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工作总结

2024-06-01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工作总结(精选9篇)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工作总结 第1篇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常规

张家口市宣化区幼儿园 王莉楠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对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在幼儿园中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有了良好的常规,幼儿才能建立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不要用太多的精力来维持秩序而感到十分的劳累,也促进了教学的质量,对老师组织的一日活动也会有所提高。所以说幼儿园幼儿常规培养是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可以说幼儿园一日常规是幼儿成长、学习的基础前提。常规不仅是幼儿一日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工作一定要做精做细,不能有一丝马虎。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其一,幼儿进入小班改变了在家原有的生活习惯,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容易。其二,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其三,小班常规建立好了,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常规, 通过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法进行:

1.常规的制定首先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指定,幼儿就不容易记住,效果就极差。我们要注意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图案贴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经过教师平时检查、询问进行强化,幼儿便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自己的物品,因此常规的制定从兴趣出发很重要。

2.让孩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要教育幼儿玩活动区。我们有特定的时间去玩,不能想玩就玩,玩具玩完了要把它们送回家;排队有先来后到,不是说你想站哪就站哪,要有秩序;大家都是好朋友,遇到问题解决不了可以找老师,你总是打小朋友,以后你就没有好朋友了,就没有人和你玩了。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3.运用榜样示范法,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富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中,为幼儿提供正确范例,引起幼儿模仿,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有限,只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要大声地批评一个人还不如笑着表扬另一个人。

4.儿歌的妙用。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它极其短小精悍,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在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培养时, 可以使用一些小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我们可以编一些常规儿歌有:《洗手歌》、《睡觉歌》、《吃饭歌》、《喝水歌》等等,让幼儿在进行各个活动时,边做边说儿歌,加深常规意识的培养。例如:我班编的《洗手歌》:小朋友,来洗手,

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指,洗手腕,再用清水冲一冲,抱起小手甩三下,看谁洗得最干净。儿歌把洗手的步骤都包括了,通俗易懂,易于理解操作,幼儿很快通过儿歌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5.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就拿角色游戏来说吧,教师可以以一种角色的身份参与在幼儿的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游戏规则进行指导。另外,可以让幼儿通过相互间的讨论来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需充当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6.发现问题及时与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某一具体行为方面出现问题。有的是不讲礼貌,有的是午睡习惯不好,还有的是吃饭挑食……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通过对他们的问题讨论加强幼儿对常规的巩固。

7.家园联手,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幼儿巩固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习惯,不要在园、在家两张皮。

常规的培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一日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渗透的的:

一、早来园环节:

1.教师要用饱满的精神迎接幼儿,热情地和幼儿打招呼,并要求幼儿主动问好。

2.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创设早来园的主题墙饰。

3.利用晨间活动进行简单地晨间谈话,提示幼儿要有序做事。

4.安排一些操作方便的晨间活动。

二、进餐环节:

1.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

2.让幼儿安静进餐。

3.教师应随时提醒幼儿的进餐习惯,如坐姿、饭菜搭配吃、对于个别幼儿的问题应蹲到他们旁边去说。

4.用照片或图式的形式提示幼儿餐后按顺序做事,如:进餐完,擦桌子、再插椅子、送餐具、擦嘴、漱口。

三、盥洗环节:

1.利用儿歌或步骤图提示幼儿洗手、入厕的要求。

2.教师要有检查,对于小班幼儿洗手、喝水、入厕还要有指导,逐渐养成好习惯。

3.对于小班幼儿要创设情景来进行,让幼儿感觉到洗手、喝水既有意思又很必要。

四、午睡环节:

1. 让幼儿按顺序脱衣服(找拖鞋―换鞋―脱裤子―脱上衣)并叠整齐,小班可用短小的儿歌进行。

2.教师可以放轻音乐或讲故事,使幼儿尽快进入梦乡。

3.幼儿午睡的时候,教师要巡视(给幼儿盖被子,纠正幼儿不良的睡姿)。

4.对于不爱睡觉的幼儿,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来吸引,如:把自己快快藏起来;或给惊喜:当谁睡着了,就悄悄的在枕头下放个小贴画或贴脑门上。

五、起床环节:

1.教师拉开窗帘,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做起床操。

2.幼儿按顺序穿衣服和鞋。

3.通过激励措施,让幼儿抓紧时间做事。

4.教师检查,幼儿鞋是否穿反,扣子是否系错等等。

六、吃加餐环节:

1.教师可以根据加餐水果的特征,来让幼儿边吃边讲解它的形状、味道。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将水果吃完。

2.吃完加餐后插椅凳,把果皮倒到垃圾桶,把加餐盘放好后去盥洗室洗手。

3.洗完手后,要安安静静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七、离园环节:

1.开展”赞美时刻”:表扬幼儿在园的一日表现。

2.可以组织幼儿看电视或看书。

3.为第二天做计划。

4.教师要检查幼儿的衣服,看看幼儿的脸是否干净,有鼻涕及时擦干净。为幼儿抹油。

5.要求幼儿在家长来接时,没有被叫到的幼儿不能随便下座位。

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个好的常规,我们的教育才会循序渐进地进行,良好的常规直接影像一日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的培养在幼儿园的作用是及其重要的。当然,良好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为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我们要更加努力!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工作总结 第2篇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通常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原因之一是他们还没有接受和掌握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则。如何帮助幼儿清楚、准确地理解规则要求,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呢?

