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过如此罢了

2024-07-12

人生不过如此罢了(精选10篇)

人生不过如此罢了 第1篇

多少人一生追求的爱情不过如此罢了心情随笔

我们从开始有一点思维意识开始,就潜意识里慢慢开始了自己一生的寻爱之旅,历经千辛万苦,走过多少岁月,很多人还是一生没能真正遇到一个对的人。

张学友在《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写到:在十七岁的初恋第一次约会,在二十五岁恋爱是风光明媚,在三十三岁真爱那么珍贵,在四十岁后听歌的女人很美……

这首歌像极了一部电影,不过几分钟,一排短短的歌词就道尽了一个女人的一生。

年少时的爱恋单纯也竭尽全力,男孩儿为女孩儿用所有积蓄换来两张薄薄的门票,他们相拥,以为这就是一辈子,其实也不过三年,是成长让他们分别;

二十五岁,正是一生中最明媚的年纪,可年轻的`男人手中的玫瑰不单单永远属于她,女孩儿不听任何解释,分手就分手,反正还年轻;

三十三岁,遇到爱情却不是那么容易了,也会被年轻的姑娘相胁让位,她努力装作若无其事,眼泪却已流下;

四十岁,也许早已没了年少的激情,身边的男人也不再和她有同一爱好,但岁月平淡也悠长,她听歌时再度流下眼泪,只是幸福。

从少年到中年,一个女人的一生的情感,大多都会经历无数的波折。

从青涩到成熟,历经磨难与眼泪,才能懂得了人生之中爱的来之不易,懂得爱的珍惜和感恩,懂得平淡是真。

,舒马赫在阿尔卑斯山滑雪时,发生严重事故,陷入昏迷。

五年来,这个曾在F1赛车界被封为神的男人体重只剩90斤,身高缩短14厘米,仅靠呼吸机活着。

而他的妻子科琳娜变卖家产全身心照顾他,身边有很多人都劝说科琳娜放弃舒马赫,但科琳娜无论如何都不答应,

她说:“不可以,舒米还没有放弃。”

五年来科琳娜的容颜已憔悴,钱财也已散尽,但她仍没有放弃。

行动不便的老夫妻一前一后,没人帮助他们,他们也不用别人帮助,各抓着一根木棍的两头,慢慢地走。

手中的木棍就是你我一生的承诺啊。

老夫妻靠在草丛边,老爷爷伸出手,老奶奶细心为他剪指甲。

时值冬季,街景乱纷纷,他们二人所在之地却好像开出了一朵安静的花。

这一世人生艰难,岁月呼啸而过,我还在你身边,这便是爱。

人生不过如此罢了 第2篇

昨晚又在群里发疯,私聊问他又怎么了,12点多一个长途电话打过来说想聊聊,我爬起来点了根烟,笑问都快30的人了,再有钱也该正常找份工作,活个人样,找个合适的女朋友安稳一生了。电话那头酒吧音乐嘈杂,他沉默良久,酒瓶碎裂声响,又是个女的哭哭啼啼,然而他只一句我还想她。

她的故事我听了很多遍了,4年前我大一,打游戏认识的这个安徽朋友,那时候他们很恩爱,至少多数人羡慕的那种。3年前他们分手了,据说分手前狠狠一刀插在心上,于是我这个朋友辞了工作,泡吧,包夜,乱搞,好好一个男人就这么毁了。

兄弟一场,劝了无数遍,骂了无数遍。没用,他怕受伤,他在等她,就那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3年了。也许她早已放下,开心快活,然而他放不下的不过都是自虐罢了……

我深吸一口烟,默默掐灭烟头,“兄弟,我懂。有时间我去陪陪你。”男人之间有时候,也就需要一句安慰罢了。

挂了电话,泡在浴缸里,我以为自己早就将心打扫干净了,夜深人静,终是勾起回忆。

曾经也有个她,第一次见,冬日里一身白雪,亮丽明艳,一见倾心。然而那时她有男朋友,异地恋。我承认我动心,然而终归想想都是南京人,做朋友吧,这样……就挺好。

第一次发烧,打车带她去的医院,挂完水深夜回不了宿舍,在宾馆我在床前守了她一夜。她家有事,我跑去帮忙连叔叔阿姨都认识了。

她分手喊我出去喝酒,我笑问,你就不怕我趁人之危么?她就回我一句我相信你。相信我,是啊,相信我。我想我们俩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又在宾馆看她又哭又闹,吐的稀里哗啦。一个爱美的女神在我面前什么形象都不在乎了,或许这辈子我们也就这样了。默默帮她盖上被子,就这样吧,就这样吧……

之后的之后,她换她的男朋友,我也谈我的恋爱,我还去参加了她20岁的生日宴会,看着她身边的男朋友,她幸福就好,3年了,我以为就这么下去了。

再之后实习,毕业典礼前突然接到她电话,哭哭啼啼,分手哭在路上。城东城西,我只说了等我,急匆匆就赶过去了。

莫名其妙不知道说了什么就在一起了,我以为我平凡的人生终是掀起一层涟漪。然大家都需要时间考虑,我还是没有碰她。毕业典礼我甚至连班级合影都没有拍就回来陪她了,过了人生梦幻般的几天。就算是当朋友我也认了,潘磕嫦我也认了。就这样下去该多好,多好……

