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范文

2024-07-09

诉衷情范文(精选18篇)

诉衷情 第1篇

诉衷情,诉衷情 ,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诗词大全

诉衷情

作者: 朝代:宋体裁:词 烧残绛蜡泪成痕。街鼓报黄昏。碧云又阻来信,廊上月侵门。愁永夜,拂香P。待谁温。梦兰憔悴,掷果凄凉,两处销魂。

诉衷情 第2篇

诉衷情,诉衷情晏殊,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诗词大全

诉衷情

作者:晏殊朝代:宋体裁:词 世间荣贵月中人。嘉庆在今辰。兰堂帘幕高卷,清唱遏行云。持玉盏,敛红巾。祝千春。榴花寿酒,金鸭炉香,岁岁长新。

诉衷情 第3篇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首词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悲愤之情。

电话诉衷情 第4篇

在寄宿学校就读的孩子,每周或多或少都会给家长打几次电话互通信息,畅叙心情。没有家长来看望的日子,这部灰色的电话机,如同一座桥梁,一头架着校园里的我,一头架着家那边的父母,温情就在细细长长的桥梁上缓缓传递。

小小的电话机,静静听着我与父母的对话,默默传递着讯息,几乎从没中断过。

那天,我遇上一件極其烦恼的事,心情变得如同阴雨天一般沉郁。我来到了电话机前,拨动微微泛黄的键盘,把苦水一股脑儿倒给母亲。我焦躁气愤的情绪如激流涌进电话线,在钻过长长的漆黑的暗道,奔向母亲耐心倾听的耳际时,仿佛一下子汇入了宁静温柔的港湾,我的心渐渐平和,舒缓……随后,我迈着轻盈的脚步离开,回味刚才对话里母亲给予的安慰与鼓励,我内心幽暗的天地因闪烁着阳光而变得灿烂。

又一天,我带了喜悦的消息,来到电话机边,轻快熟练地拨动键盘,将喜讯传给电话那一边的父母。喜悦通过电话,得到升华,我与父母的内心都像流进了欢悦的蜜汁。

记得作家张晓风曾经这样描述过:“爱一个人就是在拨通电话时忽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才知道原来只是想听听那熟悉的声音,原来真正想拨通的,只是自己心底的一根弦。”所以,更多的时候,我总是平静地,不慌不忙地拨通号码,与父母闲话家常。他们每天不厌其烦地问:有没有按时洗澡?去食堂吃夜宵了吗?牛奶喝了没?午休睡着了吗?今天有什么新鲜事……而我通过电话,也知道了他们每天工作、生活的充实与疲惫,忧愁与喜乐。啊,电话就像善解人意的小密探,通风报信,互递温馨。淡淡的话语里透出关爱与牵挂,静静聆听中感受到无穷的力量。亲情的天地因这小小的电话而变得广大深沉。

有一篇感人的課文叫《信客》,在我的眼中,电话机恰似无声的信客。它不会移动,也不发出一点声响,但尽职尽责地传递讯息,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心路。它不显眼,也不引人注目,但一头连着我,一头连着家,传递着动人的情感。因为有它的存在,我闻到了家的气息,知道自己从来不孤独。

诉衷情 第5篇

诉衷情,诉衷情米芾,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诗词大全

诉衷情

作者:米芾朝代:宋体裁:词 劳生奔走困粗官。揽镜鬓毛斑。物外平生萧散,微宦兴阑珊。奇胜处,每平阑。定望远。好山如画,水绕云萦,无计成闲。

诉衷情 第6篇

诉衷情,诉衷情王苍,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诗词大全

诉衷情

作者:王苍朝代:宋体裁:词 补成团扇绣残工。并蒂瑞芙蓉。花心欲就针折,X玉唾残茸。寻断绪,怨西风。寂寥中。两般时候,旧月新霜,晓角昏钟。

诉衷情 第7篇

诉衷情,诉衷情严仁,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诗词大全

诉衷情

作者:严仁  朝代:宋  体裁:词   一声水调解兰舟。人间无此愁。无情江水东流去,与我泪争流。人已远,更回头。苦凝眸。断魂何处,梅花岸曲,小小红楼。

诉衷情 第8篇

《诉衷情》是长春版教材第十一册第六板块的一首包含悲壮沉郁之感的词, 作者是宋朝词人陆游。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闲居山阴所作。 积贫积弱、日渐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 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 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 无奈请缨无路, 屡遭贬黜, 晚年退居山阴, 有志难伸。“壮士凄凉闲处老, 名花零落雨中看”。 历史的秋意, 时代的风雨, 英雄的本色, 艰难的现实, 共同酿成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二、设计理念

“以诗解诗”, 就是用正学的或积累的诗词解读新学的诗词。 诗人陆游和他的几首名诗, 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应当不陌生。 对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 《示儿》, 学生都曾学习积累过。 此思路紧紧抓住词中的“梦”、“泪”、“空”三个字, 相机引入陆游的其他三首古诗, 引领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解读作者的“衷情”, 真正感悟这份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 调动已有, 引出主题。

