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看未来的教师培训”

2024-08-20

浅谈“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看未来的教师培训”(精选5篇)

浅谈“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看未来的教师培训” 第1篇

浅谈“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看未来的教师培训”

我是一名来至农村偏远的小学教师,虽然自己年龄偏大,同时也对网络知识非常的欠缺。但是在通过这次所接受的网络培训后,我懂得了很多,这才觉得自己真的好想好想再让自己变年轻,能很好的接受很多网络教学上的新知识,再把它们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但是因为第一次接受网络培训,觉得自己的经验真的格格不入,让我觉得很吃力;不过还好经过慢慢摸索,我还算能想通很多道理,我总觉得这人啊,终究还是要相信这样一句话:“活到老就要学到老”;这才又让我坚持了下来,我相信年龄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是否在自己心里有个“勤”字。通过这次的网路培训,我更加坚定了网络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让我想起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记得会议上总理温家宝一再强调: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第一,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大力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第二,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学校制度。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

通过回顾以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的实例实句及要求,让我更加懂得:一个国家要想富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就一定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这样才能满足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也才能发家富国;所以说:网络培训是一个能给广大老师们提供不断吸取新知识的一个台阶、一个起点;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会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引领下,把一次次教师培训的新知识放到课堂上去,很好地利用和提高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提高教师素质;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生从教、到艰苦平困地区从教,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最后我相信,有网络培训的地方就一定能够塑造很多更精湛的业绩和人才。

(瞿光敏 2011年8月)

浅谈“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看未来的教师培训” 第2篇

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道德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思想意识方面更应该有改革创新、勤奋学习、不断探索的学习精神,才能使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古人云:“长到老,学不了”。这充分说明了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坐吃山空”,要不断创收。至于人们所说的“教授级”教师也好,“教育家”也好,如果是只做学问,发表高论,或引经据典,理论与实际脱节,上课学生反应不懂,即便学富五车,我认为也算不上时代的好老师。我非常欣赏的一副广告词是“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所以,我认为新时代的好老师应该是:在工作上是务实的、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在行动上有利于下一代健康快乐与成长,符合社会发展与需要,被大家公认的教师才是新时代的好老师。

能够配得上“教育家”称号的人一定是以教育为自己毕生从事的事业的人。他应该是有爱孩子、爱事业、爱学习的品质的教育爱好者;他还应该是一个不爱名气、不爱金钱的人。

“教授级”中小学教师是一个新名词,我个人认为,教授级中小学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深厚的教育专业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必须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个人与其他教师合作的能力、独立开发学科课程资源的能力、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必须有较强的教研能力,能在国家级或者省级期刊上能够发表相关论文。此外,他还必须是一位深得学生、家长和同行钦佩的教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很多老师方法老套、思想僵化,有一些老师不思进取、固步自封,有一些老师能力有限,不堪教务。这样的老师已经不适合继续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以外,有些学校将不适合教学的老师往后勤总务等岗位安排,引进教师推出机制以后,这样的已经不能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就可以请离教师岗位。

但是,改革需要慢慢来,需要制定好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教师退出机制中必须有相关的考核、考察、测评方案;清理出教师队伍的教师,国家应该给予相关的补偿;对于不同年龄的教师,也应该有不同的考核标准。

树立终身学习才能与时俱进

由朱玉英 生物发表于2010年05月 26日 星期三 21:57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更新日益加速。面对教育和专业知识的老化,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社会的发展。

就中学地理学教学来说,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不断改变、使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也要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现在教育知识都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许多问题不是用一个学科知识所能解决或回答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

由李梅 语文发表于2010年05月 28日 星期五 13:17

我在十余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感悟出:让孩子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因为,教师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热爱学生可以为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铺设良好的感情“通道”,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关心爱护,会更“倾心”于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热爱学生这种态度和行为,本身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陶冶作用。在关系和谐,心理相融,感情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的气氛中,师生间不仅相互尊重信任,同时还常常伴随相互学习的行为,教学相长能得明显得体现。爱学生有利于增强学生从事各种学习的动力。他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进步。记得一个周一下午两节课后,学校惯例是要开会。上节课我评讲卷子,现下课铃声已响,可还剩订正卷子这一环节未完成。于是,我打算把学生留下来,但又想到六十多名学生,没有老师在,能管住自己吗?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先把有关事项交代清楚,后用红粉笔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上“老师相信你们能管住自己”这几个字,写完以后我就离开教室开会去了。开完会后,我到教室“视察”情况,教室里的一幕使我惊呆了: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勾勒出这样几个字“我们是班级的主人,老师,请放心,我们的任务已完成”。此时此刻,我感动无语,多可爱的一群孩子呀!他们天真的眼睛里盼望得更多的是老师对他们的信任。

我马上在工作本上记下“信任是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润滑剂”。

另外,教师爱学生有利于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认知、记忆活动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愉快的心境相伴随,能够有力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何创造一个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人们把视觉首先投向师生关系方面。因为良好的学习氛围离不开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这其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如何是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关键因素,教师态度和蔼可亲、善于鼓励、言行经常体现出对于学生的尊重和关心,进而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

如何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呢?一句话,就是教师要爱学生!

