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听课反思

2024-07-17

音乐课听课反思(精选8篇)

音乐课听课反思 第1篇

音乐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还是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所以说我们不能小看初级学校的音乐教育,那初中音乐课听课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中音乐课听课反思,欢迎参考。

初中音乐课听课反思篇一

______年____月____日,我有幸参加了滨州市初中音乐教学研讨会,在会上我听了三位老师执教的观摩课,还听了两位教师的经验报告,这次学习,着实给我一次提高的机会。在听课学习中,收获不少,感想颇多。使我感受到了音乐老师要想上好一堂课是相当不容易的。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已不是当初人们印象中的唱歌课,教学目标体现要从学生的表现中得到反馈,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谈谈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感想和反思:

这次三位老师的观摩课都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贯彻“以审美为核心”音乐课程理念,突出了音乐课堂的学科特点,以新颖别致的教学方式和活泼有效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认识音乐、熟悉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在唱歌教学中,三位老师都能够在每听一遍唱歌的同时,紧扣主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音乐。

尤其是邹平的杨锦霞老师执教的印度音乐一课,这节课给我的整体感觉是:课上的自然,流畅,巧妙。课中闪现了很多的优点:导入巧妙,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材料运用得当,教态自然、老师的语言生动活泼,语态亲切,教学基本功好,活动组织得当有效等等。杨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学习音乐的审美培养,在欣赏每首歌曲和学唱每首歌曲时老师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音乐的美,用不同的问题引导,渗透。整堂课老师的仪态美、语言美、歌声美,每一环节的设计能够紧扣主题,步步为教学目标服务,屏弃了那些形式化的东西及做秀的环节,并且,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培养。

在潜移默化中注入了音乐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一堂好课教师的肢体语言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肢体语言要做到美、有号召力、能够起到带动学生的作用,能够起到示范的作用。杨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杨老师的基本功扎实。在她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

通过这次听课,每位优秀的教师的课都为我的“桶”注入新鲜的“水”。要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自身要高。它不仅包括扎实的基本功,还包括个人的文化素养,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的应变能力等。一节成功的音乐课,不仅仅是教师唱得好或跳得好,而是教师怎样感染带动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体验到音乐的美感。

初中音乐课听课反思篇二

让音乐课活起来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还作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这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别人休息、学习、工作时,我们走路应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要去打扰别人,力争做一位文明的、城市化的好小孩。当孩子们的动作有一定的协调度时,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生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他们完全沐浴在优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的趣、音乐的美,激化和深化学生心中对音乐美的熏陶。

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一首《爱的奉献》把我的眼泪推向悬崖。那一刻,课堂格外安静,孩子们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牵引着,连平时爱在课堂上捣蛋的学生也一个劲地深情地望着我,也许他们也能体会到了爱的价值了。是的,爱是一个永恒的故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爱是一根接力棒,他传给你,你传给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导航,我们只有把爱一代一代传下去,用爱的魅力感染学生,完成“治人先治学”的使命。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初中音乐课听课反思篇三

《动物音乐会》的教学结束了,回顾这一堂课的教学,感悟颇深。

做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兴趣,才能进而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从而使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快乐。

一、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创设了动物音乐会的情境,刚进入教室,学生们一下被我所创设的情境给吸引住了,孩子因为有了最初的兴趣所以这堂课他们上的特别认真也特别的开心。

二、歌表演,歌词的创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堂课中我利用动物头饰让学生加深对歌词的记忆,完成课本上的歌词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创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再次被激发出来,他们争先恐后的要上来进行表演和创编歌词,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性和参与音乐美的创造,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把整个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但就在这一环节中也出现了本节课的败笔,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他们的兴奋性高涨的时候课堂乱成一团,这时候我不知道如何去控制他们,只好一再的命令他们坐回去,其实我当时可以用更好的方法,比如用头饰来奖励遵守纪律的同学,或者是用狮子大王喜欢遵守秩序的小朋友这些方法肯定都比简单的让他们回座效果要好的多。