1.教师点题目, 学生背诵。

同学们, 老师知道你们积累了很多古诗词, 接下来我点题目, 同学们来背。 好不好你? 岳飞的《满江红》。 学生齐背。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生背诵。

2.真不错, 从年代看, 这两首诗词有什么共同之处? (都是南宋时期的) 。

3.关于南宋这段历史, 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 南宋始建于公元1127年, 灭亡于1279年, 是北宋灭亡后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起来的小王朝, 南宋王朝自建立以来, 一直在金国的威胁下, 直至被元消灭时, 也未能恢复宋朝在北方的统治地位。

4. 同学们, 文史不分家, 了解历史对学习古诗词十分必要,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南宋诗人的作品。 (板书课题:诉衷情) 。

5.解题。 这首词的题目是 《诉衷情 》, 其实它是词牌名, 宋朝有100多首诉衷情, 怎么理解这三个字呢? (诉:诉说, 衷:内心, 情:情感, 连起来就是诉说内心的情感。 ) 是谁在诉说内心的情感? (陆游)

6.学习 “衷、衰、哀”。 (竖是衷, 横是衰, 不横不竖就是哀。 )

7.介绍作者, 了解背景。

陆游:南宋词人, 字务观, 号放翁, 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 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 随父离开中原南下, 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 中年入蜀抗金。 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 退居山阴, 写下了大量的诗词, 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 《诉衷情》就是其中之一, 正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学过的熟悉的宋朝的诗词入手, 首先让学生通过背诵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唤醒学生对宋朝诗词已有的知识积累, 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然后教师以充满感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新词的兴趣。 对于题目《诉衷情》中的“衷”字, 下足了工夫, 让学生分析字形, 并指出其形近字衰、哀, 把字均写在黑板上。 且让学生记住了一句顺口溜“横戌点戍空点戊”, 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是预习情况的反馈, 又为后文理解课文埋下伏笔, 由于作者的经历和所处的历史背景与学生的距离遥远, 使学生在理解词中所描述的景和情有一定的障碍, 因此新课伊始, 对作者及历史背景有详细的了解, 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词人所抒发的情感, 体味全词的意境。

(二) 初读课文, 熟悉内容。

1.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 请打开书, 出声读一遍课文, 争取把它读准。

2. 请一个同学朗读, 教师点评, 纠正字音、 字形和节奏错误。

貂裘diāo qiú鬓bīn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3. 教师范读, 请同同学们感受作者在词中渗透了怎样的情感? 并说说作者在词中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 明确:悲伤、郁闷、无奈———

4.学生齐读, 把这种感情融进朗读中。

5. 明确: 自读课文, 借助书下注释, 边读边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6.学生汇报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教师总结。 相机学习 “戌、戍、戊” (横戌、点戍、空心戊) 。

设计理念:诵读是理解词句的基础, 要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渐地步入词的意境。 同学之间互相纠错可以激发学生自我学习和互助学习的兴趣, 同时正确地把握词句的朗读节奏是初步感知作者情感的基础,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句。 词往往是用字简练、含义深远, 要引导学生在把握关键字词意思的基础上意会, 根据词人的思路展开想象。

(三) 品味词句, 入境悟情。

1.对比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体会 “梦”字, 感悟诗人的报国之梦。

(1) 同学们体会得真好, 你知道陆游写这首词的时候多大年纪了吗? (67岁)

(2) 是啊! 陆游写这首词的时候已年近七旬, 他回忆起当年的戎马生涯, 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 我们想象一下, 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梦里会时常出现什么情景? (自己在沙场冲锋陷阵, 为国杀敌。 )

(3) 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 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朗读这首诗。 同学们, 这首诗中进入陆游的梦里又是什么? (铁马冰河入梦来)

(5) 这两篇诗作中, 都有一个 “梦”字, 它仅仅是指诗人夜里做的梦吗? (板书:梦) 那是指什么? (梦想) 诗人的梦想是什么呢? (梦想自己能报效祖国, 梦想祖国统一, 梦想人民过上好日子。 )

(6) (课件出示陆游年轻时的照片) 看到年轻时的陆游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英姿勃发……)

(7) (课件出示陆游年老时的照片) 看到年老时的陆游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 (人老体衰、老态龙钟……)

师:英姿勃发也好, 老态龙钟也好, 唯一不变的是什么呢?通过朗读体会陆游报国之梦吧。

(8)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的上阕。

2.对比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体会 “泪”字, 体验诗人的忧国忧民。

(1) 诗人的梦想实现了吗?

(2) 诗人老泪纵横, 那滴滴的泪是为什么而流? (板书:泪)

(3) 在那个时代里, 流泪的不仅仅是诗人, 我们再来看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 学生齐读。 这是谁的泪? (移民的泪)

(5) 同学们, 看到陆游的泪, 移民的泪, 到此刻, 你理解陆游的心吗? 陆游此刻是怎样的心情?

