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这样的老师导学案

2024-09-10

一个这样的老师导学案(精选8篇)

一个这样的老师导学案 第1篇

《当代神农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3、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知识链接:

1、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神农氏:神农氏,别名:五谷帝仙,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他发明了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又称炎帝,然而关于神农氏是否就是炎帝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一、预习情况自测。

1、根据意思说出词语:

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十分忧愁的心情。()

急得心里像火在燃烧一样。()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历尽灾难后幸运地活下来了。()

各种声音都安静下来。()

2、看拼音写词语。

sì nùâchãn jìnchãnxī áo yâtiān làitîng kū liútì

()()()()()()

dúshíjí jí kě wēiyōu xīn chōng chōng

()()()

3、给加点字注音。

笼罩()馥郁()不懈()雄蕊()

麦穗()灼人()坛钵()丰硕()

耒()耜()

4、句子加工厂。

(1)微风轻拂垂柳。(扩句)

(2)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改为双重否定句:

改为反问句:

(3)弟弟告诉小明:“我明天要去你家。”(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二、明确任务问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1、读题目想一想,为什么把袁隆平称为“当代神农氏”?

2、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熟悉文章内容。

(1)文章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2)为文中的四个片段拟小标题。

(3)文章的结构有什么鲜明的特点?(重点阅读开头和结尾部分)应用了叙事手法。

3、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到1975年这十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1)自读每一个片段,从中找出能体现袁隆平精神品质的句子体会一下,这些句子表现了他的那些精神品质?

提示:

第一片段重点从“当时人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是什么?袁隆平看到这样的情景是什么感受?袁隆平的设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做的?”这几个问题入手去学习。第二片段重点是抓住袁隆平所面临的难题,以及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来理解体会。

第三片段,杂交水稻实验的第一步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样做的?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词句来理解体会。

第四片段,杂交水稻的研究经历了哪些劫难?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从中能体会到袁隆平的什么精神品质?

(2)再读全文,整理分析,总结袁隆平的精神品质。

4、本文运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和比喻的修辞方法,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当堂检测:

1.辨一辨,组词。

岌()曦()虐()沁()赖()泌()刷()岁()羲()虑()蕊()籁()芯()涮()

2.补充词语。

心()如()忧心()()()人心()万()俱()阴雨()()()()反侧

3、《当代神农氏》是一篇写()的()文,文章的主人公是(“”)——()。作者用()的手法叙述了(),歌颂了袁隆平()的精神。

4、加标点练习。

国际友人称颂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

5、缩句。

1)在研究杂交水稻的的十多个春秋里,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2)国际友人称颂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

《詹天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祖国、立志为作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和创新精神。

3、结合具体事例感悟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要挟()轻蔑()勘测()经纬()....

讥笑()藐视()阻挠()竣工()....

2、理解词语含义。

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答应自己的要求和条件。

竣工:完工。一般指规模较大的工程。

藐视:轻视,小看。

3、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小组合作学习: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线索顺序

2、梳理内容。文章分为四大块,怎么分?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形成共识,把各部分主要内容填在下面。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3、文章的主体部分是从哪三个方面叙述的?先思考,后交流,准备提问。

答:

4、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

5、詹天佑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整理后填在下面。

困难一:

解决办法:

困难二:

解决办法:

困难三:

解决办法:

6、重点语句研读。

(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这句话写出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

答:

(2)下面环境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答:

7、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三、当堂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要挟()轻蔑()勘测()...

藐视()阻挠()..

2、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詹天佑的精神品质?

3、说一说“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巧妙之处。

4、詹天佑有那些优秀品质?

《一个这样的老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写“觑、狡”等6个生字,掌握“面面相觑、冰川期、胸有成竹、郑重其事、狡黠”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怀特森老师的人格魅力。

3、通读课文,体会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及教育效果;培养敢于怀疑、善于怀疑的精神。

4、品读课文,欣赏作者把人物心理描写贯穿始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觑黠抿凯剔

2、借用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面面相觑

胸有成竹

饶有兴趣

郑重其事

3、给下面的字组词。

呆()绝()特()现()解()惊()警()勉()怀()

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们在上怀特老师的第一节课时,为什么面面相觑?怀特老师是怎样郑重其事地讲“凯蒂旺普斯”的?

4、文中说“我”做什么事情胸有成竹?结果如何?新怀疑主义具体指的是什么?新怀疑主义带入课堂后,有什么作用?