三、传统环节教学,注重体验

在本课中,我将听赏、学歌、创编表演都溶入到了动物音乐会的环节中,以音乐会的主人狮子大王请来的小鸟主持人要各种小动物轮流上台表演节目这一主线,借助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天性让他们在听一听、猜一猜、演一演中进行了多种体验,从而给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这样能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音乐,进行更深一步的创作。

以上总结的是本堂课的教学,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所得也有所失,由于缺少一定的教学机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不断的去学习去探究去总结。对于音乐教师而言,除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有良好的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唯有如此音乐课才能上的更好。

音乐课听课反思 第2篇

初中音乐听课反思篇一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音乐教育发展的新纪元,它改变了音乐课无地位、无组织、无核心的局面,音乐教育正在走向日益完善和系统的道路。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歌,可是却不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喜欢唱象周杰伦等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难道是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与学生现在的心灵差距太大了吗?通过我的观察不是这样,以前所谓的“唱歌”,就是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做简单的介绍,比如有的歌曲离我们现在的是生活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如:《松花江上》《游击队之歌》,现在的孩子们包括我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很难掌握了,那么学起歌来的兴趣自然就没有那么高涨了,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这种题材的歌曲时,应该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最好是结合DVD等有关影像资料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课程就会丰富起来。

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这是每个声乐教师的职责,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细信心。

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过程,音乐课要生动活泼,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光靠老师能说、会唱、会跳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动起来,不能闲着,那可动的内容可真不少。

节奏模仿,节奏模仿的好处在于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们希望准确地模仿老师的节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应能力,因此他们会很安静地听老师的示范。节奏模仿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解决歌唱中的节奏难点。教师把歌曲中的复杂节奏拿来拍一拍,学生通过模仿,对节奏进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画旋律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乐谱下画,一种是用手在空中画。在听范唱时,除了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外,我经常让学生看着谱子画旋律线。在视唱乐谱时,我会学生一起用手描出旋律线。这样,学生“有事做了”,听得就比较专心,而且通过画旋律线,可以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对表达音乐情感作用。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只要我们摒弃长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唱歌教学的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发展。

初中音乐听课反思篇二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下面两个方面体会较深。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生学业的加重,音乐课在他们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音乐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好的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课堂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充实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初中音乐听课反思篇三

每次走进教室,都能感觉到学生们对音乐的渴望,.我也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每一堂音乐课上好,让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之外也能够找到他们精神与心灵的乐园 怎么样才能通过音乐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充满着物欲的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音乐课是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他们热衷于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的却是孩子们对教育部门精心编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更不用说那些让学生们听起来枯燥乏味的欣赏曲了。我们的教材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地区的学校实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做深一步的探讨和反思。

一、课堂音乐教学重点教什么

音乐课不单纯是唱歌课,但仅唱会歌曲的多,如何唱好歌曲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专学唱歌,长久以来,学生就会感受到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里。

器乐课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

欣赏课并非文学课。有些老师的欣赏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要掌握好定位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设计好的环节进行教学,而忽视了课堂突发,临时应变等。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

音乐教师听课六个必看 第3篇

第一:看教材

听一节课, 首先要看这一节课的教材, 这节课教材有几个内容, 这些内容搭配在一起是否合理, 是否能够发挥每个教材的最大效能, 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难度如何, 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是否符合学校的硬件条件等, 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 作为我们听课教师, 在听课之前一定要看授课教师 (或承办方) 提供的教案。依据上述提到的要求, 用本课的教材进行对照, 所选教材是否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收获。这就要求我们听课教师认真分析、对照, 带着分析、对照的结果去听课, 可以使我们从更高角度去听这一节课, 理解授课教师的设计意图。

第二:看目标

目标是教师在设计教案时, 预设这节课结束以后, 学生在知识、技能以及身心变化等方面所达到的一种状态, 这也是一节音乐课灵魂所在。所以, 听课老师拿到教案以后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看该课的目标。要对照教材、学生年龄等实际情况初步判断本课目标设定是否合理、达成度是多少。然后带着自己的判断去听课, 看最后目标的达成情况。这样, 听课教师就会进一步理解授课教师设计本课目标的意图, 从而与授课教师达成心灵上的某中默契, 便于听课教师学到更多的东西。