3.对比 《示儿 》, 体会 “空”字, 倾听诗人的满腔激愤。

(1) 指导朗读: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 即使他战死沙场, 也许他的人生也会少一些悲剧的色彩, 陆游的情感多么强烈。 是呀, 本来胡能灭, 却———胡未灭 (生) ;本来是鬓不秋, 却———鬓先秋;本来是泪不流, 却要泪空流……把遗憾融进去, 读下阕。

(2) 再读: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 即使他已至暮年, 也许这首《诉衷情》会少一份悲凉, 多一份豪情。 可惜呀, 可惜, ———再齐读。

(3) 胡未灭, 鬃先秋, 泪空流。 “空”字, 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白白地流) (板书:空)

(4) 同学们, 陆游67岁写的这首词, 他活了87岁, 算算这空流的泪水还要空流多少年? (18年) 整整18年, 泪都流干了, 所以在临死前他给儿子留下了千古绝唱《示儿》。

(5) 出示 《示儿 》。

(6) 如果说 “泪空流”是泪白白地流, 这里 “万事空”的 “空”又是什么意思? (万事皆空)

(7) 虽然诗人知道人死之后万事皆空, 但他遗憾的是什么? (没有看到九州统一) 。所以临死之前他叮嘱儿子什么?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

(8) 同学们, 这也许人类自从出现文字以来最可歌可泣, 最可悲可叹的遗嘱! 齐读。

设计理念: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 读词不仅要了解词的内容, 更要品味词的佳句, 诗人陆游和他的几首名诗, 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应当不陌生。 “举一反三, 以诗解诗”, 抓住了这首词中的“梦、泪、空”等关键字眼, 引出了陆游的其他三篇诗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 通过壮年陆游和老年陆游的对比, 感悟作者的衷心爱国之梦;通过南宋百姓的泪和陆游的泪对比, 感悟南宋的腐败、百姓的凄苦、作者的无奈与遗憾;通过“泪空流”的“空”和“万事空”的“空”对比, 感悟作者的豪迈与那颗衷心爱国的拳拳之心。 整节古诗词教学随着老师艺术的引导, 学生深入的感悟, 荡气回肠, 使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 和作者产生深入的共鸣, 从学生一遍又一遍充满感情的诵读, 从学生那精彩的回答, 从学生眼睛中那闪动的泪花, 我知道, 古诗词教学不难, 离学生不远, 他需要的只是教师有思想的引, 有意义的导。

(四) 整体感悟, 归纳升华。

1.同学们, 我们这44个字的 《诉衷情 》, 浓缩了三个字 — ——梦、泪、空, 而这三个字又让我们联想到很多很多。 一个“梦”字让我们想到“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个“泪”字, 让我们想到“遗民泪尽胡尘里”;一个“空”字不能不让我们想起“死去元知万事空”。 是《诉衷情》让我们走进了陆游的后半生。 我们再来读读这三首诗。 (大屏出示三首诗)

2.同学们, 当你读了诗人用血泪写成的这几首诗作, 再看看黑板上的三个大字, 你的心里什么滋味? (难过、愤怒、悲伤、遗憾……) , 下面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朗诵这首词。 (欣赏配乐朗诵, 再次感悟情感。 )

3. 现在, 我们回过头再看这三个字: 衷 — ——衰 — ——哀, 此时此刻, 我们不仅仅在字形上记住了它们———竖是衷, 横是衰, 无横无竖就是哀。 看到这个衷字, 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看到这个衰字你又想到了什么? 看到这个哀字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4.配乐, 大屏出示本首词。 师:陆游是高寿, 但他终究没有盼到祖国统一, 他死后的69年, (1279年) 忽必烈就彻底踏碎了没落的南宋王朝, 陆游已感知我们无法体会, 但是, 正是他的《诉衷情 》让历史天空更加璀璨。 [品味历史]

5.齐读 《诉衷情 》。

设计意图:在深入感悟体会了“梦、泪、空”三个关键字后, 把这三个字分别与衷、衰、哀一一对应, 报国之梦体现了陆游的衷心, 无奈遗憾的泪充分体现南宋的衰败, “死后元知万事空”中的“空”充分展现了陆游一生的哀伤与凄凉。 这一点睛之笔, 整合了本课的教学资源,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 使学生对陆游的忧国忧民、 对陆游的壮志未酬又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五) 作业。

1.背诵全词。

2.根据词的意境, 自己选配一首与 《 诉衷情 》 意境相似的乐曲, 配乐诵读。

悲歌诉衷情,洁身当自好 第9篇

关键词 陆游 爱国 情怀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卜算子.咏梅》写于宋孝宗赵昚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陆游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之后。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宋高宗赵构把皇位交给了太子赵昚,当上了太上皇。赵昚(宋孝宗)即位之初,尚有收复中原之志,于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正月,起用了抗金老将张浚为右丞相,都督江淮路军马,将东南一带的军政大权完全交给张浚掌握,这对统治着北方沦陷区的女真侵略者来说,构成了强大的军事震慑力量。这时,陆游博得“小李白”的美名已在社会上广泛传开,加上宰相史浩、黄祖舜又在宋孝宗面前推荐他“善辞章,谙典故”,孝宗赵昚便亲自召见了他。陆游趁此机会把如何巩固国家防务、怎样创造条件收复中原失地等见解与主张都说给皇上听。孝宗赵昚听了非常高兴,特赐给他进士出身,并在他原有职务之外,另担任了太上皇圣政所检讨官的职务。