故事的最后,老套的剧情,她男朋友浪子回头,她为了男朋友,拉黑了我,拉黑了三年的友情。当时我满心的`不忿啊,恨么?恨。真的恨。觉得感情这种东西真的很不值钱,冷漠,麻木,朋友都说我变了个人。

人生不过如此罢了 第3篇

大道至简是指大道理 (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 是极其简单的, 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 假传万卷书”就是这个道理。而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 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是电影《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的身影。

剧中的阿甘被抽取了部分智力和身体机能, 保留了其作为一个人本原的一些品质, 如单纯、善良和执着等。按说一个智力和身体有缺陷的人是很难在社会立足的, 更谈不上有所发展, 但出乎意料的是, 阿甘却凭借自己本性的简单、善良和执着, 取得了远超出许多正常人的成绩:获得了两次被总统接见的殊荣, 被全美奉为精神上的支柱, 收获了真正的爱情, 物质上也得到了许多人奋斗一生都难以积累到的财富。

影视作品虽高于现实但来源于现实, 其实阿甘在现实当中是有原型的, 并且原型的经历与电影中的人物确实有重叠。当然阿甘的很多经历确也留有人工斧凿的痕迹, 但是他所具备的那种善良、单纯与执着的原味人性确实打动了我们, 值得每个人去细细品味、认真思考!

回过头去思考, 阿甘的丰富人生确实与他简单、善良和执着的原味人性有关。因为他简单才不会有心机, 才会把别人的讥讽当成真理对待, 一直坚持从而完善了自己;善良才不会想到困难和欺骗, 一直把朋友的嘱托当作一生承诺, 把女友每次离去时的托辞当作爱情宣言, 始终坚守, 最终成就了事业, 收获了真爱;执着才不会被身边繁杂的小事所累, 才会一心一意向着目标奔跑, 一直到成功。

如阿甘这样能保持原味人性的人在国产文艺作品中也有, 像《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 现实身边也有。习总书记在最困难的下乡时期都把生活简化成读书模式, 从而成就了自己和国家;陈景润避开了生活中的小事把自己扔进数学王国, 造就了中国最为著名的数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盛名之下依然一心投入研究;诺奖获得者莫言在获奖后依然生活简单。我想, 是至简的原味人性成就了他们。

当代人很多都自认为生活很复杂, 一些媒体调查统计, 70%左右的人表示自己被工作和生活所困, “压力山大”, 活得很累、很乏、很疲惫, 这些人包括月入千元的打工人员, 也包括年薪几十万元的老板。问题在哪?客观讲, 一些人确实在为满足生活必需而备受压力, 但有些人是为升职加薪在工作中工于心计, 与同事勾心斗角;为增加人脉在生活中沉迷迎来送往, 虚与委蛇;为追求所谓爱情大肆摆阔炫富, 把物质和形式当成了生活的重点, 把简单的生活复杂化了。

人生如此,如此人生 第4篇

在你最美丽的时候,你遇见了谁?在你深爱一个人的时候,又是谁陪在你身边?爱情到底给了你多少时间?去相遇与分离,去选择与后悔?不是不心动,不是不后悔,但已经没有时间再去相拥,如果爱一个人却又无法和他在一起,除了珍藏那一滴心底的泪,无言的走远,又能有什么选择?

在时间的荒野,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于千万人之中,去邂逅自己的爱人,那是太难得的缘份,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彼此不断地错过,错过杨花飘风的春,又错过了枫叶瑟瑟的秋,直到漫天白雪,年华不再,在一次次的心酸感叹之后。才能终于了解——即使真挚,即使亲密,即使两个人都已是心有戚戚,我们的爱,依然需要时间来成全和考验。

这世界有着太多这样那样的限制与隐秘的禁忌,又有太多难以预测的变故和身不由已的离合,一个转身,也许就是一辈子错过。所有的争取与努力,也许还抵不过命运开的一个玩笑,上帝只在云端眨了眨眼,所有的结局,就都已经完全改变了。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

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

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

我只不过是个闲人罢了优美散文 第5篇

回头看,浮浮沉沉的岁月长河中,我把曾经的这一年过得似乎支离破碎、一派狼藉。如果再往更久远的时光深处想,在1973至2013这些年所构成的我的前半生中,我似乎同样过得一塌糊涂、千疮百孔……

我像是败给岁月的一名俘虏,被囚禁在新年前夜的生活集中营中,等待时光的赦免,又像是在等待命运的解救。

想想这前半生,我曾一度输给少年的无知,青年的冲动,以及中年的懈怠……在我所经历的那些细碎的日子里,实在没有几段像样的回忆和荣耀的片段。不过,无论如何,我还是耐着性子、忍着煎熬一步步的走向2014.如果跳出这些破碎的生活的碎片,再慢慢想,我又觉的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世间的一个受益者,或者说生活中的一个大赢家。

虽然我曾一度落败于生活和命运的多难面前,但是,同时我也获得了成长的经验,获得了对痛苦和无奈最真切的感受,获得了亲情的温暖,友情的抚慰,获得了面对生活磨难那种企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最令人欣慰的是,不管自己的前半生经历了多大的坎坷和磨难,重要的是,我曾战胜了死亡一度对我的不依不饶,这样的话,我显然又是一个最大的赢家。是的,我活着……还有什么样的输赢比赢得生命更重要呢!