一、了解幼儿,建立融洽关系

小班幼儿大部分与教师都是从未接触过的,幼儿从各自的家庭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总会出现胆怯,有些甚至有任性、倔强的情况出现。那么,教师就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情况,了解幼儿的个性,并以宽容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位幼儿,在幼儿心中建立威信,同时尽量缩短师幼之间的距离。一旦教师成为幼儿的朋友,幼儿便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这对教师执行常规要求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制定规则,循序渐进

首先应拟定一系列卫生和自我服务方面的规则: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标记图,帮助幼儿养成自己的物体自己用的好习惯,同时学习正确使用杯子、毛巾的方法;通过各种游戏使幼儿认识小手,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帮助幼儿学会用小手做有用的事,如“我会用双手搬椅子”,“我会自己擦手”,“我会自己吃饭”等;在玩玩具和做游戏的过程中,指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特征和篮子标记进行分类和摆放,使幼儿养成玩后会收拾以及物归原处、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指导幼儿进行操作材料的练习,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习解扣、系扣、拉拉链以及有顺序地穿脱衣服,在认识鞋的过程中学习分清左右脚穿鞋。通过“听音乐找鞋”、“我会穿衣服”等游戏,巩固幼儿对这些规则的掌握。在小班下学期,还可以逐步让幼儿学习叠衣服、叠被子、擦桌子、互相帮忙擦汗等,在此过程中使幼儿学会讲礼貌,从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纪律规则:

制定各种规则。与幼儿讨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收拾玩具时要轻拿轻放”、“饭后不要乱跑”等等。在幼儿明确了要求后,还应把这样做的原因和结果告诉幼儿,如“在活动室乱跑容易撞倒别人,发生危险。”规则一旦公布,就必须不断重申,一贯执行,帮助幼儿逐渐形成习惯。

循序渐进地执行各种规则。教师可以通过语言、音乐、常识等系列活动,利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常规,如《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教学中,幼儿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知道吃饭要专心,要保持桌面干净不掉饭粒,由于故事具体形象,引人入胜,幼儿很快掌握了这一规则要求。教师还要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幼儿遵循这一规则,并让幼儿学会饭后把掉落桌上的饭菜捡起来,装进盘里,使幼儿从中领悟掉饭粒的后果,从而慢慢改变这些不良行为习惯。

教师以身作则。如教师要求幼儿洗手时不要把水龙头拧太大,自己也必须按要求做。因为幼儿常常以教师作为典范,教师怎样做、便会对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执行和强化规则时,应多以鼓励为主。如果幼儿做得不对,教师可以说:“我知道你能做好”,或者“你能做到这点,老师就非常高兴”等。通常鼓励的言语更能激励幼儿按规则办事,而太多的惩罚、批评会带来反效果。教师要记住一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小班新生幼儿常规培养策略 第3篇

一、建立良好的师幼情感

对于幼儿来说,充满情感的交流比干涩的规定更有亲和力,所以教师要在对于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的过程中要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而言,在生活中更多地给予他们鼓励,能够让他们在培养过程中充分树立自尊心,让幼儿的内心得到很好的满足,并且能够让幼儿更积极地跟进教师的引导和培养。而且,对于幼儿而言,事情的重复能够让幼儿在其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行为习惯具有较长的稳定性,如果能够养成一个习惯,那么这种良好的习惯就会跟随幼儿很久。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引导之下,能够让幼儿在今后的学习中事倍功半,让幼儿为今后的学习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师幼关系能够让幼儿在平时的培养中建立很高的自信,能够让幼儿的心理得到正常的发展,让幼儿真正能够在培养之中体会到集体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

例如:教师在指挥幼儿进行积木的拼凑的活动中,在黑板上展示出集中积木能够摆出的形状,让幼儿也根据所展示的样子进行摆设,由于幼儿的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幼儿的摆放时间也是不同的,有些幼儿甚至到最后也不能够摆出画面上出现的图形。这时教师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引导作用,对于没能够顺利摆出的幼儿在摆放过程中进行言语上的鼓励和支持,并对于他们摆放的位置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幼儿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摆出图案。教师的鼓励能够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更好地培养自信心和动手能力,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幼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得到拉近,让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让幼儿在平等的环境之下受教育能够让他们减少内心的自卑感和挫折感,能够让幼儿在良好的情绪之下进行教育培养,更好地成长。

二、与家长共同合作培养

幼儿对于自己的父母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父母对幼儿的影响也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良好的常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也是极为重要的。家长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家长应该对于幼儿更多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引导,幼儿会更多地学习家长的动作和习惯,所以家长要尽量在生活中多给幼儿建立良好的形象,让幼儿能够朝着好的方面模仿。而且对于许多的小习惯,家长的管教方式就有着很大的作用,例如小时候的饭后漱口,饭前洗手等习惯,家长如果在幼儿很小的时候进行引导,就能够让幼儿在教师培养之前就有着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发展。

例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幼儿要更多地讲述道理和原因,在幼儿吃饭后没有吃干净还剩了很多的情况下,家长要告诉幼儿“谁知盘正餐,粒粒皆辛苦”的优良传统,让幼儿能够从小就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让幼儿能够更早地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幼儿能够在正确的三观指导之下,进行常规的培养,让幼儿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三、采用多样化教育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用一种方式去培养幼儿,要学会运用多种教育方法进行教学,让幼儿能够在多种培养方式之下更好地成长。教师期望幼儿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来进行引导,让幼儿在活动的引导之下,不仅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乐趣,也能够在活动中在正常的教育方式的指引下,让幼儿能够按照正常的习惯进行培养,让幼儿能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更好地发展。不仅可以通过活动,教师也可以为幼儿的一些行为编排儿歌,让幼儿能够熟练地唱出这些儿歌,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之中,更快地了解正确的行为方式,让幼儿在生活中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式去施行,在乐趣之中培养出好的习惯。这几种方式因为具有多样性,不会让幼儿觉得厌烦,而且会更加地充满兴趣和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更好地成长。

