方法,或在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中获奖,或学生有创新发明的,根据相应取得成绩加上“奖励分”。这种评价方式能鼓励学生广开思路,求索创新,为一批有个性、有创造性学生的脱颖而出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机制。

总之,在提高中职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克服诸多困难和障碍。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在课前精心钻研和组织教学内容,课堂上少讲、精讲,不断改进完善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放在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就一定能够探寻出更好的方法,更好的促进中职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为中职生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赵明安,刘民刚。素质教育视野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J].高职教育,2000,(3)。

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动力的激发 第3篇

一、依据差异因材施教, 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在英语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出发, 做到因材施教, 一方面, 能够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 提高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另一方面, 能够让学生在各自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提高, 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这种因材施教就是从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出发, 将教材知识、学生学习潜能和基础进行有机融合。

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采用分层式的因材施教方法, 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薄弱之处, 为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奠定基础。其次是优化教材知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采用适合他们的学习和接受方法, 让学生能够“学得好, 学得了”。最后, 制定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教学过程和方法,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掌握、扎实语言基础的前提下得到有效发展。

笔者在牛津初中英语 (Fun with English) 8B Unit2 Travelling的“Reading Welcome to Hong Kong”教学中, 依据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 采用了如下教学安排:①建议学生运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方式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文本中的词汇予以概括;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思考表达:What is your favourite tra-velling?③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文章, 并利用做笔记的形式列出自己的疑难之处, 建议他们运用同桌讨论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探究;④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布置思考题:a.What′s the chara-cter of Space Mountain?b.What′s the three-D film?学生的学习潜能会由此而不断地被激发。

二、围绕互动合作探究, 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语言知识在不断的发展中而被学生接受。正是基于上述要求, 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互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教材知识, 还能够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互动就是在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中, 鼓励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等教学力量进行有目的地彼此交流, 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这种合作探究方式不仅能够起到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的作用, 还能够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营造民主、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过程。其次是设计好问题探究任务, 让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综合运用能力。最后, 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样化的形式来表达学习成果, 让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得到训练。

在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3的“Reading A Hosting a charity show”的教学中, 笔者运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①建议学生运用同桌讨论的方式来概括文章的主题;②鼓励学生能够做自我表达:Which show did make I become excited?③要求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思考: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charity show?

三、运用激励多元评价, 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在教学中, 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是学生最想听到的东西。这种话语, 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到自身的学习价值及意义。

笔者以为, 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的多元评价方法时, 首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让学生的学习进步都能够在教师的观察了解之中。其次是不吝啬表扬性话语, 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积极高涨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 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动力。最后, 鼓励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语言表达的形式予以呈现, 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发展创新精神。这种激励性的评价方式, 不仅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为轻松自由, 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得到充分激活, 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浅谈中职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 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 学习动力 培养方法

近些年,许多中职院校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动力缺失、厌学情绪突出的问题。这也是广大从事一线教学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深感困惑的现象。因此,探究中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其学习动力的方法,对我们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从事生产、服务一线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动力缺失的成因探析

学习动力是指引起、推动和维持学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力量,它决定着学生想不想学,愿不愿学,对学生学什么、不学什么提供一种指向,另外,对学生能坚持多长的学习时间,学习动力的大小也发挥着关键作用。中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探析。

1.学习自信心缺失

中职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初中、高中,在升学无望下才进入了中职学校,这些学生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处于相对的弱势状态,曾经的学习经历和体验使得学生们习惯性地、被动或主观地把自己归为学习失败者一类,对通过三四年的中职学习要熟练地掌握一门技术深感力不从心,因此用无能为力、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待学习,导致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恶化。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更是缺乏自信心,强化了自己不如别人或自己一无是处的学习自卑心理。于是这些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进而厌倦上学、读书,开始想尽办法逃课、欺骗家长,在网络游戏、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方面投入了主要精力。最后他们变得毫无学习动力可言,在学校只不过是打发时间,混日子而已。