又想想,自己又是多么幸运的一个人。我只不过是在生活的道路上多跌倒了几次,身上多沾了一些尘土;我只不过是在和命运的纠缠中多了几次断骨的疼痛,多了几次和死亡的对峙;多了一些拮据的日子,多了一些长夜里的孤独……除此,我和所有的人一样,还在享有四季的变迁,享有每天太阳升起时候的明朗和灿烂,享有每一场春雨中的清新和欢悦,享有每一场大雪纷飞时的曼妙和惊喜……我又少了什么呢?我的头顶上还是一片广阔的蓝天,我的脚底下还是一片悲慈的大地……

再想想,生活中不时遭遇的洪涝不仅没有让我的生命就此塌陷,反倒让这一次次的洪流的冲击扩展了我内心的河床,甚至让曾经一些生硬的拐角处也变得畅通无阻。想来,真正塌陷的或许恰是那些对生活的懵懂,对人生的误读,随之被抹平的也多是人性中的一些尘垢、世俗中的一些隐晦,以及一些狭隘的、自私的、贪婪的思想中的陈腐。相对于生命来说,这种崩塌又是多么贴近生命成长中的本质所在。

至此,我又对自己这前半生中所经历的得得失失不由得充满了一丝敬意和感动。

也是这些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浓稠,友情的坦阔,让我明白善良对我们的一生来说是何其的重要,也让我深知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是多么的苍白。

如果你不能改变世间,不能阻止那些罪恶和腐朽的诞生,起码,你可以不参与制造。你可以不求超越,但是,却可以固守生命中的一条条底线。

很早以前,我就发现自己是一个不能为国家或者社会做出多大贡献的人。我能最大限度做到的就是像原古人一样把生命的这一遭好好的从生经营到死。这么说,我的生命似乎又没有什么意义,但想想,原古人的一生又有什么意义呢?更多动物和植物的一生又有什么意义呢?人和动物在生命本质和终极意义上又有什么区别呢?事实上,每一种物种都有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人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对人类本身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却忽略了对同属于地球上的其它生命予以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你能说:你比一只大雁更忠贞于爱情吗?你比一群狼更富有团队精神吗?你比一只野山羊更具敏捷吗?你比一只老虎更懂得哺育子女吗?你比一条逆流而上用生命的终结作为代价去产卵的鳟鱼更充满决心和毅力吗?你比一只飞翔的雄鹰更加胸怀天地吗?还是你能比一条河流活的长久,比一棵松树更能承受风雨的击打和时光的风蚀?

面对芸芸生命,我们真的无以作答。更没有资格用一种高傲的方式去藐视众生的存在。仔细想,人类对众生所共同拥有的地球已经够罪恶的了。

我自认为我是一个不会给生命徒增多少光环和意义的人,我很清楚,我比一棵草多不了多少作为生命的荣耀,也多不了多少卑微。我能顺顺当当把生命伺候到老死就已经完成了对生命的整个认识和感受。我不求活的多么崇高伟大,我只想让生命活的真实、自由。

由此,我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闲人。在更多人忙于在职场上挤身赢取皇冠的时候,在更多人为现代文明拼搏屠杀的时候,说不好,我正一个人躺在荒野上晒太阳,听鸟叫,看云卷云舒,聆听荒野的低吟……我不是不求上进,只是我更清楚我能做到什么。我不贪求飞跃,只在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中寻找欢悦。再说了,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追求让生命真正得以快乐吗?

新年的第一天,天气分外明朗。正午的时候,空气中满是阳光热情的暖意,这和暖的日子让寒冬腊月都一时不知所措。整个一个下午,我和一个朋友一直在相对安静的公园一角烧水饮茶。两个人足足喝了一大桶的水。偶有路人经过,似乎大都对我们的行为有些不解。寒冬腊月的坐在旷野上喝茶似乎是那么的不符合逻辑。别说在这个小小的城市之中算是另类了,大概就是在整个人类的这一刻,也没有多少人像我们一样坐在数九寒天的旷野上一边饮茶、一边晒太阳了。

人生不过如此罢了 第6篇

一、两次紫竹林:缘生缘灭

影片中出现了两次紫竹林的画面, 青蛇、白蛇两妖登场的第一个画面是在紫竹林里, 而在影片结束时的最后一个画面也是紫竹林。当初青蛇、白蛇是从紫竹林中走出去的, 带着对人的好奇与渴望来到了人间。然而最终, 在白素贞与小青都命丧人间之后, 影片的最后又出现了紫竹林的画面。