例如:为了避免接水过程中你推我挤的现象,教师可以剪下脚丫图把他们装饰成可爱有趣的小脚丫贴在路过水桶的地板上,让每一个幼儿按照规则必须踩在脚丫上才能够通过这条通道进行接水,这样幼儿在这种活动中为了获得胜利,每个人都会按照小脚丫的位置进行排队和行走,就会下意识地形成一个有秩序的队伍。在这种方式之下,幼儿不仅在接水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的乐趣,让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快乐,而且能够从侧面让幼儿培养排队的良好习惯,让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之中能够在良好的习惯的引导之下进行成长,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总而言之,对于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起来,更用心地去思考培养的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让有趣的活动去引导幼儿,进而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小班的教育之中真正能够获得更多的好处,并且能够在起步的路上获得更大的优势,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更加一帆风顺。

参考文献

[1]李秋平,高芳云.小班家长工作中几次重要的家长会[J].山东教育2001年36期

[2]何燕杏,张兴梅.小班语言活动:我来了[J].早期教育2004年07期

小班幼儿常规的培养 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师生关系;引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37-01

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对小班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规会显得尤为重要。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我认为,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下是我在带小班的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一、要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自从带了小班之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对孩子的爱。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裤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有的幼儿大小便在身上,还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教师的爱还不仅仅是这些,还要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如我班朱子瑜小朋友,胆子很小,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活动她不愿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也不愿意。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经常耐心地帮助她,刚开始给她喂饭、喝水,后来慢慢引导她自己吃饭、喝水。在组织活动时也特别注意她,经常提问她。渐渐地,她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了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她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二、要创设情境,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而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

三、要坚持耐心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小班幼儿在吃饭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宝宝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他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我们来请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饭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所以,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四、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幼儿洗手后经常不擦干,针对这个问题,正巧前段时间感冒生病的幼儿较多,我就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洗澡。我说:“小手洗过澡,不擦干会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幼儿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

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旁边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

六、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小玉小朋友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七、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 第5篇

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时候不可以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

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幼儿期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特别是从小抓起,从幼儿的生活常规抓起。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呢?

一、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家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家长包办或代办,根本不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因此他们不了解哪些是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

因此,我们教师就得先把有关生活常规的概念传授于幼儿,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好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帮助幼儿了解这些概念时,我们教师也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故事讲述法、观察录象法、成人示范法、游戏活动法,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正确的生活习惯。

幼儿都具有爱 模仿的天性,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是电视里的还是现实中的,不管是人类还是小动物,他们有时候都会刻意的去模仿。在幼儿园里,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因此幼儿是最爱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对事物的好坏分辨能力较差,所以老师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话语都会给他们的常规培养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老师平时的一些好的、坏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平时所讲的话,和一些口头禅都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并学会,由此可看出老师的榜样非常重要。(举例:教师的语言或行为“困死”/“累死”)所以,我们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这一点,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的严谨有序。

三、建立合理常规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教师在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时,一定要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实施《纲要》的有关要求,不能操之过急。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

在制订常规时,一要考虑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合理负担;二要考虑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三要考虑应有利于幼儿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为幼儿充分的、自由的活动创设条件;四要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针对小、中、大三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因地因时制宜。切忌规定过细、限制过多、管得过死、操之过急和一刀切的偏向。如对小班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时,要着眼于“教”。教师要以极大耐心,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重点放在幼儿学会技能上。而中班,则在小班基础上,着眼于“形成行为习惯”,可较多利用语言进行督促、检查、表扬和批评。对大班,则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其“自觉”。

四、随机教育,潜移默化

在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最容易观察到幼儿对周围事物、对同伴和对待劳动的态度,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机教育。例如组织幼儿进餐,使他们在整洁、安静、愉快的环境中吃饱、吃好,同时注意培养幼儿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等良好进餐习惯和独立进餐能力,以利于幼儿健康地生长发育,这些是最起码的、必须做到的要求。

然而,教师的工作不应当仅仅做到这一步,还应充分利用进餐机会,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结合具体事物,教幼儿认识餐具、食品丰富等相应的词汇,“今天炊事员阿姨给我们做的菜多香啊!多美啊!绿色的菠菜,红色的胡萝卜,黑色的木耳,还有圆圆的小丸子呐!”还可以结合幼儿行为表现,进行品德教育。例如当一个幼儿不小心把肉丸子掉在地上,为了怕老师批评,轻轻地踢到别的小朋友脚旁时。教师最容易洞察幼儿的内心活动,也最容易联系实际,富有说服力地进行教育。同样,在盥洗,入厕,饮水乃至自由活动的前前后后,幼儿之间是否友爱是否讲礼貌,对公物是否爱护,对成人劳动是否尊重等,教师都可以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保持一致性和一贯性

由于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为保证幼儿的健康,安全和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对幼儿生活予以悉心照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悉心照料不等于包办代替。过分“保护”,会影响幼儿自理、自立能力的形成,因此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师不要代做。

当发现幼儿有困难时,应耐心地结合示范、讲解,运用鼓励、表扬,想方设法让幼儿学会,而不能由教师为他们一擦一洗了事。否则,会养成他们的依赖性。对幼儿的行为规范要常抓不懈,当幼儿出现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提醒纠正。

六、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遵守

生活常规的习惯 利用班级博客和家长园地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活动的常规细则、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在家常规,并督促执行。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七、注重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方法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他们不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提醒自己遵守各项生活常规,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可把幼儿分成三个阶段——小班I期、小班Ⅱ期和小班Ⅲ期。