做一只燃烧的蜡烛

由韦微风 英语发表于2010年05月 27日 星期四 20:43

教师是一支燃烧的蜡烛,烛光迎来日出,闪光而平凡的蜡烛,照亮了人生的道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怎样才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呢?我认为首先要爱孩子,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始终勇往直前。作为老师,应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积极上进,具有奉献精神,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队合作的团队精神;应该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赢得学生的尊敬。再次,能设计适合学生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的教学方案,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校外学习资源。另外,要积极与学生、家长、同事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也就是要具备多方面的素养。这样也许称不上教育家,但一定能成功。虽然这种要求离教育家还是要有很大的差距,但我认为首先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有经验教师→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外语教育家。我们要为这一目标而努力。在平时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注重反思、善于总结、善于比较;刻苦学习,虚心求教,提升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争取专家的知道和帮助;不唯书,不唯上,敢于质疑,挑战权威。另外,要加强对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语言发生论、儿童语言教育学、外语课程论、外语教学论等书籍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小学外语教育的思考与研究 以旧带新,知识迁移,加强外语专业功底的修炼:尤其是英语口语能力、英语阅读能力、英语语言与文化、英语语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意方面。学会运用多种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领悟情;要加强语言功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我上学期有幸到贵阳听过一堂英语优质课,省级骨干教师。她上的这堂课是三年级的《Animals》。从她的这一堂里,完完全全把一个“教授级”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真实再现出来了。课堂一开始,她先和学生亲密接触,然后和学生交流:“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你能学学它们怎么叫的吗?”“老师很喜欢小兔了,哪个小朋友能用动作来表示一下?完毕后,又用儿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兴趣高涨的时候,用幻灯片出示自制课件《Animals》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动物并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语言优势,把学生带入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把内容掌握好了,还发挥得淋漓尽致。听完她的课,我不由得感叹:这果真是专家上的课!在她的课堂里,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情意素养贯穿始终,真是名副其实!作为教师,没有显赫一时,没有流芳百世;有的只是年复一年默默地耕耘。我愿做一只燃烧的蜡烛,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终身学习,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读案例有感

由王 瑾 语文发表于2010年05月 30日 星期日 16:49 我们都知道,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肩负着为国家的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尤其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我们心中的好老师呢?不同角色的人,对好教师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人认为志存高远的教师是好教师,淡泊名利的教师是好教师,奋发进取的教师是好教师,勇于创新的教师是好教师,有的人认为严谨笃学的教师是好教师,刻苦钻研的教师是好教师,关爱学生的教师是好教师,爱岗敬业的教师是好教师。其实仔细分析,却不难发现,好教师在他们的说法中有共同的品质,那就是热心、思考、自信。

以上这些观点我都赞同。下面我也来浅谈一下我的观点。由自己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深感作为一个教师,榜样在教师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就如我们常讲到的,一个热心、善于思考、充满自信的教师,必能带动他的学生也拥有这样的品质,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能成就你与你的学生的成功!相反的,一个对人对事十分冷漠的教师,一个不精于钻研业务的教师,一个没有自信心的教师,又怎能让自己的学生走向成功?榜样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因而作为教师更应注重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一名好教师,就是一座丰碑,一种榜样!无声的“身教”更胜于有声的“言教”,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的几十双、几百双眼睛盯着教师,谁也没有像教师这样受到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给学生以示范。

浅谈“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看未来的教师培训” 第3篇

笔者在探析《纲要》中对民办教育政策方针的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现就未来民办中小学可持续发展道路问题发表几点看法。

一、《纲要》对推动民办学校发展的政策亮点

如果说2002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是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转折的话, 那么2010年《纲要》的颁布对于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来说是一次新的契机。《纲要》在第三部分体制改革部分对办学体制改革进行了详细说明, 重点说明了对民办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和方针。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 强调民办教育的重要性

《纲要》中指出, 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 鼓励出资、捐资办学, 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长期以来, 在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定位上, 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就是把民办教育的发展定位限制在公办教育的补充上。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弥补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办学校力量和资源的不足, 或者叫做“拾遗补缺”。民办教育曾经为地方政府分担教育经费不足的困难, 为缓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突出的贡献。为扭转这种误区国家不止一次颁布政策来强调民办教育的重要作用。比如2002底年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了民办学校的合法地位, 从学校发展宏观层面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做了政策性的指导, 以期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时隔几年又一次颁布成文性的文件来保障民办学校的地位, 大力倡导发展民办教育, 指出发展民办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增强教育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发展民办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 提倡教育公平, 保障民办教育的平等权