5、“狡黠”是什么意思?怀特老师眼里为什么闪过“狡黠的光芒”?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为什么?

7、怀特森老师给每个同学不及格,目的是什么?“凯蒂旺普斯”在“我”的同学中代表什么?

8、怀特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

9、阅读课文,感受“我”对怀特森老师情感的变化,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10、在怀特老师教我们科学课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11、文中两次写比利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12、为什么两次提到“正视”别人的眼睛,并告诉他“你错了”呢?

当堂检测:

1、补充词语,并解释。

(1)()有兴趣 :

(2)面面相():

(3)()有成竹:

2、把成语补充完整,再用所填的字组成另一条成语。

(1)()云直上()粱一梦()

(2)()毛蒜皮()牙交错()

(3)()化无穷()险为夷()

3、(1)文中两次写比利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两次提到“正视”别人的眼睛,并告诉他“你错了”呢?

4、课文提到的“冰川期”是什么时期?

5、选词填空

惊险惊讶惊呆惊动

1)、这张不及格的考试卷让他()了。

2)、这部电影的搏斗场面十分()。

3)、夜深了,不要()大家了。

4)、人们对他的举动感到十分()。

狡猾狡诈狡黠

5)、他说话时,眼睛了还闪着()的光芒。

6)、()的敌人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

7)、李林甫这个人,阴险(),轻信不得。

一个这样的老师导学案 第2篇

一、信息链接

1、龙的精神:龙的足,为九州列土封疆,龙的心,为民族寄托希望,龙的魂,为华夏谱写篇章,龙的骨,为中国铸造脊梁!滔滔黄河,滚滚长江,是龙的血脉潺潺流淌; 夏商周汉,魏晋隋唐,是龙的翅膀振振翱翔。五湖四海,三山五岳,百万里方圆锦绣一方;元明清后,建共和国,五千年上下源远流长…… 悠久的文明,令人神往,美丽的传说,凄婉感伤,不朽的精神,深沉悲壮,不败的斗志,奋发激昂……

2、散文诗:它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独立的文学形式,从形式上看,它近于一些短小的抒情散文,形散神不散,不讲究押韵;又具备诗歌的想象力和美感。

二、课文阅读四步曲:

1、认真读课文,把读不准的字标上拼音,并记下来,把不会写的字词在预习本上多写两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记得画下好词好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写出每一小节的意思。)

4、练习背诵诗歌。

三、预习自测

1、识记本课生字并按常规组词在书上,然后默写一遍,给家长批改。

2、比一比,再组词。

觉()捞()宵()搅()涝()霄()喜()震()壁()嘉()振()譬()

3、把词语补充完整。

呼()唤()崇山()()腾()驾()直冲()()()()而下()()而过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2)指强大的使人畏惧的力量。()

(3)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5、填空: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文章把中国比作()。

2、奶奶告诉我龙是(),爷爷告诉我龙是(),爸爸告诉我龙是(),妈妈告诉我龙是()老师告诉我龙是(),我告诉大家龙是()。

四、我思考,初探究:

1、奶奶爷爷说的龙和爸爸妈妈、老师说的龙一样吗?为什么?

2、写一写:

(1)改写第5节的第二、四、六行(用铅笔写在书上)。

(2)你对龙有哪些新的认识?仿照诗歌第六小节的形式把你的认识写一写。

《大人们这样说》教案

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歌颂龙所象征的精神的诗歌,从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落笔,赞美龙,就是赞美民族的光荣历史和美好前程。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的教学不应片面理解龙怎样,而应该借助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中国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龙文化,感受今天中华巨龙腾飞的气势。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重难点:

体会龙文化,感受今天中华巨龙腾飞的气势。教学过程 : 课前三分钟:

小组竞说龙的俗语、谚语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带给你一段精彩的视频(舞龙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5NDM0MDYw.html 请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形容一下这场表演以及你的感受吗?

是呀,中国人喜欢热闹、喜庆,在农历新年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舞龙往往是必不可少的节目。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我们身边的龙。

二、预习检测:

1、朗读检测。

2、生字词检测,并听写。

3、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文章把中国比作()。

(2)奶奶告诉我龙是(),爷爷告诉我龙是(),爸爸告诉我龙是(),妈妈告诉我龙是()老师告诉我龙是(),我告诉大家龙是()。

三、重点品析,深入探究。

1、奶奶爷爷说的龙和爸爸妈妈、老师说的龙一样吗?为什么?(1)奶奶心目中的龙是怎样的?