第三:看学理

《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告诉我们:“音乐课程是以音乐审美教学为主要手段, 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内容。”所谓知识、技能, 就是我们音乐课程学理中所说的教什么的问题, 即教材的选择;选好教材后如何进行排列;有同一技能不同的年级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对这一技能的学理进行研究。不同技能、不同年级, 它们的学理都不一样。作为听课教师, 就是要看这节课中所选的技能在怎样的教材中体现、达到怎样程度就叫停, 是否合理, 是否真正地让学生在这个阶段得到有效学习, 不至于难度大学生完成不了;难度小, 学生无需努力就能达到的或左或右现象。看懂学理, 可以进一步了解授课教师对课的设计理由。将学理对照听课中所见的实际进行对比, 对我们以后教案设计、教学活动都有深远影响。

第四:看教师

我们都知道, 教师在课中起主导作用, 我更认为教师是课的灵魂, 他们是课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实施者, 试想一节没有音乐教师的音乐课, 将是什么样子。所以, 看教师的表现尤为重要。看教师, 主要看教师的讲解是否精确简练、范唱是否到位、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是否强等方面。通过看授课教师的这些方面, 找出授课教师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然后联系自己教学中的实际, 进行取长补短, 使自己得到长足的发展。

第五:看学生

学生是课堂主体。课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各种活动, 最终达到课的目标。所以, 学生对所学音乐技能的态度、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相关环节中的表现都要认真去看、去分析。为什么在课的某一阶段学生表现比较积极而另外一个阶段表现不够好, 是教材原因、是教师原因、还是其他原因, 我们要全面分析, 得出结果。使听课教师对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都有新的认识, 避免在以后教育教学中出现类似错误, 同时可以张扬课中好的东西, 促进学生发展。

第六:看理念

看理念主要是从课的整体来看。通过听课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材的切入点等方面, 来理解授课教师向我们传递怎样的一个消息、怎样的理念。是强调技能、是推进情境教学, 还是强化素质练习, 这就要求我们看好、看全课后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出结果。所以, 听课中的理念是很重要, 尤其是示范课、研讨课, 因为这类课都是由相关专家指导后而实施, 它将带给我们最新理念, 指导今后的教学向着什么方向发展。当然, 对于一些竞赛课、评优课, 我们要细心甄别, 他们给我们提供方向是否正确, 从而让听课真正地成为我们成长的阶石, 前进的动力。

音乐课听课反思 第4篇

[关键词]环境吸引兴趣参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057

由于音乐课并不涉及升学考试,在很多人眼里,它是一门副科,学与不学,学得如何都无关紧要。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与技巧来吸引学生,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有所提高。下面笔者谈几点音乐教学见解。

一、 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第五章讲到,当代音乐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教学环境的改革。良好的课堂环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二是良好的课堂纪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以稳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刚上课时,学生较兴奋或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一小段最新乐坛新秀视频、谈论最新乐坛动态、玩一些音乐小游戏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顺利融入音乐课堂。其次,高效课堂需要良好的课堂纪律作保证,散乱的课堂纪律只会降低学生的听课效率,并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出现了课堂问题,教师不应该斥责或批评学生,而应视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例如,走到学生身边给他们一个善意的提醒,或编唱一句幽默歌词或顺口溜,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当课堂纪律稳定后,教师就可以继续教学进程。