《纲要》中指出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 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 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早在《纲要》正式出台之前, 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承办了“清纠歧视政策”调研会议。该会议主要反映了20多个影响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方面的问题, 包括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合理回报、教师待遇、政府专项经费、办学用地、税收、贷款、学费标准、招生、政府监管和年检、评奖、奖 (贷) 学金、事业性收费收据、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

(三) 提供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

师资匮乏和资金来源单一影响着我国的民办教育。与公办学校资金相比, 民办学校无国家的财政支持。正如“民办教育”的内涵一样, 民办学校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 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无法享受到公办学校的待遇。我在一所民办学校见习时亲历了民办学校资金紧张的问题。在一次会议上, 校长向各位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 要求教师组织各班学生每天处理好自班的垃圾。以往学校每天雇工人对垃圾进行集中外运, 由于物价上涨, 新学期每月的垃圾运输费由300涨至1000元。为了节省开支, 经学校领导商议做出了各班自己处理本班垃圾的决定。我认为要是在有国家财政支持的公办学校, 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出现。由此可以看出民办学校经费的紧张程度。因此, 《纲要》中提出要对民办教育提供公共财政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民办学校资金缺失的问题。

(四) 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纲要》中指出, 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依法明确民办学校变更、退出机制;切实落实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依法建立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

二、民办中小学的现状分析———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 民办学校数量逐年减少, 学生数量增长比例减小

从2006年开始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年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8年各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全部达到该省 (区、市) 2005年秋季学期开学前颁布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扩大免费教科书覆盖范围。2009年中央出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各省 (区、市) 制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低于基准定额的差额部分, 当年安排50%, 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免学杂费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2010年,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

在市场经济和教育竞争加剧的今天, 随着国家财政对公办学校投入的增加, 公办学校义务教育学费的减免使得一些基础薄弱, 资金来源单一的民办学校在竞争中败于公办学校之下。因此《纲要》中提出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提供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 是针对现阶段民办学校发展现状的一个清晰认识并且缓解其生存危机的一个正确之举。

(二) 由于传统思想和各种歧视政策尚未完全消除, 民办学校缺乏足够的社会认同感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人们对“私”这个词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偏见, 民办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算作是与“公办学校”相对的“私”的事物。首先是传统思想的影响, 现阶段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甚至一些文化程度高的人都对民办学校存在一定的偏见。其次各种歧视政策的存在更是使民办学校的发展步履维艰。民办学校在法律地位、合理回报、教师待遇、政府专项经费、办学用地、税收、贷款、学费标准、招生、政府监管和年检、评奖、奖 (贷) 学金、事业性收费收据、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存在着和公办学校不等的待遇。

(三) 教师梯队建设不健全使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受阻

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工作是直接教育人的特殊职业, 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极大。由此可见,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民办学校中, 教师这一主体成了制约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主要问题在于教师梯对建设不健全, 造成学校教师出现断层现象。所谓人才梯队建设, 就是当现在的人才正在发挥作用时, 未雨绸缪地培养该批人才的接班人, 也就是做好人才储备, 当这批人才变动后能及时补充上去、顶替上去, 而这批接班人的接班人也在进行培训或锻炼, 这样就形成了水平不同的人才, 仿佛站在梯子上有高有低一样, 形象地称为梯队, 为的就是避免人才断层。而在实际的民办学校中, 教师队伍建设不容乐观。

我所见习的民办学校一共有教职工80多名, 除了几名退休教师外, 剩下的一半以上的教师年龄在25至32岁之间 (其中很多是刚毕业的高校毕业生) 。我曾对几名教师进行访谈, 其中一名63岁的物理老教师说其是退休以后从外地过来的, 民办学校工资待遇还不错, 在这所学校工作5年了, 不过什么时候想走就走, 完全由自己决定。这位教师还说他在这所学校算是呆得比较久的了, 单单其所在的办公室12个教师中去年就有3个离职的。还有一名25岁的年轻教师说其是两年前大学毕业来到这所学校的, 现在担任高二的课程, 但是他决定等带完这届学生就辞职。如此大的教师流动性严重导致教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不足, 进而导致民办学校教师梯队建设不健全, 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四) 缺少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

由于国家对民办学校不提供财政支持, 民办学校只能自筹经费来维持其基本的教学活动。过去我国在发展民办教育实践中推行“办学经费自筹”原则, 对民办学校的资助有限。从我国发展民办教育现实条件和政策来看, 由于个人的财力相对有限, 社会投资力度又很小, 自筹办学经费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而仅靠收取学费来求得发展。由此看来, 民办学校的发展缺少物质保障, 致使学校在很多方面难以正常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民办中小学的未来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针对民办中小学的种种生存危机, 其可持续发展引起了社会的思考。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民办学校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 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在民办学校的发展战略与趋势中也有学者做了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如王焕斌、李和平在其《民办学校管理引论》一书中指出制度推进策略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质量、特色立校策略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教师专业引领策略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文化提升策略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赵敏教授在其文章《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一文中指出要实现民办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民办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领导者必须遵循并实现公正性、延续性、共同性的原则和导向。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在长三角民办教育论坛上指出民办教育发展要知快守慢。所谓知快守慢, 就是说我们既要认识事业的紧迫性, 同时又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不能够要求所有问题一夜之间就全部解决。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来不断推进的。民办学校已经在教育体制、专业设置、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创新上迈出很大的步伐, 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不断提供新鲜经验。我认为所谓的“知快守慢”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种实践。