2.学习兴趣缺失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所在。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反映了一种积极的态度。一个有着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必然会自觉学习,即使在学习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也会尽力克服,坚持不懈。而我们经常见到的是很多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就想睡觉,下了课就精神抖擞。他们对学习文化课和专业学科没有兴趣,但绝非没有其他兴趣,比如一些学生就对网络游戏非常感兴趣,整日沉迷于上网打游戏。还有一些学生喜欢运动,喜欢上体育课,只对体育感兴趣。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所读的专业不了解,认为是家长为了好找工作,为了工作待遇好而选择的,根本没有考虑过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对所学的专业前景多是一知半解,学习上缺乏热情。因此专业兴趣缺失致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越来越困难,甚至越来越抵触。学生没有兴趣的支撑就会对学习备感焦虑、厌烦,更不可能会产生学习动力。

二、学习动力的激发

1.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大部分中职学生刚入校时,面对一个崭新的开始,学习还是比较主动积极的,但随着职校学习生活的展开,入校时的期望、设想可能不能马上实现,最初的决心和信念就慢慢消失了,因此新生刚入校这一阶段尤其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我们要真诚地告诉学生们:以往不良的学习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并不说明以后也无所作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学术型的也有技能型的,当一名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也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许多中职学生的实际经历表明,如果能够正确看待自身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中职学生同样可以发掘自身的特长,同样有展示与发挥的舞台。以此来鼓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

培养学习自信心还可以通过强化就业工作的导向功能来实现。中职学生非常关注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如果毕业生就业时真正能够做到优胜劣汰,让那些动手能力强、技术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能够找到比较好的工作,那么这些鲜活的优秀毕业生的实例就会使低年级的中职学生认识到真才实学是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那种对劳动者的偏见也会被摒弃,从而认识到自身的社会价值,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2.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在新生刚入校时,老师就要有意地宣扬所学专业的魅力,鼓励学生尽早了解和亲近自己所学的专业。比如对数控专业的新生,老师们就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往届学生加工的作品。当新生们看到一个个精美的高脚杯、炮筒、子弹头等造型新颖的零件时就会不由地流露出赞美和羡慕之情,这样就比较容易培养学生学习数控的热情。

二是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教师的课堂内容设计与教学水平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内容设计丰富,教师授课生动、幽默的课堂是很能吸引住学生的。学生们都喜欢上教师教学水平高的课,对他们所教的学科也感兴趣。所以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的语言、新颖丰富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中学生学习动力 第5篇

六队学员吕高翔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为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趋势,要“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军队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也必然需求大量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因此,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在我军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在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下,增强学员的学习动力,使之为国防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军校学员学习现状分析

军队院校是军事人才培养的摇篮,随着我军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之出现了不少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军队院校学风不正,学习氛围不浓,一部分学员学习兴趣不高、被动厌学。究其原因,固然有部分学员不善于学习、基础较差和教学方式单

一、教学条件限制等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学员缺乏学习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愉悦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明显不够,求知欲、学习动力明显不足等主观原因:

1.学习价值理解偏差,求知欲不足。

近些年来,随着基层部队对军事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很多学员感觉现在在军校学的东西到了工作岗位不一定用得上,对所学专业的求知欲下降。另外,与地方大学生相比,军校学员不但“衣食无忧”,而且毕业后不用考虑就业问题,致使部分学员产生“60分万岁”,只要能顺利毕业就万事大吉的消极思想。

2.缺乏长远的学习目标,得过且过。

一部分学员认为自己当初报考军校是出于无奈,甚至个别学员认为是失

当的选择。这些学员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没有规划和设想,在学习方面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不挂科、怎样顺利毕业。没有长远的学习目标势必要影响短期学习计划的落实,还会导致学习动力得不到激励而逐渐变得缺乏。

3.学习兴趣波动大,易受外界影响。

学员的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受外界的影响又很大。军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员灌输知识,学员单向学习为主,强调知识的传承和应试的技巧。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学员形成依赖教员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员习惯于包办式的教学,对学员学习能力的训练重视不够。一旦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独立完成某项学习时,往往会由于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很多学员在兴趣低落时就会沉默消极,产生厌倦、逃避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学习心理存在障碍,情绪易消极。