二、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应从审美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亲身参与下感受音乐的魅力。既然如此,音乐教师在上课时就应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实物、图片、收录机或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声音、体态、动作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兴趣盎然,注意力持久。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听、说、读、写、吹、拉、弹、唱、跳等不同角度对学生展开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例如,当上到七年级上册《只有山歌敬亲人》这首歌曲时,笔者扮演成刘三姐的样子,以广西山歌的腔调把歌曲演唱一遍,从而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笔者讲了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刘三姐的小故事,配以图片资料(多媒体展示)。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整堂课都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这样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 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在音乐课堂上,没有不想表达或表现的学生,只有不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教师。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内容涉及所有姊妹学科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普通学生,学习音乐课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使他们成为一名具有音乐素养的音乐爱好者,具有良好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而对于有极高音乐天赋和音乐热情的学生,学习音乐课有利于对他们进行深层次的培养,让他们的长处得到发展、体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上课时,应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例如,笔者在让学生唱歌的教学活动中,并非简单地教会学生唱词唱谱了事,而是让学生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让所有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从速度、力度、音色、演唱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处理。最后给机会那些“跃跃欲试”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成果”。再如,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当笔者放了几遍音乐后,给学生布置了课堂作业:说出自己的听后感以及最喜欢的乐段,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乐句等。这样做到了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实践机会,再通过听、说、读、写、唱等实际操练,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更充分、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样,学生听课的效率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学的主体,但教师的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及效率。因此,教师只有用心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才能抓住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因素,也只有真正地抓住了这些因素,并且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科研意识,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音乐公开课听课反思 第5篇

通过观摩这节音乐活动课,想想自己的教学与李玫老师她们这些骨干教师的差距,教学时我常常抱怨孩子们不配合,不认真听讲,现在想想应该不是学生的原因。如果自己的教学也能设计得十分吸引学生,相信学生肯定会积极地投入。

结合对照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觉得感慨颇深,以下是我个人谈的几点体会与感受:

感受之一是我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我们新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活动中,教育思想直接促进或制约着我们教学方法的选定和设计,同时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感受之二是活动中我应尊重每一学生个性,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教师,引导作用是要充分发挥的,但引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生,通过这种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去探索。

感受三就是在就是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儿童的经验与兴趣,并借助现代的学习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为教育是科学,要求真实。这就需要自己去经历,去提炼问题,因此通过活动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之所在。对于学生所提的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活动中要善于营造情感氛围。有人说过:开展好一次活动,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学生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了活动的成功与否。

音乐听课反思与心得 第6篇

陈华老师讲得四年级的《友谊的回声》,主要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陈老师以山谷的.回声引入,让学生对“回声”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整节课充满了乐趣,体现了音乐课寓教于乐得教学理念。用“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你好”引导学生珍惜友谊。陈老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基本功扎实,如果过渡语言再丰富些课堂效果会更好。

课堂设计合理、紧凑、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度非常高,学习气氛浓厚、融洽。整节课中的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课堂上金老师教态大方、基本功扎实,熟悉拍打节奏、按节奏读歌词,在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教师范唱歌曲、分句跟琴学唱歌词、完整齐唱歌曲。一步一步都很到位,使学生学得较为扎实,在此基础上了解歌曲的律动特点,尝试拍手伴奏并配上动作表演,使得孩子们无所顾忌更投入于音乐,感受到一个真善美的卡通世界!

大班音乐《颠倒歌》听课反思 第7篇

大班音乐《颠倒歌》听课反思

《颠倒歌》是一首旋律顺畅、歌词朗朗上口,又十分有趣的歌曲。活动开始,教师由小仙女用魔法把树林颠倒过来这一课件导出本次活动,很好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然后,提问,树林颠倒了,小动物们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自然而然过渡到本首歌曲的内容。

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以后让孩子们说出歌曲内容,并出示相应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在这过程中老师循序渐渐,先由个别幼儿回答再集体巩固。一遍歌曲幼儿们记得不是很清楚,教师再次范唱,并且引导幼儿说出还没说到的歌词内容,最后集体完整念歌词。整个过程教师教态自然,层次清晰,但是,在念歌词时教师并未按照配班老师的伴奏来念歌词,如此一来,显得伴奏与歌词之间有些不协调,对幼儿来说这也给他们学习歌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教授第二段歌词时,教师先出示图片,然后让幼儿说一说图片里的小动物发生了什么事?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幼儿的发言稍显不足,没有让幼儿进一步的理解“颠倒”这一词,导致在后面的歌唱部分幼儿的掌握稍显不足。其实更好的理解歌词有利于幼儿记忆、掌握歌词,从而更好的演唱歌曲。

《一双手》听课反思 第8篇

一.两位老师大致相同的教学设计

1.运用图点批注, 思考课文是如何具体描写这双手的?