(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威力无边、她相信龙的真实存在)

(2)爷爷心目中的龙是怎样的?

(腾空而去,留下足迹、他相信龙曾经存在)

(3)你相信龙的真实存在或者曾经存在吗?你也来谈谈对龙的理解。(龙只是一种精神。龙是中国人的象征。:龙很威猛,代表中国人的形象。龙是中国人崇拜的一种图腾。)

(4)老师很赞同你们的见解,是呀,龙这种动物并非真实存在,但是我们仿佛又可从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它,让我们为之鼓舞;它,让我们为之骄傲,它,让我们心潮澎湃。(音乐响起,听歌看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zNTUyNzI0.html(5)爸爸是怎样说的?(生不由自主地念起了爸爸说的话)师再激发:看到这雄伟的万里长城,你激动吗?看到这崇山峻岭中飞舞的万里长城,你骄傲吗?孩子们,再读一读吧?(生激情朗读)

(6)妈妈又在哪里发现了龙呢?(生:长江三峡、京九线上的列车、西昌基地的火箭)

师:让我们随着妈妈的讲解跟随龙的足迹。(播放视频)

http://(师读京九列车呼啸部分)

http://(师读火箭升空部分)你对哪段视频最感兴趣,为什么,和你学习小组的同学分享一下吧。

2、改写第5节的第二、四、六行,并交流。

3、你对龙有哪些新的认识?仿照诗歌第六小节的形式把你的认识写一写。

四、借助文中老师的话,总结升华 请告诉老师祖国人民取得这么瞩目的成就,靠的是什么?

(自强不息的精神。团结拼搏、不怕困难。万众一心、勇往直前。不断进取、锐志创新……)

师:对呀,这就是龙的精神。龙的气魄,凭着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气魄,我们的祖国必将越来越强大,它将(生:跃出东海,搏击万里长空;迎接旭日东升。在人类的新世纪里,全世界将为它的腾飞震惊。)

一个这样的老师导学案 第3篇

导学案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与引导。因此在导学案设计时, 应立足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进行, 应充分考虑通过导学案的使用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应注重通过导学案的撰写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导学案的设计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导学案在我校的实践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备课方式。

导学案主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设计, 依据学习顺序主要包括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以及知识梳理或课后反思几个环节。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环节的编写要求:

1.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2.设计的原则是导学前置。可以划定学习范围, 编写自学提纲, 提出学习要求, 先让学生自学, 完成基础知识或课上交流内容的准备, 记下疑问并做好标记。

3.自学准备的内容或要求可以提前一天发给学生, 也可以课上预留一定时间进行预习准备。

针对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9课第3课时《学会承诺》的“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环节, 谈谈我的编写思路。我认为此环节可以围绕学生的基础知识、合作探究能力和构建知识体系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下面通过以下三种设计方式, 谈谈我的看法。

一、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

所谓的基础知识, 就好比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 没有坚实牢固的地基, 房子就没有稳定性。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技能, 学生只有把这些知识牢记在心, 学起新知识来才能轻而易举。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是具有主动性的人。在教育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是能动的因素,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内容和衡量标志。在教学中, 学生的认识过程虽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然而学生学习、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 这决定了他们学习、掌握知识及技术技能的可能和限度。

关于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 本课时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几道题目

1. 老子说“_, 必寡信”。事先没有衡量自己的_, 欠缺缜密的思考, 又贸然答应了别人, 事后又因自己的能力有限而没能做到, 就会_别人。

2. 学会承诺, 就必须在作承诺时_。

3. 学会承诺, 还要求在承诺后_。

4. 事物的发展是难以预料的, _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作为许诺人, 要取得对方的_, 作为受诺人, 要能够_对方。

以上题目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阅读教材, 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做完这几道题之后, 自然就会理解并掌握本课时的基础知识。此种设计的好处是:教师在基础知识课的教学当中, 能够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 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学生学懂、会用, 学生才能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但是教师应特别注意:在设计此类题目时,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题量的多少应考虑到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如果超量设计此类题目, 就会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厌烦感, 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不到发掘。

二、重视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训练

探究训练是美国的萨奇曼提出来的。这个模式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家和学者们组织知识形成原理的各种过程, 以期学生发展理智和技能。在探究训练中, 我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选择问题情境, 也就是通过自己和学生的努力把课程内容转化成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与同学的合作探究, 一定会有所收获。

关于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训练, 本次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几道习题:

1.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关于承诺的尴尬事件?