可能因陆游得到宋孝宗赵眘赏识的原因,本应由中书舍人撰拟的《代二府与夏国主书》和《蜡弹省札》两个文件却是由他起草的。二府是中书省和枢密院,蜡弹是封缄秘密文件的蜡丸。为了收复北方沦陷国土,当时中央的军政大臣集议,准备在外交上联络西夏,争取得到西夏的帮助,共同抗击女真。同时又准备对沦陷区的军民散发秘密传单,发动他们武装起义。这就是上述两个文件中的重要内容。就在这一年的四月份,由李显忠、邵宏渊率领北伐大军,兵分两路正式北伐。战争发动之初,进展十分顺利,两路大军顺利渡淮,很快收复了宿州。种种迹象表明,形势的发展对陆游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是非常有利的。然而,李显忠、邵宏渊在如何犒军的枝节问题上发生了意见分歧。小肚鸡肠的邵宏渊因此耿耿于怀,不顾北伐战争的大局,在敌人进行反扑,李显忠遭到围困的紧急关头,他竟然按兵不动,致使李显忠率领的部队成为孤军,不得不放弃收复了的宿州,于二十四日溃退到符离集一带。北伐战

(刘艳,女,1972年5月生,汉族,讲师,在省部级杂志发表论文10篇,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袁谋典,男,1952年2月生,教授,出版专著教材4部,发表论文70余篇30篇获奖,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争的失利,投降派马上在朝中又抬头了,他们包围了孝宗赵昚。迫于投降派的压力和对北伐的悲观失望,孝宗赵眘于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四月撤销了江淮都督府,罢免了张浚,即刻起用秦桧余党汤思退为丞相,正式与金人议和,并签订了“隆兴和议”。即位时一心想奋发图强的赵眘一时又变得苟且偷安了。那些平时视陆游为眼中钉的卖国求荣的主降派,也趁此机会加给他一个“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在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免掉了他的职位。

陆游政治上遭到罢免后,闲赋老家山阴,寂寞度过四年时光。《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真实地描写了陆游受打击后的心境:梅花在寒冬风雨交加的黄昏里孤独地开放。词中被恶劣的自然环境所摧残的梅花,不正是词人在政治上惨遭不幸的一种形象化写照吗?词人以“春”、“群芳”隐喻表达了自己矢志不移、坚持理想的高尚品质。词的结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其寓意更为深远。它既表现出陆游洁身自好,不迎合投降派,即使自己被碾成了齑粉、化作了尘埃,自身固有的清香却永存。这里更表现了词人为了追求理想,无论遭受到怎样的不幸,其人格与政治情怀永远都不会改变。

陆游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少有的杰出爱国主义诗人。爱国主义内容是他作品的主弦侓,也是他人生观中的主弦侓。陆游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当时面临着国家山河破碎、大汉民族倍受女真人凌辱的社会背景,对他人生中爱国主义最终定型都不无关系。陆游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兼学者的家庭,祖父陆佃官至尚书左丞(宰相的次官),一生著述颇多,因受到奸臣蔡京的排挤,贬为亳州知州,上任不久就死了。父亲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是一个著名的藏书家,先后调任淮南计度转运副史、京西路转运副史,在金兵入侵时积极投入到反侵略的斗争中。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即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两路入侵的金兵按照预订的侵略计划顺利会师,并于年底攻陷了北宋京城汴京(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恒二帝。北宋王朝覆灭不久,宗泽等大臣将领兵在外的康王赵构拥立为帝,尊他为高宗皇帝,建都临安,改年号为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史称南宋。诞生于战乱之中的南宋王朝,面对强大的敌人不抵抗、一味逃跑。这种逃跑政策所带来的恶果就是广大难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抗战初期,陆游的父亲陆宰本在泽、潞一带供应军需,不久遭到一个尚未暴露汉奸身份的御史徐秉哲的弹劾而被免职。加上当时战事连连失利,陆宰不得不带着家眷,一大家人在兵荒马乱中历尽千辛万苦,逃难到了故乡山阴老家。后来,陆游把这段逃难的情景写入诗中:“我生学步逢丧难,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儿时的逃难生活,陆游目睹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空前灾难,幼小的心灵里刻上了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而当时他家乡义军领袖陈彦声的豪侠义勇、保境安民的爱国行动,也让他受到了爱国主义的熏陶。