针对我国民办中小学的发展现状,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推进民办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 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建设, 坚持内外相结合的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校的发展也不例外。民办学校一方面在贯彻落实国家大的办学方略的前提下, 还要重点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 民办学校只有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才能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免遭淘汰。

(二) 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教学环境

民办学校教师不稳定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 严重制约了民办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教学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 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从最大程度上保证教学质量。

(三) 抓质量、突特色

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只有保证教育质量, 学校才能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在质量提高的基础上, 民办学校还要集中力量形成特色“以质量取胜, 以特色见长”。民办学校的特色可以体现在办学模式、教育方式、教学特点、课程设置、管理思路等方面。只有把民办学校办出特色, 才能在激烈竞争的教育环境中占领教育市场, 才能取信于社会。

中国著名教育家成思危先生说:“中国的教育就像一只鸟, 它的双翼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它的双腿是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 双翼都健壮才飞得高, 双腿都健壮才跑得快。”

正如许多学者所说的, 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情, 其更是一个漫长而庞大的工程。如今《纲要》的出台从政策上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保障, 使民办教育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要想解决民办学校已经存在的一些“痼疾”, 实现可持续发展, 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长、教师等协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2]郑雁鸣, 《民办教育发展定位的“三个重要原则”》[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0 (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3)

[4]http://baike.baidu.com/view/2827922.htm.

[5]徐克, 《民办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分析》[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2)

浅谈“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看未来的教师培训” 第4篇

专题 学习指导

前言 引领教师的职业生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为教师未来十年的职业生活提出了方向。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应该学习纲要提出的新理念、新任务、新体制和新举措,领会纲要精神和内涵。本讲只是重点或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教师可通过详细阅读以下相关文本资料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

要点提要

第一讲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教师职业的涵义和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涵义

什么叫做职业?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教师职业是什么呢?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是比较复杂的。人们通常是用比较美好的词语句子来描述。例如人有三尊:君、父、师;有五圣:天、地、君、亲、师。又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其实,这些淡化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影响我们的职业心态。还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事实上,能让人类灵魂改变的不只是教师,一本书,一件小事,一个人,这些或许都能改善我们的灵魂。其实教师职业本身是一种奢望,是一种理想的追求,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要求自己进步的一种标准,让自己保持一种平和、努力向上的一种理想的心态。在英语里面表示职业一般概念的有很多词汇,西方人认为教师是上帝的代言者,是天堂的引路人。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认识职业呢?

职业既是谋生的工具,同时也是人生的目的,更是人生价值的实现手段,是值得自己一生为之追求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正如马斯洛心理理论:

一、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教书匠),二、满足爱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价值追求)。如果仅停留在教书匠上是不够的。伟大的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讲过: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称之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学生如果从教师的话语里感觉到其思想的停滞、僵化,就会不尊重教师,甚至像教师一样不愿意思考。如果停留在教书匠这个层面理解,就会隐藏着教师的职业倦怠。正如叶澜所说的,“一个墨守陈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所以对职业的认识,必须提升到人生价值实现的层面。

教师职业是个具有专业技能很强的特点,如果不具有专业技能,那么就无法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作了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

三、教师应该怎样树立良好的师德

学习指导

第二讲 领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

本讲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是:第一部分,教育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第二部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工作方针;第三部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第四部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本讲座是对上述四部分内容的总体概述,只是重点或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要想全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还需要广大教师详细阅读以下相关文本资料。

要点提要

第二讲 领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纲要》中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总体战略的规定和解读

二、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进步履艰难

三、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一)《纲要》指出应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二)能力为重

“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生存是教育的核心支柱。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

(三)全面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观,必须全面加强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学的综合素质,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和智育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家教、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其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德、智、体、美、老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就是战略主题。

学习指导

第三讲 把握基础教育的发展任务(上)

本讲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第一部分学前教育的发展任务;第二部分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任务。本讲座是对这两部分内容的总体概述,只是重点或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要想全面把握基础教育的发展任务,还需要广大教师详细阅读专题讲座文本资料。

要点提要

第三讲 把握基础教育的发展任务(上)

一、学前教育

(一)国际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二)西方发达国家重视学前教育的原因

(三)学前教育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二、高中阶段

(一)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二)普通高中的多样性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现在看一个开发校本课程的例子——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中,该小开发的校本课程有“大文化系列”、“STS系列”、“学生社团活动”和“荣誉课程”四个系列共125门。