在小班Ⅰ期(刚入园1—2个月)我们老师就要充当起“提醒者的”角色,采用“提醒法”,比如:每次吃饭前,我们就要告诉幼儿饭前要洗手,洗手时衣服的袖口要挽起,不能弄湿;吃饭时要注意保持“四净”(碗面干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和衣服干净)。饭菜要吃完,不能倒掉等等,在吃饭时,还要多提醒幼儿该怎么做,同时教师还要加以示范指导。

到了小班Ⅱ期(入园3个月左右),幼儿基本已经适应了集体生活,对在园一日活动中各项生活活动的要求也有了一些了解,但他们却不清楚老师为什么要他们遵守这些生活常规,这时老师可通过一些“故事引导法”帮助幼儿了解遵守生活常规的重要性,如:教师可向幼儿讲述《漏嘴巴的大公鸡》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

在通过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幼儿随便倒剩菜剩饭、乱扔饭菜的行为就会明显减少。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促使他们自愿地去遵守活动常规,当然在这一期间,我们老师仍然需要提醒幼儿,只是次数应该减少。

到了小班Ⅲ期(入园4—5个月),这一时期幼儿已经通过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对一些规章制度有所了解,另外他们对荣誉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赛激励法”来让他们遵守游戏规则,我们老师在组织幼儿睡觉时,可以让幼儿比赛谁的鞋子放得更整齐、谁能最先睡着;在玩积木等玩具时,比一比谁的座位下面没有掉落的玩具、谁会送玩具宝宝回家等,再给表现好的幼儿给予表扬,使他们更积极更遵守各项生活常规。

另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控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这时我们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说简单规章制度,如:让幼儿自己说说我们应该怎么洗手,大家再根据自己说的要求一起执行,老师帮助提醒等方法,让幼儿更进一步地自觉遵守生活常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在新环境中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常规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心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又重点指出:“幼儿园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主动地发展。”

回想我们班在开展生活常规培养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地领会《纲要》中的指导思想,实践《纲要》中的一些好的教育方法。通过不断地尝试,反思及行为上的调整,我们班的常规培养更加成熟,孩子们就自身的能力发展也有所提高。下面,我就从观念到行为上是如何转变的来介绍一下我们班常规工作的开展情况。

转变一:由看到幼儿现有的问题急于指导见到成效,转变为,发现幼儿现有的自身优点,帮助其建立自信,鼓励幼儿主动地获得发展。

孩子们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就要求来说,提高了一大块儿。所以,他们要掌握的新技能增加了许多。按以往我们的教育方法就是通过口头上的“你能行”,“你会做好”及一些游戏上的反复练习来进行指导,我们的教育目的还是急于看到孩子的进步。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来说,这种方法可能会很好,他们接受的快,掌握的快,能马上看到成效。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性格多虑,内向的孩子对于新技能的尝试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去做,对自己没有信心。如果老师过多的关注,反而会造成他们的压力,使他们产生不爱来幼儿园的情绪,使我们的教育方法也无用武之地。现在,我们的教育方法是暂时忽视孩子们现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找到自己的优势,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对一个幼儿来说,他们对自己还未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往往要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特别是当他们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问题的时候,他们更会对自己没有信心,有害怕,抵触的情绪。那么,老师可以说是幼儿心目中最富有权威的人了。这时老师对孩子正确的评价及肯定、支持的态度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这样也才能帮助孩子敢于去面对困难的挑战。比如说我们班王婷小朋友,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她早晨来园总有哭闹现象,但一天下来情绪都较稳定。在和家长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她要老师拉着她的手一起进教室,总觉得老师不拉着她的手陪她一起坐在位置上就是不爱她们。在平日的幼儿园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同样是新的技能,陈菲菲、黄译仪等几个日托班的幼儿园对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却相当感兴趣。如:擦桌子,摆碗勺,收碗这些活动。根据孩子表现出的这个特点,我们就特意让幼儿分组观察并学习她们的这一良好表现,并将她的优点进行稍夸张地宣传,既讲给小朋友们听,更重要的是讲给她听,用老师肯定的表扬,榜样的形象使她对于自己能够面对新技能不害怕,并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促进每个幼儿相互学习,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

转变二:由提醒、监督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转变为,为幼儿提供可操作,感知的材料,促进幼儿自觉行为习惯的养成。

主动饮水这一问题,一直是班级常规工作中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在以往的教育方法上也是通过正面的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水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孩子们对于这些认知也掌握的很清楚,在平时,我们的鼓励、提醒、监督也都用上了,但主动饮水的问题还是没有根本解决。现在,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在正面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可操作,感知的材料激发幼儿要饮水的兴趣。于是,我们运用控制线,让幼儿根据控制线的进饮水区接水,然后按控制线出来排着队喝完,比比看谁喝得多,而且没有搞湿地面,就可以奖励一个小贴贴。且每天都按饮水量够的幼儿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带奖励的形式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变得爱饮水了。

一、注重营造接纳、理解、支持的精神氛围,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形成初步的自主意识。

在开学初,我们在班级环境上创设了主题氛围,通过我喜欢”“美丽的春天”“动物王国防大学”等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幼儿园的生活,找到幼儿园生活中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大家在相互学习他人的优点,使孩子们在这种尊重、平等、理解的环境里,找回自己的自信,从而增强幼儿的勇气。