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兀术率领金兵大举南侵,被南宋王朝主战派的将领打得落花流水,刘錡大败金兵于顺昌(安徽阜阳),吴璘大败金兵于扶风(陕西扶风),岳飞击败金兀术于郾城,直追到朱仙镇,距离汴京(河南开封)仅四十五里。北方的起义部队也到处击败金兵,北方父老乡亲都焚香膜拜,欢迎岳家军渡河北伐,赶走金人。就在岳飞准备乘胜渡河追击、金兀术就要仓皇逃遁的关键时刻,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却恐慌起来。他们一是害怕岳飞建立的战功太大,不受朝廷的控制;二是害怕北方的起义部队和岳家军合力战斗壮大起来,成为南宋王朝的威胁;三是害怕金兵俘虏的徽宗赵佶、钦宗赵恒回来以后,会动摇他们的帝相位置。基于以上的担心害怕,他们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岳飞退兵。按照当时的惯例,见到金牌如同面君,迫使岳飞不得不放弃所有的战果而撤军回到鄂州(湖北武昌)。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下狱,并杀害在风波亭,为他们卖国投降扫清了最大的障碍。当时陆游的父亲陆宰闲赋在家,无可奈何地过着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隐退生活。但参知政事李光、士大夫周侍郎等好友都到他家中拜访他。在政治上,他们都是反对投降的主战派,大家在一起谈论到北方沦陷、人民生灵涂炭时痛心疾首;谈论到投降派迫害忠良,屈膝乞和、不惜丧权辱国时怒火中烧,恨不得与之拼命。年少的陆游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知道是秦桧一伙葬送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开始懂得只坚持主战、广大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抗击女真侵略者,才能拯救风雨飘摇的大宋王朝。

人生中最值得陆游留念的抗战斗争生活,莫过于他在南郑前线工作的一段时间。在陆游出任夔州通判时,抗战派领袖王炎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出任四川宣抚使,并将刚刚任满的陆游聘任到南郑担任干办公事的职务。王炎是一位政治、军事才能都很出色的长官,驻扎在南郑抗敌前线,并掌管着西北一带的军事、财政和人力大权。陆游这次参军以前一直没有机会从事军事工作,为国捐躯的志愿只能是一种空想。这次意外地从后方调到了前方,并得到了长官王炎的信任,他精神振奋。他把这次参军作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大好时机,平时积极地为王炎出谋划策,处理日常公务,骑马到前沿了解军情,还刻苦锻炼身体,钻研兵书。然而好景不长,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九月,朝廷颁令把王炎调回中央,一切反攻的准备工作不得不搁置下来。朝廷的错误决策,致使陆游的理想又不能够实现,他只能“悲歌仰天泪如雨”!这时,他觉得特别对不起的是受尽煎熬、企盼王师解放的沦陷区人民。他痛心疾首地唱出了“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的悲愤之音。

王炎走后,陆游也很快被调离了南郑前线。虽然抗敌机会人为地丧失了,但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却没变。随着年龄逐渐衰老、精力不断衰退,陆游自此之后将战场杀敌、收复中原失地的理想只能寄托于梦境,寄托于剑侠,寄托于朋友和后代子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的就是他年老病卧山阴老家梦中为国戍边的情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对于社会上的剑侠朋友,陆游鼓励他们仿效古代刺客杀敌:“荆轲、专诸何足数,正昼入燕诛逆虏。一身独报万国仇,归告昌陵(宋太祖的陵墓)泪如雨。”同僚有了杀敌报国的机遇,他更是欣喜异常。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春天,与陆游十分投契的辛弃疾,以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的名义召赴临安,征询他对北伐的意见。陆游知道后特写长诗相送。结句“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他用李广的典故嘱托老友辛弃疾以驱逐金人为首务,不必计较个人的恩怨。即使与农民朋友交往,陆游念念不忘的还是自己的政治理想:“吾侪虽益老,忠义传子孙,征辽诏倘下,从我属櫜鞬。”他想到的是自己这一辈人老了,要把忠义传给子孙,朝廷一旦发出北伐命令,大家都要跟我拿起武器去战斗。陆游直到逝世的那一天,即宁宗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仍未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弥留之际,他把自己的理想写成遗嘱托付给儿子:“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这首绝句是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对陆游所作出的高度评价。陆游一生满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满怀着对民族压迫的愤恨不平,为了收复北方沦陷的国土,他不计个人安危,不管前行的道路多么艰辛,仍矢志不移,最终带着王师北定中原的牵挂走完人生的历程。纵观陆游的一生,他的人生不可谓不伟大,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不可谓不悲壮!