学习指导

第四讲 把握基础教育的发展任务(下)

本讲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第一部分义务教育的发展任务;第二部分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本讲座是对以上两部分内容的总体概述,只是重点或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要想全面把握基础教育发展任务,还需要广大教师详细阅读专题讲座文本资料。

要点提要

第四讲 把握基础教育的发展任务(下)

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阶段)

(一)《规划纲要》对基础教育、义务教育任务的规定

(二)义务教育公平性存在的问题

(三)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四)巩固义务教育质量出现了新的局面

(五)如何推进义务教育质量的发展

学习指导

第五讲 努力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这讲主要讨论的话题是努力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分别从政府、学校、老师、家长等不同方面谈了具体的实施措施。讲座中只是重点或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要想了解如何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还需要广大教师详细阅读以下相关文本资料。

一、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二、历来减负的努力

三、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价值观问题

(二)教育自身问题。

(三)经济问题

四、课业负担的“度”

五、减负存在的问题

学习指导

第六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

本讲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第一部分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第二部分注重学思结合。本讲座是对上述两部分内容的总体概述,只是重点或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要想全面把握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还需要广大教师详细阅读专题讲座文本资料。

要点提要

第六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

《教育规划纲要》“体制改革”的第一项就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一)全面发展观念

(二)人人成才观念

(三)多样化人才观念

(四)终身学习观念

(五)系统培养的观念

二、学思结合

(一)怎样理解学思结合

(二)学思结合的教学实现

学习指导

第七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

本讲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第一部分:注重知行统一;第二部分:注重因材施教。本讲座是对上述两部分内容的总体概述,只是重点或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要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把握专业发展的内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需要广大教师详细阅读以下相关文本资料。

要点提要

第七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

知行统一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

(一)注重知行统一

(二)教育者为什么必须做到自身的知行统一

(三)如何做到知行统一

从教师的视角看知行统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要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

3.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4.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

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因材施教

(一)《教育规划纲要》中“因材施教”的规定

(二)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1.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需要 2.因材施教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因材施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三)在实践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四)当前在因材施教方面存在的误区

因“分”施教——为提高考试分数,节假日补课;按照学生考试分数分班,把学生分流。

因“才”施教——教师只对成绩好的学生加以指导,忽视差生。因“财”施教——优质的公办学校依托高收费办学;教师课后设补习班,有偿施教。因“题”施教——按照要求学生的作业量的完成程度施教,其背后是因“分”施教。因“教材”施教——对因材施教本身的望文生义。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一种,应以教材为参考,因“教材”施教是教师没有把教材转化为教学。

其中危害最大、影响最大已经达到积重难返撑得到就是因“分”施教,不仅重点班、特长班中有它的影子,就是一些分层次教学也和它难以划清界限。因“题”施教是另一个影响广泛的误区,它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必然产物,其实根本没有因材施教的影子。

学习指导

第八讲 改进教育教学评价的观念和实践

本讲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第一部分改进教育教学评价;第二部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本讲座是对上述两部分内容的总体概述,只是重点或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要想全面改进教育教学评价的观念,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需要广大教师详细阅读以下相关文本资料。

要点提要

第八讲 改进教育教学评价的观念和实践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位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教育规划纲要》第十一章第三十三条指出:

一、教学评价的涵义

二、教学评价的发展历程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价值的评价,产生于西方,到现在已经历了四个时代:

第一代评价——测量式的“测验”,其活动主要是考试,有口试和笔试两种形式。这就是把教学评价说成教育测量的历史根源,影响最典型的是:“学校是人才的加工厂”“学生是原料和产品”“教师是加工者”。第二代评价——一般称为“描述”,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5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泰勒,他提出泰勒模式或称泰勒原理,用以确定学习结果与教育目的之间的程度来定义教育评价。

第三代评价——称为“判断”,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教育评价本质上是判断,人们对已经确立的教育目标质疑,认为它们也应该成为评价开始的对象、进而涉及到对判断的质疑:判断是否应作为评价的一项基本活动?判断是够需要标准?如果需要,如何建立价值中立的客观标准?因此对目标也要加以判断。这一评价的特点是: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只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第三代评价也有很大影响,现在常见的“形成性评价”“目标游离评价”“内在评价”“过程性评价”等都是第三代评价的观念。

第四代评价——被称为“建构”,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针对前面指出的三个问题,第四代评价提出了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评价,因而是价值多元的评价。这一评价的特点是: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的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主义价值观的支配,是一种民主协商、行为主体参与的过程,而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评价处于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交混使用并努力(至少在理论上)向第四代过渡的时期。努力推进第四代评价是新课程教学评价的任务之一。

三、有效的教学评价

四、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二)改善学生评价的方法

学习指导

第九讲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本讲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第一部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二部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第三部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师的网络远程培训。本讲座是对上述三部分内容的总体概述,只是重点或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要想全面把握专业发展的内涵,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还需要广大教师详细阅读专题讲座文本资料。