二、注重教师指导语的正确运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意识。

教师的言行,是幼儿学习的典范。但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不经意的违背“幼儿教育要以正面为主”这一原则,习惯性的说一些幼儿听不懂的“反语”。给幼儿的正确行为指导造成一个错误的影响。比如说,在洗手这一环节上,孩子们有时会在盥洗室边洗手边说话。我们就会习惯性地说:“说吧!说完了再出来。”这时,当老师再离开的时候,那些说话的孩子真的就又说了起来,这就是老师“反语”带来的负面效果,没有解决掉想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换一种指导语:“老师听到哗啦啦用水洗手的声音了,小朋友都能安静洗手对吗?”,这样的语言给孩子们一个提示,一个指导,孩子们能马上意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会按老师的暗示去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事情。

三、注重调整家园沟通的方法,达成育儿的一致性。

生活常规的培养,除了需要我们老师的指导外,家长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们都是希望能够看到孩子更多的优点,往往容易忽视孩子的不足,这时,我们老师就要给家长一个正确的指导,和家长过多地说出问题,不如将问题呈现出来,更容易让家长一目了然,容易理解。比如说:我们将孩子们班级穿脱衣服比赛的过程及进餐的过程在晨间接待及放学时间向家长介绍正确进餐、穿脱衣服的重要性及方法,使家长了解我们的活动及教育意图,家长再配合做起工作就较为主动了。又如:我们班小朋友,在各方面能力都较其他孩子有区分,在班级工作中,我们比较注重个别指导,对他的要求较他人来说降下一格。平时我们也以帮助、鼓励为主,让他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但孩子的进步还是不太明显,了解了原因后,才知道是家长太溺爱了,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主动做事的差距较大,为了做好家长配合的工作,我们尽量多抽时间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自已孩子的优点及弱点,让孩子在家时多给孩子创造自主做事的机会,多鼓励孩子,好的行为就要让孩子形成习惯成自然。

常规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琐碎的工作。幼儿良好的习惯需要在不断的反复和练习中逐渐养成并稳定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保持耐心的教育态度,运用灵活的教育方式、技巧,同时发挥家长的积极配合作用,达成共识、同步教育,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发展空间,保证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使每个幼儿真正富有个性地成长。小班幼儿适应及常规培养心得

每年新生入园,解决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为了使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我园教师在历年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家庭状况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幼儿园教育趋于家庭化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做好新生入园适应

1、标记——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们将认识标记安排在幼儿与家长共同来园熟悉环境的时候。老师事先将每位幼儿的标记制成卡片,由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标记图案佩戴胸前。标记成为幼儿来园后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孩子们非常喜欢。

2、床位、座位自选

入园幼儿可随意选择小椅子,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坐在一起。对于睡觉床位的选择则尊重家长和小朋友的意愿,将相识幼儿的床铺安排在一起。教师还根据不同幼儿的睡眠习惯,允许幼儿和自己喜欢的物品、玩具一同入睡。

3、小食品的安慰

年龄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转移其注意力很有效。当孩子哭闹较厉害时,老师将事先准备的小食品分发给他们(量不能多,以免影响正餐),孩子吃着自己平时熟悉的“卡迪娜”等食品时,就像生活在家中一样,一个个喊着:“老师给我,我不哭了。”

(二):良好常规的培养

1、设立规则明确、要求统一。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两位老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们就有了标准,如搬椅子的姿势一定要两边手,听到哪种音乐就坐在哪种线条上。

2、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小班幼儿收玩具,总是随便乱放,玩具筐里的玩具跟什锦菜一样,每一种都有,老师具体提出要求并做示范,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块一块地拿。幼儿学会轻放的方法后,我再逐步要求幼儿快,并学习收得快的方法:两只手同时收;将几块相同的积木叠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帮别人收„„。

3、要注意常规设立目标的循序渐进。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如培养幼儿穿脱折叠衣服的常规培养我实施的“序”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培养目标是:认识自己的衣服和正反,会脱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小班下学期的培养目标是:在老师帮助下会穿脱衣服,初步学会扣纽扣,初步有放整齐的意识。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的培养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提高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4、采用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在培养和训练孩子们正确洗手环节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

5、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我很注重情感教育,经常与孩子谈“爱”,我们把“爱”融进一天活动当中,如吃饭好、睡觉好、来园不哭、有礼貌的孩子,老师经常会说:“宝贝,真乖,老师爱你”。我还注意捕捉幼儿在园一点点的进步,及时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扬他,亲亲他的小脸或摸摸他的头以表示鼓励或奖励小贴贴。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及反思(范文) 第6篇

王坤

对于小班孩子而言,养成良好的常规是最为重要的。在实践中我也在不断地反思,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规。

首先,要激发兴趣,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开始,当孩子对对玩具感兴趣,对老师组织的活动感兴趣,自然不会再哭闹,不会让自己变得无聊。而此时,我们的职责就在于寻找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例如刚开学时,我们播放欢快的音乐,在老师的带动下游戏、活动,每一个孩子都被音乐所感染,他们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学会了认真倾听,学会了“坐坐好”等习惯。

其次,不厌其烦,时刻提醒。

常规养成的初级阶段,孩子们基本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发现,对于老师的话孩子大多数是左耳进右耳出,必须要老师时刻提醒,帮助幼儿记忆,形成一种习惯自然也就成为了常规。提醒也是需要技巧的,呵斥与鼓励是两种不同的常规养成方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选择了“鼓励”,例如:请看xx,他像一只骄傲的大公鸡一样,坐的真端正,有了榜样的作用以及老师的表扬鼓励,孩子们渐渐的习惯了有“规矩”的生活。