小青、白素贞的故事自紫竹林始, 又自紫竹林落幕, 这似乎暗藏着佛教缘起的思想, 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生灭现象和体现生灭现象的主体都是由因缘造成的, 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 一事物由其他事物为因、为缘而生起, 此物反过来又成为其他事物的因、缘, 也就是说, 万物彼此互为因缘, 相依而生。缘起是一切时空的一切现象所遵循的法则, 每一事物都逃不脱这个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缘起法则, 一切事物莫不如此。小青、白素贞与法海的缘份自紫竹林始, 法海在紫竹林里故意遗落的那串佛珠帮助青蛇、白蛇修行成人, 而修行成人后给小青、白素贞带来不是快乐, 而是更多的是痛苦与灾难, 正如当小青在投入滚滚流水中时所感慨的:“我来到世间, 却被世人所误。”在《青蛇》中, 用佛珠帮助小青、白素贞修行的是法海, 而最后使小青、白素贞丧命的也是法海, 这一切都是缘。

此外, 《青蛇》中还出现过两次产子的情节, 第一次是青蛇、白蛇在紫竹林中守护一村妇产子, 为她遮避雨水;而第二次是白素贞产子。第一次的产子故事是法海与青蛇、白蛇的缘起, 法海本来是见妖必收的, 而当他看见青蛇、白蛇为孕妇挡雨后, 放过了这两条蛇妖, 并留下佛珠助二妖修行, 可以说村妇的产子救了青蛇、白蛇两条命;而在第二次的产子故事中, 白素贞因产子而影响了法力, 以致于造成了洪灾, 最终白素贞和小青两人都命丧于滚滚洪水之中, 白素贞的产子造成了两人的丧命, 因此可以说第二次的产子故事是法海与小青、白素贞的缘灭。这两次产子情节的出现, 一次是缘起一次是缘灭, 一次救了两蛇妖的命, 一次却致两蛇妖于死地, 当影片最终在紫竹林的画面中落幕, 真叫人感叹:缘生缘灭, 世事无常。

二、两滴眼泪:人的妖魔化与妖的人性化

《青蛇》里有两次流泪的镜头。第一次是白素贞的眼泪, 这滴泪里, 包含着对许仙用情不专的怨恨, 包含了对人世酸楚的感慨, 更包含了白素贞抛却姐妹之情时的不舍和无奈。小青原本是不知眼泪为何物的,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 当白素贞挣扎在生死的边缘, 小青闯入金山寺找到许仙时, 小青也流泪了, 她摸了摸脸上的眼泪, 欣喜地笑了, 她终于也有眼泪了。小青的泪里, 包含着对姐姐只顾惜许仙却不念姐妹之情的抱怨, 包含着对许仙的怜惜, 更包含着终于帮姐姐找到许仙的欣慰和喜悦。人和妖, 到底谁有情, 谁无情?白素贞与小青原本是两条蛇, 蛇是没有感情的冷血动物, 然而在《青蛇》里, 唯有这两条蛇落下了饱含感情的热泪。而影片里的人却都是无情之人, 法海无情, 在他的心目中, “神人鬼妖四界, 等级有序”, 他要做的便是斩妖除魔, 维持人间的秩序, 他收服蜘蛛精, 拆散白素贞与许仙, 冷酷无情;许仙看似多情, 实则却只是一个自私怯懦、贪迷财色的薄情之人, 他成为了白素贞的相公后, 可谓是财色双收, 坐拥着美人, 享受着豪宅大院、美酒佳肴的生活, 却还背地里与小青举止暧昧。青蛇白蛇, 许仙谁都不爱, 所以最终他对来救她的小青说:“贪恋红尘是不应该的……罪孽!忏悔!”这句话是许仙对爱情的否定。如果许仙真的爱过, 他就不会认为自己与白素贞的情缘只是贪恋红尘, 而事实上, 许仙没有真正爱过谁, 他爱的只是美女豪宅的生活。如此一个薄情的许仙, 却让白素贞愿意为他付出一切。对于白蛇来说, 只要为了许仙, 没有什么是不值得的, 即使葬送了自己千年的修行, 即使放弃了与小青五百年的姐妹情谊, 即使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当小青问白素贞:“姐姐, 你千年修行就为了一个许仙?值不值得?”白素贞坚定地说:“值不值得都轮不到我想, 现在我只要救许仙出来!”, 薄情的人, 痴情的妖, 真让人嘘唏不已。感情本应是人独有的, 而在《青蛇》里却只有两个蛇精在身体力行, 这何尝不是对人的讽刺?

《青蛇》里人的世界和妖的世界是对立的两个世界。影片一开始就以法海的眼光给我们描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人的世界里, 到处是争执、血腥、暴力, 人的面孔都是狰狞的、丑恶的。影片以一种夸张的手法, 描绘出了这个喧嚣、血腥、令人窒息的人的世界, 构勒出了面目狰狞、冷酷无情的人的群像。而妖的世界美如仙境, 青山碧水, 云雾缭绕, 蜘蛛精吸收佛荫、性情详和, 紫竹林里两条蛇精心地善良、为村妇挡雨, 影片描绘了一个清新、宁静、美丽的妖的世界, 描绘出了善良、无害、却容易被人伤害的妖的形象。