要点提要

第九讲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第一个保障措施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规划纲要》第十七章第五十一条规定: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别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关键是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说是千古不易之理,只不过不同时代的“道”“业”和“惑”有所不同而已。教师要向自己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本领,这个本领就是教师的职业素养,也就是专业素养,因为教师是一种专业!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就是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或者持续的专业发展。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新世纪以来教师教育最响亮的口号,专业发展指向每一个教师的专业性。

一、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本位目标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本位目标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自我的努力

学习指导

第十讲 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

本讲的标题是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主要介绍的内容是如何加强师德建设,但只是重点或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要想全面了解,还需广大教师详细阅读专题讲座文本资料。

要点提要

第十讲 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

一、《规划纲要》中对教师道德的要求

在《规划纲要》中谈及“德育为先”,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规划纲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保障其实施的首要措施,其重要内容之一即“师德建设”,《规划纲要》中对教师的道德提出以下要求:“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道德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

(二)教师的专业道德

三、提升教师专业道德的途径

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道德也成为社会和学校和个人均关心的问题。提升教师专业道德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社会应为教师专业道德的提升提供条件

(二)教师个人对提升专业道德的努力

一位专家指出:教师需要专业的教师道德;需要先进的教师道德;需要公平的教师道德;需要合适的教师道德。

学习指导

第十一讲 加强和谐学校文化建设

本讲包括五部分内容,分别是:第一部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师的校本研修;第二部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师与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第三部分健全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第四部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第五部分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本讲座是对上述五部分内容的总体概述,只是重点或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要想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健全管理制度,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大力推进依法治校,还需要广大教师详细阅读以下相关文本资料。

要点提要

第十一讲 加强和谐学校文化建设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探索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任用办法。实行学校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扩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同时,在《纲要》中指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现代学校文化的建设有利于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学校文化的建设,一位学校领导指出:“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而教师的工作很复杂,社会对教师的关注度越高,对教师的要求就越高,一方面让教师有精神和活力投入到教育工作,不会出现职业倦怠,就应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他们采取以下方式:

一、充分信任教师是和谐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

二、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

三、注重与教师沟通

四、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五、建设书香校园

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应从教学角度出发

学习指导

第十二讲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本讲的标题是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由“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和谐稳定”提炼概括而来,是对其内容的总体概述,只是重点或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要想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明确和谐的内涵,建立安全和谐的校园,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还需要广大教师详细阅读以下相关文本资料。

要点提要

第十二讲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英国的欧文曾言:“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而法国的司汤达则指出:“人类所以要生存在世界上,并非要当富翁,而是要获得幸福”,因此获得幸福是人类生存的目的。

一、幸福和教师职业幸福

(一)幸福的解读

(二)教师职业幸福的解读

二、影响幸福的因素

(一)影响一个人幸福的因素

(二)影响教师职业幸福的因素

浅谈“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看未来的教师培训” 第5篇

当今各国的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又是衡量人才资源多寡的重要指标,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对国家的长远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只有教师能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才会更好的努力工作教育学生。

(2)要求教师认识我国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有很好的发展机遇,但这同样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广大教师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的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的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3).要求教师认识强国必先强教的伟大战略

教育强则国家强,这是近现代以来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历史经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世界追赶”,首先要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先发展,要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这既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也是教育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实现这一转化,我们具备非常充分的客观条件: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人口结构已经进入成年型,即以成年人为主的人口构成,人均负担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由于经济的发展,个人、家庭的消费比例更多地倾向于教育,这是教育发展的最佳时机。因此,新时期的教育之爱,应该表现在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高质量的教育,真正承担起增生人力资本的历史重任。

(4).要求教师要深刻地思考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面旗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特别强调了以人为本,强调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市场经济越是完善,经济社会越是发展,越要求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更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不仅基础教育要坚持实施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以经济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变革中,更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尤其要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终身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不仅要不断地满足人们职业发展的需要,也要不断满足人们精神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2.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人”真正置于教学中心地位,使教育在体现时代共性的同时,促进人性发展。

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学生,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学生的成功与失败。教育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而不是工具,可以任意摆布。因此,教育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是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都有其自己的个性,在其成长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个性特征。回首历史,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就曾被老师斥为笨手笨脚的“痴儿”;我国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也因数学成绩不合格差点儿被排斥在大学校门外。人的才智开发有早晚之分,人的潜能有深浅之别,从这个角度讲学生是否成为有用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而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教育的本质内涵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一切为了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人的安康、富有和幸福,这同时也是教育的宗旨。

3.减负增效一直以来是教学中所面临的较为复杂的议题,既要减负但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实践中往往又把握不住分寸。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现就减负粗浅的谈几点:

(1)教师要切实得转变教学思想。要教改,首先要在教学思想上转变过来。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让学生听明白,不出错误;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只有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做到设计出先进的教学思路,即不只是给出结论,而是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经历“问题”解决的“过”。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首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课如演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备课本是剧本。有了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这出戏才演得好。若光有好剧本,导演平庸,演员散慢不用心,这戏肯定演砸。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几点是关键。第一是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师为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且动而不乱。第二是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和综合利用。任何事作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第三是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让学生学会怎么去学习。第四是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教师不能不知,在教学中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很必要。第五是恰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结构。有些教师上课时没有时间概念,上到哪里是哪里。若没有完成原本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就延长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整内容分割开完成,这是不可取的,不符合最优化原则,也加重了学生负担,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艺术性。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负增效,教师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堂结构。

减负增效”是项系统工程,它的本质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除了以上介绍的几大方面上坚持不懈以外,减负增效这项系统工程还需社会、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各学科的协调平衡,统一思想,才能更见成效。总之,我要学习借鉴先进典型,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现有教学模式,狠抓课堂教学中的单位时间效率,合理设计作业,优化评价机制,真正做到减负而又增效。

4首先我认为教育公平是可以实现的。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的公平相对容易做到,但教育质量的公平,即让人人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则不易做到。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我的看法是:

(1)实现教育公平,离不开规则公平的保障。一些教育不公现象之所以屡见不鲜,多因为有不合理、不公平规则在“撑腰”。比如,一些地方招生规则上设置歧视性门槛,导致了人为的差别;高考加分制度的不完善和过多过滥,造成了种种加分乱象。因此,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要整治和完善教育制度体系,着力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依法治教,规范管理,完善监督问责机制,用科学制度保障教育事业“阳光运行”,放射出惠及亿万人民的公平正义光芒。

(2)实现师资双向流动。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择校”实质上是“择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应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实行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职称),必须有在农村或薄弱学校的任教经历;配足配齐农村、薄弱学校合格教师,加大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到优质学校学习进修,提高教学水平。

(3)规范升学入学。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但有些学校为了争夺优秀

生源和自身利益,在招生过程中不按章办事,给择校制造了空间。应按照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科学划定学校服务范围,合理分配招生名额,通过规范升学入学,不给择校留机会。禁止公办学校开设“实验班”、“占坑班”,杜绝以任何名义收取择校费,切断录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

5.好奇心是有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取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其强弱与外界刺激的新奇性与复杂性密切相关,刺激愈复杂愈新奇,则个体的好奇心便愈强。而对于学生,对某门课的好奇心越强烈则学习兴趣就越浓,所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就是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容易发生兴趣的事入手

学生容易发生兴趣的事情有如下几种:

1.以前经历过,并且做成功的事;

2.最能获得成功的事;

3.能给他们愉快感的事;

4.适合学生本人水平的活动;

5.新奇的事物,特别是能引起学生本人的注意和好奇心的事物。

符合这些条件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使学生获得愉快的经验和对教师产生好感

在数学课中学生回答问题出色,作业准确、整洁、考试成绩有进步,受到老师的夸奖、赞许。于是这个学生就体验到快感。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学生对学习数学就有兴趣了,同时对数学老师也抱有好感。因此,在学生学习时,只要有机会,就应表示赏识其成功或努力,使学生获得愉快的经验,并且应该反复地使学生得到。另外,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和沟通,使学生心目中产生你是个好教师的印象,也有助于学生对你教的学科产生兴趣。

实践也证明,某门功课或某项活动与不愉快的经验联系起来时,学生对它的兴趣也就失去了。比如,学生化学成绩不好;每次作业错误率增多,化学实验多数不成功,被老师批评了。学生不仅对化学失去兴趣,还会躲着化学教师,并且对这个老师教的其他课程感到厌烦。更有甚者,学生还会变得连学校都不喜欢,产生厌学、弃学心理。

(3)以新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是很重要的。例如,一位物理教师讲“物体的导热性能”时,她拿出一块手帕,用手捏紧,然后划着一根火柴烧手帕,烧了一会,手帕烧不破。这是为什么?学生们议论起来了。这时老师从手帕里拿出一枚硬币,问大家道理何在?这样有趣的实验,比起简单地在黑板上写上“物体的导热性能”几个字,然后讲解一番,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兴趣对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有重要作用的,但也要避免兴趣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我们不能脱离教材内容的要求单纯追求兴趣。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注意他感兴趣的东西,而且也要求学生注意他不感兴趣的重要知识。只有这样学习才不会偏废,才有利于学生对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和接受能力出发,教材内容难易适当,运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得到成功的情绪体验而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增长技能

如同随着知识的增加兴趣也增长一样,技能越发展兴趣也越大。例如,数学的学习因计算准确且快而产生兴趣;语文的写作技巧和朗诵水平的提高,理化的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与实验成功率高,都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

(5)量力而行

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会因智力与才能不同而有差别,在学习中,给予同样的机会、同样的说明,智力不同的学生理解的程度也不一样。结果,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程度也不同。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给予相应的课题,才能成功。