第三,为幼儿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在家长的反馈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喜欢模仿老师的各种动作形态,喜欢拍手、甚至连翻书的姿势都模仿老师,可见榜样作用多么重要。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在教室里能够安安静静的讲话,可是我们自己能做到“轻声细语”吗?我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带大班时我总是想用自己的声音压过40多名幼儿的声音,可是效果不佳,老师和孩子们总是在吵吵闹闹中度过每一天。小班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我们经过商讨决定,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声音,用优美的声音与孩子对话,纪律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出自老师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策略 第7篇

小班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导致幼儿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如哭闹、想要的东西随手就拿、不要的东西随地一扔、吃东西不洗手、想到哪就去哪、饭后马上玩玩具、和同伴争抢玩具和图书„„,这些种种行为都是由于以往在家庭中随意的教养方式决定的,所以到了幼儿园,进入集体生活就会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

小班幼儿存在着自控能力差,自理能力差,卫生习惯差,学习习惯更差的现象,同时小班也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时期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幼儿入园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这对低龄的幼儿来说相对容易;

二,低年龄段的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为教师进行常规管理创设了有利条件,同时,良好的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身心发展;

三,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将为以后中、大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但是,同时小班幼儿在常规培养的过程中又存在诸多困难,主要是由于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一方面有些胆怯,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而且,常规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出现多种反复的行为,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关注才能够帮助幼儿养成的。一个班的常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幼儿们成长和教师组织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要分散精力去维持规则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小班幼儿常规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培养。

1、设立的规则要清晰明确,教师要求统一。

为小班幼儿设立的常规应该是他们能够理解的,并能够容易执行的,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的常规更有利于幼儿的遵守,并在不断巩固和强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例如:放玩具时要将玩具收好;搬椅子时要用两只手等等。同时班中三位教师对幼儿的要求要一致,在统一的环境中幼儿能够更快更好地养成各项常规。

2、教师应注重自身行为,以身作则

在幼儿园里,老师在孩子心中是最有权威、最可信赖的人,因此幼儿是最爱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为此,我们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这一点,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严谨有序。例如:要求幼儿是两只手搬椅子,自己也要这样做;请幼儿帮忙做事时,也要说“谢谢”;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剩饭,自己也要做到,等等。

3、通过榜样进行正面教育

模仿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小班幼儿的模仿更为强烈,并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而向小班幼儿提供学习榜样,是小班幼儿进行行为练习,形成良好习惯的必要条件。每个幼儿都有闪光点,抓住优点进行表扬,其他的幼儿就能起到榜样与鞭策的作用。例如:我班幼儿中有一半是上过一年幼儿园的幼儿,他们对一日生活中的各项常规和要求都很熟悉,因此,在开学后,通过表扬这些做的比较好的孩子来使新入园幼儿知道应该怎么做才对,同时也加强了这些孩子们的自信心。

4、常规培养应循序渐进。

常规的培养不能只追求短时效果,对幼儿的要求应循序渐进,逐渐养成。如进入秋季,培养幼儿穿脱折衣服这项内容便重要,这件事情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对于那些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的新入园幼儿来讲是十分困难的。在这项常规的培养上我们是这样做的:最初只要求幼儿有自己穿的意识,会将衣服披在身上,穿好后可以找老师帮助系扣子和拉拉链,在脱的时候也是只要愿意自己脱就好;接下来,当幼儿都做的比较好的时候,我们就要求幼儿在学习了系扣子和拉拉链的方法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做,脱衣服时也要求幼儿拽着袖口和裤腿脱,不能将袖子和裤腿脱反;而折衣服时也在以往只要能折上就好的基础上要求幼儿折叠整齐。而在过程中,如果幼儿遇到了困难从最初的教师帮助到要求幼儿请求同伴帮助,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渐提高要求的过程中,幼儿的能力也不断获得了提高。在常规培养的过程中将困难降低,分阶段培养,使幼儿的常规养成更稳定。

5、采用儿歌等的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

采用儿歌的形式能够使幼儿理解具体的内容和要求,更有利于幼儿养成。例如,培养幼儿漱口和擦嘴,我们通过儿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来使幼儿理解漱口的方法和重点。而擦嘴的儿歌:小餐巾,手中托,擦擦嘴巴折一折,饭粒粒,肉末末,一二一二溜走了。在说儿歌的过程中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重点和先后顺序。

6、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幼儿的点滴进步受到老师的赞许后,他会便自信、更快乐,因为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下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小班幼儿在吃餐、饭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最令老师头痛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媛媛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饭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所以,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7、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如在入班时,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引导认识自己的标记,并找出自己的标记朋友,是使幼儿很快地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找自己的杯子和毛巾。我还通过智力游戏“猜猜我是谁”,加深幼儿对班上老师的认识,对小朋友的认识,增进与老师、小朋友的感情。

再如,孩子玩了玩具后容易不看标记乱扔、乱放,我采用了“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游戏进行常规训练。当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时候我就说:“小朋友,送玩具宝宝回家了。你要看清玩具筐上面的小秘密,找到和它一样的放进去就对了。”如果,有些孩子动作较慢,或者还想玩时,我就以玩具的口吻说:“怎么我的汽车宝宝还没有回家呢?”这时,幼儿会很快地将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在洗手后擦手时,经常会有幼儿不摘毛巾就擦手,于是,我在毛巾柜里每块毛巾的后面都贴了一个小笑脸,告诉幼儿:“只有摘下毛巾才能看到小笑脸。”这样一来,就极少会有幼儿不摘毛巾就擦手了。

8、在常规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常规教育不仅让我们的孩子有了规矩,让他们养成了一些基本的行为习惯,而且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如早上的时候可以请来的早的小朋友自己挂毛巾、放水杯,不仅放自己的还帮别的小朋友放,小朋友都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小朋友在小班下学期就可以自己学着擦屁股、叠被单了,这对他们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性是有极大好处的。