为什么在《青蛇》中刻意把人妖魔化, 而却给妖赋予了人性?在《青蛇》里, 法海、许仙以至于影片开始时出现的那些面目狰狞的人, 他们代表的是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法海的冷酷无情、刚愎自用、道貌岸然, 许仙的贪恋财色、用情不专、懦弱无能, 影片开始时出现的那些人的血腥残酷、冷漠麻木, 这些都是人性中丑恶的东西。而《青蛇》里的妖代表的是人性中善的一面, 无论是蜘蛛精的“吸收佛荫、性情详和”, 还是小青、白素贞的心地善良、重情重意, 他们代表的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因此, 《青蛇》把人妖魔化、把妖人性化, 其实反映的是对人性中真、善、美的呼唤。影片开始时出现的那些面目狰狞的人, 有的是凸额头, 有的鼻子硕大, 有的嘴唇超厚, 有的脸上有可怕的疤痕, 几乎没有一个长相正常, 这些人其实象征的是被异化的人, 在滚滚物欲的潮流中, 人性被扭曲, 人性中的贪婪、自私、冷酷逐渐显现出来, 人被物欲异化, 渐渐变得不再像人。正如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所说的:“在一个社会中, 如果人们的注意力仅限于追求物质享受, 那么, 对这个社会来说, 就意味着是一个走向没落腐朽的‘病态社会’、异化社会;对具体的个人来说, 则意味着变成了畸形发展的、丧失了人性的人。”[1]p (346) 影片虽然是古装剧, 但却对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的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人的妖魔化代表的是对人性丑恶的批判, 而妖的人性化代表的是对人性中真、善、美的呼唤。

三、两次洪水:天道莫违

在《青蛇》中描绘了两次洪水, 一次是人间豪雨成灾, 小青、白素贞、法海一起施法治水。第二次则是小青、白素贞在与法海的斗法的过程中, 由于白素贞动了胎气控制不了水势, 导致了人间的洪水。

施法治水的是小青、白素贞、法海三人, 斗法引发洪水的也是这三人, 这似乎暗示了:天命不可违, 没有人能阻碍得了天灾祸劫。无论你的法力多么高强, 幻图用一己的法力来改变天灾是不可能的, 法海曾在影片里说:“天灾祸劫乃凡人必经”, 小青、白素贞、法海虽然一开始施法治水, 可是洪水是注定要发生的, 他们做的只是把洪水发生的日期延后了, 一切该来的还是会来, 所以后来他们的斗法最终又引发了洪水。对于天命, 我们能做的只是顺从, 如法海所说:“逆天而行, 只有死路一条!”把影片中顺乎天命这一观点放在当今的背景下来看, 法海、小青、白素贞的法术象征着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 即科学技术。人无法逆天而行暗示的是人不能违背自然发展的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类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科学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帮助人类改造自然, 给人类带来了繁荣与舒适, 这也使很多人形成了我们能用科技改变一切的想法。而实际上, 我们无法摆脱大自然对人的制约, 科技虽然能对大自然进行适度的改造, 改善人们的生活, 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核威胁等负面效应。法海与小青、白素贞的斗法可以被看成是一场战争, 一场利用了超自然力量的战争, 最后导致的无数人的死亡, 可以看成是一种隐寓:滥用法力 (科技) , 必然会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在《青蛇》的影片里, 曾数次提到“先功后过”这个词。这两次洪水显示的也是小青、白素贞、法海三人的先功后过, 施法治水是功, 斗法引发洪水是过, 而在佛法修行的世界里是功不抵过的, 正如法海对青蛇所说:“……造成天灾, 再修行一千年都补救不了。……先功后过, 一样是错!”而为什么会造成“先功后过”的结果呢?这其实是心中的执念所致。佛教认为一切痛苦的根源皆来源于人的执念, 即人的贪嗔痴爱欲, 要想超脱就必须放下执念, 这就是佛教所谓的“去执”, “去执”即指人要斩除执念, 如贪欲、胜负、爱恨。白素贞之所以会造成天灾, 是因为对爱情的执念, 明知自己和许仙人妖殊途, 却不顾一切地想坚持自己的爱情, 结果却铸成了大错, 导致死伤无数;而法海的“先功后过”是由于他对胜负的执念, 自从他定力不足输给小青后, 法海就恼羞成怒想将小青、白素贞收服, 抓许仙逼小青、白素贞与其斗法, 其实就只为了收伏了这两个蛇妖, 一解自己那日输给小青之恨, 挽回自己的面子。心中的执念使小青、白素贞、法海三人造成天灾, 而世上之人又有多少是因为心中的执念而铸成大错的呢?真正把心中执念放下的人, 能有几个?

《青蛇》中相同情节的重复出现有着深刻的蕴意, 可以说, 《青蛇》这部影片对人性及人类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审视, 既具有后现代的哲学意味, 又含有佛家思想的蕴味。

摘要:《青蛇》叙事结构上呈现出前后照应的特征, 有多个情节在影片中重复出现。如影片中出现了两次紫竹林的画面, 两次发洪水的情景, 还有两次流泪的情景, 两次生子的画面……《青蛇》中相同情节的重复出现有着深刻的蕴意, 是对人性及人类社会进行的深刻审视, 既具有后现代的哲学意味, 又含有佛家思想的蕴味。