2. 你如何看待同学之间的许诺及兑现诺言的方法?

3. 你是如何理解“一个许诺多的人, 必定负债累累”?

4. 你有没有更好的关于承诺的建议?

对于第3个问题, 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08页的案例。并给予提示:拿破仑在卢森堡的诺言就是最典型的事例。许诺必须兑现, 否则就会失信于人, 也是对自己不负责, 甚至会对他人、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

自主合作探究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 而是要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 并加强合作交流, 少走弯路。合作探究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 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设计此类题目的好处是, 通过合作探究能力的训练, 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的知识不仅得以巩固, 更会有能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有能力进行自学, 课堂教学的效果会比较好。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技能方面, 还是在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其综合素质也能上新台阶。不足之处是, 如果教师大量设计此类试题, 就会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显得力不从心, 甚至可能会无从下手。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 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因此, 教师在设计此类题目时, 要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要尽可能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体验时间。

由此可见,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意识到他们自己的思维策略, 并能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和改进自己的思维策略, 以至于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传统教学中较少注意的方面, 恰恰是探究训练见长之处。“导学案”强调的是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 凡是学生能尝试学会的内容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研究。

三、重视对学生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 思想品德的学科考试突出了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 侧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测试, 注意综合能力的考查。试题以生活中学生所见所闻、亲身体验的活动为载体, 将所考查的知识融入其中。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 从丰富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去理解设问, 去解决问题。实践证明, 加强对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的重要性, 已经迫在眉睫了。为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对学生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能力的培养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 总结学习方法, 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于构建《学会承诺》一课的知识体系, 我的预期目标是让学生归纳成下面的形式:

出于对学生整体能力的了解与分析, 考虑到各方面的学生情况, 我想对于少部分学生来说, 上述很难做到。为了让学生经过努力得到预期的效果, 我专门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 让他们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能够初步得出本课的知识体系。问题如下。

1. 老子曾说, “轻诺者必寡信”。这句话暗含着什么道理?

2. 同学们, 通过对本课的预习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学会承诺?

3. 事物的发展有时会难以预料, 许诺人的诺言不能兑现时该怎么办?受诺人针对不能兑现的诺言又该怎么办?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进行自主归纳, 并采用绘制知识结构图表的方式,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树”。由此可见, 学生经过对以上3个问题的处理, 便会自然地形成对本课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但是此类题目的设计, 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千万不要对所有学生提出统一要求, 否则很难达到预期设计的教学目标。

以上三种“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环节设计的内容, 最好提前一天发给学生, 让学生做好准备。但是, 这三种方式的设计都有自己本身的特点, 教师在处理时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个别差异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获得最佳发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以上三种方式可以单一进行也可以综合应用。学生除了完成教师设计的内容外, 还可以提出自己对教材的疑问。对这些问题, 学生可以先自己解决, 解决不了时可以在课堂上由全体师生共同解决。

总之, 在具体运用以上三种方式的过程中,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因为每一种方式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生, 问题的难易程度及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 本学科的学习情况与成绩, 有何兴趣、爱好与擅长以及不足之处, 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例如, 本课时的三种方式在处理时教师可以采取不同方法, 对于基础知识不太好的学生, 可以让他们只做基础知识方面的题目;对于中等学生可以让他们在做完基础知识问题的基础上, 再完成探究训练方面的题目;对于能力突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除了完成前两种题目之外, 再完成构建知识体系方面的题目或让他们自由选择任何一种类型的题目去完成。

学生自编数学导学案,自成小老师 第4篇

关键词:导学案;新课程;自学能力

导学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下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辅案,是教育者引领学生分析、探究、处理、整合知识信息的指导和组织方案,让学生能够明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往往我们大家认为:导学案,必然只是教师编撰的导学案例,与学生唯一的联系就是老师编写下来以后带到课堂上,帮助老师很好的组织课堂的教学。然而,导学案能否成为学生群体探求知识奥秘追求美好未来的学习策略呢?众所周知,教案当中出现的实例,比如数学上的例题,必然要老师会做而且能够全方位地阐释该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教学之前老师必须要准备好的,而导学案则是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伴随着课堂的进行而完成的,是发生在课堂上的行为。那么,如果我们也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能够按照一名老师的标准和方案,自行地为自己或者他人制订一套学习方案,