9、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遵守生活常规的习惯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利用宣传栏、育儿经验及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宣传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在家常规,并督促执行。同时,将班中近期常规培养的重点和方法通过各种形式传达给家长,使家长在家时也用相同的方法要求孩子。如:刚入园时洗手、进餐和入厕的要求;秋冬季时穿脱折衣服、塞衣服的要求等等,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浅谈小班幼儿常规培养策略 第8篇

根据我国幼儿园的指导大纲的要求, 必须建立起一套良好的常规管理办法和策略, 从而一点一点的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的知识, 这样的管理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上的浪费, 能够让幼儿很好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小班幼儿是一个从家庭环境过渡到幼儿园大环境的关键时期, 幼儿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会发生变化, 对小班幼儿常规的建立, 能够使幼儿很快的融入幼儿园的大环境中来, 通过正确引导能够减少幼儿心理上的焦虑, 提高整个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一个幼儿园的常规培养的好坏, 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幼儿的素质培养, 常规制定的不健全, 幼儿就很难有优良品质, 导致教师花大把时间去维持课堂秩序。因此, 建立起怎样的小班幼儿常规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常规培养的含义

常规是对幼儿园里的幼儿进行规定的规则, 同时幼儿必须遵守的常规, 是幼儿在幼儿园里生活和学习应该遵守的规则, 这一常规包括以下几点含义:首先, 对幼儿园里的时间以及活动学习的时间的规定,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园必须对幼儿进行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要求。按照这些幼儿园常规, 对幼儿以后的生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都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其次, 必须遵守每个学时日的各个环节的规定。在幼儿每日的生活上对各个环节作出具体要求。例如, 我们在规定幼儿做游戏和吃饭、休息等, 都必须按要求进行规定, 才能保证各个活动的环节和质量。最后, 我们必须对幼儿进行正常的行为规范的规定, 例如, 饭前便后要洗手, 上厕所大小便的规定。

三、小班幼儿常规培养的具体内容

我们在制定小班幼儿常规的具体内容, 我们必须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 符合幼儿生理的特点。第一, 培养小班幼儿一定的交往能力, 我们在班级常规中, 要重要培养幼儿与自己的老师、小朋友们进行一定的交流与沟通, 并且通过认识进行游戏合作。第二, 注重幼儿的个体培养, 我们对小班幼儿个体培养集中体现在对自己的物品的管理上, 能够对自己随身所带的物品进行整理, 对自己的零食和玩具进行整理。第三, 小班幼儿群体常规建立, 小班幼儿的群体规则应该进行点名, 是小朋友回答老师点名, 记忆班级里的小朋友的名字, 能够和班级小朋友一起融入到活动中。

四、小班幼儿常规培养策略

1. 尊重幼儿, 爱护幼儿,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我们对小班幼儿研究发现, 这一群体正在从一个小家庭过渡到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中, 幼儿对于出现的小伙伴、教师、幼儿园的环境是陌生的, 会使幼儿内心感到一种焦虑, 使幼儿感觉参加各种活动不适应。此时, 幼儿需要教师的感情呵护, 需要教师采用一些关心的话语和适宜的手段来引导幼儿, 从而缩短幼儿的焦虑时期, 为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常规打下基础。

2. 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动,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 我们幼儿园里的小玩具总是最多, 小朋友喜欢玩玩具, 也喜欢到处堆放玩具, 把整个幼儿园弄得到处都是玩具, 这样的情景必须按照常规来制定, 教师要按照常规要求幼儿并做一些基本的示范, 我们要细心的教幼儿把玩具一个个的放在指定位置上, 教会幼儿拿放玩具的方法, 要求用两只手同时收拾玩具, 要求先收拾自己的玩具, 再收拾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做到相互帮助有爱的常规。

3. 要注意常规设立目标的循序渐进。

我们幼儿园在设立常规教育的时候不能只顾眼前的效果, 例如:培养和教学中如何让小朋友养成穿衣服、脱衣服、叠放衣服的有效顺序的习惯, 并且知道放在指定位置上。对于小班上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幼儿认识自己的衣服、衣服的反正、放衣服的固定位置。下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小朋友能够穿衣服和脱衣服, 并初步学会扣纽扣。我们培养小班幼儿的日常生活常规, 是以上学期为适应和初步遵守为准, 下学期是以加深和主动遵守常规为目标。

4. 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

教师要在日常常规中加强感情教育的培养, 与小朋友进行心灵沟通, 把关爱体现在常规中。教师要在教学中观察到幼儿的进步, 并且要在小朋友的父母和亲人面前表扬小朋友的进步, 用一种亲切的动态姿势来表达幼儿的进步。另外, 教师在幼儿常规培养时要把小朋友愿意玩的游戏融入进去, 教会小朋友在玩游戏的时候遵守每条规则, 并且理解每条规则的含义。幼儿园的常规需要教师每日都按要求实施, 做到时刻提醒小朋友, 循序渐进。我们教师应该把幼儿园常规看做是幼儿园中的重点工作, 要做到一切知识来源于生活和活动, 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生活的陪伴, 始终贯穿于人的一生并且伴随着教育。我们作为幼儿园的教师, 要做一个时时刻刻负责任的人, 要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做到每日必开展一堂生动的教育活动课, 为幼儿在幼儿时期的生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让幼儿学到有用的知识。

五、结论

我们所强调的小班幼儿常规, 是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工作重点, 细微管理幼儿的日常生活, 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使幼儿能够在集体生活中适应, 从小就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为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幼儿园这个阶段能够对幼儿进行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同时要加强小孩子的优秀品质的培养, 能够为孩子的整个人生提供良好的基础。有序的班级常规为幼儿形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奠定一定的基础。所以, 我们对班级常规管理进行研究, 让整个小班幼儿管理工作井然有序。

关键词:小班,幼儿,常规管理,分析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编写组.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小班[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EB/OL].http://www.edu.cn/20011126/3011708.shtml.