关键词:《青蛇》,重复叙事,人性批判,佛家思想

参考文献

人生不过如此 第7篇

一对已结婚十多年的夫妻去城市的另一端看朋友,回来时天色已晚,又逢末班车,丈夫说,咱俩从前后两个门挤上去吧,人太多了。妻子点头同意。从前门挤上车的丈夫站在车厢中间,被一层层的人拥挤着,十分难受。

忽然有一只手悄悄地抓住他的手,凭感觉,他知道那不是妻子的手,因为妻子的手肯定没有如此温热、柔软、细腻而动人心魄……

他真希望这车能一直不停地开下去,哪怕到天亮都行。继而又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呢?她怎么注意到我的?她叫什么名字呢?怎样才能和她取得联系?忽然脑中灵光一闪,将自己的名片悄悄取出一张,塞在那只可爱的小手里。

车终于到站了。丈夫恋恋不舍地下了车。从另一侧车门下来的妻子看起来并没有觉察到什么。

两个人横穿马路时,一辆摩托车疯也似的冲过来,妻子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用身体撞开了丈夫……丈夫抱起浑身是血的妻子跑进医院。天亮的时候,医生出来告诉他,我们已经尽了力,你妻子只想见你最后一面。

丈夫走进病房时,妻子的一只手攥成了拳头。后来,那只手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缓缓张开,丈夫的名片悄无声息地滑落下来……

第2个故事:一把锁和一把钥匙

故事的开头似乎是大家听了一千遍烦了腻了的那种。某某男人原本贫困,下海后几经努力终于发了财。发了财就饱暖思淫欲地越看妻子越难看。男人说咱俩离了吧。女人开始几次都不同意,后来说好吧,给我5万元我就离。男人就给了女人5万元钱。两人又没有孩子,也就痛痛快快地分了手。

分了手之后的男人很是潇洒了一阵子,但没过多久他就厌烦了这种生活。一天,在雨中候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面貌姣好的女孩,女孩冲他点头微笑。他心中蓦然一动:好熟悉的眼光啊!后来他们搭讪起来,然后开始约会,再后来他们就结了婚。

婚后,妻子除了温柔体贴地照顾他之外,总是缠着他问他前妻的事,每到这时候他不知说些什么才好。女人还保留了一只小小的箱子和一把精致的钥匙,总不让男人看。

直到有一天,女人卧床不起,她把钥匙交到男人的手里时很平静地说,我死之后你可以打开那个箱子啦。女人终于离开了人世,再次失去妻子的男人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那只让他牵挂已久的箱子。箱子里只有一个厚厚的日记本,日记本里记述了一个女人整容的前后过程。

第3个:心脏的故事

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到了出嫁的年龄,也许因为心脏病,先后谈了几个小伙子都告吹了。女孩很伤心。家里人开始为她张罗换心脏的事。终于有一天,好机会来了,一个出了车祸的女人的心脏被移植到女孩身上,手术非常成功。

看着一天比一天健康的女孩,大家都为她高兴,然而还有一件更让人高兴的事,那就是有一个英俊潇洒、各方面都非常出众的男人突然闯进了女孩的生活,他对女孩一见倾心,百般呵护。没多久,两人就在女孩亲友的一片祝福声中举行了婚礼。

人生不过如此罢了 第8篇

英国伟大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创作生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 既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继承者, 又是现代文学的先驱。哈代的小说通常都笼罩着浓厚的悲剧氛围。历来批评家们关注的大多是哈代的长篇小说。事实上, 哈代的短篇小说同样不乏优秀的作品。与哈代的长篇小说注重环境不同的是, 他的短篇小说则着重刻画人物的的内心世界, 通过人物的性格来决定他们的悲剧命运。哈代认为“悲剧, 简单地讲, 可以这样说:悲剧表现个人生活的一种事物的状态, 他的本能与欲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悲惨的结局。”之所以不可避免是“人类想过的理想生活与他注定要过的简陋现实生活不相适应的结果。”而“由必然所决定的应有悲剧是最好的, 更简单地说, 是最高的悲剧。”他的短篇小说《一支插曲罢了》充分的阐释了他对于悲剧和命运的看法。

小说《一支插曲罢了》讲述的是农家女巴普蒂斯塔的故事。故事的情节曲折婉转, 主人公的必然的悲剧命运就由一系列的偶然所造成。故事讲述的是巴普蒂斯塔在乡村做小学教师, 然而这却是她最厌恶的职业, 她一心想要脱离这个职业, 于是她决定嫁给一个年长她20岁的有钱人, 从此不用再从事这个行当。然而就在她准备结婚的时候, 发生了很多不可预料的偶然事件, 而最终, 她依然没有能够逃脱注定的必然命运。小说的开始是主人公在回家收拾东西准备出嫁的途中, 偶遇一个熟悉的男青年教师, 竟然接受了他的求婚, 立刻去教堂和他举行了婚礼。然而,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这个青年由于下海游泳而溺水身亡。她只有独自返回, 在返回的路上却碰到了那个有钱人来迎娶她。她隐瞒了之前发生的事情, 嫁给了这个有钱人。不想在蜜月旅行的时候, 居然又回到了她的前夫溺水的地方。终于她鼓起勇气向自己的第二任丈夫吐露了真情, 出乎她意料的是, 她的丈夫听完之后一点都不生气, 反而请求她的原谅, 因为他也隐瞒了一些事情, 他已经是四个孩子的父亲了。更加出乎她的意料的是他的四个女儿一起来到了她的身边, 虽然她们年纪已经不小了, 可是却没有什么文化, 因此主人公不得不重操旧业教他们读书识字, 而这正是主人公最厌恶的事情。