参考文献:

诉衷情 第10篇

诉衷情,诉衷情毛滂,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诗词大全

诉衷情

作者:毛滂朝代:宋体裁:词 花阴柳影映帘栊。罗幕绣重重。行云自随语燕,回雪趁惊鸿。银字歇,玉杯空。蕙烟中。桃花髻暖,杏叶眉弯,一片春风。

诉衷情 第11篇

诉衷情,诉衷情韩元吉,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诗词大全

诉衷情

作者:韩元吉  朝代:宋  体裁:词   疏疏密密未开时。装点最繁枝。分明占断秋思,一任晓风吹。金屡细,翠绡垂。画阑西。嫦娥也道,一种幽香,几处相宜。

诉衷情 第12篇

诉衷情,诉衷情张抡,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诗词大全

诉衷情

作者:张抡  朝代:宋  体裁:词   闲中一首醉时歌。此乐信无过。阳春自来寡和,谁与乐和。言不尽,意何多。且蹉跎。功名莫问,富贵休言,到底如何。

悲歌诉衷情,洁身当自好 第13篇

关键词:陆游;爱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1-0058-03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卜算子·咏梅》写于宋孝宗赵昚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陆游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之后。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宋高宗赵构把皇位交给了太子赵昚,当上了太上皇。赵昚(宋孝宗)即位之初,尚有收复中原之志,于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正月,起用了抗金老将张浚为右丞相,都督江淮路军马,将东南一带的军政大权完全交给张浚掌握,这对统治着北方沦陷区的女真侵略者来说,构成了强大的军事震慑力量。这时,陆游博得“小李白”的美名已在社会上广泛传开,加上宰相史浩、黄祖舜又在宋孝宗面前推荐他“善辞章,谙典故”,孝宗赵昚便亲自召见了他。陆游趁此机会把如何巩固国家防务、怎样创造条件收复中原失地等见解与主张都说给皇上听。孝宗赵昚听了非常高兴,特赐给他进士出身,并在他原有职务之外,另担任了太上皇圣政所检讨官的职务。

可能因陆游得到宋孝宗赵眘赏识的原因,本应由中书舍人撰拟的《代二府与夏国主书》和《蜡弹省札》两个文件却是由他起草的。二府是中书省和枢密院,蜡弹是封缄秘密文件的蜡丸。为了收复北方沦陷国土,当时中央的军政大臣集议,准备在外交上联络西夏,争取得到西夏的帮助,共同抗击女真。同时又准备对沦陷区的军民散发秘密传单,发动他们武装起义。这就是上述两个文件中的重要内容。就在这一年的四月份,由李显忠、邵宏渊率领北伐大军,兵分两路正式北伐。战争发动之初,进展十分顺利,两路大军顺利渡淮,很快收复了宿州。种种迹象表明,形势的发展对陆游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是非常有利的。然而,李显忠、邵宏渊在如何犒军的枝节问题上发生了意见分歧。小肚鸡肠的邵宏渊因此耿耿于怀,不顾北伐战争的大局,在敌人进行反扑,李显忠遭到围困的紧急关头,他竟然按兵不动,致使李显忠率领的部队成为孤军,不得不放弃收复了的宿州,于二十四日溃退到符离集一带。北伐战争的失利,投降派马上在朝中又抬头了,他们包围了孝宗赵昚。迫于投降派的压力和对北伐的悲观失望,孝宗赵眘于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四月撤销了江淮都督府,罢免了张浚,即刻起用秦桧余党汤思退为丞相,正式与金人议和,并签订了“隆兴和议”。即位时一心想奋发图强的赵眘一时又变得苟且偷安了。那些平时视陆游为眼中钉的卖国求荣的主降派,也趁此机会加给他一个“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在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免掉了他的职位。

陆游政治上遭到罢免后,闲赋老家山阴,寂寞度过四年时光。《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真实地描写了陆游受打击后的心境:梅花在寒冬风雨交加的黄昏里孤独地开放。词中被恶劣的自然环境所摧残的梅花,不正是词人在政治上惨遭不幸的一种形象化写照吗?词人以“春”、“群芳”隐喻表达了自己矢志不移、坚持理想的高尚品质。词的结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其寓意更为深远。它既表现出陆游洁身自好,不迎合投降派,即使自己被碾成了齑粉、化作了尘埃,自身固有的清香却永存。这里更表现了词人为了追求理想,无论遭受到怎样的不幸,其人格与政治情怀永远都不会改变。

陆游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少有的杰出爱国主义诗人。爱国主义内容是他作品的主弦侓,也是他人生观中的主弦侓。陆游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当时面临着国家山河破碎、大汉民族倍受女真人凌辱的社会背景,对他人生中爱国主义最终定型都不无关系。陆游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兼学者的家庭,祖父陆佃官至尚书左丞(宰相的次官),一生著述颇多,因受到奸臣蔡京的排挤,贬为亳州知州,上任不久就死了。父亲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是一个著名的藏书家,先后调任淮南计度转运副史、京西路转运副史,在金兵入侵时积极投入到反侵略的斗争中。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即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两路入侵的金兵按照预订的侵略计划顺利会师,并于年底攻陷了北宋京城汴京(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恒二帝。北宋王朝覆灭不久,宗泽等大臣将领兵在外的康王赵构拥立为帝,尊他为高宗皇帝,建都临安,改年号为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史称南宋。诞生于战乱之中的南宋王朝,面对强大的敌人不抵抗、一味逃跑。这种逃跑政策所带来的恶果就是广大难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抗战初期,陆游的父亲陆宰本在泽、潞一带供应军需,不久遭到一个尚未暴露汉奸身份的御史徐秉哲的弹劾而被免职。加上当时战事连连失利,陆宰不得不带着家眷,一大家人在兵荒马乱中历尽千辛万苦,逃难到了故乡山阴老家。后来,陆游把这段逃难的情景写入诗中:“我生学步逢丧难,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儿时的逃难生活,陆游目睹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空前灾难,幼小的心灵里刻上了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而当时他家乡义军领袖陈彦声的豪侠义勇、保境安民的爱国行动,也让他受到了爱国主义的熏陶。