浅谈小班幼儿常规培养 第9篇

关键词:小班;幼儿;常规;培养

中国分类号:G61

正文:小班是进行常规培养的关键期。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常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常规应该简单、明确,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抓住小班幼儿的特点提出适宜的要求。

以下是我在小班幼儿常规培养方面的几点心得体会:

1、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范文俊小朋友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做在床边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枕头旁边。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小床边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枕头边。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2、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幼儿的点滴进步受到老师的赞许后,他会更自信、更快乐,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下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小班幼儿在进餐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经常适时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其他幼儿听后很想老师也表扬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自然有约束,全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的还会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没有撒饭粒,吃得很干净吧。”幼儿常会因为老师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3、教师的榜样和耐心的讲解和示范必不可少

初入园的幼儿对幼儿园的环境、活动内容都还不熟悉,也不习惯按一定的要求去行动,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出耐心的讲解和示范。我们先是从见到老师问好、来园后放衣物、拿认自己的口杯、叠放小毛巾、洗手、入厕开始,这些成人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小事放到孩子身上則不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各种不同的习惯,想在第一时间里统一起来还是很不容易的。就说叠毛巾吧,很多孩子弄不清毛巾的反正面、搞不明白对折再对折是怎么回事?有时候弄明白了,真到具体自己动手时又糊涂了。为此,我们没少在这方面下功夫,除了坚持教孩子正确叠毛巾的方法,每天早上来园、每次洗手后都是老师重点关注的时间段,我们付出的心血很多,总是极其耐心地、一遍一遍教孩子们叠毛巾的要领,不断的给孩子们讲解、示范。孩子们也由最初叠地歪七扭八的一团逐渐叠地整齐、放的有序,在日复一日的高标准严要求下,大多数的孩子们每天能认真的对待叠毛巾这件小事了,并能学老师的样子努力做到最好。

4、巧妙利用游戏

小班的幼儿玩玩具后容易不看标记乱扔、乱放,我们采用了“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当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时候老师会说:“小朋友,送玩具宝宝回家了。你要看清玩具筐上面的小秘密,找到和它一样的放进去就对了。”如果,有些孩子动作较慢,或者还想玩时,就以玩具的口吻说:“怎么我的汽车宝宝还没有回家呢?”这时,幼儿会很快地将玩具送回。

在洗手后擦手时,经常会有幼儿不摘毛巾就擦手,于是,我们在毛巾柜里每块毛巾的后面都贴了一个小笑脸,告诉幼儿:“只有摘下毛巾才能看到小笑脸。”这样一来,就极少会有幼儿不摘毛巾就擦手了。

5、反复练习,循序渐进

小班幼儿刚刚进入集体生活,对于新的常规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常规的建立需要依靠反复练习。因此教师要持耐心细致的态度,帮助幼儿在适应新的集体生活的同时,逐步习惯按照常规的要求去做。班级老师之间也应该相互配合,采取一致的标准和要求,促使幼儿自主地遵守常规。我们在巩固幼儿叠放擦手小毛巾的同时,会单独拿出时间教给孩子正确洗手、使用擦嘴毛巾的方法,这两样也是培养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会利用集体教学后的闲散时间亲自示范具体方法、讲明操作要点,在孩子洗手、餐点后会始终如一的指导每位孩子的具体操作,表现好的、有进步的会当即表扬、奖励贴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很浓,而且他们之间有做的不好的,其他的小朋友会争相模仿老师的语句提醒他改正,在这种氛围下,孩子们很快就摒弃了先前的无序坏习惯。在无数次的练习、巩固之后,孩子们很明白洗手前先捋袖子、开水管时分清冷热、水流要小、挤洗手液要格外小心;餐后要漱口、擦嘴;每次入厕不拥挤要在有小脚丫的地方排队;接水时要对准水龙头、接好后让开;搬小椅子时椅子腿朝下、要用两只手搬放等等。

6、创设标准化的班级环境

为了更方便管理,让幼儿全方位养成良好的常规,我们在环境创设上也下了不少功夫,那就是将班级环境标准化,在班级创设每个区域都有明显的标志,让幼儿很明白这个区是做什么的,我们班区域标志牌用的是彩泥制作的图形标志,如:娃娃家用的一个娃娃做标识、美工区使用一只手的图案标识等等,孩子很易识记。另外,在每个区域的玩具筐上都贴有和玩具柜上相同图案的标识,这对于培养幼儿物归原处的习惯很有好处,一一对应的简笔画很方便幼儿辨认、取放玩具。

7、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我们利用宣传栏、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常规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将班中近期常规培养的重点和方法、孩子在园里活动的照片和种种表现通过及时发到博客,以便家长了解在园里学习生活状况,并指导家长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方法,使家长在家时也用相同的方法要求孩子。如:刚入园时洗手、进餐和入厕的要求;秋冬季时穿脱折衣服、塞衣服的要求等等,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总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常规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孩子长大以后的习惯养成以及人格、性格的养成。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用耐心、爱心和智慧帮助孩子度过这段非常时期,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好孩子好习惯》孙云晓,2006年1月,漓江出版社

[2]《反思幼儿园常规教育》童时,2003年第01期,《早期教育》

上一篇:高校团委工作职责下一篇:五、2经典诵读征文