通读整篇小说, 我们发现整个故事跌宕起伏, 接连出现的偶然事件看似不可信, 而实际上却有合理的地方。作为一个向往上流社会生活的农家女, 在当时的时代想做到这一点只有嫁入有钱人家, 因而这种以金钱为考量的价值判断, 本身就是一种应该受到谴责的行为, 她的结局注定是悲剧的结局, 这已经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同时因为主人公为了钱而嫁给一个她不爱的人, 才会出现后来, 她的第一人丈夫向她求婚的时候她竟然答应的看似荒唐的事情。我们可以想象的是, 作为一个青春少女, 巴普蒂斯塔也想有中意的心上人, 这个年轻的教师就是是她所中意的人选。然而嫁给这个年轻教师意味着以后只能继续她所厌恶的教书生涯。如果说, 嫁给这个年轻人是主人公的情感上的选择的话, 嫁给年长的有钱人则是一种理智的选择。在那个年轻人向她求婚的一瞬间, 她的情感战胜了理智, 可是作者并没有给主人公更多的选择的机会。因为青年男教师的意外身亡, 主人公又被命运拉回到既定轨道上来。也许嫁给青年男教师她也并不会十分满意, 但是这毕竟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作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在故事的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这是必然。随后发生的很多的偶然事件, 几乎改变了她的命运, 然而最终, 她还是走向了她的必然的悲剧命运, 这就是作品所表现出的偶然与必然之间的关系。叔本华曾说:“从生命个体诞生到这个世界上来, 人的生命现象为人的生命意志所肯定的时候, 人生就是不幸和悲惨的。”小说的主人公的经历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她无时无刻不在努力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一个个看似偶然的事件中蕴含的是她的必然的悲剧结局。

哈代是一个充满悲剧和宿命感的作家, 他认为人类始终无法摆脱宿命论的捉弄。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强烈的悲剧精神。然而正是这种悲剧精神构成了哈代小说的独特的、撼动读者心灵的魅力。正如柯列根所说, “悲剧精神不是叫人逆来顺受无所作为, 而是一种抓住不放斗争到底的精”。同时哈代对人的心灵的探索实现了对现实主义艺术传统的超越, 使他的小说具有了现代主义的色彩。正是这点赋予哈代小说以深刻的社会批判力量的同时, 还具有了哲理考量的意蕴, 奠定了哈代在世界文学中不可取代的独特地位。

摘要:按照辩证法的观点, 必然与偶然是统一的, 这种辩证的统一时常会成为文学作品的主题。哈代的短篇小说《一支插曲罢了》就把这种偶然与必然之间的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本文试图深入的分析小说中的这种辩证的关系, 从而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家和作品。

关键词:偶然,必然,哈代,命运,悲剧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马斯哈代小说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2]尹鸿:悲剧意识与悲剧艺术[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2.

[3]腾爱云:哈代创作悲剧意识的现代特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 (3) .

[4]刘爽:试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生命悲剧意识[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0, (1) .

人生不过如此罢了 第9篇

而好的人生管理,则要有“反着活”的气概——如同本刊杨沛霆总编所言:要努力从现在开始就面对自己的未来而活——到“无力做事之时”,给自己一个不留遗憾的喜剧人生!如此“活法”,创业者做事情就更易抓住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你的战略和经营思想才不会错误。”

但,事业有成者的人生会有怎样的轨迹?他必有自己的特殊性。这一点,完全可以听听年届八旬的杨沛霆总编的人生感悟。以此为鉴,鞭策每一位创业者扎扎实实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杨沛霆总编对创业者人生轨迹的梳理是——“四个如此”,并在2004年专访张瑞敏的报道中第一次提及。

首先,是30岁以前的“理应如此”。对“理应如此”,杨总编的解释是:30岁以前是“立业”阶段,这个阶段,要在“做人做事”的理上下功夫,而这些“理”是可以学到的。“这30年,如能在‘理’上做得扎实,下了功夫,就几乎可以获得一生成功的本钱。”

而30~60岁,人生逐步从“三十而立”进入“并非如此”阶段,“三十而立之后。此时发现:一切不完全像自己想的那样,很多情况‘并非如此’。人们开始反思:原先很多想当然,都只是成功的一个手段,而且并不等于成功。只有为社会做贡献,才是成功的标志。于是豁然开朗。”

“并非如此”阶段,要想成功,讲究的是:“以我为主、逆向思维”。不管什么事情,正反两方面都考虑到了,然后再做决策,就是一个人的成熟。

而这个阶段,杨沛霆总编也认为是“立德”阶段:“很多人出问题大起大落最后失败都在这个阶段。”因为,一个人“正确的思维方式”正是在这个阶段将受到严峻考验,创业者将用自己独特的事业和做事业的过程,来给人生“立德”!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到了人生辉煌的中年后期,历经波折的我们往往才深切明白了这个社会的运行规则真正是怎样的,而在这套规则里自己的命运又是怎样的,于是往往会拍着大腿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此时,我们自以为看透了,成熟了,其实还未必。因为此时,我们或许有了领悟的深度,但往往还未必拥有驾驭这种领悟的高度。