目前,军校学员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顺境中。当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个别学员不能主动调整好心态,缺乏积极克服困难的勇气,遇到困难时,消极怠工,知难而退。在分析受挫原因时,往往将原因归咎于教员、队干部或学习环境等客观原因,以此来消极地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积极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存在较重的惰性心理——学习不主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情绪消极、作业抄袭,课堂上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导致学习进入恶性循环: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消极的情绪越来越重。

从对身边同学的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同学入学时都信誓旦旦的要努力学习,但在军校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失去了奋斗目标,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学习状况不够理想,出现了学习不刻苦、学习目标

不明确、厌倦学习、逃避学习等一系列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军校培养的是21世纪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要使学员真正成长为高素质军事人才,仅仅靠在院校被动的学习是远远不行的,院校更应帮助他们增强学习动力。如何改变学员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采取有效的策略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有效地挖掘学员的学习潜能,是当前军队院校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军校学员学习动力的因素

1.复杂情感的波动。

社会的发展已经表明这样一个事实:快节奏的生活和巨大的社会压力导致了人们的精神日益紧张,情绪更加复杂,患心理疾病的人数日渐增多。军校学员本身已经历至少十二年的学习,经受了各种大小考试的压力,如此长久的紧张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情感,情绪往往易波动,甚至产生巨大的起伏。这其中既有理想中的军校生活与现实的差距,也有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还有日常生活中各种琐事对心情的影响,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是军校本身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得很多好学的学员不能很好的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使他们产生怨言、消极和排斥的心理,这种状况也对他们的情绪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认知水平的高低。

认识偏差可能导致负面影响。认知因素中更深层次、更细致的理论研究结果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效价和期望评价、自我效能感、目标意识、归因作用、认知冲突。应该注重的是,目标意识中只有当诱因和目标相一致时,二者才能在同一客观事物上获得统一。当军校学员对自身的评价是积极的时候,他的学习动力就会增强,反之则减弱。同时,高水平的认知和自我评价水平可以让学员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评价,既能够量力而行,也不至于眼高手

低。若学员的认知水平不高,对自身的评价不客观不准确,则要么一味地将自己评价过低,最终丧失学习的动力,要么总是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但又总是由于自己的好高骛远处处受挫,打消学习的积极性,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最终都会使学员的学习动力下降。

3.不同行为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两条作用途径:第一,对行为的强化作用;第二,通过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反作用于行为。前者的发生基于个体行为和强化的相互作用,行为的结果引起了强化,强化作用又对下一步的行为产生了激励。而学员努力学习所带来的正面结果则可能经由第二种作用途径,即提高学员的自我效能感来达到正面的有益的强化。美国的乌拉罗格拉等人考察了大量的研究报告,分析了2322项动力测量与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发现其中98%是正相关,即高的学习动力水平有助于取得高的学业成就,高的学习成就也能增强学习动力的水平。

4.教员能力的作用。

大多数学员认为,教员的教学能力,如流畅的表达,丰富的信息,灵活的教学方法,严密的教学设计等,既影响学员当前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也影响学员长远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另外,教员的人格特征对学员学习动力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教员自身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能成为学员学习的榜样,教员对学员的关爱、热情、肯定和积极期望,能给学员注入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三、增强学员学习动力的几种激励手段

激励(Motivation)一词是外来语,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所谓激励是指根据每个人的需要,利用某些事务对于人的吸引力,调动人们的活动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的过程。

把激励概念引入教学管理中,就有了新的含义。正如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博士在《人类行为:科学发展成果》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激励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行为科学的实验也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到20~30%,如果受到充分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到80~90%,这说明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是促进学员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举措。

在大学教育中采用激励体制,能使学员的智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最佳发挥。实施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针对军校学习特点,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式:

1.营造良好的激励环境。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环境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良好的激励环境能促使一个人健康成长,在军校这个大熔炉里显得更加尤为重要。古时候“孟母三迁”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2.采用积极的目标激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大到人生理想的追求,小到某一具体行为的实现,在学习上也一样。一个人的目标一经确定,他就会把它作为行为方向和行为尺度的舵,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员应因人而异,为每个学员制定适合其自身发展的目标,用目标激励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树立正确的榜样激励。