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兀术率领金兵大举南侵,被南宋王朝主战派的将领打得落花流水,刘錡大败金兵于顺昌(安徽阜阳),吴璘大败金兵于扶风(陕西扶风),岳飞击败金兀术于郾城,直追到朱仙镇,距离汴京(河南开封)仅四十五里。北方的起义部队也到处击败金兵,北方父老乡亲都焚香膜拜,欢迎岳家军渡河北伐,赶走金人。就在岳飞准备乘胜渡河追击、金兀术就要仓皇逃遁的关键时刻,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却恐慌起来。他们一是害怕岳飞建立的战功太大,不受朝廷的控制;二是害怕北方的起义部队和岳家军合力战斗壮大起来,成为南宋王朝的威胁;三是害怕金兵俘虏的徽宗赵佶、钦宗赵恒回来以后,会动摇他们的帝相位置。基于以上的担心害怕,他们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岳飞退兵。按照当时的惯例,见到金牌如同面君,迫使岳飞不得不放弃所有的战果而撤军回到鄂州(湖北武昌)。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下狱,并杀害在风波亭,为他们卖国投降扫清了最大的障碍。当时陆游的父亲陆宰闲赋在家,无可奈何地过着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隐退生活。但参知政事李光、士大夫周侍郎等好友都到他家中拜访他。在政治上,他们都是反对投降的主战派,大家在一起谈论到北方沦陷、人民生灵涂炭时痛心疾首;谈论到投降派迫害忠良,屈膝乞和、不惜丧权辱国时怒火中烧,恨不得与之拼命。年少的陆游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知道是秦桧一伙葬送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开始懂得只坚持主战、广大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抗击女真侵略者,才能拯救风雨飘摇的大宋王朝。

人生中最值得陆游留念的抗战斗争生活,莫过于他在南郑前线工作的一段时间。在陆游出任夔州通判时,抗战派领袖王炎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出任四川宣抚使,并将刚刚任满的陆游聘任到南郑担任干办公事的职务。王炎是一位政治、军事才能都很出色的长官,驻扎在南郑抗敌前线,并掌管着西北一带的军事、财政和人力大权。陆游这次参军以前一直没有机会从事军事工作,为国捐躯的志愿只能是一种空想。这次意外地从后方调到了前方,并得到了长官王炎的信任,他精神振奋。他把这次参军作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大好时机,平时积极地为王炎出谋划策,处理日常公务,骑马到前沿了解军情,还刻苦锻炼身体,钻研兵书。然而好景不长,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九月,朝廷颁令把王炎调回中央,一切反攻的准备工作不得不搁置下来。朝廷的错误决策,致使陆游的理想又不能够实现,他只能“悲歌仰天泪如雨”!这时,他觉得特别对不起的是受尽煎熬、企盼王师解放的沦陷区人民。他痛心疾首地唱出了“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的悲愤之音。

王炎走后,陆游也很快被调离了南郑前线。虽然抗敌机会人为地丧失了,但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却没变。随着年龄逐渐衰老、精力不断衰退,陆游自此之后将战场杀敌、收复中原失地的理想只能寄托于梦境,寄托于剑侠,寄托于朋友和后代子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的就是他年老病卧山阴老家梦中为国戍边的情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对于社会上的剑侠朋友,陆游鼓励他们仿效古代刺客杀敌:“荆轲、专诸何足数,正昼入燕诛逆虏。一身独报万国仇,归告昌陵(宋太祖的陵墓)泪如雨。”同僚有了杀敌报国的机遇,他更是欣喜异常。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春天,与陆游十分投契的辛弃疾,以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的名义召赴临安,征询他对北伐的意见。陆游知道后特写长诗相送。结句“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他用李广的典故嘱托老友辛弃疾以驱逐金人为首务,不必计较个人的恩怨。即使与农民朋友交往,陆游念念不忘的还是自己的政治理想:“吾侪虽益老,忠义传子孙,征辽诏倘下,从我属櫜鞬。”他想到的是自己这一辈人老了,要把忠义传给子孙,朝廷一旦发出北伐命令,大家都要跟我拿起武器去战斗。陆游直到逝世的那一天,即宁宗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仍未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弥留之际,他把自己的理想写成遗嘱托付给儿子:“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这首绝句是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对陆游所作出的高度评价。陆游一生满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满怀着对民族压迫的愤恨不平,为了收复北方沦陷的国土,他不计个人安危,不管前行的道路多么艰辛,仍矢志不移,最终带着王师北定中原的牵挂走完人生的历程。纵观陆游的一生,他的人生不可谓不伟大,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不可谓不悲壮!