并且也能够像老师一样探究出新课内容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是否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呢?是否会大大减少老师上课时的说教,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交流合作和探讨呢?既然教师编写导学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为了学生,何不把这一项所谓老师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意识地站在一名老师的角度,去整体把握一节新课内容,让学生提前对内容进行预习、学习、探究和整理,从中梳理出新课内容的讲解思路,改变原来老师引领学生完成新内容的学习的模式,而换成学生自己教会自己甚至教会身边的其他同学。若全体学生都行动起来,当存在意见分歧的时候,通过交流最终达成共识,不仅能够把老师要说的内容从学生口中说出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学生自己有了足够的成就感,进而促进他们对知识的需求。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认为还不够,应该真正还原学生的主体性,赋予学生更多的权利和意识。

所以,让学生自行编写导学案,让其成为自己的老师,在教学中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原因我将阐述在我所设计的学生编写学案的过程中。

在学生着手设计学案之前,我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个学案的构成,让其按照一个完整的导学案规格进行编写。

第一,教材分析: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分析,即让学生学会自行阅读教学内容,找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为什么要学习新内容,新内容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举一反三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的能力。

第二,学习目标:在整体把握新授内容之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学习目标,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达到知识、能力及情感上的什么目标,使学生找准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只有增强学生的目的性,才能够很好地引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

第三,重难点:在把握了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再提取,找出本知识的重、难点,从而使学生明确所要研究的重点难点,从而促进学生的再认识。培养学生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

第四,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换位思考,老师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讲授新知识,才是自己或者其他同学易于并乐于接受的方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能制订的学习方案是多种多样的,对老师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学习和借鉴呢?这样做既能够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又能够改进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

第五,学具准备:一百个读者,一百个哈姆雷特。那么对于不同的学习方式,学具的选择因人而异。

真实案例:

有一次我收齐了学生的同类项化简的导学案,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用了很多形象的类比来说明同类项的判别,其中还涉及许多互动游戏,如找同类、找好朋友,等等,很生动又很有趣,着实让人欢心悦目。那堂课,我就用了学生用的方法来引导课堂,真是妙趣横生。绝大多数学生可能在想问题的时候直接运用教材上的例题或思考题目作为本堂课的引导,但是也不乏有一些思维开阔的学生会想到其他的新点子,比如他们用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或者现象,这就打破了老师的思维局限。在本堂课看来,每一个学生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角度不同,也能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能够窥探出学生的认知及需求。

在例题讲解,练习提高这一个环节中,有的学生会按照教材上的例题进行编写,简单易行,然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已经不能满足于教材内容,而要从其他的资料入手,比如教材总复习的相关题目,练习册上相对复杂的题目或者其他参考书籍的题目。这类同学的需求在提升,对自己的要求也在提高,这就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节省了老师的分层教学时间。

在新课程改革提出来许久的今天,相信课程改革中还原学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是喊口号,而应该从不同的方面实现,也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实行。真正的课程改革还应该在改变原来教学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策略,优化课堂设计以及呈现方式,同时也改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这才是全面的课程改革,优良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导学案(范文) 第5篇

一、学习目标:

(一)能够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现状。

(二)掌握磨砺坚强意志的方法和途径。

二、学习过程:

(一)创境,明标。

(二)学生独学与对学。

1、请认真阅读教材P77-81页内容,边读边思考,并在重点和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

2、完成以下思考题。

(1)成功的大门是朝着每一个人敞开的,能否踏进成功的大门,关键要看我们是否具有。

(2)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

3、同桌互查:内容书写

4、读背知识,班内反馈。

(三)学生群学,小组合作讨论。

1、阅读P78齐白石“化石为泥”的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齐白石的“化石为泥”与其炉火纯青的篆刻艺术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2、阅读P80“飞天第一人”的故事,思考回答问题: 是什么促使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