榜样是无声的教育,树立先进的榜样,对学员的激励作用不可低估。而榜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用部队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激励学员,还可以用学员身边的“学习标兵”来教育和激励学员。学院和队干部平时应多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因势利导,树立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这样就会大大地激发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充分利用竞争激励。

浅谈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的激发 第6篇

摘 要: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出台以来,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出发,分析了其出现动力不足的原因,就提高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从理想教育、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深化课程改革、营造校园文化等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0186--03

引言

200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从2007级师范生开始实行免费教育。国家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意义重大:正如温家宝同志所说“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首届免费师范生人校之初便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有了明确的了解,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定位使他们较早地完成了免费师范生的角色转变,而避免了其他大学生出现的“现在学习和将来工作的关系”的困惑期。大部分免费师范生都能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认真学习,而并没有因为就业方向的预定而放松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也有部分师范生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等现象,这些现象比非免费师范生更加突出,需要引起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

一、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实表现

(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由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方向已经确定,如果要上研究生也是在职的教育硕士,这就使得免费师范生学习压力不大,学习的动力不足。鲁克亮、刘琼芳在对西南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占39.4%的免费师范生认为自己学习状态不好的原因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有26%的免费师范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觉得什么都重要,什么又都不重要;有60.4%的免费师范生信奉"60分万岁”和“毕业就好”的观念。可见,免费师范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是目前免费师范生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这直接影响其学习的动力。

(二)主要精力没有集中在学习上

免费师范生在中学阶段情感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压制,娱乐时间较少,在大学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由自己支配,这使得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要么把更多时间花在谈恋爱上。要么花在通宵上网玩游戏上或者放在逛街消费上。

(三)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

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王琴梅课题组对陕西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免费师范生的调查显示,免费师范生的英语成绩有34%的人仅为及格,计算机成绩及格这一档的占42%,免费师范生学习成绩总体不理想。

(四)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在大学学习阶段,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是免费师范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对于提升免费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完善良好人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免费师范生和其他学生相比,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很多学生宁愿把更多的时间浪费在上网玩游戏上也不愿走出宿舍参与到集体活动中锻炼自己。

二、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一)学习动机尚待提高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而开展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对大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学习动机是以学习目的为出发点的,它是推动学生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努力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自然不会产生动机力量,因此,学生动机首先要求学生懂得为什么学,朝着什么方向努力;第二,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过程,学生是否能持之以恒,差异在学习动机。第三,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

免费师范生选择读师范专业的原因各不相同,很大一部分是有志于为基础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学生是因为”免费”。东北师范大学的调查显示,有36%的学生选择免费师范生和经济条件有关,也就是说免费师范生选择免费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免费,而不是希望在基础教育战线上建功立业。这样的学习动机将直接决定和影响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二)激励机制不健全

首先,免费师范生由于已经享受到了学费住宿费全免及每月400元的生活补贴,在现有的体制条件下,他们在各级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中很少被列入考虑对象。非免费师范生符合申请条件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及高校设立的各级各类奖学金,但是免费师范生基本上很少能有资格获得这些奖学金的资助和鼓励。

其次,免费师范生的继续深造受到政策体制的限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精神,免费师范生在毕业前及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不能报考脱产研究生,只能考取在职的教育硕士。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免费师范生的发展,从而使他们安于现状,不求更高层次的进步。

(三)受到的压力不够

免费师范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不像其他学生要面临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和考研压力,加之免费师范生的生源质量比较好,绝大部分学生都是高考的佼佼者,因而大学的学业对他们来说也没有构成太大的压力。免费师范生在学习上缺少必要的压力,因而也就缺乏学习所必需的动力了。

(四)课程设置还不能满足免费师范生的要求

一方面由于恢复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时间较短,虽然各高校针对免费师范生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但是在短时间内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课程设置与恢复师范生免费教育前没有太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免费师范生未来的角色已经确定,跟其他学生相比他们更加关注课程的现状,对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得免费师范生对现有的课程满意度较低。根据滕瀚等2008年对224名部属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的调查,124人不满意学校的免费生课程体系,不满意度高达51.2%。免费师范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不满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校园文化活动所发挥的作用还不够