2.说说这双天下第一奇手令人惊叹的地方。

3.说说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劳动者形象。

4.出示邰丽华、杨善洲等人的颁奖辞, 指导学生拟写颁奖辞。

5.请你选取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抓住其最具特征的某一部分, 细致准确地描写出人物形象, 60字左右。

二.简要分析

1、读懂文本内容, 明确教学重点。

《一双手》一文通过一双“简直是半截老松木”的手的描写, 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文章短小精悍, 平实易懂, 在理解上几乎没有任何难度。我们知道描写人物, 可以从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但本文却别开生面, 抓住一双最具特征的手来表现一个人物。因此, 独具慧眼地把握角度, 选取材料, 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那么, 这就自然成了本文的教学重点。作者姜孟之先生也这样认为:“我深深感到, 现在的语文教学离作文远, 作文离生活远, 我希望学生读了《一双手》后能自觉地深入生活, 细心地观察生活, 抓住你观察到的某一特点写篇短文。”

而刚才的教学设计中, 教者显然没有读懂作者的真正意图, 且不说“拟写颁奖辞”完全与本文的核心内容相背离, 就是“人物描写”这一环节也是突兀的, 完全为了写作而写作, 没有一个系统的指导过程。

2、读懂单元体系, 领会编者意图。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读书动笔”,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圈点批注等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 逐步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而《一双手》作为一篇相对浅显的文章, 却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一篇。除了内容与本单元其他课文一样, 从另一角度呈现“绿”这一主题外, 笔者还以为, 编者的意图是要求学生运用掌握的“圈点批注”的方法, 独立自主地阅读本篇课文,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那么, 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运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呢?两位老师都是打着“圈点批注”的招牌, 仍然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梳理课文内容。从逻辑上而言, 仍然是教师的预设为主, 忽视学生的自主体验, 显然不符合先自读、自悟, 后交流的教学过程, 那就使得“圈点批注”的方法留于形式;从知识的建构而言, 也不符合建构主义的要求, 忽视了知识获得的规律。

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为朱自清先生的《绿》, 为了让学生认识“圈点批注”的方法, 编者在课文中进行了详细的“圈点批注”, 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因此, 笔者认为, 在教学《一双手》一文前, 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依照《绿》一文的旁注进行批注。上课伊始, 课堂交流学生批注的内容, 运用建构主义的理论,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形成课文的知识结构, 实现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的知识螺旋上升的过程。

3.明析选文类别, 注重前后贯通。

我们知道, 语文教学的难处之一, 是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所以, 语文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不同之处是, 除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外, 多了教学内容选择的纠结。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 曾把语文教材的选文分为“定篇”“样本”“例文”和“用件”四类。根据《一双手》的文本内容与作者意图, 我们完全可以把《一双手》当作“用件”来处理。而其关键, 就是如何来“用”?

上面的教学设计中, 要求学生来拟写“颁奖辞”, 从其实质来说, 也是一种“用”, 只不过因为扩大了文本内容的“非语文性”, 过度地强调思想教育, 导致了“用”法不当, 带来了教学内容“语文性”的缺失。

《一双手》一文重点之一是抓住人物的某一特征进行写作指导。那么, 笔者以为, 我们就可以在“写作指导”方面, 把本文当作“用件”来处理。在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如何通过“奇手”表现人物特征的基础上, 联系《背影》 (父亲背影的描写) 《一面》 (有关鲁迅肖像的描写) 等文章的写法。在对比中, 让学生更直观感受抓住特征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这未尝不是一个较好“用件”的处理。

上一篇:学网络工程有前途吗下一篇:喝酒礼仪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