直到过了60岁以后,也就是在人生的后30年,则进入第四阶段“不过如此”阶段,这也是“立言”阶段。杨总编拿自己做比:“只有60岁之后,好像进入大海,立刻有一种心明眼亮、开阔的感觉,油然生出‘不过如此’的意识。我感慨:我懂事了,我明白了——但我也没有继续工作的条件了。”

这个阶段之所以是“立言”的黄金时期,是因为“复杂问题在年老的明白人眼里却是很简单的——真理都是简单的”。

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是人生“考卷”最后出成绩的阶段。“很多人退休的时候都哭,为什么,这辈子可以展现自己的机会都过去了。”这也是对年轻创业者的鞭策——趁着韶华尚在,赶紧向着“不过如此”阶段的知足而努力!

人生不过数万天 第10篇

那么3万天多吗?很多人也认为不多。那您知道不久前过世的开国元老薄一波吗?他老人家享年99岁,不过才活了36138天。那3万天的人生相当于多大?答案是82.1岁。而2万天的人生是54.8岁;4万天的人生是109.5岁,可除非“超人”,谁能活到4万天呢。我们再作几组映射:古稀之年对应25567天,73岁对应26663天,84岁对应30681天……

60岁是普通人退休的年龄,而他的人生才走过21915天,除去睡觉等必要的生理时间,真正的工作学习时间真的没有多少天!可为什么人们还是会认为3万多天的人生挺漫长?恐怕一是为了达到目的的等待、奋斗是煎熬,二是作为老年人的那几千天不再多姿多彩吧!因而我们也可以把人生换算成小时:3万天等于72万小时,这下就多了。

3万天是怎么过的?有些日子可能再想不起,有些时光却至死不忘;有的刹那受用一生(比如刘翔奥运夺冠),有的霎时为害一生(比如冲动杀人者)。

人的一生不过数万天。可是就是这3万来天,绝大多数人还要吃苦受累、殚精竭力,还不免担惊受怕,所谓“不如意之事常八九”,那么人活着图什么、为什么呢?有人回答得干脆,人活着就是为了吃呗。不错,每个人活着第一要面对的就是要吃饱。不过,同是一日三餐,尚有充饥和饕餮的天壤之别。人不可以无食,吃饭又是为了生存,这样互为因果,实难把理儿讲清。还有人答,活着是为了拥有。诚然,不论追求外物还是内在的满足,都能使生活更充实。实际上,人的一生无非就是从无到有再到无,从积累到享用再到一切皆无。所以广义上讲,每多活一天,拥有就多一些(至少是经历),所以就无所谓“为了”“拥有”。

“人活一口气”,很多人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是的,人能生存,缺不了呼吸着的每口气,然而或为名或图利,恐怕都要去奋争,才能得到“那”一口气。

不管怎么说,活着还是要为点什么的。否则毋宁去选择与生相对的死亡。人如果觉得活着没劲,那么在界限分明、绝无中间状态的生死之间,就该想一想:我准备去死了吗?我真的是死而无憾了吗?果真如此,倒也罢了。若非如此,我们还是好好地活着,让生活变得有意义起来吧!

何谓有意义?笔者认为就是要做到“对得起”。因为有人生养了你,你活着就要对得起生身父母。“常回家看看”,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良好愿望,减少他们对你的担心,在物质和精神上反哺,都是你最起码的责任。还应当对得起别人。教你知识能力的人,你要敬重;给你友好帮助的人,你要感激;让你由衷欣慰的人,你得珍惜;教唆你学坏想要利用你的人,你还是要“对得起”他!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对得起自己。如果相信佛法“六道轮回”,更要庆幸我们作为人而活在斯世。我们拥有高贵、健全、多功能、会思考的大脑,我们身上的器官给予我们想、看、听、说、做的能动和权利,我们就应当去运用和体验。因为使用拥有的东西才不致荒废,而恰当地、更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出人活着的价值!

大千世界,有哪些不通晓,还有哪些不知,尚有哪些不会?肯定有,那么就开动起脑筋,运转起肌体吧!我们有自由的向往,我们有成功的渴望,我们有快乐的需要!所以我们活着也是为了对得起这多彩的生活。

其实,有一种东西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旦唤起,便能体味到生命的光彩。那一次路过北京雍和宫,琳琅满目的是各种佛香,像什么藏香、印度香、卫生香、无烟香,卖者诚恳平和,买者虔诚心悦。那悠扬的佛歌,更让我不禁驻足,忍不住也“请”了几柱香。本不信佛的我此刻似乎也感受到某种召唤,心胸一下豁然起来。

既然人活着是为了做事,是为了有意义,那何不以这样的健康心理去坦然面对生活呢?一颗好奇心是为了不断地去追求;一颗平常心是为了不贪欲;一颗爱心是为了尽到自己的责任。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坚持自己的目标,才不会只羡慕别人。

上一篇:公司档案编号规则下一篇:银行职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