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性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性格和意志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各高校都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恢复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后,校园文化活动没有能够很好地结合免费师范生的思想和学习实际,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三、提高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的几点措施

(一)加强免费师范生理想教育

免费师范生将来要长期从事教育事业,而且到农村执教服务两年。这些义务和要求需要免费师范生必须要有长期为基础教育事业服务的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此,高校要加强免费师范生的从教理想信念教育。要使学生了解一名人民教师的意义和成就感、教师工作对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工作中社会实现的快乐、为家乡基础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必要性等等。要充分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教学在对免费师范生从教理想信念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对于免费师范生中存在的错误想法和不良情绪要进行适时的有针对性的引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方法和形式,比如邀请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作报告、组织观看优秀的教师题材的影片、做基础教育调查、参加义务支教活动等等。总之,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达到免费师范生对从事教师职业的认同,对自己选择免费师范教育的认可。

(二)建立健全免费师范生的激励机制

1.加强针对免费师范生的奖学金发放力度。设立各种以鼓励免费师范生加强专业素养和教师技能的奖学金,从而鼓励免费师范生加强专业学习和教师技能养成。奖学金的覆盖面要大,层次要高,宣传力度要加大,在更大程度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建立免费师范生辅修制度。免费师范生学业成绩考核优秀可以辅修自己喜欢的专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免费师范生学习自己的专业,增强免费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免费师范生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交流。选送优秀的免费师范生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交流学习,从而鼓励免费师范生加强综合素质的提升。选送的免费师范生要从思想道德素质、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严格考核。要对选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经济上予以一定的补贴,避免选送的范围局限在家庭经济好的学生中间。

(三)深化免费师范生课程体制改革

1.免费师范生的课程计划的设计要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要同实践教学相结合。要同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相结合,要同教育教学法改革相结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课程的教学,增加学生的教育实习时间,教育实习要分期进行。每个实习期不能少于一个月。

2.加强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践培养基地建设。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中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应为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提供便利条件。高校应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切实加强与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建立互助合作的伙伴关系,构建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践培养平台。通过密切联系中小学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可以增强免费师范生对实际教学环境的了解,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实践教学智慧和教学技能。

3.为免费师范生配备优秀的师资队伍。要培养和造就基础教育战线上优秀的人民教师,没有一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优秀师资队伍的引导和培养是绝对不行的。要坚持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制度,安排优秀知名教师担任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要强化本科生导师制度,使免费师范生在学习导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感受优秀教师的人格风范。

4.建立免费师范生教育技能培训中心。目前的教师教育过程中,实际教学技能的培养是需要尽快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学生的教育实习的时间比较短,一般为二至三个月,而真正能从事一线教学的时间可能不到一个月,学生刚刚熟悉教学环境进入角色实习的时间就差不多结束了。另一方面高校联系接收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中小学困难很大,重点中小学担心接收学生实习会打乱原有的教学秩序甚至影响其升学率,因而不愿接收实习生。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组建专门的教师教育技能训练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建设“虚拟教学场景”、利用微格实验室,实现教学观摩、实践教学、名师指导的简约化。

(四)给予免费师范生适当的压力

近代物理学告诉我们,压力实际上是产生动力的一个基本条件。典型的例子是蒸气机,只有当压力形成,才会产生相应的动能。当然压力也不能太大,太大的动能最终会将载体摧毁。所以说,实际上是压力在推动我们前进。没有了压力,动力也不复存在,这台机车也就不会前进。

在免费师范生的教育管理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给免费师范生增加适当的压力,比如在制定本科生培养方案过程中设定一些必须完成的公共必修课学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陕西师范大学等学校推出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实施方案,要求本科生大学四年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就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方面必须完成一定的学分。给免费师范生增加压力要注意适度,压力过大会影响其身心成长,与我们的教育初衷相违背。

(五)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学风

上一篇:帮扶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社区居民幸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