参考文献:

[1]齐治平.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刘艳(1972.5—)女,汉族,讲师,在省部级杂志发表论文10篇,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诉衷情 第14篇

诉衷情,诉衷情吴潜,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诗词大全

诉衷情

作者:吴潜  朝代:宋  体裁:词   几回相见见还休。说著泪双流。又听画角呜咽,都和作、一团愁。云似絮,月如钩。忆凭楼。蕙兰情性,梅竹精神,长在心头。

诉衷情 第15篇

诉衷情,诉衷情赵彦端,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诗词大全

诉衷情

作者:赵彦端  朝代:宋  体裁:词   洗妆[舞傍清尊。霏雨澹黄昏。殷勤与花为地,烧烛助微温。松半岭,竹当门。意如村。明朝酒醒,桃李漫山,心事谁论。

诉衷情 第16篇

诉衷情

作者:吴激  朝代:金  体裁:词   夜寒茅店不成眠。

残月照吟鞭。

黄花细雨时候,

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

到家应是,童稚牵衣,

银海雪原寄衷情 第17篇

《峨眉金顶》,画面上一片玉树琼花的灿烂景色,风不定,人初静,漫天雪花落满径。秋荷《秋风》,墨色枯润挥洒出酣畅淋漓的画面,呈现出枯干黄叶等老亦弥坚的人格化情趣。但画家最长于描绘的还是北国故土的林海雪原,这里不仅有《远古幽梦》的奇思妙想,北风尽吹的肆虐;也有茫茫林海《雪松》的苍劲挺拔,更有他熟悉的《关东情》故土温馨深情,以及那无穷尽的雪原林海、灌木丛和美丽的白桦林。这是他生活熟悉的地方,也是他数十年行走在北国冰雪艺术世界的灵魂故乡。

漫天雪花飘,霜风数九冷。登上漫天风雪的山峦原野,眼观辽阔的《银海雪原》,画家心有灵犀的情感焕发出冲动的激情。“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古代诗人刘长卿在雪天生活的感悟。白海经常早出晚归地畅游在茫茫雪原里观察写生,同样对北国的冰雪原野和“风雪夜归人”产生深厚的情感。《风雪归人》准确地描绘出画家自己历经风霜雨雪劳作后归家的形象。不是痴汉,胜似痴汉,情归北国千里雪,寥廓江天万里霜。在画家的笔下,既有白天视野中的《雪原新春》;也有魂游故土的《银雕玉塑》;以及远近不同《凌霜傲雪》的白桦林,千里冰封的高耸雪山。

浏览《雪原雅韵》寒林噪暮鸦的秋色时,就触摸到画家在茫茫雪原和冰雪山水画艺海中孤寂追求的无数辛酸。我喜欢《冬花开在雪野中》那千树万树冰雪花的奇特画面。在朦胧虚幻的雪山背景衬托下,一片厚厚白雪覆盖下的干枯白桦林,展现出一种油画似的细腻和厚实的层次感。《白山黑水关东情》《银影金秋北国情》《中国雪乡》等作品,既是画家对北国原野生活的亲身体会,也是他对自然生活感悟的高度提炼,更是他梦寐以求的艺术冰雪世界。一幅幅冰雪山水画,就是画家一曲曲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颂,我们在触摸画家激情跳动脉搏的同时,充分地领略到童话般晶莹艺术世界的无限魅力。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白海众多冰雪山水画作品中那些新发的翠绿枝头,清楚地说明画家并不只是描绘自然生活的简单表象,他所表达的意境是严冬即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临的欣喜情感。虽然人们留连忘返在《一砚梨花雨》小桥流水,枯藤老树,山峦冰瀑的景色里,感觉到乍暖还寒的凉意,却始终不愿离开。因为初春的梨花雨之后,自然是春风又绿北国原的更多喜悦。

画家白海痴情地热爱着北国的冰雪世界,他说:“白山黑水在我心目中是最美的。我痴情地爱雪,似乎觉得冬雪比春天还好,爱雪是我从事绘画艺术的动力。”白海的冰雪山水画是源于生活的艺术新品,是融贯中西的心画,也是他不断追求独特艺术风格,用心血浇灌出来的智慧结晶。

白海,1940年出生,祖籍山东,沈阳人。中国书画联谊会会员、沈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山书画院理事、中国自然科学会会员。他独创的冰雪山水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多次获得金银奖,一、二、三等奖和佳作奖。出版有百家畫库《中国美术家白海专集》《白海霜雪画专集》,并在《艺术与收藏》《中国画家》等多种艺术刊物上发表。作品通过各种艺术博览会走向世界,被专业画商高价包销,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喜爱。

诉衷情 第18篇

诉衷情,诉衷情周邦彦,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诗词大全

诉衷情

作者:周邦彦朝代:宋体裁:词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上一篇:上海景点导游词下一篇:以微笑着面对挫折的作文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