(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

1、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家境贫寒,只有一间简陋的屋子,是一张由棺材改成的床把他迎接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他11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然而安徒生并没有向困难屈服,以他的不懈努力赢得了自己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一席之地。这说明()①坚强意志是事业成功的奠基石②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③坚强意志是行动的强大动力④坚强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全部条件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下面是南海实验中学七年级几位同学的做法,其中有利于培养他们坚强意志的有()①小悦遇到不会的题目就去抄同学的答案②小燕感冒了,但她仍坚持到校上课 ③小雅每天都能按照自己制订的学习计划去做 ④芳芳每天早晨起床都要父母催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如果爱睡懒觉,那就从明天开始按时起床;如果写作业爱抄答案,那就从现在起不看答案;如果迷恋网络游戏,那就减少玩游戏的时间„„这启示我们在磨砺意志的时候应注意()A.树立明确的目标B.要制订合理的计划

C.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D.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4、我们青少年要学会坚强,不向困难低头,就应该()①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调控自己的情绪 ②正确面对挫折与逆境③依赖党与政府的救助 ④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5、批评是另一种祝福,这要求我们()

①对待批评均无原则的接受②在受到别人批评时,不气馁,努力改正错误 ③正确对待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④将批评看作是自我完善的力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②③④

6、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一小品中的台词“冲动是魔鬼,冲动是炸弹里的火药,冲动是一颗吃不完的后悔药。”这告诫我们在意志品质方面要增强()

A.独立性B.自制力C.果断性D.坚韧性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培养意志要()A.从小事做起B.树立明确目标 C.管理自己D.到艰苦的环境锻炼自己8、2006年2月份,《海南日报》推出“志功搏击命运系列报道”,报道了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28岁的海南省大学毕业生洪志功,在目睹家里患有同样病症的两个人离世,父亲经不住打击自杀后,通过开办2元理发店,租书等自食其力,并写出了10多万字的自传体小说《痛苦中的微笑》的感人故事.志功精神感动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教育作用。(1)洪志功是怎样对待挫折的?

一个这样的老师导学案 第6篇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高小平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并学会运用。

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3.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学习重点

1.准确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指出本文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1.快速寻找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2.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生怎样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学法指导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并自读课文两遍。

2.思考课后习题,勾画你认为好的句子或有疑问的语句作上批注(不少于3处)。

3、理清文章的思路,并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4.积累有关创造的格言:

全民族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挥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爱因斯坦 人类若能发挥一半的大脑功能,他就能轻而易举地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 百科全书,拿21个博士学位。—叶夫里莫夫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总第 46 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老师先问同学们一个简单的问题。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纷纷回答)像镰刀、像香蕉、像象牙„„

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一个简单的图形,同学们就能想出那么多丰富多彩的答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预习检测

1.关于作者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默写词语,并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根深蒂固()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汲取()不言而喻()持之以恒()

3.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汲(jí)取:吸取。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dì)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zīzī)不倦:勤勉的样子。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锲(qiè)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4.议论文知识点。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和论据 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议论文的种类:立论文、驳论文。

5.关于“推敲”的典故: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之尹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6.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开头提出几何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说明事物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暗点文章的标题。并告诉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明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3.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由数学问题推而广之,引出观点。分析有理,令人信服。

四、问题探究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明确: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3.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证的?

明确:(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而又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明确: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明确:○1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总第 47 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品析

1.第五段中的“这种情况”、“当事人”“它”分别指什么?

明确:这种情况: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当事人:富有创造性的人。它:新的创意。

2.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有什么危害性?

明确: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3.选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段,请指出是哪一段?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第四段,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分明,又结构严谨。

三、探究问题:

1.思考:文中用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事例。

明确:约翰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机,罗兰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机,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2.作者在论述上面这个问题时,举了两个例子,这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举例论证。作用是事实胜于雄辩,增强文章说服力,使人信服。

3.拓展思路:请同学们以创造性思维的必需要素之一为论点,充分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以及一些成语典故,给文章添加一个自然段。要求是:立意新颖,不流于俗套,紧扣中心,有一定深度,语言简明,150字左右。(当堂完成,适当评价)

4.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明确: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创造的意识在自己的思想里。

5.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式来证明这个观点的?