(6)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动机、兴趣下进行的,而在学习中所获得的效果,常常又可以回过来加强或削弱其原来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如果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如解题的正确率、学习成绩的好坏、应用知识的成效等,都可以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就是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实验表明,学生利用其学习结果的反馈比不利用结果反馈的学习积极性要高得多。

除此之外,激发需要、明确目的、积极的鼓励、适当的竞赛、教师的期望等都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好奇心。

6.在英语课堂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英语创新能力与自我实践能力,使学生学活书本。为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在此我仅谈谈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以期取得“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二、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形象直观的课件素材正确运用多媒体,能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如何让课件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现实起点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让课件更适合学生的“口味”,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和纠错能力,不断提高课件的灵活性,以适应课堂这一动态的生成过程。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只要教师教学机智,能灵活运用多媒体,那么课堂将会更精彩。

三、让学生大胆尝试当“小老师”的味道。在这里,笔者把让学生大胆尝试“小老师”角色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达到的效果作详细阐述:课前预习即准备阶段,为“小老师们”分好任务,或由他们自行认领,充当好他们的顾问,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教材和参考资料;课堂教学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融为一体,充当学生的角色。始终要坚信一点:“小老师们”有能力上好课。通过“小教师”的方法达到的效果:让学生大胆尝试“小教师”的味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态度,并能通过这项活动增强他们自身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英语创新能力与自我实践能力的方法有好多种,这里只谈及其中的几个方面。但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认真 7.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这都是师德。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呢?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必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

化的侵蚀;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实际,了解国情。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教育教学纪律。要高度重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教师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教育教学。教师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遵守学校各项教学管理规定。任课教师必须按照教学要求,执行教学大纲,充分备课,认真讲课;按时、认真、热情答疑;及时按质按量批改作业和批阅试卷;对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均不得敷衍塞责,误人子弟。教师要对工作兢兢业业、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钻研。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必须树立为人师表意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人师表,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努力提高道德素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仪态端庄,衣饰整洁,举止文明,语言得体,以自己良好的言谈举止和形象熏陶感染学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中学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是新时代的要求,作为新时期一名中学教师肩上承担着更加繁重的教书育人的任务。承担着培育新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任,承担着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的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所以我们广大中学教师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8.教师培训既是义务,又是福利,既是前行的加油站,又是整装的训练场,对于这句话我是这么理解的。教师接受培训室为了给广大的教师提供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这次培训不仅给教师提供了最新的教育现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科学方法,所以我认为他首先是一项福利。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一个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个教师的义务,所以认真的完成此次的培训业师一个教师的义务。这次培训就像一个加油站,为教师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油料,但是这也是整装的训练场,培训结束以后面对的是更高的教学要求和更繁重的教学任务。

9.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与学的关系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在规定的客观条件下的互动行为关系。教学不但需要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合作,更需要教师与教师间的沟通合作。在教育学生学会沟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必须学会沟通合作,特别是教师与教师间的沟通合作。

(1)一名优秀的教师既是好的教书匠也是好的学习者。他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养料,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和学习的能力。而

校本研修工作在推动新课改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谓功不可没。我在校本研修学习中,始终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既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相互促进,又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新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间的沟通合作。同一年级、同一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任教师必须经常与班主任及各科教师沟通,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如果各吹各的调,各干各的事,互相矛盾,教育力量就会抵消,甚至造成学生思想混乱,无所适从。团结的力量不容忽视,因此合作与交流是放大个体研究成果

(2)校本研修是作为教师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学校,成为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尊重教师个体的发展愿望,创设一切便利条件,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教师群体合作力,形成一种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并凭借着群体间持续不断的互动学习与实践,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的显现。校本研修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发展的不竭源泉。每位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校本研修。因此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勤学理论,不断地敢于否定自我,推陈出新,进行再创造再探索。学习中让我感觉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观念有了很大进步,我在与各种教育改革的理论、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等结合起来;这样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神奇。因此也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10.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1)必须树立适应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终身教育观和智能教学观。在传统教育体系中,教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或信息,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学生或孩子在学习和掌握了文化知识,能够很好地从事工作和生活。然而,在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增长大大加快,知识的老化周期变短,许多知识还没等到学生学会,可能就已经过时了。它对于已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形成了固有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教师只有迎接挑战,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才能与时代和教育的发展保持同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浅谈“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看未来的教师培训”】相关文章:

谈理想谈担当谈作为08-22

谈思想谈工作谈生活09-11

谈读书谈读书范文06-07

群文阅读谈一谈梦想10-10

浅谈如何打破谈文色变的僵局09-11

谈家风、话校风、正师风——由家风谈师风、校风09-11

谈师德09-14

谈党风06-02

谈感受06-03

谈尊师06-06

上一篇:计算机学院机房安全责任书下一篇:八年级政治竞争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