明确:摆事实、讲道理。

6.请同学找出事实论据。

明确: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

7.请同学们分别讲述这三位名人创造性思维的事例并探究其过程。

四、小结全文

1、问:总的来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齐读最后一段,然后合上书,复述作者提出的三个途径。

明确:①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2、回顾全文,理清本文论证思路。

明确: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五、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课文,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所启发,我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欲望,现在我们来做一项富有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请大家发挥想象力,完成以下这个故事:在一棵树上停着7只鸟,猎人朝树上开了一枪„„

六、布置作业:

测试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籍)的________。

2、课文开头非常精彩,以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思维方式,接着又以设问的形式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告诉我们人人都具有创造力,只要_____________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3、文中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是举例说明?

4、为使文章说理严密,恰当使用了设问句,试从文中找出,并体会作用?

(二)试试你的创新能力:

1.请仿照“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实”的句式,再写出三个语句,只需在括号内填写有关词语,所填词语要和空格后的内容衔接,并且不能重复。

①他是()()()(),流动不息地奔向远方。

②他是()()()(),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

③他是()()()(),大公无私地播撒光明。

2.以“生活”为本体,仿照“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的句式造几个比喻句。

示例:生活是一场戏,上演着人生的喜怒哀惧。/生活是一张照片,记录着真实的市井百态。/生活是一个调色板,调试出人生的多姿多彩。/生活是一支梭,穿透了人生的层层壁垒。/生活是一棵树,结满了人生的累累硕果。

一个这样的老师导学案 第7篇

6.《我的老师》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识记“巍、芸、痣褪、背诵、海鸥、牵挂、迷迷糊糊、模模糊糊”等词语。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任务的写法。

3、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任务的写法。 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自学质疑

一、知识积累

1、查找作者魏巍的资料

魏巍(1920-2008),现代作家,原名名 ,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免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 1

散文集 ,长篇小说 等。

2、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

1.kē( )头 2. tuì ( ) 色

3.yú( )钱 4.黑痣( )

5. 焚香 ( ) 6.军阀( )

7.卜( ) 问 8. 时辰 (

心清如水:

依恋:

纠纷:

狡猾

二、整体感悟

1、自读课文,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

2 )

2、这七件小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 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

3、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探究质疑

1、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

3

★ 我的老师魏巍阅读答案

★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读后感

★ 我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 《我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 《我最好的老师》读后感300字

一个这样的老师导学案 第8篇

一导学案的涵义

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课堂笔记、课堂作业和课后复习等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 它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 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

二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的编写是学案导学的第一步, 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师在编写导学案前必须研读教材和大纲, 确定教学目标, 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对教材进行再加工,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讲教材。

三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自主学习、课堂导学、当堂检测、归纳总结等。

1. 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来确定, 包括知识目标, 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同时要指出学习的重难点, 应具有指向性、可操作性, 不要使用“掌握、了解、理解”等模糊字眼, 而要使用明确具体的词语, 如“说出、复述、识别、背诵、举例”等行为动词, 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效率。

2. 自主学习

这部分一般在学生预习时使用, 可采用填空 (如细胞的分化) , 连线 (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 选择 (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等方式进行, 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 或对旧知识进行回顾, 问题一般较简单, 学生可通过预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 以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并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3. 课堂导学

课堂导学是导学案的核心, 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 也是最能体现教师水平的部分, 可以填空 (如人类遗传病) 、概念图 (如细胞生活的环境) 、表格 (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例题 (如伴性遗传) 、比较 (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流程图 (如免疫调节) 等形式出现,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合作探究,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梯度, 应把核心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 引领学生逐步分析, 层层递进, 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如在教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中, 课本中给出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但很难理解, 我就通过一道实验题来引导学生理解, 先让学生以生长素浓度为横坐标, 生根数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图, 学生通过分段描述曲线图, 逐步分析讨论, 这样更容易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4. 当堂检测

根据所学内容精选习题, 夯实基础, 突出重难点, 难点适中, 题量控制在8题以内, 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当堂检测完成后再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复习巩固。

5. 归纳总结

这部分可由教师归纳总结, 也可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整体认识,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系统掌握所学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

四导学案的使用步骤

1. 课前

在上课前一天把导学案印发给学生, 学生通过预习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教师可以在课前收回批阅, 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及时调整上课思路。对学生掌握了的不讲, 不会的、易错的、易混淆的内容精讲, 这样可以避免浪费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

2. 课上

上课时, 教师用导学案组织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上台展示, 得到反馈,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驾驭好课堂, 要适时设问、启发,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就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3. 课后

学生课后可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进行复习, 再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导学案使用的注意事项

上一篇:星空下一篇:《宗璞小说散文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